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原理

2024-07-11

经济增长的原理(精选11篇)

篇1:经济增长的原理

论中国经济增长:原理与对策

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化的一般原理是:实现M-P-N极大值.为此,有必要在重新认识前苏联、东欧改革,重新认识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究竟孰优孰劣的基础上,义无反顾地尽快建立以华盛顿共识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结构.这是确保实现十六大提出的二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必由之路.为走上这条必由之路,作为当务之急的具体对策是: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以效率为标准,对国有企业进行大胆改革.

作 者:张理智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刊 名:天府新论  CSSCI英文刊名:TIAN FU NEW IDEA 年,卷(期): “”(3) 分类号:F015 关键词:经济增长   原理   对策   华盛顿共识  

 

篇2:经济增长的原理

主要作用:促进睫眉毛正常生长,改善毛囊发育不痊症状,使睫毛变密,变长

由于睫眉毛的毛囊组织处于血液循环的末端,人体的多种生理病理原因都可以造成睫眉毛毛囊组织细胞营养供应不足,这也是大多数人睫眉毛稀疏的主要原因。

根据睫眉毛的生长机理,本产品从祖国丰富的植物宝库中筛选出数十种珍贵的野生中草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萃取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精华萃取液,将其直接涂抹于睫眉毛的根部,透过表皮组织直接为睫眉毛的毛囊细胞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元素,修复或激活受到抑制的毛囊细胞组织,从而达到使睫眉毛毛囊细胞组织正常生长的目的。墨雅睫眉毛植物精华滋养液为植物精华萃取液,极易为人体吸收,本一般人使用数天就会有效果,8-10周即可达到理想效果,对人体无任何不良作用。特点墨雅睫眉毛植物精华增长液是从祖国丰富的植物宝库中筛选出来的纯植物制剂,经过多次萃取提纯,含有丰富的纯植物滋养修复因子,为睫眉毛的生长提供了多种丰富的营养元素,能够修复、激活受到抑制的毛囊细胞组织,从而达到使睫毛眉毛自然生长的目的。本产品为植物精华萃取液,极易为人体吸收,一般人使用数天就会有效果,8-10周即可达到理想效果。本产品对人体无任何不良作用。 本产品独家采用旋转笔包装,在使用中避免了产品二次污染,随身携带和使用非常方便。

篇3: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增长经济

1 物流业是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目共睹,中国经济增长迅速,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中国的GDP逐年增长,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带来了巨大的物流增长需求。

1.1 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78年以来,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工业结构内部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升级特征,产业结构不断向更高的技术层次变迁,中国工业化开始进入市场调节下的全面重化工业化阶段。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使中国货物运输量大幅度的增加。

1.2 城市化不断推进。

城市化是走向现代化必由之路。中国城市化在未来5-15年甚至更长时间,是城市化迅速扩张时期。城市进程的加快,将会给城市物流、城乡间物流发展带来许多机遇,另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的实施, 国家要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并对西部地区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加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部分跨国公司将在西部建立生产基地。这些都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物流量的增加, 货物流动的频繁, 从而带动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

1.3 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2006年底中国执行全部承诺而结束了“过渡期”,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十强,粮食等农产品和煤、钢等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间物流更加频繁。

1.4 消费者的需求提升。

中国已初步实现小康生活,百姓消费势头日趋强劲,并且对产品的种类、数量、品质、产地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多样化且频繁的需求也形成了不可小觑的物流市场。

由此看来,中国拥有如非常庞大的物流市场,物流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必需。但这时,可能会给大家造成一种错误认识,认为物流活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物流费用体现所创造的价值,所以物流市场越大,物流费用就越高,其所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大。这个认识是不对的,物流活动本身主要是通过节约成本增长经济的。

2 物流活动如何增长经济

在经济活动中,合理的物流费用要加到商品价值中去,比如消费终端接受的产品价格必然要大于产品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物流成本等费用的累加,也就是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必须强调的是,这里的成本是产品的必要成本,不合理的费用则是利润的扣出,所以节约物流成本就是是利润的增加。如一批商品销售价格是1000元,其中采购成本650元,物流成本是250元,商品利润100元。如果物流管理技术不当,物流成本费用是300元,商业利润只有50元。反之,如果物流管理技术出色,物流成本费用支出是200元,商业利润是150元,物流节约的50元属于第三利润。由此可见可挖掘的这笔利润是巨大的,而且国外物流专家对可计算出来物流节约的费用,比喻仅是冰山的一角,认为第三利润潜力非常大,是无法估算的。而且物流市场越大,就说明我们通过优化物流活动能获得的价值就越大。就目前来看发展中国家由于不重视物流,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32%,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占16%,而且中国的脱货率是世界之最,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发展现代物流,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可以想象由此能节省多少无效支出,增加多少利润。另外,企业通过优化物流活动获得的利润增加额可以转而投入更多的产品开发、完善生产能力或者开发新的市场上来,从而资金利用率和利润率得到更大的提高。所以我们绝对可以认同现代物流是经济增长点,但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物流所创造的价值是通过优化费用支出所创造的,它本身并不能增加经济总量从而创造利润。中国现在已经进一步更深层次地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中,中国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目前全球经济衰退造成的中国经济减速是不容乐观的,这时的中国就不能只依靠所谓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增加经济了。

3 积极寻找增长经济的增长点

篇4:经济增长的原理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非均衡发展 增长极 次增长极

一、前言

绵阳,作为四川的一个第二大城市,其经济的发展潜力是相当大的,尤其是这几年的绵阳在经济发展各方面的投入,更使得绵阳在四川,乃至西部的发展中,以“西部智慧之城”“西部科技之城”“西部硅谷”等美名和重要地位而独挡一面。但是,西部的发展,基本是按照我国开发西部的发展战略——增长极理论为支持,在西部开发的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以西安、成都、重庆为增长极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这些增长极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来发展本城市和带动周边乃至整个西部经济的发展。这几年的西部发展的成绩,也充分肯定了我国西部开发中战略选择的正确性。但是西部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在城市链条上特大城市孤立发展,带动效应较差;大城市断节、不能形成衔接两头的纽带、广大中小城市与特大城市之间缺乏技术经济关联关系,各自孤立分散、自由地缓慢地发展,使整个地区的经济要素聚集和幅射能量大大地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阻碍。因此在进一步的经济发展中,要使得经济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就应当建立相当重要的次增长极——大城市,以求在经济的发展中,建立连贯的增长极带动链条,并相应地产生连贯的生产和销售链条,使得四川经济在西部的发展当中,真正可以实现进一步的连贯的发展。本文研究处于增长极下的次增长极,希望可以为西部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二、区域增长极的相关理论

1.增长极的内涵。增长极的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的发展经济学家弗朗索·佩鲁提出,指围绕主导部门而组织起来的富于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中心恰似一个“磁场极”,能够产生较强的吸纳辐射作用。它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向外扩散还带动了其他部门和所在地区及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提出以后,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和认同,阿帕罗觉和萨弗尔在总结了佩鲁及其他经济学家的思想后,概括出了增长极较为完整的涵义:第一,主要的生产、分配和贸易活动,应该对区域的持续增长有推进的潜力;第二,对于主导产业的各种联系,将产生相互补充和互惠互利的交换;第三,在国际空间经济中地理位置有利的区域,出现区位集聚;第四,起推动作用的主要产业和与之相联系的产业,应有足够的增长,以促进有利的外部经济和理想的集聚效果;第五,具有扩散和回波效应,即通过贸易、交易、社会服务和扩散的一般机制导致腹地的发展。

由此可见,“增长极”理论既指主导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带动作用,也指地区经济中心对周围地区的吸纳辐射作用,从而涵盖了产业和区域两个方面。这里所指的“增长极”则主要强调其产业上的极化——扩散形态。

2.由增长极理论衍生的次增长极理论。次增长极主要考虑的是在增长极发挥“极化—扩散”效应时,为了将一级增长极的“极化—扩散”效应发挥得更加完整和全面,而建立的增长极和边缘地区之间的交流空间,这样可以使得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依托增长极通过这个交流空间,将“极化—扩散”效应完整和全面地发挥到其边缘地区,从而实现在整个区域内,经济由“不平衡发展”向“平衡发展”过渡,最终实现整个开发区域的经济全面发展。因此,次增长极就是在增长极与发展极差的地区间建立的在经济发展中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的过渡平台,以促使一级增长极更好的发挥增长极的作用。

三、绵阳经济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发展及与四川省相关城市之间的发展比较

绵阳的经济在西部大开发这几年当中取得了举足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初年的310.52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482.52亿元,年平均发展速度为7.7%左右,而且在2006年上半年,绵阳的经济也出现了高于7.7%的发展,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与进步。通过1999年的有关经济数据与2004年的数据进行比较,绵阳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从1999年的55.4576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4.19亿元,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国家和政府在这几年当中的政策和经济扶持,但是与四川省的其他地区在这几年当中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绵阳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只有7.7%,这不但远远低于发展速度增长第一的攀枝花市的15%将近8.3%,而且,与特大城市和省会成都(12.2%)相比也相差4.5%,并且与其他城市之间的投入和产出相比,远远落后于它们。所以不得不质疑绵阳这几年的发展是否是单方面依靠国家的大量投资来实现的,而其自身作为“科技之城”、“智慧之城”的经济优势和发展潜力,不但没有在西部开发中凸现出来,而且还远不如那些普通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发展状况。绵阳的GDP平均发展速度在1978年~1999年间为16.64%,而在2000年~2005年间GDP平均发展速度为7.71%。

另外,除了这几年的国家对绵阳地区的重视和投入,绵阳在引进外资引入方面和产出方面在这几年中的发展状况。其中我们就仅以2003年~2005年的引进外资情况以及外资利用,和相关的出口总额来对绵阳和四省内其他城市的经济状况进行了解。

从搜集的数据资料可以看出,四川全省的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基本维持在16亿美元左右,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也维持在9亿美元左右,但是,实际利用外资基本都是向成都和绵阳地区转移,而且是在这几年当中不断地向成都和绵阳转移,甚至在2005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中,这两个城市竟占到全省的84%左右的比例。与此相对应的是这几年当中的绵阳和成都的出口总额。在这几年当中,绵阳的出口总额变化不大,与全省范围内的增长的出口总额相比,绵阳的出口总额的比例是逐年下降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与利用外资增长的情况不相符合,因此,我们又不得不再次质疑绵阳的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增长带动点的特殊,所以,透过这种现象,我们提出更加适合绵阳经济发展,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相关战略是相当重要的。

四、透析绵阳在西部大开发中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的增长是基本由国家的投入和政策偏移为带动的,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应当尽快改变。在绵阳的经济增长带动中,以国家和政府的固定资产投入为主,在1999年~2004年之间,固定资产投入增加68.73亿元,是1999年55.46亿元的124%,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家和政府在这几年的绵阳经济建设当中是下了相当大的功夫的,但是,绵阳在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中却表现为,在1999年~2005年的GDP平均发展速度为7.71%,不仅低于整个四川的经济发展速度水平,而且低于整个国家在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因此,我们就不得反思一下,绵阳的经济在这几年的发展当中充当了什么角色,这种以国家的投入为经济带动模式的发展是否适合绵阳,是否适合于整个四川经济的发展。

2.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却不能带来相应的经济增长状况。在2003年~2005年之间,绵阳整个引进外资金额是增长的,这对于在西部开发中相当重要的资金是很好的,但绵阳又没有利用好自己的优势资源,在外资出口当中出现了相对全省下降的情况。

3.在四川的经济发展中,成都的绝对地位仍然太明显,这使得处于次增长极的绵阳的这些二级城市在经济发展中无法发挥起相应的带动和过渡作用。如:成都 在1999年~2004年之间的固定投资增长721.9亿元,而当期绵阳的固定资产投入只增加68.73亿元。

五、对于当前绵阳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1.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点进行修正,将绵阳经济的带动点扭转为自身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在选择经济带动点时,应当从西部开发当中的产业投入转为产业结构优化,聚集和串成绵阳市内部的产业经济链条。

2.在外资的引进和利用上,以本地区的产业链条为准引进外资,将外资融入本地经济当中,发展绵阳经济;在外资的利用上,从初期的外资大量投入转向外资的融入当地发展。

3.进一步加强国防科技与本地经济的融合与发展,将国防科技引入经济发展当中,进行军民联合共促发展战略的实施,取得经济发展的另一带动点。

4.将其电子科技产业与国际科技产业挂钩,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电算化,在国际大势平稳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应当从政策和观念上将绵阳作为大城市来对待,从金融、通信、交通等多方面加强绵阳与成都之间的联系。

6.相对削弱成都在四川经济发展当中的“老大哥”地位,将一些可以用到或引进绵阳资金,引导到绵阳,相对地加强绵阳的各方面次增长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安虎森:增长极理论评述[J].南开经济研究.1997.1

[2]陈栋生:西部经济崛起之路[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3]陈鸿宇:区域经济学新论[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4]方 立:中国西部现代化发展研究[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篇5:经济增长的原理

手机行业的‘黑马’——小米手机

统计10-1 王紫杉 10105010121 摘要:现如今,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下,闯入了一匹‘黑马’——小米手机。一个创造了首日预定超过10万,两天内预订超过30万记录的国产手机。它成功的通过控制产品的产量、公开手机构造,使信息完全化、建立口碑,从而获得众媒体与手机发烧友的关注,进而得到最大的获得消费者剩余,让其较低的价位达到薄利多销,有效的跻身进智能触控手机的大家族中。

正文:

1.信息发布

1.1 从2011年6月底,小米公司内部和供应商爆料开始,到8月16号其关键信息正式公开,小米手机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掀开,引发了大量猜测,并迅速引爆成为网络的热门话题。小米手机的创始人——雷军凭借其自身的名声号召力,成功的引起众媒体与手机发烧友的关注。并且使其像病毒一样散布在我的网络。

1.2 在我们的身边,有iphone、联想乐phone、三星等等的智能触控手机。他们的价位大多在3000元上下不等,所以当小米手机爆出1999元的统一价格时,也很大一定程度的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并且成为那些买不起高价智能机的消费者心目中的最优替代品。

1.3由于小米手机的成功的宣传,使得消费者对小米手机的主观价值的评价也直线上升,理智型消费者对于任何一款商品的评价标准,都是追求消费者剩余最大化,手机也不例外。小米通过前期‘病毒’式的宣传成功的提高了消费者剩余,由此,小米手机的高配置、低价格便成功的吸引了大量的关注者。薄利多销高收入

2.1 小米手机前期的销售策略也是饥饿营销,目的是提高小米手机的关注率,这与iphone手机极为相似。但是由于其价格远远低于其他大品牌的智能手机价格,过低的利润率将导致小米在之后的市场运转中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无法支撑太多层次的渠道销售,更无法承担手机一旦出现问题所产生的大规模维修,更不用说召回了。

2.2小米手机制造商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它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所谓为了长久的利润,小米手机的策略还是薄利多销。因此,在这匹‘黑马’成功的闯入手机行业中,它接下来要做的是扩大相应规模的生产,同时要努力提高商品的功能、品质、外观等水准,又要竭力抬高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和感受。

篇6:经济增长的原理

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培植产业优势。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抓园区经济、招商引资和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使镇域经济特色产业优势更加明显。镇域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经济不发展,其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结合当前的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实际,找准特色定位,选准突破口,找到关键点,努力培植壮大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镇域经济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实现长足的发展。

二、坚持抓投入上项目,靠合力扶工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工业是镇域经济的支柱,项目是工业发展的抓手。几年来,我镇在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正确处理全局与重

点的关系,在产业发展上变平衡用力为重点突破,通过大力实施优势品牌战略,采取企业带动、投入支撑、政策扶持等“多管齐下”的方式,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工业在繁荣镇域经济、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财政增收和农民致富等方面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项目建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骨干企业更是一方经济的有力支撑。正是抓住了这些工业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我镇经济才得以不断膨胀发展。

三、强化招商引资,走借力发展之路。经济要发展,资金、项目是关键。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和银行信贷资金紧缩的情况下,资金问题更是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只有在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实现自我膨胀发展的同时,继续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走借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才能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制约,不断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狠抓园区建设,打造承载镇域经济发展平台。园区是产业集约快速发展的载体,也是推动镇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平台。近年来,我镇把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来抓,立足各自产业和区位优势,突出一二三产业发展,相继规划了一批特色园区,在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载体和平台作用。经济园区作为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聚集的主要载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目前在项目用地总量紧张的情况下,园区在承接外来投资项目上的优势

更加凸显。只有立足产业定位,切实加强园区建设,搞好功能配套,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才能更好地保障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不断优化软硬环境,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坚持“把硬环境做强、软环境做优”的原则,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市场经营秩序规范、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等工作重点,镇域经济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夯实了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以完善道路建设为重点,带动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为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提供了条件。在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更要重点突出引导和服务这一核心,不断提升优化软环境。突出表现在,积极引导企业按产业布局规划发展生产,并在信贷扶持、土地征用、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等方面积极帮助协调,促进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实行党政成员挂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对每一个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服务,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及时为引进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排忧解难,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镇村干部的选用上,对优秀机关干部侧重于向经济管理部门倾斜安排,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选用标准首先必须懂经营、会管理,使一批有头脑、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中,从而提高了镇村干部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法查处“三乱”和各种侵权行为,依法打击各种侵商、扰商、袭商行为,为镇域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

篇7:论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利用财政政策,发展小型高科技企业与跨国公司及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等几方面,论述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有关问题,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作 者:陈明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辽宁,锦州,121000 刊 名: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4 26(3) 分类号:F120.3 关键词:小型科技企业   跨国公司   财税体制改革  

★ 转变教学模式 服务生物教学论文

★ 护理模式转变与护理教育的研究论文

★ 王教我想对你说五年级学生作文

★ 作风转变心得体会

★ 转变作风建设 范文

★ 转变工作作风自查报告

★ 转变作风对照检查材料

★ 思想转变作文

★ 有关转变作风心得体会

篇8:经济增长的原理

关键词:经济增长模型,零售价格指数,投资总量,国民生产总值

一、引言

2007年, 广东经济保持了又快又稳的增长势头。消费品的供应以及消费者的信心都比较充足, 消费品的价格、消费品的数量以及全省的国民生产总值都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本文侧重研究商品零售总量以及广东国民生产总值和某些经济因素的关系, 这些经济关系包括零售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以那些对总零售商品总量和广东国民生产总值影响大的经济变量的变动为依据,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广东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优势。为此, 我们研究了诸如零售价格指数的值、总投资、人均可支配和在过去10年的人均消费水平 (1996-2005) 的经济变量, 以此来佐证本文所提出的理论。

二、经济模型

自组织方法首次在1967年由乌克兰的控制理论专家A.G.Ivakhnenko提出。计算机的发展使得在复杂多变量系统上的应用自组织方法变为可能。如今, 自组织方法在分析以及决策方面的功能已非常强大。本文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自组织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可以用Kolmogorov-Gaborkolm多项式表达, 举例如下:

因此, 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广东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一个含零售价格指数、总投资量、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方程来表示:

其中, y1零售商品总额, y2表示国民生产总值, x1表示含零售价格指数, x2表示总投资量, x3人均消费水平, x4人均可支配收入, m=4。

自组织工具有两个关键点:

1) 处理黑箱的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2) 通过网络中各因素的状态来对网络的功能加以描述。

以下为构造自组织经济增长模型的步骤:

1) 将两个输入归为一组并标记为, 下标i=1, …, n表示输入组的号码, n=m (m-1) /2在第一层, 下标j表示那些层。

2) 计算最优输出的的系数:当输出的误差ηij与第j层输入比较时, 获得的系数是最小的。

3) 得到最小ηij和相应的对于第j层的输出yij () 。

4) 输出yij () , 把它作为下一层的输入。

5) 如果输入数大于1, 回到步骤1) , 否则将输入作为最后的输出y。

图解如下:已选定系统的4个输入。在第2层, 3个因素为局部最小误差, 标记为黑体w2, w3, 和w5。当其他因素不是局部最小误差时将其删去, 而这3个因素被选为第3层的输入。如图1所示。

三、试验结果

表1所示为广东省1996年到2005年的数据。

将数据代入基于神经网络自组织的式子和系数 (2) 和 (3) 可得到以下式子:

四、经济预测及基于模型的控制

等式 (4) 和 (5) 表明了零售价格指数、总投资量、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消费商品零售总量及国民生产总值产生了非线性的复杂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量可以用下式表达:

等式 (6) 表明在总投资增长加快的情况下, 零售价格指数、总投资量、人均消费水平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呈现出单调的影响, 而总投资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 如果政府需要希望国民生产总值在2010年达到82000亿, 可行的方法是在零售价格指数、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增加10%, 并且增加2.3%的总投资量。对历史数据的研究表明, 这是一个可行并且可以达到最优的方法。

近些年来, BP神经网络模型发展迅速并且应用于许多领域上。由于神经网络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并且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分析在一些于复杂经济问题有关的数据的复杂关系, BP神经网络模型已经得到很好的实现。为了与自组织经济增长模型进行比较, 我们运用相同的数据建立BP神经网络的经济增长模型。这里我们运用动力系统的梯度跟踪最优化算法。在模型训练阶段, 选择η=0.001和α=0.9。训练后误差率为0.0001, 最后的训练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图4显示的是ANN的模型结果, 图5显示的是普通ANN模型的预测结果。

将图4、图5对图3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提出的自组织经济增长模型和ANN模型的曲线的拟合程度相当, 但是在预测方面, 自组织经济增长模型的精确度却比ANN模型高得多。更进一步, 我们可以发现当训练数据很小时, ANN模型存在过度拟合的问题, 而自组织模型由于其最优化的综合特性避免了过度拟合。以上这些特性使得自组织模型的预测过程更为灵活、客观且接近于真实系统的值。

参考文献

[1]、Y.-L.Kang, and K.-Q.Yan, “Self Organizing Methods and a Model Study on the Growth of West China’s GDP,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 vol.36, no.2, pp.206-210, Apr.2001.

[2]、康继军, 张宗益, 傅蕴英, 开放经济下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国的经验, 数量经济及技术经济研究, 2007年, 24 (1) :3-12

[3]、广东省统计年鉴, 2006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

篇9:经济增长的原理

领导重视

2008年6月,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在宜宾主持召开了川南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蒋巨峰强调川南经济区应该创新机制、统筹规划、找准项目,推动川南合作与发展,使川南经济区成为四川经济新的增长极。

2010年12月,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再次在宜宾主持召开加快川南经济区发展座谈会。他强调,要加快把川南城市群建设成为新的重要增长极,助力全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2012年5月,在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刘奇葆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川南城市群,推动自、泸、内、宜一体化发展”。

2012年10月,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到宜宾、内江两市调研,强调川南经济区要抓住遇、发挥优势,在全省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中担当重任、走在前列,努力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建好新村,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规划先行

2006年,省发展改革委专门编制了长达2万多字的《川南经济区区域规划》。

该规划提出,川南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沿海和长江流域构成的“T”形生产力布局的底部,是成渝经济区的核心腹地。川南经济区对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在30%以上。应按照“产业整合、快速崛起”的思路,以建设能源和重化工基地为主要方向,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重化工基地、食品工业基地,使之成为四川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尽管该规划没有正式对外公布,但却使川南经济区的融合发展逐步走上了快车道。

2009年,川南经济区各市出台了各自的规划。

同时川南也开始在外部寻找自己的参照系。他们认为广佛及长株潭一体化的具体操作方法值得川南经济区学习。

这进一步推动了川南各市一体化进程,同时川南四市也逐步找到了各自的定位。

泸州:川滇黔渝4省市接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

宜宾:长江上游川滇黔接合部的经济强市。

内江:成渝经济区的中心节点和腹心城市,川南经济区面向成渝的前沿节点和嵌入城市。

自贡:川南及“成内渝”发展轴上的重要城市。

2011年1月,《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将川南经济区打造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并依托“黄金水道”,有序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加强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建设,建成全省次区域交通枢纽,形成四川沿江和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加快建设沿江产业带,发展壮大机械制造、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

2011年3月,《成渝经济区规划》正式获准通过,所包含的四川部分“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为川南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新的引擎。

2012年6月,四川省启动成都和川南两大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将涉及城镇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自此,川南经济区规划发展的高度再次提升。

川南经济区最新规划将于2012年年底出台并投入实施。

全力推进

2011年1月,川南经济区文化交流与合作联席会议在自贡举行。

会议签署了《川南经济区文化交流与合作自贡宣言》。《宣言》指出,努力形成文化合作与发展核心区域,打造彰显川南区域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会议还签署了《川南经济区文化交流与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川南经济区文化交流与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审定了《川南经济区文化交流与合作2011年度活动计划》。

继经济融合发展之后,川南地区又开始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合作,共同打造巴蜀文化的川南“航母”。

2011年3月,川南经济区商务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自贡召开,川南各市商务部门签署《川南经济区商务发展与合作框架协议》。以开放合作、商贸流动、服务業合作为切入点,川南经济区各市迈出了同城发展关键一步。

根据框架协议,各市将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确保川南经济区外贸进出口、服务业增加值、社消零等主要商务指标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把川南城市群打造为成渝经济区的重点示范区,四川南部独具特色的商务与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篇10:经济增长的原理

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首先就必须找出我国现今经济结构失衡的症结。“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生产与消费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否则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将会受到破坏。因此,我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这些比例关系不协调造成的。”而我国长期以来重积累,轻消费的格局所带来的,必定是重生产资料生产,轻消费资料生产;同时,在积累中,政府所占的比重长期偏高,而企业和居民所占的比重则偏低,这也就导致了需求的严重不足,也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表明两大部类之间和内部都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否则两大部类的产品就不能全部卖出去,不能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不能顺利实现三方面的交换,全部社会产品也就不能实现。以往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也证明,均衡增长才能稳定增长,协调发展才是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实现结构优化基础上的总量平衡。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要紧抓三项措施:

1、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要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这是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矛盾的重要原因。着力解决好经济结构问题,才能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就业,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实现较快发展。

2、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要切实抓好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此要有强烈的紧迫感。要从推动科技进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强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

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要切实调整好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

第一,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

第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60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第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

篇11: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此理由的重要性,然后分别从文献综述、实证分析、最后政策倡议论述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对我们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就业理由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民生之本 安国之策 就业弹性 就业效应

研究经济增长和就业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而今,就业成为了困扰各国政府的世界性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就业的增长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同时,经济的高速增长也能带来就业增长,两者是正相关的,而且,世界上许多国家无论是西方工业化国家还是处于结构转换的发展中国家,都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

国际上,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三个首要目标。

如何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更好的结合起来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理由之一。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经济快速稳步发展,而另一方面就业理由却日益严峻起来,最新消息说未来五年我国为就业最严峻时期。

因此加强对我国经济增长下就业理由的研究,倡导建立就业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一、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是决定就业增长的必要条件,没有经济增长,就不能实现就业的增长。

但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失业理由最近几年已经开始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

这方面的.研究多为实证性分析。

其研究策略包括:(1)采用计量模型,估计就业率或失业率对GDP增长率的回归系数,以研究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失业率的变动情况;(2)计算平均就业弹性,说明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3)通过对劳动人口参与率的估计进一步估算我国的真实失业率,从而说明经济高增长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加;(4)通过对各产业就业弹性的估算,研究不同产业产出的就业效应。

二、经济增长就业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在劳动力资源富裕的情况下,资本驱动的经济取得了几十年的长期发展,GDP增长率一直属于较高的速度。

在此过程中,经济的不断繁荣会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但是这种依靠要素投入的发展不会是经济的常态,而是常常出现在一个国家的初步发展阶段。

长期看来,生产要素总是稀缺的,生产最终以来的只能是技术。

经济发展最终会向高技术高产率转化。

但是这个转化过程是曲折风险不断的,而且受一国的具体条件限制。

资本、劳动、技术、制度、资源等因素均可能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约束条件。

而我国目前正是走到这样一个过渡时期,经济起飞时一个很大的挑战。

国家正在引导经济向可持续发展调整,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式生产转化。

经济增长与失业正是矛盾的突出表现,究竟如何解释这一矛盾,需要我们进一步考察。

(一)变量与模型。

根据就业弹性的含义,它是指每增长1%,对就业增长的带动效应。

一般认为,影响经济增长和对就业需求的因素主要是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技术变化和资源禀赋条件。

以下的分析将撇开人口因素,凭借逻辑推理就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对就业弹性的应先展开分析,为构建计量模型创造理论起点。

变量选取、数据口径及模型设定:

被解释变量Y:用来表示GDP的就业弹性。

结构因素X1:选取历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构成比例。

制度因素X2:选取有一定难度,这里选择两个指标,一个是经济在社会固定资产中的比重,用X21表示;另一个为国有部门的就业人数,用X22来表示。

资源禀赋X3:也选取两个指标,一个资本要素稀缺性以资本价格即利率来表示,这里用X31来表示一年期的实际存款利率;另一个指标X32表示劳动的价格即工资。

X4选取历年的人均GDP。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的,解释变量X1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技术进步程度,因此技术进步未被列入模型。

(二)计量结果。

从回归输出结果来看,说明模型总体拟合效果良好。

(三)计量结果分析。

1.关于资源禀赋

从理论上讲,实际利率是资本的真实价格,反映了资本的稀缺程度,从而影响微观经济活动在资本与劳动之间的选择行为,进而对形成产业或产品生产的不同就业需求效应。

2.关于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关,代表社会居民的生活富足状况。

收入水平对就业弹性是有一定影响的,较为可行的解释可能是收入水平提高,使得社会人口获得教育的范围扩大和受教育时间延长,收入水平提高还带来居民休闲时间增加,这些方面,对于就业弹性会产生一定影响。

3.关于结构因素

回归输出结果较为满意。

这预示着我国当前时期,经济结构剧烈变动,特别是工业化的持久推进,会对就业形成巨大压力。

4.关于制度因素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制度或体制因素变革对就业的重大影响是毫无怀疑的。

三、政策倡议

由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一些有助于我们解决就业的一些措施:

(一)调整经济增长以创造就业为导向,保证就业与经济的同步增长。

我国的失业并不是短期的摩擦型、周期型,而是长期的菲自愿失业。

相对于我国比较低水平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经济的容纳能力有限,在过去及未来的几十年中,失业理由恐怕是我国发展中最大的经济与社会理由。

我们应该把解决就业理由放到战略地位上来,把我们以追求速度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增长,转向以创造就业为目标的经济增长。

(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创造新的增长源泉。

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不只与其增长总量和增长速度有关,还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和质量有关。

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资本的投入,而资本的就业弹性却在不断下降,其对就业的拉动越来越弱,我们应该把经济尽量转换到依靠劳动力资源和技术要素上来。

(三)增强政府考核的全面性。

政府在解决失业理由上不仅要用经济政策同时也要用政治手段。

国家应该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以此激励地方政府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对增长与就业理由兼而顾之,从而对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

我国目前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就业结构转换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就业的增长。

因此,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是实现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双重目标的最有效捷径。

(五)调整分配收入政策,提高消费比重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出发点。

消费需求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消费需求就需要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

我国地区之间、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大,要逐步加大政府转移支付,调整收入分配,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降低积累率,逐步带动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趋于协调,引导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我们要建立统一完善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转变社会保障的分割局面,考虑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筹全国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对福利公积金等进行统一管理,在全国范围而不是地区发挥再分配功能;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社会统筹范围,把农村、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均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尹秀娟.青海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压力理由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

[2]杨淑华,鄂咏红.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相悖矛盾的深思[J].经济纵横.,(06).

上一篇:龙王乡中心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经费管理制度下一篇:学会感恩与爱同行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