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_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2024-06-26

郑成功_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0篇)

篇1:郑成功_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郑成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霍山县西石门小学 张圣杰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事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课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对郑成功的简要介绍;第二至六自然段详细叙述了收复台湾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第七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简要介绍了建设台湾的情况,最后一个自然段概况全文。

全文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叙述有详有略,课文重点是讲收复台湾的经过,着重描写了郑军官兵与荷兰侵略者作战的情景。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叙述的故事离学生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但经过教师必要的背景介绍,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基本能够掌握。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够发挥想象,条理清晰地描述自己读文的感受。

3、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

感受郑成功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引导学生阅读实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郑成功的资料、台湾的介绍以及当时荷兰的情况。

教师:教学挂图、小黑板、郑成功练兵的小故事、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郑成功》。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能告诉老师,郑成功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板书:收复台湾)

是的,在1662年2月1日,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军队收复了我国的宝岛台湾。这一天,荷兰侵略者在中国人民面前低下了头;这一天,发生在距今整整340年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当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二、三自然段

1、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呢?(生结合资料回答)

2、小结:荷兰殖民者霸占台湾后,不仅强迫台湾百姓修筑城寨,对台湾人民巧取豪夺,惨无人道,而且还逼迫他们学习荷兰文,企图从精神上麻痹台湾人民,他们的所作所为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横行霸道。(出示词语“横行霸道”,齐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怎能容忍荷兰侵略者的残酷压迫?郑成功立下誓言,决心收复台湾。谁来读好郑成功与卫兵的对话?

3、指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提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帮助学生总结:要强调“慷慨激昂”、“绝不允许”、“横行霸道”、“一定”这几个词语,表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这里的“绝”是“绝对”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一、二排同学读卫兵的话,三、四排同学读郑成功的话。

(二)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 郑成功立下收复台湾的决心后,就立即进行充分的准备。引读:“他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

① 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郑成功在战士的簇拥下登上了船楼。我们也跟着他一起登上船楼看一看,郑成功的舰队是一支怎样的舰队?(指名读有关句子)

② 出示“庞大舰队”、“ 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等词语

(齐读两遍),读了这些词语,你们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呢?(学生练习说话)

③想听一听郑成功练兵的小故事吗?

讲故事:郑军之所以纪律严明,军容整肃,是因为郑成功能做到有公必赏,有过必罚,执法无私。有一次,郑成功的一个得意部将以为自己本领高强,就到处找人挑战比武,而且也打败了不少精兵强将。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郑成功的耳中。郑成功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虽然这位将士为郑军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但郑成功还是毫不留情地罚了他一百军棍。从此以后,军中再无人敢恃宠生骄。郑成功也更加重视操练,经常亲自监督,要求从难从严,并且定期进行水师会操,进行评比,使得郑军在惊涛骇浪中如履平地。

④ 此时,不仅是郑成功心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有的郑军将士都是信心百倍,让我们也怀着必胜的信心朗读第四自然段。(齐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自读,想一想这一段写郑军是如何作战的?画出直接描写郑军的句子。

② 交流,练习说话,用上

“先„„接着„„然后„„最后”。(郑军先向敌人冲去,接着围住敌舰,然后打中了敌舰,最后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③读了郑军攻打敌人的场面,你们想说些什么呢?(学生练说)

④ 如果没有读过课文,你们觉得郑军会赢吗?

⑤ 小结:确实,这场胜仗来得并不容易,当时的荷兰无论是军事力量还经济实力 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他们的轮船占全世界的一半之多。那郑军为什么会赢呢?

⑥郑成功率领郑军浴血奋战了十个多月,终于赶走了荷兰侵略者,将被奴役了38年的台湾重又收回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带着对郑军的敬佩之情一起朗读第五自然段。

3、学习第六自然段 ①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此时最开心的是哪些人呢?

②台湾人民是怎样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郑成功的感激之情的呢?(出示“街头巷尾”、“载歌载舞”,齐读两遍)

③想象高山族的酋长会对郑成功说些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

(三)学习七、八自然段

1、郑成功除了收复台湾外,还有哪些贡献呢?(板:建设台湾)

2、齐读课文七、八两段。

三、总结课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不屈的民族,中华儿女们为了抵抗外敌,曾经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赞歌,也涌现了一批民族英雄,郑成功就是其中较为杰出的一位。他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四、阅读拓展。

虽然郑成功当时成功地收复了台湾,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台湾至今还没有真正回到祖国的怀抱。1925年,爱国诗人闻一多写下了著名的爱国组诗《七子之歌》。在诗中,他把当时被侵略者掠夺的台湾、香港、澳门等七块土地比作祖**亲的七个儿子。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其中的第三首《七子之歌——台湾》。(齐读)

五、作业

学习《郑成功》一课中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练习写一个比赛场面。

【板书】

收复台湾 郑成功

民族英雄

建设台湾

《郑成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霍山县西石门小学 张圣杰

今天,上了《郑成功》的第二课时。

这堂课,我由复习提问导入:“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能告诉老师,郑成功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这样既回忆了课文的内容,又抓住了主要事件。然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2至6自然段,思考两个大问题: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在处理第一个问题时,学生通过自读,很快就能找到郑成功说的那段慷慨激昂的话语以及台湾人民受荷兰侵略者残酷奴役那部分。于是,我追问学生,从这些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郑成功的慷慨激昂以及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恨,并相机指导词语的感情色彩。对于这部分的处理,自我感觉还是比较好,学生的情绪也很高涨,能进入创设的情境。

在处理第二个问题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是郑军官兵,来说说是如何收复台湾的。结果学生找的语句比较零散,朗读也不是那么到位,甚至有点脱离课文情境。究其原因,一是以前这个班的学生很少接受这样的阅读训练,感觉不是很适应;二是我的提问指向性不够明确,提得有点散。如果换成“在郑成功收复台湾那部分描写中,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这样,也许学生阅读时就比较容易概括了。而后,我还是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在战斗胜利后,作为郑军官兵,你的心情如何?作为台湾当地的老百姓,你最想对郑军官兵说些什么?感觉这一环节处理得还是比较合理,学生的发言也很积极,思维得到了拓展。

然后,我简单地对“建设台湾”部分作了处理。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课文说说郑成功是如何建设台湾的?他主要做了哪些事?由于课文中有现成答案,所以学生找起来并不感到困难。

最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郑成功是个怎样的人?由此作为这篇写人文章的小结。

可能由于是教师节刚过,学生们都想以实际行动来表示对老师的祝福。所以,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活跃,学生的发言也很积极。但也不可否认,自己在一些教学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篇2:郑成功_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重点词句了解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难点:体会“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看大屏幕,猜猜这则谜语:八字胡,往上翘,说起话来喵喵叫,光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学生猜出谜底:猫),随机引出课题板书。

二、复习回顾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

生回答。(师板书:猫的性格古怪 小猫淘气)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小猫淘气这一部分,这节课我们来看看猫的性格古怪这部分是怎么写的。

二、学习课文,体会古怪。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表示猫古怪的重点词语。

2、提问:“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一句特殊在哪?(中心句)讲解中心句的特点和作用。

3、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

(1)分析:老实。哪些词表现出猫的“老实”?

(2)分析:贪玩。讲解关联词“任凭„„也„„”提问:“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用到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反问)(3)分析:尽职。提问:“屏息凝视、非„„不可”表现出猫的什么心理?(有决心)

(4)请学生用关联词把猫的表示猫性格古怪的词语连成一句话。(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第二个方面

(1)除了前面总结的这点,还有哪个方面体现出猫的性格古怪?快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交流总结: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3)提问:哪些动词表现出了猫高兴时的表现?“无论„„也„„”和前文中的哪一组关联词意思一样?

(4)请学生模仿猫不同心情的叫声。

(4)总结: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第三个方面

(1)这一段描写的猫的性格存在什么矛盾?(2)猫害怕时是什么样子的?(3)总结:猫既胆小又勇猛。

4、全班一起总结: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三、学习方法、体会情感。

1、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具体事例描写的方法)

2、作者对猫有怎样的感情?用自己的话总结。引导说出:人爱猫。(板书)

3、猫对作者又是怎样的情感呢?引导出:猫亲人。(板书)

四、课堂小结

作者运用具体事例的描写方法,营造出一种“人爱猫,猫亲人”的氛围。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也能借鉴这种方法。

五、作业布置

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反思:

优点:在本堂课上我让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收获、疑问;自己体会老舍对猫的情感;以问题贯穿本课教学,学生在思考中理解文章重点。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发现、质疑,在这些过程中,学生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绽放精彩。

篇3:郑成功_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写秋雨,实写秋景。本文结构严谨,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总”结构,首句以总起句,结构以排比句的形式呈现,作者用充满童心的语言娓娓述说着一幅幅秋天诗意般的画卷: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二、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笔者主要设计以下环节:一是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呈现纷飞的秋雨、各色的秋叶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课文奠定情感基础。二是主次有别,直奔重难点。文章篇幅较长,不可能句句说、段段讲,这篇课文重点段是第二自然段,重点词是“五彩缤纷”,内容是动植物过冬的准备,简单易懂,笔者主要让学生自学,不作重点讲解。三是品词品读,解文悟情。学生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32彩缤纷”,换词辨析、拓展文本、说说写写。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扇、枚、邮、爽、柿、仙、梨、菠、萝、粮、紧、杨"12个生字并会运用,会读“钥、匙、趁、柿、菠、喇、衔、裳”8个字。

2.知道课文是通过颜色、丰收、过冬的准备等描写秋天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课文是通过颜色、丰收、过冬的准备等描写秋天的景色。

2.难点:作者是如何通过修辞手法、被艺术化的语言表达秋天的美景。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观察、收集秋景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播放秋天雨景图)

师:瞧,秋天的雨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板书:秋天的雨

是 一把 钥匙

有 一盒 颜料

藏 许多 气味

吹 金色 小喇叭

(学生复核课文的同时,教师依次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秋雨这把钥匙打开秋天的大门,细细欣赏秋天的颜色、气味、动植物过冬所做的准备。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伊始,笔者播放生动直观的秋雨视频把学生带入秋景中,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同时把本课重点内容用板书的形式写下来,有效促进学生怀着强烈的学习兴趣进人课文的学习中。

(二)精读课文,欣赏秋关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五彩缤纷的颜色。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这些颜色分别给了谁?

课件出示:黄黄的——银杏树

红红的——枫叶

金黄色的——田野

橙红色的——果树

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菊花

师:这么多的颜色,课文用了哪个词来表示?

师:表示颜色多的词语还有哪些?

师:课文为什么用“五彩缤纷”,而不用“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呢?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注意画“——”的动词)

课件出示: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邮来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田野中的稻谷刚开始是绿色的,秋天来了,慢慢变成淡黄色、黄色、金黄色。有时吹起秋风,田野的稻谷还会翻动,像海洋的波浪一样一层赶着一层。

课件出示秋天里、柿子、橘子、稻田的图片。

师:作者实在太爱秋天了,所以作者观察得很仔细,在他的眼中秋景就像人一样会唱歌、会跳舞,还会欢笑。瞧,枫叶的红色、田野的金黄色、果树的橙红色,所有美丽的颜色都是慢慢变成的,它们是会动的,有的是晃动,有的是扇动,有的是摇动,所以“五彩缤纷”这个词一是表示颜色多,二是颜色生动,颜色是会变化的。

[设计意图]如果说语文是一座高楼,字词则是筑楼的一块块砖,字词教学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经之路,笔者抓住关键词“五彩缤纷”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辨析了“五彩缤纷”与“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等词的区别,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三)自读自悟,合作探索

师:这么多种颜色,你最喜爱哪一种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喜爱它?

(根据学生的回答,全班交流自己喜爱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重点交流:

1.多音字:扇shan(扇动),shan(扇子)。shan扇,表示动词;shan扇子,表示事物的名称。

2.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一边做“扇”的动作,一边读出秋天凉快的感觉。

师:“橙红色是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果树变成橙红色说明果子成熟了,我们就可以吃上甘甜可口的水果了。

师:“你挤我碰”是什么意思?(分发给学生橘子、柿子图片,让他们上黑板贴画,贴出果树“你挤我碰”的丰收秋景)

重点交流:

课件出示:菊花仙子得到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根据学生的问题,课件依次呈现菊花的紫红、淡黄、雪白)

师:在生活中,你发现菊花还有哪些颜色?(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呈现表示颜色的词语)

师:是啊,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实在太多了,多得写不完,课文用什么符号表示?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采用读、画、想、说等方式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颜色,再细读描写这种颜色的句子,分享喜爱的原因。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的阅读更自由,感悟更深、更真实。

(四)回顾反思,领悟表达方法

1.课件出示:

(1)教师引读,学生跟读,注意与作者说话的语气是否一样。

(2)在“——”处补充一句或是一段话。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邮来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作者用不一样的语气让我们听起来不单调,而且富有情趣,像起伏的音乐,像五彩缤纷的颜料一样。同学们要慢慢读、细细品,你就能品出语文的味道来。

师:除了作者介绍的这些,你发现秋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在‘‘_”处补充。

[设计意图]教学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词至句、从句到段,引导学生以“课文”为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首先是填词,引导学生在“菊花仙子得到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一句中发挥想象,补充表示颜色的词语。其次,把整段话重新排列,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会同一个意思,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取得奇妙的效果。

2.师:秋天的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好多好闻的气味呢!请浏览第三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课件出示:在( )中填上表示气味的词语。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 ),菠萝( ),还有苹果( )、橘子( ),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设计意图]一节课由于时间有限,教学内容若是面面俱到,学生所习得的语文知识就不扎实。因此,笔者可以根据本课特点采用补充内容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师:伴随着秋雨我们走到了深秋,它告诉大家(老师做吹喇叭的动作):冬天快要来了。(学生朗读后半部分)

师(分别出示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的头饰):这些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课文介绍得很少,你能告诉同学们吗?(请几名学生戴上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的头饰,分别向同学们介绍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过冬所做的准备)

[设计意图]巧用小学生爱表现、爱模仿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读出角色应有的感情和表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五)课外积累,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秋的诗句和文章,读一读。

2.观察家乡的秋景写一写。(可选一处场景写—个片段,也可以是几个场景写一篇完整的习作)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文本练习让学生触类旁通,既符合小学中年级习作的规律,体现了习作训练的层次,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消除习作的恐瞑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篇4:郑成功_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通过师生充满热情的交谈,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而轻松活泼的英文歌曲,可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同时进行了本课复习动物单词的目的。再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农场的画面,让学生好象来到了一个真实的农场里猜动物名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句子时多让学生操练,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Let’s talk学习过程中采用了角色表演,让学生动起来感受感受在农场情景。其中在单词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显示色彩鲜艳的动物图片及单复数图片,既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给学生以直观的感知。学生自然分清单数和复数的区别,印象深刻。

Unit 6 At a farm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单词:sheep,hen,cow,horse,goat,lamb及其复数形式的表达。

2、句型Are they…?How many…do you have?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句型Are they…?How many…do you have?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名词复数及其读音规则 【教学准备】

1、Let’s talk部分的录音及课件。【教学过程 】

(一)复习/热身:

1、Free talk.2、播放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学生跟着一起唱。

提问:What can you hear in this song ? 学生说出在歌中听到的动物复习单词。

3、和学生改歌词。(复习单词lamb)

(二)呈现新知:

1、课件出示,提问What are they?时,教师示范:Are they cows?学生回答No,they aren’t.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Are they猜猜轮廓中的动物,(注意学生单词复数的发音,适时纠正),当学生猜对单词后教师再点击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再问数量:How many …do you see?(板书重点句子并带读)

2、依次操作其他几幅图。

3、组织学生分组利用自己的学习用品问答

A:Are they …? B: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How many …do you have? I have…

(三)学习对话:

1、打开Let’s talk部分课件,学生观看1-2遍,在情景中理解对话的语句。

2、教师就对话内容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跟录音朗读对话,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4、小组分角色表演对话,教师巡视指导。

(四)趣味操练:

1、同桌两个同学用卡片做Let’s do部分猜卡片的活动。

2、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五)扩展活动:向同伴、朋友或家长了解更多的关于农场上的动物的知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直接演示和交际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一个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在呈现新知中:根据动物轮廓猜动物时,我就让学生认真观察动物的轮廓图,并猜出相应的动物。这样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培养他们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篇5:郑成功_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音乐活动教案:

与妈妈共舞(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律动,充分体验音乐舞蹈中愉悦的心情。

2、尝试模拟小提琴的演奏。

3、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音乐、有关于小提琴的介绍图卡

2、飘带、铜碰钟人手一份,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爱的礼物

1、师:在妇女节这天,外婆收到了宝宝和妈妈送来的礼物,整天都笑眯眯的,妈妈也好开心,因为宝宝为她们唱了一首歌,并拉了小提琴给妈妈和外婆听。

2、小提琴的介绍

出示各种图卡,向小朋友介介绍小提琴及演奏的方式

(二)音乐体验:彩色小提琴

1、飘带彩色小提琴

引导幼儿用两条不同颜色的飘带绕过后颈,左手抓住尾端,当作四条琴弦。

2、小提琴演奏

引导幼儿用琴槌当弓,放在彩色琴弦上,随音乐以右手模仿拉奏。

师:你见过拉小提琴吗?我们可以怎么拉?(引导幼儿坐着拉、站着拉、边拉奏边走动、拉奏中与他人呼应对话等)

(三)乐中有舞、舞中有乐

1、三人共舞

幼儿分成舞蹈与乐器两组

飘带飞舞:飘带舞动乐句

乐器伴奏:一人小提琴模仿演奏/一人手拿铜碰钟演奏乐句。

(四)幼儿用书:

亲子配对,认识小提琴

1、欣赏画面,找温馨“亲子图”

2、共同欣赏优美的小提琴曲

3、教师在幼儿完成的作业盖上奖励章。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篇6:我们成功了第二课时教案

1.复习并巩固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激动,欢乐和自豪的心情。3.增强名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一.游戏导入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听仔细哦

(1)计划两点起飞(讯)

(2)十位弟兄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克)

(3)电杆高竖在山巅(击)

2.小朋友们可真厉害,不仅如此,我们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出示形近字)

传—专

挥—军

锣—罗

拥—用

抱—包

泪—目

扬—杨(指名读,一个学生读一组,开火车读)(出示组词,齐读)二.学习课文

1.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多开心呀,这不由让我们回想起2001年7月13号的夜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北京的每一个角落都沸腾了——(引读第一自然段)

2.让我们走进这欢乐的海洋,加入到庆祝的队伍中去吧。瞧,天安门广场多热闹啊,(点击出示图文),请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自读课文,交流。(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预设:看到了很多人?(出示句子)

(1)师:你从哪个词语感觉到人多?(几十万)

(2)师:几十万人有多少人呀!我们班有43人,学校有两三千人,几十万是我们学校人数的100倍呢,这么多人,我们来读一读。(齐读)

(3)师: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你能给聚集换个词吗?(集中)(3)师:在这几十万人中,想象一下,这是可能会有哪些人聚集到了天安门广场上?(工人,农民,解放军。。。)

(4)是呀,有来自各行各业,来自祖国,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此时的心情是一样的,一样的高兴,一样的激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4.天安门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他们在干什么?请大家再读这段话,你又感受到什么?(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生交流后随机)(出示句子)(读读句子)

(1.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人们此时的心情的呢?(挥舞国旗)

(2)你是从挥舞着国旗的行动中体会到什么?(高兴,对祖国的热爱)(3)还从哪里体会到他们很高兴?(高呼)

(4)他们在高呼什么?(出示句子)请你也高呼一次。师评:你们听,他语调高扬,读出了心中的喜悦。

(5)文中说我们成功了,是什么成功了?(申办奥运会)师评:真了不起,你联系了第一自然段加以理解。

(6)我们成功了,文中的我们是指谁?(中国人,北京、祖国)(7)怪不得,几十万人在高呼(出示句子)(指名读)

(8)人们是怎么高呼的?(一遍遍高呼)从一遍遍的高呼中感受到人们怎样的心情?(高兴,激动)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来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

6、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现在,我们坐上列车,去中华世纪坛看看,边看边想,你在世纪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那文中又是怎么具体介绍的呢?请大家读一读第3自然段,讨论讨论。

(1)并思考中华世纪坛是怎样的景象?(指名说)(板书句子“人如海,歌如潮。”)(2)当你读到人如海,歌如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3)作者把人比作什么?把歌比作什么?(指名说)

这样比,写出了什么?

(4)这就是打比方,像这样语言精炼的打比方的句子平时还见到许多,你还会说吗?(指名说)

(5)师(打出句子“站如松,坐如钟”)你知道这个句子的意思吗?

生6: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说站着要像松树一样笔直,坐着要像钟一样平稳。

师:你说得很对。那我现在要看看谁坐得像钟一样平稳。

(全班同学都坐直了)小结:“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场面热烈,情绪激动。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6)人们是如此的开心,激动,那他们是用什么方式表达的呢?(相互击掌,相互拥抱)

(点击变红)同桌之间相互击掌,相互拥抱。

(7)那里的人们就像你们这样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他们此时是什么样的泪水?

(8)为什么他们有激动的泪水?(出示申奥失败句子)八年前,1993年9月23日的夜晚,是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失望,难过的夜晚。北京以两票之差失去了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消息传来,人们伤心的流泪了,如今,我们成功了,我们扬眉吐气了,这是千千万体育工作者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结果,这是13亿华夏儿女为之奋斗的结果。

(9)是呀,看到这茫茫人海,听到这震耳的歌声,有谁还能抑制住心中的这份激动呢!站起来吧,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齐读)

6看,在欢乐的人海中,谁来了?主席,我们的江主席来了,带着满脸的笑容,带着满心的喜悦,融入了这欢乐的海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

7.那是怎样的场面?(欢乐……)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那欢乐的时刻吧。(齐读)

8.同学们,2001年我们申奥成功了,2008年我们举办奥运会成功了,我们让全世界的人们见证了我们的强大,我们的成功(出示相关图片)看到这一切时,你最想说什么呢?

9.这节课,我们不仅感受到欢乐,还积累了许多词语(出示词语)喜讯

传来

欢聚

挥舞

欢呼

击掌

拥抱

光泽

不约而同 欢乐的海洋

欢庆的锣鼓声

激动的泪水(男女生赛读,小组比赛读)三.书写指导

篇7:郑成功_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1.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

2.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珍惜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3.用自身行为影响家人及同学、朋友共同节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是我刚刚打来的一瓶自来水,你们看这一瓶水值多少钱?(同学们议论纷纷,作价不等)我们使用1吨自来水,收费1元。换个说法,1元钱可以买来2000瓶这样的水,1毛钱可以买200瓶,1分钱可以买20瓶水。也就是说,这样的一瓶水,价值是5分钱。把这么廉价的一瓶水倒掉你会心疼吗?(同学们再次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今天我们就认识一下水的价值——《从一滴水说起》,然后再发表你的看法。

(出示课件首页)

【点评:这部分虽是导入,但已深入了课文主旨。教师欲擒故纵,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探讨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离不开水?

生1:我们每天三餐离不开水。

生2:我们每天洗脸、刷牙、漱口离不开水。

生3:我们洗澡、洗衣服离不开水。

生4:我们洗碗、养花、养鱼,也得用水。

师:大家再想一想大的方面如农业、工业等方面呢?

生1:我知道炼钢铁得用水。

生2:我知道造纸也得用水。

生3:我知道庄稼要丰收也得用水,果园想丰收也得用水,所以,农业离不开水。

生4:大自然也离不开水。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离不开水,我们人类更离不开水。大家知道我们人体水的含量是多少?

生:60%。

师:那小孩儿呢?

生:80%。

师:人体中水的含量低于多少,人的生命就会出现危险?

生:20%。

【点评:教师没有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隐于学生后面,适时点拨,学生自然能兴趣盎然,如数家珍,列举水在生产生活中的种种作用,这恰是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发现的过程,意识到水真的是太重要了,是生命之源。】

三、假想地球上没有水会是什么样?

师:水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这么重要的作用,连大自然也和水息息相关,那大家闭上眼睛冷静地去想想,假如没有水,我们的生活生产会怎样?地球会怎样?

(同学闭目思考,纷纷举手)

生1:没有水,我们会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到处臭味熏天,污物到处都是。

生2:我们没法刷牙、洗脸、洗澡、洗衣服……

【点评:这个想象过程,拓展了学生自我发现、自我体味的空间,是触及学生心灵的过程,更是由预设而生成新的思考过程。】

四、认识水资源及水危机

师:我们的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那是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覆盖着海洋。是不是说明地球上的水很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资料,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学生阅读资料,并纷纷举手准备发言。)

生1:地球上的水很多,但我们能用的淡水很少。我知道大量的淡水又以冰的形式存在于南北两极,人们根本无法直接利用。

生2:从这些资料上看出我国的水资源更少。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如果别人有四瓶水,我们中国人才有一瓶水。

生3: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我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我们这里已经限制用水了,一个月每人限水2吨,多用就得交高价钱。

【点评:这一环节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归纳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自然原因造成我们水资源先天不足,而河水污染,水浪费又使水资源的短缺加剧。

(教师演示水污染课件,学生说明其中内容)

师: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水污染、水浪费,使我们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走向了危机。

【点评:本环节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水资源危机的忧虑。】

五、回归生活,寻找水资源浪费现象

师:水浪费现象在工农业生产中随处可见,如我国工业上万元产值用水量是91立方米,而发达国家仅用9.1立方米,我们是他们的10倍。那么,我们在生活用水方面有没有浪费的地方?

生1:洗手、洗脸时水龙头一直开着。

生2:我喜欢用水冲手,把水放得大大的,冲在手上很舒服。

生3:妈妈洗菜时一直开着水龙头。

……

六、演示课件,节约用水

师:我们用水如此奢侈,然而,我们有多少同胞却在忍受着焦渴的煎熬。

(贫困山区、西部地区缺水资料)

师:这时你想说什么?

生1:节约每一滴水。

生2:珍惜每一滴水。

生3:节约用水光荣,浪费可耻。

课件演示,生齐读:人类如果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师:那我们该怎么做?

生1:喝水时,喝多少打多少,剩下的下次喝。

生2:用完水关好水龙头,看到有人浪费水要制止。

生3:用水时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

生4:劝诫家长要珍惜水。

生5:要把可以再次用的水,重复利用。

(播放课件,演示水的重复利用,学生讨论。)

【点评:此环节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使落实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七、作业

在学校、家里调查用水情况,然后根据节约用水计算出节水量。最后将自己的调查和建议讲给亲朋好友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提高节水意识。

课后反思:

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是想方设法来拨动学生心弦的过程。无论是欲擒故纵的导入,还是回归生活的发现,尤其是让学生从大量资料中了解我国水缺乏的现状,都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震撼。而通过资料归纳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触及心灵的过程。这样,学生是在用心来感受水之珍贵,进而对浪费水的行为和现象发出愤慨,真正意识到: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课堂上的预设达到了目的,也有了新的生成。

本课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每个环节紧紧相扣,使明理与导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英才学校)

篇8:15《短文两篇》第二课时_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把握文中所阐述的正确主张。2.学习道理论证法和正反论证方法。3.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教学重难点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有一个老太太做寿,满堂儿孙、亲戚朋友都纷纷送礼、问候。请唐伯虎来作诗,他第一句就说“这个婆娘不是人!”大家听了很震惊,都斥责这个人胡言乱语。客人说:“别急,请听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好!好!众人转过了神,夸赞起来。唐伯虎又道:“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老太太的儿孙可不干了,围过来要揍他。客人又说:“别忙——偷来蟠桃献母亲!”儿孙一听又乐了。众人都赞扬这首诗做得好。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如果只看到第一句或第三句就认为是在骂人,便会误解。只有四句一起看,才发现是赞美的诗。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求甚解》就是批驳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的现象。课堂实录

一、检查预习情况。【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

1.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勾画生字词。阐明 要诀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2.解释词语: 会意:会心。

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死抠:在字句上钻研或找错。

豁然:一下子彻底晓悟;开阔;顿时通达。开卷有益:打开书本就会有收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初步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段落层次】 1.给课文分段,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可以用书中的语句)第一部分(第1段):摆出批驳的靶子。

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首先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作者明确提出自已的看法:“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的理由”。

第二部分(第2---4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第2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证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第3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

第4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固执一点,不死抠字眼,而是了解大意。

第三部分(第5---6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以古人事例证明。第5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第6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第四部分(第7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第7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第五部分(第8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

第8段,因为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又提出“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的主张,给读者以有益的建议。(主要观点)

2.概括出文章的主要观点(在什么地方出现?)最后一段 3.边读边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圈划和简单批注,做质疑准备

4.本文的文体是议论文。议论文分立论和驳论,驳论的定义:驳论是就某一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设计意图:深入探讨文章,分析论证方式,揣摩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1.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了应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2.作者是怎样驳斥“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①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②阐述“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③用诸葛亮和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④全面、明确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

⑤提出自己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3.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一般人”“常常”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人,为数不少,并非偶然。“其实也不尽然”,表明对“一般人”的否定,然而语气委婉。

“不尽然”,不把话说死,自然而然地正面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不提倡,但是又应该盲目地反对”。这样,引出了本文议论的核心:不必提倡怎样的不求甚解?什么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

4.“其实也不尽然”中的“然”指的是什么?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5.“也不尽然”是指什么意思?

是指也不完全是这样,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即不能把话说死 6.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

不必提倡”的不求甚解是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7.不能盲目地反对的又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

“盲目反对”的不求甚解是指只求领会要旨,不必在字句上花太大的功夫。8.“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9.文中“咬文嚼字”的含义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文中“咬文嚼字”的含义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其作用是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卖弄学识的人。)

10.文中例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11.本文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12.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结构?

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深地剖析问题,并通过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方法,从而明辨是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课堂小结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也告诉我们正确的读书态度应是:虚心、多读、勤读、读活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同学们,好读书、好读书吧!布置作业

1.作《一点通》练习题。

2.在拓展练习中找一个相关的词,仿照本篇课文,写一篇小作文。板书设计

不求甚解 马南屯

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阐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

对任何问题 作者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都不求甚解 更全面、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

篇9:郑成功_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一、教材简介

首先由磁铁小车的运动推广到其他小车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接着研究推拉产生的力也可以使小车运动;然后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最后分析实际生活中影响车辆运动快慢的各种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推、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知道推、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认识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小车的运动变化作假设性解释。

2.科学探究:会做小车运动快慢与载重量关系的实验,能分析车辆运动快慢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重点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以及研究推拉产生的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四、教学难点

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实验的指导。

五、教学准备

1.电动小车、发条小车、遥控小车、橡皮筋做的小车、没有动力装置的小车。·

2.厚书、多个钩码、时钟。

用心

爱心

专心 3.车辆在不同道路上行驶的图片或录像、载重量不同的车辆行驶的图片或录像。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装有磁铁的小车可以用磁铁去靠近它让它运动起来,其他玩具小车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呢? 2.生:观察思考后交流。

(磁铁、发条、电池、遥控、橡皮筋、喷气、手推„„)

(二)探究使没有任何动力装置的小车运动的办法。

1.师:没有任何动力装置的玩具小车,要使它运动起来,有哪些办法? 试一试,这些办法是否有效。

2.生:写出有效的办法。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和检验。3.师:这些办法是靠什么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它们使小车的运动发生了哪些变化? 4.生:交流。

(靠力使小车运动,力可以使小车从静止到运动.从慢到快,可以使小车前进.后退.拐弯。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三)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量的关系。

1.师:在一辆小车上分别装上不同质量的物体,其他条件不变,小车的运动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用实验来进行研究。

用心

爱心

专心 2.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一个学生在桌子的一端放上一本厚书,(使小车运动有一个明确的终点,同时,防止小车滑落到地下,这实际上也确定了小车运动的距离。)另一个同学在桌子的另一端控制小车的运动。第一次在小车上放一个钩码,第二次放两个钩码,第三次放三个钩码,放的钩码逐渐增多,记下每次放上的钩码数及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并填好教材上的表格。

3.师:在小组巡视。指导学生除了改变载重量外,其他的变量都应该加以控制,如一定的距离.牵引力一定.同样的“路面”等。

4.生:从实验记录中找出规律,分析出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

(在牵引力相同的情况下,载重量越大,小车运动的越慢,载重量越小,小车运动的越快)

(四)分析实际生活中车辆行驶快慢的原因。

1.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上的四幅图,说说车辆运动的快慢还与什么原因有关?

2.生:交流。

第一幅图,因道路弯曲且不平,车辆运动较慢; 第二幅图,道路笔直且平坦,车辆运动较快; 第三幅图,货车载重量较大,货车运动较慢; 第四幅图,汽车是空的,运动较快。

用心

爱心

篇10:郑成功_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中,敢于在众多权威评委面前,果敢地做出判断,指出乐谱的错误,并在大赛中夺得桂冠的事,表现了小泽征尔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的品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加强朗读,从而理解课文主旨,了解小泽征尔,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的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锁定重点语句,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2、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广度;

3、以品为手段,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潜心涵泳,读、思、悟结合,课内外结合,基础知识训练与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达到三个维度的共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面对挑战,要相信自己、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小泽征尔在指挥过程中出现不和谐时的复杂心理和自信。

养成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精神和在阅读中质疑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泽征尔的判断》。课文一开始,这样介绍小泽征尔--【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板书: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

1959年,当时24岁的小泽征尔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前三名的决赛中,他做出了一个什么判断?昨天老师要求大家熟读课文时找出答案,大家找到了吗?

(板书:“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部分,合作探究: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敢的判断的?

【出示:1.课文哪句话写出了小泽征尔的指挥家的风度和气质?

2.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敢的判断的?

方法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2.找出相关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3.小组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句子,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分钟)

2、交流、反馈。

(1)演奏中,小泽征尔听到乐曲中出现了一处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就果敢地喊出:“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2)预设:①“在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从“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体会到小泽征尔的心情是紧张、着急……

②“台下坐满了观众,他们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师。”从“台下坐满了观众”可以看出这场比赛隆重而重要,“他们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师”,更能体现这场比赛的意义非比寻常。体会到这是一场具有国际水平的大赛,规格非常高,竞争非常激烈。

③“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教师启示: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小泽征尔的风度和风采的?

从“全神贯注”可以看出小泽征尔指挥非常认真。从第一个“世界一流”可以看出,小泽征尔在没有多比赛之前就已经在音乐指挥方面已经有了很深的造诣,具有很高的水平。从第二个“世界一流”可以看出乐队的水平排在世界前列,从“国际水平”可以看出谱写乐曲的作曲家是世界一流的。

朗读句子:造句,教师范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④“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听到乐曲中出现了一处不和谐的地方。”

“不和谐”指配合不适当,说明乐谱的问题不大。小泽征尔能发现这个小问题说明他具有深厚的音乐素养,具有高超的指挥能力,而且指挥非常认真、细心。

⑤“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

“重奏”说明小泽征尔不是随随便便下的结论,而是经过两次演奏才做出来的判断。

⑥“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

教师启发:“郑重声明”是什么意思?

预设:指严肃认真。

⑦“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坚信”是指坚决相信,说明小泽征尔对自己的判断毫无疑问。

“再三”指一次又一次,用了表示一种动作或行为多次反复。

教师启发:此时的小泽征尔再三考虑些什么呢?

教师启示:谁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因为_______________,所以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在场的观众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师)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是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

⑧出示:【“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朗读句子:指名朗读、集体齐读。

【如果学生感情朗读有困难,可插入对比练习】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教师总结:

面对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的郑重声明,小泽征尔果敢地做出判断:“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3、教师总结。

(二)理解最后一段。

1、快速浏览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问题:为什么一句果敢的判断,就能使小泽征尔在这次指挥家大赛中一举夺魁呢?

2、交流、反馈。

预设:(1)“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目的是试探指挥家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从这个句子我知道了乐谱中不和谐的地方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目的是试探指挥家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

(2)出示:【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出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是真正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教师启发:“这种素质”指的是什么素质?

(板书:不迷信权威,坚信自己的正确见解)

(3)“前面的参赛者虽然……但是……只有……因而……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桂冠。”通过和前面的参赛者的对比,更突出小泽征尔不迷信权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的品质。

3、教师总结。

(板书:)

三、拓展延伸:

1、欣赏视频,教师解说,学生齐读--【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2、讲述有关挑战权威的名人故事(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被大火烧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莱特兄弟)。

3、听了这些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讲述自己学习、生活中挑战权威的小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如果小泽征尔没有指出乐谱中的错误,会是什么结果?

五、板书设计:

19小泽征尔的判断

(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不迷信权威,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

附教学反思:

-第一学期第八周星期二(2012.10.23),我执教了学校的示范课《小泽征尔的判断》。星期四,我校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对我执教的这节课进行点评,大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小泽征尔的判断》是语文S版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中,敢于在众多权威评委面前,果敢地做出判断,指出乐谱的错误,并在大赛中夺得桂冠的事,表现了小泽征尔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的品质。课堂上,我采用读思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在读中感悟,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得到启迪,最终提高学生的品质素养。

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富有感染力及启发性,富有教学机智。

课堂上我始终面带笑容,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在。对于学生的错误没有严肃批评,而是采取委婉的方式。例如,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而学生却习惯性地变成全班齐读。等学生读完了,我只是轻轻地说:“我们真是团结友爱的班级啊!”再如,请学生自荐朗读,林思麒同学咬字不清晰,有些学生在下边偷笑,我带着鼓励的眼神对他说:“读得很自信,加油!请同学们为我们的思麒同学鼓掌!”方艺捷同学读的比较有感情,但语速较快,我对她说:“老师给你一个建议,语速稍微放慢一点,效果会更好!老师跟你一起读,好吗?”笑容,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了,学生放松地学,轻松地接受知识,全体参与,学习效果显著。

突出重点,击破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课堂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我感悟,然后再通过与小组中的同学的讨论交流,了解了小泽征尔做出判断的过程:“演奏中,小泽征尔听到乐曲中出现了一处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就果敢地喊出:‘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泽征尔在指挥过程中出现不和谐时的复杂心理和自信;养成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精神和在阅读中质疑的习惯”。为了让学生体会小泽征尔的复杂心里和他的自信果敢,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当时的哪些情况使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请你填空回答:指挥、乐队、乐谱,到底谁错了?﹍﹍﹍﹍﹍没有错,因为﹍﹍﹍﹍﹍;﹍﹍﹍﹍﹍没有错,因为﹍﹍﹍﹍﹍;﹍﹍﹍﹍﹍没有错,因为﹍﹍﹍﹍﹍。”这个问题解决了,我还用这样的句式总结:“因为﹍﹍﹍﹍﹍,所以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通过引导,让学生体会在在当时高规格高水平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评委的“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复杂的心理。考虑再三,果敢地做出判断“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三、重视朗读,形式多样,以读代讲,以声传情。

本节课,我以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锁定重点语句,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我抓住重点语句“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这个句子中的“全神贯注”、“挥动”、“指挥着”这些重点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小泽征尔的指挥家的风度和气质。品读了重点词语,要求学生美美地读这个句子,首先是自由朗读、小组合作读,然后是自荐朗读,学生读完了,自评或他评,最后是教师范读和全班齐读。而在品读“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这个句子时,我让学生对比这几个句子:“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不!一定是乐谱错了!”我采取的是小组分读的方式。通过对比,让学生从两个感叹号体会到小泽征尔不但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还具有坚定的自信心;还点拨学生:“通过对比,我们还体会到标点符号的奇妙,以后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写好标点符号。”这节课不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还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四、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透彻。

我用三个问题贯穿整节课,分别是“课文哪句话写出了小泽征尔的指挥家的风度和气质?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敢的判断的?他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在分析了第一个问题之后,我问学生:“小泽征尔最终获得桂冠,仅仅是因为他具备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和气质吗?”以此来引入第二个问题的分析。在品味小泽征尔的果敢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当时的哪些情况使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在分析最后一个问题时,我启发学生:“这种素质指的是什么素质?请用这样的句式回答:只有﹍﹍﹍﹍﹍的人,才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有质量的问题,是课堂效率的保证。课堂上抓住有质量的问题进行分析,教学目标达到了,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厚了。

五、有效利用课件,播放视频效果极佳。

我精心制作了课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泽征尔精湛的指挥艺术,还特别插入了小泽征尔指挥的视频。短短的两分钟,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泽征尔精彩绝伦的指挥。

还有其他一些优点,如首尾呼应,以“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导入和结束;拓展延伸丰富了学生对不迷信权威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的品质的理解;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训练;板书能突出重点……

当然,一节课有亮点,也有缺点。反思本节课,我认识到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得不够好。

一、第三部分有关小泽征尔的品质的讲解不到位。我对小泽征尔与其他参赛者的不同没有做过多的讲解,所以小泽征尔的品质学生感受不深刻。

二、导入过于啰嗦。第二课时的导入,没必要再介绍人物了,可以直接进入主题。

三、对于小泽征尔的指挥家的品质和风度部分所花时间过多,导致后边拓展延伸部分时间不够,结尾过于仓促。

虽说不可能有完美的一节课,不过,我今后会认真钻研教材及学生,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揭阳市榕城区实验学校王銮贞)

上一篇:苏格拉底的心境哲理故事下一篇:搞笑幽默的脑筋急转弯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