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2024-09-03

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概述及存在的问题(共10篇)

篇1: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论我国排污收费制度

环境101 鲁威 201038905129

摘要: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一项根本策略,是增强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文章介绍了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定义及贯彻实施状况,其中着重阐述了我国排污收费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并重点通过对辽宁省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革的案例分析,提出了自己对我国排污收费制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关键词:排污收费;违规管排;完善;执行机制

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也逐渐被大家所重视,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环境的保护一直被国家非常的重视,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策略,在各级政府地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环境保护在这段时间也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环境污染仍然急需整治,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环境的承载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排放,造成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而这种破坏是致命的,因为难以修复。如今全国各地到处都是酸雨,土地的生机活力下降,环境中还存在很多的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我们健康和生活品质。数据显示,我国很多的污染物排放居世界前列,尤其是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全球第一,还有火电企业的排放量也居各行业之首。

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一项根本保障,是可持续发展国策的一项重要计划主干。我国自上个世纪下叶开始实施排污收费制度到今天,排污收费制度在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积极的推动了可持续发展国策的进行。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存生态及其脆弱来说,我国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虽然在排污费征收监察中已经获得了很多业绩,但依旧有很多亟待进步发展的地方。

二、排污收费制度的概述及实施

我国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按标准交纳费用的制度。征收排污费的目的,是为了督促排污企业增强自己企业的管理能力,节约和高效使用环境资源,尽量消减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保护生态。排污收费制度能够将企业受益与污染物排放量直接相关,促使企业自我调控,是企业效益、社会利益和环境效益合理的划在同一条线上,彰显了“污染者付费”规定的。收取的费用将会被登记在案,作为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资金,纳入支出预算内,并且会专款专用,先申报再支出的原则,有其他监管部门进行审查和监督。杜绝乱花舞弊的行为,任何部门、个人不得超支、挪为他用。环境相关部门收取的排污费,主要用于返还严重的排污企业,鼓励其创新科技,更好的治理污染源头,调整好综合的治理方案。

排污收费制度通常会决定企业的计划,当企业存在商品消减、交纳费用和减少排污三种选择的时候,交纳费用能够导致企业商品消减生产,减少排污。因为企业为了减少交纳的排污费用,往往会通过减少各自的污染排放量,这将鼓励企业继续创新新技术,消减污染物质的排放。征收的排污费作为环境相关部门的活动费用,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环境,治理环境和返还企业,鼓励创新净化污染技术。

排污收费作为政府的一种强制性征收。各级政府均有向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征收的权利。通常的收取步骤是:污染排放申报记录——排污审核——排污费收取——排污费上交——不定期上交的企业,经责令限期缴纳拒不履行的强制收取。对于有污染的单位征收时限是固定的,一般按每30天征收或每3个月收取。因此对于生产单位而言,这是一项不可逃避的开支。一旦生产单位被确定为需要交纳排污费就必须长期的交纳,但也不是一沉不变,不可协调,如若遇到特殊情况下可实行减、免、缓,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可申请减半或免缴;如果有经济困难的单位,可以申请延缓征收达到3个月;为社会福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企业可以申请当年的费用免除。污染企业上交的排污费作为环境部门的资金,环境相关部门的全部费用和预算都有此作为工作资金。当然上交的排污费都是用于治理环境、排除污染企业、地区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治理污染的技术革新和开发及推广、国家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等。在以往的三十个岁月里,我国对污染单位查收的排污费共计大约140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还到污染单位,成为单位落实设备引进、提高净化的费用。在我国刚刚开始市场经济的时候,排污费的“收取、退还”制度填补了政府、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用贫乏,对于环境保护和环保设施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我国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征收方面

在我国的排污费各级政府都有权利征收,由于我国关于排污收费还没有很量化和细化的规定。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第二十四条有所规定: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缴纳排污费。计费标准:以大气污染物为例,1污染当量=0.95kgSO2=16.7kgCO2=2.18kg烟尘=0.6元[1]。但是这个标准对于一些地方管理部门而言,并没有严格执行,而是各自有着自己的规范。因此排污征收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也就避免不了出现少征,漏征的现象。

(二)、管理方面

排污费往往不能收到应整治查收的单位,妨碍了环境保护资金的收集和环境设施的投入。排污费不能收到实处的原因,除了相关部门核查、治理薄弱等因素外,还与当前的监管方式贫乏,污染源模糊,不能准确监察污染程度有关。经过调查,许多地区出现“商媚官,官纵商”的现象。我们举一个例子,一般的中小型电镀厂,正常运营生产时,每小时全厂产生污水200吨左右。一天生产8小时,那么一天这个小型电镀厂产生污水就要达到1600吨。以我国目前的市场来看,每吨电镀污水的工程造价是3000元左右,那么初期建设这个污水处理站就要500万左右。污水处理达到一级标准,排放每吨电镀污水的处理费用2.5元,这样排放费是每吨一级污水不低于0.8元。每天仅污水处理排放就要3200元,一年这笔费用就要达到116.8万,这笔费用占小型电镀厂利润的20%——50%。因此可以说很多厂家为了盈利,是很不愿意支出这么一大笔资金来治理自己厂产生的污水的。商家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往往会贿赂当地的环境高官,以至于每当我们的监察人员进行监察执法的时候,这些厂家就会事先得知消息,做好准备,避开执法人员的监察。这一现象并不少见,尤其在一些监测力度薄弱的地区。

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对于违规设置的排污口监察不到位的问题,很多城市里有很多违规私自暗地里设置的排污口,而却得不到制止和管理,甚至于部分地方有截留、挪用、挤占排污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环境污染防治,特别是有一些基层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严重不足,很大部分用于人员经费和办公费支出。

(三)、技术方面

现在很多的单位企业逃避处理自己产生的污染物的原因是由于处理技术落后,费用高额,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排污处理的自主性,就要让政府支持科技创新。

四、解决措施

对于排污收费制度尚存的问题,专家、社会提出了很多解决措施,比如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提高企业治污积极性,切实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积极开展排污费征收情况稽查等。我认为这些都是可行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切实的监督监察机制、信息公开机制。

对我国排污收费制度存在问题的解决,各省可以仿照辽宁省创立的新排污收费管理办法来进行管理。首先,创新申报登记模式,对各类排污企业进行申报登记,全面查找污染源,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了少收,漏收的现象。

其次,集中整合查收报告和排污费用,各级政府,环境监察部门,按照环境征收费用的收取电脑系统少时、少误、少事集中安排的模式,定期向省级环境部门通知排污收费的相关事项,既有利于省级环境部门第一时间了解各级环境监管单位的监察情况,又有利于集中对省级环境部门提交费用,对正规和集中收费,提高排污收费改革发挥了很积极的作用。这样一来,就能够使监察废排上报记录表与每日核查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可以将核查到的污染重点企业单位集中和总结,调查清楚再进行收费,从污染源头查起,完成一条龙性的监察,根据国家排污收费的规定进行查收,对污染源企业和单位进行强有力地整治和治理,通过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算,有理有据的收取相应的费用,证实收费数据的可靠性。

[2]最后,分别设立不同的机构,从而实施“核收分开”制度。根据行业分类审核,像那些相同的行业,其排污单位确定唯一标准、统一审核,避免了相同行业单位收费不公平的矛盾,达成了审核室初审、环境监察人员复查、最后由环境审核大会讨论通过的三层审核监察模式。所有工作人员从上到下全部都有效的加入到排污费核定审核过程中,形成了专职核定、大队复核、分局审批的三层核定审核工作机制。确立“核收分开”监察制度,可以改变以往的排污费单方面核定单方面收费的现象,增加了收费的透明度。

五、总结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排污收费制度作为环境保护的根本措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中提出了伟大的“中国梦”,所谓的中国梦,不就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环境的治理,不仅仅需要政府的政策、企业的行动,更需要人民的监督。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1989:12-26 [2]《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4-4

篇2: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浅析我国在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保护环境和控制污染的重要手段,它始于美国成熟于美国,而我国在此方面还处于试点阶段.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排污权交易的性质、概念和作用,并在借鉴总结国外关于排污权交易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构建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的着重点.

作 者:于鸿军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城市排水管理处,山东,烟台,264001刊 名:大科技・科技天地英文刊名:SUPER SCIENCE年,卷(期):“”(2)分类号:X3关键词:排污权 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权交易制度 总量控制

篇3: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1 充电系统概述

1.1 充电系统的概念

许多学者对排污收费系统的概念是各不相同的。排污收费系统是指国家环境、资源保护、税务机关对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量超过国家排放污染的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依据各单位或个人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向单位或个人征收一定的费用来对污水处理设置进行管理。排污收费到底是征收的排污费还是税费,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从两项费用征收的目的来看, 征收必要的税收, 以维持政府的开支, 排污收费系统只是一种管理手段。从立法的目的来看, 两者之间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 所有税费的征收必须要由最高权力机关的税收政策或立法然后对税收进行任何更改, 通过“宪法”授权, 才会有税收的立法权。因此, 应明确排污收费政策是作为费用还是税金。排污收费系统只是一个针对超过污染物排放规定或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单位或个人,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征收一定的费用。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国家环保机构或资源管理的具体行政机关, 并且要依据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对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单位或个人, 按照法律制度对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 数量征收一定的费用。污水收集使用管理系统国家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所制定的行政法规。

1.2 充电系统的特征

1.2.1 强行征收

从表面上来看, 国家对于排污费和税收的征收都是强制性的。并且也是依据国家的环保法律和相关的法规而强制性实施的, 这是不能够因为污染者的意愿而改变的。重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提高对拒交排污费的企业或个人, 而且还可以要求人民法院进行强制的执行。

1.2.2 免费索取

排污费的免费获取是由国家负责, 国家不需要征收支付对价。国家征收的排污费是国家环保事业提出的专项资金, 不参与机构划分, 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污染地区的污染的控制和区域环境环境的管理。

1.2.3 分类管理

征收固定额度的排污费, 满足了国家的预算, 根据区域进行管理水平划分。通过这种方式, 在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基础上, 有效地实现排污费的合理配置, 以避免出现预算外的影响, 会给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2 充电系统问题

我们的排污收费系统自推出以来, 而且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各方面的因素尚未达到污水排污收费制度的要求, 以及改善环境的目标, 排污费本身仍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2.1 单一浓度超过收费

国家或地方的标准是根据排放污物的浓度来征收一定的费用, 对于达到污物排放标准的企业或个人, 收费的原则是基于现有的排污费的收费标准。如果涉及多种污染物的排污企业, 根据污染物超标收费标准来征收一定金额的费用, 标准浓度的污染物浓度测量率等于支付的总金额之间的差额乘以收费率。如果企业的污染物的浓度不超过排放标准, 污水和废水处理费按照排污量计算, 这与污染物的净量没有关系。即使是超标排污费征收超过总污染物的测量基数的倍数。超过的量与总体积和倍数这两个变量有关, 污染物排放量的净废水和吨数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线性的关系, 而且各类污染物对水体生物和综合性的伤害极大, 这个单位只有遵守之前的污染标准, 对于污染达标后不再负责过度的收费政策是不合理的。事实上, 达到标准后的污物仍具有污染性。如今很多的发达国家制定:只要是需要排放污染物就要征收环境费用或税费。排污单位缴纳排污费要根据工业污染物的多少, 而不是集中在过剩的污物量的大小。所以, 质量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作为测量污染物的客观性的基础。

2.2 不能全面征收排污费

如今在费用的征收过程中, 少缴, 拖欠付款的事件也是比较普遍的。一方面是由于, 按照当今的污水收集程序, 征收排污费数额的计算是基于污染者所申报的量来计算的, 并且还要经过环境保护部门的批准, 而且在一些地方, 这还要依靠自己审报, 对于所报告的数据的可靠性, 准确性, 真实性很难取证, 隐瞒现象比较严重, 另一方面有些地区, 因为污染的宣传力度以及检查制度执行的不到位, 而且这还会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2.3 使用非标准排污费

依据规定的要求, 排污费应当列入预算, 纳入到环境管理的专项资金之中, 作为重点污染预防和控制, 区域污染控制以及污染预防和控制的新技术, 新工艺的设计, 也可以作为示范和部署项目的补助或贷款的贴息。然而在许多地方, 环保、金融等会出现挤占和挪用排污费的现象。根据相关报道, 通过对山西省的11个城市以及86个县的排污费的分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 其中有79个市、县财政部门未遵守规定合理的使用环保部门的经费。

3 充电系统的改革和完善对策

3.1 付款主体清晰

明确缴费的主体。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排污费用, 笔者认为应向施工方征收一定的排污费。由于施工的行为的实施主体是施工方, 因此施工方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有效的控制, 施工方也有义务对污染进行相应的控制, 从而达到最佳的环保效果。除此之外, 间接污染源也应该满足《条例》管理的对象的要求, 将这些单位和个人作为缴纳排污费的主要对象。

3.2 排污费的制定要科学

排污的收费标准的制定要高于污染治理的成本, 将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逐渐的转成内部化的费用, 这就要求排污企业对于污染的控制和排放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 而且要在“十一五”期间, 尽量将硫二氧化碳排放, 污水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的全部费用与成本要基本持平。二是明确排污的约束性指标, 将污染物的排放量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减少10%, 将排污费进行严格的控制, 并且要进行逐渐的分解。落实污染者污染总量控制, 限制排放量和配额排放, 这就要求制定新的国家环境政策。为应对这一趋势, 收费标准要明确。三是排污标准要易于理解, 易于控制。现有的排污标准, 主要就是要按照污染当量进行广泛的收集, 而起许多方面涉及到许多物理和化学的指标的检测手段, 人们不明白环境污染, 已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人力收费, 咨询费用也是难以避免的。污染当量应税产品 (如发电度, 焦炭吨) 产量将广泛的进行收集和宣传, 这是更简单易懂的, 而且便于社会监督, 全面负责。四是要调整现行的会计制度, 同步会计规定的排污费, 以及超标排污费和罚款的支出, 所以过度形成应进入定价成本。

3.3 加强排污费的收集和使用

首先, 我们必须扩大排污费实际征收的范围, 同时还要继续重视废水, 废气排污费的收取, 另外还要加强对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排污费的征收, 还人们一个干净的水, 蓝蓝的天, 安静的家园以及和谐的环境, 除此之外还要重点突出, 对重点排污大户应加强监测, 监测结果要定期向社会发布, 利用社会媒体, 公众舆论来间接的加强对污染的控制。另外还要制定合理的排污费征收检查制度, 对于排污申报, 评估和收集过程中的漏洞要严格控制, 达到充分和及时征收排污费的目的;第四各方面就是规范和控制排污费的支出, 从而达到专款专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闫玉德, 张璞.郑州市总量排污收费试点方案的理论依据和制定原则[J].重庆环境科学, 2011, (3) :5-8.

[2]王秀英, 黄兆锋.我国的排污收费将有广阔的发展[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1, (2) :13.

篇4: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1.污染物总量控制方面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实施改变了单纯超标收费不利于污染物总量的控制的局面。有些排污单位虽然排放的污水浓度达到或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但是其排放污染的总量却远远大于一些超标排污单位。对于一个地域而言,其环境容量是一定的,这些排污单位实质是侵占了大量的环境容量,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一些超标排污单位。甚至一些排污单位为了达到达标排放的目的,不惜采用稀释的办法,这种达标排放对环境质量的改变不仅没有任何好处,而且还造成了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

2.污染物的治理方面

对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而言,排放其中的污染物的毒性有叠加作用,因此实行单因子收费是不尽科学的。实施总量收费后,特别是排污单位在治理污染物的时候,改变了排污单位只对原收费的因子进行治理的观念。最具有代表的例子是火力发电行业的废气处理,该行业的烟尘、SO2、NOX为主要污染因子,排污者原只注重对烟尘的治理,从而做到烟尘不超标而不缴费,自《条例》执行后,该行业认识到了SO2、NOX的排污费额将会大大加大其生产成本,便纷纷安装脱硫即低氧燃烧的设备,加大了治理的面和力度,从而改善了环境质量。

3.排污者的环境意识方面

对于部分行业而言,现行收费标准已接近或略等于治理成本,这就使排污者打消了“缴排污费、买排污权”的宁可缴费,不合理的念頭。特别一提的是备有燃煤锅炉,且单炉月耗煤在500吨以上的企业。一台多管旋风除尘器的价格在2—3万元,能使用6—10年,每年运行费用2—2。5万元,这样算下来每年运行费用、折旧费用及所缴纳排污费大概是3.5万元左右。而不治理直接交排污费每年大概是3—4万元。从而有利于企业自觉地进行治理。

《条例》的贯彻以来,明显的感受到它给环保工作带来的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基层环境监察机构感受最深。无论是从企业自我认识方面,还是企业对环保人员工作的配合程度方面,都可以看到《条例》的实施是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道路上有力的法律武器。

但在贯彻实施《条例》的具体工作上,特别是具体投入到申报一审核一核定工作中去的基层环境监察人员是最有体会的,《条例》的配套政策与所使用的相关工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1《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与申报表不够人性化,内容的重复性太严重

排污申报是最基础的工作,也是环境监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所使用配套工具,即《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和申报表,它们的操作和填报使得环境监察人员和排污者都感到工作繁重,且是年年如此。由于《申报表》的复杂,再加上企业环保人员水平受限,环境监察人员代劳的事频频发生。

现行《申报表》分为上、下两年度的内容,而且上年信息占大半篇幅,不宜年年这样搞,只适宜企业第一年的申报,以后无此必要。具体的说,完整细致的做完一年申报后,以后再做申报其上一年度情况中的除基本信息经常变化的部分外,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排放介质已被环境监察部门所掌握。因此,就不必要求排污者填写,避免了环境监察部门逐厂核查、检验对错,浪费时间。《申报表》中下一年度情况为预报情况,先填总表,再填年表,最后填月表,这样加大排污者工作量,前后仅是简单的乘、加关系,重复性较严重。尽管如此,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来说,错误率仍然较高。

3.2核定或复核核定数据与真实的排污量存在着不一致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问题之一。此问题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环境监察机构的排污费收缴;会导致新建项目污染指标下达受到影响;会导致污染治理的方向有误;而且会直接影响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决策有误。这一问题的存在大致有二个因素。

3.2.1核定或复核核定数据的来源不明

《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现定的几种核定方法中,首先具备自动监控仪器的企业在数量上很少,其次环境监测部门能够提供监督性监测报告的少之又少,甚至常年没有一份报告。因此,核定数据的来源只能寄托于物料测算,《通知》中规定“不具备监测条件的。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定的物料测算所得物料测算数据”(这里且不讨论具不具备监测条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定的物料测算方法在哪里,基层监察机构不知道。

在具体的核定或复核核定工作中,基层监察机构采用五花八门的系数手册,有的行业的排污系数在不同的手册,甚至在同一本手册中不同章节中有着天壤之别。企业状况基本雷同的由不同地区的环境监察机构核定,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有较大差别。

3.2.2核定和复核核定工作受干预

《条例》的实施,使排污收费的征收力度有了很大的保证,从而使以往的协商收费向总量收费在很大的程度上有了改变。但是地方环保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事先协商费用,然后倒推污染量,再加上操作员的水平受限,在推倒过程中不计较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介质等问题,只要能推倒出定额的污染量来即可。

环境监察机构的核定及复核核定受到地方的干预也是比较严重的。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时核定工作不得不作出让步,从而使得那些重排污单位在核定结果上是少排污或不排污。这又是影响核定与真实量不一致的重要因素。

3.3上级部门督查的项目不清,下级顾此失彼

在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申报核定督查的工作中,由于没有一个固定格式(即检查内容),下级部门在迎检工作中很的被动。如在督查一家造纸厂的申报情况中,由于下级部门拿不出该厂的新鲜用水量的数据来源(即用水发票),那么下面的工作予以否定。在督查水泥厂时,拿不出用煤发票,则予以否定。这样的做法不尽公平、合理。县级环保部门管辖的大多是乡镇企业或私营企业,其用水大多采用自卑水井,水费则是协商而定。由于是私营企业,其财务制度不完备,所以让每个企业拿出水费缴费的单据是很难办到。造纸行业主要控制指标为COD,如生产10000吨瓦楞纸(非化学制浆),则用水量为100万吨左右,回用20%,排放45—65万吨,如水处理去除率效在80%左右,那么排放COD就在120吨左右。水泥行业主要控制指标为工业粉尘,年产量10万吨水泥,如全线无除尘设备则排放水泥产量的10—15%左右,即排放1—1.5万吨工业粉尘。如除尘器的去除率在95%,则排放0.05—0.075万吨。用上述方法检查某一企业的申报情况及核定情况,难道不比死板在查看发票要准确快捷的多吗?当然原始资料也不容忽视,如生产工艺流程、监测报告、监察记录等。仅仅因为一种票据没有而否定全盘是要不得的。

3.4“三表合一”的制度推行不力

篇5: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排污费征收制度明确规定,按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污染当量为单位实行总量多因子排污收费。与原有法规相比,现行条例实现了排污收费标准的4个转变,即由超标收费向总量收费转变;由单一浓度收费向浓度与总量相结合的收费转变;由单因子收费向多因子收费转变;由低收费标准向补偿治理成本的目标收费转变。

我国排污费征收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环保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原则,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全部用于污染治理,包括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和污染防治新技术及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等。《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加大了排污收费工作的执法和监督力度,对排污费缴纳、征收、管理及使用等环节的违法行为,均规定严厉的法律责任。对不缴或者欠缴排污费的,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拒不缴纳的,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我国排污收费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及如何完善?我国排污收费制度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从实践情况看,现行排污收费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偏低,不能弥补污染治理成本,不利于污染物的治理和减排。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不利于调动企业治污积极性。二是排污费不能足额征收,影响了污染治理资金的筹集和环保设施的建设。排污费不能足额征收,除政府干预、执法不严等原因外,还与目前监测手段落后、底数不清,不能准确核定排放量有关。三是部分地方有截留、挪用、挤占排污费的现象,影响环境污染防治。特别是有一些基层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严重不足,很大部分用于人员经费和办公费支出。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应包括:研究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推进环境污染外部成本进一步内部化。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逐步提高到治理污染全部成本水平。切实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建立排污量和排污费缴纳情况公告制度。积极开展排污费征收情况稽查,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等。

排污权交易的优缺点

(一)实行制度上的问题

排污权交易要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前提,而污染物排放总量应当根据当地环境容量也就是自净能力确定。但环境容量受多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很难准确得出。因而实际确定的污染物总量只是一个目标总量,更多时候它表现为最优污染排放量(由边际私人纯收益和边际外部成本共同决定)。也就是说如果排污权交易建立在最优污染排放量基础上,污染物排放总量极大可能超出环境容量,毫无疑问会构成对环境的破坏。

环境标准和排放标准的进一步准确化是排污权交易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环境标准从形式上看,似乎体现了各污染源之间的公平,但实际对于不同的排污企业,可能因为背景水平、治理难度等的差异并未公平地分摊削减污染的负荷。现行排放标准对于新兴污染控制政策的改革甚至产生一种限制。

排污权交易原则上禁止各功能区之间排污许可证的转让,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这就是当环境围绕压力大的地区向污染压力小的地区转让排污权时,适用两地环保部门协商制定的“兑换率”。然而由于兑换率直接涉及两地的经济利益,可以想见达成一致是非常困难的,又会增加政府的管理成本。

非排污者可以进入市场购买排污权,从理论上来说违反了污染者付费原则。实际上将一部分责任转嫁给无辜的非排污者,由于非污染者的原因减少了污染,意味着在环境自净能力许可范围内又可以多排放,极不公平,长此以往,后患无穷。从实践看,中国不会有那么多的环保组织和个人有能力参与到市场中来,就算有,也不可能长期负担这本不应该由他们支付的排污权。

此外,未能适当地考虑排污时间问题。效果良好地满足短期环境标准意味着除控制污染外还要控制时间。污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环境自净能力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有所不同。如果节省的排污权在同一时期使用,又恰好遇到自净能力差的时期,就等同于超标排放。

(二)环境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问题

从政府角度看,按照政治学理论,政府存在一个自我扩张的倾向,总是希望多管事。同时,政府总是希望手中的钱越多越好,通过环境税、排污收费等手段,在保证环境效果之外还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而实施排污权交易,只能得到环境污染产权出售的收益。并且,实现许可证市场的均衡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产生大量的交易费用。因此,政府会偏好政府干预的手段,也就不会对排污权交易这样的靠市场机制解决问题的方法太感兴趣。

作为一种市场手段,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关键问题之一就在于如何合理地将初始排污权分配给数个污染源。初始分配权一般有两种方法可以来获得:它可以在现有的排污者中分配;或者可以通过拍卖或抽签的方法在范围更广的申请者中分配。对于局部的污染物而言,其中一些许可证可以免费发放;而对于全局性的污染物来说,许可证应该进行拍卖。但是,如何合理确定分配方式呢?如果采用免费发放的方式,政府管理部门就不能取得经济利益。而如果对初始排污权都进行拍卖,则有可能增加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阻力。因为排污企业提供了就业机会,交纳了税收,生产了社会需要的产品,却需要以较高的竞标价格购得初始排污权,也可能影响投标人的积极性。投标人越少,拍卖者所能得到的价格就越低。怎样确定初始排污权的分配方式,对政府管理部门也可能成为难题。

在实施总量控制基础上的排污权交易中,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必不可少,否则,政策就会偏离目标。由于排污权交易中容量资源转变为有价值的财产,企业的牟利动机将表现的更加强烈。如果监管不严,违规可能获得利益,比如出售非减排的排污权,排污权交易的市场规则就会被破坏,也就不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怎样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怎样分配好初始排污权,既要完善的监督机制,又要监督人员本身的素质高,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下还有一定难度。

(三)立法上的困难

篇6: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浅析我国医院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作者:戴玉娟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2期

摘 要:本文对目前我国医院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医院收费管理的改进措施,保证患者的根本利益,提升医院的竞争力,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医院收费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a)-0213-01

1目前医院收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目前医院收费方面存在的问题

超标收费。虽然多年来物价部门对医院收费项目早有明文规定,哪些项目可收费,收多少,都有具体的界定。但经过调查发现,各医院都有超标收费的问题存在,具体涉及床位费、静脉穿刺、吸氧费、空调费、住院诊疗、肌肉注射、换药费等等多项收费。自定项目收费。经过调研发现,各医院都或多或少存在自立项目、自定标准收费的现象,而且自设项目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入院处理费、消毒费、工本费、水电费、陪人费、床位附加费、包床费、测血压费、消毒清洁费、医疗固体废物处置费、妇科处置费、肿瘤消毒隔离费等多项。分解重复收费。这种乱收费行为往往发生在手术患者身上,包括拆线费、高频刀、卫生材料使用费等,有些医院既加收了20%的手术费、又收取一次性医用材料费,患者对这些收费名词又很陌生,又不懂得专业术语,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加重了负担。强制收费。这种强制收费的现象在很多家医院都存在,比如每张1元的强制就诊卡,就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医院是无权强制患者购就诊卡的,因为他既不属于药品,也不属于医疗器械,不在医院的经营范围内,即便能够批准经营,消费者也应有选择消费的权利。收费不透明。医疗收费管理不规范,部分医院对政府调价政策执行不及时、打折扣,无视政府的法律法规,有些医院故意拖延调价时间,利用时间差赚取更多差价等。另外,有些医院不履行收费公开、透明的义务,逃避责任、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众所周知,医院的药品价格普遍高于药店,药品从生产出厂进入流通环节再到医院,价格连续翻了一倍到十几倍不等。尽管一些外部因素影响了医院的药品定价,而不是医院本身采取的自主行为,但也间接反映了医院药品集中招标过程中的一些弊病,致使药品中间利润差价日益增加。患者对医院开具的处方“望而生畏”,从而选择转向其它药品零售商去购买,但对于一些专供各大医院的药品,却无能为力,只能承担高额的医药费用。滥用大型检测设备收费。滥用大型检测设备,实际已在成为各所医院高收费、乱收费的一个黑洞。大型检测设备是科学的,采用高科技仪器设备检测,有利于为病人准确、快速地找到病因,应该说是件好事,但滥用则又有所失于科学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医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热衷于购置大型医疗设备,追求设备高档化。目前医院配备的高技术设备的规模和数量已经超越了医疗服务需

求水平,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尽快收回投资,医院势必要增加设备的使用次数,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过度检查和重复检查,相应的检查费用却都要由患者来承担。在医院中,我们可以看到CT室、彩超室、电子胃镜室是最热闹的地方,这里终日有病人排长队等候,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并不是非要做这些高科技仪器检测不可的。2005年医疗改革实施以来,将患者看病费用的降低作为最终目标,然而,随着对医生技术的肯定而提升的手术费与先进检测设备使用费的提高,反而使患者的负担日益加重,再加上药品费用的居高不下,医疗成本与日俱增,呈现出与医改初衷相悖的整体趋势。

1.2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问题,究其原因,医院财政管理体制的问题是造成医院乱收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有政府卫生、物价等主管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监管不到位,片面维护部门及行业利益而疏于管理的客观原因存在;也有医院为小团体自身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违规违纪向患者多收费、乱收费的内部原因,而对医疗服务违规收费的案件查处不力,是多年来医院乱收费的又一重要原因。

2加强医院收费管理的措施

2.1 提高收费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待遇水平

在法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医院收费人员是医院收费最直接的接触者,所以要把学法、守法、用法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制假造假,不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收费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政府部门制订的物价政策,既不要多收,也不能少收,即使是一角一分,都不能有差错,既要让医院放心,又要对得起看病就医的百姓。特别要注重降低收费找零过程中牵扯出纠纷,能够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给患者一个明明白白消费的机会。

2.2 建立监督复核的费用审查制度

医院应该成立单独的部门通过电脑控制总机对医院各部门收费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此外,对于有异议的收费项目,可实行多窗口核准制度,对于在某一交费窗口产生的收费额度异议,可以引导患者转换另一窗口进行复核交费,实现交叉性监督,避免了因操作问题带来的费用纠纷。此外,每月对各临床收费科室的收费情况,进行随机抽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了对退费工作的监督,严格退费单签字、审核程序,做到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复合:即病区夜班护士要把当天输入的医嘱进行复核;收费员通过“一日清单”与住院患者或家属再次复核;住院收费处在病员结帐时根据费用记帐单再次进行复核,防止多收、少收、重复收费。

2.3 加大对医院收费管理的力度

严肃查处医疗服务乱收费案件,以严查死堵的事例教育医疗服务行业和医院的管理者。要制定查处医疗服务乱收费问题的处罚细则,明确职责,实行院长负责制,由卫生监督部门、物价监管部门与相关执法部门等协同对医院的收费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并采用责任追究到底的方式,对于出现乱收费行为,要要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负责领导的行政责任。

各卫生、物价、审计部门要联合加大对医疗服务收费工作的管理力度,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医疗行业的价格管理和监督检查。通过专项检查或群众举报以及不定期地上门指导,及时纠正发现的乱收费行为,对屡查屡犯的医疗单位,要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加大处罚力度,采取全部收缴、罚款、媒体曝光等形式,使违法者感到无利可图而放弃违法,真正使医疗收费与药品价格走向规范化,切实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对于医院,要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在制定合理收费标准的前提下,严格执法、令行禁止,坚决纠正医疗收费方面的违纪问题。通过借鉴一些医院对于收费管理的成功经验,建立经常性医疗价格检查及通报制度,实行药品价格公示,同时公布价格监督举报电话,增加收费的透明度,加大收费公开和管理的力度,才能保障广大患者的根本利益。

3结语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行,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完善我国医院收费管理制度,加大对医院收费管理的力度,是政府关心百姓民生的体现,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也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7: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排污收费,可持续发展,制度原则,解决措施和建议

1 序言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国家环境管理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 对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的实施比排污收费理论的产生历史更为久远。排污费的本质是排污者由于其排污所造成的环境损害的经济补偿, 用经济学的理论就是企业或个人的边际外部成本。根据排污费的特点, 可总结为强制性、固定性和公平性。

2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 收费项目不全

(2) 在排污费征收和使用管理上忽视诱导机制的运用

(3) 排污费不能足额征收

目前, 全国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存在不能足额征收排污费的问题, 全国平均收费率50%左右。主要原因是: (1) 行政干预严重, 部分生产企业通过当地行政领导干预, 使得环保部门无法足额征收排污费。 (2) 环保部门执法力度不够, 少数收费人员法律法规水平较差, 排污收费政策掌握不准, 业务素质较低, 导致征收排污费不按标准执行, 严重影响了排污费的足额征收。 (3) 企业领导对排污费政策的认识不足, 以经济效益差为借口, 拒交、拖交排污费, 使得排污费不能足额征收。

3 健全和完善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政策建议

3.1 明确排污收费制度的性质、权属及其管理和使用的方式

排污收费是国家环境管理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 对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排污费是基于排污者的排污行为而产生, 没有排污行为就没有排污费, 但学界目前对排污费的性质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 排污费是环境保护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

(2) 排污费是企业间的环境互助金。

(3) 排污费是运用法律手段, 使污染者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目的在于促使污染的治理。

(4) 排污费是国家法律规定排污者为其排污行为影响环境所必须承担的一种经济责任, 以缴纳排污费的形式来补偿环境的损失。

(5) 排污费应该是排污者因合法排放污染物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损害必须付出的补偿代价。

3.2 强化追究环保部门违法排污收费行政责任的刚性

科学制定排污收费标准。如前所述, 排污收费标准的制定, 一是要高于污染治理成本, 以实现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 促使排污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逐步将二氧化硫、污水等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提高到治理污染全部成本水平。二是要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为约束性目标, 在总量控制、逐级分解的基础上核定排污收费标准。三是要通俗易懂, 便于监管。现行排污收费标准, 多数以污染当量计征, 涉及诸多理化生指标和专业检测手段, 老百姓看不懂, 治污防污便成了少数环保人员的“专利”, “人情收费”、“协商收费”便难以避免。建议将按污染当量计征折算为按产品产量 (如发电度数、焦炭吨数) 计征, 并向社会公布公示, 这样较为简捷明了, 便于社会监督, 足额征收。四是要同步调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排污费会计处理的规定, 因超量超标而形成的排污费和罚款支出不得进入定价成本。

3.3 加强科技手段的研究与运用, 促进排污收费科学化

(1) 明确收费目的

排污收费作为一种经济手段, 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等排污行为主体加强经营管理和技术革新, 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 积极治理污染, 减少污染物排放。

(2) 坚持四项原则

在深化改革和完善排污收费制度过程中, 有必要坚持污染者负担原则、“排污收费、超量加倍、超标处罚”原则、收费标准高于污染治理成本原则和治理污染优惠原则。

4 强化排污收费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由于我国原有的收费标准存在很多的缺点, 不足以达到经济刺激的目的, 因此必须对原有的标准进行改革, 进而优化收费标准, 使之更科学, 达到激励的目的。要实现这个目标, 必须实现四个转变:

(1) 由超标收费向排污就收费转变。我国原有的收费标准规定按照超标排污情况收费, 这不仅没有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而且使得环境进一步恶化, 这说明超标收费是不合理的。

(2) 向总量控制收费转变。这主要是考虑到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因此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总量必须在环境容量范围内。

(3) 由单因子收费向多因子收费转变。

(4) 排污费由低向高转变。

5 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 利用经济手段控制环境污染在中国也处于探索和开发阶段。尽管排污收费已经在中国实施近30年, 并且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它也处于不断改革和完善中。中国环境经济手段的完善和应用为企业污染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企业应根据其成本效益分析, 确定最佳的污染防治方案。随着消费者的环境意识的提高, 企业可以打“绿色”品牌, 进行营销。企业可以通过一些自愿的方法, 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参考文献

篇8: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创业投资;税收优化;政策制度

一、我国创业投资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至今,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包括非理性发展、外部制度环境不完善和内部治理低效率等一系列问题。当前的创业投资行业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就目前来看,我国创业投资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中国创业投资企业存在过度投机行为

过度投机行为是我国创业投资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过度投机行为使得创业投资企业难以专注于寻找早期的创业企业。而过分的把精力放在可以短期获利的处在相对较成熟的创业企业身上。寻求短期投机利益使得创业投资企业难以发挥中小企业孵化器的作用。投机行为使得创业投资企业成为资本逐利的工具。

(2)中国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存在泡沬

创业投资应当是及多种因素于一体的资本运作活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钱生钱。2009年到2010年之间,我国创业投资发展掀起了一股新的高潮。过度的热捧使得创业投资行业存在泡沫化特征。泡沫化的创业投资行业强调被投资企业的短期上市。从而忽视了很多短期内难以实现收益的好项目。社会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创业投资行业使得创业投资企业数量激增。导致创业投资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一些难以达标的项目在未通过分析评估都能拿到投资。2010年以后中国创业投资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时期。其泡沫化现象有所回落。但是我国创业投资行业的泡沫依然存在,不容忽视。

(3)中国创业投资企业缺乏主动资本退出压力

中国创业投资企业对于资本退出的认知存在偏差。过于强调以首次公开募股的方式退出。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創业投资项目是难以在短时间内上市的,还有一些创业投资项目更是陷入了经营困难的困境,对于这些项目如何收回投资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创业投资虽然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过程,但是过于忽略资金的时间价值会给创业投资行业资金的流动性造成影响。

(4)金融制度不完善

我国2004年推出中小板市场,2006年试点股份报价转让系统,2009年推出创业板市场。可以说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已经成型了,但是成型并不代表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是运作上还存在很多缺陷。内幕交易、资金超募等现象频发。导致我国资本循环的效果不理想。我国资本市场运作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交易制度安排并没有着眼于高新技术领域的培育。其设计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资本市场多层次的要求。这些缺陷导致当前创业投资资本面临“投进去、出不来”的尴尬局面。

(5)税收激励政策制度不完善

实施税收激励政策要搞清楚税收激励的对象和形式,政府制定税收激励政策要考虑税收政策激励的对象,根据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激励方式。要明确是创业投资者、创业投资机构还是创业企业。还要明确是对单一对象进行激励还是对部分或全部对象进行激励。实施税收激励的形式:具体形式包括三种,第一种是在事前激励,即对于所有的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激励,第二种是事后激励,即对已经取得成功的创业投资企业进行激励。第三种是混合激励,即事前和事后一起进行激励。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创业投资的税收激励都采用事前和事后混合激励的措施,就目前而言我国税收激励政策的对象细分还不够大多数税收激励政策都具有普遍性的特征。税收激励政策的形式也主要集中在事前激励。

二、政策建议

对于我国创业投资行业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优化税收激励政策

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业,我国的创业投资税收激励政策还侧重于事前激励,这样的税收激励政策体系虽然大大提高了我国创业投资企业的数量,但是很难保证创业投资企业的质量,随着我国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应当慢慢的从注重事前激励向注重时候激励倾斜。对于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创业投资企业予以针对性的税收激励政策,保证我国创业投资企业的质量。

(2)同时开展税收激励和非税激励

税收激励的制定需要通过修订税法的形式,一般周期漫长。很难及时对税收激励政策加以完善,这时候就应当出台非税激励措施对创业投资行业进行激励,主要的非税措施就是创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由政府设立并按市场化模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主要通过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

引导基金对创业投资行业的扶持比起税收激励政策具有灵活性、及时性、适应性的特点,在对创业投资企业进行扶持的时候更加的贴近企业。充分补充了税收激励政策的不足。对于我国各地方政府设立的引导基金,本文认为引导基金的设立应当在扶持创业投资企业时体现出区分度。对于不同的创业投资企业予以不同程度的扶持。保证创业投资企业的质量。本文设计的创业投资企业社会贡献评价体系可以作为引导基金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参考。区分不同层次的创业投资企业,进行不同程度的扶持。

(3)运用政府采购扶持创业投资行业

政府采购是指政府通过与私营企业达成买卖协议,采购政府所需物资,同时促进私营企业销量的行为。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制定了政府采购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购买美国产品法》、韩国政府制定了《政府合同法特殊采购实施条例》。我国也在2002年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为政府采购政策提供了法律和制度基础。按照国际标准,政府采购金额应当占到该国GDP的10%以上,2013年我国GDP达到9.24万亿美元。按照10%的标准来算,我国政府采购的金额应为9240亿美元。这一数量的政府采购金额对于创业企业的发展将是巨大的,我国政府应当制定政策,尽量的将政府采购资金倾斜到创业企业中,促进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

(4)出台创业投资企业奖励政策

调查数据显示,12.6%的创业投资机构希望政府出台针对创业投资的奖励政策,包括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的奖励,对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的创业投资企业予以奖励等政策。财政部于2009年出台的《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就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有创业投资企业的信心和发展。本文建议政府针对创业投资企业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针对不同的创业投资企业实施不同程度的奖励措施,本文建立的创业投资社会贡献评价体系也可以作为奖励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5)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阶段前移

篇9: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一) 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没有统一的标准。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第6条规定“中介服务收费实行在国家价格政策调控、引导下, 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制度”, 其中第二款规定:“对评估、代理、认证、招标服务收费等市场竞争不充分或服务双方达不到平等、公开服务条件的中介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行政府指导价。由于《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未对收费做出统一的、具体的规定, 因此, 各省市财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又制定了本省市的收费标准。各省市的收费标准不一致, 地区差异很大。收费标准的差异在注册会计师跨地区执业时会带来混乱。

(二) 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直接讨价还价。

在确定收费金额的过程中, 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讨价还价的现象严重, 会计师事务所就很难按照标准收费。据笔者所在地区的业内人士透露, 实际收到的费用只占标准的40%~60%, 收费相对较低。在低廉的审计费用的情况下, 为了保证正常的利润, 企业只有减少审计程序, 这将直接导致审计质量低下, 增大审计风险。

(三) 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标准偏低。

从各地所制定的收费标准来看, 与收费制度比较成熟的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 目前我国的收费标准明显偏低。这种过低的收费标准和注册会计师实际承担的风险不相适应, 不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审计委托模式存在缺陷, 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 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考察经营者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就聘请注册会计师对经营者进行审计, 这就形成了由审计师、财产所有人、财产经营者所构成最基本的审计委托关系, 在这个基本关系中, 审计人员独立于财产所有人和财产的经营者, 能够发挥鉴证服务。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 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国有股“一股独大”, 国有股的所有人虚拟化, 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因此, 出现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现象, 审计委托关系也被扭曲为注册会计师接受经营者的委托对经营者进行审计, 并接受经营者支付的审计报酬, 即出现自己出钱审自己的怪现象, 这就使得注册会计师有机会与被审计单位讨价还价。目前我国的审计市场处于买方市场, 在这种关系中客户占主导地位, 这就导致:一方面, 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 事务所常常在价格上做出让步和妥协, 降低审计收费;另一方面, 客户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依据是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能否让其满意, 为此, 客户宁愿出高价购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满意报告, 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 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他们也甘愿冒这样的风险。2、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建立和发展仅仅有20多年的历史, 各种制度还不完善, 会计师事务所的进入壁垒比较低。所以,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执业质量、人员素质相差不大, 降低审计收费, 就成为其争夺市场的手段。这就导致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恶性竞争, 使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不利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3、对违规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较低, 我国的《刑法》、《公司法》、《证券法》以及《注册会计师法》都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违规做出了规定。根据规定, 注册会计师违规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但是实际情况是有关部门对违法、违规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比较轻, 主要停留在警告、没收违法收入、罚款、通报批评和暂停执业资格上。我国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制度形同虚设, 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制定价格政策时很少考虑提高审计质量与防范审计风险所需要的审计成本, 审计收费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应对措施

(一) 改革现行审计委托模式, 实行招标制。

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实行审计招标制, 这种制度是由独立于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专门机构作为独立审计的委托方, 由国家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 把上市公司的委托权由上市公司转移到专门的机构, 由该机构在充分考虑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执业能力和执业记录等因素的基础上, 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 决定注册会计师的聘用和费用的支付。这种制度一方面可以避免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为了争夺客户而引发的无序和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又可避免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屈从于客户的利益需求, 将极大地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审计的质量。

(二) 制定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标准。

一般而言, 公司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审计风险等都与审计工作小时密切相关, 因此, 我国财政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借鉴国际惯例, 以审计工作小时为基本依据来制定全国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鉴于我国地域广阔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差异, 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因此, 收费标准应体现出合理的地区差价、质量差价、人员层次差价。具体说, 收费标准可以考虑规定审计收费的上下线, 全国各地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时按照该标准执行, 在标准的上下限内收费。

(三) 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惩罚力度。

改变过去以行政处罚为主的法律监督体系, 建立以民事责任为主的法律监管体系, 加大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形成注册会计师的有效监督, 促使其勤勉尽职, 减少不规范的审计行为。

(四) 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自身的建设, 提高市场竞争力。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联合、合并等方式, 扩大规模, 这样, 可以缓解审计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的局面。同时, 会计师事务所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注重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五) 加强对审计收费的披露的监管。

通过审计收费的披露, 不仅能使监管部门了解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情况, 还能防止在审计收费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 有效遏制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恶性竞争。证监会于2001年12月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进行了修订, 明确要求上市在年度报告中将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作为重要事项加以披露, 随后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 对审计费用等信息的披露内容和格式作了明确规定, 但是实际披露的质量不甚理想。所以必须加强审计收费披露的监管, 将信息的披露作为强制性规定, 对不按要求披露的有关信息的人员如何进行处罚做出明确规定。

参考文献

[1].杨中环.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标准的思考[M].价格月刊, 2004 (7)

篇10: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缓刑制度 震慑缓刑 缓刑犯 再犯罪 对策

缓刑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就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在考验期内,如果遵守—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制度。缓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教育改造罪犯使其重新回归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缓刑适用案件的增多和缓刑犯重新犯罪案件逐年增加,我国缓刑制度的设计不足及缺陷已成为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重要因素。

1 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和七十四条的规定,我国的缓刑适用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际判处的刑罚(即宣告刑)而不是法定刑,体现了我国的缓刑制度只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缓刑制度创立的初衷就是作为短期自由刑的替代措施,促进犯罪人之再社会化,考虑到罪重犯的人身危险性通常较大和对刑罚适用公正的需要,罪重犯不能适用缓刑。[1]

1.2 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犯罪情节轻微,表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小;罪犯悔罪表现较好,表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小;不致再危害社会,是罪犯主观恶性与犯罪行为客观危害的统一表述,这就要求法官对具体的犯罪情节和罪犯的悔罪表现进行综合认定。[2]

1.3 必须不属于累犯

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是故意犯的累犯,是指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情形。累犯不仅表明了其人身危险性较大,而且“对于一个反复犯罪的累犯,很难得出今后不再有社会危险的结论”[3]。因此累犯因其行为已经使得法官难以确定对其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也即“累犯本身的特点与缓刑的适用条件相冲突”[4]。

2 我国缓刑制度适用的现状

我国的缓刑制度已经广泛适用于刑法分则除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各章犯罪之中。从适用的犯罪性质上看,适用缓刑制度的罪名涉及60余个,其中主要是一般性质的犯罪,但也不缺少杀人、抢劫、强奸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但同时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的情况;从适用的犯罪类型上看,主要涉及财产型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型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犯罪、贪污渎职类职务犯罪和破坏经济秩序类犯罪。

缓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教育改造罪犯,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缓刑犯重新犯罪的案件呈现了逐年增加的态势,慎重对待缓刑的适用已经成为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课题。以某县级检察机关公诉案件为例:2009年办理的公诉案件中,判缓刑62件100人,缓刑率47.84%,判处缓刑再犯罪案件2件2人;2010年办理的公诉案件中,判缓刑的64件94人,缓刑率47.95%,判缓刑再犯罪案件3件3人;2011年办理的公诉案件中,判缓刑的69件101人,缓刑率47.86%;判缓刑再犯罪案件3件3人。

3 对缓刑犯再犯罪的原因分析

缓刑犯再缓刑考验期间重新犯罪的原因除自身悔过意识不强、所处社会及家庭环境不利改造等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缓刑在适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3.1 在缓刑的适用上存在人为放宽法定尺度的问题

司法实践中,审判机关往往扩大了缓刑的适用,将一些不符合缓刑法定条件的罪犯判处了缓刑,或将本应判处缓刑的罪犯未适用缓刑。如:被告人张某盗窃财物3万余元,被某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3年;而被告人肖某盗窃财物803元,刚刚达到盗窃罪数额起点,且符合缓刑适用其他条件,却被判处拘役4个月,并未适用缓刑。以上两案盗窃财物价值相差甚大,缓刑适用却不相同,究其原因是肖某无力缴纳罚金,法院将缴纳罚金与否作为是否适用缓刑的关键因素。虽然罚金刑的诟病众所周知:罚金刑不容易执行;具有不平等性;出现罚不当罪;重罚不重教;株连无辜;同罪异罚;以罚代刑等等。[5]但有些被告人或其亲属为了能使被告人适用缓刑,免受监禁,往往通过多缴罚金、多赔偿被害人损失、开具假证明,以体现被告人的悔罪態度,干扰法官的判断,导致了缓刑适用出现偏差和错误,使得具有再次危害社会潜在危险的人员重新流入社会。

3.2 《刑法》缺乏实施缓刑的前置程序,也无在缓刑期间再犯罪无法定的加重、从重处罚规定

在我国,由于对罪犯宣告缓刑后便将其释放交付考验,没有对其规定任何补偿义务,犯罪人基本上没有遭受任何实质性制裁,因而适用这一制度时经常与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产生冲突,有违刑罚公正的要求。[6]对缓刑期间再犯罪的处罚,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或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规定中并无加重、从重处罚的内容。虽然对于适用缓刑再犯罪的犯罪分子撤销缓刑与新犯或新发现之罪进行并罚能够使犯罪分子立即接受实质性刑罚,但惩罚及教育的力度存在欠缺,惩罚力度不够明显,故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不强,大大减弱了预防其再次犯罪的威慑力。

3.3 《刑法》规定太过原则,监管机关对在缓刑考验期间的缓刑犯监管不到位

根据《刑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这些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间回归社会,应由相应公安机关负责监管,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我国缓刑规定的监督措施过于原则,缺乏应有的规范标准,体现不出刑罚性质。[7]实践中我国公安机关内部根本没有相应的缓刑考察工作部门,没有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这是我国缓刑不是处于“瘫痪”就是处于对犯罪人“准无罪释放”的体制原因。许多地方的缓刑考察形同虚设,出现了公安机关对缓刑犯不闻不问的情况。[8]

4 预防、遏制缓刑犯再犯罪的对策

4.1 提高基层司法人员综合素质,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神圣职责

我国基层司法机关人员整体素质还相对较低,法律意识和办案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判处缓刑的案件中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个案时有发生。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到罚金刑的适用,可能违背罪责自负、罪刑相适应原则,给受刑人以外的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降低刑罚的道德宣示功能与矫正功能,同时可能引发更多的犯罪。[9]“罚金刑,无论其金额制定得如何合理,如果执行方法有问题,则将无刑罚之效果。”[10]因此,增强基层办案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遵照办案程序,不断提升法官的综合法律素质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定期组织基层法官交流学习、到上级法院挂职锻炼、安排固定时间学习提高等形式进一步培养法官全方位素质养成,严格依法办案。同时,检察机关在开庭过程中发现法官适用法律不妥或量刑不当,可以向法院发出《法律建议书》,依法行使监督职能,减少在缓刑适用上人为放宽法律尺度的问题发生。[11]

4.2 在《刑法》中增设缓刑期间再犯罪应加重、从重处罚及缓刑附加条件的规定

犯罪分子被宣告缓刑后,不但不吸取教训,在缓刑期间就故意犯罪,其主观恶性明显大于一般累犯,如对缓刑期间再犯之新罪不加重、从重处罚,则不利于体现法律的公正性、威严性。因此在进一步修改《刑法》或出台相应司法解释之时,应对缓刑犯再犯罪作出加重、从重处罚的规定。同时增设缓刑前置条件的规定,使其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一定实质责任,无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缓刑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冲突,减弱缓刑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性。在前置条件的设置上,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法律中的“震慑缓刑”制度,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在特定的时间内将被判处监禁的罪犯囚禁于矫正场所,使其接触囚禁生活的现实,感受囚禁生活的痛苦,从而在其内心产生震慑作用,以促进其矫正与回归社会;其次,法官在罪犯以为需要长期服刑的时候突然给予其缓刑,中止刑罚执行,让其回到社区在缓刑官的监督下完成最后的刑期。[12]

4.3 设立专门合理的考察管理机构,加强对缓刑的考察和监管

要建立专门的缓刑考察管理机构负责缓刑犯的考察工作:我们可以在公安部门设立社区矫正机构,各辖区派出所要指定一定数目的干警担任兼职缓刑考察官,各社区、村、组要有兼职缓刑考察员负责统计本辖区内缓刑人员的基本情况,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入户走访的形式,时刻掌握缓刑人员的现实状况,并记录缓刑人员考察档案。缓刑考察员应采取“一对一”的跟踪帮教管理,并以考察机构的名义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考察情况。[13]同时要注重各部门间的协调,形成监管合力,防止缓刑犯脱管、漏管。

参考文献:

[1]王平,何显兵著.《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02期.

[2]王平,何显兵著.《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02期.

[3](意)杜里奥·帕多瓦尼著.《意大利刑法学原理》,陈忠林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60页.

[4]苏彩霞著.《累犯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151页.

[5]陈兴良主编.《刑种通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396页.

[6]王平,何显兵著.《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02期.

[7]储槐植,陈敏著.《改善社区司法》,载《中国监狱学刊》2002年第6期.

[8]张慎佑等著.《关于完善我国缓刑考验制度的思考》,载《青少年犯罪问题》,1995年第1期.

[9]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7頁—第200页.

[10]甘雨沛,何鹏主编.《外国刑法学》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第554页.

[11]李勇,赵爱军,郑殿雨.《缓刑期间犯罪不能再适用缓刑》,《检察日报》2010年1月20日第三版.

[12]周振杰著.《美国的震慑缓刑制度及其借鉴》.

上一篇:高考作文真题2015-201下一篇:感悟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