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

2024-07-17

关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精选6篇)

篇1:关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

关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动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汇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资本力量,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我市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和辽宁省有关政策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多元化培育各类创业投资主体。积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紧密对接和服务实体经济。抢抓国家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机遇,积极鼓励各类机构投资者和具有资本实力、管理经验的个人,聚焦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为我市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坚实的资本支撑。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行业骨干企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创业创新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参与创业投资。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创业投资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探索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升级为创业投资企业。规范发展互联网股权融资平台,鼓励成立公益性天使投资人联盟等各类平台组织,鼓励包括天使投资人在内的各类个人从事创业投资活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

— 1 — 信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工商局、市金融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第二条 多渠道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积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提高专业化运营管理水平。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在引导民间投资、扩大直接融资和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运用好我市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创新驱动类投资项目,同时注重加强重点项目的投后推广,不断提高创业投资的精准度。设立扶持我市种子期、初创期创业企业的投资引导基金,采取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方式,参股社会创业投资机构,设立对接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引导基金。建立股权债权等联动机制,积极鼓励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托公司等探索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新模式,加大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融资支持。(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第三条 多角度推动创业投资双向开放。积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切实利用好国际国内创投资源。积极利用大连开放化、国际化的城市特点,切实扩大创业投资对外开放,积极主动的吸引境外投资,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市创业投资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鼓励外资扩大创业投资规模,加大对我市种子期、初创期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我市有实力的创业投资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加大对日本、韩国、— 2 — 俄罗斯等东北亚地区高端研发项目的投资,分享高端技术成果。(市发改委、市外经贸局、市金融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第四条 多途径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积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推动创业投资行业履行社会责任。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创业投资健康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积极倡导实体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对创业投资企业在债券发行、引导基金扶持、政府项目对接、市场化退出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严格执行国家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系列政策,同时立足我市实际,研究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人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金融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第五条 多层次完善行业自律和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加强创业投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我市创业投资企业依法成立创业投资协会组织,并充分利用平台的资源优势,积极协调高校、科研院所、群团组织、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天使投资人等机构和个人,忠实履行对投资者的诚信义务,在政策对接、会员服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以及自律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切实加强会计、征信、托管、法律、咨询、教育培训等相关中介行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大力推动创业投资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金融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第六条 多举措优化创业投资市场环境。积极鼓励发展创业

— 3 — 投资,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优化商事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除国家、省有明确规定外,我市各级部门不得自行出台限制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市场准入和发展的有关政策。优化监管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创业投资引导,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打击违法违规募集资金行为,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优化信用环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创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创促委各成员单位、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先导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第七条 多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和联动配合。积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凝聚政府部门协同推动的工作合力。建立健全相关政府部门促进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的协调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连续性。各有关部门、各区市县和先导区要积极加强对国家、省、市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宣传引导,更好的发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作用。通过积极有效的推进创业投资,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大力发展新经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快我市“两先区”建设步伐。(创促委各成员单位、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先导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第八条 本办法由市创促办负责解释。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篇2:关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

【文件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关于共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意见

发改高技[2015]30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科协,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列工作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科协就协同推动“双创”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在全面推进双创工作中,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在创新创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对提升双创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依托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建立部门会商和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同时动员各级发展改革委、科协和各类全国学会,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积极性,调动更多科技创新资源共同推进双创工作,扩大双创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各地发展改革委、科协和学会要深刻认识科技工作者在推动双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立合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分工,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二、搭建创新创业活动平台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继续办好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下文简称活动周),推动活动周的制度化、长期化、国际化,将活动周打造成为宣传国家政策、展示优秀项目、推出优秀人才的双创品牌活动平台。中国科协作为活动周的承办单位,负责研究提出每年活动周主题、实施方案等,做好组织筹备工作,持续推动活动周常办常新、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以活动周网站为基础,共同建设双创服务互联网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活动周。中国科协充分发挥全国学会、企业科协力量,结合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院士专家工作站、“讲、比”活动等工作机制,依托现有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创业综合数据资源库和专家库,为双创提供专业支撑。各地发展改革委、科协和学会要持续跟踪、选拔和推荐一批优秀项目和人才,努力拓展双创工作资源,协助推进现有工作平台和互联网平台无障碍对接。

三、推动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基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科协共同推动建设全国双创服务中心,建立创新、协作、开放、共享新机制,着力打造多主体协作、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协同、全周期管理、线上线下结合的国家级双创服务中心,面向全国开展交流交易、信息加工、技术支持、展示宣传、综合评价等双创服务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实施双创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中,充分依托科协资源,依托学会服务站、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为科技工作者和初创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各地发展改革委要积极支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建设。各地科协以“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为基础,支持海外科技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建设,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创业机制,聚集一批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和团队。

四、支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

各地发展改革委和科协要大力支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促进科技工作者将创新创业意愿转化为行动。要充分发挥企业科协、园区科协的作用,通过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创客联合会等方式,跟踪服务一批创新型初创企业,帮助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阶段的创业者实现跨界、交流、互助、合作。各级科协组织和学会要充分发挥优势,组织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和技术指导,面向需求开展科技信息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鉴定评估等咨询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各种知识服务与创新教育服务。各级科协组织和学会要通过举办各类创业培训活动和创新科技成果交易会、项目对接会等活动,为创业企业和优秀项目提供展示舞台,提高创业企业的竞争力。

五、加强创新创业宣传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将加强与中央和地方各大主流媒体、都市类媒体和网络媒体合作,共同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双创节目,宣传创新创业典型,展示双创人物风采。中国科协结合全国科普日等重点科普活动,明确双创宣传主题,广泛宣传创新创业代表性人物和事迹。各地发展改革委、科协和各级学会要积极组织推动在本地开展各具特色的宣传工作,发现和推荐一批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典型,加强宣传,引导科技工作者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着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六、拓展创新创业融资渠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发展改革委要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政策环境,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在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过程中,在重点领域选择、项目投资咨询等方面充分发挥各级科协、专业学会的优势和资源。中国科协与中国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金融服务中心,有关地方发展改革委要将金融服务中心作为推动双创工作的重要抓手,结合金融服务中心开展试点示范,为创新型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金融服务。

七、加强创新创业监测评估

强化对双创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定期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科协开展双创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双创环境优化情况、双创效果等的监测评估,定期发布企业和区域双创活跃指数等监测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新兴产业发展、双创战略、双创评价体系研究,发布《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季度《创新创业形势分析报告》,建立和完善双创评价体系。中国科协支持学会开展科技成果评价、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估、技术标准、检验检测等第三方评估和服务。

各地发展改革委、科协、学会要按照本意见要求,加强统筹协调,探索创新,完善服务,科学组织,不断拓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打造双创蓬勃发展新局面,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促进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科协

2015年12月24日

篇3:关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

2014年9月达沃斯论坛上,国家总理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畅想,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1]。

新常态对以重工业经济为支撑的东北地区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随即将推动东北经济的发展工作作为重中之重。2016年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省长蒋超良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双引擎”之一,吉林省应牢牢抓住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际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并积极贯彻落实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进行调研考察期间,突出强调要发展创新驱动能力,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二、吉林省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吉林省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一方面,在吉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表明国民经济呈稳步增长态势。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 274.11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一产业增加值1 596.28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 337.06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5 340.77亿元,增长8.3%。其中,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 336.9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 634.2亿元,比上年增长8.8%。总体而言,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只是增长速度缓慢,增长率平缓且有下降趋势。另一方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1.2∶51.4∶37.4。总体上看,近几年吉林省服务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并呈稳步上升趋势。

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吉林省在经济转型巨浪冲击下出现停滞甚至回落,2015年吉林省经济总量的增速排名全国倒数,已近乎“硬着陆”。可见,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用于当下的吉林省,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三、制约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因素

1.体制性弊端。计划经济给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大政府、小市场是计划经济较严重的后遗症之一,即政府掌握资源以及分配资源的权力过大,这就带来了制度约束及政策发展的劣势[2]。另外,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改革创新意识淡薄,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难以正常发挥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增长。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加之日益严峻的劳动力外流问题,吉林省传统体制和传统发展模式的各种弊端开始集中显现并爆发。

2.面临结构性困局。吉林省面临的结构性困局一方面是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企业占比高,民营企业后劲不足,发展相对迟缓。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服务业则发展较为缓慢。正是由于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了吉林省在经济新常态下市场加速融合的今天竞争能力不足、经济持续低迷。例如吉林省一汽、吉化、大成是吉林省三大支柱产业中的典型代表,当地人将三者形象地称为“一柱擎天,二人转”。而今因全国经济下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三个支柱产业不约而同深陷寒冬。

3.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吉林省国有企业一股独大,不能完全落实资产责任制,资本进入风险大,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出现增资困难。由于融资环境受到限制,吉林省大部分企业在技术引入上缺乏资金,而且部分企业技术基础薄弱,市场开放度低,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能力不足,使得企业运行机制不畅,发展缓慢。

4.人才流失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吉林省创业人才匮乏,创业的潜在主体劳动力和人才净流出现象十分突出。调查显示,2015年吉林省净流出人口91.6万,高校毕业生流向外省比前年高出1倍,大多数毕业生更愿意到北上广等城市就业。另外,吉林省深受行政性垄断影响,其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整体偏弱,创业创新意识淡薄。在我国分地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排名中,吉林省综合得分-0.4538,综合排名28,位于倒数第三。其中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和活动能力-0.3589,排名17;自主创新投入能力-1.1060,排名28;自主创新环境能力-0.5414,排名20。可见,吉林省自主创新能力弱、速度慢、质量低[3]。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举措

“双创”的诞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吉林省经济发展步入困境,必须要转型升级,来打造推动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2015年吉林省响应国务院号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实现以“双创”带动就业、以创新驱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打造吉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结合吉林省当今发展的实际,应着眼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情,围绕“双创”,形成一个以创新体制为支点,以平台、主体、融资、互联网为驱动力的杠杆,撬动经济发展。

1.体制、机制创新是根本。创新体制机制是推动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宏观上,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改革方向。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实施简政放权,发挥政府辅助职能。放活市场,突出“市场”先行,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对资源配置可以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微观上,针对“国有企业比重大、基础好”的实际特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激发企业内在活力,确保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监管上,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由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信用监管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制度,打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法治及监管环境,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最后,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吸引大众参与,最大限度地释放民间的创业创新潜力和积极性。

2.打造创业创新平台。首先对吉林省的创业创新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形成政策信息发布平台以及专业完善的网络服务体系,打造一个信息高度透明化且公平公正的创业生态环境。大力推广吉林省现有的新型孵化模式,例如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推动众创空间向着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发展,形成成本低、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4]。鼓励企业由传统的管控型组织转型为新型创业平台,鼓励员工成为创业者及参与者,推动形成以市场为主导、风险投资参与、企业孵化的创业生态系统。搭建风险投资与创业创新成果对接平台,推进科技成果熟化建设和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公共基础设施,例如加快建设长春北湖科技园和吉林青年创业园。

3.打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从市场经济发展眼光看,推动吉林省“双创”需要大量资金支撑,其投资主体不能只是一个,必须要形成包括国家、企业、社会以及外来投资者等在内的多元化投资主体体系。政府应支持创业企业融资,转变融资方式,建立新型资本市场,引导和鼓励创业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挂牌)融资。鼓励银行开展针对创业企业的金融服务,优化管理方式,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扩宽融资渠道。在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建立创业担保贷款体系。简化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及审批手续,在网上开展申请和办理业务窗口。要加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扶持力度,还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地区的参与度。

4.激发主体创业积极性,营造“双创”理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激发多元主体活力,大力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支持外域人才创业。加快实施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扶持项目,重点扶持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园等创业孵化平台,吸引、鼓励各类高端人才在吉林省进行创业。其次,推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设立创业就业基金会,也可通过创业本金补助、贷款补贴等方式来吸引、扶持优秀高校毕业生在吉林本地进行创业创新。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实行弹性学制,依托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开展各类创业创新大赛,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有关创业创新活动。鼓励各类社会团体及高校组织开展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主题活动,也可充分利用当今网络新媒体、新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向大众群体营造创业创新的新理念。

5.依托互联网,拓展“双创”空间。当下的互联网显然已撬动了整个社会的创业创新思路,互联无无疑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佳阵地和最强支点,让我们真正体验到了“创”时代。当下的吉林省更应融合“互联网+”理念,继续推进“宽带吉林”工程,解决光纤“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而推动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一方面要致力于营造鼓励创新、扶持创业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吸纳资金、信息、高端人才及技术。在汽车零部件、纺织、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开展融合创新试点,推动重点企业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网上创业,开启创新创业新模式,促进传统市场向现代化网络新兴电子商务转型升级。最后,推进商业模式改革创新,依托“互联网+”平台、物联网以及大数据信息,可重点在长春、吉林、延边等地区大力建设并利用云计算数据中心,在“大数据”下开辟创业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张铭慎,刘泉红.“双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J]中国经贸导刊,2015,(31):34-35.

[2]张生.对于东北转型与振兴发展的系统思考[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2003.

[3]尹伟华,张亚雄.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J].调研世界,2016,(2):3-9.

篇4:关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

苗圩指出,过去的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落实好现有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为重点,深入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攻坚克难,创新进取,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这些成效可以归纳为“六个进一步”:

一是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52号),各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创业创新活力,新创企业大量涌现。其中,财税部门进一步加大了税收支持力度,比如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由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进一步提高至10万元,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的标准,由月销售额2万元提高到3万元等等,政策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河北、山西、吉林等地共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配套文件47个,从资金引导、减轻税负、缓解融资难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同时,为切实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国务院专门派出督查组,对14个省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地方进行了认真整改,确保了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取得实效。

二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缓解。继续深化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建设、交通、农业银行的合作,通过与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总结和推广政银合作模式等形式,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截至2014年底,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4.2个百分点。2014年,中央财政14.1亿元支持的744家担保机构,新增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27万亿元,受保中小企业32.4万户。此外,各地还通过建立成长型、“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项目库,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并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开展融资租赁,建立应急资金等方式,多渠道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三是企业减负工作进一步推进。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的通知》(国办发〔2014〕30号),明确建立支持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收费减免措施,将暂免小微企业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改为长期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充分发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建立涉企收费清单制度,督促各地公布相应收费清单并实现常态化公示,大力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减低大众创业成本,加快万众创新步伐。

四是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14年底,各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已累计带动服务资源5万多个,服务企业143万家(次)。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新认定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99家,取消7家示范平台资格。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继续推动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各地共认定小企业创业基地1700多家,入驻企业10多万户,提供就业岗位420万个。继续举办大学生百日招聘活动,共有9100余家中小企业发布了招聘信息,28万名大学生提交了就职信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库,鼓励和引导管理咨询机构开展中小企业管理诊断和管理咨询服务。各地通过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中小企业大讲堂等平台,广泛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等方面的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各地共培训各层次人才280万人次。

五是转型升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在32个城市试点培育一批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中小企业,在59个中小企业集聚区开展知识产权托管试点工作。会同财政部、科技部和天津市政府开展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试点工作,实施了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还开展了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和信息化推进工作,引导信息化服务商为中小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和应用推广活动近千万人次。江苏、上海、宁波等地通过建设产品库、开展精品展、打造电商链服务平台等多种形式,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和协作配套水平。

六是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2014年9月,在南京成功举办APEC第21次中小企业部长会议,马凯副总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还通过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南京宣言》。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义乌、广州先后举办了第八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和第11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为中小企业搭建起“走出去、引进来”的平台。

苗圩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我们做好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看,中小企业发展有着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尤其要重视的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传统增长引擎马力下降,必须向促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潜力,以结构性改革推进结构调整。结构调整要有发展目标和宏观政策引导,但归根到底要靠微观主体,靠他们连续不断地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中国经济要顶住下行压力、实现“双中高”,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培育打造新引擎,改造升级传统引擎,形成“双引擎”。打造新引擎,就是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必须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起来。

苗圩强调,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2015年转型升级“6+1”专项行动之一,要以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抓手,支持促进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做好2015年中小企业工作,他要求:

第一,要切实为中小微企业松绑减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要的是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扫清制度障碍,给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留出空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地方主管部门都要秉承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探索推行清单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实行“一个窗口”受理、推行受理单制度、实行办理时限承诺制等措施,规范程序,提高效率,改进服务。要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特别是进一步落实好民间资本进入电信、军工领域各项改革举措,更大程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同时,要进一步做好涉企减负工作,巩固和扩大过去工作成果,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重点是要继续推动全国和各省市涉企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收费清单对外公开,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涉企收费项目。进一步完善涉企收费公示制度,建设全国涉企收费项目库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组织专项督查行动,加强对清单之外违规收费的监督检查。

第二,要在扎实推动政策落实上狠下功夫。中小微企业发展很不容易,要加大政策支持,对他们扶上马、送一程,让他们走得稳、行得远。现在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已经不少,关键是要落实好,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方面,地方发挥着关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特别是市县部门要发挥贴近企业的优势,既要把企业的诉求反映上来,也要把国家的政策落实下去。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细化和实化各项政策措施,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切实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用好、用足已有政策。今年上半年,国办将对国发52号文件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各地也要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整改。在政策落实工作中,要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要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每一项出台的政策及时做好宣传,扩大政策宣传的覆盖面,提高中小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还需要强调的是,要高度重视立法工作。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全国人大财经委的要求,抓好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工作。各地也要加强地方中小企业立法,将行之有效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以法律法规形式固化下来,不断提高依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水平。

第三,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主要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方面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一方面,过去已有的工作要继续抓好。比如,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今年,银监会将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目标由“两个不低于”调整为“三个不低于”。各级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地方银监部门的协同配合,继续开展与所在地银行业分支机构的合作,创新政银合作模式,务实帮助小微企业提高获得信贷支持的能力。比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健康发展的意见,重点是引导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促进担保机构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各地要在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合规经营的基础上,引导担保和再担保机构聚焦主业,增强实力,不断创新、丰富担保产品与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实践新思路新举措。今年重点是两个:一是要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发14号文件的要求,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杠杆放大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二是要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积极探索网络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模式。

第四,要做好“互联网+”这篇大文章。互联网与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不仅将加快信息网络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培育发展,也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这方面已经采取了系列措施。如壮大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行动等,要按照既定方案抓紧抓好这方面工作,切实让互联网更好成长,根深叶茂,引领创新创业新潮流。中小企业自身的两化融合更要扎实推进。继续抓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各地要支持引导信息服务商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推广面向中小企业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应用,支持中小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核心业务,探索中小企业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五,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这是工作的重要抓手。要继续大力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等的建设,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抓好中小企业人才培养,支持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等等。在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方面,正在研究制定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重点是引导各地以建设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为抓手,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各类工业园区以及孵化基地等现有资源加快培育和支持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切实缓解创业场地难、创业成本高等问题。文件下发后,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着力提升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质量和水平,为创业创新提供载体。在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方面。继续推动落实APEC第21次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南京宣言有关倡议,深化拓展APEC框架下中小企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筹备办好第12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各地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各类交流合作平台,组织并支持更多本地中小企业参会参展,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支持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把国外的技术和资源“引进来”,促进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和转型升级。

篇5:关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

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

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 为困难群

众兜底线救急难

《 人民日报 》(2014年09月18日 04 版)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

中指提示:小微企业的发展,是近两年提的比较多的发展形势,也是下一步改革的一个重点。大家好好看看人家提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咱们也会说支持、也会说政策、也会说增加投入,但是让你展开说,你就不知道说什么东西了,好好体会一下人家的对策。另一方面,可以把它的对策套用到政府如何支持青年创业,支持各行各业、各类企业的发展。

会议指出,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在推进简政放权,尤其是实施商事制度等改革后,新设企业大幅增加。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特别是在改革中“呱呱坠地”新生者的扶持,让它们在公平竞争中搏击壮大,可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能增添社会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民生改善。会议确定,在继续实施好现有小微企业支持政策的同时,重点推出以下新政策:一是加大进一步简政放权力度。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证照和资质、资格审批,为小微企业降门槛、除障碍。二是加大税收支持。在现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的基础上,从今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将月销售额2万—3万元的也纳入暂免征税范围。对小微企业从事国家鼓励类项目,进口自用且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免征关税。三是加大融资支持。采取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等措施,引导担保、金融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鼓励大银行设立服务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推动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加大财政支持。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小微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小微企业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市场开拓等服务。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由市、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保管档案。五是加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的支持,鼓励地方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将小微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六是加大服务小微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方便企业获得政策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供更有效服务。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确保政策尽快落实,并适时提出进一步措施,帮助小微企业赢得“大未来”。

中指提示:社会保障涵盖范围非常广,可以保障农民工、保障低收入者、保障各种弱势群体,这也是申论大作文和面试题目经常考到的题目,虽然以下一段文章涉及的内容不多,但是非常有时代性的提出了一个很有亮点的对策:临时救助制度。好好看看人家如何细化这一制度的,我们不要总看各类申论范文怎么写,要多看这种鲜活的、前沿的政策导向和方法,保证你走在时代前沿哦!

会议认为,织密织好社会保障安全网,帮助群众应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事关公平正义,是政府以人为本、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职责。会议决定,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过渡性救助,做到兜底线、救急难,填补社会救助体系“缺项”。临时救助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制,救助资金列入地方预算,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引导大中型企业、慈善组织等设立公益基金,发挥好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的积极作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的,按规定享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临时救助实施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加强救助资金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挤占挪用资金、骗取救助等行为。会议强调,要坚持应救尽救,加大资金投入,将政府救助、社会帮扶和家庭自救有机结合,确保有困难的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让人民群众心中有底、敢于创业,缓解后顾之忧。

篇6:关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

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

(送审稿)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龙南、瑞金经开区及蓉江新区管委会,市直、驻市各单位:

为进一步系统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强化政策供给,突破发展瓶颈,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以拓展创新产业覆盖广度为导向,以提升创新产业科技内涵为突破,以争取创新创业发展实效为目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加快推动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走在前列。

二、总体目标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 态,通过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培育人才、强化服务,积极营造一个政策清晰、机制创新、监管高效、包容审慎的创业创新环境;培育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园区等一批创新创业载体;打造一批示范带动力强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园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双创示范基地等双创平台;引导一批以科技人员、高层次人才、青年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为主的多元化创新创业群体;培育一批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

到2020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全市建设5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20个市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15个省级众创空间,50个市级众创空间;打造4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0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争创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力争每个县(市、区)打造1个以上县级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及创业孵化基地,在驻市高校打造5个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2%以上,保持财政科技支出稳定增长;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活跃程度明显提升,基本形成“要素集聚、载体多元、服务专业、活动持续、资源开放”的创新创业发展格局,创新创业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是破除制约创新创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向新趋势、新特征、新需求,主动作为,针对重点领域、典型区域、关键群体的特点精准发力,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着力破除制约创新创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为新动能的成长打开更大空间。

二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改革人才引进、激励、发展和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潜能,鼓励科研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才、农村劳动力等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群体更多投身创新创业。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创客等主体协同,促进大中小微企业优势互补,推动城镇与农村创新创业同步发展,努力形成创新创业多元主体合力汇聚、活力迸发的良性格局。

三是拓展创新创业融资渠道。不断完善金融财税政策,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大学生创业、农业产业创新主体成长的政府资金投入方式,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完善债券、股权等融资服务机制等,努力缓解创新创业融资难题。

四是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科技创新为基础支撑,实现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的良性循环。坚持质量效 率并重,引导创新创业多元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坚持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与创业者合作和互动交流,积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努力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增强产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五是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积极推进“双创”试点示范,加大“双创”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业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加深入、广泛开展,推动创新创业成为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

四、政策措施

(一)推进创新创业便利化

1.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行行业准入负面清单制、行政审批承诺制和注册资本认缴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员创办各类市场主体,允许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投资能力的村(居)委会作为投资人设立公司制企业,允许创业者依法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引导初创企业利用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集中办公,允许“一址多照”、“集群注册”。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对初创企业免收证照类、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事业单位服务性收费,以及依法开展的各类行政审批前置性、强制性评估、检测、论证等专业服务性收费,对初创企业可按不高于物价主管部门核定标准的50%收取。推进网上登记服务,对简易登记备案事项实行“一人审核”制。﹝责任部门: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编办等,排名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对内外资企业在支持政策上一视同仁,推动实施一个窗口登记注册和限时办结。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实现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按照省工商局的统一部署,积极实施企业电子营业执照的登记注册,推进无介质电子营业执照的管理和应用。﹝责任部门:市工商局﹞

3.鼓励新模式创新创业。落实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其中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实名制认证、稳定经营三个月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等。﹝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二)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

4.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财政资金设立的科研院所转化科技成果,界定产权和分配收益时,用于奖励科技人员、研发团队的比例不低于60%。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提出书面申 请,经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利用与本人从事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在职创办企业。在职创办企业,应该同时保证履行本单位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科研院所应当将科技人员在职创办企业情况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科研院所应当与科技人员约定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事项。创业项目涉及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的,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相关企业可以订立协议,明确权益分配等内容。科研院所评聘职称时,优先考虑创新创业的科技人员;对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可破格评定相应职称;科技人员获得的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创办科技型企业所缴纳的税收,以及创业所得捐赠给原单位的资金,视同承担纵向科研项目的经费。﹝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赣南科学院、市财政局等﹞5.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停职领办创办企业。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停职领办创办企业。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职工经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可停职领办创办企业。3年停职期内或停职期满不再领办创办企业的职工允许回原单位工作。3年停职期满后继续领办创办企业的职工,属国有企业人员,原企业应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办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手续;属事业单位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辞职辞聘规定办理,不再保留事业编制及事业单位人事关系。经单位批准辞职的职工,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责任部门:市人社局﹞

6.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将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项目纳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范围。探索实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以及农业设施、农机具抵押贷款试点。允许返乡下乡人员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创新创业。返乡农民工可在创业地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探索推进有条件的县(市、区)试点设立“绿色通道”,为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服务。﹝责任部门:市农粮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等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7.鼓励青年创业创新。支持大学生、毕业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培育大学生“创业先锋”,对入驻双创平台自主创业、符合创业贷款条件的大学生优先办理创业贷款,最高可申请10万元。对成为科技经营主体的,经营每满1年奖励10万元,最长不超过3年。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一次性发放创业补贴5000元,对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1000元。对毕业5年内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含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留学回国人员),已进行就业登记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团市委、市妇联﹞ 8.培育吸引人才。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引进国外智力和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才,落实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制度,激励各类高层次人才到赣州创业创新,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抓住赣深高铁修建的重要机遇,推动赣州与港澳台地区开展创新创业交流合作。对进入我市的“双创”人才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人才政策、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赣市字[2017]21号)和《关于推进人才住房建设的若干意见》(赣市字[2017]32号)享受各方面人才引进政策,特别是从2017年起,利用5年时间,市县两级分期、分批、分层次采取新建、配建、改建等方式,力争筹建10万套人才住房,提供给来赣州创业创新的各类人才租住或购买。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在赣州购房不受限购政策限制。﹝责任部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才住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社局、市公安局等市直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9.提高人才薪资确定自主权。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绩效考核办法,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可自主分配。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员和招聘急需紧缺人才,可简化招录程序,没有岗位空缺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并按相关规定办理人事关系,确定岗位薪资。﹝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赣南科学院﹞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10.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将企业吸纳就业税收优惠的人员范围由失业一年以上人员调整为失业半年以上人员。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可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最高上浮限额减免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两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两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责任部门: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

11.推进纳税方式改革。推进银行卡受理终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元化缴税方式。加强国税、地税联合办税。建立健全市、县两级银税合作工作机制,加大基层银税合作力度,逐步扩大税务、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内容。根据省里统一部署,推广银税信息“线上”互动。﹝责任部门: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12.支持试点示范创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试点。高质量办好创业项目大赛、创业技能比赛、创新创业大 赛、创新产品展示会、“十大赣州工匠”评选等创新创业赛事,按照参赛企业的数量给予运营机构补助,参赛企业在50-100家的,给予30万元补助;参赛企业在100家以上的,每增加1家给予2000元补助,每家运营机构最高50万元。推荐评选一批优秀创业项目,建立项目库,给予重点扶持,所需资金由就业资金统筹安排。对获得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单位联合组织的创业大赛奖项并在赣州登记注册经营的创业项目,按国家、省奖励额度的50%给予市级配套奖励。对创业大赛评选出的优秀创业项目,给予创业担保贷款重点支持,鼓励各种创投基金给予扶持。﹝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团市委、市工信委、市中小企业管理局、市发改委、市农粮局等﹞

(四)强化金融服务

13.强化金融支持。通过增加财政引导性投入、引入社会资本及加强科技金融创新,做大创业引导基金规模,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股权、债权融资及其他资金支持。支持创新创业主体通过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直接融资,对上市挂牌成功的,按规定给予财政奖补。鼓励商业银行大力开展小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设立创新创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支持创新创业主体通过金盛源担保公司、江西省信用担保公司赣州分公司等机 构获得融资担保。对银行、担保机构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信贷产生的损失,按照约定比例承担。支持创新创业主体通过“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创业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获得贷款。由政府或民间资本出资设立中小微企业转贷周转基金,帮助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按时归还到期贷款。对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优先给予转贷资金支持,并对其申报“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创业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给予优先办理。﹝责任部门:市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市工信委、赣州银监分局、市中小企业管理局等﹞

14.支持担保贷款发展。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全市各级再就业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中心统一更名为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对象范围为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进城创业农村劳动者等符合相关文件规定的自主创业人员以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经认定的促进就业基地。根据带动就业人数、经营项目、还贷能力、信用状况等具体情况确定贷款额度:个人创业最高不超过10万元,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创业最高不超过80万元,小微企业和促进就业基地最高不超过400万元。降低创业担保贷款反担保门槛,对创业项目前景好,自筹资金不足且不能提供反担保的,通过诚信度评估后,可采取信用担保 或互联互保方式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对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给予全额贴息;对其他地区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第1年给予全额贴息,第2年贴息2/3,第3年贴息1/3,贴息期限三年。小微企业按照基准利率50%给予贴息,促进就业基地按照基准利率给予全额贴息,贴息期限最长不超过两年。个人创业首次扶持期满,根据带动就业人数、还贷信用记录和实际创业成果等情况,可再给予三年期限、额度不超过30万元的贴息贷款二次扶持。积极推进创业担保贷款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平台建设。﹝责任部门:市人社局、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局等﹞

15.支持扩大银行业务权限。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合理赋予大型银行县支行信贷业务权限。支持商业银行改造小微企业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提高审批效率。﹝责任部门:赣州银监分局﹞

16.完善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完善债权、股权等融资服务机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推广专利权质押等知识产权融资模式,鼓励保险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提供保证保险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提供风险补偿或保费补贴。持续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机制,稳步扩大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规模。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发债提供担保。探索各级人民政府建立政银担、政银保等不同类型的风险补偿机制。﹝责任部门:赣州银监分局、人民银行赣州支行、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

17.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推动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在第三方征信机构完善信用记录,实现创业投资领域信用记录全覆盖。依托市科技创业投资基金、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江西百富源新材料创业投资基金等政府产业基金(资金)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企业创业投资活动。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券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局、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等﹞

18.推进国有资金参与创业投资政策改革。配合改革财政资金、国有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投入、管理与退出标准和规则,建立完善与其特点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依法依规豁免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和国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有股转持义务。﹝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

(五)大力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

19.加快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建设蓉江新区市本级双创示范基地,开展市级双创示范基地创建,争创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研究制定《赣州市双创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各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科技 企业孵化器、高校、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以及其他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或为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及服务的各类机构、平台创建双创示范基地。﹝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等﹞

20.加大众创空间的培育力度。落实《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赣市府发[2015]19号),进一步加大对众创空间的发展和培育力度,支持我市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依托自身优势,围绕我市“两城两谷一带”和新产业新业态细分领域建设专业型众创空间。探索将创投孵化器等新型孵化器纳入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享受相应扶持政策。﹝责任部门:市科技局﹞

21.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落实《中共赣州市委办公厅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市办发[2015]8号),给予创业培训补贴、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对毕业5年内进入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扶持。﹝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龙南、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蓉江新区管委会﹞

22.加强财政扶持。经认定的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市级双创平台,运营满1年的给予20万元补 助;运营满2年的补足至30万元;运营满3年的补足至40万元。对众创空间运营机构帮助创业项目融资或注册企业的,根据获得融资或注册企业的在孵项目或在孵创业团队数量给予奖励,5-10个以内的奖励20万元;10-20个以内的补足至30万元;20个以上的补足至50万元。

对利用国有场所设立的双创平台,给予2-5年的场租减免;对利用非国有场所设立的众创空间,自认定之日起3年内发生的房租费、水电费按其实际费用的60%由受益财政给予补贴。对双创平台运营机构购置的公共软件、设备,按照购置金额的50%予以补助,每年最高补助30万元;为创客提供免费宽带使用的,按照年资费的50%予以补助;对租用数据中心的,按照年资费的30%予以补助,每年最高补助30万元。

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双创平台的,由市本级财政一次性分别予以100万元、50万元、25万元的奖励,不重复享受。﹝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龙南、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蓉江新区管委会﹞

(六)强化创新创业服务支撑

23.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支撑。建立健全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就业的联动机制,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自行组织起来就业的,凭营业执照或者其它有 效证明材料,可一次性申领其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作为扶持就业创业资金。对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核算家庭收入时,可以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完善失业登记办法,并将《就业失业登记证》调整为《就业创业证》,免费发放,作为劳动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及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

24.搭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建设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探索设立创新产业“一站式”政府服务大厅、高新技术企业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企业产品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转移交易平台等,搭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和网络。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创业服务功能,将职业介绍补贴和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补助合并调整为就业创业服务补贴,主要用于向社会力量购买就业创业服务成果。组织开展创业培训,重点推进电商创业培训,开展电子商务创意大赛等活动。﹝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等﹞

25.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支持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机构,面向创新创业主体开展网络化、集成化、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引进或合作一批专业化、有实力的发达地区技术转移转化机构,鼓励我市龙头企业在发达城市设立产业研发中心。对新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的方式予以支持。综合考虑平台服务企业数量、收费标准、客户总体满意度等因素,按照不超过年度实际运营成本的40%予以奖励,单个平台最高奖励300万元。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一次性分别给予60万元、40万元、20万元的奖励,不重复享受。﹝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财政局等﹞

26.强化用地资源保障。积极落实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用地政策,加大新供用地保障力度,鼓励盘活利用现有用地,引导新产业集聚发展,完善新产业用地监管制度。﹝责任部门:市国土局﹞

(七)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27.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细则,推动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改革。适时适当放宽教育等行业互联网准入条件,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强新兴业态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在有条件的基层政府设立专业化的行政审批机构,实行审批职责、审批事项、审批环节“三个全集中”。﹝责任部门:市工商局、市法制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编办等单位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8.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财政预算向科技研发和成果引进转化倾斜,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知识产权运营 公司。探索从科技研发资金、产业发展基金安排资金投资“两城两谷一带”等产业技术研发或成果转化项目,获得阶段性持有股份,或转为股权投资基金。探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率先建立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限时转化制度。促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鼓励科研院所开放现有科研设施和资源。改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所获得的收益全部留归单位,收益不再上缴财政。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比例按转化金额的最低60%、最高95%予以奖励,其余部分用于本单位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允许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用于奖励人员的股权不低于科技成果入股时作价金额的50%。﹝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赣南科学院、市科协、市人社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等﹞

29.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推动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协助小微企业享受知识产权审查快速通道待遇。在公安、法院等部门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中队、专利案件审判庭,研究形成跨部门知识产权综合执法体系。利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支持企业购买专利技术,交易额在20万元-200万元之间,属非关联交易并实施转化的,按照交易额的10%予以补助。对小微企业以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出质贷款,按同 期银行贷款实际利率的60%予以贴息,最高补助60万元。﹝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金融局、市财政局等﹞

30.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办好全国“双创”活动周,实施“创响中国”系列活动,推动创新创业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政府网站设立“双创”宣传专栏,分别开通创新、创业专门微信号,加强对已出台政策的梳理和完善,进一步明确操作细则,简化操作流程,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和咨询服务,提高群众对双创政策的知晓率。落实社团创新创业融合行动,搭建创新创业资源对接平台,推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案例,推动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合。﹝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科协、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等﹞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研究和协调解决本意见落实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二)狠抓责任落实。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认真落实本意见的各项要求,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点、责任人和保障措施,加强协调联动,形成推进合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 效。

(三)强化督促检查。各地、各部门要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每年对创新创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市政府组织对各地、各部门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对政策措施落实不力、目标任务落实不到位、工作成效差的,在全市予以通报批评。

附件1:《关于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起草说明

上一篇:531行动计划表下一篇:风景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