体育管理学考试

2024-07-10

体育管理学考试(共6篇)

篇1:体育管理学考试

一、论文题目(范围)

请同学根据教材、笔记以及相关资料分别以自命题形式,自愿选择写一篇论文或者是一个体育活动管理方案,具体内容从以下方面任选一个方面:1.城市社区体育管理;2.农村体育管理;3.职工体育管理;4.体育资源管理;5.体育场馆管理;6.体育俱乐部管理

二、要求:

(一)论文要求:

1、手写在体育学院规定的作业纸上

2、字数范围是4000字以上。

3、答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4、逻辑清晰,观点正确,举例得当,文字流畅,内容完整。

(二)方案要求:

1、以手写或打印稿形式。

2、字数范围是4000字以上。

3、要求方案具有体育活动方案的基本结构。

4、标题能反映论题的范围,明确确定重要目标,定位准确、合理,内容完整

篇2:体育管理学考试

1管理: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伦理的说服的科学的能,创造和谐的,易于发挥集体力量的环境,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2体育管理:是指体育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管理和体育的方法,以实现体育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职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体育资源的合力作用,实现既定体育目标的过程。

3体育管理学:是研究体育管理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4管理原理:是指对管理工作的实施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概括而形成的规律。

5体育计划:对未来体育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机制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目标的组织保证。

7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运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8运动训练管理:指管理者在遵循运动训练客观规律的基练工作目标,而对运动训练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综合活动过程。

9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同时也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导者。

阶段性

36.体育目标性质:方向、层次、多样、网络性

37.体育目标管理的过程:建立目标体系、明确责任、组织实施、考评反馈

38.管理的三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

三、简答:

1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性质(1)体育管理学具有双重属性,是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2)体育管理学时一门综合性学科。(3)体育管理学时一门软科学。

2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

2)社会利益和权力的再分配,国家对体育的支持程度与管理权限将不可避免的减弱3)体育自身的发展4)人民群众意识的改变。内部因素:(1)由于举国体制过渡的强化了政府的权利,抑制社会参与体育的积极性,阻塞寻找社会支持的渠道,另外政府的体育管理机构陷入微观管理事物不能自拔,反而削弱了宏观管理职能。(2)由于过分依附于政府,体育丧失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3)举国体制的计划经济与人治色彩,使体育无法按照自身规律正常发展。(4)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从上层建筑领域划入第三产业。3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1)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体制(2)国家经济发展程度(3)实证的管理方法来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创新职能,创造和谐的,易于发挥集体力量的环境,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2体育管理:是指体育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管理和体育的方法,以实现体育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职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体育资源的合力作用,实现既定体育目标的过程。

3体育管理学:是研究体育管理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4管理原理:是指对管理工作的实施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概括而形成的规律。

5体育计划:对未来体育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机制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目标的组织保证。

7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运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8运动训练管理:指管理者在遵循运动训练客观规律的基练工作目标,而对运动训练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综合活动过程。

9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同时也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导者。

10体育产业: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37.体育目标管理的过程:建立目标体系、明确责任、组织实施、考评反馈

38.管理的三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

三、简答:

1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性质(1)体育管理学具有双重属性,是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2)体育管理学时一门综合性学科。(3)体育管理学时一门软科学。

2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

2)社会利益和权力的再分配,国家对体育的支持程度与管理权限将不可避免的减弱3)体育自身的发展4)人民群众意识的改变。内部因素:(1)由于举国体制过渡的强化了政府的权利,抑制社会参与体育的积极性,阻塞寻找社会支持的渠道,另外政府的体育管理机构陷入微观管理事物不能自拔,反而削弱了宏观管理职能。(2)由于过分依附于政府,体育丧失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3)举国体制的计划经济与人治色彩,使体育无法按照自身规律正常发展。(4)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从上层建筑领域划入第三产业。3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1)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体制(2)国家经济发展程度(3)民族文化与传统(4)体育自身的性质与发展程度 4影响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

10体育产业: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11

体育产业化:指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成为具有自我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12 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市场运作潜力,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能够达到多种目标与目的。(12)运动竞赛:是指参与双方或多方在特定的场地范围

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集体之间的体力、技艺和心理品质的竞技较量。13

体育赛事管理:是指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者采用一定管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物质保障作用,实现体育赛事组织目标的特殊活动。14

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指在城市中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基础,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15

资源的最大价值,实现城市社区体育目标的过程。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是指通过一定方式整合资源、发挥16

营目标为依托,由一定组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体育产业管理:是指以规范体育市场为目的,以实现经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17

社会体育:除了学校和武装力量(军、警部队)中开展时间中开展的体育。18

社会体育管理:是指对各种与开展社会体育有关的要素织和控制,以求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潜力,实现社会体育总体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19体育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可以减少人们对体育运动现

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农村体育:指县及县以下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21 主体,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这个特殊环境中,以学生为身体练习为手段,各类体育知识为主要内容所形成的物质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和精神成果的总和。22

要求,明确地指导各级各类各地区学校进行体育课程计划体育课程目标: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育目标的总编制的准则。23

织根据自身的需求而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达到的体育目标:是指目的或宗旨的具体化,是个人或体育组预期成果。24

体育产业管理:是指以规范体育市场为目的,以实现经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二、填空题:1 2 支撑现代大赛的三大支柱:教育、科技、管理。

体育管理最早产生于:美国,最先学校管理。体育管理3

比较研究的方法、历史的研究方法、历史的研究方法。34 体育管理学科特点:历史、社会、综合、适用性5 管理原理的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相对稳定性。原理、效益原理、动态原理。体育管理原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古巴、朝鲜型)英法德韩。山东篮球管理中心属政府型的。②社会管理型(分权型)美 ③结合型(混合7

体育管理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宣传教育法、经体育文化氛围。(填空)/育课程的建设和管理、9 学校体育文化营造与丰富。(简答题)间、自主选择上课老师。三自主教学模式: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10自行创收。学校体育经费的来源:事业拨款、学校筹措、社会集资、利益的大小。

取决于他的能力、职位和12 的业余性、充分的娱乐性。社会体育的特点:

广泛的群众性、明确的健身性、完全13 织的复杂性、管理时间的不定性、管理空间的广阔性、管社会体育管理的特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对象、管理组理环境的差异性14信息的性质:客观性、传递性、可加工性、效用性四个基本要素。完整信息的传递必须具备:信源、信宿、信道、和信息 16

普遍性、动态性体育信息的特征:广泛性、综合性、周期性、保密性、竞赛名称、竞赛时间和地点、竞赛项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及有关经费的规定。18竞赛组织机构图,运动竞赛规程和补充规定,大会各部、秩序册包括:比赛名称、时间、地点,主办与承办单位,处、室人员名单,各项目竞赛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成员和裁判员名单,各代表团名单,运动竞赛总日程表和各项目竞赛日程,分组名单,竞赛场地示意图,最高纪录表等19 奏乐(国歌、会歌)升旗;领导人致开幕词;运动员代表开幕式的程序:宣布开幕式的开始;裁判员、运动员入场;讲话(或宣誓)宣布开幕式结束。;裁判员、运动员退场;开幕式表演开始;20.动员入场(也可不入场)闭幕式的程序:宣布运动竞赛闭幕式开始;裁判员、运奖;致闭幕词;宣布大会闭幕;闭幕式表演开始;宣布闭;宣布比赛成绩和获奖者名单;发幕式全部结束。21.22.体育课程结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

23.X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结构------三维结构

Y(职能轴: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竞技体育管理、学校体育管理。(内容轴:体育行政管理、体育产业管理、Z 体育信息管理、24(层次轴:25 体育管理学科特点:微观体育管理、历史性、中观体育管理、社会性、宏观体育管理。体育管理内容:综合性、适应性。总的来讲“四性工作”地区性、社会性、社区群众晚练活动的组织管理。26

国内九大综合类体育赛事:全运会、城运会、(工人、动会,都是27.428.三大一从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年一届。

29.体育人口三要素: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 30.体育赛事的价值:竞技、文化、商业、教育价值的综合、庞杂性体育赛事的特征:竞赛、文化、项目、市场产品、目的31.32.运动训练管理特点:全面、系统、动态协调性

33.课外体育活动特点:自主、参与、娱乐、选择、社会性娱乐作用。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导向、凝聚、约束、激励、辐射、结构:表层采取的方法不同、评价机制不同35.突出、创新原则。学校体育管理办法:①行政管理法学校体育管理原则:民主化、科学化、责权对等、重点

育管理法 ③规章制度管理法。学校体育管理特点:综合、②教民族文化与传统(4影响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4)体育自身的性质与发展程度 向

类型2)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规模决定了体育管理体制的广度和深度3)体育自身的发展程度影响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与规模4)民族文化与传统制约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5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家”而不是竞技体育的教练员(体育教师的观念该或教学环境是为“培育”而不是“冶炼”2)体育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体育课程的“参与者”与“执行者”(3)体育教师应是制定“操作者”,而不是单纯的“实施者”与的区别,而不应把“学校体育”等同于“竞技体育”(4)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6⑴锻炼时间的随意性与季节性农村体育的特点?

动项目的传统性.⑵经济条件的滞后性.⑶活基础条件薄弱.⑷锻炼地点的天然性.⑸体育活动开展的7(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研教材,不断改进教法,做好课前一切准备认真上好每一1)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2)努力钻堂体育课,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活动组织工作,并予以指导和检查。3)余运动训练活动,积极培养后备运动人才,不断提高学生(4积极参加课外体育)组织开展学校课的运动技术水平赛活动,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5)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体育活动竞器材的保养、维修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认识水平7)积极做好学校体育宣传工作,(6)协助做好体育场馆体育科学研究工作8

(8)积极开展答: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学生干部等((1)行政管理:首先相互介绍,然后进行答辩,竞选 定相应的考评方法,进行奖罚措施(2)制定相应的规章,建立约束制度(3)制强学风建设通过谈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5)了解学生基本情况,4家庭状况,)通过主题班会,加的工作、任务,都要认真的落实6)建立档案,9体育产业开发的意义?

对每个阶段的就业机会(2)缓解下岗压力,提供众多消费(105)合理利用社会的闲散资金3)促进第三产业发展(4)拉动内需,扩大的控制(体育赛事管理的过程?

3)体育赛事114)体育赛事的组织与实施(5)体育赛事的收尾 1科研管理)运动训练项目管理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124)运动训练经费管理2)运动训练人员管理

53)运动训练体育产业管理的内容?)运动训练场地设施管理。(2)体育健身娱乐业的管理业管理(3)体育彩票业管理(4)体育广告业管理(5)体育旅游管理(138)体育场馆管理6)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管理(7)体育经纪人民族文化与传统(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3)14⑴政府管理职能的缺位与错位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同于自身的性质和发展程度 全均衡,体系不成熟.⑶缺乏有效手段推动体育消费.⑵产业政策管理体系不健

.⑷体育产业市场发育不15 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管理措施?.育产业服务体系⑶引导全民体育消费,实现产业超常规发⑴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法制化管理⑵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体展⑷开发培育健全的体育市场体系16 机会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⑷拉动内需扩大消费⑴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⑵缓解下岗压力提供众多的就业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看法?

17队伍建设。体育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检索、研究、报道、服务、体育信息管理内容?

步骤:组织准备阶段、检测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体育管理评价的步骤与原则?

原则:⑴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的原则⑵科学性与可行

性统一的原则⑶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⑶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19

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应该以五个领域作为切入点? 效性⑶增强学生身体健康的明显性⑷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的⑴培养学生运动参与的自觉性⑵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实针对性⑸达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迁移性20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和重要措施?

位改革⑶推动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⑷推进体育竞技管理体制改革⑸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作用⑹深化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⑺调整社会力量办体育,大力发展群众体育⑻积极稳妥的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21.⑴按管理组织角度:系统、非系统化体育信息。⑵按系统体育信息的分类?

外部环境的关系:体育内、外部信息。⑶按应用部门:学校、群众、训练与竞赛、体育产业、科技信息。⑷按记录符号:体育音像、文字、数据信息。▲

((论述)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性质的阐述是统一的都表明了1)课程观念的转变: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举措?新课程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 学校体育课程要为学生的健康负责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念上实现重大转变。要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作为课程的指导思想,(的体育教材建立以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为内容的体育教材2)体育教材体系的转变:

在观改变以传统竞技运动项目为主体系,是学校体育教材体系改革的重点所在。(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关键是学校体育工作者。3)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落实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思想落实的关键还要依靠广大体育工作者尤其是要实现体学校体育指导育教师观念的转变。育者”乃至“教育家”而不是竞技体育的教练员1体育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是“教将教学过程或教学环境是为“培育”而不是“冶炼”2体育教师应应是制定体育课程的“参与者”与“执行者”3施者”与“操作者”体育”的区别,而不应把“学校体育”等同于“竞技体育”4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学校体育”与“竞技,而不是单纯的“实体育教师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不同:目的不同,适应性不同。采取的。学校方法不同。评价机制不同。▲说课的主要内容:1.说教材

:说本教材目的、联系、教学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育理论依据。2.说教法:说本课选择何本课拟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3.说学法程序4.说教学:说哪些基本要求:说本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及板书设计等.▲“说课”有:说清本课的课时结构和目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4、说清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手段。5、教学过程状态的调节与信息的有效传递。6、对本节教学计划的预评估处:.▲说课与授课.相同点:二者都是一节课的教材。不同1,目的不同。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使听者听懂。2,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教哪些知识,怎么教。样做。导、同行或专家、评委。3,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领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讲、议、练等形4,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学生式完成,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一、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伦理的说服的科学的:

11体育产业化:指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成为具有自我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12 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市场运作潜力,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能够达到多种目标与目的。(12)运动竞赛:是指参与双方或多方在特定的场地范围

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集体之间的体力、技艺和心理品质的竞技较量。13

体育赛事管理:是指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者采用一定管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物质保障作用,实现体育赛事组织目标的特殊活动。14

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指在城市中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基础,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15

资源的最大价值,实现城市社区体育目标的过程。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是指通过一定方式整合资源、发挥16

营目标为依托,由一定组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体育产业管理:是指以规范体育市场为目的,以实现经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17

社会体育:除了学校和武装力量(军、警部队)中开展时间中开展的体育。18

社会体育管理:是指对各种与开展社会体育有关的要素织和控制,以求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潜力,实现社会体育总体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19体育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可以减少人们对体育运动现

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农村体育:指县及县以下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21 主体,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这个特殊环境中,以学生为身体练习为手段,各类体育知识为主要内容所形成的物质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和精神成果的总和。22

要求,明确地指导各级各类各地区学校进行体育课程计划体育课程目标: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育目标的总编制的准则。23织根据自身的需求而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达到的体育目标:是指目的或宗旨的具体化,是个人或体育组

预期成果。24

体育产业管理:是指以规范体育市场为目的,以实现经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二、填空题:1 2 支撑现代大赛的三大支柱:教育、科技、管理。

体育管理最早产生于:美国,最先学校管理。体育管理3

比较研究的方法、历史的研究方法、历史的研究方法。34 体育管理学科特点:历史、社会、综合、适用性5 管理原理的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相对稳定性。原理、效益原理、动态原理。体育管理原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古巴、朝鲜型)英法德韩。山东篮球管理中心属政府型的。②社会管理型(分权型)美 ③结合型(混合7

体育管理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宣传教育法、经体育文化氛围。(填空)/育课程的建设和管理、9 学校体育文化营造与丰富。(简答题)间、自主选择上课老师。三自主教学模式: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10自行创收。学校体育经费的来源:事业拨款、学校筹措、社会集资、利益的大小。

取决于他的能力、职位和12 的业余性、充分的娱乐性。社会体育的特点:

广泛的群众性、明确的健身性、完全13 织的复杂性、管理时间的不定性、管理空间的广阔性、管社会体育管理的特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对象、管理组理环境的差异性14信息的性质:客观性、传递性、可加工性、效用性四个基本要素。完整信息的传递必须具备:信源、信宿、信道、和信息 16

普遍性、动态性体育信息的特征:广泛性、综合性、周期性、保密性、竞赛名称、竞赛时间和地点、竞赛项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及有关经费的规定。18 竞赛组织机构图,运动竞赛规程和补充规定,大会各部、秩序册包括:比赛名称、时间、地点,主办与承办单位,处、室人员名单,各项目竞赛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成员和裁判员名单,各代表团名单,运动竞赛总日程表和各项目竞赛日程,分组名单,竞赛场地示意图,最高纪录表等19奏乐(国歌、会歌)升旗;领导人致开幕词;运动员代表开幕式的程序:宣布开幕式的开始;裁判员、运动员入场; 讲话(或宣誓)宣布开幕式结束。;裁判员、运动员退场;开幕式表演开始;20.动员入场(也可不入场)闭幕式的程序:宣布运动竞赛闭幕式开始;裁判员、运奖;致闭幕词;宣布大会闭幕;闭幕式表演开始;宣布闭;宣布比赛成绩和获奖者名单;发幕式全部结束。21.22.体育课程结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

23.X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结构------三维结构

Y(职能轴: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竞技体育管理、学校体育管理。(内容轴:体育行政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信息管理、Z24(层次轴:微观体育管理、中观体育管理、宏观体育管理。25 体育管理学科特点:体育管理内容:历史性、社会性、综合性、适应性。总的来讲“四性工作”地区性、社会性、社区群众晚练活动的组织管理。26

国内九大综合类体育赛事:全运会、城运会、(工人、动会,都是27.28.三大一从4 年一届。

29.体育人口三要素: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30.体育赛事的价值:竞技、文化、商业、教育价值的综合、庞杂性体育赛事的特征:竞赛、文化、项目、市场产品、目的31.32.运动训练管理特点:全面、系统、动态协调性

33.课外体育活动特点:自主、参与、娱乐、选择、社会性娱乐作用。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结构:表层导向、凝聚、约束、激励、辐射、采取的方法不同、评价机制不同35.突出、创新原则。学校体育管理办法:①行政管理法学校体育管理原则:民主化、科学化、责权对等、重点

育管理法阶段性②教36.体育目标性质:方向、层次、多样、网络性

③规章制度管理法。学校体育管理特点:综合、向类型2)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规模决定了体育管理体制的广度和深度3)体育自身的发展程度影响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与规模45落实“以人为本,)民族文化与传统制约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家”而不是竞技体育的教练员(体育教师的观念该或教学环境是为“培育”而不是“冶炼”2)体育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体育课程的“参与者”与“执行者”(3)体育教师应是制定“操作者”,而不是单纯的“实施者”与的区别,而不应把“学校体育”等同于“竞技体育”(4)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6 ⑴锻炼时间的随意性与季节性农村体育的特点?

动项目的传统性.⑵经济条件的滞后性.基础条件薄弱.⑷锻炼地点的天然性.⑸体育活动开展的⑶活7.(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研教材,不断改进教法,做好课前一切准备认真上好每一1)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2)努力钻堂体育课,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活动组织工作,并予以指导和检查。余运动训练活动,积极培养后备运动人才,不断提高学生(3)4积极参加课外体育)组织开展学校课的运动技术水平赛活动,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5)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体育活动竞器材的保养、维修工作((6)协助做好体育场馆努力提高广大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认识水平7)积极做好学校体育宣传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工作(8)8答: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

积极开展 学生干部等((1)行政管理:首先相互介绍,然后进行答辩,竞选定相应的考评方法,进行奖罚措施(2)制定相应的规章,建立约束制度(强学风建设4)通过主题班会,加3)制通过谈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5)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家庭状况,的工作、任务,都要认真的落实6)对每个阶段建立档案,9体育产业开发的意义? 的就业机会(消费(3)促进第三产业发展(2)缓解下岗压力,提供众多105)合理利用社会的闲散资金 4)拉动内需,扩大的控制(体育赛事管理的过程?

111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4)体育赛事的组织与实施(5)体育赛事的收尾3)体育赛事 科研管理)运动训练项目管理124)运动训练经费管理2)运动训练人员管理

53)运动训练体育产业管理的内容?)运动训练场地设施管理。(2)体育健身娱乐业的管理业管理(3)体育彩票业管理(4)体育广告业管理(5)体育旅游管理(138)体育场馆管理6)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管理(7)体育经纪人民族文化与传统(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3)14⑴政府管理职能的缺位与错位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同于自身的性质和发展程度 全均衡,体系不成熟.⑶缺乏有效手段推动体育消费.⑵产业政策管理体系不健

.⑷体育产业市场发育不15.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管理措施?

育产业服务体系⑶引导全民体育消费,实现产业超常规发⑴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法制化管理⑵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体展⑷开发培育健全的体育市场体系16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看法?

机会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⑷拉动内需扩大消费⑴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⑵缓解下岗压力提供众多的就业17 体育信息管理内容?

队伍建设。体育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检索、研究、报道、服务、18步骤:组织准备阶段、检测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体育管理评价的步骤与原则?

原则:⑴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的原则⑵科学性与可行

性统一的原则⑶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⑶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19 效性⑶增强学生身体健康的明显性⑷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的⑴培养学生运动参与的自觉性⑵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实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应该以五个领域作为切入点?

针对性⑸达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迁移性20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和重要措施?

位改革⑶推动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⑷推进体育竞技管理体制改革⑸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作用⑹深化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⑺调整社会力量办体育,大力发展群众体育⑻积极稳妥的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21.⑴按管理组织角度:系统、非系统化体育信息。⑵按系统体育信息的分类?

外部环境的关系:体育内、外部信息。⑶按应用部门:学校、群众、训练与竞赛、体育产业、科技信息。⑷按记录符号:体育音像、文字、数据信息。▲((论述)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举措?

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性质的阐述是统一的都表明了1)课程观念的转变:新课程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学校体育课程要为学生的健康负责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念上实现重大转变。要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作为课程的指导思想,(在观的体育教材建立以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为内容的体育教材2)体育教材体系的转变:改变以传统竞技运动项目为主体系,是学校体育教材体系改革的重点所在。(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关键是学校体育工作者。3)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落实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思想落实的关键还要依靠广大体育工作者尤其是要实现体学校体育指导育教师观念的转变。育者”乃至“教育家”而不是竞技体育的教练员1体育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是“教将教学过程或教学环境是为“培育”而不是“冶炼”2体育教师应应是制定体育课程的“参与者”与“执行者”3体育教师施者”与“操作者”,而不是单纯的“实体育”的区别,而不应把“学校体育”等同于“竞技体育”4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不同:目的不同,适应性不同。采取的。学校方法不同。评价机制不同。▲说课的主要内容

篇3:体育管理学考试

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 “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今后,不仅大中学校招生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而且各部门招工用人也要逐步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办法,择优尽先录用。”上海崇明中学,还有其他地方的一些学校, 按照这一精神进行了升学加试体育的试验。

教育部体育司调查组于1981年发表的《关于上海市崇明中学在录取新生时实行体育加试的调查报告》,推动了试验工作的开展。1982年全国已有24个省(直辖市)在全省或几个下辖的地级市进行了体育考试的试验。但是从整体上看,加试体育既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又没有干预措施,只靠部分地区、个别学校带有自发倾向的试验终不能形成气候,1983年以后直至80年代末,加试体育的试验陷于停滞。

究其原因,一是轻视体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加试遇到各方面的阻力;二是相当多的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不够,场地器材匮乏,不具备按计划开设体育课的条件;三是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对体育加试的概念认识模糊,又缺乏对试点情况持续、深入地跟踪研究,更没有用明确、适宜的政策措施把试点引向深入。

1990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升学体育考试工作进入新阶段。有行政法规为依据,各地学校体育主管机构积极响应,为推动升学体育考试据理力争,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学校体育主管部门也从“体育考试是毕业合格考核,还是升学加试,到底哪个好?”的讨论和犹豫中清醒过来,明确实行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与选择适宜学段升学、 加试同时推动,且对后者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强化干预。1987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小学升初中不须再通过考试,全国统一的高中升大学入学考试又很难与不同省份各自制定的体育加试标准协调,升学体育考试范围锁定在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这样一来,升学体育考试工作重点明确,考试的组织管理趋于简单。兼之随着教育投入增加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状况逐步改善,为普遍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以教育部发布《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为标志, 整整20年的努力终于有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其后的进展不尽人意。虽然教育部发了通知,升学体育考试工作仍然举步艰难。传统观念的阻力,全社会, 包括教育部门自身,普遍存在的忽视学生健康、不重视体育的陈旧观念成为推动升学考试工作的最大障碍。直至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即中央7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之后,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才渐有起色。

各地的实践说明,实行升学体育考试遏制了初三随意取消体育课的现象,毕业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出勤率显著提高;为方便学生锻炼,一些试点学校抓紧维修体育场地、购置器材;更多的家长开始关心学生的体育课成绩, 有的还督促甚至陪伴学生练习考试项目。升学体育考试的实行,对推动体育活动开展、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起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当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要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央7号文件出台的背景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将近四分之一世纪内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正如文件指出:“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级教育部门,所有初中校以及广大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视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为己任,为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责无旁贷地认真做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应当努力实践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摒弃把体育视为“小三门”、“从未见过体育考试”等陈旧观念,关心、支持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师为升学体育考试所作的努力,不要以事不关己的态度敷衍塞责。

第二,进一步明确升学体育考试的作用和定位。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体育考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而且被社会所接受,是传统教育观念仍居主要地位的中国社会开始接受 “健康第一”的重要标志。中央7号文件要求:“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因而,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不是孤立的,也不能停步,必须协调这项举措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高中阶段的体育学业考试、体育课成绩考核的关系。要认真分析各类考试、 考核的目的和特征,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实施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逐一落实每个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优化课堂教学和阳光体育活动内容,规范考试、考核项目,建立起推动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三,制订科学、适宜的升学体育考试标准。近年来, 各地已经对选择哪些考试项目、如何核定计分标准、怎么加入平时成绩等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也还听到一些质疑,如平时成绩的依据和应占比例、不同项目评分的宽和严、男女生得分的难易度、个别学生(有生理残疾、因病免修体育、临考前伤病等)如何计分等。对这些更细致的问题,建议采用抽样试验、跟踪调查、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分析,避免不同项目之间的分值出现明显差异。

第四,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购置方面的投入,保证为同样是城镇(乡村)学校的学生提供大体相同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从这一意义上说,升学体育考试对学校体育工作保障机制的建立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第五,认真做好现场考试的考务工作。一是安全,从场地器材到考试秩序,从往返路途到考场,都要有防范措施,避免伤害事故。二是规范考试组织者的行为,严查、防止计分等环节的舞弊行为。

从史前期的试点算起,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有了30余年的历史,但由于“经历坎坷、命运多舛”,仍属新生事物。要沉下心来,做足现行升学考试办法坚持实行10年、 20年的思想准备;要发展,则必须从制度建设,从考试制度改革的角度通盘考虑。

关于高考中加入体育内容,看法不一。有主张积极推进的,也有认为想法虽好但难以实现的。欧美许多国家没有大学的统一入学考试,决定能否入学的是学生本人申请以及高中阶段的综合评定资料,前提是综合评定准确,社会诚信度高。以目前我们国家现阶段高中学业评定状况及社会诚信度水平,短时间内难以效法。

中央7号文件对体育考试的要求,一是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的分量;二是高中阶段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并未提及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文件提到的两项任务,前者是高中“入口”考试,后者是高中“出口”把关。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是“入口”考试,但计分方式有“出口”把关的因素,比如一些省市在体育考试计分中加入的平时成绩。在 “入口”考试中把严“出口”,是极有意义的尝试。设想在不可预期的将来,比如几十年后,一旦实行高中免试入学, 用“入口”把严“出口”的尝试将会极具价值。同样,高中阶段学业考试增加体育考试也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意义,因为体育学科将会是唯一的、不与高考统一考试相重复的科目。密切关注高中阶段学业考试中的体育科目,建立较为科学的评定方法和评分标准,一旦学业考试成为高考录取的依据,现阶段体育学科学业考试把严“出口”所作的努力,都将在高考“入口”处发挥远比其他学科重要的作用。

总之,集中精力同时做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和高中阶段体育学业考试这两件事,不仅能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也将对考试制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

篇4:体育管理学考试

关键词 大学体育 网络理论考试 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体育课是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终身锻炼意识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该课程的考试除了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考核之外,还包含一项理论考试,它是高校体育课考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体育课考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有效的理论考试,使学生全面掌握体育知识,培养合理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时下,体育理论考试往往流于形式,学生淡漠考试,实际操作上还不够成熟,在考试的规范化管理上还有所欠缺,诸多原因致使现阶段我校体育理论考试并未充分发挥实际效用。

在这样的环境下,笔者从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与终身体育思想培养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本校学生的体育理论考试情况的总结,针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漏洞与相关规范制度的局限性,浅谈大学体育理论考试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1 目前网络体育理论考试管理上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体育理论考试通过课后发放试卷开卷作答的方式进行,这既要消耗大量时间作答,也让老师花费较多的精力批改试卷,不利于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传统考试命题欠科学,缺乏对试题构成的科学分析和筛选,评分主要靠手工操作,容易出错。网络考试在克服传统考试存在的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①。现在,我校通过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把理论考试从纸质版本转为通过网络方式作答,通过3个学期的试运行,网络方式作答也出现一系列不规范操作和考试漏洞,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正确、规范地进行体育理论考试成了一项亟待解决任务。

1.1 网络体育考试试题库建设不够完善

为了让考试系统灵活组卷, 自动生成若干套不同的试卷,必须有充足的试题供筛选、组题, 这就给前期准备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老师们必须花大量精力去建立题库。题库建设工作量大,就容易出现错题、漏题以及试题正确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致情况。另外,不同体育项目有不同的试题库,中间没有统一的试题衡量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由本项目的任课老师为该项目建设试题库,而不统一命题,这就容易出现不同项目间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题目布局不尽合理的情况,导致不同项目的学生出现分数差距比较大,容易给学生产生不良的情绪,导致厌恶体育课程的行为出现。

1.2 不同项目间试题类型没有一致性

就我校目前体育理论考试情况来看,各个项目间理论试题难易程度分布不均匀,试题题型也不够完全统一,导致学生试题五花八门,成绩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比如,篮球项目试题以篮球常识为主,而羽毛球试题以专业技术为主,不同的难易程度就使得篮球学生成绩高而羽毛球因为题目难而普遍低分,对学生心理也造成一定的冲击,甚至有学生责问老师为什么不同项目间难度相差这么大,影响其体育课的总分。

1.3 网络考试平台的安全性不足

网络的安全性不足也是制约网络考试正常应用的一个因素。考生身份验证过程。考生的客户端软件连接服务器后显示考生登录页面,考生用户名和密码,客户端程序获取此用户名和密码,并发送SOAP 消息到服务器端进行验证。如何保证进行考试的考生就是进行登记考试考生本人,显然使用用户名密码方式是无法保证的②,而且学校学生数之多,基本都是用学生的学号和相同的初始密码进行授权访问,所以登录考生的真实身份问题也是网上考试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A考生用B考生的号码登录并进行答题,进而影响到B考生不能正常进行体育理论考试操作,以致该考生的考试成绩并非是该生真实成绩。另外,网上考试的稳定性方面,网络考试至少受到电力和网络两方面的影响, 由于一切操作都是在电脑上进行,所以对供电系统和网络稳定性要求极高,如果在考试中途遇到停电或者网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考试失败,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重新再考,否则对遇到上述故障的学生来说就是不公平的③。

2 网络体育理论考试规范化管理举措

2.1 建立命题小组并制定相关试题难易程度标准

在试题库管理上,为保证试题题目的均衡性,学生考试的客观平等,各项目可以抽取2~3名教师建立命题小组并制定相关试题难易程度标准,各命题老师根据标准统一命题,保证试题种类合理,难易程度相当,进一步规范网络体育理论考试的试题库建设。

2.2 采用基础与专业技术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做到试题难度统一

在试题类型的管理上,不同项目间不容易统一难度,可以采用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知识相结合的办法。基础知识包括体育常识、卫生知识等,如:“运动前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怎样做准备运动,运动当中抽筋了怎么办,其原因是什么”。像这样的考试又简单又实用,能充分地反映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也能督促学生进一步加强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并提高运用体育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有好处④。专业项目试题则是根据学生所选的不同项目完成各自项目所包含的试题。当然要保证各项目之间难易程度相当,就要尽可能保证各专业试题能达到平衡统一。

2.3 通过身份验证,网络稳定性,试题库建设,保证网络考试顺利进行

在网络试题操作平台的管理上,一是身份验证,尽量做到每个考生有一个自己的初始密码,各不相同,可以用身份证号或者相关问题作为登录的身份验证码,避免出现号码被盗用的情况。二是加强网络的稳定性建设,增设突发紧急情况应急预案,争取做到即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出现网络不稳定情况,也可以对已经完成的试题进行保存,避免因客观因素出错导致学生考试不能顺利进行的情况发生。三是加强试题库的建设,前期试题导入工作量大,可以安排专人进行试题库的建设,专人负责导入、核查和后期的监督管理,避免因客观条件制约了网络考试的正常进行。

2.4 建立理论考试备用方案,应对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网络考试是一项新兴的考试方式,有其特有的优越性,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备性,建立一套理论考试应急备用方案,在网上理论考试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起到及时雨的作用,也是规范管理网络理论考试的又一法宝。备用方案可以因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异,可以是通过理论做题,也可以通过课堂的小范围讨论、小组发言的方式等等,保证体育理论考试顺利有序进行。

注释

① 叶建瑜.浅谈电大网络考试的优势与完善措施[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61—62.

② 鲁立,刘桢.网络考试系统的安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6):1348—1349.

③ 李忠儒.基于网络考试方式的优越性及存在的不足[J].网络,2009(158):42.

篇5:体育管理学考试

为强化体育考试管理、保障体育考试考务工作规范有序实施,切实维护体育考试的公平、公正,依法从严治考,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务审核结果公示制度

各区、区级市教育局要选聘原则性强、工作认真负责、医务水平较高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务专家参与医务审核工作。考前与考试过程中的医务审核工作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纪检人员和医务专家组成的医务审核组共同负责完成。审核结果在报名点公示一周。

二、考试成绩公示制度

考生每完成一个考试项目,监考员必须现场宣布该项目成绩,同时考生在项目成绩单上签名确认。体育考试结束后,各初中毕业学校在学校宣传栏将本校考生每个项目的成绩公示一周。考生对本人(或他人)考试成绩有异议可向区(县级市)招考办(中教科)申诉(投诉)。

三、监考员轮岗制度

各考试项目或考试组别之间的监考员须不定期轮换监考岗位。除技术性较强的特殊岗位外,监考员不得长时间固定在某个监考岗位,更不允许监考员选择监考岗位或不服从轮岗。每项(组别)考试开考前宣布监考员岗位任命,每项(组别)考试结束后实行随机换岗,不得提前公布。

四、考试监察小组互派制度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要成立体育考试外派监察小组,在考试期间互派到对应的区县考场进行驻点监察、考试技术监督,要保障派出人员的工作时间、经费与交通;并积极支持配合派驻本区人员的工作。监察小组由区(县级市)教育局干部、中学校级领导、体育教研员或体育专家各1人组成,组长由教育局干部担任。监察小组要全面认真检查体育考试组织及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重点检查考生考风考纪、监考人员执行考试纪律和考试规则情况,其中体育教研员或体育专家重点负责考试技术监督。如发生严重违规舞弊行为及突发事件,监察小组必须及时报告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和市招考办。

五、社会监督制度

各区教育局要在本区范围内选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体育专业人士或其他社会人士作为社会监督员。各考场要积极支持社会监督员开展现场监督工作,主动提供情况,虚心接受监督,认真听取社会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对社会监督员反映的问题、建议和举报投诉事项要认真做好登记、上报、调查、解释、处理等工作,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社会监督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对社会监督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置之不理。

六、责任追究制度

篇6:体育管理学考试

1.呼吸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2.热应激

3.评述超量恢复

论述

1最大摄氧量训练方法

2肌肉酸疼机制及恢复

上一篇:自身能力比社会环境更重要四辩下一篇:信号实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