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物理备课组总结

2024-07-11

九年物理备课组总结(通用11篇)

篇1:九年物理备课组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王星霞

在紧张的期末复习中,对本学期我们历史备课组的工作做一简要总结。本学期我们历史备课组成员团结一致,较好地完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学中我们严格执行学期初的教学计划,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重点放在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上。

一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我们都发挥各自的优势,集思广益,为备课组献计献策,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能做到优质高效。

二听课评课:这学期我们组的、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赛听课活动,只要与自己上课不冲突,我们都尽量去听。除了赛课以外,我们还互相听课,每次听完组内的课,都要相互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在互帮互学中我们全组的教学成绩整体都得到提高。

三自制课件: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抽象的历史更加鲜活,更加具体,我们还合理整合网上资源制成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课件,基本做到每节课都有课件,使用课件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每节课我们都可以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源,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记忆,而且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了教学相长。

四加强与市内名校的试题交流:为了更好地把握中考方向,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不做井底之蛙,积极与市内名校进行试题交流。在试题交流中,我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六试卷分析:每次考试成绩我们都有详细统计,包括每班优秀人数、中间人数、不及格人数、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满分等。并分三个层次对成绩进行客观、认真地分析。针对历史学习成绩较差的个别班级和个别学生,我们都一起分析,找出原因,进行调整。由于我们的共同努力,各班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都空前提高,成绩也稳步上升。

希望在期末区质量检测中,我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2:九年物理备课组总结

(一)集体备课:今年九年历史组是历年来实力最强的组合,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我和杨素丽、李秀清、商庆迪老师都有多年担任毕业班历史教学任务的经验,王丹老师是最年轻的教师,她虚心好学,经常跟踪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在集体备课中,我们都发挥各自的优势,集思广益,为备课组献计献策,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能做到优质高效。除了组内备课以外,为了提高全区的历史教学水平,我们还承担了区内的备课观摩活动,敞开大门,随时恭候区内同行的光临指导。

(二)听课评课:这学期我们组的五位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四杯赛听课活动,只要与自己上课不冲突,我们都尽量去听。除了四杯赛以外,我们五人还互相听课,每次听完组内的课,都要相互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在互帮互学中我们全组的教学成绩整体都得到提高。

(三)自制课件: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抽象的历史更加鲜活,更加具体,我们还合理整合网上资源制成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课件,基本做到每节课都有课件,使用课件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每节课我们都可以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源,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记忆,而且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了教学相长。

(四)习题配备和批改:本学期学校没有订任何习题资料,我们就自制试题,随堂作随堂批,面批面改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本学期全组分工合作共出配套练习题十多套,保证了巩固教学效果的需要。本学期我们共批了四次大型考试卷(三次月考、一次期中考试),本学期杨素丽老师还参与了市教研室考试说明的编写,加强了我校与市内名校的交流。

(五)加强与市内名校的试题交流:为了更好地把握中考方向,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不做井底之蛙,积极与市内名校进行试题交流。如我们与四十五中、吉大附中学等名校进行了试题交流,在试题交流中,我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六)试卷分析:每次考试成绩我们都有详细统计,包括每班优秀人数、中间人数、不及格人数、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满分等。并分三个层次对成绩进行客观、认真地分析。针对历史学习成绩较差的个别班级和个别学生,我们都一起分析,找出原因,进行调整。我们还利用午休时间为个别学生单独补课,由于我们五人的共同努力,各班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都空前提高,成绩也稳步上升。与前几届相比,今年的九年级无论在及格率、优秀率、还是平均分方面都是历史最好水平,特别是满分群体明显增加。相信2010届中考我们在历史成绩方面会有一定的突破。

篇3:九年物理备课组总结

为了改变现状, 发挥集体备课的应有优势,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开展了《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一转眼, 该课题已经进行了近两个学期。 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我们每个人及课题组的努力, 在过去的两学期中, 生物备课组全体成员, 扎实学习理论, 深入学习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并在学习中反思、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 进而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两学期来, 我们做了大量实际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在此, 对我们一年的研究工作做以总结。

一、坚持业务学习, 理论指导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和交流在教学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讨论课改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 研究新对策, 提高实施水平,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 提高理论水平。 为此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学习, 在此择要叙述其中两项。

1.如何说课。 学校首先下发了学习资料, 先进行组内自学, 然后请专人系统讲解, 之后各备课组确定自己的说课内容, 上报教务处, 教务处负责安排各组的具体说课时间, 届时业务校长和教务处主任亲临各备课组说课现场, 进行倾听和现场指导。 生物组说课的题目是《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我们四位老师按抽签决定的顺序进行说课。 我们组的教师都是第一次说课,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 但总体效果不错, 并且得到了校长和主任的细心指导。 我还被推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说课展示。

2.学习 《考试大纲 》和 《考试说明 》。 学校组织了学习考纲和考试说明, 做三年的高考题, 并进行《说高考》活动。 生物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学习了2013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做了一遍三年高考试题。 通过认真研读考纲, 认真分析高考试题, 找出基础年段教学和高考的节点, 我们每个人写了一篇关于《说高考》的论文, 并参加了学校的统一活动, 我和王老师的论文获得了领导的认可。 这次学习和活动, 使我对于基础年段的教学又有了新思路。

二、注重实施过程, 提高教学水平

与学生一样,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有重大差异, 教授同一节课的教师, 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 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 从而产生新思想, 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我们生物组的全体教师坚持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 每周二第一节由一名教师出公开课, 第二节大家坐下来评课。 首先, 出课教师先说自己设计的思路, 每一个步骤的目的, 达到的效果。 然后, 其他教师分别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 包括优点和缺点。 最后大家统一认识, 达成一致。 通过评课研讨,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大家都明确了自己该如何上好这节课。 就这样坚持了近一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 不只是青年教师受益, 就连老教师和中年教师也获益匪浅。 我校的生物科教学成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三、规范备课流程, 避免流于形式

“向备课要质量”是我们加强备课组建设的初衷, 扎实提高备课组工作实效须规范备课流程。 我们在学期初就制订出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按单元分配备课任务, 每单元有中心发言人。 集体备课的运作流程是: 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课后反思。

(1) 每周集体备课的最后一点时间要通知全组成员下一周的备课任务, 要求每个成员都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课标, 做相应单元的习题, 并确定好中心发言人。 (2) 组内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 各抒己见, 充分讨论, 统一认识, 实行“四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训练内容。 除中心发言人作主要发言外, 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发言, 说出自己的设想, 经过讨论形成共案。 在研讨过程中, 要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活动记录。 (3) 注重形成个案, 狠抓“二次备课”的落实。 备课组成员需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做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 要求教师在开展集体备课后, 根据拿到的共案, 依据自己的性格特点、 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 对共案作深入推敲和斟酌, 形成符合自己实际的个案。 (4) 课后交流, 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 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 要进行交流, 对教学进行反思,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 以扬长避短, 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5) 保存资料, 供以后研究和参考。

四、阶段性成果

从2013年3月至今,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研究, 取得了初步成果。

1.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 备课组教师还很注重经验的总结, 先后撰写多篇论文。

2. 在2012 年期末联考时, 高一生物组在联考校的排名第二, 与第一名仅相差0.01分, 但这也比我校历史上同期的成绩好很多;在2013年暑期期末联考中, 我们组的成绩一跃排联考校第一名。 这样的成绩在我校十几年的历史中还没有过。

3.课题组十分重视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 有的教师在教学反思、学生反思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其成果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并在课题组内及学校之内进行交流。

4.初步形成了一套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好方法。

摘要: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发挥集体备课的应有优势,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开展了《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篇4:高一物理备课组总结

一、认真研究教材,坚持集体备课:

本学期我们组的全体老师在开学初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集体研读新教材,并与老教材作对比,重点把握新增内容;每周二下午固定安排集体备课,统一思想,分工负责。在每次活动开展前,主编老师和其他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该课题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的具体处理方案都做出了精心的安排,对过去的成功经验也做出相应介绍。在每章每节中,学生在哪些环节易犯错误,易犯哪些错误,有针对性的做出评估。做到统一例题、统一习题。按要求上好每一节课,有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备有教法,每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能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每一个演示和分组实验。本着立足学生,各班共同进步的目标,备课组团结、协作,向45分钟要质量,工作有激情,教学成效显著,各班平均成绩基本接近。

二、加强教学教法研究,努力提升业务能力

本学期备课组按照学校要求加强研究,从教学进度的安排、研究课题的选择到任务的落实,稳扎稳打。教法上注意现代方法与传统方法的结合,抓“双基”与灵活运用创新相结合,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课时作到“四讲”:讲结构、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无论对整个备考过程还是对每节课,都要抓好三个环节:知识梳理环节;选题、训练环节;讲评、归纳环节。要加强五个训练:

一是审题训练;

二是基础训练;

三是表达训练;

四是计算训练;

五是开拓训练。

从高一开始,不留死角,是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性思维。

同时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按学校要求读一本好书,写好教学随笔,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教有所得,脑有所思,所写出的大部分老师的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从实际出发,降低教学难度。

由于这届高一学生生源程度,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与兴趣,尽管本学期课程紧,任务重,我们本着让学生听懂学会的原则,适当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听不懂的,我们就讲,例如学生不会受力分析,我们就多训练;在降低课堂难度的同时,我们也降低了我们所选用的教辅资料的难度。

四、听课和作业的批改及试卷的评讲

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在物理组已呈常态。本学年度每周进行一次常态课听课观摩,有大组的观摩,也有本备课组的交流,听完课后年轻老师主动找到老教师进行评课,老教师们畅所欲言,毫不隐瞒,客观的指出优缺点,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全组老师讲课水平在在这种模式下进步明显。

布置的作业我们都做到全批全改,注重讲解,对每次试卷都是精心的选择,注重知识点的突出及基础的理解,甚至用手抄然后复印发给学生,这样有目的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尽量使整个年级的物理学科的学生分数不在出现普遍偏低的情况。

篇5:物理备课组活动总结

一、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学校的安排实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力量,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备课组每周都抽出时间共同讨论本周的重点、难点等等,然后再根据各个班实际情况,各个老师再进行微调。每周一练,试卷共享,各个班统一时间进行,然后统一进行试卷分析,统一进行教学调整,及时的把握知识的缺陷,明确下一周教学微调方向。

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我们年级两位老师经常在一起研究教法,不管是大家没课的工作时间,还是工作外的休息时间,都能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在教学中,我们每节课都要认真的讨论,找到我们认为是最好的教法,才由一个老师执笔写下来,大家共同按照研究的成果去实践。在教授过程中,对研讨时没能预料到的问题,又及时研究解决的办法,既为还没上课的老师提供了经验,免走了弯路,提高了课堂实效,又积累了经验,为后面此类课题的教学,提供了借鉴。由于集体备课的扎实、及时和善于落实,本学期我们的课堂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很少再抓课下时间去完成本该课上解决的问题。互相学习课堂上怎样操作,互相提出优点和缺点,寻找最佳的课堂操作模式。

三、把好过关测试,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在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上也表现得积极主动。在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活动等多方面,我们都做到了尽心尽力。除此,我们还进行每周一测,并及时批改、认真分析,找出教学的不足和把握学生中知识的缺陷,从而明确和调整下阶段的教学方向,这方面我们表现得都比较出色。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培优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获得发展,尤其是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我们本学期备课组在百忙之中,决定抽出一个老师进行培优工作,使得这些学有专长的学生在物理方面走的更远。

本学期由于教材的难度增大,出现了许多学习困难生,所以我们牺牲了休息时间,每周承担2节补差课,由备课组两位老师共同承担,极大的解决了差生问题。

篇6: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开学初,为了检测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我们统一进行了测试,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组员们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在大方向统一的条件下,快速制定了适合各自班级学生的教学计划,并展开教学工作。

学期中,物理组组员们总是积极的沟通讨论,提出自己的疑惑,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法。问题总是能在大家的讨论声中得以解决。组长于6月请了产假,组里的阅卷等任务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组织,组员们非常积极地分配了任务,并且非常优质地完成。

篇7:九年物理备课组总结

关键词:兴京,光绪二十九年,水灾,史料

兴京是清朝发祥地, 万历四十四年 (1616) , 努尔哈赤曾定都赫图阿拉, 天聪八年 (1634) , 皇太极尊赫图阿拉为兴京。兴京境内及周围的主要河流有苏子河、富尔江等。据兴京县志记载, “本境水道分水岭以东各水皆归入富尔江入佟佳江;分水岭以西各水皆归苏子河, 西流至抚顺界入浑河;龙岗以北各水皆归浑河, 长春岭以南皆归太子河, 各由其道汇于辽河入于海。”[1]卷1, 10其中, 苏子河贯穿县城, 对兴京影响最大。“陵街南临苏子河沿北, 近草仓河岸, 两河相距仅一、二里许, 而陵街适当两河之间, 每当淫雨连绵, 山河水暴, 顷刻间街市汪洋, 直同海市。”[2]兴京地区受浑河影响较大, 在清代发生过多次洪水灾害。

《兴京旗人档案史料》书中有一组档案, 分别为“兴京协领为请查明陵街附近被水情形事移兴京抚民同知衙门”、“旗人蔡长发为其兄蔡长春等人被水淹毙事之供词”、“盛京将军增祺为奏准抚恤灾民事札兴京协领等”, 从不同角度对光绪二十九年 (1903) 水灾进行了反映。

一、史料的内容

1. 关于水灾的基本情况。

在档案“兴京协领为请查明陵街附近被水情形事移兴京抚民同知衙门”中, 对光绪二十九年兴京地区水灾情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本年春夏以来, 雨水原不甚多, 突于六月二十七日, 秋雨淋漓, 沟壑皆盈。迨至二十九日, 彻夜大雨滂沱, 两河暴涨, 合而为一, 大街平地水深丈余及五六尺不等, 商民纷窜。直至三十日午后, 水势稍退, 而沿河两岸所有房间被水漂泊着无算。本部之马、步各队营房两处垣墙屋壁冲倒垣塌者, 多半不堪栖止, 本署两院亦水深三五尺不等, 周围墙垣亦大半颓圯, 所幸河伯效灵, 陵寝无恙, 淹毙人口无多。至陵寝明堂前之草仓河、苏子河并龙头、石路各处泊岸以及各乡村屯情形若何, 应俟饬查明确, 再当随时咨会核办。”

一般关于受灾情况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其一是人口方面, 这次水灾在总体上“淹毙人口无多”, 在“盛京将军增祺为奏准抚恤灾民事札兴京协领等”档案中有“至淹毙男子二名、幼童幼女二名口”。而“旗人蔡长发为其兄蔡长春等人被水淹毙事之供词”中对在本次水灾中死亡的蔡长春淹毙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其二是关于房屋建筑的损失, 在本次水灾中, “本部之马、步各队营房两处垣墙屋壁冲倒垣塌者, 多半不堪栖止, 本署两院亦水深三五尺不等, 周围墙垣亦大半颓圯”, 这是营房衙署的损失情况。对于一般民房的损失, 主要体现在请求蠲免的档案中“冲倒草房墙盖俱无、尚有木料者二百三十三间”。第三是关于土地受灾情况, “大街平地水深丈余及五六尺不等”。关于土地收成, “有沙石露者, 有地垅平者, 亦有被水一过者, 受灾轻重不等。……沿河一带田禾房间均被水淹, 灾重着秋收仅得一分, 灾轻者尚得四五分。随饬各灾户指明段落, 详细查勘, 若以合属统计被冲地亩不过十分之一, 惟沿河两岸偏灾较重, 勘得被灾六分地一万六千五百一十四亩, 被灾八分地三千六百八十亩, 被灾九分地二千零二十九亩, 计共地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三亩。”

除了关于人口、房屋、土地的灾情统计, 在兴京还有一重要建筑即永陵。永陵是清王朝的祖陵, 埋葬了兴祖福满、景祖觉昌安、显祖塔克世及努尔哈赤其他伯祖、叔祖等人。清朝多次对永陵及周边建筑进行修缮。在光绪二十九年水灾中, 虽“所幸河伯效灵, 陵寝无恙”, 但地方官也非常重视, “至陵寝明堂前之草仓河、苏子河并龙头、石路各处泊岸以及各乡村屯情形若何, 应俟饬查明确, 再当随时咨会核办”。在清实录中有关永陵周边泊岸损毁的相关记录还是较为丰富的。

2. 关于清政府的应对。

有清一代, 已然形成比较完整的救灾程序。如遇灾害, 必须经过报灾、勘灾、赈济、抚恤等一系列的救灾程序, 而这种程序完整性在这组史料中得以体现。

光绪二十九年的这场水灾, “突于六月二十七日, 秋雨淋漓, 沟壑皆盈。迨至二十九日, 彻夜大雨滂沱, 两河暴涨, 合而为一”。暴雨突至, 持续三日, 已然成灾。在七月初四日, 距雨停仅四、五日, 地方机构快速作出反应。兴京协领为请查这次水灾情况报与兴京抚民同知, 并对如何上报等相关事项也做了一定要求。“除将陵街被水之大概情形先行咨报军督部堂查照外, 合亟札饬札到该协领、同知遵速查明, 详细具报可也。”在报灾时, 档案文件中对受灾的情况进行了形象的描述, 而具体受灾的程度、范围还要经过勘灾, 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经过初步勘灾, 称“临河两岸田亩被水冲伤, 收成稍减, 统计不成份数”。

清政府为了便于对受灾地区实行救助, 对于灾情还要反复勘察。显然, 这次水灾也是至少经过两次勘验。在“旗人蔡长发为其兄蔡长春等人被水淹毙事之供词”条中有“正白旗界官派差到小的界内查勘被水情形, 小的就近报明在案”, 句中“正白旗界官派差”应为首次勘验。“兹蒙委员复查, 把小的差传到案来”, 则应为复勘。本次水灾复勘的情况在“盛京将军增祺为奏准抚恤灾民事札兴京协领等”条中更为完整。勘灾人员由“委员佐领胡俊、试用知县徐之庆、兴京协领毓瑛、署同知高暄阳等”构成, 对本次受灾的人员、房屋、土地的受损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 对伤亡人口进行认真的调查, 并将调查结果上报。

关于清政府对于这次水灾赈济的安排在“盛京将军增祺为奏准抚恤灾民事札兴京协领等”条中有集中的反映。“请照章分别蠲缓钱粮, 酌给埋葬修费, 造具册结, 会请核办前来。复查, 该处既据印委各员会同复勘, 究系沿河偏灾较重, 自应查照例章办理, 以广皇仁而恤民困。”根据受灾情况, 清政府一般有蠲免、缓征等措施, 并且根据受灾情况的不同程度, 蠲免和缓征也分为不同类别。在史料中, “计被灾九分地二千零二十九亩, 应请照例蠲免本年正赋十分之六;被灾八分地三千六百八十亩, 照例蠲免本年正赋十分之四;被灾六分地一万六千五百一十四亩, 照例蠲免本年正赋十分之一。其余蠲剩钱粮均请照例缓分三年、二年带征”。对于伤亡人口, 清政府也有抚恤措施, “至淹毙男子二名、幼童幼女二名口, 每口照例给发埋葬仓米五石, 小口减半酌给”。对于水灾冲毁的房屋, 清政府给予“冲倒草房墙盖俱无、尚有木料者二百三十三间, 照例按间发给修费二两”。

二、史料的价值

这组档案出版时间不短, 但是却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鲜有见到。仔细分析该档案, 它在研究灾害史方面具有一定价值。目前关于辽宁乃至东北清代水灾研究中, 主要依据史料为地方志书、荒政全书、清实录、水利史研究所整理的相关史料等, 这些史料记载各有侧重。与这些史料相比, 这组史料来源于辽宁省档案馆所藏《兴京县公署档案》, 主要针对光绪二十九年兴京地区水灾这一个案, 所记述的内容与上述史料相互印证, 互为补充, 而且三条档案从不同角度记述, 内容相对完整, 尤其突出事件细节。如在本次水灾发生和政府应对的时间方面, 根据档案的记载基本可以进行大致估算。本次灾害始发生于光绪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的暴雨, 到七月初四, 兴京协领为请查这次水灾情况报与兴京抚民同知。至光绪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九日, 光绪皇帝对本次水灾及基本受灾情况知晓, 朱批“知道了”。经过当年十二月左右的进一步勘灾等程序, 至光绪三十年正月二十八日, “本军督部堂、抚尹堂”将结果及蠲免钱粮、给予抚恤修费等事会奏, 于二月二十八日得到光绪朱批, “着照所请”, 于三十年三月初七, 盛京将军将抚恤灾民事下札兴京协领等。

这组档案对研究兴京地区地方民族政策有一定价值。兴京地处边疆, 又是清朝发祥地, 清政府在处理兴京地区与其他中原地区还有很大区别。兴京地区是清朝龙兴之地, 清政府先后在此设立了多重管理机构。首先是盛京驻防体系。顺治元年, 以盛京总管留守陪都, 初为驻防大臣, 后常简称盛京将军。兴京城初设城守官, 康熙二十六年 (1687) 设城守尉, 隶属盛京将军。光绪元年 (1875) 于永陵街内设兴京副都统衙门, 光绪二十四年 (1898) 于赫图阿拉设兴京城守尉等衙门。兴京城守尉后改称兴京协领。其次, 奉天府下辖管理。顺治十年, 盛京地区始设府制。乾隆二十八年 (1763) , 置兴京厅, 为奉天府所属, 设兴京理事通判一员。光绪三年 (1877) , 移治兴京厅于新宾堡, 改理事通判厅为抚民同知厅。第三, 关于永陵陵寝的管辖。在盛京三陵总理事务衙门, 设总理陵寝事务大臣, 由盛京将军兼任。康熙九年 (1670) 设永陵总管衙门, 专司陵寝安全防卫。康熙十一年 (1672) 设永陵掌关防衙门, 专司永陵祭祀及陵内一切事务。在应对洪水灾害时, 三重机构是协同应对, 在三个档案中关于文件往来于兴京协领、兴京抚民同知、盛京将军三个主要地方官员之间。在组织勘灾赈灾时, 又有佐领胡俊、试用知县徐之庆、兴京协领毓瑛、署同知高暄阳等共同办理。可见盛京地区实行旗民二重制, 虽有“盛京十四城旗人, 皆统于将军, 其民人则辖以府尹”的区别, 但在处理灾害时, 旗民官员还是共同办理。

在蠲免和抚恤方面, 兴京地区受到清政府的优遇。根据雍正六年 (1728) 清政府对灾后蠲免的规定, “凡水旱成灾, 地方官将灾户原纳地丁正赋, 作为十分, 按灾请蠲。被灾十分者, 蠲正赋十分之七;被灾九分者, 蠲正赋十分之六;被灾八分者, 蠲正赋十分之四;被灾七分者, 蠲正赋十分之二;被灾六分五分者, 蠲正赋十分之一。 (奉天省被灾丁银, 按成灾分数, 分年带征。) ”[3]第2辑, 卷4, 21清政府关于水灾抚恤的规定为:“奉天省水冲旗民房屋修费银, 全冲者, 每间给银三两;尚有木料者, 每间给银二两;有上盖者, 每间给银八钱。每二人合给一间银两。又淹毙人口, 每口给仓米五石。”[4]卷270本次水灾中, 清政府的应对与奉天地区的规定基本一致, 与其他地区省份相比, 无论是蠲免缓征制度上, 还是抚恤的金额上, 都体现了清朝政府对龙兴之地的优遇。

参考文献

[1]中国方志丛书[M].台北:成文出版社, 1974.

[2]赵焕林.兴京旗人档案史料[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1, 页204—207.文中引文未标明出处的均引于此.

[3]李文海.中国荒政全书[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6.

篇8:高二物理备课组总结

回首这一学期,我们备课组较好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任务。大家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了工作的苦与乐,取得了进步,现在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总结。

1.学期初,根据教务处和教研组的学期初计划以及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具体要求,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主要从工作目标、具体工作措施、备课组活动等方面制定计划。

因为本学期最主要的任务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备课组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就每班程度稍差的同学制定了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2、坚持及时组织集体备课。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离不开团队协作精神,作为我们备课组来说,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发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团结氛围,具备真诚的协作态度,通过搞好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我们备课组来说,要更好地把握好新高考要求,正确了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就必须加强学习,互相交流,除在年段室要经常讨论有关问题外,我们还坚持在每周四上午在实验室开展集体备课。针对高一新生,比较薄弱的三角函数,进行了补充。

所以我们每周二下午第一节课都要进行备课组活动,除非学校有重大活动,我们一次不落的坚持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进步的愿望。

3、坚持互相听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全组教师都应该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要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结构,讲究科学,实事求是,提高效益。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好,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杜绝满堂灌的现象。为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我们要坚持互相听课的制度,除按照学校的安排及时听课外,我们备课组还应坚持互相听课的制度,对关键节次的教学内容,先安排一名教师授课,其他老师在听课后提出自己的感想,并完善该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本学期,备课组的三位教师均开了公开课,促进了老师们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4.从实际出发,降低教学难度。由于这届高一学生基础较弱,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与兴趣,尽管本学期课程紧,任务重,我们本着让学生听懂学会的原则,适当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听不懂的,我们就讲,例如学生不会的受力分析、打点计时器的应用,我们就多训练;在降低课堂难度的同时,我们也降低了我们所选用的教辅资料的难度。

5.按时按量完成常规工作,完成了必修

1、必修2的教学任务。在本学期中,备课组始终坚持做到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完成学校教务处安排的日常工作任务;同时积极配合各任课班级的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让本学科拖学生后腿。作业的批改及试卷的评讲:我们物理组尽量做到全收全改,注重讲解,对试卷都是精心的选择,注重知识点的突出及基础的理解。

6.坚持五个统一。我们备课组的五位老师虽然教学经验不同,教学风格迥异,但在教学中我们都养成严谨、扎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教学作风。与新老教师共同探索新的教学教法,研究新教材的特点,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并及时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搞好“五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案、统一考练、统一作业。杜绝个自为政,互相隐瞒信息的现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

7.利用周六时间我们进行了培优辅导,目的在于接轨高考,并对高三将要进行的竞赛打好基础。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优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备课组活动对年级学科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备课组是发挥集体优势的最小但又是最基本的团体,他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进行学科教科研活动。目前我们备课组尚需深入展开教科研、更深入开展突破教学难点方面的交流、研究。我们坚信,抓好备课组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

方波

篇9:高三物理备课组总结

一、工作第一,敬业乐业

要出成绩,必须敬业乐业。教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事业,职业为了谋生,而事业就需要奉献。而这种奉献精神在我们物理备课组随处可以体现。如老师们利用第八节课到晚自习上课前的这段时间在办公室对提优生和临界生进行免费辅导。

二、科学决策、高效复习

1、及时召开高三备课组会,统一思想认识。20XX届高考一结束。暑假期间备课组就专门进行了组内研讨。结合20XX年XX高考试卷特征,研究制定了复习的相关策略:1)重视教材,以课程标准为准则,落实考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课本是根,考点复习必须以课本为载体,复习过程中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内涵,在课本中落实考点。对于那些不会考的或要求过高的问题,果断放弃。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对的。

2、加强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

在一轮复习中以概念,规律为主,掌握概念形成,规律建立,理解概念和规律内涵及外延,规律适用条件,相近概念,规律的比较。主干知识,高考中高频率的知识作为重点复习。针对高考试题中“考点全面”特点。尤其是选择题,基本涵盖了考试说明中热门考点,故在教学中突出主干考点的复习,逐个突破。

3、重视试题研究,放弃复习中偏、难、怪的题目,提高复习的效率。

近几年高考物理难度逐年降低且题型和题目很稳定,多年高考中并未出现偏、难和情景特别复杂的题目。我们的学生水平也在降低的实际情况。在复习中,放弃偏、难、怪的题目,注重基础,立足中档题,在中档题目中做文章,注重培养学生从题目中提取信息并加以利用,注重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注重培养学生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等。同时也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从而真正提升学生们解题能力。

高考实验题是学生必考内容,我们必须以课本上的基本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仪器读数、器材选择、图像描绘和原理迁移等能力,力争拿稳实验保本分。

4、抓好后期3-3、3-5模块的要点识记和背诵,查缺补漏,力求选修少丢分。确保想学的学生保C成功实在放弃的学生没有办法。

5、重视答题规范,提高得分机会。

在复习中,要求规范答题,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也是备考中的重中之重,从每一个物理量的过程分析,方程的建立都应注重。

三、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扎实的工作作风。

我们备课组的老师,每个人的业务素质都是过硬的。都具有多年高三物理教学的经验,但我们也没有搞经验主义,而是以冷静的思想分析高考形式、学生的现状,做出正确的判断,实事求是的作好复习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备课、上课、辅导、练习,批改等方面一丝不苟。要让学生做的题,我们坚决会先做。再进行取舍,不让学生陷入题海。而且,我们深入学生全方位辅导,以饱满的情绪感染、感召着每一位学生,深受学生的好评。

四、营造合力氛围,加强高考研讨,实现集体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集体备课是我们物理组的传统作风,高三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所以集体备课求实求效是主旋律。我们采用了“三结合”的方法,即集体与分散结合,内容与方法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结合。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备课组会针对自己所想到的所遇到的问题不论时间不论地点不论人数适时进行教研。

五、具有精诚团结,以大局为重,总分至上的崇高精神。

我们备课组的所有老师都是是团结的,体现在我们坦诚相待,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彼此取长补短。不管是备课、还是上课、或是辅导资料都能做到大家讨论,大家共享。另外物理试卷的命题,审题、评卷等分配的工作,每次都能及时高效的完成。

现在的学生普遍都觉得物理很难,在高考中的地位不断被弱化,学校也根据学情而提出“语数外优先,选修一保一弃”的策略,导致我们物理老师的苗子生贡献率就低。鉴于此。我们备课组的老师都能以以大局为重,总分至上,始终坚持“三不”。即不抢时间,不褒扬物理学科,不贬低其他学科。教育学生科学应考。

六、我觉得工作中还应进行改进的地方。比如:

1、教学理念还要进一步更新。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课堂上还存在包办太多,学生得不到全面充分的训练。

2、习题选择还有误区,教学中还存有一些繁难的题目不敢舍去,题目数量控制不好。

3、为了提高课堂效益,老师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高考,提高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

篇10:物理高一备课组总结

张合理

今年高一备课组由5位教师组成,属于老中青结合的备课组团体。本学期我们高一物理组在学校教务处、教科室,高一年级段的英明领导下,在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努力做好教学研究,积极共同探索实践新的物理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具体工作如下:

1、开学之初,全组教师共同制定了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使得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并取得圆满完成。

2、加强理论学习,改变教学观念,熟悉新课标,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高中新课程已经正式全面实施,学生的学习以模块为载体,注重实验和知识的生成与应用,在自然分材教学理念下,不管对老师还是对学生,困难与挑战均很大,这就更要求我们老师要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我们备课组认真学习新课标有关指导性文件,运用“生本”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堂为学堂,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发展。

3、从实际出发降低教学难度。目的是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本着让学生听懂学会的原则,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听不懂的就想办法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听懂,例如学生不会受力分析,我们就多训练,在降低课堂难度的同时,我们也注意有选择的选择教辅资料。

4、备课组集体备课氛围很好,备课组内资源共享,分工合作。做到统一教学和复习进度、教案、课件、练习等。这样教学上既有所统一,又各有特色。老师们经常就教材、教法、学生常见问题等进行研究、探讨,备课组内形成了比较浓厚的研究气氛。

5、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与难度,.特别注意做好高一起始年段学生初中与高中学习衔接工作,研究探讨初高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的变化,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在注重学生活动能力培养的同时,扎实抓好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我们的教学时间又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力争提高教学效率。

6、作业的批改及试卷的评讲:我们物理组尽量做到全收全改,注重讲解,对试卷都是精心的选择,注重知识点的突出及基础的理解,甚至用手抄然后复印发给学生,这样有目的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使整个年级的物理不在出现学生分数普遍偏低的情况。

篇11: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备课组建设要养成“三种行为”

1. 备课组长的示范、引领行为

备课组长的行为对规范、引导其他教师有效参与教研活动有着促进作用。备课组长应“善教”、“会研”、“能写”, 逐步从骨干教师成为学术型教师, 进一步锤炼为学者型教师, 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组长应结合组内每位教师特点“用其长, 避其短;立其志, 开其潜;知其思, 促其成”。关注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类型教师的内在发展需要, 引导他们制定有个体差异的专业发展目标, 并在备课组活动中有意识地营造他们发展所需的氛围。组长应努力将备课组创建为一个学习研究的共同体, 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2. 常规运作行为

要将备课组的日常活动逐步提炼、规范, 使之成为备课组活动的“规定动作”。

(1) 组织学习, 促进知识更新

学习是教师知识得以丰实、业务得以精深的重要途径。学习可采用备课组集中学习与定内容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向书本学习, 丰富自己的学识, 更新观念;通过向媒介学习, 拓宽专业知识,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通过研究所教学生, 找出教学中问题存在的根源, 与同事交流探讨, 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2) 加强集体备课, 促进教学效果整体优化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 传统知识的割裂、知识的螺旋上升、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等给新、老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 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为此, 我们强化了集体备课, 做到“三定三研三统一”: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研究学生学习状况、研究教材与教参、研究《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统一教学内容、分层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检测与分析。形成集体备课“四步法”, 即一个教学单元内容的备课分四次完成:第一次, 布置每位教师准备相关内容;第二次, 教师就同一备课内容的教学安排各抒己见, 确定一主备教师, 听取大家意见, 会后综合细化, 形成备课材料;第三次, 主备人就自备的内容进行阐述, 其他教师针对主备教师的阐述及整合好的备课材料进行讨论;第四次, 主备教师提供修订稿 (包括课件) 共享, 其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修改、调整, 进行复备。

(3) 重视教学研究, 在研究状态下教学

教学即研究, 备课组要有计划地引导教师养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成果———实践应用———成果推广 (发表) ”的习惯。如2006年9月新课程实施时, 针对教辅资料陈旧与新课程教学内容不配套导致学生负担加重的问题, 备课组决定以命题研究与作业研究为突破口, 引导教师在“减负”的前提下, 发挥试题的导向性与作业的有效性, 通过编拟《龙游中学数学课后随堂练习》, 把最精的作业呈现给学生, 用作业的层次性去满足学生的差异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由于没有多少参考资料, 分配到任务的教师只能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参的理解去编拟习题, 每课一份, 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我们坚持下来并欣喜地看到:后两届数学备课组也在我们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 一轮下来, 已逐步形成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分层练习及测评资料库。如今, 我们又针对随堂练习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批改讲评不及时、订正巩固不到位等问题展开新的研究, 并着手准备编写课时学案, 以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

(4) 狠抓青年教师培养, 造就未来的学科骨干

工作的前五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期。结合学校对教学工作“六个有效”的要求, 备课组将其具体为“十会”:会研究教材、会分析教材、会用好教材、会精选习题、会自我反思、会出一套有水平的试卷、会高质量地分析试卷、会在质量分析会上作一次精彩的发言、会上一节有水平的示范课、会写一篇像样的文章。要求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达到。备课组以“师徒结对”为抓手, 要求青年教师在师傅的指导、帮助下, 做到:备课应写详案且至少1/3的教案课后有教学反思;一学期开设好两节公开课;与师傅一起命好一份试卷;每学期至少有一篇教学体会的文章;一学年主持或参与一个小课题的研究等等。

(5) 优化人际关系, 打造团结和谐的备课组

备课组应利用同事间无偿代课、生病时集体探望、集体聚会等契机培养教师的集体观念, 使他们形成相处是缘、共事是缘, 诚心大度才能资源共享的认识。

3. 文化行为

将备课组各项常规活动制度化, 确立为大家可接受的相对稳定的观念与行为模式, 从而构建备课组文化, 是备课组建设的更高目标。如针对公开课后评议“一片赞歌”或“鸦雀无声”等低效现象, 我们提倡按以下三个方面做:提一个亮点 (“寸有所长”, 再普通的课也有其闪亮之处。找出执教者一个成功的地方, 实质上是对执教者的首肯和认同, 有助于其张扬个性) ;找一个问题 (“尺有所短”, 任何一堂课, 都存在着问题与不足, 课中“捉虫”, 并非对授课者的有意责难, 更非求全责备, 却有助于授课者从多侧面、多角度提高教学能力) ;亮一个妙招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针对“教学难题”, 听课教师亮出属于自己带有个性和创意的一套最佳“设计方案”供参考) 。这样, 评课过程实质上就是各自“方案”的亮相和实力的展现, 多种方案的比较、碰撞、交融、升华、重构, 一些思维碎片将迅速组合和集结, 一些智慧的火花将被点燃, 无论是听课者还是授课者都能在多元方案的碰撞中提升教学能力。久而久之, 逐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评课文化。

二、备课组建设要关注“四项策略”

1. 厘清认识, 多样教研

多样化的教研方式能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校本教研的基本类型有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及学习型教研等, 即使是教学型教研也有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形式。教学型教研应以“课例”为载体, 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讨论, 重在培养教师的有效教学、研究学生和交流借鉴等意识;研究型教研应以“课题”为载体, 围绕一个教学专题而展开, 重在培养教师的发现问题、理性分析、形成成果等意识;学习型教研应以教师专业成长为长远目标, 重在引导教师形成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超越自我等意识。

2. 常态调研, 聚焦课堂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与展示成效的窗口。要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位, 就必须针对课堂常态问题开展研讨, 使课程改革从形式的变化逐步走向内涵的发展。备课组应树立教学即研究的思想, 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 以改进课堂教学为研究目的, 在实践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过程中强化备课组建设。

3. 目标引领, 差异推进

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教研活动应正视这些差异并在活动过程中有所体现。如:新教师追求控班能力和教学清晰, 在教研活动中可侧重大小教学环节的观察与记录;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处于追求多样化阶段, 可以侧重对课堂教学中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情况的对比分析等。不同任务的驱动, 既有利于实现各自的专业发展目标, 也可把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差异作为资源, 促进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

4. 目光敏锐, 抓小成大

每位教师要能敏锐地捕捉自身或同伴教学中的关键“小事”, 将细节合理放大, 形成载体或抓手, 连续驱动教研。要关注几个操作:第一是“感知”, 就是在众多教学现象中, 及时感知某些“异常”;第二是“转换”, 即把值得关注的现象转化为教学问题或经验;第三是“引申”, 即把问题或经验通过拓展, 形成带有启发性的引领问题。

三、思考与展望

备课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制度以规范、学习以提高、文化以提升、研究以深化是基本的历程。虽然在实践中有了一些体会和经验, 但面对一些新的问题:如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找到科研“因子”, 用科研指导教学, 形成科研与实践平衡推进并用科研成果指导、优化教学行为实现“短平快”效应等微观问题;寻找一种以“知识链接、知识共享”为标志的知识管理机制, 进而建立一个鼓励知识共享、团队合作和互相信任的学校研修文化等宏观问题,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们相信, 只要不断去践行与思考, 我们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家黎.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探索, 2008 (10) .

[2]杨丽萍.“校本教研”有效性探悉.北京教育 (普教) , 2008 (10) .

[3]赵存冀, 吕土财.备课研究, 增进集体备课实效性.中小学管理, 2009 (4) .

[4]渠东剑.从集体备课视角看校本教研.中国教育学刊, 2009 (4) .

[5]袁利平, 戴妍.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教育学刊, 2009 (6) .

[6]沈梅.教师团队的细胞——备课组建设谈.基础教育, 2009 (6) .

[7]李志贵.关注课堂,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人民教育, 2009 (22) .

[8]上海市北海中学.创新备课管理培植研修文化.上海教育, 2009 (12A) .

[9]杨玉东.教研活动要有“研究”含量.人民教育, 2010 (1) .

上一篇:中国橡胶产业现状下一篇:动物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