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彩色世界教学设计

2024-07-25

走进彩色世界教学设计(共11篇)

篇1:走进彩色世界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8节 走进彩色世界

教学设计: 设计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2)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3)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 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的不同。教具准备: 电教课件 三棱镜 教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提出问题,得出初步结论,并进一步总结结论。同时运用“竟赛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学法:

本节教学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利用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去寻求知识,从而渗透研究方法,发展学生对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应挖掘其本质。教学程序设计

4、设计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创设“探究”性的学习的意境,浮现思想教育的切入点,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5、教学环节

(一)引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太阳光和我们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太阳光有关的光的色散。

(2)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比较哪组表现的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

⑴ 光的色散

① 提问:师: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生: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

② 实验: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同学们细心观察。

③ 展示课件:解说:一间暗室,有一束太阳光线从窄缝射进来,照到屏幕上。

师:这属于什么光现象?(复习前边的知识)生:光的直线传播

师: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什么颜色?(出示课件,同时放大光谱)(生:红、橙、黄、绿、蓝、靛、紫(同时用各自的颜色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师:什么是光的色散?

生:自己试着解释,同时教师引导。(出示定义)师: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光的色散现象? 生:彩虹的形成?

师:出示课件,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生:彩虹是太阳光被雨后空气中的水蒸气色散而成的。⑵色光的混合

师:这些颜色的光又是怎样形成的?这与色光的混合有关。

① 出示色光的三原色

师: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成什么色? 生:白色

② 出示电视机多彩的画面,主要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形成的。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学会了吗?想试一试吗/ 出示课件:练习题——见课件(同时分析)

⑶颜料的混合

物体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与颜料的混合有关。

出示颜料的三原色图,同时与色光的三原色混合比较,回答问题: ①颜料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 色。

②颜料的混合规律和色光的混合规律。(填相同或不相同)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⑷物体的颜色

出示图示: 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

那么我们为什么能够看到这些物体的颜色? 出示课件

演示1 红色和绿色透明物体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后,分别用红色和绿色透明物体,呈现红色和绿色。总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的。演示2 红色和绿色不透明物体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照射红色和绿色物体上呈现红色和绿色。总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同时解释

(三)出示课件 :练习题(同时讲解)——见课件

巩固练习——见课件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此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回答

(五)布置作业——见课件 板书设计 第8节 走进彩色世界

一、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二、色光的混合

三基色:红、绿、蓝

三、颜料的混合 三原色:红、黄、蓝

四、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篇2:走进彩色世界教学设计

内乡县赤眉镇中心小学 刘维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前景色、背景色的区别

技能目标:学会置换前景色、背景色,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首先以几张彩色图形为例引入课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又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了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在本节中,各种鲜艳的色彩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将使上课的气氛相当活跃。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对图形着色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

师讲授:前几堂课上我们讲了简单的图形的画法,画出来的图形都是黑白的,那么这么色彩鲜艳的图片是不是比同学们以前画出来的要好看呢?为了让同学们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图片,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彩色世界》这一节,领略到彩色的趣味。板书:彩色世界

请同学们将书翻到第40页。

二、新授 1.认识颜料盒

在“画图”窗口中,有一个颜料盒,如图。

讲授:如图所示前景色和背景色:计算机给定的前景色为黑色,背景色为白色。如果要改变前景色,可以单击颜料盒中的颜色块;如果要改变背景色,则可以右击颜料盒中的颜色块。

教师在讲授的同时进行操作演示 学生操作:

①将颜料盒中的前景色设为红色,将背景色设为绿色。②在“画图”中选择适当的位置画出以上这些彩色图形 2.画房子

讲授:这座房子同学们一定看起来比较熟悉吧,是的,这是我们在第10课中画过的,但是两座房子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座房子已经涂色了,看起来漂亮多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给房子着色。

操作步骤:

①画出房子轮廓,就是在10课中画过的; ②单击工具箱中的“填充”工具; ③单击颜料盒中的黄色色块,将前景色变成黄色; ④在门中任意位置单击,门就变成了黄色; ⑤重复以上步骤,对房子的其他部位进行着色。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提问:除了“填充”工具,还有没有其他工具可以对图形进行颜色填充呢?

齐读:42页上的读一读

三、试一试

同组学生比赛画43页上的气球,看谁画得又快又漂亮。

四、操作练习

篇3:彩色天空——走进幼儿涂鸦世界

幼儿的绘画能力有相当惊人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的表达方式和绘画内容也逐渐产生变化, 一步一步超越自己。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起点, 那不是一种文化, 而是手运动过后的产物。

我发现, 班里大部分幼儿的绘画水平持平, 只有个别幼儿的绘画水平超强, 极个别幼儿对绘画完全没有概念, 不愿意绘画, 对绘画也提不起兴趣。绘画水平较好的幼儿思维也较活跃, 通常语言表达能力也稍强一些;而不喜欢、不擅长绘画的幼儿与老师的交流比较少, 也不太善于表达, 他们在进行绘画活动时会表现出很大的困难。罗恩菲尔德认为, 创造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 “假如儿童未经外界的干扰而成长, 则他们的创造活动就无须任何特殊的刺激, 每一个儿童就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造欲望, 而对他表现的方式充满自信……当我们听到儿童说‘我不会画那个’时, 我们可以肯定地知道, 某些干扰已加诸其身了。”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 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 我们应为幼儿排除一切干扰, 让幼儿通过感官去尽情感受和体验, 才能激发出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需要。

一、鼓励幼儿自由发挥, 积极创造

幼儿的涂鸦是幼儿用笔在纸上所进行“表现”的一种探究反射活动, 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 教师要鼓励涂鸦如同鼓励他们走路、说话一样不可轻视。要触发幼儿对这一学习活动保持兴趣, 肯定自己, 树立信心。同时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涂鸦, 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 感受他们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并给予指导和肯定。以往的绘画活动, 教师只注重绘画效果。幼儿在操作中必须按着老师的示范照葫芦画瓢, 长此以往, 不仅会磨灭幼儿绘画的兴趣, 也折断了幼儿想象力的翅膀。在一次涂鸦活动中, 我请幼儿为妈妈绕毛线, 目标是引导幼儿练习画圈。在巡回指导中发现, 有些幼儿只单单画了一个圈。于是, 便询问这是什么呀?幼儿说这是绕好的毛线球。我为他的想象力感到惊奇。许多家长和老师在幼儿的作品面前, 会更多地关注幼儿绘画的技能技巧。其实, 在指导幼儿前, 最好先问问他们画出来的是什么, 多听听他们对画的解释说明, 与幼儿一起分享其中的内容, 相信他们更愿意画一些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画。

二、鼓励多种材料运用, 刺激视觉体验

许多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 被课堂中的绘画活动所吸引, 因为有些绘画工具和方式都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所以, 在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较集中, 活动获得的效果也不错。显然, 这与幼儿在家获得的绘画机会不多、绘画方式单一有关。绝大多数的家长会提供水彩笔、铅笔、蜡笔等绘画工具供幼儿使用, 然而时间久了幼儿也会逐渐感到乏味。在活动中,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使用颜料、瓶盖、印章、彩纸等工具完成撕贴画、手指画、印章画、水粉画、油水分离画等, 这些作画形式丰富, 色彩鲜艳也易于幼儿操作。此外, 教师在设计美术活动时, 也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方式来表现同一个主题, 结合画、撕、折、贴等作画方式, 开拓幼儿思维和想象力。如在“好吃的水果”绘画活动中, 教师可请幼儿自由选择表现手法, 通过撕、团、贴皱纹纸来制作各种各样好吃的水果。请幼儿用棉签蘸颜料给水果涂上颜色、添上小草、树叶再装饰在主题墙上, 使整幅画面丰富饱满。这样, 幼儿从中获得了满足和成功的体验, 对绘画活动充满兴趣和期待。通过不同的工具和方式表现出的画, 自然有各自独特的视觉效果, 幼儿在欣赏这些作品时, 教师的鼓励、赞赏对幼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这不仅提升了幼儿审美能力, 也激发了幼儿参与和学习的动力。

三、鼓励动口动手动脑, 享受绘画乐趣

美术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古希腊的柏拉图说:“若把强制与严格训练改为引导兴趣为主, 他们势必动力喷涌, 欲罢不能。”教学中, 应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 采用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 更好地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可以在活动前导入情景、讲故事、猜谜等, 为活动做铺垫, 营造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在绘画活动中不难发现, 幼儿一开始对活动都有兴趣, 可是并不持久。因此, 在活动中应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巧妙地调动幼儿的游戏心理, 让幼儿边画边想象, 享受整个绘画的过程。幼儿的绘画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在评价作品时要尊重幼儿的成果, 善于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去欣赏, 不应评价画法、技能, 要提供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的机会。幼儿在交流中了解了同伴的想法, 开拓了思维。幼儿之间的沟通, 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品评价能力。一次, 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热带鱼”时, 有的幼儿小声讨论:“我觉得这条鱼画得最好看, 我在海洋公园里也见过。”于是, 接下来讲他在海洋公园里的见闻, 旁边的小伙伴都听得津津有味, 听到感兴趣的地方还开心地讨论起来。幼儿在活动后, 可以与同伴、教师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如果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肯定, 自然而然就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也使幼儿更期待下一次活动的内容, 无形中增加了沟通的时间和机会。

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 在实践中还需我们不断探索, 采用家园合作, 统一目标, 使教学活动得到延伸。教师可在指导中投入更多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供各种绘画工具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 带领幼儿感受美、创造美, 在彩色的天空中尽情翱翔。

篇4:走进彩色电子纸的精彩世界

电子纸的构成

电子纸是一种新型显示器,具有超薄、可弯曲折叠、可卷绕、携带方便、低能耗以及高对比度等特点。电子纸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显示画面的显示介质部分;二是为电子纸提供电能的驱动电路部分。

其中,显示介质部分是由柔性基板材料制作的柔性电子纸,其基板材料类型有塑料、薄型玻璃和超薄玻璃基板等,这使得电子纸如纸张一样轻薄、耐用,显示效果接近纸张,阅读体验如同纸张一样舒适。另外,电子纸的显示介质部分是靠自身光源显像的,其可根据环境光的强弱自主地改变显示介质的对比度,使得人们即使长期观看电子纸,眼睛也无疲劳感。

驱动电路部分采用双稳态显示技术来达到持续的显示能力。双稳态显示技术采用了亮暗两种微粒,其随着电压的变化能够稳定地进行变化,从而形成信息,并且能使电子纸在没有加压的情况下保持所显示的内容不变。总的来讲,双稳态显示技术使得柔性电子纸具有画面记忆功能,使其只有在显示内容变化的情况下才需要电压,消耗电能。

彩色电子纸的呈色技术

目前,彩色电子纸的呈色技术主要有电泳显示技术、电润湿显示技术、胆固醇液晶显示技术、电子粉流体显示技术等。在此,本文重点分析电泳显示技术、电润湿显示技术和胆固醇液晶显示技术的呈色原理。

1.电泳显示技术

电泳显示技术即利用电泳原理实现光反射的双稳态显示成像技术,其采用了带电的胶体微粒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子通过翻转或定向移动来呈现或明或暗的显示效果,其中目前常用的电泳显示技术为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

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的微胶囊内含透明润滑液以及白色和黑色颗粒,其中白色和黑色颗粒分别带正电荷和负电荷,润滑液为清洁液体。无数个微胶囊体位于两电极板之间,当电极板被施加负电场,即正面极板带负电荷时,带正电荷的白色颗粒就会被吸附在微胶囊体顶部,带负电荷的黑色颗粒就会被吸附到微胶囊体底部,从而呈现白色。同理,当电极板被施加正电场时,带负电荷的黑色颗粒会被吸附到微胶囊体顶部,带正电荷的白色颗粒则会被吸附到微胶囊体底部,从而呈现黑色。由此可见,只需改变施加电场的正负极,就可随意改变电子纸显示的颜色,从而不断地变换显示内容。

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低消耗、高亮度显示的特点使其在显示黑白两色方面相比其他显示技术有很大的优势,但其在彩色呈现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可通过添加彩色滤色片的方式来实现彩色显示,但这样会使得显示亮度和分辨率受到制约。

目前出现了能够很好实现电子纸彩色显示的横向电泳显示技术。图1为横向电泳显示技术呈色示意图。该技术实现方式为在内部遮蔽区设置两个电极,即集电极(C极)和门电极(G极),在可视区设置两个视电极(V1和V2极)。当门电极不加电压时,带正电荷的的颜料颗粒就可以在可视区和遮蔽区之间按照集电极和视电极的电压方向自由移动。当给两个视电极加正电压时,颜料颗粒就会移入视电极所在的可视区并且反射环境光,这样每个像素即可显示一个色点;反之加负电压时,颜料颗粒移入集电极所在的遮蔽区就不再反射环境光,由此通过控制每个像素点的可见与隐蔽来转换图像信息,实现彩色显示。

2.电润湿显示技术

电润湿显示技术是一种利用油与水界面固有的自然力及相关理论而开发出的技术。图2为电润湿显示技术呈色示意图。该技术采用了一种可以把水从表面排除、以油膜作为介质的高疏水材料,形成分离的油相和水相,抗水表面的润湿效果可以通过电压来改变(故名电润湿),令表面变得更亲水(润湿)。由于原先抗水的表面现在变得更吸水,油膜不得不改变其形式。这种界面属性控制是电润湿应用的基础。在形成显示时,电润湿原理可被用来建立一个像素调制器。当不同像素被独立激活以创建影像时,油被染上一种颜色,从而形成显示。在原则上可以给予像素任何想要的颜色,从而获得各种显示结果。

电润湿显示技术在实现彩色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将油膜与像素点联系在一起,油膜的形式发生变化,导致像素点颜色的变化,从而实现色彩的改变。电润湿显示技术的另一种显示方法是依据电润湿对彩色光的反射特性,将蓝绿、紫红、黄三种基色电润湿显示层堆叠,根据色料减色法原理,分别反射基色光来实现彩色显示,这种方法较简单,在此不再赘述。

3.胆固醇液晶显示技术

胆固醇液晶显示技术是一种非传统的显示技术,即使移除控制板的供电,影像仍会保留在显示器上。其影像可媲美纸质阅读,具有高对比度、高反应度、高可读性以及双稳态特征和低能耗的特点。

胆固醇液晶显示技术有两种实现方法。一种是通过添加不同旋转螺距的旋光剂,使胆固醇分子在不同的电位下呈现“反射”和“透射”两种不同的偏极光旋转状态,从而实现不同的显示效果。另一种是采用色光加色法,通过设定红、绿、蓝三色反射层反射不同强度的光来实现不同颜色的呈现。该方法运用胆固醇液晶材料的光反射选择性,从上到下依次叠加蓝、绿、红反射层,各反射层分别反射其同色光。胆固醇液晶材料具有独特的光电效应,当各个像素点所加电压不同时,各反射层对光的反射率也不同,反射出界面的三种光的强度也不同。不同强度的三色光通过加色法叠加,就可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这与印刷上通过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原理来实现彩色印刷的道理相同。图3所示为采用色光加色法的胆固醇液晶显示技术的呈色示意图。

nlc202309051123

彩色电子纸的应用领域

目前,彩色电子纸的应用比较单一,主要应用在电子阅读器上。随着彩色电子纸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其将在以下领域得到发展。

1.显示器领域

彩色电子纸是一种很好的显示载体,其与传统的显示器相比更加便捷、实用,未来我们用眼睛所看到的信息载体都将会被彩色电子纸所代替。例如如果用彩色电子纸来代替手机显示屏的话,我们的手机就可以有无限大的屏幕,而且不必担心手机经常没有电,也不必担心致使眼睛疲劳甚至是损害眼睛等问题。此外,采用彩色电子纸的屏幕可以无限放大、折叠,而且不会改变屏幕的清晰度,不用时就可以收起来。再如,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的广告牌,如果使用彩色电子纸代替后,就不再需要更换广告纸,只需在更改信息时输入新的信息就可以刷新了,既方便又实用环保。

2.艺术领域

彩色电子纸可以很好地与背景装饰相结合,运用于建筑装饰装潢、电影特技影像效果的产生、艺术舞台的格局布景等,显示完美的艺术。例如在建筑装饰装潢方面,我们只需在建筑的表面贴上彩色电子纸,再将自己能想象到的装潢格局与风格直接输入到彩色电子纸上就可以呈现,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不同时期的心情和喜好随时地更换;在电影特技方面,同样可以利用彩色电子纸进行动作、场景特效等方面的设计,使得拍摄更加方便;在艺术舞台格局布景上,有了彩色电子纸,我们不再需要更换整个舞台,也不需要每次都布置场景,只要在演出前输入所需要的场景,就可以在彩色电子纸上进行不同场景的更换。

3.教育领域

有了彩色电子纸,在以后的教学中,课本、作业本、老师的教程、学习资料等纸质材料都可用彩色电子纸代替,而且相比使用纸质材料,更加方便,学习效果会更好。在学习时,同学们只需要把每学期所学的书本内容输入到彩色电子纸中,就可以随时阅读,而且多门课程只需要带一个电子纸阅读器即可。学生完成的作业也只需通过电子纸传输到老师的电子纸中就可以供老师批阅,从而更方便师生之间交流。

目前,彩色电子纸的发展蒸蒸日上,虽然在彩色显示方面的技术还有待研究与发展,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将占领大量市场,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主流应用技术。

篇5:《彩色世界》教学反思

幼儿在活动、游戏中我们采用各种色彩的搭配进行染色活动巩固了对色彩的认识,孩子们深深地融入了这彩色的世界,感受着色彩的丰富多彩。为了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我们还让孩子们与父母亲一起去收集各种不同颜色的各种各样的东西。许多家长纷纷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休息的时间带孩子寻找。孩子们有的带来了红红的喜字,红红的红包,红红的剪纸等,有的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五颜六色色玩具等等;展示在活动室周围,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常常三五成群地围观,互相分享自己的发现,“这是我的黄黄的大吊车,;那是我爸爸去旅游时带回来的穿着绿衣服的娃娃;??”孩子满足于自己收获的快乐,不知不觉地复习了红色、黄色、蓝色、橙色、绿色、紫色。《我的颜色小书》活动中,又充分体现了家园互动合作的良好关系。家长都是认真的和自己的孩子完成了自己的颜色小书,接下来的区域活动是让孩子到小动物家做客,通过交流、探索感受颜色的变化规律,了解颜色的用处,孩子们认真地操作着,互相交流着。活动的各环节清晰,衔接自然。孩子的作品展示中,我们及时将幼儿的介绍及对颜色的认识记录下来,活动室的墙面均规划成了幼儿展示作品和活动过程的地方。我们按主题活动《彩色的世界》,把染色游戏的作品展示了出来,向幼儿、家长、同事展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主题活动的展示,成了大家沟通、交流、反思、循环学习、整理经验的桥梁,幼儿看了可以回顾、整理已有的学习经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家长看了,可以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内容。活动室里的过道、走廊,每一个空间都注意跟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不断的变化和丰实。作为活动的资料进行展示,供幼儿观察和欣赏。通过主题活动,孩子们知道了自己生活在一个彩色的世界里,颜色给我们带来了美,颜色给我们带来了快乐,颜色也告诉了我们很多重要的信息,颜色也代表了我们的心情。

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1、幼儿收集资料的经验能力不够。教师要对幼儿家长进行这方面的指导。

2、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两位教师对主题开展情况、下阶段如何延伸要做到心中有数,步调一致。

篇6:反思彩色世界教学

我们生活在多彩的世界,身边的一切事物都蕰染上了美丽的色彩,因此,我们便设计了这一主题,与幼儿一起去欣赏,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丽。

资料的收集。在谈话活动中,我们便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过周围的色彩,也与他们讨论过许多事物的颜色。因此,我们便一起收集了许多随手可取的东西来进行环境的布置,如:彩色布片,纸杯,漂这的帽子,围巾,彩色图片,各种糖纸,食物包装纸等,用我们所发现的这些材料,把我们教室变成了名符其实的彩色世界活动。幼儿儿对色彩的兴趣日益浓厚,因此,我们便把对色彩的认识融入到了各个活动中。区域化学习活动时,我们让孩子们为水果宝宝穿上了漂亮的衣服集体活时,我们一起尝试了颜色的变化(调色游戏);体育活动时,我们也用颜色小圈创编了一些小游戏,孩子们甚是喜戏。

彩色的世界是梦幻的,也是真实的,幼儿可以自由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融入的成人的大世界。

篇7:小班教学的《彩色世界》主题反思

二、活动准备与环境创设:

主题进行前,我们利用家教园地、板报通知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了及时的沟通和联系。请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广场、公园、动物园、去观察五彩世界,让幼儿感受自然美和色彩美。并请家长协助搜集了大量色彩的资料(图片、玩具、图书、光盘),扩充幼儿的知识经验。

世界是五颜六色的,也是精彩纷呈的。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要靠日常的熏陶。首先,我们为幼儿感受美和表现色彩创造了良好条件,精心为幼儿设置了多个区域。红红的太阳,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绿绿的大树,黄黄的房顶,组成了后墙美丽的画卷,色彩的美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在主题进行中,我们将玩具柜包装成“色彩展示区”,把幼儿认为最漂亮的图片、实物等分类展示,以供幼儿欣赏讨论,并请幼儿互相介绍。在“美工区”,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各种颜色的彩笔、油画棒、橡皮泥、彩纸若干)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另外,我们将活动室中的“观察角”临时更改成“英语角”,将关于英语颜色的卡片张贴在英语角墙壁上,并投放了色彩鲜明的玩具图片,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益智角”里的彩色木珠,彩色拼图,彩色积木等使动手操作变成了一种乐趣,幼儿还可以自由欣赏。

三、活动设计与分析:

在主题中,我们开展了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好吃的红色蔬果》、《花被子》、《颜色宝宝对对碰》、《小兔找太阳》、《谁最漂亮》、《会变的颜色》、《好看的花》、《贪心的变色龙》、《五颜六色的饮料》、《小小糕点师》、《彩色商店》、《彩带飘起来》等,利用日常生活活动和周围环境,引导幼儿发现色彩无处不在,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美。

记得在故事“小兔找太阳”的分段讲述中,孩子们听得专心致志。时而安静思考,时而热情发言。最后,当小兔找到太阳时,小朋友都高兴的拍起了小手。然而最令他们激动的还是去户外寻找太阳,刚一出教室门,所有的孩子都迫不及待地仰起脑袋望穿天空,争抢着去找天上的太阳。在看到太阳的那一刻,他们还会学着小兔子异口同声的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又请小朋友戴上太阳镜去观察天空,他们惊奇的喊着:“太阳变成绿色了!”“老师,我看到太阳变成橘黄色啦!”“不,太阳变成黑色的了,哈哈,真有意思!”趁热打铁,我组织孩子们绘画太阳。不出我所料,孩子们的作品丰富多彩,五颜六色,效果出奇的好。

在《会变的颜色中》中,孩子们在玩玩做做中知道了三原色和配色的结果。活动开始我们发给每位幼儿一张红色纸和一支黄色的彩笔,请幼儿自由操作和混色。孩子们积极的探索着,可是,少数幼儿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颜色的变化,但是变化的效果实在是不够明显。于是,我们立即放弃了这种操作,改用了颜料水混合实验法。每组投放了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盘红色颜料,一盘黄色的颜料等,由他们合作进行实验。所有的小朋友立即惊喜的看到了魔术般的变化。我们还用儿歌的语言进行了小结:“红黄两个手拉手,变成橙色变橘子……”实验和儿歌的结合,使活动达到了高潮。每个孩子都充满了成就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四、活动不足与反思:

在本主题中,我们班的孩子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了红、黄、蓝、绿、紫、橙、黑、白等不同的色彩,充分体验到了色彩变化带来的快乐,并能大胆创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色彩美。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与反思之处。如在美工区角中,教师可大胆投放木屑、宣纸、手绢、牙刷、墨汁等材料,指导幼儿练习尝试木屑画、拓印、滴染等,提高幼儿艺术技能和表现力。孩子的作品展示中,教师应及时将幼儿的介绍及对颜色的认识记录下来,作为活动的资料进行展示,供幼儿观察和欣赏。另外,如果有条件能提供面团、颜料供幼儿操作,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并生成新的活动,效果会更深入和显著。

篇8:走进彩色世界教学设计

整节课, 我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 把一节相对枯燥的复习课设计得具有趣味性、思考性, 将知识自然地融合于生活情景中, 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的复习课, 主要是综合复习前面学过的方向与路线、生活中数值大的数、有余数除法、混合运算等知识。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 且对直观的事物有较强的感知欲, 我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 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使其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综合复习前面学过的方向与路线、生活中数值大的数、有余数除法、混合运算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环境与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每年的3月、4月是樱花盛开时期, 今天刚好是4月12日, 你想去看看那些美丽的樱花吗? (生:想) 那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教师播放一段樱花视频, 并板书课题:走进樱花世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 美丽的樱花配上优美的音乐, 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为后面教学做铺垫。

2.合作交流, 解决实际问题

(1) 赏花人数

①读数。

出示一个星期内进入武大赏花的人数统计表:

师生互动, 读懂表格的意思及读法。

思考:读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我们在读数时, 要特别注意零的位置, 不管末尾有多少个零, 我们都不读出来;不管中间有多少个零也都只读一个零。

师:那从这个统计表上你发现了什么呢?

星期_____的赏花人数最多, 有_____人;星期_____的赏花人数最少, 有_____人。

师:要是你去赏花, 你会选择什么时候去呢? (或你有什么建议给去赏花的人们吗?)

②比数。

师:你能把这七天的赏花人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

这里, 借助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 (如下页图1) , 通过师生互动, 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以及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数位的多少, 数位多的数就大;如果数位一样则从最高位开始比, 如此类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更自然的生活场景中, 学会读数和比数。

(2) 方向与路线

师: (课件出示武大的平面图) 仔细观察, 这张地图里面都有些什么?说说这些地方分别在樱园的什么方向?

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在这里, 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方向与路线的实际问题, 培养他们的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樱花地的数学问题

师: (课件播放樱花地) 大家猜一猜:这里到底有多少棵樱花吗?你能准确地算出这里有多少棵樱花吗?

生:这里的樱花每行有10株, 一共10行, 所以一共有100棵樱花。

师:那这里有几个10呢? (生:10个10) 10个10就是100。你的方法真不错。那如果5块这样的地会有多少棵樱花? (生:500棵) 。10块呢? (生:1000棵) 。

设计意图:在樱花地里, 首先估一估樱花的数量, 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条件进行计算, 这样会让孩子在心里有一个想要验证自己想法正确与否, 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感。

(4) 樱花宣传册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将所搜集的樱花知识做成了小册子, 现在要将这些小册子运送到某所小学去, 发给同学们, 那我们要怎么运送才最快捷呢? (如图2)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交流汇报。

预设问题a:一共有多少本手册? 问题b:至少需要几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要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归纳:实际上都是求22里面有几个8?那该如何列式?问题c:一辆车至少几次才能运完?如何列式?

设计意图:在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中, 学生根据有限的条件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 并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它, 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与快乐, 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3.趣味思考, 综合应用

师:我们现在从樱花树下捡到好几根花枝, 现在这些樱花枝摆成一个四位数 (如图3) , 我们来看一下要求:

a.请你任意移动其中的一根小棒, 让它变成另一个 (比它大或小) 的四位数;

b.请你任意移动其中的二根小棒, 让它变成另一个 (比它大或小) 的四位数;

c.请你任意移动小棒, 使其变成三位数。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 使学生在这个游戏中玩中学、学中玩, 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4.深化理解, 小结知识

师生互动小结, 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印象中的复习课是枯燥的, 受人冷落的, 这不仅是学生的想法, 甚至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时常会有这样的想法。这节课在备课、上课时期刚好是樱花盛开时期, 我因此结合生活中的实际, 利用欣赏美丽的樱花为主线进行数学学习。本节课成功在于首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成功地实践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这一指导思想,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其次在课堂上能做到敢于放手, 重视学生的说理、上台操作、同桌讨论学习等, 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注意抓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大难点, 从说理答题到倾听, 再到练习, 充分利用了电脑白板的功能, 使得孩子能自己动手在电子白板上画图、移动。

评委点评

在文本打开之前, 我确实没有猜中《走进樱花世界》会是一堂数学课。也正是这份猜不透, 给了我一个启示:小学数学已经不仅仅是几个阿拉伯数字和小明小红两个孩子之间的故事了!我们的数学课上, 已然有了生活的气息, 也有了孩子们自己的经验, 于是, 数学课也逐渐地开始变得有情趣了。

我们可以这样说:当数字遇见了生活, 关于数学的一切便都开始变得美好了起来。

再把目光聚焦到这堂数学课:教材内容源自北师大版的《走进乡村》, 想必设计者也是千思万想下了很大工夫, 才有了从“乡村风光”到“城市樱花”的重大转变。我也相信, 这种转变必然有设计者自己的一番考量, 用她自己的话说, 要把一节相对枯燥的复习课设计得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单从设计流程上看, 我想作者的意图已经基本达到了。

但在反复的审读过程中, 我也有一丝的疑惑:深圳的老师用北师大的教材让孩子们看武大的樱花, 到底为了什么?这种南、北、中三地的“千里大融通”难道仅仅是为了“有趣”?同时, 我还有下面三问:一是“乡村风貌”对城市孩子到底有没有吸引力?二是学校周边有没有樱花?三是“武大樱花”是老师还是孩子们眼中的赏花胜地?

当然, 提出这样的疑惑并不是为了全盘否定。如果我们仔细看教学设计的结构, 就“数学”而言, 读数、说理、操作、讨论、判断及评价, 每一个环节, 上课老师都是很下了一番工夫的。因此, 孩子们和老师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电子白板之间, 都有很好的关联和互动, 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从更高的要求看, 数学要上得有趣味、有意思、有人文内涵, 其实并不容易。这并不是一个“变”字就能概括的, 变化, 还需要“数学”之外更多的内容作基础。

篇9:《走进文件世界》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涉及文件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问题教学与自主学习,感性认识文件,掌握文件名的构成,认识文件的本质是信息的承载,知道文件的分类。(2)通过实践与讨论,知道文件夹是管理文件的“百宝箱”。

过程与方法:在体验中探索计算机管理资源的方法策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信息技术确实能够提高学习、生活质量,激起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提高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文件的概念、文件名、文件分类、文件夹的作用、文件位置。

教学难点:文件承载信息,文件夹管理信息。

四、学情分析

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访问,了解到学生对文件以及文件夹的概念和操作颇感陌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困惑。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自学能力,能够熟练使用Word软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微机室里大家都在认真地做着电子小报,突然有一位女同学哭了起来,发生什么事情了?是挨批了,还是生病了……都不是,原来她好不容易做的电子小报找不着了,谁来帮帮她呢?

学生回答。

师:看来大家都很想帮助这位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令我感动,其实只要我们了解了计算机怎样存储和管理信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文件世界,认识文件的各种属性。

师:这位同学找不到自己制作的小报,是因为不知道作品的名字和位置以及存放的形式。计算机能够将我们需要的信息存放起来,用时来取。这些信息以什么形式存放?长什么样子呢?请登录FTP服务器下载“走进文件世界”文件夹,并浏览其中的内容。

学生操作,举手发言。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非常准确。这些都是文件,文件的本质就是通过各种载体承载有用的信息。

设计意图:利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引出文件的概念,消除学生的恐惧感,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2.初识文件

师:如果你还是感到文件很神秘,就请认真完成导学案中“初识文件“中的问题。

学生实践,教师巡回帮助。

学生通过自学得出结论:扩展名相同的文件用相同的图标表示,在使用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为文件起见名知义的名字,提高使用效率。

设计意图:学生首先感性认识文件,再探索其中的奥妙。正所谓知例才能知理,知理才能创新。用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其获取知识的印象深刻。

3.我和文件面对面

师:如果把文件比做人的话,那么刚才我们只是认识了文件的长相,它的性格特点如何呢?要想深入了解文件,还需要大家手、眼、脑并用,完成学案中的文件属性表。

学生实践,教师巡回帮助。

师:刚才我听见了大家敲击键盘的声音,说明同学们学习很投入,相信大家现在对文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学案中的问题。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巡回帮助。

师:大家提出许多问题,这说明大家用心思考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知识点,进一步理清思路(屏幕展示文件知识思维导图)。

文件知识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文件、动手填表,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眼观、手动、脑思的最高境界。

4.我为文件找个“家”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计算机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的,每个文件都要命名,可以通过名字来查找文件,但是刚才我观察到,有许多同学在完成文件属性表时很费时间,为什么?

生:文件多、乱。

师:同学们分析的原因很准确,文件太多、太乱,查找和使用起来不方便,怎么办呢?

生:分类存放。

师:这位同学很会管理自己的资源。那么,用什么来存放分类的文件呢?

生:文件夹。

师:对,如果把文件比做衣服,文件夹就是“柜子”。赶快动手为文件找个合适的“家”吧。

学生展示结果,教师评价总结。

师:同学们都发挥了聪明才智,将这些凌乱的文件用这个“百宝箱”来管理,我们在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使用时就能快速找到文件。

设计意图:学生依据个人习惯和所学知识,对文件进行管理,这是对文件与文件夹的巩固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5.我为文件找条“路”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文件和文件夹等内容,为快速查找和使用信息提供了方便。你知道吗?我们在使用时,还要关心文件究竟是放在哪台计算机上的,也就是走哪条“路”能找到文件?为了搞清这个问题,请大家参照课本,完成导学案中的文件位置表。

学生操作。

师:大家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说明你们的操作又熟练了,对文件与文件夹有了进一步认识,请根据表中信息,互相讨论,举例说出对文件存放位置的理解。

学生讨论。

师:刚才的讨论很热烈,比喻也很形象。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计算机是文件的“大管家”,它利用文件夹来管理有价值的信息。计算机也很会为人处事,有自己的远亲近邻,微机室里的计算机相互间都是邻里,邻里之间都有丰富的信息,使用时需要通过“网上邻居”共享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举例、比喻等方式,理解文件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位置,从而对下载有了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想象能力。

师:本节课,我们大胆动手,认真总结,与文件零距离接触,对文件和文件夹及其属性有了一定了解。当然,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不止这些,要想真正驾驭,还要多接触、多观察。

六、教学反思

本案例可以灵活运用,既可以作为一堂课上,又可以针对学情,选取其中一部分内容,分散在其他如下载、文本、表格信息加工等内容中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学生之所以在搜索、下载时不能顺利进行,就是因为不知道文件承载信息和文件夹管理信息。

篇10:走进画图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对画图软件进行了初步介绍,要求学生能够用铅笔工具进作画。

学情分析:由于教材的改用,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次学习,对于好学生基本掌握了画图的技巧,零起点的学生正好有机会重新学习一下,所以应该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和退出的方法。

2、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和使用。

3、掌握运用铅笔进行绘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获得、掌握知识,在评价交流中不断提高技巧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人协作的过程中,体验团结的力量;在交流评价时,学会自我反思,懂得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运用铅笔工具进行作画。解决措施:让学生多次操作,重复练习。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铅笔工具的熟练应用,解决措施:让学生多次操作,重复练习。

教法与学法:

采用任务驱动、分层教学、“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

集中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及求助(对象分别课件、教师、同组人员)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电脑图画,大家想欣赏一下吗?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些图画就是你们的同龄人利用电脑画的你会吃惊吗?其实利用电脑进行作画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你们高兴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画图世界。

二、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一)复习word程序的启动方法,根据书中提示小组合作进入windows画图窗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画图窗口的认识

因为同学们对于程序窗口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课将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指导的方式学习了解画图窗口中。在认识工具箱时,教给他们方法,学生自己了解。

最后同学们分组汇报自己对画图窗口的认识。

(三)深入探究,铅笔工具的使用方法

1、同学们我们在本上用什么来画图画?(铅笔)对,那么我们在电脑上也可以用铅笔工具来画画。

根据教科书第3页铅笔工具的内容,同学们分组来讨论、研究铅笔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当我们选择了铅笔工具后,光标移入绘图区会变成什么样?

(2)、怎样使用铅笔工具?

(3)、谈谈你使用铅笔工具的感受。

(由于用铅笔工具画画,对鼠标的控制能力要求较高,课后要求学生加强鼠标的练习。)

2、同学们,我们用铅笔工具画出的图画颜色单不单调?这不用急,我们在这里同样可以用彩色铅笔来画画。现在大家选择铅笔工具后,在窗口的左下角的颜料盒里点击红色,然后在绘图区画一条直线。怎么样,铅笔变成彩色笔了吧。这下好了,我们可以用彩色铅笔来画一幅色彩丰富的图画了。

3、小练习,用彩色铅笔画出书中第3页的图。

4、比一比,练一练。完成第4页的练习。

5、作品展示,学生自评,大家互评。提高学生审美、创造美的能力。

6、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各自习作,需要关闭“画图”窗口,谁能说说怎样关闭。

三、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用画图软件中的铅笔工具进行作画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用更多的画图工具进行作画,你们在以后可要用心学习呀!

教学反思:

篇11:《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走进分子世界》这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微观物质结构问题的研究,因此本课教学旨在带领学生沿科学家探究物质结构的路径进行微观世界的研究,在建立物质结构的分子模型的过程中学习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并用这种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分子的物理属性.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微观世界的强烈愿望.通过小组活动亲身体会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归纳出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并能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应用这种方法去研究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学习基本的探究方法,并能利用工具进行观察想象和收集证据.密切联系生活,展望未来,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良好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分子概念,对分子大小有感性认识,会用语言描述分子模型.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3.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方法.4.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子模型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及逻辑推理的能力.3.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相互交流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微观世界的美妙与和谐,激发学生探究更小微粒的兴趣.2.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3.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2.教学难点:建立分子模型.【教学资源】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白纸、6B铅笔、放大镜;烧杯、温水、高锰酸钾颗粒、药匙;冷水、酒精、玻璃管;铁丝圈、肥皂水;注射器、冷水、金属块.教师演示实验器材:氨水、酚酞试液、千纸鹤、钟罩;量筒、黄豆、菜籽;烧杯、滴管、水;香水;铁丝圈、肥皂水.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演示:千纸鹤变红

(创设情境,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

(一)建立分子模型

学生活动:观察笔迹和放入高锰酸钾的温水.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提出猜想(选择模型).学生活动:将水和酒精混合,观察现象.教师演示:用黄豆和菜籽混合.学生类比活动和演示现象,收集证据检验猜想,得出结论.学生归纳自己经历的研究过程,得出研究方法.学生阅读:知道分子的概念及特点.(视频)模拟分子―― 一滴水,巩固分子的概念.(视频)展示研究的工具,同时也是收集证据检验猜想(模型).师生讨论建立物质结构的分子模型.(二)研究分子的物理属性

1.探究分子的运动

提出问题:为什么能闻到香水味?

学生活动:模拟科学家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进行探究.小组汇报探究过程,得出结论.2.探究分子间的吸引力

小红的困惑: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却不是一盘散沙.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检验猜想.小组展示探究过程,得出结论.3.探究分子间的排斥力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既然分子间有空隙,且分子间存在吸引力,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压缩任何物体.)

学生活动:压缩水和金属块.学生交流活动感受,体验排斥力的存在.4.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学生活动:压缩空气.(置疑:学生思考压缩空气为什么与压缩固体、液体不同?)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读一读”.学生交流自学的成果,归纳得出结论.(三)了解纳米材料的奇特性质及应用

(视频)神奇的纳米材料.三、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收获、提出新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解释千纸鹤变红的原因,将氨水滴入酚酞试液中,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解释.)

四、反馈练习

五、课后拓展

上网查阅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了解构成物质的更小微粒.【设计反思】

上一篇: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书写能力下一篇:清明节文明祭扫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