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 张帆

2024-05-25

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 张帆(精选5篇)

篇1: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 张帆

供应链实验报告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工管09

5姓名:张帆

学号:2009160112

41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系统管理的设置操作员、建立账套和设置操作员权限的方法。2.掌握基础设置的基础信息建立方法,如部门职员档案、供应商档案、客户档案、财务会计核算档案、存货档案、仓库档案、采购和销售类型等。3.能熟练进行账套的输出和引入处理。

4.能熟练运用采购管理系统对普通采购业务进行处理。

5.能够与应付款管理系统、总账系统集成使用,以便及时处理采购款项,并对采购业务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6.能运用销售管理系统对普通销售业务进行处理,以便及时确认销售收入,确认并收取应收款项。

7.熟练掌握采购管理系统和销售管理系统中统计账表的查询。

二、实验内容:

(一)、普通采购业务

(二)、普通销售业务

三、实验器材:

硬件:处理器:Intel(R)Pentium(R)4CPU

主板:Intel Corporation D915 PDT

内存:DDR400 512MB;硬盘:WD160G.SSTA;显卡:ATA X300SE;显示器:冠杰 17吋液晶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金蝶K

3四、实验步骤:

(一)、普通采购业务

1、采购系统初始化

2、启用期初数据

3、期初记账

4、普通采购业务

(1)、业务工作——供应链——采购管理——请购——请购单(2)、业务工作——采购管理——采购订货——采购订单(3)、业务工作——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到货——到货单

(4)、业务工作——供应链——库存管理——入库业务——采购入库单

(5)、业务工作——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发票——专用采购发票

(6)、业务工作——供应链——存货核算——业务核算——正常单据记账

(7)、业务工作——供应链——存货核算——财务核算——生成凭证

(8)、业务工作——财务会计——应付款管理——应付单据处理

二、普通销售业务

1、设置销售管理系统参数

有委托代销业务 有零售日报业务 有分期收款业务 直运销售业务 销售生成出库单 普通销售必有订单

新增发货单参照订单生成新增退货单、新增发票参照发货单生成 其他设置由系统默认2、3、单据设置

允许手工修改销售专用发票号。

4、销售管理系统期初数(销售系统价格均为不含税价)

5、普通销售业务(1)、业务工作——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报价——销售报价单(2)、业务工作——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订货——销售订单

(3)、业务工作——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发货——发货单

(4)、业务工作——供应链——库存管理——出库业务——销售出库单

(5)、业务工作——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开票——销售专用发票

(6)、业务工作——供应链——存货核算——业务核算——正常单据记账

(7)、业务工作——财务会计——总账——凭证——填制凭证

(8)、业务工作——供应链——销售管理——费用支出——销售费用支出单

(9)、业务工作——财务会计——应收款管理——应收单据处理——应收单据录 入

(10)、业务工作——财务会计——总账——凭证——填制凭证

应收款管理系统参数设置初始设置

应收款管理系统选项

五、实验结论: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先是对采购管理的学习,也就是普通采购业务。采购管理是计划下达、采购单生成、采购单执行、到货接收、检验入库、采购发票的收集到采购结算的采购活动的全过程,对采购过程中物流运动的各个环节状态进行严密的跟踪、监督,实现对企业采购活动执行过程的科学管理。正常的采购业务一般由请购、采购订货、采购到货、采购入库、开具采购发票、采购结算等步骤组成,然后是对销售管理的学习,销售管理是为了实现各种组织目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交换和联系而设计的方案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通过计划、执行及控制企业的销售活动,以达到企业的销售目标。销售管理的流程包括销售报价、销售订单、发货、开票等基本流程,也包括运费垫付等常有的相关业务的处理。从实验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对销售环节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U8系统的销售订单中列出两项“报价”、“单价”,这就能够让管理者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每一笔订单的报价售价情况,即使是在对销售业务不熟悉的情况下也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对销售部门的业务操作进行监管,防止出现假公济私的情况出现。通过这次实习对供应链的了解和学习,刚开始实习时,以为实习应该会很轻松,看到实习材料时才知道这次实习还是比较难的,首先就是大量数据的输入和软件的操作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难题,但我没有松懈,而是按照老师的讲解和书上的步骤,虽然跟着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来,数据输入正确后还是会出现问题,但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慢慢的解决了问题,而且软件的操作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在对软件进行操作时,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麻烦,刚开始我试着自己解决问题,但由于我在对软件不熟悉,操作也不熟练的情况下,我自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后只能求助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才能解决它,并最终完成了这次对供应链管理的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供应链的知识,供应链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非常之大,而且供应链的过程和业务比较复杂,因此对管理人员数据准确的输入和操作要求比较严格。老师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有老师的帮助,我们才能完成对供应链的学习。

感谢老师在实习过程中对我们的讲解和帮助

篇2:北京市社会管理满意度调查报告

一、调查总体情况

(一) 居民对社会管理关注度较高, 总体评价较好

调查结果显示, 北京居民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注度高于知晓度, 对社会管理总体状况评价良好。2003个被调查对象中, 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56.1%, 一般了解的占36.3%, 不太了解的占7.6%;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占72.5%, 一般关注的占25.6%, 仅有1.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关注;对北京市社会管理总体情况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66.8%, 基本满意的占28%, 仅有5.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 (见表1) 。

单位:%

(二) 道德体系建设满意度最高, 基本公共事业服务满意度偏低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范围广泛, 本次调查从基本民生性服务、基本公共事业性服务、公益基础性服务、公共安全性服务、道德体系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1) 等6个基本方面开展。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者对北京道德体系建设的总体满意程度最高, 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达到72.2%;对教育、医疗卫生、社区建设等涉及基本公共事业性服务的满意程度相对较低, 相应比例为57.1%;基本民生性服务、公共安全性服务、公益基础性服务和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相应比例分别为69%、68.6%、61.2%和60.8% (见表2) 。从对社会管理各方面涉及的具体问题情况看, 被调查者对就业培训指导和安置、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学前教育收费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较低。

(三) 城乡收入消费水平差距明显, 居民认识存在差异

70.5%的被调查者认为, 北京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方面, 29.5%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发展环境方面。从城乡差距的具体表现上看, 64.9%的被调查者认为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是北京城乡差距的主要表现之一, 其中39.6%的被调查者把它排在了第一位;46.7%的被调查者认为享受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是北京城乡差距的主要表现之一, 其中14%的被调查者把它排在了第一位 (见表3) 。

调查发现, 城乡居民对北京城乡差距现状的看法存在差异。38.4%的城镇居民认为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发展环境方面, 而只有23.5%的农村居民这样认为。在城乡差距的具体表现上, 城镇居民在文化素质和生态环境差距方面的选择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而农村居民在收入消费水平、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以及收入渠道和稳定性差距方面的选择率高于城镇居民。

二、现状及特点

(一) 道德体系建设满意度最高

在本次调查的6个基本方面中, 道德体系建设的总体满意程度最高, 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达到72.2%, 表示基本满意的比例为20.8%, 其中在践行北京精神, 热心公益、扶危济困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5.8%、66.8%和65.9%。说明近几年北京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效明显。随着北京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农村精神文明程度大大改观, 在邻里友爱、尊老爱幼, 破除封建迷信, 杜绝赌博吸毒现象, 男女平等等方面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均超过80%。

(二) 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基本完善

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涵。据对323个街道和乡镇政府有关部门调查显示, 85.9%的被调查者对北京当前社会管理体系建设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11.9%的被调查者表示基本满意;其中对党委在社会建设中的领导作用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94.7%, 基本满意的占5.3% (见表4) 。

单位:%

(三) 民生改善取得显著成效

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是最迫切需要改善的民生问题。“十二五”伊始, 北京市继续将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在广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水平,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调查结果显示, 北京市居民对基本民生性服务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达到69%, 基本满意的比例为21.4%, 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为9.6% (见表5) 。

在基本民生性服务涉及的具体问题上, 除了对就业安置指导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满意程度偏低以外, 对其他方面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均达到70%左右。其中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方面的相应比例达到76.5%, 残疾人、低保户和老龄人口的救助保障方面的相应比例平均为73.3%, 基本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方面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1%和68.1%。

(四) 公共安全方面满意度较高

调查显示, 68.6%的被调查者对北京公共安全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21.7%的表示基本满意, 9.7%的表示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其中, 对人身安全和农村饮水安全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达到80%以上;财产安全、社会治安、防灾减灾应急保障和道路交通安全方面表示非常满意的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为77.5%、75.8%、64.7%和64.1%;对信息安全和食品安全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相对较低, 分别为58.9%和52.4% (见表6) 。

(五) 农村公益基础性服务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 北京农村居民对道路交通、环境绿化美化、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基础性服务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达到66.7%, 大大高于城镇居民49.7%的比例。“十一五”期间, 北京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在街坊路硬化、安全饮水、户厕改造、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三起来”工程带动下, 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观。本次调查显示, 农村居民对生活供水便利性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达到86.7%;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服务方面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7.9%和74.4%;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方面的相应比例为70%左右;对供暖便利性和垃圾分类方面的相应满意比例较低, 分别为49.3%和39.1%。2012年, 北京已完成24.2万户抗震节能住房建设, 改造后的农宅节能保温效果明显, 农村取暖便利性问题有所改善。

(六) 农村居民整体满意度高于城镇居民

调查结果显示, 北京农村居民对社会管理总体状况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达到71.4%, 远高于城镇居民59.9%的相应比例。从具体方面来讲, 只有基本民生性服务方面农村居民满意度略低于城镇居民, 在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创新社会管理方面以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其他5大方面, 农村居民满意度都高于城镇居民 (见表7) 。

从调查涉及的具体问题来看, 除了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就业安置和指导服务方面以外, 农村居民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城镇居民, 这充分说明近年来北京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 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增加农民收入, 在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和建议

(一) 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北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早已全面建立, 到2011年末,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76.8万人, 参合率虽然高达97.7%, 但仍处于低水平广覆盖的状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偏低, 农民医疗负担依然偏重。2011年, 农村居民人均医疗费和药品费支出为984元, 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8.9%, 远高于城镇居民5.6%的水平。农村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和门诊费报销比分别为58.3%和41.3%, 远低于城镇76.2%的基金支付比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居民对新农合报销水平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为64.1%, 低于城镇居民对基本医疗保障水平73.9%的相应满意程度。因此, “十二五”期间, 北京在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 应将重点放在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上, 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 提高城乡就业指导和安置服务水平

本次调查显示, 居民对就业安置、指导服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满意度偏低。其中, 农村居民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安置服务和就业培训指导方面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仅为46.2%, 超过2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城镇居民对就业安置和指导方面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仅为48.7%, 超过1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就业关系着每个劳动者的个人发展和家庭幸福, 是享有发展机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目前, 北京涉及就业培训的部门和机构较多, 因此, 建议相关部门在就业培训指导方面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 加强就业培训指导与就业安置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各环节的衔接, 以有效安置就业作为就业培训指导的目标。

(三) 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 居民对公共安全整体满意度较高, 但对信息安全、食品安全满意度偏低。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一方面已成为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重要资源和手段, 另一方面也成了一些不法之徒谋取利益的资源和手段。信息管理的不规范带来了大量个人信息泄露、非法使用和侵犯行为, 成为影响和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敏感问题和难以控制的、潜在的安全隐患。调查显示, 城乡居民对信息安全方面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为58.9%, 表示基本满意的为27.2%, 表示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为13.9%。

食品安全也是近年来最热议的话题之一。本次调查显示, 52.4%的居民对食品安全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29.5%的居民表示基本满意, 18.1%的表示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食品安全满意度低的原因, 一是随着人们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失望和不满。

(四) 逐步完善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

本次调查显示, 居民对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和分布、完善对外来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合理有效地控制人口规模方面的满意度偏低, 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为48.2%、51.4%和60%, 其中城镇居民的相应比例均仅为40%左右。随着北京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 外来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成为了日益突出的问题。“十二五”时期, 北京城乡一体化步伐将大大加快, 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同时, 也应高度重视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二元化问题。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合理规划布局, 引导人口合理流动, 将外来人口管理纳入城市管理体系, 改善对外来人口就业、子女教育、医疗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协调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发展。

摘要:2012年11月份,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在全市范围内对323个街道、乡镇政府的相关部门和1680个随机抽取的城乡居民住户开展了北京市社会管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北京市居民对社会管理关注度高, 总体评价良好;道德体系建设总体满意度最高, 社会管理体系基本完善, 民生改善成效显著, 居民整体安全感较强, 农村公益基础性服务改善明显。但城乡居民对就业安置指导服务、信息安全和食品安全、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 以及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障水平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偏低, 需加快改进。

关键词: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常光民, 杨绍华等.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有效途径[J].求是, 2011 (21) .

[2]徐增阳.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系:问题与对策——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视角[J].调研世界, 2009 (3) .

篇3: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 张帆

1广东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举措

近年来, 广东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有三大举措。

一是在制度机制方面, 颁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等7个配套文件,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推进社会建设的制度体系, 并在省、市、县三级成立社工委, 东莞、中山等地还在镇街一级设置了社工委, 社会工作机构体系逐渐完善。

二是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方面, 对行业协会商会实行“去行政化”、“去垄断化”, 推动良性健康发展, 同时, 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 出台《关于发展和规范我省社会组织的意见》, 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直接审查登记, 将政府各部门的有关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出去。

三是在社区管理体制方面, 加强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 推行城市居民委员会“去行政化”改革, 推广社区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跨部门、综合性的社区服务模式。

2调研启发对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引导和指导意义

一是转变观念:政府制定政策, 社会组织搞好服务。政府不是万能的, 政府的职能在于宏观把握整个社会的发展, 在于制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并及时进行调控。而针对广大居民群众要做的服务工作纷繁复杂, 政府的精力、财力、人力都是有限的, 因此广东省注重大力培育社会组织, 由政府通过招标方式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项目, 一次性付给项目经费, 社会组织在做好市场调查、需求分析、项目规划的基础上, 全心投入做好服务居民的工作。而民政部门只需做好项目计划、中期检查、年终审计等, 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宏观把握整个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发展。目前, 包头市正在推行精街道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其宗旨也在于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增强基层的服务力量, 只是鉴于我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社会组织发展不够充分等实际, 由社区服务站承接对居民的服务和管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服务与行政事务的分离将成为一种趋势。

二是培养人才:让“社工”成为职业。在广东, “社工”是通过全国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会讲当地方言的专业人才, 他们大多是高校的科班毕业生, 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做社会工作的原动力。“社工”作为一种持证上岗的职业, 政府提出了统一的指导工资, 且高于政府临聘工作人员的工资。这对于相关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社工”可以根据承担的工作和项目, 实现专业级别的晋升、工资的增加、培训深造机会的获得等, 甚至可以自行成立社工组织, 形成了良性的职业发展机制。目前包头市的内蒙古科技大学具有社会工作专业, 可以说具备这一专业的理论研究条件和人才培养基地, 但是“社工”还没有真正形成一种职业, 而只是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的统称, 社区内具有专业资格的工作人员占比还比较低。因此, 随着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的日益增多, 随着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社工”作为一种具备专业技能的行业将迅速发展, 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才能真正实现。

三是强化服务:通过市场化竞争, 保证服务质量。广东省将发展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突破了行业审批的限制, 实行备案制度, 同时政府有计划投入资金, 设立一些项目培育小的社会组织。各地方的社工机构发展迅速, 社工机构注册的“社工”一般在50~200人。当社会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 (政府每年对社工机构进行评分定级) , 可以通过招投标方式竞争政府投机几十万的大额服务项目。通过社工机构的竞争, 实现社工机构企业化管理、经费的合理使用、服务质量的提高、服务效率的优化以及满足社工自身的职业成长需求, 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推动整个社会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社工组织的服务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服务引入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 使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解决了政府工作人员机关作风问题;二是由于社会组织面对居民群众, 减少了部分居民对政府管理中公平性、公开性等的质疑和不满。目前, 深圳个别地区正在试点撤销社区服务站, 其行政工作全部由街道担负, 居委会成为完全自治组织, 自行经营社区的经济实体, 居委会工作人员不再由政府发放工资或补助。社工机构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设立社区服务中心, 开展社会服务。

四是保障经费:把经济发展的红利惠及全社会。广东的社会服务模式和社工机构运作需要强大的政府投入。拒不完全了解, 深圳每个社区服务站的工作经费大概50万元, 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项目的经费另行计算。考察中调研的东莞正阳服务机构一年能经过招投标争取到政府3000万元左右的经费。同时, 广东的社会工作已经开始了6年左右的时间, 基本上是学习香港的经验, 因此需要长期聘请香港专业督导服务等常驻指导, 东莞市一年购买香港督导服务的经费大概5000万元。目前包头市在街道社区基层的投入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但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一方面由于经济现状和发展水平还在提升的过程中, 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投入的决心不够足。只有充分保障街道社区服务、管理上的经费, 才能增强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的吸引力, 增强社会组织发展的活力, 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统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问题稳步推进, 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亲情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起创造幸福和美家园。

摘要: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是党中央从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社会管理创新成效显著。笔者通过深入广东珠海、佛山、东莞、深圳、广州等五市的社区进行考察学习, 拓展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思路, 并且对于指导包头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所收获和感悟。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购买服务,社会组织

参考文献

[1]张伟.包头市全面推行街道社区党建“123”工作模式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3) .

[2]敬海新, 李运昌.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原因与对策[J].攀登, 2012 (6) .

篇4: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 张帆

关键词:新农村,问题,创新管理

2011年4-5月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组成调查组, 深入12个县 (市) , 对600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 就农村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 在黑龙江省农村创新社会管理中, 有八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成果卓著

2005年10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5年来, 全省新农村建设在各级政府投入增多、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下, 新农村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农民期盼多年的民主管理得到加强, 民生状况显著改善。突出表现在:

一是民主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思想转变。几年来, 在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指导下, 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得到初步落实, 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调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财务公开渐成风尚。目前在农村, “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逐渐成为农村干部的共识, “亲民、为民、富民”的管理机制初步形成, 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

农民思想意识有了根本转变, 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去”打工习以为常, 独立创业的群体不断壮大, 科技种田能手不断涌现。“重学习, 了解国内外大事;重教育, 让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氛围逐渐形成。一度盛行的赌博、封建迷信活动不断减少。据调查, 七成农民认为, 赌博、封建迷信等社会丑陋现象在农村明显减少。

二是县乡村教育资源得到整合, 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全省农村中、小学校经过多年的布局调整, 数量大幅度减少, 教育资源得到整合。据黑龙江省教育厅统计, 2002年全省拥有农村中、小学校12100所, 经过8年时间的布局调整, 到2010年, 全省有农村中、小学校6458所, 比2002年减少5642所。

据有关部门统计, 5年间, 农村中小学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 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中小学生全面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均等化。据小康监测调查, 2010年全省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8年, 比2005年提高5.4%。

三是通乡、村公路变畅通, 基本改变出行难。5年间, 全省共完成通村公路建设9.8万公里, 是建国至2005年建设总量的3倍, 通畅率达到99.3%, 比2005年提高81.5%。村屯面貌也大有改观, 全省硬化村内街道5896公里、边沟1万多公里;安装路灯6200多盏, 部分农村开启了有路灯的历史。

四是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生活舒适度提高。据农村住户调查, 201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年末住房面积为22.8平方米, 比2005年增加2.4平方米, 增长11.6%。居住的舒适度提高, 使用暖气的农户占全部被调查农户的40.9%, 比2005年提高7.1个百分点;使用液化气的农户占全部被调查农户的11.1%, 比2005年提高7.3个百分点;自来水入户率由2005年的34%提高到60%。

五是文体设施从无到有, 医疗保障水平提升。5年间, 黑龙江省农村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基层服务点9054个、文化休闲广场2500多个, 安装健身器材3800套;有线电视入户率由2005年的40%提高到56.8%。医疗保障水平提高, 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646所, 标准化村卫生所4492个,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84%, 培训各级农村卫生管理和技术人员8万余人。

二、当前黑龙江省农村创新社会管理急需解决的八个问题

近几年来, 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上, 加大了改善民生的资金投入, 农民也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但调查也发现, 仍然存在着八个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需创新管理机制, 合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 村级管理方式需要创新

新时期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发现, 个别乡村干部长期忙于应付日常事物性工作, 学习不够, 政策性不强、对如何建立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思路窄、办法少。个别村干部往往在工作上靠个人威望或家族势力来维持整个村事务的管理和运转, 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能严格按政府法律和政策办事。个别乡干部, 缺乏适应新时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听民声”、“办民事”、“解民难”落不到实处, 民主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机制很难形成。

(二) 农村中小学教育面临新问题

一是学前教育设施简陋, 师资水平低。由于农村资金短缺等一些客观原因, 多数农村幼儿园只是普通农家庭院, 设施简陋, 教师水平低, 仅能起到看护作用。

二是新改、扩建中小学所需经费缺口大。据笔者对5个县 (市) 调查, 在建和改扩建九年义务学校共计54所, 校舍面积14.5万平方米, 所需经费共计26424万元, 已筹措到位资金11709万元, 缺口14715万元。

三是师资力量“既多又少”。农村中、小学教师, 多是原“民办转公办”的, 50岁以上的年龄偏大, 相当部分教学水平难以胜任新的教学任务, 如果让其退休, 从政策上讲, 尚不够退休年龄。而一些知识面新、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受编制限制, 难以招进。

四是寄宿易产生家庭教育缺失。一些寄宿制学生在校时间远远多于在家时间, 造成家庭教育缺失, 尤其是有的孩子到乡镇、县城寄宿后, 课余时间上网打游戏、吃喝、玩耍, 缺少家长看管, 放松了正常学习, 影响自身健康成长。

五是学生求学路途远, 交通安全成隐患。据调查, 近4成学生家长对孩子求学的交通安全表示担忧。

(三) 通村道路还差“一公里”

近几年, 黑龙江省通乡、通村公路已基本畅通, 但一些村屯内的道路变差, 村民出行仍很艰难。据农村住户调查, 2010年农民住宅外道路为水泥或柏油路面的户数仅占42%, 依然存在着走一截水泥路, 又走一截泥巴路的现象, 农民形象的比喻为通村公里还差“一公里”。农民要求改善村里“行路难”的愿望十分强烈。据问卷调查, 有72%的被调查者反映现在农村最需要解决的是改善村中街道。

(四) 部分村屯依旧“脏、乱、差”

新农村建设以来, 农村面貌有较大改观。但由于农村缺乏垃圾处理设施和管理机制, 各种垃圾得不到相应处理, 部分村屯的环境状况依旧“脏、乱、差”, “垃圾靠风刮, 污水靠蒸发”现象普遍。据调查, 超过6成的农户对所居住的环境表示不满意, 认为所在村屯的环境近几年“没有改善”或“改善很小”。

(五) 多数农民业余文化生活都比较匮乏

据问卷调查, 认为当前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的被访者占被调查总数的44.5%;认为当前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相当贫乏的被访者占被调查总数的23.8%。文化生活匮乏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设施缺乏, 文化馆、图书馆或文化活动室等设施满足不了农民需求。同时, 农民普遍认为交流渠道狭窄、结交面不宽, 仅局限于本村或亲属之间。据调查, 表示当前日常生活交往和参加娱乐活动渠道太窄的被访者占被调查总数的26.0%。农村文化人才缺乏也是重要因素, 现在农村的文化人才与广大农民对文化需求相比存在差距较大。

(六) 部分农民仍有“懒、散”习惯

受城乡二元结构局限, 农民长期受教育少、被局限在农村, 观念被束缚,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思想影响较深, 部分农民对新生事物不能主动接受, 少部分农民还存在着“人生有命, 富贵在天”、靠天吃饭思想, 闯市场、创业激情不足, 存在“懒、散”习惯, 这些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

(七) 老人养老有“三怕”

一是怕生病。据调查, 近半数农村老人怕生病。虽然“新农合”给农村老人看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但其报销比例较低, 加之黑龙江农村村屯大多居住分散, 一些距县城、中心城镇远的村屯, 农村老年人如出现紧急病情, 交通不便, 极易延误救治。据问卷调查, 占67.3%的农户反映最怕老人突然发病,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难应付。

二是怕生活难自理。绝大多数农村老人没有养老金, 晚年经济上主要依赖子女供给。农村老人怕给子女添负担, 往往是小病忍, 大病拖, 所以, 患慢性病的比较普遍, 许多人甚至是多病缠身, 自理能力弱。据调查, 占10.3%农户反映怕老年人生活难自理。

三是怕孤独寂寞。大多数农村老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孤独感, 有事无人帮, 有话无处诉说。特别是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情感孤独。农村老年人除看电视、听广播外, 几乎没有别的娱乐活动, 孤独、压抑的情感问题十分突出。据调查, 占9.2%的农户反映家中老人怕孤独寂寞。

(八) “人情风、彩礼风、婚事铺张风”浪费严重

农村日趋严重的“人情风、彩礼风、婚事铺张风”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一是“人情”名目繁多, 礼金数额不断增高。据调查, 农村的人情往来范围逐步扩大、请客收礼名堂繁多。特别是最近几年, 子女上学、参军、盖房上梁、盖猪圈、乔迁、过生日、生病出院, 更有甚者还借得癌症、母猪下崽等名义, 大操大办, 广邀亲友, 收取“人情”。且礼金数额不断攀升。据调查, 每户一次随礼礼金在100~200元的占37.7%;在300~500元的占43.8%;在600~1000元的占12.8%。有的甚至在千元以上。

二是“彩礼”花掉父母“半辈子”积蓄。在农村中青年男女结婚前都有定婚仪式, 男方家长须给女方家长或者要结婚的“小两口”拿出“一笔彩礼”, 且数目较大, 10万元左右已很普遍。据在国家级贫困县拜泉县的调查, 有的家庭在子女结婚时, 一次性送彩礼达到17万~18万元, 个别的超过20万元, 致使许多男方家长花光“半辈子”积蓄。调查显示, 一个农村青年结婚的花销中, 盖房用钱占42.3%, 彩礼用钱占41.7%, 彩礼钱仅次于盖房花销, 大大超出普通农户经济支付能力。

三是婚事铺张浪费严重。当前婚事大操大办的规格超出了多数农村家庭承受能力。据调查, 超6成被调查者表示:“如果家有事情, 仍会大操大办”。

三、完善新时期农村管理的几点思考

新的历史时期, 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 完善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结合黑龙江省具体省情:“树理念、强机制、建制度、落实处、重实效”。树理念, 就是科学规划、政策引领新农村建设;强机制, 就是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加强新农村建设机制建设;建制度, 就是各级政府与时俱进用制度要求新农村建设作为考核内容;落实处, 就是按照总的方针具体细化当地的建设目标和步骤;重实效, 就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中不能走马观花, 用成绩和效果来说话。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趟出一条适合黑龙江省发展的路子。

(一) 创新教育方式, 完善农民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农村干部管理水平

教育的对象是农民和农村干部, 两者是一个整体, 只有共同提高, 才能形成合力, 在教育上注重提高农民和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有的放矢的完善教育内容,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在内容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文化知识教育, 让农民和农村干部乐意学。在农民的教育上, 注重文化素质、科技信息、创收能力、社会适应、与人交往上重点培养, 在乡村干部上除了学习上述内容外, 还要注重创新科学管理水平、政策法规、组织协调、文件精神理解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让农民在思想上感觉到大家都在比勤快、比致富、比和谐, 感觉到外面有更广阔的生活内容, 调动农民发家致富积极性, 调动农民的智慧共同建设新农村, 同时, 也让干部和农民在一起, 深入了解基层的需要和矛盾, 有针对性的实施各种政策, 拉近农村干部和村民的感情距离, 加强沟通交流, 在理论和实践上提高农村干部的管理水平。

(二) 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支持

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出现的问题, 应从解决教育经费入手, 在具体措施上, 国家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专项拨款等途径加以解决, 特别是对一些贫困县要加以资金上倾斜。强化对学校网吧、游戏厅等娱乐设施的监管,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循序渐进地作好农村中、小学校调整, 在制定中小学网点布局规划指标时, 既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执行, 又要考虑实际需求与可能, 因地制宜, 带有适度的弹性。合理保留部分必要的教学网点, 以便农村学生的就近入学。

(三) 完成“一公里”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入力度, 完成“一公里”公路建设, 接上“断头路”, 满足农民出行需求, 真正达到乡村公路的顺畅无阻、四通八达。

(四) 培养农民“爱护环境光荣”氛围

治理农村环境污染, 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 不断增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 让保护农村环境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形成“爱护环境光荣, 污染环境可耻”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板报、标语、倡议书等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 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摒弃不良习俗和不文明行为, 开展“创清洁家园, 从我做起”等实践活动, 组织各村 (屯) 定期开展“清洁文明家庭”评比。

(五) 科学规划畜禽养殖, 合理利用畜禽粪便

一方面, 统一规划, 优化整合畜禽分散养殖点, 创造条件建设养殖小区, 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新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选择在远离村屯、饮用水源地和居民点, 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另一方面, 鼓励、指导养殖场把粪便变废为宝, 实现生态养殖。开展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研究和推广, 走循环经济之路。

(六) 巩固完善家庭养老, 逐步推行农村社区养老

巩固家庭养老功能。农村家庭养老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政府社会保障的不足, 今后很长一段时期, 农村养老还主要依靠家庭。因此, 应深入持久地开展敬老、爱老教育, 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 从道义和制度两方面巩固家庭养老功能。

加强农村老人活动设施、场所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活动、交流平台, 可以财政补助一些, 乡村集体拿一部分, 全体村民凑一点的办法。

篇5: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 张帆

一、蓝旗新村社区在打造“为民服务共同体”工作中的基本做法

蓝旗新村社区位于南京市御道街的东南侧, 面积0.6平方公里, 因清朝蓝旗营驻扎在此而得名。社区现有7个居民小区、90幢居民楼, 常住居民3940余户11000余人。

2005年11月成立社区党委, 下设18个基层支部。其中:网格党支部13个, “两新”企业支部2个、青年党支部1个, 特色党支部 (合唱团党支部) 1个, 现有党员518人。近年来, 社区在市、区和街道的领导和推动下, 以“群众工作”为抓手, 以“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和社区自治“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 切实加强了基层服务管理, 不断夯实了社会建设的基础。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中国敬老模范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

社区在努力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中, 结合工作实际, 努力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求突破:

1. 统筹总揽, 社区党组织“塑身”

建立健全社区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积极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优化社会服务中的引领作用, 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一是超前谋划社区发展规划。社区党委一班人注重学习, 始终保持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街道工委的领导下, 积极谋划社区的发展, 为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和为民服务载体的打造发挥了核心作用。二是在重大事情上发挥模范引领作用。社区党委及各党支部班子成员在重大事情发生时能全部充当骨干和先锋, 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 带领骨干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更好地服务居民和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发挥中坚力量。三是全方位协调注重统筹。作为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 党组织统筹协调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工作站的工作, 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建设合力。社区居委会在完成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 受街道委托对社会工作站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社会工作站通过项目运作对接居民诉求, 探索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社区管理服务, 协助做好社区党建和居民自治工作。

2. 服务外包, 社会组织“强身”

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 社会组织从承接公共服务到拓展专业化服务, 从输血到造血, 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社区社会工作站。根据蓝旗新村社区改革前专职社工职数, 组成不小于6人的团队, 成立专业社工机构, 其中具有社会工作师职称的不少于50%。按照本社区优先、有职称优先的用人原则, 挑选对社区工作情况明、底数清、业务强、素质高的社会工作者, 作为社会组织发起人, 注册成立社会组织, 承接社区公共服务。二是社区公共服务整体外包。按照“政府购买、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程序, 对目前专职社工所履行的职责、承担的工作任务、达到的工作标准等, 进行定量与定性的整体项目包装, 界定社区居委会、社会工作站工作边界, 由街道以签订协议的形式向社会工作站购买服务。2013年3月18日, 大光路街道与晓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签约, 由其承接蓝旗新村社区社会工作站工作, 迈出了服务外包的第一步。三是支持社会工作站专业化发展。在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的同时, 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诉求, 在帮扶救助、人文关怀、精神慰藉、矛盾调处等方面, 支持社会工作站运用专业社工理念开展个案服务, “春天里”失独家庭关爱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3. 强化自治, 社区居委会“健身”

社区居委会是居民的“头”、又是政府的“腿”, 体制的创新优化了政务、居务和服务的结构, 改变了过去头轻腿重身体失衡的问题, 促进社区居委会回归自治本色。一是做强自治组织网络。以居委会领导班子为主体, 下属委员会为核心, 志愿者为补充, 居民自治组织网格触角延伸到居民楼栋、单元, 为动员居民、组织居民建立了畅通管道。完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居民代表结构, 将居民代表、知名人士、驻区单位负责人等充实进社区居委会的下属委员会, 成立各类注册或备案社会组织。二是优化社区治理体系。坚持关注需求、项目设计、组织推动、居民满意为导向, 健全完善“领导—议事—决策—执行—协助—监督”社区共治体系, 使自上而下政府推动与自下而上居民参与有机结合, 实现自治、互助、共建、分享。三是做实社区自治服务。今年, 社区以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问题为切入点, 在蓝旗六号大院开展居民自治管理, 引导居民广泛参与, 献计献策, 按照民事民议、民事民管的理念, 推动了无物管小区自治管理, 政府满意、居民受益。

二、当前社区社会管理体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街道在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新路径的实践中, 专门就打造“为民服务共同体”的相关事宜, 组织召开了蓝旗新村社区党员座谈会和选民群众座谈会, 了解党员、选民群众心声, 充分听取社情民意。街道要把蓝旗新村社区打造成为环境整洁、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安全稳定、健康幸福、文明祥和的宜居社区。指导思想就是要紧紧抓住居民需求这条主线:始终围绕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不断扩大社区为民服务的阵地和载体, 深化为民服务的内涵和品质, 提升为民服务的效能和质量。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基础,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新时期创新社会管理的关节点, 法治保障是新时期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方式。现阶段社区管理创新实践过程中, 在管理体制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相关法律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加强完善城市居民自治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以下简称《组织法》) 是居民自治所依据的唯一法律, 但该法自颁布至今已经历了20余年, 许多内容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因此, 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一些相应的充实完善就显得非常必要。如:《组织法》第2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是对社区居委会性质的明确定位。然而, 该法第3条对居委会任务的规定中却涉及了大量协助政府办理的事情 (如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等) , 这实际又把居委会当作城市行政管理的一个层级。居民委员会与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关系界定不清, 给居委会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模糊性, 同时为各级政府以及职能部门把社区居委会当做其行政事务的操作层和落实层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

2. 社区居委会存在角色扮演上的冲突

依据《组织法》的规定, 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 对全体居民负责, 受全体居民监督, 这是对社区居委会角色的明确规定。但在现实情况中, 社区居委会常常扮演着两种角色:一方面是承担大量本该由政府承担的行政性事务, 扮演着政府下派机构的角色;另一方面承担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自治性事务, 扮演着社区居民利益代言人的角色。长期以来, 由于基层政府把社区居委会纳入基层行政系统, 并用行政机构的指标考核方法对社区居委会进行考核。这种单一的行政考核机制作为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指挥棒, 使得社区居委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向政府行政性事务上倾斜, 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自治性事务, 自觉不自觉地造成了角色扮演上的冲突。

3. 社区党组织需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 是基层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社区党组织如何介入社区公共事务, 更好地服务党员群众是当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 社区基层党组织对社区自治管理“大包大揽”的工作方式, 一方面, 导致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许多工作领域发生重叠, 整体效能下降, 社区党组织还面临疏于自身建设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党组织对社区事务过于细致地过问,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自治进程的深化。

三、创新社区社会管理服务的几点思考

通过蓝旗新村社区近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新形势下的社区社会管理服务, 在强化党的领导、加强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前提下, 应引入社会组织对社区管理的参与, 确立城市社区居委会作为自治组织这一角色定位, 发展社区自治, 加快城市社区社会管理新体制的建构。

1. 创新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应立足于依法管理

法治是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根本保障。完善社区建设法制化体系, 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努力推进社区管理的法制化、系统化、精细化。应加快修订《组织法》, 对城市居委会的性质、地位、任务、组织结构、与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等进行重新界定。通过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城市社区居委会的地位, 对居委会的地位、权利以及相应的责任、义务做出法律规定, 明确居委会与基层政府是法律上的平等关系、行政上的管理关系、业务上的指导关系, 而不是机构上的隶属关系。

2. 探索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应脱离传统思维定式

传统模式下的社区居委会疲于应付繁杂的行政性事务, 无法集中精力落实社区自治权, 商议社区发展大计。通过服务外包、主体重塑, 按照“政府购买、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程序, 对目前专职社工所履行的职责、承担的工作任务、达到的工作标准等, 进行定量与定性的整体项目包装, 从而实现由“购岗养人”到“购买服务”的转变, 从而把上级政府职能部门下达的行政性事务从社区居委会工作中剥离出来, 进一步缓解完成上级下达各项任务和实现居民自治之间的矛盾。目前, 蓝旗新村社区社会工作站由“晓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接, 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 在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开展工作。

3. 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应坚持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要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 就必须紧紧抓住社区党建这个龙头, 以社区党建引领和推进社区管理科学发展。在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下, 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工作站各司其职, 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工作合力。社区居委会在完成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 受街道委托对社会工作站进行指导、监督。社会工作站通过项目运作对接居民诉求, 探索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社区管理服务, 协助做好社区党建和居民自治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社区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统筹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工作站的工作, 积极发挥党组织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优化社会服务中的引领作用, 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之基。

上一篇:劳动节国旗下教师讲话稿下一篇:诗歌鉴赏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