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中学学生礼仪修养形象公约

2024-07-09

红旗中学学生礼仪修养形象公约(精选6篇)

篇1:红旗中学学生礼仪修养形象公约

红旗中学学生礼仪修养形象公约

责任篇

维护国家荣誉,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脱帽肃立,行注目礼; 认真学习,全面发展,励志报效祖国;

学习法律法规,增加法律意识。遵守社会公德; 牢记“崇德尚智,追求卓越”的校训;

遵守校规校纪,维护集体荣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 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

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为节能和维护财物安全,要关闭教室电源、关好门窗。

修养篇

体现红旗中学良好素质的言行; 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文明致美;

进出校门,自觉下车推行,主动将自行车停放在指定区域; 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

具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生活节约,衣着整洁,朴素大方;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别人的事情做不到要表示歉意; 学会料理个人生活,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

礼仪篇

与别人交谈时要注视对方,听别人讲话时要聚精会神,打断讲话时要说“对不起”; 迎客送客,起立迎送,接受、传递物品用双手,与宾客相遇时要主动让道、问好; 上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进办公室喊报告,与老师、同学分手时主动道别; 回答、问话起立,给老师、长辈提意见时态度要中恳; 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外出或到家主动与家长打招呼; 进入房间轻敲门,运用他人物品须经主人同意;

同学间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发生矛盾多自我批评。

形象篇

有损红旗中学学生良好形象的行为; 不遵守社会公德,不尊敬师长;

考试时夹带,传递纸条等作弊、抄袭行为; 男生留长发,女生烫发、染发、佩戴首饰;

进营业性网吧和娱乐场所,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网络书籍; 上课听耳机,使用手机,嚼口香糖,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 互相攀比阔气,乱花钱;乱吐痰,丢(倒)垃圾;

在黑板、墙壁、课桌凳处乱涂改刻画,攀折花木,践踏绿地; 乱穿行,在公共场合追逐打闹、喧哗,在教学区内踢球。

篇2:红旗中学学生礼仪修养形象公约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的现状

(一) 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重视程度

对于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的培养, 人们过多地会注重在孩子年龄比较小的阶段开始培养, 忽略了大学时期的培养, 但其实中小学是培养的初级阶段, 大学是将道德与礼仪定型的阶段。这样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 在一些高等院校的基础教学中, 比较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往往忽视了道德文明教育。在众多的高校课程中,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礼仪修养的课程都有开课, 但通常都是选修课或者课节安排得很少。高校对思想道德建设的不重视会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缺失。

(二) 加强道德修养建设培养的方式需要整改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成果的质量。目前, 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与礼仪修养的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 大多都是理论课程, 并没有与实际生活需要及社会实践相结合, 许多方式都是空谈。因此, 改进教学方式对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十分重要。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方式的意义

(一) 有助于完善大学生人格的需求

人格具有一定的魅力, 是人的心理过程与特征的总称, 是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统一表现。高校开展思想道德培育课程着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的宏观教育, 对人格培养教育程度还不够。日常生活实践证明, 思想道德建设成功的关键是要与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紧密结合, 生活实践最容易强化人的思想观点、礼仪行为与心理道德。因此, 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是推进学生人格向前发展的驱动力。

(二)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高校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一个人的文明举止是否优雅、是否有气质是文化素质底蕴的表现, 更是人文教育结果的检测。大学生通过对礼仪规则、姿态、语言的培养, 学习高雅的礼仪、养成礼仪的交往方式与风度会体现出谦逊有礼的风范。

(三)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 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非常重要。失去民族文化认同感会不利于民族文明的发展。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 所以在高校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十分必要, 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大学生对道德与礼仪规范的学习, 会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增强我国文化发展的实力。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方式

(一) 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 教育需要日积月累才会有成果。思想道德建设在大学期间有着塑造与定型的作用, 因此, 高等院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除了在日常理论教学方式培养上, 更要注重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培养。例如, 带大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 关爱孤寡老人, 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整理内务等, 亲身感受思想道德文明建设的成果。社会实践是比理论教学更直观、更具有教学效果教育方式, 所以, 在授课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方式, 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贴近生活, 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行思考什么是道德文明, 什么是礼仪修养。

(二) 加强心理教育

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就业压力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起伏波动较大, 如果高校不加强心理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会有下滑趋势。人的心理如果不健康, 走极端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甚至会促使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高校加强心理教育迫在眉睫, 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讲座, 给大学生讲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创建社团组织相关礼仪的晚会等, 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与礼仪缺失带来的严重后果, 形成良好的礼仪日常规范, 并自觉遵守。

(三) 塑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具体实行, 社会与高校采取的任何培养方式最终还是需要大学生去认可、去实践。首先、大学生要学会自行思考、对于社会中思想道德缺失的现象进行思考与反思。其次, 要自觉学习, 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 不要随波逐流。最后, 对于正确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要自觉遵守和坚持执行, 用自己正确的言行影响他人, 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 真正地展示出我国大学生的风采。

总之, 高校要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 在实际教学中, 要深入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顺利地进行做好准备、为我国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出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范丽辉.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 2015.

篇3:红旗中学学生礼仪修养形象公约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师;素质;修养;形象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担负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重任。但是,为什么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而有些教师虽然苦口婆心,费力不少,效果却不尽人意呢?

以往,我们总是从教育体制,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方式上考虑问题,却很少从教师自身反思。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我们只有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才有可能在教学实践中达到教学效果优良之目的。

(一)坚定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师应当首先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的核心。它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正确的政治立场。在现阶段,也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永远是第一位的。

二是坚定的政治信念。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自觉确立共产主义的政治信念,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并把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

三是良好的政治品德。良好的政治品德和行为就像一道无声的命令,在教育中有强大的号召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其主要包括忠诚、求真、正直、奉公、开明等具体内容。

四是较高的政治水平。即能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明辨是非,正确认识各种社会思潮,及时发现错误倾向,并展开有说服力的批判,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二)高尚的思想品德作风素质

第一,科学正确的思想观念。即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树立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世界观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高尚的道德品质作风。思想政治教师是塑造和净化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道德规范的示范者。思想政治教师只有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带着一颗挚爱儿童的心,成为青年学生心灵中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和高尚情操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才能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

第三,强化法律素质修养。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法律素质是现代人素质的基本内容,更是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尤其需要自觉提高法律素质的修养。

二、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一)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文化知识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通过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常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来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课程。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素质。

1.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其在新时期应用发展所形成的新理论,还包括党的建设和党的历史等。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便卓有成效的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2.具备较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

就是要具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工作业务方面的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等,还要具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较广泛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美学、行政管理学等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特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二)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

一是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即善聞其言、善观其行、善察其情。就是要求通过教师对教育对象的言谈话语的观察,发现他们的思想倾向和心理活动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清晰的宣传表达能力。是指教师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形象等方式把教育教学规定的内容准确清晰的表达出来,使之为教育对象更好的了解和充分的接受。它主要包括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通俗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的形象表达能力。

三是善于协调的组织能力。这是指能够依据一定的任务或目的,精心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善于发现、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特长,科学地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展工作,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能力。包括计划决策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和协调指挥的能力。

四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根据这些变化,通过阅读和参与各种学科、文化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主动的更新知识系统,把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发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开辟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路子,才能满足学生求新知、求发展的需要。

(三)健康的身心素质

在当今高节奏、高效率、高技术和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教师只有保持健康的身心,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计划,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要塑造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必然首先要求思想政治教师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其本身的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行为、个人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学生的关注的焦点,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1996.6

[2]肖克铎.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11-13

[3]江泽民.努力提高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4]孙衍训.政治教师应具备的素质.40-41

篇4: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德育思考

礼仪的道德教化之道

伦理学视角的礼仪,是指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以风俗、习惯、传统的形式固定的道德行为规范。具体地分析礼仪的道德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

1. 以礼“引”德

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礼是很重要的范畴;在人的行为规范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扬雄:《法言·问道》)不学习礼,就无法立身处世;如果人没有礼,就谈不上道德修养。从人的一生来看,最初接触的行为规范就是“礼”和“礼仪”。人出生后,首先教给他的是简单的礼仪知识和规范:在接人待物方面,要恭敬、谦逊、礼貌;在仪态仪表方面,要端庄、调和、文雅。这是人生的第一堂德育课。此后,人们才学习善良、宽容、诚信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以教“礼”为基础,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逐渐成为有道德的人。

2. 以礼“显”德

礼仪作为一种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可以“显现”人们的道德水平。礼仪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从他的仪态和行为中,体现出对“礼”的价值的认知水平和对“礼”的执行的修养程度。从“礼”和“礼仪”的关系看,实际上是一种本质和现象的关系。“礼”是道德精神,“礼仪”是道德行为,“礼”是“礼仪”的内在本质,“礼仪”是“礼”的外在表现。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总是通过“礼仪”来显现“礼”的修养,显现一个人的内在的道德素质。人的道德素质是沉淀在内心世界的,但是,它可以通过人的礼仪行为表现出来。所以,观察一个人的仪态仪表、行为举止、语言文字,往往可以了解他内心的道德世界,包括道德认识、道德倾向和伦理精神,从而评价他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

3. 以礼“保”德

礼仪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可以“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礼仪这种规范和准则的操作性很强,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规定。礼仪是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也是保证“礼”的实施的基本条件。“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礼记·冠义》)礼的开始,就是要体态端正,面色和悦,语言流畅,做到这些,礼就具备了。“礼”和“礼仪”的关系,也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所以,我们选择适合“礼”的内容的“礼仪”,就可以贯彻“礼”的精神;选择适合道德原则的“礼仪”,就可以把道德原则的要求按照“礼仪”的方式组织起来,落实到人们的行动上。通过礼仪教育和训练,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内心的道德信念,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在社会交往中进行标准化操作,从而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1. 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任何社会的交际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人类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人们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是交际生活的钥匙。讲究礼仪既是文明的表现,同时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但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和交际技巧,不善于有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了解别人的需要和情感,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受挫,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进行大学生礼仪教育,让他们了解社交礼仪的内涵和基本规范是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

2. 彰显大学生内外兼修的新形象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大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在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本的道德要求。这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相差甚远。国家要求高等学校广泛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礼仪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念、规范、内涵的传授和训练。通过教育,使他们掌握并以基本的礼仪规范去完善自我的行为,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彰显自我的良好气质。

3. 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礼仪修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礼仪修养教育,让大学生明白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文明意识、行为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4. 帮助大学生顺利社会化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修养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学习和应用礼仪标准,使自己成为一个集丰富文化知识和良好礼仪修养于一身的新人,从而促进自我顺利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的途径

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新型人才观强调在大学生的诸多必备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从这一意义出发,在人才培养上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礼仪修养教育实施途径有以下四方面:

1. 切实完善高校德育体系,从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入手,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

良好的文化素质是一个人文化涵养的体现,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情操,为未来的发展和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奠定广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途径,着力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使学生具备一颗善良的心,具备优良品质,这是加强学生礼仪修养的根本途径。

2. 开设礼仪修养教育课程,从加强学生礼貌知识入手,加强学生的礼仪修养

礼仪修养教育说到底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之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的个性人格之健全和完善,是一种更为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同样遵循着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再到素质涵育的教育逻辑,从知、情、意全面入手,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礼仪修养的知识不是孤立的,有关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知识都是大学生“为人”、“做人”所应必备的知识。不断向学生传授礼仪修养知识,激发其提高礼仪修养的内在积极性,提高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和选择能力,坚持不懈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塑造新一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3. 积极创造礼仪实践的机会,从加强学生守礼、行礼的实际能力入手,加强学生的礼仪修养

能力是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加强礼仪修养教育,要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他人共处共事合作的能力,即“做人”的能力。更加注重渗透性教育、养成型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体验、内化过程,增强学生守礼、行礼的实际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4. 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营造文明育人环境入手,加强学生的礼仪修养

礼仪素养教育应该渗透到一切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潜移默化地熏陶和知识的内化过程,重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必要的硬件建设,使学生接受环境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加强软件建设,高校的所有教职员工都要十分注意自身的礼貌修养,为人师表,把造就具有高度礼仪修养的大学生的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自我修养、自我教育意识及能力的引导和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做一个正派的人,就必须进行自我教育。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把他律化为自律,把强制内化为自制,才能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并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篇5:浅议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应该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但是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文明、不礼貌、丑陋、粗俗的现象。比如上课不注重仪容,男生留长发,夏天穿拖鞋背心进教学楼,上课迟到不打报告擅自进入教室,不尊重教师,对于教师的批评反唇相讥,甚至辱骂教师等等;食堂就餐时不自觉排队,食堂拥挤、无序,就餐不文明,就坐时坐相不雅,不主动将餐具放置到规定位置;宿舍卫生状况很差,有些学生不遵守作息时间,在宿舍通宵上网玩游戏,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休息,同学之间出现问题不能和平解决,有打骂现象发生;在校园里张口骂人、随地吐痰、不爱护公共设施等。

而在这些现象中,首先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较大的问题。有部分同学很难融入校园生活,如在组织集体活动要求学生自由分组行动时,出现部分学生单独行动,没有办法找到其他同学组成团队。其次是欠缺必要的职业礼仪,比如没有时间观念,求职时面试迟到,求职服饰不适当等,都影响了大学生求职的成功率。

2 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

2.1 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国历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很重视启蒙教育,将礼仪教育作为儿童成长的必由之路。孔子就曾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不学礼,无以应,不知礼,无以立”。在古人眼中,礼仪教育应当从早些开始,从小处着手。这样,人在学习礼仪的过程中,就能将礼仪内化为个人的品质、习惯,从而近善远恶。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百般呵护,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在物质上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家庭对于学生社会礼仪教育的缺失,养成了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会为他人考虑的习惯,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的出现某种缺陷,形成对礼仪的抵制。

2.2 学校教育的缺失

中小学阶段学校和教师强调的是考试成绩,升学率等问题,对于学生的礼仪教育缺失严重。甚至学习好就能掩盖一切有意无意的失礼行为,造成了学术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的畸形膨胀,同时也给高校礼仪教育带来更大的困难。而在当前高校管理模式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大多集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礼仪教育不受重视,造成了学生言行举止的失范。另外某些大学教师也存在礼仪缺失、道德失范的现象。比如某些教师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骗取学术荣誉,对当代大学生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很多学生现在在校园中遇到老师不打招呼,给老师打电话甚至不知道先说老师好和表明自己身份,而是直接说自己需要干什么事情,让老师听了半天还没弄清给自己打电话的是谁。

2.3 社会负面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社会风气还不能令人乐观,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比如有的人在公共场所我行我素、动作粗俗、不讲礼让,违法行为的泛化等等。作为社会一部分的大学校园,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尤其在商品化和传媒化的社会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象牙塔已不复存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积极性。

大学生们应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方可立足于社会、立足于风潮的前端,方可得到人们更多的肯定。

3 培养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途径

礼仪修养包含方面很多,比如仪容礼仪、服饰礼仪、家庭成员礼仪、交通礼仪、求职礼仪、职场礼仪等。根据现今大学生礼仪现状,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职业礼仪。

3.1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需要非常强烈。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不知如何与人交往”成为当代大学生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在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时候,首先应从班级和宿舍着手。班级和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的主要场地。辅导员根据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家庭状况等,在班级、宿舍选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并且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一定的职务,定期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人际关系实践等培训,通过他们与其他同学在生活、学习上的接触,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乐于与人接近。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的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不仅可以结交朋友还可以锻炼自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3.2 职业礼仪的培养

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必备的思想、知识、技巧等,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知识、职业技巧等。大学生在平时的专业课程里往往很少学习到,而这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中开设相关的课程是必须的。但是只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专门的职业礼仪课程,而且学生不重视,甚至有的引起学生的反感,被学生说成是卑躬屈膝、讨好领导等。因此在开设相关课程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礼仪不仅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其次要配备专业的职业礼仪教师,合理安排职业礼仪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师的教授及学校组织的模拟训练,使得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修养。

4 总结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的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的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摘要: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誉,大学生作为建设国家的新生力量,更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当前大学生90后已经成为主流,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并在较好的生活条件下成长,虽有个性独立的优点,但礼仪修养相对缺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礼仪教育,掌握良好的社交礼仪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修养,就业

参考文献

[1]张英伟等.高校大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新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8(2).

[2]朱爱军.关于加强大学生礼仪学习与修养的思考[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

篇6:礼仪修养对学生的重要性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当自己以不同的仪表出现在同一地点时, 得到的反应是迥然不同的, 当自己的整洁的服饰, 端庄的面孔出现时, 显得颇有风度, 儒雅有致, 他人对自己也礼貌有加;如果自己以不修边幅的状态出现在同样的地方, 其他人的态度会从礼貌有加而变成不屑一顾。作为某公司的领导人来讲, 自己的形象不仅仅代表着自己, 还代表着自己公司和产品的形象, 如果不注重修饰, 影响的最终是自己的事业发展。由此可先, 礼仪的重要性。

我们平常所说的个人礼仪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 这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精神面貌、内在的道德品质、自身的文化素养、风度魅力的外在表现。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包括了几个方面, 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服装饰物、表情等, 各有各的要求。第一, 端庄的仪容仪表即在仪容方面要注意干净、整洁,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学校, 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情况一共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个人卫生, 二是学生的教室卫生, 三是寝室卫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除了极个别个人卫生不注重的同学以外, 大多数同学还是在个人卫生上做得很好的。教室卫生由于有很多同学和部门的监督, 也不会出过多的乱子。只是寝室卫生是我们让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难处之一, 我们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 觉寝室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 老师不能过多的去干预, 但作为老师的我们, 不能因为学生有这种认识上的偏差, 就放任寝室卫生不管, 我们要将这种监督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我修养方面, 做到慎独。第二, 真挚大方的言谈举止即在言谈方面要做到礼貌、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沉稳平和, 提倡使用敬语、尤其是称呼要恰当, 在称呼上, 根据金正昆老师的介绍, 在称呼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区分对象 (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区别) 、照顾习惯 (语言习惯、文化层次和行业特点) 、有主有次 (先后顺序必须有明显的区分, 由尊而卑、先长后幼、先女后男、由近而远, 等等) , 严防犯忌 (严禁用不规范、不雅的措辞) , 搭配得体的服装饰物, 舒展自然的表情, 等等, 都是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遵守这些要求, 才能在交往中游刃有余, 打造出良好的第一印象。

人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主要来源于对其相貌、仪表、表情、姿态、服饰、谈吐、态度、举止等外在因素的感受。这是在心理学上所谓的“第一印象”效应, 也称为首因效应、优先效应或者首次效应。众多心理学家对此现象有较多的研究, 研究表明, 由第一印象所形成的心理感受在众多印象当中最为深刻, 也有学者曾经说过, 能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想象就是成功对的一般, 从这个角度也足以说明个人礼仪的重要性。

现在有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把品德已经作为了很重要的考核标准, 华为的老总任正非老人曾经说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毅力, 比毅力更重要的是品德。个人礼仪就蕴含着一定的道德意义, 因为讲究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 这也是一个人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人的道德精神属于内心世界, 要通过礼仪等行为变现出来, 遵守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小而言之有助于个人完善扔个、调节道德修养行为, 塑造出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 曾静人际交往传递信息, 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大而言之, 有助于促进我们社会和谐, 促进国家和全民族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 加快社会的发展。S

参考文献

[1]魏雪.礼仪与修养[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2]朱力宇, 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学生会办公室述职报告下一篇:学费缴纳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