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姑娘 童话故事

2024-07-06

牧羊姑娘 童话故事(共14篇)

篇1:牧羊姑娘 童话故事

一、教材分析

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是根据金砂的同名歌曲创作而成。原歌曲叙述了旧时一个穷苦的牧羊女的凄凉生活。歌曲共有两段歌词,第一段歌词是这样的:“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放着群羊?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什么这样悲伤?山上这样的荒凉,草儿是这样枯黄。羊儿再没有食粮,主人的鞭儿举起了抽在我身上。”

乐曲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一部曲式。双簧管奏出充满辛酸哀怨的主题:

双簧管的声音带有忧郁的色彩,这四个乐句曲调又都是由高向低进行,使音乐更显得苍凉和悲伤,令人为牧羊女的不幸一掬同情之泪。

第二部分的音乐是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的:

这一部分在旋律上略有上扬,音乐的色彩略显明亮,这也是牧羊女对往日曾有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也许是牧羊女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可是,末尾句的渐慢、旋律的下行使回忆中断,憧憬破灭、似又回到了现实的凄凉。

在主题旋律之后加入了一个双簧管独奏的华彩乐段,节奏紧凑、宽松交织、旋律进行自由、舒缓,似是一种思绪的随想,展现了双簧管丰富的演奏技巧。

第三部分是悲凉的主题旋律重现,将孤独的牧羊姑娘和饥饿的羊儿留在那暮色降临的山坡上。

二、教学目标

1.欣赏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感受乐曲忧伤的情绪。

2.认识双簧管,了解双簧管的音色特点,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欣赏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感受乐曲忧伤的情绪。

(二)教学难点

认识双簧管,了解双簧管的音色特点,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欣赏歌曲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抗日战争时期非常有名的歌曲,名字叫《牧羊姑娘》,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歌中唱了什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出示歌词:

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放着群羊?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什么这样悲伤?山上这样的荒凉,草儿是这样枯黄。羊儿再没有食粮,主人的鞭儿举起了抽在我身上。

教师总结:歌曲用低沉、伤感的情绪表现了一位牧羊姑娘的悲惨遭遇。

(二)完整初听

1.介绍双簧管

过渡语:今天我们来学习黎国荃根据这首歌曲改编的一首双簧管独奏曲,也叫《牧羊姑娘》。

双簧管是一种木质的西洋吹管乐器,以双簧的哨子振动发音,它的音色柔和、温暖、富有田园风。

2.初听乐曲

下面我们来听一遍由双簧管独奏,钢琴伴奏的《牧羊姑娘》,大家感受一下双簧管音色有什么特点?听听整首乐曲的情绪有没有变化?

教师总结:双簧管音色温暖柔和,带给人一丝伤感。音乐的中间部分情绪有所改变,这首乐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分段学习。

(三)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

(1)复听第一部分

过渡语:第一部分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一部曲式。双簧管奏出充满辛酸哀怨的主题,下面我们来欣赏由双簧管独奏,管弦乐队伴奏的《牧羊姑娘》,你们再来感受一下乐曲第一部分的情绪。

(2)哼唱主题旋律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的钢琴试着演唱一遍主题旋律。

教师总结:通过演唱同学们发现了吗?这四个乐句曲调都是由高向低进行,使音乐更显得苍凉和悲伤。

2.欣赏第二部分

过渡语:第二部分的音乐是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的,这一部分在旋律上略有上扬,音乐的色彩略显明亮,我们来听一听。

在主题旋律之后加入了一个双簧管独奏的华彩乐段,节奏紧凑、宽松交织、旋律进行自由、舒缓,似是一种思绪的随想,这也是牧羊女对往日曾有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也许是牧羊女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让我们再来听一遍。

3.介绍第三部分

过渡语:第三部分是悲凉的主题旋律重现,音乐再一次呈现了乐曲低沉伤感的情绪,将孤独的牧羊姑娘和饥饿的羊儿留在那暮色降临的山坡上。

4.完整复听

过渡语:最后让我们完整聆听一遍这首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牧羊姑娘凄苦的音乐形象。

(四)拓展与小结

1.介绍作者

过渡语: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作者金砂,他1935年生于北京,曾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音乐系教授,北京作家协会理事等,创作有歌曲《牧羊姑娘》《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歌剧《江姐》等。

2.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歌曲是旧社会少年的生活缩影,希望你们记住并喜欢这首作品,同学们再见!

篇2:牧羊姑娘 童话故事

馨儿本来跟父母在一起幸福地生活,可是在六岁那年,父母都离开人世了,不久,一位气质非凡的老婆婆收留了馨儿,于是,馨儿每天都去放羊。但是在馨儿十七岁的时候,老婆婆也过世了,只给馨儿留下了一群羊和一间小草房,馨儿就这样在草原上生活着。

一天,馨儿像往常一样,让羊儿们在一旁吃草,自己在一旁吹笛子。馨儿吹得入神,不知道身后有人,等她吹完,就立马响起了掌声,馨儿转身一看,看到了一个仪表堂堂的男子,问:“谢谢你的掌声,不过我想问一下,你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啊?”

男子看到馨儿,愣住了,马上才晃过神来,说:“哦,我是索塔王国的王子桑布,我和我的手下刚好出来打猎,追寻梅花鹿的同时,来到了这里,就听见姑娘的笛声,闻声而来,姑娘不介意吧?”

馨儿笑了笑,说:“不,我不介意的,我就是觉得这么大的草原上能遇到一个人,是很难得的。”

之后,桑布说:“你愿意跟我回去我的王国里跟我生活吗?”

馨儿很愿意,就跟桑布走了。

馨儿来到王宫里,觉得很开心。但是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因为,嫁的人就是邻国两个王子,可是两个王子的妹妹琳娜要嫁给桑布的,两个王子很疼妹妹,只要妹妹嫁到桑布,就愿意娶桑布的姐姐,可现在馨儿一来到王宫,就意味着琳娜没机会了,自然桑布的姐姐们也没机会了,但是桑布的两个姐姐一心想除掉馨儿,这样一切都顺其自然了。

一天,桑布恰好离开王宫。对桑布的姐姐们来说,这是个杀害馨儿的好机会。大姐艾菲斯和二姐萨尼斯商讨谋杀馨儿的计划方案。一会儿,二姐萨尼斯端着一杯水对馨儿走来,假惺惺地说:“馨儿,来,尝尝我和大姐替你做的粥。”馨儿心里觉得十分奇怪,平时她们都不怎么跟馨儿说话,今天却。。但是馨儿天真善良,没顾及那么多,接过萨尼斯手中的粥,很快地吃完了。不一会儿就晕倒在地。原来,萨尼斯她们在粥里面放了药,要馨儿暂时睡着而已,在秘密“处理”掉。

正当她们拿起匕首时,王子桑布刚好回来,他惊呆了,大喊:“住手,你在干什么?”大姐艾菲斯不客气地说:“哼,弟弟,别怪姐姐们狠心,难道你就这么在乎这个牧羊女,好好的公主琳娜搁着不要,你说你到底在做什么?”桑布振振有词地说:“我看你们是为自己着想吧。”桑布说完赶紧上前抱走馨儿,骑马离开了王宫。

这个时候,王子已经带着馨儿来到了距离王宫五十公里外的桃花林,馨儿也苏醒了。忽然,一阵马蹄声传来,原来是邻国的人马,恰好路过,皇后慢慢走来,看见桑布还带着一位女子,觉得很稀奇,就问:“桑布王子,你为何与这位姑娘在此地啊?”桑布把整个事情的经过都告诉了皇后,并透明自己对公主琳娜不感兴趣,但是皇后通情达理,没有强求王子。

突然,皇后的目光移到了馨儿的身上,她惊讶地问馨儿:“馨儿姑娘,你手上的镯子是哪来的?”馨儿看了看,说:“我小时候是被我养父母收养的,他们告诉我,从把我抱来的时候就有了这个镯子的。”皇后又问:“那你养父母有没有告诉你,你抱来的时候叫什么名字吗?”馨儿说:“哦,我想起来了,我那个时候叫梓静。”皇后惊呆了,“你,你就是我的女儿啊。”馨儿目瞪口呆,说:“你就是我的亲生母亲啊?”最后,她们拥抱在一起。这么说来,馨儿就是公主了,当桑布的姐姐知道后,十分惭愧。

最后,大姐二姐都不敢再见馨儿,馨儿成为了公主,并和桑布结婚在一起了。

篇3:牧羊姑娘 童话故事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部宗教主义与象征主义色彩浓厚的关于追求梦想、完善人生的寓言故事。它讲述了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接连两次做了同一个梦, 梦见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宝藏。在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的启发下, 他卖掉羊群, 历尽千辛万苦一路向南, 跨海来到非洲, 穿越“死亡之海”撒哈拉大沙漠追寻人生的宝藏。期间奇遇不断, 最后在一位沙漠炼金术士的指引下, 他克服种种困难, 到达金字塔前, 悟出了宝藏的真正所在, 最终在一座古老教堂的无花果树下找到了宝藏。

保罗·柯艾略在作品自序的首句写道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 对此稍作说明非常有必要, 因为它与非虚构作品《魔法师的日记》 (又译《朝圣》) 有所不同。”法国文艺评论家阿·爱华德曾指出 :“象征是一种艺术形式, 它既满足我们描写现实的愿望, 同时也满足我们超越现实界限的愿望。它给我们具体的东西, 同时也给我们抽象的东西。”1柯艾略借助象征这一艺术形式, 将宗教奇迹与童话寓言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本次论文将对作品中不同故事的象征意义作一解读。

首先是小说自序的结尾, 有一则小故事 :圣母怀抱小耶稣, 决定降临人间并造访一座修道院, 神甫们各显神通, 向圣母表达了他们的崇敬。只有一位地位最卑微的神甫, 他只会空中抛球等杂耍。等轮到他的时候, 他从兜里掏出几个橙子, 玩起了杂耍——把橙子抛向空中, 这是他唯一擅长的事情。就在这时, 小耶稣笑了, 于是圣母让他抱了抱小耶稣。这个小故事象征着 :我们其实不需要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 发挥出自己的有益长处, 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是《路加福音》10:38—42中的故事, 马大接耶稣去她家里, 她自己忙前忙后, 她的妹妹马利亚却坐在耶稣跟前听他讲道。马大很不开心, 跟耶稣抱怨。耶稣这样回答她 :“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 是不能夺去的。”这个故事象征着每个人都可以不受外界干扰, 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三个故事是麦基洗德与圣地亚哥分别之前给他讲的。一位商人派儿子向人类的智慧大师讨教幸福的秘密。智慧大师让少年自己参观他的城堡, 并给了他一把茶匙, 里面有两滴油, 并告诫他不要让油洒出来。等他回到智慧大师那里时, 为了照顾那两滴油, 什么也没看到。第二次智慧大师让他参观时, 少年看到了城堡里一切美丽的事物, 然而, 等他回到智慧大师面前时, 茶匙里的油早撒光了。“‘这正是我要给你的唯一忠告。’智慧大师说, ‘幸福的秘密就在于, 既要看到世上的奇珍异宝, 又要永远不忘记勺里的那两滴油。’”2男孩的顾此失彼是我们经常遭遇的生活状态, 这个象征性的故事提醒我们, 不能一路向前, 只注重结果, 而忽略了过程与经历之美。在小说的最后, 圣地亚哥终于到达了金字塔, 可他发现宝藏就在他曾经的起点, 那他这一趟岂不是白来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首先, 他不到达金字塔, 是永远不会找到宝藏的 ;其次, 他在沙漠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爱情 ;最后, 他还体验到了别人无法感受到的金字塔的壮美。而这一切, 远远超过了那一箱珍宝的价值。

第四个故事是在作品最后, 炼金术士给男孩讲了一个关于梦的故事。故事中那位老人一直以自己的诗人大儿子为荣, 没想到他从军的二儿子说的一句话却在人们中广为流传 :“主啊, 我不配劳您进我的家, 但您只要说上一句话, 我的奴仆即可得救。”3接着, 炼金术士告诉男孩 :“做什么并不重要, 世上的每个人都在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通常懵然不知。”4故事中的老人没想到自己从军的二儿子因为自己危在旦夕的奴仆, 去寻找能治病的“上帝之子”而说出上面那句被广为流传的话。不论是诗人大儿子, 还是百夫长的二儿子, 还是能治百病的“上帝之子”, 他们都非常重要, 但在身份地位上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理,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 扮演什么角色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是否能为这个世界带来有益的东西。所以百夫长说 :“只要您说上一句话, 我的奴仆即可得救”。这句话, 其实可以是任何一句话。

总之, 这部作品能够成为一部在全球受到非常高评价的小说, 就在于其丰富的内涵和广泛深刻的象征意义。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柯艾略著, 丁文林译《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南海出版公司, 2009年

篇4:苏武牧羊的故事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表示同意,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做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篇5:4 《牧羊姑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

2、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介绍同名歌曲的歌词,以便了解乐曲所描绘的基本情绪。

2、看着教材上的谱例,教师用钢琴奏出其旋律,简单分析该曲调由高向低的下行进行,使音乐显得苍凉而悲伤。

3、欣赏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全曲。

师:双簧管音色演奏的这一乐曲给你的感受如何?是悲哀的还是欢乐的? 生回答。

4、讨论乐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5、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生:完整地听歌曲并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小结:

师:因为生活在旧社会,牧羊姑娘挨冷受冻,还受欺负。而咱们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应该怎样做呢? 生讨论回答。

篇6:小学音乐 牧羊姑娘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

2、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3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谈话:欢迎同学们和康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欣赏。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二、欣赏

1、听六段录音;师:放六段音乐,生静听。

讨论: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生: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2、复听: 师: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生:完整地听三段录音。

注:学生听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再听。

3、导入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能激起学习欲望。学生自己听辨,对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小结: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4、演唱主旋律: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生: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教师出示主旋律)师: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生: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 师:琴伴奏 生:演唱

三、升华

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师: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书演示分析结果: 速度:缓慢的 节奏:疏松的

旋律行进方向:下行

四、创造扩展

1、歌曲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生:完整地听歌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出示歌词),小结--悲伤的牧羊姑娘形象

2、给歌曲取名字: 师: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3、思想教育: 师:大家看黑板,咱们今天欣赏的乐曲都和放牧和牧童有关,那么同样都是牧童,可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却完全不同呢?(这是考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了,不要求学生的思维局限,有自己的见解最好,主旋律的分析关系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理解,而唱熟主旋律是学生分析的前提)(给歌曲取名字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兴趣,为学生的快乐学习打基础)(可以提示学生轻声、深情的演唱)师:就是因为生活在旧社会,牧羊姑娘挨冷受冻,还受欺负。而咱们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应该怎样做呢? 再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结课

篇7:牧羊犬的故事

在森林里,有一个牧羊人,他养了很多羊,住在一个非常肮脏的地方,吸引了很多老鼠。他要在白天抓起羊,在晚上抓住老鼠,所以牧羊人买了一只猫和一个牧羊人,然后他不像以前那么累。

有一天,猫抓到了许多老鼠,得到了牧羊人的赞美,牧羊人的一面相遇,我的心都嫉妒和嫉妒的猫。牧羊犬为了能够得到牧羊人的赞美,所以每天晚上它学会了猫看起来像躲在鼠标的角落,不再介意看羊。

最后在一个晚上,来了一只狼,它利用了牧羊犬,当不吃一只羊。牧羊人发现,愤怒的脸都是红的,然后看着牧羊人也隐藏在角落里的老鼠,他是愤怒的,面对牧羊人的屁股是一个踢......由于牧羊犬被牧羊人严格教导,从那时起,牧羊人不再敢抓住老鼠,它照顾了羊比以前更严重。

篇8: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的女性解读

关键词:童话《灰姑娘》,父制社会,女性解读

《灰姑娘》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童话故事。1892年, 考克斯对流传于欧洲的“灰姑娘”故事进行了搜集和整理, 出版了一本“灰姑娘”故事集, 总共记录下345个属于此类型的故事。此后, 民俗研究者们展开了更为广泛的调查与统计工作。迄今为止, 已在亚、非、欧美发现了700多个“灰姑娘”类型的故事, 再加上以此为主题的图画、音乐和各类剧本等, 存在形式不下1500种。各版本的基本主题是一样的:一个美丽的女主角;女主角的母亲已经去世;一个狠毒的继母;继母狠毒的亲生女儿;最终帮助女主角的魔力;男主角开的舞会;女主角在舞会上上演的逃脱;男主角对女主角的寻觅;辨认出女主角的东西;幸福快乐的美好结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关注点和角度。但对于爱幻想的女孩来说, 可能会幻想有一天, 她们能像女主角那样遇到自己的王子, 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在心理学上, 科学家们将女性对男性的这种期待称为“灰姑娘情结”。随着父制社会的到来, 女性渐渐失去自身对事物的积极主动性, 开始顺应社会, 扮演社会所设定的角色———好女儿, 好妻子, 好妈妈。《灰姑娘》清晰地揭露了当前社会男性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以及妇女是如何改变自身, 迎合父制社会的种种要求。

继母虐待前妻小孩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 因为继母取代的是小孩母亲原先的地位, 所以小孩有时会将继母当做一个入侵者。即使是那些母亲已经过世的孩子, 也会存在这种想法。另一方面, 由于她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 有些继母会将小孩看做自己亲生子女的竞争者, 认为他们会抢夺父亲的爱和遗产。鉴于各种的原因, 在很多情况下, 除非父亲出面维护前妻的小孩, 否则小孩很可能会受到虐待。由此可以看出, 在这类家庭中父亲掌控着家庭成员。

但是, 在“灰姑娘”的各种版本里,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父亲这个角色在文中并不经常出现, 有些版本甚至直接忽略了父亲这个角色。而在出现的版本中, 父亲对待灰姑娘的态度也不是十分明确。例如, 在格林兄弟版的《灰姑娘》中, 一开场并没有出现父亲的身影, 而是随着剧情发展父亲才出现。并且, 父亲出场后, 因为一趟公差, 询问各个孩子期待什么礼物。从头至尾, 我们都看不出父亲有任何偏爱。也正是因为父亲的这种态度, 灰姑娘失去了保护力量, 受到了继母的虐待和继母孩子的冷落。同时, 因为父亲权利的缺失, 无形中继母获得了这种特权, 掌控着整个家庭。在所有版本中, 灰姑娘都被迫忙碌于厨房, 承担着沉重的家务。从更深层次来说, 她的职权滥用从侧面反映出父制社会的一种迷思———女性不配拥有任何权利。哪怕她们拥有一点点权利, 也会误用。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在这一方面, 男女的表现大相径庭。因为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有着不一样的期待, 男性和女性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各异。男性通常以事业为主要目标, 而女性则娘家就指使灰姑娘承担所有的家务。更为过分的是, 她们还让灰姑娘睡在厨房里, 与烟灰为伴。在贝特海姆的《灰姑娘:一个关于姐妹竞争和俄狄浦斯情结的童话》这篇文章中, 她将上述的情况视为一种贬低和降级 (165) 。科尔本斯拉格则在其文章《〈灰姑娘〉中的女性主义视角》中进一步指出, 这其实也是一种悲痛期, 是一段过渡到新生的漫长时期 (179) 。实际上, 这些都折射出社会对于女性的传统要求。

在传统观念看来, 女性应该包容所有一切的侮辱和不公, 因此她们往往被视为家庭中最没有权利和地位的人, 可能会遭受到任何其他家庭成员的敌视或欺辱。在“灰姑娘”的故事中, 灰姑娘就是这么一个形象。她被欺凌, 却默默忍受, 丝毫没有离家出走等念头, 因为她明白她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女性应该顺从。男性常常被视为在外挣钱、养家糊口的人, 而女性则操持家务, 被局限在家庭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 人们已经不自觉地将女性排除在重要行业之外。这就说明为什么在历史上鲜少有赫赫有名的杰出女性。在事业上野心勃勃的男性被称为强悍, 而这样的女性则会被认为野心大, 会引起旁人的侧目;工作异常勤奋的男性被称为有毅力, 而女性则会遭到他人质疑。

我们不难发现, 在童话故事里, 魔法往往拥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将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 往往在关键时刻发挥无比巨大的作用, 使得故事中的主人公获得神奇的帮助。在格林兄弟的《灰姑娘》中, 停留在灰姑娘母亲坟前小树上的那两只鸽子就具有魔力, 而那棵小树就是灰姑娘在父亲出差时所要的礼物。也就是说, 归根结底, 女性的希望仍然是需要依靠男性来能获得的。此外, 在父亲出差时, 继母的小孩都索要漂亮的裙子和珠宝, 小小的树枝和珠宝之类的昂贵的物品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 小小的树枝具有巨大的魔力。这是那些昂贵的东西无法比拟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对女性提出的另一个要求———不要有太多的要求和欲望, 应该满足于现状。

在佩罗版的《灰姑娘》中, 当教母将灰姑娘变成漂亮的公主时, 她警告灰姑娘必须在午夜之前赶回来, 否则魔法会消失, 所有的现在的雍容华贵都将还原成原来的寒酸模样, 这个所谓的“午夜禁令”其实就是要求女性必须将家庭始终放在心里, 放在首位。科尔本施拉格说过, 较之那些将时间都花在经营家庭的女性来说, 经常和外界接触的女性更为自尊和自信。因此, 在那个父制社会, 男性总是希望女性更多地待在家里。

“午夜禁令”就像是对女性的一个鞭策。正如上文所提及的, 灰姑娘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 可以去参加王子举办的舞会,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 即她必须遵从于教母所提出来的这个要求, 否则一切将成为泡影。这个禁令使得我们明白, 决定女性命运的远非女性自身, 而是男人。正如故事发展的那样, 她们必须准时撤离, 然后消极地等待机会, 等待自己被王子发现。如果她们胆敢跨越这条界限, 打破规定, 那么, 所有美好的未来很可能会立刻成为灰烬。

在格林兄弟的《灰姑娘》中, 并没有“午夜禁令”, 但是灰姑娘仍然是跳到临近午夜就急急匆匆地赶回家。在一定程度上, 这反映出女性有一种畏惧成功的心理。较之于积极进攻, 她们往往更愿意消极地等待上帝的眷顾, 获得意外的好运。继母的两个女儿的积极进攻更好地给广大女性上了一课, 这两姐妹无论如何努力地试图抓住机会, 都没有成功。她们之所以没有成功, 是因为依照父制社会的标准, 她们缺乏矜持, 不够贤惠, 野心太大。

灰姑娘的不幸从某种程度来说, 是因为父亲权利的缺失。并且, 灰姑娘的命运也是随着另一男性———白马王子的出现而改变的。在舞会上, 灰姑娘遇见了王子, 通过舞会上的短暂接触, 他们互相爱慕;通过那只遗落的鞋, 王子最终成功找到灰姑娘, 然后开始了他们幸福美满的一生。因为男性的缺失, 女性受到了不公, 遭受了不幸。同样, 因为男性的回归, 女性得到了解放, 得到了人生的完美。这就是灰姑娘故事背后的一个逻辑公式。不难看出来, 在父制社会, 男性将自己看做女性的救世主, 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灰姑娘仅是父制社会中的一个典型女性代表而已, 像这样的女性有成千上万。她们不停地改变自己, 顺应这个时代的要求, 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押在未来的婚姻上。在现实生活中, 童话《灰姑娘》一方面给人生境遇不佳的女性带来一点慰藉, 另一方面它和男性的要求极其吻合, 对女性无形中有一种消极影响。以上这些, 都有力地说明了“灰姑娘”这个童话故事历久不衰、广受欢迎的巧妙之处。

参考文献

[1]Bettelheim, Bruno.The Uses of Enchantment: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Fairy Tales.New York:Random House, 1975.

[2]Grimm, Jakob, Wilhelm Grimm.Ashputtle.

[3]Kolbenschlag, Madonna.Kiss Sleeping Beauty Good-Bye:Breaking the Spell of Feminine Myths and Models.New York:Harper Collins, 1979.

[4]Olga Broumas.Beginning with O.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7.

[5]Perrault, Charles.Cinderella.

[6]Sexton, Anne.Transformations.Boston:Houghton Mifflin, 1971.

篇9:读红姑娘童话

记得前两次是在1984年的冬天。我坐在大巴里,冷清清地望着窗外,大漠里的沙蒿、荆条和红柳,虽然都落了绿色的叶片,但那细长的密匝匝的丛丛红柳,远处的如一堆堆火烧云,近处的仿佛透着红色的血脉,在鄂尔多斯的寒风中摆弄她纤细的腰肢。你不能不爱慕地惊叹她是沙漠中的红姑娘!

她不只是沙漠中的红姑娘,她还应该是巾帼英雄呢!农民把成熟的柳条割下来,编织成一片一片的柳芭,再把一片一片的柳芭子铺在沙漠上,十里百里地铺下去,于是沙漠上就筑成了柳芭子公路。汽车就变成了沙漠之舟,负重的骆驼望着它妒嫉得吹鼻子。但当时我望着这种柳芭子公路,心里就想起过一个被认为是天方夜谭的故事。

其实,那故事是真实的,并没有浪漫的虚构,发生在50年代初。有一天,西安某公路机关接到一个告急电话:“公路着火了!”接电话的年轻人连火的方位也没有问,就断定这纯系疯言疯语。公路怎么会着火呢?是的,坐在西安城里的人听到公路着火,无异于听到自来水着火一样。当然,如果你走走这种柳芭公路,就会发现沙漠中的柳芭子异常干燥,车轮会把那一枝枝柳条压扁,甚至压成一丝一丝的,如棉似絮。若有粗心人从车上扔下烟头,百十里一段一段的柳芭子怎能不着火。火再趁沙漠中的老黄风,犹如飞奔的火龙,追逐着汽车,那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悲壮场面!

红柳姑娘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随风撒入沙漠,结束她悲壮的一生。

沙漠公路如果断了柳芭,汽车在虚沙之中的艰难爬行我是见过并在《山高水长两万里》那篇文章中做过描述的:“汽车进了大漠虚沙中,寸步难行。但聪明的司机会从车厢里抽下两根自备的约摸丈把长的木椽,分别放在车两边前轮胎的夹缝中,让汽车吼叫挣扎,慢慢沿木而至尽头,再从车后抽出那两根椽,换到车前,再吼叫挣扎,如此反复,艰难前进。”

今天,从包头之南的伊盟坐上大巴,行走在直通榆林的平坦而宽阔的柏油公路上,想想公路着火,沿木爬行,仿佛是我自己给红柳姑娘编织的童话。

篇10: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中国中西部陕西西安)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当时的官僚制度规定,父亲做官的,其子可以先从品级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苏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迁。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

西汉时,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单于派汉朝叛使、被单于封为丁灵王的卫律前来诱降。卫律说:“苏先生,我从前背叛汉朝归降匈奴,受到单于大恩,封我为丁灵王,拥有数万奴隶,马匹、牲畜漫山遍野。你今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样富贵,若白白地流血牺牲,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怒斥道: “卫律,你身为汉民,不顾恩义,叛国投敌,你虽然能得逞于一时,最终却逃脱不了天地良心的审判。”

卫律见苏武不屈服,只得向单于报告。单于见苏武很有气节,十分钦佩,更想招降他。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里,不给饮食,苏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毡毛充饥。后来单于又将苏武移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逼迫他牧羊。北海在今苏联境内的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苏武到了北海,匈奴停止了对他的食物供应,他只得觅野鼠掘草根充饥。在这荒漠上,除了丛生的野草,就是漫天的风雪,终年见不到一个人影。苏武抱着代表汉廷的旄节牧羊,无论坐卧行走都拿着汉节。岁月一天天流逝,节杆上缀的三重旄牛尾都落尽了。

篇11:牧羊人的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茫茫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群羊,它们每天都在紧张中度过,因为周围时时有狼出没。它们厌倦了这种生活,于是在心里祈祷:赶紧让狼死掉吧。

也许上帝真的动了心.

一天,草原上来了一位猎人,他在羊生活的区域筑起了樊篱,配合着猎枪,狼从此只能流口水的份了。

然后,猎人摇身变成了牧羊人。

于是,羊终于过上了吃饱了睡的生活,它们感谢上帝,感谢牧羊人。

而慢慢的,它们发现凡是膘肥体壮的羊都会被牧羊人送进一间屋子,然后再也没有出来。它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没有想太多,依然在安逸中享受阳光、繁衍后代。而那些进了屋子的羊,在被宰杀前明白了一切,它们后悔了:在牧羊人来之前,狼一年也吃不了几只羊,可现在每天都会死掉很多。

它们想跑,可它们跑不出那道樊篱,更跑不过子弹……

牧羊人故事寓意:能看到的杀手并不可怕,看不到的杀手才可怕,戴着和气友善面孔的杀手更可怕!看似凶狠的狼其实并不是最优秀的杀手,最优秀的杀手恰恰是面善的牧羊人!

伊索寓言故事读后感

《伊索寓言》是一本经典名着,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了它。

《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低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让我懂得了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让我来向大家举几个例子吧。

《牧人和驴》:一个牧人在打猎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小狼,他见它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和狗一起养着,它们长大后,就看护羊。有一天,一匹狼夜里来叼走了一只羊,狼就去追,可这羊已经被咬死了,它就和那一匹狼一起吃羊,它这时候才发现,羊肉是那么好吃。回家后,它什么都不想吃了。又有一天,狼又来偷羊,家狼就假装去追那只狼,跑出去后,就和野狼又一起吃羊。野狼好几天都不来了,狼就把羊叼来和狗一起吃。这一切都被牧羊人尽收眼底,第二天,他就把狼给杀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人不能相信恶的东西,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胆小鬼》这个故事,他讲了一个人,胆子很小,生活条件不好,却很贪财,总想得到不劳而获的财物。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极了,背着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脚下的一条小路上,看见了一头金色的狮子,他不敢碰,心想:这到底是活的,还是雕像呢。那狮子一动不动,也不出声音,一定是雕像,这是神恩赐给我的,看我这样的穷,想让我卖一个好价钱。他向四周巡视了一遍,确定没有人,就抓起“狮子”的前爪和后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来。他好像很聪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吗,我回去把家人找来一起搬。之后,他就跑回家去了。等他把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找来时,那个金狮子已经不见了。它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果断,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则,什么事情都变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话说的好,“效率就是金钱”。做事要讲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了。这就叫做“一事无成”。

篇12:寓言故事:狼和牧羊人

有一天,牧羊人象往常一样照看着羊群吃草,突然发现远处蹲着一只狼,两只眼睛紧盯着羊群。牧羊人心里想:“这狼一定是想寻找机会来吃我的羊。”他吓得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地注视着,却不见狼有什么行动。直到傍晚牧羊人要把羊群赶回家时,那只狼才站起来离开草坪,消失在丛林中。

第二天,牧羊人发现那只狼又来了,而且蹲得离羊群更近些。牧羊人越加不放心,一直提防着它,但不见它表现出任何企图,只是一动不动地蹲在那儿。

这以后二三天,狼都接连着来,而且蹲得越来越近,直到第十天,牧羊人暗自思忖:“这只狼大概不吃我的羊。假若它是一只吃羊的狼,一开始它就该来吃了。现在已经是第十天了,它仍是这样静悄悄地恭候在旁边,难道它也想养羊吗?为什么老是蹲在这里?”

牧羊人心里怀疑,就问狼道:“你为什么总是蹲在这里看羊?你守在这里已经十天了,是十天,对吗?”

“对。”狼温柔而有礼貌地回答,“我喜欢看羊。”

牧羊人听到狼温和的声调,看见它那副彬彬有礼的样子,心里在琢磨:“这只狼不同于一般的狼,比较和蔼可亲,一定是只好狼。”接着问:“是什么原因使你这么喜欢看羊呢?”

狼回答说:“因为我的孩子小时候也象小羊羔似的,身上长着一缕缕可爱的绒毛。”

“如果是这样,你为什么不守候在你的可爱的孩子身边?”

“我的孩子死光了。”

“你的孩子死光了?”

“是的。”

“怎么死的?”“森林失火烧死的。”

“唉,真让人同情。你大概太想念你的孩子了,所以每天守在这里。”“对啊。我简直无法形容我思念孩子的心情,每天都不知道该做什么才好,所以把羊当作我的孩子看待。”

“天啊,这太可怜了!”牧羊人发自内心地说:“如果看羊能使你消愁解闷的话,你可以每天都来,坐近点也行,我不会计较的。”“谢谢你。”狼说,“我一定每天都来看羊。”

从此以后,这只温驯的狼每天都来坐在羊的旁边,有时还两眼泪汪汪的,象在哭泣,这更使牧羊人对它同情怜悯。

最后,狼终于取得了牧羊人的信任。有几天,牧羊人觉得困倦,想睡个午觉,就请狼帮忙看守一下羊群,狼总是照看得很好,羊没发生什么危险,这使牧羊人对狼就象对自己一样放心。有一天,牧羊人要进城买东西,对狼说:

“我有点事情,要进城买东西,你帮我照料一下羊群好吗?”

“好啊。”狼说。“我一定保证你的羊群安全。”

可是牧羊人才离开没多久,这只“温顺”、“善良”、“使人放心”的狼就扑向羊群,把羊咬死,美美地饱餐了一顿,然后溜走了。牧羊人回来,发现死了许多羊,而狼已经逃之夭夭,才知道上当了。狼到这时,才露出了它的凶残本性。

篇13:牧羊姑娘 童话故事

关键词:思维定势,“灰姑娘”,“继母”,人物心理,虚荣心

一.思维定势下童话人物塑造

在“灰姑娘”型故事中, 通常将灰姑娘塑造成一个集美丽、善良、勤劳于一身的, 有着有着悲惨的遭遇的, 身份低微的弱者形象。而反面的“继母”通常是恶毒的, 懒惰的形象。 这种“继母”形象的塑造使儿童从小就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即“继母是恶魔”。思维定势 (Thinking Set) ,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 或活动的倾向性。[1]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 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 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2]人们普遍认定“灰姑娘”就是可怜的, 而“继母”也必定是可恨的这种观念就是一种思维定势。动画电影中也并没有脱离这样的一种思维定势, 塑造了人们期待中的“灰姑娘”与“继母”形象。

1950年美国迪斯尼动画电影《仙履奇缘》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是直观的, 可视的。动画片中仙都丽娜皮肤白皙, 身材高挑, 漂亮的脸上写着“善良”两个大字。仙都丽娜出现时画面通常色彩明亮鲜艳, 音乐清新明快, 从直观上给人积极的, 美好的印象。动画片中增加了小鸟、小老鼠、猫、狗等形象并注入思想情感, 使它们人格化。在故事的开始就描绘了仙都丽娜与小鸟和小老鼠之间非常友好的画面。但是在这个家里老鼠有一个天敌, 就是一只叫做“魔鬼”猫。在动画片中, 猫和老鼠的关系似乎是“继母”与仙度瑞拉的缩影。 老鼠和仙都丽娜都是弱者, 是相互扶持的关系。在通过对老鼠的关怀和照顾中, 表现出了她的善良和细心。虽然她从早到晚不停地干活, 但是她每天都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电影编剧通过这样的细节向我们展示了善良、美丽、勤劳的典型的 “灰姑娘”形象。

同时动画片中“继母”形象的塑造也是十分鲜明的。从样貌、画面环境设计、配乐等等等各方面都为“继母”这个形象的塑造做足了工作。又黑又长的脸、尖尖的下巴、黑黑的嘴唇、她那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让人看了便毛骨悚然。在仙都丽娜因为小老鼠犯的错误而等待接受惩罚时, 片中 “继母”的房间是昏暗的, 音乐是恐怖的, 再加上那只猫, 整个环境显得格外阴森。在“继母”惩罚仙都丽娜时, “魔鬼” 表现出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猫在这里也是仙都丽娜的阻碍因素。在人们的观念里普遍认为猫是奸臣, 狗是忠臣, 动画片中也增加了狗这个形象来帮助仙都丽娜, “魔鬼”最怕的就是这只狗。老鼠—猫—狗 (正—负—正) , 这里老鼠怕猫, 猫怕狗, 一物降一物。这样的设计中巧妙的隐含着邪不能胜正的真理, 而且这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无论是格林童话里的“灰姑娘”的故事还是动画电影《仙履奇缘》其隐含的读者或者观众主要是儿童, 所以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上力求浅显易懂, 简单明了。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和事不能只用好坏、善恶来概括, 每个人都是很复杂的动物, 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好坏善恶, 是很不切合实际的。

二.童话故事中的善与恶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 生动浅显, 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 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3]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善极端化, 通俗地说, 就是坏人非常坏, 好人非常好。所以孩子们眼中人只有两类:好人和坏人, 好人很善良, 坏人很恶毒。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 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所以, 我们在分析 “灰姑娘”与“继母”这两个人物形象时应该从客观的, 理性的角度去剖析。

1.“灰姑娘”的虚荣心

在人们的印象里“灰姑娘”是善良的、美丽的、勤劳的, 但笔者认为, 她兼有这些品质的同时也是爱慕虚荣的, 想不劳而获的。动画电影中, 仙都丽娜每天都做着繁重的工作, 但是她对每一天都充满了希望, 因为她相信她的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那么她的梦想是什么呢?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 当仙女出现后施展魔法为她变出南瓜车, 车夫以及她身上那套美丽的礼服后她欣喜若狂。她说:“哇, 好美丽的衣服啊, 你看过这么美的衣服吗?像做梦一样, 一个美梦成真了。”从这里可以看出, 仙都丽娜跟普通的小女孩儿一样也是爱美的, 虚荣的。

在《格林童话》 “灰姑娘”故事中也体现了她的虚荣的一面。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儿子选择未婚妻, 准备举办一个为期三天的盛大宴会, 邀请了不少年轻漂亮的姑娘来参加。王子打算从这些参加舞会的姑娘中选一个作自己的新娘, 灰姑娘的两个姐姐也被邀请去参加。知道这个消息后, 她也十分想参加这次舞会。灰姑娘何尝不想通过这次舞会改变自己痛苦的命运呢。但是继母并不同意她参加舞会, 继母把一满盆碗豆倒进灰堆里, 然后告诉灰姑娘两小时内把它们都拣出来, 就可以去参加宴会。她呼唤了她的“伙伴们”来帮助她。 两只白鸽、两只斑鸠、天空中所有的小鸟都下头在灰堆里拣起来, 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捡完了。她怀着兴奋的以为自己可以去参加舞会了, 没想到继母又将豆子倒进了灰堆里。灰姑娘再度把这些“伙伴们”叫出来, 让它们替自己挑逗子。在遇到困难时, 她想的不是自己去完成, 而是向外界索求帮助。 在继母的万般阻挠下, 她因为没有礼服而未能去参加舞会。 她悲伤地坐在榛树下一边哭泣一边又开始诉求 :“榛树啊! 请你帮帮我, 请你摇一摇, 为我抖落金银礼服一整套。”她的朋友小鸟从树上飞出来, 为她带了一套金银制成的礼服和一双光亮的舞鞋。舞会开了三天, 她也以同样的方式恳求了三次, 只为了自己能漂漂亮亮的去舞会上跟王子跳舞。在灰姑娘的意识里, 漂亮的衣服和美丽的装束是吸引王子的必要条件, 她绝对不能允许王子看到自己灰头土脸的样子, 所以灰姑娘每天都在12点之前匆匆赶回来。以上的分析并不想完全否定“灰姑娘”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而是希望能够用更加客观的、理性的角度去认识“灰姑娘”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

2.“继母”形象

童话故事中“继母”都是恶毒的, 懒惰的形象, 所以在儿童眼中 “继母”似乎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但是, 如果换个角度, 也许人们对“继母”的印象会改变。在故事里灰姑娘的母亲是和蔼善良的, 那谁又能说如果她当了杜苏拉和安娜达莎的继母, 对待她们也会那么仁慈呢?

在动画电影中仙都丽娜的“继母”却是杜苏拉和安娜达莎的亲生母亲。作为孩子的母亲, 她只是在为自己的女儿创造舒适, 美好的生活而努力。继母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母亲为女儿什么都肯做, 也许有点过分。”她清楚地知道与灰姑娘的聪明、智慧、美丽相比, 自己的女儿逊色太多。所以她在住进城堡后, 暗暗决心一切都要以自己的两个笨拙女儿利益着想。她和她的两个女儿原本属于城堡外的人, 在进入城堡后首先要保证自己不被欺负, 能在这个新的环境中有一席之地。她们三个人都是女性, 如果没有一个能够独当一面, 在家里被欺负、被冷落的必定是她们。另外, “继母”是坚强的女人, 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女儿再嫁, 需要面对的问题和压力太多。而且两个不怎么聪明的女儿也给她带来了很多麻烦, 这都需要她一个一个地解决。她的周围并没有什么神灵可以帮她, 她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对这一切。所以她表现出的强势和霸道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

笔者认为不应该一概而论 “继母”就是恶毒的。作为一个母亲她的母爱是伟大的, 她只是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在“继母”的观念里, 世界上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她对“灰姑娘”说过:“谁想吃上面包, 谁就得自己去挣得。”诚然这是对“灰姑娘”的压迫, 但至少这种价值观是值得肯定的。

三.结语

“灰姑娘”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 因为“灰姑娘”原型故事代表了人类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灰姑娘”的故事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对丑恶的排斥。但人们应该清楚“灰姑娘”只是个普通的充满幻想的小女孩, 而“继母”也只是个普通的再婚的女人。对她们的评价不应该只局限在善恶的标准上。童话故事很多都是幻想的、虚构的, 但都植根于现实, 是生活的一种折光。儿童终有一天会长大, 童话梦想也终会破灭。所以沉浸在童话故事的美好幻想的同时, 人们应该结合现实世界和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审视故事带给人们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杰文, <动画电影的叙事结构--《灰姑娘》的形态学分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黎琪珍, 李志红, <从“灰姑娘”原型看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以《灰姑娘》与《叶限》为例>, 大众文艺

[3]杨艳, <简论中国“灰姑娘”型故事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年8月第15期

篇14:一个美丽姑娘的故事

和檐萧之间的沟通只有寥寥数语,只谈稿子,没有一句寒暄,这个姑娘有点冷。但是,我知道,这样的姑娘骨子里都有一个小火山,她在等待走近她的人不仅看见她的光亮,还能陪她一起燃烧。如果你愿意静下心来读完这个故事,你会发现,好姑娘的身边也都是好姑娘。

该从哪里说起呢?江琳琅,这样一个让我又爱又恨又嫉妒的女生。

或许她的很多行为,在长辈眼中看起来都属于胡作非为之流,所以,尽管很多时候我非常喜欢她的所作所为,却从来不敢明目张胆地去做。

她对我的影响还蛮大的。她做到了很多我想尝试的、有过计划的,但最终夭折的事。

我发现,我想讲的,仅仅是——

生于二月份的水瓶座,曾天马行空特立独行,后受制于环境不得所愿,心怀江湖,拘于方寸。缄默少言,性格怪癖又难相处。曾经希望自己成为江琳琅,洒脱成性,后来,唉,我们换个话题吧……

[一]

遇到她时,我上五年级,她上初三。

那时候,我满心满脑想的还只是如何做一个“在家让爸妈喜欢的乖巧懂事的好女儿,在校让老师同学偏爱的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所以我从不迟到,不早退,不骂人,不打小报告,所有归属于调皮捣蛋的事儿都跟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我第一次撒谎,都要归功于江琳琅。

那天她穿着一件红色的背心连衣裙,风风火火地从我身旁跑过去,半秒后,她气喘吁吁地又站到我面前,叉着腰,大口喘气,原本很粗鲁的动作,由她做来,居然意外地养眼。那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有这样一种人,不论她做出什么惊天动地匪夷所思的事,你都会觉得那些放在她身上,不足为奇。

当时她站在我面前对我说:“小妹妹,待会儿你看到有中年妇女跑过来问你,穿红裙子的女生往哪边跑,你就说东边学校那里,等她走了,我请你喝咖啡。”我还没点头,她拍拍我的肩膀,推开西侧咖啡馆的门进去了。

对于当时身为小学生每天牛奶白水果汁的我而言,咖啡还是一种很传奇的饮品。虽然我的吃货本质还未暴露,但我已经故意在那条路上走得很慢。果然有中年妇女跑过来问我,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往那边走了。”她顺着我指的方向,往东边走了。那天我如愿地喝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杯咖啡——卡布奇诺,也知道了江琳琅这个名字。

我原本以为,中年妇女应该是零食商店阿姨之类的,因为她们偶尔会讹学生的钱,故意算错帐又不认错,但没想到那居然是江琳琅的妈妈。江琳琅一脸笑意地对我说,因为初三的课比较少,所以她就翘课替同学打游戏升级赚钱,结果被老师一通电话打到正在上班的老妈那里,一听她一周居然只上了三个半天的课,立马全城人肉搜索。一时不慎,被一个胆小的男生出卖了。

喝完咖啡后,江琳琅很豪气地拍拍我的肩膀说,“余挽,有事儿去初中五班找我。”这个动作,几乎瞬间让我想起了武侠小说里菜鸟初出江湖,幸遇武林高手的场景。当时我觉得,江琳琅无疑就是个江湖高手。

跟同学问起这个名字时,她们说她在本部初中很有名,才艺表演三年连续第一,人很漂亮,很多男生都喜欢她,但是她成绩很不好。你看,那时候我们说起一个人时,还总是会以成绩作评判的。

我第二次见到她,是很意外的场景。

国庆假期,我被埋在各种各样的作业测试中,她一身宽松的上衣,肥大的牛仔裤,背个深蓝色的背包敲我的窗。我抬头看到她时,发现她晒黑了不少,但依旧很漂亮。她从包里掏出几张平遥古城的明信片和一些零食丢到我桌上,我有预感,她脸上的笑意跟最近的经历有关。我转身拿杯子给她倒水,回头时她已经跳上来坐到窗台上,双腿荡啊荡的,很自在的样子。

果然,我一问她就笑眯眯地跟我分享,她说她利用替人打游戏赚的钱,趁着国庆去山西旅行了。她说很早就从书上看到过平遥古城这个地方,终于去了。她说起乔家大院的格局,说起古城的镖局,说起悬空寺的奇特,眼中有一种光芒绽放。

我愣愣地盯着她,我想我的眼神一定是崇拜加不可置信。那时候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应该就是临城我小姨的家。你知道那种感觉吗?就比如说我只会唱一闪一闪亮晶晶时,她已经会唱周杰伦的东风破了。虽然地图那么大,虽然我听过那么多地方,但是从来没有这一刻她带给我的感受更强烈。那一刻我才知道,那些地方,可以到达,可以被踏足脚下。

我成年以前,做过最大胆最出格的事,就是听说她要去枕水千年的苏州时,我骗老妈说班级组织集体活动,出去露营三天,每人500块。然后我怀揣着去新大陆探险的奇妙心情和五百两银子的巨款跟她一起去了苏州,她拿着网上下载的攻略和一张苏州地图,带我走遍了苏州的各个大小景点和巷弄。

我见到了课本中的苏州园林,见到了青瓦白墙小桥流水人家。

[二]

我想了很久,到如今,我二十一岁。江琳琅没有一点是不如我的。

最后我觉得,大概我能胜出她的,只有从小到大的卷子上的分数而已。

江琳琅学习不是不好,是她懒得学。她说知道数学加减乘除基本算法就够了,学了几何公式有什么用,池子里每分钟放出去两立方米水,每分钟放进来五立方米水,问,多久池子的水会满?谁家的熊孩子会干这种事啊!她江琳琅的脑细胞,绝对不会浪费在这种事情上。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以至于某次考试看到类似的一道题时,我直接笑喷了出来。害得监考老师盯了我好久,以为我作弊。

江琳琅很聪明,是真的很聪明的那种。我记得有一阵子,她在语文书上看到苏轼的文后很喜欢他,于是买了苏轼的诗词文集和几本类似的诗词研究之类的书籍,也不嫌晦涩难懂,都读了下来。最明显的是那次她的语文考试成绩,居然逼近八十分大关。我卷子上的成绩,需要课上好好听讲,放学好好写作业,考前熬夜复习。江琳琅呢,居然这样轻易。那是我第一次有些讨厌她,她居然这样简单的就得到了我倾尽所有努力才能得到的分数。讨厌的同时,也深深地羡慕着。

她的聪明,在成长之后接近于聪慧,对于她喜欢的人可以轻易地取得她们的偏爱,上至八十,下至八岁。在我的认知里,仿佛只要她想,没有什么是她得不到的。

nlc202309031725

比如,考前临时抱佛脚,居然也升入本市不错的高中。比如别人高中三年都在为高考做准备时,她依旧每天上课时带着耳机看电影,埋在书堆里看小说,课后兼职打工攒钱去旅行。用她的话说,她不会为了那点可怜的分数去做她不感兴趣的事。

的确,她的整个年少时期,都在做她想做的、喜欢做的事。

别人规规矩矩地穿着黑白校服时,她穿着各种各样的裙子,张扬得仿佛冬日里的一朵玫瑰。被教导看到罚站时,就大大方方地站到走廊,拿着小说看得有滋有味。有男生跟她表白时,她安静地打量一下,然后告诉他,你这种非主流的黄色头发我不喜欢,没有嘲讽没有害羞。有人嘲笑她成绩差不及格时,她拿起粉笔在讲台唰唰写下一段英文对话,然后把粉笔甩成一条抛物线,昂头挺胸地回到座位前。

这份随心所欲的勇气和坚定,无疑是我最羡慕的,所以这间接促成我养成了两种极端的性格,遇到需要做选择的事情时,内心有两个矛盾的小人在打架,一个告诉我,要做讨人喜欢的安静乖巧的女生;另一个告诉我,可以向江琳琅一样,任性地表达所有的欲望。最终我养成了在爸妈长辈老师面前乖巧安静,独处时,内心却有一片锦绣江湖的梦等我去闯荡的性格。

可是我最终也没有成为江琳琅那样的女生。有些观念在我没有遇到她时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被植入脑子里,比如不能无故逃课,不能早恋。

那时候,我还是有机会早恋的,我重点说的是年龄。虽然我没有江琳琅好看,但是班里有男生跟我表白过,我也看到过江琳琅和男生牵手逛街,于是我对着班上一个长得干干净净的男孩子点头,说可以在一起。这件事我第一个告诉江琳琅,说出口的时候还有点害羞,江琳琅听完叉腰大笑,仗着身高的优势扶着我的肩边笑边抖动,最后她说,“趁着青春赶紧恋爱去吧。”于是我就把第一次牵手在当天放学后,贡献了出去。可是我并没有体会到江琳琅所说的恋爱的甜蜜,反而觉得那几天老师同学看我们的眼神都有了变化,仿佛窥破天机,察觉了我们之间的小动作。大概就是所谓的做贼心虚,我有当江琳琅第二的心,却没那份胆子,于是在回我家的那条小路上的微黄灯光下,跟我的早恋正式告别。

江琳琅高考之后,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去郊外,夏夜的风,总是最舒服的,我们躺在草丛中,看着满天繁星,耳畔有虫鸣声,我觉得这样的日子真是再舒心不过了。可是江琳琅却说,大概九月份就要离开了,她报考填的志愿都在中国的最南方。

我扭头问她当时我能想到的最有深度的话题,“琳琅,你的梦想是什么?”

她双臂枕在脑后,一腿弯曲,另一腿翘在另一条上头,姿态闲适地说:“我的梦想啊,环游世界,去所有想去的地方,然后听到所有遇到过的人说起我时,都是细腰长腿,笑起来温暖天下,哈哈!”

去所有想去的地方,做所有想做的事,细腰长腿,笑起来温暖天下。这是那些年我听过的,最动听的一句话,也是影响我最多的一句。

[三]

后来,江琳琅如愿地去了深圳的一所大学。那之后我们的联系逐渐变得极少,她开始真正的忙碌,大学的课程,不停歇地旅行,以及各种天马行空说起就起的各种各样的爱好,她的生活依旧多姿多彩得让我嫉妒。

我跟在她身后,慢慢地追着她的脚步。我不会成为她,可是因为她的存在,我会成长得更勇敢,更容易坦然面对所有的发生过的好的坏的事,我知道坏的尽头,最终一定还是好。就像所有的努力,虽然最终不见得得到想要的结果,但是在努力的过程中,我可以收获那些站在起点嘲笑我不自量力的人所体会不到的感触。

江琳琅最近一次跟我联系时,说她在奈良。我倏尔想到半年前她跟我打电话说想学日语来着,我当时笑着说,那我们一起学吧,以后去看樱花。没想到仅仅过了半年,她已经踏足在那块异国土地,用蹩脚的日文夹杂着英文跟当地人交流。而我的日文还停留在你好、再见这样简单的字眼。那时候,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呢?对自己的愧疚,还是已经无从说起的多种情绪?江琳琅教会我很多,最新的感触是,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履行自己的承诺。

奈良的小鹿,京都的樱花,想必万千种风景早已被江琳琅尽收眼底。她一直这样,所有喜欢的事情鼓足勇气去追逐,去尝试,不怕跌倒,无视嘲笑。

我总会带着一种炫耀的语气跟朋友说起她,友人也时常感叹,可以那般生活,的确是一件美好无比的事情,完后,感叹一句,我们也节衣缩食攒银子去旅行吧。可是事后,又逛起淘宝,看起美剧,嘴边嘎嘣嘎嘣地嚼着各种小零食。我忽然想起很早之前,我也曾这样信誓旦旦地告诉江琳琅我要如何如何,最终待时光走远,才发现辜负自己良多。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喜欢所适合的生活方式。不是每个人都要像江琳琅一般大胆无畏的生活,只是有的时候,为了倘若真的可以称之为梦想的东西,去拼尽一切努力一把又有何不可呢?

最后,去所有想去的地方,做所有想做的事。共勉。

上一篇:广东金婚银婚庆典策划案下一篇:卷烟市场专项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