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 提升干部修养

2024-07-04

传承传统文化 提升干部修养(精选14篇)

篇1:传承传统文化 提升干部修养

传承传统文化 提高人文修养

回想过去的岁月里,包括求学时代和教师生涯,我们接触的传统文化,只是仅限于几十首古诗词,几十篇古文.教师为社会培养未来的人才。作为社会群体中一种特殊的职业,一个特殊的身份,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要求我们具有更高的人文修养,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增强文化修养,提炼文化品味

俗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教师,多读点传统的经典诗词文章,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

如果,每天,我们利用一点时间,感受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大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气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婉转柔情,“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沧桑世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士者骨气。

如果每天能用一点时间去品味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受到诗人晚年孤苦病老之时,站在高处,远望滚滚长江、无边秋日的凄清景色,空有一腔忧国伤怀的愁绪与无奈;聆听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教诲;与他一起体会“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社会理想,让诗人的喜怒哀乐,爱国情怀穿越历史的长河,历经岁月的风雨,沉淀到我们的灵魂深处,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多读多背点,把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积淀在心里,日积月累,慢慢就会变成自身的一种内在的文化素质,一种外在的儒雅气质。

二、增强生活智慧,提升人生境界

大凡经典的古代文化作品,它之所以能够沐风栉雨,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向我们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多读一些传统的思辩性哲理文章,细悟其中的奥妙,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法,为人处事的方式,把自己的人生升华到更高的新境界。《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高明的智者,就象水一样具有种种美德。它滋润万物,有利于它们生成而又不和万物相争,保持平衡,总是处于人们所不喜爱的较低位置,所以它的完美接近于天地的精神。“上善若水”,乃人生的最高境界呀!

三、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自我专业水平

多学点传统文化,还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在现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在一切都向钱看的时代,在丧失了理想与追求的时代,如何抵御外在的各种诱惑,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一课。因此,多读读那些优秀的传统经典,听听古人对我们的劝戒吧:“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甚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每个人都少一些贪欲,这个社会就多几份平静。每一句话都是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做一位有良知的老师。对于那些在师德道路上越滑越远的人,每一句话则像警钟,在他们心里长鸣,更像一枚枚重磅炸弹,投到他们心里。教师,本身就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是我们的一大教育任务。学习经典,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篇2:传承传统文化 提升干部修养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

藕塘中学 闵国清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得到中国传统诗文的熏陶,进一步提高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全面打造书香校园,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12月20日下午,藕塘中学初

一、初二部分学生聚集在录播室,开展了“迎元旦,诵经典——经典诵读比赛”。这次活动是由 “荷风社”(藕塘中学经典诵读兴趣小组)主办。

中国经典诗文是悠久历史文化中的一枝奇葩。青少年学生是人生阅读的黄金时代。为了让学生多积累一些文化知识,全面提高学习经典,感悟经典,欣赏经典,实践经典的能力,语文组的老师们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组织学生精心准备。

比赛中,参赛选手们以饱满的精神风貌,丰富的肢体语言,高涨的热烈情怀诠释了经典诗文的独特魅力。你瞧!在悠扬乐曲声中,选手们一会儿凝神吟诵,一会儿激扬高呼,一会儿翩翩起舞,一会儿又引吭高歌;有的还富有创意,把不同时代的诗文串联起来,让人完全陶醉在中国经典诗文那“梦游”般的神奇幻觉中;他们把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化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一曲曲悠扬的歌,一幕幕感人的景。同学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在场师生不断的热烈掌声。

篇3:浅谈提升党员干部作风修养

一是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大局。因此, 要主动围绕中心、扎实促进经济、倾心服务发展。广大党员干部都生活在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家庭”之中, 每个人都是党的一分子, 各项工作靠大家开展、成果靠大家创造、形象靠大家维护, 大家不要问党给了我什么, 而要问我为党做了什么, 真正树立“党兴我荣、党衰我耻”的观念, 真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不说有损党的形象的话, 不做有损党的形象的事。

二是要互相补充, 团结协作。大家为工作走到一起, 做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合作的过程, 工作中出现不同意见很正常, 尊重公理, 就能找到待人接物的“天平”。因此, 没有必要搞无原则的纠纷, 更不能拿个人感情说事, 搞工作之外的远近高低。团结协作需要品德, 大家在一起工作是缘分, 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资历深浅, 人格一律平等, 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只有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要把同志关系定位在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中, 在关心关爱他人中彰显人格魅力。团结协作需要包容,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格主体, 在性格、能力、说话和处事方法等方面, 都可能存在差异, 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和争论分歧, 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互相补充;要有容人之量, 襟怀坦荡, 与人为善。

三是要立足岗位, 无私奉献。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也是大家展示才华的平台、成就事业的舞台。从大的方面讲, 做好本职工作, 是职责所系、事业所需, 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尽到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从小的方面讲, 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条件下, 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 当属来之不易, 理应倍加珍惜, 应当尽到家庭责任。一个人的成长很不容易, 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需要家庭的付出、个人的努力、他人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当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 就意味着有一种“担当”, 就是要尽责、奉献, 反哺家庭和社会。敬业奉献的过程, 实质上是承担责任的过程, 也是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过程。反之, 如果工作不负责任, 有业不务业、爱岗不敬业、守业不精业, 尽管可能取得一时的安逸享受, 但误的是自己, 影响的是同事, 也就不能称为一个真正有责任、有价值、有担当的人。

四是要勤练技能, 争创一流。当今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 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名党员干部所从事的工作也概莫能外。俗话说“人图名、树图荫”, 对一个企业是这样、对于一个人也是这样。争创一流, 要树立竞争意识。没有这种意识, 就好比别人在跑道上跑, 而你在旁边慢腾腾地走, 这么做肯定会落伍。争创一流, 要明确工作目标, 就是要把单位和岗位的工作目标定好位, 围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在追寻目标中体味快乐, 在实现目标中享受成就感、荣誉感。而不能甘居中游、安于现状、小进则满, 哪里黑就在哪里歇。争创一流, 要勇立潮头、永不言败, 就是要打破陈规, 敢想、敢试、敢为, 把旧工作做新、新工作做实, 并且不怕挫折, 敢于面对困难和矛盾。争创一流, 要昂扬斗志。常言说“人无精神支柱, 犹如无舵之舟”, 意思就是干事要有激情、工作要在状态, 努力在一个单位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五是要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求真务实, 是对事物本质的探寻, 是把事情落到实处。当前各级各部门还存在少数人缺乏识别事理、公理、真理的“慧眼”, 缺少对工作锲而不舍追求的品质。有的看事片面,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有的办事主观, 不加分析、妄加臆断;有的不够冷静, 缺乏换位思考、全面思考、长远思考的头脑;有的华而不实, 作风漂浮, 干事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来不得半点虚假, 不论在基层还是机关, 不论是公务员还是企业管理人员, 也不论在什么岗位, 都离不开求真务实。就好比盖房子, 有了好的图纸, 盖出的房子才会不歪不斜;有了一砖一瓦, 图纸才会由虚变实, 真正成为房子。倡导求真务实, 就是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把各项工作建立在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基础之上。

篇4:探讨如何提升政工干部的修养

关键词:政工干部;修养;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新技术的稳步发展,政工干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适应新时期变化的新形势有必要提上日程。我做为一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政工人员,就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试作如下探讨:

一、认识新时期下加强政工干部修养的重大意义

加强修养就是指政工干部依靠自身在社会和工作中的实践与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学习、自觉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本着不断地坚定人生信仰和理想信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

在知识经济的扩张作用下,面对各种复杂的新问题和新现象,政工干部如果平时不注重自身修养,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在工作中易集中表现出“三多三少”:一是组织学习时照本宣读多,追根溯源少;二是为职工服务时说教多,换位思考、启蒙引导少;三是平时讲大道理多,办实事少。这些行为必然适应不了新形式。加强政工干部修养不但是全面提高政工干部素质的关键举措,更是新时期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注重新时期下政工干部修养的主要内容

(一)品德和情操修养。良好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政工干部无形的人格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人的深层次思想问题,一方面要靠真理的力量,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人、鼓舞人;另一方面要靠人格的力量,以政工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感染人、引导人。特别是对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更要努力加强品德和情操修养,通过良好的自身形象和模范表率作用赢得企业职工的信赖和尊重。

(二)党性和信念修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是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工干部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新时期下,要加强党性和信念修养就是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切实增强现实工作中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

(三)理论和知识修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政工干部要认真钻研这些基本理论,同时要刻苦学习政工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企业管理中的相关知识,以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增强知识储备,全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为工作联系实际提供良好的政治保证。

(四)作风和能力修养。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和清正廉洁是重整企业员工思想作风的必要准备。组织领导、团结协作、社会活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它是政工干部开展日常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学会运用新时期下政工干部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常言道:“打铁先得自身硬”。政工干部自身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政工干部的人格力量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这也是政工干部修养的前提。一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要以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二要不断更新观念。要努力适应大环境,拓展思维,开阔视野,不断提高新时期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变能力。三要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新时期里,政工修养的具体途径主要有:

(一)夯实理论功底是政工干部修养的基础。扎实的理论功底是政工干部修养的基础。一要端正学习态度。政工干部要充分认识学习理论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学好理论的使命感、责任感,把提高理论素养作为修养的大事抓紧抓好。二要拓展学习范围。要不断適应时代要求,努力学习经济理论、法律知识、教育知识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三要坚持良好的学风。要着眼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实践中提高。

(二)探寻有效的方式方法是政工干部修养的关键。新时期下,各种传媒手段发达,信息传输渠道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宣传快捷,企业职工文化水平、政策法制意识都有了很大提高。探寻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是政工干部修养的关键。一要做好“两个结合”工作。一方面,要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同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探求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现实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将解决企业职工思想认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使工作更具人性化。二要体现以人为本原则。新时期下,职工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工干部必须以诚待人、以理服人。要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说教式”、“号召式”向“引导式”转变。三要深入群众。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与他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思想,掌握他们的需求。这是新时期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大众科学与实践》.2007年18期 中.《新时期需要不断强化

政工干部的自我修养》

[2] 《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年16期中《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篇5:传承传统文化 提升干部修养

作风修养是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根本保证,是一个人信仰追求、思想境界、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优良的作风反映出优良的党风和良好的政风,改进党的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经济企稳回暖、巩固攀升的关键之年。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党员干部作风修养,责任甚于往年、压力大于往年、意义重于住年。坚持党风廉政建设长抓不懈,提升广大党员干部作风修养,必须努力增强“六种意识”。

一是要增强大局意识。所谓大局,是一个相对概念,反映的是局部与整体、个人与组织和公与私的关系。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职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大局。因此,要主动为政府分忧、扎实促进经济、倾心服务发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这个大局。广大党员干部都生活在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家庭”之中,每个人都是党的一分子,各项工作靠大家开展、成果靠大家创造、形象靠大家维护,大家不要问党给了我什么,而要问我为党做了什么,真正树立“党兴我荣、党衰我耻”的观念,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维护党的形象,真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不说有损党的形象的话、不做有损党的形象的事。

二是要增强协作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能力素质高低,在众人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团结协作需要正义。大家为工作走到一起,做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合作的过程,工作中出现不同意见很正常,尊重公理,就能找到待人接物的“天平”,因此,没有必要搞无原则的纠纷,更不能拿个人感情说事,搞工作之外的远近高低。团结协作需要品德。大家在一起工作是缘分,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资历深浅,人格一律平等,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要把同志关系定位在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中,在关心关爱他人中彰显人格魅力。团结协作需要包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格主体,在性格、能力、说话和处事方法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和争论分歧,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学会隐忍;要有容人之量,襟怀坦荡,与人为善。反之,如果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高低,胡乱猜忌、相互诋毁,势必引发事端,有损同志情感,影响和谐稳定。

三是要增强奉献意识。职业,既是每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大家展示才华的平台、成就事业的舞台。从大的方面讲,做好本职工作,是职责所系、事业所需,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尽到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从小的方面讲,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条件下,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当属来之不易,理应备加珍惜,应当尽到家庭责任。一个人的成长很不容易,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家庭的付出、个人的努力、他人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当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就意味着有一种“担当”,就是要尽责、奉献,反哺家庭和社会。敬业奉献的过程,实质上承担责任的过程,也是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过程。反之,如果工作不负责任,有业不务业、爱岗不敬业、守业不精业,尽管可能取得一时的安逸享受,但误的是自己,影响的是同事,也就不能称为一个真正有责任、有价值、有担当的人。

四是要增强争先意识。当今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体现在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名党员干部所从事的工作也概莫能外。俗话说“人图名、树图荫”,对一个单位是这样、对于一个人也是这样。争先进位,要树立竞争意识。没有这种意识,就好比别人在跑道上跑,而你在旁边慢腾腾的走,这么做肯定会落伍。争先进位,要明确工作目标。就是要把单位和岗位的工作目标定好位,围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在追寻目标中体味快乐,在实现目标中享受成就感、荣誉感,而不能甘居中游、安于现状、小进则满,哪里黑就在哪里歇。争先进位,要勇立潮头、永不言败。就是要打破陈规,敢想、敢试、敢为,把旧工作做新、新工作做实,并且不怕挫折,敢于面对困难和矛盾。争先进位,要昂扬斗志。常言说“人无精神支柱,犹如无舵之舟”,意思就是干事要有激情、工作要在状态,努力在一个单位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五是要增强求实意识。求实,就是求真务实,是对事物本质的探寻,是把事情落到实处。当前各级各部门还存在少数人缺乏识别事理、公理、真理的“慧眼”,缺少对工作锲而不舍追求的品质。有的看事片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的办事主观,不加分析、妄加臆断;有的不够冷静,缺乏换位思考、全面思考、长远思考的头脑;有的华而不实,作风漂浮,干事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论在基层还是机关,也不论在什么岗位,都离不开求真务实。就好比盖房子,有了好的图纸,盖出的房子才会不歪不斜;有了一砖一瓦,图纸才会由虚变实,真正成为房子。倡导求真务实,就是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各项工作建立在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基础之上。

篇6:加强自身修养,建设干部文化

干部文化是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一个单位的政风民心和发展环境。

古人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高楼,何以耸立?因为它有牢牢的根基!大树,何以参天?因为它的根深深的扎在了土里!根基决定一切!

我们干部的根基,就是我们的作风!而作风建设又是干部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江泽民同志曾经谆谆告诫我们:作风关乎党的形象,民心关乎国家存亡。

加强干部文化建设,既是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重点推进干部文化建设。

干部文化建设,关键在于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习近平同志说:“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责任就是指干部履职要尽责,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工作认真负责,遇事敢于担当。托尔斯泰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敢于负责任是一个干部的宝贵品质,是一种态度、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能力。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其位,司其职。负其责。要敢于担当,敢于问责,面对困难,敢于负责,敢于触及矛盾,敢于动真碰硬。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明确指出:“干部的作风至关重要。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梁启超先生说得好:干部强则事业成,干部弱则事业败。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这对于营造我们濮阳市风清气正、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想,我们更应该审时度势,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开拓创新,用赤诚之心谱写忠诚之歌。

我们要以奉献之心对待工作。事业需奉献,责任出思想,工作见感情。我们要像李文祥同志那样,只讲贡献,不求思索、谈薄名利、无私奉献,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要像李连成同志那样,要有吃亏精神,为群众解忧;要李全芳同志那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我们始终牢记:“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就是保障”,时刻坚守自己的本分,把智慧用在创新上,心思用在工作上,精力用在落实上。

篇7:传承传统文化 提升干部修养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在选拨和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时都坚持的首要原则,也唯有切实贯彻这一原则,人方能尽其才,国方能尽其善。中华民族自古重德,尧舜之道虽历经万世而不衰,也就是在“德”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治国之道,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而注定了中国的人才评价和选择标准要以德始、以德终。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心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人民网)这就更加坚定了党中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决心。

人以才干促事成,而以德望促心齐。原小岗村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自2004年到小岗村工作以来一直为小岗村的工作发展兢兢业业,不仅以其才能带领全村人民将贫穷落后的小岗村打造为新中国的第一大村,更以其德望赢得广大民众的衷心拥戴,也正因其德望才聚齐人心,让民众信任他、拥护他,才使他和小岗村村民赢得属于他们的荣誉。沈浩工作期间,事事带头、时时创先,始终与民众共担艰难,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牛玉儒、焦裕禄和孔繁森亦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而有些干部,如刘志军、何洪达、成克杰之类,则是才干有余道德不足之辈,他们最终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如此种种,正应正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首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要从深厚博大的中华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料,又要适当的吸收适宜中国发展的外来文化,要将其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道德文化素质,坚持实践,不断从人民群众的丰厚土壤中学习,以德望引领群众,以才干实施政事。需加大对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定时定期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党的群众路线等先进理论知识,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陶冶自己的情操,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慎独、慎初、慎微、慎行。同时要避免党内虚假作风的行成,加大打击为尽早轻松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的弱化培训行为,要让每一次的学习和培训都切实有效,以期从根本上做到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

篇8:传承传统文化 提升干部修养

关键词:提升,党员干部,作风修养,意识,创新

作风修养是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根本保证, 是一个人信仰追求、思想境界、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提升广大党员干部作风修养, 必须努力增强“六种意识”。

一要树立大局意识。所谓大局, 是一个相对概念, 反映的是局部与整体、个人与组织和公与私的关系。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职责,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大局。因此, 要主动为政府分忧、扎实促进经济、倾心服务发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不能偏离这个大局。广大党员干部都生活在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家庭”之中, 每个人都是党的一分子, 各项工作靠大家开展、成果靠大家创造、形象靠大家维护, 不要问党给了我什么, 而要问我为党做了什么, 真正树立“党兴我荣、党衰我耻”的观念, 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维护党的形象, 真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不说有损党的形象的话、不做有损党的形象的事。

二要树立协作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能力素质高低, 在众人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团结协作需要正义。大家为工作走到一起, 做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合作的过程, 工作中出现不同意见很正常, 尊重公理, 就能找到待人接物的“天平”, 因此, 没有必要搞无原则的纠纷, 更不能拿个人感情说事, 搞工作之外的远近高低。团结协作需要品德。大家在一起工作是缘分, 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资历深浅, 人格一律平等, 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只有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要把同志关系定位在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中, 在关心关爱他人中彰显人格魅力。团结协作需要包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格主体, 在性格、能力、说话和处事方法等方面, 都可能存在差异, 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和争论分歧, 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学会隐忍;要有容人之量, 襟怀坦荡, 与人为善

三要增强奉献意识。职业, 既是每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也是大家展示才华的平台、成就事业的舞台。从大的方面讲, 做好本职工作, 是职责所系、事业所需, 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尽到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从小的方面讲, 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条件下, 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 当属来之不易, 理应备加珍惜, 应当尽到家庭责任。一个人的成长很不容易, 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需要家庭的付出、个人的努力、他人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当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 就意味着有一种“担当”, 就是要尽责、奉献, 反哺家庭和社会。敬业奉献的过程, 实质上承担责任的过程, 也是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过程。反之, 如果工作不负责任, 有业不务业、爱岗不敬业、守业不精业, 尽管可能取得一时的安逸享受, 但误的是自己, 影响的是同事, 也就不能称为一个真正有责任、有价值、有担当的人。

四要增强争先意识。当今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 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名党员干部所从事的工作也概莫能外。俗话说“人图名、树图荫”, 对一个单位是这样、对于一个人也是这样。争先进位, 要树立竞争意识。没有这种意识, 就好比别人在跑道上跑, 而你在旁边慢腾腾地走, 这么做肯定会落伍。争先进位, 要明确工作目标。就是要把单位和岗位的工作目标定好位, 围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在追寻目标中体味快乐, 在实现目标中享受成就感、荣誉感, 而不能甘居中游、安于现状、小进则满, 哪里黑就在哪里歇。争先进位, 要勇立潮头、永不言败。就是要打破陈规, 敢想、敢试、敢为, 把旧工作做新、新工作做实, 并且不怕挫折, 敢于面对困难和矛盾。争先进位, 要昂扬斗志。常言说“人无精神支柱, 犹如无舵之舟”, 意思就是干事要有激情、工作要在状态, 努力在一个单位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五要增强求实意识。求实, 就是求真务实, 是对事物本质的探寻, 是把事情落到实处。当前各级各部门还存在少数人缺乏识别事理、公理、真理的“慧眼”, 缺少对工作锲而不舍追求的品质。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来不得半点虚假, 不论在基层还是机关, 也不论在什么岗位, 都离不开求真务实。就好比盖房子, 有了好的图纸, 盖出的房子才会不歪不斜;有了一砖一瓦, 图纸才会由虚变实, 真正成为房子。倡导求真务实, 就是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把各项工作建立在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基础之上。

篇9:传承传统文化 提升干部修养

关键词:政务礼仪;渊源;意义

引言:现在对于我国来说,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需要领导干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然而,在新常态下,领导干部将面临利益主体两极化、决策失误零容化、社会风险多样化、熟人文化同质化和政绩评价显绩化等挑战。

一、礼仪及政务礼仪的定义

现代礼仪体现着人与人之间平等互敬,具有尊人自尊的内在意义。同时,这些现代礼仪就像润滑剂一样使我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更趋和谐。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杨金波认为,礼仪要拆开来看,礼是内在的尊重,仪是外在的表现。领导干部讲礼仪,就是强调用仪表现礼,用外在的行为表达内在的尊重。礼仪就像润滑剂一样,车子有了润滑剂,车子跑得更快;人与人之间多了一点润滑剂,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政务礼仪的内涵和意义

(一)政务礼仪的内涵。(1)人格平等,尊人自尊。无论是我们强调的礼仪是自律还是敬人的行为,它都限定了一个前提,即:双方的人格是平等的,无论职务高低,彼此人格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通过对别人人格的尊重来实现自尊和别人对自己的尊重。(2)共情包容,真诚待人。礼仪不是机械的客套或应酬,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行为。用理解和宽容来减少磨擦,化解矛盾,实现和谐。也可以说,这个礼之前只有加一份真诚和理解,礼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3)以人为本,体现关怀。在充满人性关怀的理念下,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来弘扬人类的大爱至善。作为公务员,更要时时刻刻体现这种对人的关怀,而且要让百姓感受到这份温暖。

(二)政务礼仪的意义。(1)学习遵守政务礼仪,有助于提高和改善个人素质。从字面上看,讲政务礼仪是要求机关干部在工作场合要共同遵守一些行为规范,实质上从自身来看,一个良好的政务礼仪的遵守者,它一定是公务员人格自律的显现,同时也一定反映了干部内在的道德与精神。(2)学习遵守政务礼仪,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礼是尊重,仪的规范,尊重与规范之间要有个桥,就是交往与沟通能力,体现为对别人的善意和礼貌要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并且别人还愿意接受,做到“问题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三)新常态下党政干部要善于运用政务礼仪。(1)要自律。自律是礼仪的前提和出发点,自律决定了礼仪。所以作为党政干部,不仅需要学习礼仪,而且还要以此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除此之外,党政干部还应该把礼仪作为自我意识的道德追求及自我修养的自觉行为,而不仅仅当作一种表面、一种任务。一方面,需要不断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管束的能力。例如,在一些公共场合,党政干部要特别注意遵守公共秩序,要善于自我管理和自我管束。另一方面,要做到表里如一,即要做到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信仰和本质。(2)要认真。在公务活动,党政干部需要做到认真、细致的遵守规范。不论是接听电话,还是接待群众来访或者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都应该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在接待群众时,要做到热情服务、礼貌服务,要从细节入手,从细节中体现出认真和一丝不苟。除此之外,应该将领导与群众一视同仁,不可以仅仅对待上级部门或领导时礼貌热情,而对待群众却敷衍塞责。(3)要适度。在我国古代,“礼”与“履”相通,意思是鞋要好穿,就必须要适合。所谓适度,就是指在运用礼仪时要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实际上,分寸感是礼仪实践的最高技巧,做过头或做的不到位,都不能表达敬人之意。所谓“礼仪使人接近,礼仪也使人疏远”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在公务接待中,有些同志不顾对方的感受,恨不能全天候的陪同,不留给人家一点的私人空间,结果很可能是自己费时费力,对方还不一定能够满意。因此,党政干部在礼仪运用中要特别要把握分寸,认真得体,有礼有节,要和谐适度。

三、小结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政务活动也在不断开放,不断进行交流,同时对党政干部政务礼仪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礼、知礼、用礼是每一个党政机关干部所必备的素质。因此在新常态下,党政干部更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运用好政务礼仪,这样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维护单位形象、维护干部形象,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有利于协调沟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最终为我国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园.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干部的礼仪修养.黑龙江史志,2009(14).

篇10:传承传统文化 提升干部修养

学习传统文化 提升个人修养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的主题是《学习传统文化 提升个人修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拥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立足于我们的实际,切实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修养.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即修身养性!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知识化为动力,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从而更好的营造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风气,在此特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1、要懂得尊敬师长、知书达礼。俗话说:百事孝为先,百善孝为先。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今天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更应该得到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所以同学们要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2、从仪态上,穿着要符合自己的年龄,大方得体;与人交谈时要正视对方,保持微笑,语气和蔼;

3、增加个人兴趣爱好,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多看书,多实践。

4、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做个有责任、有文化、有素养的学生。

同学们,从你我做起,学习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提升个人修养,努力成为新一代出色的青年。

篇11:弘扬传统文化 提升道德修养

当今社会很多人价值观、人生观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功利至上、唯利是图, 缺乏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 导致了精神世界的匮乏和空虚, 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人们道德水准的发展和提高。在今天我们努力继承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欲望, 是需要每一个人谨慎思考的, 人活在世上就会有各种个样的欲望。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之一, 在于对于个体道德修养的极度重视, 古人强调“明德至善”“弘道立志”“君子风范”“修身养性”“明德”“至善”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大学》。《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生于至善, 旨在强调君发人先天具有的光明之德, 使之不断的发扬光大, 进而做到使民众日新其德, 最终达到至善至美的人格境界。“明德”就是光明之德, 指一切美好的道德品行。

弘道立志, 是达到明德至善境界的基础, 它规定着人生前进的方向, 立志于道, 弘道于心, 是人类追求崇高道德理想的表现, 无论人的性格是刚强还是懦弱, 身份地位高贵还是卑微, 都有自己的心中之道。成大事者, 无不执著于自己的追求, 无不倾注全部的心血和努力, 立志弘道是成就人生伟业的基础, 任重而道远是不可不弘毅, 为了追求真理探索人生真谛, 就要有不畏艰险, 不屈不挠的精神, 经受种种艰难困苦的考验与磨炼, 凡进取者心中都有“恒道”, 有着明确人生目标和持之以恒的“君子之道”。修身养性也是古人推崇的士人君子应该遵守的准则行为, 只有认真按照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充实与完善自我, 才能成为具备完美道德形象的人。《中庸》提出了君子处理事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中庸”之道强调道德主体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追求“至善”“至仁”的理想, 价格形象, 孟子则提出了居仁, 践礼, 行大道的修养原则, 要求严格按照儒家所提出的仁、义、礼智的标准去行动, 实现完美的理想境界, 与儒家思想常说, 大相径庭的墨家在关于个人道德修养方面却也有相通之处, 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认为君子的个人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这与儒家倡导的诚意、正心、修养、齐家, 治国?天下的人生修养路径起点完全相同, 修身养性是塑造完美人格形象、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 也是人生的立足之本, 只有这个本立住了, 才会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才会一步步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 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大学》指出修养身心的根本在于“诚其意、正其心、慎其独”, 要求人们做到意念真诚、思想端正、意志坚定、专心致志、强调在道德提升的过程中, 加强道德观的自觉性与能动性, 主动顺应天赋的本性行事, 按照道德的原则修养身心。自觉实现道德的完善进程, 《论语》集中表现了孔子对人生修养的高度重视, 并阐述了许多具体的准则, 如“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行、游于艺, 即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志向, 孟子继承了儒家重视个体修养的传统, 强调道德的自觉向善和道德和自我完善过程, 提出了“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的理论, 通过充分扩充善良的本心来实现对道德的自我与自我超越, 非了则从人性本恶的理念预泻出发?提出了后天修养与教化的重要作用, 指出人的成的兴亡宝贵贫贱祸福吉凶等皆取决于人主因素, 先秦诸子高度重视修养的传统, 深深的影响了后朱喜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之上, 直一步强调了修身的要点, 说话要忠诚信实、行为要?实恭敬、惩戒忿恨消除贪欲, 认为只有择善修身才能成德, 从而成就理想的人格讲究, 人伦常通和诚信宽容是自古以来众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与要求, 但是基本价值趋向则是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达到完美的人际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这样的道德规范非常多如仁、义、礼、智、孝、温、良、恭、俭、让”等其中每一个范畴都有自身明确的道德含义, 彼此又有想通共存的特质, 它们互为因果, 互相转换, 互相依赖。在中国古代社会, 这些道德规范虽然不是不是法律, 却约定俗成, 相沿学习, 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维持社会稳定, 保障人际关系, 向着和谐完善的方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也为理想人格的培养与完美任何的塑造, 从而顺利走向社会, 实现人生理想, 提供了基本的保证。诚信宽容是社会对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传统文化中, 自律自省, 即所谓的“正心、正己”。要求人们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端正思想, 端正行为, 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努力克制自己不好的情绪和欲望。一个人要想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端正思想是关键和核心, 而自律自省是最好的方法和途径。只有更好的做人, 才能更好的做事。“君子欲讷于行而敏于行”, 主张言辞要谨慎, 要温雅委婉, 恭敬和顺, 反对口不择言和尖酸刻薄, 同时行动要敏捷, 多干实事, 少说空话。老子强调“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认为真实自然善良的东西, 是不需要巧辩来让人信服的, 而那种意图通过巧辩征服别人的不是谎言就是欺骗, 其目的往往是不纯正的。老子的思想显然比那些只从表面看问题的人更深了一层。

篇12:传承经典文化提升办学品位

一是根据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确立适切的国学经典课程教学体系。国学博大精深,内容浩瀚,选择哪些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国学经典课程教学体系。为了确保国学教材的质量,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采用分工合作、分类组合的方式,依靠本校教师动手和外聘专家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充分结合学校的传统和部分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编写校本教材。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采用晨间跟读、晨会检读、课前复读、午间诵读等形式,学习国学经典。

二是多管齐下,硬件、软件相配套,营造出浓郁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学校要重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投入资金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国学书籍,建立电子阅览室,鼓励学生网上阅读,广采博闻,开阔视野。各班要建立班级读书角,实现班级学生书籍资源共享。这既为学生广泛而大量的国学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教育,就是以文化人,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构建儒雅的校园文化,让师生生活中充满书香。校园内,要最大限度地让每一面墙都跟学生对话,使静态的校园处处成为国学经典阅读的育人佳境。可以在教室外墙绘制古代各学派思想的主要内容,在走廊里张贴师生共同书写的书法作品,在楼梯一侧绘制图文并茂的国学经典小故事。各班教室还可以根据班级特点制作文化墙,让学生抬眼望人文,举目品经典。学校利用校园广播,每天晨会播放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听其声、悟其情。

三是创新实践,探索出适合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教学策略。可以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形式,分层次、有目的地指导诵读,加深理解和记忆。要读准,通过教师范读、音频领读、同桌对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经典诵读作品的字音读准;要读通,通过自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师生或生生对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把诵读作品读通顺,读流利;要读出韵味,将声、像、文融于一体,引领学生读出作品的节奏,读出作品的韵味。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以达到熟读成诵,有效地培养语感。当然,“法”无定式,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探索出其他一些国学经典的学习方法: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或找到与经典诵读内容相关的故事,用听故事、讲故事等形式来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画演法(许多经典诗词可以演绎成一个个小剧目,师生、生生合作表演,兴趣盎然,印象深刻;有些诗形象鲜明、意境悠久,可以画下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帮助记忆,效果突出,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猜译法(经典诵读作品中最大的困难是对精粹语言的理解。如果教师讲、学生听,会很枯燥,可以在理解中让学生猜经典诗词文句的意思,调动兴趣,帮助理解,学生是很喜欢的)。

学习国学经典,传承的是文化,彰显的是特色,收获的是成绩。它将引导学校由内而外地发生巨大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构建、教师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篇13:传承传统文化 提升干部修养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约束

十八大之后, 习近平主席一直强调重视党员干部的修养, 中共党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员不断增多, 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工作方面、在生活作风方面当好人民的引路者, 更要以身作则、秉公办理事情, 做清正廉洁之人。只有这样, 中国梦和谐社会才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曾说过:“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句话解释了每一个成功之人的三境界。一个人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明确目标与方向, 其次要有坚定不移、孜孜以求的品质, 再次要反复探究直至有新的思路。正如“不是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党员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 就必须一步步学习和进步, 不耻下问, 经得起诱惑和考验, 敬业、关爱群众、学习群众, 直到解决社会问题, 完成中国梦的建设。

一继承优良道德机制, 有助于党员干部开阔眼界, 放低姿态办事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随着历史的发展, 优良的道德体系就是从外在的意识形态逐渐内化为每个人的内心信念。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充当自己工作、生活、学习的角色, 为社会贡献一分力量, 作为党员干部的领导者, 更应该勤学苦读, 开阔自身眼界、站在高处, 想人民所想, 为人民谋福利、办实事。同时, 深入基层工作, 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 放低姿态, 使人民真正体会到当家做主。党员干部更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反思自己所得、所学、所做, 提高干部道德修养能力, 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二弘扬社会文明, 有助于从严治党, 贡献社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社会的经济、政治文明逐渐得以提升, 人民的需求得以满足, 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 人民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 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经济、环境危机。因此, 党员干部领导在道德建设上要从严治党、无私奉献;个人应该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利益, 从整体利益出发、着眼大局;政府部门要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宣传力度和影响。在精神文明的今天, 更要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党风、廉政建设, 既要从小处着手, 又要整体规划;既要治标又要治本。要把握好道德与法律两大武器,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道理, 以坚定的信念肯抓实干, 党员干部做到勤政爱民, 一心爱民, 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办实事, 贡献社会。

三坚持优秀典范, 有助于干部上进, 当好引路人

道德影响着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是社会精神的总和, 党员干部的道德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形成, 党员干部是为了国家社会而存在的,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党员干部要反复思考为人民办实事的方法, 树立优秀的干部典范, 当好社会、国家的领路人。树立优秀的干部党员楷模, 会使得整个党内更加勤政爱民, 就像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身患绝症仍然奋斗在一线, 他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和方法, 与全县的群众一起和自然灾害做斗争,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像他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当今社会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 也存在学术、职业、政治道德的失范。党员、国民的素质都和道德有关, 建设美丽的中国梦需要人民大众凝心聚力, 干部以身作则, 当好人民的引路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人民好干部的写照。

四加强依法治国, 有助于党员依法办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加强道德的立法, 有助于党员干部依法办事、秉公处理。进而规范党员的行为。国家通过完善社会秩序、健全干部体系,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重要原则, 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 做好典范和楷模。狠抓党员干部腐败的典型, 加强群众、舆论监督机制, 赋予监督部门以实际的权力, 充分调查、广泛听取社会声音, 追究责任到个人, 逐级管理、层层把关, 把道德规范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当然, 法律的制定, 是为了社会公民的自觉遵守, 如果没有社会公民的自觉, 法律也只是空谈, 没有任何意义。在教育广大人民遵守社会法律的时候, 党员干部即是人民的老师, 能帮助人民认识、理解法律, 遵守法律, 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更加有利于党员秉公办事。相信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建设中, “以和为贵”的泱泱大国定能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

篇14:传承中华美德提升文化自觉

中华美德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传承中华美德是实现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面对全球化浪潮和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国际大环境,我国道德文化的自主地位和发展方向受到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干扰。在经济理性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人的精神世界表现出无根化和空虚化的态势,一些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混乱和倒错的情形,因此,针对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开展以中华美德为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文化自觉的培育就显得尤其紧迫。中华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中华美德的价值支撑,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不仅有助于强化我国民族道德文化在多样化社会思潮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

《中华美德故事》里的故事虽然诞生的年代不同,但是集中展示了中华美德的精髓。每一个美德故事的主角都是被不同时代的人们广为传诵的道德典范,在我国优秀道德文化宝库中凸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中华美德故事》丛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青少年,该丛书注意到了青少年接受道德知识的特点,力避长篇大论式的道德知识灌输和道德规范说教,所选的美德故事可读性强,融趣味性、生动性和知识性为一体,能够对青少年的道德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青少年在轻松喻悦的读故事过程中,能够与这些道德典范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感悟道德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地认同和学习道德典范们的所作所为,并将中华美德落实到自身的行为之中。

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和知晓有关中华美德的知识,既是传承中华美德的过程,也是培育文化自觉的过程。全球化的发展和现代传媒的发达,青少年很容易接触到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一些青少年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对外来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却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特色,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帮助他们提升文化自觉的水平。《中华美德故事》的出版正逢其时,适应了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时代要求,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上一篇:2010年香山医院落实年度工作计划措施方案下一篇:辅导班教师聘用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