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清明散文日志

2024-08-25

又是清明散文日志(精选13篇)

篇1:又是清明散文日志

又是清明散文日志

广东今年的清明节阴天,又是不能在家过清明节的一年,算起来都两个年头没有在家过了,只限追到贰零零玖年的肆月肆号,仍旧下着中雨。这天是不能忘却的,我和我的她懵懂的.年纪朦胧的感情但是清晰的记忆。

看着祭祖奔波的人们,只能想想家里是在做些什么,也许打个电话回去更好,但时间越长没和家里电话就越拿不起电话去拨,有时候都在想自己还是咱爸妈的儿子不,羞愧不已,总会说到工作上来,通信代维这份工作除了单纯的工作外没有让你更想出去有想法或做些什么的欲望,就连下班之后都不愿意再次走出自己的房门,上班上车下班下车,想来挺像跟车售票员吧!可售票员有下班时间的,我们却没有。

今早妹妹信息过来问我几时回,我想说的是我想马上。呵呵,但理智不允许,她知道我和她吵架了,但又不好直接开口问,我也避开了说,好妹我们总让你上心担忧,无论怎样是我不好!

是我越不能习惯她的脾气还是性格了嚒?话说到几分钟就逆耳了,还是越来越不喜欢说电话?还是在外面看的多见得多了。我不承认这些。或许一个人,我的意思是情感生活上的一个人,习惯了自己的孤僻,对待任何人示以陌然的态度,夹杂的情感色素越多就会越想撤开

今天是清明节,爸爸有上班没、妈妈现在在做什么呢?姐姐今天应该还在忙吧、哥哥从云南回家去了,他有在家吗、都上坟去了吧,也许一会才能回到家里的,还有想念逝去的爷爷,带给我最印的记忆只有在我儿时的那年冬天 ,爷爷走了,那年年冬天的雪好冷…

篇2:又是清明散文日志

走出楼门,凉风袭来。春天乍暖还寒。尤其西北的春天,是风肆虐的季节,仿佛只有这怒吼的风才能吹醒沉睡的旷野和远处长年积雪的祁连山。而长眠山脚下的您,如戈壁滩上枯黄柔韧的草,那怕在风里东倒西歪,凌乱不堪,那根须牢牢地紧握泥土,再狂野的风也奈何不了一棵小草卑微的生命。

远山如画,如名家笔下廖廖几笔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一付山水,又如您的一生,努力像山,努力像水,最终只是一块坚硬的糙石,还没有雕琢成您想要的模样,一凿碎裂。其实,您的一生更像这旷野,有着博大,却很荒凉;有着厚重,却只养育枯草野蓄;有风的凛冽,却横扫不了红尘炎凉与欺诈。终是春也沧桑,秋也沧桑,只在一场冬雪时洁白无瑕。

我站在这里,面对祁连山脉,也面向您们,无语哽咽。岁月就这么无情地将您们从我身边一个一个拽进了泥土。但我万万没有想到下一个人会是您。怎么会呢?怎么会?您才刚刚步入老年人的行例,有着青壮年的强壮和矫健,怎么会突发疾病而去?小叔,躺在这里的人数您最年轻(更艰苦的上一代人除外,),也最个别。泥土掩埋了您的身躯,却无法掩藏您在我心中烙印的正直、善良、勤奋和睿智。也许那个叫代沟的词真如一堵墙横在您我之间,但是,骨子里又总是有一份懂得在萌动,只是我们都很含蓄,善于隐藏,又都一直匆忙,谁也没有抽出一点时间好好促膝交谈,畅想未来。时间在飞奔,容不得我们好好酝酿一次非常默契的交流,从您嘴里听听我不知道的.祖先的往事,尤其关于我父亲的青春岁月。人,总是孤独而寂寞的。父亲是孤独的,您也是孤独的,因为您们有着与他人不同的追求,或是还有一个不及的梦。您对我说过,一个人追求越多,痛苦也就越多。所以,我能感觉到您们在追梦路上孜孜以求而又痛苦难安的悲凉。父亲与您的一生,看似没有辉煌,但那点点滴滴遗落路途的种子,犹如父亲开垦荒地上蕤葳的禾苗,养育一代面黄饥瘦的人走出了饥肠辘辘的苦难岁月;犹如播洒在我们血脉里勤劳、俭朴、强韧、宽厚、好学的精神,鼓励我们奋力向前。走出那个狭小的村庄,奔突外面精彩的世界。人的一生,多数都是平凡的,如您如所有长眠的亲人。但,每个人的一生又都丰盈而耐人寻味。您们曾留在我心底的感动,既使岁月老去,一切在时间的弦上淡然,想起时依旧温暖,并为之动容。

最后一次见您,在去年清明前迁坟。您忙忙碌碌,提着毛笔跟随道士,作着标记,在祖先遗骨盒上写写画画。您留下一个永远默默无闻忙碌的身影。就在我无比遗憾近几年与您为数不多的几次相见,多是在一些婚丧嫁娶的大事件中,偶然独处,也是匆匆,除问候一下当下各自是否安好,话题很少转到过往,就这样错失,阴阳相隔。

在给您过“五七”时,侄女侄子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您厚厚一摞日记。您竟然从一九六八年写日记至今。那一年您才十四岁,竟然一直坚持写到去世。那厚厚一摞日记,您写了四十八年。四十八年,一万七千五百多个日子,每天一篇,从未间断。大半生的酸甜苦辣、坎坷磨练、时代变迁,还有您跌宕起伏、欢笑凄婉的感怀,这其中的辛酸艰难、拼搏努力、挣扎悲凉、欢快美好,走过的每一天,喜怒哀乐琐琐碎碎纷纷扰扰,所有思绪、感悟、迷惘、纠结以怎样的状态缠绕在笔尖,有谁珍惜?有谁视若至宝?有谁愿意一页一页去品读?有谁愿意用心触摸您灵魂深处的真知卓见或爱的凄慌不安?瞬间,我怕,怕那些您曾用心书写的往事,会被一直并不懂您的身边人当成废纸扔掉。

突然想起刘同著《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一路上经历这样的孤独,算不算是一种虽败犹荣。”忆起您时,总有一种莫名的苍凉、孤寂和落寞。

走在人世间,您一直都独来独往,仿佛关心您的人很多,可谁真正关心过您。您漠视一切陈规陋俗,您抵触人与人之间那些虚伪的客套,您不屑与他人斤斤计较,所以,您与故乡遥远,与城市也格格不入。您将自己抛在了荒岛,过着澄澈清贫简单的日子;

大妹拍了您去世前几天的日记给我看。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时间判决了人生就是那一段路程的欢快、艰难、曲折。死亡总是每人终究走完那段不幸路的长短……这就是不幸。”

去世前一天,您写到:“明天冬至,迎春要早早赶去单位加班,说是考核,考核对一个人是激励和促进,一个人厚重的份量,或轻到啥程度,考核会告诉你。”

“在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有一种气质,精神在里面涵盖,还是要向前,自己照顾自己,这一点很重要,不要指望妻子的关照,儿子的关照。”

……

您怎么也不会想到,冬至竟是您生命结束的一天。太阳还没有出来,您像往常一样去跑步。坐在楼梯最无助的那一刻,您只是默默坐着,怎么不呼救?您应该知道自己的心脏处于濒死状态,您不该在邻居的搀扶下继续上楼。您艰难地一步一步挪回了家,却连家都没有顾上再看一眼,别说吃冬至的饺子了。

您最后没有说一句话,一如您平日,话语不多,也怕话不投机一句多。

我多想看看,这四十八年里您用文字与自己的对话,记录了您怎样的一生。

想到这,我突然觉得先要保护好您留下的唯一珍贵的东西。我赶忙打电话给堂弟,要他保护好您的日记。

堂弟在电话里也有和我一样的担忧,我让他看时机先拿到他家里。他似乎也为难,虽然,他和您走得最近最频繁,可您一走,他还有多少理由,时常去您家,翻阅您的东西。他即没有推托也没有明确答应。

这四十八年的日记里,一定有关于我的祖父辈和父辈点点滴滴的生活印记,多么珍贵,万一要是被小婶给当作废品弃了,可真正可惜了。

他们说,您“五七”时,小婶哭得很厉害。是的,天天在一起,根本不懂得珍惜,时常在乎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并为此争争吵吵。走了,一个人寂寞而又无助时,方才清楚接下来日子的艰难。许是想念,许是哭自己孤苦……

又是一年清明时,您竟然也躺在了这里。就在去年,您还在我们中间忙忙碌碌,为着祖先亡灵的安宁,奔走。小叔,您不会想到这么快您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要静静地守望祁连山,听旷野的风吼叫,偶尔一声乌鸦惨烈的悲鸣。世间孤独的日子也是好日子,可以独自凝视着万物思绪飞扬;可以冷眼旁观人们明枪暗剑的争争抢抢;可以不屑他们凄凄怨怨斤斤计较;可以忍受鸡毛蒜皮的谩骂啼哭;可以嬉笑怒骂;可以不理不睬;可以我行我素。然而,一切都随生命戛然而止。

生命犹如一张纸,空白。描绘。涂鸦。那纸,或空空荡荡或满满荡荡。或疏密有致;或乱点乱画;或精准计算,用心绘制;或随心所欲,无所顾及;或曲曲弯弯,扑朔迷离;或简简单单,清晰明了;纵是满纸繁华,纵然满纸伟业,抑或荒唐,又或颓废,也许淡然,终是在一烛火光里化为灰烬。在后人的歌颂、赞美或是怀念,或是叹息中,终随时间的长河远去,遗忘。您只是走得快了点早了点慌忙了点,人终究是要走的。

今天,我们来祭奠。站在这片去年清明新迁的坟茔前,我竟然不再那么悲伤。仿佛知道,这是生命原本的归宿。伤又如何?悲又怎样?一切都不能改变。

躺在这里的人,他们的一生,哪一个不是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哪一个不是尝变酸甜苦辣咸,哪一个不是历经喜怒哀乐,哪一个不是熬尽最后一滴心血,哪一个没有一丝遗憾留存……最后一捧黄土掩尸骨,生前的一切随之掩埋,身后留给后人享用或评说。

啊!生命,再睿智的头脑,也将停止思想。

好在,我们有过在一起的温暖、快乐和美好,有过那么多记忆犹新的艳活往事,有过思想触踫的火花,有过一些懂得和相知,有过今生不能忘怀的关爱,有过太多太多蒲公英一样飞扬的花絮。好了,不管今生缘深缘浅,感谢有缘,感谢过往的时光。

放下思念,放下牵伴,放下恩怨,放下计较。如自由的风,如明媚的阳光,如一朵花或一片叶子,顺着自己的轨迹勇往直前。

篇3:又是一年清明

祭奠孤坟,会船竟渡,民间艺术表演,成为溱潼人极具特色的民间活动。清明的阴沉气氛,已被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的场面所打破,演绎了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情调。

清明是一条河,思忆滔滔,我们在这头,故人在彼端。

清明是一场雨,追怀纷纷,润开冻土,生命又蕴新绿……

但你可曾想见,清明亦是一场戏,观者岸上翘首,赛船湖上乘风,一场溱澶会船节,为我们演绎出了别样的清明风情。

天下会船数溱澶

华丽的十里溱湖上,铺开千张笑脸,万种风情。岸上已是人头攒动,湖面更加呼声如潮,五百多条贡船、龙船、花船、划船、篙船列阵排开,织就一段五彩锦缎抖展开去。

这里正是每年清明节举行的溱潼会船节。你看那花船锦簇,篙杆林立,划船好手们身着各色彩服,个个摩拳擦掌,令人忆起当年的宋金鏖战的壮观场景,悠长历史与迷人传说在这里被演绎成水乡风情和民间习俗。

只听得一声礼炮爆响,千万彩球升空,2000只信鸽的翅膀呼啦啦的拉开一片晴空,这一场水上盛事宴拉开了帷幕。数十条装饰一新的贡船率先驶入湖中,华丽开场。每条贡船都分上下两层,下层坐人,上层则搭起一个流动舞台,台楼阁,画楼春晓,民乐队、舞龙队、秧歌队各显身手,白娘子在断桥上羞答答的会起了许仙。

紧随其后的便是那四乡八镇派出的篙子船。每条船上两边齐刷刷站着20名强壮的汉子,一人一根四米长的竹篙,篙尖系一条红绸巾,在风中猎猎飘扬似长矛列阵。森严中显出几丝灵动。在船首“头篙”和船尾“扬锣”的指挥下,水手们挥动竹篙,动作整齐划一,只见篙起篙落之间,小船滑水前行。伴随着火炮轰鸣,一时间,溱湖上是千军万马掠过。

篙船之侧,是柔美的划船。一叶小舟上坐着10-名女子,绿衣红裤,头扎花巾,一桨一桨,协调的韵律中平添一分妖娆。篙船划船穿梭迂回在湖面上,千篙万桨,就如同江北一手挽着江南,夕阳笛声伴随着月色丝竹,是壮美和柔美的组合。

溱湖扬帆正清明,千篙万桨逐春潮,这个名叫溱潼的江北古镇,在节日的欢乐中焕发出新生的光彩。都说“天下会船数溱潼”,可这会船的故事和别样的清明风情,该从哪里说起的好?

祭奠孤坟的习俗

溱潼镇地处江苏姜堰市北部里下河地区,四面环水,河港交错,每个村庄都依水而建。在这里,船就是人的脚。这里更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唐朝古槐今犹绿,宋代山茶春来红,前朝的水,悠悠的流过水乡人家的门前。

溱潼的清明会船之风俗源远流长,其背后传说各异,却都很动人。因为清明祭祖之俗,大江南北都大同小异,但在溱潼,人们祭奠纪念的,并非自家祖坟,而是那些无主孤坟。

传说山东义民张荣、贾虎,领将士与金人激战溱潼村。义军大败金兵于缩头湖,但自己伤亡亦甚,当地百姓为之恻然,自发收葬阵亡将士,并于每年清明节撑篙子船,争先祭扫。久而久之,便演绎成了这里独特的清明之俗。

又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清明节要祭扫祖坟,因为打了好些年仗,百姓流离,山河破落,哪里还找得到什么祖坟?军师刘基便帮他想出一个寻找祖坟的办法。清明节的第二天,如果派人四处查访,凡是有主坟的,都应留下了烧钱化纸的痕迹。而剩下的无主孤坟中,就不难找到皇帝先人之所在了。

朱元璋非常高兴,便乔装打扮,乘船在江淮一带寻找祖坟,他嫌船行得慢,下令添船加篙子,一只船上十几个人,十几根篙子,快速行进。

最后,朱元璋到底找到了祖坟没有,不得而知,但他寻祖坟之诚心,感动了江淮一带的老百姓,一方传一方,传到姜堰里下河一带,老百姓就在清明节第二天,撑船去祭孤坟,从此便演变成后来撑会船的习俗。

还有一种传说则与抗倭斗争有关。明朝嘉靖年间,里下河神童关一带常受倭寇骚扰,朝廷派官兵抵抗,官兵又动员周围村庄的民众助战。于是各庄的青壮农民,纷纷组织船队前去杀敌。每条船上数十人,各执一根竹篙,行船赶路时,大家一齐撑船,到达战地,又以篙子当武器,与倭寇搏斗。由于竹篙下面的篙钻是个铁头子,容易拔泥,行动不快,他们就扒掉篙钻。这便是会船节上篙子船的来历,撑会船的篙子一律不带篙钻。

传唱千年的水乡情怀

清明前夜,溱潼人的家里像过年一样通宵不眠,忙着蒸糯米,做青团。到了清明当日凌晨,村民们早早就聚到村头,带上自家做好的节日吃食,乘船前往古战场,既凭吊英灵,也踏野寻春。他们从墓地最老的柳树上折枝,这样春天的好运就开始了。

祭祀完后,来自四方八村的人们又展开了赛船活动,民国时期的姜堰画家陈二指曾以诗形容这壮观的会船之景:“专练会船架竹篙,一声锣响滚银涛各争胜负分前后,不亚金焦训水操。”又有诗云“绿扬堤畔霓裳按,青草湖边画舫排:每到年年春三月,如云仕女看船来。”

据说,会船节上的撑篙人在当地村庄里很有地位。回到家,家人会把饭菜送到嘴边,睡前会把洗脚水端到床边,小伙子找对象都比同伴容易。

而今天,溱潼独特的清明祭奠和会船活动,已演变成了一场盛大的文化庆典。除了溱湖这个水上舞台,会船节期间,姜堰城内亦是锣鼓喧天,欢喜连场。剧场里群众艺术在上演,街头上民间艺人展现绝技。群众演员们组织起来的联湘、腰鼓、高跷、花担等表演精彩纷呈,各个民间艺人们的表演摊位更是围得水泄不通,面塑、烙画、剪纸、糖人、字艺、木雕等绝活相继登台亮相。

篇4:又是一年清明时散文

甲午年荷月,余闻许郎匆匆而逝,颇不信其实,访遍同窗。探其为实,转而酗,大醉之。踉踉跄跄,指天天不公,道地地不仁,言人人不义,拜神神不礼。于是乎,呜呼哀哉,垂然丧然,颓颓若丧家之犬。既已,奈何之,惟寄此文,表余一爿心意。

许郎讳名明剑,雍州扶风人士。年及弱冠,身长八尺,形貌瑰姿,有摩羯积石如玉列松若翠之感,萧萧肃肃,爽朗清举。颇使人叹芝兰玉树,大方之家,念此,莫不使人慨之,叹之,怜之,惜之。

余识其在高二,结缘在高三。念此际,方大考,人心惶惶不可致。余每午后回舍而憩,再而挥拳抡锤,美其名曰健身耳。或俯卧撑,或跳高跳远,或引体向上。适逢剑来,观余之,甚不以为意,余侃曰,君试乎?剑体质甚健,果三两投足大煞我也。剑球技精纯,篮下过人,运球,颇为了得。

忽忽而几月时日已逝,念此莫不痛心疾首,怒骂苍天厚土,佳人未出茅庐创不世功名,却已止步乡野间。与菘蒿为伴,与清风为邻,与明月共觞。孤魂行山间兮,宁不寂寥乎。

呜呼,余甚为恸楚,忆幼时初阅陈寿三国,每观周公瑾羽扇纶巾,谈笑间,破诸侯,平江东,又兼佳人陪伴,可谓得志。但不及人世无常,早衰耳。再溯前史,封狼居胥霍去病,滕王阁千古一序王子才,瘦驴锦囊诗鬼李长吉。尽皆英年失足,痛哉兮我心,伤哉兮我心。

古之男子二八既外游,访名川,历大山,涉沧浪兮搏巨鲸,训翱鹰,骑鳌鼋。叹秦皇提六尺长剑,呼啸间,怒刹诸侯,六合扫而天下平,铸英名而荡皇威。苏秦六合诸侯,身挂六国相印。此等我辈性情豪杰,踏浪之弄潮儿,如入云霄之凌云木,如腾云雾之天马,如遥遥俯瞰芸芸之鲲鹏,

篇5:又是一年清明时优美散文

自从我来到主耶稣的面前,信奉了神,格守神的话语,尽管我不是那么虔诚信徒,但还是在心里告诫自己,一个主耶稣的孩子那些可以做那些不能做,坚信这个世界上只有主耶稣一位真神,所以这些年一直没有去祭拜天堂里亲人。偶尔,去了,也只是捧着鲜花到父母墓碑前鞠个躬,祈求父母饶恕我这个“悖逆”的女儿,原谅我的不孝。

这些年来,每年的清明节,看着别人都去祭拜先人,心里难免会有几分自责,是呀,因为自己所谓信仰,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连为人子女应该尽的孝道都做不到。还是老公最理解我,他告诉我,清明祭拜只是一种传统,一种形式,一种寄托,一份哀思,无论我们怎么做,亲人还是永远离开了我们,只要我们扪心自问,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孝心,心里有没有愧疚,这样才是真正的孝心。老公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明白了,为人儿女一定要在父母有生之年多尽一份孝道,多给父母一点关心,要懂得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的不是我们在他们逝去以后的这种形式上的孝心,他们需要的是我们在他们健在的时候,常去看望、陪着说说话、聊聊天、就这么简单。想到这些,心里的那份不安自责也荡然无存了。

篇6:又是一年清明节的散文

又是一年清明节。与三十年前的那个清明节一样,天空阴沉着,不时撒落着雪花 。你叮嘱要出门的我:“可别忘了,晚上回来买两刀纸,给咱爷爷奶奶送去。”

晚上,我俩到十字路口,为爷爷奶奶烧纸。你不住嘴的唠叨着:“、、、、、保佑您孙子旺旺兴兴;您的重孙子学习好身体好。特别是您的孙子,工作条件差,很危险;孙媳妇在这里恳求爷爷奶奶,一定要保佑他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在爷爷奶奶面前,你为你的丈夫,为你的儿子真诚地祈祷;却唯独忘记了你自己!于是,在这一年——1984年的`11月10日,旧历十月十八,你默默的走了;从此再没回来。

三十年了,你过得可好?!

我过得不好,真的!当然,这不好不是指缺衣少食;是指无尽的相思与心灵的孤寂。

你记得,我同你说过的苏轼的《江城子》吧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十年相见应不识,我俩三十年了,纵使相逢“终”不识吧?

你或许会说:“那苏轼‘不思量,自难忘’的是王弗。人家王弗貌美如花,诗书满腹。我哪里敢比?”

你错了!美与不美关乎一个“情”字。有情不美也美;无情美也不美。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你说:“假如相守三十年,你早就‘审美疲劳’了。”

真的是阴阳无隔!你那里也将‘审美疲劳’用在了男女之间的感情上? 这真是跟阳世人间一个样。其实‘审美疲劳’原本是美学用语。,歪嘴导演冯小刚将其借用到他导演的电影《手机》中;借指因长期的婚姻生活对配偶产生的平淡与麻木感。这一借指,无非是将男人善变、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等等卑劣的属性美化了而已。实际上,是为那些企图或业已出轨的男人们,找了一个为自己卑劣行径开脱的借口;以此作为男人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解脱与释怀的理由。这是根本不在理的!男女之间,审其美与不美,只在是否有“情”。无论时间多久,有情则不会疲劳;无情片刻也会疲劳。譬如你的丈夫我,三十年相思依旧,且弥久愈坚。难道不是佐证?

你说:“三十年了,照旧说不过我”。其实并非如此,是我有理。

窗外,雪花依旧在飘。孤寂的我枯坐在这斗室中,用我的心灵与你对话!

你走了,我很孤寂!如今的我,每天到家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视,将声音开得大大的。目的不是为了看节目,只是想给这死寂的室内添点儿人气;弄出一点儿人声!我常常在人前开怀大笑,其实我的内心很苦!我偶尔顾影自怜,感叹你过早的离开!我见不得花开花落,见不得草绿草黄,那花那草有你的影子;面对它们的变化,我每每百感交集,泪沾衣襟!

或许我品尝了孤寂的滋味,于是深怕你遭遇孤寂。二十年前你母亲就对我说:找个地方,把凤英埋了吧。如今你母亲早已作古,可我至今仍在犹豫。我曾想过将你迁往大山中,那里有苍松作伴,山风起舞;明月临空,雪满山谷。景是好景,四季变换;然而,赏景要人儿成双方有情趣。孤单一人,即使面对美景,也会从骨子里透出凄凉!何况每想起“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便感觉浑身发冷,孤寂的可怕!你胆子那样小,受得了吗?还是算了吧!把你留在“寄存处”,那里有诸多同胞,相互照顾,你也不至于孤独。你看可好?

篇7:又是一年毕业季日志

其实并不是想消极地看待毕业这样的事,对于毕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办法去预知,希望我是开心的。

这样阴沉沉的下午,允许自己不自然的落寞下下。

然后呢?现在要想的就是“然后呢”。

实习,然后找工作。

篇8:又是清明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写了这首《清明》,可见清明节作为传统节日,由来已久。清明节在每年阳历4月5日前后,我们要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吃青团……这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青团了,我们这也叫清明圆子,奶奶做的清明圆子可香可好吃了!

要做清明圆子,首先得准备好面粉,馅料,和可以让面粉变绿的“青”。奶奶告诉我,“青”是去年就做好保存着的,得用南瓜的嫩叶子经过处理和生石灰放在一起保存,要做青园子的时候就拿出来用。馅料,奶奶是用笋,咸菜,豆腐干,肉都切成丁,炒熟之后备用的。准备好这些原料,奶奶会拿一个干净的大盆,往里面倒上糯米粉,放一点点盐,放一些青,再往里面倒一些热水,用筷子把它们搅拌一下,然后奶奶就用双手揉面粉,把它们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之后再放一点冷水,把面团揉的软一点,等软硬程度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做了。奶奶先揪一小团面团,把它搓圆,然后两个手把它捏成小碗的形状,用勺子挖一勺馅料放到面皮中间,再把它的口子捏起来,再搓圆,这样一个园子就成型了。我在旁边也想试着做做看,但是发现好难,我只会把面团做成青踏饼。等奶奶把面团都做成圆子,就可以上锅蒸了。大约半小时,圆子就可以出锅了,起锅之后凉一下,一个个青圆子别提有多漂亮了,看得我口水直流。

奶奶做的圆子虽然材料很简单,但是特别美味,我一口气能吃两个呢!清明节,要扫墓祭祖,怀念先人,也要抓住春光,享受春天,吃美食!

篇9:又是清明雨上

藏笔大概有一年之久了吧,感觉生分了,手指迟钝了,言语粗鄙了。期间也有想写点什么的意思,可是当那感觉在头脑中闪现时,不是没时间,就是没有空间。因此,总是苦于没有适当的时空,苦于没能留住,一闪即逝的念想。现在闲来无事,在纯粹的夜色里,和着蛙鸣,再一次记录心的旅行。

车窗外下着雨,手指百无聊奈的划去玻璃窗上的水汽,不知觉间画出思念的印记。这让我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样悲凉的情景。

哎,又是清明雨上。

现在虽然是在火车的车厢里,感觉上还是比较自在的。因为,我又把它定义为一次旅行。只是这次目的地非常特殊,也非常熟悉——镇远。清明在我的眼里是悲,也是浪漫;是无情,也有些许柔情。悲的是生命逝去,岁月蹉跎;浪漫的是生命在过去留下的念想,是共同度过的时光,是祭奠缅怀时的泪水。那么什么是柔情,什么又无情呢?让我具体说来,还真是讲不清缘由,这可能是受到几千年来,清明情节的影响吧。因而,讲不清也道不尽。

也许是雨也无情,你也无情吧。此时,雨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意义。在这样一个吵杂污浊封闭的空间里,那份听雨、看雨的心情早就被消磨得一干二净。我想这时,就连余光中先生,也没了那份关于雨的情趣了吧。只能说这场雨是个错误,或者是我不该出现在这样的雨里。估计没人会去统计,有多少个下着雨的清明?也没多少人会在意清明的雨,就像现在的我,在意的是时间流逝的速度,在意的是什么时候到达镇远,根本没太在意到窗外是否下着雨。

夜雨是旅行最大的敌人。

在夜雨里,不知道有多少侠客止步了,多少壮士息怒了,也不知道有多少君王懊悔了,多少僧侣顿悟了……此时,不知道郦道元、徐霞客、范仲淹他们在一次次夜雨里,心境究竟如何。我想他们的最强意志,就是冲破夜雨的包围。现代交通工具,消减了旅行的意义,增添了旅途的疲惫。也许,是现在的旅途不允许缓慢的摇晃。因此,它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速度,最终把骡马甩在了后面,同时丢掉了那份悠闲。

我很喜欢夜雨,在众多色相消退,唯独剩声色时,夜的美变得虚幻起来。一切都在雨中休憩,都在雨里得到浸润、领悟、唤醒。雨夜旅行是孤寂的,原本是该在夜里到达下一个目的地,现在只能等待。卧听,雨脚凌乱,风声鹤唳,才后悔出走了,才懊悔的流泪了。这种情绪是短暂的,待熠日的晨光升起,重新收拾心情,继续着自己的修行。这是一名行者应该具备的品性——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向前,直到生命的终结。

雨夜徒步,对现在的人来说是很少体会得到的。只要你乘坐的是现代交通工具,都会风雨无阻,更别提淋雨时的心情了。就像现在,火车发了疯似的在夜雨中穿行,没有雨吟,只有火车的轰鸣。很喜欢看赛马,也想去体会一下骑马的感觉。不知道骑在马背上,是否还能找回古人驰骋原野的感觉。小时候骑过牛,慢吞吞,左摇右晃的。那么换在马背上,是不是会异曲同工呢?火车、汽车、船坐腻味了,偶尔换换旅行的方式也不错。骑头小驴,摇摇晃晃,懒懒散散的,想走就走,想停就停,遇到夜雨就到驿站歇脚。像古代的豪侠,温一壶酒,切两斤牛肉,然后到下一站,再温一壶酒,又切两斤牛肉。只是现代没有了古道驿站,也没有旅馆会招待牲畜。这种“流浪”怎可实现,那种豪情壮志怎么还会挥洒在这样的夜雨里?

清晨拉开梦的窗帘,雨收云舒,经过一夜雨水的涤荡,还给我一个全新的镇远。冲出车站,直奔镇远的青石板街。突然,周围的气氛凌重起来。脚踩着几千年来古人走过的大街,看着远古的风情,听着古老的歌谣,喝着先人曾喝过的舞阳河水。那几千年来的积淀,瞬间加冕于身,这能不让人感到凌重吗?

镇远的清明,山明水绿。鸟语花香的三月,何必要像李白一样,冲去扬州那片烟花地呢。家门口就有着凤凰的韵味,包涵着江南的雨巷,夹带着桂林的山水。突然有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叹。说实话,镇远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是第一次认真的去看,去感悟。虽说在这生活了二十几年,但,有种感觉萦绕心头,欲语还休。

景区对家乡人是免费开放的,只要出示一下身份证,便可以大摇大摆的进去。有时忘了带,只要跟售票员说上几句“镇普——镇远普通话”,他也不会为难你。忽然觉得身份高贵了,因为在武夷山,去景区总是从小路进入。两年下来,大大小小的路还真是知道不少。有时,宿舍的“孩子们”称我为侯导、景区小路通。不知道这是褒还是贬,我只是一个劲儿的笑。

走过浪漫的盘龙桥,踏过古朴的步行街。向景区工作人员出示身份证,登上古镇的最高处——断城墙。严重风化的墙壁,坍塌了的石壁,好似若干年前这里爆发了战乱。天空又开始挥洒。绵绵春雨,似乎是三年前淋过的那场。镇远开始模糊,变得神秘莫测。而我也被雨水逼到悬崖的哪处亭子。周围好静,好静,镇远也很静,它似乎是在酝酿,似乎是刚睡醒素颜的样子。这个角度很美,像梳妆台前的淑女。

迷路不是常有的事,但在镇远迷路是司空见惯的。三年前我曾在古民居巷道里迷失了方向。从一个巷口进入以后,里面变得四通八达,转一圈下来就分不着东西了。这可能是一种抵御外敌的方法,让敌人迷失方向,慌乱之间,杀人无形。我想这次不会迷路了吧,跟在几个老乡后面,感觉心里踏实多了。可没过多久老乡也迷糊了,转来转去,又回到了原地。不得不想其他办法突围,不然天黑也出不去。用石头做记号,一条道,一条道,慢慢尝试,这个方法很笨,效果很好,一个小时之后终于突破了重围。人生就像个迷宫,看透了容易出得来,看不透会消失在人海。

为什么把镇远称之为太极古镇,现在终于明了了。舞阳河一口气把镇远分为阴阳两半,曲折蜿蜒,还真有太极的形意。这样一来,镇远就精神化了,就超然了。除此之外,张三丰也曾在青龙洞,打过几年太极拳,山脚下那座桥下,还插着他当年用过的剑。我想那把剑可能是,他当年失手掉下去的吧。一代宗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去捡,只好它插在哪了。太极古镇的美名,在省内不胫而走,让这个镇子热闹了起来。

暮色渐起,再不下山就只能留宿山间了。其实,在山上过夜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因为,镇远的夜很美。两岸红楼,如入秦淮;河面泛舟,犹如西湖。就像,萧敬腾在《王妃》里唱的那样,“夜太美,尽管太危险,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若是时间允许,真想为你熬夜,真想霸占你的美。

镇远上空敲响了离别的钟声,是该回家了。匆匆挤上大巴,下一站是家。汽车行驶在空旷的柏油路上,免去了颠簸,却免不了疲惫。从镇远到羊坪大概要四五十分钟,可是我已经等得不耐烦,想快点飞向我的哪张大床,想快步进入梦乡。

回到自己住的镇上,已经八九点了。背着书包,低头疾走,就像当年小鬼子进村一样。入村,还是很静,不远处的灯光还在闪烁。而我回家的动静很大,总会惊吓到邻居家的小狗。每次到家门口,迎接我的总是那几只小狗凶神恶煞的眼神。有时还真会被小家伙们吓一跳,但,看到是我后,眼神马上又温柔了,然后,跑过来舔我的手指。这时,才有了家的感觉,家的温暖。

清明扫墓,在“镇普”里是“挂清”。我也不大懂这两字的含义。只是粗略的理解为“清明的牵挂”。至于这种解释是否正确,与我无关,这单是我对二字的理解。

挂清是件快乐的事,至少我不会看见“路上行人欲断魂”这种情景。清明并没有像诗人式的悲伤,相反有着些许轻快自由。可能是自己还没能体会到,或是经历的太少,于是诗人的悲伤成了我的快乐。挂清,真是不是想象中那么悲。村里,甚至是整个镇远的清明都是愉悦的。似乎镇远人看破了生死,把人的生老病死,看做是一种解脱。他们似乎超脱了,看透了,顿悟了。而我的境界没那么高,走在先辈们的墓前,心情重的要死,特别是在曾祖母墓前,那种诗人的悲,才慢慢的脑海里清晰。

焚香祷告,向谁祷告?这也许是人的自我安慰,一种强加的默认。整个清明下着雨,缠绵温柔,感觉湿漉漉的。哎,又是清明雨上。

篇10:又是一个清明时节

我的家乡座落在鄱阳湖畔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是一个真切的鱼米之乡。家乡,春天,田野里紫云英成片盛开,金黄的油菜花欢声雀跃;夏天,圣洁的白鹭在树梢悠闲在筑巢歇息,小蝌蚪伴着潺潺流水在稻田里嬉戏歌唱;秋天,金黄的稻穗迎风摇弋,静候着丰收的喜悦,碧绿的西瓜在菜地憨睡,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冬天,迁徒的候鸟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翱翔,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大雪纷飞的晚上,歪躺在渔船上呼朋唤友,推杯换盏。

也许,这些美好的事物都停留在儿时的记忆里。迎接我的,依然是吐出新芽的那棵古老的樟树,仿佛看见年老的奶奶摇着那把永不离手的蒲扇在树阴下呼唤着我回家。树,依然是那棵古樟树,只是不再枝盛叶茂,不再高大挺拨,不再勃勃生机,可是她却真实地存在,而我的奶奶却永远睡在河那边的坟茔之中,似水流年却不改那副慈祥亲切的笑容,而今陪伴她的,只有家乡带刺的山茶树、树滕和许许多多开着白花的野果,无论这些野树野滕如何缠绕,无论这些山花如何烂漫,却不改那样孤单,那样寂寞,那样失落。

村后苦楝树下铺着一层被风吹落的淡紫色的花蕾,依旧是那样芳香,田野中吹来的风依旧是那样柔和,湖中的水波依旧是那样不改初衷,而儿时记忆中那样熟悉的老乡亲音容笑貌却荡然无存,也许他们都消失在风中,溶化在水中,埋葬在土中,定格在永不逝去的时光中。

(思绪)行走在绿水蓝天中,坚硬的水泥路替代了泥泞的长堤,只是再也寻觅不到那双儿时爪在泥水路上的小脚印。湖岸边,那片曾经插满绿葱葱水稻的梯田已变成开满紫云英的荒原。远眺荒芜的老村庄,曾经的灰墙黛瓦,袅袅炊烟和那片给我带来无穷快乐和恐惧的小山丘都被洪水冲刷在记忆的岁月长河中。

清明,是对逝者的怀念。我们怀念的是那份曾经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依恋的真挚亲情,我们怀念的是那份曾经远去的懵懵懂懂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怀念的是那份曾经在我们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那人、那山、那狗……

逝去的那份情感,而今永远不会如当初那样相依相惜,记忆的那张笑脸,而今永远不会如当初那样清晰明了,享受的,却只有那风、那花、那水……

篇11:又是清明作文

八点多的时候校车缓缓地驶进了校园,当我们走上车时,车上出奇的安静。同学们好像都在思考着什么,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车行驶大概一个小时,我们到了烈士纪念馆的门前。

进入纪念馆,就看到高耸入云的英雄纪念碑屹立在陵园中。我们拿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地走进去,同学们脸上的表情严肃,好像世间一切都静止了,没有一点儿声音,只有大家沉重的呼吸声,连小鸟儿都没有了往日欢快的歌唱,风儿停下了脚步,大树不再摇曳,花儿和小草脸上也开始了紧张和严肃,没有了平日里的微笑。大家迈着沉重的步伐沿着石阶走去,只见一排排烈士墓碑掩映在青松翠柏中。

我的心不由的沉重起来,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他们保卫祖国的壮举。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上了宝贵的生命。是这些可敬的烈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如今的美好生活,是这些可敬的烈士用鲜血染红了我们手里的五星红旗。想到这里我不禁泪下,将五星红旗紧紧的握在手中。肃立在烈士墓碑前,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纪念仪式结束后,我拿出了准备好的毛巾,在烈士的墓上擦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把墓碑上的尘土擦拭干净。也许这是我唯一可以为这些可敬的烈士们做的事情了吧!在回去的路上我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我要好好学习,用我的生命来保护这面神圣的五星红旗,完成先烈们未完成的事业,牢记我们少先队员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篇12:又是清明作文

淡粉色的花儿,与往昔一样,平静地睡于枝上。风一吹,舞了一下,便又回归于静。茫然地盯着树枝,有种说不出的酸涩,涌上心头,争着从眼眶向外涌,模糊了视线。为什么。为什么每年的这一天,我都如此悲伤?

如灌铅的脚,终于迈开了一步,泪帘中,她的笑,似曾相识……“瑶儿,你不可以哭啊!”她的脸上,挂了一滴泪。我疑惑地问:“姥姥为什么哭呢?”她勉强抿了一下嘴,“姥姥不开心……”“姥姥为什么不开心?是瑶儿惹姥姥生气了吗?”我的眼中不经意间铺上一层雾。“不是,不是。你看,姥姥已经不难受了!”她拭去泪珠,故意笑得把牙齿露出来。我的泪立刻散去了,围着她一蹦一跳。我开心极了。她继续装笑着,眼中却满是忧伤,稚嫩的我不知道,那天,是她母亲的忌日……

时光匆匆,一去六年,她就这样一点一点老去,给我的映像一点一点变浅。搬上城住后,我几乎把她给忘了。直到有一天,那个噩耗终究来了:她,走了。闻讯,我怔住片刻。随即,泪,如雨,止不住。

“别了有5年了吧?”我喃喃自语。那块落有灰尘的墓碑上,是一张慈祥老人的照片,已经泛黄了。照片旁她的名字,敲击着我的心。泪水疯了一般流,过往疯了一般放映。溪边,她牵着我的手,摘樱花给我,告诉我她最爱樱花。于是,习惯性的,一见樱花如见她。就连门前的园中,也插了几棵樱花树,仿佛她从没走远,一直守在我身旁。陪我笑,陪我乐,陪我流泪。

泉水般的记忆,清澈明亮。我微笑着,在她的墓前撒满樱花。就像她曾经最爱收集樱花,她总在找最美的樱花。她似乎没来得及找到,便飞快收好行李,赶上通往天堂的汽车,丢下我一个人独自找寻。其实,我早就找到了。难道我不是她心中最美的樱花吗?

我笑了,我看见她也在笑,一边笑一边夸:“我家瑶儿真聪明!”她喜欢用发卡盘发,再在发中塞入几朵樱花。盘完发,又总是坐在镜子前,扶着头发叹息:“老了。这么多白发!”我总是笑嘻嘻地说:“姥姥的银发才好看呢!”于是,我和姥姥就没大没小地在镜前哈哈大笑。快乐的童年,姥姥一直在。

不记得姥姥何时离去,只记得她走时,在微笑。那一刻,时光停留,她苍老的脸上,挂着恬静的笑。还好,她走得很快乐。樱花盛放,满数粉红。风在拂,瞬间,花瓣飞旋,舞生命绝唱,朦胧中,一人花下坐,她是……姥姥。姥姥呀,你还没走呢,是吗?你化成了樱花,回来看我呢,是吗?姥姥,你看见了吧,你的瑶儿已经长大了,会像你说的那样“瑶儿不可以哭!”为了姥姥,瑶儿不哭!

我伸手擦去泪花,红色的眼眶中满是怀念。就算再怎么悲伤,也不可以再哭了,再也不哭了。我抬起了头,天边已挂一道云霞,宛若樱花的粉红,带着柔美的伤。时候不在了呢。我起身,拍去尘土,对姥姥道别,然后回家。

篇13:又是清明作文

古人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足以让人知道清明节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用这句诗来比喻清明时节的天气和人们的纪念思想,再也是恰当不过了。

而我们正是在这绵绵薄雾,丝丝细雨的天气中祭奠长眠于地下的长辈们。雨后的山路,泥泞湿滑,鞋底更是抗议这深一步浅一步的山路,鞋底沾上厚厚的一层泥土,失去了摩擦力,脚重重的,走起来就像“太空步”。

好在没有走多远,就看现一栋青砖黑瓦,篓窗飞檐明清风格的老屋,屋前桃梨飘香,屋后竹林苍翠,正门前还有一个池塘,几只白鹅在水里嬉水游荡,好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老爷爷的坟就在老屋旁边的一棵桃树下,苍劲的桃树上绽放着满树桃花。这是在世的爷爷年轻时栽种的,是让它陪伴着老爷爷,也用桃树粉红色的笑脸迎接我们每年的到来。

我们上前把坟上的杂草铲除,再垒上几锹土,就在坟头石碑前摆几朵白菊,依次在老人坟前鞠躬哀思和倾诉自己的愿望。

祭扫完所有亲人后,我们饱食了一顿丰盛的农家菜肴后,就去踏青。

我带了一把小锄头,提了几个袋子,独自来到山中。抬头向远处眺望,重重叠叠的山林,穿上春天为它们绣制的衣裳,轻薄的云雾遮不住群山婀娜多姿的身段,反而让她变得更加优美。

山脚泉水叮咚,从指尖滑过,清凉舒适;山上清幽的石板路旁镶嵌着映山红、野菖蒲和很多不知名的花儿;厚厚的青苔铺在山坡上就像一片草坪,在穿过树林的阳光下闪闪发光。拮一朵映山红,抽去它的花丝,把花瓣放入嘴中细细品味这酸甜的滋味,比什么香茗美酒都醇正,裸露的沉积岩就像一本厚重的书,记载着这里的发展和变迁。

山腰是片望不见边的竹林,高大的毛竹鳞次栉比。竹林被一条小溪劈成了两半,溪水中怪石嶙峋,水从高处流下,就像一条瀑布,砸在下面的岩石上激起水花和泡沫。

数不清的竹笋,还有一些被野猪刨过的痕迹,仿佛一场春雨后冷不丁的一根幼笋就从你的脚下的泥土中钻出来。竹林中的鸟儿在唱歌,我也撮着嘴,吹起口哨“唧唧”的学上几声。

在一片去年砍伐了树木,烧过山种上杉树苗的山脊上,长满了粗粗壮壮,嫩嫩绿绿的厥,我一下就摘采了满满的一袋。

下山时,迎面而来的是一棵像树一般大的杜鹃花,白色的花上有一点连着一点的紫色色块,真神奇!他就像神话中的精灵,在这里守护着山里的生灵……

农村的田埂、山坡上到处长有一茬一茬的野茭头和一片一片的雷公菌,将我带来的袋子全部装满了,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在我们祭扫时,看见还是有人没有文明祭扫,在坟前燃烧纸钱,引燃了旁边的一棵棕榈树,火沿着棕榈树上的纤维烧了起来,幸好早上天下了雨,地上草木都是湿透了的,才没有引发火灾,否则,就会烧毁一片青山,后果不堪设想。

上一篇:部队野外驻训决心书下一篇:河南省建设项目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