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折纸教学中的主人

2024-08-01

让孩子成为折纸教学中的主人(通用12篇)

篇1:让孩子成为折纸教学中的主人

让孩子成为折纸教学中的主人

美术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而3——6岁的幼儿往往就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因此美术教育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美术教学中折纸更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之一。同时还可以形成孩子的几何形体概念。因此,它是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折纸是用纸做材料,把它折叠成各种模型的一种美工游戏。在折纸过程中,它能使幼儿初步认识到自己有改变外界环境的能力,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能训练手眼之间的协调能力,发展孩子的目测力、空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促进脑功能的健全与成熟,还能锻炼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

可是,要使3——6岁的孩子用一张纸或几张纸在绕有风趣的活动中通过压、折、翻、捏、剪等折纸方法做成孔雀、公鸡甚至坦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以往,折纸活动一般包括观察范例、教师讲解示范、幼儿制作、教师讲评等几个环节,虽然这样也能达到活动目标,但却把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了,纯粹是一种灌输式教育。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实践活动中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生命,没有兴趣或丧失了兴趣,幼儿的知识获取和智能开发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对幼儿进行兴趣教育也不例外,从培养浓厚的兴趣入手,在感兴趣的学习中渗透美术教育,让幼儿快乐、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所以,幼儿园应把兴趣教育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力争把幼儿园建成培育兴趣的摇篮,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选择趣味性的题材

选择折纸题材,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力求选择能够激发幼儿兴趣,促使幼儿展开联想的题材,让幼儿在积极的情绪中参加活动。

激发活动兴趣

在折纸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具,语言及其他活动形式对幼儿兴趣的诱发,调动作用,始终把幼儿的注意力控制在活动本身,以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增强活动的效果

二、细致讲解

教幼儿折纸教师必须做好演示和讲解。通常教师的范例纸以比幼儿的纸大3——4倍为宜,并且力求色彩鲜艳,富于美感。详细强调折纸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并指明折纸的部位,折痕的长短、中心点的位置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做出详细的讲解,既保证圆满完成每次折纸作品,又要注意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做事的认真程度。在进行范例示范的过程中详细渗透折纸理论知识的传授,如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双正方形折三角形折的概念,折痕线、剪开线、示意线的表示方法等,教幼儿了解简单的折纸概念,掌握常用的折纸技能,让幼儿在实践中有意无意地丰富理论储备,强化训练效果,为他们以后的折纸活动奠定基础。

其次,利用范例帮助幼儿解决折纸活动中的困难。在教学活动中,我制作的范例数量增多了,从以往的一份增加到了每小组一份,当幼儿在看图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就是活动的难、重点时,我就让幼儿自己动手把范例拆开看一看,商量、研究一下,再试着折一折,这样,难点很快就突破了,而且幼儿也在探索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如在折纸活动《青蛙》中,我为幼儿准备了步骤图和每组一份范例,活动时,我刚出示步骤图,幼儿就敏捷地发现前三步与衣服的折法是相同的,于是幼儿很快就折好了前面几步,可到折青蛙的腿时,幼儿犯难了,困惑地问我:“老师,这一步该怎么折呀?”这时我再请他们拆开范例,很快,很多幼儿都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三、看图折纸

面对从前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说一句幼儿学一句,教师做一下幼儿学一下的做法,我加以了改进,特别是在幼儿感兴趣的折纸教学中我放弃以往老师教一步幼儿折一下的传统教学模式,经过自己的反复实验、结合自己过去折纸的经历尝试在班级中开展了看图折纸教学,看图折纸是我们每位教师折纸的必经之路,如果幼儿走上了这条路,不仅使幼儿折纸的速度得以提高,同时也使幼儿在遇到新的折纸时不会因不懂图示,没人教而无奈的放弃,通过看图独立的完成自己喜欢的折纸展示给大家获得满足感。在教时我首先从引起幼儿情趣出发,也就是教师先折好许多形态不同幼儿喜爱的折纸请幼儿欣赏,引起幼儿想要折的兴趣,这时教师又不教折,而是让幼儿知道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看题学会的,你要是学会了看图,老师不在身边时,有好的折纸你也能自己学会。兴趣产生了这是就要求教师为幼儿打好基本功,也就要求教师先在纸上画出不同的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重叠图形让幼儿去熟悉比较,了解每种图形代表什么,用什么样的纸,从最基本、最简单的步骤图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让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逐渐帮助幼儿提高这一技能。同时,我还把这一技能的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如通过给“娃娃”系丝巾练习对角折;通过叠被子练习对中线折;在翻看图书时练习压平的技能;在叠衣服时练习对折等。除此,我还结合美工区来进行折纸活动。每次有新内容,我便提前把步骤图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自己动手先去折一折,课堂中,只要把幼儿发现的疑难点讲解一下,一节课的内容便能轻松地掌握了。

四、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

幼儿已具有看图谱折纸的能力,每次上折纸课,当老师刚出示图谱时,幼儿便跃跃欲试,而此时此刻,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还没有进行自己的教学程序,怎么会放心让幼儿自己尝试呢?教学才刚开始,孩子们和老师的想法就不能达成-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一文中写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让他们独立尝试。”我在《会飞的蝴蝶》一课中,因为考虑到已折过同系列的作品,一开始我就采用了自然习得的方法,我对孩子们说:“勇敢的试一试,看谁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们很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我看见大部分孩子已经在边看边试了,对于他们来说,我想这是-种挑战,不管成功与否,他们很喜欢老师这么相信他们,此时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们之中,虽然我只讲了一句话,但他们接纳了我,他们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在折纸过积中,幼儿-改以前的“我不会,我不行--”的懒惰思想,认真的尝试起来。

五、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条件折纸场所,这些物质材料会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有重要作用,以往材料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的,而要做到有效的师幼互动,则要我们的能放开手让幼儿能主动参与进来。在折纸活动中,幼儿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困难,你会的也许就是他不会的,他会的也许你不会,老师就是要促进互动,包括师幼,幼儿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有时是互相帮助,有时也会是各持己见,相互争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大小一致的意见,帮助孩子展开讨论,实际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谁的方法最好,并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幼儿在尝试中发现了问题,在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这一切都蕴涵着老师的精心设计,幼儿成为了折纸教学主人。

在改革创新的今天,谁才是活动的主人?我觉得我在组织折纸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目标、任务意识,更多的应该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去观察、倾听、了解。彻底地改变那种“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以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教育技巧赢得孩子们的喜爱。让幼儿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黑龙江省教育学会27届年会成果

让孩子成为折纸教学中的主人

岳玲

鹤岗市教育第一幼儿园

篇2:让孩子成为折纸教学中的主人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亮的口号。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例如如我在教学《识字六》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对对子(学生顿时来了劲,各个跃跃欲试)我开始出题:是对(非)、长对(短)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谈),诚实对(虚伪)就这样一场生动的对对子游戏拉开了新课的序幕。这个导入,我采用游戏这种对学生极具吸引力的形式很快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次导入也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顾,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正因为有了这个好的开头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课堂,促进了教学的流畅性、生动性和效率性。又如我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先让孩子们观看了动画片<<狮子王》的片段,同学们看的是津津有味,这就很容易把学生带入了课堂,对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让课堂成为孩子展示的舞台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有专家建议这样划分一堂课的四十分钟:教师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其于的三十分钟完全交给学生活动。二年级的教学识字仍是重点,课课重复的识字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反复的读效果还是不佳。于是我努力改变死板的硬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去教学,尽量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展示的机会,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舞台。在识字中我请小老师带读,看见那踊跃举起的小手,我很欣喜,孩子们积极性高涨,读得也特别认真。在检查环节中我让每一位孩子当小老师来检查自己的同桌,要求如果同桌有读错的小老师要教他读。孩子们的那个认真劲就别提有多足了。这些环节之后大部分同学已较好的掌握了生字,但总有几位程度不好的孩子还是掌握的不理想。于是我就再动脑筋给他们也特别创设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我让每组掌握慢的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当代表,代表他那一组和其他组代表比赛。在集体荣誉感的作用下,他们学习的非常努力,非常认真,同位的同学也积极配合帮助代表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奏效,他们进步很大。当然在每次比赛过后我都会及时给与他们表扬和鼓励,让同学们给他们及所在小组掌声或发奖本以示鼓励。既表扬了所有同学又激励了代表,于是他们每堂课都特别投入,比赛时个个跃跃欲试,信心百倍。在所有的环节中我只是组织者和评价者,舞台是孩子们的,他们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学效果也是非同一般的。

三、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差的教师只教语文知识,好一点的语文教师教语文学习方法,最好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作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充分地分析教材,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教师也要亲自“下水”弄清楚从何处可以收集到这些信息,并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不同的途径去获取信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之上归纳、提炼。

在上《难忘的一天》一课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相结合的。课前,我布置预习,让学生查阅有关邓小平的资料,并给出了几种查阅的途径。由于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又通过交流学生增进了对邓小平的了解和崇敬。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用归纳性的语言讲述,这又很好的训练了学生抓重点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篇3:让孩子成为折纸教学中的主人

一、孩子是游戏主题生成的主人

在幼儿园里, 建构游戏区和角色游戏区是幼儿最常玩角色扮演游戏的地方。在建构游戏区孩子们需要去自己创造、搭建。搭建场景就是把心中的意念及影像用实物表现出来, 孩子们心中已有意念或影像则可能来源于:家庭生活经验、外出旅游活动、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画书、手边可用的道具、电视或电影情节等这些经验的重现。

上学期, 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交通工具博览会”, 在主题活动中,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车, 于是我们通过讨论, 生成了修建“大马路”的活动, 在活动中观察发现孩子们原来喜欢修建马路, 是因为喜欢把大家收集的各种车辆都在游戏区里展示出来, 并且玩起来, 经过主题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孩子们有了更多观察马路上各种车辆的机会, 这样一来, 他们对于十字路口的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而延伸出了“十字路口”的主题建构活动, 他们更乐于修建幼儿园附近的大马路和周围的主要设施。

第一次修建时, 孩子们尝试性地“连接垒高”, 顺利地完成了“十字路口”的建构, 放置了“红绿灯”, 在路上摆放了很多的车, 开心地玩起了开车的游戏, 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第二次游戏, 孩子们在路口中间的位置摆放了“红绿灯”, 但是后来在游戏中如果发现。1、车辆开到路口时, 红绿灯挡住了道路, 车怎么开过去?2、马路入口没有斜坡, 车子怎样开上去?3、当马路上非常拥挤时, 可不可以把下面的辅道开发出来呢?根据孩子们发现的问题, 我组织他们进行了讨论, 想出解决的办法, “那我们可以在马路上面修桥吗?就像双桥立交桥一样的, 中间可以旋转, 我爸爸每天开车都会从那里经过, 我知道, 吉亚激动地说, 孩子们听后都非常赞成, 后来我们就将立交桥定为了最近将要修建的内容。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投入了极高的热情, 积极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在与老师绝对平等的平台上, 真正的成为了游戏的主人。

二、孩子是游戏规划的主人

在大班孩子主题建构活动中, 孩子自主合理地规划是游戏活动是否继续发展下去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孩子人数多, 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而主题建构内容丰富, 可供孩子想象变化的因素很多, 如果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必将导致统筹失调, 如果仅由教师安排规划又会让孩子在游戏中失去自主想象的机会。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我的尝试是在游戏开始之初, 我们向全体孩子征集“最佳设计立交桥方案”。请家长带孩子们去观察立交桥, 收集各种立交桥的图片, 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家长共同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立交桥方案。并作为班上的“小小工程师”进行讲解。通过充分讨论, 让孩子们对修建的立交桥做到心中有数。

在大家基本形成共识之后, 我们将建构内容分为这样几组:立交桥主体、停车场、高楼、小区游乐设施等, 并做好不同颜色的内容挂牌, 在游戏开始时由幼儿自由选择挂牌并寻找合作伙伴。内容选定后让幼儿再思考:我要在场地的哪个方位建构?建构什么东西?用什么材料建构等。然后再将与挂牌颜色相同的各种几何图形色纸插在自己的工作牌上, 表示:我要在这个地方建构什么内容, 它是这种造型的。该强调的是, 这种做法只在游戏初期使用, 培养幼儿做事的计划性, 利于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规划布局概念。这种大型游戏开展二至三次以后, 幼儿会逐渐形成默契, 大格局基本不变, 变的是随时生成的小创意。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准备措施, 实现了既保证总体规划合理有序, 又满足幼儿自主规划灵活性的需要。

三、孩子是互动交流中的主人

教师是游戏的引导者, 但这并不表示教师摆弄那些插塑的水平高于幼儿。教师高于幼儿的是那一双敏锐观察、赏识幼儿的眼睛。每个班都会有几个建构能力特别强的幼儿, 每个幼儿都有他独特的心思和想法, 每次游戏都会有不同的亮点。教师要善于从幼儿身上得到灵感, 让幼儿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后提升建构技巧。

1、师幼互动

例如:有一次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 围合的材料不够用了, 这时我会引导他们想办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材料箱里的其他材料可以帮到你吗?有孩子说:“可以再选一种材料让两种材料间隔用起来”还有一名幼儿说:“可以调整一下材料的距离, 材料就可以少用一些了, 围合的材料就够了”, 这样师幼互动更体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交流更支持了幼儿的自主表达。

2、幼幼互动

例如:每次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分享评价时, 能力强的幼儿能找出同伴作品的不足之处, 提出合理的建议, 这样的互动孩子们也都乐于接受。

我经常采用的方法:

游戏前互动——利用引入环节分享上次游戏作品的照片, 激发幼儿学习同伴的优点, 找出同伴作品的不足之处, 挑战更高的技巧。

游戏中互动——在游戏中教师随时点拨, 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及时调整。还将以往大班幼儿作品的照片以展板形式呈现给幼儿, 供幼儿学习、借鉴。

游戏后互动——也就是分享交流, 自主评价的过程。作品的完整呈现, 幼儿或欣喜或疑惑, 教师有效组织评价, 将互动热情推向高潮。我常用的评价语有: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为什么?你觉得哪里建得不好, 为什么?通常幼儿会表达自己直观的看法, 对作品的对称、均匀、搭配等做出评价。但其中隐藏的关于建构技巧的问题需要老师来概括和提炼, 如“他用了最少的建构材料建了一栋最高的楼, 而且屋顶造型美观。”长期如此, 幼儿逐渐对建构技巧有更清晰的概念。同时在交流作品时, 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会与人交往, 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和材料, 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与孩子不断的分享建筑快乐的同时, 我也切身的感受到结构游戏给幼儿创新能力发展所带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不仅在游戏, 而且将结构游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结构游戏促进了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 给予了他们一次又一次表达表现的机会, 他们又为结构游戏融入了活力, 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想象。一直以来我相信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只有他们在自己能够作为主人参与进去, 活动才能不断延伸和创新。

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主体形成的重要时期,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 具有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功能和作用, 是最能表现与肯定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 对幼儿主体性发展与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篇4: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1.尊重和支持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以往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常常只是凭自己的喜好挑选几幅图画、照片,组合成精美的墙饰。这样的环境是属于教师的,不是属于孩子的。现在我们认为,孩子是环境的主人,应让孩子自主选择环境创设的内容,自主决定材料的组织和物品的摆放,等等。

孩子的思维与成人的不一样,他们对事物有着独特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理论。他们在布置环境时并不像成人那样有规划,而是常常会在活动过程中萌生想法,教师要做的是尊重与支持。如,在“幼儿园是我家”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家里有些什么、怎样布置家的环境。教师原来准备让每个孩子把自己的照片带来,整齐地贴在墙上,但是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在大纸上画下家里的人,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按轮廓剪下贴在墙上。活动室布置完了,他们又把目光投向活动室外。他们说,幼儿园是我家,那么幼儿园大厅就是我家的客厅,客厅里应该有客人来做客。在孩子们画了很多“客人”贴到大厅墙上后,他们又提出“客人”一直站着会很累,建议把纸人折两折,让他们“坐”在凳子上。这样的环境呈现方式栩栩如生,充满童趣,是属于孩子的。

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意愿适时地将他们的作品呈现在他们喜欢的环境中,并支持孩子将活动延续下去。

2.引发和激活孩子的想象和创造

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能激发人的想象和创造。我们利用环境中的元素来引发孩子的联想,激活孩子的创造。

幼儿园DIY室有一面背景墙,墙上是大红色的人物剪影。孩子们对墙上的图案很感兴趣,觉得像艺术馆的雕塑。于是,他们用废报纸揉成团粘在一起,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纸塑完成后,教师还启发孩子将它们立在纸盒做成的基座上,放在背景墙前,这样的组合又引发了孩子新的创作欲望。

有些特殊的材料也能引发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在孩子探索海洋生物时,教师提供了大块透明的瓦楞板。看着一轮轮波纹,孩子们立刻联想到了水的波浪,他们将瓦楞板想象成海底世界,创作了一幅画有他们认识的海洋生物的“海底世界”。

3.呈现孩子探索的过程

孩子们常常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所以环境能呈现孩子们连续的探索过程。

孩子们在探索蜘蛛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蜘蛛是如何织网的,网是用什么织成的,蜘蛛是怎么用它来捉害虫的……教师创设了问题墙,把孩子们的问题呈现在题为“我的问题我们解决”的墙饰上,并将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墙饰中。孩子们用绘画记录自己的探索过程,并把它们贴在相应的照片旁。孩子们分组探索,教师则有意识地保留并呈现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引导他们将探究活动延续下去。当孩子们开始探索蜘蛛如何织网时,教师及时提供了一条长绳,孩子们就在教师的帮助下模拟蜘蛛织网。他们还通过图书查找到蜘蛛捉的害虫,并用手工纸制作出来,贴在织好的网上。于是活动室就如一个立体的蜘蛛世界,孩子们所有的探索内容和探索过程都呈现在环境中。

在这里,教师要关注孩子探索的进程,注意规划和布局。在呈现孩子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时,要注重与环境中其他元素的配合与协调,如色彩既绚丽多彩又和谐雅致,排列既丰富又不显凌乱,等等。

4.让孩子体验和分享成功

让孩子体验成功,这是我园环境创设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发现,在环境中呈现孩子的探索与发现是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的最佳方法之一。

以往教师在呈现孩子的探索发现时,常常只是把孩子的作品收集起来排成一行,整齐地贴在墙上。这样的呈现方式仅仅是一种展示,活动结束后孩子较少会再去关注。现在教师常常运用背景烘托、立体凸现的方式来呈现,不仅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作品很受重视,也使活动得到延伸拓展,还能使孩子获得审美体验。

背景烘托

教师将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作品有机整合,配上合适的背景加以凸现,并注上孩子的解释。如,在“我爱爸爸妈妈”主题活动中,孩子采访了家里的人,收集了很多照片,还用绘画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把这些成果与同伴分享,教师及时根据主题内涵,用让人感觉温馨舒适的粉色丝带组成墙饰背景,凸现这些照片和绘画作品,使孩子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立体凸现

平面的物体不如立体的物体显得生动、活泼。教师启发和帮助孩子将平面的物体立体化,使孩子感到很惊喜、很满足。

如,教师把平面的孩子贴画作品摆在用几根小木棍做成的画架上,孩子们很开心。在表演区,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制作了舞蹈节目单,并将它们并排贴在长条的纸上。但是他们发现节目单平放在窗台上别人看不到,就想让它竖起来。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把长长的节目单来回折叠,使之能稳稳地立在窗台上。在“公共汽车站”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公共走廊上布置了一个公交车站,他们画了“等车的人”,想把它们贴在墙上。后来他们发现公交车站没有座位,老人和小孩会很累,于是教师与孩子共同探讨,决定把孩子画好的人像放在椅子上面,让他们“坐”下来。教师还为车站添置了遮阳伞、立体背景,使活动得以不断延伸。后来,这个车站还演变成了“小茶馆”、家长的休息廊等。在“各种各样的人”主题活动中,教师让孩子在纸盒四面画人物。不同高度的纸盒代表了不同高度的人,孩子们可以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添画领带、头饰等,表达自己的经验,从中也衍生出有关“大人和小孩”的多种活动。

篇5: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也有责任

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功是每个做父母的最大愿望。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授子以鱼”不如“授子以渔”,如果孩子拥有自主学习和思维的能力,学习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也就拥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1.做孩子的好榜样。要孩子对学习发生兴趣,首先要让他知道父母很喜欢学习。并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认真复习和预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本领。

2.和孩子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最好交由孩子制定,家长进行参谋。制定的学习计划要具体,越详尽越好,要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要控制进度,并配上相应的监督措施。当孩子能够坚持按照计划行事,并成为习惯后,孩子就打开了自主学习的大门。

3.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指导其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4.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

5.让孩子选择合适的竞争对手,开展学习竞赛,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主动性。

6.帮助孩子选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引导孩子学会审题、学会筛选题干中的有用信息,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7.及时发现孩子学习的进步并及时表扬。

8.配合教师,多与教师保持联系。关注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遇到不良现象,也可与教师交流,一起想对策引导孩子,形成教育合力。

篇6:育儿心得: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前几天老师说让写篇育儿心得,说实话心里有点忐忑,因为这方面我们确实做的还很不够。好在成功的经验不多,失败的经验却不少,下面就说一说我近五年来的育儿心得。

接纳孩子

这句话出自小巫。可是说的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成年的我们,性格已经基本定型,每天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工作、生活的压力已经让我们疲惫不堪,所以回到家,就算是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孩子,有时难免也会失去耐心。对于孩子的教育学习,我们更是诚惶诚恐,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一到周末,就领着孩子转战在各兴趣班里;无视孩子其他方面的爱好和美好,目光总是习惯性地盯在他“不如”别人的地方,习惯性地陷入自身以外的比较。其实,每个孩子的自身特点不一样,为什么一定要去参照别人的生活呢?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创造他的学习条件,告诉给孩子,人活着的标准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尽可能以他自己的真实感受为标准,相信事情会变得简单很多。

我的闺女凯馨,在别人看来或许不那么优秀,但在我眼里,她却是那样充满艺术气息,是最有特点的那一个。虽然英语课上不那么活跃,却不妨碍她在家里摇头晃脑地自己瞎编“英文”歌;大字不识几个,却不妨碍她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跟同龄孩子相比动作稍显笨拙,却不影响她对音乐舞蹈的热爱和投入。画画不见得特别好,却绝对原创,爱美的她“设计”出来的公主服饰也很不一样,有范儿。爱她就如她所是,并非如自己所想。孩子是否内心平静、幸福、喜悦,是否内心强大,不依赖外界的评判来获得价值感和荣誉感,才是我对孩子关注的重点。我希望女儿能在一个爱与自由的氛围下发展成为她自己的主人。

善待孩子的逆反期

三到四岁,随着女儿第一个逆反期的到来,我们也陷入迷茫。特别是有段时间,当她动辄一天几次躺在地上耍赖大哭,一哭就几十分钟,无论怎样劝阻都不听,加上来自孩爸方面的指责,心里真是难受极了。我奇怪她小小的身体里哪来那么大能量跟大人如此对抗,打过,骂过,完了之后又后悔,跟先生也经常为这事争吵,结果使矛盾升级,孩子问题又演变成家庭问题。而女儿也是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对付爸妈上,而忽略了自己其它方面的发展。那段时间,她知道了察言观色,学会了扣字眼,学会了狡辩,体会到了伤心难过和愤怒委屈。有句话说的好,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问题,那只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确实,当时自己的身体不太好,经常失眠,老觉得精力不够用,我想这是造成宝宝逆反期表现突出的主因之一,否则她的逆反期不会拖得那么久。所以这里想提醒一下年龄还小的爸妈,特别是妈妈们,善待宝宝,善待自己,如果你希望宝贝好,就请先照顾好自己,只有自己的身体健康,宝贝才会成长得更加快乐自信。妈妈是没有资格生病的。

这里想特别提下女儿晚睡的事,因为这是至今仍让我很纠结的事。尽管晚上八点半就上床,可每次她总要搞到快十一点才能睡。为了她每天能多睡一会儿我真是想了很多办法,可还是不管用。每次看到都快十点了她还在那儿兴奋的搞搞阵我就气不打一处来给她一顿臭骂,那个时候经常她是带着眼泪睡着的。她睡了,我却没办法睡了,灯光下我端详着那张可爱又无辜的小脸,心里狠狠责骂自己。可是到了第二天事情又开始了新的轮回。后来,小家伙干脆跟我挑明了:“我就是不想睡,妈妈你越这样我越是不睡!”。忽然间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永远别想跟孩子斗,否则一定是输。因为你输不起,你不可能拿她的身心健康作为赌注。你可以骂他打他,可是你能把他打死吗?痛定思痛,我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她带着眼泪入睡,必须要做到。果然,我放松下来,女儿也开始慢慢有了好转,虽然睡得还是比较晚,但至少每天都是平静地进入梦乡吧。有时候我自我安慰,也许是先天体质不同或是家族遗传关系,虽然平均睡眠时间少于正常,但女儿的各项发育都还健康。所以,千万别跟孩子较真,盛怒之下不教子,想发火时多问问自己,这样做有用吗,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或者就干脆走到阳台自己冷静三分钟。只有当我们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放轻松,蹲下身来跟孩子平等对话,才能被宝贝们信服。

多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

现在的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究其根源是对未来的担心。但有没有想过,训练了你的右手,但你的左手可能就会弱势下来,课堂中学到了知识,但却让孩子失去了自由玩耍的时间。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除了幼儿园和每个月一次周边走走,小区就是女儿最常玩的地方,我们有几个相处很不错的邻居,一到放学或周末,她就会和比较固定的伙伴一起玩耍,相互间经常串门甚至蹭饭。这大大丰富了女儿的课余生活,这点对于独生子女非常重要,所以,打开你家的大门吧,让孩子更多些朋友进来。另一个常去的埸所就是兴趣班培训中心。在兴趣班的选择上我有两个要求,一是要好玩,二是不过早学习所谓的“知识”。所以除了幼儿园的,我只给开心报了两个班,一是乐高,一是创艺宝贝。因为创艺宝贝课程已经结束,最近看到女儿在创思鸣英语玩的很开心就又补报了一个。这两个课程都是很好玩的,这从女儿每次玩得都不想回家而可见一斑,我相信,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会如同一粒粒种子在她今后人生道路上一一体现、开花。

总之,育儿路上,任重而道远。无法一一道尽。

篇7:如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营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是很有成效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从传统的教学转变为创新教学的趋向,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动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师不单纯为完成一节课的任务而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其实学生有着很大的潜能有待教师去挖掘,就情感体验而言,只要教师“导”得好,学生的情感就可以完全被激发出来。例如:我教第六册《春蚕》一课,我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然后进行师生角色互换组织课堂教学,让其它学生提出疑问,让“小老师”解答,最后全班讨论达成共识。找重点句多读,体现句中的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就这样,教学的过程就变成了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只听的配角,而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课堂教学就由“死”变活了。

二、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课堂充满生命力。

我最欣赏香港黄锦燕老师在课堂上能给予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少了主次的关系,多了讨论、民主的发言,课堂就愉悦多了。例如:第六册《翠鸟》一课,首先让学生敢想。如果你看到你喜欢的鸟,你会怎样做?展开联想,其次让学生敢说,多让学生说你喜欢翠鸟的什么?让大胆的、小胆的学生都说。再次再学生敢问,把你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通过想、说、问。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也能够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课堂也就充满了活力,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三、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共同解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师问生答现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正迎合了学生的需要。课堂上多以合作讨论形式为主,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在班上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这样在很大在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见解得到认可,在内的深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教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时,我吩咐同学们分组坐,在读完课文的基础上,我发给他们每组一张纸,要他们自己设计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后得出解决的办法。由小组长汇报。这样,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大提高了,从中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篇8: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课堂的天使

要想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最主要的是让孩子自由选择游戏内容, 这里我们常见到的是教师非常重视游戏常规, 为孩子选好了游戏主题, 替孩子安排好了角色, 为孩子做好了情节构思, 为孩子选好了游戏伙伴……总之, 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好了。 孩子们呢? 跟着参与呗。 这是一种完全没有自主性的游戏活动。

要给孩子自主选择游戏的空间和余地。 角色游戏是幼儿常见的游戏, 在开展角色游戏时, 教师要多了解幼儿的爱好兴趣、阅历经验及能力大小等, 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空间, 要能联系实际, 指导孩子自主选择游戏, 尽量做到基本上满足幼儿愿望。 比如有的幼儿上过医院看病, 有亲身体会, 会想着玩“医院”的游戏;而一些胆小内向的幼儿则更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等。 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主题, 可以帮助适当补充内容, 让游戏更加丰富多彩, 而对于有些无法开展的主题, 我们必须明确地告诉孩子目前这个游戏我们还做不了, 我们可以暂时“保存”起来, 等待我们一起努力创造出必要的条件后, 再来玩, 对于那些不太适合的游戏, 也可以让幼儿进行部分尝试, 或许可以通过尝试过程出现的一些情况对游戏进行适当改进, 促进游戏的内容不断充实完善。

要让幼儿有机会按自己意愿选角色。 主题确定了, 自然角色也确定了, 主题是按幼儿的意愿自主选择的, 那么幼儿就一定喜欢, 只要按幼儿自己的愿望选择角色即可。 当然, 有时也会存在一个问题:同一个角色大家都在争着当怎么办? 我建议这样的矛盾可以让幼儿自己解决。 组织幼儿讨论该怎么办, 让想当的人谈谈自己选这个角色理由, 怎样才能把这个角色当好, 或者以招聘、猜拳等方法确定, 方法很多。

二、让孩子主动参与到游戏中

有了幼儿自己选择的游戏, 能吸引部分幼儿参与游戏, 但不能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我们所期待的目标是如何让每一位幼儿都在游戏中多动脑、动手、动口, 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 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我觉得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多利用身边资源帮助幼儿提高兴趣。 比如为培养幼儿的生活、动手能力, 我们在区域活动中设计了一些游戏, 但有的孩子对此没兴趣, 于是我们提供了幼儿常见到的小物品如外套、发型、废布料等, 结合扣纽扣、系鞋带、梳小辫、给娃娃穿衣等活动, 而对于男孩子, 我也准备了如小电动机、灯泡、导线等家装材料, 让他们连线路、做电动工具等。 这些游戏, 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 动手能力得到培养。 更有少部分孩子们利用线条编制手风琴、桌布;制作火车、小船;用蛋壳制作头饰、灯具;用树叶粘贴各种小动物… … 可以说创意无限。

合理地指导, 是幼儿自主游戏的保证, 我们反对那种完全放任自流的游戏。 在指导过程中, 老师可以根据幼儿所玩的不同主题, 提出角色分配建议, 也可以和幼儿协商讨论怎么玩, 在这一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某些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大胆探索和表达。 当然, 敦促孩子遵守活动常规及游戏规则也是必要的, 这样才能使游戏在愉悦的气氛围中完成。 比如理发店的游戏中, “理发师”常弄错顺序, 不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教师可以“去理发”, 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吧, 这样剪的时候就不会疼。 ”忘了围围布, 就对“理发师”说:“请别让头发掉在衣服上好吗? ”这样的友情提示, 幼儿能顺利完成理发过程, 比教师直接说好步骤效果好得多。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学习

幼儿的发展来源于快乐的游戏, 而快乐的游戏更能促进幼儿愉快地学习, 二者相辅相成。 把游戏主动权交给幼儿, 让其在自由选择、展开、交流的游戏过程中探索和认识世界, 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要实现幼儿的愉快学习, 首先要相信幼儿, 幼儿都是有潜能的, 虽然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每个幼儿之间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但是一些基本的游戏活动内容是可以完成的。 我们在指导过程中要力求保持童心, 做“玩伴”而不是“指挥家”, 多引导支持, 少包办命令。 如在“蛋糕房”游戏中, 当“师傅”们做出蛋糕时, 我便以“顾客”的身份出现, 与孩子进行了对话。 “我想买一个三层蛋糕。 ”“行, 请等一会儿! ”一个热情的“师傅”接待了我。“第一层上面要放三朵绿花, 第二层上要加黄色奶油, 最上面做一条鱼。 ”三个本来机械操作的幼儿立即忙碌开了, 放花、刷黄颜色、剪小鱼, 忙得不亦乐乎。 一会儿蛋糕做完, “顾客”满意而去, “师傅”满脸笑容……

游戏结束时, 有的人满足, 有的人遗憾, 我们可以组织幼儿一起交流体会, 分享快乐与经验, 讨论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我们也可以引导幼儿回忆游戏情节, 用语言简述过程, 让同伴思考与争议。 我们要给予幼儿积极评价, 让幼儿在热烈争论中, 在快乐分享中积累经验, 使幼儿体验到合作的成功, 使游戏增添生机。

幼儿是游戏开展的主角, 努力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只有这样, 幼儿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地挖掘, 而老师才能更好地充当“配角”, 同时能适当减轻老师的负担。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 为幼儿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 提供更多自我表现机会, 充分调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学习。

摘要:幼儿喜欢游戏, 常被人戏称为“游戏人生”, 确实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 但是在游戏活动中, 往往存在教师指导过多、幼儿被动参与的现象。我们提倡幼儿能依据对环境的理解和适应, 自己选择喜欢的游戏, 尽享自主游戏的欢乐, 这样做更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宗旨, 更易于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可能有些老师对此抱怀疑态度, 这么小的孩子也懂得自己选游戏?在此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 每一位老师都要敢于尝试, 把主动权交给幼儿, 多给幼儿机会, 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内容、同伴, 学会与同伴交流, 我们要用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错误, 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位幼儿, 让幼儿主权得到发展。

篇9: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

一、对幼儿降低操作要求

原方案要求幼儿轻轻捏快快放,滴出“又大又圆”的花朵……这些对手部动作精细化程度较高的要求超出了小班幼儿的实际能力,会使他们难以获得审美与情感的体验。

美术活动的核心是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小班幼儿虽然缺乏绘画经验,但他们的思维不容易受到束缚,手部动作的不协调反而会使他们不断有新的发现:或许不自主地晃动一下手,纸上就呈现出了蝌蚪、蛇、龙等形象;或许用劲捏了一下塑料瓶,颜料就在纸上喷溅出了恐龙、刺猬、火花等;或许不经意间将不同色彩、浓淡的颜料重叠滴落在纸上,纸上就出现了其他色彩的形象……因此,不管动作是否协调,幼儿都能享受到想象、创作的快乐,从中手部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也会自然得到提升。在活动中,教师应降低要求,减少控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探索作画速度、力度、位置等因素与滴画效果之间的关系,充分展开想象,体验滴画活动的乐趣。

二、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操作的环境

我认为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凡事喜欢自己动手、容易受周边环境影响等特点,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自主操作的环境,让幼儿与材料、工具、教师自然而然地互动。

首先,从作画常规方面考虑。可让幼儿穿上罩衫,桌上铺垫两层旧报纸。这样既可消除幼儿对弄脏衣物、桌面的顾虑,又能方便幼儿在报纸上尝试,积累操作经验。在每张桌子上有序摆放颜料瓶、滴画纸、擦手毛巾等,这样既方便幼儿操作,又能暗示幼儿做事要有序、细致。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关注幼儿的坐姿、手部捏握动作、物品取放习惯等。

其次,从激发兴趣、拓展想象空间方面考虑,可选择透明材质的塑料瓶,以便幼儿感知色彩。每张桌子上放有大红、藤黄、钴蓝色颜料各两瓶,同种颜料深浅不一,塑料瓶滴孔大小有别,以便给幼儿想象、创作预留空间。用印有淡雅彩色风景图案的餐巾纸代替宣纸,韧性更强,不易损坏,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给予幼儿美的体验。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情绪、意图、操作状况,及时给予鼓励。

第三,从幼儿手部肌肉协调能力方面考虑,可选择材质软、透明、直径1~2厘米的小塑料瓶,以方便幼儿操作。

三、借助游戏情境有效引导

为了提升活动的趣味性,我认为教师可顺着原方案开篇时创设的游戏情境展开活动。教师以游戏的方式演示滴画动作,引导幼儿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掌握操作要领,积累滴画经验,萌发创作愿望,为后面的独立创作做好铺垫。在幼儿操作时,教师仍以变魔术的情境鼓励幼儿用不同方法、不同颜色大胆滴画,体验手部动作等与作画效果之间的关系。

附:我的设计

目标:

1 认识大红、藤黄、钴蓝等颜料。感知颜料滴落在宣纸(或餐巾纸)上的晕染过程和效果。

2 充分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3 体验滴画活动的乐趣。

准备:

1 教具:大红、藤黄、钴蓝颜色图片及颜料瓶,颜色淡雅、印有风景图案的餐巾纸每桌一盒。

2 学具:材质软、透明、直径1~2厘米的小塑料瓶人手一个,8开的报纸每人两张,擦手毛巾人手一条,已调好的浓、淡不同的大红、藤黄、钴蓝色颜料每桌各两瓶(用手绢覆盖)。用两张4开的宣纸晕染淡色背景。

3 幼儿穿好罩衫。

4 背景音乐,如舒伯特的《鳟鱼》或德沃夏克的《幽默曲》。

过程:

一、认识大红、藤黄、钴蓝色颜料

师(逐一出示颜色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请幼儿描述它们的颜色。)

师:请你们看一看,我们房间里有没有和这些颜色一样的东西?(幼儿寻找、发现、表达。)

师(逐一出示调配好的同色瓶装颜料):这是什么?

师:这些调好的住在瓶子里的颜料宝宝可不简单,它们会帮你们变魔术呢。不过你们得学会一个本领才能变魔术。

二、观察模仿“颜料宝宝变魔术”的方法

1 教师徒手示范。

师:在变魔术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捏手指的游戏。请仔细看我的手指。

(教师带领幼儿用拇指、食指、中指形成握笔姿势,做捏握、放松动作三至五次。)

师:我们的手指真能干。现在一起来做捏瓶子宝宝的游戏:捏,放松;再捏,再放松;轻轻捏,放松;重重捏,放松。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轻轻捏和重重捏时瓶子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捏得轻。塑料瓶凹进去就少:捏得重。塑料瓶凹进去就多。

2 教师操作示范。

师:手指游戏好不好玩?现在我要请装在瓶子里的颜料宝宝来做游戏了。请大家仔细看我是怎么做游戏的。

(教师捏颜料瓶,做捏紧、放松的动作,在宣纸上用浓的藤黄和钴蓝色颜料滴画二至三个简单造型。)

师:你看到了什么?颜料宝宝刚刚滴到纸上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地变得怎么样了?看起来像什么?

师(小结):原来颜料宝宝滴在宣纸上以后印子会慢慢变大,变得像花、像树、像太阳,等等。真神奇!

三、幼儿操作练习

1 初次尝试。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变魔术?

师: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颜料宝宝在报纸上滴一滴,看看你能变出什么?(幼儿在桌面的报纸上滴画,教师观察指导,随机点拨。)

2 经验交流。

师:你的颜料宝宝变出什么来了?你是轻轻捏的还是用劲捏的?颜料宝宝滴在报纸上有什么变化?

师:为什么×××变出来的花很大?×××变出来的果子很小?

师(边演示边小结):轻轻捏塑料瓶,变出来的画就比较小;用力捏,变出来的画就大。捏的时候如果动一动还会变出各种不同的图案。真有趣!

3 第二次操作。

师:现在我们要请好看的餐巾纸来帮忙。请你们把颜料滴在餐巾纸上,看看能不能变出更漂亮的画来!(幼儿在背景音乐声中操作,教师观察指导,随机与幼儿交流,提醒幼儿注意作画常规。)

四、展览作品

师:你们的魔术画变出来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夹到展评栏上,让所有的人都来看看你们变出来的魔术画有多好看。

延伸活动:

1 师幼一起将材料、工具整理、摆放到美术角里。将用过的旧报纸投入可回收垃圾箱。

篇10:让孩子成为折纸教学中的主人

——美术课改中学生评价的尝试做法

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探索有效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十一世纪的美术课程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新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应该从塑造人的角度来探索,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开拓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我们的美术课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大胆尝试,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的美术课改实践之路。以往美术评价过程中,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评、互评,对评价结果缺乏深刻地认识,对学习结果的优劣缺乏交流。因此我们重点在课堂评价方面做了新的尝试。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课堂要求,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实践活动情况、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评定。

2、学生互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他人的课堂表现、作业效果进行评价。互评前教师必须对学生讲清:不管是谁,只要有进步,就要肯定和表扬,特别对想法独特、表现形式创新的要重点提出鼓励。

3、师生共评。学生选出互评中发现的有创意的作业进行展示。小组代表先讲理由,由全班学生自由评议,将各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补充评析,使学生认识优点,发现不足,不断完善。

篇11:让孩子成为折纸教学中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于自主创新教学的思考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于自主创新教学的思考 北戴河区育花路小学李萌 摘要: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创新教育的提出有利于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自觉反省、检讨我们以往的教育,有助于我们克服应试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压抑,对创新能力的摧残,但不管是哪一种创新模式,强调的都是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本文着重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即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探究学习进行阐述,浅谈对自主创新教学的几点认识。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使得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的“满堂灌”,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而创新教育强调的是教会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创造性地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播和引导,我们应当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遵循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经验与能力尚欠缺,只作了一点粗浅尝试,请批评指正。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启疑、激趣中让学生发现、探索,做自主学习的主人。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与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可激情引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真正成为自主学习中的主体。 例如,在布置学生预习《清清的溪水》一课时,我和大家谈起了“黄河”这看似与课文无关的话题。让学生说说对黄河的了解并鼓励学生质疑,学生们踊跃发言,提出:黄河为什么叫“黄河”?黄河的水是黄的吗?等一系列问题。看着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样子,我打从心里高兴,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无疑是为他们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这一点出发,我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可以去书中查资料,也可以向家长请教,总之,是鼓励学生自己解疑。教师是学习中的主导,就应当适当地引导、积极创造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读书时间,而并非手把手地教导。结果,当新授课反馈时,学生们自信地纷纷举手,把自己找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互相交流。有的人说,“黄河的水黄是因为有许多泥沙。”有的人说,“黄河很长,还被我们叫做‘母亲河’。”有的人说,“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学生们思维活跃,我也忍不住加入他们的讨论中去,我们不仅了解了黄河名字的由来,知道了黄河水黄是由大量泥沙沉积造成的,甚至知道了黄河的水并不都是那么黄的,只是在流经黄土高原以后才开始的。到这儿。我并没急于讲授新课,而是又设一难题:“如果让你治理黄河,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们一时无法作答,过了一会儿,有学生提出:把河里的沙淘干净。有的说:“水流进大海,把泥沙带走。”还有的说:“种树。”我真讶异面前七、八岁的孩子,竟然能想出这么多种办法!经大家讨论,一致认为在黄土高原上种树的方法最好,为理解新课奠定了基础。 接着,我根据课文的需要,设计了简笔画、剪贴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对于直观的图片,画片往往更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自操作,在简笔画创设的情境中填充图片,便于理解课文内容。如:小白兔发现溪水变浑了,沿着岸边往上游走,学生自己贴图,很清楚地认识了什么是“河的上游”。二创设最佳情境,在平等互助下自主学习,做课堂的主人。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有语言表达情景时,擅长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参与的兴趣与意识,培养了参与能力,从而更加主动的学习。 因此,在<<清清的溪水>>新授课上,在简笔画、剪贴画的基础上,我以小白兔的发现为主线,编了一个大森林里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受,去体验,探究。这一情感积淀自然,和谐。师生在情境中平等学习。当学生分角色朗读三个小动物对话部分时,劲头十足,读得那么认真,那么绘声绘色!在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表演,前两组是根据原文表演。我为每个小演员佩带标志(自制的动物图片),让他们首先从意识上给自己定位,小演员们各显其能,有的在面部表情上下了大功夫,有的在动作上创新,有的语言把握得当。特别是第三组,我允许自由发挥,这又让我由衷的地感叹孩子们的创造力!刘永伟饰演的小白兔惟妙惟肖,那小嘴一撅的娇俏模样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由此可见,恰当创设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真正是发自内心的喜学,乐学。 三尊重学生,在自由选择过程中促其完善自我,做自信向上的主人。 自主创新教学的评价应当站在发展性评价的角度,重视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 比如,在指导这一课对话部分朗读时,有这样一句话:“喂,别拔了!你们为什么拔树哇?”重音一般放在“为什么”上,而有的学生却把重音放在了“拔树”上,但都读出了小白兔着急的语气,所以应当肯定两种读法都是正确的。 其实,除了指导朗读时要充分肯定学生以外,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注意以激励促其进步,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例如,我们写过这样一篇看图写话--《第二次龟兔赛跑》,图上给出小乌龟背着推进器,教育小兔,遇事要动脑筋。意思是小龟因为运用了现代化的机器,提高了效率,最后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大部分学生是这么理解并完成的,而有个学生却这样写:松鼠裁判举起了乌黑的发令枪,“砰”的一声,比赛开始了!乌龟和小白兔冲出起跑线。忽然,松鼠裁判发现小龟肚子底下有轮子,他大喊:“小龟犯规!”小龟无奈地下了场。小兔擦了擦汗,说,“原来虚惊一场!”多特别的思维啊,我因学生的想象能力而骄傲,不但没否定,还当成范文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这种“宽容”的做法,会使学生始终对知识饱含渴望,愿意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四活学活用,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升华认知,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自主创新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从“依赖他人”的被动学习转为自己探究学习。《清清的溪水》这一课由于有着开头的质疑、争辩、解疑的过程,有着对治理黄河的理解,所以对于中心“环保”的揭示显得极为自然。同学们还为小动物们出了各种各样的主意,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上,情感上的满足,而且他们的主体性地位也得到了充分肯定。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渗透了“提示语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使用适当的提示语可以使文章生动,增强趣味性,还可以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我们教研组还以此为中心进行了小练笔的指导。我们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作用,用多媒体创设图像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发说话兴趣,开拓思维。学生们积极地为小动物的对话加动作,神态,比如,树根伤心地说,小鸟好奇地问,树根气愤地说等等,并能够独立完成《树根与小鸟》的对话这一小练笔,用上适当的提示语。一篇小小的童话故事竟然培养了学生的诸多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对此非常认同。只有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才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篇12:让孩子成为折纸教学中的主人

正文:

在以往的作文课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活动量小,学生参与度不高;评语脱离学生实际需要,对学生促进不大;少数有积极性,大多数不感兴趣;准备不充分,思考不充分,点评也不充分;教师评语霸权,学生没有发言权……

针对这种现状,结合我市教科局当前进行的基础课程改革,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尝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作文,在写作中感受作文的快乐;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作文教学,并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起到一种积极而有效的促进作用。

习作评改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结果与提高批改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并经过教师批改后进行的,是对学生一次作文训练的二次指导。那么如何优化习作评改流程,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

一、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知道改在哪里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大部分老师已充分认识到“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学生习作重改不重评”所存在的弊端,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能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做到多批少改,批有启发,改有示范,更多地留给学生自主时空。这样在评改课上,学生的自主评改就有了发挥的余地。课上,首先应引导学生读懂老师的批注,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从眉批中了解老师所指出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优缺点,从总批中领悟老师对习作是否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评判,从老师的修改符号中学习怎样规范地修改习作。

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听取别人的意见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在作文评改课上,采取小组合作评改,可以克服教师评改带来的“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

1、互读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评改中,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传阅习作,互读互评。在小组合作中,可组织写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同学根据他人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如“记一项活动”的习作,有不少同学写到夏季游泳活动,评讲时,要让这些同学针对别人的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让学生在群体互补中把活动说具体,又能交流在不同水域中(大海、小河、游泳池等)的感受。

2、教师巡视,即时进行指导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的正常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为此,在学生小组合作评改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对各组中争论较多的话题要认真倾听,同时要因文因人而异地适时点

拨,满足学生的即时求援需要。教师的参与,不要厚此薄彼,对各小组要一视同仁,使教师真正成为各小组的一员。

三、让学生在班级交流中汲取成功的例子

在学生小组合作评改的基础上,教师应联系班级学生和习作实际,把各小组推荐的习作和同学的意见放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

1、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写好本次习作的例子

小学生由于受各自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限制,在每次习作训练中所暴露出来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每次评改时都涉及到,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评改就都能得到解决。因此,在评改时,可紧扣每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成功的例子在班级中交流。如在第七册第四单元“讲述一张家庭照的故事或发生在家庭成员中的一件事”这一次习作,通过批改,了解到由于是回忆往事,有不少学生习作存在着内容简单、描写失真的毛病。因此在评改时,针对这一毛病选择一篇较切合习作提示要求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对照“家庭照”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针对习作中写到的主要事情,各抒己见,让学生从交流的例子中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找到学习的榜样。

2、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进行二次习作的例子

习作交流在顾及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偏向对中下生的指导。教学中,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例子(如学生选材比较新颖、符合本地实际,但例子中缺漏却较多等)在班上进行交流。这种习作交流,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评改,即通过同一学生修改前后的两篇习作进行对比,侧重让学生欣赏经习作者及小组集体评改后的习作,让学生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物感兴趣,并在内心起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事情就会更加关心,想再做一次。因此,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班级交流获得一次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参照老师和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结合自己原有的体会进行二次习作,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上一篇:跨年个性说说朋友圈文案下一篇:优秀主管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