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国家观

2024-07-24

如何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共8篇)

篇1:如何培养学生的国家观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观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就越来越渴望健康。体育是伴随人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愉快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有它的职业特点,更有它的鲜明的特质。本文就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观做一些探讨。

一、良好体育观的内涵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价值观,体育观是价值观的一部分,也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观,是人对体育的根本观点,它包括对体育的态度、方法以及指导思想等的认识。良好的体育观可以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观有益于学生实现自己崇高的价值观,为自己的美丽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观的意义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去向是卫生医疗机构、美容健身机构、康复医疗、健康指导。他们服务的对象是身体有疾病、不健康、亚健康和需要更健康的人群。他们形成了良好体育观,掌握体育锻炼的原理、规则、方法、检测手段和评价标准,自己有良好体育观、健康的身体,将有助于他们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对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水平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

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能够充分将体育教育的目标体现出来,并且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自我体育培养”能够有效树立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将体育馆的核心充分展现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体育意识,主要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要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理性知识,让学生知道不能够片面地追求对体育的直接兴趣,要对体育的目的、任务等做全面的了解,并且积极参与其中,增强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让自己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体。对体育教育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简单盲从运动到渴望运动的转变。

第二,要了解自我,对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心理素质有全面的了解,运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水平,善于分析、判断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层次和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最好的。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盲目地锻炼,很可能会有害于身体。第三,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强烈的自我体育意识,在不间断的实践中,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良好的体育意识讲究的就是连续性、不间断性和持续性;不能一时兴起,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观要学生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健康第一”思想得到切实的体现。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观要全面推行阳光体育

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推行阳光体育,认真组织实施,以此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育素质。阳光体育意识的形成对良好体育观有很大的帮助,是培养体育观的重要手段。

(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要教会学生常见的体育运动处方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是健康指导者。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最大杀手;而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的功能,对普通人而言可以降低发病率,对患者而言可以减缓疾病、恢复健康。采用改善心血管功能的最佳运动,不同的人群应该采用不同的运动处方,掌握了体育运动处方,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科学锻炼是良好体育观的根本。

(五)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生应该独立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这样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对自身的完善和推动群众性的体育工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也能够为推动我国体育发展做工作,充分体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积极作用。

(六)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要教会学生简单运动创伤处理方法

教师应该让学生对体育损伤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掌握其解决的对策,以及康复和训练等相关事宜,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运动员的预防损伤工作,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损伤的现象出现,充分保证体育运动员的健康,以达到提高教学和训练效果的目的。

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观的途径和方法

(一)转变体育教师观念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将会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观,要求学生将体育作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调节自身的心理状况,陶冶自己的情操,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目前阶段,社会在逐渐发展之中,竞争使人们的心理变得紧张,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强化人的体能,缓解自身的疲劳,调节紧张的情绪。

(二)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观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应该首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观念,促进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增强学生的本质,强化学生的身体健康,并且让学生充分掌握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激发学生喜爱体育的兴趣,进一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观,就要进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

近几年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很不明确,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所以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观、进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更显紧迫。

1.学校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日常体育教育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并且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肯定学生。让学生在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和组织纪律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

2.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要改革体育教学的方法。首先由传授型向引导型转变。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引导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其次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型转变。可以根据体育教育科目中的特点,采取多种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然后由枯燥型向娱乐型转变。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到知识,不是一味地学习,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并且达到教学的目的。最后由课内向课外转变。应该将课内外的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实施全面统一,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服务”的意识。

3.改革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方法。良好体育观要让学生明白增进学生的心身健康才是上体育课的真正目的。不要让学生把体育考试当成压力。学生体育课最终成绩要充分考虑学生先天条件和体育基础,不要让那些积极参加练习而先天条件和体育基础差的同学不及格;也不要让那些先天条件和体育基础好而上课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差的同学容易拿高分。对于那些先天条件和体育基础差的同学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注重体育过程,不要过多地关注体育考试结果,最终达到让学生多运动、多锻炼的目的。

4.中等卫生职业体育课程要多样化,要与时俱进,引进新的体育项目。首先,由于课程面向的是学生,所以应该降低教育的难度,对教育课程中高难度的运动技术应该适当删减,对一些较难理解的也应该做出调整,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将简洁、明了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新颖的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应该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锻炼,强化学生的身体健康,让教育课堂中更加富有生活气息;最后,可以开设小型化的课程,以此来适应当前学生的求知特点,另外,可以强化教材的编写,改变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多增加些生活化的东西,使教学能够充分贴合生活。

5.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要加强单项体育协会管理。目前阶段,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处于不断加强的状态,所以,学校在开展课程的时候,应该积极组织单项体育协会,由于单向组织协会能够有效将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当地的特色体育有机融合在一起,所以它将会称为学校体育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实际上,单向组织形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以健身、休闲、娱乐为目的群众性活动,另一种则是以发展学生体育特长,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竞技项目。如武术协会、篮球协会、健美操协会、羽毛球协会、兵乓球协会等,安排有体育单项特长的体育老师负责指导。

6.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要重视学生体育基本知识的讲座。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现阶段学生很少关注体育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国中等卫生职业学生的基本知识非常贫乏,缺乏科学性的锻炼方法,并且没有对人体结构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就目前的情况看,应该适当举行体育知识讲座,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强学生健身方法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现在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知识更新快的历史时期,“一招鲜吃遍天,一招硬吃终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不学习就退步,不培训就落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结论: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要体现它的职业特点和行业特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观,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将学校体育的近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充分结合在一起,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将体育教学的主线体现出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我国的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为自己能够延年益寿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和意识基础。

篇2:如何培养学生的国家观

【摘 要】:新课标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本文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大方面以及诸多细节方面来谈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构建新学习方式的途径,提倡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主张全面认识和认清各方面的联系,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进步。

【关键词】:教学过程 主体参与 小学数学 “自主、合作、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陈旧学习方式的否定和扬弃,意味着教学不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就是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我们的职责,转变教学方式,把教学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使数学学习的过程成为“开放而有活力”、“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一、构建自主学习,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在以往的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指令“你给我把这题做好!”“谁来回答我这个问题!”诸如此类的教学用语,课堂上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围绕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按照预设牵着学生走,而学生只是配角,被动地接受学习,其主体地位从何谈起。于是,我吸取了以往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作了如下改变。

比如:业余时间,我先采用聊天似的方法向学生了解一下他们所喜欢的动画片或卡通人物等,然后课的开始,我将学生熟知、喜爱的卡通人物引进课堂,并且利用经过配音的卡通人物将整节课贯穿起来。比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这一节课时,我以“蓝兔”这一卡通人物为主线,以“蓝兔请同学们帮助解决问题”这一情境贯穿始终,把学生们带到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并使学生们主动地融入到了课堂中,并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蓝兔”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在这样学习氛围中,不仅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了,还较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的枯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 1 页

1、转变角色,保障自主学习的实施。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见,我们要切实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着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转变角色,准确定位,让学生真正意义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就要适时点拔;当学生对有些问题无法自己理解时,我们就要适当讲解;当学生之间意见发生分歧时,我们就要适当集中,等等,就是要在这种角色准确定位下,通过教师正确组织引导,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2、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学习数学也必须以兴趣为基础,有了这样的心理条件,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因而,数学教学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兴趣。我们可以把教室进行精心地布置,让学生能感到温馨、身心舒适;还要注意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他们的知心人、好朋友,达到“亲其师方信其道”的效果。得到学生的信赖。我们还应善于组织、协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之建立起团结互助的班风。

(2)利用数学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兴趣。数学文字与图形具有内容与形式的美,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其内在的美和动情处,将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兴趣。我们要善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不能程式化的教学,否则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荡然无存。如根据内容设计活动课、实践课,还可以走出教室联系生活上室外课,还可以选择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等等,只要我们善于动脑筋,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教法,符合学习规律,学生自然也就会有学习的兴趣。

(4)及时评价,体验成功,激发兴趣。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师要为学生不断创设成功的机会,且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就及时鼓励,因为让学生得到一个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说教。

3、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仅有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不够的,若没

第 2 页

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时间一长,遭受学习挫折后,自主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弱。因而数学教学必须适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

数学学习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方法,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在独立思考、反思时的一些好的做法,要善于抓住学生交流时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学到方法。

5、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实践时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地增长着的资本,一个人自己毕生都将它那里得到利息”。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但习惯的养成,需要数学教师持之以恒的培养。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觉。

二、构建合作学习,变“单一的个体学习”为“多元的小组学习”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合作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形式上看,合作学习可以同桌、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采取全班集体交流的形式进行。要注意的是,合作学习不能仅仅是一种形式,动不动就来个“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要知道,教师所指定的学习小组,因能力的差异,个性的不同,可能会造成优生“滔滔不绝”,而差生却“望洋兴叹”、不知所云的现象。教学中应该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考虑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和兴趣爱好的异同,鼓励他们自由组合,让所有的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有意识进行以下几点尝试,效果很好。

1、科学分组。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分组时,我考虑到学生的性格不同,认知不同,喜好不同进行分组,有时候分成小组相对比较稳定,如同过去学生排座位一样,还有时候根据学习的内容临时分组。这样不致于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上述的优生“滔滔不绝”,差生却“望洋兴叹”的局面。

2、合理分工。即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设有召集员、记录员、汇报员、噪音控

第 3 页

制员、组长等,实行轮流担任以上角色,人人有事做,避免“轮空”现象。

3、明确任务。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任务互相性学习,因此,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然,操作时,我还考虑到这个任务的难易度,如果太简单,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影响学习效率。只有那些开放性,挑战性,探索性的任务,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意义。

4、充分发挥好组织引导作用。学生进行合作时,教师不是旁观者,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要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拔和鼓励,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更应组织好全班汇报交流,对每组的成果要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构建探究学习,变“机械的接受学习”为“灵活的发现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数学”,不难看出,新的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1、给学生充足的读题时间。给学生充足的读题时间,让学生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分析题目,学生一定会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对题目的印象也才会深刻。

2、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或思考不够成熟,那这个问题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探索训练。

3、给学生充分探究的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探究,可以说,探究是建立在过程的基础之上。探究是需要过程的,学生既可以独立探究,也可以合作探究,把探究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过程”中寻求答案,在过程中辨别真伪,在过程中加深理解,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和智慧形成的过程,学生就会在过程中收获学习的兴趣与成功的喜悦。

4、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社会经历和理解能力千差万别,对问题的看法和体验当然会各不相同。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能不能持久地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

第 4 页

四、全面认识,认清联系,正确实践

叶圣陶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换句话讲,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只是受用一时的,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则是受用一生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实践是单方面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新方式,养成习惯,成为技能。我想,我们可以从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关系入手,来激励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到反思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再到改变评价,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科学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运用中,我们不仅要全面理解,把握内涵,还要开阔视野,不断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篇3:如何培养学生的国家观

语文新教材几乎涉及了人文情怀的方方面面。这里有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的表白, 有马丁、路德金对梦想的憧憬, 有巴金对包弟的忏悔与自责等等, 他们或是歌唱生命, 或是悲天悯人, 或是敬重善良, 或是诅咒黑暗, 都流淌着对社会对人生的真情关注, 闪耀着美好人性的光芒。教材很大程度上真正做到了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最为有效的范本。

“公民意识”与“人文情怀”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差别。相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个性的解放, 人格的独立。但较之人文情怀, 公民意识则有要求广泛的视野。现有的五册人教版必修教材当中, 外国名篇所占比例较小, 古今中外虽有所涉及, 但比之《外国小说欣赏》, 文本对写作的借鉴作用和意义可能不如后者有效。试想《清兵卫与葫芦》与《炼金术士》哪一篇离学生的生活更接近呢?学生可以从清兵卫对葫芦中看到自己对某种兴趣的痴迷。因而能够有效地进行思考, 从而有效地落实写作。所以阅读与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 永远也分不开, 如何以阅读教学促使学生落实人文精神和公民意识写作观, 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研习经典, 突破成见, 树立批判意识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 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 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 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 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 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 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本文故事虽小, 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 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文革”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 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浩劫”的含义;让人看到一个知名作家, 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 真诚地解剖自己, 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看到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 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这些思想价值学生未必都能想到, 这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也需要设置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引导学生正视和反省成长过程中曾犯下过错。

2.文本对比, 自主抉择, 形成主见

必修五中的《逍遥游》和必修二中《赤壁赋》是两篇对生死有着绝然不同态度的文章, 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 对生死取舍的不同态度, 各有理由, 但是生命的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选取一个离他们生活比较贴近的话题, 各自谈自己取舍的理由即可。直面人生这一单元, 有“生存选择”、“真的猛士”、“苦难中的尊严”, 贴近学生的话题可以是生活中两难处境下的选择, 以此训练学生的自主意识。

3.运用整体观念, 突破必修和选修限制, 深入内心真实

《外国小说欣赏》是高二下学期选修课本, 分为八个单元, 从别从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这八个小说的元素来构成一个整体。外国小说和国内作品的差异较为明显的是在心理的描写和运用上, 国内作品倾向于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来曲折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而外国小说则更多地直接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因而学习外国小说, 对学生对作品的内心真实的把握和处理大有帮助。以《墙上的斑点》为例, 伍尔夫的这篇小说, 以女性的独特视角, 对现存的男性主导的世界的反判性思维, 深入个人内心真实。文章以“墙上的斑点是什么”、“生命是什么”、“真实是什么”、“战争是什么”、“知识及理想的生存状态是什么”进行思考, “进行反复的猜想, 围绕钉子—花瓣—钉头—木纹—蜗牛, 在肯定与否定中不断流动, 最终回到斑点, 直到最后也没有回答墙上的斑点是什么, 只是在最后用男性的口吻来回答这个问题:哦, 墙上的斑点, 那是一只蜗牛!在作者看来, 生命是一次又一次的偶然。真实只在存在于人的内心, 人们有保护自己真实的喜好, 因而人们无法看清自己的内心。战争不过过是男性为了证明自己重要而编造的无聊游戏。男性所构造的知识是就如同巫婆们在山洞里摆弄的那些迷信, 根本不可靠。理想的生存状态就是没有知识、没有科学家、没有尊卑序列、没有男权压迫、没有各种规俗的自然世界, 生命在自然地轮回。

读懂这篇文章, 需要抛弃头脑中原有的一些现成的观点, 这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文章的女权主义者的视角, 让很多学生觉得相当困扰。但是读懂以后, 对写作较多帮助。其后《清兵卫与葫芦》中的小说情节曲折性的构思, 读完小说之后, 直接引入学生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如某某同学喜欢玩手机, 他太爱他的新手机了, 上晚自习时忍不住摸了一下, 结果被窗外巡视的老师发现, 这时……要求学生现场至少构想出两次波折, 他们都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山羊兹拉特》中的情感与卡夫卡《变形记》的比较阅读, 最终使学生理解人的异化这一哲学概念。《骑桶者》中的虚幻中真实的成分, 主要在于骑桶飞行在于表现“我”对一铲劣质煤的这一最低生存需求的急迫, 而煤老板和老板娘慢悠悠的对话和我的骑桶飞行的急迫形成了对照, 表现人之人之间的隔膜和冷漠, 骑桶不是关键, 关键是急切的那种心情。这种内心的真实可以用魔幻的形式表现。

学完《外国小说欣赏》, 学生基本能从生活中的两难处境中来选定题目, 如《伞》这样的话题作文, 某学生选定雨天 (场景描写) 伞下发生的一次美丽的邂逅, “我”帮同校的女生撑着伞送她回学校, 结果怕被别人知道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心理描写) , 可没想到还是别人知道, 结果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罚写检讨 (放在文章最前面, 场景描写) , 一遍又一遍, 老师一直不满意。实在忍无可忍时, 对老师说出了压抑在心底里的真实想法, 告诉老师自己本没有做错, 没想到的是老师竟然哈哈大笑, 说这就是他最想要的检讨。另一学生以伞为对象进行细致的描绘, 描绘伞的独一无二 (借鉴《沙之书》中的虚构) , 我对伞的特别情感 (借鉴《清兵卫与葫芦》中清兵卫对葫芦的特别爱好) , 拿伞准备向别人炫耀时的急迫心情 (借鉴《骑桶者》中的虚构) , 伞破时我的沮丧和懊悔 (借鉴《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识流) 。平时不经意的题目, 经过学习《外国小说欣赏》的系统学习之后, 他们基本上能写出新意来。某学生在《假如倒立看世界》这样的话题作文中, 以《陪上帝散步》为题, 虚构了三个场景, 借鉴《半张纸》巧妙地把独立的三个场景串连起来, 为表达主旨服务。他在第一个场景中随上帝去了汶川震后现场, 表达出汶川地震虽然带来了沉重灾难, 但压不垮人们的希望, 倒塌的房屋旁边有一群孩子在那里玩石子 (汶川地震时的一张新闻图片) 。第二个场景是随后上帝带他去的伊拉克, 那里战争的创伤还没有愈合, 但是他看到废墟堆中人们呵护着的鲜花。最后, 他想说什么, 上帝什么也没有说, 就把他带到了北极, 他看到了冰川在缩小, 企鹅无处躲藏, 感受到了心痛, 但同时又看到人们在为改变环境而捐款。而另外一个学生写自己眼睛失明, 听到和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 用耳朵和心听感受到的世界比平常只有眼睛看到的世界要美丽得多, 他写自己因为失明而找到自我, 找回了母爱。这些作文基本属实, 比如写《陪上帝散步》的那名同学, 他读书看报时, 自己内心的震撼清晰地记得, 写作时加工一下就运用上。难道这不是教材所要求的吗?但是, 这样的作文, 在高二上学期学完必修五之后, 没有出现, 这应该不能归结为巧合, 而只能说明人文情怀和公民意识的需要进一步地延伸至《外国小说欣赏》里。

篇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摘 要 现在的社会讲究的是“终身价值观”,如“终身教育”,当然体育运动在一个人的生命中也格外重要,所以,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观”。那么“终身价值观”对于小学生本身来说还是一个很空白、很模糊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开始就将“终身体育价值观”这个观念深入幼小的心灵。

关键词 小学 终身体育价值观 培养

如今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也逐渐的进入人们的视野,甚至在学校的一些指导文件中也明确的指出“……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使学生每天在学校大课间的时候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是必要的,但是,更加重要的则是在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学生从小就有终身体育的观念,这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一、终身体育观的必要性

(一)让学生了解终身体育观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高级模仿”的阶段,这时他们更多的像是一张白纸,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那么,教师就要耐心的告诉小学生每天锻炼的好处,列举身边高年级学生因为注意体育锻炼而有好身体和有些人由于不爱运动而在成年以后有各种疾病的例子,让学生有概念的了解体育运动对于人身体健康的好处,从而初步产生想运动的心理。

(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似乎早已成为了一句“亘古名言”,可是小学生对这理解并不深刻,毋庸置疑,体育锻炼能增强人的身体素质,那么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而且小学生身体发育还不是很完全,免疫系统的功能还不健全,他们很容易遭受细菌的滋扰从而比成年人更容易生病。所以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至关重要,这能使孩子减少病痛的折磨,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来学习和生活。

(三)体育运动可以排解压力

我们都知道大汗淋漓之后的那种不言而喻的畅快。小孩子很少接触这些,不过也可以体验一下。体育课上,在老师的带领下全身心的运动一次,之后孩子们会有一个很好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体会到运动的乐趣,继而爱上运动的畅快。

二、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方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

小学生往往以教师当作榜样,经常有样学样,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平时以身作则,主动积极的进行体育运动。在课间与学生一同游戏,做课间操,带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会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平时课间的体育锻炼。当然,这时老师的目的就是带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做些简单的,他们可以接受的运动,而不宜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做一些小学生做不到的运动,不然只会事倍功半,更严重的可能造成学生的身体伤害甚至开始在心底就不由自主地抵触运动。

(二)坚持不懈

“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自制力是很差的,那就需要教师的行为成为那根“标杆”,身体力行的给学生做好榜样。有时候小孩子会不愿意去锻炼,这时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用语言和行动鼓励学生,并且可以对表现好的孩子进行口头表扬作为奖励。小学生会因为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很开心,就会更加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以期老师下一次的表扬。因此對于那些积极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不要吝啬你的表扬,那只会让他(她)表现的更加优秀,从此爱上运动。

(三)体验不一样的体育锻炼

也许在小学生心目中,体育运动仅仅包括做广播体操,跑步这些枯燥的运动而因此逐渐失去终身运动的兴趣,当然,任谁一想到,要终身运动就是一直跑步,一直做体操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吧。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遨游他们所不知道的“体育运动”世界。教师可以在学校条件允许,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认识更多的体育器材,比如排球、网球这些平常不经常见的运动器材,现在小学生可能还不能驾驭这些,不过他会充满兴趣,希望以后可以亲自尝试。兴趣,是培养终身观念的开始。

(四)唤起目标和骄傲

小学生的骄傲心态会比成人敏感的多。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放映一些对于体育锻炼有激励作用的影片,像体操录像。体操是中国的体育强项之一,有许多精英多次代表中国在比赛中夺得冠军,像李小鹏,杨威等。给小学生放这些视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更能被那种体育精神吸引,不由自主的把成为世界冠军当成自己的目标,虽然这个梦想可能不会实现,但是这也让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运动方向,开始有终身体育观的概念。因此也不失是一种有效地方法。

坚持终身体育锻炼对人的身体是有利无害的,体育锻炼会使学生健康、美丽、有气质。得到这些,观念很重要,因此终身体育观就要从小学生开始培养。而对于小学生观念的培养,教师的引导方法尤为重要,只有掌握好方法会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不正是教师一直追求的吗?

参考文献:

[1] 马丁.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责任的培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27).

[2] 杨国华.高职院校学生终身体育培养途径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8).

篇5:如何培养大学青年的马克思主义观

为提高当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进一步弘扬马克思主义文化在社会的引领作用,使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学期我们将通过系统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通过此次理论学习,我深入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更深刻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的重要性。懂得了要发展好中国,我们必须认清我国国情并且将中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做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承担的社会责任。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同学们的交流中也使我受益匪浅,现将学习收获和感受写下来,与本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1、本学期学习这门课对我们的进步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此次通过专业必修课的学习使得培养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站位高,起点高深,覆盖面大。我国青年大学生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引导和武装,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理解,努力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一定把我学到的理论知识带回实践,以身力行,去感受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理论。

2.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我收益匪浅。本次学习的针对性强,专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习,理论深度远高于公共必修课的学习,同时我们10级政本一班的同学学习热情都很高。在课程安排上内容上包括:课程学习、课堂讨论、师生互动、期中考试、相关作业、期末考试等等,内容十分丰富。

3、通过学习看到了保山学院政治学院的未来,因为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修学分,而且是运用于党员先锋周等实践活动,我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学校内涵升本不足的现状,学校学习氛围进一步浓厚,用环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本专业课的设置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青马工程”是团中央前几年在经过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推出的一个项目,也是在新形式下对高校的学生骨干培养的更高要求,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全体学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充分认识理论学习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大意义,要用学得的理论指导实践,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明白是非的能力,要围绕理论学习,加强自身的理想和信念教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必胜信念;是让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进一步加强政治修养,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专业课的设置也要因时调整!

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我深感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深邃,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要求联系实际,毛泽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大师,他不死搬硬套地对待理论,他对实际有非凡的洞察力。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出现,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实际,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大批判。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批判是正确的,是有预见性的,是一场真正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斗争。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但是我们要联系当今社会的现状,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作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理论,不断创

新,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作为校学生会的一个部长更应该重视这门课的学习,因为首先思想决定行动。

这门课的学习使我懂得了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从而了解到自己应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纪检部部长也和大家分享:

首先,领导者必须沉稳、细心、具有胆识、积极、大度、诚信、有担当,领导者还要具备观察力、思考力、决策力、组织力、影响力和执行力。领导者的一些性格是天生具备的,但是,只有通过后天的不断练习才能巩固这种能力,才能在工作生活中发挥这种能力。

而我们,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干部,首先要学会做人,必须要具备责任感、使命感、道德感和正义感。学生干部是学生的榜样,如果学生干部没有完善的人格,没有良好的道德感,如何在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所以学生干部首先是学会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其次,学生干部还是学生,作为学生,他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生干部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学好专业知识,还必须去锻炼实践,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不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工作生活学习经验,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对于学习,一要勤奋、认真,要发扬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善于去挤时间学习。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影响学习,更不能因工作忙而放松对学习的高标准要求,学习过程中专心致志;二要讲究学习方法,苦干加巧干。学习时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否则,就会顾此失彼,我并没有因为没考上好大学而自卑,反而更加自信的去学习,我的努力学习赢得了大一大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得和省级优秀干部、市级三好生等。

第三,学生干部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要具备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仅是职位赋予的,更重要的是来自本身的魅力(能力、学识、人格魅力等)。一个具有影响力,具有权威性的学生干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领导艺术。而中国教育的现状是拼命灌输各种知识,通过做大量题目和不断记忆来巩固知识,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按老师的指示办事,所学的知识只是用来应付考试,不懂得应用,渐渐失去创造力。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分数就是生命,高分低能的学生屡见不鲜。从小学开始,老师强调的就是如何做题,如何得高分,老师家长给孩子传递的思想是: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自强自立、团结互助这些优良的品质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是朗朗上口的口号。而我们的父母师长可曾身体力行,作为学生榜样呢?家庭教育中重技能轻品行,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地让孩子学这学那,乐器舞蹈、主持朗诵,恨不能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学,就为让孩子掌握某种技能或特长,但对孩子的道德品质、精神意志、自强自立等品行方面的教育非常欠缺,这些弊端都对孩子个性成长很不利,挫伤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孩子缺乏个性、创意、思想、胆略,甚至产生厌学的态度,导致了孩子发展不全面。

通过系统学习,我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看待事物的角度更全面,现在期末将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不能结束,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创造力。

篇6:如何培养学生的国家观

《2010年10月大学生思想汇报:观“中国国家馆日”仪式感想》 敬爱的党组织:

10月1日是举国欢庆祖国华诞61周年的大喜日子,上海世博会又迎来了中国国家馆日,这是送给祖**亲的又一特别厚礼,值得全中国人民欢庆的日子。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简称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与东西轴线交汇处,处在园区的核心地段。它由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与港澳台馆(分别为独立展馆)三部分组成。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主题,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中,“中国红”作为建筑的主色调,大气而沉稳,也易于为世界所理解。

中国馆居于馆区中央,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下部立柱外边距为70.2米,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馆高为63米,下方架空层高33米,以提供人们交流所用的开放空间。地区馆则高13米,建筑面积约为45000平方米,形成一个开放的城市广场。展馆可同时容纳7000名观众高耸的国家馆与在地面上水平展开的地区馆相呼应,以体现东方哲学中”与“地”的对应关系。同时,国家馆的整体造型以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栱为来源、并从夏商周的青铜器中吸取了灵感。在地区馆的外墙上,还采用了中国古老的叠篆文字传递二十四节气的信息。

中国馆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以符合环保的理念。所有的门窗使用的是低辐射镀膜玻璃,反射热量的同时还能降低能耗。顶层的雨水

思想汇报

篇7:如何培养学生的国家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的范围十分广泛,阅读与读书并不是同等的概念,阅读包括纸质书籍的阅读,网络浏览,也包括影视作品的欣赏,舞台的表演以及社会现象的解读和人类群体的交流。本文主要论述的阅读内容是纸质书籍和网络浏览。

一、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

总的来说,大学生群体有许多共同点,这些特点并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一高校,而是多数的高校都存在类似的现象。大学生的群体构成复杂,心理以及生活环境等都会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造成影响。学生的阅读是成长的一部分,当代在校大学生的阅读动机、方式、方向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阅读的动机

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富有活力的,但是由于自身的条件,社会的环境,校方的引导,个人的兴趣爱好等,造成了阅读复杂化,甚至有一些不良的阅读行为;阅读的动机与阅读动机的维度有很多的学者都进行过阅读动机问卷调查,各有建树,下面我就以阅读动机角度划分,并作以下陈述。

1. 积极向上的阅读动机。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阅读需求属于积极向上的阅读。阅读不一定都具有目的性,但却都有动机。如:对经典作品的品读,提升个人阅读素养;对专业基础知识及课外读本的学习,加深对专业课知识的提升;为计算机、英语等等级考试的专业准备等等;以及考证热等都是积极的为未来储备的知识库。

2. 消极“主动”的阅读动机。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只是为了放松或是猎奇以及其他的不健康的阅读需求从而萌发的消极“主动”地阅读动机。当代大学生对言情小说的热爱,且大部分的言情作品只是一种后现代文化的简单复制,没有创新,一些作品的文笔也是令人堪忧。有些大学生喜爱读传奇、武侠、色情或是凶杀等一类图书,只是为了场面的精彩,紧凑的故事情节,获得精神的刺激,最终获得身心的放松。

3.追潮迎合的阅读动机。潮流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喜欢的词汇,有些大学生甚至会将“潮流”标榜为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不仅表现在衣着、化妆品、饮食、电子产品等方面,在阅读上也存在着追潮迎合的现象。比如:时下男生喜欢的主要是科幻类作品,追求刺激,相互影响,互相推荐,如一场“瘟疫”,扩散给周围的人。大量的泛读、烂读,追潮迎合时代和自己身边的人,促使阅读呈现出单一而又缺“氧”的状态。

4. 间歇滞后的阅读动机。阅读要有实效性,不能盲目的滞后。

很多的学生在某一间段内会因为专业知识的需求而进行大量的阅读,呈现出短暂的稳定性,而后则会出现下降。毕业论文期间阅读量极具有前沿性和广阔性,这段时间大学生为毕业论文进行有目的的专业阅读。滞后型阅读的主要弊病一部分来自学生本身,学生的自我认识不够,没有驱动力进行前沿性阅读,或是不愿意阅读晦涩难懂的理论性著述;另一原因主要是大学的图书馆前沿性文刊订阅量少,或是有订阅但是开放时间滞后。

(二) 当代大学生阅读的方式

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是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并举。传统阅读是指纸质文本阅读,而网络阅读则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阅读的行为。数字图书馆的开启,使阅读变得迅捷,摆脱了传统阅读对文本的依赖性。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变得关系密切,紧紧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其不足,扬其长处。

1. 网络阅读。网络的.崛起,数字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阅读也受到网络的冲击,网络阅读使信息的获取非常便捷,简单的网络连接,世界就在你眼里;网络缩小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作品的流通性加强,大大拉近了文本和读者见面的时间。只有纸质文本传播的年代,可能你的需求需要一个时间跨度;但是当代的时效在网络的世界里得到弥补,数字图书馆已经覆盖到各大高校,掌上阅读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

2. 传统阅读。传统的传媒体系以纸质文本为主,报刊、书籍等是传统传媒体系的主要形式。传统阅读形式自由,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标注,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书本内有深刻内涵的语句可以圈点,反复的阅读,了解内在的精髓;最主要的是传统阅读不会受到新闻、广告等讯息的打断,思路畅通,便于一以贯之。传统的纸媒对眼睛的伤害小,而网络阅读则因为屏幕长亮,文字大小或清晰度等对眼睛的伤害性大,不利于保护视力。

3. 传统阅读 + 网路阅读。海量讯息时代的信息摄取通过浅显的迅速浏览获取有用的信息资讯,通常表现为:题目式、跳跃式、碎片式、浏览式,只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迅速的排除自身不需要的信息。有目的的搜寻信息。同时,网络的搜索功能大大的加强了网络实用功能,比传统阅读有时在目的阅读时,更受人们青睐。

(三)当代大学生阅读的方向

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呈现两极分化,并有加大的趋向。每一部作品不可能都有雅俗共鉴的魅力,于是,文学阅读便衍生出来两个分支:雅文学与俗文学(这里的俗指通俗文学的阅读);“雅”与“俗”是两个相对的审美文化范畴。关于“雅”,《玉篇 ? 佳部》解为:“雅,正也。”《释名 ? 释典艺》解为:“言王政事谓之雅。”就是说,大凡正统的、正规的、官方的、典范的、纯正的、严肃的、“高尚”的等等审美文化现象。即为“雅。”关于“俗”,《说文 ? 人部》解为:“俗,习也。”张守节《史记正义》曰:“上行谓之风,下行谓之俗。”由是观之,那种与官方正统文化相对的民间的、大众的、不规范的、非正统的、通俗的、浅易的、粗野的、欲望化(“俗”与“欲”相通)的等等审美文化形态和品格,都可归于“俗。”对“雅”“俗”有了整体的了解之后,就会发现“雅”“俗”阅读在当代大学生读者群中的两极分化的比例拉大,雅俗共鉴者的比例变化不明显。

1.雅文学。雅文学在多数大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晦涩难懂,即使作品本身不是如此。雅文学的阅读应是教育提倡的方向,也是大学生应该追寻的方向。文学即人学。经典作品中的关于人性的解读与社会广阔面的描写是俗文学不可比拟的。如果说历史是记录过往的客观事件,那么,文学就是由历史的某一线索点染而成,勾勒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从而折射出特定时期人性的光辉与昏暗。一部成功的作品不仅揭示社会历史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将人性的各个角度进行细致描写;有人说过,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你想要发掘自身的缺陷,阅读是最好的选择。

2. 俗文学。俗文学在大学生阅读中的地位凸显,造成了泛文学的现象,文学作品的真正内涵被表面的物质化取代,文学作品的质量降低但产量增加,文学的商业化和娱乐化过度的在大学生读者群中泛滥,从而大学中的阅读也被现代的商业充斥,这是一种可忧的局面。作品的内容大多缺乏变化,比如:穿越系列,科幻系列,武侠系列,青春系列等等,其中大多数作品的思想和意蕴缺乏。大学生的雅俗阅读,应该以雅文学为重。雅文学的涉猎广读,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任务,闲暇时光,不妨手捧书香,这会是你幸福的理由。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后现代的异军突起,是文学发展的一大变革,他缩小了雅文学与俗文学之间的界限,对文学阅读的方式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的走向趋于平面化,同时,游戏化与娱乐化成分加深。面对社会的这一趋势,大学生阅读群体该何去何从?怎样选择和正确树立阅读观呢?以下由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个人方面

1. 文化身份的社会地位的确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知识群体,应当以学习文化与继承文化为己任。文化身份是每一个民族和个人必须具备的成为“这一个”的条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民族性特征在历史文化中的体现;通常情况下,普通的大众的文化身份认知比大学群体的文化认知相对弱一些,他们开始被外在的事物所牵累;大学生的阅读则是自由的支配,文学阅读不仅有广度,而且有深度。

文化身份的确认中有自己也没自己。这是因为文学阅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加入主观成分,打上深深的主观烙印;作品本来传达的意义则是独立于阅读者的一种客观存在,所以作品的初衷里并没有读者。这样文化身份的认知就具备了条件,一是来自外物的,是社会更迭发展积淀下来,借助社会化迅速传达给读者;另一则是来自自身的生活经验,经过思索、体悟沉静下来的主观的一些情绪情感。这样,文化身份就被打上了双重的特点。文化身份的确立,是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现代化的共同需求,民族文化是文化现代化的土壤,文化现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这将加强中国与别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使中国强大的文化条件。

2.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文化素质教育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化的素质教育涉及两个方面:文化与教育。文化素质强调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大学生的教育应该凸显人的发展。文化的素养与文化的素质教育紧密相关;文化的素养贵在“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文化的素质教育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的系统,两者的方向是向上前进的,文化素养的发展不能脱离教育的土壤。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三方面的力量,首先是社会的大环境,其次是教育工作者的指引,最后是当代大学生自觉的提升。

不可否认,社会实践对就业有着重要作用,可是一个没有素养的员工是不可能被长久留用的,阅读是一门慢功夫,需要当代大学生沉下心来,真正体悟到社会的需求和阅读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刻不容缓的需要大学生阅读,去培养你的气质,内涵;以达到素养的提升。

(二)社会学校方面

社会是无边际的大坏境,环境对个人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自古至今就不胜枚举;古有孟母三迁,今天就更数不胜数,择校的问题,一直是培养孩子的高频词。

1. 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陪伴学生走过了慢慢的征程,每一程山水里从来就没有缺失过他们。陪我们最多的是教师,他对我们的影响是终身的。大学里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推荐必要的书目,在年终时进行考察,督促学生阅读。教育工作者是阅读过程中的引导者,他会为你选择最适合你阅读的文本;就本质来说,当代大学生自觉的阅读才是支配、决定性的力量。阅读可能是一件简单的事,可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不一定简单。好的阅读可以以一当十,教育工作者的甄别会让你少走许多阅读的弯路。

2. 图书馆。图书馆的读者水平高,专业性强,对文刊的需求具有稳定性和针对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这就要求图书自动化。这样就形成了传统的阅读与网络阅读有效地结合的新形势,从而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首先,是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完善,学校的图书馆的座位问题,图书的时效性,文献的多样性,图书的全面性及网络借助终端服务器的不断更新,对新兴的知识门类进行迅速的传播,关注当代科学,了解学科发展走向以及国外成果。第二,“软件”升级--人力的管理。图书馆的运行不能离开人的操作。计算机的设备、数据库的建立、系统和软件的优化等,使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即使是图书馆购买了成品的软件程序,也需要不断的维护和完善。

对系统的维护、计算机联网、书目检索、信息查询,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一般的人是很难胜任的。第三,不同的文库,需要专业知识的管理者。图书馆的运行,无论是信息时代还是传统的情形下,不可缺少的就是人力。图书管理员的职责不仅仅是借阅书刊,也需要必要时对本馆做必要的介绍,争取做到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者。管理者的知识面不仅有广度还要有深度,图书的采购、流通有序;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合格管理者。

综上可知,当代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社会的关注以及个人的成长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保证。什么是最有效地资源,答案是人;最有潜力的资源是学生,缺失了社会的人,是不能运作的。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武装自己的最好时机,大学生的阅读是形成意识形态的必经途径。大学生的阅读生活必须得到社会各界和自身的关注,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为将来的社会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潘洪建 , 魏游 , 环蓉 . 大学生阅读 : 现状与对策 [J]. 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05:69-73.

[2] 陆波 . 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图书馆干预 [J]. 图书馆杂志 ,,03:58-60.

[3] 胡风娥 . 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 [J]. 江西图书馆学刊 ,,06:107-109.

[4] 李新祥 . 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嬗变及对策研究 [D].武汉大学 ,.

[5] 郑小茹 . 大学生阅读倾向与高校图书馆对策研究 [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01:85-88.

篇8:如何培养学生的国家观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观,学生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者、引导者, 教师自己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 都会对数学学科的教学产生影响。所以, 数学教师不仅要深入领会新课改理念, 同时还必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摆正数学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

一、践行教学改革理念, 切实把握好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的难度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 把教学的难度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让每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获得成就感可以最大程度地刺激人的兴趣, 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情境, 问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 是学习数学的妙方。例如, 在教有理数的乘方时, 就这样引入新课:有一张纸, 其厚约为0.1毫米, 把它对折3次后其厚度不足1毫米, 如果把它对折30次, 请你们估计一下它的厚度约是多少?有学生做出估计说6毫米, 有的说应该是60毫米, 还有的说应该是10米。这时我告诉他们, 纸的厚度已经超过了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学生很惊讶, 好奇心和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以此来引入新课, 增加了趣味性, 满足了好奇心,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 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 使学生引发联想, 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认清数学的各种形态, 树立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观

数学形态有三种基本形式: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原始形态就是数学家发现数学真理、证明数学命题时所进行的反复曲折的思考, 它具有让人仿效的价值。学术形态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思辨系统, 其形成与发展主要运用符号与符号系统对抽象模式和结构进行演绎、推理, 各部分知识之间紧密联系, 形成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学术形态的基本特征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统一性、系统性、形式化和模型化。中学生因为年龄与认识水平等各种因素, 不能用数学的学术形态进行直接地交流。教育形态也就是学科数学, 它是教育专家按照教育学原理, 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生活背景等, 把数学的学术形态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 回到曾经创新发明的时候, 把数学学术形态知识的线性排列打乱, 融合当代科学技术发明的最新成果, 融合不同学科知识, 融入教师的理解, 对课本中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整合、充实, 进一步活化教学内容, 赋予数学知识以新的内涵。这就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进一步激活了, 让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形象直观, 从而容易理解的数学的教育形态。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

教师要重视把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探索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分析、归纳、类比等活动, 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对这个过程有充分的体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形成思想, 从而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而要达到这一过程,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是这一过程的良好开端。

例如, 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引入时, 就这样创设情境:

师:你们吃过拉面吗?

生:吃过。

师:你们谁见过制作过程?

学生开始用手比划。

师:在前不久某个饮食节上, 一位厨师制作出1024根细的如头发丝样的拉面。

在学生为厨师的精湛技艺赞叹时, 提出这样的问题:若一根面厨师拉5次, 能制作出一碗有多少根面条的拉面?学生思考后说是32根, 并写出这样的算式2×2×2×2×2, 于是, 我就很自然地写出25———有理数的乘方。他们很快推算出, 那位厨师只需拉10次就能制成1024根如头发丝样的拉面。这节课学生情绪高昂, 思维活跃。

四、让数学回归教育形态, 探寻数学的本源

数学的本源是逻辑的起点。因此, 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数学恢复数学的本来面目, 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回到数学家当初发明创新的状态, 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变成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态。从根本出发, 不断地探寻数学的本源, 数学的逻辑本源, 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节点”。只有这样才能探寻数学的本源, 理解数学的本质。抓住了学生的本质, 从而能丰富我们的数学思维, 提高我们的思维品质。众所周知, 数学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我们人类是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中的, 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是在探寻数学的生活。

总之, 我们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根本上来注重一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落实”与“追加”。这样, 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又能从实际上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知识、能力、技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永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观[J].数学大世界, 2011 (9) .

[2]黄晓学.让鲜活的思想在数学课堂中流淌[J].数学教育学报 (天津) , 2009 (14) .

上一篇: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王镛书法作品欣赏下一篇:请为我点赞之学骑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