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假农村生活体验的报告

2024-07-27

关于寒假农村生活体验的报告(通用9篇)

篇1:关于寒假农村生活体验的报告

《关于寒假农村生活体验的报告》

为响应学院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寒假社会体验活动的号召,10级机制3班李琛于2011年2月16日(即农历正月十四)到福建省安溪县过溪村体验农村生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和人文习俗。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过溪村位于安溪县城的边郊,晋江西溪南畔,该地三面临水,一面背山,最早为郭姓居住地,故原称郭溪,其后郭姓子孙陆续外迁,地名遂谐音改为过溪。同时,这里也是我妈妈的老家,每年过年,这里张灯结彩,过年氛围相当浓厚,好不热闹。

我外公和外婆都是退休老人,退休以后回到村里,住在自家小别墅里,每天在村里散散步逗逗狗摘摘菜,日子安逸无比。这次来到这个宁静的小乡镇,就是要体验体验这不一样的生活。为此,外婆特地跑到隔壁亲戚家里用柴灶来煮饭给我们吃,而且是煮芥菜饭,芥菜是亲戚自家种的,肥肉和肉油都是来自亲戚自家养的猪,还有烧柴火的老灶哦,做出来的饭自然是特别的香!据说在他们村里,还在用这种灶的也不多了。我还能体验得到还真的挺荣幸吼!煮顿饭还有副产品,亲戚特地放了几个地瓜在炉膛里烤,在烧柴火的时候,我本想自己也会烧的,就争着要去,亲戚家的大哥哥就说要先给我讲下技巧,要如何控制火候的大小、要清楚放的柴能够烧多久以至于饭煮熟了柴也刚好烧完了的、要怎么放柴使火变小或者变得旺······一听到这些讲究,我头都大了,算了算了,这不是咱以前小时候玩的火,爱怎么烧就怎么烧,感觉火越旺越刺激的。看来每事都有每事的蕴涵在里面,我是不深究了的,学个大概了解一下就好哈!在焖饭的时候有点小无聊,就让亲戚带着到外面转转,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菜园、小果园,利用屋前屋后的空地,撒点种子,没几天就呼呼地长出一大片,自己家里都吃不完,经常留在地里,直到长出花苔。一小垄的菜地里有好多品种的农产品,虽然没有一种我能说得出名字的。同行的小弟弟突然问了一句“不是说植物到了冬天都枯萎了吗?”亲戚笑着说:“你们书上的都是理论知识,现在哪有什么冬季夏季之分的,爱种什么都可以种什么的,都差不了多少哈!”不到半小时,饭就煮好了的,烤出来的地瓜瓤太香了,第一次吃烤地瓜,感觉不错哈!

填饱肚子后,就跟着外公去给乡亲拜年,一户一户地去逛,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大家都好热情,好友善,泡茶,敬烟,分糖果,没有一个落下的。

晚上,这里静悄悄的,没有夏天的虫叫,没有车来车往,感觉像是回到了大自然最原始的时候,没有城市那样的光污染,没有路边通亮的路灯,没有平坦的马路,但这就是我最想要的环境,虽然温度有点低,但是我还是冒着寒风一个人出来享受这从未有过的惬意。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大伙都是早早就躺床上睡觉了,毕竟现在还是冬天。

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五,这里有个风俗,人们要抬着这里一座庙里的佛像出来巡街。天刚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人们早早的就起来忙活贡品、准备巡街队伍的到来。快到正午的时候,巡街队伍走到了我外婆家这了,我赶紧出去瞧瞧。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些举旗子的,旗子上面花纹很多,颜色很鲜艳,龙啊凤啊什么的都有。接在后面的是几队乐队,乐手们一边走一边演奏着欢庆的乐曲。再来就是主角了的,一大群人抬着三尊轿子一路小跑过来,轿子里乘放着佛像,周边贴满了道符啊,灯笼啊。外婆此刻正忙着烧香念词呢,一副很诚心的样子。外婆说只有对佛祖诚心,愿望才能够实现。那些抬轿子的汉子们也在各自比拼着,三尊轿子都在比着哪个轿子摇得更晃,摇的更有难度。旁边围观的人们也一边吆呼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各家各户也都放起了鞭炮,欢迎着队伍的到来。主角晃了几下就过去了的,排在这后面的是长长的车队,每辆车的左右后视镜都挂着红彩条······

外婆准备了好几天的东西就为了这还不到5分钟,稍微感到有点辛苦和不值得。但是这场面是值得观赏的,太热闹太刺激了。鞭炮声震得我耳朵嗡嗡响哈。

这次的农村生活体验,我经历了好多好多以前没看过的东西,实在是太精彩了。世界真的很奇妙!

篇2:关于寒假农村生活体验的报告

7月17日,我们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搭乘了前往宁乡的大巴,众所周知,宁乡花明楼镇是伟大的国家领导人——刘少奇的故居所在地。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这个著名的红色景点。

在结队学校——宁乡四中的教室里,我们认识了自己的结队伙伴,她姓杨,长得很白净。然后,我们搭乘她父亲的摩托回家。途中看到许多的同学,他们都是顶着烈日、在路上步行的。想想城市之中的汽车已经那么普及了,而这里连摩托都是寥寥无几,这就是明显的城乡差别。即使弯曲的田间小路很是颠簸,坐在摩托上更是让人够呛。不过比起正午走在太阳下暴晒,这就不算什么了。虽话说得好:长痛不如短痛。二十分多钟的“苦日子”没算白熬,我们终于来到了她家。

第二天清早的打鸣声此起彼伏,公鸡们纷纷开喉献唱,这样的声音在城市里是很难听到的,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所以,它便把我从清凉的梦境中来回到了闷热的现实中。这一惊醒,我才发现自己早已是满头大汗。这一年之中最热的天气——伏旱天气将农村一幢幢的房屋摇身一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桑拿房,所以这没空调的日子似乎有些难熬,想起自家的条件,伙伴的日子的确比我要苦多了。或许,我们是应该到农村来体验现在农民家的生活,看到自己的条件优势,更加懂得合理利用这些优势,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或许是因为家里人都很勤快,晒谷、插秧他们都赶在前些日子做完了。刚来那天,我们只能有幸地看到了“妈妈”收谷。不过这几天曾经随“妈妈”一起到过菜园,它就在屋后不远处。据说,这小小个一块田为家里提供了所有的蔬菜,功劳不小。在那里我们还帮着“妈妈”扯了一些田间的杂草。但农村的农活可不止这些,主要收入还是来自稻田,所以我们一定要去那里体会一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所描述的境界。

走在田间的我发现这一路上都是窄窄的道、不平的路、丛生的杂草,不免让我们迈出步伐有些艰难。只顾埋头看路的我猛然抬头才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田间。四周嫩绿的秧苗——是绿的海洋,远处环绕的青山——是青的海洋,头顶蔚蓝的天空——是蓝的海洋……这自然的景色让我陶醉。时不时有风拂面而过,带来泥土的芳香,让我情不自禁地品尝这自然的味道。看到不远处有人在劳作,只见他们双脚踩在灰黑色的泥浆里,头戴着大草帽,双手则在麻利地插着秧。这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真实写照。

父亲往往是家中的顶梁柱,伙伴的家也不例外。杨爸爸是个忙碌的人。呆在她家的几天里,只有等到晚上我们都坐在电视机前休息时,杨爸爸才会回家,吃上杨妈妈早已准备好的饭菜。我们待在一起的时间不长,每天只有看电视节目的一两个小时,有时他还会打盹,可见平日里多么的辛苦。偶尔有天早上碰见了,杨爸爸也只是问声好,就骑着摩托匆匆道别了。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内心不由得对父亲感慨万分、深表敬意。

农村的生活果然跟城市完全不同,这里没有喧闹的街道、繁华的市场、精彩的娱乐活动、丰富的游乐设施……但这里有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热情的农民就足够了,因为我们自己都有一颗好奇的心,可以怀揣着它去看待这里的一切,慢慢地去发现这里的美、这里的趣味。尽管在体验农村生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艰辛、许多困苦,但是我们也收获了许多友谊、许多快乐。

篇3: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的调查

关键词:农村 留守老人 老人 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日益加大。由于农村人均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民从自己原有土地上获得的收入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打工。大量农村青年进城打工,将孩子、老人留在家里,即所谓的“留守人员”,留守人员中的老人就称为留守老人。在江西省南康市麻双乡的调查中,我们共对收回的185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随着这个群体的不断增大,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并不理想。

1 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

1.1 家庭条件较差。这体现在住宿条件和家庭关系上,在农村,特别是在山区,大部分留守老人居住的房子已经相当陈旧,年久失修,外加子女常年在外务工,老人自己因年纪大无法对房屋进行修缮,甚至有些留守老人住在山腰上,房屋已经破陋,居住环境较差。在调查中发现:30.81%的留守老人已住上新建的楼房,45.41%的留守老人居住的是修补过的老屋,23.78%的留守老人居住的是从未修缮的房屋。在问及家庭关系时,57.84%的留守老人子女一年只回家一次;22.16%的留守老人子女半年回来一次;只有9.19%的留守老人子女经常回来,10.81%的留守老人子女两年甚至多年才回家一次。留守老人的子女回家次数偏少,直接导致留守老人的心灵孤独,以及老人生病时无人照顾等一系列问题。

1.2 养老没有保障。目前,家庭养老在我国农村养老体系中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农村老人很少有自己购买养老保险等,所以在老年的时候都是靠自己年轻时的积攒下来的钱以及子女们孝顺给的生活费等生活。据调查得出:18.38%的留守老人购买了养老保险,44.86%的留守老人是依赖子女给的生活费,36.76%的人留守老人使用的是自己积攒下来的或是自己劳作而赚取的生活费。

1.3 医疗条件落后。对于贫困的患病老人,“无钱看病”、“看病难”、“因病致贫”的问题仍普遍存在。“生不起病、拿不起药”,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小病扛、大病挨”仍是留守老人的普遍心理。据调查得出:43.24%的留守老人在生病后在小诊所医治,31.9%选择不看病,隐藏自己的病情,24.86%选择到医院检查医治。

1.4 精神生活空缺。在子女外出后,留守老人代际关系淡薄,精神慰藉需求不高,家务活及农产劳动缠身,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思念,想子女的时候也仅限于电话交流,并且因为打长途较贵,说不上几句便挂了。老人普遍比较担心没有生活来源、生病没钱治、没有人照顾以及子女不孝顺,而对生活单调不太担心。并且老年人的娱乐活动显然过于单调,除了看电视、聊天,老人基本上没有别的消遣方式。据调查得出:40%的留守老人在平常生活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中选择了看电视,30.27%选择了串门聊天,15.14%选择了散步,14.59%选择了打牌。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经济条件落后,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不稳定。从个体来看,由于农村养老以家庭为主体,老年贫困首先源于家庭贫困。老人家庭贫困既可能是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从所处环境来看,一地农村地区青壮年人口的外出,阻碍了当地农村致富的步伐,进而加剧了农村的贫困和人口的老化,致使农村的贫困往往与老年人相伴相随。

2.2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近年来,由于二元型的社会结构,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国家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全国的农村老人实行普遍的社会保障。并且新农村建设也刚刚开始,因此,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缺乏社会保障的农村留守老人因此更为艰辛。

2.3 医疗制度的不完善。疾病是留守老人的致贫因素。农村老年人整体生活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大多数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诸如风湿、类风湿等慢性疾病,或是高血压、心脏病等突发性疾病,体弱多病和生活无依靠,因病因老致贫成为老年人难以回避的窘境。有个别老人甚至因为贫困而不投医疗保险,一旦生大病,往往给这些留守老人带来巨大的负担。

2.4 传统的思想观念。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传统的养老观念。但家庭养老实际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家庭关系是否和睦等。对于有些老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儿女们给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即使短暂的聚会,老年人会很满足、很快乐。年轻人常回家看看老人,回家后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使老人心灵上得到一些安慰。但是,缺乏这些家庭养老、家庭聚会,往往给留守老人留下心理阴影。

3 关心留守老人的对策

3.1 发展经济。针对当地经济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政府在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应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着力点,大力实施“以城带乡”战略,增强财政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在经济布局上应尽可能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充分发挥本地非农产业务工成本低以及打工和务农可以兼顾的优势,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3.2 精神抚慰。针对留守老人生活单调,精神上孤独,应该着重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建立农村老年人休闲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老年人交流中心,让留守老人重新找到幸福感,不再感到孤独。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以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等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时,可以免费享用所积累的义务服务。对于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资,使其搬进托养所,进行社会化养老,促进诸如个别留守老人无人看管的问题解决。

3.3 亲情关怀。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

强农村年轻人孝道的教育,对在敬老爱老方面做得好的应

该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年轻人应该给予批评指责。在外

子女要经常和自己的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送物品,架起亲情的桥梁,家中大事要征求父母的建议加强彼此的沟通。

3.4 社会保障。应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并尽快在

全国实施农村养老保险,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证范围,提高就医报销比例,根据留守老人不同的家庭情况来制定报销标准。

3.5 社会帮助。建立农村老人志愿服务队,诸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老人做些日常琐事,陪他们聊天谈心,保持经常的联系。留守老人的问题很多,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关注老人也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未来,如果留守老人的难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他们的晚年生活与身体健康。要想真正解决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努力。只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关心留守老人,留守老人的生活才会更幸福,农村才会更和谐。

参考文献:

[1]叶敬忠,贺聪志.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邬沧萍,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3]戚晓明.“家庭养老”概念的重申与中国农村养老[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4]蔡蒙.劳务经济引致下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研究[J].农村经济,2006.

篇4:农村生活体验报告

对于我这种长大在城市里的学生来说,农村对我,我对农村,一直都是陌生的。只因为老家坐落于农村,每年得回去一两趟,其它的对农村接触的机会就很少。

但于我农村是没有忘的,在这此活动之前,农村似乎是比城市贫穷,交通不便,教育落后,人人靠种地维生而且住着砖房、矮屋,少大楼多山的存在。但这次时日虽不长,我对农村是有感触的。

一份5天的新生活,焕然一新的感觉从第一天开始就有。离开书本,走人实践。离开学校,来到田间。伴着明丽的朝阳,迎着淡淡的清风,跟随着白云,任由心灵在田野之间翻滚、跳跃,抑或是静坐下来思考些什么。忽而忆起南山,低头见着东篱。恣肆在天地之间,放浪形骸之外。想到陶潜的悠闲,古人的交游之趣。仿佛是清新的空气领我到了另一个世界。第一天下午,从三两朋友来到田间忙农活,双抢不是耸人听闻。于是收割了稻谷,清理杂草,晒谷子,在另一道田里插秧。从来没有想过农活不累,但汗流浃背、大汗淋漓不是夸张。起初,我对农活一窍不通,同龄人便教我,应该这样,应该那么做。慢慢地我也体会到农人生活的不易。虽说古往今来总有文人赞颂田园生活,可我此次切实体验到《观刈麦》描绘了的农活的难。

同龄人告诉我:“如果没有双抢成功,在以前是很危险的,关乎到全家人吃饭的问题,但如今,国家的政策,人们思想上转变,教育的进步,都令农村有了很大的改善。就像我家中的田大都被别人承包了,别人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做事比人力快多了,省事多了。家中父母也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国家也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免除各种税,并且有补贴。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便利”

农村占有大块的土地,是根本。顾本才能长治久安。

农村生活的艰辛培养人的毅力、吃苦耐劳。而知识使农人们阵阵感受到力量,感受到转变。面对困境时,人有三种选择:

一、放弃努力,让困难来得更猛烈一些。

二、逃避,他不是放弃努力,而是抑制它,不让它恶化。

三、做出改变,改变面对困境的套路,寻求一种解决困境的道路。

篇5:寒假农村生活调查实践报告

这次共花了五天的时间在贵州省天柱县xx镇xx村进行了寒假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深层接触农民,了解农村生活。对国家的三农政策有更深入地了解。通过五天的时间,对于xx村村民的收入及消费状况,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xx村老年人的生活情况,xx村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认识。

这次实践活动的收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xx村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从而对国家的惠民政策有了很大程度的认识。二是通过亲自到田间劳作,对农民生活的辛苦有了深刻的体会,提醒自己要珍惜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以后要杜绝浪费粮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深入调查了解到农村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行方面坚决贯彻执行了国家的政策要求。全村共1000多户人家,户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社,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切实问题。全村60岁以上老人112名全部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金,将国家对待老人的优惠政策都切实实行了。这些方面均体现了国家对老年人的重视。同时,国家也在加大力度帮助农村致富。xx村今年大多的人家都种植烟草或野人参等草药,保障农民除了靠种地挣钱,也能够通过科学种植烟草或野人参等草药,赚的一定收入。同时11月9日上午,天柱县xx村党支部在村委办公楼召开了“我为xx发展献一策”研讨会。村两委成员、小组长、老村干、老党员及致富能手58人参加会议。

会上,参会人员对xx村今后如何又好又快发展深入思考,献计献策。有的党员提出在村委会附近建立大型广告宣传牌,建立村产品目录;有的致富能手提出要想富先修路,必须打通村组循环路;有的提出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油茶基地;有的提出建立木材和楠竹加工厂,把现有大量的原料制成产品推向市场,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大家为了全村经济快速发展,纷纷献出自己的锦囊妙计,共收集到意见和建议24条,为全村今后发展方向指出了一条条阳光大道。

老党员伍宏纪激动地说:“这样的研讨会要多召开,村两委干部要聆听党员群众的心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怎样发展?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才能把xx村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些切切实实的数据和现状,都体现了农村生活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农民生活也有了保障。但是作为贫困县的一个乡村与其他市级的村镇相比,xx村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还需要国家进行大力的扶持。同时农民现在生活的好坏也主要决定于本年庄稼的收成,没有好的年景,村民还是无法过的生活无忧。这就是此次实践活动所发现农民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活动中除了对农民进行单一的询问外,也深入了田间,亲自参与农民们的劳作。到地里和村民一起除草挖地,从这个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农民劳作的辛苦。寒风吹吹,雨水飘飘,也不得不到地里干活。虽然只劳动了一天,我还是累的满头大汗,路都不想走。农民们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生活,他们真是太辛苦了。深切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

调查中很感谢村民的积极配合,没有遇到阻碍,体现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自己通过和农民的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这次活动,还认识到自己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方面有待提高。

篇6:关于寒假农村生活体验的报告

《走进“三农”,体验生活----山西省某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

摘要 本次实践活动主要采用访谈,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假期走亲访友这个机会对家乡的社区居民这一

个群体,关于农村生活水平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践调查,从调查农村“三农”政策及管理政策落实方面开始,到农业生产,教育文化以及生活状况等各方面调查农村的生活文化的状况,了解居民的生活水平,感受农民的文化生活的丰富化、多样化。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深入的了解农村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由此发现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促进农村的建设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农村;变化;农业水平,生活水平教育水平

导语 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社区的居民主要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现在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差距还是存在的,但农村生活的淳朴与宁静比城市的喧嚣却别有一番风味,正所谓,农家乐也开始流行了,跟以前相比,当今的农村社区变化确实很大。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文化水平,以及教育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对此通过走访的方式对农村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查,深入的感受家乡在各个方面的变化。一 情况

目前村里各个方面都迅猛的发生着变化,不断的向都市现代产业转变,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得到了普及,教育事业,农业生产,医疗设施等得到了完善。就目前而言,正处于环境整治、道路硬化等工作中,各项基层民主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如何让村民能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是做为我们最迫切需要做好的事情,不断的去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是农村必要选择,从而给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带去更好新的局面。所以农村的生活状况的调查结果可以真实地反映一定的现状问题,对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指引农村更好的发展。二成果

本调查报告主要从该村的政策落实情况,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教育这三个方面入手,调查该村目前的情况。

(一)就相关部门的管理方面进行调查

首次入手调查的是农村对“三农”政策以及其他政策的落实状况。就管理方针方面来看,本村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依托和载体;以村民增收为目标,构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村里土地出租产业新格局;以提高村民素质为根本,培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以群众性文体活动为支撑,树立科学健康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以典型带动为突破口,促进全村各队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为方针政策,在们努力实施本方针的同事,还就本村的真实情况以及制约问题制定一定的方针,使当地村民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在“新农村”的发展建设中,正努力打开了他们致富的思路。对解决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扭转村民错误的消费观和教育观及该村可持续发展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二)就农村的农业方面进行调查

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社区的居民主要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农业的发展严重制约着农民的生活。该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玉米,黄花 和黍子等农作物的生产,在实践期间也真正的参与的黄花的生产过程,凌晨2 3点就得开始动身,穿着雨衣,防止蚊虫的叮咬开始摘黄花,多年的经验,人们都摘的非常的快,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累不说,还有蚊虫到处飞,倒是咬,非常难受,除此以外,身上,手上,都是黏黏的粘液,让人难以忍受。快中午时分,所以的黄花菜摘取完,但这还没有结束,回到家中,要把所有的黄花分好放入篱笆编好的容器没,放入蒸汽笼内,等蒸到一定程度之后,拿出来,摊开在院子里晒,所有的弄完之后,终于算是可以休息了,等太阳下山之后再把它们收起来,就这样每天重复着,等把黄花晒得干干的之后就可以入库销售了。这天的生活如果非常难忘,因为实在是劳累至极,让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第一次尝到劳动的滋味,让我深刻到我的生活有多么的舒服,农民的生活实在是太辛苦了(三)就农村的教育方面进行调查

青年时朝气蓬勃的一代,青年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所以对孩子们的教育尤其的重要,必须高度重视青年的教育问题,就我调查来看,农村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了重视,就外表来看原来的一间房一个学校,现在已经是一所设施完备,师资齐全的学校了,就饮食而言,每天早上就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给每个学生发放牛奶和鸡蛋,在营养充沛的条件下,让他们快乐的学习。调查期间,通过领导们的配合,专门叫了几个代表性的学生叫到教师,对他们进行辅导,和他们的交流过程发现,他们有一颗非常积极向上的心,非常渴望学到知识,想去看看城市的生活,在和他们交流我的学习历程和生活情况之后,他们的向上的精神更加强烈。之后再和老师,家长的交流展之后发现,虽然设施,环境都是美好的,但是老师的人数还是有限,有的老师要担任很多的年级的教学,这就有了一定的影响,在数量的增加之下,不免会影响到质量的问题。

(四)就农村的生活状况调查

通过亲自走访几个代表性的家庭发现,现在的农村社区都住在一栋两层的楼房里面,院子大的很,还有一排排的小平房相称,很舒适自在,聊天的过程发现,过去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但是现在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一级不断有新鲜的元素进入,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此外调查期间我还亲自看到了电影《黄花女人》的拍摄现场,很多村名都参加的群众演员的角色,让他们生活更加的自由自在丰富多彩。三 问题

本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目前的状况是基本满意的,家乡的“三农”问题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推出后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农村教育落后。这次调查发现现在的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也并不是不高,以及师资去稍等现状,这样怎么能更好的教学生呢?

2、赌博风比较盛行:在这次调查中,有近45%的农民反映自己或他人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钱,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5.我国人口众多,农业是重中之重,没有粮食,什么都一无所有,但是农民的劳动的待遇并不是很高,怎么进一步提高村名的待遇? 四 建议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份调查报告的广度和深度都还是不足的,经过调查,我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变化确实很大,从每一个方面都是可以说明的。我现在也在享受着农村变化带来的美好生活。其实,要真正缩小与城市的距离还是需要大家一起付出更大的努力的,从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例如精神文明,文化教育,待遇问题都应该得到很好的完善,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结尾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三农”问题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觉得家乡的“三农”问题还是比较小的,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但目前还是有一些小差距,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所以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教学设备,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3、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文化下乡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减少赌博、迷信等一些坏风气。

村里方面可以让老一辈的前辈们实行“一帮一”的活动,从老一辈的经验中去教育和引导村里的青年人,让他们能认识到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力更生是每一代人都要遵循的理念

多开展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其中,例如象棋大赛、拔河比赛等。通过比赛增加村里青年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己的自信心,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团结好身边的人,学会如何去进取来提高自己自身的素质,为村里的发展出一份力量。

建立有效地卫生管理工作,健全好村里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环境卫生的监督和管理,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享受很好的医疗环境和医疗设备,更要落实到每家每户

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我们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联系好实际,在以后的工作中做成更大的贡献 注释 草考文献格式参见《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调研报告撰写指南》 落款 调查单位:

附录

篇7:关于寒假农村生活体验的报告

关键词:农村建设;公共生活环境;规划;建议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方针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巨大的飞跃和提升,我国已经实现了由贫困奔向小康水平的任务,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我国经济行业领域发展状况已呈现一片大好的态势,这些都推动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步伐,也让政府和社会大众把眼光放到了新农村建设和公共生活环境的规划设计行业中来,虽然我国政府已经指出了农村建设和公共生活环境的规划设计的要点和方向,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其建设事业和规划有误解,他们以为农村建设就是建房子之类的活动,导致了农村建设活动成为一种圈地活动,使得农村建设变得简单化、庸俗化,也背离了农村建设的根本宗旨。下面文章就围绕着这一话题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

一、我国农村建设和公共生活环境规划中的缺陷和不足

虽然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村民的住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地村民的住宅的建设存在一种盲目的依从和攀比的现象,基本上都是自己拆、自己建,这种方式导致其住宅分散、占地面积大、且杂乱无章,不仅浪费了较大的土地面积和空间资源,也抑制了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其次,这些自己建设的住宅没有经过科学的设计和规划,而住宅的通风、采光等施工项目技术性较强,同时村民经常为了节省材料和资源,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敷衍了事,对施工质量也不是很看重,这就村民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最后,这些住宅的设计不合理,品味也不高,同时闲置的房屋也比较多,分散较乱,使得其交通情况也不是很好。再加上由于现在出外打工的人较多,使得很多农村土地都有一定的荒废,并且农村地当地树木都是随意砍伐,垃圾也是随处乱扔,使得农村环境质量和卫生健康状况一年不如一年,使得农村的交通状况就更为糟糕,进一步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二、农村建设和公共生活环境规划原则和要点

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公共生活环境设施的建设时也要遵循一定原则和要点。首先,要坚持以城镇发展建设为中心,加快工业发展来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环境、人口的彼此相互协调发展,也加快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和产业结构变化的步伐,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其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原生态地貌和自然资源,合理的利用其地理条件和经济特色产业,加快其绿化进程,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双赢效果;然后,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原则来办事,以方便村民为主要规划前提;接着,要尊重并保护当地的特色文化习俗和特色经济,要大力支持、倡导、丰富并发言村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最后,要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的投资和建设。

在进行基础设施和建筑工程规划时,也要遵循一定原则,主要包括:远近相宜、相互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节约用地空间、相互配合的原则;节约自然资源、节省成本的原则、以点带面的经济重点发展原则等这几个方面的要点。

三、加强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公共生活环境的有效措施

首先,当地政府和主要负责人员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建设规划,也就是对农村的居住地、公共设施场地等都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农村建设朝着节约、和谐的方向前进。此外,也要加强农村周围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利用,鼓励村民把荒地都利用起来,做设计绿化,改善并提高农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的质量。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村城镇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建筑工程和公共基础设施是我国农村规模扩大的主要载体,它对我国农村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对于农村的各种基础经济设施、工业设施、交通设施、农村水利工程设施、思想文化教育以及公共卫生设施都要进行合理建设,健全其基础设施体系,保证所有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设施都能满足农村建设的需求,然后有效的整合农村建设的所有资源,加强对农村电、路、绿化以及水的建设。

最后,我国是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不同的农村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经济环境,因此,在进行农村建设和公共生活规划时,要合理的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来安排其规划设计其经济特色行业和设施,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就要做好准备工作,对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细致的调查和研究,要在保证当地文化习俗和经济特色的基础上,确保当地村民的切身利益,然后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使得其规划能够相互配合,实行因地制宜的建设策略和以人为本的建设要领。

结束语

农村建设和公共生活环境的合理规划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盖房子运动,这项任务不仅要促进农村当地经济特色行业的建设发展,尊重并合理的利用自然环境,更要合理的规划农村的公共环境的建设,确保整个农村看起来既具有乡土本色,又干净、整齐以及合理,使得整个农村能够给人一种舒适、愉悦、热闹的感觉,这样才能够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影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宇,王毅.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公共生活的兴起与持续发展——基于内蒙古自治区W村的个案研究[J].学理论,2011(13).

[2]钟心怡.乡村草根组织与社区公共生活——以福建乡村老年协会为考察中心[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3]邢凤.农村基督教扩展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以皖中S村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2).

[4]柏文中.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空间设计的"望、闻、问、切"——以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沙溪村为例[J].规划师,2009(25).

篇8:关于寒假农村生活体验的报告

《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提出背景与意义

(一)提出的背景

1、新课改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农村教师立足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培养习作的兴趣,开拓乡村生活题材的习作,培养学生记录生活的习惯。

2、小学生普遍的习作实际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表现。小学语文教师无不把习作教学当作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习作教学现状确实是比较尴尬的。现行的教材中安排的参考例文及各种习作选中,学生习作城市生活题材较多,不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优秀的乡村生活题材学生习作严重缺乏,教师对写作内容指导得越多,学生越是无所适从。耗时多,收效微,造成了教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习作的恶性循环,学生对习作失去了兴趣,与新课标提出的“乐于表达,易于动笔”的习作教学的理想越去越远。

3、农村小学生的习作实际

农村的小学生生活在乡村环境之中,总觉得生活单调单调,不像城市的孩子的生活那样丰富多彩,平时不注意观察和积累,写起习作来觉得无话可说,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4、我校的习作教学状况

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必教。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经常自主写作,发表作品的学生,到了中学之后,仍然有许多同学的文章见诸报端,可见这些学生已经从他人及社会的认可中获得了前进的动力,有能力反思自己的写作行为了,习作的习惯已逐渐形成。这是我们在尝试阶段始料未及的,这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自主习作习惯的形成,必将长期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我校决心从中年级就开展研究,在探索的过程中,再向低年级展开。

(二)研究的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去落实,很值得去研究。实施“自主习作”研究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习作教学中的尝试与探索。

首先,从学生的写作动机上来说,“自主习作”强调“自主”,放飞了学生的心灵,实现了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认识到习作是一种自我表达,有则多写,无则少写。让学生敢于说话,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避免了情感上的无病呻吟。

其次,从学生的写作源泉来说,“体验乡村生活”,让学生去发现发掘农村的生活资源,才能够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文章言之有物。

再次,从教师的习作指导策略上来说,“体验乡村生活,引导学生自主习作”,加强了习作教学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实现了优势互补,课外开发生活资源为自主习作提供了素材,课堂教学又指导了学生自主创作的写作范式。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使习作教学成为“活的”、“动态的”的教学,站在大语文学习的高度,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课题的界定与分析

(一)概念的界定:

1、“体验”意为“体会、验证、品味”;“乡村生活”即“农村生活”。体验乡村生活就是发现、发掘农村生活环境中的资源,这个“资源”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人文的,积累习作素材。

2、“培养习作能力”即引导学生自主习作,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自主选材、自主习作、自主评议,实现习作能力的自主发展,逐步养成自主习作的习惯。

(二)课题界定:

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发掘乡村生活环境中的资源,并以之为写作源泉,以培养学生自主习作、自主评议修改能力为重点,以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自主发展为目标,进行的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规律探索。

三、支撑性理论

(一)主体教育论:反对把学生看作被动的客体,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将受教育者看作能动的、独立的主体。要求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唤醒其主体意识,培养其主动发展的能力。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我校学生生活在农村的实际环境之中,对乡村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耳濡目染,心灵变得敏感,笔触变得流畅,从而喜爱习作,才能写好习作。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习作教学不能空洞地去向学生传所谓的写作知识,而要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他们的创作源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教师从学生的习作中了解学情,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三)新课改理论: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教师也是新课程的建构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的研究从学生农村生活实际出发,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教师参与研究,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如何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必须由学生去尝试,“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的研究正是在构建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内外的合作、探究、实践中逐步掌握这一学习方式。

四、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目的

1、增强和提高我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快速地,从整体上形成对如小学生习作的特点、任务、方法等新课标理念正确的全面的统一的认识。

2、从整体上改变教师的习作教学方式,促使教师把习作教学与乡村生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师的习作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积极开发乡村的生活资源,感受乡村生活的情趣,养成观察、思考生活,自主习作的习惯。

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兴趣;

2、让学生掌握习作的一般知识;

3、提高学生的写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实施本课题的操作策略。

2、研究“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的一般指导方法。

3、研究体验乡村生活与习作的关系。

4、研究乡村生活资源的分类及各类资源搜集要点。

5、研究实施本课题给学生习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6、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评改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方法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还配合采用了一些其他的方法,例如: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

行动研究:对各年级的习作的状况进行研究,根据需要,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的实践的成果来验证课题实施的的有效程度。

调查法:课题研究前对本校的体验乡村生活引导学生习作及评改状况作调查分析,为课题论证提供依据。在课题进行一个阶段的研究后再进行调查,比较习作教学的差异。分析其中的问题,制定相应方案,把握研究方向。

个案研究法:每班选取10%的有代表性的学生,对他们的习作状况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其发展变化情况。

经验总结法:分阶段进行“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的经验总结交流。

文献研究法:参考国内外习作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合理地吸收利用。

六、课题的实施与过程

㈠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10年2月)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2、调查了解有关于学生自主习作的现状。

3、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4、根据低中高年级习作的现状,初步制定研究计划。

㈡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

1、各年段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每月召开课题研讨活动,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自主习作指导的一般性策略。3、2010年4月接受县教研室专家指导,确定本课题以乡村生活为学生的创作源泉,并把本课题与各年级的教材要求结合,提高习作课堂教学的实效。

4、成立习作兴趣小组,教师每月做一次讲座,指导学生搜集利用资料的方法,分类练笔。

5、加强个案研究,从好中差三类学生中各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个案跟踪研究,以了解课题实施对全体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6、课题组成员之间加强交流,确定各年级的习作要求评选出优秀的习作,了解课题实施的成果。

7、在进行习作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学生乡村生活习作的一般指导方法。

8、对学生了解的乡村生活资历源进行再次调查,为习作教学的分类指导作好准备。

9、前期、中期及后期对学生的习作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全面了解课题实施产生的实效。㈢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对各年段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在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撰写出总课题结题报告,并提请主管部门进行鉴定。

七、研究的成果

(一)课题组成员三次对我校学生体验的乡村生活资源进行了调查,并把学生相关习作汇总为七大项即:①自然风光、②文物古迹、③风俗民情、④乡村生产、⑤日常生活、⑥民间传说、⑦家乡特产等。知道了学生习作之前有什么,便于教师的有效指导。

(二)探索“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的一般的操作流程即。

自主选材,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体验、发现、发掘乡村的生活资源并以此作为习作及日记的写作素材;自主习作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己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写作素材为内容进行写作;自主评议是指按一定的要求对习作进行评价;自主修改是指对学生对评议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自主展示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尽一切可能展示习作的成果。

(三)总结出了乡村生活资源收集的要点。

(四)探索了体验乡村生活与习作的关系。

(五)提出了乡村生活习作的一般的操作策略。

(六)积累了一些优秀教案论文及典型个案。(七)积累了三至六年级的优秀的习作例文。

(八)积累了一些优秀乡村生活习作(见《视高小学学生习作获奖及优秀习作集》)。

(九)本课题给学生带来了积极影响。

课题组成员从习作的兴趣、内容、修改、交流等四个方面,对学生的习作水平作了调查,2011年2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平时除老师布置的习作之外,三四年级学生有3-4人经常写作,8-9人开始写;五六年级6-7名学生经常写,8-9名学生开始写;写作的内容有将近80%的学生爱写校园外的乡村生活;写好之后,三四年级学生有3-5名经常修改,五年级7名学生经常修改,六年级有19人经常修改;

三、四年级有1-2人,五、六年级各有6人经常与他人交流交流。学生自主习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习作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学生发表的习作不再一枝独秀,而是全面开花,现在全校3——6年级的学生都有过作品发表的经历。课题实施之前与实施之后对比显示出课题实施对学生习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高勇执笔2011年6月6

结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学校:仁寿县视高镇中心小学

篇9:关于寒假农村生活体验的报告

这样的故事里,没有让人过目不忘的主人公,却有一个让大家无法忘怀的主题:贫穷压弯了山村的脊梁,山村却用弯下的脊梁担起了岁月。没有人为他们写历史,但他们的故事却在时光里流传,牛郎织女,李娃传,沉香救母,姜太公封神等被繁华抛弃的传说,却在那没有文化的人群里口耳相传。就在这赤裸裸的贫穷背后,却有着赤裸裸的赤诚。在那没有车水马龙的拥挤,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地方,一直都被繁华以往的角落,却有着人性里所有的真善美,知足,感恩,互助,乐观,吃苦耐劳……

一、寒假“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综述

此次寒假,我来到云南省宣威市海岱镇德来村委会,深入农村,开展了我的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从一月十三号开始,持续到二月十号,历时将近一个月。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入农户,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了农民的多种劳动,参与了山村修公路的施工,农民杀年猪庆丰收,为死者立碑纪念,过年给祖先拜年,到山林砍柴等劳动。此外,还走访了当地的部分留守儿童。从多个角度理解了农民的生活情况,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品质,坚定了我到边疆从教的信念。

二、实践过程概要

(一)公路何时到我家

在我开展社会实践的地方,有个村子,叫半坡村。村子坐落在半山腰,里原来修通的公路大概十公里左右,村子前青竹含脆,村后苍松迎客,可谓是山清水秀,风光秀丽。但是,自从光绪年间开始有人烟以来,那个山村里从来没有开进过一辆汽车,或许连摩托进村都可能是奢望。在那里的人,祖祖辈辈靠着人背马驮搬运东西已经经历了上百年。到现在,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要在农村实现电通,水通,路通的三通政策,那里的村民才开始想,是不是村里也该修条公路呢?于是在零七年过年的时候,几个老百姓一商量,说要自力更生,自己给自己修条公路。于是那一年的春天,村里的所有人,上到八十老妪,下到六岁童子,还有些拖儿带女,修起了公路。大概修了半个月,施工遇到难题了,因为修路得占别人土地,而那些土地却是别村人的。他们一无钱财买地,而无政府批文修路,因此,修路的美好愿望搁浅,只把靠近自己村子一小段修得像马路。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设施,一切都只靠人力,所以那路冶金只是有点马路的样子。虽然遇到这样的困难,村里人并没有气馁,他们没有放弃要修一条路的愿望。于是在这几年间,每年过年前后,他们都会聚到一起去修路,一年修一段,买一块地就休一块地的面积。虽然那样的弄了好几年,但是所修开的还不占总路程的三分之一,由于没有技术设备,宽度,坡度等都有着很大的问题。

到了今年一月,村里面一个在外赚了钱的小老板,着急所有村民,有商量起了修路。他出资四十万,并租来挖掘机,说要修开那条路,顿时,村子里的村民乐开了花。就这样,在一月份就把基本路线挖了个大概。在他们修路的期间,我也参与了他们的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总会有别村的人前来阻拦,甚至有时一块土地就要收几回钱,这让半坡村的村民很无奈,因为他们并无政府文件,也无权征用别人土地。更有甚者,有些有亲戚在政府部门工 作的人,仗着自己官家亲戚的威风,横加阻拦。在这种种阻力之下,使得那条路通是通了,却也只是在原有人背马驮的路线上加宽铺平而已,对于行车还是极度困难,除了前后加力的轿车,就没有别的车可以行驶。村里人无奈, 只得去找相关的政府部门,但是当地的村委会出面调停,却也忌惮着更大的官威,很多时候出面调停也是不了了之,最后也只是半坡村的人妥协。到二月十号为止,那条挖掘机挖开的土路上,除了挖掘机,只行驶过一辆轿车和一辆摩托车,当地政府的车从来没有上去过。在我离开村子的时候,村民们还正在多方努力,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要修一条让他们满意的公路。

通过参与这次的修路施工,我真正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的辛劳和艰辛,有时连自力更生都会受到阻碍,真会让人哭笑不得。也知道了一条中央政策要推行到地方,真的很难。越是在基层,官员干部的作用却越难以显现,这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做正义之事,却还要害怕别人的官威,为什么那些别村的人就不会想想帮助一下别人,硬是不让别人成功呢?这许许多多的疑问,就是我透过实践所看到的。希望这样的问题不用要持续太久。

(二)丰年留客足鸡豚

1月23日,白雪皑皑,北风呼啸,道路上都结了冰。我应邀来到农民浦恩灿家,和他家一起宰杀年猪。在当地,每年每家都会杀一头或两头年猪,一是欢庆丰收,而也为了来年的油肉做储备。

当天早上八点左右,我来到他家,一开门,一股暖流迎面扑来,让人很是舒服。定睛一看,发现他家已经宾客满座了。原来他们都是他家请来帮忙杀猪的农民伯伯们。他们一个个抽着旱烟,喝着白酒,谈论着杀猪的相关事情,还有一年所遇到的一些新鲜事情,笑声混着酒香和烟味,飘出很远。到了9点左右,大伙吃完早饭,就开始到圈里去拉猪了。拉出来一看,哇,庞然大物啊,五六个壮汉才把它挪到指定的位置,将其抬上案板宰杀。宰杀之后,将其推入事先烧好的开水里烫过之后,那烧水的锅足有两米的直径,但是却还是容不下那一头猪,还得分几次进入才可能烫好。水烫过之后,大家七手八脚的或刀刮或手拔,将烫过的地方的猪毛全部除去。把毛褪干净之后,再次将猪抬上案板,你拉我扯的,有的操刀,有的扶着,将其解剖开来。在当地,一个猪会被肢解为一个头,一个项圈,四肢火腿,两块正菜(正菜就是肋骨所处的位置,连皮带骨的砍下来就好了),一条尾巴,两条软肋,还有就是心肝肚杂之类,前后估计会历时两个小时左右。把所有的肉肢解,再把肠肚里面的粪便放出,将肠肚全部洗净之后,家里面的午饭也准备好了,早上的活也告一段落,大家就都洗了手吃饭。

席间,农民们的话匣子有一次打开,他们会讲很多事情,上到国家决策,下到田地里除草施肥他们都会谈到,特别是谈到生活现状的时候,四五十岁的农民们都很有感触,总会感叹:“想当初,那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出去打工二十个人睡一张连铺,一个冬天还不换一次衣服,那个虱子长满全身,难受得紧,但又不敢脱掉,因为没有衣服可换。”他们在微醉时分,总会忍不住和小辈们讲他们过去的故事,讲以前的文化大革命、集体大生产、改革开放、土地下户等等许许多多在他们脑海里刻骨铭心的往事,再回到现实中来,他们明显感觉很满足,很幸福。他们会说,虽然现在的生活还不富裕,但是相比以前总是好的多了,吃饱穿暖不在话下,电灯电话也基本有了着落,孩子读书再也不用打赤脚,还说现在党的政策好,温总理总是关心农民的生活。就这样,谈天说地,一顿饭可能要吃两三个小时,可忙坏了家里的女主人,忙前忙后的给添酒添菜。

中午吃完饭,差不多是下午两点左右了,下午基本关于杀猪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了,只是女主人要忙一些繁琐的杂事,具体的细节就不是很清楚了。到了晚上六点左右,又要摆席吃晚饭了,晚饭很丰盛,犹如过年一般,主人家会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来分享丰收的果实,所以晚宴的人会很多,很热闹。吃过晚饭,农民伯伯们又要开始忙活了,他们得把冷却的新鲜猪肉腌制成腊肉。他们把肉摆开,撒上盐后不断搓揉,揉到肉都变色了,还会流出水来。等把所有的肉都用盐腌过之后,叠在一起,或放在锅里,或放在簸箕中,让盐分充分扩散之后,再挂起来风干之后就成腊肉了。把肉腌制完毕,女主人那边也把油炼完了,端来油渣让大家分享,农民伯伯们就着油渣,还会再喝几杯老白干,熏熏的,点着手电各自回家。一天的忙碌就算是结束了。

这次走到农民家中,一起杀年猪,真实的体验了他们的生活,感受到了农民的热情豪爽,憨厚真诚。在他们的愿望里,没有宝马奔驰,没有豪宅美人,有的只是舒舒坦坦过过日子,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不用到邻居家借他们就觉得很幸福。所以他们愿意帮助别人,他们也不怕别人比自己富裕,因为他们知道,大家都还贫穷。这样的走访,真的让我想起陆游那几句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三)为父立碑了子愿

1月30日早上,我来到一个叫海子头的小村子,因为在那里要做一件对农村人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儿子为死去的父亲立碑。

死者名叫陈文早,享年40岁,他是在一次矿难中失去生命的。为了生计,他生前不得不到当地的煤矿上班,但在一次矿井塌方中,他失去了他宝贵的生命。他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都已成家,还有个儿子现在刚到弱冠之年。因为他遭难,煤矿给了一笔抚恤金,他的儿子觉得还没机会孝敬自己的父亲,父亲就已经离开人世,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所以他听取叔叔伯伯的建议,为自己死去的父亲立碑纪念,略表自己的小心。

这天,他们的所有亲戚都来到他家,一来为了怀念一下故人,二来是为了死者和生者祈福请愿,三来也是来帮忙了却孩子的心愿。

在当地,立碑是要根据阴阳五行,生辰八字等推算时间,立碑完成时间要准确无误,并要懂得这方面的专人在场主持相关的仪式,这样才能保证阴阳都能清吉平安。那天立碑完成(当地说的戴帽)时间是确定在下午的四点十分,所以吃过中午饭,才开始动工。

大概十二点左右,帮忙施工的人员来到墓地,把死者所埋葬的地面上的积雪除去之后,就开始施工。有些砌墙,有些背土(在当地坟墓需要垒一个坟堆,并在坟堆表面种上草,所以要到草长得比较好的地方背土来垒坟),有些拌混凝土,有些送水,七手八脚,工作进行的很是顺利。到三点左右,基本的工作就已完成,然后就是等待时间和主持仪式的人到来。其间,帮忙的农民伯伯们会划拳啊什么的搞点活动,为的是死者提高点人气。

到了四点十分时,主持的人开始主持最后的工作和仪式,这最后的一道工序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卖碑的师傅指挥戴帽,一个是懂阴阳五行的人来为死者安坟(这有点像活人买房落户),为生者祈福。当卖碑的师傅念完许多咒语之后(咒语的大意就是要保佑后人清吉平安,心想事成等),大喊一声“起”,这时等在坟头上的人就把碑的最后一块石头安好,同时在一旁的人会点燃一串鞭炮。到此,戴帽就算完成了。戴帽完成之后,就是懂阴阳五行的人来安坟了。这时,死者的坟前摆好斋饭茶酒,死者的亲友中小于他的在坟前排开,在主持人的指挥下三拜就叩,磕完头后,为死者敬完茶酒之后,仪式就算完成了。在仪式的过程中,主持人会背一段一段的经文,有的是为生者祈福的句子,有的祝愿死者修道成仙的句子,还有感叹人生劝人珍惜生命的,还有告诉胜者也要多行善事的句子,内容很多。仪式完成之后,亲友们就把自己买来的鞭炮点燃,意在送死者走往西天极乐世界。送走死者之后,大家高喊着“回家咯”,然后回家吃晚饭。所有的事情搞完回家时,大概是下午的五点半。参与了这样的农村活动之后,虽然觉得这里头有很多封建迷信的东西,或许并不足取,但是这样的活动却可以让活在世上的人寻到一份内心的安定,同时也可以用一种别样的方法教导世人要多做善事,同时印证了一句话,百善孝为先。

(四)给我祖先拜个年

2月4号,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二,那时正是新春之际。我随同父母亲戚,来到爷爷、奶奶的坟前,给爷爷奶奶拜年。这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习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总要祭拜一下祖先,在清明和春节的时候要到坟前扫墓。在这两个节日,只要不是有很特别的事情,家里人都要回来扫墓,也就是想求一个团圆。

这天天气晴朗,风朗气清,吃过中午饭之后,父亲就带领着我们全家的兄弟叔侄,朝爷爷坟前进发。大概半小时的路程,我们就来到了爷爷的坟前。在爷爷坟前,大家各执其事,父亲叔叔他们清理坟上的杂草枯枝之类的东西,母亲婶婶还有嫂子们分别在坟前钱摆上贡品,我和哥哥弟弟们就焚香烧纸,侄子侄女们没什么事,就燃放手里的烟花或者爆竹,响一下就捂一次耳朵,样子甚是滑稽。等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在爸爸的组织下,开始给爷爷奶奶还有大伯叩头,叩头的时候爸爸和叔叔就会说一些请爷爷奶奶们过年,要保佑大家平安之类的话。磕完头之后,小孩子们又开始活跃了,他们一拥而上,分食供品。因为在山上,没有碗筷,他们只好用手抓了。上点年纪的人看到他们的样子,总会忍不住笑起来。他们一个个狼吞虎咽,吃得甚是开心,就连一些大孩子,也忍不住诱惑,参与到其中去。每到这个时候,是全家人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在这时,一家人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团圆,少的快乐,老的健康这就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事情。在这时,大家都不会想生计如何解决,明天又要干嘛,只知道要使劲的开心。

虽说这样的祭祀活动每年都会进行,但是,每年的感触又是截然不同的。现在在外求学,一年半载还不能回家一次,父母在家望眼欲穿,总盼着自己能回到家里陪伴他们。但是为了我们的前途,他们却从未提起,当他们在爷爷死后二十几年将近三十年之后,还要来到爷爷坟前给爷爷拜年,让我明白了什么才叫做儿行千里母担忧。父辈们用这样的方式教育我们,真正的孝心就是不要让自己的父母长辈担心。所以,他们在爷爷坟前摆上丰盛的供品,意在向爷爷表明,我们的日子挺好。但是爷爷早已经不在了,他根本看不到这一点,那给谁看呢,就是给后辈看,他们用他们的行动教育着后辈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欲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斧锯下的悲哀

今年多数地方遭遇了冰雪的袭击,我社会实践所在的地方也不例外。大雪持续了将近一个月,长时间的积雪,使得山上的林木不堪重负,有些被连根拔起,有些被拦腰折断。农民们等待了十几年的生长,就在那二十多天的雪地里变成废墟,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让人看起来很是心酸。

自从2月2日天晴以后,很多农民都到山里去看自己的树木是否被雪压倒压断。但是那几天恰逢春节,他们一方面要忙着过年,又想着自己的树木,所以这个年过得有点纠结。2月5号开始,农民们就开始进山,去处理自己家被风雪摧残的树木。他们有的背着斧子,有的背着锯子,到山里把自己家的树截成他们想要的尺寸,以备将来变成木料,派上适当的用途。可是等他们到树林里,一个个都傻眼了,因为被压倒的树木,根本就不能再做材料了,充其量只能作为柴火。虽然如此,他们还是没有把这些只可以作为柴火的断树残枝丢弃在山里,因为柴火他们也缺。因为在当地,主要能源是煤炭,但是煤炭都被一些老板垄断,不愿卖给当地的村民。所以,当地的农民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脚下采出来的煤矿源源不断地向外运走,而自己却到处辛辛苦苦的砍柴来烧火取暖,做饭。遇上这样的灾害,却也帮他们解决了一段时间的烧柴问题。所以,农民们在看这些断树残枝的时候,他们心里是矛盾的,一方面,木材没有了,另一方面,有了柴火。但是,总的来说,他们的心里应该是难受的。毕竟那些树他们培植了好多年,耗费了他们的不少心血,即使没有在上面花太多功夫,却也倾注了许多等待。他们有些想用木材卖钱供孩子上学,有些想用木材来盖房子让儿子娶媳妇。总之,每个农民都为自己的木材想好了一条出路,但是,一阵大学,把他们的木材一下子定格为木柴。这应该很让农民们痛心吧。我也和他们一起,来到山里,帮他们砍柴。因为我干 不惯那样的伐木工作,所以给了我一个比较轻松的差事,赶着骡子把木柴驮回家。从2月6号到8号这几天里,我奔走于相距七八公里的山林和村庄之间,每天来回七八趟,每天都会累得直不起腰来,我想我赶着的那匹骡子会更累吧,因为他每次要负重两百多斤。搬运了好几天,才基本把倒下或折断的树木给搬运回家。但是,山林却已不再是山林,有些地方简直变成了荒坡。当农民们在砍完最后一截柴的时候,痴痴地望了那片曾经的树林好久,然后深深地叹了口气,才拾起工具回家。

这样的伐木,让我真正的看到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无奈和艰辛,但是他们从来都不抱怨,总是默默的接受现实。公平也好,不公平也罢,他们从不计较,也从不在乎。电视里的新闻随时在说这里赈灾,那里扶贫,但是在我时间的地方却没有看到半点蛛丝马迹,农民的树木损失如此惨重,但是当地的林业部门却没有半点措施,却还有传闻说要告他们乱砍乱伐。虽然是这样,我们的农民并没有生气,他们默默的忍者,受着。

(五)我并不想那么坏

在我的社会实践中,遇到了一个孩子,他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他现在已经上初三了,是老师和家长所认为的坏学生,将来不成器的坏苗子。但是我发现,他很聪明,对于新鲜的东西接受的很快。但是,为什么那么聪明的孩子会成为坏学生呢?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决定找他谈谈,作为我将来搞教育的一点点经验积累吧。

当我找到他时,他不怎么理我,好像觉得我除了要说他要好好学习之外,就再没有其他。所以他见到我时,表现出来的反应是有点烦,有点恐惧。也许是他以前已经受过太多的训斥和说教了,所以以为我也无非是对他说教一通。我看到他的反应,我决定不和他谈学习,就和他谈打游戏,打球之类。一说到这些,他就马上兴奋起来,只见他说起来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这让我很难相信,这竟会是老师家长眼里的坏学生。他头脑聪明,思维敏捷,对于人和事也半点不糊涂,这让我很迷惑,也很吃惊。

当我和他谈熟之后,就说起了学习,说起了往事。他说,他小时候也是好学生,是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那一类,曾经考过他们镇上的的第一名,受到老师的夸赞和同学们的羡慕。但是,当他慢慢的长大,兴趣慢慢的广泛,他的爱好已经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自由自在的与自然界交流,不想整天就那样被关在无聊的课堂上。他说,老师讲的内容,只要老师提一下,他就可以理解了,但是老师对一个问题总会多遍的重复,以使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也能听懂。当老师重复的时候,他就会觉得百无聊赖,所以就会在课上看看课外书什么的,每当这时,就会被老师狠狠的批评,甚至打骂。时间长了之后,就对老师产生了不好的感觉,甚至想要和老师对着干,因为他喜欢自由,但是在学校里很多事情限制了他的自由,于是他慢慢的由讨厌老师,扩展到讨厌学校,讨厌学习,学习成绩也就慢慢下滑。成绩下滑之后,老师也不帮他认真分析原因,或是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或是侮辱打击。当他说到考试成绩的时候,更是激动,他说,在以前,规定两个小时完成的试卷,他一般都能在一小时之内完成,但是老师不准他交卷,总是逼着他坐满两个小时在离开考场。如果试卷发下的时候,成绩不佳,又会狠狠挨批,甚至挨打,因为老师会责怪他为什么做得那么快,而且做完还不检查,导致了分数那么低。他说,本来考不好自己心里也挺难过,但是老师那样狠狠的批评使他更难过,他会觉得老师就是和他过不去,甚至是在幸灾乐祸。就这样,他慢慢的开始讨厌考试,想要逃避考试,这时老师有更生气了,认为他是心虚,因为自己没有学好,怕丢人所以不敢考试。就这样,一个坏学生就慢慢的产生了,不交作业,不想考试,甚至脸去上学都是一种灾难,是迫于父母和老师的压力不得不去应付的差事,甚至只要他父母说你不用去上学了,他就会笑逐颜开。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的时候,他一脸茫然,他说本来他也想好好学习的,也想做一个好学生乖孩子,但是,这样的学习却是他很厌烦,所以他也不知道怎么办。

听完他的诉说,我有点迷茫,我不知道该和他说什么。因为我劝好好读书的话,那就等于要让他去适应教育对他的煎熬,如果我告诉他,做自己想做的,那么这种话语在他父母老师看来犹如引他走上不归路。所以很茫然。

过后,我思考了而一些关于我们教育的问题,为什么曾经的品学兼优会变成后来的烂泥扶不上墙?为什么老是随时苦口婆心为学生好却会换来学生的厌倦与不满?为什么我们的校园会在很多学生眼中很像监狱?……太多的疑问,找不到答案,期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会对每一个孩子都有好处,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后记

本次社会实践,没有策划,没有队伍,只是随意的在农村游走,用一种局外人兼当局者的身份,记录下所看到的一些让自己有所感触的东西。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却感受到了很多,高兴过,难过过,哭过也笑过。在这段时间里,我感觉到我始终是个农民,虽然在农村有压得弯脊梁的贫穷和灾难,但是在这背后的朴实很坚韧,却无时不在感动着我。我想,我现在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将来我会是一个农民,我将会做好一名优秀的免费师范生,来回报父辈干涸在泥土的芳香里的汗水,不辜负他们在坟前磕头时给我传达的那份牵挂。我相信,以后的日子,我会在最需要我的地方,守着清贫,种植富有,希望我的努力,能使这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光辉能普照到那些还处于昏暗的地方。

旱烟袋里冒起的缕缕青烟,在那山谷里结成了烟雾,把整个山村装扮得犹如蓬莱仙境,宁静,清幽,飘渺,脱俗。老农额头上横流的汗水,浇灌着那板结的红土地,渴望着秋后的好收成。在山路上佝偻着的身躯,迈着蹒跚的脚步,找寻着明天的生计。扁担两头的水桶中,流淌着清冽的山泉,灌溉着山村里的清贫与渴望。

这样的故事里,没有让人过目不忘的主人公,却有一个让大家无法忘怀的主题:贫穷压弯了山村的脊梁,山村却用弯下的脊梁担起了岁月。没有人为他们写历史,但他们的故事却在时光里流传,牛郎织女,李娃传,沉香救母,姜太公封神等被繁华抛弃的传说,却在那没有文化的人群里口耳相传。就在这赤裸裸的贫穷背后,却有着赤裸裸的赤诚。在那没有车水马龙的拥挤,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地方,一直都被繁华以往的角落,却有着人性里所有的真善美,知足,感恩,互助,乐观,吃苦耐劳……

一、寒假“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综述

此次寒假,我来到云南省宣威市海岱镇德来村委会,深入农村,开展了我的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从一月十三号开始,持续到二月十号,历时将近一个月。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入农户,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了农民的多种劳动,参与了山村修公路的施工,农民杀年猪庆丰收,为死者立碑纪念,过年给祖先拜年,到山林砍柴等劳动。此外,还走访了当地的部分留守儿童。从多个角度理解了农民的生活情况,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品质,坚定了我到边疆从教的信念。

二、实践过程概要

(一)公路何时到我家

在我开展社会实践的地方,有个村子,叫半坡村。村子坐落在半山腰,里原来修通的公路大概十公里左右,村子前青竹含脆,村后苍松迎客,可谓是山清水秀,风光秀丽。但是,自从光绪年间开始有人烟以来,那个山村里从来没有开进过一辆汽车,或许连摩托进村都可能是奢望。在那里的人,祖祖辈辈靠着人背马驮搬运东西已经经历了上百年。到现在,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要在农村实现电通,水通,路通的三通政策,那里的村民才开始想,是不是村里也该修条公路呢?于是在零七年过年的时候,几个老百姓一商量,说要自力更生,自己给自己修条公路。于是那一年的春天,村里的所有人,上到八十老妪,下到六岁童子,还有些拖儿带女,修起了公路。大概修了半个月,施工遇到难题了,因为修路得占别人土地,而那些土地却是别村人的。他们一无钱财买地,而无政府批文修路,因此,修路的美好愿望搁浅,只把靠近自己村子一小段修得像马路。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设施,一切都只靠人力,所以那路冶金只是有点马路的样子。虽然遇到这样的困难,村里人并没有气馁,他们没有放弃要修一条路的愿望。于是在这几年间,每年过年前后,他们都会聚到一起去修路,一年修一段,买一块地就休一块地的面积。虽然那样的弄了好几年,但是所修开的还不占总路程的三分之一,由于没有技术设备,宽度,坡度等都有着很大的问题。

上一篇:提交辞职报告后工资怎么算下一篇:业务出差工作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