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机会

2024-09-05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共9篇)

篇1:金融危机下的机会

-03-13 来源:《中国企业家》记者 吴琼

3月8日,《中国企业家》杂志在长安俱乐部举行第十一届“两会”沙龙 ――“2009:经济危机下的企业战略”,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沙龙上如此表示:

美国在过去1已经把民间力量用完了,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不得不动用国家力量,而且动用得相当多、相当深,

倒过来我从这个方面也看到了中国的两个机会:其一,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实际上动员民间力量只有10%到20%,中国若动员民间力量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美国掉下去了,我们的企业家赶快要起来;第二个机会,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体制改革,不管是经济体制还是政治体制,中国人做生意,只要给他一个体制保障、一份安全感,这个生意就大了。

金融危机是老天给中国的一次机会,我利用不了这个机会,因为金融危机跟我的关系不是太大。但是我特别希望中国能够利用这个机会,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在全世界都有危机的时候,中国还在8%的增长,资源、品牌并购好机会全在这个时候,如果这个机会利用不好,中国人要遗憾100年。

篇2:金融危机下的机会

中国由于金融实行分业经营,资本与金融帐户受到管制,开放程度较低,因此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传播速度远不如在西方国家的传播速度快,但从经济联系的角度看,金融危机仍然可以通过经常帐户传染到我国,并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速放缓。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有些已经转化为明显的不利因素。GDP连续6个季度出现回落,因此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非常大,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2.对外贸易大幅下降。长久以来,出口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在目前对外贸易下降而内需的替代作用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情形下,势必导致我国经济的增速放缓,企业经营面临困境。例如在广东、浙江等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省份,许多中小企业停产、歇业,一些大企业也出现较大亏损。.3.就业形势严峻。经济增速的放缓势必影响就业。一方面是城镇新增就业减少,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2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1万人;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2008年年底有100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592万大学生毕业。

4.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据4月9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CPI和PPI同比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双双为负。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代表居民生活成本和企业原材料成本的CPI和PPI数据持续为负,应被视作是宏观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重要征兆。

从以上对欧美国家以及中国的经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全球正遭遇一场寒冬:投资锐减、股市低迷、失业率上升等等。要有效遏制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就需要各国彼此合作,共同努力。

中国的泡沫

目前房价及股指呈现虚假高昂,是被金融炒家“炒”起来的。虚拟经济指数的高涨,绝对不是经济繁荣的标志,恰恰是由于实体经济——产业经济的不景气所造成。高房价以及股市高指数背后其实都映现着金融炒作: 目前新建房空置率极高,有数字据说高达一半以上。其实,所谓亿万“地王”的出现正是经济泡沫化的表征之一。因为某些上市企业从股市圈到的巨额资金,除了炒地皮和囤积土地保值升值以外,已找不到更好的投资盈利项目。当今中国股市纯粹是内外大庄家的提款机。股指高昂背后映现实体经济、产业经济的高度不景气,银行及企业均有大量闲置资金通过庄家进入股市圈钱博弈。中国股市没有退市机制,再烂而不盈利的产业和股票,只要有大户坐庄,照样可以圈到钱。

2.基本生产资料要素以及消费物价,近年以来节节攀高。

一些中国经济学人也跟着美国人大谈特谈人民币币值低估的问题。殊不知,洋鬼所谓人民币币值被低估这种说法的实质是:以外币为单位以及国外物价为参照下,中国的货币单位(所谓购买力平价)以及物价普遍被低估了。

换句话说,从外国人眼中看,中国现在不仅币值太低,而且是物价太低了,二者应当同步高涨上去(实际二者也具有必然的联动关系)。这些盲目跟着洋人喊的国内经济学人,一面在高叫国内发生“通货膨胀”,一面又在鼓吹人民币应尽快升值,也就是说让被人民币估值的全部中国物价对国外货币同步高幅度升值——这些天真的中国经济学人知道自己究竟在说什么吗?中国经济泡沫迄今维持不破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经济体系仍呈半封闭态,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物价与国际不接轨,多种经济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否则,金融风暴随时将在一瞬间,由于国际金融动荡而突发传递到中国。

人民币升值

长远看,汇率上升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均衡发展。今年政策的重头戏是要“调结构”,一年多前,美国经济衰退之所以对中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就是因为我国的外向型经济的增长模式。2007年我国GDP增速中出口带动部分达2%—3%(从GDP恒等式来看,尚未考虑出口的乘数效应),到2009年就变成-3.9%,落差如此之大使得我国经济非常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本原因就是对出口的依赖过高。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手段降低对外需的依赖,人民币升值也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方式。此外,正是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20%多的升值,促使许多企业从沿海地区逐渐转移到内陆地区,带动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现在内陆地区出现追赶沿海的现象,解决了返乡民工的就业问题。同时,内陆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因此内陆地区或者说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增快,有利于提振我国整体的消费增长。同时这几年当中,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出现了很大变化,较低端的消费杂项产品,包括鞋子衣服占比明显下降,而较高端的像电子设备、运输设备这类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占比也明显提高。这也显示包括人民币汇率升值在内的政策促使我们出口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

经济泡沫可能破裂中国的几个支柱性产业,轻工制造业的出口、汽车业、房地产业。可以说这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如果人民币升值,首先受到影响的便是制造业。当制造业疲软和低迷时,其相关的其他产业彩票厥艿搅跋欤耸钡氖б德时厝簧仙鞘形薹ㄕ业焦ぷ鳎

罅康呐┟窆ぞ突岱迪绱祷虼邮缕渌墓ぷ鳎隹谑找娴募跎倩岽蟠蟮亟档凸液偷胤降乃笆眨佣跋煺府的投资和相应的社会福利。

当然有很多人都在喊加大内需,但内需的拉升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讲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首先,高昂的房价和教育支出占据了普通家庭的绝大部分收入,人们用于其他方面的开支势必减少。其次,社会分配机制的不公平化,那些消费能力巨大的中等收入的人群和企业承担了社会绝大部分税收,这无形中缩小了社会中低层次的消费能力。

内需没有一个强劲的拉升,人民币一旦升值,出口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不具有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低端制造业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长期以来依赖的出口一旦减少,而内需又无法消化出口的剩余,大量的企业就会遭遇财务危机,从而停止经营。随之而来的就是失业率的增加,随着失业率的攀升,“啃老一族”的后继收入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房屋的贷款将会成为部分人群的巨大负担,当这种失业再次蔓延的时候,违约还款的事件就会逐渐增加,这就是美国的房贷危机。

再看房价,对于中国经济现状来说,房地产泡沫非常严重,通货膨胀形势正日趋严峻。理论上,人民币升值对遏制通货膨胀是有好处的。但是人民币升值无疑会加剧开发商和投机者炒房进一步推高房价,酿造更大的房地产泡沫。同时,房地产泡沫和投机活动将进一步加剧社会财富分化,普通人财富被房地产商和银行、投机者掠夺。

只有在解决了房地产泡沫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才是安全的。否则,人民币升值可能加剧房地产泡沫扩大,一旦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陷入困境,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是灾难。

城市居民资产会缩水中国很多城市居民只知道人民币升值,出口市场将会受到影响,却不知道,热钱流进中国会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性影响。热钱流入,一是推高资产泡沫,和当年日本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一样,人民币升值对整体中国股市的影响将取决于升值的速度。如果升值是在数月或数年里逐步进行的,那可能会吸引大量投机性“热钱”流入中国,推高国内资产价格,包括股价和房价。相比之下,突然和一次性升值,可能会被视为中国央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进一步证据,从而冷却国内的股价和房价。

二是输入通货膨胀,导致人民币在国内的大幅贬值。出口受到影响,社会就业出现问题,社会购买力的困窘直接影响中国的内需。城市居民应妥善安排个人财富,配置良好资产。重要的是,要打通中国中小投资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通道。

开头

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冲击和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和冲击的面前,中国的经济从总体上说,依然保持了相当好的一

个增长势头,尽管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放慢的趋势,今年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从一季度、二季度到三季度,增长有所下滑,比如一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10.6%,二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是10.1%,三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是9%,从这个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经济跟全球经济增长一样都在放慢,但是,在全球经济明显放慢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平均或者累计依然保持了接近10%的增长速度,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一个层面,在货币政策方面,前面一段时间已屡次调低利率,表明货币调控的方向已由原来的从紧,变为现在的适当松动。我们仍要高度关注物价变化,继续努力防控通货膨胀,但是有必要适当地松动总量控制,这方面货币政策应该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财政政策应积极予以配合,适度实施扩张。

第二个层面,从财政政策的侧重点看,当前应在原来稳健框架之下优化结构的着力点上,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力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增加有效供给的作用,从综合支撑效应上优化经济运行现状,避免“硬着陆”,并有助于增加企业层面的效益水平和增强总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具体看来,从2008 年开始,财政已带动其他资金陆续投入灾后重建,几年内将有万亿元规模的基础设施等投资,并已在近期作出了提高出口退税率的举措以阻止或减轻出口企业的颓势,同时在涉及基本民生的各项事业中继续积极投入,为社会成员消解“后顾之忧”,改善心理预期,增加消费方面的有效需求。比如,在保障和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等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水平的同时,国家将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在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住房保障、房地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这些财政政策对于扩大内需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具体考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第一,要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进一步投入财政可用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支持和农业产业化有关的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适当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直补力度。第二,财政要把优化结构的支出重点放在贯彻国家区域战略方面,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事项的落实。第三,在民众所关心的一系列基本民生方面,财政要通过支出安排加以提升,进而增强民众的信心和满意度。这包括: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如从2007

年开始实行从农村到城市的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在医疗基本保障方面,把可用的资金用于支持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基本住房保障方面,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政策的着力点已经有进步,把原来比较模糊的经济适用房概念淡化,而明确地把财政资金重点放在廉租房建设上。此外,还包括政策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的支持。第四,财政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这也体现为一个战略性的选择,我国要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在这方面紧抓不放,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包括支持十多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走创新型国家之路。

篇3:金融危机下的金融管理风险

一、在金融危机下的金融管理风险现状

当前, 在所面临的经济颓势以及经济危机的状况之下, 全世界都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信贷危机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的重大挑战, 金融产品定价以及金融风险管理更是成为当下人们的热议话题之一。高效以及可靠的金融风险管理, 是以金融机构或是对金融衍生品可靠的估值系统能力为基础的。其实对于任意投资组合来说, 其价值的变化, 即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投资风险。所以, 任意组合都存在两类可能产生的风险:倘若投资组合的损益值是正数, 我们便将其称之为好的风险值;但倘若投资组合的损益值为负值, 我们又会将其称之为坏的风险。在金融风险的实际管理中, 我们主要考察的是坏的风险, 即损益值是负值的状况。现在一般流行用的管理方法是精确数据测算以及分析风险法, 这一方法有助于把风险进行精准化, 度量化, 有助于对精确复杂的经济环境进行研究。另外, 金融产品选择日趋多元化, 复杂化。几年前金融危机的风潮中, 国内很多大中型企业纷纷落马, 所以一个企业要想取得发展, 就一定要掌握怎样进行科学投资, 分散资产风险。

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金融管理风险类别

1. 系统内部关系风险

系统内部关系主要指的是系统内部之间的关系, 主要关系是银行和和银行之间的关系, 银行和其他金融组织之间的关系等。自从2008年我国遭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以来, 我国金融系统的内部有关关系就进入到了一个非常消极的发展阶段, 国家不但使民间借贷的限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放宽, 也进一步使贷款限制得到了放宽, 实行积极的信贷政策可以规避我国经济陷入经济危机的沼泽中。可是宽松的金融政策常常也给金融系统内部带来了非常不稳定的因素, 主要的具体体现是民间借贷组织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在业务上的重复和不良竞争的大量存在, 在民间金融机构监察举措不当而且缺乏完善的情况之下, 致使大量黑钱流入民间金融组织当中, 民间借贷成为犯罪分子们的洗钱工具, 很大程度上冲击着现存的信贷体系。

2. 资金短缺紧张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虽然已经成为历史, 而且还在政府的高效举措之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甚微, 可是在此次金融危机当中, 我国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承受了巨大打击, 美国等重要发达国家出口需求量的减少致使东南沿海很多出口加工企业在业务量表现出急速下滑的势头, 金融危机之后, 一些企业走上了艰难的经济复苏之路,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具备充足的资金才可以完成工作任务, 也因此他们纷纷通过银行、民间借贷、股份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可是鉴于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非常剧烈, 国外市场恢复速度非常缓慢, 即使一些出口型的企业的确做出了巨大努力, 可是依旧难以达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标准。

3. 信用等级管理风险

信用等级管理是金融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 2008年金融危机和美国信用等级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密切联系, 当时以一些著名投行公司为代表的信用评级公司在信用等级管理中因为对投资者隐瞒了真实的货币投资状况, 致使美国金融市场出现重大变动。由于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信用等级管理中的风险也进一步显示出来, 主要表现在成熟的信用评级市场还尚未形成, 缺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信用等级评级组织。

三、金融风险的有效应对的相关对策

首先, 要进一步提升政府职能部门在金融监管层面的强度, 并授予管理部门明确的职权。风险管理作为政府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关金融管理部分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要积极做好对金融机构与市场的监察、组织以及协调工作。例如, 对于监察部门来说, 其在日常工作上要大力支持相关商务银行与金融机构的改革, 不断强化自身的监管水平, 在基本控制好风险问题的前提下, 根据实际情况简化准入审批的流程, 让相关不需要的审批环节成为历史的组成部门, 在此基础上, 还要不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 为金融市场的繁荣创造有利创新的外部环境, 为新业务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 在金融市场剧烈的震荡时, 作为金融危机波及最深的美国, 其几个较大的期货交易所在金融期货交易上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单从这一点就要求我国去强化国际经验的探究与学习, 从而为我国交易市场的改革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理论, 不断构建全方位、高效率的金融监管体系。从我国市场目前的主体来看, 其缺陷还较多,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因此也影响到了我国对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在此背景下, 我国可以遵从先发展场内再到场外市场的原则。在这一次金融危机中, 相对于国际情况, 我国金融业出现被波及的范围、规模以及伤害程度等较小, 从根本上来看, 这与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存在直接的关系, 再加上对外开放的程度尚低, 在金融监督上较为严厉的原因。另外, 行业自律组织是整个金融监督的核心力量, 政府有必要协助其规范化发展, 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其在金融市场上的监督作用。

第三, 要强化对银行业资产的有效监督力度, 确保金融组织机构的保证金与准备金得到基本保障。在近年来, 我国银行业存在一个较大的隐患, 较高且无法下行的不良贷款率困扰着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近些年, 国家增强了监督管理强度, 通过清收剥离盘活核贷等方法, 不良贷款率可以得到显著降低, 已降至当前较低的水平, 为中资银行以及国际金融接轨确立了良好的基础, 为金融创新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金融监督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可是国有银行依旧背负着着不良贷款的沉重包袱, 这在某种程度上, 极大阻碍了它们和国际金融的接轨。因此, 银行资产的有效监督属于一项跨时期的任务, 只有在实现有效监督的前提下, 才能保证不良贷款率的下行, 保证金融组织机构在规划全球战略时, 其在保证金与准备金层面高枕无忧。具体要做到民间金融组织机构的总资金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进行管控, 每天借贷以及还贷的具体情况要统一传递到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总管理系统当中去, 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组织人员并对资金的支收状况进行详细审核。还要明确规范并明确信贷机构的运营范围、信贷机制、犯法行为以及行为责任。同时还要面临金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面, 必须坚定践行积极稳健的货币规定, 依照货币流动性变化的实际状况, 伴随灵活调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增强市场操作强度, 核心是增强信贷结构的主导地位, 在关注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 要使资金向结构调整, 进行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以及国债项目配套倾斜。

第四, 使信息技术的风险管理得到强化, 订立切实可行的投资策略。伴随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在银行业进步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就对信息科技技术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这也是银行业安全稳固以及积极发展的核心所在。而且还要增加风险的防范意识。采取现有的科技手段, 提高风险预防程度。金融组织机构要依照未来长期的收益确立长期的投资目标, 寻找投资机会, 并和国际金融接轨, 营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最后, 要减少金融危机所引起的金融管理风险, 就必须要以创新精神看待当下的金融管理举措, 要想解决金融危机给金融系统内部关系带来的消极作用, 国家必须还要以货币管理作为突破, 深化金融市场的货币管理行为。要想实际做好这一点, 笔者认为必须坚持并使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规范化, 借鉴银行业的监管经验, 颁布规范的民间金融机构监督举措, 关键是弄清民间金融机构的资金源头。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之下, 政府以及金融监管组织要增强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强度, 使金融机制改革得到深化, 对银行资产践行高效监督管理, 特别是对一些创新产品的收益以及收益情况的了解, 提升风险预防意识以及风险承受能力, 为我国金融业营造良好的内外发展环境。

摘要:21世纪初期, 因为受到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波及, 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十分剧烈的影响。因为此次金融危机始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 所以对这些大型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管理的影响也十分深远。自此次危机发生以来, 各种市场风险接踵而至。所以如何很好管理风险以及控制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这也将会成为众多金融机构进行实际运行的核心内容。所以, 本文将会首先就金融管理风险的发展现状以及风险的管理分类进行简单的介绍, 然后再探究金融风险管理过程所存在的相关问题, 最后提出与之相关的解决方案, 期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关峻, 李京文.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认识及对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反思[M].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4) .

篇4:金融危机下的机会

张兰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在《鲁豫访谈》的电视节目上,张兰坐在自家投资3 亿元、由巴黎Baccarat 水晶宫的缔造者Philippe Starck 设计的兰( 兰会所,LAN Lounge&Restaurant) 里,品尝着红酒和美食,聊的却是她自己在加拿大打工的场景:

“和我一起打工的都是印度裔的男人。每天早上大冷冻车来了,一人搬18 片大牛排,一片有几十斤,人家一片儿都不会帮你多搬的。”

在艰辛中,张兰用三年时间完成2 万美金资本原始积累。1991 年回国,她在东四租下了一个一百平米的店面做“阿兰小馆”,店里有她从四川郫县运回北京的竹子,还有自己爬梯子画的壁画。之后“阿兰小馆”变成了阿兰鱼翅海鲜花园酒家,最终在2000 年,张兰卖掉所有的产业,将回笼的600 万资金投入俏江南的品牌。

30 岁时在加拿大,在餐馆打黑工她能一天切六筐土豆丝,至今手上还有一个缝了十几针的伤痕。尽管现在的张兰说自己完全不用为应酬而应酬,其实在创业初期,在开阿兰鱼翅海鲜花园酒家的年代,她因为应酬客人喝酒而两次住进医院,为了送客人到自己的酒家消费,甚至酒后驾车,闯红灯后还逃跑。

现在你看张兰,哪能看到这些艰辛的影子?喝着红酒、穿着优雅装束的她在镜头前娴熟地切换着不同的动作,还会与摄影师辩上一两句,“我不要收下巴,我觉得这样往高处看会比较漂亮。”

如果说人生是爬山,张兰已经征服了许多险峰。有媒体评价说:她在承受坎坷的时候也学会了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快乐。她选择用顽强不断的抗争抵达自己理想的彼岸。

业界谈起张兰,都说这是一个充满活力、敢想敢干、有个性有胆魄的女人,在我们看来,

她是一个充满着细节感,每一个人生阶段都过得很丰富的女人。在节目结束,张兰自己却说:“我可以说很多光鲜的事,鲁豫的节目是多好的机会,我可以包装企业,但是我希望活得真实,不要误导观众。每个人其实都是平凡人。”现在,已经征服了中国餐饮界的张兰,正在迈开征服世界的脚步。

这个女人能走多远?

借金融危机进军世界

问:2012 年伦敦奥运会,俏江南将竞标餐饮服务提供商,不知道进行得怎样了?

张兰:11 月底我将会去伦敦,和伦敦市长和伦敦奥组委的一些项目负责人洽谈竞标的内容。之前我们有过很好的接洽。

问:在国外,中餐馆遍地开花,但人们对它的档次定位是较低的,认为是便宜的、不健康的。您怎样挑战国外这样的思维模式?

张兰:俏江南是2000 年成立的中餐品牌,我们一直着眼于做成世界品牌,我认为,中餐之所以没有被世界所认可,就是因为以前在唐人街的中餐给人留的固有印象。俏江南想改变世人对中餐的看法和理解,这是我们办这个品牌的初衷,也是我们的目标。

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因为世界各个角落都希望有美食,给大家舒缓压力,我们也看好了这个市场。

我们为什么要去伦敦呢?第一是因为伦敦的奥运会,第二俏江南在中国已经遍地开花,

而且博得了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好评。这次奥运会,各国首脑都云集在俏江南。所以中国美食

已经博得了世人的注意。另外,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每个国家都发生过食品安全问题,例如二恶英、疯牛事件等等,因为食品的种类太丰富了。对俏江南来说,每

天原材料就要进上万个品种,这比做汉堡包、肯德基这样单一的快餐难多了。

俏江南如何解决食品源头的问题?这一关我们已经过了。在奥运会上,一个西红柿我们

能追溯到产地,包括哪个树上。我认为,俏江南有责任来转变世界各国人民对中餐的看法。

问:在食品成本纷纷上升的今天,为什么最近俏江南把菜价下调了两成?

张兰:一个是基于现在市场状况考虑。我认为,金融危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大家外出游玩的机会可能少了一些,节假日在当地消费的机会多了,特别是三五个朋友在一起聚会的时间多了。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

另外,现在俏江南推出了两个菜单:一个是有机类的菜单,一类是以前的菜单。我们把后者价格下调了两成。同时,管理上采用了集团采购的模式,而不是原来的单店采购,提高了价格的竞争力,这样把我们的利润让给顾客。这样,在金融危机时,这些举措让顾客觉得俏江南是聚会的首选——因为俏江南的环境、食品安全、服务、菜品等等。

做快餐连锁要有核心产品

问:许多中国的餐饮品牌都想挑战肯德基、必胜客这样的国际餐饮品牌,但是之前有不少失败的例子,比如红高粱、荣华鸡。这些失败的例子对您有什么启发?

张兰:我认为每个企业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比如你所说的红高粱、荣华鸡。我认为,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管理和定位。因为做快餐连锁一定要考虑核心产品,比如星巴克的咖啡,麦当劳的汉堡。中餐什么都想卖,又想卖面,又想卖包子又想卖饺子,没有核心的产品可能就是这些品牌失败的原因。再加上企业文化管理,包括流程建立,集团采购等等方方面面。当然,俏江南一路都在总结学习。俏江南的经营理念就是:不变就是永远的变。

问:既然俏江南有向国外扩张的战略意图,现在有没有设定一些策略,一些手段去跟外国人竞争,让自己的产品更夺眼球。会不会跟国内有区别?

张兰:现在俏江南旗下有三个品牌:一是LAN Club;二是现在的中餐品牌;三是年轻时尚的品牌。接下来我们会有快餐的连锁品牌。我相信无论哪个品牌走向国际都一定是非常成

功的,比如LAN Club,我们会选择一些大都市,像伦敦、巴黎、纽约这样的城市开店。

美国有一个PFChen,是三个美国人开的中餐品牌,厨师全部是印度厨师做中餐。我去美国考察了这家企业,觉得非常不正宗。但是它是一个上市公司,业绩还是不错的。所以,我们更有信心了。

在法航、荷航和港龙,我们已经和全球最大飞机餐饮供应商签约了,以后很多飞机上都会有俏江南的中餐。我们和法航合作一年了,菜品点单率非常高。我非常有信心。其实并不是外国人不喜欢中餐,只是我们没有把很好的中餐介绍给世界。

我曾经在唐人街中餐馆打过两年工,不是他不够好,而是不正宗。我们会把带有表演性

质的拉面介绍给国外,也会把非常传统的饺子、包子,发丝抻面的制作过程展现给大家。

张兰说自己

问:您早先去过国外打工,那段时间对您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张兰:现在人家说我的心态非常好,遇到一点事情一点都不乱,很有大将风度。这和我一路走来的生活阅历有关系。我觉得女孩天生以泪长大,喜欢幻想。我也不例外,而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的财富,当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会以特别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当然,女人经营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坚强的内心。所以,对俏江南来讲,无论是金融危机也好或者任何的挑战,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

问:您曾说过,学业像是球鞋,事业是皮鞋,家业就是拖鞋,人的一生要在这三双鞋中转换,很难。您如何评价自己这三双鞋子?

张兰:我觉得我的鞋子是跑鞋,希望我的跑鞋非常有弹力,而且我每天出门的时候系紧了鞋带,回家之后拖鞋非常舒适,不一定是大品牌,只要跟脚,舒适就可以了。

篇5:金融危机下的发展

转眼间,成为预备党员已有一年的光景,快要转正了,心情十分激动。在这以一年的时间里,我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在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情况下,我个人这样看待:

危机面前,更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加大投资,需要的是又好又快,不仅为当前发展做事,更要为长远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我们出现了困难,作为欠发达地区,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比起内地和沿海,青海虽然起步慢、发展晚、实力弱、技术低、困难大,但是,有中央和国家支持藏区发展有关政策的支撑,我看金融危机面前,老百姓生活不会受太大冲击。

有了信心,还要看清我们的比较优势,坚持发展不动摇。全国农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青海农牧民则是“手中有资源,心中不慌。”这就是我们的比较优势。瞄准优势,瞄准资源,团结一心,强力发展,我们就能从应对危机中学到更多东西,妥善处理好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整的关系,就能经得起统领驾驭复杂经济能力的重大考验。

机遇垂青信念坚定和准备充分的人。我们的信心来自三方面:即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领导经济工作经验,形成了具有较强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布局,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应对风险挑战的物质基础。

目前青海经济没有出现大起大落,正是我们在出现“经济拐点”时,政府及时有力地出台了应对措施,措施比较得力,对企业提倡自救与互救、顺应淘汰等策略,这也为新的一年应对复杂情况,积累了一些经验。

经济危机到来之际,科学发展观里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尤其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加大投资,需要的是又好又快,绝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新的一年,我们要扑下身子、沉下心来,瞄准方向、狠抓机遇,集中于民生、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集中于欠发达地区最薄弱的环节,尽快赶上全国拉动内需的平均投资速度。这就要求我们多做实事,多见实效,不仅要为当前发展做事,更要为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篇6:金融危机下的中国2

二,需求的根源

继上一篇,金融危机下看中国之后,本人在空闲之余再一次执笔写第二篇,需求之根本。

中国,大家众所周知,农业大国,农民达8亿之多。首先,我们分析这人口比例,13亿人口,8亿多农民。可见其在社会发展中及社会消费中所占有的分量。金融危机以前,8亿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劳动能力的,极具消费档次的人员走向了城市,走进了企业,形成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务工流。而金融危机自南往北开始影响到我们国家的时候,随着企业的压缩,工厂的倒闭,这部分人员有80%回到了当初的出发地区,回到了原来的农村,依旧享受农村田园生活。

所以来说,拉动内需,主要的就是要拉动这8亿农民的消费,农民阶层为内需的主要需求者,这是其一。其二呢?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就是货币的良性循环。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循环运转。而一个庞大的国家机体,如果因车船等费用的居高不下或处处设卡收费等人为的造成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不畅。那其必然金融市场的运转将遭受影响。所以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首先要做出具体行动的并不是金融机构,而是国家及各省的职能部门,需拿出方案,对本部门,本地区最有可能影响到物流,人流的诸多因素进行政策性排解,促使行业内的或跨地区的人员物资加速运转。所以本人感觉首先做出应急对策的应是交通,其次是能源。

当然,这里面必须有国家的统一调配,防止投机取巧,借机牟利的现象。地区性的也可以在小范围内搞统配,不可单打独斗。

针对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沿海地区的供方(外供调整为内供),中西部地区的需方就基本定型。其中间环节搭桥流动,这就需要国家政策的“关怀”。现在的物品流动不畅基本就是运费的居高不下,而其主要原因就是燃油与过路过桥费等的居高不下。

在此问题上,只要有相对调整的政策,那么在利益的驱动下,物资就会多渠道流动起来。所以在此说一句,在今后的几年里,有可能会促使一个行业的迅速崛起,那就是内需的拉动,促使国内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

在这里还要点明的一点就是,国家不需要单方面的出资救助某一个行业,比如说楼市,我认为楼市并不需要出资,把一些小产权的房屋进行政策变更,其他则减低其相关费用即可,可以反其道而行,不救开发商直接救业主。

说到了这里,事情基本明了,那如何培养农村需求,国家的政策都是积极的,但这个政策能否贯彻到位是最关键。你一个燃油的涉农补贴真正到了农民手中没有,是否让街道或村委会半路拦扣,一个家电下乡的补助优惠,购买者享受到了没有,是否叫商家侵占?

所以,这一系列针对拉动内需的政策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来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一秆子到底,否则,所有的设想,投入均为“纸上谈兵”。

篇7: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

1857年由美国开始,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由美国开始,爆发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中东国家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

时光飞逝,如今,金融危机再度笼罩世界。

在大洋彼岸的华尔街,在经受着席卷而来的巨大金融危机风暴洗礼之后,转瞬之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危机引起了银行倒闭、工业萧条、全球股市重挫、破产**接连不断,不仅如此,还直接导致金融从业人员的就业率下降,美国零售业从2008年开始陷入低迷。

现在,这股金融风暴正在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除了美国人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其他国家的百姓生活也同样会因此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再次陷入金融危机笼罩下的阴影之中,惶惶不安。

虽然爆发经济危机的不是中国,但这并不代表在这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可以独善其身、毫无顾虑。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百姓的生活所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加明显起来。这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受金融风暴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国股市。中国股市仅8个月时间就跌去百分之六十三,市值损失近20万亿,在1800多点探底后,原本反弹形势比较乐观,但在全球大势影响下,中国股市不可避免地随之下行,这场灾难无疑是实实在在的砸在了中国股民的头上,大部分股民的是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二、在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房子的成交量持续下滑、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也直接导致老百姓对于购房的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

三、在美国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大背景下,美元走势会对国际油价产生巨大影响。近阶段,由于美元贬值原因,带来以美元计价的国际油价的极度飙升,也直接导致国内油价的大幅度提升。这直接对中国百姓的生活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的有车一族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就不得不提高了生活上的开支。石油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物价的上涨,这就间接得造成了百姓的经济损失。

四、中国的许多外贸公司也受到了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牵连,提早进入寒冬。由于欧美市场需求大幅减少以及金融危机带来的汇率波动,导致一些外贸公司开始亏损甚至倒闭,尤其是广东等沿海城市最为明显。企业的倒闭直接导致大量员工的失业,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家庭收入的流失,生活质量的下降。

五、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而言,当然也决不会成为一场万劫不复的灾难,它也同样存在着好的一面,在消费观方面,中国消费者终于认识到,“美国式消费”终究是由美丽的泡沫堆积而成,提前消费也要有“度”,中国人传统的消费方式是不能丢的。

六、通过这次的金融危机,很多百姓有了风险意识,他们不再在经济虚高的大环境下自我陶醉,毫无顾及的疯狂投资,而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投资模式,理财方法。这样做从长远角度来看,是弊大于利。

虽然欧美国家正在经受的金融风暴与我们相隔甚远,但是,从全球金融一体化日趋紧密的角度,美国金融风暴的袭来,对于每个中国百姓而言,都会产生不同

程度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是,中国百姓不能因此而惶惶不可终日,而要从中有所感悟,从容面对,防患于未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场世界金融危机中不退返进,才能在风暴面前立住脚跟。

篇8: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反思

创新是发展的基础性动力, 任何形式的创新, 都能够归入发展的系统动力之中, 成为经济社会前进的基础性推动主体。因此, 如果说金融创新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那是不合理的, 也是不可取的。因此, 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们不能把金融危机归咎于金融创新, 更不能把金融危机当成抑制金融创新的借口。金融创新仍然是发展我国金融业、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反思的内核

金融创新指的是能够引起金融领域结构性变化的新的金融工具、新的服务方式、新的市场概念以及新的金融体制。作为金融创新成果的物质表现形式, 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与发展实际上是实体经济内在需求的硬件载体和客观表现。如果脱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经济环境等条件, 金融工具的发展和金融创新将失去形成和立足的基础, 从而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全球视野而言, 金融创新至今已半个世纪之久, 创新产品名目繁多, 从宏观走势上看, 金融创新仍然动力强劲。从早期仅为规避各种浅层次金融风险而由商业银行发行的CDs, 成长为为了恒温利率与汇率之间的频繁波动风险而产生的各种期货、金融期权交易以及各种货币掉换, 再发展为如今的招致美国此次次贷危机的次级贷款证券, 形成了金融创新的此消彼长的浪潮。

很多学者认为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 其内在含义是, 不加节制的金融创新, 会在金融体制内每一个环节增加泡沫的可能性, 并激发了减少消费信心和信托责任的种种风险, 从而增加金融风险。金融创新本身是应该鼓励和提倡的。但是, 它也产生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 具有复杂性、集中性、突发性, 一旦形成风险, 由于杠杆作用迅速呈几何级数放大, 除造成银行的巨额损失外, 同时会引起连锁反应, 在很短时间内就波及其他企业和行业, 最终造成整个社会的恐慌和动荡。因此, 最恰当的处理二者关系的态度, 是用金融创新所带来的合理机制和有序化环境来防范和化解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而防范相比化解更为重要, 要在风险酝酿成危机之前就将它遏制于初始状态中。由此, 我们不能把金融危机当成抑制金融创新的借口。金融工具的创新只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一个原因, 但不能全部由金融创新来承担。

三、金融危机要靠金融创新解决——反思的结果

对金融创新的反思, 需要避免一个错误的比较视野。金融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 而对这一危机的反思最终要落实到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指导上。首先, 要承认中国和美国并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具有最先进的经济体制和最成熟的市场机制, 而中国是实际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程度相距甚远。尽管中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但经济增长模式仍以出口为主, 而美国大量资金都集中于高技术产业。其次, 要明确中国与美国在金融体制创新上的程度明显不同。美国的金融市场经过上百年的发展, 其运作和监管体制一直被视为全球的典范。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则是处于刚起步阶段。但从总体上看, 中国的金融市场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 还须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 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简单地说, 美国能够出现金融危机, 根本在于创新过度, 而中国尚处于创新不足的程度。迄今为止的中国的金融发展过程中, 数量的猛增是一个很突出的特征。尽管在某些量化指标上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但在同一数量级或规模水平上用效率的尺度来衡量, 中国金融体系的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上, 也就是内涵创新严重不足。

推动金融创新并有序发展, 是遏制金融危机的最佳途径。回顾金融业的历史, 可以看出, 金融创新的每一步都是在克服风险。如原始社会时期的以货易货, 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产生了货币。如果仅仅是货币在运行, 也是有风险的, 于是有了金融, 货币就让步, 金融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风险, 于是出现各种类型的金融衍生品。因此, 针对我国的金融发展现状, 首先要创新观念, 提高认识, 解放思想, 拓宽金融创新理念。其次是三个市场的创新和完善, 即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和信贷市场。这三个市场是金融产业的主战场, 成熟的市场环境是金融创新的保证。最后, 要大力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金融监管作用和预警作用。在推进金融建设过程中, 政府部门要不断加强金融监管, 进一步发挥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 规避金融创新对金融安全的冲击。

参考文献

[1]苏春燕, 金融危机不能成为抑制金融创新的借口[J].经济师, 2009 (2)

[2]杨星, 金融创新[M].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0

篇9:金融危机下的机会

时下有关当前金融危机的解读大致可以分为3种,分析解剖这些不同的解读,可以对如何化解可能有的冲击提供系统的启示,促进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策略的逐步深化。

第一种解读是仅仅从金融经济的角度来看问题,把当前的金融危机理解为美国的金融系统存在着严重的流动性短缺,认为次贷危机等主要与金融系统的衍生产品发展过度和金融创新缺少监管有关,结论是金融危机虽然影响了实体经济,但主要是虚拟经济的危机。一段时间来,美国财长保尔森等人,就是这样判断的。因此,采取的策略主要是政府收购金融机构等救市性的政策。按照这样的判断和策略,金融危机不会是一种长期的危机,金融泡沫至多持续到明年也就差不多可以放空了。而一旦危机过去,金融经济仍然可以按照原来的方式进行扩张,只不过需要对金融创新进行更多的监管。第一种解读对于中国的政策意义,是导出了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影响不仅不大、而且还是机会的判断,因此建议可以将中国相对宽裕的外汇储备,拿到美国金融市场上去抄底,博取可能有的金融收益,或者乘低买入能源、矿石等大宗商品,以便储备中国未来发展所奇缺的生产要素。这是金融危机发生初期的主要看法。

第二种是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看问题,认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美国的虚拟经济发展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的能力。因此,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法,当前是要注入流动性抑制金融危机的扩大和蔓延,长期则是要通过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来对冲虚拟经济的虚胀,最终回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平衡上来。第二种解读对于中国的政策意义,是导出美国消费能力的衰退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在此情况下要力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一方面需要加强中国国内的投资与消费,另一方面要努力维护和保持出口能力。这是学者们对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判断。但是人们担忧单一的保增长策略,潜藏着放松我们多年来在转变结构方面的努力,沿袭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危险。

上一篇:感受灵石二中教学魅力下一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