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申示”工作的反思

2024-06-19

对“申示”工作的反思(精选7篇)

篇1:对“申示”工作的反思

对“申示”评估工作的反思

万国珍

“申报省级示范园“是幼儿园2004年迁建后的三年发展目标。自目标制定以来,全园教职工信心百倍,一切工作围绕“申报省级示范园”的目标,以“省级示范评估标准内容”为准则,付出了很多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我园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教师的辛苦付出和努力,各项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这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在“申示”工作中,我作为行政班子中教育工作和家长工作的主管,两年来依照评估标准为指导,认真学习,勤奋努力,为“申示”达标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谓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申示”经历了地区初评、省试评、省正评共三次评估,每次专家都给我们指出了很多不足和问题,特别是这一次的正式评估,大家都拭目以待地等待着专家的认可和肯定,听到专家反馈的“离省级示范还有一定距离”真有些气馁,有些怀疑是不是再努力也到达不了终点?我们是不是有些自不量力?冷静下来想,其实专家的要求在老师们看来似乎有些苛刻和过高,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专家指出的问题和不足无一不是我们工作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即使我们暂时还达不到省级示范园的标准,但“申示”的过程本身就促进了幼儿园的发展,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如果有问题没有人发现和指出,就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正因为有了每次专家的建议,才有了幼儿园的整改和提高。这也是“申示”带来的良好效应。

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幼儿园工作的宗旨就是为了孩子的发展。这次正式评估中教育工作虽然勉强达标,但专家依然给我们了指出了很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作为教育工作的分管领导和指导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问题和建议,我认真的进行了疏理、分析:

1、教育主题未能与卫生保健工作密切联系,教师在教育工作环节中忽略了卫生保健工作。幼儿未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体格发育不理想,这与教师的重教学轻保育,体育活动开展欠缺有关,说明了教师对“保教并举”认识不够,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

2、教师的各种计划、备课、笔记、总结不符合要求,质量不高,没有批阅,以前教师大都完成任务了事,而我们业务领导缺乏细致审核,对有些评估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今后注意加强审核和指导。

3、由于时间短、紧,教师补的资料较多,疲于应付日常工作,组织教师对幼儿教育理论的学习机会安排太少,对教师的要求不严,以致教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生疏,专业理论知识贫乏。今后多组织教师加强幼教理论知识学习。

4、环境创设中主题墙的设计幼儿参与率不高,教师包办的成分太多,未能体现孩子是环境创设的主人。教师只图快、怕麻烦、难准备,所以包办的成分较严重,在环境创设评比中仅限于一学期一次突击,没有形成常规性工作,下学期将制定出激励机制,改成每月检查,激励教师创新,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5、从教育成效的幼儿测查结果来看,幼儿大部分对各行各业的了解与认识不够,安全意识缺乏,说明了教师的教学中内容不够广泛,对成人劳动、安全教育的教学活动安排较少,今后要深入到教师拟定教学计划的指导工作中,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安全教育活动,月底进行检查。

6、体现幼儿教育成效的成长档案虽然得到了肯定,但指出了幼儿作品单一,每次主题的幼儿发展评估表未作汇总分析,今后完善这方面的工作,收集后作为幼儿教育成效的档案资料。

7、幼儿两操的动作编排、音乐选定、时间安排未能充分体现各年龄班的特点和发展水平,这是我们在教育理论上理解不够透彻,多年形成了整齐划一的习惯,下学期改成各年级组根据年龄特点选定音乐编排分时间段做。

8、家长工作的家访和随访未能正确区分,新生家访率未体现。我对“家访”和“随访”的概念混为一谈,所以对教师指导有误,使家访记录不符合要求。下学期这块工作进行纠正,对教师家访记录加以指导。

9、省级示范工作档案资料欠缺,帮扶工作无学期计划,无具体内容项目和具体措施,帮扶成效要有前后对比的资料(帮扶前后幼儿作品、园舍改善前后照片、教师得到帮扶指导的反馈等),外来参观培训教师未体现学习内容、学习反馈,我以前对这块工作的标准内容理解不够,通过专家点拔指导才明白,今后将按专家的指点去完成。

“申报省级示范园”不是最终的目标,成为“省级示范园”也不是终点,不断提高保教质量,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尽管我们在“申示”的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饱受挫折,只要我们不气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不断完善自我,我们一定会实现目标!

2006年12月22日

篇2:对“申示”工作的反思

——在申创示范性普通高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江口淮阳中学

代宁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在这样一个凉爽的清晨,很高兴又与大家在国旗下的讲话中见面了。三年来,我在这样的场合,也做过无数的发言了,说过的内容也挺多了,但每一次面对如此众多的同学,我的心情总是难以平静,而且总觉得还是有着说不尽的话,道不完的情。我想,这只因为,我眼前的你们是一群勃然成长的,极有富有生命力的青春学子;这只因为,我们大家身处的这个校园是一个昂扬向上的,不断发展向前的菁菁校园。是的,“你们”,还有你们所处的“这个校园”都承载着无尽的青春梦想,都有着无限的发展希望。

今天是6月23日,2014年贵州省的高考成绩于前天正式揭晓,感谢高三的全体师生的努力付出,今年学校的高考又获得了大丰收。学校一二本上线184人,继去年囊括江口县文理科第一名之后,今年再次一举将江口文理科状元装入囊中,并且,今年的金牌的成色更显得尤为耀眼!文科状元刘娜琳高考考分661分,一举刷新了我校619分的高考最高分纪录,这也是江口三十余年高考的最高分,列铜仁市第9名。而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刘娜琳同学在我校共学习六年,从初一到高三,完全是淮阳培养出来的学子。淮阳值得同学们信赖,淮阳的老师能带领大家成才。学校理科考生田艳华、李文举、张齐家、尹涵分别以606分、599分、599分、599分一举囊括理科的前4名,并且,前十名中,我校共有8人。高三理科39班,55人参考,上线53人,几乎人人上二本,其中近30人考上一本。这都是值得淮阳的同学们高兴的,淮阳没有亏负这些努力的同学,淮阳也感谢这些优秀同学,是他们不断地创造优秀业绩,不断地为淮阳的大厦添砖加瓦,不断为淮阳的事业添光加彩!同时,我们更希望,在这些已毕业的高三同学的优异的感召下,同时更在我们站在这个广场的近1500名同学的努力下,我们淮阳有更加新鲜的血液加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明天是6月24日,学校又将迎来一件大喜事。我们说了一个学期的,学校申创贵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工作,将迎来第一次真正的过关考核,学校将迎来申创省级示范校的过程性督导评估,同时也是学校的创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考核验收。届时我们将迎来一批重要的贵宾,也是专家,他们中有铜仁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铜仁市教育局的领导,他们中有满腹经纶的博士学者,有原思南中学的老校长,有铜仁市其他县份重点高中的校长等等。都说,贵客临门,总要礼貌相接,总要把我们最亮丽的一面展现在客人面前。所以,我今天的这个讲话,另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全校齐心协力,做好一切准备,争取,铜仁市市级示范学校评估验收一次性通过;争取,一举拿到申创省级示范性学校的入场券!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我想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大家提出倡议:

一.美丽校园,一尘不染。淮阳的校园,坐落在笔架山下,金钟山边,铜遵路旁,对于初见校园的人,都会觉得它既宏伟大气,又秀美端庄。但是,我希望,这份大气美丽并不仅仅止于这大的场面,还希望是它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细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校园里老师和同学们所身处的每一处空间上。希望,我们的客人,走到校园的任何一个地方,放眼所见的都是干净和整洁,美丽和温馨。

教室里,同学们的课桌都清理好了吗?你的课桌上还是杂乱堆积的吗?你的教室打扫干净了吗?书桌、卫生工具摆放整齐了吗?墙壁上还有乱写乱画、乱贴乱挂的东西吗?教室的讲台、门窗、玻璃、吊扇,还有外面的走廊都擦拭干净了吗?这可是你们天天学习的地方啊„„

寝室里,你们的床单、被套、枕头都铺设整齐了吗?你们的牙刷、口杯、毛巾、桶子、鞋具、箱子都摆放成线了吗?寝室的地面、墙壁、厕所、卫生工具,甚至包括洗衣流水的水槽,厕所的便盆都整理干净了吗?这可是你们日日生活的所在啊„„

校园内,校道上、花台边、绿化带里,白色的垃圾是否已经清理干净了?广场上、工地旁、校门口,一些粉尘、泥土是否已经扫除完毕了。赏心悦目的景象,人人欢喜;然而,美景总需要人人去营造。

这些要求是说给同学们,其实,也是说给老师们的,老师们的办公室,老师们的宿舍里,同样要接受客人的光临,同样应该扫除一新,并且,更要为同学们做出榜样!

二.莘莘学子,文明礼貌。学校是开展教育的地方,学校也是传播文明的所在。有知识的人,除了有满腹经纶,其实更在于有涵养,“涵养”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形容相貌,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体现。

着装打扮。青春学子,多彩年华,确实需要装扮。然而,端庄、大方却才是我们最该弘扬的校园主旋律。暑夏将临,红白相间的夏季校服,能将校园渲染得更加青春活力,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着装,而且,一件不成器,两件才更有模样。然后,东方人的头发,乌黑更显靓丽;男同学,在你的发梢下露出眉毛,露出耳朵,不遮住衣领才会显得更有生气;女同学,扎起你的马尾,亮出你的额头,才会更显得青春和美丽。同时,还希望大家把鞋袜、衣物穿戴整齐,把耳坠、戒指、手链等不必要的佩饰抛掉,不要因为这些而丢失你花季雨季淳朴、纯洁的青春气息。

言行举止。食不言、寝不语,是老人的教诲,其实也是文明的表现,越是文明程度高的地方,人民的举止就越是温文尔雅。希望同学们不要追赶打闹,摔倒跌伤会让人不快;而万一因为不小心或乱开玩笑而引发了、做了伤害彼此和气的事情,就更令人痛心了。文质彬彬,可以让你赢得更多尊重;谦虚礼让,则可以让任何不快消弭遁形。走在路上、楼梯上,遇着他人,要靠边礼让;见了老师、客人,要微笑、礼貌问好。也许只是一个见面的点头、微笑,也许只是一句低声的“老师好”、“您好”,也许只是求之于人时的一个“请”字,受恩于人后的一个“谢”字,做了错事之后的一句“对不起”,受了委屈之后的一句“没关系”,都可以让别人心中倍增暖意。谦卑恭谨,不是软弱,是美德!

校园内,处处都不该乱丢乱扔,教室、寝室、校道上有垃圾桶,食堂里有放剩饭剩菜的胶桶,桌子上还有餐盘。校园里,有各种守时守纪的要求,有各种详详细细的管理制度和纪律规章,如卫生是应该按时打扫的,各种花草是不能随意攀折的,食堂的队伍是不能乱插的,吃过后的饭碗是应该轻拿轻放的,食物是不能随便带到教室和寝室的,别人的东西是不能随便拿的,各种公物是服务于我们,不能随意破坏的,学生是不能吸烟、打牌、谈恋爱的,如此等等。规矩多,但都绝对是保护大家的,都是从另外的角度提醒大家要好好成才的,而且,只要你不违反,对你而言都是空设的。

同学们有同学们的文明要求,其实,老师们也有老师们的礼仪规范。虽然二者有些不同,因为老师们已经成年了,但从穿着打扮到一言一行,最基本的要求,是一致的,欢迎同学们监督。

三.申创示范,积极参与。要做示范就是要成为群体中的优秀者。淮阳中学,过去的日子里,方方面面都做得不错,已经渐渐成为典范,但我们深知,许多方面还要不断进步。这个进步,也来自方方面面,尤其来自同学们。

课堂里,希望大家早点步入教室,早点备齐学习用品,希望大家踊跃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做好课堂展示。错误不可怕,怕的是连参与课堂的勇气都没有,连学习进步的打算都不做。千万不能一问三不知,只剩下睡觉和发呆。

活动中,积极主动完成交代的任务,创新思考面对的问题,有效沟通你的合作伙伴,大胆大方地进行你的操作。一个人不应仅仅只记住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有诸多方面,都促成着你的能力,你的发展。一定记住一点,你参与的每一项活动,都在培养和造就着你,希望你不要马而虎之。

为人品质上,爱你身边的人,爱你所处的集体,爱你所在的学校。有一段话说得好,不懂珍惜,守着金山也不会快乐;不懂宽容,再多的朋友也终将离去;不懂感恩,再优秀也难以成功。是的,身处一地,却不爱此处;与人相交,却不珍惜他人,你也永远感受不到快乐。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并不就奢求同学们的爱戴,但既然相伴,就该互相珍惜、珍重,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发展。在申示的过程中,也许会有组织由我们的同学评价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班级或者学校,希望大家能客观公正地审视,能用一种呵护关爱的态度去对待。因为,我们已经浑然一体,只有一个名字:淮阳!

说了这么多,也足够啰嗦了。但我知道,我的内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的,在淮阳教育集团七年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它跨越湘黔,不断发展壮大;在来江口的三年日子里,我看到了新的江口淮阳中学在贵州大地上日新月异,茁壮成长。现在,学校已经从普通走向了优秀,已经实实在在地走到了申创“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大门前,我真诚地希望,我和我的同事们,我和在此的所有同学们,能一起推开这扇大门,能一起书写江口淮阳它崭新的篇章!加油,老师们!加油,同学们!

篇3:对新闻考评工作利弊的反思

实行新闻考评制度势在必行。

开展新闻考评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从客观上讲, 时下纸媒市场再也不是少数几家媒体平分秋色或“三足鼎立”的旧格局, 各种体制、各种风格的纸媒风起云涌, 再加之网络媒体等电子信息媒介也在市场中疯狂地争夺着读者市场份额。纸媒因出品周期长等因素, 已经在市场中呈现弱势。如此一来, 迅速提高报纸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尤其是党报, 在各类都市纸媒群雄逐鹿的态势下, 更要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 发挥其权威性、信誉度高等优势, 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从主观上讲, 同样的新闻事件, 你的报道写得程式化, 新闻视角陈旧, 采写手法呆板, 报道枯燥乏味, 如同嚼蜡, 读者一看标题、导语就不想再看下去, 这样的报纸难以守住读者。要提高报纸质量, 必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再有就是, 对于一些成立历史较长的纸媒, 长期以来形成的陈旧习惯和惰性也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顽疾。很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备受诟病, 整个机体缺乏生机和活力。如此一来, 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打破以往的沉闷气氛, 成为迫在眉捷的大事。引入新闻考评新机制, 制定考评、分配新措施, 把每天出版的稿件、版面评等定级, 与工资挂钩, 并且将评定结果公示, 使采编人员从物质到精神都被激活, 形成人人都争写好稿、制作好版的新局面。

“考评”一词在《新华词典》上解释说, “考评, 指考核评议。如通过考核评议决定干部的聘任;主管部门要定期对企业进行考评。考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开展好新闻考评工作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新闻考评制度做保证, 即好机制、好措施, 还要好制度先行。仅拿《长春日报》为例, 2010年该报制定了一套新的新闻考评制度, 即《长春日报采编考评办法》, 具体内容包括 (摘要) :

长春日报采编岗位进行分配制度改革以后, 全体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为了巩固改革成果, 进一步提升采编质量, 经编委会研究, 集团领导班子会2010年4月30通过, 规范日报采编考评制度。

一、成立考评委员会

为了加强考评力量, 提升考评的权威姓和指导作用, 在编委会的基础上, 设立考评委员会。对重大考评问题进行决议, 主持相关考评工作。

二、日评、周评、年评相结合

在目前日评基础上, 增加以评选“社长/总编辑奖”为主要内容的周评, 以及评选“长春日报新闻奖”为主要内容的年评活动, 使日报考评形成体系, 鼓励采编人员出精品。

(一) 日评:规范流程

日评作为考评制度中的关键环节是日常的考评基础。为使其公正、公平, 在目前报社尚不能实现电子考评流程的情况下, 实行考评委员会划票、考评中心综合定评制度。具体流程:社委办及时送报;委员会成员划票:考评委员会所有成员必须认真阅读当天所有版面和稿件, 按现行考评规定, 只对符合高档位的A类、B类版面、稿件、标题、照片、美术作品划出相应等级。下午3点30分前, 由考评中心统一收集、统计。考评中心综合定评:甲:高档位的评定:A类、B类稿件、版面、标题、照片、美术作品, 均根据考评委员会的划票结果, 由考评中心统计确定。考评委员会成员每人一票。每件超过或等于简单多数票者即可认定为相应等级;总票数超过或等于简单多数票, 但在A类、B类之间相应档次之间意见不集中者, 由考评中心取中间档予以确认。乙:中低档位的评定:A类、B类以外的其他中低档位稿件、版面、标题、照片、美术作品, 均由考评中心认定。定评结果张挂公告:每日考评结果, 在下班前由考评中心张挂公告。

(二) 周评:周评会议

每周一下午2点召开考评委员会周评会议。会议进行以下内容:

1.执行考评委员会相关职责;2.社长/总编辑奖的评选:奖项包括:策划奖、版面奖、稿件奖、标题奖。评选办法:考评中心统计上周A类、B类策划、版面、稿件 (照片、美术作品) ……

考评原则:

为了体现考评的激励作用, 根据《长春日报版式及稿件等级的评定标准》要求为基础, 鼓励所有采编人员加强业务学习、交流, 在独家新闻 (新闻源、视点) 、深度报道、新闻策划、写作文风四大方面积极创新。凡在此四个方面作出大胆、有益创新的版面、稿件, 考评委员会将在各级考评环节上向高档位适度倾斜……

新闻写作虽有规律可循, 但因新闻视角的不同、采写手法的不同, 使报道在新闻显著性、新鲜性、时效性、接近性和可读性等方面差异很大。报社开始实行绩效工资的分配制度, 依照完成稿件和版面的数量和质量情况, 根据评定等级, 核算相应分值, 得出当月收入。报道质量好就得高分, 月末一统计, 收入多少全凭分数高低, 获得社长/总编辑奖还有奖金。如果不多采写好稿、多出好版, 分数低, 工资自然少, 有的还可能拿不回原来的工资数额。新的考评机制使报社摒弃了过去“大锅饭”式的分配制度, 采编人员进入了真正靠“质量”挣工资的新时代。新的考评机制一下子刺激了采编人员的神经, 他们不仅力争多出作品, 更要多写好稿, 多出好版。他们争着抢着深入采访一线、纷纷在报道“特色”上下功夫, 其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一年多来, 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很多报道摆脱了空洞、呆板和乏味的尴尬, 新闻视角变得新奇特, 采写手法更加灵活多样, 报道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更加贴进百姓贴进生活, 可读性增强了。版式布局和版面的整体设计不再是“素面朝天”或“一脸严肃”、生硬而缺少活力, 取而代之的是从标题制作到各种编辑手法的巧妙运用, 使整个版面图文并茂, 很有视觉冲击力。仅就去年“抗洪”报道为例, 因该报在抗洪报道的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同城媒体前茅, 受到省市表彰。其间, 为获得生动感人的第一手新闻素材, 报社一批记者不畏艰险奋战抗洪前线, 采写出多篇精彩的抗洪报道, 弘扬了可歌可泣的抗洪精神。《长春日报》在要闻版先后开辟了“万众一心抗洪救灾科学调度确保安全”、“抗洪一线的共产党员”专栏;在重要版面开辟“防汛抗洪众志成城”专版, 并在专版中开设“即时汛情”、“险情快报”、“爱心献灾区”等专栏, 及时将政府的决策、部署, 万众一心抗洪救灾的举措及来自抗洪一线的感人事迹报道出来。优秀新闻报道频频见诸报端, 如《众志成城斗洪魔》 (2010.7.25) 、《决策在争分夺秒之间》 (2010.7.29) 、《“我倒也要倒在大堤上”》 (2010.8.2) 、《战斗, 迎着洪魔》 (2010.7.29) 、《大转移“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010.8.5) 、《甘做洪水前的一道“人堤”》 (2010.8.5) 、《鏖兵松江畔血战写忠诚》 (2010.8.1) 、《创造奇迹的力量》 (2010.8.11) 、《水临城下:党委政府睿智部署打响阻击战》 (2010.8.17) 、《决战洪峰:险滩绝境创造抗洪奇迹》 (2010.8.18) 、《中流砥柱:戎装战士谱写抗洪壮歌》 (2010.8.19) 、《水退重建:“长春模式”迸射希望之光》 (2010.8.23) 等报道均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广大读者的好评。从2010年7月22日至8月末, 《长春日报》共刊发抗洪救灾版面65块, 稿件711篇。其中文字稿件466篇, 图片245个。

新闻考评工作中, 除了包括考核 (给稿件、版面等评定等级) , 还包括“评议”, 即对好的新闻作品做书面点评, 对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出, 并提出改进建议。这项工作也不容忽视。正所谓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新闻评议”不仅让采编人员知道自己的哪篇报道得了高分或低分, 更让他们了解什么报道选取怎样的新闻视角更显独特、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更能充分体现事件的新闻价值、如何使报道生动活泼、可读性更强、宣传效果更好;它能指出如何制作版面才能在突出新闻主题的同时, 更具视觉冲击力。“新闻评议”可为大家引导方向, 指出典范, 树立目标。《长春日报》实行的“周评”、“月评”, 取得了良好指导效果。

新闻考评工作看似简单, 实际操作起来也很复杂, 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具体的操作方法。某报社采取由报社评审委员会 (成员均由报社总编辑、副总编辑、编委和考评中心主任组成) 无记名投票方式, B1 (包括B1) 级等以上的等级由该“评委会”确定。每天评委们在各自的办公室阅读本报后, 做出相应的质量评定, 最后由报社新闻考评中心将投票结果汇总后出结果 (以多数票决定等级) 。B1级以下等级由考评中心的考评员评定。这种方法看上去很公平合理, 也好操作, 评委们在这种“无记名”的氛围下更加放松, 可以没有任何负担地评报, 有利于增强评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当然, 这种“无记名”式的投票方式也有一些弊端。其一, 有时评委们不齐全时 (有的去开会了或办事去了) , 其评定结果就会欠准确, 因为在最后汇总时有一个基础票数和投票数的比例问题。其二, 有时评委繁忙时无暇阅读同城媒体的报纸, 无法将本报报道同其他媒体的报道相互对比 (指同一新闻事实) , 即不能做横向对比, 这种信息的不对等也会给评定结果带来不准确因素, 难免使评委陷于“一叶障目”的尴尬。例如, 今年《刑法修正案 (八) 》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自5月1日开始实施, 这个备受市民瞩目的新政一出台, 成为热门话题, 各大媒体纷纷刊发相关报道。5月4日《城市时报》率先以题为《“醉驾入刑”激活代驾生意省城的哥“走穴”忙出租车公司:不提倡更不鼓励的哥代驾相关部门提醒:代驾前要协商好避免纠纷》的大篇幅报道, 新鲜可读, 且成为当地媒体中的独家报道, 反响强烈。而在5月6日, 当地另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纸在“财经新闻”版上也刊发了同一题材、题为《长春酒后代驾“春暖花开”》的报道, 相比之下, 先不说采写质量逊色一些, 仅在新闻的时效性上较《城市时报》显然是慢了半拍, 有“炒剩饭”之嫌, 其新闻性和可读性上大大减弱。但可笑的是, 就是这样一篇“过时”报道竟然在当天的报社内部评审中还获得了高分。并非是评委们降低了评审标准, 也非评委们没有水平, 只是因为很多评委事先未看到《城市时报》的那篇独家报道。其三, 老虎还有打盹儿的时候, 这种“无记名”投票方式从客观上影响了评委们的“用心度”, 难免使其责任心打折扣, 评报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 拿出的评定结果很可能有失偏颇。其四, 正因为是“无记名”, 客观上可能为“倾向性”创造了可能。总之, “无记名”投票方式有“闭门造车”之忧。同时, 这种方式也使评委们疏于监督, 如果发生漏评情况, 无法知晓谁评报了, 谁没评报。

再有, 想谈谈“评定等级及其标准”的问题。有的媒体用甲乙丙丁等或ABCD等代表各个等级, 这都无关紧要。关键是如果等级太多, 陷于繁琐;等级太少又拉不开档, 无从真正体现质量差别。同理, 各等级的标准过粗, 难分优劣, 定得过细也不好操作。比如说一篇报道按照相应的评定标准既可以给B, 也可以给C, 无奈中间再加一档B1。总之, 考评等级和标准的确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和完善, 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要频繁改动, 否则, 评审人员、采编人员等都会不胜其烦, 摸不准“脉搏”。

对新闻考评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和考评体系, 也就是制定一个完善的考评制度。这个制度的建立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 根据本单位的客观状况, 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采取自下而上的运作方法, 形成一套具有科学性, 又易于操作的考评制度。如可以将“各自为战”式的独立评报与集中评议相结合, 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公平性、公开性和公正性。

二是新闻考评人员要本着对采编人员、对新闻产品 (报纸等) 发展有高度的责任感, 严格按照新闻规律和新闻写作要求, 认真评定每一件作品, 避免倾向性。考评人员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因为评报不仅关系着报纸的质量方向, 从某种程度上讲, 也关乎着采编人员的经济命脉, 不可掉以轻心、敷衍塞责, 不能无故漏评, 不能走过场、走形式。

三是新闻考评人员应拥有先进的的思想、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分析判断能力。新闻考评人员也应与时俱进, 增强创新意识, 用新观念、新经验评定新闻作品。

四是“考核”和“评议”要结合起来,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树立好的典范, 引导正确方向, 褒扬优点, 指出不足, 以提高报纸质量为宗旨, 不断改进和完善新闻考评工作。

五是建立考评委员的监督机制, 以更好地执行新闻考评制度, 更好地执行公平公正原则, 为采编人员负责, 为报纸负责。同时, 监督机制也可以避免日久天长形成的“懈怠”。

六是可以扩大考评人员范围, 不要仅局限于本报的上层领导, 可以让中层干部 (各个记者部主任、编辑部主任等) 参与进来, 因为他们奋战在采编第一线, 记者采写情况、编辑情况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他们了解基层情况, 更有发言权。评定结果也会更加客观真实, 也就更趋公平合理。此外, 报社还应设专人每天必须及时了解一下当地其他媒体的报道情况, 进行横向对比, 或许会避免一些误评情况的发生。另外, 报社也可以在报社外部聘请一些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读者参与评报, 因为他们更能从多方面、多角度, 在“可读性”等方面客观看待报道和版面的优劣, 他们的看法因不带有任何倾向性, 而更有利于报纸质量的评定。当然不可避免的是, 也许会有隔帘问诊、隔靴搔痒之弊。

七是应当建立起新闻考评与晋升、评先进等工作的联动机制, 达到新闻考评效能的最大化。

篇4:对“减负”工作的反思

一、学生负担重的表现

1.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对学生所学课程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为了突出素质,就出现了什么都重要、什么都要学的倾向。这样在教科书的使用、课程的安排上就表现出带有倾向性的观点,比如要和国际接轨、必须学好外语、增加体育课的课时……组织编写各种读本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小学一年级各种课本和练习册共9种,五年级竟多达15种。这样就产生了书本多。有了课本,就必须要上课,因此就出现了课程多的现象。

2.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还表现为作业多、考试多。

随着社会的进步,每一个学科可供学习的内容不断膨胀,但学生的学习时间却有限。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些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在重组过程中,有一部分内容原来是所有学生必学的,可能在新课改当中就把它调整为是不必要的,或者是学生自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出于各种担心,还是会把一些教材里没有的东西补上去,这样的确增加了学习的内容。现在社会发展非常快,社会对学生也多了很多新要求。比如说三十年前小学阶段不用学英语,而如今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已经渗透到小学阶段。同时,其他课程的要求又没有减少。

3.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还表现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一所好的学校,肯定具有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势。为了使孩子能进一所理想的学校,家长都在想办法给学生“加餐”。有偿家教、辅导班就是家长特别看重的途径,从而产生补习多、竞赛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过长,睡眠严重不足的现象。

二、如何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

1.要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充分地调研,针对目前学校工作的实际、学生学习的实际进行研究,改变工作作风,真正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有效地指导,不能只靠发文件。制定有指导意义的课程设置纲要,严格规定教科书的使用,合理设置课时计划,删减一些形式性的教材,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减负的作用。

2.切实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重点考察学生的能力,可以通过必要的测试进行。地方政府要正确引导对学校工作的评价,降低成绩因素的比重。引导学校、家长、社会改变对学生评价只看成绩而忽视能力的倾向,比如可以尝试“分层作业”、“我的作业我要做主”等方法。

3.尽可能使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这几年政府也在不断强调这个问题,但实际还是在拉大资源不均的差距。目前,政府和教育部门所提出的省级标准化、中心学校、定点学校、非定点学校评比:实-际还是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是先重点后一般,导致条件好的学校越好、条件差的越困难,好的教师不断地向好学校流动,使资源差距更大。

要改变这一现状,教育部门要下功夫了解学校的实际,从基本配置做起,按照学校需要合理配置,不搞统一标准。教师配置考虑年龄结构,按岗配置。这样在资源配置基本一样、师资配置基本均衡的条件下,才能使学校走向正确的发展轨道,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

“减负”,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提质”。只有把负担减下去,把质量提上来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准确地说,减负不仅是减轻作业负担、课业负担、考试负担,政府、学校、教师观念的转变才是真正的减负。

作者单位 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滦村小学

篇5:关于对申斌盗窃公司财物的处理

通报

公司各部门:

最近公司发现产品、铜沫丢失,行政部通过监控视频的排查比对,发现本公司新厂数控申斌有重大嫌疑。经过几天的蹲点、守候,于2014年6月27凌晨3时许,将其人赃并获!申斌对此事供认不讳。狡辩偷的是废品,只偷这一次。后报警,经公安机关审讯和对其住所搜查,在大量的事实和证据面前,承认他分期分批的把产品1000多只和铜沫30多斤放在电瓶车储备箱偷出公司,准备卖给流动废品收购人员的事实。

申斌的这种偷窃行为情节非常严重,属于惯偷!在公司内部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为了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 制度,经公司研究决定,对申斌的偷窃行为做出如下处理:

一、给予申斌罚款000元处分,在本人工资中扣除;

二、给予申斌开除公司处分;

三、申斌的偷窃事实,呈报当地公安机关处理;现已拘留!

余姚市振兴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篇6:从国培反思我们的培训工作

2010年, 我有幸在国培的行动中, 经历了一个从组织者、培训者到受训者的角色转身。10月9日~23日我作为国培的组织者、培训者完成了黑龙江省“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初中历史学科的培训任务;带着沉甸甸的培训经验和感受, 又于11月16日~25日以受训者的身份走进了“国培计划 (2010) ———培训团队研修项目首都师范大学初中历史研修班”的课堂。无论是自身筹办国培, 还是参加首师大的培训, 这个令人回味的转身, 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国培承办单位对国培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都十分注重发挥自身优势, 都力求把国培办得更扎实、更有效。首都师大的培训经历, 给了我很多的启迪, 真是“一样的国培, 不一样的感受”。

一、特色与优势

10天的首师大国培一路走来, 感触颇深。无论是站在组织者的角度还是受训者的角度, 特色与优势更新着我们的观念, 提升着我们的理念, 开阔着我们的视野, 引领着我们的行动。

1. 突出学术占位的研修内容。

首师大设计的培训课程分为4大模块:一是拓展史学视野提升历史素养;二是历史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优化;三是历史学科教研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四是深度交流与现场观摩。在4大模块下, 还设计了19个专题。从模块架构设计上看, 注重了研修团队整体培训能力的引领和提升, 但10天的培训下来, 总体感觉最透彻、最征服学员的还是学术层面的课程。

2. 呈现灵活多样的研修形式。

这次首师大的国培形式既丰富又有实效, 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互动沙龙、交流论坛、现场观摩及实地考察等, 环环相扣, 极具针对性。在呈现的多样性研修形式上, 首师大加大了互动与交流的环节, 促进了学员们在互动与交流中感悟, 在互动与交流中升华。 (如下图。)

3. 凸显国培能效的研修团队。

从培训团队结构图不难看出, 首师大的培训师资团队既突出了学科性学术的占位, 又凸显了先进教学实践经验的分享。其中, 全国很有影响力的北京市多名特级教师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专业引领, 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4. 谋划细致周到的研修管理。

这次的首师大国培管理, 可以说是周到细致、体贴入微。从就餐、就医、售票服务, 到校园平面图、周边交通图;从授课教师的讲座课件, 到全程的培训录像;记录培训过程的照片、通讯录, 等等, 都为每位学员想到了, 而且做到了。特别是10天培训发了7期“国培简报”, 新闻聚焦、专家风采、学员心语、首师书香、学员画像等栏目, 都是每天学员们身边发生的事情, 大家感到十分亲切, 作为高校的培训能这么周密和细致, 是我在培训前没有想到的。

二、感悟与收获

作为阔别大学校园24年的我, 在首师大重温了久违的大学课堂、久违的学术氛围和久违的学生身份。在10天静静的学习中, 收获也颇多。

1. 感悟于人格魅力与事业追求。

此次国培的讲台上, 云集了我国历史学界众多知名学者和专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史学界泰斗级人物, 80多岁高龄的齐世荣先生, 他用从教60余年的丰富经验和对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不懈追求, 诠释了老一辈历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挚爱。齐老先生一生对历史的热爱、对历史教育的情有独钟, 源于他中学时代历史老师精彩的历史课堂教学, 他激励广大历史教师热爱历史、热爱历史教学。齐老的讲话虽然时间短暂, 但他对历史教学的情怀和对历史教学的定位, 给我的心灵深处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油然而生的是从未有过的、强烈的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 感受于学术氛围和专业视野。

首师大汇集了众多史学专家和学者, 他们的讲座使我们畅游在史学的浩瀚海洋之中。国培首席专家、世界史专家、博士生导师徐蓝教授的《世界历史学科研究的新发展》, 叶小兵教授的《新中国历史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博士生导师朱汉国教授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前沿》, 晏绍祥教授的《世界上古史研究最新发展》, 历史学博士、赵亚夫教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视野》等, 既有高瞻的学术高度, 又有基于史学前沿的分析与点拨, 还有拓展思路、开阔视野的方法引领……可以说, 专家们的讲座为我们呈献了一堂堂精彩的“史学盛宴、文化大餐”。使我在史学认识、理念把握、学术占位等方面, 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升华!

3. 感慨于学术沙龙与漫谈分享。

本次培训的学术沙龙, 植入了参与式培训的特征。沙龙由杨朝晖老师主持, 两位北京特级教师为现场嘉宾, 杨老师从让每位学员制作一个富有个性化的桌签, 通过简短而富有个性的文字介绍自己开始, 带领大家进入了“我们的教师需要什么”的学术沙龙中。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情境中, 大家各抒己见, 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对于教师的发展来说, 应提倡教师的自主学习, 提升教师的自我判断能力, 要把“好吃的”和“有营养的”有机结合起来。

专家理论层面的指点迷津, 名师实践层面的案例剖析, 参训教师迸发的感悟分享, 这样一个不断碰撞、生成的过程, 常常让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慨。这样的培训方式, 给我们今后研培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4. 感动于经验分享与事业发展。

在本次国培的论坛上, 主持者从我国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选出学员代表做专题发言, 我有幸成为代表北部的发言者。我在发言中, 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一是以“彰显龙江研培工作特色的新视野”为题, 介绍了我院改革后, 在研培一体新格局运行中, 展现出的特色、优势, 以及取得的成果。二是以“徜徉学科研培一体机制的新发展”为题, 介绍了新课程实施以来我省历史学科在研培一体架构下所呈现的工作模式和取得的成效。从举办建三江高级研修班, 到学科整建制送教下乡;从精心谋划、实施国培计划, 到学科团队建设。全方位介绍了历史学科研培工作的特色与亮点。可以说学员们对黑龙江的经验非常欣赏和敬佩, 纷纷与我交流, 询问工作细节, 那个时候我才深深地感受到, 这些年来我们的辛苦、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三、反思与借鉴

10天的受训收获, 虽然不能全部解决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和疑惑, 但却给了我思考、反思的动力和源泉。

反思一:提升自我, 适应需求。

新课程在不断前行, 教师在快速成长, 我们教研员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培训者, 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 更感到自身提高的必要和紧迫。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好似“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如何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 更好地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成就自我价值的实现, 是我这次培训后获得的第一点反思。建立多途径和经常性的学习通道, 是达到自我提高目标的首要路径。

反思二:开拓创新, 促进发展。

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没有特色、没有生命力。研培工作同样需要创新、需要开拓, 需要更多、更好、更有效的研培方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想这将是我们未来工作的创新点和关注点, 更是研培工作发展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反思三:踏实做人, 认真做事。

史学前辈齐世荣老先生60年前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 他放弃教育部、安全部的显位, 守住淡薄、守住平凡, 甘愿当一名勤勤恳恳的中学老师, 在6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 创造出震撼心灵的业绩。前辈的感召抚平了我有些浮躁的心。

首师大10天的国培, 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对照我们组织的国培工作, 也确确实实看到了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借鉴一:进一步注重研培工作的学术性。

高校组织国培的最大优势在于侧重史学研究与探讨, 在于课程内容的学术占位, 在于给予学员浓厚的学术氛围。他们的优势恰恰正是我们国培中所缺少的。在今后培训中, 我们应该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史学前沿、学术动态课时, 以进一步有效提升骨干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专业视野和人文素养, 使广大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更充分地发挥历史学科净化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借鉴二:进一步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空间。

北京市历史教师自发组织的民间学习共同体———成长沙龙, 为有效实施专业互助引领, 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 创新了发展的思路, 开拓了崭新的空间。这种以教师成长轨迹为平台, 以教师岗位实际工作为切入点, 在名师带领下, 自觉融入研究、交流、合作氛围的做法, 为我们的教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借鉴三:进一步创新学科研培工作模式。

首师大的培训, 强化了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 激活了每位学员资源, 有效搭建了学员之间相互学习的平台, 这是我省历史学科国培设计中缺少的地方。在今后的培训中, 我们要更多引进、创新如互动沙龙、培训者论坛、经验分享等多种交流互动平台, 让互动、交流、分享贯穿于整个研培活动中, 以增强研培活动的实效性。

篇7: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反思

【关键词】教学督导;反思;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39-01

教学督导是高校内部对教学工作实施监督与指导的一项基本制度,当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有教学督导机构。 “督”就是监督、检查,“导”就是指导、引导。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就是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管理情况及其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确保教学质量。无疑,教学督导制度对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许多院校在这项制度的建设和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以及认识上和理念上的偏差,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了其正常职能的发挥。本文拟就教学督导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

1 教学督导的职能和作用

现代督导理论认为,教学督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教学督导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桥梁作用:教学督导人员深入课堂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够及时发现教学组织管理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及时向学校领导和管理职能部门反馈信息,提供咨询,提出建议。同时,督导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对各教学一线单位的成绩做出一定的评价,为他们提供改进工作的依据,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作用。

1.2 督促引导作用:与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机关不同,督导人员可以长时间的深入教学一线,一方面,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倡导良好的教风。另一方面,通过教学督导,全面规范学生的课堂学习管理,规劝和纠正违纪现象,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1.3 评价作用: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困难而复杂的问题。由于督导人员在身份等方面的客观性、旁观性以及权威性,使得他们的评价结果相对较容易为人们接受,因而常常作为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为许多高校采纳。

2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中常见的典型问题

我国的教学督导制度,是从西方引进并逐步发展起来的。虽然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但教学督导制度无论从督导理论还是督导实践体系上,都还很不成熟。在教学督导理论的研究中西方特色的印痕较重,适应我国教育国情的研究比较少,整个教学督导理论体系的研究还不成熟、不全面,尤其是缺乏可操作性强的督导实践体系研究。因而在具体的督导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运行机制不明确,制度不健全:就目前而言,许多高校虽然建立了教学督导队伍,并制定有相关“督导条例”,但由于没有独立的组织机构,而且教学督导人员的责、权、利等关系问题没有明确定位,或者定位不准确,使得督导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2 督导职能过于宽泛:关于督导职能的范围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一些高校从一开始就从制度上明确了督导的全方位职能,要上管政策、下管对策,既管领导,又管教师学生,等等。由于督导职能严重超宽超限,造成事实上的越位,因而在实践中或困难重重,或难以为继。

2.3 督导人员素质结构不合理:许多高校在选聘督导人员时,都注重从已经离退休的老教授或管理干部中选择。这种方式有其合理的地方,但是,考虑到精力、体力和知识更新和督导工作的特殊要求等等因素,清一色的退休老教授组成的督导人员队伍结构仍存在不少先天的缺陷。

2.4 督导方式简单粗糙: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除了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机关的配合外,还需要教职员工的充分信任。但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在有些高校中,往往是以“找问题”、“查漏洞”的方式来开展督导工作,只“督”不“导”,这种工作方式,一方面容易与行政机关职责不分,出现越权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极易引起教职员工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使得督导工作无法发挥其效能。

3 加强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对策

3.1 完善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包括基本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等等。健全的教学督导制度必须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督导人员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特别是提高督导人员在教学监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督导的功能。

3.2 加强督导队伍建设:由于教学督导涉及高校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督导人员应当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修养,能够把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具备先进的管理思想,善于协调和处理各种关系与问题;拥有民主意识和公平公正的作风,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因而,这就要求教学督导人员在总体上应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很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是教学研究专家、学科专业教授和教学管理专家的“三统一”。

此外,应加强对督导人员的培训。可采取定期培训、发放资料、外出交流考察等方式,帮助他们熟悉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有关教育理论及管理制度,了解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使督导工作更具有原则性和方向性。

3.3 改进完善督导方式:督导工作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督导方式。要改变过去以“督”为主的工作方式,加强“导”的力度,在“导”字上下功夫。督导人员要彻底改变把督导工作的内容单纯看成主要是挑刺、找毛病的观念,而应是通过检查、督促,着力于正面指导和引导,通过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所形成的锐利目光,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通过组织示范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帮教,真正促进被督导者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行以引导、倡导、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前瞻型督导”、“榜样式督导”,有效提高被督导对象内因的变化,变“要我变”为“我要变”,全面提高教学督导效益。

3.4 加强督导自身评价:督导机构作为整个学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工作开展的好坏也应和其它部门一样纳入学校的考评体系之中,应探索恰当的方法手段对其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督导质量效益进行评价。只有将教学督导工作置于监督之下,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才能提高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促使教学督导工作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胡丽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探析.《三峡大学学报》,2007.6

[2] 胡亮,周小冬,庞康利.独立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职业圈》,2007年第21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对“申示”工作的反思】相关文章:

申示体会05-02

上一篇:学会关爱他人演讲稿下一篇: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