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毕业论文

2024-07-01

农业毕业论文(共6篇)

篇1: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大学的同学的毕业留言推荐

我们认识有十年了,从XX年到XX年。我模糊的记得那时我们都还是小不点儿,在上小学,那时的操场还没扩建,那时我们还跳橡皮筋,还会去幽幽谷玩.....而成长就像爸爸许诺过的小玩偶,我们焦急而好奇地等待着见到它的真面目。时光也没辜负我们的期待它马不停蹄地带我们走到毕业。我记得,你在我的毕业留言册上写,希望你读大学,看大书,还在上面画了一本大大的书。现在想来既好笑又感动。现在我在你说的大学里,却没看到你说的大书。那时我们都太小了,不懂喜欢,更不懂爱,也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在我们眼里单纯而美好地存在着。你学习很好,也古灵精怪,我们还一起唱过《》,所以当单调的曲子在多年后的陌生街道回荡,我忍不住驻足,竟热泪盈眶。

很庆幸初中和你也在一个班,你个子开始长高,爱上了打篮球,坐在我后桌。日子不紧不慢,打打闹闹的过着,有时也会传出什么你喜欢我之类的云云,我其实不是个敢爱敢恨的人。可能也曾相信过,但从没勇气取证,只当作课余饭后大家的谈资罢了。现在想来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希望站在你面前,问你,你喜欢我对吗,刚好我也喜欢你呢。太美好的憧憬。你爱转笔头,老师用粉笔丢你每次都不准丢到我头上,后来才知道老师丢你是你总是把头埋得很低。琐碎时光里,现在想起都是回忆......

篇2:农业毕业论文

初来单位那几天,什么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工作环境也不是很好,大家都知道,像农业科研公司这种单位一般都是在小地方的,而且还有点偏僻,呈现在眼前的一幕幕让我有些迷茫,没有了以往的激情.但经过几天与领导和同事们的谈话,我更好的认识了我实习的这个单位,原来它曾经有这么辉煌的时候,培育出了多个审定品种.了解到这些之后,我又有了原来的干劲——要在这里好好做,学习一些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来单位的前两个星期,我都是以学习为主,跟着有经验的同事去仓库参加玉米种子的加工设备,记录每个环节索需要的程序,回办公室后整理资料和浏览一些公司一些审定品种的特征特性,为后来参与实践做好准备,一个月的学习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学习摸索阶段

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我掌握了不少知识,也熟悉了工作的内容,单位领导也放心交待一些事让我去做,但主要还是跟着其他同事学习.这个阶段我也慢慢开始摸索着去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遇到有些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问题,我会试着去解决,确实不能自己解决的,我会虚心的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或者向学校的老师请教.在这个阶段,我慢慢学会了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了一些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

独立解决问题阶段

篇3:农业毕业论文

一、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大环境严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我国高校急剧扩招,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5%,同期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增长了19万人。2011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660万,比2010年增长30万人。人社部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战略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2020年要达到40%。若按照此种比例上涨,高校毕业生人数将急剧增长,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也随之越发严峻。当前的中国,面临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即“双转型”的艰巨任务,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严峻,在教育和培训领域,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所内生的根深蒂固的惰性,使得劳动力供给调整速度极其缓慢,结构性失业问题变得更为突出。[2]

(二)农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行业选择上与专业不对口

根据麦可思公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本科专业中,红牌专业即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的前10个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在前10个红牌专业中,以生物科学为主的专业榜上有名。而且根据麦可思公布的2010届读研比例较高的专业前50位多数是来自农科类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导致农科类专业读研比例较高。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之一在于所学的具有行业性特征的农科类专业,专业素质是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明显特征。但目前大部分农科类专业毕业生从事着与农业无关的工作,少部分进入科研院所。相关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农科学生学农不爱农,计划跨行业工作。农科学生对农科专业并非抱着从一而终的心理,而是“三心两意”。只要条件具备,机会允许,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就会随时放弃本专业。[3]

(三)农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上更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

当前,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以及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则少人问津。[4]据统计,农业高校农科类专业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有95%留在了城市”,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存在“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农”思想和跳出“农”门等观念让来自城镇的大学生不愿意离开城市,让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也不愿意回归农村。目前,我国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一方面是农村农林科技人员明显短缺;另一方面却是农林专业毕业生留在城市下不去。有关人士用“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几个词概况了农业高校毕业生供求现状的尴尬。[5]

二、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就业扶持与创业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

1. 就业政策

对于引导农业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基层去,政府虽有相应的鼓励和优惠政策,但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是很明显。例如虽然国家对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基层作出了政策倾斜,但对于服务期满后大学生何去何从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只是提出有优先录取或加分优惠,这种表意不明就使很多学生不敢选择。[6]由于政策配套制度不完善,毕业生对到农村就业不仅工资收入低,在社会保障等方面也顾虑颇多。现行的户籍制度也不利于人才的流动,使得大学生对于到农村、下基层后的户口迁移也忧心忡忡。

2. 创业政策

对于鼓励农业高校大学生创业,目前政府推出的关于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多属宏观政策,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制度保障。工商、税务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制定的优惠政策还不到位,企业制度、人事制度、投融资制度上对大学生创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7]

(二)社会对农业高校学生认识片面

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不只是农业高校毕业生,多数大学毕业生都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社会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认可度不高对应届毕业生顺利就业带来了一定困难。再加上用人单位门槛太高,用人观念狭隘,过分追求高学历人才,使学历的“符号效应”加重了“相对教育过度”的状况。社会上也有不少人对于“学农”的存在偏见,甚至歧视,总以为农业高校的学生只会传统的种田、耕作,缺乏高新技术知识,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综合素质不高。这对用人单位接受农业院校毕业生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三)农业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就业创业指导体系不科学

1. 农科类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轨

农科包括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学等8个一级学科,共有27个二级学科。这些学科主要依据传统方法设置,与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不相匹配,[8]造成农业高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变化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不适应。我国农业高校农科类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脱轨,专业结构老化,使得我国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不匹配矛盾突出。

2. 缺乏完善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就像大多数高校一样,通过报告、讲座等形式开展,缺乏专业特色和个性需求。相关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老师80%以上以兼职教师为主,缺乏足够的就业指导专业知识。就业指导课一般被安排在大三、大四学年,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就业指导课内容也只注重求职面试技巧的培训,而忽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学生职业观的正确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在农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提升农业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多数农业高校缺乏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重“就业教育”,轻“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在政府号召之下被动开展,并没有形成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实际开展的创业教育也缺乏专业、行业性特色,精英化痕迹严重,课程结构单一,缺乏“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

(四)学生自身就业观念狭隘,就业能力低

1. 就业观念狭隘

由于农业高校在社会上被很多人误解,甚至轻视,农科专业在各种专业地位中也处于弱势,所以导致很多农业高校学生出现“学农不爱农”的思想。农业高校学农的毕业生就业多数甚至避开农业行业,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加上择业地域“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思想使得多数学生“宁愿放弃农村一栋房,也要争得城市一张床”。还有不少学生仍坚持“天之骄子”的观念,对于自己第一份工作抱有较高期望值,甚至有盲目攀高的风气,缺乏竞争观念和风险意识。

2. 就业能力低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尽管劳动力市场有职位空缺,但由于人们没有企业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结构性失业成因的核心是求职者就业能力不足,既包括认知技能的缺乏,也包括非认知技能的不足。[9]目前,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低,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不仅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还缺乏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

三、解决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政府落实就业扶持及创业激励政策

1. 就业政策

鉴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以及解决“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政府对于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应长期实行保护政策,即可实行计划和市场两种机制就业模式:[10]对于急需农业专业人才的地方和部门,国家可以通过指令性方式计划安排毕业生就业,对于其他农业部门或农业企业可选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政策的制定要联系实际。类似于志愿服务形式的“西部计划”对于西部大开发是十分必要的。但应看到当前就业容量最大的农村地区仍在东部。因此,在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的就业政策倾向上应采取“重点在东部,鼓励去中西部”的政策。[11]政策的落实要掷地有声。对于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扶持政策,有关部门不仅要制定更应注重落实。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就业,相关政策的配套制度要落实到位。不要只流于书面形式,只有加大宣传,真正落实,给予毕业生相关权益以法律上的保护,才能免去毕业生到农村第一线的后顾之忧。

2. 创业政策

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有利于缓解高校学生就业压力,而且有利于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各国政府均把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作为一个促进就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政策取向。在高校创业教育外部环境的建立中,政府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农业高校大学生创业对于现代化农业发展,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有着重大意义。所以政府应积极促进农业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制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和制度保障。农业高校学生,尤其是农科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在于科研成果转化。因此,政府鼓励农业高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重点应放在专利保护、明确界定创业产权和创业利益保护等政策上来。政府也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对于前景较好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投资,同时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与大学生共同承担收益和风险。

(二)农业高校专业设置市场化,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科学化

1. 专业设置紧随实际需求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兴起,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已迅速向其他产业渗透、辐射和交叉,衍生出许多新兴产业。比如太空育种产生新物种的产业、新农业能源开发产业、人造食品产业等。[12]农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按照农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关键,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和招生名额分配。要深化“抵近市场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切实推进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和生产实践紧密联系。[13]在层次结构上,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农科专业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为农业发展注入科技动力。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把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职业发展及其培训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14]

2. 完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农业高校就业指导应该以专业特色为前提,建立“学校统一指导+学院专职辅导”的全程就业指导模式。“学校统一指导”即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专门负责指导关于就业方面的普适性知识,没有专业限制,并且统一与外界就业单位联系,举办大型的校内招聘会。“学院专职辅导”则是以给学院各班级班主任为首,对于学生针对专业特色,进行个性就业指导工作。并且学院负责毕业生就业的辅导员也应负责对外联系与本学院专业相对口的单位,及时为毕业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

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同时,农业高校也应建立自身创业教育体系。由于农业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所以农业高校应设置创业教育阶段模式。即分别在大一,进行学生创业教育意识启蒙阶段,激发学生创业的自主性;在大二至大三,进行学生创业知识传授阶段,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创业知识结构体系;大三至大四,进行学生创业能力实践阶段,实现学生的自主性。与此同时,农业高校还应建立以“第一”“第二”课堂为主的创业教育体系和相应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三)学生自身转变就业观,提升综合素质

1. 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

农业高校学生首先应该将“学农,不爱农”的思想转变为“学农,爱农,务农”的价值观。在就业观念上应由“精英就业”转向“大众就业”。杜绝盲目跟风攀比的就业恶习,从自身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另外,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农业产业化的艰难更决定着我们农科类专业发展的艰苦。对于学农的学生来说,应该以自身专业为傲,到最需要我们农村建设第一线去,到农业发展的最前沿去。只有将所学与专业相结合,才真正是学以致用。

仅仅有就业观念是不够的,农业高校学生还应由“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农业高校的农科类专业为农业高校学生进行高水平的科技创业奠定了得天独厚的科研基础,非农专业也受到农科类专业潜移默化的影响,带有一定“农业”色彩。科研技术的创新为农业高校学生创业提供了高科技动力。所以,农业高校学生应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培养自身创新创造思维。

2. 加强锻炼,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逐渐深入,大量农业高新技术正逐渐运用于现代农业。作为农业高校学生,不仅要掌握好本传统农业技术,更要与时俱进,学习高新农业技术。为了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农业高校学生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知识,还应扩大知识面,学习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除了知识的掌握,更应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锻炼自己实践能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摘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政府对农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对农业高校学生认识片面,农业高校农科类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且缺乏完善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以及农业高校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狭隘、能力低都是影响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系列问题。通过落实扶持政策、转变对农业高校毕业生的片面认识、农业高校农科类专业设置依据市场需求,完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农业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等途径可有效缓解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关键词: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11]瞿振元.中国农村发展与大学毕业生就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3,(24).

[2][9]曹湘泉等.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双转型”背景下的就业能力提升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

[3]翁礼成,何保国,王浩.农科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6,(8).

[4]钱德年,倪伟.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均衡就业初探——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08).

[5]杨德秋,杨素华.关于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5,(6).

[6]王晓琳.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基层的政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7]祝洪章.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8][12]李海波,宋华明.农科研究生就业: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07,(5).

[10]李芳林.招生并轨后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1998,(2).

[13]余冠军,肖友平.略论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8).

篇4:大学毕业生的“农业梦”

今年27岁的李文强2010年从重庆大学毕业后,曾在外资银行和地产等行业从事过营销工作。工作干得得心应手,待遇也不错,但不甘于过平凡生活的他,心中一直装着一个创业梦。在国外考察时,李文强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三农”及食品安全问题会越来越重视,同时,如今房地产行业的转型也将给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从事农业开发将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前景。于是,创业的想法如种子般在他心中破土而出。

与同窗校友合伙办起微企

因为有着在大学实习的经历,李文强对自己创业信心满满,再加上重庆大学对学生创业的大力支持,2011年初,李文强带着几名同窗校友合伙办起了微型企业——重庆大学礼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创业的开端无比艰辛。起初,李文强为了给公司的发展打下业务基础,就积极学习台湾精致农业的品牌理念,他将公司业务定位为重庆本土区县种植大户合作社进行农产品营销开发,包装推广,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等。

“由于我们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没有农村经历,很多农户根本不认同我们的服务,业务开展困难重重。”李文强告诉笔者,尽管他和他的创业团队夜以继日奔走在城口、万州、武隆、长寿等地乡村的田野上,但一年下来,业务量仍没有多大起色。

2012年,李文强经过考察,投入20多万元,在曾家镇流转了农民的几十亩土地,引进技术和种苗与当地的种植大户合作,建起了草莓基地和果园,种植了优质日韩梨、桃等果树。土壤脱毒、肥料制作等步骤,李文强都亲力亲为。但因果树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再加上受气候的影响,投入大量资金后却迟迟得不到回报,使他几度想要放弃创业。

引进日本“森林农法”种植蔬菜

在创业陷入停顿和迷茫的时候,李文强再一次产生了到外面去看看和学习的想法,在台湾考察的旅途中,他偶然接触到了一种起源于日本的新型农业发展理念:CSA(社区支持农业)。受这种农业模式的启发,回到重庆之后,他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长寿区洪湖镇,与当地合作社及种植户开始了CSA新农业试验。

创业过程中,李文强引进了日本的“森林农法”有机种植技术,并结合香港嘉道理农场的管理模式,搞起了生态农业开发。他一边学一边干,在实践中摸索前行。2013年下半年,经历了前期近一年的土质转换和生产筹备,李文强在长寿区创办的有机农耕试验场开始了对外运营,并接受消费者的预订,种植健康蔬菜。2013年年底,首批蔬菜被配送到每个客户手中,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李文强又将客户群拓展到了高校的教职工群体中,后来发展到上百个大学教师在他们的生态农场预订蔬菜,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市场虽然打开了,而当初一起创业的合作伙伴却在发展方向和利益分配上产生了内部分歧和矛盾,但李文强淡定地把它当做创业路上必然要经历的又一道难关。

面对第二次农村创业失败,李文强没有就此放弃,他敏锐地发现了学校对健康农产品旺盛的消费需求和对田园乡村自然生态的生活向往,于是,他萌生了打造一个属于自己母校“重庆大学虎溪农场”西南地区首个校园品牌农场的想法。随后,李文强发起和创办了“重庆大学青年学生农会”,致力于培养和带领更多的大学生在农业农村领域开展创业实践,并在学校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上,整合技术资源,搭建了“社区支农在线”农产品网络众筹公益平台。

该平台定位于市民参与、学生创业、公益开发的发展理念,目前已在巴南、江津、铜梁、璧山和南川等区县初步建立了扶贫开发众筹项目点,并运用他们团队所掌握的一套兼顾生态价值和商业价值的高效农业开发模式,成功实现了异地项目复制,为重庆农村地区特色效益农业扶贫产业开发树立了新的模式和标杆。

“企业要发展,就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据李文强介绍,2015年6月,他又在巴南区承包了50亩地的家庭农场进行实验性开发。“种植户只出土地和人力,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和营销全由我们负责。”李文强表示,其实农村很多农民不会种菜,同样的蔬菜品种,如果技术不一样,种出的蔬菜质量也就会不同。

“我们是用秸秆、牛粪、草木灰等作生态肥,而且肥料要进行消毒杀菌,堆肥的配比和时间也很讲究。”李文强表示,他的团队成员都是学校相关专业的校友,对蔬菜种植技术比较了解。他们在蔬菜种植过程中,还直接引进了国外的成熟技术项目,配合当地农户的种植经验实施,使得蔬菜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比如,同样是种植黄瓜,一般夏天只能收获两季,但李文强采用国外引进的种植方法进行生态改良后,一年收获了四季,黄瓜的品质口感也大大提升。

打造品牌农场和农业综合体

李文强坦言,经过几年的艰辛发展,目前公司已逐步走上了正轨,公司团队由起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目前的20多人。“前几年的投入让公司目前还没有赚到什么钱,或者刚好实现微利,但我们收获了难得的创业经历。”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时,李文强告诉笔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农业将迎来新的爆发增长期,现代农业在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同时,还将与更多的产业进行融合发展。他透露,自己已经架构好农业开发的盈利模型,下一步将着力于品牌农场和农业综合体开发,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以龙湖和万达为标杆,致力于把公司打造成一家专业化的农业地产开发公司。

篇5:农业硕士毕业论文提纲

Abstract 7-8

文献综述 9-11

第1章 总论 11-17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2

1.1.1 选题背景 11-12

1.1.2 研究意义 12

1.2 研究内容和结构 12-14

1.2.1 研究内容 12

1.2.2 论文结构 12-14

1.3 技术路线和方法应用 14-17

1.3.1 技术路线 14

1.3.2 方法应用 14-17

第2章 理论借鉴与研究基础 17-25

2.1 理论借鉴 17-19

2.1.1 绝对优势理论 17

2.1.2 相对优势理论 17-18

2.1.3 要素禀赋理论 18

2.1.4 区域分工理论 18-19

2.2 研究基础 19-25

2.2.1 几个概念 19-20

2.2.2 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分工的关系 20-21

2.2.3 基于比较优势的农业区域分工 21-25

第3章 豫东南地区农业区域分工实证分析 25-39

3.1 思路和方法 25-29

3.1.1 分析思路 25

3.1.2 分析方法 25-28

3.1.3 样本选择 28-29

3.2 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测定结果分析 29-35

3.2.1 河南省部分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测定结果 29-30

3.2.2 豫东南地区粮食作物综合比较优势测定结果与分析 30-32

3.2.3 豫东南地区经济作物综合比较优势测定结果与分析 32-34

3.2.4 豫东南地区水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测定结果与分析 34-35

3.3 区域比较优势与分工 35-39

第4章 豫东南地区农产品生产专业化与比较优势变动的协调性分析 39-51

4.1 分析方法 39-40

4.2 专业化与比较优势协调性分析结果 40-44

4.3 农产品专业化与比较优势存在相背离问题 44-46

4.4 产生背离问题的原因分析 46-51

4.4.1 市场层面因素 46-47

4.4.2 体制层面因素 47-48

4.4.3 微观个体因素 48-51

第5章 促进豫东南地区农业区域分工的政策建议 51-55

5.1 加快构建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51

5.2 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农业部门一体化管理 51-52

5.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交易成本 52

5.4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 52-53

5.5 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 53-54

5.6 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协调政策 54-55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5-57

6.1 研究结论 55-56

6.2 论文不足 56

6.3 展望 56-57

篇6:农业毕业论文

5实习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内容摘要]目前的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这也正是外语教学法研究和教学策略研究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学生学英语的显著问题是教师教学策略不得体,再加上学生学不得法,导致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外语教学常被罩上一层阴影。所以,教师的教学策略变得越来越重要了。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中英语教学的调查了解和我的实习实践,我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新策略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其次,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的方法。

[关键词]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中英语教学、主动参与教学策略、学法

指导策略

英语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学科。在我国,学生从小学便开始学习它。而少儿英语的教育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无疑,英语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起来,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说明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手段及运用的语言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只是纯粹的对应式翻译和枯燥的语法讲解,那么学生肯定会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对英语学习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此外,长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环境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从而导致失去学习主动性,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变得非常狭隘,灵活运用能力较差。所以我国目前的中学英语教育也正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完善阶段。本着以学生为主,以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输出阶段为目标,教师为引导和辅导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且具有针对性。

这次毕业实习,我选择了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准备对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好英语无论对高考或者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年级共有6个班250名学生,以下是我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所记录的一些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本人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新策略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云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云南师范大学为了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滇战略,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创办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自创办至今,秉承云南师范大学“刚毅坚卓”的校训,践行“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充分发挥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办学特色,曾以五年连续获得昆明市中考第一名的辉煌成绩得到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学校时刻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己任,不断探索创新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率先完成了教育体制改革,使云南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师大附中和师大二附中两种办学模式的平行发展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经昆明市教育局批准,依托云师大深厚的教育资源,借助社会力量联合重建的一所可寄宿的普通完中。校长由师大委派知名校长王敬胜担任。学校坐落于昆明北市区,与云师大龙泉路校区相对,与师大金融财政学院、北京语言大学西南分院、云南财贸学院毗邻。周边高校林立,造就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校区占地150余亩,按省一级完中规划设计。一期工程完成4万余平方米的校舍,拥有宽敞、明亮、设备完善的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实验室。并设有音、体、美专用教室。配备完善的专用器材、场地。餐厅整洁、宽敞,合理营养配餐,卫生可口。配置有卫生间洗室、电话的学生公寓舒适、安全。学校依山而建,保留了大片林木,绿树成荫,果树成林,葱茏的自然风貌,为莘莘学子提供了宁静、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调查情况及分析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和研究科学的、适用的教好英语和学好英语的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一方面,教学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利于创造活泼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之间交流的多向渠道,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发挥了学

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对课程改革与创新教育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我所实习的师大第二附中的实践调查,同时我对学校3位高中英语教师进行个案调查和对我实习的班级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调查后,对课程改革与高中英语教学新策略有了粗略的了解,并了解到新策略的实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我认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新策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参与教学的策略

由于目前仍以大班授课为基本形式的现状,我们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形成了主动参与教学的基本策略。

1、营造参与环境,吸引学生参与。

(1)努力形成**、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发扬教学**,尊重学生人格,正视学生差异,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不同看法不主观否定,而是耐心地听取,积极地引导。例如附二中的杨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就能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便适应学生。

(2)给学生活动和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如:讨论、辩论、演讲、编报、freetalk等活动都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

2.激发学生思考,引导积极学习

(1)巧设激趣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的老师们在这个环节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课堂导入,如:情景导入、背景导入、设疑导入、直观导入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通过设计各种语言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的需要,充分运用挂图、实物、录音、录像、投影、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使英语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从而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在与实习班级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将近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这样的情景教学对提高她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并使他们真正的运用了语言。

(2)引发认知冲突,启发学生思维。认知冲突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基本途径。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成为学习主体,关键在于教师要相机设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和探究,勇于实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中。激活思维,是个全方位的任务。首先,在教师指导下预习,教师先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如:①使用词典查生词,要求学生拼读、拼写和用英语释义;②预读课文2—3遍:教师简要介绍新课文的概况和语言要点,使学生有目的的带着兴趣和任务去预习新课,并鼓励学生预习后提问,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在授课中,教师要把教材中的课文作为提供的语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录音、多媒体等视听手段,创设情景,尽量使课堂教学情景化、交际化。

(3)提供条件和机会,在交流中共鸣。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教师、同学平等交流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对课文中的重点词、短语、句型及语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跳出课文用到一个新的语境中;根据课文的体裁和内容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造句、编短文、对话、演讲、诗歌朗诵等。就如刘老师在上高二unit4thegardenofpoems中,她就为同学们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同学组织了诗歌朗诵的活动。在这一环节里,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与参与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语言实践。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贯彻实践性原则,把培养学生言语实践能力与语言知识相结合起来。为了贯彻好实践性原则,教师们都精心挑选和设计练习,正确处理记忆性练习与运用性练习两者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言语实践条件。同时把语言、知识有机地融合在实际言语操练之中,这就使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保证了学生在每节课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进行言语训练,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和条件,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二、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从心理上来说有朦胧的成人感,他们有独立与创造的愿望,对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趋上升。但在外语学习方面,虽然有了三年初中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

还停留在跟在老师后面跑,他们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较简单的重复阶段。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师大第二附属中学更为典型。因此,该校的老师们也意识到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已必不可少。其中有效的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包括: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师大第二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组的英语教师们根据这一特点指导学生们在学期开始制定了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课前自学课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仍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3).专心上课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4)勤记笔记。做笔记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想不能开小差,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通过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高二文科3班勤做笔记的学生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结构都更牢固,自学能力也更强。

(5)及时复习和反复复习相结合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反复练习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训练机会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在课堂上、在课后、在英语角、多多练习英语、使用英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二是指导即教法。其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归纳指导法。高中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使得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语言认识形成系统化成为可能。因此使用归纳法完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接触某一语言现象,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例如,赖伦雄老师在教授在学过去分词作状语时,他首先让学生接触这些句子:

a,seenfromthehill,thetownlooksbeautiful.

b,bornandbredinthecity,hefounditinconvenienttoliveinthecountryside.

c,givenanotherchance,iwilldoitbetter.

d,followedbyagroupofstudents,theteacherenteredtheclassroom.

然后让学生总结句中过去分词的用法,通过归纳,学生会总结出:句中过去分词均作状语,并且可作时间状语,原因状语,条件状语,伴随状语,方式状语等。这样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过去分词做状语的用法要好得多。

(2)对比指导法。教学中教师

除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对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语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以学“agreatdealof”的用法为例:杨老师叫学生比较“agreatdealof”,“alargenumberof”和“a1argeamountof”,的用法,让学生比较下列句子:

①wehavestilla1argeamountof(agreatdealof)waterleft.②shehasspentagreatdealof(a1argeamountof)moneyonherclothes.③alargenumberofsettlersfromfrancereachedcanadain1534.

通过比较这些句子,学生会明白“agreatdealof”和“alargeamountof”只可用在不可数名词前,而“a1argenumberof”只可用在可数名词前。

(3)讨论活动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的操练、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例如,在学主语从句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句子中所含从句有什么共同点:

①whatweneedismoretime.howtheywenttotheusaremainedaquestion.

②whenthepowerstationwillbereadyisuncertain.③whyhetookswissnationalityisaquestionthatinterestsus.④whethertheotherscientistswouldaccepthisideaswasunknown.⑤whowillgototheconferenceisnotimportant.然后,教师收集各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总的来说,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中英语教师们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力求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策略、手段等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他们也正在大胆的尝试主动参与教学的策略和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策略。在采用了以上的教学新策略后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丰富了英语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有效地学习方法,如许多同学能主动运用归纳法,对比法等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关知识的总结以及相似又有不同的知识点的比较,使学习更加有效。有些同学深有感触地对老师说:学习方法对头了,成绩进步也快了。同学门对交际训练也更加重视,学习兴趣也更浓了。虽然新策略的应用还有待完善,但是我坚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高中英语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在云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实习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浅。不仅对英语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看法,并且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中生的性格特点也有所掌握,通过实习,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既是一个领导者和引路人,又可以是学生课余的朋友和求助者。而且这次实习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老师要博得学生的尊重和喜欢,就必须先做到真诚的去关心和爱护学生,以一颗善良的心让学生从心底里佩服和敬爱老师。学生要是喜欢这个老师,必然才会有兴趣和心情去听其所教授的学科。换言之,老师要用“爱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学会利用情感特点,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绩差,缺点多的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应该特别加以关心,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切忌挖苦或讽刺他们。实际上,差生的心灵脆弱,更加容易受到伤害,更加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老师的爱心会像春风一样融化其心灵的坚冰,鼓起他们的勇气。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教学语言要亲切感人,富有感情,富有感召力和激励作用。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反复练习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训练机会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在课堂上、在课后、在英语角、多多练习英语、使用英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二是指导即教法。其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归纳指导法。高中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使得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语言认识形成系统化成为可能。因此使用归纳法完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接触某一语言现象,使学生形

成初步的感情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例如,赖伦雄老师在教授在学过去分词作状语时,他首先让学生接触这些句子:

a,seenfromthehill,thetownlooksbeautiful.

b,bornandbredinthecity,hefounditinconvenienttoliveinthecountryside.

c,givenanotherchance,iwilldoitbetter.

d,followedbyagroupofstudents,theteacherenteredtheclassroom.

然后让学生总结句中过去分词的用法,通过归纳,学生会总结出:句中过去分词均作状语,并且可作时间状语,原因状语,条件状语,伴随状语,方式状语等。这样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过去分词做状语的用法要好得多。

(2)对比指导法。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对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语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以学“agreatdealof”的用法为例:杨老师叫学生比较“agreatdealof”,“alargenumberof”和“a1argeamountof”,的用法,让学生比较下列句子:

①wehavestilla1argeamountof(agreatdealof)waterleft.②shehasspentagreatdealof(a1argeamountof)moneyonherclothes.③alargenumberofsettlersfromfrancereachedcanadain1534.

通过比较这些句子,学生会明白“agreatdealof”和“alargeamountof”只可用在不可数名词前,而“a1argenumberof”只可用在可数名词前。

(3)讨论活动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的操练、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例如,在学主语从句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句子中所含从句有什么共同点:

上一篇:大学退出学生会申请书下一篇:城南旧事兰姨娘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