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可持续发展

2024-06-29

鞍山市可持续发展(精选6篇)

篇1:鞍山市可持续发展

鞍山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草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鞍山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辽宁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指中小企业,是指在鞍山行政区域内依法注册的符合国家有关中小企业划分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第三条 市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全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市、县(市、区)主管中小企业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中小企业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规划,对中小企业工作进行综合、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督促发展中小企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落实有关政策措施。

第四条 县(市)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坚持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将中小企业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扶持重点,完善本地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为中小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第五条 市统计部门应当会同市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制定中小企业统计制度,准确反映中小企业发展运行状况。

第六条 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配合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强化政府行政协调服务机构的协调、组织、实施功能,支持引导、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与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七条 中小企业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小企业应当严格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合法经营、依法纳税、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不得向中小企业摊派财物,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害职工合法权益。中小企业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有权拒绝和有权举报、控告。第八条 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其依法参与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的权利,不得歧视,不得附加不平等的交易条件。

第九条

中小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社会保障、资源环保、质量、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管理,不得侵害职工合法权益,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十条 中小企业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恪守诚实守信原则,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章 资金支持

第十一条 市级财政预算每年应当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用于全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视财政增长逐年增加。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有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或者以其他方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市中小企业工作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实行无偿使用原则。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创业辅导、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开拓市场、管理(创新)咨询、法律法规宣传、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专业化发展以及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等以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配套等方面服务。每年应从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中列支部分资金直接用于中小企业培训补贴;鼓励和支持企业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将人才开发经费列入企业成本费用,予以税前扣除;逐年增加对产业型与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支持。

第十三条 各类商业银行、信用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国家信贷政策,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创新信贷方式,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服务。鼓励和支持境外金融机构来鞍开展业务或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建立各类风险投资机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

第十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评级发布制度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数据档案库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网络,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

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应当做好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工作。

鼓励依法设立的信用评估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服务。第十五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指导、监督,推动建立担保机构信用评级、信用担保风险控制机制。支持建立担保业自律性组织,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第十六条 对中小企业以资产抵押办理银行贷款,登记部门应当公示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和时限,降低登记成本,积极推进标准化、电子化快捷服务,不得指定评估机构对抵押物进行强制性评估。

中小企业申请办理股权出质登记的,免收登记费用。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应当在预算中安排担保机构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制度,对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信用担保机构给予风险补偿。县(市)区级财政安排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市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第三章 创业扶持

第十八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创业扶持的政策措施,引导创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环保节能型、农产品加工型等中小企业,重点扶持初创的、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工作部门要加强创业辅导,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指导、技术创新、风险防范、企业诊断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各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应为创办中小企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各种免费咨询和信息服务。

第十九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保护中小企业依法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权利,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中小企业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行业和领域经营。除法律、法规规定实行许可经营或限制经营品种外,企业经营范围由企业自主决定,工商部门应按企业申请核定。分公司的经营范围可以超出总公司经营范围,对其中涉及经营条件、经营资格需办理前置审批的,可由分公司办理。经营多种行业、规模较大、不会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误解且不与其他企业名称相同的,企业名称可不反映行业特点。

鼓励创办中小企业。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经营领域,中小企业都可以进入并依法从事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加以限制。

第二十条 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企业未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不再实行审批制,将区分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公司注册资本可分期到位,首次出资不得低于注册资本总额的20%。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意外,对申报设立个人独资企业,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额。若干自然人每人出资一元以上资金即可申请设立合伙企业。对由政府相关部门立项,符合登记条件、尚未取得前置审批而暂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企业,可核发带有“筹建”字样的营业执照,待取得有关行政许可和专项审批后核准其经营资格。

第二十一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城乡建设规划中安排必要的中小企业建设用地,采取利用原有存量建设用地、闲置厂房和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等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和经营场所。同时对初创的中小企业有关部门应当在规划用地、放宽注册资本登记等方面予以支持。允许通过土地整理、置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等办法解决初创中小企业建设用地。

第二十二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增强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策划、技术支持、融资担保、商务代理等服务功能,扶持、引导创业者和中小企业进入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聚集发展。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利用现有开发区、产业园区资源,投资建设中小企业创园区。鼓励利用闲置厂房、场地和楼宇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器。根据孵化器内成功创办小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对其进行资金补助。

鼓励自然人或者企业法人依法以工业产权或者非专利技术投资参与创办中小企业。允许以管理才能、技术专长等人力资本作价入股,其出资比例由全体股东协议确定。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创办新企业的,对其出资所占注册资本比例可不做限制。第二十三条 实行试营业制度。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老弱病残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等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除经营需前置审批的事项外,可申请试营业,免费核发有效期未6个月的营业执照;6个月后继续经营的,换发正式营业执照。试营业期间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小额贷款,贷款额度最高5万元.对不设固定地点经营的个体工商户跨区经营时,不需要重新办理工商登记。

第二十四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失业人员、残疾人员、大专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退役士兵等创办中小企业的人员提供工商、财税、融资、人才档案、户籍管理、子女入学、住房、社会保险灯方面的咨询和便利措施,免费进行创业辅导和培训。对创办的中小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费减免或者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农村进城打工人员及大专院校毕业生。

第二十五条 对于进入省中小企业厅组织评选的“千户成长型企业”的鞍山入围企业,市财政将择优给予资金扶持,每户企业最高额度不超过20万元。

第四章 技术创新

第二十六条

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予以资助。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设立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及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研发和质量技术检测等社会化技术服务,使中小企业形成孵化、中试、研发完整的科技创新链条。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力开拓新领域,开发新产品、专利产品,打造新名牌。

第二十七条

建立和完善鞍山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博士、硕士科研实验基地;鼓励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向中小企业开放试验室等科研场所,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中小企业建立的各类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在建设资金、建设用地、人才引进和科技项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第二十八条

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制定知识产权规划,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建立企业专利数据库,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利用与保护。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知识产权的投入,积极申请、保护、实施专利和商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中小企业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和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资金支持。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中小企业应当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创建著名品牌、驰名商标,推进区域品牌建设。中小企业获得驰名商标、国家和省名牌称号、专利奖项的产品和项目,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专精特新”产品开发项目,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五章 市场开拓

第二十九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基础,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协作关系。鼓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大项目配套,通过建立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和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中小企业的产品进入国内外大企业的产业链或者采购系统。为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可享受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

第三十条 市中小企业工作部门根据本市产业发展重点,每年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品拓展市场。扶持中小企业参与农产品运销、促进城乡贸易、搞活商品流通。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市政府给予相关支持。

第三十一条 保护中小企业自主品牌,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机制,鼓励中小企业创建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中小企业的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地理标识产品、省级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以及省著名商标称号的,市政府给予相应奖励。第三十二条 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等国际标准认证,参与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条件。对能够制定行业产品、技术、质量标准的企业,由市政府给予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扶持。

第三十三条 鼓励和促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在本市建立健全安全电子认证体系、在线支付体系及设立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利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扩大产品销路,降低营销成本。

第三十四条 依法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应当及时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布采购信息,为中小企业获得采购合同提供指导和服务。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实行首购和订购制度。并逐步扩大中小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在政府采购中的比重。

第三十五条 发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贸易,推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中小企业应当积极争取通过开展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第六章 社会服务 第三十七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重视非国有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在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和政府奖励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应当建立中小企业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库,推动各类人才的交流。鼓励建立区域性的中小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测评与推荐中心,促进中小企业职业经营者队伍的发展。

第三十八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中小企业工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政府行政协调服务机构、公益性服务机构和商业性服务机构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级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制定和完善中介服务机构考核与评定机制,鼓励其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其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考核和评定的中介服务机构,列入政府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优先支持名单。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交流、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资金融通、法律援助、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人员培训、产权交易等服务。政府主办或者资助建立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应当向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的服务。

第三十九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基地的示范作用,依托大中专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和企业,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培训网络。鼓励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职业学校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各类培训,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中小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

第四十条 各级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应引导协助中小企业成立各类行业协会、商会、促进会等行业自律性社会组织,开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服务活动,及时向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反映中小企业的建议和要求,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化制度,提升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及技术应用水平,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市场营销和售服务能力。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网,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融资信息、技术推广、人才交流等专项信息服务,发布企业信用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快捷的信息服务和展示企业形象的网络平台。

第四十二条

支持中小企业建立网站,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改善经营管理,开展网上交易,推动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网,及时公布政策法规和市场动态,发布企业信用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快捷的信息服务和展示企业形象的网络平台。第四十三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整合利用法律服务资源,推动中小企业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救济建设,开展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公平交易和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

第七章 权益保护

第四十四条 县(市)区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投诉中心,完善受理举报制度,公开程序和方式,依法查处侵犯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第四十五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制度,开展中小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中小企业提供赞助或者资助、订购报刊或者图书、参加社会团体或者学术研讨会、购买指定商品或者接受指定服务。除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外,不得强制对中小企业开展培训、考核、评比、达标、升级等活动。依法开展考核、评比、达标、升级的,应当报送同级人民政府企业负担监督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六条 中小企业因配合城市规划、道路建设或者其他市政建设项目使其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的,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协助解决资金、建设用地等问题;需要拆迁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第四十七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有关事项,给中小企业造成损失的;

(二)截留、挪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或者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以及其他扶持资金的;

(三)其他损害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各县(市)区可以根据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的实施办法。

第四十九条 市中小企业工作部门负责对该《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指导、检查。

第五十条 本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篇2:鞍山市可持续发展

文章作者:文章来源:《辽宁经济统计》2011年第12期日期:2012-4-24浏览次数:

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的快与否、质量的优与劣关系到鞍山国民经济能否在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时代持续走强的关键,关系到能否切实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真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我们通过比较鞍山“十一五”以来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情况,并对比国内青岛、大连、石家庄、宁波四城市2010年第三产业的统计数据,分析鞍山市第三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鞍山市应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加快第三产业结构创新力度、提高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加快第三产业人员素质建设等措施来推动第三产业整体发展,为鞍山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鞍山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1.2010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以下使用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服务业四分法将国家统计局2002年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第三产业的14个分行业合并归类,将各个分行业划分为四个部门:分配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业。以此作为分析鞍山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的依据。

从构成项目上来看,2010年鞍山第三产业各个分行业的实际产出之间表现出非常大的差距,对鞍山GDP贡献最大的五个行业分别是批发零售业(占第三产业比重31.8%,下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2.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6%)、住宿和餐饮业(8.3%)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6%),这五大支柱行业增加值为612.4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9.8%,基本上这些都是典型的传统服务业,其余九个行业增加值合计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2%,其中包括金融(3.8%)、房地产(5.2%)、文化体育(3.7%)等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业四分法可以看出鞍山第三产业结构在2010年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分配性服务业对第三产业贡献最大。分配性服务业由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构成,作为商品流通的辅助性服务,是为第一、第二产业与最终消费者之间提供联系的活动,是典型的传统服务业。2010年鞍山第三产业中的分配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个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1.4%,在四分法分类中比重最高。

“十一五”期间鞍山分配性服务业比重逐年降低,从2006年42.6%降为2010年的41.4%,但在服务业所占比重始终居于首位。从内部构成上看批发和零售业份额缓慢下降,从2006年占第三产业份额的33.6%降到2010年的31.8%,减少1.8个百分点,2010年增速为14.5%,落后于第三产业增速3.4个百分点。由于分配性服务业绝对数额较大,尽管比重逐年下降,但鞍山以传统服务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未有明显改观。

第二,消费性服务业增势平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百姓需求欲望不断增强。消费性服务业作为直接消费支出上的服务业,其服务群体面对个体消费者,是所有服务经济活动的起点,也是现代经济最基础的服务。主要包括餐饮、旅馆业、文化业、娱乐业、体育等行业,既有传统型服务业如住宿和餐饮业又有现代型服务业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十一五”期间鞍山消费性服务业比重变化不大,从2006年11.7%提高到2010年的12.0%,五年间仅增加0.3个百分点。从构成上看,住宿和餐饮业除2007年为5.7%的增速外,在“十一五”期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10年达到25.3%的历史高位。值得一提的是与人民群众休闲密切相关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在2010年达到32.1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5倍,且年均增长达到19.4%,这与鞍山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不断追求精神文化层次上的强烈需求有很大关系。

第三,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较小,发展潜力巨大。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生产、商务

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服务,主要包括租赁与商务业、房地产业、计算机与信息业和金融业四项。这些行业在世界经济中是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也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国内外竞相发展的重点。在“十一五”期间里鞍山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从2006年的20.1%提高到2010年的21.3%,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份额未发生显著变化。构成上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最大,2010年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6%,为四项中最高,同比增长23.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7%,同比增长28.5%;金融业占比在四项中最低,仅为3.8%,增长速度也为四项最低,为9.5%。鞍山生产性服务业尽管总量规模偏小(比重为21.3%,四分法分类中排名第三位),但显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增速在14个分行业中排名第一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排名第四位),是鞍山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第四,社会性服务业内部发展不均衡。社会性服务业是政府机构或非赢利组织作为主体向社会提供的各类服务,政府部门以公共产品形式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行业,如公共教育、医疗、国防、福利等,一共包含6个分行业。在“十一五”期间,鞍山社会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略有降低,从2006年的25.5%降到2010年的25.3%,减少了0.2个百分点,在服务业四分法所占比重仅次于分配性服务业而居次席。分项上看,2010年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12.4%,在14个分行业比重中位居第二位,在本大类6个分行业增速中位居第一位。其他5项如教育、公共管理、卫生、水利环境、科学研究行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均在5%以下,增速也全部低于2010年第三产业17.9%的增长幅度。

2.鞍山与国内部分经济发达城市第三产业对比。为了进一步研究鞍山第三产业发展情况,下面将引入我国部分发达城市2010年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数据,并与鞍山2010年相关数据进行横向问对比分析,鉴于鞍山与这些发达地区在经济总量规模上存在差异,单纯绝对数额比较不能说明问题,因此进行相对数比较更能有效发现差距,查找自身不足。

从三次产业划分看,2010年,鞍山第三产业比重为41.3%(合计为100%,下同),低于青岛与大连,但高于石家庄和宁波;增长速度17.9%,在五城市中增长最快,鞍山第三产业正以快速发展的劲头向发达地区追赶。

从第三产业分行业发展速度上看,鞍山14个行业大部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除金融业增长9.5%外,其他行业比2009年都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幅度。鞍山有5个行业2010年增幅位居其它各市之首,它们是交通运输、信息传输、住宿餐饮、水利环境和卫生保障业。从增长角度看,虽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最快,达到28.5%,但占第三产业比重仅为4.7%,对第三产业贡献作用有限。其余4个增幅较快行业对第三产业贡献作用也不十分突出,合计也只占到第三产业的21.1%。

从各市产业内部构成上看,鞍山、大连、青岛、宁波四城市批发和零售业对第三产业贡献最大,其中鞍山为最高,达到了31.8%,表明批发和零售行业对第三产业起主导拉动作用。石家庄对第三产业贡献最大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达到23.1%,其次的才是批发和零售业。五城市对第三产业贡献最大的都是传统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在这些城市中处于主体贡献地位,现代服务业发展稍显滞后。宁波和大连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业发展较好,占第三产业比重分别达到18.4%和11.4%,这与宁波当地金融信贷业务发展较好和大连打造东北亚区域金融中心有很大关系,鞍山该项指标仅为3.8%,大幅低于石家庄(10.3%)和青岛(9.3%)。

二、鞍山市第三产业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

鞍山第三产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为鞍山市加快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但与国内第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相比,尤其是在现代服务业已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必须抓住经济转型的良好契机,千方百计促进第三产

业全方位发展。

1.第三产业总体规模偏小,龙头企业集群效应不突出。改革开放以来,鞍山作为我国典型的重工业城市,其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我国一些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表现为对鞍山经济的拉动力不强、贡献率不足,还不能达到把鞍山建设成为沈阳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

鞍山第三产业发展稍显滞后,总量较小。2010年,鞍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5.0亿元,第三产业实现877.6亿元,占全市GDP的41.3%;而第三产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在“十一五”末期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部生产总值比重一般都在50%左右。在第三产业经济规模特别是经济结构上,鞍山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速度上看,在2006~2010年的5年间,鞍山在2006、2007、2008年的GDP增长速度快于同期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随后的2年里第三产业增速则超过同期GDP增速。“十一五”期间,虽然鞍山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缓慢上升,但始终低于第二产业比重。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比重42.7%,高于鞍山1.4个百分点。鞍山在历史上是一个以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城市,第三产业平均水平要低一些是合乎情理的,但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随着经济加快转型,鞍山经济总量要实现翻番,第三产业结构和规模必须要有质和量的转变和飞跃。

2.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十一五”以来,鞍山第三产业的发展较为快速,对鞍山经济发展的贡献逐年提高,但由于第三产业起点较低,内部结构配比也不符合转型时期的社会生产要求,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有很大的份额。现代服务业中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个别行业增长较快外,其他行业发展略显不足。

从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情况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起着主导作用;信息传输与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但相比传统服务业,新兴服务业起步比较晚,生产总量较低,特别是像金融、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房地产业这些现代性服务业不仅发展较为缓慢,2010年的增长速度低于第三产业平均增速,而且经济总量还较小、比重偏低,2010年金融业生产总值占第三产业GDP比重仅为3.8%。目前,鞍山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餐饮业、商贸和运输仓储业等传统服务业上,传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GDP比重大,占全部服务业的75%以上。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共管理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兴行业未形成集团效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直接导致鞍山第三产业仍处在较低的结构水平上。

3.第三产业高素质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索质亟待提高。鞍山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整体偏低,高端服务人才缺乏。传统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物流快递业,自身技术含量低,员工也不需拥有太高的文化就可以胜任,这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这部分人员较少受过正规的专业化培训,致使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只能从事一些低档次、体力劳动的服务行业,对提升鞍山服务业整体形象十分不利。

三、促进鞍山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目前鞍山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三产业总量发展水平不足,行业结构发展很不平衡,产业升级缓慢,产业优势不突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会影响鞍山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全市经济的整体提升造成不利影响,必须有效地促进鞍山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1.调整空间布局,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合理的布局是实现第三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能够保证第三产业获得长久发展的支撑动力。要进一步推动鞍山第三产业的快发展大发展,首先要构建合理的空间和产业布局,以此来实现鞍山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进而提高鞍山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力和竞争力。以市内四区和高新区为基本空间,突出发挥站前中央商务区和达道湾现代服务业集中区的优势,重点发展金融、科技、信息、商务、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出辽南中部地区服务业核心区域。以市郊三县(市)为主要载体,当地优势中心镇为节点,重点发展专业化大市场和为农业经济服务的服务业;加快以达道湾新城、汤岗子新城、海西新城、腾鳌新城、牛庄新市镇“四城一镇”中心功能服务区的建设;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在鞍山的项目建设力度,多方扶持四达现代服务业集中区、东北钢铁大市场、中国(鞍山)五金机电和工程机械大市场、解放北路汽车贸易产业带、西柳中国商贸城。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重点领域专项物流,着力加强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体系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实施鞍山区域物流中心建设进度,推进与沈阳经济区的物流产业带对接。构建以空间与产业相互融合、衔接和配套的服务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合理优化的产业结构。

2.推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推动鞍山第三产业整体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加大对第三产业的科技投入,加快知识型、技术型服务业的发展,力争使鞍山服务领域的科学技术能赶上国内先进水平,发展诸如设计、咨询、技术专利、金融等高层次服务行业,从而加快鞍山第三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知识、技术密集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发展的稳定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发展对社会劳动力的吸纳容量。深度挖掘鞍山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汤岗子温泉城、牛庄古城和鞍山古城打造成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景区。

3.加快实施第三产业内部创新,提升行业活力。第三产业内部创新的步伐直接决定了产业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升。可以从组织创新、体制创新及技术创新三个方面来推进第三产业内部创新进程。一是实施组织创新。实施组织创新是加快转变鞍山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加强资源有效链接,以创建名牌为抓手,通过品牌的建立扩展高端业务,组建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对鞍山具有牵动力的服务型企业集团。二是进行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提高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完善信息采集网络,发展各种中介服务,鼓励发展中介组织,并推动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服务业合作,重点引进先进服务技术和理念,加强与国内外大型服务性企业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三是实现技术创新。要实现技术跨越,就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包括建设服务业技术创新体系,增加科技创新技术投入和创新源头建设;用信息化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服务业电子化、自动化进程,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应用。

篇3:鞍山市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必要性

水是人类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千山区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 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 地表径流流失, 调蓄能力低。二, 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 资源性浪费严重。三, 我区现有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 灌区工程配套不齐, 致使工程效益衰退, 有的工程甚至报废。四, 水污染十分严重, 水环境问题突出。

因此, 要想国民经济稳步提高, 就必须把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性放在首位。它是确保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关注的要点。我们应该意识到,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涵盖了很多方面, 其中, 水土保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水土流失的现状及程度

2003年遥感调查结果表明, 千山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35.13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30.3%。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 达94.53平方公里, 占侵蚀面积的70%, 人为侵蚀面积达40.6平方公里占侵蚀面积的30%。土壤侵蚀模数在500-5600吨/平方公里·年。轻度侵蚀面积68.64平方公里, 占侵蚀强度的50.8%;中度侵蚀面积38.35平方公里, 占侵蚀强度的28.38%;强度侵蚀面积2.4平方公里, 占侵蚀强度的1.77%;极强度侵蚀面积25.74平方公里, 占侵蚀强度的19.05%。千山区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 中度侵蚀次之。近些年来强度以上级别的土壤侵蚀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种趋势主要是由于开矿、采石、开荒、放牧等人为造成的。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1、土壤肥力的破坏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自然资源, 也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肥沃的土壤, 能够不断供应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 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2、山体滑坡、泥石流的灾害

因为植被的破坏、径流的改变, 土壤以及地质结构受到影响, 一遇到来势凶猛的暴雨, 很容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造成山洪灾害。这些灾害不仅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 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库等水利设施, 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 使河道断流。

3、淤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

由于河道上游流域水土流失, 汇入河道内的泥沙量增大, 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 流速降低时, 泥沙就逐渐沉降淤积, 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 河床将建立新的平衡剖面, 即抬高, 导致洪水宣泄不畅, 水位逐渐上涨, 严重影响行洪并危及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 影响水资源的利用, 也制约着水利可持续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讲, 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 实施水土保持, 是当前唯一选择, 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是一项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 结合资源开发和产业建设的系统工程,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需要投资机制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系统创新, 以达到有效防治和控制水土流失, 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具体说来, 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加蓄水能力, 提高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水土保持能够赠加拦蓄降水资源的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也可以缓解农业生产缺水问题, 增加抗御旱灾能力。同时, 更有效地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改水分无效蒸发为有效蒸发, 提高了降水资源的利用率。

2、减少水土流失量, 提高工程效益

水土保持能够减少水土流失量, 而且很多的水土保持设施都可以拦泥拽沙, 例如梯田、水塘等, 并且增加了塘库的蓄水量, 有效地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效益, 减少水库、水塘、河道等的淤积, 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3、减少工程损坏率

水土保持不仅能够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而且也有效地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的严重损坏。

4、改善水文坏境, 保护水质

水土保持措施能较好地缓解、分散、拦截和吸收地表径流, 改善田间小气候, 改善水质, 在保水的同时为作物生长提高有利条件, 从而减小水体的污染, 发挥水质保护水质作用。

5、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不仅维护健康的流域水文环境, 而且更加实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证。

结论

从千山区近年来的水流流失情况可以看出水土保持工作的必要性。在当前, 我们要研究和努力的是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 减少因人为原因而造成的短时间高强度生态破坏, 转变产业结构, 不能把环境作为经济进步的代价。要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必由之路,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 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孙富行:《资源水利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00, 19 (4) 。

篇4:鞍山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摘要:鞍山市休闲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本文首先探讨了鞍山市休闲农业的基本情况,其次研究了鞍山市休闲农业的发展阶段,最后为鞍山市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路径选择,以便更好地发展休闲农业。

关键词:鞍山市;休闲农业;农村

1鞍山市休闲农业的基本情况

鞍山市休闲农业经过近30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近年来,全市各地把休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庄78家,休闲农业园区20家,农家乐514个,从业人员5718人,带动农户2.7万户,年接待游客22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重点打造了一批休闲农业品牌。“鞍山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成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鞍山东部山区南果梨花带入选“中国美丽田园”。海城市被认定为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鞍山台安大麦科湿地保护区-西平林场苹果采摘园-鞍山韭菜台渔村-海城天籁谷露天温泉-海城三星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海城天籁谷露天温泉-千山南果梨祖树园-鞍山绿泰佳葡萄主题公园-岫岩满族博物馆-中国玉雕会展中心被列入全省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2鞍山市休闲农业的发展阶段

2.1第一阶段:1978-1989年的起步奠基阶段

该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鞍山市经济基础还比较落后,尤其与旅游直接相关的铁路、公路、航运交通业还很不发达,人多车少、交通不便。在这一阶段鞍山市绝大多数游客对消费的期望不高,满足于吃、穿、住的基本要求,对休闲农业不是非常的理解。休闲农业未能摆脱传统农业的依赖,并未能形成独立运作的经营模式,受开发资金的制约,鞍山市休闲农业不能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设施过于简单,经营粗放,休闲农业几乎全都是未经认真规划论证而行的,处在一种盲目状态,几乎全由非专业人员管理。度假型和租赁型的休闲农业项目自然偏少,休闲农业仍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

2.2第二阶段:1990-2000年的成长壮大阶段

该阶段正处在鞍山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随着鞍山市城市化发展和居民经济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开始改变,在解决温饱之后,有了观光、休闲、旅游的新要求。同时,农村产业结构需要优化调整,农民扩大就业,农民增收提到日程。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具有“农游合一”的特点。在这样背景下,靠近鞍山城市郊区的一些农村和农户利用当地特有农业资源环境和特色农产品,开办了观光为主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开展采摘、钓鱼、野餐等多种旅游活动。这些休闲农业园区,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体验农业生产和农家生活,欣赏和感悟大自然,很受欢迎和青睐。

2.3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的秩序驱动阶段

休闲农业经过前些阶段的快速发展,供需关系趋向缓和,需求增长缓慢,而供给发展较快,整个的休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一阶段里,一方面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休闲农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和纠纷频繁;另一方面急剧扩张导致行政机构尚未形成相应的法律框架和执法力量,市场处于相对的无序状态,急需进一步完善和管理。

3.鞍山市休闲农业发展路径选择

3.1重视农村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农村文化中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较高的文化品位,要实行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继承和发展相结合。休闲农业必须结合鞍山市地方文脉,研究鞍山特色、挖掘鞍山特色、突出鞍山特色,用“鞍山特色”创招牌树形象、吸引休闲者,尤其是外地游客。

3.2理念引导,政府扶持

以民间现有休闲农业发展为基础,采取企业投资为主体,政府扶持引导。实行财政上的以奖代补政策,聘请专家和学者制定休闲农业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对经过考核达到验收标准的休闲农庄以奖代补,带动资金来源的渠道,达到共赢共建的目的。

3.3树立典型,示范带动

每个县、区 先抓1——2 个示范点,政府给予立项补助,重点支持道路的整修、排水、路灯、公厕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有效推动和加快休闲农业的建设。

3.4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休闲农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涵盖农业、生态环境、旅游、休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因此,必须培训具有系统知识的专业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保障休闲农业中所提供服务产品的可靠性、响应性和安全性。

3.5建立、健全休闲农业协会组织

在鞍山市建立、健全休闲农业协会组织,实行协会对行业的自律管理,具有迫切的需要,实行协会对行业的自律管理。

第一,鞍山市旅游局、鞍山市农委要赋予休闲农业协会一定的职权,适度地让休闲农业协会参与政府行业管理,增强协会权威。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可给予休闲农业协会一定的资金支持。

第二,休闲农业协会要主动、充分地发挥协会在政策宣传和建议、协调关系、行业培训、行业自律、宣传促销、经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即鞍山市休闲农业协会要把鞍山市从事休闲农业经营、服务、推介、管理、研究等方面的人员组织起来,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加强鞍山市休闲农业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促进学术经验交流;开展对内对外合作,实现鞍山市休闲农业资源共享,等等。

第三,为鞍山市休闲农庄树立品牌,建立典范,提升农庄整体素质,进一步推动全省休闲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休闲农业协会在会员农庄中开展星级休闲农庄的评定工作,制定星级休闲农庄评定细则:星级休闲农庄参评对象、星级休闲农庄标准、星级休闲农庄评定时间、星级休闲农庄评定责任等。

3.6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首先要加强信息化推广,让游客对休闲农业区位置、休闲内容、交通线路、文化特色、餐饮民宿、联系办法等一目了然。其次,要加强与旅行社联系,借助旅行社对市场的开发、把握能力,由旅行社进行资源整合、组织客源、开发休闲项目。第三,要与媒体联合组织宣传促销,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制作宣传片、光碟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相关信息。同时,各休闲农庄应该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口碑效应”,提高游客对鞍山市休闲农业的忠诚度。最后,组建鞍山市休闲农业网站,借助于网站可以与众多的旅游者沟通,发布产品信息,了解市场需求,进行市场调研,让企业更多地参与休闲农庄沟通系统的运营,使休闲农庄以较低的建设、运营成本更有效地出现在市场上,为鞍山市内大量没有能力独立上网的休闲农庄提供面向省内、外旅游市场的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

[2]陶萍,黄清.论休闲农业的社会功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4(5)

篇5:鞍山市可持续发展

保山市“十一五”硅工业发展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硅工业和电力工业是我市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坚持“矿电结合”,促进矿电产业的良性互动,是打牢和夯实保山工业立市基础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较快增长、财政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培育硅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就加快全市硅工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硅工业发展现状

(一)现状

我市从1994年12月开始建设第一台工业硅冶炼炉,至今企业已发展到15户,矿热电炉21台,总装机容量13.6万KVA,其中:4000KVA以下的5台,5000KVA有3台,5000KVA以上的13台。在职职工3200人。2006年共生产金属硅32233吨,实现工业产值2.34亿元,利税1288万元。由于硅工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工作更显重要。近几年来,无论是老企业还是新上项目都积极采用布袋收尘等新技术、新工艺治理和回收烟尘,回收到的烟尘(微硅粉)做副产品销售,减少了污染,提高了生产效益。

(二)存在问题

1.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生产规模小。表现为:一是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二是产品单一,优质级别产品比重低;三是管理水平低,单位能耗高;四是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投入不足,治污设施不完善,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五是矿山无序开采,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现象突出。

2.电矿结合矛盾逐步显现。一方面,由于诸多因素造成我市供电成本增加,长期靠低电价维持生产经营的硅工业难以生存。另一方面,硅工业产品属原材料型产品,附加值低,效益不高,对电价的依赖性很大。

3.还原剂单一且难以持续保障。生产一吨金属硅须耗木炭约0.8吨,木炭持续保障难度很大。积极探索,研究用煤炭、石油焦和其它工业废渣替代木炭的适用技术,成为当前硅工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硅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发展趋势

金属硅主要用于生产硅橡胶、硅树脂、硅油等有机硅;生产多晶硅、单晶硅等含量为99.999%的高纯硅以及配制硅铝、硅铁、硅铜等有特殊用途的合金。微硅粉被广泛用于耐火材料、化工产品和混泥土行业。可见,工业硅是当代高新技术领域和重要基础产业广泛运用的结构和功能材料,被称为“工业味精”。用金属硅加工提纯的高纯硅,则是集成电路、整流元件、功能晶体管、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因此,硅被称为“半导体之王”。

中国是金属硅生产大国与出口大国。以近年来的国内市场看,国内产量每年约100万吨,其中出口量占一半以上。有些产品在国外加工提纯后,再进口国内,随着现代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工业硅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应依托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开拓和发展我市的硅产业,支持和帮助企业自主创新、攻克技术难关,延伸硅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硅工业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

(二)比较优势

1.具备发展的资源基础。我市境内的硅矿石资源比较丰富,已经探明的储量有2942多万吨(远景储量5000万吨),主要分布于龙陵县和昌宁县,SiO2含量在95%以上,是冶炼工业硅和加工硅微粉的优质原料。目前,在腾冲、隆阳等县区也探明有硅石资源,随着地普、勘探工作的深入,硅石储量还会有新的突破和增加。

2.具有较好的电力优势条件。到2006年末,保山电网发电装机总容量为48.28万KW,占可开发量的17.5%,2006年发电量为15.51亿KWH。按照保山电力“十一五”规划:2007

年供电量23.6亿KWH,2010年供电量达50亿KWH,为我市硅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矿电结合,实现两大行业共赢。

3.国家鼓励西部工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鼓励西部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鼓励外商进行投资、合资、合作,为我市硅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资,筑巢引凤,云冶集团、缅籍外商、浙江、福建、广东等外资企业纷纷入驻保山,运用大企业、大集团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全面提升我市硅产业的发展水平。

三、“十一五”硅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强化资源战略意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着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延伸硅产业链,努力提升硅工业装备水平、技术含量、经济效益,实现全市硅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树立全面的资源观,科学开发利用硅石资源,提高自有资源保障程度,充分利用我市矿电资源优势,把矿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两大行业的互利发展,推进矿电结合,提高保山矿电资源的综合利用率。2007年硅铁加金属硅产量达到8万吨,2008年11万吨,2009年14万吨,2010年16万吨。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强化企业管理,节约原燃材料,把保山建成全省重要的硅生产加工基地。将能耗指标控制在12000KWH/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削减目标为4.4%,硅工业实现产值13亿元以上。

四、产业布局及重点

(一)布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和《关于推进铁合金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发改产业〔2006〕567号)文件有关严格执行准入管理的要求,针对全市硅产业现状,在2007年底以前淘汰5台4000KVA及

其以下矿热电炉,2009年底以前淘汰3台5000KVA矿热电炉。从矿石资源、电力供应等方面入手进行整合,把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对上规模、市场销路好、企业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实行重点扶持,使其做大做强。支持云南永昌铅锌公司年产10万吨硅铁项目建设。硅产业重点布局在龙陵、昌宁、腾冲三县,支持以云南永昌铅锌公司、贞元硅冶炼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企业适时开发硅微粉,有机硅、多晶硅系列产品,着力打造硅产业基地。今后要按关小上大的原则发展硅工业,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主体设备必须是12500KVA及其以上方可批准实施。

(二)发展重点

在稳定生产金属硅的同时,注重提高2202、1101等级别的比重,并探索和研发硅系列产品,依靠技术进步,延伸硅产业链。根据我市的实际,还应重点发展硅铁、硅微粉、微硅粉。在“十一五”期间,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集团,研究发展多晶硅等升级产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实施“矿电结合”战略。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工业立市”、“矿电结合”的重要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夯实基础、培育支柱不动摇,支持和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管理,发展和延伸硅产业链。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各县(区)要按照时限要求制定并实施淘汰计划,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努力开拓“两个市场”,确保我市“矿电结合”扎实推进。

(二)严格控制总量扩张,鼓励硅产品深加工发展。加强硅产业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硅产业建设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严格执行行政许可程序,按规定办理相关的核准和备案等手续。

(三)加强资源管理,坚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逐步实现矿产资源的法制化管理,依法整顿矿山秩序,坚决制止乱挖滥采、破坏资源的行为。依托有实力、有经验的地勘专业队伍,对腾冲、瓦窑等地的硅石资源进行实勘,增加后备资源储备。

(四)加快整合步伐,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通过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对企业规模、装备能力和产品标准做出具体规定,着力引进省内外骨干企业,按照市场规律,通过收购、控股、参股等手段,拓宽融资渠道,整合企业资产和资源,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实现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五)加快电力发展,推进矿电结合。以槟榔江、龙川江、怒江流域梯级开发为重点,兼顾其它县区小水电开发,加快水电资源开发,增强电力供应的调节能力,真正形成“以电带矿,以矿促电”的有机协调。电力企业应准确测算供电成本,计算出保本微利的丰水、枯水期供电价格,同时应适时掌握代表全市平均水平的硅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做到电价与硅产品价格相协调。通过采用电价与矿产品价格联动的方式,实行电、矿行业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保证电矿结合的最大收益。

(六)实施清洁生产,发展硅行业循环经济。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回收废弃物,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做好指导、监督、考核工作,帮助企业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全员参与,杜绝浪费,节约成本等措施,加快科技攻关,积极探索木炭替代技术,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到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和创造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6:安徽黄山市物流发展情况调研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不断运用,制造过程本身的技术对提高制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开始变小,企业把提高竞争力的侧重点逐步放在物流方面,着力于把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从而使物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在发达国家,物流业能发挥带动和支撑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作用。我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存在的问题较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

一。由于安徽黄山是我的家乡,所以我想先分析我国的物流现状,然后再以我家乡安徽黄山的物流发展现状为此论文的核心进行调研。

下面就先说我市近几年的物流现状。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专营商品和网络建设的烟草物流、邮政物流、农资物流和化工产品物流等综合物流。有4家综合物流企业即:黄山市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新安农资公司、黄山市邮政局速递物流分局、市佳信工贸有限公司。2005年,全市货运量3002.89万吨,比上年2249.57增长33.48%,货物周转量164743万吨公里,比上年124210增长32.63%。安徽省相对于上海,南京等地而言,不论是交通运输业还是物流的发展都相对比较薄弱。通过深圳上海等沿海城市先发展起来来带动中部城市的发展,安徽也随着沿海城市的拉动慢慢发展起来。安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地理位置的影响。因为安徽处于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不是很发达,这是致命的地理因素。继而就是技术含量比较低。不少园区的信息技术的使用状况不佳,仅仅停留在上网,不能实现商品交易的互动、在线分析与决策,数据处理基本靠传统的人工劳动。其次应该是市场意识等因素的制约,一些物流企业仍旧停留在传统的运输、仓储的思维模式中,还没有认识到通过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以求得新的发展的意义。还有就是项目论证不充分。多数项目只是看到前景,而对自身实际能力估计不足,缺乏更深层次的综合考虑与关联分析,也没有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交换意见或在更大范围评审,从而导致实际运行效果不佳。对物流认识也不是很很清楚。特别是对物流业的盈利模式、技术导入、产业合作等方面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就跟风趋时发展物流。物流业因此陷入低门槛入市、低水平发展的状态,经营格局雷同,最终都被资本不足所掣肘,投资主体无以顾及其他问题。物流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传统的运输、仓储、装卸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

要。安徽省地处内陆,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整体上看,物流服务业市场还远远没有成形,物流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物流成本普遍较高,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安徽省现已经认识到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正全力着手打造新型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安徽物流公司正在积极规划筹建的安徽物流中心最具有代表性。安徽省物流专业人才也很匮乏,对现代化物流的研究起步晚,而且对物流技术、物流设施、物流设备的应用相对滞后。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加快物流信息化改革,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这些不是立刻就能实现的,是需要我们慢慢改革的。

我市发展物流业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培育物流服务市场和物流市场主体,构筑物流运输体系和物流信息系统,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充分利用国家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和综合交通优势,充分发挥黄山市作为皖南中心城市的集散功能,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和物流园区。通过中外合资、企业重组转型、企业内部配送中心独立创新等方式培育更多家规模化物流企业,争取屯溪—休宁发展为皖南综合型区域性物流中心。1.完善物流综合运输和现代化运输网络。整合铁路货运和公路货运场站,依托铁路专用线,进一步发挥中石化、民航、贮木场、燃料公司、储备粮库等货站的作用。整合个体营运车辆,发展大型运输企业,形成集约化经营。2.合理布局物流基地。利用交通条件,建设集贸易、储运、配送、加工、信息等为一体的入口物流园区。结合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以大宗散件货物中转、储运为主的物流园区。建设以机场为依托,拥有现代化技术装备,主要以集装箱、日常用品储存为主的航空港物流园区。3.加快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重点扶持1-2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其在策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电子信息化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水平等方面上新台阶,形成在全省有竞争能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

下面我就根据安徽黄山市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分析。我想举例的是黄山市邮政局速递物流分局,安徽省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 5月28日成立,由国家邮政局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省邮政局共同投资成立,下设17个市级分公司,黄山市邮政局速递物流分局为其所属机构,负责黄山市所属三区四县的物流业务经营和管理,以一体化精益物流、分销邮购、同城配送为主要业务,提供仓储、封装、理货、运输、配送和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物流业务。一体化物

流业务以多批次、高时效、高附加值、小批量、小体积、小重量的物品为主,重点为IT、医药、出版、汽车配件、高档消费品、烟草、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国内外大中型制造企业、品牌流通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高层次精益物流服务。采用条形码、物流信息系统等现代物流技术,以北方、南方、华东区域集散网的集散中心为节点,以行邮专列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实现网间干线连接,三个集散网内的区域集散以48条省际间汽车邮路实现连接,组成了覆盖23个省市自治区,316个市地、837个区、1816个县(市)的中邮物流集散网络,范围辐射全国县以上区域以及西藏部分地区,可实现实物传递和信息同步跟踪等功能。分销邮购依托邮政的网络优势和末端配送资源,以“分销和配送”为形式,以“经营渠道、要数分销、项目管理、质量监控”为思路,通过开发上游客户和下游终端,逐步实现商流、物流的互动。目前有乳品配送和农资分销、酒类分销。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下属网点较多,运营成本较大,加之各个物流主体大小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价格竞争激烈。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我省也随之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

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

性进展。

4、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剧烈波动,而且对其他产业的物流服务供给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我相信我国的物流业会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慢慢跟上步伐,联通各省的经济,安徽省虽然地理条件不是很优越,但是通过经济的拉动,物流业也会发展的很好。

物流经济地理

上一篇:关于暗恋的名言下一篇:项目建议书与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