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2024-07-24

关于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精选8篇)

篇1:关于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关于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林录印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一种发展方式,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重大进步。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顺应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正确战略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率先突破发展、加快建设陕南经济强县、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板块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柞水县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已经摆在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对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作了一些粗浅调查和思考。

一、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条件

发展低碳经济,基础条件非常重要,而柞水已经拥有这方面的优势。这为柞水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是自然资源相对富集。柞水县境内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其中菱铁储量3.02亿吨,居陕西之首,银铅储量居全国第二;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盛产板栗、核桃、木耳、中药材为主的农特产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终南山公路长隧、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柞水溶洞、凤凰古镇等景点在省内外都有一定影响;太阳能利用空间大,全年日照在1465-2210小时左右,年平均日照1891.05小时,日照百分率43%,年总辐射值每平方厘米为117.1千卡,发展太阳能和光伏产业前景广阔;水力资源比较丰富,全县水力蕴藏量37921.36千瓦,可开发量为10222.59千瓦,年可发电量为2477万度,开发潜力很大。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柞水县山青水秀,冬暖夏凉,空气质量好于或大于国家二级以上的天数345天,植被覆盖率83%,森林覆盖率78%,是全省生态保护最为完好的县份之一,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林业县、生态环境治理县和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发展低碳经济具备良好的生态基础。

三是特色产业基本形成。柞水县确立和完善了矿产冶金、生态旅游、现代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体系,明确了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发展理念,主导产业开发取得突破进展,大西沟铁矿采选、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盘龙公司技改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启动建设,三大主导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三大园区承载三大产业和两大支柱工业的格局基本形成。加之,柞水县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是省级农产品生产环境合格县,全县无公害绿色食品专业村发展到34个,建成绿色农产品基地32万亩,9种农产品和15个生产基地通过中省认证。随着西柞高速公路开通和纳入关中——天水国家级经济区,柞水县具备了借势关天、依托西安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基础和外部条件。

四是循环经济初显成效。目前,柞水县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在工业生产中,全县所有选矿企业尾矿废水全部采用“双管双泵”方式输送,增设磁选设备,将尾矿中含有的铁、铜等有价物质回收利用,金鑫矿业开发公司利用尾矿渣制作免烧砖,国宝矿业公司回转窑余热循环利用等,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降低了污染排放。在日常生活中,全县农村已建成户用沼气池9000余座,占农户总数的20%以上,改变了传统烧柴习惯,提高了农村生活质量。同时,随着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广泛使用和丰北河乡太阳能发电机组的运用,特别是盘谷山庄集中系统式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项目的建成,既推动了柞水县新能源开发,又促进了节能减排,为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全县削减二氧化硫858.34吨,总量控制在2310吨;削减COD41.26吨,总量控制在607吨;重点污染源达标率达100%;工业废水、烟尘、粉尘、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达到80%以上。

二、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制约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柞水虽然已经有了

大西沟矿业公司、陕西银矿、盘龙集团公司等一大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低碳骨干企业,并初步形成了小岭工业区、盘龙生态产业园等相对集中的低碳产业园区,但从总体情况看,柞水县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对低碳经济缺乏深入了解,发展低碳经济认识有待深化,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仍处于初步阶段。二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人力和科技的投入,且短时间内效益并不显著。柞水县属于国定贫困县,经济发展和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推进难度较大。三是工业生产水平偏低。柞水县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全县工业多集中在资源消耗型的上游产品上,产业链条不长,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四是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业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农民生活水平偏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金融、科技等服务体系建设比较落后,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体制、人才、科技和资金“瓶颈”尚待突破。

三、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当前的潮流和走向,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从观念创新、结构创新、科技创新、消费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着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和谐发展、循环发展、持续发展目标。

第一、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低碳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各级干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牢固树立低碳经济理念,真正将低碳经济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措施、落实工作的成效。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专栏等多种形式,开展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低碳意识深入人心,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中小学教育体系,利用生态环保课程和创建“绿色学校”的契机,向青少年灌输发展低碳经济理念,并发动青少年把低碳知识带入家庭。科技、环保部门要以“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为主题,通过科普展览、专题培训、科普讲座等形式,针对企业经营者、干部职工、城乡群众等不同层面,广泛宣传科普环保知识,努力营造全民广泛参与、共同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氛围。

第二、以结构创新为抓手。根据柞水县资源特点和现阶段发展特征,围绕建设“一区三基地”,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不断调优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强矿产冶金,做精生态旅游,做优现代医药,做大特色农业。在矿产冶金产业上,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目标,加大小岭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搞好植被恢复和污染治理,鼓励企业增添环保设备,加强与大集团的战略性合作,千方百计引进外企入园,不断提高矿产加工深度,延伸产业链条,促使企业清洁生产,壮大园区实力,争取小岭工业区列入省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在生态旅游产业上,以营盘生态旅游产业园为依托,重点抓好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姜家沟森林公园建设,推进凤凰古镇、柞水溶洞等景点深度开发,完善旅游服务要素,着力打造秦岭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最佳目的地;在现代医药产业上,以开发生物制药和中药产品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盘龙生态产业园发展内涵,积极实施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和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科技园项目,千方百计促进盘龙植物观赏园、盘龙公司10万亩药源基地、欧珂公司扩能等项目加快建设,继续引进和吸纳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益的加工、科研类企业落户园区,着力建设省级循环工业园;在农业产业上,要以发展汇生源、金台、杏坪等农业产业示范园为重点,推进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丹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西川节水灌溉、农村能源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逐步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增加森林蓄积量和碳汇能力。同时,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完善小岭工业区、盘龙生态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

进尾矿综合利用,逐步形成循环企业、循环产业、循环园区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发展低碳化。加快新兴环保、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科技研发、商贸流通、技能培训、中介服务等低能耗产业的发展,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三,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柞水县不仅有广阔的低碳技术利用市场,而且还具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大西沟铁矿“低品位菱铁矿焙烧—磁选—反浮选试验”技术、柞水县通宝公司的烟气脱硫除尘技术等国家专利十多项,为低碳经济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前,要充分发挥柞水县专利技术优势,瞄准低碳能源,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应用工作。一方面,依托现有最佳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快推进技术改造为关键,促进柞水县两大支柱工业优化升级。抓住省财政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补贴、对重大技术创新课题给予资金支持的机遇,依托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大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重点抓好金弘钢铁炉料公司菱铁矿烧结试验和盘龙公司风湿与肿瘤类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欧珂公司新药研发中心建设,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新产品研发,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以消费创新为核心。创新消费方式,倡导低碳消费,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机关要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杯水做起,带头采购低碳产品,率先节能减排,大力推行绿色消费模式,优先使用节能和环保标志产品,推广高效节能家电及办公设备,大力采用节能型灯具和节电控制装置,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加快节约型、环保型机关建设。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运输体系,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企业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户,要引导投入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快技术革新,降低能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行环境友好的排放方式,生产低碳节能消费品,为推行全民低碳消费方式提供物质基础。

第五,以管理创新为根本。“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用制度来规范行为、解决问题,是人类在千百年来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发展低碳经济也不例外。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成立县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包括研究全县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引进等重大问题。二要制定发展规划。建议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尽快制定出台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天经济区柞水区域发展规划”、“循环经济产业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相衔接,形成低碳经济发展蓝图。三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积极跟踪和关注国家、省和其他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新方向、新举措与新政策,充分利用国家逐步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在工业园区设立低碳经济试验示范区,帮助园区相关企业申请项目资金。四要制定引导优惠政策。支持和推动企业、公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鼓励新节约产品推广,限制生产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和高资源消耗的低附加值产品,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分别从土地、资金配套、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五要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县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调查,摸清底数,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确定柞水县达到低碳技术水平的企业,作为示范点扶持建设。第六,要加强城镇建设管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城镇绿化等工程进度,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城市能源体系,全面推广建筑节能措施,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篇2:关于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摘要: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低碳 经济 思考

“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见诸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后这个提法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特恩支持作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o“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这一切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在全球碳排放激增,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中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如何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中国的能源以煤为主,缺油少气,这是国情,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的选择有限。在电力中水电占20%左右,火电占77%,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甘环境的威胁不容忽视。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耗的主体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中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难于令人满意,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以2006年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对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首先,中国是一个极具影响的发展中大国。而发展低碳经济是抵御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挑战的积极措施。中国有责任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作出贡献。

再者,中国能源相对贫乏,煤炭在能源中比例过高的国情也使我们必须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否则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和不可持续的。

第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赶超发达国家,按常规发展是不可能的,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赶超的机遇,这也是我们必须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

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端正认识,提出正确的引导意见。例如在全球第一个提出低破经济的是英国政府,它正是看到英国能源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2003年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迫在眉睫,提出创建低碳经济的思路应运而生,而我们的能源问题和高碳排放带给环境的问题一点也不比英国轻松,我国政府基于这点坚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和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货等措施来引领低碳经济发展,这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采取促进低破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这样,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多数地区风能发电成本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上涨。从世界范围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能达到世界电力需求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年,60年100年左右耗尽。在“碳素燃料文明”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化能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破经济”、“低破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它在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和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梢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如我们经常使用的一次性用品,经常饮用的纯净水,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不仅制造了过多的垃圾,产生了白色污染而且过多消耗了宝贵的石油能源。据计算,全国减少10%的购物袋可节省能耗1.2万吨标准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转向低破经济,实行低碳生活,还要戒除以大量消费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例如正当全球包括发达国家都提倡使用小排量汽车来节约能源的时候.而我国2008年一季度全国车市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挡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提倡低碳生活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例如日本私家车普及率高达80%,但日本人出行并不完全依靠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驶3000-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每年行驶一般在1.8万公里,国内人们无节制使用私家车,有炫耀型消费的倾向。由于人们将现代生活方式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靠高耗能的动力系统,往往几百米路,上几层楼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外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提高,而很多人减肥,习惯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使用电动跑步机,其代价是多耗放能多排温室气体。凡此种种,都和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的目标相背离,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篇3:关于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一、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条件

(一) 自然资源相对富集

柞水县境内矿产种类多、储量大, 其中菱铁储量3.02亿吨, 居陕西之首, 银铅储量居全国第二;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盛产板栗、核桃、木耳、中药材为主的农特产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终南山公路长隧、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柞水溶洞、凤凰古镇等景点在省内外都有一定影响;太阳能利用空间大, 全年日照在1 465-2 210小时左右, 年平均日照1 891.05小时, 日照百分率43%, 年总辐射值每平方厘米为117.1千卡, 发展太阳能和光伏产业前景广阔;水力资源比较丰富, 全县水力蕴藏量37 921.36千瓦, 可开发量为10 222.59千瓦, 年可发电量为2 477万度, 开发潜力很大。

(二) 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柞水县山青水秀, 冬暖夏凉, 空气质量好于或大于国家二级以上的天数345天, 植被覆盖率83%, 森林覆盖率78%, 是全省生态保护最为完好的县份之一, 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 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林业县、生态环境治理县和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 发展低碳经济具备良好的生态基础。

(三) 特色产业基本形成

柞水县确立和完善了矿产冶金、生态旅游、现代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体系, 明确了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发展理念, 主导产业开发取得突破进展, 大西沟铁矿采选、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盘龙公司技改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启动建设, 三大主导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三大园区承载三大产业和两大支柱工业的格局基本形成。加之柞水县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是省级农产品生产环境合格县, 全县无公害绿色食品专业村发展到34个, 建成绿色农产品基地32万亩, 9种农产品和15个生产基地通过中省认证。随着西柞高速公路开通和纳入关中——天水国家级经济区, 柞水县具备了借势关天、依托西安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基础和外部条件。

(四) 循环经济初显成效

目前, 柞水县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 在工业生产中, 全县所有选矿企业尾矿废水全部采用“双管双泵”方式输送, 增设磁选设备, 将尾矿中含有的铁、铜等有价物质回收利用, 金鑫矿业开发公司利用尾矿渣制作免烧砖, 国宝矿业公司回转窑余热循环利用等, 既节约了生产成本, 又降低了污染排放。在日常生活中, 全县农村已建成户用沼气池9 000余座, 占农户总数的20%以上, 改变了传统烧柴习惯, 提高了农村生活质量。同时, 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广泛使用和丰北河乡太阳能发电机组的运用, 特别是盘谷山庄集中系统式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项目的建成, 既推动了柞水县新能源开发, 又促进了节能减排, 为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 全县削减二氧化硫858.34吨, 总量控制在2 310吨;削减COD41.26吨, 总量控制在607吨;重点污染源达标率达100%;工业废水、烟尘、粉尘、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达到80%以上。

二、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制约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柞水虽然已经有了大西沟矿业公司、陕西银矿、盘龙集团公司等一大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低碳骨干企业, 并初步形成了小岭工业区、盘龙生态产业园等相对集中的低碳产业集群, 但从总体情况看, 柞水县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 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对低碳经济缺乏了解, 没有深刻认识到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危害, 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长远出路, 发展低碳经济仍处于口号式认识阶段。

二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人力和科技的投入, 短时间内效益并不显著。柞水县属于国定贫困县, 经济发展和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推进难度较大。

三是工业生产水平偏低。柞水县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全县工业多集中在资源消耗型的上游产品上, 产业链条不长, 经济效益不高, 竞争力不强。

四是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业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 农民生活水平偏低,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金融、科技等服务体系建设比较落后, 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体制、人才、科技和资金“瓶颈”尚待突破。

三、对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 以观念创新为先导

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 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形成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氛围。各级干部应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 牢固树立低碳经济理念, 真正将低碳经济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措施、落实工作的成效。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专栏等多种形式, 开展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活动, 使低碳意识深入人心, 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教育部门应充分利用中小学教育体系, 利用生态环保课程和创建“绿色学校”的契机, 向青少年灌输发展低碳经济理念, 并发动青少年把低碳知识带入家庭。科技、环保部门应以“低碳生活, 节能减排”为主题, 通过科普展览、专题培训、科普讲座等形式, 针对企业经营者、干部职工、城乡群众等不同层面, 广泛宣传科普环保知识, 努力营造全民广泛参与、共同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氛围。

(二) 以结构创新为抓手

根据柞水县资源特点和现阶段发展特征, 围绕建设“一区三基地”,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不断调优经济结构,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做强矿产冶金, 做精生态旅游, 做优现代医药, 做大特色农业。在矿产冶金产业上, 应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目标, 加大小岭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搞好植被恢复和污染治理, 鼓励企业增添环保设备, 加强与大集团的战略性合作, 千方百计引进外企入园, 不断提高矿产加工深度, 延伸产业链条, 促使企业清洁生产, 壮大园区实力, 争取小岭工业区列入省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在生态旅游产业上, 应以营盘生态旅游产业园为依托, 重点抓好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姜家沟森林公园建设, 推进凤凰古镇、柞水溶洞等景点深度开发, 完善旅游服务要素, 着力打造秦岭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最佳目的地;在现代医药产业上, 应以开发生物制药和中药产品为重点, 进一步提升盘龙生态产业园发展内涵, 积极实施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和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科技园项目, 千方百计促进盘龙植物观赏园、盘龙公司10万亩药源基地、欧珂公司扩能等项目加快建设, 继续引进和吸纳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益的加工、科研类企业落户园区, 着力建设省级循环工业园;在农业产业上, 应以发展汇生源、金台、杏坪等农业产业示范园为重点, 推进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加快丹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西川节水灌溉、农村能源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继续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 逐步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 增加森林蓄积量和碳汇能力。同时,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高起点完成小岭工业区、盘龙生态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推进尾矿综合利用, 着力发展绿色经济, 逐步形成循环企业、循环产业、循环园区的发展模式, 实现产业发展低碳化。加快新兴环保、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科技研发、商贸流通、技能培训、中介服务等低能耗产业的发展, 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 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柞水县不仅有广阔的低碳技术利用市场, 而且还具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大西沟铁矿“低品位菱铁矿焙烧——磁选——反浮选试验”技术、柞水县通宝公司的烟气脱硫除尘技术等国家专利十多项, 为柞水县低碳经济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前应充分发挥柞水县专利技术优势, 瞄准低碳能源, 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应用工作。一方面, 依托现有最佳实用技术, 淘汰落后技术, 推动产业升级, 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提高;另一方面, 大力推动技术创新, 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加快推进技术改造为关键, 促进柞水县两大支柱工业优化升级。抓住省财政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补贴、对重大技术创新课题给予资金支持的机遇, 依托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 大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重点抓好金弘钢铁炉料公司菱铁矿烧结试验和盘龙公司风湿与肿瘤类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欧珂公司新药研发中心建设, 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新产品研发, 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 以消费创新为核心

创新消费方式, 倡导低碳消费, 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机关应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杯水做起, 带头采购低碳产品, 率先节能减排, 大力推行绿色消费模式, 优先使用节能和环保标志产品, 推广高效节能家电及办公设备, 大力采用节能型灯具和节电控制装置, 推广利用太阳能, 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 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 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加快节约型、环保型机关建设。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 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运输体系, 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企业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户, 应引导投入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源, 加快技术革新, 降低能耗,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实行环境友好的排放方式, 生产低碳节能消费品, 为推行全民低碳消费方式提供物质基础。

(五) 以管理创新为根本

“仁圣之本, 在乎制度而已。”用制度来规范行为、解决问题是人类在千百年来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 发展低碳经济也不例外。第一, 应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成立县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 包括研究全县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研究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引进等重大问题。第二, 应制定发展规划。建议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尽快制定出台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划,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天经济区柞水区域发展规划”、“循环经济产业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相衔接, 形成低碳经济发展蓝图。第三, 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 积极跟踪和关注国家、省和其他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新方向、新举措与新政策, 充分利用国家逐步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 在工业园区设立低碳经济试验示范区, 帮助园区相关企业申请项目资金。第四, 应制定引导优惠政策。支持和推动企业、公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鼓励新产品推广, 限制生产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和高资源消耗的低附加值产品, 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分别从土地、资金配套、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第五, 应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县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调查, 摸清底数, 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 确定柞水县达到低碳技术水平的企业, 作为示范点扶持建设。第六, 应加强城镇建设管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城镇绿化等工程进度, 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 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城市能源体系, 全面推广建筑节能措施,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摘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加快发展低碳经济, 不仅是顺应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正确战略选择, 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率先突破发展, 加快建设陕南经济强县, 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板块的重大战略举措。

篇4: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325-01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重大环境与发展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取得全球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一、低碳经济概念及意义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指导,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浪费,在低碳思想引导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作,实现双赢的经济形态。通过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能源开发等多方面、多环节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要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心,以降低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为目标,严格遵照国家降耗指标。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利用能源,发展生态工业。有效地调整经济结构,改善传统工业发展首先牺牲环境的落后理念,以集约型的经济模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1.培养新观念,增强减排意识

节约资源与减少环境污染要靠每个组织和个人的自觉行动。低碳经济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觉悟、对减排的认识、科学的态度。如果人们对于减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它,那么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只能是停留在口号上。目前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相比还很弱,环保观念属于新观念,要培养我国公民的绿色觉悟,增强环保意识还任重道远。

要提高人们认识,转变观念,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要看到温室气体效应对全球济、社会、生态环境、人们生存条件的严重威胁,也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为此,我们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使全社会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碳经济研究是我国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一件重大的民生问题,关注低碳经济就是关注民生问题。

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对于发展低碳经济,能源再生是一个新领域,有相当大的研究意义。而且我国有特别丰富的再生资源,资源再生的商业化,也极大弥补了资源再生成本大的问题。很多新型能源技术也很好的运用到了再生产业中,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农村的小沼气。发展较好的风电(如新疆塔里木的风电)等,都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每年所利用的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折合标煤约三亿吨,如果每年的商品能源消费总量是30亿吨,生物质能占了10%。已经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可以进一步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发电两种技术现在都在运行。欧洲有一项远大的工程规划,准备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上建大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站,然后建远距离输变电系统,把电力输送到欧洲。中国有广袤的戈壁滩,如果太阳能发电技术成熟,戈壁滩的开发前景将非常广阔。现在我们就可以进行研发投入,做好前期准备。

3.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针对我国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应当从调整能源结构和优化能源利用模式上来加强能源的利用效率。在短期内,我国应加快发展低碳和固碳技术,开发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节能减排和清洁煤技术作为重点,促进能源供应多元化;从长远上,我们应该建立可再生能源,先择核能、清洁煤等作为可持续能源体系的主体,大力推广氢燃料和其他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打破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针对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政府应当通过相关政策鼓励,如税收鼓励,减免或退还部分税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向低能耗方向有效调整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不仅是对能源和环境问题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解决办法之一,同样也是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4.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要素。首先,政府应组织力量开展低碳经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提高研发投入,并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优先开发新型的、高效的低碳技术;同时,积极鼓励企业积极投入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从当前国内外低碳技术现状来看,短期内,应该大力发展节能与能效提高技术,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从中长期看,主要技术研究领域应当包括:主要行业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与工程固碳技术,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制造技术。

其次,进一步加强国际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尽快缩小与先进国家低碳技术方面的差距。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的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5.推动碳金融业务

在国际碳交易市场,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包含一系列金融工具的碳金融体系,而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仍然停留在初级的阶段。因此,加强研究和促进碳金融产品的创新是构建中国的碳金融体系的关键。首先,设立专门低碳经济发展基金,对全国性的和跨区域的低碳经济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由政府信誉担保,每年发行长期碳债券,建立一个合理分担减排成本的融资机制。其次,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专门的碳金融部门,以提升碳交易和碳金融投资过程中的信息获取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最后,建立和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碳金融扶持政策,以鼓励企业在股市融资,从而引导私人资本进入低碳经济领域。

三、结束语

低碳是一种主流意识,更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要切实倡导低碳环保的思想,而不是只把低碳经济当做一个时髦的概念。以行动落实带动经济发展方式、消费方式、能源结构的快速转型。总之,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而经济是人类发展的主体,只有把环境能源意识有机的融合到经济发展中,才能保持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性,才能真正做到经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昌华.城市引领中国低碳经济转型[J].中国投资,2009(2).

[2]黄海.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导向及启示[J].环境经济,2009(11).

篇5:关于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赵永耀聂道彬

镇安地处秦岭南麓中段,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类型,生物、水力、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野生动物300余种、野生中药材480余种,水力资源蕴藏量32.6万千瓦,已初步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金、银、铜、铁、铅、锌、锰等金属矿14种,石灰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19种。我县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也是实现县域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现状

一是绿色、低碳经济示范项目逐步建立。以提高资源附加值为重点,策划启动了一批绿色、低碳经济项目。利用铅锌尾渣生产水泥项目成为全县低碳经济示范企业,恒泰木塑项目已成为我县低碳经济示范项目,免烧砖、彩砖彩瓦等项目已投产,并取得了明显效益;创盛肉食品公司利用养猪粪便作为菌床生产菌丝养殖、生产沼气的生态环保型养殖项目正在建设,尧柏集团利用工业废渣2500t/d熟料水泥循环利用项目已启动建设,张米黄金工业园区利用尾矿生产微晶玻璃、铁红等产品的尾矿综合利用项目规划已完成初审,即将付诸实施。

二是绿色、低碳型企业迅速成长。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之路,尧柏集团、创盛肉食品公司、恒达公司、天坤恒泰塑业等一批基本成型的循环型企业,成为全县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典型。

三是资源综合利用逐步提高。将传统工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矿渣、余热、废水等,回收利用 “变废为宝”。以金矿、铅锌矿的尾矿渣作为水泥、免烧砖、彩砖彩瓦的原材料,节约了粘土、石灰石等资源,大大减轻了尾矿库的压力,消除了安全隐患,也有效缓解了环境污染。尧柏集团一年利用尾矿渣18万吨,可节约粘土15万吨,节约用煤3500多吨,节约用电350万度,直接节约成本资金400多万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四是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县上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途径,取得良好效果。2009年,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1.07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42%;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1.98吨标准煤,低于任务0.02吨标准煤。

二、主要做法

一是明确了发展定位。为了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以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为支撑的特色产业集群,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镇安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全面阐述了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以及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保障措施,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建立了促进机制。改革了考核制度,把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作为对各乡镇、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监测机制,准确把握。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和各种政策、方案的执行情况和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建立健全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跨部门综合决策与管理机制,落实各部门职责,依法加强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依法查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氛围。

三是制定了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企业行动,形成促进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重点项目在立项审批、用地计划、信贷资金、保证用电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相关财政专项建设资金予以重点支持。税务部门对使用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环保产业设备的企业,落实了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搭建了科技平台。鼓励和帮助企业引入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所需的科技和人才,对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绿色、低碳经济相关技术的创新活动给予政策倾斜,建立绿色、低碳经济信息交流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取得了可喜成绩,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还没有形成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共识,少数部门和单位工作积极性不够。二是政策扶持不够。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及其他行政措施还不健全、不配套。三是规划指导不够。社会管理层面管理体制不畅、部门职责不明,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四是科技支撑不够。科技水平落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研投入不足,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步子不够大。

四、对策与建议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必须提高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进一步加强领导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定期会商和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责任主体,实行问责制,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对全县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专题研究,把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抓紧研究制定《节能降耗专题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题规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专题规划》等;进一步细化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用地、用电等激励政策。

三要加快园区建设,搭建发展平台。工业园区是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要以科技为支撑,以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为手段,着力促进园区内各类产业、企业进行废弃物交换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水资源逐级利用和循环利用。特别是在引进入园项目上,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关联度,把好入口关,不仅要求环保达标,而且要看项目的科技含量、看项目在园区产业发展中的“链接性”,特别要注重引入具有“补充链条”和“延伸链条”作用的项目,形成一批相互对接、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互为

依托、互为供求、综合利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发展、“三废”循环利用的绿色、低碳型工业园区。

四要制定优惠政策,完善约束机制。要逐步完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政策扶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尽快出台鼓励扶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激励办法,充分调动企业主体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积极性。建立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对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重点企业和示范项目,给予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落实优惠的价格、收费政策。同时,对于发展前景好、社会贡献大的企业,政府给予重奖,促进企业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要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经济主体行为,并通过实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企业和广大消费者逐步形成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方向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要建立低碳经济统计制度和科学评价制度,加强对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情况的统计监测工作,促进我县低碳经济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五要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建设。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抓紧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深入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大力发展水电等新能源。力争到2015年,全县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80%的乡镇基本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绿地率达到5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 9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65%,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作用,加强低产低效林的改造和天然林的保护,实施能源林建设工程,建成陕西省低碳经济示范区。

六要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创新能力。采用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我县科技创新能力。按照企业投资、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的思路,组织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力争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处理技术、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快我县重点领域低碳经济发展。要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智”引“技”,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装备新、生产工艺先进的项目。要以项目为依托,推进低碳经济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改进。通过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改进和管理进步,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篇6:关于柞水县发展花卉产业的思考

花卉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新兴的高效农业产业,也是绿化环境、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朝阳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柞水位于秦岭南麓,气候适宜、植被丰富、生态环境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发展花卉产业,对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打造花卉“一县一业”,笔者在实地走访、全面调查、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拉动下,柞水花卉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鲜切花、花坛植物、盆栽花卉实现了设施化、专业化。目前,该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近1万亩,花木从业人员500余人,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

1、设施花卉起步良好。自2006年从云南引进鲜切花试种成功后,经过大力推广,该县共发展大棚鲜切花和花坛草本花卉种植300亩,年产600万支(株),产值超过300万元;培育红豆杉、红杆柳、绵柏等园林苗木200亩100万株,产值200万元,设施花卉产业初具规模。

2、花卉科技优势明显。该县以卉丰农林公司为龙头,按照“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引进云南百合、玫瑰、剑兰、非洲菊等5个花卉新品种,在瓦房口镇金台村建起花卉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亩,并积极应用日光温室及配套新技术、新设施,花卉生产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同时,注重开发野生花卉优势品种,推广反季节玫瑰栽培技术,花卉种植突破了传统生产时限,形成了周年生产、四季有鲜花供应的新格局。

3、龙头带动作用显现。该县引进了柞水卉丰农林公司、神禾农业发展公司和天研农业公司等3家花卉苗木企业,带动发展种植大户5户,开办鲜花经营门店3家,交易品种20余种,年交易额50万元以上。

二、存在问题

虽然该县花卉产业起步良好,并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还处于自然发展的初始阶段;二是没有花卉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机构,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力量簿弱,科技支撑体系尚未形成;三是信息和市场营销体系还未建立,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管理机制不健全,配套扶持政策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花卉产业发展;五是是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弱;六是野生花卉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不够,存在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现象。

三、对策和建议

花卉产业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质量为核心,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思路,推行“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坚持走“错位发展、梯次开发、适度规模、示范带动”的发展路子,不断强化宏观指导,优化投资环境,合理布局产业,完善服务体系,达到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业化,布局区域化、合理化,销售品牌化、信息化,运作市场化、规范化。

(一)科学规划布局。按照花卉对环境气候条件的要求,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打造“三大示范园区”、“六个生产核心区”和“九个基地镇”,着力建设万亩生产基地。即:在金井河、社川河、乾佑河流域分别建立金台、杏坪、乾佑三大花卉产业示范园,在营盘、乾佑、下梁、石瓮、凤凰、杏坪、柴庄、瓦房口、曹坪等9个基地镇打造鲜切花、花坛花卉、观赏盆景花卉、绿化苗木、专用花卉、野生花卉保护开发利用等6个花卉品种生产核心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花卉生产空间布局。

(二)优化品种结构。瞄准省内外花卉苗木市场需求,结合县情实际,选择培育一批市场前

景较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优化品种结构。一是鲜切花卉,重点培育玫瑰、剑兰、香水百合、非洲菊4个主要切花品种,拓展马蹄莲、满天星、黄莺等热销切花品种,在低热、中温区的金井河、社川河、乾佑河三大流域形成切花核心区和产业带。二是花坛花卉,大力发展一串红、万寿菊、鸡冠花等覆盖性强、耐粗放管理、色彩丰富艳丽的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在乾佑河流域形成花坛草花生产核心区。三是观赏盆栽、盆景花卉,工厂化、规模化开发红豆杉、文竹、一品红、金桔等以观叶、观花为主的高档盆景和盆花,在社川河流域形成生产核心区。四是绿化苗木,重点发展桂花、栀子、玉兰等能够彩化、美化、净化、香化环境,且耐寒、耐旱、耐瘠薄的大规格观赏苗木,以及林果、水杂果等经济林树种,在乾佑河、社川河流域形成生产核心区和产业带。五是药用、工业用、食用花卉等专用花卉,着力推进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深加工业,提升花卉附加值。药用花卉重点发展百合、金银花、芍药、山茱萸、杜仲、药用菊花等当地药用花卉,推广GAP栽培技术;工业用花卉重点发展适宜提取精油用的玫瑰、桂花、辛夷等品种和适宜提取天然食用色素用的菊花、栀子等品种;食用花卉重点发展食用百合和黄花菜等品种。六是野生花卉资源保护开发,主要是强化监督管理,探索合理的野生花卉驯化和产业化发展道路,避免掠夺式开发。重点对柴庄等地野生兰花和其他中、高山地区的野蔷薇、高山杜鹃等野生花卉种质资源改造保护与新品种定向培育和扩繁,对特有、濒危生物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人工培育和扩繁,实现生物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三)构建产业体系。以研发、生产、加工、营销四大产业链为重点,构建产业支撑体系,确保花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1、生产体系。建设花卉种苗(球)繁育中心基地,实行专业化育苗、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确保种苗供应。以6个花卉种类为主导,在三大河流建设3个花卉产业示范园区、6个花卉品种生产核心区、9个花卉示范基地,形成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辐射带动全县发展1万亩花卉生产基地。

2、科技体系。建立一个野生花卉驯化基地和一个花卉种质资源圃,系统收集整理野生花卉物种,筛选出一批优良类型,培育适应市场又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卉新品种。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建立生产管理研发基地,搭建花卉研发平台。组建岭南野生花卉研究中心,成立花卉协会、学会、研究所,建设基层创业示范基地、试验圃、试验园等科研基地,研发具有柞水特色的花卉品种,打造“柞水品牌花卉”。

3、营销体系。以下梁新城区陕南农产品集散市场为中心,建设1—2个集加工、贸易、展销、信息、物流和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花卉市场和花卉集散中心,打造花卉物流园区。同时,扩大凤凰、曹坪、红岩寺等镇花卉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花卉分销及转运中心,拓宽西安及周边县市的市场领域,形成完备花卉产品营销网络。

4、信息体系。以生产、批发、零售和流通四大环节为重点,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完善县镇村户(企业)四级花卉信息网络,健全信息网点,搭建花卉产业信息平台,实现技术服务、交易订货、用户查询、市场物流等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升花卉产销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5、加工体系。引进花卉生产企业,发展花卉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建设中小型花卉栽培基质、育苗容器生产和园林器械与园艺设施设备以及花肥、农药等花卉资材配套生产项目,实现花卉产业服务配套化、多样化。开发花卉主题服务业,以花为媒,建造必要的道路、场馆,积极承办花卉园艺博览会等。结合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以花卉为主线的旅游观光线路,建设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促进花卉文化产业、休闲旅游业发展。

6、服务体系。加快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健全县镇村服务网络,加大花木繁育技术、土壤改良、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强化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组建花卉专家指导组。完善县、镇两级花卉质量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立花卉疫病监

测预警与控制、检验体系,提升监测检验能力和技术水平。

(四)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镇两级花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一套班子,具体负责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协调服务和检查考核等工作,强力推动花卉产业发展。二是形成部门合力。各级各部门要把花卉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调配上重点倾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密切协作的工作合力。三是大力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对花卉产业发展的认识,牢固树立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本地能人大户、外出务工人员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花卉产业发展,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花卉产业的良好氛围。正确引导花卉消费,培养种花买花送花新时尚,培育花卉消费群,扩大内销市场。积极参加花卉苗木展销会或交易会,推广柞水特色花卉苗木产品,加快花卉苗木产业化进程。

篇7:关于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课程: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小组:第五组(余超 高永峰 饶骄 朱嘉豪)教师:陈昌文

日期:2013年10月22日

一、县域地理位置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北端的岷江上游,岷山与邛崃山脉交汇处。东南与茂县连接,西南与理县毗邻,西接红原县,东与松潘接壤,全县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44米,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72.5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差1,000~2,000米。四周群山环绕,境内群山屹立,山峦起伏,雪峰对峙,河谷深切。黑水县与九寨沟毗邻,县人民政府驻芦花镇,距州府马尔康176公里,距省会成都317公里。

二、县域基本经济状况

黑水县地处四川省西部,县域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人口比例为全县总人口85%,2009年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3918万元,人均GDP为12035元,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4598万元,全年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14474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40万元,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369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2071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完成204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59820万元;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739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998元。总体来看,黑水县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

三、县域经济发展不足

近年来,黑水县经济虽然取得较快发展,但必须清醒的看到,黑水县经济发展水平与全省其他县差距甚远,即使与本州其他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

根据四川省统计局资料,2009年黑水县综合实力在全省县(市)排名中占134名,县域经济平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较低,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二)、产业化水平低,特色产业层次不高。

黑水县地处四川省西部,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且绿色食品资源种类繁多,生物资源异常丰富。黑水县在此基础上发展产业水平较低,未充分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提高本县经济发展水平。

(三)、财政收入不足,投资水平较弱。

黑水县经济内资不足、外资有限,投资能力较弱,2009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1247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3%。财政总收入1886万元,全年财政支出6618万元,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导致黑水县投资能力较弱,发展水平较低。

四、经济产业发展方向

(一)、利用本地丰富的水力资源,大力发展水电产业。

黑水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3,544米。高差1,000~2,000米。境内岷江上游三条支流黑水河、毛儿盖河、小黑水河和48条溪流形成网系,其中黑水河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70万千瓦,可开发量达120万千瓦,占全州可开发量的15%。发展水电产业优势巨大,对黑水县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二)、依托本地特色的生物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畜产品与药材加工业。黑水县盛产羊肚菌、蕨菜等山野菜,同时,这里是天然的中药材库,盛产虫草、天麻、贝母、羌活等名贵中药材。牧草、竹类、野生花卉等植物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良好,是发展水果、干果、反季节蔬菜和生态农业以及畜牧产品的重要基地;再加上当地丰富的人力资源,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对当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的影响。

(三)、利用本地富集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篇8: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 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 清洁能源开发, 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提法, 最早见诸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 其后这个提法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特恩支持作的《斯特恩报告》指出, 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 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 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 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 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 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 (6月5日) 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 推行低碳经济”。

这一切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 发展低碳经济, 既是责任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 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在全球碳排放激增, 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以低能耗, 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 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 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 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 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中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 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 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追求, 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 “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如何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 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中国的能源以煤为主, 缺油少气, 这是国情,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低碳能源的选择有限。在电力中水电占20%左右, 火电占77%, 据计算, 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 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 而据估算, 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 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容忽视。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 这决定了能耗的主体是工业, 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作为发展中国家, 整体科技水平落后, 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中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 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 但实际情况难于令人满意, 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以2006年GDP计算, 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 这对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首先, 中国是一个极具影响的发展中大国。而发展低碳经济是抵御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挑战的积极措施。中国有责任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作出贡献。

再者, 中国能源相对贫乏, 煤炭在能源中比例过高的国情也使我们必须选择发展低碳经济, 否则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和不可持续的。

第三,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要想赶超发达国家, 按常规发展是不可能的,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 是一个赶超的机遇, 这也是我们必须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

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 我们要端正认识, 提出正确的引导意见。例如在全球第一个提出低碳经济的是英国政府, 它正是看到英国能源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2003年的消费模式预计, 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 与此同时, 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迫在眉睫, 提出创建低碳经济的思路应运而生, 而我们的能源问题和高碳排放带给环境的问题一点也不比英国轻松, 我国政府基于这点坚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 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 出台鼓励科技创新, 节能减排, 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和减免税收, 财政补贴, 政府采购, 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低碳经济发展, 这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 自觉跟进, 采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 只有这样, 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 多数地区风能发电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 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 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上涨。从世界范围看, 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能达到世界电力需求的10%, 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 天然气, 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年, 60年100年左右耗尽。在“碳素燃料文明”向“太阳能文明”时代 (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化能形态) 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 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 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 低碳意味节能,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 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 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 而且意味着它在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和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 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如我们经常使用的一次性用品, 经常饮用的纯净水, 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 不仅制造了过多的垃圾, 产生了白色污染而且过多消耗了宝贵的石油能源。据计算, 全国减少10%的购物袋可节省能耗1.2万吨标准煤, 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转向低碳经济, 实行低碳生活, 还要戒除以大量消费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例如正当全球包括发达国家都提倡使用小排量汽车来节约能源的时候, 而我国2008年一季度全国车市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 其中高挡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 提倡低碳生活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 例如日本私家车普及率高达80%, 但日本人出行并不完全依靠私家车, 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驶3000-5000公里, 而上海私家车每年行驶一般在1.8万公里, 国内人们无节制使用私家车, 有炫耀型消费的倾向。由于人们将现代生活方式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 自动化提供的便利, 导致了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靠高耗能的动力系统, 往往几百米路, 上几层楼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外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 油脂等高热量食物, 肥胖发病率提高, 而很多人减肥, 习惯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 使用电动跑步机, 其代价是多耗放能多排温室气体。凡此种种, 都和发展低碳经济, 提倡低碳生活的目标相背离,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上一篇:儿童古诗大全100首下一篇:科技公司董事长新春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