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体验?探究式作文课实录<?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堂体验?探究式作文课实录<?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堂体验探究式作文课实录

2024-08-02

一堂体验探究式作文课实录(共6篇)

篇1:一堂体验探究式作文课实录

 

一堂体验?探究式作文课实录<?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师:大家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吗?

生:看过。

师:清朝大学士纪晓岚才思敏捷,能言善辩。有一回,别人来给他祝寿,有客人为了考验他的口才,就戏曰:“我是爬着来的!”纪晓岚脱口而出:“那先生真是太稳重了!”全场客人听了都哈哈大笑,无不为之佩服。同学们听了纪晓岚的答话,对说话、表达有何感受?

生:要善于说话,善于表达。

生:针对实际情况来说。

生: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把话说好,表达好。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说话、写文章都要根据中心意思来表达,并且要想办法表达好。(板书:根据中心表达)

师:现在假设同学们的钢笔都不慎丢失,(生大笑)要寻找钢笔,你们该怎样说?要抓住钢笔的哪些特点说?(生以小组为单位体验、讨论、归纳,然后举手发言。)

生:颜色,材料,大小。

生:钢笔主要特征,特殊记号。

生:商标,牌名等。

师:同学们发言都很踊跃,特点抓得很好,不过我想问一句:这能找到钢笔吗?

生:(齐呼)能!

师:再假设你们都是钢笔推销员,该怎样来推销你们的钢笔呢?应抓住钢笔的哪些特点来说?(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体验、归纳,然后举手发言。)

生:抓住材料、性能及优点。

生:抓住钢笔图案、颜色等。

生:还有价格、质量等。

师:同学们抓住这些特点,推销的钢笔能卖出去吗?等会儿,我们拭目以待。下面请分组准备,列好发言提纲,进行演练。A组为“寻找钢笔组”(第一、二大组),B组为“推销钢笔组”(第三、四大组)。(学生讨论、思考,列出提纲。约6分钟。)

师:下面请A组选一名同学上讲台演练,B组派一名同学配合演练。

(讲台上摆满了A组同学的钢笔,A组同学口述其特征,B组同学在众多的钢笔中按特征搜索、寻找。)

生:昨天,我的“英雄牌老弟”不幸在“课桌街”走失。(同学们大笑:原来在播“寻人启事”。)走失时,身穿银灰色上衣,下穿红褐色长裤,腰间系一条“英雄98-A”金色皮带。他身高150mm。由于老弟跟随我多年,身经百战,已是伤痕累累,头上还裹着“透明绷带”。老弟走失,本人非常痛惜。若有知其下落者请速与5484888联系,本人深表感谢。(学生笑得前俯后仰,未读完,B组同学已找出了A组同学的钢笔。)

(A组其他同学争先上台演练,结果都很快找到钢笔。)

师:A组同学都能抓住自己钢笔的特征进行口述,因而钢笔也就很快能“失而复得”,各归其主。下面就请B组同学上台,看他们的表现怎样。请B组选一名同学上场。

生:我公司推销的“飞跃”牌钢笔,系国内最新产品,它的外壳采用纳米材料制成,且有自动式吸管,笔尖采用摇控装置,能自动连通吸管,不用时会自动关闭,笔杆下端装有改正器。“飞跃”牌钢笔,领时代风骚。售价仅需500.00元!(学生“哗”然惊叹,真神奇,500.00元也想要!)

师:因时间关系,同学们不能一一上台演练。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几位同学的表述和题目要求,再深入想一想,然后表述出你的“寻物”和“推销”的小短文,好不好?

生:好!

(学生迅速构思,动笔写作。约6分钟。)

师:请展示你们的作品,先A组后B组。

生:我的钢笔海拔约180mm,腰围45mm,号称“金钻”将军,它头戴平顶大帽,全身一套金黄色铠甲,独臂上印着“金钻G30”。因它是我的忠诚侍卫,我已在它的手臂上刻下了我的代号“WZ”。

生:我这里有十二生肖钢笔,造型精美。笔帽仿动物造型,且笔尾装有自动开关,呼喊能发出属相叫声。更妙的是,笔尖装有探头,能辨出错别字。构造材料细密,携带方便。十二生肖笔,助你成功!十二生肖笔,人人渴求!……

师:同学们写得太精彩了!只要我们能根据需要、目的,进行表达,根据中心来组织语言,我们就能够写出妙笔生花的文章来。

篇2:一堂体验探究式作文课实录

不要写好作文”。开始!

(高声朗读,震耳欲聋。

师:停--哪位同学说说自己现在的心情?

生:抢答“不得劲儿--”

生:“郁闷----”

生:“想哭---”

师:那怎样办呢?

生:齐答“把不字去了--”

师:好!那我们就从心里擦去这个不字,共同高声朗读起来。开始!

师生:“我能写好作文、我想写好作文、我要写好作文--”

师:非常好!你们真优秀!难怪你们学校选择同学们参加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的实验。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有!

篇3:一堂体验探究式作文课实录

生1: (朗读) ……在家里, 奶奶早就把拜祭的东西准备好了。到了墓前, 奶奶默默地把祭品拿出, 爸爸、姑姑让奶奶在一旁休息并指点就行, 我不会做, 在一旁照顾小堂妹……到许愿时, 虽然我不大乐意, 但也顺着奶奶。虽然爷爷不在, 但奶奶看到儿孙们如此孝顺, 也心满意足了。看到此景此情, 我想:长大后我一定像爸爸、姑姑那样, 尊老爱幼, 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师:在作文里, 卢安同学用细腻的笔触, 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 令人感动。而陈翔同学, 用他敏锐的目光, 观察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假、恶、丑。在评析作文前, 谁先来说说写记叙文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2:写记叙文要交代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生3: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的顺序:如顺叙、倒叙、插叙。

生4:作文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注意详略得当。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现在评析陈翔同学的作文《扫墓有感》。

生 (众) :这篇作文是以时间为顺叙进行记叙的

生 (众) :文中交代清楚了记叙的六要素

生5:题目与作文的内容不是很相符。

师: (欣赏地) 很好, 你发现问题了, 请具体说一说。

生6:“扫墓有感”应该是写怎样扫墓, 或对扫墓产生的种种感想, 可是文章里没有具体写扫墓的情况, 而是写在扫墓中所见到的一件事。

师: (微笑) 说得很好, 那你说怎么办?

生7: (部分学生抢着说) 改为“扫墓见闻”。

生8: (笑) 是的, 把“有感”改为“见闻”。

师:很好, “有感”限定的内容是扫墓, “见闻”所写的范围比较广, 既可以写扫墓的事, 又可以写扫墓中见到的事。根据“作文要有一个与题目相符合的中心”的要求, 这篇文章的题目用“扫墓见闻”适当多了。

生9:这样改题目后, 文章就详略得当了。

生10:不对的, 文章详略不得当。

师: (笑) 哦, 意见完全相反了。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理由。你们俩谁先说?

生9:我先说, 文章详略得当!他详写停车场发生的事, 略写扫墓的事, 或者说几乎没写, 只写: (朗读) “……山还是那座山, 路也还是那条路。上山了, 路虽然不远, 可是路并不是那么好走。这里的树很多, 在城市很少能见到。但我不会像弟弟妹妹们那么兴奋, 因为我毕竟有近十年的扫墓经验。数小时后, 我们下了山, 准备拿车回家, 这时……”

生10:是呀, 该详写停车场发生的事。可是他却没有写哦!最精彩的应该是在:“中年人的`舌战群雄'和我们的`据理力争'”之处, 可惜他却略写了。

师: (赞赏地) 两位同学说得真是太棒了!综合同学们的见解, 我们发现了这篇作文的优点与不足!前一位同学是从作文的整体来说的, 作者是注意到了详略的问题, 详写见闻, 即停车场发生的事, 略写扫墓。后一位同学是从作文的局部方面来说的, 即停车场发生的事应该详写, 特别是中年人的“舌战群雄”和我们的“据理力争”更需要重笔浓彩, 细致刻画。如在《背影》中, 描写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场面———

生 (众) : (全体背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

师:在这个场面中, 作者对父亲“蹒跚”、“慢慢地探身”、“攀”、“缩”、“微倾”、“努力”等一系列细节描写, 表现父亲行动不便和买橘子的艰难, 爱子之心的中心就突出了。由此可见细致刻画能使人物形象丰满, 文章内容充实, 中心突出。现在为陈翔同学的作文, 补写“中年人的`舌战群雄'和我们的`据理力争'”的场面。

(分小组:讨论———归纳———整理成文, 最后选出写得好的组上讲台宣读)

生11: (朗读场面描写) 那中年人也不甘示弱———舌战群雄。我们也不是省油的灯———据理力争。那中年人见情势不利于他, 就说:“上级规定的, 我有什么办法。”妈妈问:“有证件么?没有就是乱收费, 犯法的。”就这样, 你一言我两语过去了几分钟。扫墓的人陆续下山了, 听到这个价位, 便和我们家一起进行了轮番“轰炸”。最后, 中年人再也无话可说, 亮出了最后一张王牌;“你们不给钱就不能走!”说完, 他一屁股坐在车上, 跷起了二郎腿。我们这伙人中有个年轻人冲进来, 说:“你讲不讲理, 不讲理要动手了!”说罢, 又有几位年轻人走出来, 个个摩拳擦掌, 像要打人的样子。那中年人见这种架势, 吓得出不了声。这时, 有一个人慢慢地走出来, 老态龙钟的, 说:“我看这事还是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吧!现在是建设文明城市, 需要我们大家协助啊!”

中年人见这位老人出来说情, 便灵机一动, 说:“我是看在这位老人的面子上, 你们走吧。”我们一拥而上, 拿了车走了。我回头一看, 那中年人也灰溜溜地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 回想起刚才那件事, 我觉得这种用拜祭先人的日子赚不义之财的人太没道德了。 (顾聪、宋冰)

师:很好,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 一方面突现了中年人不道德的思想, 揭示了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现象;另一方面通过众人的说理, 表现了邪不敌众, 弘扬了正气之风, 这不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正气吗?!

师: (总结) 世界是个多元的组合体, 因此, 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真善美, 明辨假恶丑, 弘扬正气, 让我们的世界多些洁净, 创文明城市正是我们迫切的需要, 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化需要为行动, 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无限美好。不是有一首歌这样唱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生12:是《爱的奉献》。

师:对, 现在我们来合唱《爱的奉献》。 (以歌声作结)

附学生习作:扫墓有感 (陈翔)

清明节又要到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要去扫墓。

汽车开过了拥挤的人群, 不久便到了墓地。山还是那座山, 路也是那条路, 上山了, 路虽然不远, 可是并不是那么好走。这里的树很多, 在城市很少能见到。但我不会像弟弟、妹妹们那么兴奋。因为毕竟我也有近十年的扫墓经验。

数小时过后, 我们下了山, 准备拿车回家, 这时过来了一个中年人, 从他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中, 可马马虎虎听出他是来收车子保管费的。他看了看我们说:“自行车收一元, 摩托车要三元, 汽车要五元。”待他说完, 我睁大了眼睛, 心想:你还不如去抢呢。家里的人便上前去评论。

那中年人也不甘示弱、“舌战群雄”。这时, 扫墓的人陆续下山了, 听到这个价位, 也和我们家人一起据理力争, 最后, 中年人被说得哑口无言。于是我们拿了车走了。

篇4:《新体验作文》课堂实录

一、亦真亦假的自我介绍

师: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接下来我说五六句话,这些话都是介绍我自己的,有一些话是真的,有一些话可能是假的,需要我们的同学用大脑去思考,去判断。准备好了吗?

生(齐):准备好了。

师:好,我要开始介绍了。大家可以看屏幕。(屏幕依次出示五个句子。师述)第一句话—

──“我叫张祖庆,来自浙江杭州,今年48岁,和语文打了整整40年的交道。”

──“我教了二十年数学,后来校长不让我教了,于是改教了语文。”第二句话。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他们喜欢叫我‘麻辣老师’。

──“这学期我担任学校副校长,兼任班主任,教一个班级的语文。”

──“我喜欢读书,写书。读过一千本书,写过一本书。”

师:你们说,你觉得哪些信息可能是真的,哪些可能是假的?大胆地猜测。

生1:我觉得第一句话可能是假的。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您今年48岁……

师(打断):我们的声音只有更响亮,台下的老师才会更安静,你说对吗?来,我们响亮地说。

生1(响亮):因为您今年48岁,却和语文打了40年交道。您不可能8岁就开始教语文吧。

师:哦,“不可能8岁就教语文”,你认为这是错的。请坐。

生2:我认为第一句话应该是对的。因为你有可能是8岁的时候就开始学语文。我倒觉得第二句话可能是错的。

师:你的意思打交道不一定就是教语文,学语文也是打交道,是吗?精彩!但是第一句话有可能也是错的。接着说。

生2:我认为第二句话是错的。因为如果您教数学的话,就是有点那个……

师:就是看起来就不像教数学的样子,是吗?好,请坐。还有哪些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大胆地说。你说。

生3:我也认为第二句话是不对的,因为您今年48岁,和语文打了40年的交道,又教了的数学,那加起来就是60岁了。

师:再怎么着,我也看起来不像60岁的样子,是吧?好,这是你的判断。还有谁?你是怎么判断的?你说。

生4:我也认为第二句话是错误的。因为我认为数学它是一种理科,语文它是文科,这两种概念是完全不相同的。

师:怎么可以又教数学,又教语文呢?是不是?不可能两个项目都教得好。

生5:我也认为第二句话是错的。因为整整教了20年数学,那一定是个好老师了,可是为什么校长还是不让教呢?

师:要不是我有问题,那就是校长有问题。教了20年之后才改行,是吧?好。咱不说第二句,其他的,你有没有发现有可能是错误的信息?

生6:我认为第三句可能是真的。因为我从您刚才和我们的互动中我发现,你十分和蔼可亲,对我们来说也,让我们有亲切感,所以我认为,那些孩子们叫你“麻辣老师”,可能是对您的一种亲切的称呼,所以我认为第三句可能是真的。

师:嗳哟,真会说话。真会说话。还有没有其他信息有可能是真的,或者是假的?最后那位女孩子,你说。

生7:我认为第四句话应该是假的。因为又担任学校副校长,还担任班主任,还教一个班的语文,做的事情太多了。

师(和该生握手):谢谢你,谢谢你的理解。你说这是几乎不可能的,是吗?

生8:我与刚才那位同学的意见相反。我认为倒数第二句话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一个老师足够能干,足够亲和的话,他完全可以有能力去担任这几项任务。

师:谢谢你的勉励。真好。

生9:我觉得最后一句话应该是假的。因为上面写了你喜欢读书写书,既然读了一千本书,可是你喜欢写书,为什么只写过一本书呢?

师(笑):你对我的鞭策我一定会记在心间。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还只写了一本书。好,我告诉大家,为大家解密。我很遗憾,第一句话当中有一个很大的错误,你们没有发现。“今年48岁”,我看上去像48岁吗?像不像?有的同学说“像”。你点点头了,你说。你说像不像?

生10:不像。

师:那你觉得我有可能几岁?

生10:38。

师:这还差不多。告诉大家,今年40岁还不到。所以和语文打了40年的交道是不可能的。难道我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和语文打交道了?这句话错误的。第二句话也是错误的。第三句话是对的。第四句话是对的。谢谢两位同学的勉励。最后一句话有点不对的。写过一本书是真的,刚好读过一千本书那是假的。谁也不知道我到底读了多少书,不可能刚好一千本。是不是?所以同学们,听别人讲话,判断一个人的信息,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判断。这才有自己的判断,不会被人误导。好。上课。

二、云里雾里的真实体验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种动物。(屏幕出示一种动物的漫画图片)你觉得它有可能是什么?

生1:它有可能是鹿。

师:还有可能是什么?你大声地说。

生2:有可能是麋鹿。

师:麋鹿。你呢?

生3:我也觉得应该是麋鹿。

生4:我也觉得是麋鹿。

师:都觉得是麋鹿。老师告诉大家,这种动物,它叫“巨角猥”(屏幕出示“巨角猥”)。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这种动物的知识,请同学认真地听,听完之后我们马上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考一考大家的记忆力、思考力、判断力。

师(读资料):它叫巨角猥,生活在三百万至一万二千年前的荷兰地区。经常活动于沼泽地。这种巨角猥的角大得惊人,角面的宽度通常有2.5米,所以叫它巨角猥。它喜欢吃水中的其他生物,鱼虾是它的主要食物,一餐就能吃30公斤。至今人类还没有见过它真正的样子,科学家一直没有发现过它的化石。

师:要不要再来一遍?

生:要。

师:好,再来一遍。这一回我加快速度。认真听。(再读资料)它叫巨角猥,生活在三百万至一万二千年前的荷兰地区。经常活动于沼泽地。这种巨角猥的角大得惊人,角面的宽度通常有2.5米,所以叫它巨角猥。它喜欢吃水中的其他生物,鱼虾是它的主要食物,一餐就能吃30公斤。至今人类还没有见过它真正的样子,科学家一直没有发现过它的化石。

师:好,考试开始。考一考你的记忆力、思考力,判断力。独立完成,不许看同桌的。

(传发考试卷,学生开始答题。试卷为根据教师所读的资料编的填空题。)

师:考试时间三分钟。注意括号里的提示。考好的举手示意。

(学生部分完成答题,教师巡回查看,为完成答题的学生批改评分。)

师:不看别的同学的答案和分数。(继续给未评分的学生评分)

师:都打了分数,是吧?我把话筒递到谁那儿,谁报自己的分数。

(师依次递过话筒,学生报分数“0”。只有一个学生报“100”。)

师:还有几个同学是100分的?(无人举手)

师:很奇怪,为什么全班只有一个同学得100分,其他都得零分?(几个学生举手)放下。先对一下答案。(屏幕出示师读过的那段话)对照一下。

师:我知道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问。最想问我的是什么?(三秒钟,暂无人举手)也许你郁闷,也许你非常难受,非常愤慨,你大声地问我。想问我什么?

生1:你有没有骗我?

师:请在这句话前面加上两个字──“老师”,好不好?

生1:老师,你有没有骗我?

师(指着黑板):把两个字写上去──“骗人”,或者一个问号。写在黑板的左边。自己拿粉笔,谢谢。(该生上台书写)

生2:老师,这个资料是不是假的?

师:“是不是假的”,写上去。(该生上台写)还有想说什么?想说就说。不要难为情。

生3:为什么我们有些空格里面填对了,你给我们零分?

师:填对了为什么是0分。“为何是0分”,写上去。“为何是0分”。

生4:老师,你是不是在忽悠我们?

师:忽悠。(点头,示意该生到黑板上书写这个词)

生5:老师,是不是耍我们?

师:“是不是耍我们”,“耍”字写上去。写在黑板的上方好了,下方不要写。那个女孩子你说。

生6:是不是故意读错?

师:“是不是故意读错”,是不是?“故意”。(示意该生上台写)还有没有?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的心情怎样?

生7:奇怪。

师:“奇怪”。写上去。

生8:疑惑。

师:“疑惑”。写上去。还有吗?有没有愤怒的?(无人举手)更多的是一脸迷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情?”是不是?那位得100分的男生,此时此刻你的感觉是怎么?

生9:我并不是100的。

师:“并不是100”的,为什么?

生9:我看过六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上面有一课,写得就是这么一件事情……

师:你上来,你跟大家说一说,你看过六年级下册的什么语文书。

生9:六年级下册的语文书,里面有篇课文是猫猬兽,里面的科学老师也是这样子做,到最后学生有的很气愤,然后老师就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然后我觉得,一开始我听到你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因为你说现在科学家还没有发现这种动物的化石,我就觉得很像那篇课文,再仔细一推敲,就觉得这个应该是假的吧。

师:注意这位同学刚才的发言,第一,他是看了一本书,一篇文章当中的一个故事,第一,有记忆;第二,他刚才一番推理非常严密,把自己真实的心理过程讲出来了,非常好。你先回到位置,一会儿我为大家解开这个谜团,为什么那么多同学都得零分,你先回座位,谢谢你。(该生回座位)同学们,你们在听的过程当中,过于关注数据、地名、它的生活习性,却把最重要的一句话遗漏掉了。我告诉大家,这种所谓的巨角猥,是我在一个古兽网上随便下载下来的,胡编了一个名字,它的所有信息都是我凭空想出来的。你想,人类没有见过它真正的样子,连化石都没有见过,怎么会知道得这么详细呢?我们在课前谈话的时候,其实我已经埋下了伏笔,让你们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大脑去判断、去思考,可是你们一直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去考试。括号里,我提醒了三遍,注意括号里的提示──一起读。

生(齐读):考考你的记忆力、思考力、判断力。

三、真刀真枪的课堂辩论

师:你们只关注了记忆力,忘记了判断力和思考力。所以,得0分。我知道此时此刻还有很多同学一定还有不服。“老师,我不服”。有没有觉得还不服的,想跟我对话的?(一生举手)好,我就欣赏敢于发表观点的同学。

生1:老师,我想问一下,到底括号里填什么才是对的?

师:不填,或者写上“这些信息都是假的”,那就是对的。你继续说。

生1:那老师你跟我们说的也是假的,我们只是按照你说的都写进去而已。

(全场掌声)

师:我知道你的话语一下子赢得了很多粉丝的掌声。而且是大粉丝。你的意思就是说,我这一番话是错误的,然后用错误的信息让你们来考试,你怎么办,是不是?(该生点头)你的意思就是我在愚弄你。是不是这样的意思?请坐。(对全班)有没有我的粉丝?支持我的观点的同学有没有?有没有?(学生犹豫着举手)我不希望见到同情的手。我希望见到真正打心底里觉得“老师,你是有道理”的手。(大部分学生举手)你说。

生2:其实这场考试不仅仅是考我们记忆力,更是在考我们思考力和判断力,而这些都是您之前考试前所告诉我们的。而我们却忽略了更重要的,注重了其次的。所以我支持您。

师:你的意思就是说你们被自己的习惯思维所忽悠了,并不是被我所忽悠了,是吧?谢谢你支持我。你是我的第一个粉丝。

生3:我认为这就是老师的良苦用心,我支持你。

师:“良苦用心”,你把“良苦用心”写在(黑板)下面。待会儿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说这是老师的良苦用心。(该生上黑板写)

师:还有没有支持我的?

生4:老师,我认为你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你这样做让我们脱离了普通考试的思考习惯路线,而让我们去走一种另外的不寻常的路线。让我们用自己的判断力、思考力,去判断这个考试的对与否。(师:让你们学会思考。是吗?)而且这种能力在以后的社会上也是十分有用有价值的。

师:谢谢你的理解。写上去,“学会思考”。(该生上黑板写)难道反对我的声音只有一个吗?反对我的声音只有一个吗?(个别学生举手)是不是被这些同学一说,马上就倒向我了?一定还有你们真实的想法的。你说。

生5:既然考的是记忆力,为什么我们填对了还要给我们算错的呢?

师:你的意思是应该给你三分之一的分数,是不是?如果你觉得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打33.33分。好不好?如果你需要的话。好,你请坐。我很理解你。还有吗?(生1再次举手。)好,你说。

生1:我觉得只要是一张白卷,那张试卷就应该是0分。白卷他们就是什么答案都不写,他们就是没有做这张试卷。

师:非常好,她刚才讲了一句非常有力的话。做了得零分,白卷反而得一百分。这不是颠倒黑白吗?你这老师怎么教的,是吧?这是她的观点。有没有同学反驳?那位女同学,你说。

生6:因为你这个题目──我给大家读一下──“动物知识小测试,考考你的记忆力、判断力、思考力。根据刚才听到(特别加重语气)的信息填空。”而我们刚才听到(加重语气)的信息就是您现在投影机放出来的信息,而我们就是按照您读(加重语气)的信息去填空,那为什么会错呢?为什么他交白卷了就对了呢?

(全场掌声)

师:好,遭受到了第一次严峻的考验。一个铁杆的支持我的同盟者,忽然倒戈向我,让我忽然不知所措。同学们,还有没有支持我的?(暂无人举手)这个时候挺身而出的,是让我最温暖的、最感动的`。(有生举手)你说。

生7:因为老师在刚才读资料的时候,也说了最后一句话,只不过是同学们没有听清楚。这样所以导致同学们填空都填错了。

师(对生6):你有没有留意到?你说根据“听到的”填空,最后一句话有没有听到?

生6:听到了。

四、像模像样的文征笔战

师:听到了,可是没让你填空,所以你就不填了。是不是?好,拼命地点头。同学们,争论告一段落,无论我今天的做法有没有获得你的认同,我相信这堂课一定像一颗石子一样,投入你的心的湖水,一定会激起涟漪。你绝对不会很平静地走出课堂,是不是?你一定会有很深的感触。这份感触是鲜活的,但是当十年以后,也许你忘得一干二净。所以用笔把它记下来,今后好好回味,也许这份感触就会很鲜活。当然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至今还没有心服口服,我一直认为你在忽悠我们”,那么,好,你就把“忽悠”两个字放大,你说“老师,你今后再也不能这样上课了”,如果你讲得让我心悦诚服,我会喊一声,“你是我最好的老师”。好,接下去我们关注接下来的任务。(屏幕出示习作要求)

师:动笔书写,留住体验。一,写清事情的经过,感触最深的地方,展开来细细地写;刚才有些同学写了那么多词语(指黑板上的词句),把这种感触放大,写出来。第二,写下最真实的思考与启迪。可以从多角度独立地思考,你可以支持老师,可以反对老师,可以保持中立,也可以有自己的其他的想法。我希望你们把观点表达清楚,一句话是不足以说服人的,是不是?展开来把观点表达清楚。由一句话,拉为一段话、。要不要从头开始写?“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们来到了学校,坐在台上上课”,不用。就直接从考试以后,或者考试的过程开始写。有的同学说“老师,我想继续跟你辩论”,你就写几句话──“老师我想对你说”,好不好?好。写作的时间,十五分钟。开始。

(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大约十二分钟后)

(大屏幕出示:自我对话

轻轻地读一读自己作文的片段,想一想这几个问题。1.我有没有将事情最关键的地方写具体?2.我有没有将刚才最真实的感触写清楚?3.我的启迪与观点,有没有完整地表达出来?

划出让自己不大满意的地方,多读几遍,再试着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师:已经写好的同学可以看一看屏幕上老师的提示──轻轻地读一读自己作文的片段,想一想这几个问题。

(学生继续习作,或修改自己写的片段。师巡视,提示:轻轻地读起来。)

(大约四分钟后)

师:请放下大家手中的笔,同学们用自己的笔思考着刚才的那一幕,在纸上思考着刚才的那一幕。很多同学的笔非常犀利,看得我一阵阵的心底发虚。很多同学的思考很深入,又让我感觉到了一丝欣慰。还有不少的支持者。同学们,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文字可以把自己心中想说但是没有说清楚的话,完整地表达出来。好,接下来,我们请一些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观点。反对我的声音──我在有些同学的作文上打上了五角星──哪些同学是反对我的?(部分学生举手)打上了五角星的,有几位?一个,两个,(对一生)你上来。还有谁?(对另一生)好,你上来。三位同学,够了吗?(对一生)你上来。支持我的同学,我也在你们的文章里边打上了五角星,有哪几位?一位,两位,(示意学生上台)还有谁?那位同学,你是得一百分的,你也请上来,好不好?你上来。(对另一生)好,你上来。

(共七生上台)

师: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发自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对生1)开始。

生1(读):什么?零分?明明都是照老师说的写,为什么是零分?难不成老师用最后一句话来告诉我们,前面的话都是假的?怎么回事?受人爱戴的老师,也会来欺骗我们。这个老师怎么可以这样?让白卷成为一百分,却让辛辛苦苦记忆的我们成为一个零分,用欺骗的手段而使我们懂得判断的重要性,虽然是用心良苦,但怎么能不顾及我们的感受呢?老师,您应该是为人师表,却把欺骗这种像利剑的东西用在我们身上,未免也太无情了吧。我认为,老师就是诚实的化身,是不应该欺骗我们的。

师:掌声,响起来。

(全场鼓掌)

师:好,(对生2)你来表达你的观点。

生2(读):当考试以后,当老师公布答案以后,我的心里从疑惑变得气愤。为什么交白卷就可以得满分?为什么一张填满答案的卷子只能换来一个大鸭蛋?这一切到底为什么?“忽悠”、“耍”等诸多词语从我的脑海里蹦出来。为什么这一切让我觉得老师在骗人?为什么老师评分时黑白颠倒?我觉得很奇怪很气愤。白卷一百分,做完的试卷却零分、零分、零分。师(打断):注意,三个“零分零分零分”,她印象太强烈了,所以这“零分”里面包含着她的满腔的愤怒。

生2(接着读):“0”这个数字像一颗种子埋进了我的心里。平日,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要看清题目,而今天为什么连老师也背叛了题目,也学会撒谎了呢?

师:掌声响起来。

(全场鼓掌)

师(对生3):来,你继续。

生3(读):听到全班只有一个一百分,而其他的全是零分的时候,我的内心十分疑惑。老师不会是搞错了吧?但老师却说是在锻炼我们的思考力、判断力。我真不明白,凭什么一张白卷就是一百分,一张全都填对的试卷只有零分。老师这样说,是说思考力、判断力比记忆力重要吗?照老师的观点,有思考力、判断力就是交白卷,那以后所有的学生考试都交白卷,改卷的老师都会给他们一百分吗?不可能,我跟老师打赌,他们一定都是零分。我想跟老师说:想象是可以存在的,就算人类没有见过它,也没有见过化石,但人类有大脑,有想象力,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都是一百分。因为这张试卷肯定了我们的想象力。就是因为有了许多想象力,才会有许多童话故事,和这段美丽的文字的诞生。

师:底下一定会有热烈的掌声。(全场掌声同时响起)好,这三位同学的文章,大家看看(示意大家看屏幕上的提示),有没有将最关键的地方写具体?有没有将最真实的感触写清楚?有没有将启迪与观点完整地表达?因为是写片段,所以她们三位同学的后两点做得特别好。第一部分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没有让大家展开写事情的经过。好,接下去听一听这边同学的观点。哪位先读?好,你来。

生4(读):我们考过试后,发现班上只有一位同学打了一百分,而其他同学都是零分。我开始非常惊讶,觉得老师在忽悠我们。我不服。可后来再仔细地想了一想,看了看题目,觉得试卷上写得很清楚。它写了,考考你的记忆力、判断力、思考力,我就觉得老师刚才读资料时,清清楚楚地说过最后一句话──“科学家至今还没有发现它的化石”,我就觉得我原来是我太粗心了,没有看清题目,也没有听清老师说的话。老师,我想对您说:您在考前设下了一个陷阱,我觉得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您在读资料时是读得清清楚楚的,只是因为我们的同学没有听清楚罢了。所以老师,我支持您。支持您的用心良苦,让我们今后能读清题目。虽然有些同学一时在感情上接受不了这种特别的方式,可是我后来想了想,我还是支持您,老师。

师:“在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其实刚才我也在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怎么说我“忽悠骗人”呢?谁都有在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的时候,都需要冷静下来想一想,是吗?(对生5)好,你读。

生5(读):我按照老师刚才说的信息填了空,老师却走过来给我打了一个大大的零分。我看了看大屏幕上的那段话,又看看自己的,准确无误。我顿时有些生气:明明是对的,凭什么说我是错的,还给我一个零分?

师(打断):注意,注意这位同学在写自己心理感触时候的一些细小动作。动作往往是内心的流露。注意──“看了看屏幕上的那段话,又看了看自己的,准确无误,顿时有些生气。”两个“看了看”,非常重要。(对该生)往下。

生5(接着读):接着,老师让唯一考了满分的×××说几句。从他的回答中,我恍然大悟,原来那段话都是假的,是我自己没有听到老师说的最后一段话呀。

师:老师打断一下。如果你把这篇文章读给你爸爸妈妈听,他们明白不明白你在讲什么?(生摇头)所以这个地方你可以适当用一些笔墨把它展开──老师说了些什么?把它加进去,就完整了,清楚了,是吗?往下。

生5(接着读):老师发话了,他说:这些信息都是从一个网站上找来的,我把假的告诉你们,是想锻炼你们的判断力、思考力,我听完,陷入了沉思:如果认真想一想,一定会知道这则信息是假的。老师说的至今人类还没有见过它真正的样子,连化石都没有见到过,那么人们又怎么会了解这么清楚?是我们只顾着记下一些数字信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这条信息的真实性。在做这道题时,我只顾着回忆刚才的信息,却把那最后一段话抛到了九霄云外。我现在觉得,老师的话是对的。我们一定要有判断力、思考力。老师,我支持你。

师:好。谢谢。(对生7)你放到最后。(对生6)好,你来读。

生6(读):老师,您故意读错资料,让我们一个个都得了零分,也许你是为了考我们的判断力、思考力;也许是为了让我们处处长满思考的眼睛……

师(打断):注意这句话──“处处长满思考的眼睛”,人本来只有两只眼睛,他说要“处处长满思考的眼睛”,这句话非常地好。往下。

生6(接着读):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吧。我觉得您这样做是对的,您让我明白了,不要被眼前的假象迷惑,要时时刻刻用大脑思考,用眼睛发现。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这就是人生的课堂。也许耳朵、眼睛会欺骗我们自己,但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您上的这堂课,跟我看到的那篇怪猫的文章有点像。但我还是陷入了您的圈套……

师(打断):注意这句话──“跟我看到过的怪猫的文章有点像,但我还是陷入了您的圈套”,习惯的力量太强大了,就是看过也会上当。所以这个社会上会有那么多的人上当受骗,所以赵本山演的那个《卖拐》的小品,会让人觉得入木三分地刻画了骗子的形象。所以我们要警惕。往下。

生6(接着读):谢谢您,老师。您的这堂课我会牢记在心的,我也会记住这只巨角猥的。我支持您,老师。拥有正确的判断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你欺骗了我们,可我得到了更多的知识。

师:嗯,这个“欺骗”是加引号的,是吗?好,谢谢你──真是加引号的。好,回到位置上。(示意前6位学生)好,几位同学,一起都回到位置上。(对生7)你等一下。(对全班)我告诉大家,虽然你们反对我,但是我更欣赏这几位反对我的同学,这不就是我今天在课堂上播下的一颗学会思考的种子吗?虽然你让我在感情上不一定能接受,但是,我觉得,学会思考比什么都重要。好,最后我们来听一听这位得一百分的同学的真实感受。

生7(读):老师读完那段话,我皱了一下眉──好熟悉,这堂课仿佛似曾相识。可是,在哪里上过呢?当老师发下试卷让我们填空,我看了一眼题目──“考考你的记忆力、判断力和思考力”。又是那种感觉,好熟悉。对,错不了。那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我翻过妈妈的语文书,里面的科学老师也是用这种方法告诉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难道老师刚才说的都是假的?我陷入了沉思。回忆刚才那段话,哦,对。老师刚才最后一句话不是说,“至今没有科学家发现它的化石”,这证实了我的猜想。我又看题目,“考考你的记忆力、判断力和思考力”。如果让我们填空,根本不需要判断力和思考力。难道这是真的?我犹豫地粘掉答案。老师走了过来,给我打了一百分。虽然同学们还是一头雾水,但我早已心如明镜。老师表扬了我。

师:“早已心如明镜”。好一个“心如明镜”。

(掌声)

师(示意该生回座位):这位同学文章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事情最关键的地方写得很具体,感触也写得很清楚。同学们,每一个人的思维都有盲点,你们一定在五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任何极端的思维方式,也许不一定是正确的。就像我今天的课堂,也许在你看来有很多的缺陷,这就是你们教会了我一个老师怎么样以更温柔的方式,让你们接受我的观点。同时我也相信,我今天的课堂一定像一颗种子,在你们心里播下了思考。是吗?无论你们支持我还是反对我,拿起笔来表达观点,这就是我们最美丽的思考的姿态。下课。

篇5:一堂体验探究式作文课实录

关键词:树叶,体验,引领,深刻

我比较喜欢写,也就十分重视写作教学,所以自认为写作指导是很到位的。后来受到教研员的启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作文教学根本不叫教学,应该叫开“两会”——开头是表扬会,结尾是批评会。在学生的作文中,我只是当了一个裁判,一个法官而已,可学生需要的是教练呀!

光知道不应该那样做,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实在是太痛苦了。幸好,在“国培”的“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听到了县里初中一位语文教师的作文指导课。这堂课带给我的不只是耳目一新,更有醍醐灌顶之感。

按照教研室的布置,主题是作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这位教师没有用什么“给作文穿一件漂亮的外衣”等标题来命名自己的课,而是独辟蹊径,用“一片树叶”作为标题。

在整堂课的构思中这片树叶是教学的切入点。进教室时教师手握一片树叶,导入语是把作文比喻成一棵树,把语言比喻成树叶,紧接着就让学生来说自己与手中树叶的缘分。到此,这堂作文教学课顺利进入了教师预设的情境,课堂气氛十分轻松。然后教师用了一段颇有文采的话来形容自己与落叶相遇的美好。我相信听教师那么煽情的话,学生和我一样都想知道到底是怎样不平凡的一个经历。

这个成功的悬念,把学生的胃口吊起了,这正是树叶作为切入点的使命,接着是以落叶为对象的写作训练。

白板上显示了一段话:“那天清晨,我走在上班的路上,突然从树上落下来一片树叶,碰到我的肩膀,落到了地上。我把它拾了起来。”

学生们看到这段话时纷纷笑了起来,见此情景,教师故意问:“我这段文字好吗?为什么?”学生们当然能够答出不好和不好的原因——没写出美好来。若是一般教师指导,可能到这个地方就觉得可以了,因为觉得学生有眼光了,可事实是有眼光并不表示能动手。那么我们这位教师怎么来做到真正的引导写作呢?请看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样的清晨呢?”“那片树叶怎样落下来的呢?”“我是怎样拾起来的?”“拾起来时我想到了什么?”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提出来的,然后也是学生来回答。问答之后,就开始独立修改。通过展示表明学生们所改的的确丰富多彩。到此,教师还将实践经验总结为方法——围绕主题,追问细节。而后教师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并向学生讲解自己写作时的心理。可谓有方法的指导,还有兴趣的培养,怎能不让学生受益多多呢?

这只是这堂课的第一个环节。

我相信通过添加修饰语进行描摹的方法,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做到了,但是这位教师能够与前一个环节一脉相承,继续以“一片树叶”为对象进行教学,让“一片树叶”成为整堂课的线索,让作文指导不再支离破碎,这表明教师最终要在片段教学中完成一篇散文的指导。

果不其然,到了第三个环节时,教师让学生再次凝视,用心凝视,并且用抒情化的语言引导学生看、闻、听。此时此刻,整个课堂气氛被教师优美深刻的语言推向高潮,学生们在与树叶的交流中感情也自然凝聚。然后,就是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把自己的思考付诸笔端。

不用说,学生们笔下的树叶不仅仅是一片树叶了,它上升为一种生活,一种精神,一种思想。而教师在学生的习作展示后还不忘进行总结:作文要提高档次,语言表达中,我们还要学会尽量不要“就事论事”,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物想到人,由自然现象想到社会现象。由形象到精神,由外在到内在。

到此,一篇有血有肉,有形象有灵魂的作文就诞生了。无形中学生既明白了具体的描写方法,也明白了怎么抒情,还能明白借物抒情类散文的基本结构,这不能不说教师指导有方啊。

接着,教师还不忘在课本中寻找印证,引导学生在诸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等课文中去体会描写中的抒情议论。最后,教师还不忘巩固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三个方法小试牛刀。这样,一堂课短短四十五分钟,学生的语言居然有了明显地提升。

不过,我更看重的是老师以“一片树叶”为载体,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的意识。

篇6:一堂体验探究式作文课实录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72页数学活动———活动3“探索月历中的规律”:

教学实录:

1. 创设情境

师:老师给同学们10分钟时间,各小组讨论学案结果.

(过10分钟后老师拿出签 ,各组代表抽签确定了回答问题的5个小组. )

2. 探究新知

活动一:研究2014年9月月历

问题1:月历中相邻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规律吗?

小组代表发言答:

(1)横排相邻的日期 :a,a + 1,相差1.

(2) 竖排相邻的日期 :a,a + 7,相差7.

另一组代表举手:我们有补充.

(3)右斜 (对角线 )相邻的日期 :a,a + 8,相差8.

(4)左斜 (对角线 )相邻的日期 :a,a + 6,相差6.

(学生在图中表示出相邻 , 很多听课老师们对学生的结论(3)与(4)得出,表现出意外)

生1:(3)与(4)分别可以写成:a,a - 8;a,a - 6.

师:很好,还有吗? 没有,那么我们继续研究第2个问题:

问题2:月历中相邻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规律吗?

小组代表发言答:(1) 横排3个相邻的日期:a - 1,a,a + 1.

(2) 竖排3个相邻的日期 :a - 7,a,a + 7.

(3)右对角线3个相邻的日期 :a - 6,a,a + 6.

(4)左对角线3个相邻的日期 :a - 8,a,a + 8.

无论位置怎样3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3倍.

生2:我们有补充“∟”型的相邻的日期可以写成:a,a +7,a + 8,反向可以写成 :a,a + 1,a + 8.

生3:我们也有补充“∧”型的相邻的日期可以写成:a +6,a,a + 8,反向可以写成 :a - 8,a,a - 6.

(学生在日历中用彩笔画出不同的形式 ,从表情中看出 ,几乎所有听课老师们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表现出意外,没想到这些也可以想成是相邻,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真好,老师都没有想到,能理解吗?那么,我们继续下一个问题:

问题3:月历中相邻四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规律吗?

小组代表发言答:

(1) 横排4个相邻的日期 :a,a + 1,a + 2,a + 3.

(2) 竖排4个相邻的日期 :a,a + 7,a + 14,a + 21.

(3)“田”型区域内4个相邻的日期 :a,a + 1,a + 7,a + 8.

规律:首尾2个数的和等于中间数2个数的和;“田”型4个数是4的倍数.

(对于 (3)“田”型又是很多老师预料之外的形式 )

师:还有吗? 那么,我们继续下一个问题:

问题4:在“+”区域内,五个数之和与正中心数之间有什么相等关系? 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规律,并验证吗?

小组代表发言答: 规律: 五个数之和是正中心数的5倍.

(a - 1) + (a + 1) + a + (a - 7) + (a +7) = 5a.

师:那就是说5个数的和是9的倍数,是吗? 最后一个问题:

问题5: 在3×3方格里的九个数,这九个数之和与方框中的中心数 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个关系在其他3×3方框中也成立吗?

小组代表发言答: 九个数之和是方框中的中心数9倍,也可以说九个数的和是18的倍数.

师:对今天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4:我刚才想到“Z”型,“N”型(他用手势).

师:这个想法很好,还会有其他的很好的结论,希望课后继续研究,把成果写到侧面的黑板上,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

(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意尤未尽的感觉. )

教学反思

1. 这是一节很成功的数学活动课 ,课后我们一起分析为什么学生会想出那么多老师们没有想到的结论呢? 这位老师留给学生的学案中第一个问就很好,它具有简单、根本、开放的特征.

2. 这节课体现教学预设的科学性. 从方块变化到数字规律,体现认识从特殊到一般.

3. 从教学实录中不难看出 , 本节课有多处灵动的、有效的生成.重预设更重生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才是真正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真实、有效的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生动有趣,学的更具有现实意义,真正做一个学习活动的主人. “活动化”教学的模式和意识应该成为老师们关注的热点.

摘要: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因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的认识、理解与把握上的不足,教材中的数学活动部分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课改的深入使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趋向活跃,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无所适从,要么不置可否,要么以“课后思考”为挡箭牌进行敷衍搪塞.究其原因,主要出在备课上.教师在备课时缺乏对教材的研读和对学生的了解,更缺乏对课中生成问题的预设和思考,无法给学生以明确的回答和引领,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丰富而有价值的生成.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

上一篇:雅思阅读高分要义下一篇:2022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