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2024-07-16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精选8篇)

篇1: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精神,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自2009年逐步完成了校园网改造,网络设备更新换代,微机教室的升级改造,校园安防系统的改造和新建,班班通数字化多媒体教室建设等。几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从硬件建设来看,学校建成了覆盖整个校园的局域网,学校目前拥有“班班通”多媒体教室9个(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4个,多媒体综合教室9个,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光纤接入因特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近几年在对外宣传、人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已实现数字化办公。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办公应用软件。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体制还需完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校本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慧教学等方面应用不足,网上教学、网上评课、移动点对点教学服务、数字化 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需加强。这些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二、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分期实施具体项目,保证规划的逐步落实。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根据统一规划部署,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同时避免全面铺开,要抓重点项目,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师生实际需求,以应用为驱动,推进校本教育资源库、学校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并实现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在可操作的前提下,高起点制定发展信息化规划,引入当前最新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实现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校园网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的专业水平,实现核心平台智能高效、网络出口智能安全、网络接入智能灵活、网络管理智能统一。

——构建学校公共网络存储系统。开发能够满足学校数据存储需要的大容量、可扩容、可动态调配的存储系统、备份系统,确保学校数据资源的储存和安全备份。提供面向部门和用户的个性化存储及公共网盘等服务,为实现师生的移动办公和学习提供条件。——建设功能强大、设计美观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新的校园网站既集成学校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入口,为师生员工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同时也展示学校的视觉形象和教育理念,体现阜宁中学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实现互联网、校园广播网、校园安防网等多网融合。新建学校数字化广播网,校园安防网全部升级成数字信号系统,实现互联网、校园广播网、校园安防网等多网融合。管理和服务等

(二)具体任务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搭建智能、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实现万兆主干,千(百)兆到桌面,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师用机配置。提高网络运行管理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教育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校园,为建设全省一流学校的总体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二)具体任务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搭建智能、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实现万兆主干,千(百)兆到桌面,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师用机配置。提高网络运行管理——建设网络直播互动教室(直录播教室)。建设具有课堂录播、互动教学、网络直播、远程交互培训、视频会议等功能的直录播教室。

——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教室建设。逐步完善机器人、3D打印、航模、单片机等社团活动场所和器材设备,扩大活动规模。

——建设学校公共服务区域数字化系统。安装校园数字化文化展示系统,如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计算机等。学校主要出入口配置户外LED显示屏。

2、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科齐全、标准统一、种类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加快课程和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教案、试题、课件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平台,完善学校各学科教学资源库。

——建设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引进数字图书、电子期刊,使师生在校内外都可对馆藏图书进行查询、检索、预借等操作。优化电子图书阅览室,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学习中心,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3、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功能强大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开发先进的管理信息综合系统(电子校务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办公自动化——完善校园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食堂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签到管理系统等。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系统的无缝对接。

4、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教学的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引入移动智能终端,探索基于网络的开放、交互、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方式。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云录播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教职工绩效评价模块、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学校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等。利用网络共享平台实现统一认证。——建设综合信息门户平台。学校网站上设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平台,建立个人化信息门户。搭建学校统一认证系统,使用户实现跨部门和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实现教学平台与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的整合,实现师生多渠道即时沟通,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终身学习能力。——推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设教科研协作、管理和分析平台,开发和引进科研资源库、学术资源库、课题项目库。为优秀教师建立专门资源库和信息发布平台。——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践研究。推进学校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信息技术支持微课堂教学实践、创客教育进课堂实践研究项目,促进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阜宁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引进新技术专业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舒茶职高 2015.12.20

篇2: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此整体规划是两年前(2013年)我在进入厦门实验中学之前做的整体规划,目前正在一步步实施推进!后一篇是我现在根据自己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做的一个中长期发展的具体规划。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同行指导!

初步设计:阮静

一.前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思想概念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

在当前新形势下,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是指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为适应这一需求,为了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我们需要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

二.需求分析-----校园信息化建设思路与规划目标

校园信息化建设思路:校园信息网络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其规划建设应与学校的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校园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实施,除了根据学校资金的实际情况,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信息化建设应应考虑以下几点:

1、校园信息化具有怎样的功能:

(1)满足教学科研、行政办公需要,提供各种教学、办公工具和支撑平台,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2)具有完善的办公事务处理能力,包括电子公文传递、电子公文管理、电子邮件、等无纸办公自动化功能。

(3)满足信息情报交流的需要,方便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学科研人员对各种信息资料、教学情况的检索和查阅,包括Web 查询、电子公告等。

(4)具有远程通信能力,借助internet等通信手段,方便地实现远程互联,跨越地域限制,满足学校要求,加强各组各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和信息资源共享。(5)具有收集、处理、查询、统计各类信息资源的能力,充分利用原有数据资源,为学校领导提供准确、快捷的数字信息,实现数据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6)校园网络系统要确保整个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容错能力强,还应该有后备保障系统,确保信息处理安全保密。

(7)校园信息化系统要保证技术先进和操作简单实用,便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并能不断满足学校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

2、校园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应用系统的建设

校园的信息化建设目的主是为了应用,从而提高学校的办事效率、教学效率,所以要特别注重应用系统的建设,应用系统的覆盖范围相当广泛,功能需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行政办公系统

包括网络会议、网络文件管理、通知公告、网上审批、申请购物、申请用车、网上报修、专用教室(场馆)预定、网上工资签单、各种信息的网上传输等; ● 教学支持系统

包括学生成绩网上管理、网上作业、网上备课、网上教案课件管理与浏览、网上课程管理、网上试卷管理、网上课表管理、网上调课、网上考评等等; ● 德育管理系统

包括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纪律管理、生活指导、网上心理咨询、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等。● 科研管理系统

包括教育科研活动安排管理、课题管理等,学校教科研管理通过网络,更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而且从“管”更多地转向协调服务,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最新的教科研信息;建立课题研究专题网站,利用专题网站促进教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使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得到反映。● 档案管理系统

档案包括学校档案、学生学籍信息、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档案等,逐步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档案数字化,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档案的保存条件,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人事档案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服务学校各部门,而且可以借助教育局系统的校校通网络直接为教育局有关部门提供服务。● 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馆一方面将自己原有的资源数字化,同时引进更多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网络数据库,并建立网络化的图书管理系统,为全校师生乃至校园外的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包括检索、预约、传递、浏览、信息服务等)。图书信息及管理的数字化系统由数据处理、查询、查重、统计打印、验收及数据维护、超期书查询、信函订书等功能构成。● 后勤管理系统

能及时了解学校的固定资产及办公设备等方面情况。网络化、数字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模式将引发传统管理体系的深层变革,使整个办公、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更高效、更便捷,决策更民主、更科学,逐步形成充满活力的具有信息化特色的新型管理模式。

● 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

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具有电子身份识别和电子钱包的功能,替代校园传统的日常生活所需的教师工作证、学生证、借书证、食堂就餐、医疗、各种体育娱乐设施使用和现金交易,达到证件、考勤和消费、娱乐、餐饮等收费的全电子化和智能化。

● 网上家校互动系统

网上家校互动系统是抓住自身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校园网络资源,构建起来的远程家庭教育工作平台,该方案实现了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的统一。学校老师可以通过远程家庭教育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交流、反馈学生在校信息,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现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学校组织机构

(1)由分管校长或相关负责人组织成立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部门组长和信息中心主任,统一协调教研工作组、德育工作组、教务工作组、信息发布组等各工作小组的工作,由信息技术组统一提供技术支持,并不定期对全校教职工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整体的信息素养。

(2)教研工作组由教学科研处、各学科的优秀教师组成,学科组的任务是建立网上的学科教学支持系统,不断丰富完善其内容,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拓展教育教学时空。

(3)德育工作组由德育处、团委、各班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组的任务是通过心理测评、论坛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以班级网页制作评比、论坛交流等为主要形式,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策划设计网络版的德育(班主任)工作平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

(4)教务工作组由校务、教务工作人员和信息技术组网络开发人员组成,任务是策划设计网络版的管理平台,方便校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的开展。

(5)信息发布组由校办、信息中心和各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是及时发布学校对内对外信息。

4、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对相关使用人员进行一些培训

上面已经强调了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要注重应用系统的建设,而应用系统是由人去使用的,所以要需要对实施系统的工程人员、维护系统的管理人员和使用系统的教职员工们的培训。

5、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1)合理分配有限的学校资源,使硬件基础建设与应用软件环境、人才培养同步展开;

(2)建立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就是整个学校的公共管理平台);(3)建立一卡通系统,促进校园统一数字平台的建设;(4)将教务教学管理系统与校园统一数字平台对接;

(5)进一步完善校园统一数字平台及抓好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成立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

6、其他

为了能更好地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不仅要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而且要确定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如在布线设计、设备选择、软件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为了体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应该能否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整体规划安排与实际相结合;(2)先进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相结合;(3)结构合理,便于维护;(4)高效实用;

(5)支持高宽带并行业务;

(6)能够实现快速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和形象展示。

三、建设规划-----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对信息化建设的思想概念的理解以及相应的需求分析,我们初步做出如下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校园信息化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基础架构建设:

1、网络布设。

2、核心机房建设。

3、服务器采购。

4、系统安装。

5、多媒体教室建设。

(二)平台开发、选购:

1、数字化校园办公平台开发;

2、课程平台开发;

3、微课程作业辅导系统等。

(三)教师培训:

1、针对各个教室多媒体设备进行硬件操作培训;

2、对新软件使用的培训;

3、平台应用的相关培训等

(四)应用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分步:

1、校园网络的基础架构建设

(1)创建校园网络:按一定的技术指标配置网络设备

随着学校的发展, 网络需要扩展到许多新楼群,网络节点数的增加,网络流量的需求量的增大,同时,随着WEB 浏览、远程教学、管理平台等的发展, 以及网络应用逐渐多样化,对全网带宽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校园网络设施和技术指标应该有一定的要求:

●校园网络核心:校园网核心采用双机备份,后台提供完全备份服务,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对网络架构中的核心组件服务器要求配置高,内存大,CPU运行快,提高虚拟化加强应用。每个核心交换机的背板交换能力达到一定的要求。服务器选型应该按照如下原则:

① 要求反应时间短,能快速响应和处理用户的访问需求。

② 具有强大的信息吞吐能力、多站点和内容缓存、能在一定投资下提供更多的访问服务和提高用户满意度。③ 易于发布和实现信息共享。

④易于建立和运行Web应用,简化业务进程。⑤具有可靠的品质,保证Web服务不间断。⑥易于设置和管理,使网络管理变得更容易。⑦易于扩展,满足业务的扩大需求 ⑧建议采用vmware软件做服务器虚拟化,便于以后服务器应用扩展。⑨学校中心机房服务要有公司做技术支持,可以采用购买服务的方法。●校园网络的主干:基于学校规模和后续发展校园网主干要千兆以上,带宽上百兆,网络速度需要达到实际应用的需求。

●校园网络出口:校园网与学科网连接,带宽要求高。

●校园网络信息点:校园网信息点要布及到所有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等,新的标准要求每个房间要有4个信息点,办公室可按人数确定,或者通过交换机重新布设。

(2)与网络相关的系统软件的选用

● 网络管理系统选用

本网络中,网络中心采用网管软件对所有网络设备进行全方位动态在线监视与管理,网管人员在网络中心就可了解整个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可采用相关软件监控进行整个系统的管理。● 数据库系统软件

要求数据库软件能与WEB服务器做到良好的集成,支持多媒体,支持多种平台,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扩展性;系统运行稳定,有良好的容错能力。● 防火墙

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会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防火墙可以是一台专属的硬件也可以是架设在一般硬件上的一套软件。防火墙是指在公共网络和私有网络之间构成一个隔离网。

2、推进校园网络在教学、管理、备课等方面的应用

深入推进网络应用,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程度,为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提供支持和服务,是建网的出发点和归宿。网络应用建设的规划如下: 〈一〉 网上行政事务管理-----办公平台的搭建

1、实现网上办公自动化。

2、实现网上学校公告、校务公开。

3、实现网上学校新闻及时更新。

4、完善网上教务管理和教务信息服务。

5、实现网上教学设备管理。

6、实现网上学藉、升学录取查询管理

7、完善网上科研管理和科研信息服务。

8、实现网上人事管理和人事信息服务。

9、实现网上财务管理和财务信息服务。

10、实现网上后勤管理和后勤信息服务。

11、实现网上招生和管理办法宣传。

12、实现网上基建管理和基建信息服务。

13、实现网上校产管理和校产信息服务。〈二〉 网上教学

1、构建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2、构建完善教学资源库。

3、建立网络精品课程平台。

4、完善基础教育资源库。

5、建立远程教学平台。〈三〉 网上电子图书阅览、网上学报

1、建立完善(基于网络)数字图书馆。

2、完善网上电子图书阅览、图书信息、服务管理系统。

3、建立网上学报网站。

4、建立学校文献网站。〈四〉 网络宣传、教育

1、实现网上党政教育宣传。

2、学院内各社团、协会建立各自的宣传。

3、建立网上卫生健康、医药知识宣传。〈五〉 网络综合服务

(1)电子邮箱服务。

(2)师生互动的网络空间。(3)网络便民信息服务。(4)共享资源的下载。

3、逐步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

校园信息化建设设计目标简而言之是将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校园区内部的网络系统,对外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具体而言这样的设计目标应该是:

(1)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校园网,实现校内外信息的快速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使广大师生及时了解校内外学科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最新动态,促进教学、科研、管理事业的发展。

(2)图书资料检索、借阅自动化:通过改造原有图书检索系统,建设电子图书馆,提高校内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校外图书资料,实现远程图书检索和借阅。

(3)学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依托校园网,构建相应的交互式应用软件平台,实现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后勤、档案等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实现统计监测网络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网上招生、网上人才招聘等。(4)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建立基于网络的电子教学CAI课件开发网上题库、答疑与作业批改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5)校园网和广域网结合:依托校园网、广域网开展远程教学,使广大的学生和老师能更好的交流学习和获取学校网络的资源。

(6)创建网站:创建学校网站,使之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让世界了解我们,提高学院的知名度。

(7)人性化:为广大师生提供宽松,开放、易用的网络环境,使网络触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网络的最大效用。

(8)方便教学:网络可以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取代语言实验室进行更生动的语言教学,也可以利用大量现成的教学软件,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校园网络不但可以在校内进行网络教学,还很容易同外界大型网络连结,形成更大范围的网络交互学习环境。

4、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应用与管理

(1)宣传了解。让教师了解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在认真工作、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2)实践应用。

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3)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信息化的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校园的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协作式、研究性的学习,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扩大校园教育承载能力和教育覆盖地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学校建设“信息化校园”将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以教学支持网站、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为信息源,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面向教学应用为首选,以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为主要建设模式,创设面向新世纪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厦门实验中学信息化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

-------信息化管理小组

阮静

一、指导思想

厦门实验中学作为厦门一所市直属新办校,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办学,学校定位高,起点高,政府支持力度大,目标是办成厦门一流、省内外知名的现代化、实验性、示范性、国际化学校,不仅追求教育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办学思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且追求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把当代科技成果应用于教育,提高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正式开班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在市教育局事务受理中心的指导支持下,不断推进,硬件软件起手并抓,预计到2016年底信息化建设的所有项目均可以达到实际标准要求甚至远远高于标准要求,教育信息化建设除了基础的软硬件建设,还应该包括信息化领导管理小组的建设、计算机专业教师和网络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三通两平台条件下高效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网络的建设与管理、信息资源库建设和管理等。

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培训内容以实用为主教学网络建设工作结合实际有重点、分期分批逐步实施、用发展的眼光来建库,在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上采用边试验边研究边发展的原则。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益的基础上,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为重点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共享、重在应用、分步实施、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是构建一个教育信息网、建设一个学校资源库、在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两方面基本实现信息化、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进行工作、教学和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进程的推进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创造现代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

二)具体目标

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全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使所有教师会熟练使用网上信息资源,能够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

2、搭建校园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学校信息处理、工作活动安排、文件收发等管理功能数字化,促进学校日常办公事务的数字化。

3、搭建校园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研究,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依托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与应用研究。

4、建设一个学校资源库,逐步积累相关教育教学资料,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三、重点工作 

一)建立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

首先是要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由校长负责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信息化管理小组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具体职能部门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统一领导协调和管理。 二)建立学校教育信息网

建立学校网站以及内部办公系统,并在此网基础上完善教育信息资源库、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校园网,构建一个集教学、管理、活动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三)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1、我校教师计算机考核必须达到规定要求。

2、本学年完成对100%以上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基础操作的培训,100%以上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

3、本学年我校全体教师每人至少掌握一种课件制作技术,能达到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完成教学课件。

4、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专业培训及继续教育,提高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四)

落实学校内部资源库建设

1、学校教育信息库:收集教学法规、学校基本信息。

2、课件素材库:为学校老师制作课件提供一些基本素材。

3、交流课件库:收集各学科老师做的一些优秀课件供大家参考。

4、教研论文库:多渠道、全方位收集论文供老师参考。

5、学科知识库:提供各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料。

6、教学参考:提供各学科优秀教案、备课参考、复习指导及各学科、各年级试题库图片库。

四、具体措施 

一)加强协调统筹建立由校长为组长教务教研科室负责人参加以信息中心为主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理顺管理体系,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分管领导,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设教育信息化办公室,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主持教育信息化日常工作。同时,心喜欢管理小组课统筹安排,对专业性强的服务可请专业公司人员常驻学校协助管理。

二)加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网络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1、加强信息化管理小组队伍建设,组织信息化管理小组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不断提高工作责任心和服务水平,建立一支技术素质硬、服务意识强的技术队伍,全面扎实完成信息化管理各项工作。

2、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学会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知识及信息。培养一批有教学经验、掌握一定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形成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良好风气。

3、培养一批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的安全运行保证网络运行的稳定性。

4、提高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真正做到办公自动化。 三) 加强资源库建设

通过积极发掘内部资源,并与其它兄弟学校进行交流等手段,发展自己的资源库系统。将该项工作看作一项长期的开放式的工程,通过不断的反馈、交流、更新使其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有序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

(一)近期目标

1、充分利用学校采购的教学软件,并进一步加强电教教材的征订和使用工作。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学的需求。

2、初步建立学校教育资源库,并相应添加教学资源库等软件和教育教学论文及其它素材,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课、办公无纸化提供方便。

3、积极研究信息化技术,开展并争取信息化课题立项。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

①以案例为抓手,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科教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以课题为切入口,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4、收集校内“课件”、教案、复合媒体课堂实录等资料丰富校教育资源库。

5、实现学校教学、教研、人事、财务、资产管理完全信息化。

(二)中长期目标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实现学校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应用初见成效。

2、学校的教学环境、教育资源和教学科研活动实现信息化。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取得一定量的科研成果论文、教学软件、教学课例、研究应用报告和和信息技术课题立项。

五、分阶段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建立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2、做好资料积累工作,积极拓展现有的资源共同推进学校信息化应用。

3、收集校内“课件”、教案、复合媒体课堂实录等资料,充实学校网站。

4、加大考核,严格奖惩。学校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中与教师签订岗位目标任务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阶段启动阶段

1、对学校管理层、教师、技术人员进行层次化的人员信息素养培训。

2、对教师备课等教学工具以及上课的触摸一体机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利用互联网来工作。

3、建立学校内部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推广应用办公自动化。

4、建立教研组工作室,设立电子备课室,配备相应设备并联网。

5、对教师进行自建教学空间、资源上传、下载等最基本、最实用的技术进行培训。

6、利用OA办公系统实现校内信息发布、周计划安排、活动管理、会议管理、科室交流实行电子化和网络化。

7、通过搜集、整理和配备的方式完善教学资源库并积极使用发挥其作用。

8、信息技术管理人员能基本上掌握网络基础知识、系统软件使用、课件制作、简单的网络连接与维护。

9、教师能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三阶段完善阶段

1、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并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积极拓展现有的资源、推进网络教学、发挥媒体作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3、举办学生信息技术活动周,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和网络知识组织排版、绘画和网页制作等项比赛,展示学校信息化实验的成果。

4、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应用报告、实验报告、论文等。

5、实现学校人事、财务、教务、科研、资产管理管理信息化。逐步将学校的信息充分反映到校园网络上,提供校园内部的查询、统计等功能,提高办公效率,增加管理透明度。

厦门实验中学

阮静

篇3: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芳草地国际学校"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2013—2015年发展行动计划》中, 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特征"四化" (国际化、集团化、规范化、信息化}之一.全校必须充分认识推进芳草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需要全面规划、加快实施, 建立基于集团化办学理念的芳草特色门户网站.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 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信息化管理, 稳步提升芳草信息化水平.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不断发展。

学校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以及《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办学目标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目标:到2015年, 全面完成《规划》所提出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形成与区域教育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芳草信息化体系, 基本建成每个师生可享有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建成学校门户网站并有序运行.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在具体实施中, 重点完善信息化环境建设.让师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同时与教育教学多维融合,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进媒体进课堂项目, 促进教学改革, 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 成效显著。

信息部吴阳主任在介绍地球主题探索课程平台

专家在为学校信息化课题出谋划策

学生使用小白板学习

学生使用“按按按"应答器上课

篇4: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高校发展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华东师范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体制?

卢蓓蓉:学校自2003年1月创建信息化办公室(下文简称“信息办”)至今,就由校长助理来兼任信息化办公室的主任,信息化建设重大事务在校长办公会上直接决定,在协调具体事务上具有优势。

另外,信息办设一名专职副主任,两名兼职副主任(由校办副主任和党办副主任兼任),兼职副主任参与学校最高的两个决策会议——党委倡导会和校长办公会。通过参与会议,信息办能够及时掌握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方向。

信息员制度的建设也是运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处对每一个院系甚至每个部处室进行定岗定编,各院系处室有一个编制专门负责和管理这个部门的信息化工作,方便跟信息办联络沟通、协调处理所在部门的信息化工作,这样就建立了一个从上到下的信息化工作体系。

记者:过去信息化只是单纯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天通过信息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工作流程的规范、制度的执行等环节,这样看来,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提升管理的必由之路。

卢蓓蓉:谈到管理,将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可能有三个方向,包括数据中心的建设、资源中心的建设和电子政务中心的建设。电子政务中心的建设,一旦开始就不能中断,所以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尤为重要。

2004年,华东师大面临着一校两区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开始使用电子政务中心,改变了以往人工往返两个校区发放和收转文件的状况,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文件丢失等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要高效利用电子政务平台,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要领导高度重视;二是要了解需求,在一个领域使用电子政务后,信息办会去各个部门做调研,按照管理的功能需求研发相关的系统,包括对可能跨部门的业务做调研,在这些跨部门业务的整合上,电子政务的作用就显得更加明显。

记者: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基本都是从管理信息化起步,逐步实现从管理信息化到教学信息化、科研信息化的跨越,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遇到一些瓶颈,华东师大是怎么统一这些平台,同时服务管理和科研?

卢蓓蓉:信息化建设起初是要提升工作效率,但真正使用起来的时候,不但希望工作效率提高,更要考虑直接用户,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信息办定期组织召开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师生座谈会,参会教师和学生代表会反映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师生也可以通过校长信箱、公共数据库等讨论和反映在学校学习、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信息办收集整理这些问题,邀请相关师生和部处领导一起座谈,既解决了实际问题,也提升了服务水平。

记者:我们欣喜地看到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办沈主任被评为上海市2009年度优秀CIO(信息主管),请介绍一下华东师大的经验。

卢蓓蓉:今年上海市评了10个优秀CIO,7项优秀应用成果。华东师大是教育系统里唯一的一家,这是非常不易的。专家点评说华东师大的数据库不仅建设得早,而且它的实际应用效果也非常好。我们是全国高校中较早与企业合作建立数字校园的示范院校,整个数字化校园全功能数据库从2002年开始与东软共同建设。原来我们也有自己的一些校务管理系统,当时建立公共数据库的时候,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校内各种公共信息的统一利用,它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方面东软的专家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华东师大2002年就开始启动了数据库建设,建立了数据中心,所有的数据都在信息办,不同的部门根据不同的身份来管理不同的数据,这些数据又可以使相应部门在授权范围内共享,公共数据库是我们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核心项目。

公共数据库于2005年完成一期验收,之后每一年都在不断地追加后续的开发和建设。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尽管可能依然有问题存在,但是它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在这个公共数据库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帐号,对于邮箱、校园卡系统等,我们都做了SSO(单点登录),也做了一些个性化的东西,比如每个老师和学生以自己的身份登录上去,所看到的界面是不一样的。对老师和学生们最关注的一些信息,我们也做了一些底层的数据抽取,包括管理的信息、教学的信息、科研的信息、综合服务的信息等。下一步我们主要做的是对每个系统的进一步延伸和完善。

篇5:拉沙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推动创建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实现未来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特制定我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

实现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为教学改革、发展和管理现代化服务的原则。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和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创建信息化网络设施平台和技术平台,为师生提供资源充足、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教育信息及其交流通道。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学校发展的整体利益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避免资源浪费。三是坚持以建促用,以用促建,建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要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适度超前,引导并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根据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不断促进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建设,保证校园信息化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二、建设规划

1、加快学校网站的建设工作,提高网站的交互性,丰富学校门户网站的内容,提高校园网管理水平。

2、加强学校资源库的管理、使用和建设工作。搞好每学期电子教案与案例的收集、自制课件的评比工作,做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与整理工作,不断积累校本资源,做好学校视频、课件资源库的开发、应用、管理。使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更具特色。

3、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应用水平与能力。利用网络平台(校园网、青海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4、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科研理论。加强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运用先进的科研思想指导教师做好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有机整合工作。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一)制度管理

1、梳理中心职责,明确功能,提升服务质量

全面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常规工作,积极改革课堂教学,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总结积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经验,注重开展教学应用研究和资料积累工作。

2、完善各类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卫星接收教室及班班通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

3、通过制度规定,规范教师操作流程,明确电教设备的管理权责,以制度促进教师用好管好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保障多媒体设备的正常使用,延长设备

使用寿命。

(二)教师培训

加强网络使用的培训工作与经验交流;探讨硬软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科学性,艺术性,时效性,加强教学媒体使用的科学性的探讨。

1、开学初进行教师调查,了解教师需求(办公软件,网络应用,课件制作工具软件),制定好相应适用的培训内容、方法与计划。

2、对全体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特别是实践应用培训,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边学边用,边用边学,从课堂实效出发,做好资料搜集、课件制作以服务教学,同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3、组织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积极参加国家现代教育技术考试。

(三)校园网建设

1、提高校园网的实用性和交互性。充分展现学校网络教研特色,使之成为体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平台,成为激励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成为促进相互交流、促进共同提高的平台,成为向家长、社会展示教师风采的窗口。

2、继续重视学校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一方面以网站为载体,从细微处着手,扎实建设网上德育阵地;一方面以“家校互动”为平台,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3、依托校网园,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工作,结合每学期自制课件整理收集工作,不断积累校本资源,做好学校视频、课件资源库的开发、应用、管理,使全体教师有所用,乐于用,并积极开展教学资源库的应用研究。

4、信息采集发布及时规范。配合各校部做好学校的信息采集发布工作,及时准确的向外介绍学校办学思想、宣传教育教学实绩、报道学生学习与生活活动、,力求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

学校信息化建设要实现以教育信息化为重点的转移,要充分发挥学校行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把教育信息化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和监督。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加强检查督促工作。

2、健全组织

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组织,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作用和应用能力,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3、增加投入

篇6: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

实 施 方 案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课堂教学信息化呈现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总体教学目标,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矫正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党中央和国务院曾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将学校正规课程和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工作重点。

首先,我们要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只有让每一位教师都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才有可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形成。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现状,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培训。通过有计划、分层次、逐级的培训学习,开展中老年教师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力争让所有教师都能够熟练地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课件等资源,并能进一步加工、整合成课件以适合自己的教学需要。其次,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如:投影仪、视频展台、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丰富并加强现代教育手段。积极倡导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另外,要积极开展一些具有学校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学校教务处及相关领导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二、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建设

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问题是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这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常态性工作,为了能够获得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持,促进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的长效可持续发展,学校成立了主要领导牵头、教研主任、电教负责人、电教人员、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领导小组主持开展此项工作,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把学校信息化资源内容分为专题资源和教材资源两各模块。专题资源模块是指教育教学中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学科的系列专题等。教材资源模块是指各学科每章节的教学设计、导学案、课件、习题、微课(针对章节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相关材料(与知识点相关的文字、图片、媒体等拓展材料)等。资源类型分为:课件类(含多媒体课件和 CAI 课件)、案例类(包括典型课例、教学设计方案、各类试题等)、多媒体素材类、文献资料类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类。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搜集整理、教材配套资料、教师开发制作等方法来获得这些资源的建立。专题资源由专题负责人收集整理上传到网站指定目录,教材资源由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学科教师搜集整理,通过集体备课后上传到相应的科目、版本、年级、章、节。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的调整和改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促进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优化教学设计的方案

优化教学是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校打造高效课堂办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打造高效课堂要求要进一步精细课堂教学,彻底改变课堂上少、慢、差、费的局面。而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要实现高效课堂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是必然的选择。

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中的一些细节,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

1.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领者。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培养目标为依据,确定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保底目标”的内容人人学会。同时,根据学生的禀赋和个性特征,进行拓展性知识的设计和多层次能力的训练。要克服教学设计中目标虚化现象,使得应该掌握的知识、必须迁移的能力和尽量开发潜力有机融合,目标具有检测的可操作性,达到用设计的目标完全可以评价课堂生成度的要求。

2.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体现“话题”特征。教学内容仅仅是一个特定的情景、特定的话题或者是一个引子。要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所谓依据教材,就是要对教材内容中承载的课标要求读懂、读透,明确具体知识和生成要点。所谓不拘泥于教材,就是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设计中还要有“分层设计”理念,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个性特征,使教学内容的设计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感觉,克服学生的学习倦怠倾向。

3、优化教学结构设计

明确的教学目标、准确的学情把握、适宜的教学内容都要用科学的教学结构来落实。新课程倡导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在进行教学结构设计时,要把内容、能力和潜力的学习和培养,尽可能多的以活动为载体呈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探究和思维。教学结构设计要科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内在规律,活动之间既严谨又灵活,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让铺垫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探究、新能力的迁移和思维的开发之间无缝对接。

4、优化教学方法设计

“教有法无定法”,新课程最有意义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把学生作为新知识的建构者,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新知。在教学方法设计时,要对学生知能情况准确把握,对学生个体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予以牵引,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够完成的问题搭建平台,对学生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澄清,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要体现完整性,又要体现灵活性,要将课堂中估计出现的学习状况考虑全面,何时用讲解,何时用启发,何处用训练,何处用实验等等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处理随机问题,合理解决设计与实践的冲突,高效课堂才能在一个个常态课堂中生成。

5、优化评价方式设计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多元化评价,多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如: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是否积极,是否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否善于与人合作,是否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乐于探索、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在过程中多鼓励和表扬,使之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有效地自信培养,激发热情,培养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四、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近几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成为了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这就对全体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尽快提高教师操作技能,借助教育技术工具来完成教学工作,我校采取“以校为本”的培训方法,充分利用专职计算机老师,在本校范围内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从而快速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使计算机为教学服务,达到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整合的目的。

学校以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指导,以建设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重点,全面开展我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主任和德育主任为副组长,以信息技术教师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领导小组。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能够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确实体现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教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逐步形成新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之符合新课程的教育要求。在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过程中,教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般操作与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应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教学信息的综合处理;文稿演示软件的使用;因特网的信息服务;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素材的编辑与制作的基本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教学素材与教学软件;掌握中牟县教育信息网资源库的使用方法和校本资源库的浏览、上传和下载的操作方法等。另外,教学实践是教师工作的落脚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能力,都必须落实、融化在教师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之中。

学校分别采用专家讲座电视学习、专题讲座,学科骨干教师讲座,教学示范(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案例分析,问题沙龙六种形式,对教师实施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学校利用每周二、周四晚自习时间进行集中学习、研讨,平时教师互帮自学或者在学校局域网内进行网上培训。培训结束后,学校要组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挂起钩来。学校为全体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把培训与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比、竞赛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更多地争取提供、推荐让教师展示自我的各种机会。

信息化对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教学的尝试实践则能加快现有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能为教师进修和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便捷的工具与场所,使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上来,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时效性能和作用。

篇7:教育信息化建设远景规划

教育信息化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距,是普遍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对于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都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省、市有关工作精神,围绕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工作,结合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远景规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以服务教育、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和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课程改革为核心,提升教育信息化在实现教育优先发展中的作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成果,推动信息技术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加强教育信息化宏观战略研究和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与指导,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建设现代化的师资队伍服务,为培养跨世纪创新和创造型人才服务,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二、总体目标

1、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教育信息中心,构建信息化平台,全面推进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建设,为中小学搭建班班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化环境,即实现“班班通”工程目标,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

2、教育资源建设

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和教育管理信息数据库,并使其在教学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3、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队伍。

4、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实现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

5、办公自动化建设

建立教育信息网站,实现对外信息发布网络化。以此为基础构建全市联网的教育系统电子政务(校务)办公体系,实现对教育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输,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推进农远工程

加快农村中小学“班班通”进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发挥农远工程的最大效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增强管理和决策能力,创设全新的数字化教育教学和学习环境,实现教育资源和应用的整合与融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出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效益,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

积极筹建教育信息中心,并逐步将其建设成集网络平台、信息发布、资源集成、数据统计、网络教学、远程培训、视频会议、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发挥网络媒体方便快捷的优势,全方位为我市教育提供优质服务。

继续加强学校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升级学校的网络宽带接入方式,依据学校规模大小和实际需要,全部以10M-100M光纤模式接入互联网,为学校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建设学校基础网络环境,实现学校所有办公室、教室都能够通过校园网访问互联网,为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师教学信息化、学生学习信息化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初步形成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实施“班班通”工程,积极推进多媒体进课堂;优化硬件资源配置,按照国家标准为学校配备计算机,按照“适时、适用”的原则为学校建设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尽快全面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实现 “数字教育”。

2、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建立教育资源库。

根据国家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依托密山教育信息网,建设市、县(区)两级教育资源中心和学校管理平台,各学校在使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开发适合本地需求并且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定期组织资源评比,有效整合优质资源。逐步建立起教学资源服务体系。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开展教育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中级、高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要求,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市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逐步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制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列入教师考评晋级范畴;根据教师实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竞赛活动,评选优秀课件、课例、教育技术标兵、优秀教师博客,并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4、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落脚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支点。在教育教学上积极鼓励教师探索新型教与学的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信息素养,使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在教育科研上抓好规划、管理、推广三个环节,整体推进相关课题研究工作进程,搞好课题的管理评估,做好课题研究的培训和过程性指导。

5、加快办公数字化建设,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办公数字化是推进教育管理改革的突破口,是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首先是建成网上办公平台,在教育管理上使文件处理、公文流转、信息查询等主要业务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其次要建成政务信息平台,实现实时发布政务信息,及时受理公众需求,公开接受社会公众投诉等。三是要建成教育数据统计平台,逐步将学校信息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整合为统一标准的动态教育基础数据库系统,为办公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6、加快推进农远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农远工程各种模式的应用作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结合“班班通”工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设备使用率,逐步形成农远设备会用、用好的良好态势,发挥出农远工程设备的最大效益,尽快实现中小学校多媒体设备进教室,城镇中小学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使中小学校班班都配有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机+电子白板或计算机+平板电视机等),具备电视节目接收、课件播放、网络浏览及互动教学等功能。

7、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特别是在我国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将决定一所学校的现状,更会左右学校的未来。校长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领导力,把自身发展得更好,把学校发展得更好。学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修培训势在必行。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外出参观、校长论坛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校长的信息素养,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

四、实施策略及保障措施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站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深层次挖掘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和内涵,认清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广大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

2、统筹规划,逐步推进,试点先行,加强管理。

统筹规划,实施逐步推进策略。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涉及很多方面,不能盲目建设。应结合本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实际发展现状,科学、合理的制定发展规划和分的推进计划。加强教育行政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及时解决突出困难和重点问题;加强与外省、市教育信息化发达地区的交流,根据我市实际发展现状、结合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在发展中不断改进规划,引导我市教育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

试点先行,加强管理。有针对性的设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试点校,认真落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设立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项目的规划、论证和试点校建设工作,明确任务和责任,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并积极总结成功经验并技术加以推广普及,以点带面,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3、强化应用,鼓励创新。

把教育信息化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立足点,鼓励教师走创新之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深入探究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引导教育信息化沿正确方向健康发展。要积极鼓励教师以科研为先导,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规律的研究,逐渐由授课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要在家庭教育方面逐步推进信息化,建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学习型家庭,积极鼓励自主创新地开展教育信息化探索与实践,要以科学的、创新的工作方法来推进教育信息化。

4、加强领导、完善机构。

建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做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机构,对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设备配置、软件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工作进行统筹领导与协调。各学校要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本校教育信息化的日常工作,各学校要有一名领导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定期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形成层层推进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明确信息化工作管理职能,深化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信息化管理机构,统筹协调职能、理顺关系。

5、健全机制,科学评估。

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工作。完善各项规划和管理制度,完善软硬件建设和设计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加强国标、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的统筹协调,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做好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交换标准和教育从业人员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的组织制定,并不断强化标准的贯彻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教育信息化评估标准,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的建立以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质量和效率为根本判断标准,各校应依据《教育信息化建设规范》,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细则,科学、规范地管理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保证项目高质量完成,项目成果标准化和共享,对业绩突出的学校将给予奖励。

6、加大投入,注重效益。

教育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硬件环境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采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对上争取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入,确保计划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设。三是要设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项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使教育信息化投入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努力提高投入效益。争取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特别是向乡镇中小学捐赠设备和教育资源,倡导有关企业和公司以市场运作方式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实际现状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经费投入比例,才能使教育信息化发挥的效益达到最优化。

7、培养队伍,提高素质,加强监督,安全运行。

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做到以人为本,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支覆盖教学应用、行政管理、技术维护、理论研究的教育信息化队伍。要为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创设更好的工作条件,在任职资格、人员编制、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明确政策支持。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加大对领导干部的信息化培训力度。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基层信息化推广带头人。各学校要制定师生信息能力培训规划,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使师生能不断增长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建立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绩效考评,激励教师参与课件、网络课程、教学素材库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和上传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育信息化各项应用的使用效果,组织开展网络文化宣传活动,培养具有良好网络道德、健康网络行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篇8: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资源,高效课堂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推广,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飞速发展, 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提高。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教育平台, 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水平, 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理念掌舵, 提高教育信息化意识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本着“以信息资源促进教育发展”的理念, 我校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摆在各项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 教学校长任副组长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并定期召开会议, 研究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进而增强学校领导和全校教师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校上下形成了三点共识:一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二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三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实施新课改, 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二、硬件扬帆,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以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 各种设备、设施严重匮乏。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校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把硬件配备、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几年来, 学校多方筹措资金, 加大投入力度, 加快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2015 年, 投入30 万元建设高标准的微机室, 2016 年又投入16 万元建立了13 个标准的电子白板教室;各个班级和办公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和电视, 建成了多功能会议室、网络监控室、图书室管理系统等。教师办公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学校还开通了校园网, 形成了35 个网点的局域网, 成立了小公民电视台、小公民广播站, 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成功的良好途径。学校建有独立的网站, 网站图文并茂, 内容丰富, 网页布局合理, 内容更新及时, 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 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学生信息计算机化、课时安排网络化等。同时学校3-6 年级16 个教学班都按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 课堂上实现了学生上课一人一机, 目前学生电子作品累计千余件。

学校也加强了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将下载完毕的教育教学资源, 供师生阅览、使用。同时学校也购置了大量的教学软件, 并且发动教师自制课件, 以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从而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 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学校配备了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建立并严格执行资源使用制度, 管理人员认真做好资源使用记录, 保证了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如对教学文字材料、音像制品、电子课件等分门别类、造册建档, 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资源及时建库。

三、措施鼓励, 增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 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我校把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学校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同时加强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 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 师徒结对子, 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创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终生学习的教师团队, 从而使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全面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目前, 学校教师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 并掌握多媒体教学方法, 可以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 成为了教师工作中的自觉行为, 是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同时,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引导教师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 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网络教学研讨会, 以体现“网络+课堂教学”为目标, 全面诠释信息技术助力下的课堂教学的魅力。其次, 我校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 深化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全校有18名教师参与了《双教一课》、《城乡模创》、《视频教育》等省级电教实验课题的研究, 实验教师每学期均进行实验研究汇报课, 并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有机整合,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教学问题、开展网上模创、视频教育等活动, 通过面对面培训、一对一指导、同上一节课, 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四、教学领航, 实现信息资源优化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使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 教师积极开发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学习的学习环境;教师把书本的静态描述变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 使形、声、图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图文并茂, 加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激活了学生思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自测的工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馈 (学生自评) 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并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使学生更即时地体会到了学习过程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下论述:“未来的教育=人脑+计算机+网络”, 因此, 我校每学期始终坚持领导讲引路课, 力求拿出新路子, 骨干教师讲示范课, 力求体现新特点, 青年教师讲示范课, 力求得到新提高, 从而让信息技术不断融入课堂教学, 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 而是平等、民主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 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数字化学习。学生通过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构思, 将有关的信息再组合, 形成自己的观点, 获得了自己的认识方式, 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个性, 激发了创造性思维, 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进行交流或咨询。

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机结合为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我校多名教师在各项赛事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这些精彩的课堂教学都较好地应用了信息技术的手段, 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完美结合, 创设出恰当情境、动静相依、声色相辅, 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启发了学生思维,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大大地提高了教学实效。

上一篇:学生清明节演讲稿优秀下一篇:实验九典型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