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思想教育发挥党建优势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2024-07-05

注重思想教育发挥党建优势打造特色企业文化(通用8篇)

篇1:注重思想教育发挥党建优势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注重思想教育 发挥党建优势 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 裕盛公司思想教育工作汇报

秦皇岛市裕盛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公司主要代理经销由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浓香型系列名优白酒。

公司创立之初,郑国新总经理就把人才培养和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把提高员工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品质当做一件大事来抓。郑国新总经理早在国有商业企业工作时就入党的老党员,他深知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和企业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党员人数逐渐增多。郑国新总经理主动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于2008年,成立了拥有7名党员的裕盛公司党支部。

公司党支部成立后,为了加强组织建设,支部建立和落实了对积极靠近组织和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培养制度,将培训培养新党员的任务进行了分工,落实到专人负责。在公司经营运作中,从管理到一线,在各个岗位的各项工作中,党员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成为了我们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放到一线去摔打、去磨练,以带动群众、推进工作,提高党员的威信,展示党的形象。因此,我们要求党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看得出来,在关键的时候要站得出来,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要豁得出来,当模范、做表率,把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党员干部身上体现得实实在在,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公司各项工作双赢的可喜局面。

公司党支部成立6年来,共发展了3 名新党员入党。现在公司党支部组织健全,支部共有9名党员。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多,支部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组织学习、讨论、落实中央、省、市、区各级文件及系列会议精神。目前,公司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共有21名。

在近年的员工招聘工作中,公司更加注重了员工德育、学历、能力三方面的全面挑选,应聘来公司的人员中,是共产党员的,是复原军人的,公司优先录用。目前公司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总数的75 %以上;公司内设专职培训师岗位,对新招聘员工进行入司培训;在员工中实行定期考核晋级制度,为员工在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积极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探索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路子,大胆、及时、稳妥的进行企业内部体制改革,不失时机的进行经营策略的调整,以使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秦皇岛市裕盛商贸有限公司从创立至今,先后获得了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颁发的市场拓展奖、市场开发奖、优胜经销奖、战略合作伙伴等奖项,以及市工商局颁发的“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市商务局颁发的“放心酒示范店”、秦皇岛市“十佳诚信商贸企业”等荣誉称号。我公司还是中国经销商联盟诚信单位、秦皇岛市酒类协会会员,秦皇岛市文化产业协会理事单位和秦皇岛市工商联联合会(总商会)副会长单位。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提炼,秦皇岛市裕盛商贸有限公司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执着、正直、诚信、争先。”执着---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正直---公平公正,表里如一。诚信---信守承诺,言既出,行必果。争先---变革创新,永争第一。确定了“使公司成为投资人、员工、客户共赢的平台”的企业愿景。在这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公司总经理郑国新先

生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带领公司一班人经过十多年的拼搏奋斗,从一个最初租民房、骑自行车跑业务、骑三轮车送货的小公司,逐步发展成为我市酒类经销行业中的优秀民营企业,在我市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着公司办公环境的改善,公司领导越来越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在公司门厅,悬挂有公司发展十余年来获得的各项荣誉奖牌,它时刻提示着公司每位干部员

工,我们的荣誉来之不易,我们要继续努力,保持先进;在门厅正面,设臵了巨幅的公司企业核心价值观镜匾,使每位员工每天来到公司时即正衣冠又恭言行,使来公司的每一位客人都能直观的感受到我们的企业文化;在公司楼道两侧的墙面上,悬挂有几十块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相框及我们应该遵循恪守的经典格言。

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也无不渗透着企业文化的要素:公司集合广大干部员工的智慧,创建了由数十项基本管理制度、多套工作业务流程和一系列岗位管理标准以及CRM 管理平台等四大方面内容组成的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的基本规范;公司通过各种方式根据员工的职业取向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员工设计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公司每年都组织全员参加郊游、举行重大节日的联欢活动;公司还根据员工的特长和喜好,由专人召集组织了多个文体项目兴趣小组,有篮球、乒乓球、台球、太极拳、舞蹈、花样跳绳等,不定期的进行活动。在保障企业文化工作的经费投入问题上,公司领导班子的态度高度一致,需要多少就给多少。通过各种文体娱乐活动的举行,企业内部形成了领导关心员工、尊重员工、激励员工的氛围,同时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使公司上下始终保持一种团结和谐、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我们在诚信经营企业的同时,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我们与社区居民中的业余文艺积极分子联手组建艺术团,从公司抽调人员、拿出资金,开展文化

宣传走进社区活动,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宣传弘扬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将企业的经营成果回馈向社会。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作为秦皇岛市工商联合会会员单位,我们注重加强了公益事业上的投入,在汶川地震等特殊时期,裕盛公司以及全体员工捐款捐物,积极响应省、市文明办、市工商联等单位发起的“善行港城、及时雨在行动”等活动,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踊跃参与扶危济困活动;我们的员工还经常自发的开展为偏远山区贫困家庭学生献爱心活动……。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文明进步的标志,又是推动企业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它影响着企业员工的精神,作用于企业员工的灵魂,渗透于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

自群众路线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了中央文件、习总书记讲话和省委电视电话的会议精神,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刻认识到为民、务实、清廉这三项活动内容的重要性。

在企业里我们要求各级党员干部都始终与员工群众在一起生活、工作,始终要充分体察民情,和广大员工保持密切联系。动员各级管理人员走出办公室,走进员工工作的第一线。广泛集中民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倾听员工群众的呼声,征求员工意见,使广大员工的意愿得到通畅表达,使干部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在企业里我们要求党员干部把工作当事业看待,切实转变作风。支部一班人发扬真抓实干的进取精神,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公司多次召开员工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广大员工的意见建议。开展和参与了多项公益活动,把销售工作与为民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企业里我们要求党员干部把名誉当生命看待,始终保持本色,要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真正做到对待权力有敬畏之心、对待名利有平常之心、对待监督有坦荡之心。从责任意识、勤勉履职、服务发展、体会实践、发展思考等角度,畅谈学习体会。努力把活动成果转为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实际效果。

我们按照上级部门的布臵和要求,带领企业员工不折不扣的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解精神实质,创新学习方式。做到人员、时间、内容“三落实”。我们公司支部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继续巩固学习成果,采取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方式,在建设学习型企业支部上下功夫,在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起带头示范作用;二是要着眼提质增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通过个别谈话、设臵征求意见箱、在公司CRM平台开辟专栏、印发征求意见表等形式,集思广益,为企业的发展需求新的突破口;三是要树立问题导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既要针对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又要结合自身岗位表现,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四是要以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发展,以工作成果检验群众路线教育效果,做到学以致用。

我们还根据公司各部门员工因日常工作地点分散在各处的特点,创新学习方式,扩大学习覆盖面。在抓好公司机关干部员工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重心下移。公司管理干部,深入基层单位辅导学习。他们经常到基层的专卖店、仓储库、车队等,以点带面,采取举办培训班、演讲、讨论会等大家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努力实现学习上的全覆盖、齐参与,推动全体员工的学习热潮。

我们在加强员工思想教育方面确实也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好处。全体干部员工通过不断学习,都能够树立信心,调整心态,积极为公司的各项工作献计献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很多同志的建议非常具有可行性,大家开动

脑筋,急公司之所急,急客户之所需,以公司为家,把本职工作视为自己所追 求的事业来做,使我们的客户和顾客都非常满意。在为广大顾客服务方面,广大干部员工纷纷提出创新建议,推出服务新举 措,拓宽增值服务项目,落实服务承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各项沟通技能的观 摩实践和现场服务操作训练,为客户提供温馨的全程服务和感动服务,最大限 度提高客户满意度。我们把文明、规范、优质的服务贯彻落实到服务营销过程 的每一个环节,贯穿到营销服务工作的始终,为广大市民和客户提供更为质优 价实的商品和高效便捷的服务,提高公司经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让更多的消 费者喝上优质放心酒,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定将进一步针对企业文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 题,引导企业员工突破旧框框,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以创新 的思维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方法,实现工作方 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进一步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更 具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更好地将企业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率领公司全体同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秦皇岛市裕盛商贸有限公司 2014 年 5 月 8 日 6

篇2:注重思想教育发挥党建优势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构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 作者:黄享细 黄承章 张超坤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6期

[摘要]21世纪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经济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21世纪的国际竞争已体现企业文化竞争,企业发展不仅靠规模竞争,也不仅靠经营管理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的支撑。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出世界名牌,推动企业发展。

[关键词]传统;优势;中国特色;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2.9

篇3:注重思想教育发挥党建优势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关键词:四项载体,廉政文化,特色实践,文化创新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是党中央在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的一个重要创新。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文化是以廉洁为内核、文化为形式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 是廉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 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力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 要遵循规律, 突出特色。笔者结合吴忠公司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就如何加强特色廉政文化建设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企业建设廉政文化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有企业中建设廉政文化, 倡导廉政文化, 是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电力作为国有垄断性的服务企业, 其垄断地位更容易滋生腐败行为, 因而,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显得尤为重要。

二、四项载体打造特色廉政文化

在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 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 不可或缺, 而其中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措施。吴忠公司在建设电力企业廉政文化活动中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 以治理“源头”、管好“龙头”、遏制“苗头”、刹住“风头”为工作切入点, 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运用四项载体有的放矢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确保了公司党风廉政三项责任制目标的实现, 营造了良好地廉政文化氛围。

健全制度抓落实吴忠公司始终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 切实加强和健全制度建设。一方面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法律法规, 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另一方面注意结合生产经营特别是发展建设中遇到的实际情况, 及时修订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制定了《招投标管理办法》、《招投标监督管理办法》、《合同集体会签制度》、《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司务公开制度》等, 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公司通过组织学习党纪政纪条规测试、廉政法规汇编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手册等形式, 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廉政知识、制度入脑入心, 逐步筑牢法纪政纪防线。

拓宽载体促宣教在教育形式上, 既重视传统的“三会一课”, 又注重利用书刊、廉政专题讲座、廉政挂图、宣传橱窗、爱国主义教育、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2012年, 吴忠公司纪委印制了反腐倡廉宣传书籍, 发放100余册, 并先后举办廉政漫画展、廉政论文征集等多种文化活动, 内容丰富、寓意深刻, 受到了广大员工的好评。在宣教内容上, 通过宣传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等勤政廉政的先进典型激励人, 通过剖析腐败案例警示大家要珍惜美好生活, 通过宣传国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伟大成果和展望美好未来鼓舞人, 形成弘扬正气、鞭挞腐恶的廉政氛围。在宣教时间上, 每月有安排, 每季有重点。在中秋佳节、春节等节日期间, 公司发送廉政短信。

巩固成效谋发展公司党委把建设廉政文化作为“源头治腐”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 把廉政文化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一起部署, 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大力倡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腐败高成本, 廉洁保平安”“一人腐败、全家受害”“一人不廉, 全家不圆”等廉政文化理念。

一、坚持重点抓。公司党政一把手逢会必讲廉政, 大力宣讲廉政新理念, 把建设廉政文化变成“一把手”亲自推动的“重点项目”。在廉政文化推行的过程中, 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式, 把廉政教育的重点确定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管理人员, 把廉政文化建设建立在细节渗透和活动影响上, 2012年, 公司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给全体党员干部上廉政党课, 通过讲电力系统的腐败案例, 看廉政书籍、组织收看廉政电教片, 引导党员干部进行讨论, 还组织了党纪政纪条规知识测试, 不断发挥廉政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 使广大党员干部时刻做到自醒、自励、自警、自律, 筑牢反腐败的思想堤防。

二、坚持抓重点。2012年起, 公司对所有涉外合同和采购环节提出了“阳光操作, 廉政工作”的文化理念, 在专项效能监察中全面执行, 并把重点放在工程建设和燃料、物资采购这些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环节上, 全力打造“阳光工程”, 努力实现廉政工程、品牌工程的目标。紧紧把握住工程招投标等关键环节, 对工程、物资的招投标、合同的签定等进行监督, 公司领导带头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 未发生个别人指定中标单位的现象, 避免了暗箱操作和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突出特色搞创新一是每月编辑出版《纪检监察信息》和《效能监察月报》, 加强信息交流和通报。把招呼打在前面, 把制度摆在面前, 形成了较大的宣传声势。二是创新宣教途径。公司利用局域网站及时将党中央、集团公司的有关会议精神、纪检监察信息等公之与众, 集中传达强化学习教育。并以搭建的“廉政之窗”宣教平台, 通过采集丰富、鲜活的廉洁宣传内容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教育。公司还发挥“检企共建”的合力, 先后邀请市检察院的法学专家进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 使预防职务犯罪的警示教育和廉政专题讲座接受者众, 触动者广, 反思者多。

篇4:注重思想教育发挥党建优势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1、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高起点规划全省文化建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从战略高度,真正在思想认识上确立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我省综合实力,塑造青海良好形象,全面推进新青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把握青海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历史贡献和独特优势,切实做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青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资源决定市场,规划决定品位。青海具有开发前景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些还是全球绝无仅有的“精品”、“极品”。要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制定青海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我省未来5年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确定文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制定规划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科学性、实效性和前瞻性的有机统一;二要充分体现新青海建设的要求,使文化建设和“四个发展”步调一致;三要充分体现建设文化名省的要求,突出发展特色文化及文化产业;四要充分体现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 不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2、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竞争有序、 充满活力的文化运行管理体制。大力培育有竞争实力的文化市场主体,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并对传统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 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塑文化市场主体。针对我省目前文化企业“小、散、滥、弱”的现状,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推进各类文化企业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兼并或联合,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通过民营资本的增量流入,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体制机制的文化企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强现代文化市场建设,着力打造一些有影响力和輻射力的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打造文化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博览会、展销会以及节庆活动,吸引国外、省外商家进行文化产品交流和洽谈。积极培育市场服务系统,发展文化经纪、代理、仲裁等文化中介组织,成立新的行业协会并发挥现有行业协会的作用,实现文化产品交易和文化服务活动经营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

3、推进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不断升级。要确立发展重点,根据我省文化资源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应重点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民族民间工艺、演艺休闲娱乐、文博节庆会展、广播影视制作、印刷出版发行、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产业。要不断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培育新型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结构和水平。各地区应根据各自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特点,积极打造藏毯、民族服饰、唐卡、昆仑玉、奇石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要发挥优势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各州、市、地、县城区为依托,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和特色化的要求,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加快优势产业区域性集中,提高文化产业的协作配套水平,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文化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

4、增强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精心打造青海特色文化品牌。围绕建设青海文化名省,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实施青海特色文化品牌战略,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有青海特色的文化品牌,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文化品牌体系,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深入研究我省特色文化的底蕴,在挖掘特色内涵上下功夫,在培育独特魅力上求突破,有效激活内在元素,凸现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特质,使我们的文化品牌具有鲜明的气派和优势。充分考虑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强化我们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注意推陈出新,使文化品牌形成持久的影响力。大力提高文化产品创意水平,根据国内主流文化市场的要求,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策划、制作、包装和集成水平。注意吸收各省区发展创意产业和创意产品的经验,在大型和示范性的项目上聘请全国知名专家进行策划,努力形成一些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升文化产品品质和增加附加值,使文化产品和服务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形成鼓励文化品牌创造的新机制,对文化单位和人员在文化品牌的创始阶段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并对已经形成文化品牌的单位和人员给予重奖,推动形成各类文化单位和人员共创品牌的良好局面。

5、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抓住重点项目,不断扩大其辐射、覆盖的影响效应。要注重科学规划,有计划地组织一批文化设施项目、一批文化活动项目、一批精品创作项目、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发挥项目带动在建设文化名省中的载体、抓手和支撑作用。以项目带动引资,以项目凝聚人才,以项目运作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库建设,对已经成熟和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做到储备一批、扶持一批。加大对本地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编撰《文化产业投资指南》,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加快建设主业优势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综合效益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促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合理分工,突出集群优势与特色,逐步形成特色品牌的产业高地和增长极。完善长效机制,注重项目的策划、开发、推介、协调,使项目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带得动,逐步形成富有生机活力的项目带动工作机制。

6、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互动双赢局面。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文化名省建设和旅游名省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旅游业发展为文化产业开辟市场空间,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旅游业的内涵及品质,可以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协同发展的互动双赢局面。目前,两者融合发展最佳选择之一便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要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动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并通过现代技术和传媒手段的包装和宣传,使文化成为支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同时又借助旅游业形成的巨大消费市场,使文化产业获得跨越式发展。为此,应围绕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全方位的深度合作,确定统一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支撑,制定完整合理的布局规划,构建共同的市场网络,搭建全方位的资源配置和整合的创新机制,开发更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和服务,形成更具有成长空间和弹性的发展模式。

7、搭建文化传播平台,努力扩大文化名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力发展文化传播事业和产业,整合宣传资源,发挥整体合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传播格局。加强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建设,加快发展手机报纸、手机杂志、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移动媒体,大力发展数字报业、网络电视、移动电视、多媒体等新兴业务,建立健全联合宣传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和作用,营造建设文化名省的舆论氛围。拓展对外传播文化的途径,加强与中央媒体、省外媒体、境外国外媒体的交往和合作,提高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着力提高对外宣传品的质量和品位,多创作既有青海风格和特色,又符合境外、国外受众心理和鉴赏习惯的作品。加强对文化传播规律的研究,增强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精心搞好重大文博节庆会展活动、重大体育活动和特色旅游的对外宣传,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策划运作,全面宣传、推介和展示青海特色文化,努力扩大青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8、创新各项文化经济政策,为建设文化名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对文化建设的政策指导,继续执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交流、鼓励文化创新、引进文化人才等方面的政策。特别是要制定和完善扶持文化发展的财税、投融资、土地、人才等优惠政策,制定完善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等优惠政策,制定和完善对新办文化企业、新兴文化企业、高新技术文化企业的扶持政策,制定和完善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要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额度,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建立贴息基金和奖励基金等方面的政策,采取补助、奖励、贴息等方式,大力支持创业性、先导性企业和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加快立法步伐,抓紧研究制定地方立法规划,制定完善我省文化资源开发、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业促进、激励文化创新、文化市场管理、广播电视设施保护、网络信息传播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篇5:注重思想教育发挥党建优势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走特色办学之路,创建特色学校,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校要审时度势,从转变观念入手,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办学体系,倾力打造特色学校。

一、转变观念明特色“观念的转变比技术的进步更重要。”长期以来,“千校一面”、“万生一腔”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主要在于许多教师形成了“三风好、教学成绩优即特色”的陈旧观念,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创新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更新观念入手,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全面、正确把握特色学校的内涵。创建特色学校,校长的管理理念及办学思想至关重要。要引导各完小校长深刻领会特色学校的内涵与外延,使其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独到的办学理念和严谨的治校方略,从以下三方面明确创建特色学校的方向。

1、要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特色”,特字当头。特色学校建设应在“特”字上下功夫,在充分分析学校实际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发挥自身的优势,确立切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办学思路,制定学校的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在办学的思想观念、制度模式上,在物质环境、校园建设上,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呈现学校的个性。如英山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所在村落种植业发达,尤其是种茶、制茶业较为有名。因此,英山小学要在抓好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利用这一优势,依托英山茶场建立学农基地,引导学生学习种茶、采茶、制茶与泡茶等方面的技能,深入挖掘茶歌、茶谣、民间茶舞等民俗文化,在“茶艺”上寻求突破,体现自身的办学思想,使学生既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又有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一技之长。当然,特色办学并不排除一般学校所共有的特性,仍应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融洽的教育氛围,建设良好的“三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2、要有明确的发展重点创建学校特色,还应发挥自身的潜力,做到“人有我优”,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如丁溪小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已初具成效,应在此基础

上,继续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间,以“知行合一”为切入点,注重行为规范的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改革学生品德考核制度。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营造德育氛围,搭设德育平台,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形成一系列德育教育的配套机制,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保持领先的发展态势,成为全县德育工作的佼佼者。

3、要建构完善的办学体系学校创建特色,要在教育思想、办学目标、管理体制、教学设施、师资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构建完整的特色办学体系,促使学校形成独特的风格。中心校以“美育”为着眼点,以美术课堂为主渠道,不断拓宽美育的范畴,在特色学校的办学体系上已初具雏形。在今后发展中要继续构筑立体的美育教育空间,进一步完善美育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使美育教育更具科学性、规范性,争取在美育教育中独树一帜。

二、优化资源办特色资源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联系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使之更好地为建设特色学校服务。

1、要盘活硬件资源校舍、场地以及教学设施等硬件是特色办学的物质基础,对创建学校特色起到了促进或制约作用。在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最大效益。丁溪小学建设德育特色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设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声、像、图、文一体的强大教育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要精心规划校园德育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立体的德育教育网络。金锁小学虽然缺乏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但校园面积较大,可建立劳动实践基地,设立科技角、饲养角、种植角,探索劳动教育的特色办学路子。在最大限度活化硬件资源的同时,各校还应积极寻求各方面的支持,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2、要强化软件资源软件资源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他们是建设学校特色的主体。在两者间,教师是核心因素。首先,要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制定相应制度,将专业培训、学科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做到组织、目标、时间、内容、辅导教师、经费、考核、奖惩全落实,提高教师素质,为建设特色学校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中心校要采取自训、集训的手段,着力提高教师美育教育能力,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实效。

并要有计划引进相关师资,不断充实美育教育队伍。丁乾小学要以专职美术教师带动其他兼职教师,使全校教师人人具备辅导学生的专长。同时,依托省级陶瓷示范科技园区,建设陶艺实践基地,创建“陶艺”特色学校。英山小学要强化教师茶艺方面的教育意识,参与对外交流,加大特色学校创建力度。其次,要多渠道多层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培养学生的特长,尽可能创造条件和机会展其所长。

3、要优化潜件资源潜件资源是指学校的环境氛围,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环境造就人”。好的环境能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在建设特色学校过程中,必须通过优化潜件,加大学校“三风”建设的力度,营造学校人文环境,抓紧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凸显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中心校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以校园文化环境美为突破口,形成了校园布局整体美,校园环境自然美,校园氛围艺术美,对熏陶教育学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要继续在美育上深入开掘,将潜件蕴含的内能外化,为其进入省级名牌学校行列打下坚实的基础。地处城郊的高阳小学要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较为发达的特点,依农学农,将蔬菜示范园区的优势挖掘出来,在培植蔬菜方面予以指导,形成学农特色。

三、构建体系创特色特色办学,有赖于建构一套完整的体系。这套体系应包括目标体系、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我们要认真学习相关的特色理论,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使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在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运行。

1、目标体系建设学校特色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进行。我们制订了“三步走”的发展策略:第一步,立足校情,从学校的传统积淀中,寻求适合本校发展的优势,为特色建设准确定位,订好规划,形成方案,并着手实施。第二步,总结特色办学经验,发扬优势,反思不足,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第三步,加强校际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不断丰富特色学校的内涵,整体推进学校特色化的进程,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课程体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改变以“授受知识”为主的单一课程体系,构建课内与课外、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性课程与选修性课程并行的课程体系,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级的课程管理。一是改革第一课堂。继续加大实验课题研究力度,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特色模式,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是开拓第二课堂。建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兴趣小组为骨干、以培养特长生为目的的课外活动体系,促使学生向“多能一专”的方向发展。三是发展第三课堂。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精心设计和布置校园,注重挖掘社区资源的育人作用,开设社会实践课,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中心校美育校本课程开发已有一定基础,要继续高度重视,不断充实、完善。丁溪、丁乾、金锁、英山、高阳等校要因校制宜,开发出自己的校本课程,为特色办学服务,从而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3、评价体系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学校特色建设的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发展,以发展促评价,加快推动学校的发展。一是学校评价。将特色办学的思路及机制的建立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并作为评估一所学校的重要指标,以此激发各完小校长不断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加快特色学校的创建步伐。二是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由单一的“专业评价”变为“特色教育与学科教学”双项考评,督促教师加强学习,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以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学生评价。将特色学习水平与知识能力水平测评并行,把技能考核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激发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总之,建设学校特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群策群力,勇于探索,敏于开拓,乐于创新,为造就教师尽心、家长放心、学生舒心的特色学校而努力奋斗。

学校大力实施特色教育工程。1996年,学校把创建“大美育”特色学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提出了“以美辅德、以美启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的创建目标。几年来,通过“大美育”教育使学生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道理,形成了“爱美、寻美、审美、创美”的习惯和能力,一年一度的“四节”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套餐式”课程。体育艺术节让学生感受了“竞技之美”、健康向上的活力;文艺艺术节让学生感悟了艺术之美对生命的滋润;科技艺术

节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的习惯;英语艺术节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一批批特长学生在活动中脱颖而出。

篇6:注重思想教育发挥党建优势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二院)发展纪实

“打造特色魅力医院,造福一方百姓”是市委市政府寄予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希望,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全体职工奋斗的目标,也是老百姓深切的期盼。这座位于渭水河畔的现代化医院建筑,始建于1939年11月,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规模与声誉日益扩大。从一个小小的县卫生院发展为一个集医疗急救、公共卫生、科研教学、康复理疗、健康检查、职业病防治为一体,拥有雄伟住院大楼、先进医疗设备、精湛医疗技术、千余职工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实现了从医苑幼苗到杏林奇葩的嬗变。

中西并进推进“三名”战略

建院70余年来,中西医结合医院始终坚持“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的战略思想,围绕“院有专科、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目标,把“中医、中西医结合”作为医院的发展方向,大力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在区域内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与优势,成效显著。目前医院拥有脑病科、针灸科、推拿科、普外科、儿科、眼科、口腔科等七个市级重点学科,针灸科、老年病科、脑病科、脾胃病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康复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在建专科,针灸科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建设专科,使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更添光彩。新生儿科、妇科、产科、胸外科、肿瘤科也分别独立成科,脑病科进一步细化设置为脑病科一、二、三病区,骨伤科、手足关节外科、脊柱外科进一步细化设置为骨伤科一、二、三病区,消化内科进一步细化设置为脾胃病、内分泌科和肝胆、血液病科,细化分科使医院的专业设置更合理规范,进一步提高了专科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

硬件建设提升医院功能

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划错落有致,外科大楼、内科大楼、医技楼、门诊楼、综合楼布局明朗,院内绿化、亮化、环境美化工程已逐步完成,新址建设的北道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制剂室建设工程已奠基开工。新建成具有省市内先进水平的“层流净化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中心”、“介入治疗中心”等已投入使用。成立了120调度指挥中心,加强了医疗急救工作;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和门诊患者预约挂号,为急危重症患者诊疗搭建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平台;在门诊、住院大厅安装了触摸式费用查询机,患者可实时查询就诊费用清单;对全院重点岗位和区域实行24小时电子监控,进一步确保了医疗质量和安全;院内通道、病区走廊墙壁上悬挂了大量的中医典故、中医药养生知识等,使患者及家属在候诊之余进一步了解了中医药知识,在医患沟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今走进医院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更优美,氛围更温馨,服务更贴心,医患关系更加融洽。

近年来斥巨资购进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日本东丽血液透析机、德国贝朗持续血液净化系

统、磁共振成像系统、德国西门子双排螺旋CT、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800mA数字化X线胃肠机、美国GE-LPG107彩色多普勒数字化超声诊断系统、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高精尖医疗设备,为快速、准确诊断、治疗疾病提供了安全保障,使医院的诊疗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生产力。长期以来,中西医结合医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名老中医经验继承、研究生及在职研究生培养、继续教育、院外进修等多渠道、多方式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以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素质和实际需要相结合为原则,高标准实施人才培训和引入计划,完善技术人才入前考察和试用制度,重点加大对高层次专科人才和业务骨干的引入力度,特别是新建中西医结合大楼投入使用、科室进一步细化设置以后,更是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和医院优秀人才的培养。通过相关程序,有效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0余人,有效缓解了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人员紧缺的局面,对医院的专科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尤其注重对中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先后选派数百名年轻医务人员赴南京医科大附属二院、广东省中医院和陕西省人民医院等大医院进行中长期进修培训,确保整体业务素质的持续提高和更新,促进医院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与甘肃中医学院联合开办了“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中医学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班”,72名学员历经三年时间,于2011年10月6日顺利结业,为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依托重点学科优势,推进特色专业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拥有1个国家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在建专科、7个市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又完成了16个临床科室的市级重点学科的申报及6个科室的复审申报和康复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报,争创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专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西医结合医院始终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院”做为发展战略,以团结、严谨、创新、务实的态度,把科研工作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仅2011年就开展新业务、新技术6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6项;发表学术论文43篇,其中国家级论文23篇,省级论文20篇;出版专著3部;6项科研项目获天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研项目获甘肃省黄甫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科研项目获麦积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科研项目获麦积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水市科技局科研项目立项4项,麦积区科技局科研项目立项6项;通过省科技厅鉴定科研项目1项,通过市科技局鉴定科研项目9项,通过麦积区科技局鉴定科研项目1项。通过承担科研课题,使人才脱颖而出,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哺育新生力量。

加强交流活跃学术氛围

学术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医院近年来先后成功举办了“中西医结合临床脉络学说理论与实践讲习班”、“中国糖化血红蛋白教育计划-天水城市会”、“超声诊断临床应用技术新进展”、“脑外科颅脑损伤的中西医治疗进展”、“TUR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小儿危重症诊疗新进展”、“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新技术、哮喘中西医治疗新进展”及“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治疗”、“孤立性大肝癌的治疗新进展”等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均已结题完成。并召开了“2011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学术年会暨理事会工作会议”,邀请到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裴正学教授,兰大一院著名中医专家、中医学教育家刘东汉教授等知名专家来院讲学与教学指导,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有效的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水平,活跃了中西医结合学术氛围,提升了专科建设水平,扩大了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影响,促进了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健康发展,塑造了医院的良好形象。

优质服务树立良好形象

中西医结合医院始终把优质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和本分,把制度承诺从墙上“请”下来,让优质服务从文件中“走”出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到病床前,了解病人的心理,了解病人的需求,进一步树立现代护理服务理念,建立和谐统一新型护患关系。如今患者一入院,责任护士就会热心的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提供个性化、连续性的护理服务。从入院到出院各时期、各环节进行健康指导,包括疾病知识、治疗过程、各种检查目的、各种功能训练以及饮食与活动的意义等;除按常规做好晨、晚间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外,责任护士还要对患者进行面部清洁、足部清洁、失禁护理、梳头、更衣、指/趾甲护理和安全管理等工作;每个病房都安排有护士时时守护,以巡视、观察病人的病情、输液情况,了解并满足病人所需,解决病人存在的各种护理问题;对手术、带有各种管道的病人以及病房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标识、张贴、口头宣传、交待各种注意事项,从而杜绝了各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完善出院病人的电话随访,护理工作由院内延伸到院外,体现了人文关怀理念。目前已在全院17个病区中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覆盖率达70.8%,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5%上升到98.5%,护理管理水平与专科护理质量、安全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持续改进。

整章建制促进行风建设

中西医结合医院始终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精神,以创建文明示范医院为切入点,以促进医院和谐发展为落脚点,以“窗口单位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契机,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通过召开“机关效能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活动”、“行风评议工作质询大会”和“观看警示教育片”等,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核制度、不良行为记录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八个排队”、“四个排队”等制度,增强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意识,规范执业行为,实行住院费一日清单,规范服务收费,建立咨询窗口,积极营造“讲医德、讲服务、讲奉献”的良好氛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争优秀、比作风、比奉献”活动;推行体现以人为本的“六个”准则,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做到“六个三”:医生做到“三准确”、书写病历做到“三符合”、医技人员检查做到“三规范”、护士做到“三到位”、病人做到“三明白”、行政人员做到“三认真”;加大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督查力度和医疗费用监控力度,全力治理医务人员滥用抗生素行为,严格执行价格政策,落实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对乱收费、乱收受人员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并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对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受到卫生部督察组领导的高度评价。

春季孕育生机,带来希望。中西医结合医院将始终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坚持以“患者至上,文明行医”的办院宗旨,为把医院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以疑难疾病、危急重症诊治为重点的中西医结合特色现代化综合性医院而不懈努力。

▲卫生部副部长尹力、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在市、区领导、院班子成员的陪同下来院视察指导工作。

◤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授牌

目前医院核定病床800张,共有职工1100多人。全院58个科室,其中临床科室32个,职能科室17个,医技科室9个。现有国家重点专科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4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在建专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7个。是甘肃省普外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外科学组天水腔镜培训基地、甘肃省天水腔镜诊疗培训中心、甘肃省肝胆胰外科研究所天水分所、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肿瘤防治中心天水分中心、天水市白内障复明中心、天水市儿麻矫治中心、天水市麦积区医疗急救中心,承担着兰州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甘肃省中医学校、天水市卫校等大中专院校的医疗教学工作。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为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中国—巴基斯坦友好医院(甘肃省首家中外友好医院)。

特色诊疗

2011年11月,省政协主席冯健身在市卫生局局长蒲朝晖的陪同下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查工作

●雷艳芳

篇7:注重思想教育发挥党建优势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一、依托青岛前湾港、董家口港等优势, 集聚发展高端临港产业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 举全市之力服务保障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 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港口物流产业基地。董家口港区规划岸线35.3公里, 设计泊位112个, 年吞吐能力3.7亿吨。目前, 港区及临港产业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 先后引进建设了华能通用码头、青岛港矿石码头、大唐通用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 其中华能通用和青岛港矿石等四个泊位已实现试运营;签约引进中盐集团、新兴际华集团、中国外运等一批国家大型企业, 中盐青岛董家口物流项目建成后, 将成为中国盐业最大物流集散地。到2015年, 董家口港区将建成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及能源储运中心, 成为国家重要的中转枢纽港口。依托董家口港区和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 积极对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政策优势, 规划设立青岛保税港区胶南功能区, 其中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开工建设, 着力打造以综合保税为核心的仓储、物流、加工功能配套区。依托东方金石矿业大厦, 每年举办中国 (青岛) 国际矿业博览会, 着力打造年交易额过百亿元的全国矿产交易中心。

二是加快发展能源重化工业。加快推进董家口临港产业区建设, 突出发展石化、冶金及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临港工业。引进建设了中石化LNG、信泰怡和科技园、海晶化工搬迁等一批重大项目, 其中中石化LNG项目一期投资105亿元, 每年从巴布亚新几内亚接转LNG300万吨, 将于2013年底建成投产;海晶化工项目引进世界顶级生态化工技术, 将打造世界领先的生态环保型化工企业。同时, 青岛石化、青岛钢厂搬迁、澳斯顿建材、浦项钢铁、通裕重工、五矿氧化铝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紧推进, 着力打造国家级能源重化工产业基地。

三是大力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近年来, 通过开发建设董家口港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市经济开发区等八个产业平台, 规划总面积500多平方公里, 对发展临港制造业发挥了巨大承载作用。立足优化提升传统制造业, 成立了全省首家由政府主导的纺织机械行业协会, 规划设立了手推车和橡胶轮胎产业提升园,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泰发、东佳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通过招大引强, 引进培植了天信电器、三泰膜工业、海霸新能源、奥普兰游艇制造等一批新兴制造业项目, 推动了制造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三泰膜工业建成投产后, 将成为国内技术最先进、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的膜工业生产基地。依托天信电器等龙头企业, 启动建设年产值达百亿元的煤机能源产业园, 将建成中国重要的煤矿机电产业基地。预计五年内, 全市将形成年产值过百亿元的纺织机械、橡胶轮胎、家电电子、煤机等九大特色产业集群, 累计年产值达到3600亿元。

二、发挥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 优化提升现代海洋产业

一是集聚发展海洋生物产业。通过扶持壮大明月海藻、聚大洋生物、东海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海洋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 完成了总投资7.3亿元的明月海藻搬迁提升工程, 促进了海洋产业集聚提升。规划建设占地上千亩、年产值过百亿元的海洋生物产业园, 着力打造全球科技含量最高、加工品种最全、产品附加值最高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目前, 全市发展海藻化工和生物医药企业25家, 其中明月海藻和聚大洋海藻是国内仅有的两家生产食品医药级海藻酸钠、甘露醇和卡拉胶的企业。胶南海藻制品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渔业是胶南的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的海珍品生产基地, 以水产品健康养殖、远洋捕捞和精深加工为重点, 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 通过调整优化渔业结构, 着力推进渔业现代化和产业化, 全市工厂化养殖业户达到350多家, 深水抗风浪网箱2000个, 发展大马力钢壳渔船20对;万亩海珍品底播增养殖“海洋牧场”已初具规模, 将打造全国海洋牧场示范区。培植引进青岛和福记食品等规模以上海产品深加工企业12家, 年加工能力达到5.5万吨。全市有35家企业获得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 10家企业获“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泊里西施舌、灵山岛海参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11年, 全市完成水产品总产量41万吨, 实现水产品总产值47.2亿元。

三是积极发展海洋能源产业。开发利用丰富、清洁、可再生的风能、海水等能源, 是胶南着力突破的新兴产业之一。通过引进总投资24.1亿元的国电电力、大唐风电、国华风电三大集团项目建设, 在充分发展和利用新能源的同时, 带动形成了风电资源开发和风机装备制造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海水综合利用, 46万平方米海水冲厕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国家课题验收及科技鉴定;颐荣置业海水源热泵提供清洁热源, 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 可供1.2万户居民使用, 分别比电锅炉和燃煤锅炉供热节省2/3、1/2以上能量。

三、立足良好的滨海区位优势, 加快发展蓝色服务业

一是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突出抓好灵山湾旅游度假区和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 加快推进滨海旅游度假酒店群、小珠山休闲度假、藏马山国际生态旅游等项目建设, 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滨海旅游度假区。目前, 灵山湾旅游度假区已签约引进14个休闲旅游大项目, 已开工和落地的四星级以上酒店达到16家, 吸引了新加坡悦榕庄、美国丽笙、香港鲤鱼门、香格里拉等10个国际知名度假酒店品牌, 客房总数近8000间, 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工作正积极推进。坚持节会带动、文化推动、农旅结合和标准化建设, 每年举办琅琊旅游文化节、青岛海洋音乐季、灵山湾国际拉网节等节庆活动,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极大提升了琅琊旅游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顺利通过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验收。胶州湾“隧桥”开通的旅游带动效应全面释放, 2011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已突破600万人次, 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1亿元。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美术产业。依托优美的海岸、山水、生态等资源, 大力发展美术作品创作、创意动漫、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新兴文化美术产业, 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化美术产业基地。建成启用绿泽油画国际展览交易中心, 成为国内一次性展出油画最多的乡村油画展览交易中心。以达尼画家村为核心, 规划建设占地15.7平方公里的青岛达尼文化产业园区, 建成后将形成南有深圳“大芬”、北有青岛“达尼”的双雄局面, 成为引领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启动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东夷文化产业园,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三是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适应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建设, 以及“以港兴市”战略带来的产业发展需求, 着力引进一批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担保公司, 交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商业银行机构先后在胶南设立分支机构, 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到40多家。规划建设金融服务业集聚区, 金融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即将竣工, 将打造一个以金融服务为核心, 集金融、商务办公、五星级酒店、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成为青岛西海岸高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隆起带。

篇8:注重思想教育发挥党建优势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1 “进校园”活动策划和实施的背景

1.1 学校和学生的科普需求

传统教育侧重于系统地教授学生学科知识。在系统学习书本文化知识之余, 一些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 有机会经常性地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科普基地 , 他们可能有更宽的知识面 , 对课本之外的科技知识有着更强烈的探索欲望 ,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创造创新意识可能会走在其他孩子之前。

从广东科学中心的实践来看 , 每年都有大量未成年人进入科技馆参观 , 但还有许多生活在边远山区或贫困地区的孩子 , 甚至他们的老师 , 一次也没有参观体验过科技馆。很多人甚至带着未能参观科技馆的遗憾就长大了。科普拓展走进校园活动 , 尤其是走进边远山区的学校 , 则弥补了这一缺憾 , 更好地满足了老师和学生科普需求 , 增加了他们获取丰富科学知识的途径 , 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 , 开发青少年的创造潜能。

1.2 广州地区科普资源分析

目前广州市科普基地已形成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为主体、综合场馆和专题场馆并存的现代化场所体系。为进一步整合科普资源 , 2011年5月 , 广东科学中心联合40余个科普基地发起成立了广州科普基地联盟 , 宗旨是通过对各类科普基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应用 , 以及合作与交流平台的搭建 , 推动广州地区科普活动的开展 , 创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和方法的社会环境。

目前 , 联盟成员已发展到77个 , 是华南地区第一个民间科学技术普及行业组织。三年多来 , 联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壮大过程 , 现已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 各项工作都在平稳有序地推进 , 发展态势十分喜人。

2 科普拓展“校园行”活动概况

“校园行”活动由科学中心牵头 , 动员广州科普基地联盟77个成员单位广泛参与 , 邀请政府部门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和广州市教育局参与指导活动的开展。活动以“开放、体验、成长”为主题 , 以科普讲座、联合展览、专题展览、科普体验、科普基地开放为主要内容 , 立足城市的同时向山区和农村倾斜 , 面向中小学师生广泛开展。

在广州市城区及农村学校 , 广州科普基地联盟各成员单位联合组织送科普到校园 , 以展品互动体验、展板展示宣传、科普讲座、科普剧、科普咨询、基地开放等方式 , 吸引中小学师生广泛参与。立足于城市 , 联盟将科普活动向最需要、最缺乏科普资源的山区和农村倾斜。两年来 , 共开展了18次校园科普拓展活动 , 其中6次在城市 , 12次在山区和农村 , 覆盖18所学校学生4万余人。

3 广州科普基地联盟发挥的作用

广州科普基地联盟秘书处设在科学中心 , 是联盟的挂靠单位。作为科普拓展“校园行”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 , 科学中心从争取政府支持、展教资源投入、展示内容创新、工作规划、需求调研、媒体宣传等各个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

3.1 借助科学中心平台

科学中心占地达45万平方米 , 建筑面积13.75万平方米 , 专职科普工作人员超过600人 , 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规模较大的科普场馆。展项涉及基础科学、儿童、环保、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生物等各学科 , 还拥有大型特效科普影院多个 , 在华南地区具有很强的科普辐射功能。科学中心每年接纳大量的学生来馆参观体验 , 在广大市民中拥有极高的认可度 , 是广大学生参加科技知识学习的首选之地。

如前所述 , 大量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没有机会进行这样的体验 , 科学中心作为全国性区域大馆 , 有责任把科技资源送到山区学校 ,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能同样享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

但对科学中心而言 , 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的内容不可能涉及到所有专业 , 对于动物、植物、农业、医疗卫生等不可能面面俱到。科学中心也尽可能将好的科技展品送到学校 , 但无论如何不可能将展馆内大部分展项搬到农村校园。那么 , 充分调动其他70余个科普基地在专业上拥有的独特资源 , 让每个单位都作出一点贡献 , 提供一部分科普项目到学校去, 并发动学科专家的参与, 就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规模较大、知识内容较为丰富的校园科普拓展活动。

3.2 发挥秘书处的作用

3.2.1 负责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 争取他们的支持

在校园行活动中 , 秘书处负责与科技、教育等政府部门沟通 , 向他们通报校园行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情况。让他们多了解 , 以使政府在政策制定、经费投入等对校园科普活动给予更多的支持。

2013年 , 广州科普基地联盟与增城市教育局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发挥广州科普基地联盟的资源优势 , 在增城市各街道、镇中小学校 , 确定了“以点带面、集中连片”的方式 , 广泛开展“科普校园行”活动 , 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 , 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参与科普、走进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 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3.2.2 注重投入教育资源的数量和内容创新

秘书处注重将合理优质的展教资源投入到校园行活动。进校园的展项一般应具备科学内容明确、参与互动性好、操作使用简洁、容易搬动等特点 , 我们进行了多次内容创新。秘书处一是组织了专门开发了心理学专题展览 , 有7件展品。二是将机器人表演项目搬到校园 , 让学生与电子控制技术进行最亲密接触。三是引进开发了科技科普电影车 , 将微型特效影院开进校园。秘书处及科学中心一个个创新的项目走进校园 , 丰富了活动的内涵 , 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 也带动了其他科普基地投入更多资源到校园活动中。

3.2.3 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媒体的关注

每次校园行活动 , 秘书处都会邀请社会上关心科普工作的媒体参加 , 如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 将优质的科普资源进行宣传对校园行活动展开多渠道、多层面、立体式的宣传 , 动员更多的社会群体关注科普、参与科普。提高科普活动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 营造良好的社会科普氛围。

同时注重开发新兴媒体传播渠道 , 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合作 , 通过科普信息发布、资源搜索、资源展示以及论坛、博客、网上调查等功能 , 为公众和科普工作者提供科普活动发现、开展、分享的途径 , 提供科普活动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渠道。

3.2.4 重视活动参与各方的需求调研

秘书处作为联盟校园活动的组织者 , 保证每一都能组织计划周密、工作高效的活动 ,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 必须充分考虑科普基地、学校、学生的具体需求。对举办活动的各种需求要素进行充分调研 , 重视各方反应 , 调整工作。

3.2.5 经验交流与成果分享

在每次校园行活动结束后 , 秘书处会及时收集各单位的资料 , 如科普书籍、工作纸、照片、视频、创新展品等 , 进行整理汇编。总结经验 , 指出不足。发给各成员单位分享 , 并听取他们对活动举办的意见 , 提高下一次活动的水平。

4 活动成果及社会效益

1) 推动了未成年人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 , 赢得了科普基地的认可 , 受到了学校的欢迎 , 取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 通过科普惠民 , 较好实现了自身科普教育的公益职能。

2) 通过综合性和专业性科普机构共同组织的校园科普拓展活动 , 实现了学科互补与资源共享 , 交流借鉴好的工作方式 , 提高科普工作的水平。

3) 活动重心在科普资源稀缺的山区和农村 , 为贫困地区学生参加科技体验提供了很好的资源 , 让他们与城市孩子一样充分享有课外公平学习和教育的机会 , 成为他们最好的“第二课堂”。

4) 广州科普基地联盟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 与学校共同组成了政府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州地区科普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5) 实现了科普基地对青少年正规教育的重要补充作用 , 科学有效地营造了一种能使青少年体会“身临其境”的环境氛围 , 搭建了青少年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平台 , 实现了以兴趣为基础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5 总结体会

校园行活动开展至今 , 得到政府、学校、社会的广泛认可 , 成效明显。我们结合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 , 有几点体会。

5.1 活动要紧紧围绕政府的关注和需求 , 做好社会的导向

科学普及活动是政府实施惠民的重要措施 , 目的是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 让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 对人民生活带来实惠。如针对2012年所谓的“世界末日”而出现的唯心观念和过激做法 , 及时邀请中科院魏奉思院士主讲“太阳风暴与人类活动”的专题讲座。

5.2 发挥平台优势 , 将科普资源送到学校

充分发挥联盟优势 , 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专业优势 , 引导各单位将最好的科普资源送到学校。三年间 , 我们从各单位选取专业力量汇编了面向青少年的《高新科普丛书》一套共14册 , 并在校园行活动中向学校大量赠阅超过3万册。此外 , 我们还将编辑出版的科普光盘、科普教具发放到学校 , 其中光盘5万张 , 科普玩具10万份 (套) 。

5.3 科普活动结合学校特色教育开展

为使校园科普活动取得实效 , 我们紧紧围绕学校的教学实际 , 特别针对学校特色 , 做到真正满足师生的需求。如增城中学在机器人设计和竞赛上有传统优势 , 由科学中心对接。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在校外科学观察上有特色 , 华南植物园在植物标本制作、观鸟方面是特色科普项目。

5.4 注重媒体包装与宣传

校园科普工作 , 时间、数量毕竟有限 , 如何使科普效能的辐射范围更广 , 形成社会关注关心科普的氛围 , 媒体宣传始终是重点。联盟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宣传手段 , 加大传播力度。与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的合作 , 魏奉思院士、叶培建院士的校园科普讲座 , 广东台制作“权威访谈”专题 ;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的日常合作 ;与中国科技报道的合作 ;与新华网、大洋网、腾讯网、南方网的合作。

摘要: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推动下, 一系列科普领域的品牌活动正逐步形成, 品牌化的建立不仅对细化活动分类、提高辨识度、扩大影响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也为科普对象在选择时提供了方向性。广东科学中心自2011年发起成立广州科普基地联盟以来, 一直致力于借助联盟这个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充分发挥联盟资源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共创共赢的优势, 积极打造特色科普活动品牌, 已成功打造了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的校园科普拓展活动、珠江科学大讲堂、科普精品游等活动。本文重点围绕科普拓展“校园行”活动的策划和实施, 介绍科普基地借助联盟平台, 发挥自身优势, 实现特色科普活动品牌建设。

关键词:科普,联盟,活动,品牌

参考文献

[1]周婧, 张志敏.科普活动对学校科学教育的价值研究——以某次“水”主题科普活动为例[J].科普研究, 2013 (2) .

[2]文利.学校科学教育需要科技馆积极支持[J].中国教育学刊, 2008 (3) .

上一篇:安全类脑筋急转弯下一篇:历史经验交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