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世界经济与欧美债务危机形式

2024-07-15

如何认识世界经济与欧美债务危机形式(共4篇)

篇1:如何认识世界经济与欧美债务危机形式

如何认识世界经济与欧美债务危机形式

21世纪头10年的世界经济先是繁荣发展,随后便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阶段,世界经济进入了艰难复苏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2010年世界经济实现复苏性增长后,迎来了本世纪第二个新10年的开端——2011年,人们对此抱以厚望。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2011年已过去,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并非此前多数国际金融机构预测的那么乐观,前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首先,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之中,从08年的经济危机中开始复苏,但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今年伊始,世界经济总体上在上年的基础上保持着复苏态势。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2011和2012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将为4.5%左右,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为2.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6.5%,世界经济将延续去年的复苏态势。

但事实上,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全球性通胀压力增大,日本地震和海啸,以及近一段时期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和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明显放缓,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譬如房地产市场复苏的乏力,信贷机制的改革等。充满着不确定性。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当前最大危机主要存在于欧美的债务危机。2011年5月至8月,美元指数维持大区间内波动。欧洲债务问题持续恶化,希腊寻求第二轮新援助,意大利、西班牙债券市场告急,危机甚至有可能蔓延至核心国家,令市场忧虑情绪持续升温,美元获得支撑。美债上限将美国逼入违约的险境,介于此美国政府与国会两党展开了一场的谈判,而美国标准普尔公司下调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引起人们对美欧主权债务的高度关注。

美欧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大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在债务危机下,政府取缩减支出、增加税收的政策,这样增大经济复苏的难度,而且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

二是制约还贷方国内消费需求的复苏。在经济衰退和复苏阶段,政府为改善预算收支状况所做的努力,不管是削减开支,还是增加税赋,都要以抑制消费为代价。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国内消费难以有效复苏,投资和内需就会受到制约,经济的复苏就会受到影响。这可能会使消费持续疲软,经济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低于潜在增长水平

。三是影响投资环境。主权债务危机会导致汇率波动,利润下降,融资成本上升,市场和投资环境急剧恶化,给国际市场增加不确定性及风险,将冲击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对外投资决策与现有经济政策。

四是损害经济基础。主权债务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可能会严重损害经济的基础。债务重组和消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经济衰退和复苏阶段,政府赤字仍会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而当经济进入扩张阶段后,巨额的债务负担必然制约经济扩张的速度。

美欧债务危机不断升级,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动荡和对全球经济会否陷入二次探底的担忧。从某种程度来讲,这次危机就是对目前美元主导金融体系的信任危机。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对此不可掉以轻心,应认识这次危机的严峻性,在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是我们的制胜之道。

篇2:如何认识世界经济与欧美债务危机形式

——欧美债务危机的形成和影响初探

专业班级:8888888 学号:888888888 姓名:Longer 【摘要】今年以来,以欧美为主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变数。特别以欧美为主的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前进的影响尤为突出!主权债务风险的积累是有原因的,全球金融危机只是加剧了其暴露与爆发的过程。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制约着还贷方国内消费需求的复苏、影响国际投资环境并且损害国际经济基础。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出台规模空前的经济刺激计划,人为拉动经济快速步入复苏通道,然而非常规救助计划是依靠国家财政赤字、举借内外债来实现的,所以导致了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由此陷入“危机——救助——更大的危机”经济刺激计划的陷阱。因此,正视财政风险,建立可持续财政体系,是防患于未然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欧美债务危机 主权债务 形成和影响

今年以来,以欧美为主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变数。2011年,人们对世界经济复苏抱以厚望;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2011年已过去大半,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并非如此前多数国际金融机构预测的那么乐观,前景仍然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尤其以欧美为主的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前进的影响尤为突出!

主权债务(sovereign debt)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主权债务危机,不仅是财政收入(含发债收入)无法维持一般性支出和债务本息偿还的平衡,而且更是国家财政信誉的破产。

国家财政崩盘的负面影响是综合性的。首先意味着一大批债权人投资无法兑现,其次意味着社会福利支出失去来源,这样就会对经济实体产生冲击,导致大批企业倒闭和人员失业,进而全面引发社会问题。在规避这一风险方面,美欧等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饮鸠止渴”的办法,不断扩大借债规模;但无节制的借债,突破实体经济增长可能导致国家财政预期增收目标无法实现,债务危机也就不可避免。这种做法与后果,本质上就是制度性危机。

人们普遍认为,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延伸。但是主权债务风险的积累是有原因的,全球金融危机只是加剧了其暴露与爆发的过程。

第一,非常态经济刺激计划导致主权国家过度举债。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不断出台规模空前的经济刺激计划,动辄上千亿美元的救市资金不断增加国家的财政赤字,在财政投入无法支撑所需开支后,政府不得不大量对外举债,导致了财政赤字与主权债务风险伴随经济复苏而来。

第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经济缺乏“生产性”而使虚拟经济破坏了实体经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量投入的货币并没有创造实际价值。大量投入到市场中的货币并没有在实体经济中流动,并没有创造新的产业,不能参入到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因此欧美的就业率就一直无法提高,而大量的流动性依然被国际投行和对冲基金等所掌握,他们引导市场高度投机,高度投机的浪潮彻底破坏了稳定的市场价格,严重地破坏了贸易往来,严重地阻碍了实体经济发展,所以即使市场再次投入大量的流动性,其实质都是在推升投机和通胀,世界经济的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虚拟经济已经成为吸血鬼,不断吸食实体经济的血液,造成实体经济贫血,实体经济的贫血就决定了欧美经济从根本上无法摆脱困境。而且欧美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失去了“生产性”,即失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是有其历史、体制和自身的原因。以冰岛为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冰岛就效仿英美等国的金融体系,制定了高利率和低管制的开放金融政策,导致国内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而急剧膨胀,一旦信贷市场出现流动性紧缩,高额负债形成支付危机必然引起金融系统的崩溃。

第三,没有量入为出,超偿付能力的过度依赖外资。在遭受债务危机的国家中,大部分国家实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生产力,导致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对外资过度依赖。这决定了其在经济受到冲击时,外资突然撤出,政府却没有足够的偿付能力来维持经济正常运转,进而陷入危机。

第四,过度消费是欧美经济的顽疾。虽然欧美加强了银行业监管,也只不过是对过度投机略有限制,即使欧美的银行业务被分拆,投机风潮依然无法扭转,这是各国间的经济博弈所造成的结果,从债务问题形成的主因上来说,债务继续放大这个关键问题欧美无法解决,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经济模式是过度的超前消费。欧美经济是消费未来,举个例子来说:就是一个人不断消费未来,老的始终花小的钱,上一代人不断在花下一代人的钱,甚至是花下几代人的钱,由此债务越累积越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欧美的债务危机终有一天还是会彻底爆发,而欧美的银行业所推崇的超前消费观在欧美国家根深蒂固,无法改变,所以欧美未来发展的结局也就一目了然。欧美债务危机可能进一步加剧,继续影响着世界经济!

当然,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在债务危机下,政府不得不采取缩减支出、增加税收的政策,这样不仅会增大经济复苏的难度,而且很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

二是制约还贷方国内消费需求的复苏。在经济衰退和复苏阶段,政府为改善预算收支状况所做的努力,不管是削减开支,还是增加税赋,必然要以抑制消费为代价。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国内消费难以有效复苏,投资和内需就会受到制约,经济的复苏就会受到影响。反过来,如果经济增长不能恢复到合理水平,就业状况就难以好转,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国内消费需求必然疲软。这可能会使消费持续疲软,经济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低于潜在增长水平。

三是影响投资环境。主权债务危机会导致汇率波动,利润下降,融资成本上升,市场和投资环境急剧恶化,给国际市场增加不确定性及风险,将冲击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对外投资决策与现有经济政策。

四是损害经济基础。主权债务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可能会严重损害经济的基础。债务重组和消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经济衰退和复苏阶段,政府赤字仍会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而当经济进入扩张阶段后,巨额的债务负担必然制约经济扩张的速度。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显著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出台规模空前的经济刺激计划,人为拉动经济快速步入复苏通道,然而非常规救助计划是依靠国家财政赤字、举借内外债来实现的。在欧洲债务问题出现以后,欧盟采用了很多方案试图化解债务危机,出台7500亿欧元的救助方案,寻求IMF、美国与中国的援助以及德国提出消减开支、加强对冲基金监管、防止“裸卖空”等等,从实质上讲这些都不是解决主权债务问题的根本方案,针对目前的欧洲债务危机,世界最多只能找出防止其进一步恶化的方案,却没有找出有效的彻底解决方案,找不出解决根本问题的手段,那么中长期来看欧洲债务问题就必然还要扩大化,危机也就势所必然。从欧洲央行开始购买主权债务以及日本又于近日投放110多亿美元的流动性来看,一些重要的经济体解决债务危机的暂时手段就是印钞票,从实际效果上来讲,虽然印钞票可以缓解暂时的危机,却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由此可见,当一国财政支付一再超出警戒线,长期与其收入不匹配,致使到期主权债务不能及时偿付,财政风险导致的主权债务危机便发生了,由此陷入“危机——救助——更大的危机”经济刺激计划的陷阱。事实证明,过度依靠对外举债和赤字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是不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危机背景下,应对危机出台一系列非常态的财政刺激计划,进一步加大了财政风险,而财政刺激计划运用不当,很容易陷入刺激计划的陷阱,产生“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国家风险”的怪圈。救急性的财政赤字刺激政策不可持续,一旦经济好转要及时退出。无论如何,正视财政风险,建立可持续财政体系,是防患于未然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1】《上海证券报》-2012年02月23日

【2】《经济日报》-2012年01月19日

篇3:欧美债务危机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欧美债务危机难解

近来, 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美国债信评等遭降, 新兴经济体国家面临通货膨胀等诸多问题, 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 导致全球景气趋缓, 美联储、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纷纷提出警告, 二次衰退疑虑加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曼甚至预测, 全球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机率达50%。

根据经济学的定义, 所谓“衰退”系指经济连续至少两季出现负成长。根据欧洲理事会在9月底的预估, 欧元区第三季经济增长率为0.2%, 第四季将再降至0.1%;而尽管全球各家研究机构纷纷下调美国第三、四季的经济成长率预估值, 但普遍认为仍会达到1%以上。因此, 台湾“经建会主委”刘忆如9月底时还明确表示:“目前确定没有二次衰退, 未来也不见得会有。”

既然如此, 为什么“末日博士”鲁比尼会信誓旦旦表示:欧美二次衰退已成定局?“金融巨鳄”索罗斯又为什么语出惊人的认为:美国经济二次衰退已经不是风险, 而是现实?

原因指向欧美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 美国经济研究所 (ECRI) 的研究指出, 以数十个美国特定经济领先指标在311日本强震前就已经率先反转下弯来看, 美国经济确实即将陷入二次衰退;更麻烦的是, 没有任何政策能够阻止这个衰退。ECRI总监Lakshman Achuthan表示, 经济衰退不仅是一个恶性循环, 且一旦开始衰退, 就会循环至结束。他预期:现在还不是美国经济最差的情况, 在非金融服务业、制造业与出口业景气同步严重下滑这种“致命组合”的影响下, 美国经济至少会有几个季度的时间持续衰退。

欧洲经济情势则比美国更加严峻, 研究机构Markit Economic在10月初公布的欧元区综合指数, 由8月份的50.7下滑到9月份的49.2, 这是金融海啸过后欧元区综合指数首度跌破50, 由于该指数是利用新订单来预测未来经济, 因此低于50也显示欧元区经济恐将持续下滑, 这对于经济成长已近乎停滞的欧元区而言, 无疑是已经一脚踩在二次衰退的悬崖边缘。

欧美经济数据的疲软, 让二次衰退的预期心理愈来愈高, 根据CNN在10月初针对经济学家的调查, 未来6个月美国经济步入衰退的机率已经上升到33%, 信评机构穆迪也认为, 美国未来12个月内恐将再陷衰退。

最近, 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持续发酵, 并蔓延至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甚至法国、比利时等其他欧元国家, 甚至欧洲经济数据表现最好的德国, 股市也出现25.4%的巨大跌幅, 而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 道琼斯指数则在2011年第四季下跌12.1%, 这个超越2008年金融海啸时期单季最大跌幅19%的暴跌走势, 也让外资在台湾上演台股史上最大规模的“大逃杀”, 单季卖超金额创下破记录的3298亿元 (新台币, 下同) 。

台湾著名经济学家马凯直言:“希腊100%一定会倒债”。欧盟现在关注希腊债务问题的重点, 已经不是该怎样才能帮助希腊不会违约, 而是希腊要怎么倒债, 才能避免欧洲银行出现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美国银行连环爆, 进而拖垮全球经济的流动性风险。

马凯指出:“事实上, 欧洲银行业确实为了提防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正大举从市场拆借资金, 以因应可能遭遇的资金紧缩问题, 观察美元3个月期伦敦同业拆款利率 (LIBOR3) 由6月底的0.2458%一路向上狂奔, 10月10日已达到0.391%, 就可以看出欧洲银行业者对于未来资金不足而面临倒闭的担忧。”

一个小小的希腊, 怎么会变成孕育欧债风暴的温床, 甚至成为引爆经济二次衰退的关键角色?台湾政治大学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认为:重点就在执政者“政治利益挂帅”这种不可取的心态。上世纪初, 许多国家不知节制拚命印钞票来增加政府财政, 结果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进而演变为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后, 世界各国终于明白国家财政不能只靠印钞票解决,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才因此被确立。如今, 更多西方国家的执政者害怕因为增加税负而丧失政权, 所以宁愿选择举债支出的方式来讨好选民, 造成越来越多国家债台高筑, 最后自然就会像希腊一样, 让国家濒临破产, 甚至形成另一次经济危机的地步。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当欧美举债过高的风暴引爆后, 政治利益凌驾经济之上的现象依然如昔, 美国政党内斗, 除了债信问题被拿来作为选战筹码, 高达4470亿美元刺激经济的就业方案也遭到国会否决, 这是美国经济复苏不佳的主因之一。殷乃平认为:“以目前欧美国家处理的情况来看, 欧美债务问题短时间内都难以得到解决。”

高失业率引发二次衰退可能

而另一项助长二次衰退可能性大幅提高的因素, 在于民间消费力道的不振。根据美国密西根大学最新公布的资料, 10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至30多年来最低水准57.5, 民众对于未来经济展望与自身财务状况纷纷创下1980年以来新低。欧洲的情况则更为惨烈, 9月份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由8月份的-16.5持续下滑至-18.9, 反映了欧洲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 欧美民间“消失的购买欲”, 成了将全球经济推向二次衰退的关键推手。

台湾宝华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国源认为, 由于美国GDP约占全球25%, 而欧元区GDP则约占20%, 两者加起来已经接近全球GDP的一半, 且又都属于消费带动型的经济体, 可以“消化”很多国家制造的产品, 因此一旦这两个地区的消费力道大减, 对于全球经济的冲击可以说非常巨大。

梁国源进一步说明, 金融海啸后失业率居高不下, 对欧美经济更是一项严重的负面因素, 以目前美国依然高于9%的失业率, 而欧洲许多国家年轻劳动人口失业率动辄超过20%来看, 绝对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数字, 根本就不足以带动当地的消费, 这使全球经济成长失去了依靠。

一旦二次衰退真的发生, 对于内需市场较小且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台湾经济, 当然不可能独善其身。根据台湾“经建会”最新公布的数据, 8月份以美元计价的台湾出口金额年增率仅7.2%, 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15.05%, 而3个月平均出口金额也首度出现下滑, 再加上8月份外销订单金额367.1亿美元, 年增率5.26%亦同步创下近22个月来新低, 显示出国际经济的趋势对于台湾经济发展已构成不小的压力。

对此, 台湾“经建会主委”刘忆如也提出警告:从包括出口、经济成长、进口、订单4项经济指标均呈现成长下滑的情况来看, 确实是必须要注意的警讯。她指出, 特别是在进口的部分, 年增率仅6.4%, 和邻近的韩国29.2%、新加坡31.1%、中国大陆30.2%相比, 明显不如人。刘忆如说:“原以为大家受到的冲击应该差不多, 但数据却不这么表示, 值得好好警惕, 并找出其中的问题。”

不过刘忆如也强调:尽管受到全球景气趋缓的影响, 各家研究机构纷纷下调今明两年台湾的经济成长率, 但所幸下调的幅度都不大, 除了外资高盛证券预估2012年台湾经济成长率3.2%外, 其它都还有4%以上。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例, 只把台湾2012年经济成长率由4月时预测的5.42%微幅下调至9月底所预估的5.24%, 同时依然看好台湾2012—2016年这5年的经济成长率将会是亚洲四小龙第一, 显示台湾经济仍有不错的竞争力。

台湾“经济部长”施颜祥也强调, 如果未来欧美地区真的出现问题, 以目前台湾出口结构, 新兴市场占总外销金额比重已由10年前19.5%提高到23.7%来看, 只要新兴市场的需求动能仍在, 厂商积极应变, 台湾应该能顺利挺过二次衰退的危机。

岛内部分产业开始受到冲击

9月底, 台湾“经建会”公布8月份景气对策信号, 从代表平稳的“绿灯”转成代表衰退的“黄灯”。而上一次景气灯从绿转为黄的时间点为2008年5月, 不到半年, 金融海啸便突然来袭。然而事隔才两年多, 台湾经济刚从谷底翻身, 二次衰退的危机却又近在眼前。

市场已经明显嗅到衰退的味道。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对于未来景气的研判, 已从6月时乐观的“晶圆代工产业平均增长率12%”, 到7月底保守的“待库存去化后, 第四季会逐步回温”, 一路下修到10月中“明年, 全球看不到燕子”的悲观看法。台达电董事长郑崇华甚至表示, 这波景气走缓的情况比2008年金融海啸时更为严重。

经济可能陷入二次衰退的疑虑, 已经对岛内电子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根据台湾“经济部”的统计数据显示, 受到国际市场DRAM价格暴跌、大尺寸面板相关电子产品买气不如预期、平板电脑销售状况凌驾台式与笔记本电脑, 以及欧洲国家大幅削减太阳能产品补助等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 已经使台湾出口受到很大波及。2011年1至7月, 台湾液晶装置、资讯产品零部件、防盗器和火灾警报器等产品的出口分别比去年同期衰退6.4%、14.9%与50.3%;此外, 2011年8月台湾电子产品与精密仪器的订单情况分别衰退0.74%及4.99%。

台湾面板产业更是陷入极大危机。在全球市场持续供过于求的情况下, 台湾面板产业正处于几乎饱和、难以扩大的状态。从2010年第三季与第四季起, 台湾两大面板龙头企业奇美电子与友达光电分别出现亏损并一直持续至今。

半导体市场虽然尚未有较明显的衰退, 但总体经济不振所导致的电子产品超量库存与需求疲弱现象已经对半导体产业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最新展望报告, 总体经济不振将使2012年全球半导体资本设备支出预计只有352亿美元, 比2011年的435亿美元大幅衰退19.2%。台积电在7月表示, 为应对景气变化, 该公司已将今年的资本支出减少了4亿美元。

至于电脑产业, 不仅要面临苹果引爆平板电脑热潮所带来的威胁, 欧债问题所引发的欧元贬值, 更使宏碁、华硕等以欧洲市场为大宗的台湾企业面临市场购买能力降低以及汇损的冲击。以宏碁为例, 该公司之所以能度过2008年底的金融风暴, 主要因为不景气的美国并非宏碁的主要出口对象, 但是这次面对欧债带来的消费力道减弱问题, 以欧洲为主要市场的宏碁受到的波及恐怕不会太小。

在太阳能产业方面, 2011年上半年急剧的价格下跌, 并没有刺激疲弱的欧洲太阳能市场。过去10年, 欧洲一直对太阳能市场成长扮演关键角色, 然而随着欧债问题高涨, 欧洲各国政府纷纷减少相关产品补贴政策, 导致欧洲太阳能需求大幅衰退, 也造成全球太阳能产业大幅衰退, 这对以欧洲为主要出口对象的台湾企业则首先受到冲击。

经济衰退将长期缓慢持续

经营汽车零组件贸易的正阳国际总裁孙正大认为, 从台湾失业率和劳工薪资来看, 自金融海啸后, 整个岛内汽车零组件产业都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市场低迷, 价格下滑, 厂商的利润被压缩, 市场景气至今没有回复, 因此在贸易商的眼里, 根本谈不上所谓“二次衰退”, 因为前一次衰退根本就没有结束。

化工原料专业贸易商六和化工董事长李世文认为, 2008年因为雷曼兄弟事件而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危机, 与这次因为欧美各国债务问题所引发的衰退并不相同, 衰退的性质也不一样, 这种衰退未来将成常态, 会缓慢持续进行, 甚至会维持数年之久。

这种缓慢持续的衰退从今年5月就已经开始了, 可以从油价和道琼斯指数看出端倪;民众的消费行为开始趋向保守, 产生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 许多供应商开始减少库存, 导致上游厂商的订单减少, 引发经济缓慢衰退的现象。目前部分产品除了因为原材料上涨而调升价格外, 其他产品则因为供过于求, 价格也缓慢下降。

李世文预估, 因为欧美债务问题所衍生的经济衰退将会呈现平缓的下降曲线, 未来高失业率和低GDP成长率将成常态, 会严重冲击台湾中小企业, 尤其是财务结构不健全的中小企业, 将会出现倒闭潮, 加上失业率提高, 少子化及老年社会的来临, 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将会拉大。

“第一次衰退是瞬间结冻, 但很快就回温了, 这次可没那么快。”李世文说, 尤其在全球化的因素下, 影响经济变动的因素更多变, 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让全球的经济情势更诡谲、更变化莫测, 拉长影响的时间, 产业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艰苦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不会越来越好。

二次衰退疑虑大增, 也让各家研究机构纷纷下调2011、2012年全球汽车销售量成长预估。汽车市调机构J.D.Power认为, 美国经济成长趋缓将压抑国内汽车产业需求成长。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也在9月初的汽车展望报告中表示, 未来12至18个月, 全球汽车产业将受到经济疲弱影响, 需求成长的脚步将明显趋缓, 并将2011年全球汽车需求成长率由5.1%调降至3.5%, 2012年也由7.4%下调至6.5%。

台湾汽车龙头业者和泰汽车也在9月底时两度调降台湾2011、2012年汽车需求量至36与35万辆。总经理苏纯兴预期, 受到8月份台股大跌、欧美二次衰退疑虑升高, 以及日元强劲升值导致涨价效应等因素影响, 台湾民众购买新车的意愿将因此降低。

岛内汽车零组件大厂江申工业董事长陈世全认为, 受到高失业率与消费心态等负面因素影响, 欧美汽车市场近两年只是缓步复苏, 离金融海啸前的销售高峰至少还有15%以上的差距, 但由于新兴市场的成长, 弥补了欧美市场金融海啸后的缓慢复苏。陈世全强调, 尽管中国大陆车市在经历两年的高成长后, 今年开始进入调整期, 但只是增长减缓, 绝对不会转为负增长, 而巴西、印度、伊朗等新兴市场同样将维持增长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 即便欧美出现二次衰退, 对台湾汽车业的冲击应不会像2008年时严峻。

景气低迷还影响到台湾机床产业, 这是目前岛内少数平均毛利率仍能达到20%以上、且未大量外移到大陆的重要产业。近年来, 台湾机床的出口与产值约保持在全球前五大的地位, 领先美、英、法、瑞士等工业发达国家, 在全球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 台湾机床产业也难逃厄运, 2009年营收普遍下降了70%至80%, 厂商哀鸿遍野, 坐困愁城。但拜中国大陆扩大内需政策所赐, 加上东南亚、印度、巴西、东欧等新兴市场订单涌入, 2010年又再次恢复生机, 营运表现一飞冲天, 许多厂商年营收甚至创下历史新高。迈入2011年上半年, 台湾机床产业表现持续亮丽, 厂商忙于接单、催促料源进厂与出货, 整日忙得不可开交。台湾区机器公会评估:今年台湾机床出口值有望达到40亿美元, 超过意大利, 居全球第三位。

但就在台湾机床业因接单、出货状况大好, 沉浸于欢欣气氛之际, 二次经济衰退的危机已近在眼前。许多机床大厂反映, 第三、四季接单力度不如上半年强劲, 情况与2008年爆发金融海啸时的情况类似, 对未来景气发展不免忧心忡忡。

营收规模居台湾机床业第一的友嘉实业总经理李进成指出, 欧债风暴冲击不断扩大, 台湾许多大型机床厂从今年第三季起订单普遍下滑了30%至50%, 中小厂商订单情况则更差。友嘉实业近年来通过购并、合资等手段加强全球布局及冲刺中国大陆市场, 营运成长动能较同业充足, 但从10月起也开始感受到订单减缓的不寻常气氛, 虽然目前手里还有约5至6个月的订单储备, 远比同业情况要好, 但仍会密切注意未来市场的瞬息万变, 做好对抗景气一旦恶化的各项万全准备。

创立已满58年、近年来全力朝华人圈精密机械第一品牌定位的台中精机总经理黄明和指出, 2008年金融海啸重挫全球经济后, 台湾机床产业能在一年后迅速恢复盎然生机, 应归功于大陆官方及时推动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政策, 向台湾业界采购了数量庞大的机床, 加上ECFA的实施, 产生推波助澜的功效;但从今年第二季起, 业界接单力度明显不足, 第三、四季则持续恶化, 研判应是大陆官方为压制通膨, 采取提高利率、紧缩货币等方式, 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经营资金不足, 影响到后续对台湾机床的采购能力。

篇4:欧美债务危机,倒逼中国经济转型

欧债危机初现转机

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或其他国家借债,而这些债务国家在高额财政赤字之下,一旦主权信用降低,就会导致债务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是由于各国主权债务比重逐年增长,财政状况逐年恶化,面临无法偿债的风险。

欧债危机开始于希腊。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当时,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规模小,债务危机不会扩大到其他国家。但随着事件的发展,欧洲各国陆续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经济比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目前,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就连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家,也因为欧元大幅下跌,股市受挫而面临考验,甚至有评论家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

事实上,欧债危机是2008年美国房地产金融泡沫破裂引起的连锁反应,是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的延伸。当时的次贷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西方发达国家为挽救和刺激经济,纷纷采取积极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结果导致财政赤字飙升和政府债务膨胀。因此,欧债危机的根本,在于欧洲国家的资本和金融系统大量卷进美国次贷危机中,美国泡沫一破,欧洲金融系统就出现大量坏账,政府打开国库救助,必然导致债务迅速爬升。

当然,从内因看,欧债危机也是欧洲各国多年来实体经济“空心化”的恶果。以爱尔兰为例,爱尔兰一直被誉为欧元区的“明星”,因为其经济增速一直显著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但爱尔兰的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投资拉动,2005年其房地产业就已经开始出现泡沫,且在市场推波助澜下愈吹愈大。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爱尔兰房价暴跌,银行资产大规模缩水,金融业随之受到了巨大打击,没有实体经济支撑,只靠房地产拉动,这让爱尔兰经济受到重创,从此陷入低迷。

欧债危机之所以能在欧元区引起如此强烈且持久的连锁反应,主要原因是欧元区制度设计缺陷和结构性失衡,没有必要的调整机制化解欧元区内部的财政问题。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只有经济周期趋同的国家才适合一起组成货币区,然而,1999年欧元区成立之时,成员国间经济差异巨大,在完全不可行的情况下,欧洲货币共同体成立,一旦货币区内任何一部分出现严重的财政问题,就很可能导致政府赤字增加,货币大幅贬值,最终让联盟分崩离析。

欧债危机爆发初期,欧盟领导人为了救助危机国家,成立了临时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连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央行,形成欧债救助的铁三角,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到2012年10月,欧洲稳定机制已经正式生效。目前,欧元区金融市场逐步趋于稳定,财政风险分担机制初现雏形。与此同时,欧元区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推进欧元区制度建设,在财政联盟、银行业联盟等项目上取得重大进展。不过短期内,欧元区宏观经济再平衡仍需要继续深化,欧债危机仍是全球金融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

美债危机受困于两党内斗

美国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次贷危机也是欧债危机的导火索,但美国债务危机受到世人瞩目的时间晚于欧债危机。谈到美债危机,不得不提最近备受关注的财政悬崖。

实际上,财政悬崖的起源要追溯到2001年,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为刺激经济长期增长,于当年颁布了《经济增长与税收减免协调法案》,调低最高所得税税率。次年,又将资本利得税税率和对股息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分别调低。小布什刚接替克林顿上任时,美国财政状况健康,还颇有盈余。而在此后的8年里,两场代价高昂的战争、针对超级富豪的减税以及经济衰退,令这些盈余消耗殆尽。2005年1月,小布什连任时,美国国债已经是7.6万亿美元。

2009年,奥巴马入主白宫,国债达到10.6万亿美元。按照小布什政府的时间表,最高所得税率的降税本应在2011年底结束,但因金融危机,奥巴马被迫延长减税时间,并推出了7000亿美元刺激计划,此举得到国会的支持。为刺激消费,奥巴马还宣布从2011年起,将美国工资税下调,同时出台失业救济金计划,二者所对应的政策周期分别为两年,也就是到2013年1月1日。

税收的减少和经济刺激计划产生的巨大开支,使美国财政捉襟见肘、举步维艰。2010年2月12日,奥巴马签署通过了将债务上限从12.4万亿美元提高到14.294万亿美元的法案,而这一法定债务上限,也于2011年5月16日达到。按照相关规定,国会必须在8月2日之前就提高国债上限达成一致,否则美国政府就要破产,美国国债将面临违约风险。由于两党之间无休止的争斗,几乎是在即将产生债务违约的最后时刻,美国政府才与参众两院达成协议,没有让政府破产。当然,这一方案并没有增强市场对美国财政的信心,8月5日,国际三大评级公司之一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调降到AA+,评级展望负面,这在近百年来尚属首次。

尽管协议提高了债务上限,但美国参众两院并未就今后10年的减赤方案达成一致。为防万一,他们设定了触发机制,即如果两院在2013年1月1日仍未达成减赤共识,则民主、共和两党各自主张的政府开支项目,将需分摊减赤金额,预计在未来10年内,将会削减政府开支1.2万亿美元。

这样,小布什的减税计划、奥巴马的失业救济金计划和减赤机制触发的时间点都定在了2013年1月1日,这一天增税和减支相叠加,将使美国政府面临巨大财政缺口,支出曲线看上去状如悬崖,因此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12年2月7日的国会听证会上首次称其为“财政悬崖”。

美债危机发生的原因,首先是美国经济金融化和完全自由市场模式双重作用所导致的,金融创新过度,监管缺失,最终让次贷危机发展成了债务危机;其次,“寅吃卯粮”的借贷经济使政府债台高筑;第三是经济问题政治化,由于大选因素,国会两党纠缠党派利益以致拖延了债务问题的解决。

至于如何避免财政悬崖,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分歧很大。以奥巴马为代表的民主党方面坚持维持中产阶级的减税政策,但要求提高富人的税率以充实国库;而共和党则反对增税,主张通过查堵税法中的漏洞来部分增加政府财源,同时要求大幅削减政府的财政支出。截至发稿日,美国两党仍未就方案达成一致。美国国会预算局近日的一份报告显示,如果无法避免财政悬崖的出现,美国经济在2013年上半年将重陷衰退,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0.5个百分点,到2013年第四季度,失业率有可能再度攀升到9%以上,政府偿债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削弱。

中国的挑战和机遇

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通过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投资信心3个渠道显现。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如果欧美经济陷入衰退,本来已经在宏观调控之下减速的中国经济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因为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4800亿美元,欧债危机的恶化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

欧美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恶化,还会导致中国持有的美债、欧债以及美元、欧元资产大幅度贬值。尤其是美国国债,截至2012年10月底,中国已经持有1.1615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持有国。同时,中国持有的欧洲资产也在持续增加。这些外汇资产的安全问题,是我们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

上一篇:关于十八大的演讲稿下一篇:文明礼仪发言稿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