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内涵建设

2024-07-06

实验室内涵建设(精选6篇)

篇1:实验室内涵建设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决定了学生既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观念陈旧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很多高校认为实验教学处于理论教学的辅助地位,把实验教学人员当作教辅人员,致使其所从事的职业和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同,严重挫伤了他们教学的积极性,导致实验室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据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调查,大学生实践能力差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实验室技术力量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高职院校大多为中专升格而来,实验仪器设备短缺、实验场地少,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实验室设备更新和维护困难,难以适应高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二是实验室人员学历偏低,基本上只能承担实验室的日常事务性管理,在使用新设备特别是需电脑程序操控的设备时,学习能力较差,难以完成基本的操作规程,损坏设备的现象时有发生。

实验室建设缺少整体规划部分高职院校由中专合并升格而成,分散成几个校区,因此对实验室的建设和规划缺乏整体性,各实验室之间不能整体协调,导致各实验室间争设备,争实验用房。一些设备重复购置,部分设备被闲置,导致设备利用率低,投资效益差;一些设备又因资金问题无法购置,造成了一些实验室因仪器设备缺乏无法开设正常的试验,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展开,降低了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大纲不健全大部分课程的实验项目只是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所体现,内容不够完整,致使实验教学无章可循,主观随意性大,且验证性实验居多,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仪器设备购置缺乏科学性目前,仪器设备购置大都由各专业提出购置计划,再汇总上报审批。各专业申报仪器设备计划的依据是教材上的实验项目,至于这个实验项目属什么类型实验,有无开展的必要,该实验的技术水平及仪器设备的功能是否先进齐全,很少进行论证。这样,导致盲目购置仪器设备,甚至因设备的型号、名称模糊而使购置的设备不符合实验要求,无法使用。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内涵

根据教育部关于教学质量工程的指示精神:加强实验室管理,丰富实验室职能,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就是要全面贯彻执行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意见》,明确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基本职责和基本任务。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仪器设备购置与维护、实验室课程设计与实施等各方面。

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离不开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它是协调实验室各方面工作的依据。为此,我院近年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例如《学生实验室守则》、《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职责》、《实验室危险品管理条例》、《实验室仪器设备报损报废制度》、《实验室仪器陈列与管理》、《实验室安全防火制度》、《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学生使用实验室完成毕业论文的管理制度》等,从而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水平高低,不仅要看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更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度。由于实验室工作相对烦琐,往往会在实验任务重的情况下,忽视实验室的基本制度,不能完全按照规定做好相关工作。因此,要做好实验室管理,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必须加强监督管理,使学生和实验室人员时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以人为本,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在于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实验教师,实验室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是实验技术人员教育思想的转变,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实验技术的改进,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等。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实践教学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关系到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因此,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稳定性强,并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和实验教学工作经验,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较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领导已认识到这一点,把实验教学提高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使实验教师队伍中同等学历和同等职称人员的待遇与理论课教师水平相当,在科研立项、进修及评优上给予与教学人员同等的机会,并积极引进高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及从本科职业院校中引进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逐步消除实验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保持实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激励他们像专任教师一样树立乐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在仪器设备购置中,坚持申购项目论证,把好投资采购关。在充分利用学院内部的人力与设备资源基础上,坚持对实验仪器设备项目的投资按立项、论证、实验、监督、竣工、验收、使用效率和效益考核的程序实行跟踪管理。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功能上科学”的原则和实验需要,正确选择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实验仪器设备必须建立总账、明细账,并根据现有仪器和账目进行清理、核实。按教育部关于仪器的分类标准,把现有的.仪器系统分类、重新上账,做到账物相符,且与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的总账一致。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清洁、维护、保养和管理,建立健全工作日记和维修日记,每次维修要记录故障情况及检修过程,以便更好地掌握仪器的性能和每台设备容易出现的问题。要做好实验记录及各种存档材料,实验前后认真填好实验记录手册,平时注意及时收集并记载各种存档材料,有周计划、《学生实验报告》、《实验登记表》、《维修登记表》、《借(领)用登记表》、《耗损登记表》、《实验完成情况统计表》、《科技课外活动记载》、《实验教研活动记载》等。对于贵重仪器设备责成专人负责,逐步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作风。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管理实验室所有的实验项目都必须由教务办公室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在每学期初制定实验课程表,而实验教学计划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执行环节随意性大,实验教学效果无法保障。为此,我院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要求下,系统规划各类实验教学计划,排定实验教学课程表,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教学计划执行状况;紧密结合学科和专业理论教学,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验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良好的基本实验技能,将实验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四个层次;精选基础性实验项目,删除部分陈旧、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形成即完整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一个有宽度(实践教学内容丰富)、有厚度(包括基本性实验、专业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有尖度(对优秀学生开发创新性实验)的“金字塔”结构;每学期专门安排三至四周的实训,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工程意识,让一些优秀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感受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培养创新意识。改革实验教学手段,鼓励教师运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积极推进实验教学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同时,学院制定实验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务处采取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的督促检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其运行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要充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加强对实验室及仪器设备、教学环节及师资队伍的管理,改革和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保障实验教学顺畅、有序、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陈耀溪,鲍鸿.新人才培养战略下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实验室科学,,(1).

[2]段相林,赵宝华,刘敬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证[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

[3]李中,石梅,齐智涛.理工科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现状及其改善对策[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2).

[4]刘一兵.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4).

篇2:实验室内涵建设

在多年的社区教育实验中,嘉定区始终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引领,以“推进社区教育实验,打造创新品牌”为主导,结合嘉定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区、镇(街道)、村(居委)等不同层面上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嘉定区社区教育目前发展状况及下一步发展设想。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全面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实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嘉定区在2002年成立了区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随后各镇、街道相应成立了学习型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2008年初又成立了嘉定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作为全区开展社区教育的指导服务机构。

2006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并颁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嘉定区以该文件为指导,全面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区社区学院还成立了二号文件学习小组,深入研讨如何用二号文件的相关精神指导我区的社区教育工作。

(二)建立社区教育队伍,完善各类管理制度

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管理者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已经称为嘉定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三支重要队伍。如徐行镇社区学校成立了由教师、老干部、医务人员和科技人员组成的徐行镇社区讲师团,制定了讲课日程表,到各村、居委、企业等办学点进行讲课。讲课的内容有“喜看徐行十八变”;

“迎世博谈文明行为的养成”等等。

从2002年起,嘉定区着手建立区、镇(街道)、村(居委)办学点的三级规章制度,以文件形式予以颁布,并通过岗位责任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经费保障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等予以强化落实。

(三)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健全社区教育网络

区、镇两级统筹和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类机构、团体、单位的资源建立各类社区教育基地,为社区居民服务。黄渡镇充分利用各村、中小学校的电化教室、计算机房及各类教学、文体活动设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

在社区教育实验中,嘉定区形成了以区社区学院(区电大分校、成教学院)为龙头,镇(街道)社区学校为骨干,村(居委)、企事业办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各成人学校还分别以“百姓学习中心户”、“农家书屋”、“村组家园”等为载体探索社区教育发展新模式,使社区教育组织网络扩展为四级。

(四)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

嘉定区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除了电大成教院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外,还有针对各类群体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培训,如马陆镇成校集中开展的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业区成校开展的失地农民培训、真新街道成校开展的商贸市场外来从业人员培训、外冈镇成校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培训、徐行成校开展的“阳光之家”智障人员培训等等。

在社区教育活动种,嘉定区制定了学习型组织的设置标准、考核指标、管理手册等,指导各镇(街道)、村(居委)、学校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连续7年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学习型村(居)委、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单位)和学习型镇(街道)的评选活动,学习型组织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

(五)加强理论研究,引领实践发展

至今,全区已完成或正在实施的实验项目有近50个,惠及对象广泛,内容涵盖全面,这些项目部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实践中加以逐步推广。同时,嘉定区在实践中关注社区教育实验的热点开展理论研究,用理论成果来指导社区教育实验。目前,我区正在实施由俞勇彪副局长领衔的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上海市镇乡成人学校建设标准研究》,已经形成上海市镇乡成人学校建设标准。

二、努力探索,积极创新,社区教育发展取得可喜成就

经过不断探索,嘉定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有:

(一)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近些年来,嘉定区教育局“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及办学点达标工程的实验”等两个项目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

工业区成校“农民集中居住区‘百姓学习中心户’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探索”等三个项目获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项目;

安亭镇政府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与就业研究”等3个项目被评为上海市社区教育优秀实验项目;

俞勇彪、俞伟、杨少鸣三位社区教育工作者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先进个人”。

在此基础上,2008年嘉定区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江桥镇、安亭镇、南翔镇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镇”。

(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的实验取得一定的成功

2005年,嘉定区成为上海市唯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实验点。在选取区成教学院、安亭镇、华亭镇联华村和毛桥村试点实验的基础上,目前该项目已经覆盖全区。该项目取得的成果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大推进、三个层面、四种关系、五种模式。“一个核心”,即以促进上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核心。“五种模式”分别是:“中心”连“农户”;

“项目”进“农户”;

“专家”联“农户”;

“网络”通“农户”;

“成果”惠“农户”。

(三)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005年,嘉定区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嘉定区镇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和《嘉定区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指标》。四年来,我区有江桥成校、南翔成校、安亭成校、工业区成校、徐行成校、黄渡成校相继通过达标验收。

(四)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的学习载体不断丰富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日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嘉定区除建立区社区学院、13个街镇社区学校、269个村(居委、企业)办学点之外,还不断拓展学习载体,如目前在全区广泛实施的“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工业区的“百姓学习中心户”,华亭镇的“农家书屋”,徐行镇的“村组家园”,安亭镇、江桥镇的“空中家长学校”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载体为市民学习提供了便捷,使他们能在更近的范围内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场所。

(五)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取得成效

从2001年到现在,嘉定区已连续7年从区、镇(街道)两级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学习型村(居)委、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单位)和学习型镇(街道)的创建活动。各类参与主体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学习型组织评价标准开始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水平不断提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效益开始显现。

三、总结经验,突出重点,不断加强示范区的内涵建设

近年来,嘉定区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区县同行的帮助下,社区教育发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一阶段,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自身内涵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完善三级网络,夯实学习型城区建设基础

加强社区学院建设,继续发挥社区学院在全区教育培训功能、服务指导功能、示范辐射功能、文化建设功能和理论研究功能;

继续实施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力争在2010年全区9个镇成人学校全部实现标准化;

在全区村、居委达标办学点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培育一批优秀办学点,扶持一批薄弱办学点,使三级网络的建设更加完善,其作用的发挥更加有效。

(二)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与建设,深化社区教育发展内涵

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实施各类社会资源的整合,并且实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嘉定镇街道等街道社区学校要充分利用工会俱乐部、敬老院、福利院、干休所等非教育性场所设施,增加其教育功能;

马陆镇等镇成人学校要继续主动联合或牵手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各种有益教育培训活动。

要将远程教育网络终端与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及其办学点、企业培训中心、老年学校、乡镇成人学校等相连接,建立集体学习终端或直接将教育资源送到家庭,形成覆盖全区、布局合理的终身教育网络平台。

(三)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搭建市民公共学习网上平台

对各类具备远程教育条件的办学单位进行整合,建设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加快学习和培训的信息化步伐,形成一个覆盖全区的全时开放学习网络,使嘉定所有学习者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选择学习内容,以适应信息时代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嘉定终身学习网,及时反馈网上学习信息,不断更新网上学习资源,使嘉定终身学习网真正成为市民最便捷的学习的平台和最有效的学习工具。

(四)打造学习活动品牌,繁荣发展嘉定社区文化

开展面广量大、积极健康、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包括继续推动和实施以弘扬车城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迎世博系列活动、“建国60周年”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人文素质。

以“汽车嘉定”的功能定位为导向,发扬“教化嘉定”、“人文嘉定”的历史传统,根据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鼓励、培育和支持各街镇、部门、行业培育更多的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学习活动,实现“一镇一品”,如新成路街道的“社区教育节”活动、马陆镇的“全民读书月”活动、徐行的“放风筝”活动等等。

篇3:实验室内涵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因此,各类高职院校在进行规模发展同时,应更加关注质量的提高,重视内涵建设。同时,由于高职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决定了实验实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因此,加强实验实训内涵建设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就是结合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的具体任务,通过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校企合作、自筹资金等方式,建设成了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生产、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平台,并在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突出实验实训内涵建设,进一步发挥了学院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为促进地方和行业高职教育的整体提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 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所强调的是职业针对性,它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的,承担将设计规划等转换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式,以及生产具体物质产品的技术、管理和智能操作人才”[1]。而长期以来我国缺乏这种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办成了本科的“压缩型”。因此现在国家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技能培训,熟练掌握未来职业所要求的各项技能技术。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高职院校要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实训教学,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校与企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师生与实际生产劳动结合,注重动手能力、创业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毕业生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以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时体现职业性、实用性、先进性、共享性、开放性等五大原则,并实现实践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生产研发等五位一体。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由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发展、由刚性设施向动态设施发展、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发展、由验证实验向生产实训发展”的观念建设具有真实或仿真氛围的实训基地,同时按照“或工艺流程、或生产流程、或实务流程、或技术模块”系统化布置实训基地。学院在原有的9个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又通过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支持和学校自筹及社会融资等多种途径,经过三年的建设,建成水利工程技术、土建工程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等5个集教学、培训、科技开发和生产功能四位一体的、设备齐全、设施先进、特色鲜明、运行高效、产学研一体化、管理机制现代企业化、资源共享,服务于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推广的国内一流水平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根据市场和岗位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具有很强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二,加强校企合作,发挥设备、人才优势,优先为挂牌实习企业做好服务,将企业所遇到的技术、管理和经营难题及案例作为专题,由师生共同研究开发,促进教学与研发的互动;接受企业委托项目,与企业合作研发,使学校和企业科研人才相互渗透,通过联合开发,既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经济活力,又促使学校提高技术创新、技术转化的能力。第三,学院与行业、地区结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至今已与六十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产学研基地三十多处,使企事业单位作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中交替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企事业单位培养符合其要求的合格人才,更好地为企事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第四,依托行业优势,充分利用全国示范高职建设契机,成立了江淮(工程)职教集团,学院先后与上海浦拓市政建筑公司、安徽水利开发股份公司、安徽水利科学研究院等5家企事业单位,与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等15所省内外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互利互惠、资源共享,初步建立了集团化运作的框架。

2 重“量”更要重“质”,加强实验实训内涵建设

目前,我国十分重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同时也给予了财政上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实施,许多高职院校都加大了规模的扩张,积极进行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使得实验实训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实训基地实现了“量”的扩张后,当前主要任务是实现“质”的提升,精华内部管理,加强内涵建设[2]。内涵是一个哲学名词,指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事物的特有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它本身并不是内涵,只有当它反映到概念之中成为思想内容时,才是内涵。因此,高职实验实训内涵建设并不单纯指其硬件条件的建设,而应更多关注其文化建设、管理建设、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实训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同时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的评价体系,切实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如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就突出“发展新概念、建设新途径、配置新特点、管理新模式、文化新内涵”等五新思想,注重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2.1 实验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实验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物质文化主要指硬件设施建设,一般高职院校都是十分重视的实训楼、实训场馆的建设,各种设备设施的配套建设等等。在建设中既要考虑到它的实质作用,即作为科研、实践教学和学习的场所,同时作为学校总体布局的一部分,也要考虑到它的建设风格,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和校园的整体环境相一致。如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实训基础设施建设中,将校园形态与实训基地相融合,校园成为大职场,营造出仿真的企业环境,学生在校园即可受到职业技术、职业道德的熏陶,获得“工作”任务内容和过程,实现从学习到实践,从实训到生产,从学生到员工的人才培养过程。

实验实训基地的精神文化是在长期发展中积淀的较为稳固的思想意识,是由室风、学风、教风和人际关系体现出来的师生共享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观、文化观和认同意识,凝聚着师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是基地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3]。因此,在进行基地文化建设中要做到两手一起抓,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并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完整性。

2.2 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建设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管理包括设备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课程管理等多个方面[4]。如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基地管理采用“院校两级、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合理配备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实训基地规范管理。充分发挥行业技术专家和职业培训专家的作用,做好实训基地立项、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专家队伍,确定服务方向和重点。制定实训教学组织管理、指导教师选配、设备运行维护等实训教学文件和职业鉴定管理规范。坚持实训教学硬件和内涵建设一起抓,严格按照文件执行实训教学,严格按照制度实施实训管理。

2.3 实验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从事普通高等教育应具备的条件,还应具备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各种素质。对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任职教师需要他们有与其专业相关的实践背景,即具备“双师素质”。要求教师要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第一线,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5]。建立一支“既能下车间、又能上讲台,既是能工巧匠、又是专家学者”的“双师”队伍,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的关键。

近年来,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除了通过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实践锻炼、教师进修提高等措施,还大力引进技能人才,使专业课教师均具备企业工程师的素质。一是校企结合,积极引进“双师型”人才。学院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的原则,盘活、整合社会、企业优质人才资源,积极吸纳社会、企业优质人才资源为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服务,建立学院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专家学者互派、互访机制,积极从企业、社会直接或柔性引进高层次“双师型”人才。二是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促进校企共建教师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并依托行业企业,采取“联合招聘”、“共建人才库”、“挂职交流”、“互派工作”、“共建考核机制”等方式,构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8大专业教学团队。三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亲身参与企业生产实践。落实学院制定的《教师参加生产实践锻炼实施办法》,计划平均每年投入200万元,采用多种方法与措施,激励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参加实践锻炼,使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比达85%以上。四是对教师定期评比,激发教师任课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启动“教学名师”和“教学新秀”评选工作,鼓励教师多上课、上好课,大量培养优秀青年教师。

2.4 实验实训教学教材建设

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展过快,使得当前的实验实训教学教材无法与理论知识的更新和信息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相适应,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根据设备与科技的发展情况等加强实训教学教材建设,是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实验项目,不断提高自编实验教材质量,促进实验教材的建设[6]。实训教材建设是整个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实训教材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证,将直接影响高职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如何编写出能够切实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职实训教材,需要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和高职实训教师认真思考和统筹规划。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紧跟时代的发展,组织了一批优秀的校内教师及校外专家有针对性地整改编写了各类实验实训大纲教材及培训教材,主要工作,一是深入企业调研,整改实训内容,整编实训教材。校内各教学系部根据各自所设专业课程及实训内容的变化,整编了相应的实验实训大纲教材,使其构成一个体系,并形成了根据社会发展定期整改的制度。二是与行业、地域结合,组织校内校外人员培训,编写相应培训教材。由于学院还承担着校内外的培训任务,为此也编写了大量培训教材,如水利行业培训教材、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教材、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人才培训教材、各项技能培训教材等等。

2.5 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的评价体系

实训基地不仅承担学院实训、实验、实习教学任务,还承担各类技能培训站点、基地的培训任务,既是教学基地,又是对外交流的窗口。为搞好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实习实训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应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的评价体系。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基地评价体系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实训基地进行检查评价,通过其建设及运行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第二,制定《实训基地常规管理评分标准》,学院实验实训中心据此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学年末将检查打分结果累加计算总得分,得分排名不在前半数以上的不得进入优秀实训基地评比范围。优秀实训基地每学年评比一次,每次评出6~10个,并给予相应奖励。第三,制定《优秀实训基地评比办法》,开展优秀实训基地评比活动。评比内容包括:科学管理、完成任务、产学研合作、实训技术业务能力。评比范围包括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成立分管教学院长为组长,院实验实训中心、教务处、各教学系部负责人及外聘专家参加的考评小组,主持评审工作,院实验实训中心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第四,重视评价结果反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了充分发挥评价与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和导向作用,学院还及时反馈评价情况,包括反馈评价的最终结果及评价考核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在评价过程中,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同时评价双方友好沟通,肯定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效、创新与特色,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基地建设者和管理者了解其存在的差距及原因,对他们今后工作产生激励及约束作用,并为今后基地建设及整改提供依据;第二,将评价结果纳入相关人员的年度工作考核,与他们的利益挂钩,作为实施奖惩、晋升工资、评定职称、评优、确定津贴发放标准的依据,使其清楚学院对他们的真实评价与期望,明确学院的总体要求和他们的努力方向;第三,公布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评价等级,并评出优秀校内外实训基地,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起到激励作用。

3 结束语

高职实验实训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中应以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一方面要重视实验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实验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做到内外兼修,使基地成为学生实验实训、师资培训、社会技术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的基地,成为职业(岗位)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中心、承接企业加工定单产品的车间。

摘要:实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从实验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管理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开展实验实训条件的内涵建设,注意处理好建设中的“量”与“质”的关系。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7-108.

[2]潘蕾.关于实验室内涵建设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3):357-360.

[3]吴雄彪,张雁平,花有清.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04-106.

[4]柳峰,徐冬梅,刘琼琼等.江苏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发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15-117.

[5]杨国祥,丁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86-190.

篇4:实验室内涵建设

关键词:独立院校 实验室 内涵建设 实验教学 科研

0 引言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是一所民办独立院校,一直以应用型的综合人才为培养目标,办学八年来一直重视实践教学,投入较大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已基本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完成了“量”的建设,十二五期间,实验室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质”的提升,强化内部管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内涵即内在的涵义,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那么独立院校实验室的内涵应该如何看待,内涵建设又该如何入手呢?结合本校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1 牢固树立正确理念

1.1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独立院校的运行费用均来自学生,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购买者,有权利对教育的质量提出要求。高校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更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评价标准。

1.2 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理念。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研的重要平台,实验室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如果把实验室纯粹的作为一种“硬件”,只是用来接待外来参观,而不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实验室的建设就失去了意义。

1.3 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念。独立院校可用于实验室建设的费用有限,更应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尽管学校不像企业,有多少投入就一定要有多少产出,其效益也不可能马上呈现出来,但是没有产出的投入肯定是不行的。特别是硬件投入到一定规模,达到基本满足办学的要求时,今后的投入肯定是要考虑效益问题了。要树立效益的理念,对于效益高的实验室予以重点投入,对不能很好地发挥现有仪器设备效益的实验室减少投入或不再投入。

2 认真实施一系列工作

2.1 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实验室的体制问题是实验室内涵建设的基本问题,要针对实验室建设的不同时期、不同要求、不同内容,不断地深化体制改革,抓好实验室设置和布局的调整。要探索设备管理的创新模式,建立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搭建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和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搭建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和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专管共用,资源共享”,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用。

2.2 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独立院校实验室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实验室工作水平的高低,实验室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内涵建设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影响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各级领导倡导重视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往往却忽略了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专职实验教师的岗位定位不明确,已成为实验室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数量不足、培养不力、队伍不稳等问题,为此:

第一,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系统、全面实验室队伍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实验室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引入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定期开展各种评优活动,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验系列要突破副高职称的限制,设立正高职称,职称评定着重突出实验技能和实际工作业绩。

第二,科学定编,合理设岗,明确实验室队伍的岗位职责。成立一支专职实验教师队伍,实验室3类人员要各行其职,共同发展,队伍包括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管理人员。

第三,确立实验室队伍是学校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转变观念,建成一支教学保障有力、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实验室队伍,这只队伍要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良好、在学科建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科研实验和技术开发能力强,为此,我们需要以人为本,优化队伍结构,着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2.3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室全面开放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是实验室内涵建设的根本所在,一切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为宗旨,实验室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的。

第一,要建立开放型实验室和创新型实验室。为帮助实验者完成某个实验项目提供服务,部分或全部向实验者有目的地开放,是实验教学、实验技术研究、科学研究所能提供的必要条件,这就是开放型实验室的根本意义所在。要加大实验室在时空、内容、方法上的进一步开放,稳步推进实验室全面开放.设立创新型实验项目,给予开放经费和有关政策上的保证,及时解决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鼓励和支持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活动,激发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实现个性化培养目标,使其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

第二,编制(成)新型的实验教材,激发学生实验热情,运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及时将实验教学新体系和新实验项目进行总结,加强实验教材建设。

第三,要积极开展实验方法的改革。学生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下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兴趣。由教师提出实验任务、要求,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互动探讨性教学方法,教师对实验的差异进行分类,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让学生了解不同方案对实验现象、结果的差异。

第四,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布置一些小实验作业,供学生开放实验之用,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要与学科发展动向紧密相连,开设选做实验,设计安排科技制作实验,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开发更多的实验项目,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

第五,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相近学科中实验学时多、实验项目多的课程设置为实验课程,要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相互关联的科学的实验教学新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树立科学的划分观念,给予相应的学分评定。

2.4 注重创新,体现特色

所谓创新,一是指创造性、新意,优于其他院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主要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特有的风格;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更新;三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机械作为我们学院重点院系,更应体现创新抓特色。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创新设计比赛,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树立特色——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再者结合地方特色体现特色,我独立院校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机械行业发达,为体验特色提供很好的机会。联系本地实际,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的人才,满足地方经济的需要,这正是特色所在。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合力办实验室搞科研,只有抓住这一特色,实验室的建设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实验室的内涵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内涵建设的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我们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教学科研服务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念,拓展内涵,努力工作,才能实现质的提升,实现新一轮实验室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宁宁.高校工科实验室的开放与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4):110-112.

[2]李英俊,孙淑琴,于世钧,等.多种模式开放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121-124.

篇5:实验室内涵建设

第1期

彝良县实验中学

2013年12月1日

彝良县实验中学召开学校内涵发展培训会

2013年11月28日下午,彝良实验中学全校教师齐集会议室,认真听取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徐廷秋关于学校内涵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讲座。

徐廷秋老师首先给参会教师诊断了传统课堂教学一讲到底、先讲后练、以教为主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讲练结合、先学后练、以学为主的改革方向。徐老师告诉大家,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原来课堂教学的主宰、主演、主导,转变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徐老师还给与会教师介绍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徐老师告诉大家,讲授法与活动法相结合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总趋势,概念性知识、高端学生、表达能力强的老师、系统性和确定性的知识教师可以讲授为主,相应的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中低端学生、表达能力一般的老师、深刻性和牢固性知识应以活主。

徐廷秋老师最后代表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在12月底完成学校课改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各学科发展目标、学校资源库建设、学校主推教学模式、学生评价标准、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教师发展规划等等。

抄 送:彝良县县教育局

印 发:各教研组 联系电话:5125966

彝良县实验中学

篇6:高校内涵建设

民盟江苏省委员会

“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各类教育都得到了优先、快速发展,教育的整体水平始终位居全国前列。高校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开始将重心逐步转向内涵发展,在科研水平、人才培养以及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一、江苏高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数124所,在校生176.73万人,普通高校数和在校生数连续多年均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现有普通本科院校45所,博士授权高校26所,一般本科院校19所。全省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79所,在校生75.69万人,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有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26所、独立学院26所、民办二级学院15所。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6个百分点。

(一)科研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124所高校中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进入“985”工程前10位,11所高校进入“211”工程前30位;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4个,综合数量名列全国第二。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学科135个,国家和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3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7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重大研发机构19个。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81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26个,基本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覆盖所有专业、服务所有学生。“十一五”期间,全省有40所高校参与本科教学评估,所有参评高校全部达到国家教学水平评估良好以上标准,获优率全国第一。全省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精品课程分别达到131个和219门,均位居全国第二。省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达到689个、1010门。

(二)人才质量收到社会肯定。

1、师资力量越来越强,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十一五”以来,全省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1万余人,高校中有99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

高校两院院士人数达到7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3人。2009年,全省新增7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23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38名全国模范教师。

2、培养的大学生质量越来越高。2009年,全省大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力学、电子设计等多项竞赛,获奖总数均位居全国第一。

3、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十一五”期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社会反响良好。

(三)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以科技创新能力为例,全省高校有20项成果入选2008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居全国前列;58项成果获2009高校科学技术奖励,51项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9年,又有2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8支高校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建设项目。66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常州市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新增苏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与此同时,江苏高校在内涵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自身办学实力不足:行政化治校模式不利于提升高校现代化管理水平;管理自治水平低,办学自主权不足;师资水平不如人意。二是人才培养质量还不高:规模扩张降低了优势学科的发展速度和人才培养质量;考核制度不科学,淡化了高校“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的理念;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较薄弱。3)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江苏现有高校院系设置、办学目标趋同,科研评价体系和利益分配机制单一,没有形成学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职业培训互相协调的办学体系;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能够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核心技术很少。

二、促进江苏高校内涵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全省高校办学水平方面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江苏高校急需加大改革力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重点,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工作重心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移,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多做贡献,力争在2020年初步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一)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自身办学能力。突出优势学科,重视特色强校。对于国家和省级重点高校,应以精英教育为主,学校规模无需扩大、学科设置无需求全,以便集中力量,提升办学水平。只有2000多人的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依靠理工学科品牌体系支撑,仅次于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排名世界第五。可见,学校规模大小、学科结构是否齐全等并不影响一所大学是否卓越,也不影响高校整体办学能力高下。

对于职业技术类高校,应加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培育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急切需要;对于一般性的普通高校,则需根据各自的特色优势,培养社会紧缺的不同种类的应用型人才。

坚持教授治学,发展民主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授治学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内部管理模式的共有特征,是高校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高校应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赋予他们诸如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学术人员聘任与晋级等的学术评价权力,以及事关学术发展的各项政策的决策权。其次,要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及校务委员会制度,强化教授群体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参与权以及教职工的监督权。

集中科研,联合攻关。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制度之一,没有科学研究做基础,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但具体到特定的教师、特定的时间段以及特定的科研项目,则并非科研与教学总是并重。对于高校每一个教师而言,一段时间侧重科研,另一段时间侧重教学,应该更为合理。因此,江苏高校应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集中相应的研究精英,专心攻关,联合攻关。这段时间内,应减少他们的教学任务。与之相反,特定时间内没有科研任务的老师,应集中力量搞好教学。

全省联动,均衡发展。建议实施全省振兴苏北高等教育计划,综合考虑江苏高等教育的区域落差,结合苏北教育发展振兴计划、新型工业化苏北发展规划、沿海发展战略等,整合江苏高校现有品牌资源,实行政府资助、高校对口支援等政策,提升苏北地区高校的办学水平。

加快高校国际化步伐。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高水平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声誉。还可以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逐步互通,在课程计划、教学标准及学历学分上互认。同时加强高端学术合作,赶超国际一流先进水平。

(二)坚持育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当坚持 “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的办学原则,根据高校具体情况,通过提高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提升高校教师质量与大学生质量。

首先,紧密联系实际,科学安排学科设置。积极争取学科设置方面的自主权,建立学科专业管理体制。通过制定学科分类目录、进行学科布局规划和学科评估等途径,对高校的学科建设进行指导、引导和调节,形成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对人才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

其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拟聘任的教师,除了在学历和科研水平方面的高要求外,还需增加对教学能力的高要求。教学能力欠缺的,必须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后依然胜任不了教学工作的,必须调离教师岗位。二是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尤其要改变目前盲目追求高学历的聘任行为,做到学历与实践经历并重。在重视学历的同时,要对教师的企业背景提出硬要求、高要求。要密切教师与企业的联系,让教师始终具备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一般性的普通高校,尤其是专业性很强的理工科院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也必须逐渐予以重视。这也是国外许多大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德国,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和从事科学研究就被视为理工科院校教师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理工科高校普遍注重加强与企业及科研单位的联系,主动把年轻教师送到企业和科研单位学习锻炼,让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科学实践中得到提高。

再次,推进教师分类考核制度改革。高校资源配置与考核安排可以以不同岗位特点分别设置,以此体现先进的大学教师评价文化。建议江苏高校尝试按照学术、教书、科研、服务四大类,分层次、有区别、设期限、多元化、可选择的多岗位设置模式,完善相关考核激励办法,以此形成一种选岗责任制。特别要减轻甚至取消对教学岗位教

师核心论文的考核,以鼓励那些有志于教学的高校教师安心教学、专心教学、专业化教学、高水平教学。

针对目前许多高校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江苏高校还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养成,特别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坚持面向社会,提高社会贡献程度。

1、推广大师加团队模式,大力度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 带动一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同时,要加大高端人才储备,积蓄战略性高端人才厚发力量。

2、铸造独特的江苏名片,提升江苏文化软实力。全省高校需增强服务意识,多修传世精品工程,突显江苏人文研究高地;多做高端文化服务,发挥江苏文化凝聚力。

3、形成稳定的专家智库,提高技术服务和政策咨询服务能力。这方面需要以高校力量为主体,建立专业化、专家化、稳定常态的江苏技术与思想智库高地,完善对策咨询的常规长效机制和专家体系,服务于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服务于江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上一篇: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力下一篇:教师结对帮扶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