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教学模式论文

2024-06-28

杜郎口教学模式论文(共6篇)

篇1:杜郎口教学模式论文

杜郎口模式

一、简介

山东杜郎口中学始建于1956年,占地6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9平方米,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683人,教职工83人,学历达标率100%。

杜郎口教学模式(Teaching Dulangkou;Du Langkou educational model),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简称,具体是指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初中自1998年以来不断尝试推行新课改、践行学生主体地位而摸索新创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

二、发展阶段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经过了一个由“乱”到“治”,由“治”到“改”,由单项改革到整体改革的日臻成熟之路。第一阶段

(绝境中的挣扎:让学生“动”起来)

1997年4月-2000年7月——改革酝酿阶段

1997年4月,崔其升被调到困难重重的杜郎口中学,敢于创新的他,首先从稳定教学秩序入手,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子。1999-2000年,以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突破口,每个班级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时间模式为“0+45”(教师不讲,学生自学,开始一个星期,带有强制性)害怕失败的教师谁也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0+35”(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全程、积极参与),经过部分骨干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心存疑虑的教师们慢慢开始逐渐接受。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把课堂还给学生)

2000年8月-2003年7月——改革攻关阶段

2000年8月-2003年7月,定期举办教师论坛,名师带动工程起步,拜师学艺,课堂大比武,促进教师全员提高。

邀请教学研究人员来学校作辅导报告、评课指导,提高全体教师的能力,开拓视野。

改革带来变化,变化带来一片欢笑声: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响亮;热烈讨论,激烈辩论;争问抢答,解决疑难;多种角度,实践创新;笑逐颜开,欢乐课堂。课堂学生活动面达80%。

2003年7月,县教育局对全县21处初中综合考评,杜郎口中学跃升至第二名。第三阶段

(日臻成熟:“三三六模式”的诞生)2003年7月至今——模式初步成型阶段

2003年10月,县局召开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和教育科研会议,分别邀请市局有关专家王秋云、冯明才、张兴利到会作学术报告。会上,县教育局作出“远学洋思,近学杜口”的决定。2003年底,市教育局孟昭星局长开始关注杜口中学,对《杜口中学“10+35”课堂教学模式》作出指示:邀请专家进行广泛论证,逐步规范并在全市推广。2004年11月,全市初中教学工作会在我县举行。杜郎口中学24个教学班的课堂同时向400多与会者开放展示,引起轰动。

会后,王秋云主任和聊城大学教育学院的学者到学校考察调研,他们的评价是“当今教改,唯我杜郎。”

2004年12月20日,省教科所亓殿强副所长、许爱红主任、刘延梅主任等专家到杜口中学听课、座谈、调研,用“革命性的”、“震动”、“振奋”、“震撼”等词语肯定杜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2005年3月18-19日,省教科所陈培瑞书记、刘吉林主任、许爱红主任、刘延梅主任到杜口中学调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侯军、任晓旺等,市局孟局、史局等接待省专家一行。

2005年4月21日,由许爱红、刘延梅、刘吉林撰写的《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定稿会在杜口中学召开。市教育局督学李正和县委副书记王维华等领导出席。《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1期以18000余字的巨幅发表该文。

2005年9月27日,国家督学马钊、省教科所所长王积众率领由省教科所、省教研室、省教育学会、《山东教育》杂志编辑部有关专家组成工作组到杜郎口中学现场办公,听课、座谈、调研,进一步肯定杜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和市、县领导敲定了11月11-12日在杜口中学召开全省教育科研会议的相关问题。副市长董金刚、市教育局孟昭星局长、史兆海副局长以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此后,董市长、市局和县政府领导多次到杜口中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有关的问题。

2005年10月25日省教育厅陈光华副厅长、基础教育处杜处长和董市长、孟局长、史局长到杜口中学考察,对杜口中学的改革给予高度评价。

2005年11月12日,全省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杜郎口中学召开。

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使学校连续多年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特别是升入高中以后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茌平一中前百名的学生中,这个学校输送的学生占很大比例。“三三六”自主学习新模式谱写出杜郎口中学的新篇章。

三、理论基础

(1)遵循人本主义“以人为本”思想

人本主义是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学派。人本主义的基点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性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以及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并试图在学习中把情感和认知因素结合起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信任并尊重学生,主张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因为“他认为每个有机体的内心深处都有想保存、提高和再造自己的倾向,它也希望摆脱外界控制而独立,成为自我支配,甚至超越自我的本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由于人所追求的自我完善和实际上的不完善之间有一种永久的紧张。这种紧张促使个体不断完善自我,并且他们还相信,人类有机体是有能力进行自我指导,所以每位学生都是要求进步的,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的”。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从传统教学的约束与压抑中走出来心灵上获得完全解放,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每一位学生对学习活动都喜欢,并能积极地投入,他们除了能象传统教学那样接受信息,还能更多地带着质疑的心态去观察去思考,这样他们就能站在不同角度从不同侧面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甚至研究问题。每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都会产生新的体会,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对于学习活动是由学生自己作出评价,这样便培育了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依赖。

(2)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个别化教学。它强调“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性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扬弃和超越。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富于个性的见解要积极赞赏”。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实现传统教育中由强调学习结果到强调学习过程的转变。让学生自己能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样的学习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理论非常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但也并不轻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这种学习理论认为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自主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要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尽最大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使每个学生从心理到行为都由从属地位转变为主人地位,由学习的“奴隶”转变成学习的“主人”,主人地位的获得与主人意识的增强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去深入地学习,课堂上每一位同学都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权威可言,每个学生都有强烈地表现欲望,都希望自己被他人认可、尊重、理解并接受,课堂教学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的需要,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情感,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我认同度,促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地人生价值观。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也会激发学生想再次获得成功的欲望,由此产生的良性循环会使学习积极主动性不断增强。

(3)遵循认知学习理论

学生认知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最大可能地满足每位学生的认知要求,而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就必须要尽最的大努力,提供与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程度相匹配的教学方式与内容,即做到因材施教。

a.建构主义教学观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根据他的观点,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发展的,从而来适应新的环境。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上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呈现的是质量上的变化,同时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语文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学生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消化’,是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其成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曾有人说过:‘教师把知识抛得越快,学生忘得越快。教得多并不意味着学得也多,有时教得少反而学得多’。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知识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因为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才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认定目标、充分预习、交流合作、展示提升、交叉巩固、达标测评”这一纵向结构依据的是建构主义理论,从定位目标开始经过自我构建、合作探讨,然后再展示、反馈进行矫正,既有巩固作用又有提升作用,这也保障了当学生有困难有需要时才获得帮助与矫正。学习就是用思维(思维是认知的高级阶段)来学习,只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才是最切和实际的因材施教。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在每一个教学步骤上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都能获得尽量多的说和做的机会,写的机会以及讨论、辩论、展示的机会,这些活动方式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认知神经学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听和看获得的与通过自己说、做、写获得的知识在质与量上具有较大差异。而通过对脑的研究也表明,当一个人在听或看时电图显示的都只有一个兴奋区域在工作,而在说时却有多个兴奋区域工作,脑的多个部位都参与了活动,这也是为何传统教学课堂节奏慢、效率低(传统教学把教学最大限度地转移到记忆、复现、再认上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b.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发现学习法的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胜过关心学习结果,原理、规律等,让学习者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快乐学习的源泉,成功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痛苦的煎熬,而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使学生更有自信地主动学习。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机会,课堂上渗透着发现启发式教学,通过小组过讨论、交流,使不同观点看法得以锋,大家的观点都在讨论中受到考评,从而修正、补充、并加深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预习课上学生有自主学习、自悟,还有合作交流,每位同学都是独立的学习个体,对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解释与推测,带有兴趣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展示课更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每位同学都会竭尽所能地为展示的更精彩而积极行动,这抓住了青春期孩子有强烈表现欲望的特点,学生会在得到同伴和老师认可的时候产生成就和愉悦感,这种情感焕发出的生机和活力又会反过来影响预习课,对反馈课也会产生积极作用。反馈课让“弱势群体”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再一次为他们提供展示提高的机会,并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打造小组团队精神的同时又使资源得到了共享。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展示,一堂课的信息量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奇思妙想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避免了陷入众口一词、千人一面的思维定势,这样运用思维的学习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进一步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四、教学模式

“三三六”或“10+35”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

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学生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达到三维目标。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充分引导学生,营造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五、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杜郎口中学语文教师李维博的一个课例来更好的理解杜郎口 中学语文“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雪》 鲁迅 执教者:李维博

预习课教案

一、预习目标

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及文 学常识,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 会,积累课内外有关雪的佳句妙词,小写作——和“雪”话题有关的片断。

二、预习过程

1、自读课文 1~2 遍,划出生字、生词和文章中优美的句子,然后查、写、记生字词,摘抄本上积累划出的句子。

2、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并进一步读课文。① 写作背景:(略)让学生课前抄在黑板上。

② 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可以坐着,也可以下位。

3、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教师可强调如下问题: ① 句子赏析:

a.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b.暖国的雨,从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c.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②课文结构(两部分)。

③写作手法:对比手法,突出景物特点。④比喻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自由交流,解决疑难,多种艺术形式演绎文本。

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5、小写作:

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写和“雪”话题有关的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低于 100 字。

6、展示感想。

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你认为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习目标是什么,你展示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展示?让学生发言,谈一下展示设想。课堂实录(展示课)

一、明确目标

师: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赞过雪花,有多少称赞雪花的诗句名垂千古,谁能说出关于雪的诗句呢? 生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生 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生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雪》。请大家用 2 分钟时间交流一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2 分钟后)下面谁来说一说。

生 1:①反复诵读,领会本文的内涵及语言的优美;②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的解 释及结构;③体会作品的意境。

生 2:①诵读的同时分析两幅雪景图;②体会本文借景抒情的方法。生 3:①重点体会作品写作背景和写作方法;②利用好词佳句来丰富自己的文章。

二、交流展示

1、作品分析

师: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预习的内容,准备展示你的风采。(学生讨论交 流)生 A: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生 B:1925 年初的中国,南方各省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而北方则被封建军阀盘踞。生 C:此时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在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中用他犀利的文字顽强地斗争着,《雪》就是这样一篇表面上是自然景观的描述,实际上反映他内心世界斗争的力作。

生 D:我认为在 A、B、C 三位同学的介绍中,C 同学介绍得比较好。因为他讲述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生 E:我认为 B 同学讲得也比较不错,他从整体上概括了北方的状况,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北方的雪”的含义。生 F:我想前面几位同学只能大概地了解本文的思想,我想通过朗诵的方式来让同学们具体地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我读的是P218的倒数第三段(朗读,略)。

生 G:我觉得 F 同学读得抑扬顿挫,很有感情。但是一山更比一山高,我相信 我一定读得比他更棒(朗读,内容同上)生 H:G 同学读得感情很充沛。但是,依照本文来看,作者对家乡的雪情有独钟。下面就请大家一起聆听江南雪的声音吧(朗读第一段,略)!我知道我可能读得不如前面两位同学好,但是我想,通过我的朗读,大家也一定对江南的雪有所了 解了吧!

2、自主拓展

生 1:雪带给诗人高雅的兴致,但却给广大农民带来了饥寒,给人民的生活蒙上 了一层阴影。下面就由我们小组为大家表演一个小品——《雪的故事》。(生

1、生

2、生

3、生 4 离座表演)

生 2:大雪已经漫飞了三天,我们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聚在一起。(生 4 扮演的乞丐过来了。)

生 4:官人们,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请施舍给我点吃的东西吧!生 3:正好。我们四人对诗饮酒,一人一句。你若对得上来,我们就给你吃的。生 1:好!我先来。请听第一句:大雪纷纷落地。生 2:全是皇家瑞气。生 3:再下三年何妨。生 4:放你娘的狗屁。(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生 5:由《雪》这篇文章,我想起了一个悲剧《窦娥冤》。我把《窦娥冤》由剧本改成了故事,下面我把它讲述给大家:“从前有个姑娘,名叫窦娥„„” 生 6:《雪》这篇文章赞美了雪的坚贞不渝的品格,更赞美了具有雪一样品格的人。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无声无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在国民党势力的威慑下,他表现的却是坚贞不渝的情操。生 7: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着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在这冥冥之中,我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呐喊。这呐喊出自鲁迅先生的心声,是同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于此,我想起了另一篇文章《雪》:“我之所以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 3.主题表演

师:前面同学的分析十分精彩,相信已经深深触动了同学们。雪已经滋润了同学们的心灵,就用你们自己喜爱的形式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生 1:前一位同学的朗诵和别人的真心告白,已经把同学带进了这粉妆玉砌的世界里。雪是洁白的,雪是无瑕的,下面让我们沉醉于优美的歌声中,来感受雪的坚强不屈。

生 2:我已深深被雪感动,下面让我用一首《雪花》来表达我对雪的喜爱:冰冷坚硬雪花,博识人觉他单调,他自己以为不幸,滋润美艳之至,隐约青春消息,„„在无边旷野凛冽的天宇下,你就是那雨的精魂。

生 3:(不甘示弱地站起来)别看她唱得好,我相信我会比她唱得更好,因为我唱的是《我最爱冬雪》(与同桌合唱):你说你最爱寒冬雪,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多么美丽的雪,洁白美丽的雪啊„„(歌声落下,教室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生 4:尽管是别人的曲调,但也需要经过努力才可以大胆展现出来。我也把我写的《雪》朗诵给大家:雪花来了,漫天遍野地来了。从最高处的地方落下来,从最纯洁的地方落下来,落到每一个角落,落在一切的上面。„„你总是最洁白的,谁损害了你,把你弄脏了,你就溶化了,流着泪走开了。(掌声再次响起)4.体验作者情感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雪》,通过分析课文进一步体会一下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生 1:《雪》一文表面上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实际上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斗争。生 2:我认为还应加上本文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通过对“江南雪”和“朔方雪”不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勇于斗争、勇于反抗的精神,寄寓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生 3:文中许多地方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课文的最 后:“在无边的旷野上,„„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在这里作者热情地歌颂了在“凛冽的天宇下”同朔方的冬天奋勇搏战的雪。把“死掉的雪”转化为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发挥着它战斗的品格,因而它是“雨的精魂”。作者对朔方的雪不屈服于恶劣的环境、勇于斗争的品格的赞颂,实际上寄寓了自己的感情,表现了鲁迅反抗冷酷现实社会的斗争。生 4:“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着美艳之至了„„”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江南雪景,文字倾注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赞美之情。下面请听《静静的雪》(同学登台朗诵):茸茸的雪片,似天女散花般洒向人间。雪花闪着晶莹的光芒,像眨着眼睛的调皮蛋在看着你„„ 生 5:“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这句话一语双关,一种意见是照字面的意思来 理解,认为作者是用暖国的雨的“单调”、“不幸”来衬托雪的“美艳”或“斗”的精神。另一种认为作者对暖国的雨并无褒贬之意,只是由雪自然引发出对暖国雨的联想,进而想到南国的温暖,曲折地表达了使“雨”变为“冰冷的雪花”的北方凛冽严冬的不满,衬托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和酷冷的季节。

生 6:课文第 2 段:“孩子们呵着冻的通红,像紫芽姜一样„„坐在雪地里。”这里通过“塑雪罗汉”对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为下文与“朔方的雪花”形成鲜明的对比,作出铺垫,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

生 7:对于上个同学的分析,我还有一点需要补充。文章第二段通过对雪罗汉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雪的纯洁,儿童们活泼、好动、天真的特点跃然纸上,进一步(站了起来)点破事物特点,一语双关。5.写作交流

师:通过同学们的精彩表演,相信同学们对《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学们肯定是感慨万千,已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的小写作中。就让我们竖起耳朵,倾听他人的心声吧!生 A:我从小爱雪,至今没有改变过,读了《雪》这篇文章,鲁迅仿佛把我们带入 2005 年 12 月 12 日的第一场雪。带着六角的小精灵从天而降,没有声音悄悄的,缓缓的。鹅毛大雪过后,世界都变成了白色。告别了一切世俗杂乱,在雪地里堆雪人,砸雪球,再快乐不过了。仿佛与雪融为一体,我心甘情愿地被雪融化了,站在雪中,告别一切喧嚣,荡涤心胸,我变得无声了。啊,此时是雪的世界,我变成了雪的精灵。雪花啊,飘飘洒洒的雪花,你是我的追求,是我的梦!(教室里爆出一阵掌声)生 B:这位同学对雪情有独钟。是的,雪是六角的精灵,它是不寻常的。我学了这篇文章后,写了一篇赞美雪的小写作,请大家欣赏。

《冬雪》

有人喜欢姹紫嫣红的春天,有人喜欢骄阳似火的夏天; 有人喜欢果实累累的秋天,而我却只爱冰雪的冬天。

冬天的雪固然冷漠,但并不缺乏温和; 冬天的雪固然坚硬,但并不缺乏柔弱; 冬天的雪虽然孤独,但它依旧蓬勃; 冬天的雪虽然凄凉,但它依旧闪烁; 冬天的雪洁白明艳,它的洁白像玉一样纯; 飘飘洒洒从天空最高最冷处萧然而落,一朵朵一片片玲珑剔透晶莹如玉洁白无暇,生 C:听了上面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我不由心绪萌动,我也想诵读自己的作品:看到鲁迅笔下雪的壮丽和刚强,我不禁地想到了雪的柔弱。那柔弱的雪,可以封门;它不嫌弃竹林茅舍,也拥抱亭台楼阁。高山,巨大巍峨。雪,可以足蹈其顶,封其面额,使青山变成冰封雪岭,使其永不见阳光和皎月。

生 D:是啊,雪是柔弱的,但它又是善良的,纯洁的。雪,是白雪公主,善良吗?雪,是梨花,纯洁吗?雪,是浪花,乐观吗?让我轻轻告诉你,雪是纯洁的,做人应像雪一样纯洁无污,给世界一片净土,永远高洁无污。(教室里再次响起掌声。)师:今天我们共同感受了鲁迅先生《雪》的优美文字,相信学了这篇文章,你会对雪更加热爱。同学们,再见!反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散文诗的优美语言,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语句。对课文的 探究品味,要通过有创新、有价值的设疑,用心感受,深入体验。对于不懂的问 题,以及没有展示的内容,都在这一课上有一个展现和提高。

二、课堂步骤

1、写问题,小组内互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分配的任务要具体,要小;学生有问题可通过独立思考、交流、互查来完成。

① 学生把生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分析、优美句段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学生结对子,讨论、解决并互查黑板上的问题。

② 教师指派每组两名同学到黑板前解答问题,检查掌握情况。预设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A、文学常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B、生字词:a.粘:粘结 nián;粘连 zhān b.旋转 xuán;旋风 xuàn c.褪:褪 色 tuì;褪下袖子 tùn C、课文分析

a.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的特点。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蓬 勃地奋飞”。b.作者是如何表现江南雪景“滋润美艳”特质的? 作者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两个富含生命力的比 喻表现南国的雪的特质,两个比喻一虚一实,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C、文章第一段描写的色彩有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这些描写运用了映 衬手法。

2、准备展示(5 分钟)小组内稍作准备,展示课上没有展示的同学在优等生的帮助指导下,进一步分析和演练。

3.展示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展示课上未展示过的同学来展示。有对课文的分析,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同时还有想到的作品,形式上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4.学习收获交流与总结

用 4 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学习这一课的感受与体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内容可以涉及课堂展示,学生表现等。

5.教师总结

概括总结本课中学生的表现,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

五、评价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课堂教学过程为落脚点,结合杜郎口中学提出的课堂评价标准和新三维目标的要求,作者认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无论要做好什么事,都必须有兴趣。上高中后,有的同学喜欢文科,有的同学喜欢理科,因为文科有文科的用词严谨,理科则有有趣的实验和各种奇妙的自然规律。作为一名老师,上好一堂课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师要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宽松、公平、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自身就必须进入课堂角色,用自己丰富的情感、言语来带动全班学生的热情;其次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玩中学,轻轻松松就能上完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真正地拥有课堂。

2.是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

根据人类心理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儿童时期的孩子都比较喜欢探索,他们的好奇心也比较重,见到什么都想摸一摸,遇到什么新鲜的事物都想问一问。不容否认,这样的好奇心理是好的。但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将孩子拥有的这笔宝贵财富掠夺的一干二净了。只有主动接受的知识才是自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做一道数学题,如果你用上一天甚至几天的时间将其解答出来和看着答案将题目理解出来完全是两个效果。前者可以让学生永远不会忘记解题的思路及技巧,而后者则只要过了一个星期或几天就忘记了。多媒体教学同样也说明了主动接受知识的重要性,将一个知识点或一连串的知识点拍摄成电影、电视呈现给学生和在黑板上生硬地讲解这些知识点,可想而知学生会主动去接受电影、电视给他们带来的在视觉和声觉两方面的冲击。此后,你只要再点明重点和难点就可以了。可见,好的教学效果与学生是否主动接受知识成正比。

3.课堂上师生互动情况如何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的教学一般包括教与学两方面,也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总结,又出现了“教学相长”,即教师在教的过程同时也在无时无刻地学习,与学生共同进步。所以课堂中的两大元素教师与学生缺一不可,需要注意的是缺一不可不是指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听学生的,两者之间一点互动也没有,这样的课堂也不叫课堂,而仅仅是“讲堂”。事实证明,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而且还会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学生需要老师的指导,而老师需要时刻帮助学生,学生哪里不会了,哪里没有掌握好,这些信息都可以根据学生的言行举止来获得。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是“对话”, 师生间与生生间在“对话”中保持平等的相互倾听,相互分享, 双方达到共同发展。可见,这种师生互动不仅体现在教师与学生要充分地交流,更是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来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

4.学生在教师协助下自主学习效果的好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论断是“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才能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这和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教会学生思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我们知道自主学习是向来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都说大学生上大学学的不是知识,而是获取知识、分析知识、整理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作者认为不仅是大学生,对于小学生、初中生,我们也应该灌输这种思想,要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如何自主地学习。不容置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集体的力量才是庞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而自己又不能解决时,能想到团队的合作学习。一个好的学习团队,可以使学生从团队中学到很多课堂上教师不能直接教授的知识与技能。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从团队互动、交流中改善学习环境,提高交际与表达能力。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靠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培养的,好的协作有利于整个学习集体的共同进步与提高。

5.课后学生情绪的变化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每堂课的最后十分钟或五分钟的情绪波动最大。课堂上或是课堂以外的种种事物都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例如:有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老师这节课该讲的都讲了,我也基本上都学会了,还剩下几分钟的时间,可以让自己放松一下了。其实,这就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错误认识。老师虽然讲完了,但是在还没有转化为自己的成果前,那么课堂学习并没有结束。换言之,课堂学习会延伸到课后,甚至是日常生活中。还有的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还没有下课呢,就已经沉浸到课后欢快的玩耍中去了。如何将学生在课堂最后时刻的情绪调整好,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和课堂讲解技巧上下一定的功夫。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的同时,忘记 45分钟的课堂时间限制。

篇2:杜郎口教学模式论文

抛开应试的功利性而言,我觉得这种模式还是很好的:它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表现自己,这种素质毋庸置疑太重要了。但可惜的是杜郎口中学毕业生的这种自信,很有可能在高中以至大学又被消磨光了。

杜郎口中学的模式在教育改革上其实还是有意义的。不管其本质如何,但各个教育专家以及教师对此模式的探究和实践,至少都表达了大家的良好愿望:希望教育向着一个尊重学生个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良性方向发展。

但即使这样,教育教学中尽量实现对人的尊重这一点,从未被研究教育的人们放弃过。所以,虽然在其他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机械和想当然的模仿导致了很多现实问题,但杜郎口中学模式、洋思中学模式、上海启东中学模式等等的出现,依然是有意义的。这些模式让教育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督促着教育行业内部的人员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否则,如今的教育说不定还停留在解放前某些私塾先生背不出来书就用门夹学生耳朵的阶段呢。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专家们一直竭力呼吁用爱去教育孩子,避免体罚。教育行政部门更是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体罚。如有发现教师违规,轻则扣绩效工资,重者丢饭碗。这下好了,整个国家没有人敢打孩子了,校园里是只要你学生不找我老师的麻烦,我就不问你,我只要把这四十五分钟的课安安全全地上完,就算完成任务了,听不听由你。

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没有老师敢管,进入初中还是这样。到高中了,学校要升学率啊,老师不得不管了,尤其班主任,不管的话哪有成绩?成绩和他们的奖金是挂钩的。为了奖金,为了升学率,班主任只能充当“大恶人”了。这下好了,为了奖金,为了学校的升学率,把命搭上了。

到底,该不该体罚孩子?我的观点与那些教育专家恰恰相反,该体罚!孩子对了,就要奖励,错了就要惩罚,当一般的惩罚手段无效时,就要进行体罚。只是这体罚的程度要把握好,不能造成伤害。

看看近几年的新闻,未成年的孩子干了多少“好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护着,社会拿他们没有办法。

现在的孩子就是我们国家未来五十年的支柱,如果他们朽了,我们这个国家将会很危险。斯巴达与雅典,雅典崇尚民主文明,结果却被崇尚武力的斯巴达所败。这不能不给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以启示!文明我们不丢,但健全的人格和体魄我们也要有!有的体罚扭曲了孩子的人格,但没有体罚,会有更多的孩子的人格被扭曲!禁体罚,弊大于利!

篇3:从学“杜郎口模式”谈起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个冷笑话,如果教育能够通过这么简单地复制、粘贴就成功的话,那中国的教育还需要这么不断地折腾吗? 如果那么简单,很久以前,我们就可以通过复制魏书生、于永正等一批优秀的特级教师们的教育经验而成为教育强国了。三年前,我们轰轰烈烈地引进“洋思经验”的时候,每个人对它都是顶礼膜拜,凡是洋思的都是对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前后不到半年时间,各学校学习的声音就销声匿迹了。

笔者从不反对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学习别人可以给自己以启发,给自己以借鉴。但这种学习绝不是复制和粘贴,教育这么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地复制与粘贴就可以完成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用在教育上,则表现为不同的经济基础,不同的文化底蕴,必然形成不同的教育风格。今天学这个,明天改那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感觉无所适从,最后只能是燕人邯郸学步,别人的好东西没学会,自己的好东西也丢了。

急功近利,一拥而上的“大跃进”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学习别人,只能学习别人的教育理念,学习别人创立这种教学模式所经历的艰苦历程。适合别人的并不一定会适合你,适合自己的也不会永远适合自己。没有一种模式是永恒的,当它不再适合的时候,舍弃是最好的手段,而作为学习者,要学的就是那种不断创新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在创新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与风格。否则,任何教学模式,离开了适合生存的土壤,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流传到现在依旧是先进的。我们所进行的每一次教学改革也无 非是落实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贯彻这些教育教学理念,那就是每所学校,每个教师怎样结合当地经济基础、文化氛围, 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发展情况去实施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教育要发展,虽然落脚点在学生,而关键是在于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出来,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依然是一句空话。事实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的发展依然决定了教育质量的好坏和教育改革的成败。

教学改革要成功,必须多管齐下, 采用多种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归纳起来,制度是基础,培训是手段,激励是关键。

第一,教师要发展,要有一个先进的评价制度。评价是一个杠杆,是一把尺子,是用来考核教师的工作实绩的, 评价制度是否能促进教师主动改变自己是教师能否发展的重要因素。评价制度是否合适表现为: 一是理念要先进; 二是是否适应本地的教育现状; 三是可操作行为是否适当,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够落到实处。课程标准对于评价改革这一块的叙述是比较抽象的,各级教育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就必须具体化。可现在对教师成绩的评价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所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是一块遮羞布,却怎么也遮不住教学改革的失败。

第二,教师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可以说,近些年来各级培训主管部门对教师的培训是不遗余力。首先是免费; 其次是培训种类齐全,有全员远程培训,有各科教师的骨干培训,有心理辅导教师培训,有班主任培训,等等; 再次是培训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远程培训,集中培训,观摩、研讨、经验交流,等等。可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是教师的参训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完成培训任务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导致培训看起来很热闹,培训结束却什么都不知道; 二是培训的面不广, 有的教师一年参加了几个培训,有的教师却是几年参加一个培训。一般来说, 年轻教师参加培训的比较多,而年纪大的教师因为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更新改变,同时,他们对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掌握得还不够熟悉,加上一些家庭琐事, 所以对培训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综上所述,要加强教师的培训,首先要兼顾全体,其次要加强对培训结果的运用,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的效果。

第三,教师要发展,激励是关键。激励教师的方式并不多,一是要保证教师的经济待遇; 二是要鼓励教师的进步,教师进步的渠道很窄,少数教师可以走上领导岗位,大部分的教师在乎的就是评先评优评职称。每年的评先评优评职称的激烈程度不亚于高考,可有限的几个名额每次都伤了无数优秀教师的心。只要保证了这两点,其实教师是很容易满足的一个群体。

篇4:“杜郎口”模式的超越之路

【关键词】 话语权力 课堂教学 课业负担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1-001-01

一、师生的话语权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主宰着课堂,教学中的话语霸权业已存在,学生总处于被动地位。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学生拥有充分的话语权,该校曾做出过规定,教师在一节课中讲话不可超过10分钟。甚至规定过“0+45”分钟的模式,即教师不讲话,课上的时间全部由学生来讲。

当教师的话语权被限制,学生的话语权力就得以突显。这样的课堂教学未必合理,在提倡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应消解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重要身份。以学生的主体性来代替教师的主体性,或者因教师的主体性而牺牲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属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教师和学生的话语权在课堂上可以共生共存,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教师的话语霸权不可取,学生成为话语的独享者也不合理,杜郎口的课堂话语分配有矫枉过正的趋向。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看课堂话语权力,师生话语时间的分配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杜郎口中学之所以规定类似于“0+45”这样的模式,可能是学校在教学改革初期的权宜之计。真正关键的是学生和教师是否有独立的主体地位,有没有展现自己个性的机会。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状况,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表达机会,这种做法值得提倡。至于教师和学生发言的时间具体分配,笔者认为不必做出具体的量化规定。

固定的师生话语时间分配可能让课堂互动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当发言的时间被规定,学生的展示就背负了额外的要求,不论他们对一些问题是否有表达的欲望,也都得按照规定的时间做准备,以符合这些外在的要求。换言之,由此而来的学生话语未必完全真实,被动的学生话语同样可能出现在课堂上。对于教师,该校课堂中教师的说话时间有强制规定,那么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的教师的话语权力就得不到保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可厚非,但教师的教学地位不能因此被遮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作用、引导作用相当重要,倘若说话时间被限制,教师可能因此无法自如地与学生交流,受制于外在的固化规定,造成教师说话总是带有很强的职业角色色彩,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和学生做交流,那么这样的课堂话语就显得不真实。因此,应该让教师和学生拥有同等的话语权力,让师生自由地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体会,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通过对话实现观点的交换和对文本的理解。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展示让外界看到的是学生光鲜亮丽的一面,在这背后,学生付出了很多。笔者发现杜郎口中学的学生课业负担并不小,在预习课上,他们通过自己预习以及小组讨论,基本上要做到对本课内容的基本掌握,并花一定的时间做练习题,解决双基问题。在预习课后,学生们还要完成教师分配的小组任务,准备展示课的交流内容。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要完成“双基”的学习,还要准备学习的汇报。每个小组有那么多的预习和展示任务,他们只能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于准备自己的课堂展示。从预习、展示到反馈,学生参与了整个环节,有人做过统计,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孩子们在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能够达到六次循环,学案预习是一次,小组内部交流是一次,小组展示准备是一次,小组展示是一次,倾听其他组展示和对其他组的质疑是一次,最后总结反馈还有一次。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是非常巩固,但这样的反复学习,使得他们背负了沉重的学业压力,而且始终围绕着课本学习,学生的发展空间会受到一定限制。

课程改革呼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杜郎口的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我们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需要对学生的感受多一份关注。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关乎学校的发展,更是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具有独立地位的人,是完整的人,他们体验着全部的学习生活和精神生活。杜郎口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这过程中是否充分倾听了学生的想法,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如若不顾学生的内心诉求,将学生一并卷入到这场课堂教学的变革中,那么学生多元的个性将可能被遮蔽,被动地参与到该教学模式的运作中。

三、超越之路

(一)确保平等的话语权。在课堂话语的分配上,杜郎口中学的“10+35”或“0+45”模式过于刻板,把教师的说话时间做量化规定,不利于师生的自由交流和互动。课堂本是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应恰如生活中的沟通,应该互相尊重,珍视彼此的观点,各抒己见,教师和学生的话语权力都不应被限制。一言以蔽之,师生的话语权可以共存共享,让师生有平等的话语权。

(二)赋予学生课程权力。正如前面提到的预设和生成的问题,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内容被教师像导演一样预设好了,学生们只是按照教师的预设来学习和展示,其自由发展的空间相当有限,所以这样的课堂是预设主导下的生成性教学。这种教学实质上只是开放了课堂教学的模式,而没有完全开放课程。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观念,把学生和教师视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目的不只指向文本上的静态知识,而且要有与学生自身经验密切相关的情境性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化的发展。所以,学生应该被赋予课程权力,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学生在这些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取向、思维特征、性格类型等。

[ 参 考 文 献 ]

[1] 佐藤学著.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06.

[2] 闻待.杜郎口高效课堂的效率性特征[J].上海教育科研,2009,

篇5:杜郎口教学模式

杜郎口教学模式

杜郎口教学模式基本内容

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杜郎口教学模式教学原则

1、民主性: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知识的统领者,也不存有话语霸权,课堂专制,有的只是平等的人格,学习的伙伴。以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为宗旨,学会对话、商量、征求甚至请教、道歉。高举尊重大旗,实施感动教育,创设民主、宽松、自主、和谐的良好环境。

2、问题性:问题造就磁力,问题是具有吸引性、竞争性、探究性、创新性、实践性,是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思维,增长智慧,培养能力,造就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产生兴趣、动力。

3、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尊重他们的奇特思维,引发他们的求变、求异、求新、求奇的内驱力,营造一种标新立异、创新超凡的竞争氛围。树立异曲同工、独具匠心、天斧神工、巧夺天工、举一反

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风气。

4、拓展性:以教材为例子,要注重知识的源头、过程、联系、结合,以本节知识为核心作好辐射与延伸,引发学生浮想联翩,上接下连,左顾右盼,构建网络,形成综合连体,千丝万缕,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5、尝试性:高明的教师引导学生走路,笨拙的教师牵着学生走路,无能的教师代替学生走路。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放手,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分析、总结。懒惰是培养出来的,哪里有事无巨细,越俎代庖的人,哪里就有快乐的懒汉和庸人。

6、实践性:学习切实注意联系实际,运用活生生的事例,学生的生活经历及听到、看到的事件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剖析、归纳、总结、把握事物的本质,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做过的学得好。

7、技巧性。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特点、规律,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总结知识内在的技巧,分清层次,记住要点,开展好相应总结,纲举目张,上课不是死记知识,而是找方法,寻规律、抓特征。

8、全员性。不搞精英教学,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尤其对薄弱生要倍加关爱,尽最大可能提供方便、机会,让其展示自我,树立信心,培养其勇敢精神和竞争意识,分层次教学,合理安排不同任务,逐渐缩小优弱差距,力争让最后一名也能成才。

9、主体性。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而不是主讲者,解答者、操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当好竞击者、表达者、展示者。

10、合作性。师生、生生、组生、组组、优弱加强合作,互补共赢,相互点评、指正、借鉴、补充、心灵碰撞、人格感染、智慧启迪。杜郎口教学模式密码解读

(一)、管理创新

杜郎口中学在十年改革进程中,不断探索创新,积极稳步推进,积小胜为大成,终于让全体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育教学成绩逐年稳步提高。全校师生在不断成功的氛围中逐渐找回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信,并不断体验着自己创造的乐趣和满足。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乐于奉献;学校日新月异,生机勃勃。

坚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社会学意义来看,教育过程的本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教育学意义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主体性的实施和受教育者主体的实现过程。教育者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实性存在,具有自我规定性,先于教育过程而获得;而受教育者主体性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育者的直接影响下完成和确立的。受教育者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应尊重他们的正在形成中和将要成熟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的发展直接处在教育者引导之下和意料之中,教育者是受教育者主体的前提条件。教育者的主体性的意义在于赋予受教育者主体性以可控制性的特征,受教育者主体性可体现为对控制的自主选择及体验。由此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体现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和体验。

2、渴望成功是教师、学生发展的动力

作为管理对象教师从潜能开发到获得成功,也是一个发展的动力过程,这是个调节被调节的双向转换生成的过程。

从发展动力论的角度看,成功管理无论在哪个层次、哪个环节,发展都可以被看作为自身的运动。发展与动力,既可为内容和形式,又自身同一。成功管理的发展动力论内涵是:以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动力系统开发为主要任务与手段,以不断帮助教师取得成功为主要途径,从而使教师在自身成功体验中学会并主动开发学生动力系统,有效地促使学生获取诸方面成功的一种教育科学原理。

3、管理改革必须关注师生的心理求衡 成功的体验使其心理需求得到不断的满足,心理是平衡的,所表现出的情绪是高涨的、心态是积极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体现出友善的、积极的和正向的;失败的体验使其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就会发生失衡现象,所表现出的情绪是低落的,心态是消极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体现出敌视的、消极的和反向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次数越多,其倾向性越明显。

4、评价制度改革的正效价值。

评价理论是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价值学说的角度来看,成功管理的改革在本质上要由教育评价的改革贯穿其中,并构成教育改革在观念和方法上的共同前提。

目标改革是第一位的,其核心是以成功为价值定向的教育评价的改革,显示突出的肯定的价值倾向。这个原理以正确发现、认识教师,充分肯定每个教师都有成功的需要和潜能作为整个教育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以长扬长,实施积极鼓励性评价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的过程。

(二)、教学模式

首先必须“让说”。

杜郎口的“10+35”时间模式,每节课老师讲授不得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不得少于35分钟,在时间上保证让学生说。现在,杜郎口的在每节课上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说的机会(即参与率超过100%)。

二是必须让学生“会说”。杜郎口的“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预习课上,教师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上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做预习笔记。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张梅玲考察杜郎口课堂后说:“让学生去预习,当然不可能100%看懂,可能大部分看懂,也可能什么都看不懂,但你给时间让他预习,在心理上就有了定向。”

三是让学生“敢说”。杜郎口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展示”环节为学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展示课上,就是学生的定向学习,通过预习他有了定向,就知道了自己应该去学什么,也保证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性,可以有准备来展示。如果没有预习,学生不知道讲什么。学生在展示中的表现,提出的问题大家进行讨论,产生了自信感。人有了自信,什么都不怕。”(张梅玲语)

四是用课堂评价保证学生“说”。标准之一就是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百分比;之二是学生展示(学习)的深度;之三是学习的效度。杜郎口的课堂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这个舞台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把教学民主化、平等化体现出来了,化成了行为。因为理念需要行为的支撑,没有行为的支撑,这个理念是空的。

杜郎口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尊重,化成了学生的行动,满足了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杜郎口中学课堂的中要组成部分。讨论这一学习方式已被杜郎口的师生所认可和采纳。在杜郎口中学,各个班级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来优化组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人数根据班额大小有的班级是6-7人,有的是10人左右。桌对桌,面对面,以便于学生分组、交流、合作。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预习阶段,教师根据所学内容,以教学目标引导同学们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做预习笔记,为展示课做准备。预习时也有讨论,重点解决基础知识问题和寻找、确定难点问题。对于学习好的同学,则是准备展示时突破难点的方案。

在展示阶段,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首先进行小组展示,交流预习成果。在小组讨论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积极地投入,除了接受信息之外,更多的是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思考,其反应除了听之外更多地是赞许、补充、质疑。然后是全班性的展示,同学们争先恐后争取发言机会。发言的人慷慨激昂,精彩纷呈;其他同学凝神倾听,聚精会神。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他们感到讲的人或听的人与自己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权威可言。尽管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程度各不相同,学习的深度各不相同,但是通过,每个人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日积月累,自信心得到了培养。通过讨论,每个人都展示了自己。除了知识、技能的熟练和提高,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这也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根据马斯洛的动机激励理论,人的基本物质需要满足之后所追求的主要是精神需要而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的需要是最高的精神需求,其中自我表现欲是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内容。讨论是课堂走向自主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课堂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2、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在课堂上是主持人、组织者、指导者、教学中的首席,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使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艺术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

课堂展示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各个环节——认识、理解、应用是紧密结合的。杜郎口的课堂在知识的重点处、疑难处和关键处,围绕预习课归纳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

在杜郎口的课堂,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在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给以具体指导,让多次发言的同学把机会让给还没发言的同学;鼓励还没有发言的同学大胆发言,积极与别人沟通;引导同学们不仅自己说会说,而且要学会倾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对于任务完成得快的组,让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让其他组分享他们的快乐。杜郎口的课堂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现在,杜郎口每堂课学生参与面都在100%以上自信心。

3、课堂评价的多样化。

杜郎口的课堂评价是多样的,有鼓励性的、也有批评性的。有语言,也有掌声。有老师的评价,而更多是来自学生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自信心的逐步提高、学习的不断深化、团队建设的不断凝聚、课堂效益的不断增强

小学杜郎口教学模式各课型六字要求

一、预习课(或叫发现课):自学、发现、准备

二、展示课:互动、交流、展示

三、反馈课(或叫发展课):巩固、发展、提高(具体为:测评、巩固、深化、拓展、创新)各课型大体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一、预习课(或叫发现课)。

1、创设情境导入(2分钟以内)

2、目标定向(3分钟以内)出示学生预习目标。在初期由老师制定,然后由师生共同制定,一段时期后由学生自己制定。

3、自学发现(15分钟)。出示预习提纲,学生自学。老师巡视,对发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在学生预习中共性的问题老师给予点拨指导。此阶段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或内容多少适当分段,即把学生预习分成递进的几步。

4、交流提高(15分钟)小组内进行预习交流,对看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研讨。老师可适时进行点拨、也可组织全班同学交流。

5、课堂总结(5 分钟)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评价,做好下节展示课的展示安排。

二、展示课

1、激情导入(2分钟以内)

2、学生分组展示(25分钟)

1、老师给各组进行展示任务分工。

2、学生做好展示的准备。(确定展示内容、设计板书内容、及展示形式)此环节也可在上节课提前布置,让学生在上课前做好。

3、按知识先后顺序分组展示,在展示中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以达成老师预设的学习目标,老师要及时给学生以点拨和引导,把学生的学习、思考引向深入。每个组展示完成后都要给予适当的评价。

3、组间交流提高(5分钟)小组间进行穿插交流,老师也可组织全班交流。

4、达标小测试(6分钟)老师精选达标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

5、课堂总结(2分钟)

三、反馈课(或叫发展课)

1、激情导入(2分钟以内)

2、达标检测(20分钟)老师精选达标课,学生静心做题。达标题首先要注重知识巩固,抓好双基,让全体学生都能达标,尤其抓好最后几名学生。同时达标题也要面向优秀生,要有发展、提高的题目,对学生的学习知识进行有效拓展。先做完的同学可帮助本组学习差的学生,也可深入思考题目的解题关键、注意事项等。此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对做题中的共性问题可及时进行点拨、引导。

3、组内交流(7分钟)小组内开展讨论,订正答案,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4、全班交流(9分钟)各小组分工汇报题目中的疑难问题、解决办法、注意事项、解题关键、创新解法等。在老师点拨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深入发展。

篇6:杜郎口模式问答

教学管理老师一定要利用好班委,特别是课代表和小组长。课代表要协助任课老师更好地上课,更要从效果上帮助任课老师检查落实。下课后做好同学们的分层次抽测。

小组长主要负责课堂上同学们的参与度及意识问题。老师课前准备实验仪器及实验过程,实验效果,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深入小组中,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实验状态,及时指导改正。特别是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有危险性的实验。由于课本实验结果是在比较理想的状态下进行的,实际试验效果或与课本上有差距,老师这时一定要尊重实际实验结果。尊重学生的劳动结果。

2.预习课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

A.课前编制学案:老师研究、消化教材,编制出适合学生的学案,学科组内成立学案编制小组,轮流编写,资源共享。学案经由学科主任、年级主任、考评组审核通过才能呈现给学生。学案的准备一般包括老师个人编制学案,学科组内讨论,形成最优化学案,上课前老师再次备课增加自己的教学特色。

B.课堂上做好预习指导:预习课上,老师要作为一个学习参与者、合作者深入学习小组,了解预习情况,发现学习困难,再作为一个引导者,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或集体提示。

C.同时收集疑难问题:在预习指导过程中,收集学生学习难点,出错率高的问题,确定展示课上的展示重点、指导重点。

3.在预习检测中差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提高?

小对子帮扶,或者老师指导。

4.对于备课中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是如何进行选题的?选题形式有什么不同?

预习环节题目设置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展示课上注重学生自学留下的疑难问题的解决,基础知识穿插巩固于整个学习过程。反馈课选择一题多解、多问问题,有利于学生分层掌握,形成系统的知识能力体系。

5.如何上预习课?展示什么内容?各学科上课有什么策略?

原则上学生都会的不展示,有难度与生活练习密切的作为展示内容。包括分析、点评、规律提升、方法总结等。具体有不同的方法,如反馈、知识点的链接、解题关键、自己思考过程中的错误、几种思路方法中哪种最适合该题目、其它方法适合用于什么情况等。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6.教师如何设计预习学案?反馈课教师是如何组织的?

预习学案要突出学生的对学习引导,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但不能因为知识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利用学案学习达到老师在与不在差不多的学习效果。反馈课上老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安排反馈。反馈内容要体现分层,C层同学完成基础知识及部分拓展,A、B层同学完成拓展提升,还可以设置思考性强的开放性题目供学生选择完成。

7.课堂评价体系的细则是什么?每一项设置的目的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课堂评价不仅评老师还要评学生在老师设置的情景下的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价老师包括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是否合理,对学生的指导是否到位,展示环节老师的点评追问是否得当及时,赏识尊重学生是否到位,对学生的要求是否严格,发现的错误是否及时纠正等,学生评价包括学习自主性,展示参与度、规范性、精彩度。

8.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

首先创设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营造发言无错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于参与,参与无对错,其他同学也不要嘲笑说错的同学。再次运用奖励机制,在班内树典型立榜样,引领全班同学的参与积极性,为避免精英化参与,可以采用小组捆绑评价,或者设置小组评比栏,并且落实到位。运用好班委,实行班长、课代表、小组长评价制。

9.这样的教学模式如何对待目前的升学考试?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抛弃考试,只是把考试作为学习的一个副产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10.实施课改初期如何提高学校老师之间的团结与凝聚力?如何处置传统和新课改之间的矛盾?

领导强制,不改思想就下课。对于老师的团结与凝聚力的培养仍旧采用捆绑评价,学科组、年级组捆绑等。

新课改后老师仍旧可以保留传统课堂上的优点,讲解要求精简、得当、及时。放手培养学生,在学生当中培养小老师,充当老师的助手。

11.小组管理的评价机制是什么?学生是怎样进行量化考核的?

小组评价分个人评价和整体评价,个人评价包括常规和学习,方式多为精神层面,帮助学生获得尊重。小组评价为增强学生的团结采用捆绑式评价,帮助学生实现帮助别人的愉悦感而实现。12.学校是如何利用教学辅导资料的?

教辅资料主要是集备过后,主备人将有效建议运用到教学设计过程中时应用,再者老师上课之前的独备增加老师的个人特色。13.有了这样的高效课堂是不是就不需要有高素质的老师了呢?

不是不需要老师,而是更需要高素养的老师,新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内容的认识掌握要高于学生一个层次才有可能对学生的讲解进行有效地点拨评价。

14.学校在推行“三三六”的初期是如何推行的?

课改之初,学校老师对课改可能会有抵触心理,成为自己口头宣传的教育理念的对立面,成了与学生抢课堂主动权的竞争者。所以一定要首先转变老师的教育观、师生观、教学观、学生观,思想上让老师理解教育的本质,对于好的一定要表扬。利用好老师资源,表现好的老师现身说法,为其他老师主动送经传宝。

15.阅读课上老师对阅读的内容有何要求?对学生的阅读是如何指导的?阅读结束又对学生做如何要求?

阅读内容多为中学的必读书目,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思考的角度方向,为保证阅读质量,要求每读必写,让学生写出读后感,并纳入老师的考核,看老师是否指导到位。

16.学生升入初三,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教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化并且练习熟练运用,最终达到能力的提升。

17.语文课的预习课是如何操作的?字词、作者、写作背景也在预习课上以怎样形式出现?作文课有预习课吗?如何操作的?

作文没有预习课,一般是2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写作,然后是学生互批互改,找出精彩的部分大家共同分享。老师注重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18.如何让对待待转化生?

学习成绩不好,并一定其他方面不优秀。老师应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力度,多指导、多激励、多赏识,及时发现赏识学生的闪光点,并让学生感觉到带给的成就感、被尊重感,提高激情,逐渐引入课堂学习,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主动要求进步;确立帮扶对象,建立帮扶小对子;确定帮扶方法,学生还是老师;教师要做好及时的检查和复查工作,及时与帮扶者与被帮扶者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根据每学期期末的成绩,对这些学困生的成绩的高低按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上学期成绩进行比较,提高位次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没有进步的不予评奖。

19.教师是如何备课的?

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与反思。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老师们也可以讨论下单元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要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

要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例如采用“说课”的形式进行比较,以便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力求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阶段测试(练习)。提倡“统一”不是“一刀切”,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做出合理安排。

20.改革初期推行杜郎口模式时对老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高效课堂下课堂是鲜艳的花朵,班级评价是支撑的茎干,学校管理是根本。课改之初,老师对课堂的顾虑很多,主要是源于对学生的不放心,学习内驱力没有发掘到位。教师首先是思想的转变,自己尽快掌握高效模式,分配好小组,选择小组长。对学生、小组长培训,课堂规范的培训,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入点,促使学生提高自觉提高合作交流的投入度及质量。

21.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课上提供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时间空间,课下营造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如英语角、英语兴趣小组等。并可把练习成效纳入指导老师的考核内容。22.怎样进行英语课的阅读?

英语阅读课选择小短文或是课文,或是小故事让学生锻炼阅读能力,不要过多的讲解知识点,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联系阅读技巧,尽可能全员参与。23.班容量大,如何让进行三三六模式操作?

一方面对展示的内容进行选取。选取重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的问题,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

另一方面展示形式上,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其带领组员先组内讨论,再选代表展示,为了增强小组合作,保证讨论效果,老师可以点名小组的几号来展示。班级小组较多的情况下,还可以激发学生抢答,为了平衡展示参与机会,可以以两节课为一轮,让所有的小组都有参与展示的机会。24.学生平时是怎样解决复习和新授课的关系的?

复习课与新授课一般都有前后联系的,每节课开始老师可以设计前面知识的检查,再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5.学生受母语的限制,预习中语法知识和单词记忆等,平时是如何让落实的?

小对子检查,板示对改,出错的同学及地方及时改正。课代表课下抽查,老师针对性检查等方式。

26.政史地生这些学科是如何上预习课的?

政史地课程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预习课上留给学生时间、空间让学生记忆理解,为展示做好准备。教师做好学习指导,板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不良习惯,27.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的情绪过后,出现下降情况改如何解决?

无论何时老师都要有激情,学生没有激情上课就没有了效果,一定要先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进入学习。激发学生激情的方式有很多,游戏、学生才艺展等。为是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放的课堂学生自主参与,能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成果;第二,学生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课堂上学生参与其中,自己的想法、做法得到学生的认可,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学生的价值认同感,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这种开放课堂所凸显的一种作用。第三,老师的调控作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方法每隔一段时间变化一下,让学生有新鲜感。

28.如何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开展杜郎口模式?

杜郎口模式不是否认应试教育的考试机制,在这种新模式下的教学效果,考试只是一个方面,学生主要是培养了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提升了,任何考试都不是问题了。

29.课堂上处理不完的问题如何解决?

如果是展示目标不明确造成的,老师要选择好展示内容,内容一定紧扣展示目标,做到展示典型、精展示。另一方面,老师要做规划,备好课,预设到位,提高课堂效率,熟练掌握课堂操作技巧。如果是学生对课改短时间的不适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调整下面课程教学设计,深入到学生中去,观摩其他课,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

30.假期作业如何让处理?

杜郎口中学的假期作业主要有两部分:新课预习和社会实践。新课预习效果在开学是进行一个小测验进行检验;社会实践主要是针对每天的新闻关注,学生可以根据新闻报到及所见所闻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两项都要纳为指导老师的考核内容。

31.学生小组合作,如何进行一对一帮扶?怎样保证效果?

小组合作小对子帮扶各科采用动态组合,即语文、数学帮扶小对子并不一定一样,小对子组建还要注意学习能力成绩不易相差太大。做好生生互动,让小组中的骨干学生对带转化生进行帮助,在小组中多给他们展示机会。日日行不怕千里路,天天做不怕千万难。为保证帮扶效果,一般采用捆绑式评价,以基础差的学生进步度作为小对子的评价。

32.小组内合作学习,有的学生不配合怎么办?

如果是与本组同学闹矛盾,老师在了解以后,调节一下。如果是个别同学的性格与本组同学不太融洽,那么可以尝试把个别学生调一下组。如果还是出现上述问题的话,那就要对这个别学生进行教育了,让他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改正缺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语气、用词、场合等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是让学生更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互助的快感。学生不配合要让他感到学习的痛苦,或是没有交流的遗憾。

33.学习杜郎口,作为一个公办学校的校长应扮演什么角色?

公立学校课改的压力大,校长看准了,要改,下手就要狠还要准。34.当班级里有一半的学生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再加上家长的影响,从而厌学怎么办?

老师做好家长的沟通,同时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学习的兴趣。

35.文科对于基础知识是如何处理的?

课堂检查,晨读记忆,课堂上穿插巩固,小对子帮扶。

36.学生在入学养成教育中习惯具体是怎样培训学生的?

新生入学之初,首先从思想上告诉学生我们要接触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然后让学生观看初

二、初三年级的课堂(或是高效课堂的录像),回来让学生畅谈观后感——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时学生说的任何一句话,老师都不要急于否定,创设发言无错的环境,让学生敢说。

再试着让学生预习新课,老师做好指导,第一节课一定要预习充分了才能上课,上课期间尽可能的让学生讲,课后让学生反思这节课的表现与理想的差距,再次回到初

二、初三的课堂观看,依次讨论、预习、上课。

这个过程中还要进行常规培训:板凳、粉笔头、展示的姿势、行动快静齐、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等等。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过程中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37.教师的教研如何进行的?

教师的教研有小课题研究和个人兴趣的发展。小课题研究,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设计导学案?如何组建小组?如何培训小组长,等等。个人兴趣发展,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社团组建兴趣小组,既发展了学生又开发了自己。

38.所有的科目都有导学案吗?是否所有学科都要求学生写预习笔记和纠错记录呢?

所有科目都有导学案,都要求学生写预习笔记和纠错记录。同时还有学生的成长日记,道德日记,读书笔记等等,都作为老师考核的内容之一。

39.教师怎样评价学生的德体美劳?

德体美劳的评价贯穿于学生的课上课下,课堂上互助、自主,课下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礼貌等方面都是考察内容。

40.关于教育教学发展及教师成长问题怎样与素质教育保持一致?

素质教育需要积极学习的老师,认真研究课堂准备、课堂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在师生共学的互动中,老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小课题研究、个人兴趣小组组建都是老师发展的途径方法。

41.在这种模式下,班主任工作如何展开?

班主任首先是优秀老师的杰出代表,是老师的榜样。在管理上,班主任不仅仅管理本班的任课老师,协调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貌等的管理者,更是班级教育教学的管理者。班主任聘任教师,考评、量化、奖励、辞退教师,每周听评课在5人次以上,坐班听评课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召集本班教师进行听评课,对共性问题进行研讨,调度相关教师进行整改,推出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年终对班主任的考核主要依据本班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42.语文课上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重难点?

语文由于学科性质,发散性思维比较大,老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找准需要讨论的角度,预设问题到位,备好课,在预习课上,做好学习指导,收集学生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疑难问题。43.学生根本不在乎量化分,怎样能激励他们进步?

量化分只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方式,旨在要让学生体验到因此获得尊重,如果通过量化分达不到这个效果,就不起作用。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激励方式,老师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这种受人尊重的情感体验。

44.怎样能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能干好?

老师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思考能力、生成能力等,内容设计分为A、B、C、D四个等级,让差生有机会吃饱,优生有机会提升拓展。

45.怎样转化班里的学困生?

老师特别辅导或是小对子帮扶。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的表扬,让学生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每一点成长。转化学困生仅仅有老师还不够,还要让他融于学生集体中去,所以小对子帮扶也是必不可少的。

46.小组长怎么管理组员?具体操作过程是什么?

小组长管理组员常规、学习,督促组员学习,分配学习任务,注意分层讨论。组员监督小组长的操作,配合小组长的工作。让小组长明白适当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管理过程是愉悦情感的体验过程。

47.英语课如何让上预习课?

英语预习课上,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听说读。课堂操作上,先记忆单词,然后是听力练习,再是阅读。

48.学生小组划分1、2号,5、6号,学生心理会不会受打击?

一般不会,学生每小组的5、6号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个学期或是一学年会变动一次。学生自己也明白自己的学习力,有待提高,想其他同学学习,所以不会有心里负担。

课代表的作用:老师不在的时候安排课堂环节;课下帮助老师检查同学的学习效果(一般是检查C层同学的学习情况);课堂情况的反馈,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课堂好坏的原因所在。

教学楼大厅黑板:有每天的值日年级主任负责填写昨天的查课情况。

上一篇:“改作风、兴勤廉、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乡愁之疡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