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商誉确认论文

2024-04-21

自创商誉确认论文(精选7篇)

篇1:自创商誉确认论文

自创商誉的形成因素研究论文

自创商誉的本质特征是可以带来超额利润。利润形成的因素从经济学上分析,可以分为三类性因素、资源性因素和顾客性因素。

一、结构性因素

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客观上存在的各行业、各企业之间盈利率的差别,必然吸引社会资本向盈利高的行业和企业流动。所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资本的自由流动必然导致风险相同的行业和企业的盈利率趋于一致。这一状态就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状态。企业在追逐利润的原动力驱使下,打破这种均衡,就能获取超额利润。打破均衡的方式有以下两个:

1.效率。效率原先仅限于生产过程,即个别企业由于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单位时间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从广义上说,企业由于选择适当的采购渠道而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合理运用资金而降低资本成本,由于扩大产品销路而节约销售费用等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不改变商品的价格,可以通过效率的提高来降低成本,从而获取超额利润。

2.垄断。垄断企业在自己的垄断行业中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而且可以长期独占这些利润。垄断通常有下列几种情形:①对生产要素的控制。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严格控制某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那么它就可以成为使用该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那个行业的垄断者。②规模经济。它是指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其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成本的增长速度。因规模经济引起的垄断称为自然垄断。③专利权和技术秘诀。一个企业由于是唯一拥有生产某种产品所必需的技术或权利的主体而成为垄断者。其利润源于生产的产品及工艺的技术含量,即知识价值。④政府行为。除了专利权外,政府直接赋予企业某种特权,也可以使该企业成为垄断者。⑤各企业之间在产品质量、包装、商标、服务态度等方面存有的差别而形成的垄断,称为垄断竞争。在垄断竞争下,垄断超额利润吸引更多厂商加入,价格开始下跌,最终获得均衡。但该均衡价格仍高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均衡价格,其正常利润仍大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正常利润,这就是垄断带来的利润。

二、资源性因素

经济学认为,由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各项要素: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地理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人力资源。人员素质及其整体效应是商誉的成因之一。商誉与人力资源之间具有某种同质性,即商誉的价值中包含了未予明确的人力资源的那部分价值。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已经成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而先进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源将成为超额利润的主要动因。

2.地理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指交通要道、口岸或距离原材料供应地和销售市场较近的`地区。以企业发展战略的眼光来看,优越的外部环境能够为企业创造超额利润,而这也是因为企业的管理者经营有方,善于投资决策,才取得或培养出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

3.资本资源。产量的增长,既取决于劳动投入的增长,也取决于资本投入的增长。也就是说,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一样,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借助企dk良好的资信和美誉度能低成本筹资:①利用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知名度,在与外部进行横向交易和联合中,取得合作伙伴在供应价格、货源配给、商品运辅、货款结算方式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减少企业的资金支出成本。②利用企业财务上良好的信用关系,优先进行各种融资活动。一是间接融资,即企业利用良好的财务信用优先取得各种商业;二是直接融资,企业可利用财务信用度高、知名度高等方面的优势,优先取得发行债券或股票的便利条件,从而扩大直接融资和筹资的规模、加快筹资速度、降低筹资成本。如在美国,信用程度高的企业筹资成本低,其发行债券的利率低于资信程度低的企业。③利用商誉,引进境外资金。外国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较注重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创造的晶牌以及企业的销售网络、信誉。利用这一优势,可吸引外国大公司合作和投资。

其次,利用良好的资信和美誉度,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①通过运用晶牌效应、信誉效应、商誉的参股,可实行跨地域渗透,把企业商誉的优势与当地人才、地理、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节省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实现资本规模和生产规模的扩大。②利用企业商誉进行资本重组,剥离和置换其他企业的有效资产,以商誉价值的增量带动、盘活相关企业的存量资产,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张。

三、顾客性因素

顾客性因素包括顾客的偏好和销售网络。企业通过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赢得顾客对企业及其产品的青睐。通过组建出众的销售队伍、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使企业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赢得竞争优势。获取稳定的超过同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级差收益。

从上述观点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若一个企业,掌握先进的技术,或拥有大批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或倍受顾客青睐,或深得供应商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或占据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就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从而获得超额利润;若拥有法定的或政府特许的某种排他性的垄断特权,则可进一步获得垄断超额利润:正是这些因素,形成了会计上所指的商誉。

篇2:自创商誉确认论文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人们需要重新审视有关商誉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9月发布的《企业合并与无形资产》(征求意见稿),对商誉会计规定作了较大修改,并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誉”(core goodwill)的概念,对“核心商誉”的解析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商誉会计理论研究。

一、核心商誉的含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商誉由六个要素组成:①在取得日,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②被收购企业未曾确认的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这些资产之所以未被确认,可能是因为它们不符合确认的标准(或者因为计量的困难);或是因为不对它们确认符合某种需求;或者是因为确认它们在经济上得不偿失。③被收购企业存续业务“持续经营”(goingconcern)构件的公允价值。它表示被建立的业务按净资产有机结合比按单独购置这些净资产分散经营可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这种价值源于企业净资产结合的协同效应以及有关市场不完善的因素。市场不完善的因素包括赚取垄断利润的能力以及由于法律或交易成本因素而限制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的障碍。④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的净资产和经营业务结合预期产生的协同效应的公允价值。每次并购的协同效应是唯一的,不同的并购将产生不同的协同效应,因而具有不同的价值。⑤收购企业由于计量收购报价的错误而多计量的金额。⑥收购企业由于被收购企业高估或低估收购价而多支付或少支付的金额。高估往往由于拍卖中收购企业出价哄抬而引起;低估则通常出现在抵押品的拍卖或火灾毁损财产拍卖的事例中。

上述6个要素中,要素③是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超额组装价值”(excess assembled value),它表示被收购企业事先存在的自创商誉或以前从企业购并中收购的商誉。要素④是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并购后联合形成的“超额组装价值”。它表示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经营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把要素③和要素④统称为“核心商誉”。要素③称之为“持续经营商誉”(Going ConcernGoodwill),要素④称之为“合并商誉”(Combination Goodwill)。核心商誉、持续经营商誉与合并商誉的关系为:持续经营商誉+合并商誉=核心商誉。

二、核心商誉产生的原因

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商誉的六要素的描述分析看出,商誉的本质特征可以带来超额利润,要素①②⑤⑥是企业的“资产持有利得”,为非核心商誉;要素③④体现为企业的.协同效应,是企业出色的经营管理活动取得的超额利润,为核心商誉。从经济学理论分析,其超额利润的形成,来源于效率和垄断(即要素③)所述经营净资产的协作产生的效率和有关市场不完善因素造成的赚取垄断利润的能力)。

(一)效率产生超额利润

效率源于协同,源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Prahalad和Hamel在其发表的《The core comp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学识。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价值链紧密联系,而企业价值链是指企业从信息获得到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它包括两个层面,即企业内部价值链活动和企业与外界交流的价值链活动。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价值链活动两个层面的某一个或几个核心的环节,是企业在这些环节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即效率高于对手),它可以表现为信息寻获能力、研究开发能力、设计能力、生产管理能力或营销能力,还可以表现为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企业可以在企业价值链活动的两个层面各环节发挥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赚取超额利润。

(二)垄断产生超额利润

垄断厂商(企业)在自己的垄断行业中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即其产品的售价超过平均生产成本,而且也可以长期独占这些经营利润。垄断通常有下列情形:①对生产要素的控制。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严格控制某种生产要素,那么他就可以成为使用该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那个行业的垄断者。在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二战前的美国制铝公司,该公司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一直垄断了美国铝市场,长期维持其垄断地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几乎完全控制了生产铝所必须的生产要素――铝矾土矿产资源。②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规模的扩大,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成本的增长速度。垄断可以降低平均成本,获取超额利润。因规模经济引起的垄断为自然垄断。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自然垄断在公共事业小最为普遍,如供电、供水、通讯服务等。③专利和技术秘诀。一个厂商(企业)由于唯一地具有生产某种产品所必需的技术或生产某种特殊产品的唯一权力而成为垄断者。它的利润源于生产的产品及其工艺的技术含量,即知识价值,即专利和技术秘诀的使用,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从而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④政府行为。除了专利外,政府直接赋予某个厂商某种特权,也可以使该厂商成为垄断者。如改革前的我国各大进出口公司:中粮、中化、中技、五矿等。⑤各厂商之间因在产品质量、包装、形状、商标、地址、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着的差别而形成的垄断,这种情形称为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在垄断竞争下,垄断超额利润吸引更多厂商加入,价格开始下跌,最终达到均衡。但由于均衡价格仍高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均衡价格,其利润仍然大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正常利润,这是垄断所带来的超额利润。

三、核心商誉资产的确认

核心商誉能否确认为资产,需作具体分析。核心商誉包括“持续经营商誉”与“合并商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指企业(被收购企业)的自创商誉。FASB承认自创商脊能够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超额利润),但是把自创商誉的形成与它的实现仍然严格地加以区分。自创商誉虽已形成,倘若未曾通过兼并或收购等产权交易,尚未产生包括自创商誉价值在内的企业交易(收购)价格,仍不能够予以资本化。笔者认为,自创商誉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应表外揭示。因为购并过程中出现的商誉价值,说明自创商誉在企业被收购之前已经存在,商誉是一种现存的状态,对自创商誉作表外揭示是确定并购价格进而确认外购商誉的前提。非如此,则会出现要素⑤⑥计量收购报价的错误,多计或少计、低估或高估商誉价值。表外揭示的方式,可采用超额利润本金化价格法等方式确认。

表外揭示的自创商誉,倘若企业被收购或兼并或合并时方确认为资产(即要素④),此时,商誉才符合资产的定义。此观点与FASB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阐述的资产的定义与特征相吻合,即“使主体有权取得或控制上述未来的经济利益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只有企业并购的产权交易已经发生,自创商誉才从内部形成转化为对外实现,也即要素③、要素④结合才构成为企业的核心商誉资产。

来源:时代

篇3: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思考

(一) 自创商誉确认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相关性原则。新经济时代, 有形实物资产是企业生产的核心, 自创商誉的确认与否, 对企业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在现在的高新技术企业中, 自创商誉已经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据很大的比例。由此可知, 只有对自创商誉确认, 向报表使用者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才能对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给予满足, 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

二是可靠性原则。人们难以可靠地计量单一因素, 但是单一因素对商誉的影响度在未来的超额收益上体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预测科学的发展, 企业未来的超额收益能力或者企业的整体价值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可靠地计量出来, 因此, 也可以可靠地计量自创商誉的价值。自创商誉的确认能够真实地、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三是可比性原则。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主要表现在: (1)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企业在并购时, 合并商誉确认的实质就是企业的自创商誉。合并商誉仅仅是瞬时的一种状态, 自创商誉是商誉较多的存在形式, 自创商誉是外购商誉的基础, 外购商誉是自创商誉的转化形式。因此, 要想实现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具有可比性, 就必须在并购时进行合并商誉的确认, 自创商誉在平时确认。 (2) 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对于不同的两个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 一个企业具有合并行为, 而另一个企业没有, 如果只对合并商誉进行确认而不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 那么在财务报表上, 处于劣势的就是那个没有合并行为的企业, 因为它没有合并商誉的确认, 其实事实上这样现象不是一定的固定的。如果进行自创商誉的确认, 则会使不同的企业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具有可比性。

四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新准则中, 只对合并商誉进行确认, 而不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 但是实质上自创商誉与合并商誉是一样的, 都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 企业应该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

五是重要性原则。在披露财务报告时, 披露所有的重要的财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的今天, 全球的企业并购越来越频繁, 在并购过程中, 商誉数也随之变大, 而并购商誉的基础就是自创商誉, 只有平时不断地反映自创商誉, 才能与重要性原则相符。

(二) 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

首先, 自创商誉的确认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 自创商誉能够正确且合理的确认并进行核算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 自创商誉的确认可以促进企业关注自身商誉的程度加深, 促进企业的良性竞争, 将企业的资源潜力充分地挖掘出来, 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中国现代化市场经济秩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进而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得到推进。并且在一些跨国的收购中, 不仅能够使我国企业的价值能够得到正确评测, 而且能够使我国国有资源得以保住, 进而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得以防止。其次, 自创商誉的确认促进了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企业可以通过自创商誉的确认引进外资, 一般而言, 国外企业非常注重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创造的良好商誉, 因此, 其在选择国内合作伙伴时, 特别关注这一点。并且企业可以通过其良好的商誉从银行中得到商业贷款。良好的商誉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再次, 商誉是由企业中多因素优越形成的一种价值, 而这种价值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企业能够进行自创商誉确认, 那么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 企业会更加注重提高企业的信誉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大企业的人员培训投入, 长此以往, 就会不断提高企业的自创商誉价值, 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 自创商誉确认的难点

自创商誉的可计量性是是否能够实现自创商誉确认歧义点。从传统企业而言, 历史成本作为资产计量的基础, 但是它不是唯一的计量模式, 在自创商誉形成之后, 要想计算出过去的支出那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 自创商誉的计量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来进行的话有一定的难度, 此时我国企业对自创商誉进行计量可以借鉴外购商誉的计量方法来进行, 即采用企业整体价值减去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来进行。虽然企业转让行为并没有发生在自创商誉中, 难以用确切的货币形式表示企业的整体价值, 但是采用相对市价法, 并且通过同行业类似企业的定价来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估计, 然后再将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从而实现对自创商誉的价值的计量。与采用历史成本、现行市价或者现行成本计量相比, 虽然这种计量出的结果不够准确, 在计量对象真实存在的基础上, 计量结构的准确性已经不重要了, 就可以验证计量的过程, 那么也就可以接受此计量结果。

二、自创商誉的计量

(一) 现值法

用这种方法来确定自创商誉的价值其实就是以未来超额利润的资本化价值来进行。使企业获得未来超额利润的经济资源就是商誉的本质特征, 企业的超额收益越高, 此企业的商誉价值就越大。如果能够将商誉带来的未来超额利润计算出来, 再将其资本化, 那么这个资本化价值就是使企业获得未来超额利润的商誉。其基本公式如下:

商誉的价值用G来表示, 预期未来年平均收益用P来表示, 该行业平均利润率用r来表示, 计算日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用c来表示, 商誉资本化率用j来表示。

用现值法计量商誉的价值虽然有很多优势, 但是其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1) 商誉价值的大小直接受企业未来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资本化率、行业平均利润率的影响。而评估者对这些因素相关参数的选取又决定了这些因素, 而参数的选定又受评估者对该参数的认知程度及其合理性的判定的限制。因此, 商誉价值大小在一定程度上由评估者的经验决定; (2) 货币的时间价值没有考虑到。企业预期未来年平均收益是对未来每年收益的算术平均值, 对其时间价值的影响没有考虑; (3) 商誉价值受很多因素的制约, 其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企业虽然可以持续经营下去, 但是商誉需要企业的不断投入和维护, 不应将未来年平均超额利润资本化, 而应该在一定的年限内贴现。

(二) 加总法

加总法即单独计价使企业获得未来超额利润的每项优势的价值, 加总即为商誉的价值。

构成商誉的优势因素很多, 例如良好的客户关系、团结高效的员工队伍、庞大的销售渠道网络、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某些垄断特权等, 如果这些优势都可以进行计量的话, 那么商誉的价值就是将评估结果加总。但是现实中很少使用这种方法, 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一些几个方面: (1) 无法对构成商誉的各项因素进行具体的辨认。从商誉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 商誉也包括无形资产评估中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 也就是回缩构成商誉的因素很多, 不可能对他们进行一一辨认, 因此, 对构成商誉的全部因素进行评估和计量困难非常大, 是不可能实现的。 (2) 假设商誉的构成因素是可以进行一一辨认和计量的, 如果对其评价结果进行简单加总仍不够科学和严谨, 必须将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都考虑进去。 (3) 商誉与企业整体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 商誉是不可能离开企业而单独存在的。

(三) 割差法

割差法就是指对商誉的价值的计算评估按照企业整体重估价值减去可辨认资产来进行。商誉从数量上来看就是指企业整体重估价值减去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无论是哪种商誉都可以根据它计算出来。对于外购商誉而言, 其企业整体重估的价值就是买卖双方的协商价, 企业对其的确定还可以通过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C来进行, 因此, 很容易将外购商誉的价值确定下来。而对于自创商誉而言, 如何准确地对企业整体重估价值进行确定是关键。对企业整体价值进行评估时, 选择评估方法时根据被评估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

(一) 自创商誉的初始确认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积累起来的, 它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经过一个很长时间, 是企业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协同作用的结果, 由此可知, 在进行自创商誉的确认应对企业股东的权益进行增加, 即自创商誉确认时, 借记“商誉”, 贷记“资本公积——商誉”。

例如:某企业近5年的平均收益额为300万元, 当年年末资产总额为1500万元, 同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为10%, 则自创商誉价值= (300-1500×10%) /10%=1500 (万元) 。

(二) 自创商誉的后续计量

自创商誉是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产生的, 由于形成商誉而发生的各项支出都在发生当期已计为费用, 如果此时在分期摊销自创商誉的确认, 那么必定会导致费用的重复计列。商誉的账面价值由于分期摊销而逐渐减少, 实际上企业的自创商誉所体现的未来超额盈利能力不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相反有时还会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的不断创新而逐渐增强。不能准确合理的确定自创商誉的摊销期限, 因此, 无论规定在多少年内摊销完毕都缺乏应有的合理性。由上述分析可知, 自创商誉的后续计量不应该采用系统摊销法, 而应该采用减值测试法进行计量。减值测试法合理性表现在: (1) 商誉的消耗能够从商誉的减值测试中充分的体现出来, 商誉的减值测试具有可操作性, 并且能够使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得以增强。 (2) 企业提供的有关商誉信息由于减值测试法不涉及对商誉使用年限的确定而具有可靠性。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 借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 贷记“商誉减值准备”。

例如, 某企业自创商誉的价值为1000万元, 假定该企业每年年度计提无形自创减值准备, 则

参考文献

篇4:对商誉本质和自创商誉的重新思考

[关键词]商誉本质;自创商誉;整体价值:超额收益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4-0259-02

1商誉的概念及其本质

1.1商誉理论起源以及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商誉”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最初以商业词汇出现的商誉(Goodwill)一词,在英格兰的一桩企业合并案中被首次提出。即便如此,随后人们对于商誉的定义却没有仅仅局限于企业并购的情况之下。早期人们认为商誉的构成要素包括了能使企业受益的一切有利条件。到19世纪末,商誉被普遍地被理解为能使企业获得更多收益的与顾客之间的友好关系,这也正是“好感价值论”的起源之处。

随着会计理论的逐步发展,对商誉相关问题的讨论经久不息,逐渐形成了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好感价值论、总计价论、超额收益论。

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生于融洽的商业关系,企业与雇员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优良的产品质量、特有的高质服务等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品牌优势,从而使顾客对企业形成的一种好的口碑和印象。该理论的缺陷在于“好感”的价值难以用货币来计量。

而总计价论中提出的继续经营概念和未入账资产概念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该理论提出商誉是企业的“整体价值”超过个别价值的总和。

超额收益论则是近年来较为主流的观点,它认为商誉能使企业较长久并相对稳定的获得比其他同行更高的利润,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溢余价值。兼并和出让企业的价格决定于预期未来超额利润的高低,也取决于对企业收益率的评价。在此过程中,需要结合商誉作为资产的三要素经济资源、获利能力、货币计量,对企业“整体价值①”形成的超额收益进行估计。

1.2我国新准则中对于商誉的定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及《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予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准则

所规范的无形资产。从此概念中可以看出;准则认为商誉仅在企业合并时可确认,并且进一步明确了先前的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的“企业自创商誉不能加以确认”。商誉与企业自身不可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规范的内容,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进行处理②。

2基于商誉定义对自创商誉的分析和思考

2.1现行制度下自创商誉确认中的矛盾与争议

我国的新准则中的对于商誉确认的规定与传统的国际惯例保持了一致性,即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然而会计界一直存在着要求确认自创商誉的呼声,“20世纪90年代美国会计学会就曾在一长篇报告中严厉批评:‘只包括外购商誉,而不包括自创商誉是会计中最不正常的事情之一’,并建议对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应尽可能的与外购商誉一致。③”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高新技术不断渗透企业,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现实对企业加强商誉会计核算和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传统理论中自创商誉确认的不合理性的论证,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的几种观点:

(1)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而它们在实际上并非相对独立。对被合并企业来说其自创商誉继续存续,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这违背了会计规范的对称性原则。

(2)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也没有真实、及时地反映企业超额盈利能力的信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只在合并时确认巨额商誉明显有其不当之处。

(3)过分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而抛弃了相关性原则;遵循了谨慎性原则,但却有悖于重要性原则和充分披露原则。的确,自创商誉的计量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具有较大的难度,计量结果不够准确;但会计上的可靠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使有形资产的计量也未必都是完全可靠的。

2.2结合商誉定义和本质分析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

基于商誉的形成及其本质,结合各个历史阶段会计界对于商誉的定义对其进行分析,它逐步形成于企业的持续经营期间内,并非一时凭空产生。而在传统的处理方法中,并购时才产生巨额商誉是由于会计系统计量方式的局限性造成的。其真实原因在于会计系统对企业价值是采取分块反映的方式,而没有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反映,但企业在市场中进行并购交易时,交易对象却是企业整体。也就是说,市场反映的是企业整体价值。但是,由于智力资源、品牌形象等均不符合目前会计学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会计系统仅能反映企业部分构件(如固定资产、存货、土地、专利等)的价值。两者反映口径的不同是导致企业在实际并购中产生商誉的根本原因。如果假设会计确认和计量技术足够进步,会计系统能够以分块反映的方式反映出企业全部构件的价值,那么,在理论上就可以看出商誉本质的内容只能是企业中各项资源之间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协同和整合效应。但目前的会计体制并不符合这样的要求。

商誉既是产生于各项资源的整合效应,这些资源存在的期间商誉也应该存在并变化着,因而其存续期间也应贯穿于企业合并前后,并非在合并发生时才予以确认。由此矛盾导致的问题在会计史上层出不穷:“1989年在泰姆(Time Varner)合并中的140亿美元里80%是商

誉;1998年,菲利浦公司(Philip Moofis)收购克拉特公司(kraft Inc.)时,支付的12.9亿美元,其中90%是商誉。”在传统会计的财务报表上反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却被公认为企业巨人。其根源在于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上找不到自创商誉价值,这样直接导致相关财务报表对投资人的决策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从理论上讲,企业并购时才予以确认的商誉实际上早已存在于被并购企业中。目前在账面上只做资本化处理,丝毫没有作为资产的本质反映出来。

即便如此,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商誉是无形的,却是有价值的。它作为一项整体型无形资产,不同于其他知识型无形资产,其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天性也决定了其难以计量的特质。但这并非无解的难题,表外披露和超额收益论的相关观点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会计体制构建的实际状况,我们可以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部分中说明报告主体有无自创商誉以及价值多少。以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把自创商誉确认为企业的账面资产,列入报表之内反映。关于自创商誉的计量,葛家澍教授提出“既可以通过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确定,又可以通过股票市价总额(如果是上市公司)与其重估价后的净资产进行对比来确定。”同时,根据“超额收益论”中商誉的“是企业未来超额收益的能力”的定义,我们可以借评估企业利润率是否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率来衡量商誉资产带来的收益。

篇5:自创商誉确认论文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2、对增值税转型相关问题的认识

税法税务会计学税务筹划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3、浅谈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财务管理学企业管理学企业会计学

管理创新与发展战略管理

4、对企业偿债能力的评析

企业财务管理现金流量管理与分析

财务管理与分析资本市埸管理学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

5、浅谈会计收益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税务会计学税务筹划会计法

所得税会计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6、企业有效控制促销成本之我见

有效营销管理就是沟通市埸营销管理

营销学市埸学

7、浅谈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学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8、对成本计算方法若干问题的探讨

企业会计学成本会计学成本费用管理细则

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9、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的新要求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10、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之我见

成本管理学企业管理学企业会计学

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11、中小企业筹资方式解析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12、对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的思考

会计法 会计法

流动资金管理的战略思想财务管理学企业管理学企业会计学

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13、浅谈投资决策中的会计信息需求

投资学企业管理学财务管理学

投资决策管理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

企业投资项自可行性研究与核准申请

14试论预算外资金常见的舞弊手段及审计方法

预算会计学国家预算预算管理审计学

15、浅析网络财务对传统会计理论及实务的挑战

会计史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现代会计研究

网络财务时代

16、试述企业采购管理有效途径

采购原理与管理采购管理流程现代采购管理

采购供应管理价值增值

17、新旧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比较分析

税法税务会计学税务筹划所得税会计准则

1.唐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财会学习》2006年8月第8期

2.于晓镭 徐兴恩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3.郑庆华 赵耀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4.李群 《新<企业会计准则>与现行税制的差异及处理》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年版

5.雷建 温亚丽 《2007新会计准则实物操作指南》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7年版

18、浅析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的若干问题

税法税务会计学税务筹划所得税会计准则

1、张金水《企业所得税指南》,海风出版社2003年出版

2、夏晨华 叶建芳 刘海燕 《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及协调详解》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3、郭洪荣 罗军 《企业会计制度与现行税制差异解说》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年版

4、雷建 寇学琴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实务应用》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5、王亚卓 莫桂莉 《新会计准则变化点及案例说明》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6、唐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财会学习》2006年8月第8期

19、浅析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

流动资金管理的战略思想财务管理学

企业管理学企业会计学

20、探讨我国资产评估的发展趋势

资产评估学财务管理学

企业管理学企业会计学

21、试论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务管理学

企业管理学企业会计学

22、对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的思考

流动资金管理的战略思想财务管理学

企业管理学企业会计学

23、浅述我国现行会计报告的局现性及改革策略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24、浅论关联方交易对国家税收的影响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25、浅谈如何鉴别利润操纵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26、新旧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的比较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27、浅谈新会计准则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28、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分析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29、新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比较分析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30、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分析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31、浅析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 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32、关于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思考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企

33、对我国增值税转型的思考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税务会计学税务筹划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34、浅析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35、浅析新旧存货准则变动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36、浅析人力资源会计计量问题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37、关于推进税务系统依法治税进程的措施与建议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税务会计学税务筹划 《企业会计准则》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2006年会计法 财会杂志:会计研究财会通讯会计论谈中华财会网

38、浅谈对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认识

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

篇6:自创商誉确认问题的思考

商誉一般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而商誉问题的争议大多存在于自创商誉, 结合法律、经济学、会计等各方面, 可以把自创商誉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断创立和积累的各种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 在这种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的作用下, 企业各构成要素在现有组合方式下的协同效应预期会给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自创商誉主要包含企业与内外部的良好关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及高效的组织架构。

自创商誉作为一项最无形的资产, 其同一般意义上的无形资产相比, 具有以下自身独特的特点:

(一) 整体性

自创商誉与企业自身发展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其一方面是企业通过良好的内部经营管理长期持续积累的;另一方面也与企业所处的外部客观环境和整体活动有关。离开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 企业的自创商誉也就难以存在。

(二) 自创商誉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计量性

由于构成自创商誉的各个因素是以一种状态形式存在, 当产生这种状态形式的活动因受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时, 形成商誉的这一状态形式就被另一种状态形式所代替。不同于绝大部分的有形资产束缚在一种物的形态下, 内外因素对其价值量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自创商誉为企业创造的收益经常波动, 具有不确定性, 难以计量。

二、自创商誉的确认

在知识经济时代, 自创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越为重要;同时企业并购规模的扩大使得自创商誉在经济社会中起着更为重大的作用。现如今, 我国正逐渐从传统会计向现代会计转变, 相应地, 会计目标也从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 这种转变伴随着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博弈。基于决策有用观的理论实质, 应该反思相应的会计理论, 重新考虑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

(一) 对现代会计目标的认识

自创商誉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盈利, 其对企业的现金流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 确认自创商誉, 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自创商誉的信息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评估企业未来产生现金流的前景, 进而做出理性的决策。这是决策有用观的精神实质, 即会计目标要求确认自创商誉。

(二) 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认识

可靠性要求经济对象或事项要如实反映。可靠性是会计质量的基本特征之一。反对确认自创商誉的一方认为自创商誉无法可靠计量, 所以不应该确认。诚然, 促使自创商誉形成的各项因素无法逐项地予以可靠确认与计量, 但这并不能构成自创商誉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论据, 因为各单项因素对商誉的影响最终都会体现在企业未来超额盈利能力上。

(三) 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认识

相关性是指“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件的结果做出预测, 或者实证或修正先前的期望, 从而具有在决策中导致差别的能力。”相关性的核心在于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用性。商誉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不确认商誉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及时准确获取企业的发展前景。

(四) 对稳健性的认识

稳健性原则是对不确定性所作的慎重态度, 以确保经营环境内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得到充分的考虑。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我们必须适度应用稳健性原则。回到自创商誉问题上来, 自创商誉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 但这种超额的利润在不同的年份, 数量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因为这种波动而拒绝确认该项资产, 这显然与我们现代化的会计理论相差甚远。相反, 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创商誉带来未来超额的盈利的不确定程度, 选择自创商誉的具体确认方式, 而不应该使稳健性成为我们不确认自创商誉的借口。

(五) 对可计量性的认识

可计量性是指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变动必须具备相关的计量属性, 可以充分可靠地用货币计量。从自创商誉的定义与性质来考虑其计量属性, 笔者认为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自创商誉的计量属性比较适合。当然, 运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 需要对正常利润率、超额利润率、贴现率和贴现期等因素进行估计, 因此, 对自创商誉可靠计量着实有些难度。然而, 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客观经济环境, 到处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 任何的会计计量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但只要我们能够保证计量的对象的真实性、计量的假设的合理性、计量的过程的可验证性, 那么我们就可以接受计量的结果。

综上而述, 笔者认为自创商誉不但可以确认, 而且是应当确认。自创商誉的确认不但可以丰富现行的财务会计理论, 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从而更好的指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理性的决策。同时自创商誉的确认可以唤起我国企业对商誉的重视, 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但对于自创商誉确认的会计操作和处理还需要在实物中不断完善和健全, 以期能够更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服务。

摘要:有关商誉的确认、计量和列报方面的问题在会计发展中历来有极大的争议, 其中关于自创商誉问题的争论更是悬而不决。目前会计界普遍的做法是对于自创商誉不予确认。但在21世纪的头十年, 全球性的企业合并愈演愈烈, 企业间的整合、重组开始常态化, 为了满足企业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双重需要, 自创商誉应加以确认。

关键词:自创商誉,自创商誉确认,自创商誉计量

参考文献

[1]裘宗舜, 柯东昌.财务会计难题之一:自创商誉[J].会计之友, 2008, (3) :32-34

[2]赵振智, 黄静.自创商誉会计处理讨论[J].财会通讯, 2012, (25) :61-63

[3]刘樟生.自创商誉会计计量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 2012, (30) :14-18

[4]邓小洋.自创商誉的几个基本问题.[J]财经研究, 2003, (1) :76-80

[5]陈立云.外购商誉会计研究[J].财会通讯, 2008, (8) :53-55

[6]贺军.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问题思考[J].财会通讯, 2012, (7) :83-84

[7]白露珍.商誉会计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J].财会通讯, 2012, (1) :83-84

[8]阎红玉.商誉会计[M].北京冲国经济出版社, 1999.55一56

[9]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1986.

篇7:自创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关键词] 自创商誉 超额收益 现值

一、商誉

商誉是指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通常是指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客户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的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有商誉的企业能获得超额收益。

有关商誉的研究由来已久,我国近代著名会计学者杨汝梅先生在1926年 6月的博士论文——《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就从会计角度研究了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1965年美国学者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中对商誉作了三种解释,即

1.认为商誉是人们对企业持有良好印象的价值表现。

2.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超额收益超过不包括商誉在内的总投资正常报酬的贴现值。

3.认为商誉反映了企业总价值超过各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净额。

可以概括为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商誉是不能单独存在的,与作为企业的整体资产有关,也不能与企业可辨认的各种资产分开出售。商誉按其来源可以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目前,国际上一般是将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对自创商誉不予以确认,主要是基于稳健性和可靠性的考虑,我国也是如此。在2006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为: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可辨认性是指: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权许可、租赁或者交换;商誉是不可与企业分离的,不满足可辨认性。在无形资产准则中不规范商誉的确认问题,对于企业自创商誉不确认为无形资产。在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资产的计量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自创商誉的计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的进步,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无论从促进会计理论发展,还是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随着计量方法的改进,也使得计量自创商誉成为可能。

二、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准则对企业合并时产生的外购商誉予以确认,外购商誉并不是在企业合并中产生的,企业合并之前就已经存在,也就是企业的自创商誉。当企业合并时外购商誉进入并购企业,与并购企业的自创商誉融在一起,也就形成了企业的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只是在企业合并的时点存在,商誉大多数时间是以自创商誉的形式存在,只确认外购商誉,不确认自创商誉不合理。

1.自创商誉符合资产的定义

葛家澍教授曾指出自创商誉是可以计量的,但是目前我国对于自创商誉是不予以确认的,笔者认为对自创商誉应该予以确认。从资产的定义来看,我国准则中对资产的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外购商誉在我国已经予以确认,对于自创商誉来说,它也符合资产的定义。首先,拥有自创商誉的企业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的收益,也就是说自创商誉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拥有自创商誉的企业,与同行业企业相比较,可获得超额利润,这满足资产的第一个特征。其次,商誉是企业长期积累的一项价值,这也说明自创商誉是由于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符合资产的第二个特征。再次,商誉是不能离开企业单独存在的,这就是说商誉是属于企业的,不可与企业可确指的资产分开出售的。由此可知,商誉满足资产的定义,应将其确认为资产。

当然,要将资源确认为资产还需要满足两个确认条件: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自创商誉是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而且带来的是超额经济利益,这满足资产的第一个确认条件。对于商誉的计量问题,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这是针对外购商誉的,对于自创商誉没有规定。现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于自创商誉过去发生的支出不容易计算,所以难以用历史成本计量,自创商誉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把超额收益折现以确定其价值,即采用现值来计量。在未来收益额可以确定的情况下,再选用合适的折现率就可以求出现值了。关键是未来收益额的预测,折现率的选择和自创商誉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期限,确定了这三个指标,就可以确定商誉的价值。用现值来计量自创商誉的价值,即表明自创商誉符合资产确认的两个条件,可以确认为资产。

2.确认自创商誉符合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的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确认了自创商誉将其作为资产入账,才能更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才能有助于投资者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现在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自创商誉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自创商誉作为反映企业具有超额盈利能力的信息,只有及时提供,才能满足各相关方决策的需要。

3.确认自创商誉符合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自创商誉是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的,作为企业内部形成的无形财富,使企业未来能够获得超额收益,将其作为资产入账,才能全面地、真实地、可靠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符合可靠性,因而应予以计量。企业能获得超额收益,这表明自创商誉在企业确实是存在的,就应该予以确认与计量,从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情况。

三、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1.自创商誉的确认

既然确认自创商誉有其必要性,那么就应该确认,怎么来确认呢?有商誉的企业会获得超额收益,这是商誉的本质。如果某个企业在连续若干期都能得到高于同行业的超额收益,这时就需要确认。可以通过评估的方式确定企业的整体价值和企业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如果企业整体价值与企业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是正值,就确认自创商誉,如果是负值,就不确认。

2.自创商誉的计量方法

传统上,世界各国资产计量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我国在准则中也规定资产计量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但并不排除其他计量模式,采用其他计量模式时应当保证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强调得是过去所发生的支出。对商誉来说,过去的支出不易计算,但其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计量自创商誉时不能基于过去,而是着眼未来,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可采用其它计量模式。

对于外购商誉可以用企业整体价值减去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来计量,而对于自创商誉来说,没有发生企业转让行为,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来计量。

商誉价值形成是建立在企业预期超额收益基础上的,那么可以通过预测其超额收益,然后再折成现值来确定其价值。

1.超额收益本金化价格法

超额收益本金化价格法是把企业的超额收益本金化还原来确定企业自创商誉价值。应用此方法的前提是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没有终止的期限,而且假定商誉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期限是无限期的。用超额收益本金化价格法确定自创商誉的价值,需要确定两个指标,一个是每期超额收益的确定,一个是本金化率的确定。用V表示企业自创商誉的价值;用Ri表示第i期的超额收益;用r表示本金化率,收益期是无限期,i取值为从1到无限,则公式为:

V=∑Ri/(1+r)i

若每期的收益都相等,则公式可简化为

V=R/r

2.超额收益折现法

从实际来看,企业不可能永远存在,而商誉更不可能永远存在,企业不存在,商誉也就没了;即使企业存在,自创商誉可能只能存在若干年,假设自创商誉给企业带来超额的期限为n期,i取值为从1到n,Ri表示第i期超额收益,r为折现率,此时公式可变为:

V=∑Ri/(1+r)i

此公式是把可预测的若干期的超额收益折现来确定商誉的价值。

采用未来超额收益折现法来确定自创商誉的价值,要预测企业未来收益,未来收益的实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准确预测企业的收益需要用到一些方法,随着计量技术的提高,准确预测企业的收益是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盛颖逾:新经济时代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财会通讯,2003(1)

[2]代杰:对自创商誉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探讨.会计之友,2006(9)

[3]李兵:自创商誉会计问题研究.审计月刊,2006(9)

[4]许家林:商誉会计研究的八十年:扫描与思考.会计研究,2006(8)

上一篇:镇办公室工作下一篇:小学国旗下讲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