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调研报告

2024-07-08

磁共振调研报告(共6篇)

篇1:磁共振调研报告

关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调研报告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设备是通过被成像物体在静磁场、梯度场和射频场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电磁脉冲的共振发射和共振接收采集数据、通过图像重建实现对被成像物体可视化的高新技术产品,是20世纪多学科发展和交叉的结晶。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台磁共振扫描仪问世至今,全世界都有MRI设备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基础研究,甚至应用于医学治疗(MRI介入治疗)等,MRI设备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为成功的医疗装备之一。近年来,受益于高科技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各种硬件和高级临床应用软件层出不穷的创新,磁共振扫描的技术和临床应用都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各国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也快速增长,近年已形成年产值达千亿美元的市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仍在高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当前,多源发射技术代表了最新最尖端的射频发射技术,是高场磁共振的发展方向,其本质如同CT经历了单排到双排、多排一般,磁共振的发射源也完成了单源到多源的进程。MRI设备的构造

MRI设备包括磁体、射频系统、梯度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和冷却系统等,这些部分负责MR信号产生、探测与编码。模数转换部分、计算机部分等负责数据处理、图像重建、显示与存储。主磁体用以提供强大的静磁场,保持高度均匀的磁场强度。磁体部分的重要指标是场强、时间稳定性和磁场均匀度。目前临床上所用的场强为1.5T。磁体的类型分为永磁、常导和超导三类:永磁材料经外部激励电源一次充磁后,去掉激励电源仍长期保持磁性,场强易保持稳定,但磁体较重,场强较低,目前限制在0.5T以下;常导磁场强度也较低,耗电比较大,一般要通电数小时后,磁场才能达到稳定状态;超导是目前用的比较多的,高场强(>0.5T)都用超导磁体,静场均匀度和稳定性好,但为了维持超导状态,必须要将超导线圈浸人液氮,使用过程也要定时补充液氦,运行费用较高,但由于磁体冷却系统的改进以及液氦价格的下跌,运行费用也在下降。射频系统负责发射、放大、接受。射频小信号单元,射频放大器,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又叫表面线圈,是MRI检查时置于受检部位或器官表面的较小的射频线圈)与信号接收后处理单元组成了射频系统。射频系统是为了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产生MR信号并接受。MRI的射频线圈已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是线性极化表面线圈;第二代是圆形极化表面线圈;第三代是圆形极化相控阵线圈,提高了灵敏度,显著增加了图像的信噪比;1997年再进一步推出第四代相控阵线圈,称为一体化全景相控阵线圈。梯度系统是对因为射频而产生的共振信号做空间编码(定位)。它用于产生在主磁场中瞬时的有方向的磁场,该磁场沿一定方向其强度会呈线性梯度变化,其磁场强度为主磁场的几百分之一,对人体放射的MR信号提供了选层和空间定位的三维编码。梯度场由x、y、z三个梯度磁场线圈组成,并有驱动器以便在扫描过程中快速改变磁场的方向与强度,迅速完成三维编码。梯度系统最重要指标是梯度强度和梯度切换率。前者代表磁场随空间的变化,后者反映磁场随时间的变化率,梯度线圈对快速和超快速成像至关重要。磁共振成像技术及设备的现状

磁共振成像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1946年美国科学家Felix Blocch等发现物质磁共振现象,1972年美国科学家Raymond Damadian申请磁共振扫描用于人体思路的专利,1974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组织内磁共振光谱仪.1986年第一台磁共振扫描仪研制成功,1987年实现心脏循环磁共振实时成像,1993年用于研究与测量人类大脑的磁共振功能成像仪(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2]问世,1999年移动式MRI扫描仪投入商业生产。此后,磁共振成像技术蓬勃发展,已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影像设备,目前几乎被用于人体各部位的检查,是医院的核心装备之一。2.1 国外的现状

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等把MRI设备的研发和军工产品的研发结合起来,作为军工力量和具有高回报率的民用市场产品的结合点组成了庞大的研发群体。经过世界范围内的重组后,现在MRI技术主要掌握在GE,Siemens和Philips等公司,并把MRI设备的研发和市场占有率作为竞争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不仅生产超导MRI设备,而且还生产永磁MRI设备。由于中国是永磁体材料钕铁硼的主要生产国。加上劳动力相对便宜,这些大公司通过把生产线移到中国或者收购国内生产永磁MRI产品的公司进入中国的MRI制造业市场。跨国公司把永磁产品的基地移到中国已成趋势,但是研发的重点仍然在这些公司的源头国家,使得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GE,Siemens和Philips等公司的优势更加明显。现在东芝、日立和岛津等日本公司尚处于二流水平。

2001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把发展高场作为努力方向,美国FDA批准在临床使用3T和4T MRI设备.形成了采购和使用3T MRI设备的高潮。GE,Siemens和Philips公司相继推出了正式的3T产品,Philips的3T MRI设备后来居上并处于相对领先地位。作为研究设备,美国一些大学的研究所(中心)先后推出了7T和8T的超高场MRI设备,并开始投入研究工作,成为这个行业发展中的亮点。但这些设备太复杂,高场应该体现的优势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进一步追求更高场的努力受到某种程度的抑止。

同时,小型、开放式的技术得到很大发展,各种专用或特殊用途的MRI设备正在不断投入市场,部件的性能在提高,带动整机指标不断提高。这些专用设备在市场的应用大大减低了系统及其应用的成本,进一步推动了MRI技术的普及。2.2 国内的现状

国内最早开始研发MRI设备的是安科公司,实际采用的主要是Analogic公司的全套技术,通过开发永磁体,形成第一代产品和一定的生长能力,但二次开发和持续开发都不成功。

中国现在已有数个具一定实力的永磁生产公司,但其原始开发能力较差,进一步升级换代遇到了困难。目前国内声称可提供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厂家已超过10家,国内厂家提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占国内现有设备总数的25%~35%,但销售额只占10%以下,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

在磁共振成像设备研发的原材料方面,国内有丰富的磁性材料资源,成为国际永磁型磁体的材料基地,近年这些材料性能质量提高很快,价格下降幅度也很大,推动了永磁型MRI设备在中国的发展。超导材料方面,国内稀土资源极其丰富。已能生产合乎要求的超导棒材,并为国外超导线材生产厂家供货。但国内目前尚难供应质量合格的超导线材,磁体设计技术、电磁场设计技术、低温超导工艺等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

国外主流厂家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核心部件谱仪都依靠自己生产.安科公司等国内企业也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谱仪,但产品性能竞争力还比较低。从降低系统成本考虑,国内一些厂家在进行射频功放和梯度放大器的开发.但尚不能与专用设备商竞争。

国内缺乏从物理原理、关键技术研究到磁共振成像技术、工程、工艺的一条龙研究梯队,缺乏比较全面的综合科学和技术骨干,优秀人才少,高级人才培养十分薄弱.从事磁共振成像研究的机构太少,与国外的差距还比较大。

在中国,MRI设备基本上已在地区一级医院普及。今后若干年MRI设备将很快在发达地区的县、大城市的社区普及,在其他地区也会很快普及到县级医院,其目前的需求量大约在200~300台/年。中国每年从国外购买的高档医疗设备中,MRI设备占有重要份额,已成为世界上MRI设备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

从应用上看,除了少数超高场设备外,国内能够紧跟上世界MRI设备潮流,在临床使用上并不落后,但是研究型设备太少。从学科上看,国内基本没有具有原始创新性的MRI产品,部件级的研发也没有系统地开展。从临床上看.MRI设备的功能尚没有很好地开发,需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医生一起开发设备功能,使设备处于更好的工作状态。目前,MRI设备的质量保证工作实际上由外国公司承担.这是跨国公司通过供应包括零部件配置费在内的服务,也是他们从中国市场获得超额利润的另一个渠道。中国应重视设备质量控制和治疗保证工作[3]。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发展

磁共振硬件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高性能磁体、双梯度系统、多通道相控阵线圈以及并行采集技术等,提高了图像信噪比,缩短了扫描时间。3.1 磁体的发展

磁体的发展体现为超高场、短磁体、开放性以及低损耗等方面。临床应用上磁共振系统的静磁场强度在0.2T到3T之间,低场开放永磁和高场管状超导的磁体并存,已经有0.7T的开放磁共振,更高磁场强度的磁体也在不断的开发,已经有4T甚至7T的磁共振用于科研,主要用于脑功能的研究。近年来更高磁体的磁共振设备也在不断的研究之中。追求理想的信噪比和快速的扫描速度一直是人们多年来不懈的追求目标,众所周知,磁场强度越高,信噪比越高,扫描时间越短。由于高场磁共振在信噪比、分辨率、扫描时间上占有优势,1.5T磁共振对组织和病变的显示、对微细结构和微小病变的显示检出率优于中低场磁共振,同时缩短了患者的检查时间,另外还可以开展波谱、功能成像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市场的主流。然而人们并未满足于1.5T所带来成熟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开始对3T磁共振有很大的兴趣。全身超高场磁共振在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中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如信噪比更高,功能与分子成像的结果更可靠,更有利于心脏和冠状动脉成像等。现在的第三代3T磁共振已经解决了超高场磁共振面临的许多挑战和局限,例如双梯度线圈的采用使梯度系统的性能大大提高,新的磁体技术实现全身检查所必需的大而有效的扫描视野,真空降噪技术等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噪声问题,磁体的自屏蔽技术使3T磁体对场地的要求只相当于九十年代初期的1.5T磁体,脉冲序列的优化有效地控制了射频能量的吸收(SAR),同时多通道相控阵线圈以及并行采集技术的成熟应用克服了3T大量数据的接收、传输、及处理的瓶颈问题,目前3T超高场磁共振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和科研的高级双重平台,是未来磁共振市场最快的增长点。在超高场磁共振不断发展成熟之际,低场的开放永磁型磁体也在迅速发展,它有许多高场所无法取代的优点,如不需要消耗液氦,运转费用低廉;噪声小,化学位移伪影小,射频能量的吸收也少;克服了幽闭恐惧症,便于儿童和重症患者的监护以及介入的开展。为了在开放的同时追求更高的信噪比、更快的成像速度,一方面提高永磁体场强和梯度、射频等的硬件指标,另一方面,高场的许多脉冲序列被移植到低场中,许多高场的功能也可以在开放型低场磁共振中得以实现。随着硬件软件配置全面升级,现在的低场永磁磁共振与传统的低场磁共振相比,图像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其性能和临床诊断移植了除波谱和脑功能成像外的所有高场磁共振的功能。开放磁共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出后,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特别在我国偏远地区及中小医院依然具有广阔的市场。

由于人们对介入磁共振成像和运动医学中动态研究兴趣的增加,为各种成像目的专门设计的磁共振成像系统不断的出现,如车载可移动的磁共振系统便于体检,还有乳腺专用机、心脏专用机、四肢关节专用机以及介入治疗专用机等,用于手术导航的磁共振已经面世。随着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深入人心,开放系统还将继续强劲发展,现在甚至已经出现1.0T超导全开放磁体系统。

一种被称为Inside-out的磁共振技术被研发出来,与传统磁共振把被成像人体置于磁体内部不同,该技术将在磁体外实现成像,实际上是一种微探针成像技术,把微型磁体加上微型RF线圈,然后将其置于血管内实现成像。由于是近距离成像,因此灵敏度大大提高,空间分辨率可达0,1mm,能获得高分辨的血管壁MR图像,还可以用于对前列腺癌的检测和病程分期,或检测直肠癌、肺癌以及外周血管病变。超导磁体的性能不仅体现在磁场强度的提高上,而且还包括磁场屏蔽、匀场技术、液氦消耗成本的降低、制冷剂检测等方面,总体来说,磁体性能的提高以尽量少的液氦消耗、尽可能低的杂散磁场、容易安装维护为标志。磁体的制造者不断改进设计,随着基础匀场和动态线性、动态高阶匀场技术的 断发展和成熟,在保证磁场均匀度的同时,超导的管状磁体可以做得更短、更开放、更人性化。在磁屏蔽上,有源屏蔽已经普遍使用,使杂散磁场更小,高场磁共振对场地的要求降低,现在的3T只需要过去1.5 T所要求的面积。液氦消耗随着磁体制造工艺的改进已经降到很低,如有的超导磁体采用r使磁体高稳定运行的“4K冷头”,再辅以高效的保温设计,正常情况下可以做到三年加一次液氦。另外,人们已经发现了临界温度在100K的超导材料,如果将这些高温超导材料用于超导磁体的制造,那么M R磁体将告别液氦冷却时代,改用液氮即可,费用也就随之大大降低。另外各厂家在磁体的安全性能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如使用实时磁体动态监测技术,对磁体的运行过程的各种数据如温度、压力、液氦面等进行采集,便于及时了解磁体的状况,一旦出现异常会及时报警,使发生失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大大提高了超导磁体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3.2 梯度系统的发展

梯度系统向高性能的双梯度方向发展。梯度强度、梯度切换率和爬升时间是梯度系统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决定了最小层厚、最短的回波时间以及重复时间等,不仅影响成像时间,而且决定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梯度系统的发展主要朝着高线性与快速响应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快速扫描序列中梯度脉冲快速上升和翻转的需要,目前已达到30~40m T/m,有的甚至达60m T/m;梯度切换率达到200m T/m/s或更高。为了追求尽可能快的扫描速度,各公司都不断提高梯度场的强度和梯度切换率。由于梯度场的快速开关会对人体造成刺激,包括快速切换产生洛伦茨力带来的强大噪声,以及人体感应电流对神经末梢的电刺激等,因此它的发展有个极限,必须在受检者的生理忍受的安全极限之内,线圈越短,临床检查的安全范围越大,也就是说对于较短的梯度线圈,可以实现较高的梯度性能。于是出现了双梯度系统。所谓双梯度,就是在主梯度线圈内增设一个较短的梯度线圈,可以根据需要分别工作,对于头部和心脏等对扫描速度要求较高的检查,用短磁体实现高性能;对于体部扫描等扫描范围较大的部位,特别是肥胖病人,则用大的梯度线圈,这样可以实现各自的功能。双梯度技术的采用,在实现最佳成像性能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流通量,革新的技术优化了每一次扫描的时间,信噪比,分辨率和图像质量。使用者能在两种梯度模式间自由切换(精细扫描和全身扫描),进而提高空间分辨率、信噪比和扫描覆盖范围。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梯度系统的性能,而且有效地减少了梯度场对人体的刺激,特别适合于头部及心脏的功能性检查。双梯度系统的出现使磁共振系统的性能出现突破性进展,进入了双梯度时代。

涡流是梯度系统设计中令人头痛的问题,它严重影响磁场的均匀度,导致图像的伪影;而且涡流导致磁体发热,增加了液氦的消耗。人们采取各种方法降低涡流,如采用特殊磁体结构,或用高阻材料来制造磁体,从而减少涡流。噪声问题近年也已引起各厂家重视,梯度线圈工作时在主磁场作用下产生洛伦兹力,会使线圈在梯度场切换期间剧烈振荡,发出很大噪声。现代临床成像要求常规地运用超快速的成像序列如DW-EPI、FR FSE等,这些都依赖于很高的梯度场强度和梯度切换率。高性能梯度带来更大噪声,有的达到一百多分贝,高技术序列正是影响病人安全的噪声的根源,这不仅会造成病人的不适和恐惧,而且对听力造成损害。静音技术正是平衡考虑到这些高端应用和病人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其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真空腔,噪声通过空气的振动而传播的,真空是隔绝声音传导的最有效措施,把梯度线圈置于封闭的真空腔内,以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因此大大减少了传递到病人的噪声水平;还有的采用有源噪声控制技术,即采集目标区域的噪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生成一个方向相反强度相等的声音信号,使之与原噪声相互抵消;有的通过改进脉冲序列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另外,有的公司采用降阻尼材料的特殊设计应用使噪声阻尼材料整合在发射接收的射频系统中,进一步提高降低噪声的效果。3.3 射频系统的发展

射频系统朝多通道相阵线圈、并行采集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的方向发展。磁共振射频系统由射频线圈、发射接收系统、射频功放等组成,线圈是磁共振系统信号采集的设备,其灵敏度直接关系到图像的好坏。它的发展已经从线极化到圆极化,从单通道到多通道相控阵甚至全景一体化线圈,从硬到软,从体外到腔内。这几年来,在磁共振设备中,射频线圈得到飞速发展,比如肢体血管成像多通道线圈,带有光刺激的脑功能成像线圈,心脏相控阵线圈,前列腺线圈,经鼻插入的食管线圈以及经导管插入的血管内线圈等。有的公司推出“靶线圈”技术,针对不同部位的生理特点而专门设计线圈,这是射频线圈发展的方向。

相控阵线圈技术的研制最早用来使表面线圈在保持线圈固有信噪比的同时使获得的图像信号强度一致,在它的基础上研制的并行采集技术是当前磁共振发展技术的一个热点,是磁共振梯度编码形式的有利补充。众所周知,成像速度由梯度系统的性能决定,然而梯度系统硬件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受到噪声、周围神经刺激阈值、以及制造成本、制造工艺的限制,当它的发展几乎到达一个极限时,多线圈并行采集技术出现并在临床检查中的成功应用。并行采集技术利用与接收线圈敏感特性相关的空间信息,通过增加笛卡尔傅立叶成像K空间中采样线的间距,减少相位编码采样步数,保持K空间大小不变,使扫描时间在保持成像空间分辨率的情况下得到减少。常见的有SENSE、SMASH,ASSET,iPAT等等,并行采集技术是在对成像空间分辨率及信噪比影响不大的前提下,缩短扫描时间,从而降低腹部扫描时屏气的时间,提高时间分辨率,缩短回波间隔,减少图像模糊及扭曲。在扫描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可以提高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或增加扫描层数,这在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扫描中特别重要,可以在造影剂团注后首过时得到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它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在腹部成像、心脏成像、脑功能成像、弥散加权成像等要求快速扫描的序列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超高场(3T及以上)磁共振系统,多线圈并行采集技术的应用不仅仅使得成像时间缩短,更重要的是它使成像所需的射频脉冲的数量减少,减少病人对射频能量的吸收(特别在腹部扫描),解决了超高场磁共振在SARS限制上所面临的难题。随着多通道线圈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以及软件算法方面的不断改进提高,相信并行采集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其临床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另外,射频系统的发射接收已经实现了全数字化和多通道,在过去几年里,由于梯度系统的性能大大提高,梯度线圈的切换极快,同时磁场强度不断提高,超高场磁共振的逐步推广,导致对信号数字化处理的速度要求更高。当前,多源发射技术代表了最新最尖端的射频发射技术,是高场磁共振的发展方向,其本质如同CT经历了单排到双排、多排一般,磁共振的发射源也完成了单源到多源的进程[4]。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方法允许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处理时域的编码数据,硬件上随着模数转换速度的提高,数字信号处理方法使得磁共振信号以更高的频率采集,具有更好的保真性。磁共振系统不仅实现了全数字化发射和信号接收,而且多路射频接收信号同时接收和传输,高密度“靶向性”线圈和特定的脉冲序列,加上高性能的高速成像链,避免了成像过程中的瓶颈效应,实现了最佳的信噪比、分辨率和采集速度。中国磁共振成像技术及设备发展的策略[5]

MRI设备的科技含量高、临床应用广、前景好、需求大,中国应积极开展MRI设备和技术的研究及开发,瞄准世界领先水平,以自主创新为主,逐步形成企业发挥主体作用、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模式。中国发展MRI设备须遵循如下策 略:

(1)政府居主导地位,发挥导向作用

MRI设备是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领域,政府应引导、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① 在国家科学技术医疗器械领域的总体规划和长期发展目标中,体现MRI发展方向和核心技术,为企业等发展产业技术发挥导向作用;② 制定产业政策,为企业自主创新技术适时给予支援和资助;③ 对国内市场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2)注重产学研结合,提升综合优势

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研发MRI设备的主力在企业。由于国内企业目前处在发展阶段,尚没有企业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建立大学或研究所与企业联合研发模式,是中国发展MRI产业的好办法。国内的研发机构和企业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价格和服务方面的优势,应加快我国MRI产业的发展,向用户提供经济、实用的MRI设备,积极参与MRI领域的国际竞争。(3)选择重点技术攻关

根据MRI设备及其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品情况,充分利用中国的优势,选择重点技术攻关。在选择重点技术攻关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抢占永磁高端主流产品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国内已能生产一般的永磁系统,国家设立的研发项目必须超过现有产品的所有性能指标。投放资金重点培育有发展潜力的高水平群体。

2)在特殊用途的MRI设备研发方面有所突破。重点关注介入治疗或手术导航的MRI设备、颈动脉血管成像专用设备等。目前发展和实现在非均匀场MRI成像理论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一旦研发成功,将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结论

磁共振技术尽管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它日新月异的发展令人振奋,并且耳目一新,它已经成为最广泛的诊断工具。目前磁共振技术快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受过专门训练并对磁共振有一定研究的技术员和放射科医生的缺乏,由于磁共振是一门多学科融合并且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新的临床应用层出不穷,大量的序列开发、功能的实现需要医生、技术员和工程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将磁共振所固有的功能潜力完全发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磁共振的明天会更美好。其中多源磁共振自2009年上半年面世以来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据显著地位,这种目前最先进的基于个体差异的多源射频管理技术具有传统磁共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被认为是代表了今后高场磁共振乃至超高场磁共振的发展方向。相信未来它仍然富有极大的生命力,得到持续的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琦,孙国君,顾宏清,磁共振成像设备发展趋势,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7,28(4):240-242.[2]王君,刘嘉,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现代仪器,2008,1.[3]崔琦,孙国君,顾宏清.磁共振成像设备发展趋势[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7(4):240-242.

Cui Qi, Sun Guojun, Gu Hongqing.Shanghai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07(4):240—242.[4]胡从云,多源磁共振技术——21世纪高场磁共振的发展方向,医疗卫生装备,2010,31(6):131-132.[5]唐晓英,刘志文,刘伟峰,等,磁共振成像技术及设备发展策略,科技导报,2008,26(9):90-92.

篇2:磁共振调研报告

根据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整顿活动的要求,针对我科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自查结果及整改措施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进入超强磁场环境的安全要求宣传不到位。

对于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动脉瘤夹、眼球内有金属异物,高烧、生命体征不平稳严禁进入磁共振机房进行扫描,对于体内金属异物(假牙、避孕环、金属植入物、术后金属夹等),位于扫描范围内时应谨慎扫描,并对病人说明情况,以防止金属热运动或产热造成病人伤害……安全要求宣传不到位。

(二)磁共振检查时注意事项落实不到位。

1、病人必须去除一切金属物品。

2、扫描过程中病人身体(皮肤)不能直接接触磁体内壁及各种导线。

3、纹身、化妆品应事先去掉。

4、病人应戴耳塞。

二、整改措施:

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一)加强安全宣传

1、对只要进入磁共振机房的病人、病人家属及其他相关人员都必须严格进行安全检查,去除一切金属物品,详细询问体内是否有金属类制品植入,对于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动脉瘤夹、眼球内有金属异物,严禁进入磁共振机房。

2、高烧、生命体征不平稳严禁进入磁共振机房扫描。

3、对于体内金属异物(假牙、避孕环、金属植入物、术后金属夹等),位于扫描范围内时应谨慎扫描,并对病人说明情况,以防止金属热运动或产热造成病人伤害。

4、给病人戴耳塞,防止听力损伤。

篇3:磁共振调研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1—2014年30例因怀疑前列腺癌就诊患者的磁共振图像资料和临床资料。所用病例病理结果的取得均采用“10+X”穿刺法即标准10针的基础上在可疑区域再加穿刺1~2针,所有患者均于穿刺前进行常规序列T1WI、T2WI及功能序列弥散加权成像 (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DCEMRI)检查。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由于磁共振波谱 (MRS)耗时长,1.5T非直肠内线圈下分辨率低,故不纳入本项研究。患者年龄57~85岁,平均年龄(69±6)岁,临床表现为无症状体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排尿困难,尿潴留, 血尿等,19例为直肠指检有结节感或肿块感。前列腺癌患者PSA范围5.5~100 ng/ml,平均42.3 ng/ml。

1.2仪器与方法

使用Siemens Essenza 1.5T超导型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采用盆腔专用相控阵列线圈,16相控线圈通道。

1.2.1常规扫描参数:前列腺轴位FSE-T2WI:TR=450 ms, TE=15 ms,层厚3 mm,层间隔0.8 mm,视野(FOV)240 mm× 240 mm,矩阵256×256。前列腺矢状位和冠状位FSE-T2WI: TR550 ms,TE9.5 ms,层厚3 mm,层间隔0.8 mm,FOV 380 mm×380 mm,矩阵256×256。盆腔扩大范围轴位T1WI:TR600 ms,TE10 ms,层厚3 mm,层间隔0.8 mm,NSA 4,FOV 380 mm×380 mm,矩阵256×256。

1.2.2 DWI扫描参数: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EPI序列,扫描参数:TR 5 700 mm,TE90 mm,FOV 260 mm×260 mm,矩阵128×128,层厚3.6 mm,层间隔1 mm。扩散梯度因子b值采用0 s/mm2和8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3个,扫描时间为70 s。

1.2.3 DCE扫描参数:前列腺轴位,采用3D-T1TSE-VIBE序列,周围定位于T2WI保持一致。扫描参数TR 5 700 mm, TE90 mm,FOV 260 mm×260 mm,矩阵128×128,层厚3.6 mm,层间隔1 mm。扫描范围包括整个前列腺。扫描完成后生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1.3诊断标准

1.3.1 PI-RADS中T2WI前列腺外周带的评分标准:1分,呈均匀高信号;2分,线状、楔形或不规则地图状低信号,边界不清;3分,无法确定、无法归类为1、2分或4、5分;4分,局限在前列腺包膜内分散的、均匀的低信号病灶或者肿块;5分, 分散的、均匀的低信号并具有侵犯或突破前列腺包膜(局部隆起或与表面宽基底相接处>1.5 cm)征象。

1.3.2 PI-RADS中T2WI前列腺中央带的评分标准:1分,有序紊乱呈不均匀肿瘤样结节信号,边界清晰;2分,有较多的均匀低信号;3分,无法归类为1、2分或4、5分;4分,更多边界不清均匀低信号;5分,与4相同影像表现,同时累及前纤维基质或外周带前角,通常呈水滴状或(和)凸透镜样改变。

1.3.3 PI-RADS中DWI的应用分类标准:1分,与正常组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未下降,DWI上信号增高(b=800 s/mm2); 2分,在b=800 s/mm2的DWI图像上呈弥漫性高信号,ADC值降低,但无局限性特征,可呈线性、三角形和地图状;3分, 无法归类为1、2分或4、5分;4分,局限性病变ADC值降低, 但在b=800 s/mm2的DWI图像上为等信号;5分,在b=800 s/ mm2的图像上呈现局限性高信号病变或肿块,ADC值降低。

1.3.4 PI-RADS中DCE-MRI的应用分类标准:1分,Ⅰ 型曲线流入型;2分,Ⅱ型曲线平台型;3分,Ⅲ型曲线流出型;4分,Ⅱ 型和Ⅲ 型曲线,局部病变;5分,Ⅱ型和Ⅲ型曲线,病变位置较为特殊或者病变不对称。

1.4图像分析

参照前列腺10+X穿刺的分区定位标准,将轴位图像层数除以3,分为底、体、尖3个部分,如不能整除,则舍弃靠近精囊腺及外周带较少层面,以中央沟分左右两部分,产生的6个区域中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各成为一个评分区域,将单个前列腺分为12个区。由2名参加工作分别为5年和9年的医师各自在不知道病理结果、及临床信息的情况下回顾性盲法分析各个图像区域,将PI-RADS总评分≥12分诊断为癌, <12分诊断为非癌。2名医师用盲法对各个分区常规阅片与使用PI-RADS量表进行诊断评价,与病理结果相对照,观察各自对前列腺癌诊断效果。

1.5统计学分析

将2位医师采用常规阅片和使用PI-RADS量表的分区评分结果打包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分别对2位医师使用2种方法的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进行分析,比较各评分指标间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位医师间的结果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0.80表示一致性非常好;0.6~0.79表示一致性较好; 0.4~0.59表示一致性一般。

2结果

2.1病理结果:30例患者均经穿刺取得病理证实,部分患者经根治术后进一步切片病理证实,23例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360各前列腺分区中,得到病理证实的有315各分区,45各未得到病理验证。315个证实分区中,癌变区共计127个, 非癌区188个,非癌区中正常前列腺组织112个,增生69个,上皮样瘤变(PIN)7个。

2.2常规阅片与使用PI-RADS量表与病理结果比较:见表1。与常规阅片表,使用PI-RADS量表在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均有提高,其中准确率与特异性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2)。 PI-RADS量表规范了前列腺磁共振报告,将异常征象进行标准化的分类,可疑帮助医生更加方便。直观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动态增强(DCE),弥散加权(DWI)以及T2WI各参数信息的综合,较常规读片可以提供更为方便、可靠的依据。特别是中央腺体区,增生与癌变的信息相互干扰,使用PI-RADS提高了判断准确性(图1,2)。而有时良恶性病变产生类似的信号,PI-RADS综合各参数信息,提高了对病灶判断的准确性 (图3)。

使用常规阅片时,2位医师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69,P<0.05);使用PI-RADS时2位医师诊断结果一致性非常好 (Kappa值0.83,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

3讨论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多参数磁共振为影像科医师提供多方位的图像信息,使得诊断准确性得到提高的同时,图像内容的丰富也使影像科医师与临床泌尿外科医师之间的信息产生了不对等,沟通出现了障碍,使得前列腺磁共振报告变得难以理解[3]。在其他器官中,基于病变危险程度分级的标准化模式已经取得很大发展,如乳腺数据与报告系统(BI-RADS),肝脏数据与报告系统 (LI-RADS),甲状腺数据与报告系统(TIRADS)等,都取得良好的效果,鉴于这种情况,欧洲泌尿放射委员会(ESUR)集中16位专家于2012年提出前列腺癌磁共振诊断指南,其中就提出了“PI-RADS”的概念,目的在于规范化、标准化前列腺磁共振报告,减少模糊的影响描述,更好地便于与泌尿外科医生之间的沟通。

本研究中,比较了基于诊断标准模式的PI-RADS和常规阅片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的差别。本实验通过穿刺病理的结果验证,2位医师使用PI-RADS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检查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Rosenkrantz等[4]研究发现以PI-RADS总评分为>8为诊断界值,定位诊断中的准确率达89%,敏感性79.9%,特异性95.8%,与本研究结果相仿。分析原因,笔者认为大部分医师对前列腺癌灶的典型征象均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在T2WI,DWI及DCE-MRI的表现已经形成预判断的尺度,与PI-RADS内的诊断标准一一对应的可能性较大,这与Rosenkrantz等[4]的研究成果相吻合。

图1 65 岁患者,PSA:45 ng/ml, 中央腺体区MRI表现及穿刺�a:T2WI中央腺体区透,医师1及医师2 均评为4分;b/c:DWI结节样,ADC低信号,医师1:4 分、医师2:5分;d:流出型曲线,病变不对称,医师1及医师2均评为5分。医师1 PI-RADS总评分为13分,常规阅片评为增生;医师2 PI-RADS总评分14 分,常规阅片评为增生可能;e:穿刺示腺体结构紊乱,大小及形状不一,间质稀少、细胞有弄型性,结果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 4+3)

图2 65岁患者,PSA:22 ng/ml�右侧中央腺体区MRJ表现及穿刺病理图�a:T2WI右侧中央腺体区结节,有较多低信号,医师1及医师2均评为2分;图b/c:DWl弥漫性高信号,ADC低信号,病灶不局限,医师1:3分、医师2:2分;d:平台型曲线,医师 1及医师2均评为2分。医师1 PI-RADS总评分为8分,常规阅片评为增生;医师2 PI-RADS总评分7分,常规阅片评为增生;e:穿刺示腺体、平滑肌和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形成结节状,结果为BPH

)图3 65岁患者,PSA:37 ng/ml,双侧外周带MRI表现及穿刺病理图�a:T2WI双侧外周带分散低信号,医师1及医师2均评为4分;b/c:DWI弥漫性高信号,ADC低信号,病灶不局,医师1:4分,医师2:5分;d:流入型曲线,医师1及医师2均评为1分。医师1 PI-RADS总评分为9分,常规阅片评为癌;医2 PI-RADS总评分10分,常规阅片评分为癌;e:穿刺示细胞核肥大、脱颗粒,排列不规则,散布于胞浆中,结果为炎症)

本研究中2位阅片者的经验值有一定差异,在常规阅片中由于经验值的不同往往产生诊断结果的差异,导致阅片者之间的诊断结果的多样性,而使用统一标准的PI-RADS对于不同经验值的医师结果一致性得到提高。Rosenkrantz等[5]在其文献中就不同经验值阅片者之间使用PI-RADS的结果一致性做了相关的研究,经验值较高的医师运用2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好,而高低经验值医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考虑导致这样的结果有多重因素:对单独图像中异常程度评估的差异,多个参数图像的整合评价结果,各自对前列腺各个区域异常的认识的预定义差异等。PI-RADS产生的目的是减少放射科医师之间对待同一病例诊断结果的多样性,对多来自中心、多参数磁共振的图像更容易达到诊断的共识。而且随着PI-RADS的校准和不断优化,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认证。

本研究中在1.5T条件下并没有使用直肠内线圈,参照ESUR前列腺诊断指南,1.5T磁共振系统条件下需采用直肠内线圈,而在我国大多数情况下检查条件均为1.5T的磁共振系统配备使用腹部、盆腔或心脏相控线圈,没有配备专用的直肠内线圈,本研究中采用基于敏感编码并行采集心脏相控阵列线圈,刘金来等[6]研究表明其成像效果并不逊于直肠内线圈,且符合国情。

本研究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样本量相对较少,只有30例,而且病理结果通过穿刺来验证,而非根治术后大样本切片验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评分对象所对应的为分区的图像,与该区域中实际穿刺取得病理位置可能出现偏差, 导致图像与真实的病理结果位置不一致[4]。其次,本研究是回顾性分析,数据都是2名阅片者对图像的重新评价,同一病例,阅片者对多参数磁共振评估之后,可能对之前单一参数图像的结果予以否认,前后评估结果不一样。2名阅片者来自同一机构,所及对前列腺图像的认识预判有一定的类似性。 对癌与非癌阈值的取得及运用使用的同一组的病例,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建议的阈值,需要有独立的样本的单独确认、 定义。诊断界值的确定,本研究根据医生经验值确定,而PIRADS总评分各个诊断界值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是不一样的,所以PI-RADS界值的确定还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篇4:假牙影响磁共振

磁共振(MRI)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日趋普遍的检查方法。由于它对软组织分辨能力高,故对头颈部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金属与合金在当前牙体、牙列的缺损、缺失的修复中被广泛应用,这些金属材料在磁共振成像中可能造成影响,导致图像出现伪影,或使相应区域影像消失、模糊,组织结构变形等。

牙体、牙列修复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分为充填材料(补牙)和修复材料(镶牙)。充填材料使用时间最久的是银汞合金,主要成分是银、铜、锡、锌等合金粉和汞调和而成的,根管治疗中根管充填应用的银尖及成品根管桩等也是金属材料。修复材料中金属应用比例更大,如嵌体、金属冠、烤瓷牙、固定桥、托牙支架、磁性固位体、种植牙、固定矫治器等。

金属材料又分为贵金属(如金合金、钯银合金)和非贵金属材料(如镍铬合金、钴铬合金、铜合金、纯钛及钛合金等)。磁性很强的物质称为铁磁质,包括铁、镍、钴以及各种含铁合金,可产生较强磁场,干扰主磁场的均衡性,扰乱图像,形成金属伪影。这不仅使局部解剖结构变形或消失,而且会扩散到远处,组织呈大片无信号区,影响对被检部位的观察。

研究发现,贵金属及其合金,包括纯金、纯银及其以银为主的合金、铂合金等无伪影,钛合金及其烤瓷冠有轻度伪影,而以镍、钴、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有严重伪影;磁性固位体假牙中包括磁体及衔铁,衔铁会造成伪影。磁共振伪影大小与金属修复体几何形状也密切相关,大的修复体所产生的伪影必然要大一些。

因此,我们在修补牙齿时,尽量不用或少用银汞合金补牙,可选用复合树脂材料。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可选用贵金属及影响较小的纯钛及钛合金作为修复材料,也可用全瓷冠修复。如果选用可摘的义齿修复,在做磁共振检查时摘下义齿即可。

(据《 健康报》)

“消毒餐具”问题多

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们到普通饭店吃饭时得不到免费提供的碗筷了。我们需要花1元钱,买一次用塑料裹着的“消毒餐具”的使用权,才能吃上饭。那么,这些“消毒餐具”卫生吗?据了解,除极少数公司投入相当的资金设备,清洗消毒合格外,大多数所谓的“公司”条件简陋,既无合格设备,也没有规范的操作规程。简言之,就是水涮一下装进塑料袋,解决几个手工劳动者就业而已。大公司利润极薄,行业监管空白,在这种状态下,洗出来的餐具卫生与否,就只有一个“良心”把关了。据了解,一家餐具清洗公司,要服务七八家至二十家饭店,每个饭店的餐具周转量在二千套左右。一家饭店餐具卫生不合格,影响的仅是这家饭店的顾客。而如果一个餐具清洗公司的餐具不安全,由于餐具在各个饭店间轮换流转,它的影响范围将扩大若干倍。

这类餐具的另一个隐患来自其包装物——塑料。塑料有很多种,性能及化学成分各不相同。行业中还有以PVC薄膜包装的,PVC就会有大量有毒物质析出,污染餐具。餐具塑封之后,还有一个在150℃温度下热收缩的程序使包装绷紧,这一过程会加速毒物释放。另外,包装物上印刷的字和图案所使用的油墨,也含有有毒物质。(据《山西晚报》)

蓝光:损害健康的幽灵

众所周知,紫外线会对眼睛造成损伤,但蓝光对眼睛的伤害却很少有人知道。实际上,蓝光对视网膜的损伤并不亚于紫外线。研究证实,蓝光是可以照射到视网膜的最具危害性的可见光。

紫外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小于可见光。紫外线对人的损伤是逐渐形成的。一般来说,人体不会感觉到紫外线的存在,更不会有任何预警告诉您伤害正在进行中。过量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损伤包括皱纹、晒伤、角膜损伤、白内障、皮肤癌、免疫系统的伤害。

蓝光是可见光谱中最有能量的部分,波长介于450~495纳米。蓝光可以穿透眼睛的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对视网膜造成光化学损害,直接或间接导致黄斑区细胞的损害。长时间暴露在蓝光下就会造成视网膜的退行性改变。在临床上则表现为许多眼科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这也是全球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蓝光不仅存在于强日光中,生活中常见的闪光灯、浴霸、舞台灯光等光线中也会有蓝光。

紫外线和蓝光对于人的损伤都是逐渐形成的,在产生损伤的时候人通常不会感到任何不适。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保护眼睛免受伤害,避免包括黄斑变性、白内障等在内的很多致盲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在户外,即便阴天,云层也无法完全阻止紫外线的辐射。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防护方法就是在任何可能受到紫外线或者蓝光照射的情况下,佩戴一副合格的太阳眼镜,帮助阻挡紫外线以及大部分蓝光。 (据《 健康报》)

坐得太直伤脊椎

在大多数人看来,坐得笔直,不仅可美化外表,对骨骼和消化系统也是有利的,但专家并不这么看。

专家认为,对于需长期保持坐姿的人而言,若坐得笔直,脊椎会被拉紧,连带的肌肉和韧带也会被拉紧,时间过长就会引起疼痛、发育畸形和慢性疾病。而背部与地板呈135°,将身体自然放松,脚与地板保持接触,这样的姿势对脊椎的压力最小。

但135°很难保持。为此,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副主任林朋建议,不必刻意追求135°,只要在坐着时尽量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曲线,即颈椎向前,胸椎向后,腰椎向前,身体稍稍向后倾,让肩部靠在椅背上,将空出的腰部垫个软垫,身体感觉舒适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这种最合理的姿势,也不要保持很长时间,否则还是会对脊柱造成伤害。

要缓解背部不适,可做做背部操。坐在地板上,两膝向外微张,身体缓慢向两膝中间靠近。保持15~20秒后站起来,双手放于肩部上方,双臂缓慢向胸前靠拢,保持15秒钟后停止。如此反复两次即可。(据《生活与健康报》)

家庭输液要慎之再慎

家庭输液是方便群众、缓解医院床位资源紧缺的一种补充措施。但因为家庭输液一般都是在远离医院的医疗环境下进行,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对于必须家庭输液的患者,应采取如下防范措施:1.遵循能口服的药不肌注,可肌注的不要静脉输液的原则。2.掌握静脉注射药物的配伍禁忌。3.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做好药物过敏试验。4.凡静脉输注中药针剂者,首次应在医疗单位进行,安全后再行家庭输液。5.不使用患者自备药品。6.输液环境一定要卫生清洁,中途换瓶要洗手,防止二次污染。7.婴幼儿、危急重症患者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不宜行家庭输液。对确需在家庭输液的患者,医生护士应全程陪护,并备好相应的急救药品。

(据《 健康报 》)

退热 要选对药

阿司匹林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因此,一般不建议儿童选用含有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衍生物的退热药。

安乃近由于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伤和过敏反应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只有在急性高热且病情急重,又无其他有效解热药可用的情况下,才用于紧急退热。一般只用一次,以保证安全。规格有注射剂和片剂,但口服给药已不被采用。

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无胃肠道刺激或出血,不影响血小板功能,无肾毒性,不会引起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剂型有片剂、栓剂和口服液等,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其代表药为泰诺、百服宁、必理通等,因其起效快、作用强和安全性高,是广泛推荐使用的退热药物。

布洛芬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其代表药为芬必得等,该药退热起效时间平均为1.16小时,退热持续时间平均为6~8小时,平均体温下降值为2.3℃,其退热快而平稳,退热持续时间较长。

现在最为推崇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单用,也可二者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

(据《家庭医生报》)

心脏“乱码”的噩梦

半年前,37岁的汪先生突发晕厥、抽搐、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肌炎,住院治疗10余天。后又反复发作,有时两个小时内发作3次,每次持续时间10余分钟。其间他跑了很多医院,先后做了多项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日前汪先生又来到医院求治,大夫在询问病情中了解到其母亲也曾有过类似现象,综合分析患者发病情况及以往检查结果,考虑很可能是一种罕见的Brugada综合征所引起的心源性晕厥。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基因异常所致的家族性原发心脏疾病,有遗传倾向。由于它在东南亚国家的中青年中较为流行,所以又有“东南亚夜猝死综合征”之称。其好发于30~40岁的青年男性,猝死率高达40%。虽然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但常规检查病人心脏结构多正常,只有在发病时才能发现心律失常,因此极易误诊漏诊,是年轻人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进一步确诊,医院决定应用远程心电监测技术为患者做跟踪检测。在此期间的一天凌晨4时,汪先生在睡眠中突然发病。家人立即采集心电图并通过监测手机发送至远程心电监测中心,瞬间心电图提示为尖端扭转性室速及心室颤动,证实汪某确为Brugada综合征。

篇5:磁共振调研报告

乙类大型医疗医用设备(MRI)配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武汉市卫生和计生委员会:

湖北省卫生和计生委员会:

我院购置鑫高益OPER-0.35T核磁共振一台,用于临床医疗服务,现将可行性研究报告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医院位于硚口区解放大道270号,交通便利,是一家综合性中医院,为武汉市医保定点单位。建筑面积约8195.9平方米,编制床位101张,实际开放101 张。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55人,卫技人员106人,其中执业医师36人(包括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2人、医师10人、助理医师9人),执业护士60人,医技人员10人。2014年我院业务收入约1300万元。医院目前主要设备有:DR-X线机、CT、彩超、心电图、电子内窥胃镜、结肠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微量元素分析仪、血凝仪、台式培养箱、离心沉淀机、多参数监护仪、臭氧机呼吸机、麻醉机等,基本医疗设备比较齐全。自2011年元月份开业以来,我院的门诊量日均70余人次,并稳步上升,2014年住院病人2600余人次。随着医保定点单位及病人对我院的认知度提高,病人就诊流量也随之大大增加。目前医院主要医疗专业为中医骨伤科、西医外科(骨科专业)及疼痛科,主要医疗服务技术为利用微创手术并结合传统中医药的诊疗方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当前颈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患者越以增多,但武汉地区疼痛专科服务明显不足,此类患者就诊十分困难。为此,我院疼痛专科开设101张床位,收治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床使用率91.8%。诊疗方法是在经磁共振检查并进行精确定位和确诊,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减少了治疗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止痛效果明显,恢复快,疗效确切,得到患者的欢迎。提高了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我院还加大了预防宣教工作,劝导患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降低和消除影响脊柱健康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

三、卫生技术人员准备

我院放射科现配置人员三名。其中副主任医师一人,主治医师一人,技师一人,其二名医师都曾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工作至退休,该副主任医师在该院工作期间一直担任放射科主任,并取得了CT及MRI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能够针对病人的临床症状结合磁共振片作出正确的分析诊断。现有业务技术人员,目前能顺利完成我院放射科日常工作。

四、设备应用发展前景

我院主要是以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科为特色的医院,开展常规的如:前、后入路手术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腰椎椎间盘突出。而磁共振在例举的疾病有着及其重要的诊断和定位作用,离开了磁共振的诊断和定位,疼痛专科就无法开展。

(一)椎间盘突出MRI征象:

1、椎体的退变;

2、椎间盘退变;

3、纤维环破裂征象;

4、椎间盘膨出;

5、椎间盘突出。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大于9O%。

(二)椎管狭窄症 MRI在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方面仍有其独特的价值。T1加权像上椎体后缘骨赘增生处的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均表现为低信号。在T2加权矢状面上它们仍表现为低信号,但由于脑脊液呈明亮的高信号,因此可清晰显示蛛网膜下腔及脊髓、马尾和神经根受压情况。在矢状位椎间盘切面上可清晰显示椎间空泪滴状变形、局部脂肪层消失及神经根受压的情况。有了磁共振这个临床重要的诊断工具,既能准确及时的为病员诊断病情,又减少了病员的痛苦和减少病员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保障了医疗安全。是支撑我院专科发展的强有力的后盾。所以我院购置核磁共振是非常必要。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磁共振投入临床应用以来,磁共振已成为多种临床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现在已成为医院的大型基础设备和临床不可缺少的检查设备,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我院处于市区主干道,交通便利、辐射面积广,颈腰椎疾病病人较多。由于我院主要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而磁共振的上述特性在提高骨科疾病的诊疗水平方面极具优势。所以,我院必须购置一台临床不可缺少的检查设备磁共振装置。其型号为:鑫高益0.35T装置。

五、运行效果分期预测

(一)磁共振可以使我院更好的开展骨科手术项目及其它疑难病

症的诊断,提高病情诊断的准确性,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二)有了磁共振以减少病人转出检查,方便了患者就医,也减少了病源的流失,同时减轻的病人的诊疗费用。

(三)病人到我院就医十分方便,解决了需到疼痛专科就诊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还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六、投资项目财务分析

资金来源: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医院有限公司出资 筹措方式:自筹

投资预算:200万元人民币。

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适应患者需求的疼痛专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我院购置磁共振装置将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疼痛专科服务,一定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靠的经济效益。预计3—5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

七、配置条件自我评价

医院根据医疗市场预测,选定了疼痛专科发展方向。按照既定的医疗服务目标,已经完善了科室设置和基本医疗设备、设施配置,运转良好。完全具备条件和能力,自筹资金进行再投入,购置磁共振以增强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速医院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符合国家鼓励民营医院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意见。

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医院

篇6:民族医院核磁共振报告

三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我院建院2年,是一所以外科、内科、口腔科、妇科、儿科、口腔科、放射科、检验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三江县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民政城乡救助定点医院。为加快民营医院发展,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真正意义上解决山区老百姓看病难的实际问题。根据《国家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及参考《全国关于降低民营医院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门槛实行备案制管理》要求,我院申请购置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现将其可行性报告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院业务用房5500平米,编制60张床位,可开放床位120张。目前拥有数字化X光机(DR),美国GE彩超、美国进口全自动免疫生化仪、全自动生化仪、手术显微镜、全自动麻醉机、C臂X光机、全自动手术床等大型医疗仪器设备。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MRI设备的技术发展前景和对临床工作的优势

磁共振技术(MRI)和CT成像技术比较,MRI已显示诸多优势,CT技术是利用X线对人体组织作横断面扫描后成像,对人体有X线辐射损伤,而MRI是通过发射脉冲磁场信号,对人体氢质子磁共振信号进行分析成像,不存在X线辐射损伤。可根据需要对人体进行横断面、失状面、冠状面三维任意角度切层,通过各种角度显示病变,立体感更强,而且在同一切层可采取用不同序列、不同参数扫描,这更有利于对不同生物学特性的组织的充分显示,由于MRI扫描中不同组织信号差异远大于CT上组织间密度差异,使许多病变更易辨认,尤其是细小病变,有利于对病变早期诊断。MRI问世不久就以其强大优势深受临床医学界的欢迎,因其发展势头强劲,方兴未艾,新技术层出不穷,因而有学者预料,21世纪影像医学将全面进入磁共振时代。

三、磁共振的适应的用途:

(1)颅脑MRI自问世以来,因其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充分显示脑灰白质的信号差别,无颅底骨伪影影响等优势,MRI首先被应用于颅脑,MRI对颅脑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明显高于CT等其它各种影像检查,有研究表明,其定位正确率高达98%,定性亦可达70%~85%左右。因此,颅脑绝大部分疾病均是MRI的首选症

(2)心脑血管病 无需要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病变主要有:烟雾病,Galen静脉瘤,脑顔面血管瘤病,毛细血管扩张症,海绵状血管瘤,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颈静脉球瘤,缺血性脑梗死,亚急性脑血肿

(3五官和头颈区 五官靠近颅底,软组织结构丰富,而影像诊断需要矢状、冠状等多平面成像,以明确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口咽区结构复杂,这正是MRI的优势所在,具体病种如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眶内肿瘤及类肿瘤病变,内耳及中耳肿瘤,腮腺源性肿瘤,鼻咽癌,口咽区肿瘤,喉咽区肿瘤,颈软组织肿瘤,臂丛神经炎

(4)纵隔、肺部病变:纵隔区结构复杂,病变大多局限于前或后纵隔,呈软组织特性,而MRI具有多平面成像特性,对软组织显示效果良好,因此,对于纵隔病变,MRI比CT优势明显。在肺部病变的诊断方面,以肺部CT为主,MR主要在肺部肿瘤的鉴别诊断方面对肺部CT诊断不足的地方进行有益的补充。

(5)心脏大血管:MR无需造影剂可以直接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结构,观察其形态的变化。常规MRI、心脏电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应用使MRI在心脏大血管疾病检查中独具优势。可用于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缺血性疾病(心梗的癜痕、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肌疾病(肥厚性及扩张性)、心脏肿瘤、心包疾病和主动脉瘤(诊断夹层动脉瘤)等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心脏瓣膜病(并能显示前负荷与后负荷增加所致的继发改变)等。

(6)腹部:MR能清楚地显示肝胆胰脾及肾脏等实质性脏器,不用造影剂就可区别肝实质、门脉系统、胆道系统、胰管、肾盂输尿管、肾皮质与肾髓质,并能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侵犯范围,是腹部实质性脏器病变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早期肝硬化、早期肝癌、肾癌、胰腺癌、胆囊癌的诊断比CT敏感、定性准确。同时,利用水成像技术,无需造影剂就可以进行MRCP(MR胰胆管造影)、MRU(MR肾盂输尿管造影)检查,完全无创,有助于定性诊断,还可确定病变的范围和有助于临床分期。对于肾上腺的检查MR对病变区病理成分的鉴别具有CT不可比拟的优势,亦是首选。另外对于胃癌、结、直肠癌的术前分期MR亦是首选。(7)盆腔:盆腔内主要是软组织结构,诸如子宫,卵巢,膀胱和前列腺均是MRI检查的首选,较CT具有敏感、无辐射、病变显示清楚、定性准确的优势。

(8)关节与骨骼 骨髓、软骨、半月板与肌肉韧带疾病首选MR(9)脊柱及脊髓病变首选MR

四、医疗服务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当前颈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患者越以增多,但三江县颈肩腰腿痛专科服务明显不足,此类患者就诊十分困难。为此,我院颈肩腰腿痛专科开设40张床位,收治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疗方法是在经磁共振检查并进行精确定位和确诊,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减少了治疗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止痛效果明显,恢复快,疗效确切,得到患者的欢迎。提高了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我院还加大了预防宣教工作,劝导患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降低和消除影响脊柱健康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

五、设备应用发展前景: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磁共振投入临床应用以来,磁共振已成为多种临床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现在已成为医院的大型基础设备和临床不可缺少的检查设备,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我院处于城区主干道,交通便利、辐射面积广,且融安、融水、龙胜、三江各县都无此设备。颈腰椎疾病病人较多。由于我院主要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而磁共振的上述特性在提高骨科疾病的诊疗水平方面极具优势。所以,我院必须购置一台临床不可缺少的检查设备磁共振装置。其型号为:贝斯达0.35T装置。

六、运行效果分期预测

(一)磁共振可以使我院更好的开展骨科手术项目及其它疑难病症的诊断,提高病情诊断的准确性,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二)有了磁共振以减少病人转出检查,方便了患者就医,也减少了病源的流失,同时减轻的病人的诊疗费用。

(三)病人到我院就医十分方便,解决了需到疼痛专科就诊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还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七、投资项目财务分析 资金来源:三江民族医院出资 筹措方式:自筹

投资预算:300万元人民币。

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适应患者需求的颈肩腰腿疼痛专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我院购置磁共振装置将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疼痛专科服务,一定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靠的经济效益。预计3—5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

八、配置条件自我评价

医院根据医疗市场预测,选定了颈肩腰腿疼痛专科发展方向。按照既定的医疗服务目标,已经完善了科室设置和基本医疗设备、设施配置,运转良好。完全具备条件和能力,自筹资金进行再投入,购置磁共振以增强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速医院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符合国家鼓励民营医院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意见。

三江民族医院

上一篇:医疗安全百日竞赛督查整改情况汇报下一篇:知识产权法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