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

2024-07-25

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精选6篇)

篇1: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

疾控中心各科室人员的工作职责

一、中心办公室

1、在中心主任领导下负责协调全中心各科室行政和业务工作收集、整理、归纳全中心工作计划、总结起草和处理综合性来往文书审核各科起草的发文。

2、负责来往文件、资料的审核、拟办做好文书的收发、归档立卷、文件打印、印鉴管理、图书资料管理等工作。

3、负责组织安排全中心政治、业务学习及协助中心主任召开中心会务和中心主任办公会督促检查中心会务决议事项的执行情况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4、负责管理全中心职工考核办理职工转正、定级、晋升和工资调整等工作建立健全职工档案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和管理工作。

5、负责办理来往有关业务事宜处理有关业务方面的人民来信和对来访者的接待工作。

二、总务科

1、负责药品、器材、设备的采购、供应、管理和维修。

2、定期做好水、电、气、压力器械、库房等的督查协助、督促检验科做好有毒药品、菌株、易燃毒品的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3、管理中心内卫生、车辆维修保养及门卫安全、通讯畅通和绿化等工作。

4、建立健全大型精密仪器档案不定期考察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充分发挥仪器效能。

5、负责仪器设备的定期检定与校准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降级和报废处理。

6、负责办证大厅、收费室的管理工作和咨询工作。

7、负责疫苗的管理做好疫苗进购、运输、贮存、分发负责中心冷链设备的维护、保养。

8、负责财务室管理编制收支计划把好支出关合理使用资金按时编制月、季报表办理财务预决算提供每月财务分析。

9、严格规范各种账目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会计账薄。完善固定资产、库存物资、药品的应收、应付款明细账的登记。

10、负责全中心各科的经济目标核算定期做好职工的福利工作。

三、质量控制科

1、负责收集并保存本单位所需检测质量方面的技术文件相关标准和检验方法等信息、资料。组织编审、发放、修改、宣传贯彻质量体系文件。

2、负责检测质量的审核和评审实验室计量认证、认可以及认证认可后监督相关工作。

3、代表单位承接样品下达检测任务负责检验记录的收集、归档和样品保管工作组织、管理、协调检监测报告的出证。

4、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上岗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技术和质量要求制定相关培训计划。不定期地对本单位检测工作进行督察对违背有关规定的人和事有权在必要时暂时终止违规行为及时向单位技术负责人汇报、同时提出处理意见和解决办法。

5、负责检测新项目、新技术、新方法的立项、审批工作。

6、负责监督单位仪器设备的建档管理和计量检定量值溯源等工作。协助办公室作好个人技术档案的建立健全工作。

7、负责对本单位检验质量的申诉和组织调查处理。

四、计免传管科

1、系统收集辖区内的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重点疾病监测、分析研究流行因素、掌握流行规律、了解疫情动态、做好疫情预测预报为制定防制规划和计划提供依据参与并组织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并评价其效果。

2、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做好疫情管理、核实、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疫情报告实行微机管理。定期印发疫情简报、分析。对辖区内各医疗单位、社会办医疫情管理进行检查、督促。疫情资料实行档案化管理。

3、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方针作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现场处置工作。并按突发事件报告流程报告。

4、指导和参与传染病现场调查、疫源检索、流行因素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做好疫区处理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5、认真贯彻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积极开展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工作做好计免卡册证表的建立、使用和管理保证冷链正常运转维持接种率和安全注射等工作。负责犬伤处理及免疫接种等工作。

6、制定生物制品计划组织指导预防接种实施作好异常反应观察处理和资料收集、汇总上报。

7、有计划开展接种成功率、抗体水平监测。作好计免相应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个案调查及处理。对基层计免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交流信息、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8、不断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开展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和健康促进工作。开展慢病患病情况、变化趋势以及与慢病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的专题调查研究收集慢病防治有关信息拟定防治方案指导慢病防治示范点工作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五、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科

1、负责消毒、杀虫、灭鼠的基本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应用。

2、负责蚊、蝇、蟑螂、鼠的种群密度和消长调查。

3、负责医疗卫生机构、托幼机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特种行业的消毒技术指导、消毒效果监测和疫源地的消、杀、灭工作。

4、协助配合上级机构完成蚊、蝇、蟑螂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生产企业和杀毒站的消毒质量监测、消杀灭药械的质量监测。

5、负责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杀灭工作、群众性灭鼠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价工作。

六、场所与健康相关产品监测科

1、承担辖区内食品、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洗涤剂化妆品、矿泉水及水源水、生活饮用水、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涉水产品装饰材料、室内空气等健康相关产品、场所的卫生监测、委托检验。

2、收集整理各种卫生监测资料、卫生监测统计报表进行上报和归档。

3、承担辖区内从业人员体检。

4、负责食物中毒、生活饮用水和环境污染事故性中毒、公共场所危害 健康事故、职业中毒和放射事故的调查处理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报告。

5、负责组织各类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与监测针对不同营养问题 制定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承担各种营养相关问题咨询开展合理膳食指导。

6、负责学校卫生工作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上报。

七、预防医学门诊部

1、认真贯彻《成都市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加强结核病归口管理做好病人的发现、诊断、治疗、督导管理及国家结核病疫情专报系统的使用管理和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和上报。

2、做好结核病的防痨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3、负责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和咨询工作。

4、负责从事职业卫生、放射卫生人员的健康体检和咨询工作。

八、检验科

1、依据有关标准、通则、规范承担各相关科室提出的卫生检测任务。强化检测过程管理对样品收验、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结果报告的校核及试剂仪器的使用做到规范、标准并负责相关技术资料管理、归档保证其完整性、保密性。

2、参与重大食物中毒、环境污染、突发疫情、疫点的调查、取样、检测等及时、准确出具检验报告。

3、负责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标准品、标准菌株的日常使用、管理和维护及时向有关领导和科室反映情况提出检定、维修、更新、报废意见。

4、做好检验工作业务技术管理完善实验室内部质控体系纠正检验工作中的差错使检验工作按规范进行确保检验质量。

5、承担上级部门的质控考核和认证及认可工作。

6、做好菌种、毒种、剧毒、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精密仪器的管理各类记录、技术资料和档案的管理贯彻实施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7、研究、引进、验证、开发、应用检验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新工作。

九、健康教育科

1、制定全县健康教育计划、方案并负责指导实施。

2、围绕重点疾病防治组织健康教育活动。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在农村、社区、医院、学校及重点行业、窗口单位等场所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意识。

3、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及时上报健康教育活动信息和工作总结。

4、配合救灾防病开展应急性健康教育活动。

5、负责编印不同形式的卫生宣传材料按期给报社、电视台等单位提供质量较高的卫生宣传资料组织好卫生防病知识、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防病工作的宣传报道并按时完成时代报、壁报征订、发放工作。

6、做好健康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储存、交流和利用为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制作材料、开展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7、负责中心对外培训、会议的组织实施做好会议记录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

十、地方病防制科

1、做好辖区内寄生虫病、地方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掌握流行规律做好疫情预测预报制订防治规划、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各项防治措施评价其效果。

2、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实施办法》做好疫情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监督检查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寄生虫病、地方病的管理执行情况。

3、加强传染源控制。指导并参与疫区的现场调查疫源检索标本采集分析发病流行因素提出防治措施指导参与疫区处理工作。

4、掌握人群抗体反应水平质量监控异常反应调查及时处理。

5、负责对基层从事血地防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培训、考察、考核。

十一、艾滋病防制科

1、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及《艾滋病防治规划》认真开展性病、艾滋病防制工作。

2、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大众预防知识水平。

3、负责艾滋病防治政策开发、高危人群干预、安全套推广、健康教育及艾滋病感染者关怀与治疗等具体防制措施的落实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4、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

5、做好成都市监管场所艾滋病监测暨健康教育工作。

6、按规定做好艾滋病防制项目经费的管理使用。

7、做好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时上报工作信息、简报和工作总结。

篇2: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

关键词:实验室;检验能力;疾病预防控制

引言

自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投入力度和建设步伐,郫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后,借助于国家投入和申请软贷资金,加强了实验室设备购置、环境改造和人才引进,实验室从中心成立之初的仅有721分光光度计到2011年已初具规模,检测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无论是在疾病控制,还是社会服务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中心实验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出建议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检验能力,为有效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与评价等职能提供科学依据【1】。中心实验室现状

2.1 环境条件 中心现有建筑面积5055.1m2,其中实验室面积1947.54 m2,占总面积的38.53%,符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标准(县级为35-42%),实验室现有万级净化实验室3间,百级净化实验室1间,B2生物安全实验室4间,基本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2.2 检验设备达标率 按照《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装备标准》,县级应为39类61台(件),中心现有30类50台(件),检验设备达标率70%,未达到疾控机构绩效考核指标(≥90%)要求。

2.3 检验项目达标率 按照《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标准》,县级机构基本检验能力118项,中心实际能开展83项,实验室检验项目开展率70.3%,未达到疾控机构绩效考核指标(≥85%)要求。

2.4 人员 实验室现有检验人员18人,其中研究生1人,占5.56%,本科生8人,占44.44%,大专生5人,占27.78%,中专生4人,占22.22%(见图1);主管技师5人,占27.78%,检验师5人,占27.78%,检验士1人,占5.56%,无职称7人,占38.89%,无职称人员均为2010-2011年新进人员(见图2);平均年龄35岁,20-29岁9人,占50.00%,30-39岁3人,占16.67%,40-49岁3人,占16.67%,50-59岁3人,占16.67%(见图3);平均工作年限13年,5年以内8人,占44.44%,5-10年1人,占5.56%,10-20年4人,占22.22%,20年以上5人,占27.78%。

图1 检验人员学历构成中专22%本科44%图2 检验人员职称构成主管技师28%检验师28%图3 检验人员年龄构成50-59岁17%研究生6%检验士6%大专28%40-49岁17%20-29岁49%无38%30-39岁17%

2.5 管理体系与资质 2005年,中心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取得了计量认证资质; 2007年通过了国家认监委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监督检查;2010年,中心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修改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计量认证扩项评审,并取得了职业健康检查资质和职业技术服务资质。

2.6 安全管理 中心虽然成立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相关制度,但生物安全设施还不健全、不够完善,检验人员未经过严格培训,意识欠缺。

2.7 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仍采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在数据导出、计算、传递及报告生成时效率较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易造成人为差错。3 问题与思考

3.1实验室的硬件设备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基础条件。中心实验用房虽然基本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但实验室和业务、行政办公用房混在一起,布局不合理,存在交叉污染,不能满足分区域检验的要求。政府应将疾控中心基本设施建设列入政府总体规划,切实解决疾控机构发展的瓶颈问题。

3.2检测能力的提高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保证【3】。中心设备及检验项目远达不到国家标准,在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等市场服务方面检测能力较强,但在传染病、职业卫生等方面的检测能力较弱,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快速检测能力非常欠缺。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购置仪器设备,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同时要做好实验室总体规划,分清主次,使实验室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又能使本疾控中心的一些实验室相对于同级别疾控中心有出类拔萃的特色。

【2】根据疾控中心职责及现状,应首先购置现场快速检测箱、大型自动化检测设备、PCR、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等自动化和快速检测设备,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效率,为疾病预防控制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及时、有力的技术支撑,切实有效履行政府职能。其次应做好市场调查,拓展市场服务能力,重点加强职业技术服务能力,逐步开展职业技术服务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第三要实施区域规划,对于不常见的,检测频率低的实验室能力应充分利用上级和兄弟单位实验室,实现区域实验室能力共享,既提高设备的使用率,节约资源,又能拓展检测能力。

3.3 实验室人员结构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基础,拥有高素质的人员、良好的技术水平,是实验室能力建设的核心所在【4】。中心检验人员虽然数量和文化程度能基本满足工作的需要,但高学历、高职称人员过少,学术带头人、业务技术骨干匮乏,缺乏人才循环和流通机制,中心近两年虽然引进了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但工作经验相对不足。

中心今后在人才管理方面,一是要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和流通渠道,建立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引进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二是要重点加强现有人员培训和管理,注意培训检验人员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充分调动检验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检验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强化基本功;加强检验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学习,紧跟检验检测的发展。三是要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提高科研水平。

3.4 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实验室管理的前提

【3】

。实验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认真落实相关工作制度;完善生物安全设施和个人防护设备;加强检验人员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程序及规程;加强实验室菌毒种管理、消毒和医疗废弃物处理;通过日常监督、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管理评审等保证生物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

3.5 科学的管理可以促进实验室的能力建设,而各种质控考核和资质的取得,则是实验室能力的最直观的反映。目前疾控中心已经取得了计量认证资质、职业技术服务资质和职业健康检查资质,但疾控中心承担着食品风险监测和食源疾病诊断工作,需尽快取得食品检验机构资质。

通过计量认证后,检验报告书一经签发即具有法律效力,可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检验人员、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检测样品、检测方法、实验操作、检验报告

【5】及记录、管理制度等的规范管理,以提高检测工作质量;要制定工作计划,采取多种方法开展内部质量控制;积极参与实验室间比对,以提高实验室间测定数据的可靠性。3.6 信息自动化管理是实验室发展的趋势。随着疾控中心大型自动化分析仪器的广泛应用和业务工作的不断扩展,每天产生大量的,形式多样的实验室信息,传统的人工和纸质管理模式工作效率极低,且易出现人为差错,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

实验室应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单位工作特点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现样品自动流转,工作站仪器数据自动采集处理,电子原始记录及报告自动形成,客户可通过网络委托检验,质量控制、管理评审、内审、日常监督、客户满意度调查等在系统内进行,做到信息网络共享,实现无纸化办公,减少人为错误因素,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6】。

疾控中心作为政府技术部门,承担了大量公共卫生工作,而实验室的建设、升级换代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需要政府建立对疾控中心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能满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在关键时刻有能力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参考文献:

篇3: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

1 能力验证结果

⑴参加CNAS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下同) 组织, 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具体实施的“CNAS T0395水中重金属元素检测”能力验证计划中铜、铅、镉、铬、铁、锰6个项目的能力验证, 结果满意。铜:ZB值0.27, ZW值0.00;铅:ZB值0.39, ZW值0.67;镉:ZB值-0.45, ZW值-0.83;铬:ZB值-0.90, ZW值-0.67;铁:ZB值0.46, ZW值-1.95;镉:ZB值0.34, ZW值0.45。

⑵参加CNAS组织, 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具体实施的“CNAS T0397水中5种无机盐检测”能力验证计划中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4个项目的能力验证, 结果满意。氟化物:ZB值-0.19, ZW值0.00;氯化物:ZB值0.44, ZW值-0.08;硝酸盐:ZB值0.14, ZW值-0.37;硫酸盐:ZB值1.08, ZW值0.93。

2 室间比对结果

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各类实验室间比对: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质评A室间3次, 每次5份血清, 共三次5项, 总成绩均100分。汇总得分100分, 结果满意。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质评C室间3次, 每次5份血清, 共三次3项, 总成绩第一次100分, 第二次60分, 第三次100分。汇总得分87分, 结果满意。全国生化常规3次, 每次5批16项, 总成绩:第一次90分, 第二次93分, 第三次91分, 结果满意。全国校准验证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1次 (6项) 参加仪器为HICATHI 7020, 评价结果为甘油三酯差异2, 葡萄糖为差异1、尿素为差异2、肌酐为验证2、总蛋白为差异2、白蛋白为差异2。

⑵参加由苏、浙、沪疾控系统实验室能力建设协作网组织,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实施的“水中卤代烃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检测、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检测”实验室室间比对试验。水中卤代烃中四氯化碳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检测结果满意, 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检测结果符合, 水中卤代烃中三氯甲烷检测结果不满意。水中卤代烃三氯甲烷:ZB值0.13 ZW值-8.86 (不满意) ;四氯化碳:ZB值-1.24 ZW值-0.65 (满意) 。奶粉中三聚氰胺检测:检测结果为49.1mg/kg (参考实验室结果为51.2mg/kg) (满意) 。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类志贺邻单胞菌 (符合) 。

⑶参加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盐碘实验室质控:2008年1月, 江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全省碘缺乏病实验室质量控制网络常规运行的考核, 本中心结果合格。数据如下:编号B0842, 结果为16.0, 16.8, 16.9, 合格;编号B1855, 结果为40.4, 40.4, 38.8, 合格。

⑷参加苏州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细菌学室间质控2 次:每5株未知菌株鉴定加5项药敏试验, 第一次菌株鉴定成绩为100分, 药敏试验成绩为90分;第二次菌株鉴定成绩为100分, 药敏试验成绩为100分。

⑸参加苏州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血液学室间质控2 次, 每次7项, 第一次成绩为100分;第二次成绩为70分。

⑹2008年9月参加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水中总硬度检测室间比对, 结果:总硬度测定结果307mg/L;标样结果245.22±5.00mg/L。

⑺参加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苏州市HIV抗体检测质量考评:中心检测结果准确性成绩60分、检测规范性成绩20分、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成绩20分, 总分为100分。

3 室内质控结果

⑴标准盲样考核:2008年4月对理化科进行氰化物标准盲样考核, 考核结果满意。

⑵方法比对:2008年4月对理化科发放标准盲样进行铜、铅项目方法比对, 比对结果满意。

⑶人员比对:2008年5月职业卫生科对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流量误差监测进行人员比对, 结果基本一致, 比对结果满意;2008年6月理化科对色素项目检测进行人员比对, 结果符合, 比对结果满意;2008年7月卫生科对眼镜镜片、配装眼镜检测进行人员比对, 结果符合, 比对结果满意。

⑷仪器比对:2008年6月份, 职业卫生科对工作场所粉尘浓度监测分别使用同型号AKFC-90A粉尘采样器 (仪20) 和 (仪21) 、IFC-2防爆型粉尘采样器 (仪257) 和 (仪258) 进行仪器比对, 结果满意;2008年6月份, 消杀监测科与张家港CDC分别使用同型号TES-1332数字照度计 (仪17) 和 (张家港WS03) 、P-5L2C型数字粉尘仪 (仪259) 和 (张家港WS02) 、UV-B型紫外线辐照计 (仪16) 和 (张家港WS27) 进行仪器比对, 结果满意。

⑸采样跟踪:本中心质量管理科分别在2008年3月到12月先后10次对消杀监测科、职业卫生科、卫生科进行现场规范性采样和监测跟踪核查, 现场科室基本能按照工作规范进行相关样品的采集和监测。

⑹按质量控制要求, 做好日常检测中平行样品、空白试验、加标回收试验、绘制质量控制图、期间核查和量值溯源等工作。

4 结果评估

2008年, 本中心按计划有序地进行实验室能力验证、实验室室间比对和室内质控。参加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质评、生化常规的实验室比对、常规化学检测项目线性评价和校准验证, 除常规化学检测项目线性评价和校准验证有问题外, 其他成绩继续优良。获得了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颁发的“全国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全国常规化学检验”合格证书;参加由CNAS组织“CNAS T0395水中重金属元素检测”能力验证计划中铜、铅、镉、铬、铁、锰6个项目检测和“CNAS T0397水中5种无机盐检测”能力验证计划中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4个项目检测, 全部顺利通过了CNAS组织能力验证;参加由苏、浙、沪疾控系统实验室能力建设协作网组织的“水中卤代烃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检测、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检测”实验室室间比对试验, 水中卤代烃中四氯化碳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检测结果满意, 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检测结果符合, 水中卤代烃中三氯甲烷检测结果不满意;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全省碘缺乏病实验室质量控制网络常规运行的考核, 本中心结果合格, 获得了由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颁发的“碘盐实验室”合格证书;参加苏州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实验室比对4次, 成绩全部合格, 获得了由苏州市临床检验中心颁发的“苏州市临床自由微生物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苏州市临床全血细胞计数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合格证书。这些高层次的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对本中心的检测能力既是一种严格的考核, 又是一种难得的交流锻炼机会, 在确证自身能力的同时, 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在参加由苏、浙、沪疾控系统实验室能力建设协作网组织的水中卤代烃中三氯甲烷检测项目因ZW值绝对值高被判为不满意。针对这一问题, 中心管理层给予了极大重视, 启动了纠正措施处理程序, 相关科室按程序查找出了偏差原因, 确定了纠正措施方案, 实施了纠正措施, 结果满意;在参加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水中总硬度检测室间比对, 虽然苏州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没有作出评判, 但本中心结果与标样结果的相对相差超过10%;在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全国校准验证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也未作评判, 本中心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同时, 本中心继续高度重视中心内部质量控制。在进行常规的标准盲样考核和仪器、人员方法比对的同时, 将质量控制延伸到现场监测采样, 在2008年度进行的10次现场监测采样跟踪核查结果满意, 说明相关检测采样人员在采样过程中质量意识有所提高, 并能按规范进行操作, 确保了现场监测采样的规范性, 从而保证了检验结果公正可靠。本中心的质量控制活动覆盖了从样品采集到发放报告的整个流程, 从第一关就严把质量关, 并认真做好日常检测中平行样品、空白试验、加标回收试验、绘制质量控制图、期间核查和量值溯源等工作。

综观2008年度实验室能力验证、实验室室间比对和室内质控来看, 结果是较为满意的。这说明, 本中心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检测水平不断提高, 检测人员的质量意识正在不断增强。然而, 在实验室比对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检测过程中未能严格操作规程是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今后检测工作中应加以重视并加紧实践, 使整个系统的运转达到最高效率。质量控制管理是一项应长期紧抓、不可松懈的工作, 在今后还要继续努力, 多种形式地进行质量控制, 从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着手, 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全方位地提高中心质量管理工作。

5 质量控制工作分析与体会

实验室的产品是实验数据, 实验室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方面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室内质控 (标准品检验、仪器比对、人员比对) 和组织室间质控并利用质控图、质控表对质控活动总结;在检测样品开始到检验结果输出的过程中, 由于操作人员、检测所使用的材料、检测设备、检测程序和检测方法以及测量时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等因素, 使得检测结果不可能很稳定。实施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控制计划是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对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控制点和检测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情况、适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 将有利于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在检验过程中,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人员、仪器、实验材料、方法、环境、测量溯源、被检样品以及样品的处置等。只要对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加以有效地控制, 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现对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分析。

⑴影响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影响的因素有人员、检测仪器、实验材料、检测方法、检测环境、测量溯源、检测样品和样品的处置、制定检测工作程序等。

⑵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措施:①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本科室的检测工作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 并识别、记录、报告和分析, 使之得以及时纠正。②实验室应当采用统计技术对检测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或控制, 如一个时期内对某个参数的各次测试结果作统计图 (控制图) , 若出现偏差较大的点或在同一侧出现几个连续递增的偏差点时, 就要进行原因分析, 找出产生原因的影响因素, 当发现这些影响因素可能已发出了错误的报告时, 立即追回已发出的错误报告进行纠正, 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和/或预防措施, 以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③根据所开展的实验室检验工作的类型和工作量, 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空白试验 (阴性对照试验) 、阳性对照试验、平行样测试、加标回收试验、对有证标物的检测、保留样品的再测试、工作曲线的核查、分析样品的不同特性的相关性、实验室人员比对和方法的比对, 通过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仪器设备的定期检定或校准以及期间核查等手段, 采取质量控制措施。④对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情况、适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总结和评审, 使检测结果质量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

⑶日常工作中实验室工作质量的主要控制要点。①规范操作:当方法的过程不够详尽时, 应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 严格按方法和程序操作。②防止污染:防止环境的交叉污染;防止操作过程中对使用中的试剂的污染。

⑷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①内部质量控制:空白试验 (阴性对照试验) 、阳性对照试验、平行样测试、加标回收试验、对有证标物的检测、保留样品的再测试、工作曲线的核查、分析样品的不同特性的相关性、实验室人员比对和方法的比对等方法都是实施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措施。②外部质量控制: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是实施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措施。与同级或以上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比对和参加上级检验机构组织的区域范围内的考核称为实验室间比对。由权威机构 (国家认可委员会) 组织的实验室检测能力的考核称为能力验证。④对检验结果运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检验结果出来以后, 不能靠肉眼判断检验结果的可靠程度, 对检验结果必须运用统计技术来进行分析, 选择评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表述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有助于对检验结果可靠程度作出判断。⑤结果的处理与判断:以上的质量控制工作完成以后, 应对其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 从而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可信。当发现结果可疑时, 应分析原因及时地进行纠正。如果这些错误可能会再次发生, 应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防止错误的再次发生, 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篇4: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

(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北海536000)【摘要】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目前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质量管理活动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客观和公正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卫生检验【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00-01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1]指出,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应保证能有效实施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等职能。实验室建设涉及内容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建立和运行规范的质量体系是国家对实验室的基本要求,也是疾控机构加强自身管理,提高质量水平的内在要求。目前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客观存在部分问题但未得到普遍的认识。本文就基层疾控中心在通过计量认证后,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1 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提供准确、客观、公正和及时的卫生检验报告,保证疾控中心各项职能的正常运转。因此实验室必须按照制订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规范运行,此外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注意收集影响卫生检验质量的其它因素和环节,并研究相应具体对策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正确看待质量管理和卫生检验的关系,质量管理是卫生检验的保证,卫生检验是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二者不是上下级,是相辅相承的,只有获得准确、客观和公正的检测结果,质量管理才是有效的。因此疾控机构内部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真正的、适合的、全面的质量体系,才能使实验室工作沿着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不断前进和提高。2 加强对卫生检验资源的培养和建设2.1加强领导,大力支持。由于受到体制和财政预算的限制,基层疾控中心需要自己创收,常常过于偏向追求经济创收指标,因此实验室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领导不重视,认为花钱多,每台仪器动辄就几十万、上百万,耗材昂贵,但创收少,而我国卫生检验收费项目大多是90年代制定的,收费偏低,有些地方更是全面取消了衛生检验收费,国家或地方财政缺乏预算导致检验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并且长期以来,大多数基层疾控中心的检验人员比例偏低,计量认证[2]或实验室认可[3] 只强调硬件建设和检验人员的技术能力,对检验人员的数量没有任何硬性规定,造成同一检验人员分工检测的项目过多、范围过广,或者兼职其他身份,加班时有发生,检验人员不能集中精力,常常被动应付日常工作,业务水平得不到进步和突破。当前,各地疾控中心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暴露了越来越多实验室的不足,有时基层单位甚至无法承担正常的检测。因此,无论是从体制上、国家财政预算上还是疾控中心的领导来看都应增大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提供先进的仪器设备,充实检验人员的比例,使检验人员无后顾之忧,以全身心精力投入到检验工作中去。2.2建立独立的检验机制:疾控机构需要实验室提供公正的检测结果,必须保证检验工作的独立性。上级领导和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执行质量体系,充分考虑检验工作的特殊性,给予卫生检验人员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使其按专业特点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不受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不能以任何手段及任何理由干扰检测数据的获得和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2.3加强专业技术培养,合理运用人才。检验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未知干扰、少见菌株的发现或者检验标准方法的局限性导致检验过程或结果出现异常,因此必须加强对疾控中心检验人员专业技术的培养,增加检验人员培训、进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培养检验人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能正确、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应加强检验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开展新项目及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其次,要合理运用卫生检验人才,卫生检验是一项专门技术,以前疾控中心实验室的优势是卫生检验人才,这是长期培养的结果,现在很多卫生检验人员都调整做其它工作,这是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损失,也是疾控机构的损失;而且实验室内部也要按照样品种类、检验项目、检测的难易程度和任务的轻重缓急科学、合理的分配工作岗位及人员的组合,充分发掘资源,调动检验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的保障卫生检验工作的质量管理。3 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工作直接影响到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的决策,其检测数据面向社会大众,必须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历来各级实验室都非常重视内部质量管理,经常进行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然而日常检测数据的不准确经常为外部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实验室以外的质量控制。要清醒认识到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3.1建立样品采集制度确保采样质量。现场采样不在实验室质量控制范围之内,但与实验室有着密切的联系,采样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的样品采集技术,树立质量意识,杜绝草率、随意和不规范采样。为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样品采集的约束机制,包括样品采集的方法、数量、样品采集的部位、种类到具体采集过程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使采集的样品真实、可靠、具有代表性,为准确、客观的检测数据打下坚实的基础。3.2建立约束机制保证耗材合格有效。实验耗材包括实验所用试剂、仪器设备等,这些供应品对最终的检测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要求应该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供应品进入实验室,包括严格筛选和审核供应商,选用质量完全合格的服务和供应品,建立供应品采购验收记录;其次负责供应品采购的人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质量意识,与实验室保持密切联系,保证一切供应品合格有效,绝对不能随便采购交差了事。3.3合理计划样品数量,适度控制工作量:采样人员常常不考虑单位时间内仪器设备、检验人员或实验室存放样品的最大承受能力,一天内采集大量样品,检验人员不能按时完成,检验结果受到严重影响;或者由于检验人员的严重短缺,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实验室常常在严重超负荷的情况下被迫违反操作规程,采取各种形式的“偷工减料”,其结果必然降低检验质量。因此,疾控中心应当制订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控制工作量,同时加强采样部门与实验室的联系,保障实验室工作质量。3.4维护外部环境,确保实验正常进行。检验工作能否正常进行还依赖于实验室的外部环境,如有保障的供暖、供电、供水、供气,要有备用和补救措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吹”,如果没水、没电、没气或者是气体的质量达不到检测的要求,即使有高超的检验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顶尖的技术人才也无法获得准确客观的检测结果。同时,实验室的废气废液排放要畅通,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检验顺利进行。总之,实验室工作是疾控中心各项职能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而质量管理是实验室提供准确、客观、公正数据的保证。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但外部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实验室只有严格内部质量控制,规范外部质量保障,两手一起抓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2004,7,23[2]中国标准化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5-2008[3]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ISO-IEC 17025:2005)CNAS-CL01:2006

篇5:疾控中心实验室设计方案

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分工极细、专业极强、施工技术极高的生物医疗工程。设计中还要注意到:

(1)征求使用者和操作者的意见,确定工艺流程图;

(2)按照四类病原体的特性和污染途径,确定控制技术方案和灭菌杀菌方案;

(3)根据气溶胶特性和实验操作的危险,制定出洁净度、气流流向、流速和压差梯度参数;(4)有实验动物的实验室自成一区,独立传递,动物尸体要完全焚尸灭菌后,才能传出;(5)确定所有的实验设备、工具、箱柜、台案数量和尺寸;(6)确定实验室的预警、关闭、自救和逃生方案; 1.人流和物流

(1)人流:

初更室—气闸更衣室—淋浴更衣室—缓冲室—进入实验区。离开时进入净身室(房间负压),脱下身上所有的衣物,衣物放入双门药液浸泡柜(或其他方式消毒柜)内(双门药液浸泡柜的门设计成控制式的,不允许同时打开);然后进入淋浴室淋浴;淋浴后进入记录室,登记记录自己的工作和身体污染情况,然后拿着身体状况表进入体检室,作污染和常规检查或住室观察,无问题进入气闸更衣室换上自己的衣服下班。(2)物流

物流:设计成单向性的,从专门的库房(或暂存间)进入缓冲间,再进入实验室。离开时必须通过双门热压灭菌锅进入另一个缓冲间(双门热压灭菌柜的门设计成控制式的,不允许同时打开)。任何物料只要进入是实验区,不能原路返回。(3)三废处理

a.废液

废液处理的方法是根据废液的性质确定的处理方法的。一般采取的方法有:化学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

b.废气

废气处理可采用的方法有:加热灭菌方法、高效过滤器方法、混合灭菌方法、火焰灭菌方法等。

c.固体废料

固体废料的处理方法有:蒸汽灭菌方法、气体熏蒸方法、液体浸泡方法、辐射灭菌方法、焚烧处理方法等。2.建筑

主体结构采用土建方法,有抗8级以上地震能力,在温度变化和振动情况下不产生裂纹和缝隙,建筑为单层和多层均可。最好是独立的多层建筑,按工艺要求分层划区,便于实验和

管理。

(1)墙板和顶板 室内装修材料与洁净厂房的装修材料不一样,彩钢复合板不宜在疾控中心实验室中使用;原因在于板与板之间的插接缝隙太大,虽然打胶密封,但在四季温度变化中很快裂出缝隙。参考方法:

a.装修的墙板和顶板可采用机加工金属板方法。四边制成有密封垫的咬口槽,通过卡口槽密封,房间的阴仰角制成120度角的斜边;他的特点在于卡口严密,螺栓紧固密封,无渗漏,不受温度影响,不怕撞击变形,强度大。缺点是装配速度和机加工速度慢些。b.装修可分成两部分,净化区采用彩钢复合板,污染区和半污染区采用第一方法。c.在土建过程中墙壁预埋下金属构件,打不透眼孔,攻丝;顶棚与技术夹层采用钢筋水泥浇注,预留下孔洞,埋下金属构件;墙壁和顶棚表面涂胶粘贴不锈钢板,板与板之间采用不锈钢板压条,注胶,用螺栓紧固密封;阴仰角采用圆弧R50金属材料,特殊加工后,粘贴在墙角上。

d.在土建过程中的墙壁和顶棚上预埋下塑料构件,装修时焊接塑料版,阴仰角用塑料板加工制作,防静电可镶嵌金属条,地面作成防静电地板或金属地板。

e.其他材料,可选用表面光洁、平整、无缝隙、不起灰、耐腐蚀、耐冲击、易清洗的材料。(2)地面 地面应光滑、平整、不起灰、耐腐蚀、耐冲击、不积聚静电、易除尘清洗。(3)根据病原性微生物的生物危害和致病特点,要合理匹配实验室房间和净化设施,每个实验项目与净化设施要自成系统,而且操作中的传递距离要最近,最好是在净化设施内传递,这样净化设备可以制造成群组性的,传递停留处设有气闸仓,而且每个实验阶段的净化设备要独立房间自成系统,房间之间用气闸仓连接,防止环境污染。

不同的实验项目,采取不同的洁净技术手段。如放射性元素的实验室净化,就区别于其它的实验室净化。在制造净化设备时,在结构上要安装防射线穿透的材料,根据放射性元素的惯性和扩散原理,采用雾化离心技术,并且根据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期来决定排放控制方法和时间。在制造净化设备时,可以安装机械手和电视监控系统。

篇6: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

谢慧中 李笑琼 陈国伟 老倩群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28300)摘要:简述基层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立、维护及优化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关键词:基层实验室;质量管理;心得体会

本中心于2004~2009年先后通过了计量认证/计量认证复评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资质复评审、职业健康体检资质/资质复评审、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资质。

中心在通过认证评审的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得到持续进展。笔者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多年,就此简要阐述本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核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首先应使体系文件化。2003年,中心成立了质量控制管理科(简称质控科),按照GB/T 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1](等同采用ISO/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2],参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质技监认实函[2000]046号)[3],结合本中心的实际,编写了质量手册第1版等质量文件,建立了质量体系。2005年5月15日,2005年版的 ISO/IEC17025[4]颁布实施;2006年3月,本中心的体系文件进行了改版,编写了第2版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质量体系进一步完善并有效运行。2007年,《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5]实施,原二合一准则废止,中心及时对质量文件进行全面转版。修改后的文件分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大部分,质量要素齐全,描述清晰,易于理解,便于操作。作为质量文件的编制者,笔者认为要编写出适合本单位的体系文件,并且利于以后持续有效执行,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领导牵头、全员参与

无论是领导层还是一般员工,都要参与到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来,领导层起决策、支持、协调作用;群众则出谋划策、各司其职、共同协作。比如质量方针与目标的确定,需要中心主任亲自主持,也需要全体员工参与,集思广益;作业指导书及有关质量记录表格的编制,则由每个具体岗位工作人员负责。员工参与到体系建立过程中来,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而且从一开始就培养了他们的质量意识,对以后能持续顺利地执行体系的各项要求非常有利。

2、设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本中心以中心主任、副主任、办公室主任、质控科主任组成领导小组,负责质量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能分配、关键岗位的设置及授权等重大事宜的决策;质控科为主要工作机构,各科室派一名联络员协助,负责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人员培训、编制和宣贯体系文件,协助质量负责人推动和检查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等。有了统一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体系文件编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培训

体系从无到有,不能闭门造车;体系建立需要全员参与;体系建立成败的关键在于领导层的质量意识和对标准的理解。这些,都需要培训。因此,体系建立之初,中心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外出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取经;派员参加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伯实验室认可技术交流中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州培训中心等有资质的机构举办的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相关内容培训班;邀请这方面的专家来中心对员工进行宣贯培训等。为了培训有效并且可操作,培训工作还应注意做到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一涌而上、不分主次。如领导层、体系文件编写人员、内审员、技术人员、其他岗位人员等,接受培训之前都要详细计划好培训内容、安排好培训时间。

二、管理体系的维持与有效运行

管理体系文件化后,就进入运行阶段。建立一个体系不算难,但要建立一个符合本中心实际工作需要的体系并持续有效运行就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经过几年摸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1、文件宣贯

要使每位员工都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应该遵守的工作程序,必须在体系正式运行之前对全体员工进行体系文件的宣传贯彻。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中心采取的宣贯形式可概括为集中宣贯与分散宣贯两种方式。集中宣贯主要为由质控科统一安排上课培训及考核。这种形式的好处是保证全体员工都得到培训。但工作性质决定这种集中培训比较难多次开展,培训的内容也难以全面、深入展开。因此,更多采用分散的宣贯形式:版报、宣传栏、小册子,甚至手机信息等,让全体员工随时随地、多方位接收到体系知识。由于中心电脑普及率较高,几乎人手一台,单位局域网线路通畅。利用这个特点,质控科将三大体系文件及质量记录表格全部制成PDF文件放在中心局域网上,供全体员工随时学习使用。另外,还建立了科室责任制,各科正职对本科员工学习体系知识的成效负责把关。年终,中心会对质量管理成效显著的科室做出一定奖励。种种宣贯方式的配合实施,使中心全体员工基本做到熟悉并理解中心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权限、熟悉与本岗位工作有关的准则、文件、标准规范等。

2、有计划有步骤,不厌其烦,将工作做深做细

质控科按照ISO/IEC17025要求的25个要素建立25个主档案,再结合中心体系文件的具体要求建立若干个子档案,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逐个科室逐个岗位落实工作任务,完成的记录材料全部存入档案,严格执行“写到要做到,做到要记到”的体系运行要求。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全面深入地履行各要素的要求。

3、质控科既是管理部门,也是服务部门

中心质量体系建立之初,运行起来很困难,科室与科室之间、其他科室与质控科之间的矛盾都十分突出,节口很不顺畅。这就需要质控科想办法打开工作局面。经过思考及摸索,我们认识到:质控科虽是体系运行的管理科室,也应该是体系运行的服务科室。在履行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除了认真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要求外,更应有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态度去协调其他各科室之间的矛盾,应注意工作方式,要做到细心、耐心,要在各科之间起桥梁、纽带,润滑剂作用。本着这样的工作态度,渐渐理顺了科室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各自的岗位职责,各科对质控科的工作配合度越来越好,质量管理的工作局面就此打开。

三、管理体系的优化

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就需要不断优化。我们采取以下方式来使体系持续改进,从而达到不断优化的目的:

1、做好内审前再培训工作

中心注册内审员有十九名,但真正熟悉内审程序、目的及方法的人不多。故每次内审前,质控科都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培训内容对承担内审任务的内审员进行再培训,让他们明白内审的侧重点,提高他们的内审技巧,从而提高内审的工作质量。

2、将工作由面到点,做深做细

体系运行初期,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全面铺开,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素。当体系运行稳定下来,需要优化的时候,就需要将每一项工作做深入做细致,让质量管理的成效更突出。为此,质控科针对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弱项制定了详细的再培训计划,定期对有关岗位人员进行再培训,下来之后要求进一步完善原有工作,质控科负责把关。这样一步步下来,原来做得比较表面、流于形式的工作都渐渐得到深入细化,使质量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3、借助外部力量提升检验工作质量

中心认真对待每次外审开出的不符合项和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活动的结果,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不符合工作进行认真整改;做得好的方面则给予肯定及表扬,使检验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GB/T 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2]ISO/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3]《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质技监认实函[2000]046号)

[4] ISO/IEC17025:2005《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5]《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

上一篇:2011年师德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答谢中书书的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