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调研报告

2024-08-29

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调研报告

当前,农村大量青壮年纷纷涌入城市务工,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加剧,形成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留守农村的特殊群体。而农村治安管理是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治安稳定与否关系到社会和谐的建设与发展。当前,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面临转型期,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已变得日趋复杂,为了全面掌握当前我镇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寻求解决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就当前我镇农村社会稳定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调研,镇政法委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学校教师等部门人员到 xx 村走访群众并与务工返乡人员、留守儿童监护人和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得到的认识,虽显粗浅,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一、农村社会治安防范现状 xx村行政村撤并建后,共辖16个村民组12个自然村寨,共 3092 人口。自 2014 年 5 月派出所撤并建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持续加大对农村治安防范的投入,组建了 35 个老行政村每村一名村警的农村治安队伍(原 xx 村和 xx 村分别聘请某某某、某某某作为两个老行政村的村警,分别负责 xx 和 xx 片区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配备橡胶警棍、强光手电筒等必备器材。村警每月定期开展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对于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整改,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稳定。从 2015 年开始加大农村天网

工程建设力度,在镇域边界主要通道安装了多个摄像头(xx村作为我镇通往省城出口通道,已经安装),有力的震慑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对公安机关的案件侦破起到了辅助作用。社会治安案件大幅下降,社会治安得到较大程度好转。

当前,也还存在农村自治组织群防群治功能弱化,防控工作形式重于内容,防控缺乏精准化,技防设施未普及,跟不上社会发展形势等诸多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群众联防联治功能未发挥实际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过去只讲义务不计报酬的群防群治模式受到严重挑战,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原有的治保会、治安巡逻队等防范力量形同虚设,不能发挥维护农村治安稳定的作用。同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也是导致群防群治工作较难开展的重要原因。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人防有时成了纸上谈兵,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真正发挥作用的治安防范体系。目前,xx 村 3 千人口中每年约有 1 千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留守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幼,这些人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的限制,自我防范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不法侵害。

2、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突出。留守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多由祖父辈照顾,成长中缺少

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日常家庭生活中实际履行监护责任的祖父母受年龄、身体、思想观念等因素制约,或是不会管或是管不了,致使家庭教育缺位,失位。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学习成绩下降,违纪频发,中途辍学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部分留守儿童、闲散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弱,沉溺网络并染上一些不良习气,三五成群地纠结在一起,很容易想“歪点子”、打架斗殴、偷窃,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给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

3、基层警力严重不足,致使治安防控处于被动局面。镇党委、政府和公安派出所 2014 年撤并建后,很长时间内摆省警务室只有一名正式民警,13 个村警成为了整个片区社会治安管控的中坚力量,但村警因待遇低(2018 年以前是每月 1500 元)还要兼顾农业生产等,警力不足一直是困扰治安防范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农村警力量明显不足,在治安防范上存在死角死面,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在 xx 村,村联防联治未能发挥实质作用的情况下,2 名村警作为专门从事治安防控的人员,不仅要收集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还要抓好本村重点信访人员稳控(该村信访重点人员多,占到全镇五分之一)等工作,工作量大,力不从心。

4、群体访和群体性事件频发。当前农村群体性矛盾多因林地、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的权属之争引起。各种问题引发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事件增加,严重危害了农村社区

社会稳定,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财物损失,还耗用了基层组织和公安机关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比如,该村群体诉求杨某某、个体诉求吴某某均曾多次上访,要求政府给予解决或到北京非访。同时,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因法制观念不强,家族势力影响等因素,往往群体性事件“燃点”很低,一个简单的民事纠纷可能引发的就是背后两个家族、村寨的集体性械斗。

三、原因分析 1、党委、政府及基层党组织对社会治安防控工作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基层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重发展、轻稳定”的观念,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方的维稳工作存在思想重视不够、问题研判不准、解决办法不多。事物不仅具有普遍性,更有特殊性。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该区域社会稳定问题不仅具备普通地区社会稳定的共性问题,更有该区域例如宗族把控和主导群体意识、集体排外意识及宗族之间群体争议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个性问题。少数民族聚居地,容易出现群众敬畏宗族不敬畏法律;对涉及区域的敏感事件或社会新鲜事物、政策等,各级组织的人员无法真正融入和参与该区域的群体意识疏导;宗族之间、宗族与外族之间的群体矛盾频发等问题。

2、农村集体经济不发达,村委会服务管理功能弱化,村民自治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当前,我镇 90%以上的村(社区)是空壳村,以 xx 村为例,该村日常运转全靠上级划拨工作经费,自治形式大于内容,村民自治组织很难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无力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缺乏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群众普遍缺乏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民普遍对村委会选举存在漠视态度,不参加或不关心自治组织“领头雁”选举工作)。集体经济的不发达,导致行政附属化倾向严重,村自治组织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有能力的人不愿到村委会任职。已当选的村干部想干事却常常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无奈空有理想和热情,却难以施展和实现,最后黯然辞职者大有人在。

3、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由于受教育条件的限制,农村法制教育较为滞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范意识普遍不强,不能在法律的约束下去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不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既搞不好自家安全防范又不愿配合基层党政组织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更不愿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哪家有了违法犯罪行为,有些村民往往看热闹,甚至幸灾乐祸看笑话,致使打击违法犯罪工作难上加难,特别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甚至出现宗族里面的群众因受制于传统陈规陋习影响,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操控集体意识、故意煽动对立情绪,发生集体对抗法律和政策等事件。

四、提升农村社会治安防范能力的措施

1、党委、政府及基层党组织要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把各项治安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增加人、财、物的投入,保障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强化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综治工作实绩档案,促进党政领导改变“重发展,轻维稳”的观念,特别是民族地方维稳工作的地位更为凸显牢固树立起“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坚决保证农村社会治安形势的稳定。

2、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自治能力。一是增强村级自治组织的生财能力,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民自身利益休戚相关,集体经济发展好了,可通过发动村民多参加集体活动的方式来增强村民参与自治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推进了村民自治进程;二是选强配强村委会班子,严格按照《村民自治组织法》,把群众信得过、有能力、干担当的“领头雁”由群众选出来,只有这样,群众才能增强对自治组织的向心力和主人翁意识。

3、加强法制宣传,夯实基层巡防力量。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县、镇下派驻村干部、帮扶包保人和村支两委等人员力量,利用院坝会、帮扶走访等契机,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增强广大农村群众法制观念。二是充实农村治安管理力量,建立健全三级(镇、村、组)网格员治安防范网络,做到信息准确、反应迅捷、调处

及时,并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三是夯实农村警务建设,深化农村警务效应。做好警务保障,增加经费投入,充实基层派出所警力,增加“见警率”。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目前 xx 社区不仅强化了服务功能,增强了人手,同时警务室除了 1 名民警和 13 名村警,另加强了 10 各特巡警的力量。四是以技防为抓手,构筑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农村科技防范,加大技防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天网工程、综治中心视频系统等。开展“平安村寨”等平安创建活动。

4、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管理,开展警校共建活动。

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特点,对留守在乡的学生,学校履行好法制教育职责,并保持与外出务工家长的经常性联系,督促他们担当好子女教育的教育责任。同时,进一步发挥学校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机制,定期到校开展法制报告,以案释法,让农村青少年得到健康成长。

5、完善网格员工作机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是用好以自然村寨(村民小组)为基础网格的网格员管理机制,要求网格员坚决做到“寨不漏房、房不漏人、人不漏项”,扎实做好属地人口基础信息录入和管控工作。二是做好矛盾纠纷村级初调工作。充分发挥网格员、村警、村支两委人员、村调解委、县、镇下派帮扶干部等组织力量,对本

辖区的矛盾纠纷进行及时排查、及时调处、登记销号。三是要充分发挥镇级综治调解中心协调功能,把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民政办、国土所、农林水服务中心等力量整合起来,对一些村级初调初访案件难以化解的复杂纠纷问题进行联合调处。让各类矛盾纠纷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及上访事件的发生,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总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积极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大力开展以网格员为基础的防治工作,努力拼搏,锐意进取,为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继续奋斗。

篇2: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调研报告

篇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态发言

加强综合治理 构建平安社区

今天党工委、办事处召开全街道政法工作会议,这将进一步推进全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平安城东建设工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和要求,围绕2009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的目标责任书,扎实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综治工作制度和措施。我们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平安建设纳入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社区综治委例会和治安形势分析会,围绕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重点问题,落实各项重点整治和治安防控措施。

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力度。

1、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建立调处回访制度,及时处置居民信访事务,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各类矛盾激化”的原则,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及时化解,立足小矛盾不出社区,大的矛盾积极做工作,努力杜绝群体上访、集访事件发生。

2、切实强化信访维稳工作力度,做好重点信访人员工作,随时注意沟通信息。在重要节日和敏感时期,对重点信访人员实行包保到人,重点监控,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稳控工作,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感。积极开展社区群防群治工作,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党员义工充实巡逻值勤队伍;进一步落实科技防范,完成口泰路春兰大院的技防改造;构建以社区民警为主体、社区志愿者义务巡防队为依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形成“同居一地、共保平安”的新型治安防范格局。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坚持不懈地组织群众性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社区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五、创新服务管理措施,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

一是加强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协同社区民警不定期对社区暂住人口进行核查登记,与出租房主签订治安责任书,建立流动人口花名册和出租房屋花名册;

二是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和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利用假期开展法制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校周围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三是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和教育,制定管理制度,定期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严格考核,帮助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洗涤灵魂,重新做人;深入开展禁毒与反邪教警示教育,加强对“法轮功”已转化人员的后续帮教工作,对重点人员落实监控措施,确保社区无新滋生吸毒人员,无邪教组织非法活动。2009年社区将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新举措,为平安城东建设工作做出努力。篇二: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态发言稿 xx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态发言稿

县委、县政府、县政法委:

今年以来,我镇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大局整体和谐稳定,但由于xx电厂、xx煤矿建设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影响社会稳定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2011年我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满意度测评中位列全县倒数第二,拖了全县的后腿,影响了xx镇乃至全县的对外形象,我作为xx镇的主要负责人,对这块工作没有抓好,对此项工作的滞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此我代表xx镇党委政府向县委县政府县政法委表示深刻的愧意。xx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重滞后有xx镇领导干部的主观原因,也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xx镇党政领导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认识不够深入,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xx的重要保证,更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

二、xx镇政法、综治干部,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三、车田村、上汤章村、阳桥村、马场村、格勒村等五个村因盘南电厂、xx煤矿建设、搬迁及时,房屋基础碾压强度不够,造成大部分房屋开裂,县委县政府已委托评估机构对其丈量评估,除上汤章村外,其余村评估结果至今未出来,至今未得到赔付,给群众造成影响和误解。

四、因xx煤矿煤炭开采出现的房屋开裂、农田塌陷、山体滑坡等现象,煤矿处理不及时、赔付不到位,群众有怨言、有意见。

五、失地农户就业困难,xx的消费水平不高,xx镇65%的门面无法出租,有的喂猪、喂鸡,群众的生产生活保障困难。

六、最主要的原因是:xx镇从原来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贫乏的小镇,因盘南电厂、xx煤矿的建设,而一跃成为全国1887个、贵州省32个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很多群众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生活走向城镇居民生活,还未从思想上、行动上彻底转变传统习惯的生活方式,产业结构大调整的生产方式、就业渠道大转变的工作方式,从而出现了一系列堵车、堵厂、堵矿事件,乃至2010年5月28日发生群体性打、砸恶性事件。落后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还需要一段时间。为此,2011年xx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上大量的努力。

一、2010年“5.28”事件之初,xx镇整天有上百人在办公室闹这闹那,平均每天有60人在办公室和会议室轮班值守,与镇政府对抗,甚至连他们带来的小孩撒尿都在办公室。电厂灰场路、煤矿河西采区经常被阻,我们总结为“阻 厂阻矿一根棒棒”;老百姓整天都拉起领导去看他们房子的裂缝和地里的裂缝,我们总结为“玉米何须种、到处找裂缝”。xx镇领导班子及时调整思路,提出了“以调处工农矛盾为中心,全力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工作部署。建立了维稳工作机制;按照新的矛盾及时解决,老的纠纷在稳定中,逐步解决的原则,实行全员参与,分级负责,领导分工的工作方法,成立了以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做群众工作耐心、细心的老同志为主要骨干的xx镇“工农关系协调办公室”,及时接待平访群众,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二、在盘南电厂、xx煤矿周边的阳桥村、格勒村、马场村、上汤章村、车田村分别成立了以通过多次培训和10天军训的75名治安协管员为主要成员的治安联防队,加强了巡逻及防范力度。

三、加大了地方政府与企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动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和组织安保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企业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都很高。

四、树立四种意识,构建了和谐矿区:(1)树立发展意识。用发展的观念解决了前进中的困难,转变了陈旧的观念、解放了落后的生产力、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需要;(2)树立服务意识。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服务工作是我们的职责,推动了我们为党为民、为企业服务的工作本领和工作热情,提高了我们乡镇干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重点项目的自觉行为。(3)树立团结 意识。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了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团结了各企事业单位,实现了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形成了合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4)树立了创新意识。用不断创新的观念、知识、灵活机动的方式,驾驭了复杂的局面。

五、通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xx镇的工作才得以逐步走入正轨,为了进一步巩固来之不易的工作成果,镇党委政府从以下8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治理:一是进一步抓好干部职工队伍进一步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教育;二是强化厂矿同周边群众的发展意识教育学;三是整治马场、阳桥两村村支两委班子,撤换了支书和主任,让敢干事、能干事的人来担任村支两委负责人,让基层党组织牢牢把握党的发展方向;四是认真进行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五是在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层面上尽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六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两万亩经果林现已实施三千多亩;七是成立村文化宣传娱乐队,让群众茶余饭后有娱乐场所;八是加大打击力度,让少数不法分子依法得到惩处。通过多方努力,目前xx社会稳定、工作秩序正常。

为彻底扭转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滞后的现状,我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从群众关心的治安难点入手,从严从快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工作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打击整治,确保群众安全感觉、满意度明显提高民,“两抢一盗”案件明显下降,政法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善,警民关系明显改善。甩掉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测评倒数的帽子,营造良好的xx镇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三、加强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镇长及其他党政领导班子为成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和安排部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四、积极整改,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综治中心的组建工作:

(一)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改善治安状况。

1、重点打击侵财犯罪;

2、严厉打击毒品犯罪;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实现长治久安。

1、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以村(居)党支部为核心,村(居)委会为基础,村治保、调解主任为骨干,调委会、调解小组、调解员为主体,覆盖全镇各个角落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各村(居)要严格按要求配齐、配强群防群治队伍并强化训练,提高基层干部业务水平和法律素养,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

2、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镇工农协调办”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联调机制。对纳入调处中心的各类矛盾纠纷做到统一受理、分级处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结,实现有案 篇三:2012在全区农村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

抢抓机遇谋发展 凝心聚力惠民生

实现团结镇科学发展新跨越

——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直机关各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团结镇超额完成区财政奋斗目标,区本级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经济总量及财政贡献位列全区街道、乡镇第一名。在此,我代表团结镇党委和政府向一年来支持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2年我镇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全区“ 老城复兴、新区崛起”的新战略,紧紧围绕“奋力中兴”这一主题,深入实施工业立镇、商贸重镇、旅游兴镇、和谐安镇的四大战略,稳步推进工业、农业、商贸、物流等产业经济园区和天恒山旅游风景区的建设,加快实施团结商贸小镇建设,逐步把团结镇打造成为宜居、宜商、宜游的新城区。为此,我镇在今年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加快经济总量增长,保证财政收入。经济总量高质量增长保证财政收入,是我镇今后工作的重点。2012年,我们要

坚持护住原有税源,协调外来税源,服务大项目建设尽快实现税收,保住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税源不外流,争取为区级财政做更大的贡献。一是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发展集群经济。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加快禧龙物流园区三期基础设施建设、中顺二手车三期及红旗家具博览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哈尔滨华南城现代商贸物流城项目和雨润物流园区建设工作,全力做好项目落地建设的前期工作。二是以改造传统产业为基础,做大做强骨干经济。提高红光锅炉集团风力发电塔架项目的生产能力,力争全年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超亿元;大力开展高新技术成果对接,加快企业改革步伐,确保国企改革健康有序推进。做好新团结锅炉厂和神通物流的异地置换工作。三是实施引资新举措,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支撑新镇经济。通过委托招商、园区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亲商、安商、爱商活动。同时,要深入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为外来投资者开辟“绿色通道”。

第二,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一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种植业、养殖业结构,由传统种植业转变为绿色、无公害、优质、高效的城郊型农业和现代观光旅游农业。畜牧业由零散养殖逐步向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区域发展,建立集中养殖小区,引导养殖户进入小区,形成产、供、销的利益共同体。红利棚室蔬菜标准化园区计划建设高标准温室300栋,蔬菜大棚700栋。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8000 万元,实施80条、10万延长米村屯巷道改造。继续推进村屯道路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抗旱排涝顺畅;推进节能项目和新能源利用的进程。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以新区建设为契机,打造“村中城”样板,从整体上改造农村基础设施。三是加强资产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等资源性资产的管理,坚决杜绝侵害村集体公共利益、擅自流转、变卖村集体管理的机动地、五荒、水面、林地等资源性资产的各种违法行为。

第三,要深入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完善好小城镇的配套设施,采取建设用地整合的方式,全面配合区小城镇办做好100万平米的安置区建设及新镇区建设,保证百姓如期入户。积极配合区政府加快推进天恒山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和卧龙寺的建设,推动我镇旅游业发展。结合长江路打通、天恒大街改造及东巨路拓宽等工程,把黄家崴子路和郭地方路纳入修筑日程,使之与天恒大街、先锋路、长江路连接,完善路网建设。全力配合区政府对给水、排水、天然气、休闲广场、沿阿什河景观带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加大对脏、乱、差问题的管理力度。依法拆除私建滥建,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积极推动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

第四,要积极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民生质量。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文化事业发展步伐,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群众健身路径达到

80%;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确保新农保暨城居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安全隐患排查、信访调处机制,确保全镇安全稳定。2012年,我们团结镇有信心、有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作为新区崛起的主战场、新区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工业立镇、商贸重镇、旅游兴镇、和谐安镇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3: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调研报告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近年来网络犯罪在我国已成为社会犯罪的常见形式, 接踵而来的网络恐怖主义活动也屡见不鲜。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采用网络信息手段实施的恐怖活动日益猖獗, 他们以虚拟网络基础设施为袭击破坏目标,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与文化观念的渗透, 对违反法律、道德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传播或移植, 从而制造社会恐慌。此外, 我国境内外的各股反华势力、极端邪教组织、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利用因特网造混淆听, 其发展已到极至;国家事关国计民生的信息基础设施及国防信息建设系统泄密、窃密和遭非法入侵的事例时有发生;国外间谍机关组织利用互联网从事间谍活动, 也从未停止步伐。对网络虚拟社会中的恐怖主义问题研究, 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所面临的事关国家生存等根本利益的重大课题。

1 虚拟社会恐怖主义对网络治安防控的影响

(1) 犯罪扩散

将现实社会中的恐怖活动及相关犯罪技艺传播到虚拟社会。虚拟社会成为网络恐怖主义传播犯罪的新阵地, 美国中央情报局 (CIA) 的反恐专家曾指出, 对于新生的恐怖分子而言, 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交流和传授技艺的绝佳场所。有关调查显示, 网络上涉及恐怖犯罪的知识就连见多识广的恐怖专家都为之瞠目结舌。例如, 我国某些网站就有专门介绍炸药、炸弹、爆炸等内容的涉爆信息, 一方面是讲述制做工艺的, 如何利用物理原理、化学方法和工业制造等方法对炸药、枪枝弹药乃至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进行分析研究;另一方面是教授制作方法的, 如提供涉爆专门技术, 详细说明各种炸药、枪弹弹制作方法。曾有帖文《西祠胡同》一篇, 详细罗列了从苦味酸、硝化棉雷汞等低爆炸药到硝酸甘油、黑索金等烈性炸药及燃烧弹的手工制造方法。更有甚者, 直接制造好了属于公安机关严格管制的枪支弹药等易被用来从事恐怖活动的物资在网上兜售叫卖, 公开销售涉爆排爆专业图书, 甚至形成了一条龙服务的黑色产业链。

(2) 舆论战场

将非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观念的向网络渗透。恐怖分子已将互联网当成了他们发动和争夺“公共意见”的一个天然战场, 在此散布不良信息或反政府舆论。如“疆独”恐怖主义分子就长期利用互联网等媒体进行恐怖主义、民族主义、分裂主义的宣讲, 赤裸裸宣传伊斯兰教义中的极端思想, 煽动、唆使信徙们进行所谓的“圣战”暴力恐怖活动, 公开号召我国境内的穆斯林民众采用爆炸、投毒等残忍手段对其他各民族的医院、学校、党政机关等目标发起恐怖袭击, 甚至攻击中国的警察、军队等武装力量。此外, 我国的恐怖分子就曾大肆炮制真真假假的“爆炸性”新闻, 传播恐怖言论, 制造恐怖气氛, 妄图让恐惧直接占据人们的心灵, 影响大众思想以及策划、造成社会动乱, 新疆发生的“7.5打砸抢烧暴力恐怖事件”就是这方面一个十分典型的例证。

(3) 人财舞台

将网络作为吸纳新人和募集资金的渠道。在世界各国严打恐怖主义的高义态势下, 恐怖组织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已日趋衰减, 但因特网在恐怖分子的垂死挣扎中扮演了“舞台”的作用, 将人力资源和资金等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恐怖组织。恐怖组织往往利用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假借正义之名, 号召圣战, 网罗人才, 通过合法网站达到他们“借鸡生蛋”的目的, 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甘愿为其“抛头颅洒热血”的“视死如归的战士”。发达的全球金融体系在为合法商业提供便利的同时, 其便捷的网上银行业务也为恐怖分子大开方便之门, 他们利用其作为敛财的聚宝盆和洗钱机, 通过其遍布世界的外围组织源源不断地募集资金, 并想方设法利用互联网络进行洗钱活动, 将“不义”之财, 变成“正义”之金汇集起来从而得以“再战江湖”。

(4) 恐怖工厂

制造网络社会恐慌, 危害社会治安稳定。虚拟社会恐怖主义与其他类型的恐怖主义相比, 其实质危害就是通过制造有形的攻击而引起受众心理创伤或精神信仰危机。恐怖主义研究学者霍夫曼认为, “恐怖主义活动是为向公众传达一种恐怖信息, 该恐怖信息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大小与恐怖活动引起的社会恐慌连锁反应成正相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定期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明确指出, 至2010年底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达4.57亿, 网民普及率约为34%, 与去年相比正以20%的速度持续攀升。这其中可能会有网络恐怖主义新生者, 他们常通过互联网散布虚假信息, 技术精通者还修改主流媒体的网站信息, 发布虚假内容, 抛出“信息恐怖炸弹”, 从而通过直接破坏群众高度依赖的网络系统而制造成受众的心理信任危机, 加剧网络恐怖效应。鉴于此, 恐怖攻击所带来的心理影响往往比有形的破坏更严重, 其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和造成的负面心理威慑不容小觑。

2 对虚拟社会恐怖主义的治安防控对策

恐怖分子疯狂“上网”的趋势, 迫使我们不得不在互联网上开辟了反恐的虚拟战场。其实, 要实现虚拟社会对恐怖主义的治安防控, 我们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 建立网络反恐怖机构, 组建一支不受地域管辖限制的网络反恐警察。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公安机关已陆续建立自己的反恐警察队伍, 但我认为组建处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的专门警察执法力量还有待于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第一要提升其有效管理网络虚拟社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我们应定时对网络警察进行信息技术、反网络恐怖技术培训, 增强他们反网络恐怖主义的能力。第二是升级电子警察报警求助平台。网络反恐警察要从被动应对虚拟网络恐怖事件转移到主动监控、预警、处置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事件, 切实加强对网络恐怖主义的应急处置能力。还要认真受理网民有关恐怖主义活动的报案、举报、控告、求助等, 及时有效地回答和解决相关问题。第三是加强网络常规监测和搜索查巡。重点是对网络群体和网上社区的巡查, 及时封堵、删除对现实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言论和信息。第四是网上案件侦办和网络通辑, 对已发现的各种恐怖犯罪案件依据一套特别的网上侦查办案程序和取证规则进行查处, 符合条件的可提请有权主体发布网络通辑令和动员追逃令。

(2) 提高反恐怖网络技术手段, 有效管控虚拟社会。网络是一个新兴特殊的虚拟社会, 社会上发生的个体间的小事可能通过网络媒介迅速向整个社会传播, 深刻地影响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方式, 尤其是当代许多敏感的带有共性的社会问题一经过网络就会呈动态性、交互性、高速性、开放性、群体性等方向发展, 从而使得网络民意社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针对虚拟网络社会的科学化管理和政策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我认为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通过网络制订防范网络恐怖主义的安全法规并督促各互联网服务单位置顶向民众发布反恐预警信息, 时刻保持对网络恐怖主义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有效管控虚拟社会还可以通过设置敏感词汇过滤内容、适当进行网络搜索引擎限制等方法在不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前担下实现有效监管, 网监部门要努力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情势评估、临时处置体系, 对可能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尤其是聚众恐怖袭击事件进行分析研判, 不断提高预警的准确度和前瞻性, 并有效抵御网络恐怖事件。

(3) 健全国际或区域的多边合作机制, 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反恐合作的能力。网络恐怖主义通常是不受政治地域限制的, 它具有跨越国界犯罪的特点, 因此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对此, 我们要大胆借鉴外国对付网络恐怖分子的做法, 如在因特网服务场所安装一台特殊的计算机, 对通过数据进行监督, 寻找受监督主体接发的通信, 找到目标后, 进行自动记录, 既可捕获电子邮件的地址, 也可进行全面拦截。我国政府已开始重视有关这方面的工作, 2007年11月20日, 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就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 网络反恐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磋商并达成一致意见:要采取统一的对付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政策, 防止针对虚拟社会的网络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此外, 为了提高国际合作水平, 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和其他与计算机系统有关的刑事犯罪行为, 我们还应当考虑充分发挥国际刑警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的作用, 在交流有关网络恐怖活动的情报、对网络恐怖分子的国际通缉和遣送、相互协查网络恐怖案件等多方面积极开展合作。

3 小结

总之,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人群中的广泛流传, 虚拟网络社会在我们日常社会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网络恐怖主义这一毒树之果的存在, 使我们虚拟社会的管理创新工作难度陡增, 构建虚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任重道远, 对付网络恐怖主义还需我们拿出更大的耐力和精神, 我们要不断地从多方面积极探索有效防御网络恐怖主义的新方略, 积极主动地掌握反网络恐怖主义工作的主动权, 有力的打击和压缩网络恐怖主义生存发展的空间, 维护好网络治安环境和国家政治稳定。

参考文献

[1]孙晓伟.试论公安机关虚拟社会管理机制创新[J].公安研

[2]冯斌元.公共网络安全视野下的虚拟社会管理研究[J].公安研究.2010.

[3]陈忠.论网络恐怖主义对国家安全的危害及其对策[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4.

[4]温家宝在新加坡出席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讲话.2005.

[5]朱永彪, 杨恕.网络恐怖主义问题初探[J].中州学刊.2006.

篇4: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促进“三农”工作,积极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部署,没有城乡的协调发展,没有和谐稳定的农村就不可能也不会有和谐稳定的社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60多万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8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来说,农村的和谐稳定必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全国实现和谐稳定的基础。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近几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不断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确保农村社会安定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求和重要内容,又为构建和谐农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使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没有稳定这个前提条件,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更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稳则社会安,可见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大意义之所在,它是保证农村长治久安、平安和谐的重点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求和重要内容,同时也为构建和谐农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1 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求。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特别是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农村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村利益冲突增多,一些制约农村发展和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农村犯罪控制和维护农村稳定问题面临新的挑战。此外,从治安工作的角度看,还存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仍不到位,农村警务前移还不够,村级基层组织发挥作用还不明显,治安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等问题。“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而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发展就无法进行,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需要全面盘活、发展、提升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各个要素。

2 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步骤。新农村建设除了把加快区域内的城乡公共设施一体化进程,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和农村新社区建设等方面列入建设内容外,还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农村民主政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农村多元化矛盾调处机制和应急处理体系,深入开展创建“平安乡镇”和“民主法治村”建设活动等列为重要建设内容。

3 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立足于从源头上减少滋生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把预防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着力化解、消除了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着力增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通过整合警力资源,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强化治安防范,使处于违法犯罪边缘的人不敢想不敢做,使进入违法犯罪实施过程的人难做成,使作案既遂的人逃不掉,达到社会的安定有序,进而实现对社会治安局面的有效控制,以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提供保障。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配套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各种防控要素相互结集而成的工作体系,应当具有防控主体多元化、防控结构层次化、防控多样化的特征。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以公安机关为主体,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综合治理的十六字方针,集打击、防范、控制、管理、教育、改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种新型、科学、经济的社会治安控制模式。

途径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保证农村长治久安、平安和谐的重点工程,要使建设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保持持久新鲜的活力,必须要把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纳入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充分认识发展战略机遇期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制,作为“一把手工程”,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保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切实增强“五种意识”:一是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意识。全力推进综治工作,确保社会秩序稳定,这不仅是重大的治安问题,而且是严肃的政治问题。这项工作搞不好,会直接影响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二是为发展服务的意识。要牢固树立抓治安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思想,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搞好社会治安,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正确的政绩意识,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加强综合治理,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既体现了人文指标和社会指标,也促进了经济指标,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政绩。四是协调配合的意识。各有关部门既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综治工作合力。

途径二落实警力下沉,把农村警务工作做大做强,建立起“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可见,不断加强新时期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顺应时代要求,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现在已建立了农村警务室8万多个,配备驻村民警9万名,但是对于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8亿多农村人口的现实状况,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治安的需要。那么在警力短缺的情况下,如何使公安机关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职能作用呢?这就要对警力进行合理有效地配置,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千方百计为农村派出所增加警力,争取进一步扩大警务室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群众报警求助和办事,同时使民警通过深入农村,了解百姓疾苦,掌握第一手治安情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首先是在提高民警素质上下功夫,以岗位技能练兵为重点,严格落实社区民警责任制,切实提高人口熟悉率,对警情、社情做到心中有数,对影响辖区安全稳定的因素、苗头做到发现得了、控制得住。不断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是规范运作机制,促进警务室高效运转。1)规范值班备勤,落实昼夜值守。规定派出所长每月到警务室工作一天,社区和驻村民警每周驻村时间不得低于20小时,使警务室做到了“白天不关门,夜晚不熄灯,全天候有人值守,全天候接待群众,全天候落实巡防”。2)规范警务内容,落实动态勤务。根据社区和驻村民警的五项职责任务,对“走访调查、宣传发动、巡逻守护、实地检查、警情通报”五种勤务活动进行了全面细化,并对接警、接待、预约、受理、报告、处理、调解、办结、告知等环节落实了严格的流程监管,规范警务室工作程序。3)规范内务台账,落实内务监管。规范建立了《警务室工作日志》《社区(驻村)民警工作手册》《警民联系簿》等多种警务室基础台账,实现了内务监管规范化。

途径三发动多元主体,把群防群治切实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作用

建设新农村,管理新农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俗话说:“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因此要进一步发动群众的力量,不断整合农村中村委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民兵连等各类群防群治组织,构筑起农村群防群治防控网络,以充分发挥农村治安积极分子和群众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作用。一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加强城乡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实行村民委治保主任专职化,保障村民委治保组织的稳定、健全,充分发挥村委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民兵连等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在治安综合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要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居、平安市场、平安家庭、平安校园等农村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组建护村队、党员干部义务巡逻队和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治安巡逻、邻里守望等活动,宣传引导党员干部、妇联组织成员、团员青年及普通村民积极参与平安建设,鼓励农民群众在有条件的农村安装监控设施,搭建村民参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平台。

途径四各部门加强协作,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

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在全国公安机关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坚持以人为本、践行执法为民、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实际行动。我们要借助大走访这个平台,要把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和实际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上下联动、专项治理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缓和矛盾、化解矛盾、消除矛盾、减少矛盾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一要积极探索由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调处中心具体运作、司法部门业务指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集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于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机制。二统筹兼顾决策与实际工作。正值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特殊时期,同时也是最有利于农村派出所工作发展的好时期,更是民警踊跃投身农村派出所工作的好机会,深入所在辖区的村村寨寨,面对面地了解当地的治安情况和老百姓的疾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从容应对并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以人为本,推动农村公安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积极做好农村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逐步实现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规范化。对农村刑释解教重点人员实施排查,集中力量进行帮教,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做到不脱管、不失控。

途径五完善法制宣传教育,为新农村建设规范治安秩序。

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间,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新房子盖起来了,但农民的法律意识却没有相应地提高。因此要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着手,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一是加强农村普法宣传力度。深入农村和农民工工地开展全民普法教育,采取送法下乡、送法上门、展示法律图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深刻的法理于轻松的形式中,使群众轻松愉快地接受法制教育。二是加强农民自主学习力度。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将农村祠堂改建为文化活动室,同时依托原有的文化室、农村夜校以及农村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农民自主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的修养和水平。三是加大农民运用法律力度。通过加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农民既懂得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又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征地拆迁补偿、土地流转等涉及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维护农村良好的治安秩序。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全国上下的平安建设为载体,不断构建和完善城乡统筹下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平台,保证农村长治久安、平安和谐,使其真正成为维护全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稳固防线

作者简介

篇5: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调研报告

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我区通过“平安鄞州”创建,下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较好,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案数量稳中有降,其中七类刑事案件、“两抢一盗”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案件下降较多,人民群众对辖区社会治安的安全感满意度逐年上升。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治安状况存在地区间不平衡、不协调现象,尤其是受警力不足和治安防控经费投入少等多种因素制约,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如何补上这块“短板”?从我们走访调查和情况分析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视与支持。

一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组织领导。社会治安是基层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基本最实在的一个重要民生问题,也是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基本内容。基层党委政府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把辖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列入重要民生工程、基础工程。尤其要从社会治安组织领导体系、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技术与物资器材防范、必要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社会治安“人防、物防、技防”相配套、公安机关专业力量打击与村居群防群治力量预防相配合的全方位、全时段治安防控体系,确保辖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1

实现“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目标。

二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农村地区远离城镇地方偏辟,客观上居住群众和企事业单位较少,治安防范力量薄弱,尤其是警力不足问题比较突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一直是我国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二十年来的一条成功经验,既弥补了广大农村地区治安警力物力不足,又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自治自理积极性,实践证明效果较好。当前,要建立健全农村治保队伍组织,建好农村治安巡防队伍,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建立起重要时段的联防队、夜巡队。要加强农村治安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村里老党员、老干部和妇联青年组织参与治安志愿巡逻与执勤。要建好农村和美家园共建会,依托覆盖全区农村的和美家园共建会组织,动员组织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群防群治工作,争当和谐促进员,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要加强农村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注重推选热心村务事务、威信较高、公正处事的老干部、老党员担任“老娘舅”、“和事佬”,调处日常邻里纠纷,处置一般信访事项,把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防止一般民事纠纷、信访事项引发的治安事件或刑事案件。要加强农村地区保安队伍建设,在学校、幼儿园、企业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保安员队伍,有条件的和治安相对复杂的村也要在新村社区和村口周边配备必要保安力量,站岗执勤,守护辖区平安。近年来,我区的咸祥镇南头村、集士港镇岳童村中由村治保队员、村干部、老党员和广大村民群众参与的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夜

巡小分队、治安信息员、治安执勤岗等多种形式群防群治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技术装备力量建设。相较于中心城区和城郊集镇,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技术措施与物资器材投入不足是一个长期的“致命伤”。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依靠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上级财政的倾斜,有重点地加强农村地区治安防控科技防范与物资器材的投入。要大力加强村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采取以区、镇两级财政统筹为主,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补贴的办法,在外来人口较多、治安相对复杂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居,大力推广安装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尤其是在主要村口路口、人员集中场所,以及学校(幼儿园)、企业单位、集贸市场等,安装24小时视频监控探头,用先进科技技术的力量来弥补警力和群防群治力量的不足和防范空挡。要大力推广经济实用的治安防范措施。可安装家庭防盗门窗、治安报警警铃、电话联防报警等,单位及住宅小区安装电子门禁系统、110联防报警系统、重要部位CK报警系统等。要重视加强巡防队伍装备器材建设。给巡防队伍和保安力量装备必要的防暴防身器材、配备必要的巡逻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确保一旦有事能及时制止与果断处置。近年来,我区下应街道湾底村、史家码村,古林镇礼嘉桥村等安装村级视频监控系统,治安形势大为改善。瞻岐镇、古林镇等采取联片联防的方法,每个片区建立治安防范工作站,配备治安警用车辆和相关防暴器材,加强巡逻与执勤,治

安案件、“两抢一盗”案件明显下降。

四是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地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当前,农村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还大多处于松散、自主、无序状态,临时性非正常用工、合同劳资关系不清、出租有安全隐患房屋、群租群居、违章乱搭乱建等,服务管理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这也使得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状况长期难以改善。加强农村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已成为镇乡基层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加强外来人口综合管理员(简称综管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500:1综管员配备要求,加强综管员队伍业务素质培训,认真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来鄞登记、做证(暂住)、就业保险、入学就医、计划生育等服务管理工作,暂住外来人口任务较重地区,要适当增加综管员人手,确保本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信息登记一人不漏、一个不少。要加强企业单位规范用工和安全管理。企业招录用外来务工人员要按严格按照劳动用工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开展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培训,同时,还要注重关心外来务工人员的日常生活起居。一些有条件的企业采取单位内部公寓用房和在周边村庄统一租房给员工的做法,较好解决企业外来员工居住分散、上下班不便、条件简陋和安全隐患多等问题。要加强农村居民出租房屋规范管理。村(居)民委员会对村(居)民出租房屋要进行必要备案登记、安全检查和房东管理培训,力求做到房屋租赁合同(协议)

手续规范齐全,出租房屋安全合格,避免一些违章建筑和带有安全隐患的房屋非正常出租。要加强出租房屋出租信息、承租人资料和变更注销等情况登记与备案,确保每一间出租房屋情况清楚。

五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服务管理工作创新。加强和改善农村地区社会治安服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当前,各地要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紧紧抓住农村治安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管理防控上的薄弱环节,加强领导,创新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扎实有效的措施,逐步改善农村地区治安状况不好局面。2010年以来,一些镇乡(街道)包括邱隘镇、姜山镇、古林镇和集士港镇等地区,采取镇乡(街道)里统一规划布点、统一安装调试、统一培训人员的办法,下决心建设镇级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并延伸到村居的主要路口、场所等重点部位,切实改变了辖区治安防控被动应付局面。一些地方试水“治安包干区”的办法,把村里治安工作承租出去,委托专业保安公司来“承包”,推行治安绩效考核与治安责任承包,有效解决了一些村治安巡防队伍人员难凑齐、队员素质差、巡防效果不落实等问题。古林镇葑水港村新村社区推行小区物业化管理,由大学生村官担任物业保安负责人,组建小区物业保安队伍,实行村民(居民)自治管理,人员出入登记查询,巡逻执勤规范专业,小区治安管理、环境卫生、文明创建工作井然有序。一些地方考虑把社会治安与农村下岗和闲散人员再就业结合起来,利用再就业政策

把他们组织起来,经过筛选、培训,成立治安巡防队。这些人戴上红袖标,体现自身“回归社会”价值,心里充满责任感,工作积极性高,认真负责。另外,近年我区一些基层村居推出的电动车喷漆编码、集贸市场“一元钱”停车收费等办法措施,虽然花钱不多,但效果较好,有效解决了电瓶车、自行车和摩托车等“三车”失窃多发问题。这些创新做法与有益尝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篇6: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引深“三打三防三创”活动,在农村组织开展了“百村综治示范,百村治安攻坚”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攻克了一批远近闻名的治安混乱村。比如,涌泉乡的寨上村12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农业税未曾上交过,连农村最基本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都未落实。在这次“双百”活动中,通过以“一村一组”为主力,“两会一队”为基础,“一乡一庭”为阵地,开展了重点整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该村健全了班子,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结合多年农村工作经历及“双百”工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对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谈一个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导致农民心理失衡

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权,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文化意识。中国农民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们不仅把“等贵贱,均贫富”看做是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且还作为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则。这种文化意识,使大量农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不能适应这种实际存在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暂时无法消除的城乡二元制度。在城市与农村生活水平反差较大,农村个人家庭差距拉大,尤其是在农村一些人靠投机钻营,以权谋私,违法致富又未受到“报应”的情况下,他们的价值观、公正观、道德标准便发生倾斜,从而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政府的一些不当行政行为激发了与农民的利益矛盾 首先,政府不当的敛财行为增加了农民负担。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政府机构过多 的人员需要养活,农村各项事业发展需要资金,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以及好大喜功的施政动机,近些年,一些农村地区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不当的敛财措施,如各种名目的集资、收费、摊派和达标活动,使一些地方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连年增加,农民负担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党中央、国务院虽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减轻农民负担,但有些地方仍然收效不大,甚至出现反弹。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致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当的行政干预,结果适得其反,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三)腐败现象成为农村地区违法犯罪增多的催化剂

腐败现象的重要特征是把权力作为商品进行钱权交易。其实质在于以政府权力的损害为代价取私利。这必然使政府权力发生不正常的转移,破坏社会规范,破坏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诱发违法犯罪。

(四)农村地区基层党政组织职能弱化第1文秘网文章-http:// 找文章,到第1文秘网] 农村政治、经济一体的管理体制解体后,在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基层党政组织对农村事务的调控职能大大减弱。主要表现在农民群众对基层党政组织依赖性减少,相当一部分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不起作用,一些基层干部素质较低,公仆意识淡薄,有的只顾干自家的活或外出干活。他们对群众要求解决的困难很少去研究,即使研究也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直接影响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农村的贯彻执行,也失去了预防违法犯罪的防线作用。

(五)农村治安管理薄弱,侦查打击不力

由于我国大多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政府财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和薄弱环节较多。目前尽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镇一所”,但40的派出所警员不到5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对案件的查处任务。一些民警基本素质不过硬,习惯于冲冲杀杀,不会做深人细致的群众工作。派出所条件差,工作艰苦,装备落后,经费奇缺,职能外的工作繁多,民警不安心基层。农村治保会、联防队建设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在不少地方,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受到削弱,治安管理的失控状态相当突出,经常发生案件无人查处,有了纠纷无人调解,抓获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及时审理的情况。当前农村违法犯罪持续上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不力有很大关系,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恶性循环。

二、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农村治安状况,怎样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根据我在基层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层班子建设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

纵观影响农村稳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还是基层问题。班子软弱、涣散势必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各种矛盾的激化,因此,要想求稳定、求发展,首先必须搞好农村的班子建设,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保证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消除宗族

篇7: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调研报告

庭”为阵地,开展了重点整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该村健全了班子,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结合多年农村工作经历及“双百”工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对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谈一个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导致农民心理失衡

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权,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文化意识。中国农民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们不仅把“等贵贱,均贫富”看做是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且还作为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则。这种文化意识,使大量农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不能适应这种实际存在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暂时无法消除的城乡二元制度。在城市与农村生活水平反差较大,农村个人家庭差距拉大,尤其是在农村一些人靠投机钻营,以权谋私,违法致富又未受到“报应”的情况下,他们的价值观、公正观、道德标准便发生倾斜,从而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政府的一些不当行政行为激发了与农民的利益矛盾

首先,政府不当的敛财行为增加了农民负担。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政府机构过多的人员需要养活,农村各项事业发展需要资金,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以及好大喜功的施政动机,近些年,一些农村地区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不当的敛财措施,如各种名目的集资、收费、摊派和达标活动,使一些地方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连年增加,农民负担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党中央、国务院虽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减轻农民负担,但有些地方仍然收效不大,甚至出现反弹。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致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当的行政干预,结果适得其反,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三)腐败现象成为农村地区违法犯罪增多的催化剂

腐败现象的重要特征是把权力作为商品进行钱权交易。其实质在于以政府权力的损害为代价取私利。这必然使政府权力发生不正常的转移,破坏社会规范,破坏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诱发违法犯罪。

(四)农村地区基层党政组织职能弱化[文章-http:///找文章,到]

农村政治、经济一体的管理体制解体后,在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基层党政组织对农村事务的调控职能大大减弱。主要表现在农民群众对基层党政组织依赖性减少,相当一部分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不起作用,一些基层干部素质较低,公仆意识淡薄,有的只顾干自家的活或外出干活。他们对群众要求解决的困难很少去研究,即使研究也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直接影响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农村的贯彻执行,也失去了预防违法犯罪的防线作用。

(五)农村治安管理薄弱,侦查打击不力

由于我国大多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政府财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和薄弱环节较多。目前尽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镇一所”,但40的派出所警员不到5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对案件的查处任务。一些民警基本素质不过硬,习惯于冲冲杀杀,不会做深人细致的群众工作。派出所条件差,工作艰苦,装备落后,经费奇缺,职能外的工作繁多,民警不安心基层。农村治保会、联防队建设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在不少地方,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受到削弱,治安管理的失控状态相当突出,经常发生案件无人查处,有了纠纷无人调解,抓获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及时审理的情况。当前农村违法犯罪持续上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不力有很大关系,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恶性循环。

二、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农村治安状况,怎样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根据我在基层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层班子建设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

纵观影响农村稳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还是基层问题。班子软弱、涣散势必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各种矛盾的激化,因此,要想求稳定、求发展,首先必须搞好农村的班子建设,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保证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消除宗族派

别、化解矛盾、凝聚民心。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有能力逐步解决农村悬而未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消除一些群众的不满情绪。配强村两委班子并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对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确保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配齐配强村治保主任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农村治保会在维护农村稳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治保会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避免事态的扩大。农村许多小的矛盾纠纷,在治保主任的三言两语劝说中就能得到解决。但是有些村队就不太重视治保会的建设,许多村的治保主任都是村干部兼职,由于村里工作头绪太多,村委换届选举后,许多村又按照上级的要求,实行书记主任一人兼,人手更紧,造成顾此失彼,还有的村干脆就不设治保主任,造成治保会的工作空档。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村治安工作的开展。配齐、配强治保主任,是适应当前农村治安形势的重点需要。

(三)法制教育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新形势下,农村的法制教育工作必须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制度、强化措施、付诸实施。我们要求人民群众遵纪守法,首要的问题要解决人民群众懂法的问题,只有懂得了法律,才能逐步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逐步树立起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乡镇、村基层两级干部的法制修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逐步树立起依法行政、勤政为民的自觉性,以规范的言行影响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四)坚持打击违法犯罪是农村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

要根据农村治安的特点和规律,始终坚持严打方针,把打击重点对准严重威胁群众安全感的杀人、绑架、抢劫犯罪以及危害农业生产、侵害农民合法利益的盗窃牲畜、农用机械、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活动。对那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欺压群众的流氓恶势力,要敢于碰硬,毫不手软地坚决将其打掉。同时,要及时妥善地查处各类治安案件,防止“民转刑”案件,进一步稳定农村治安,为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础。

(五)进行专项治理是整治混乱村庄的有效途径

治安问题突出和集体上访案件多发生在混乱村庄。其特点是由于“两委”班子涣散、村务财务混乱、宗族派性严重等引起的干群矛盾突出,治安秩序不好,对这些不安定因素,要采取综合措施,对治安混乱村庄进行集中整治。一是由乡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部署,综治委牵头,指导协调政法、组织、民政、信访等多部门参与,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限期整改解决问题。二是坚持“班子、经济、治安”一起抓,从解决班子入手,把解决治安、信访问题与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实行“五位一体”综合整治。三是坚持“先治理、后规范”。在治乱的基础上,整顿班子,建章立制,实行乡镇村两级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周边治安秩序和企事业内部管理,形成“以外保内、内外结合、工农一体”的治安防范新体制。

(六)加强治安巡逻,实行群防群治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措施

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农村的治安巡逻工作仍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根据各村的经济、治安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常年坚持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逻。可义务轮流,也可集资固定专人。经济状况好的可进行有偿承包、经济基础不好的可推行户户联防。这种原始的却富有成效的群防群治办法,效果明显,事半功倍。

(七)强化治安管理是维护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

篇8: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调研报告

为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 构建有效的防控体系是必要的。整体防控理论注重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全面考虑, 在实践工作中重视巡逻防控、社区防控、单位内部安全防控、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防控, 对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其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本文从整体防控理论出发, 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出相应策略, 希望能为实际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启示。

二、整体防控理论指导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概述

整体防控理论的出发点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实现对各种治安事件的及时预防和控制, 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同时, 该理论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并在实践工作中逐渐得到应用。

(一) 概念

整体防控是公安机关对人、地、物、事和组织实施整体性控制的体制、结构、功能等各项措施的总称, 它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 具有系统性和全方位的特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注重公安机关各部门的配合, 同时调动全社会的参与积极性, 形成以公安机关为主, 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治安的局面, 对提高社会治安水平,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作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改进和完善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内容, 包括巡逻防控、社区防控、单位内部安全防控、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防控体系。同时为增进各部门联系, 有效协调不同人员和部门的各项工作, 合理配置工作人员, 构建高效、协调的多功能指挥系统是必要的。

(二) 目标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也是紧迫的战略任务, 对推进公安系统各项工作制度化和系统化,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体防控理论指导下,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目标包括以下内容:由单一的人员防控转变为立体的时空防控、由封闭式防控转变为开放式防控、由运动式防控转变为规范性防控、由被动防控转变为主动防控、由静态防控转变为动态防控。从而有利于提高防控的预见性, 提前采取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进而提升社会治安工作水平, 有效保障社会治安防控效果。

三、整体防控理论指导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策略

为提高社会治安水平, 实现对各项情况的及时监控和预防, 从整体防控理论视角出发, 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建设策略。

(一) 情报信息研判会商

情报信息是最为基础性的工作, 也是构建治安防控体系的前提, 只有在掌握准确的情报信息的前提下, 才能尽早发现问题并迅速反应, 立即处理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提高社会治安工作水平。因此, 要建立情报信息研判会商机制, 准确和全面收集情报, 对情报信息进行研判并做好分析工作。然后得出正确结论, 制定相应等级的预警机制, 明确治安要求和治安重点区域, 并发出预警信息, 提高工作效率。

(二) 联勤联动机制建设

主要是增进部门和工作人员联系, 相互协调与配合, 提高工作效率。重视外向和内向联勤联动, 公安机关应该增进与城管、税务、工商、民政等部门的联合, 形成综合治理, 各单位齐抓共管局面, 相互配合与支持, 提高工作效率。内部也要加强联系, 听从指挥, 形成合力, 提高指挥准确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研究违法犯罪特点, 采取预控措施, 增进相互联系与互动, 共同配合完成各项任务。

(三) 弹性工作机制建设

包括弹性的作息时间、警力部署、执勤模式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工作时间和民警数量不变的前提下, 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增强对社会治安的驾驭能力。减少盲动, 增加人们的安全感, 促进用警效益最大发挥。

(四) 奖惩考核机制建设

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考核体系, 明确各项指标, 包括防控出勤制度、工作措施规范化水平、信息化建设水平、情报信息工作等。并落实量化考核评价指标, 做好记录工作, 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措施, 提高工作效率。

(五) 物质装备保障建设

加大个人防护装备、通信装备、交通装备、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并保证物资供应充足, 增加资金投入, 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四、结语

总之,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 应该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全面考虑, 坚持整体防控理论的指导作用。健全和完善各种机制的建设工作, 并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促进各种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更好适应社会治安防控工作需要, 及时处理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事情, 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从整体防控理论的视角出发, 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概念和目标进行研讨。并提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策略, 主要包括情报信息研判会商、联勤联动机制建设、弹性工作机制建设、奖惩考核机制建设、物质装备保障建设等内容。

关键词:整体防控理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刘金龙.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论要[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6 (4) :40-50.

[2]杨玉海.整体防控理论指导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41-46.

上一篇:社区干部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小学生习作现状分析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