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标准管理规定

2024-07-16

检测标准管理规定(精选8篇)

篇1:检测标准管理规定

检测体系中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是上海地区从事汽车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的一家权威性的研究所.创建于1960年,在90年代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近十几年来,先后通过了市级质检机构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等.3月和3月分别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认可.主要检测试验及校准业务包括:汽车整车、零部件、灯具、摩托车和计量器具校准、精密测量、理化检测等业务.

作 者:林芝萍  作者单位: 刊 名:上海标准化 英文刊名:SHANGHAI STANDARDIZA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F2 关键词: 

篇2:检测标准管理规定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优劣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在古时水质清冽可直接饮用,但现代社会生命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饮用水质量却呈反比下降。面对不放心的饮水,诚惶诚恐的生活着,水质检测成了依赖科技下的慰藉,水质检测让民众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不仅各国之间,而且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都不同,我国规定的水质分为哪五类?划分标准是什么?水质的质量怎么检测? 国标五类水质标准:

水资源保护和水体污染控制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制订水体的环境质量标准,保证水体质量和水域使用目的;另一方面要制订污水排放标准,对必须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必要而适当的处理。

一类水质: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二类水质: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其水质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三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四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五类水质: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超过五类水质标准的水体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另外:依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地面水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我国地面水分五大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回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水质划分标准:

1、实验室用水质标准:(1)由于一级水、二级水的纯度很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极易溶入水中影响水质的PH值,从而难于测定水质真实的PH值,因此,对一级水、二级水的PH值不要求测定。(2)同上原因,18MΩ超纯水、一级水、二级水的电阻/导率需用新制备的水“在线”测定,离线检测无效。

(3)由于在一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可氧化物质和蒸发的残渣,对其限量不做规定。可用其他条件和制备方法来保证一级水的质量。

2、电子工业电子级水质标准:

3、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水质的质量怎么检测?

在水资源紧缺的环境下,我们更要珍惜水资源,同时检测部门做好检测工作,为民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水检测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不可小觑,这就是它的重要意义。

水质检测在一般情况下,细菌学指标和感官性状指标列为必检项目,其他指标可根据当地水质情况和需要选定。对水源水、出厂水和部分有代表性的管网末梢水,每月进行一次全分析。自备给水和农村集中式给水水质检验的采样点数、采样次数和检验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上述要求确定。

一、简单的水质测试法:

1、看:用透明度较高的玻璃被接满一杯水,对着光线看有无悬浮在水中的细微物质?静置三小时,然后观察杯底是否有沉淀物?如果有,说明水中悬浮杂质严重超标;

2、闻:用玻璃杯距离水龙头尽量远一点接一杯水,然后用鼻子闻一闻,是否有漂白粉(氯气)的味道?如果能闻到漂白粉(氯气)的味道,说明自来水中余氯超标;

3、尝:热喝白开水,有无有漂白粉(氯气)的味道,如果能闻到漂白粉(氯气)的味道,说明自来水中余氯超标!也必须使用净水器进行终端处理;

4、观:用自来水泡茶,隔夜后观察茶水是否变黑?如果茶水变黑,说明自来水中含铁、锰严重超标,应选用装有除铁、锰滤芯的净水器进行终端处理;

5、品:品尝白开水,口感有无涩涩的感觉?如有,说明水的硬度过高;

6、查:检查家里的热水器、开水壶,内壁有无结一层黄垢?如果有,也说明水的硬度过高,(钙、镁盐含量过高),应尽早使用软化处理!注意:硬度过高的水很容易造成热水器管道结垢,因热交换不良而爆管;长期饮用硬度过高的水容易使人得各种结石。

二、水质检测方法:

(一)水中氯离子的测定

1、原理方法

本方法以铬酸钾为指示剂,在pH为5~9.5的范围内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硝酸银与氯化物作用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当有过量硝酸银存在时,则与铬酸钾指示剂反应,生成砖红色铬酸银,表示反应达到终点。

反应式为:

Ag++ Cl-→AgCl↓(白色)2Ag++ CrO42-→ Ag2CrO4↓(砖红色)

2、分析步骤

3、结果计算氯离子含量以质量浓度ρ1计,数值以mg/L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1:空白试验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量,mL; V2:水样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量,mL; V3:水样体积,mL。

(试剂:酸溶液:1+300;氢氧化钠溶液:2g/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0.01mol/L铬酸钾指示剂:50g/L;酚酞指示剂:10g/L 乙醇溶液)

(二)CODCr的测定

1、原理方法

在强酸性溶液中,用重铬酸钾氧化样品中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溶液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化学需氧量。

2、分析步骤:用蒸馏水做空白与试样一并进行加药分析

3、结果计算

化学需氧量CODCr(O2,mg/L)用下式计算:

CODCr=式中: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0:滴定空白消耗[FeSO4(NH4)2SO4·6H2O]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1:滴定样品消耗[FeSO4(NH4)2SO4·6H2O]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样品体积,mL;8:氧(O2)的摩尔质量,g/moL。

4、注意事项

(1)氯离子对本方法有干扰,若氯离子浓度小于1000mg/L时,可加HgSO4消除,如果氯离子浓度高,补加硫酸汞使它与氯离子重量比为10:1,如有少量沉淀不影响测定。

(2)对于化学需氧量小于50mg/L的水样,应改用0.025mol/L K2Cr2O7标准溶液。回滴时用0.01mol/L[FeSO4(NH4)2SO4·6H2O]溶液。

试剂:HgSO4溶液 Ag2SO4-H2SO4溶液(6.7g+500mL)、试亚铁灵指示剂 K2Cr2O7标准溶液(0.25N)、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标准溶液(0.0125mol/L)

(三)水质色度的测定

1、原理方法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一系列氯铂酸钾和氯化钴标准溶液做出标准曲线,检测样品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即得色度。

2、采样与样品

所用与样品接触的玻璃器皿都要用盐酸或表面活性剂溶液加以清洗,最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洗净、沥干。

将样品采样在容积至少为1L的玻璃瓶内,在采样后尽早进行测定。如果必须贮存,则将样品贮于暗处。在有些情况下还要避免样品与空气接触。同时要避免温度的变化。如何提升检测准确率

为保证水质检验分析数据的准确率,我们在努力提高水质检验技术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检验数据的管理,如检验原始记录、有效数字的取舍、检验报告编制、水质分析评价结果等等。另一方面要作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

篇3: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刍议

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为了保证出具的数据科学、准确、有效, 检测实验室必须依照标准对检验过程进行规范。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 27025-2008/ISO/IEC17025:2005) 是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和IEC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 在2005年新推荐使用的实验质量管理的准则, 它综合吸取了如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思想, 对原标准进行了调整、补充和修订。我国的实验室认可机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于2008年5月8日新发布了标准GB/T 27025-2008, 它代替了原标准GB/T 15481-2000, 是我国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的现行有效版本。

实验室认可对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意义重大, 它将有利于实验室的公正性。实验室认可是确定实验室从事特定类型检测和校准技术与能力的一种方式, 认可实验室发布带有认可机构标识和认可编号的检验报告表明其认可地位。缘于ISO/IEC17025:2005标准这一统一、互认的认可标准, 各国认可机构也对彼此的认可予以承认。如我国的CNAS可以使实验室结果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认, 从而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实现“一次检测、全球互认”的设想, 为企业走出国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因此, 基于标准化管理的实验室认可在国际上被视为检测实验室技术能力的可靠表征, 在很多行业, 检验报告必须由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来出具。

检测实验室建设新的要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的要求

近年来, 我国检测实验室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完善, 对检测实验室的工作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粗略说来有以下5个方面:

(1) 检测室要适应当地经济特别是特色工业的发展需要和要求 (即“检得了”) ;

(2) 实验室要保证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确保提供检测数据科学有效 (即“检得出”) ;

(3) 检测室出具的检验报告要规范、准确, 且应保证客观性和公正性 (即“检得准”) ;

(4) 检测室要进一步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工作效率 (即“检得快”) ;

(5) 检测实验室规范和完善管理工作, 借助国家实验室认可可提高管理水平, 检验能力被社会认可。

2.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检测实验室建设的总体发展水平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 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和差距, 大致可分为6类问题。

(1) 专业检验人员数量少、素质不高, 缺乏必要、及时的培训。近年来, 随着检测实验室的快速发展, 工作量和任务量成倍增加, 但人员增加不多, 且检验人员相当一部分是非本专业人员, 加之检验人员知识层次和实践能力不一, 并缺乏必要、及时的培训, 对新标准、新的检验规程和新检验方法理解和熟悉程度相差较大, 从而造成检验数据的不准确、不一致、不可靠, 直接影响到检测报告的质量。

(2) 检验设备装备差, 更新慢, 技术含量高的检验项目少。由于政府投入有限, 自身资金紧张, 大部分检测实验室在仪器设备的配备上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新标准出来了, 还是用老的设备, 特别是对新工艺、新材料生产出的新产品基本无技术手段。

(3) 量值溯源的有效性整体效果不理想。作为实验资质认定工作的一项, 仪器设备必须按照要求送至当地计量部门进行检定或校准。而一般的计量部门只能对常用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一些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设备, 无法作出检定或校准。因此, 量值设备的量值溯源的有效性差, 整体效果不理想。

(4) 管理水平差距较大。虽然各个检测实验室都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 还有相当一部分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 并在内部建立了质量体系, 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但各行业之间、各地区之间的实验室管理水平不一, 尤其是在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方面差距较大, 这种差距将直接影响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5) 标准时效性差。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地补充、修订和更新, 尤其是当前, 标准的变更全面提速。但实验室内部往往因标准信息不畅造成对标准的现状不够了解, 导致使用的标准因信息滞后而执行过期的、作废的标准, 给检测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6) 不确定度的评定运用较少。多数检测实验室在不确定度的评定和建立方面还停留在面上, 具体运用少, 未能对检验数据进行比较科学完善的表达。

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建议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检测实验室新的要求, 结合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1) 检验项目应有齐全、有效的标准, 产品质量标准、抽样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必须是现行有效版本。在管理中要动态跟踪相应标准的更新, 强化标准的控制, 有专人定期对在用标准进行有效性检查, 确保使用标准现行、有效。

(2) 注重新项目新标准的确认。无论是上个新项目, 还是原标准更新, 都要进行适用性评价。评价要看设施、设备、试剂和环境能否满足要求。人员培训和资格、标准物质、量值溯源、模拟检测结果、比对实验结果如何, 由技术负责人给出一个汇总的评价结论, 证明能够正确使用新标准实施检测。

(3) 提高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有效性。内部评审要依据标准进行全要素的检查, 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管理评审要注重实效, 着重解决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特别是需要最高管理者解决的问题, 以期达到改进优化体系, 提高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目的。

(4) 做好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GB/T 27025-2008标准中对实验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有具体要求, 能力验证的满意结果是对实验室检验能力的有力支持。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是最基本、最有效地消除检验数据偏差的手段, 对检验结果起到校准和复核作用, 有利于纠正或证明本实验的检验结果。实验室应积极主动地参加CNAS和各行业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 以提高检测水平。

(5) 有效的质量监督。实验室应根据专业范围配备足够的 (检验人员的10%左右) 、具有一定技术经历、工作资历和素质的监督人员, 对本实验室检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公正。

(6) 推进不确定度的运用。如客户提出要求时, 实验室应当对检验结果给出不确定度。这是对检验结果科学完善的表达, 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检验实验室的一种责任保护。一些领域 (如生化方面) 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因素较为复杂, 评定难度较大, 但在经过实验、推导和分析工作的基础上, 可参考和借鉴专家研究的方法和实例进行分析并给出评定。

(7) 搞好培训。通过全员培训让实验室全体人员了解、熟悉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 从而在工作中能认真贯彻。在此基础上对检测人员着重在新标准、新项目、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 以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8) 以信息化带动标准化。随着科研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 检验技术也从手工分析发展到仪器分析, 检验项目大量增加, 对数据的准确性和报出时间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数据处理量急速增加。使用计算机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实验室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 优化实验室的业务流程, 通过信息网络将实验室的分析仪器连起来, 实现检验数据网络化共享、自动化计算、无纸化记录与办公。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填补标准化管理上的“漏洞”, 可以探索把信息技术、仪器技术、分析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体系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以提高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篇4: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问题探讨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现实意义;问题;有效策略

科技的发展依靠精确的实验数据来支撑,精确的实验数据受实验水平、实验材料、实验环境影响较大。而国际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标准化、精细化、精准化的检测数据来判断商贸物品的质量,此时对于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已经上升为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因此,完善检测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势在必行。

1、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1.1实验室管理水平的突破和提升 国际化的竞争依靠的是技术壁垒形成保护屏障,而如何在技术壁垒中掌握检测的高超技术,提供精准的检测数据是降低损失的有力保证。在标准化管理下,检测环节环环紧凑而相扣,人员精、气、神、技术充分展现,能够认识到不足而自我完善和修正,使得团队能力有所提高,整体检测实验室从管理水平上、人员素质上、职业操守上等都能够得到突破和提升。

1.2适应国际贸易千变万化的局势发展 国际贸易中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相应领域不受冲击,在政策、标准上不断改变,在产品质量的检测上更向精细化方向发展,通过检测内容的扩大,检测标准的提升来形成贸易壁垒。而标准化管理检测实验室,能够使我国纳入到国际实验室合作组织多边互认协议的成员经济体中,使得我国实验数据更加精益求精,并被其它成员国所接受,从而打破技术壁垒的限制。这无疑是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的一种新方式。因此,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是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力举措。

1.3检测数据精准性得到公认 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能够调动自醒意识,尽快完成技术修正达到标准化程度,从而检测数据达到国际公认水平,避免了我国贸易因检测数据的偏差而产生的贸易成本增加问题。检测数据的精准化使得我国更具贸易竞争力。

2、检测实验室完善过程中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检测团队核心成员少,团队整体能力有待提高 受国际贸易壁垒影响,检测内容、检测方法、检测范围不断增大和更新,而团队在技术创新上并没有跟上国际环境的变换,这使得检测工作效率过低,能够担起检测攻坚的中坚分子少之又少。另外,团队成员自身的理论知识不够充实,实践能力表现不佳,检测数据难以达到标准化要求。使得检测报告不具备影响力,无法获得公认。

2.2检测配套设施跟不上发展要求

国际贸易中检测技术不断创新,检测要求不断提高,有些检测要求难在陈旧的检测设备中得到精确的检测结果,而检测设备的更新配套或升级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我国政府在经济支撑上能力有限,无法为检测实验室的设备及时更新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检测技术往往伴随着设备的陈旧而无法得到创新和改进。

2.3实验室管理水平过低 当前条件下,由于实验室管理在认识上和组织上都没有形成国际发展意识,既使有了检测资质,但仍然有部分实验室不能配套先进的检测质量体系,使得贸易中的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检测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与标准化检测存在较大的差距现象。

2.4标准时效性差 檢测标准随着技术壁垒的变化在不断变化与更新,要求检测实验室不断提升检测标准与之相适应。但是,受资金、认识、管理水平、团队反馈等方面的影响,检测实验室在标准改进上鲜有作为,使得标准过时,起不到应有的引导作用。

3、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3.1标准化管理提升团队能力 标准化管理是指在检测质量上、检测技术上、检测工艺上等都要尽可能的达到国际要求的标准化水平。通过各方努力提升团队整体能力,将每位成员都往核心成员方向培养。并在管理意识上,管理体系上向标准化迈进,从而实现标准化管理,在贸易中与国际标准接轨。

3.2资金来源多元化,促进检测设备的更新与升级 突破政府投入的单一模式,通过贸易企业注资、银行借贷、检测单位自筹等方式将资金来源进行拓宽,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助力检测设备的及时更新与升级。另外,对于新的检测设备的引入必须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和论证,切忌盲目跟风。

3.3健全内部管理体系 健全内部管理体系要从实验室各个环节入手进行标准化制度配套、标准化技术配套、标准化评审等方面进行全面改善。特别是在内部评审上要加强管理,以提高检测的整体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4做好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没有对比就没有进步与创新,特别是在贸易检测中,方法的先进不能靠单方面的例证,而是要在检测实验室里进行先进性的比对,将新、旧方法,将几个不同的检测实验室的水平等都进行印证,从而推敲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数据。这样才能在标准化管理中做到方法有改进,设施有升级,技术有创新,检测结果有说服力。

3.5以信息化带动标准化 仪器分析越来越受到检测者的欢迎并在目前的检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检测实验室更要在信息化方面进行改进,以实现标准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填补标准化管理上的“漏洞”,可以探索把信息技术、仪器技术、分析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体系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以提高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3.6有效的质量监督 实验室应根据专业范围配备足够的(检验人员的10%左右)、具有一定技术经历、工作资历和素质的监督人员,对本实验室检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公正。

3.7搞好培训 通过全员培训让实验室全体人员了解、熟悉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从而在工作中能认真贯彻。在此基础上对检测人员着重在新标准、新项目、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以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4、结语

国际贸易变化多端,检测标准更是多变,为适应这种技术壁垒,检测实验室就要在标准化管理上下功夫,提高检测团队的能力,广纳资金,及时更新设备,促进内部评审的不断完善,从而快速的实现标准化管理检测实验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进.刍议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J].中国纤检,2009(11)

[2]徐建平.论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J].质量探索,2010(07)

篇5:检测标准管理规定

(1)

GB/T3302-82日用陶瓷器验收、包装、标志、运输、储存规则(2)

GB/T11423-89日用陶瓷纸箱包装技术条件(3)

GB/T3532-1995日用瓷器

(4)

SN/T0364-95出口日用陶瓷抽样方法(5)

GB/T10814-89建白高级日用细瓷器(6)

GB/T10815-89日用精陶器(7)

SN/T0954-2000进出口砂锅检验规程(8)

GB/T10816-89紫砂陶器

(9)

GB/T10813.1-89青瓷器系列标准:日用青瓷器(10)

GB/T10813.3-89青瓷系列标准:纹片釉青瓷器(11)

GB/T10813.4-89食用青瓷包装容器(12)

GB/T10811-2002釉下(中)彩日用瓷器(13)

GB/T10812-2002玲珑日用瓷器(14)

GB/T10815-2002日用精陶器(15)

GB/T14150-1993粤彩瓷器(16)

GB/T13522-1992骨灰瓷器(17)

QB/T3732.1-1999普通陶器 园林陶(18)

QB/T3732.2-1999普通陶器 砂锅(19)

QB/T3732.3-1999普通陶器 包装坛类(20)

GB/T13524.1-1992陈设艺术瓷――雕塑瓷(21)

GB/T13524.2-1992陈设艺术瓷――器皿瓷(22)

GB/T13524.3-1992陈设艺术瓷――文化用瓷(23)

GB/T13523.-1992铜红釉瓷器(24)

GB/T10813.2-1989陈设艺术青瓷器(25)

GB/T10813.3-1989纹片釉青瓷器(26)

GB/T14150—1993粤彩瓷器(27)

QB1464—1992薄胎瓷器(28)

QB/T1634—1992唐三彩

(29)

SN/T 0741-1997陈设艺术彩陶检验规程(30)

JC/T765-87(96)建筑琉璃制品(31)

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32)

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33)

GB/T3810.1-1999陶瓷砖-抽样和接收条件(34)

GB/T4100.1-1999干压陶瓷砖-第1部分瓷质砖(35)

GB/T4100.2-1999干压陶瓷砖-第2部分炻瓷砖(36)

GB/T4100.3-1999干压陶瓷砖-第3部分细炻砖(37)

GB/T4100.4-1999干压陶瓷砖-第4部分炻质砖(38)

GB/T4100.5-1999干压陶瓷砖-第5部分陶质砖(39)

JC/T465-92(96)陶瓷锦砖(40)

JC/T457-92(96)劈离砖(41)

JC/T709-88(96)烧结瓦(42)

CJ164-2002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43)

GB/T6952-1999卫生陶瓷

(44)

GB12651-2002与食品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45)

GB/T3534-2002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测定方法(46)

GB14147-93陶瓷包装容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47)

GB/T5009.62-1996陶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48)

GB8058-87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49)

SN/T0873-2000进出口陶瓷铅、镉溶出量:快速检验法(50)

IS06486/1[1999(E)]与食物接触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检验方法(51)

ISO6486/2[1999(E)] 与食物接触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52)

ISO8391-1-1986食品的陶瓷蒸煮器皿 铅和镉的释放第1部分:试验方法(53)

ISO8391-2-1986食品的陶瓷蒸煮器皿 铅和镉的释放第2部分:容许范围(54)

ISO/TC166/SC2N58与食物接触陶瓷烹调器释出有毒物质检验方法(55)

FDA/ORA CPG7117.06-1995进口和国产陶瓷的镉污染(56)

FDA/ORA CPG7117.07-1995进口和国产陶瓷的铅污染(57)

美国California Prop.65-2002美国加州65规定

(58)

ASTMC738-1994从上釉陶瓷表面萃取铅和镉的试验方法(59)

AOAC973.32陶瓷器中铅和镉的溶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60)

AOAC973.82陶瓷器中铅和镉的溶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补充方法(61)

DIN51031第1部分日用器皿中危害健康物质溶出量测定(62)

DIN51031第2部分用原子吸收分光分析法测定铅含量(63)

DIN51031第3部分用原子吸收分光分析法测定镉含量(64)

DIN51032日用器皿中对健康有害物质溶出极限值(65)

SI1003-1999陶瓷器皿金属溶出量和标识(以色列)(66)

斯里兰卡进口管理条例DOPL NO.326(2000年2月29日)(67)

ГОСТ28930-89俄罗斯联邦国家标准—瓷质制品技术条件(68)

ГОСТ28931-89俄罗斯联邦国家标准—陶质制品技术条件

(69)

篇6:检测站标准

6.1.1.1 综检站应设站长(或其它称谓)、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计算机控制网络系统管理员、检测员、引车员,以及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员、文件资料档案管理员等主要岗位。

注:本标准主要岗位人员不是岗位设置要求,允许1 人多岗,但均须达到本标准规定的从业岗位的要求,质量负责人不宜兼职。

6.1.1.2 应制订人员培训制度,并有效实施,保证检测有关人员能按新的检测标准开展检测工作。

6.1.1.3 对持证上岗从业人员,应通过专门培训,取得岗位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6.1.2 站长

6.1.2.1 熟悉国家、行业、地方关于汽车检测方面的政策、法令、法规、规定、相关标准。6.1.2.2 熟悉汽车检测业务,具有大专(含)以上学历、中级(含)以上职称,具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6.1.3 技术负责人

6.1.3.1 应具有汽车运用工程或相近专业大专(含)以上学历和中级(含)以上工程技术职称。

6.1.3.2 掌握汽车理论和汽车构造知识,有三年以上的汽车维修或检测工作经历。6.1.3.3 熟悉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汽车维修检测方面的政策、法规、规定及相关标准。6.1.3.4 掌握检测设备的性能,具有使用检测设备的知识和分析测量误差的能力,能组织检测仪器、设备校准和计量检定工作。6.1.4 质量负责人

6.1.4.1 应具有汽车运用工程或相近专业大专(含)以上学历和中级(含)以上工程技术职称。6.1.4.2 熟悉检测技术标准和检测仪器、设备检定规程,熟知计量认证和质量控制要素,胜任检测站全面质量管理工作。6.1.5 计算机控制网络系统管理员

6.1.5.1 应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大专(含)以上学历,具备计算机网络管理知识。6.1.5.2 掌握检测技术标准,熟悉检测仪器、设备的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构架、各业务节点的操作和设置、数据库的结构和维护管理等。6.1.6 检测员

6.1.6.1 应具有高中(含)以上学历,了解汽车各系统的工作原理、构造和有关使用、安全性能知识及维修经验。

6.1.6.2 熟悉所在工位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具备使用检测仪器、设备的知识,熟练掌握检测操作规程。

6.1.6.3 掌握检测项目的技术标准,能独立进行一般数据处理工作。

6.1.6.4 了解综检站计算机控制网络的构成和业务节点,熟知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工艺流程及相关标准,具有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知识。6.1.7 引车员

6.1.7.1 应具备6.1.6.1、6.1.6.2规定的检测员资格条件。

6.1.7.2 应持有与驾驶车型相对应的机动车驾驶证,从事汽车驾驶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并取得汽车驾驶中级及其以上等级证书。6.1.8 仪器设备管理员

6.1.8.1 应具有中专或相当于中专(含)以上学历和技术员(含)以上技术职称。6.1.8.2 掌握汽车构造和原理的一般知识。

6.1.8.3 掌握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具备检测设备管理知识,能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校准。6.1.9 文件资料档案管理员 6.1.9.1 应具有中专(含)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熟悉国家档案管理、保密法规和综检站管理工作程序。

6.1.9.2 了解综检站使用的检测标准、方法,能为检测人员提供受控标准和更新。6.1.9.3 胜任综检站质量体系文件及其运行、验证等资料的管理工作。6.2 检测项目与参数

6.2.1 综检站应具备附录A所示检测项目或参数的能力。

6.2.2综检站应依据相关标准或根据客户委托制定的检测方法开展检测工作。

6.2.3 综检站按GB 18565、GB 7258、JT/T 198、GB/T 18344、GB/T 15746.1~15746.3、GB 1589、GA 468规定的要求开展检测工作,应采用计算机控制联网方式进行检测。6.2.4 综检站应制订开展新的检测工作的程序,保证所开展检测工作能满足预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要求。6.3 检测仪器设备

6.3.1 综检站应配备与检测项目或参数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A中的规定。

6.3.2 综检站配备的检测仪器设备应通过产品型式认定,并有产品检验合格证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进口检测设备参照执行。

6.3.3 综检站配备的检测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应检测仪器设备计量检定规程和检测用标准要求的测量范围、分辨力、准确度等级或允许误差,满足相应仪器设备国家、行业产品标准的要求,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周期经过检定合格。

6.3.4 综检站配备的检测仪器设备应与被检测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相适应。

6.3.5 主要检测仪器设备应能进行计算机联网,实现自动检测,应具备计算机联网受控检测功能的仪器设备见附录A。6.4 计算机控制检测系统

6.4.1 控制系统应具有车辆信息的登录、规定项目与参数的受控自动检测、检测数据的自动传输与存档、检测报告与统计报表的自动生成、指定信息的查询等功能,所有记录(包括报告和报表)格式及内容均应符合有关规定。6.4.2 控制系统配置的计算机等硬件和操作系统等软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6.4.3 控制系统应建立适用检测车型数据库和适用检测标准项目、参数限值数据库,并符合相关委托检测行业管理的要求。

6.4.4 控制系统不应改变联网检测仪器设备的测试原理、分辨力、测量结果数据有效位数和检测结果数据,检测参数的采集、计算、判定应符合有关标准。

6.4.5 应具有人工检验项目和未能联网的检测仪器设备检测结果的人工录入功能(IC卡或其它方式)。

6.4.6 应设置检测标准、系统参数等数据修改的访问权限及操作日志。6.4.7 计算机控制系统其它要求应符合JT/T 478的有关规定。场地和设施 7.1 基本要求

7.1.1 综检站应有科学的总体规划设计和工艺布局,合理设置汽车检测线、检测间、检测工位、计算机控制系统、停车场、试车道路、业务厅等设施。

7.1.2 综检站的设计和使用须有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等,并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消防条例、法规的规定。

7.1.3 综检站应有必要的绿化面积和卫生设施,符合GBZ1 的有关规定。7.1.4 综检站的供电设施应符合GB 50055的有关规定。

7.1.5 综检站的建筑物防雷措施、防雷装置均应符合GB 50057的有关规定。7.2 检测线

7.2.1 检测线应布置在检测间内,应按规定的检测项目配置检测工位。

7.2.2 检测工艺流程应布置合理,各检测工位应有足够的检测面积,检测时各工位应互不干涉。7.2.3 检测线出入口应设引车道和必要的交通标志,应有醒目的工位标志、检测流程指示信号,应有避免非检测人员误入检测工作区的安全防护装置等。7.3 检测间

7.3.1 检测间的长度、宽度、高度应满足检测车型检测工作的需要,并符合建筑标准的要求。

7.3.2 检测间应通风、防雨,并设置排(换)气、排水装置,检测间内空气质量应符合GBZ1的有关规定。

7.3.3 检测间通道地面的纵向、横向坡度在全长和任意10m长范围内应不大于1.0%,平整度应不大于3.0‰,在汽车制动检验台前后相应距离内,地面附着系数应不低于0.7。7.3.4 检测间内采光和照明应符合GB/T 50033和GB 50034的有关规定。7.4 停车场和试车道路

7.4.1 停车场的面积应与检测能力相适应,不允许与检测场地、试车道路和行车道路等设施共用。

篇7:无损检测标准

1、通用基础

GB5616-1985 常规无损探伤应用导则

GB/T9445-1999 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通则 GB/T14693-1993 焊缝无损检测符号

GB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JB4730-19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DL/T675-1999 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 GB3805-93 特低电压(ELV)限值

2、射线检测

GB3323-19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5097-1985 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

GB5677-1985 铸钢件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方法

GB/T11346-1989 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图形)分级 GB/T11851-1996压水堆燃料棒焊缝X射线照相检验方法 GB/T12469-1990 焊接质量保证 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类 GB/T12604.2-1990 无损检测术语 射线检测

GB/T12605-1990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 GB/T16544-1996 球形储罐γ射线全景曝光照相方法 GB/T16673-1996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 JB/T7902-1999 线型象质计

JB/T7903-1999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JB/T8543.1-1997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 泵受压铸钢件射线检测方法及底片的等级分类

JB/T9215-1999 控制射线照相图像质量的方法 JB/T9217-1999射线照相探伤方法

DL/T541-1994 钢熔化焊角焊缝射线照相方法和质量分级 DL/T821-2002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 JB/T 6440-92 阀门受压铸钢件射线照相检验

3、超声波检测

GB1786-1990 锻制圆饼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2970-1991 中厚钢板超声波检测方法 GB/T3310-1999 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4162-1991锻轧钢棒超声波检验方法 GB4163-1984 不锈钢管超声波探伤方法

GB5193-1985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5777-1996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 GB/T6402-1991钢锻件超声波检验方法 GB6519-1986 变形铝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 GB7233-1987 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GB7734-1987 复合钢板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7736-2001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超声波检验法 GB/T8361-2001冷拉圆钢表面超声波探伤方法 GB8651-2002金属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GB8652-1988 变形高强度钢超声波检验方法 GB11343-89 接触式超声波斜射探伤方法 GB11344-89 接触式超声波脉冲回波法测厚

GB11345-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B/T12604.1-1990无损检测术语 超声检测 GB/T12969.1-1991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13315-1991 锻钢冷轧工作辊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13316-1991铸钢轧辊超声波探伤方法

GB15830-1995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分级 GB/T18256-2000 焊接钢管(埋弧焊除外)用于确认水压密实性的超声波检测方法

JB1152-1981锅炉和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

JB/T1581-1996 汽轮机、汽轮发电机转子和主轴锻件超声波探伤方法 JB/T1582-1996 汽轮机叶轮锻件超声波探伤方法 JB3144-1982锅炉大口径管座角焊缝超声波探伤 JB4008-1985 液浸式超声纵波直射探伤方法 JB4009-1985 接触式超声纵波直射探伤方法 JB4010-1985 汽轮发电机用钢制护环超声探伤方法 JB/T7602-1994 卧式内燃炉T形接头超声波探伤

GB11259-1999 超声波检验用钢制对比试块的制作与校验方法 JB/T8428-1996 校正钢焊缝超声检测仪器用标准试块 JB/T8467-1996 锻钢件超声波探伤方法 JB/T8931-1999 堆焊层超声波探伤方法

JB/T9214-1999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 JB/T9630.2-1999汽轮机铸钢件 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方法 ZBY230-1984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 ZBY231-1984 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 DL505-1992 汽轮机焊接转子超声波探伤规程

DL/T542-1994 钢熔化焊T形接头角焊缝超声波检验方法和质量分级 DL/T694-1999 高温紧固螺栓超声波检验技术导则 DL/T714-2000 汽轮机叶片超声波检验技术导则

DL/T717-2000 汽轮机发电机组转子中心孔检验技术导则 DL/T718-2000 火力发电厂铸造三通、弯头超声波探伤方法 DL/T820-2002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

ZB J04 001-87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 YB/T144-1998 超声探伤信号幅度误差测量方法 JB/T 6903-92 阀门锻钢件超声波检查方法

4、磁粉检测

GB4956-1985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 GB9444-1988 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GB10121-1988 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 GB/T12604.5-1990无损检测术语 磁粉检测 GB/T15822-1995磁粉探伤方法

JB/T6061-1992焊缝磁粉检验方法和缺陷磁痕的分级 JB/T6063-1992 磁粉探伤用磁粉 技术条件 JB/T6065-1992 磁粉探伤用标准试片 JB/T6066-1992 磁粉探伤用标准试块 JB/T6439-1992阀门受压铸钢件磁粉探伤检验 JB/T6912-1993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磁粉探伤 JB/T8290-1998 磁粉探伤机

JB/T8468-1996 锻钢件磁粉检验方法 JB/T9628-1999汽轮机叶片磁粉检验方法

JB/T9630.1-1999汽轮机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分级方法

5、渗透检测

GB9443-88 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 GB/T12604.3-1990 无损检测术语 渗透检测 JB/T6062-92 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级 JB/T6064-92 渗透探伤用镀铬试块 技术条件 JB/T8543.2-1997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JB/T9216-1999 控制渗透探伤材料质量的方法 JB/T9218-1999 渗透探伤方法

JB/T 6902-92 阀门铸钢件液体渗透检查方法

6、涡流检测

GB4957-1985 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体覆盖层厚度测量 涡流方法 GB5126-1985 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 GB5248-1985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 GB/T7735-1995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 GB/T11260-1996 圆钢穿过式涡流探伤检验方法 GB/T12604.6-1990无损检测术语 涡流检测

GB/T12968-1991 纯金属电阻率与剩余电阻比涡流衰减测量方法 GB/T112969.2-1991 钛及钛合金管材涡流检验方法 GB/T14480-1993 涡流探伤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YB/T143-1998涡流探伤信号幅度误差测量方法

YB/T145-1998钢管探伤对比试样人工缺陷尺寸测量方法

7、声发射检测

GB/T12604.4-1990 无损检测术语 声发射检测

GB/T18182-2000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 JB/T6916-1993 在役高压气瓶声发射检测与评定方法 JB/T7667-1995 在役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评定方法 JB/T8283-1999 声发射检测仪器的性能测试方法

8、其它检测

GB/T12604.7-1995无损检测术语 泄漏检测 GB/T12604.8-1995 无损检测术语 中子检测 GB/T12604.9-1996无损检测术语 红外检测 GB/T12606-1990钢管及圆棒的漏磁探伤方法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1~4730.6-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SY/T4109-2005)常规无损探伤应用守则(GB5616-85)石油天然气工业承压钢管无损检测方法(SY/T6423.1~6423.7-1999)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T3323-2005)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铸钢件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方法(GB5677-85)钢管环缝熔化焊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GB/T12605-90)射线照相探伤方法(ZBJ04004-87)焊缝无损检测符号(GB/T14693-93)X射线探伤机(JJG40-2001)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11345-1989)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焊缝超声波检验篇)(DL/T820-2002)火力发电厂铸造三通、弯头超声波探伤方法(DL/T718-2000)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锅炉大口径座角焊缝超声波探伤(JB/T3144-1982)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超声波检验法(GB/T7736-2001)高温紧固螺栓超声波检验技术导则(DL/T694-1999)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焊缝超声波检验篇)(SDJ67-1987)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GB/T5777-1996)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分级(GB/T15830-199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对接环焊缝全自动超声检测(SY/T0327-2003)A型脉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ZBJ04001-87)常压钢质油罐焊缝超声波探伤(JB/T9212-99)钢锻件超声波检验方法(GB/T6402-1991)锻轧钢棒超声波检验方法(GB/T4162-91)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JB/T6063-92)常压钢制焊接储罐及管道磁粉检测技术标准(SY/T0443-98)管道、储罐渗透检测方法(SY/T4080-95)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GB944-88)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GB10121-88)磁粉探伤方法(JB/T15822-1995)焊缝磁粉检验方法和缺陷磁痕的分级(JB/T6061-92)磁粉探伤用标准试片(JB/T6065-92)锻钢件磁粉检验方法(JB/T8468-96)磁粉探伤机(JB/T8290-95)常压钢制焊接储罐及管道渗透检测技术标准(SY/T0443-98)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痕迹的分级(JB/T6062-92)渗透探伤用镀铬试块技术条件(JB/T6064-92)控制渗透探伤材料质量的方法(ZBJ04003-87)渗透探伤方法(ZBJ04005-87)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GB9443-88)无损检测术语

篇8:检测标准管理规定

关键词:粮食标准资料,管理有效性,粮食检测实验室

目前, 我国粮食质量标准近三年修改变化的数量很大, 原粮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在2008年至2009年两年中变更和修改的标准已占现行有效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由于标准变更和修改的数量太大, 加上我省一些粮食质检机构小, 人员少, 无法像国家大的质检机构那样配有专门的标准工作人员, 因此在标准资料管理检索和标准查新方面管理力量比较弱, 而多年, 一些粮食检验机构往往习惯于多偏重于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而忽略了粮食质量标准的管理及时查新及采用粮食标准的有效性、合法性, 因而易造成采用过期失效、作废的粮食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因为粮食质量标准是粮食检测实验室检测粮食产品的技术依据和准则, 若依据不清, 则粮食质量检测过程控制得再好也是徒劳, 检测结论也就失去了真实意义, 而且会引发检测争议, 直至经济赔偿。在这方面我省也有过比较深的教训。下面我就结合自已多年来管理粮食质量标准以及在标准的收集、建档、发放、控制、保管、查新等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 粮食质量标准资料的管理

粮食质量标准资料的管理是粮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粮标准资料管理工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提供信息的作用, 及时地将所发布、出版的粮食质量标准以及对其所进行的修改、补充、代替、作废标准的信息准确无误地提供给检验标准使用者, 这是我们每个标准信息工作者应负的职责。然而, 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出现误用作废标准。这种情况, 一是与粮食质量标准资料管理部门不能为使用者提供准确的标准信息有关, 二是标准使用者对标准信息不够重视所导致的。作为粮食质量标准管理工作者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以及如何及时、有效、准确地提供标准信息, 在粮食标准化管理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所以, 要保证所采用的粮食标准现行有效, 是粮食质量检测实验室标准化工作的首要内容。粮食检测实验室要按照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配备一名标准管理员, 及时更换作废、无效的粮食标准, 做到“所有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指导书、标准、手册和参考资料应保持现行有效并易于取阅”。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粮食质量检测工作合法、科学、权威。

1.1 粮食质量标准来源的控制:

我省现有十个粮食质检机构是取得国家资质认定的实验室, 同时也是国家粮食局区域性检测分中心, 省站是全省粮食检测龙头也是全省粮食行业的综合性检验单位。所需的粮食标准数量多、范围广, 涉及许多粮食品种, 省站的标准管理工作会影响到全省各检测分中心的检测工作的质量, 所以做好粮食质量标准管理工作也是我站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采取的标准管理控制程序是, 先在国家标准网及相关标准网 (国家标准网、工标网、食品伙伴网、浙江质量标准网) 上查新出的需要的现行有效标准名称及代号, 经实验室确定了所需购买的粮食标准后, 要填写标准申购单, 经工作室主任及分管站领导审核站长批准后, 交给站质保室标准管理员进行统一采购。购买回来的标准入库后应首先盖上受控章及发放编号, 然后才可以发放给需用工作室。同时在标准数据库中记录发放人及借阅人, 一旦标准变更, 标准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告知借阅者, 并做好回收和更换工作。但是, 对于非统一采购的标准, 可按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可以建立《外来标准登记本》, 由标准员进行注册登记。进行受控管理。

1.2 粮食质量标准的标识和建档:

我站拥有各类标准和资料2000多册, 能覆盖全部粮食检测业务范围, 为了便于管理, 更好地控制标准资料的有效性, 我站建立了专用粮食标准数据库, 并由标准员具体负责。数据库的信息包括:标准组织代码 (如GB、SJ、JB、GJB、GY等)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发放号、发布日期、存放位置 (上架编号、借阅人等) 、有效性 (作废、更新、替换 (等) 信息) 、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等效、等同哪些标准) 、采购时间等。在将其信息录入计算机数据库之后, 将粮食质量标准资料书等排序上架, 就是把已经整理好的标准资料书按一定次序排列在书架上, 使每一册标准文献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置, 使粮食标准管理人员能迅速、准确的取书、归架和清点, 便于保管。并对粮食标准进行准确标识, 提高对标准信息的识别、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达到标准标识唯一性的要求。通过计算机标准数据库中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检索, 可迅速有效地查全查准所需的粮食质量标准。在粮食标准的动态管理中, 标准员还可以通过使用电脑的数据库, 方便地对标准信息进行修改和编排, 缩短更新周期, 准确及时地指导检测工作。

1.3 粮食质量标准的检索和查新:

运用电脑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检索和统计。根据已建立的粮食标准数据库, 每一册粮食标准都有唯一的标识, 在粮食标准数据库中每一册粮食标准的信息都一目了然, 只要输入关键信息, 就会得到要检索的标准的相关信息, 如标准是否现行有效、与哪些国际标准等同等效、是否有库中存档 (被谁借阅) 、如果作废被什么标准替代等。可以根据设定的参数, 按需要以各种方式对标准信息进行多途径全方位的检索和查询, 并确保查准率和查全率。对于某一标准的作废、替代, 可通过标准数据库进行检索, 查看这份标准是否发放在外以及被谁借阅, 以便及时回收、更换。另外, 所建立的标准数据库还可准确无误地统计出当年订购与发放标准文献的类别和数量, 全面掌握全所的标准状况和库存。

1.4 粮食质量标准的发放与借阅控制:

粮食标准作为受控文件, 其发放与借阅应严格控制。为了有效地管理标准发放, 应建立标准发放单、借阅登记本, 作好记录, 严格履行收件人签字手续。并在标准数据库中标识该标准的发放、借阅人。一旦该标准作废, 可及时收回、更换。通过用数据库掌握标准发放的对象、数量、时间, 有效地进行标准文献的发放控制。粮食标准数据库要实现站内电脑联网, 检测人员都可以通过站内电脑方便地访问标准数据库, 查找标准信息。粮食标准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也由质保室标准员负责, 为保证粮食标准数据库的正确运行, 内部局域网系统设置了标准更新权限, 规定只有标准管理员才有权对标准信息进行输入、修改, 其他部门只能读取系统中的标准信息, 而不能随意更改。

1.5 粮食质量标准时效性的控制:

粮食标准作为特种科技文献之一, 具有严格的时效性, 有现行与作废被代替之分, 具有明确的实施日期和废止日期。标准员应通过各种渠道与国家、省、市级标准管理机构、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股份信息公司、质量权威刊物等标准制定、管理机构经常保持联系, 沟通信息, 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并利用网络, 掌握国内外标准动向。及时了解有关标准降级、升级、更改、代替、不断地对标准信息和数据库进行核对、查新, 以保证粮食标准的时效性。对过了有效期的作废标准, 要及时通报、标识、回收、隔离。按照《标准发放、借阅登记本》上发放的份数、科室及签收人, 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回收、更换。回收所有场所的失效标准, 只有细致地做到以上的各个环节, 才能保证粮食标准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2 对标准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粮食质量标准文献管理是单位贯彻国家资质认定和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质量体系中的基础工作, 责任十分重大。由于粮食质量标准涉及学科比较广泛, 具体管理工作又很细致、繁杂、耗费精力, 要求粮食质量标准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标准文献管理业务, 还要具备一定的粮食科技检测知识和计算机技术,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才能不断提高标准管理水平, 适应粮食质量标准文献现代化管理的发展, 为粮食质量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上一篇:这样的人让我敬佩写人作文下一篇:中秋节客户短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