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研修与跟岗研修总结

2024-08-20

骨干教师研修与跟岗研修总结(共9篇)

篇1:骨干教师研修与跟岗研修总结

研修与跟岗学习总结

广州市天河区中海康城小学 陈龙生

根据郁南县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要求,2015年12月15日,我有幸来到美丽的广州,跟其他老师一起进行为期十天的教师研修与跟岗学习。前面五天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进行教师研修(听讲座)学习;后面五天(与其他教师,共计16人)到天河区中海康城小学进行跟岗学习。

在前面的五天研修中,各位专家讲师的课使我受益波多,大部分专家并不是在开讲座,更多的是在跟我们“上课”,跟我们互动,进行模拟课堂的模式。摒除了我们曾经听讲座打瞌睡的情况。这样的模式我觉得很是科学,模拟了课堂的情形,这更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更想得到的。正所谓道理大家都懂,亲身经历与实践才是我们想要的,这点不单适用与教师,学生也一样。

我深知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同时也深感这次培训任务之艰巨。我决心要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跟岗的五天时间里,我认真跟岗学习,尊重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依照要求按时完成各项跟岗任务。虚心学习中海康城小学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学理念,领略了他们的办学特色以及办学管理模式,尢其是深入了解该校的数学学科教学教研发展的新信息,拓宽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教研水平。本人跟岗研修期间的具体收获如下:

一.有着极为严格的管理制度,重视德育工作,促成全校师生能够时时处处做到爱校爱国,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没到跟岗学校之前于慧老师要我们设想要去学些什么东西,我第一想做不是参观他们的校长室,也不是第一时间走进课堂去听课,而是想去看他们学校的日常管理与活动,想去看看他们“大队活动的开展”,有幸这次遇到了他们学校进行的“大队委”选举彩排,虽然赶不上真正的活动实施,但是在观看了他们彩排与及和他们大队辅导员曹老师的交流,使我也学到很多我想知道的,这对于我这么一个刚接手大队委工作,还不知道如何搞好大队委工作的我来说,受益波多;我作为学员,认真参加过几次听课学习,使我能了解到领悟到中海康城小学注重特色办学、科研兴校、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巩固提高、逐步推进、突出德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让我感受波深的是他们的诗歌文化,起初听他们校长的介绍时提到过,我还以为是作秀般作为特色,但是当我在彩排中观看到一段表演我就深深被折服了,那不是作秀能有的水平。

二.我还专门认识到了中海康城小学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推进各科教学工作的喜人现象。除了设置有教务处负责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该校基于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每门学科都设置有专门教研组,各教研组会根据教学进度作适当的教育教学研讨和开展听、评课活动。我在听课学习过程中,注意到了该校的老师大多专业知识扎实,精心研究教材和学生学情.他们的学生课堂上气氛很活跃,即便是我们随堂推门听课,你都能听到一节课堂气氛学生踊跃参与的优质课.那些老师严谨治学执著上课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他们所上的课科学严密、紧扣考点,让学生当堂明白挺有功效;巢老师,六年级教学工作,一个88年出生的小伙子,他每堂课都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课中力图使学生弄懂有关知识点并能及时有效解答问题,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践行的是全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之根本,他们的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语音清晰、清新、流畅,与学生互动活动开展得很好,我每次听了课后都作了全面仔细的高度评价,我想,这对于我在跟岗期间、乃至于今后实施新的理念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活动都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不要为年轻找借口,不要为经验不足找理由,脚踏实地的认真去干,成绩与收获才能体现。这是我在巢老师身上学到与感悟到的;

三.感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通过五天来的听课、评课,在中海康城小学领导与教师的支持、帮助下,我体会了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在近距离接触生本教育课堂,我发现这种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种理念回归到教育的本真,以生命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真正体验到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展开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使得整个课堂变得有效且更具生命力。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带回学校深入开展下去。做到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自己也要不断积累经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综上所述,我整个研修与跟岗学习过程中,进一步转变了教学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主要学会了解读课程标准,根据课标来安排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以及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我还学会了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全面客观地评价一堂地理教学课的有效性,我学会了在评课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活动,又要关注老师行为;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既要关注预设目标,又要关注达成目标。这次跟岗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无论是聆听、观摩上课、互动评课,还是实践锻炼,每一次的学习都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使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对于有效地理课堂的教学艺术、教研活动的形式等诸多方面也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学习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争取做到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及时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研修与跟岗研修阶段,是每一位学员学习结合实践的重要阶段。我通过这一阶段的体验,总结所得,一定要用于指导本人今后的教学实践工作,并对同仁产生一定的影响,方能不负学校重托以体现参加研修与跟岗的目的与意义。十天的学习是短暂的,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才是将来教师专业成长的唯一出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2:骨干教师研修与跟岗研修总结

培养学生历史推理能力,从语言表达入手

二、问题的提出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特别提出:要培养学生能够使用历史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用历史的意识,县级骨干教师研修个人总结。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历史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就怕问“为什么或你是怎么想的…”。经常言之无物,言之无理,语言繁琐,随意,不伦不类,叙述没有条理,不够完整,没有逻辑,东一耙子西一扫帚,“驴唇不对马嘴”,让听者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是“心中有,说不出,道不明。”还有的学生光会说,不会写或光会写不会说,说得糊涂,写得也糊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观念,历史教学中也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培养学生历史推理能力,从语言表达入手”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此课题的目的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历史推理能力。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力的同时,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力争使学生达到敢说、想说、会说乃至于能说的境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把学习理论作为行动基础,边实践,边补充,边修改,边提高。

五、课题研究过程

a研究的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09。03—04)

(1)学习新课程理论,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2)研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

(3)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09。05—07)

(1)在历史教学中寻求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2)实施具体方案。

(3)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09。08—09)

(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语言表达发面的变化。

(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b实施过程

若想治病必先明确病因。因此,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我采用了两种方法研究:谈话法和问卷法。

通过研究我大致总结以下几种原因:

1。心理素质差,虚荣心强,怕答错或答不好被别的同学或老师笑话。

2。性格内向,不想或不敢表现自我,或没有机会发言渐渐封闭自我。

3。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不能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4。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不会走就想跳…不会用历史语言规范答题。

5。受教师个别不规范的语言影响。

6。学生由初中到高中,历史的解答方式突然过渡,不够适应。

毋庸质疑,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下面我就结合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结合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历史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

1。转变学生,从转变自我做起,言传身教,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

认真备课,课堂语言力争不拖泥带水,做到正确、科学、简练、规范、有条理,逻辑清晰,连贯。坚持使用历史语言授课,不口语化。板书示范有针对性,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做起,逐步认识到答题规范的重要性,同时,板书设计要美观大方、简洁规范,让板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不有自主的模仿。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时,我边板书边领学生总结了五字方针:设、列、解、检、答。学生按照这五字方针,就能较规范地完成类似的历史问题了。

2。给学生创设语言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每每讲到一个历史知识时,我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例如:在教学“平移变换”时,我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学生兴趣非常浓,都能畅所欲言…

(2)利用小组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历史教学要面向全体,历史课堂不能只是那些优秀学生的领地。对于一个历史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和解决方法,每节课我都创设合适的问题,让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之间互相辩论…这样做有几点好处:其一,给那些不敢出头露面的学生一个机会,在下面他们会放得开一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其二,可以做到优势互补,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那些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叙述;其三,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提问的次数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得到语言表达锻炼的机会,所以同桌间的和小组内的交流表面上是浪费时间,实际上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在一个同学说的过程中,另一(几)个同学倾听并评价,对于他们相互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做尤其是对那些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练胆)机会,对那些不想发言的学生也是很好的心理疏导。

3。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经历与体验。

历史语言是表达历史概念、判断、推理、定理或法则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简洁性、准确性、严密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学生在最初学习历史概念、性质、定义的时候,往往对其中的语言感到不易理解,容易混淆。历史课本中的定义、性质,不象语文课本中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它相对朴实、简洁,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展示、表达历史的权利和机会。在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的同时,教师也要逐步地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用词准确,语句完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学好历史术语,用好历史术语,讲好规范的历史语言。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经历,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4。发挥榜样的作用,用学生去影响学生。

历史教学中经常遇到用语言表达有困难的问题,我让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学生先说,使其他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怎样去表述问题,怎样表达才有条理;另外,让那些书写规范的学生到前面板演,这样要远比教师一遍一遍的强调作用更明显。对于刚刚接触的问题,我让同桌之间,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在解答问题后,互相检查,指出对方的不足。在作业或试卷的解答中语言表达比较突出的学生,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用他们的规范解答去影响其他学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对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

5。先说后写,先写后说。

对于不擅长说的学生,我让他们先把想说的内容写出来,在提问发言时照着读出来;对于不擅长写的学生,我让他们把想写的内容说出来,比如说分析过程,说解题方法等。然后在试着有条理的按步骤写出来。这样给了学生一个语言表达的时间去准备,他们就能够解除心里的负担,敢于发言,同时回答的问题也规范,丰满,不拖泥带水。

6。给学生积极的评价,建立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关注那些优秀的学生,要把目光投向更多的学生。对于平时不敢发言或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一旦发言,我总是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倾听…并给以赞赏的目光,回答问题后,我总是给他们积极的评价。例如:“你说的很好…”“你表达得很清楚…”“你说的比上次更多了…”“相信你下次说的比这次还要好…”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大多历史生都达到了敢说,想说,会说,能说的程度。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力争规范。但是研究过程中还有困惑的地方,例如:如何做好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如何把历史中的语言表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如何更好的照顾到那些超弱势群体;作为老师都希望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时间从何而来?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怎么办?若学生就是不肯说,该怎么办?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体会

1。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对新课程理念及新课标的理解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2。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初中历史教学中,掌握历史语言与历史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作为“思维的外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知识作为语言的内涵,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应该重视历史语言的教学。

篇3:《资本论》骨干教师研修班开班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资本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近日在北京开班。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为学员讲授了第一课:《资本论》导读。

据介绍, 举办此班旨在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指示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 提高《资本论》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育能力,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工作。研修班采取集中授课与互动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并将举办相关教学研讨会、学术研讨会。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姜乃强)

篇4:驱动策略:助推骨干教师高效研修

一、现状分析与问题聚焦

过去的骨干教师培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感觉培训效果仍不甚理想,在对骨干教师培训的管理与评价、内容与形式、选拔与激励等方面没有建立长效机制,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引领、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特别是培训的投入和产出反差很大,通过调查分析和总结反思,其原因如下:

(一)现状分析

1.从培训对象来看,主要有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型;工作倦怠,没有追求型;利益取舍,保持现状型;视野偏狭,封闭保守型;环境自闭,盲目排他型。

2.从师培机构来看,主要有培训理念滞后,动力不够;培训内容陈旧,目标不明;培训形式灵活性不够,参与度不高;培训评价机制刻板,促进不够;培训管理机械,督导激励不强;培训策略单向,内部动机不足。

(二)问题聚焦

骨干教师内驱力不足,难以激活发展内需;课程设置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难以更新和重构骨干教师的知识结构;培训模式不够活,难以助推骨干教师主动发展、持续发展;管理机械、评价刻板,难以形成外驱力;动因诱发不够,难以实现内外驱动的相互转化。

二、改革思路与创新举措

(一)理念创新:从“培训”转化为“研修”

在“学习—实践—探索—研究”的研修活动中,参研教师不再是“受训者”,而是研修活动的“主体性参与者”;在组织形式上,“通过培训模式变革,给参加培训的教师在理念、策略等方面提供示范和引领。”培训的教学方式从“讲授为主”,转化为“参与式活动”为主;学习方式从“听讲”为主,转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交流”的活动为主。通过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培训方式,充分体现培训的开放性、民主性和参与性。通过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建立培养模式和驱动策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充分调动骨干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策略创新:实施内外双驱动

实现骨干教师研修的高效性,必须通过外部驱动力来激发骨干教师内部动机,必须发挥骨干教师内部动力。一是挖掘内部需求,提高研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建立内部驱动策略;二是通过设置研修课程、组合灵活的研修形式、研制研修的管理与评价体系来建立外部驱动策略;三是实现内外驱动相互转化、相互支撑的双驱动策略。

(三)模式创新:构建“六式一中心”新模式

一是以激发研修动力为中心,通过道德驱动、职业情感驱动、成就驱动、目标驱动、自我效能感驱动、兴趣驱动六个策略方式来实现内部驱动;二是以活动为中心,通过专业引领式、任务驱动式、互助探究式、跟踪指导式、校本研修式、网络研修式这六种形式来构建骨干教师研修的新模式与新策略,形成具有操作价值的较为完善的技术成果。

(四)方法创新: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研修方式

在研修中,主要组合运用“任务式、参与式、交流式、合作式、反思式、情景式、案例式、探究式、研讨式、沙龙式”等方式方法,做到灵活多样,实现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实践反思,探索创新,成为学术型、研究型教师。

三、驱动策略与研修方法

(一)构建“六式一中心”研修的模式驱动策略

1.“六策略一中心”模式驱动

以激发动力为中心,以师德为核心,以教师职业规划为导向,激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愿景,增强骨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形成骨干教师高效研修的“六个”内驱动策略:道德驱动、职业情感驱动、成就动机驱动、目标导向驱动、自我效能感驱动、兴趣激化驱动。

2.“六形式一中心”驱动模式

以研修活动为中心,以骨干教师为主体,运用专业引领、互助探究、校本研修、任务驱动、跟踪指导、网络研修“六种”研修形式和灵活多样方法,体现骨干教师的主体地位,提高骨干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高效的研修模式,形成模式驱动:专业引领式、互助探究式、校本研修式、任务驱动式、跟踪指导式、网络研修式。

(二)建立以发展为目标的课程驱动策略

一方面,选择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知识与能力作为研修内容;另一方面,根据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来选择内容,使研修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骨干教师确立核心价值观、提高教学技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完善学科知识结构,提升实践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现以发展为目标的课程驱动。其中,主要有核心价值观课程、前沿教育理论课程、特色教育和特色教师铸造课程、教育文化重构课程、高效课堂模式改革课程、新课程研究与资源开发课程。

(三)研制“3+2”督导评价驱动策略

1.“三管理”驱动策略:制度管理、机构管理、自主管理

建立和完善骨干教师研修制度、加强骨干教师研修管理、实现自主管理。

2.“二评价”驱动策略:发展性评价、自我评价

研制发展性评价,形成骨干教师高效研修的激励性驱动策略。发展性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

(四)建立骨干教师研修内外转化驱动策略

参与研修的骨干教师在外部的驱动下,逐渐形成自觉意识,转化为内部动机。

从研修课程的设置来看,选择的内容主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实现道德驱动、动机驱动、目标驱动、兴趣驱动;从研修的形式来看,主要运用专业引领、互助探究、校本研修、任务驱动、跟踪指导、网络研修等形式和参与、互动、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做到灵活多样,使研修具有参与性强的特点,提高骨干教师研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动机驱动、目标驱动、自我效能感驱动、兴趣驱动;从管理评价来看,健全研修制度、注重管理落实、进行促进骨干教师不断发展评价,实现道德驱动、情感驱动、动机驱动、目标驱动、自我效能感驱动。

道德、情感、动机、目标、自我效能感、兴趣等内部驱动力需要外部课程目标、研修模式、管理和评价等外驱动力来实现,达到内外驱动转化,形成高效研修驱动策略的操作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2.

[2]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1.

[3]黄正平.凝练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人民教育,2012(7).

篇5:中学历史骨干教师跟岗研修计划

段晓丽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培训置换脱产研修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国家培训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培训任务、计划,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研修,以夯实自己的教育理论功底。培训基地为我们的发展创设了很好的平台。我们要把握发展的机遇,拓展学科专业视野,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学习型教师以及科研意识强、科研水平高的研究型的教师。现结合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特点与自身情况,制定个人跟岗研修计划。

二、跟岗研修发展目标

1、加强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探求、感悟、反思,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教师。

2、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提升历史教学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3、提高自己的课堂授课能力和创新能力,立足课堂,善于思考,“用活”和“活用”教材;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

4、加强理论学习与信息交流,在官渡区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培养基地QQ群里定期交流自己的研修心得、教育随笔、教学心得和教学案例。

5、加强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基地的课题研究,围绕所研究的课题完成结题报告、研究论文,争取每年发表2篇相关论文。

三、具体措施

1、认真按时参加跟岗基地的课堂教学,并认真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做好听课笔记,写好听课反思。争取每一堂课都有所收获。向指导老师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积极参加跟岗基地组织的相关教研活动,参加校内外教学活动,利用一切资源,多向同事学习,并积极走出去,向教育界名师寻经问宝,虚心学习,提升自我素质。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历史教师共同探索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和创新性问题。

3、积极参加基地的课题研究,用课题促进自己教研学习,增强教育科研能力。结合实践,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拟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4、在研修期间,充分利用培训基地资源,与同行交流分享教育教学中的得失。认真抓住每个学习的机会,认真撰写教育随笔、教案、教学案例。听取基地学科教师讲解解题思路,说精准的历史语言,讲透重点的例题,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积极向基地学科教师请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学习机会。

5、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坚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书籍,及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充实自己,不断给学生新信息、新知识,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创造精彩历史课堂,积极上公开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同时虚心接受同事的评价和建议,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授课水平,踏踏实实地学习、工作。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效。

6、在工作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决不松懈。用理论联系教学实践,备好每堂课,课后有反思,敢于挑战自我,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不断学习成长,促进自身专业的提高发展。努力使自己向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角色转化。

7、在基地的教学实践中认真听课评课,积极备课。利用观摩学习的机会,见贤思齐,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努力提高。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教学活动,研修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艺术。

四、期望成果

1、完成25节听课记录并写好听课反思;

2、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和研讨至少两次;

3、参与课题研究;

4、开展一至二节有质量的教学实践课;

5、完成一至二份有质量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分析。

6、做好教学课后反思;

7、拟写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8、认真写好跟岗研修总结;

五、希望获得的帮助

1、希望得到指导老师引领及初中历史学业考试专项指导;

2、多提供与历史教学相关的优质课和讲座;

3、进行教学课题与论文的辅导;

4、多提供教学观摩与讨论活动 ;

5、因担任初三历史教学,希望能参与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阅卷工作,多了解学业考试动向。

总之,本人将力争在此次中学历史骨干教师跟岗研修方面做最大努力,珍惜并利用这次机遇,奋发努力,在导师的指导下,基地老师们的帮助下,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在教育教学这片热土上,播撒自己的智慧与汗水,通过网络载体,充分利用好基地平台,积极参与教学交流,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走一条教师成长、成功、成才之路。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拥用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

篇6:教师校长跟岗的研修总结

5月6号,我有幸作为惠州市骨干校长前往广州第四十七中学跟岗学习。该校创办于1963年,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文化氛围浓厚、教学条件优越、教学成绩突出、教育科研一流,是办学水平优秀、素质教育全面的现代化学校。在这所国家级示范高中潜心学习的十天,不仅受益匪浅,甚至可以说让我的管理和经营理念得到飞跃。对本次学习所得,我用四个“心”获得了四个“特别”的感受。

首先,四个“心”是潜心观察、细心体验、诚心交流、精心总结。学习期间,我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如校长的职权、教师的聘任、校本培训、学校管理架构,课程设置与目标、学生行为管理与评估、学校资金源的配置与利用、经费来源与管理,等等。在此期间,我与校长、副校长、主任、级长、科组长、备课组长和教师座谈交流,实地参观、听课,而且和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年级的学生接触,可以说,我看到的是一所“真实的学校”,了解到的是第一手材料,真正感受到四十七中能够成为全国示范高中不只是硬件高投入,更是有着雄厚的软实力。

其次,得到四个“特别”的收获。

一、文化氛围特别浓。

四十七中对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有着高层次的理解,也有独特的思考和做法。这种思想,贯穿到了学校的整个管理过程中,每个管理细胞中都渗透着文化。学校营造了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和谐环境和人文生态;构建了刚柔并济、规范与赏识相结合的和谐秩序和管理模式;组构了以全新的知识观、人才观和现代教育技术支撑的和谐的新课程体系。

有句话说得好:一流的学校靠文化。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的根。四十七中近年来持续在高位上运行,并自主培养出清华、北大的学生,这是在广州市同层次学校中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从中可以看出四十七中高考成绩的含金量非常高,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卓越教学水平的体现,更是学校多年文化积淀的成果。

在与普通老师和学生的交谈中,我感觉到,四十七中非常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敬业精神和自主发展,这种文化精神无疑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

二、学校管理特别细。

在四十七中,浓浓的人文氛围中,我们感受到了其管理中的大气与精致。在这里,我们看不到“高高在上”、“蜻蜓点水”,看到的是“靠前指挥”,“重心下移”,善于抓住微小的变化,小题巧做,小题大做,从而收到意思不到的效果。

比如,四十七中校园的每一处设计,每一项制度,每一个角落都是教育宣传的阵地、都有其值得品味的地方,大到“名师榜”、师生书法作品、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展示;小到宿舍楼每个物件的摆放、实验室的各种配备等等。细节决定成败,如何在学校管理中于细微处见功夫,这点给我深深的启发。

三、素质教育特别全面。

四十七中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所追求、有所作为的人,目标直指学生的终身发展。四十七中在教学方面的成绩十分突出:连续15次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100%。自20xx年起,重点本科和本科上线人数均居广州市八区所有学校前十名,年年超额完成市下达指标,4次摘得广东省单科状元、广州市单科和总分状元的桂冠……,在很多学校看来升学率与素质教育几乎是格格不入,然而,再看一组数字: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89项,省级奖152项,市级奖957项。学生社团迅速发展,在广东省颇有影响力。目前学校共有社团近30个,社员人数近1700人,约占学校总人数的50%,社团活动硕果累累。

一个能够全方位发展的学生必然是个身心健康的学生,必然有着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完全能够实现知识与能力之间游刃有余地转换、促进,这在四十七中已经得到印证。我校本学期也在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四十七中的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值得借鉴。

四、特别注重教师化专业发展。

四十七中特别重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把它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作为办学的着力点。名师成就名校,四十七中的经验是: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教师发展;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鼓励教师自我发展;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引领教师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发展。

正是这样良好的理念和体制,为四十七中的发展培养、储备了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名师出高徒,在名师的引领下,学生的成长更迅速、更全面、更成功。

本次学习的收获,当然不仅是这些。来时,我怀着期待、谦卑、执着的心情;结束时,我带回灵感、反思和自信与坚定!十天的学习并不长,但所学、所见、所闻、所感让我更加坚信,一个好校长才能成就一所好学校!以人为本、转变观念、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是新形势对校长的新基本要求。

我将整合本次所学,形成新的行动计划,回到工作岗位后,进一步调整自己,继续带领好领导班子,团结好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夯实内部管理,发挥自身优势,借鉴成功案例,与时俱进,立足“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的办学思想,最终实现惠环中学特色发展、品牌发展的目标。

我坚信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敢于创新、坚持不懈,惠环中学的教育事业将有着辉煌的明天!

篇7:幼儿教师跟岗研修总结

我快乐而享受地完成了本次跟岗研修学习,因为享受,所以不感觉到累,因为快乐,所以学得轻松踏实;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周的学习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此时此刻,我怀着感恩,怀着留恋,回顾这一阶段的学习收获。

一、专题研修引发的几点思考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之思考。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其核心价值观是爱的奉献,教师、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尊重的、合作的、友善的、感恩的,最终达到一个和谐的校园。路径有三:一是宣传教育,如革命传统教育、园庆、时事政治、座谈会等形式,增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校风。二是主题实践,如演讲会、教育故事会、歌泳会、情景表演、拓展训练和各种节庆等,让广大师生精神上得到体验、满足,享受活动中带来的无穷欢乐,以欢乐中愉悦别人,在幸福中悦纳别人。三是榜样激励,如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让每个孩子、教师、家长感觉到尊重、公平,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气。

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之思考。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而幼儿园的课程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当中,也就是一日生活皆课程;如何探索幼儿园课程改革,形成“生活教育”,保教结合,老师易教,孩子想学,大家共同发展和成长的可操作自主学习的课程,我的思考是:

1、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以观察了解幼儿为基础,与幼儿生活、兴趣需要相互联系,从生活环境中取材,充分利用并能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亲身经历本土及园内的各种资源,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至繁地扩展幼儿的认识范围,同时学习内容应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以激发他们自发、主动的学习。

2、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性需要。幼儿身心发展包括了身体、认知、情感、社会等几个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有赖于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而产生整体性的连锁反映。因此,课程内容除了考虑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外,还必须重视幼儿身体,情绪情感、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学习。

3、课程内容应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和能力。学习内容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既满足幼儿当前的发展的需要,又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矗

4、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帮助幼儿建构完整的知识观念。完整的知识包含了概念、方法、态度及过程。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应重视整合知识的这几个方面,相关知识的活动应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为幼儿入提供多重而连续地建构知识机会,帮助幼儿增强对知识理解。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幼儿获得知识的方法,态度是很重要的。

5、在实施课程时,课程活动的设计应尽可能地给幼儿提供发展、经历和探索的机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及探索欲望。

6、在实施课程时应提供幼儿自我表达、自由创作、自由探索以及享受活动乐趣的条件与机会。

7、在实施课程时应重视与家庭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此外,课程改革应注重教育环境的整体功能,而教育环境应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以便幼儿向环境学习,与环境互动。

关注特殊孩子发展之思考。每一所学校,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个班级都可能有一些“特殊孩子”,怎么关注这些孩子发展的需要呢,我们在小组讨论时,大家一致认为这些孩子其实是一种现成的极好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们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些孩子需要大集体的尊重、融合与爱心,为了达到这些共性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我爱特殊孩子”等系列活动,让爱心传动起来,路径有:

1、能力特别强的孩子,老师应该在一日生活中提供一个让他们自主、创造和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平台,让他不断体验富有挑战成功的愉悦,而不是压抑。

2、多动而坐不稳的孩子应该让他“动”起来,但这个“动”应该是让这些孩子的特殊需要而得到满足和发展,如我们可以设置特殊的区域活动让这些孩子充分地“动”起来。

3、自闭的孩子应该让他“说”,这些孩子通过与家长沟通,密切配合,除了专门的一些针对性感统训练和药物的干预治疗外,作为教育机构更应提供平台帮助他们“说”,在大家的爱心呵护下,在宽松环境中,使这些孩子正常的生活与自理。

4、智残的孩子让他“能”,也就是充分挖掘这些孩子的各种潜能,一但他的某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他就是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6、体残的孩子让他“飞”,这些孩子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体残,但他们的智力发展正常,所以,我们要让这些孩子因特殊需要而特殊满足他们,让他在集体中、在社会上、在家庭里“飞”起来。有了这些路径,有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我们相信“校园有你更精彩”!

二、在学习中进步在引领中提升

12月10日至14日,是这一阶段的跟岗学习,第一站非常幸运地走进了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这是一所百年老园,当我们一走进幼儿园,就被园所的环境创设深深地吸引了,因为地方有限,所以到处都是层层叠叠,叠叠层层,立体感、实用感、美感无处不在,每一寸土地都使用得恰到好处,就连实践导师龙小敏园长的办公室也与会议室、档案室和接待室层叠在一起,一室四用,那精心的设置,令我们大为叹羡。广州幼师附幼早在90年代初,我已几度观摩过她们的语言活动、区域活动等,虽然事过20年了,但至今还记忆犹新,事隔多年,我重新走进这所被“国家教委定为《幼儿园工作规程》试点园”、“广州实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点基地”、“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教学实践基地幼儿园”的百年老园,让我更高层面上了解、学习她们的先进办园理念,近距离地与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名校长接触,让我倍感荣耀又惶恐不安,自卑感油然而生,因为四个跟岗学习的园长中,我是唯一一个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无论与实践导师的幼儿园还是与其他3位园长的幼儿园都有相当一定的距离;但当我踏进广州幼师附幼的那一刻,我已感受到实践导师龙小敏园长和她的老师们那种朴实迷人的魅力,她们谦逊真诚、平易近人、热情好客又从容淡定,令我感到可亲又可敬,宾至如归的感觉拉近了广州这个现代大都市名园与我们落后地区面上幼儿园的距离,使这个大乡里出城的我的自卑感顿时消失。

精心育人令人折服

龙小敏园长虽然已经是广东省特级教师,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名校长,全省资深园长,但她非常谦虚朴实,更令我敬佩的是龙小敏园长那份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她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每星期,龙园长都要在两个园区来回奔跑,她不但要指导我们学习,还要兼顾幼儿园和社会上的一些工作,每天都忙得像陀螺转。但我每次看她都总是精神抖擞、从容淡定,她那爽朗的笑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感觉到她在享受工作,这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一种高尚的师德!她们的精心育人正如教师座右铭一样爱幼爱园,和睦和谐,敬人敬业,远志远学,亲临体验她们的精心育人是专心致志的教学研讨,无声胜有胜的环境创设,她们的精心育人是家长、教师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串串足迹。她们的精心育人是每个岗位精益求精的追求、锲而不舍的探索,别具慧眼、推陈出新、外融内省,博采众长,而非墨守成规、生搬硬套、画蛇添足、拔苗助长。她们的精心育人是专注、执着、精湛、精致,是为实践“培根涵育,奠基人生”的办园宗旨。

她们的精心育人和龙园长的高尚师德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动了我、折服了我,我的思想受到了深刻的撞击。我要以龙园长为榜样,努力向她学习、靠近。

活动引领受益匪浅

龙园长为使我们学有所得,她和她的团队以及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高慎英理论导师,精心拟定了这一站的跟岗学习计划。让我们在学习、实践中不断进步提高。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管理能力,安排了我们观摩她们的幼儿半天活动、保育员的教研活动以及班主任的讲学活动,几个活动从不同方面给予我们启迪,让我们受益匪浅。

首先,观摩幼儿的半天活动,引领我们:我们的养成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亲临观摩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不但让我理清幼儿期养成教育的价值追求和科学半天活动管理,更让我清楚要成为一名优秀园长、名园长要修炼的东西有很多很多。

其次,我们参与了她们保育员的教研活动,刚开始观摩她们保育员组织的教育活动时,如果她们的主任不介绍,我们都不知她们是保育员,还以为是班主任或配班老师在上课,个个都很惊讶保育员居然有这么高的素质!而且我们观摩的都是她们的常态教研活动,在她们的教研活动中,既有教研主任的理论讲座和研讨小结引领,也有保育员平时工作的经验分享,保育员们个个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谈体会,各年龄班的保育员根据自己所带班的年龄特点,介绍了本年龄班幼儿养成教育的经验,并带上毛巾、衣服等实物示范讲解,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更新了我的观念,更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认识,为我日后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建设幼儿园教研文化创造了条件,为我的领导力提升打下了基矗

再次,我们还参与了她们的班主任讲学活动《快乐的班主任》,由一个9年教龄的班主任介绍“轻松愉快的一班之主”,这个未婚的年轻班主任,详细地与其他班主任分享了她如何轻松愉快做好一个班主任工作,她那驾轻就熟的班级管理经验和具体实用的事例说明,她还说到班主任其中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肯担当,也就是说“荣誉是共同的,批评是一人的”,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一个班级老师都有这种责任心和胸襟,何况是园长,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带领者的肯承担,那来队员如此强烈的责任心呢?再一次让我的理念受到冲击,这个哺育孩子成长的摇篮虽数迁园址、几易园名,却始终满载着教师的星光、孩子的希望,走过了中国风雷激荡的百年。

另外,高慎英教授这个作为幼儿园园长的理论指导老师,她不畏辛劳,几天来,用她自己的私家用车,载着我们几个学员跑来跑去的,冒着寒风与我们共同学习。她一点架子也没有,平易近人的教授风范令人敬佩。她亲临一线,与我们共同观摩活动的工作态度令人难以忘怀。她要求我们珍惜每次学习实践的机会,勤于研修,首先是做得好,才说得好,要发出我们的声音,要打造有主题、有深度、有思想的名师、骨干老师。我想:有这些导师的支持、指导和引领,特别是他们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作为我们专业发展的指导和引领宝库,我们一定会获得成功。我们不要辜负他们的期望,在三年的学习培养中,不断提升,不断锤炼,成长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好园长、名园长,成长为象龙小敏园长一样具有先进办园理念和丰富管理经验、扎实的保教管理水平、富有改革创新能力,形成鲜明的办园特色,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幼儿园园长。珍惜机会,研修提升

能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小学名校长、幼儿园名园长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次极其难得的机会。通过这一阶段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一周专题研修学习,自己的思想感悟和理论水平都有了提高。而一周的跟岗学习更是提高自己实践能力、反思自己,提升自己的绝好机会,我就象一个求学求知的小学生一样,非常珍惜这一阶段学习的每一天,按时完成研修作业。这一阶段的每个专题研修都带给我新的理念、新的思考,我都专心聆听并认真做好笔记,大胆发言。而学员和实践老师的每一次讨论分享、汇报交流,我总是认真反思和思考,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反思自己不足。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以后努力的方向。

跟岗学习期间,我们还参观了大名鼎鼎的广州市沙面小学柏悦湾校区,我更感受到广州市沙面小学柏悦湾校区现代化的教育设备设施,教育科研的浓郁氖围,人文管理卓越成效,真是孩子读书求学的好乐园。他们在全国首创“协同式小班教育”探索,孩子个性鲜明又全面发展。我们分享了他们的一节一年级的游戏课“快乐购物”和一节英语“演读课”,让我近距离了解幼小衔接的一些先进理念,受益匪浅。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学员陈蕾园长的幼儿园—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一进幼儿园,我被他们的儿童长廊、喷泉、金鱼池、参天大树,深深地吸引了,真有“垂柳倚荷池,叠泉听水音,桥心观鱼跃,翠亭赏琴声”的意境,令人赏心悦目,确实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我们分享了她们的一个语言活动和一个男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教师驾轻就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孩子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益良多。

这一阶段的集中专题研修与跟岗学习相合的培训学习,我的最大收获莫过于提高理论水平和学习名园长的管理理念,引发思考,不断反思自己,并下定了珍惜这三年学习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刻苦研修,坚定信心,踏实地成为一名优秀园长的决心。

篇8:骨干教师研修与跟岗研修总结

一、课程设计应是专业化和个性发展的融合

研修培训面对着个性鲜明的教师, 所以, 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 应对学员进行需求分析。如果缺乏对教师语文专业作针对性分析, 语文研修课程设计就缺乏实用性和全面性。就如有的语文研修课程设计, 以专家讲座为主要板块, 把宏观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作为研修课程核心, 不顾“语文”的特性, 内容空洞而枯燥;有的虽以语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和反思培训开展研修, 但如“蜻蜓点水”, 研修形式呆板, 不顾学员的个性, 理论和实践成了“两张皮”, 学员在研修培训时叫苦连天。

此处的“专业化”, 指“语文”的“专业化”, 其实质是紧扣语文学科特点, 全面提升语文教师读、写、听、说、用的能力, 以及调查研究、收集和筛选信息能力。作为母语教学, 语文专业化应是研修课程设计的主线。

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 应准确定位语文专业内涵, 体现对语文专业化内涵的理解, 把一线名师和一线教师对接, 如设置课程模块有:“语文教育史漫谈”“名师心路历程”“教材研究探寻”“语文小专题研究路径”等等, 充分利用语文专业研究最新前沿信息, 用身边语文名师较高的哲学境界、广阔的视野, 促进教师思考和感悟。笔者在具体的培训中, 通过语文名师进课堂, 在具体课例中感受名师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如设计课程“语文教学个性化研究”“写作教学本位回归”“古诗教学本真”等具有语文专业化实质的研修课程, 由于准确把握语文课程专业化内涵, 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由于参加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者教龄一般在8年以上, 但他们同时承担了繁琐工作, 研修学习的质和量得不到保障, 合格教师要进一步成为骨干教师, 还需要系统吸纳学科前沿知识。为此, 还应增加“儿童文学发展与语文教育”“漫画、绘本与网络时代”“语文教育发展史”“西方母语教材解读”等专题, 增强语文课程时代性内涵, 加强教师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

也有的语文研修课程的设计, 虽然也以语文教学设计为主干, 3年一轮的培训以语文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设计的讲座和课例分析为核心, 看似满足学员在教学实践中的需求, 在部分学员评价中获得好评, 但没有满足语文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特殊需求。语文研修课程设计还要充分研究教师个性化教学行动, 以教师课例为载体, 在教学行动研究中进行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语文课程设计, 切实落实教学行为跟进和全过程反思, 融合教师语文的个性发展。

作为全程培训设计, 应站在一定的高度, 对教师个性发展进行全面分析, 对于他们暂时还没有意识到的、深层次需要的内容只能采取多角度培训方式, 甚至布置量化要求, 使学员在学习中逐渐意识, 变被动为主动。如一些骨干教师, 可在设计“同课异构”“与名师同行”等研修主题中, 充当主角和专题发言人, 给他们提供提前研修的机会, 并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语文教学研究的要求, 完成比一般学员难度大的语文教学设计及更有理论深度的语文教学反思小论文。而对专业意识较被动、教学积淀较薄弱的教师, 可在设计“教材研读”“语文的观课和评课”等研修主题中, 多给他们提供发言、讨论的机会, 留下足够的时间, 为他们解答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困惑, 要求他们完成小学语文教学法有关的知识梳理的小论文。

设计语文研修课程模式, 应立足于调动教师自我反省意识、研究的态度和及时的经验总结, 如在语文研修设计时, 把“集中研修”和“在岗研修”相结合, 如“学员献课及研讨”“与名师同课异构”等, 专家和名师一线引领, 和名师、专家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全程跟进。让教师建立理性思考, 用语文教育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生动、鲜活的案例背景下的情景学习, 正切合建构主义学习观, 让教师参与到真实情景中学习, 形成有效培训。当真正形成了独立的研究意识和反省思维时, 教师才能成为骨干教师。跨学科语文课程研修课程设计, 将使教师体会到生命质量与教师职业发展是多赢的, 并力图丰富教师职业和生活情感, 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语文教师丰富的知识, 深厚的文化底蕴, 活跃的思维, 将有益于面对鲜活的学生和来自各阶层的家长, 在解读教材、分析问题方面就可以高瞻远瞩、收放自如, 面对日益综合化的课程时”, [1]就“有源头活水来”。

二、课程设计应为教师实现身心和谐发展服务

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培训, 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实现教师身心和谐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但是, 现在的一些课程设计未曾顾及教师的身心和谐发展, 只是从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层面考虑, 在一定程度上对学员需求不够了解, 缺乏对教师身心发展的分析, 没有对学员进行“量身打造”, 忽视了语文教师身心发展的需求。比如, 有的语文研修课程设计, 只是设计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研究, 缺失对教师职业情感、职业内涵和价值观的研修, 没有关注教师作为社会性的人, 作为独立成长的个体, 课程设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 应以教师为本位。教师专业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教师个人的生活, 教师的生活本身又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发展, 两者相辅相成。有研究认为“单一的教师职业发展, 势必人为隔离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 使教师陷入双面人格的冲突中”。[2]可见研修培训应为教师身心和谐发展服务, 其内核还应以教师身心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

如设计“教师课例反思研究”课程模块, 并设置完整而科学的“跟岗研修”制度, 让一线名师引领, 师徒结对。基于基本观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培养学员的反思技能和反思技巧, 培养他们自我反思的习惯, 养成教师的研究意识”, [3]如设计课程“语文教师小专题研究”“语文校本专题研究”等, 梳理教学实践中的兴趣点或困惑点, 进行小切口专题研究, 让教师在研究中明确其在职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及职业发展水平, 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开放、动态的发展心态。

语文研修课程设计面力求宽, 内容尽量丰富。如心理学类, “语文教师心理调试与幸福生活”, 艺术类“书画艺术与语文教育”“语文教师口语艺术和社交礼仪”“人际交往和理财技巧”, 适当增加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专题, 拓展教师视野, 满足教师身心发展和谐需求。

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应成为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主线, 通过与名师“同课异构”实践和研究, 名师的教学风格渐渐渗透、滋养教师, 而不是简单的复制。这样站在名师肩头, 语文骨干教师的素养会渐渐提高。同时, 设计研修课程应以经验总结和反思研究为核心。如:设计研修模块“教育名著解读与欣赏”“教育电影赏析和反思”等, 学员共同阅读古今中外经典教育名著, 共同观赏电影《地上的星星》《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等, 通过研讨书中蕴含的语文教育教学的细节, 通过影片中感人至深的画面, 从另一个角度, 打通教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的通道, 形成属于自己的有效的语文教学反思, 形成教师个体的教学智慧。如电影《地上的星星》所描述的情景, 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 有了教师的点拨, 重建信心, 找寻到阅读的兴趣。有试听冲击, 有画面感染, 有同行感同身受的研讨, 并从中反思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语文研修课程设计将让教师的身心滋养在名著、音乐、美术和多元视角、多元文化中。

三、课程设计应为教师搭建全方位的交流和共享平台

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制度的建设及评价体系形成尚处于理论研究层面, 操作层面缺乏一定的引领和规范, 处于自发、自为实践中, 缺乏课程研究和开发自主性, 整个研修过程没有为教师搭建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如何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 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应关注语文教师的成长历程, 进行系统研究和成果提炼。

在具体的实践中, 笔者发现由于缺乏专业性操作指南, 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虽呈现“百花齐放”局面, 虽体现出一定的针对性和地方特色, 但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尚未形成系列专业化操作体系, 没有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比如, 有的研修课程设计, 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修呈序列化, 但学员在研修期间的实践和反思如何及时得到反馈和交流, 学员平时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与研修如何对接, 如何及时整理和资源共享, 尚处于混沌状态。

搭建全方位交流和共享平台, 应是语文研修培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将发挥参与教师的主体性, 教师将获得更多的教育教学知识经验的补充, 在同伴的思想碰撞、交流中, 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

语文研修课程设计应以搭建交流和共享平台为主线, 课程设计的专题如“精彩瞬间”“我读童书”“聊书吧”“书画赏析”“音乐涤荡”“语文教学细节回放”等等, 激发教师进入交流平台, 分享和共创鲜活教学资源。交流和共享的平台, 将见证教师的成长, 记录他们教育行动中的足迹。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还应“关注教师理智行为、健康的体魄、渊博的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儿童的热爱和了解、对学校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教育事业和现有生活方式的选择”, [4]发挥共享平台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由于参培教师个体呈现出差异性, 有一些教师, 热爱教学事业、热爱学生, 具备较高职业道德, “特别是在实践中形成了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方法论知识, 他们初步把握了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动态, 有丰富的教育经验”, [5]同伴互助的课程设计平台, 形成培训学员“精英团队”, 通过长期而有专题的互动交流, 将起到双赢的效果, 也会为教师成为学者型名师做好储备。

研修培训课程设计, 应搭建高效有层次的交流平台, 分层次设计交流和共享的主题, 从初级的“会话沙龙—每周一书”, 到中级的“习作探寻博客”, 再到高级的“语文的知和行 (电子图书) ”等, 用同伴互助、导师引领方式, 让教师熟悉现代教育理论, 拓展专业知识, 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 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这种方式, 比集中的理论讲解, 更易被教师理解和吸收。设计研修专题, 可从初级的群聊话题“语文课外阅读”“面对网络阅读”“我看娱乐文化”等, 到较复杂专题呈现如“名师教学风格启示”“教师下水习作赏析”等。还可汇集、整理、出版参研教师的随笔或文章, 把语文教学方法和研究, 渗透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 使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还应在平台交流和共享中, 设置讨论专题, 加强纵向的理念引领, 如“名师教学风格解读”“教师职业规划”“儿童绘本阅读研究”“语文与网络语言”等等。在交流和共享中, 参培教师以其原有的文化积累和教育教学经验, 去填充、确定研修课程设计中的空白点和定点, 从而丰富和延伸语文研修课程内涵和空间。同时, 与名师同行的教师常态性的教学实践, 将形成语文学科发展共同体。

虽然在课程设计方案中出现了“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等培训方式, 课程设计也千姿百态, 但语文研修课程设计, 针对语文教师, “什么是语文课程设计及实施的参与式?”“语文课程设计及实施的互动式的内涵和呈现方式是什么?”等等, 这些问题亟待研究和探索。再者, 如何从学生层面去评价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效果, 需要持续实践和跟进研究, 寻求切实有效、科学的操作策略。

参考文献

[1]张雪梅, 张进宝, 宋媛.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估[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4 (8) .

[2]苏尚峰, 张景斌.教师教育中的理解与视域融合[J].教师教育研究, 2011 (3) :23-3.

[3]谢维和.教师培训:补充还是转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 (1) .

[4]邓睿, 王健.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催生教育家的现实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 2011 (3) .

篇9:如何提升“跟岗研修”的实效性

摘要:“国培计划”的跟岗研修项目实行以来,深得教育界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的极力推崇。跟岗研修是促进中小学教师自主成长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方式,它是以学校为单位,立足本职、本校进行教师培训。要提高跟岗研修的实效性,必须把“研”与“修”有机结合起来,强化教师主体地位,突出第一责任人的作用。

关键词:跟岗研修 提升 实效性

近几年,伴随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进,立足学校、基于问题、指向实践,这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国培计划培训的重点是中西部农村教师,引导和鼓励各地区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服务于基础教育。[1]“跟岗研修”作为国培计划中的延伸实践学习部分,如何使参训学员在跟岗研修中学有所得,这是项目组织者、参训学员、指导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因此,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指导,如何提高指导的力度,这成为项目指导面临的现实课题。

1 跟岗研修的重大意义

1.1 跟岗研修”意何为

跟岗研修于学员自身而言,是让学员在研习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而产生进步的动力,重构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追求!说句实在话,平时的教学教研中,难免会有纸上谈兵,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时候。尤其是乡镇级别的教学教研工作,难免过于程式化。一般情况下,总是让每一位年轻老师自行准备一堂课来上,然后就是轮流的集体评课。目前一些培训机构过于注重培训课程设置的结构化、规范化,忽视了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导致了培训内容与教师的价值取向趋于分离,影响了培训应有的效果。[2]每次的教研活动中,这样的评价总不能看到新意。教育理论的深化与推广同样要求形象直观的传递。教师的提高单凭理论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习型的社会里,教师可以模仿,也可以借鉴。

而跟岗研修的学校其本身也恰好是学员研习进步的模板,身临其境、眼见为实,这样的教学研修才能碰撞出火花。示范观摩课能让学员感受深刻的教学语言与多彩的教学方式,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体验实践课促使学员产生更深刻的自我反思,化他人之长为己用,这是一个酝酿的过程。

课后讨论切磋为学员们提供了交流平台,能不断超越自身经验,创造性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何树立起“做名师”的明智的职场追求?是时间——磨砺出深厚的教学功底,也是精神——爱自己所做的事并力争做到最好,更是反思——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

1.2 “跟岗研修”效在中

如何让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能更为快捷的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呢?一些地方队参训教师训后的辐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机制缺乏考虑,很难发挥“种子”教师的力量,缺少相应机制予以支持。[3]跟岗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创新的培训方式势必需要建立一支高端的专家团队,除了国培专家资源库中的专家、高校资深的学科教学论专家、博士生导师和知名教研员以外,在跟岗研修中还应该为参训学员“量身定制”班导师团队,这可以聘请并组建以跟岗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以及教导主任为核心的班导师团队;同时,在班导师团队下成立以跟岗学校教学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指导教师团队。

其中,班导师团队主要负责跟岗学校的整个活动开展,指导教师团队负责学员“一对二”或“一对三”交流。这样的导师队伍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在对参训学员进行指导时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如此才会让人有真实感,具有可操作性,更有示范性和全面性,而少了“秀”的成份,也让教师内心更有了信心和底气。当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专注的敬业精神、优质的教学质量以及有效活跃的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员眼前时,并适当地让学员们实践之前所学的教学理论,终将促使学员们在同名校交流教学特色的过程中提升对教学实践的思考。

1.3 “跟岗研修”溢动中

辞典中,“互”是指交替、相互,“动”是使起作用或变化。“互动”就是指主体之间具有共同的或者相类似的价值理念并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在跟岗研修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互动形式、独具特色的引领模式、客观有效的指导策略,积极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引领参训学员在教学设计、评课、说课、下水课进行实践,在形式上集体诊课、议课。

参加跟岗学习的学员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群体,带着自己蕴藏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到整个研修活动中来,并成为培训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之指导教师与参训学员的这种社会互动关系是在特定客观条件下所形成的,从而使跟岗研修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而互动指导就是一个共同反思、相互促进、协调合作的过程。理论研讨不仅可以帮助参训学员寻找教学的理论支撑点,而且便于深入了解教学的先进理念,这也同样需要达成互动指导。正所谓,互动溢满整个“跟岗研修”活动中,提升之花便在细微之处静静绽放,真正实现跟岗研修的实效性。

教育,唯有思想可以点燃;教育的美好,唯有光亮可以温暖。当跟岗研修悄然叩响了城乡联谊的大门,架起了我们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沟通的桥梁,跟岗研修以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扎实开展了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跟岗研修发挥了城市学校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有利于学校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我们这群来自农村的老师,与安排的跟岗研修的指导老师一起在学习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思想的提升,一起向着光亮前行!同时紧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融入新思维,新方法,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个人的光亮,不足以照亮教育的春天,我们将这些点滴光亮引回身边,积聚身边所有的光亮,让每一个季节都能抒写校园的葱郁与芬芳、朝气与蓬勃!

2 提升跟岗研修的策略分析

2.1 要把“研”与“修”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培训观念的更新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先导。把服务的理念贯穿于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中,使教师培训工作满足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要求,同时还要明确培训组织者教师培训工作中的位置。[4]跟岗研修工作关键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做好“研”与“修”有机融合。从根本上说,跟岗研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因此,跟岗研修要把本校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将“研”与“修”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提高跟岗研修的实效性。

在跟岗研修中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因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极其重要。首先,积极引导教师通过平时的教育教学实际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汇总,对问题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炼,确定为研究课题。其次,是要引导教师实时分析问题,将研修课题分配给教师,让教师围绕问题去进行理论研究。最后,引导教师积极解决问题,让教师在理论基础上,共同把问题摆出来,共同研究和解决提出的问题。

2.2 要强化教师在跟岗研修中的主体地位

在跟岗研修活动中,受很多条件的制约,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及研究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发展不均衡现象,呈现教师主体弱化。主要因为参训教师学习的被动性心态、缺乏互助境界、对他人过分依赖等,严重的影响了跟岗研修的效果,为此必须做到:

第一,要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就要倡导教师自主研修。学校要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特点,突出他们在研修中的主体性,尽量让他们自我反思。要避免研修中的一刀切、赶时髦和追热点等不好做法。要以参训教师为主体,抓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使得研究更深、更透。学校要积极支持和鼓励那些教师依据个人的特长进行的研修课题。要树立教师的角色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到跟岗研修的活动中来,真正让他们成为校本研修的实体和主力。

第二,要积极培养参训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互助合作本应该就是教师教学和管理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应当成为跟岗研修的主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它的复杂性、深刻性和发展性等特点,让教师在参训中碰到问题和困惑时,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作用,通过来自不同地方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带动,能者为师,搞好传、帮、带,从而实现互学互助、取长补短、互惠共赢,最后实现教师主体地位的拓展和延伸。当然,强调跟岗研修教师的主体地位要在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的引领下实施,要通过业务指导作为实现教师主体地位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专家和学者的引领作用来探寻活动的途径和方式,使跟岗研修工作更有效。

2.3 要充分发挥“影子学校”校长的影响作用

首先,校长对校本研修工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子学校”的校长作为法人代表,具有很大的权力、影响力。校长能够根据自己的权力,去推动跟岗研修工作的合法性,从而为校本研修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校长对跟岗研修工作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校长之所以能够成为校长,肯定是因为他在学术研究上、教学工作中、管理工作中等方面有极强的让人信服的水平和能力。因而校长作为跟岗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在很多方面都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其中学习是个重要的一个方面。校长要带头学习,并不断参加教学研讨,通过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来影响参训教师的学习,并最终促进跟岗研修工作的效果。

最后,要充分发挥“影子学校”校长的参与作用

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行政领导,他对跟岗研修工作的直接参与必定是一种强大的号召力和监督力,有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校长对跟岗研修工作的参与作用。既要在拟定跟岗研修计划、主持大型的研修活动中充分发挥校长的参与作用,又要在常规工作中下大力气,比如上课、评课等。校长要在研修工作中,组织一个日常事务的管理专家,能够及时了解参训教师的素质、观念的变化以及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并给以相应指导,为他们解决问题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使跟岗研修工作获得更高实效。

参考文献:

[1]卢维兰.成人学习理论对教师培训的启示[J].2010(01):104.

[2]郭元祥.“国培计划”:问题与对策——不可缺失规范性与有效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6-7(8).

[3]陈运保,韩伟锋.“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需求调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马欣.石家庄地区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17.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2013年教研一般项目“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12jyxm347);2014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道路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研究”(项目批号:AHSKY2014D74);阜阳师范学院“国培计划”(2012)校本研修项目:提高“跟岗研修”质量的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

王继云(1976-),男,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

上一篇:学校主题教育设计下一篇: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