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果业发展情况介绍

2024-08-21

彬县果业发展情况介绍(共5篇)

篇1:彬县果业发展情况介绍

彬县盐业大厦项目简介

彬县盐务局局长 赵义民(2011年8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壮观的泾河新区,隆重举行彬县盐业大厦开工仪式。这不仅是我县盐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惠及全县人民生活的一件大好事。在此,我代表彬县盐务局、彬县盐业专卖公司,对莅临现场参加开工仪式、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我县盐务局、盐业公司的办公场所和办公条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盐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县发展大局,高瞻远瞩,英明决策,在寸土寸金的县城泾河新区,无偿调拨建设用地,建设彬县盐业大厦。该项目南、北与职教中心新校区、信合大厦相接,东、西与纬一路、东街村开发用地相连,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主体设计为框剪结构23层,总体规划商业区、办公区、盐库区、限价房四大板块,总建筑面积16600平方米,其中商业区2000平方米、办公区300平方米、盐库区300平方米、限价房14000平方米。工程预算总投资3820万元,建设资金以职工自筹、企业投资、社会筹资为主。预计建设工期24个月,2013年8月底竣工。截至目前,地基勘察、图纸设计、工程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准备到位,施工场地达到水电路“三通一平”,完全具备开工条件。该项目的建成,不但可以彻底改善盐务办公条件,而且可以提高我县食盐库存保障能力、规范盐业市场秩序、进一步消除碘缺乏危害,促进我县盐业又好又快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盐务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而具体的经济工作,更是我们盐业工作者一项严肃而根本的政治任务。建好这一项目,对促进我县盐务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将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积极服务项目建设,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切实抓好施工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关口,确保把这一项目建成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同时,我们将秉承“依法治盐、专营为民”的本职要求,以让人民吃上放心盐为己任,切实强化工作措施,抢抓发展机遇,努力推动我县盐务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实现“西部百强县”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新贡献。

谢谢大家!在彬县盐业大厦建设项目开工仪式上的讲话

(2011年8月29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硕果飘香、收获希望的美好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彬县盐业大厦开工仪式。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彬县盐业大厦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应邀参加开工仪式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参加工程建设的施工、设计、监理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

盐业是人类文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食盐专营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推进盐业发展与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协调发展,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县盐业局、盐业公司,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职能,全面贯彻落实食盐专营政策,不断壮大企业经营实力,在市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确保了全县人民对食盐这一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保证了企业生产的正常供应,促进了全县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天,彬县盐业大厦建设项目顺利开工,这既是我县盐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分水岭,又是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有效解决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实现政府与企业、职工与群众双赢互惠的德政之举和民心工程。项目的建成使用,对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城乡人民群众安 居乐业,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重大意义。

同志们,盐业大厦的开工建设,需要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希望各相关部门、相关单位,从全县大局出发,积极支持项目建设,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莅临指导解决问题,切实保障水电供应。县盐业局要切实履行建设单位职责,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协调、指导、督查和管理,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施工单位要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理念,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及建设标准组织施工,规范施工程序,落实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把这一项目建成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造福百姓的惠民工程、树立形象的样板工程。

最后,祝彬县盐业大厦项目开工大吉!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篇2:彬县果业发展情况介绍

韩卫涛

现代物流是衡量和体现一个地区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县上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把彬县建设成为咸阳“次区域中心城市”,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根据县上领导的要求,深入开展了调研。

一、全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物流业作为振兴彬县第三产业的龙头工作来对待,通过连续不断地努力,呈现出良好地发展态势。在物流业的带动下,止2011年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4亿元,比上年增加17.7%。物流七大领域全面活跃起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在快速提升。

二、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彬县物流业无论从组织结构、运作模式,还是从行业对地区经济社会的贡献水平讲,距离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和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发展现代物流的认识不到位。从调查情况看,我县不少政府部门、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的领导,对现代物流的概念不甚了解,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尤其是对现代物流在运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从根本上制约了物流资源整体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全县物流业在更广泛的领域、更高效层次上的发展和壮大。

2、物流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一是货场标准化程度低。如天润金属物流等企业反映,现有仓储面积过小,装卸设备陈旧老化,现代化水平低,物流业效率不高,难以满足进驻商户的需要。二是物流货场布局不合理。虽然在县城总体规划中明确了仓储等物流用地规划,但由于资 1

金、主体产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制约,物流货场配置还停留在规划阶段。另外,县区基层物流货场多分布于交通主干道交会处,违章停车、占道经营等现象突出,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三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活动中应用不充分。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物流县场体系的形成。

3、物流企业成本快速攀升。首先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大。近年来,物流企业运营要素价格全面上涨,物流企业利润空间逐年压缩。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费约占到总费用的40-50%。特别是2012年第一季度,随着油价快速攀升,运输营业税与新增燃油税的重叠征收,使燃料成本上升到总费用的35%左右。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仅能维持,发展缺乏后劲。其次是物流业税赋不甚合理。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经营中,综合型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互相重叠,很难区分运输与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征收。再次:土地税从2006年的3.5元/平方米增加到12.6元/平方米。同时,物流公司为商户提供办公室的租金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税,还要缴纳房产税,两项合计达17.5%,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4、县场发展环境亟待优化。一是物流主体标准不规范。县场主体庞杂,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严重,竞价经营、恶性竞争,甚至扭曲竞争、设置陷阱、价格欺骗等问题突出。二是县场管理不规范。全县物流配货县场中大多是在无规划、无征地手续的情况下突击建成的。散、乱、小的现象比较突出,难以形成规范化经营和规

模化发展格局。三是缺乏扶持政策,缺乏系统的制度性扶持政策和土地、财政、融资、税收、产权交易等具体性扶持政策。四是交通管理部门对物流企业的乱罚款、乱收费行为不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业发展。

5、物流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县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的配货企业和运输企业发展而来,绝大部分都是个体户挂靠经营的中小型企业,经营模式大多是“一部电话、一张办公桌、一块黑板”,服务内容多数停留在运输、仓储搬运、城县配送等物流供应链末端业务上,无法提供相关的流通加工、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物流经营成本过高,规模效益难以实现。在网点建设中,业态形式发展总体规模和水平不高,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新型业态发展迟缓,传统业态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支撑现代物流的中介组织不发达,使物流服务水平和质量在适应县场方面打了折扣。

6、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目前我县物流业从业人员主要以仓储和运输服务人员为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不到30%,获得物流专业机构资格认证的人才属凤毛麟角。全县一般物流企业普遍缺乏具有物流管理业务技能的人才,大型物流企业急需一批既掌握现代物流理论、又兼具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熟悉物流方案设计运作和信息处理方面的高端人才,专业人才的短缺也是制约我县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振兴彬县物流业的意见和建议

我县要实现建设西部物流枢纽城县的目标,就必须抓住机遇坚持走县场需求导向发展的新路子;坚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现代物流与商流的联动、与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的互融互通,实现一、二次产业与物流业的联手。

1、规划引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建议尽快研究制订全县现代物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搞好物流业与“十二五”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周边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明确咸阳发展现代物流的政策、目标和在全省的功能定位,确定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基地)、重点物流企业的布局,加速推进咸阳物流城县建设步伐。

2、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与《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陕西省贯彻落实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计划实施意见》相对接,明确促进咸阳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减免、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及时清理、取消有碍物流业发展的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积极营造物流业发展环境。同时,在主管部门指导下,由龙头物流企业牵头组建县物流行业协会,起草章程,规范行业行为。建立物流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发挥其在行业协调、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中的重要作用。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一是整合利用和改造提升现有物流资源。鼓励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二是引导流通资源走联合发展道路,推进仓储、运输类企业尽快形成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业务特点不同的大型物流配送集团,以提高县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按照县场导向,筛选部分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组建成专业性强的物流公司,开展季节性、特定性物流服务。如果蔬冷链物流等,以满足社会层次的需求。四是鼓励拥有运输车队的企业剥离运输资产业务,与专业性物流公司共同组建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中资源做好主业。同时,应积极引导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行业协会和经济、技术、管理、人才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建立,为第三方物流提供社会服务。

4、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依托咸阳政务网站和龙头企业平台,加快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搭建公共物流电子政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网络系统。重点建设以条形码、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推动政府相关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相关系统与信息平台的有效连接,为现代物流工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同时,积极发展物流信息服务业,全面整合现有仓储、资源配送业务。建立标准化的数据系统,把仓储配载、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商品批发、展览展示、电子商务等资源联为一体,实现产、供、物流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和企业信息资源的联通共享,推进咸阳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健康发展。

5、构建现代物流节点体系。首先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搞好县级顶层设计,综合谋划项目,配套物流资源。其次是重点抓好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再次是结合我县产业、资源、消费等布局建设县级专业物流中心。四是规划建设多个县域特色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一个“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县域配送中心”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如在彬县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同时,应努力抓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停车场、集装箱货场和标准化仓储设施建设必须纳入县政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建设,消除“最后一公里”物流断路,早日形成快捷方便、经济合理的城县物流配送体系。

6、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懂科技、善管理、会营销的中高层物流管理人才。一是对现有物流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和在岗培训,通过提升素质提高他们的水平,适应物流企业的需要。二是建立物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吸引省内外物流管理、技术等高层次人才来咸阳,鼓励企业与物流咨询机构、科研院校等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本与技术融合,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三是鼓励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按照县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专业人才。四是高薪聘请高水平物流专业人才来咸阳工作。

7、着力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一方面是营造良好的县场氛围。充分发挥宣传导向作用,促进产业集聚、人气集聚。另一方面是放宽县场准入条件。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允许社会各方面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开展物流基础建设。同时对涉及物流业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不合法收费一律取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另外要加强县场物流运行的监测和调控,尽快建立健全县场监测指标体系,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制订完善重要商品供应的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应急反应机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县场稳定。

(作着单位:陕西省彬县发展和改革局)

篇3: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李书记、尊敬的毛州长及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我是新源县喀拉布拉乡党委书记马健,我代表喀拉布拉乡党委、政府及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各位代表到我乡观摩特色林果业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将我乡特色林果业发展情况给大家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喀拉布拉乡地处新源县最西端,距新源县城65公里,国道218线和省道316线贯穿全乡,交通十分便利。全乡辖1个国营农牧场(马场总支)和8个行政村,全乡耕地6.9万亩,草场50万亩,总人口2.23万人,是一个以农为主、农林牧并举的乡。2009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603元。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特色林果业总面积达到3.5万亩,挂果面积近6000亩,产量达3000吨。

二、林果业发展特点

近年来,喀拉布拉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果业,使林果业初具规模并逐渐成为我乡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主要通过“三抓”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

(一)抓管理

1、抓老果园改造:2006年以前栽植的果园,由于重栽轻管而导致果品质量和产量低,我们及时进行整形修枝、疏花疏果,加大有机肥施肥量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措施,提高了果实品质,实现了果树质量和产量的明显提高。老果园园的经济效益由不足1000元达到5000余元,从低产园变为示范园。

2、抓幼树管理:我们坚持将特色林果业建设做为一项民心工程,本着“能种下、能成活、见效益”的原则,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特色林果业成活率达到85%、保存率达到90%的良好

成效。近年来,全乡口粮田内栽植的特色林果面积达到2.5万亩,占全乡特色林果总面积的72%,涉及农户1216户。(其中2007年栽植1520亩,2008年栽植6481亩,2009年栽植6148亩,今年栽植10200亩。)这几年栽植的果树都属于幼树,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管理。

一是抓好苗木管理。对购买苗木从起苗、杀菌、分类包装、装运等几个环节严把苗木质量关。运回后,立即指派专人进行假植管理,确保苗木成活率。

二是抓好定植管理。在定植时,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定植,定植后,及时定杆,适时浇水,切实打牢果苗萌发时的基础。

三是抓好水肥管理。根据果苗在各个时期的需求量,督促农牧民严格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及时浇水,追肥。确保果苗长势阶段的养分和水分。

四是抓好病虫害防治管理。在病虫害易发生的各个时期,组织技术力量到果农家中,按照无公害要求,帮助配制药剂,指导打药。

五是抓好修枝管理。根据树的生长状况四季修剪,同时综合采用环割与强拉枝技术,及时进行抹芽、捋枝、摘心。

六是抓好花果管理。在果树开花挂果时,适时疏花疏果。

(二)抓示范

通过,选拔一些懂技术、有经验的栽植大户为示范种植户,同时邀请林果业专家、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不断提高示范栽植户的科技应用能力,建立了优质经济林科技示范基地,使基地的示范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目前,全乡建成经济林示范园8个,育苗基地1个,申报特色林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专业合作社和经济林示范园的传、帮、带和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农牧民种植经济林的积极性,使农户转变了观念,从不愿意种植经济林走上了主动种植经济林的道路,为做大做强经济林林果业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全乡优质特色林果面积达到80%。

现在大家所观摩的示范园是我乡开买阿吾孜村特色林果示范园。该示范园总面积1200亩,其中挂果面积800亩,涉及农户40户。主栽品种均为红富士,授粉品种为嘎拉和藤木一号,搭配比例为5:1,株行距为3×5米。该示范园的生产目标是4年挂果、6年丰产、亩产商品果2500公斤以上。该示范园将老果园改造和新植园的标准模式化管理融为一体,为全乡果农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实用性的样板示范园。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重修剪。通过整形修剪,同时配合疏花疏果,提高了果实品质,单果重量提高到350克以上,并在今年完成苹果套袋贴字30万个,实现了果树产量和质量的明显提高。

二是施足有机肥。该园每亩施用有机肥量达到3吨,为果树生长提供了足够的养份。

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充分发挥乡林业站有害生物监测站的作用,结合秋季清园、春季喷施石硫合剂等保护剂的方法,做到病虫害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确保果品质量和效益,丰产示范园每亩收入达到6000元。

四是充分发挥龙口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对合作社成员种植的果园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并严格按照出口果品基地建设的具体要求,强化田间管理。龙口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林果面积6100亩。

特色林果业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我乡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经测算,今年我乡人均纯收入达到6618元,人均增收1015元,其中第一产业人均增收564元,林果业人均增收就达到191元。

(三)抓保障:

一是加强人力、物力保障。我们将乡村两级干部与经济林种植户结成帮扶对子,责任到人。积极协调县机关干部、技术员和驻乡学校、站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帮助种植户栽植经济林,近三年,总投入6万余人次,出动机械1万余台次,确保了经济林的顺利栽植。

二是加强技术保障。紧紧围绕林业产业需求,建立州、县、乡三级技术员为主导力量的技术队伍。同时,乡财政每年出资10万元用于从山东、陕西等地聘请林业专家,常年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技术服务,随时解决果农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外出观摩学习、实地操作、学习实用技术资料等形式,使全乡经济林栽植户不同程度地掌握了病虫害防治、套袋、贴字、四季管理、修剪等科学的种植管理新技术。近年来,开展特色林果业培训班200余期,培训果农8000余人次。目前,当地林果技术员达到150余人。

三是加强政策保障。在县委、政府和业务部门的支持下,加大对特色林果业政策补贴,县财政每亩补贴250元,乡财政补贴50元。每年发放补贴资金在30万元以上;其次为种植户提供每亩500元的长期低息贷款,其中100元的贷款利息由乡里承担,截至目前,乡农村信用社累计为693户果农提供738万元贷款,我乡财政每年贴息近10万余元。

三、今后的目标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林果业产业结构,不断增强果品竞争力,扩大优势林果面积,争取到2012年,全乡林果业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各类果树品种搭配布局进一步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3个5”目标,即:果品产量达到5万吨,果品贮藏保鲜率达到50%,林果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50%,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特色林果业产业体系。实现“林果强乡”的目标。

最后,祝尊敬的李书记、尊敬的毛州长及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下面,请大家品尝我乡的产品。

篇4:镇村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村有7个村民小组,435户1829人,耕地面积3882亩,果园面积3486亩,年产量5157吨,产值1237.68万元,人均果业收入6767元。村有3个村民小组,182户746人,耕地面积2294亩,果园面积1492亩,年产量2238吨,产值537.12万元,人均果业收入7200元。

二、存在问题

村级经济基础薄弱。这两个村经济来源主要靠务农,经济基础较差,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的大多是和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妇女儿童,家庭劳动力不足,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一定的劳动技能。群众就业、从业门路窄,非农就业比例低。

三、发展建议

篇5:彬县果业发展情况介绍

长武县人民政府 2011年5月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我就我县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做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 “工业立县、果畜富民”的总体思路,把以苹果为主的果业生产作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建设,采取壮大生产基地、提升果品质量、培育龙头企业、壮大服务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果业产业化的进程。目前,全县苹果面积已发展到24万亩,挂果面积14万亩,总产24万吨,产值8.5亿元,人均果业纯收入3250元,发展果品加工、贮藏、营销企业13家,果业中介组织486个,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工作。

一、壮大基地规模,夯实产业化发展基础

农产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多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基地建设这一基础不放松,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苹果基地建设一系列文件精神,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连片栽植”的原则,每年都把苹果基地建设列为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抓落实,使我县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到2010年三年,全县新建果园 3万余亩,引进和栽植玉华早富、秦阳等名优新品种示范园5280亩。到目前,全县苹果面积已发展到2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0%,人均1.4亩,覆盖农户3.8万户,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已成为我县规模最大的农产品基地,被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

二、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果品质量

果品质量是产业化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我们积极制定果品生产标准,大力推进果业标准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技术路线,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全县认定无公害果品基地5万亩,绿色果品基地10万亩,有机果品基地2280亩,生产标准不断提高。

一是持续不断地推广以“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为确保果业提质增效,我们以“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强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在大改形中,突出“间伐改形”这一重点,实行整村、整乡推进;在强拉枝中,突出春秋两个关键时期;巧施肥着重以有机肥为重点,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无公害管理重点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突出绿色有机果品生产,坚决抵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加大生物制剂农药及诱虫带、粘虫板、诱虫灯的推广力度,并把果实套袋作为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突破性措施来抓,全县年果实套袋率达到95%以上,红富士全部实行套袋化。目前,全县已实施果树大改形14万亩、强拉枝20万亩、巧施肥22万亩,推广无公害病虫害防治22万亩,安装太阳能杀虫灯600盏,推广使用粘虫板、诱虫带3万亩,“四项关键”技术入户率达到了90%。通过实施“四项关键” 技术,全县优果率达到了76%以上,连续多年被省、市评为果园管理一等奖。

二是加强示范园建设,推进标准化管理。示范园是最直观的教材,是果农受教育、推动工作开展的加速器。在示范园建设方面,我们采取领导包片,技术干部包乡镇、包示范园的办法,实行组织机构、技术力量、工作措施“三到位”。制定了《优质苹果示范园建设标准》,细化落实工作任务和措施。在示范园内高标准应用四项关键技术,推广防雹网、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果园生草、秸杆覆盖等技术,完善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安装果园护栏10公里,为整体发展创出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级示范园300个,总面积2万亩,其中省、市级示范园21个。示范园优果率达到了80%以上。以庵里、马寨、地掌、长灵、关路、巨家、安家塬、王东、十里铺、地掌为代表的示范园,成为辐射带动我县果园管理上台阶、上水平的典型。

三是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素质。果农是果业生产的主体,质量要提高,果农是关键。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提高果农整体技术水平作为建设现代果业的重点,采取技术培训、科技入户、科技示范、农业信息化等多种渠道,使每个农民成为果品生产的行家里手。我中心把果园管理技术编印成小册子,印制成年画,分发到全县所有果农手中。在果园管理关键时期,聘请了日本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果业局、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等专家举办培训班,并组织县、乡技术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园,现场操作,加强对果农的培训。同时,在县电视台开办了《果业资讯》专题 节目,组织开展务果状元现身说法,巡回宣讲及科技赶集活动,调动了广大果农推广四项关键技术的积极性。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四届果业科技“百、千、万”下乡活动,把技术、信息、农药送到了田间地头和果农手中。近年来,我县年培训果农3万人(次)以上,印发资料1万余份,培养了一支2000多人的农村骨干技术队伍,在果业生产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三、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搭建产业化发展的平台

发展产业化,离不开企业的发展。配套企业的发展,能够推动一个产业的升级,带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果业产业化的决定》等文件,指导我县果业产业化发展,并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吸引大荔县杨耐冬、扶凤县杨献彬、郑林科以及陆伟斌、刘继民、陈立军等客商和通达果汁、咸果集团、中盛果业公司等企业落户我县,发展果品加工、贮藏、营销企业,促进了我县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前,全县拥有省级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5家。拥有年产量1.2万吨的果汁厂一个,果品分选线6条,惠远果业公司、咸阳果业集团,中盛、华夏、振兴、隆鑫、明洪、昌盛、福汽、兴盛、长乐等13家果品贮藏营销企业。到目前,全县气调、冷藏量达到8.2万吨,可占到全县苹果总产量的34%,在全省名列前茅。通达果汁厂年消化残次果8—10万吨,年上缴税金260万元,直接增加果农经济收入5000多万元,并解决了120余人的就业问题,彻底解决了我县及周边地区果农卖果难的问题。咸果集团已成为省级果业 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惠远公司是目前我县规模最大、也是咸阳市规模最大的果品贮藏企业,总贮藏量已达3万吨,年营销果品能力5万吨,公司2006年被认定为市级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果季贮藏苹果2.5万吨,营销苹果4万多吨,销售收入9800万元。其中出口苹果700吨。中盛公司是一个集绿色果品生产、加工、科研、外贸出口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型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10年,完成苹果贮藏、加工、销售5000吨,其中出口240吨,华夏、振兴、明洪公司都是市级龙头企业,它们坚持以营销促发展,同广州、昆明、武汉等地众多客商建立了长期的供货关系,使果农的果品通过这些企业进入市场,实现增值增效、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膨胀,对果农的生产和销售的带动作用增强,全县40%以上的果农户已“融入”产业化经营的圈子,企业和果农的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去年庵里果业专业合作社与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鉴定购销合同,实行定单生产,销售160万斤,收入387万元,实现了企业与果农共赢。另外,我县目前还有果袋生产厂7家,发泡网厂1家,这些企业既拉长了产业链,又拓展了龙头企业自身发展领域,消除了果农的后顾之优,全县“生产、加工、贮藏、营销”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创新服务机制,增强产业化经营活力

近年来,全县围绕苹果这一主导产业,采取多形式,多领域、多渠道的方式,加快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县拥有果业协会和果业技术推广站各1个,乡镇果业综合服务站11个,村级苹 果专业合作社组织15个,果业科技示范户2500户,经过培训,培养发展果品中介服务组织486个,这些组织,特别是以果行为主的中介组织,每年组织销售苹果,占到总产量的80%以上,成为果品销售的主力军。同时,为了创新服务机制,营造产业化发展经营良好氛围。县上也成立了果业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全县果业产业化发展。县上还将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列入全县招商引资的重点内容,多次组织参加省、内外的各种洽淡会,进行果业招商引资。县上积极扶持发展产业化企业,在果业企业用地、银企对接、重点项目申报、企业认证、贷款贴息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了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县上每年都在基地建设、示范园建设、果品促销、宣传培训、企业建设等方面投入资金促进发展,2008年到2010年三年县上共投入产业化发展资金1046.7万元用于基地建设补助、示范园建设、促销宣传、新技术推广、培训交流以及果业专业合作社、果业重点企业小额贷款贴息等,大大增强了果业产业化发展的后劲。

五、强化宣传促销,全力开拓营销市场

一是每年在果品营销工作开始前,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营销工作,下发《长武县果品宣传促销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协调服务。二是强化舆论宣传。依托目前注册的“醇古红”、“中盛园”、“绿琪”商标,开展强势宣传。2008年以来,我们组团参加了省、市组织的各类大型宣传营销推介会8次,先后在昆明、南昌、上海、杭州、咸阳、渭南等地举办了长武苹果展销洽谈会。2007年和2009年还分别赴英国、荷兰、日本进行了宣传 交流。2009年,在陕西日报、农业科技报、咸阳日报、华商报做了宣传,在凤凰网、咸阳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制作了大型喷绘宣传版面和长武苹果网页,创作了歌曲《高原果乡》、快书《长武果业三十年》、小品《果园**》、协助陕西电视台拍摄了电视剧《咱村的苹果红了》、拍摄了碎戏《果乡趣事》等,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宣传长武苹果。近期,我们又与陕西日报及时联系,将做专版宣传。三是优化营销服务。我们已连续多年设立了果品促销一厅式办公室,抽调法院、公安、交警、工商、植检等部门人员,实行联合办公,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各种营销纠纷,保护果商和果农的合法权益。近几年来,一厅式办公室共处理各种纠纷1700余起,涉及果品3.5万吨,此项工作也多次受到省、市部门的肯定。四是创造性地在包装实现了突破,我们印制了长武苹果专用礼品箱、高档手提箱,制作了长武苹果手提袋,同时教育引导果农分级、分等包装销售,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县果品销售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连续多年,我县果品销售顺畅,2009—2010年出现了连续两个价格高稳年份,特别是去年创历史新高。目前,全县果库贮存苹果已销售完毕。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

总之,近年来,我们在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促进了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基地规模相对偏小,品种结构有待调整,发展布局不均衡。经过多年努力,我县苹果面积虽有较大发展,但相对于其它县区来讲,规模还比较小,加之在现有的果园中15年 生以上面积达到5万余亩,同时受公路、铁路建设、城市建设、老园退化等因素影响,我县果园面积呈下滑趋势,且在现有果园布局上呈现出北塬几个乡镇面积所占比重大(占全县总面积的70%),南塬的枣元、巨家、亭口、冉店几个乡镇面积较小,而且苹果栽植塬地面积大(占67%),沟坡面积小(占33%)。我县山坡地资源充足这一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从现有栽植品种来看,以中、晚熟品种为主,早、中熟品种比例较小,从而导致苹果货价期短、影响了果业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二是果业配套服务体系薄弱,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果品质量不高。全县果业技术服务体系薄弱,尤其是乡村两级缺乏技术推广队伍,加之受技术队伍、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县级果业技术推广站的创新能力、新技术研发能力不强。同时,受乡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现有果农作务水平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在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方面不主动、不配合,致使技术落实不平衡,加之果农投入意识不强,在主要环节,比如有机肥投入、花果管理等方面投入不足,土壤有机质低、果园密度大,影响果品质量提高,同时,花期低温、霜冻等自然因素,也是影响果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是发展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强弱决定了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目前,我县果业企业大都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吸引外来资本和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而且少数龙头企业没有建立起配套基地,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就更小了,现阶段,我们还缺乏专业的贸易批发市场、高档包装箱生产还处于空白,冷链运输还没有形成气候。四是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企业重加工、重流通、轻培育、轻服务;基地建设重生产、重数量、轻市场、轻流通,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同时,我县果业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功能不完善,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五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的资金不足。由于果业企业投入见效缓慢,受自然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大,单笔成本也相对高,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成为制约我县果业配套产业发展的瓶颈。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的思路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壮大果业基地规模为基础,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实施板块推进,推动标准化生产,全力发展绿色有机果品,积极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全力打造长武苹果优势品牌,不断提升长武苹果市场综合竞争力,推动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扩大基地规模,夯实产业基础

积极推广大苗建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建果园1万亩,使全县苹果面积发展稳定到26万亩。

2、大力推进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

持之以恒地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大力开展标准化果园建设,实施板块推进,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利用2—3年时间,建成洪家、地掌2个万亩苹果标准化产业示范区;加强肥源 建设,重点抓好农家肥和堆沤造肥,示范推广果树秸杆粉碎发酵还田技术,扩大种草面积,力争在三年内使有机肥建设有较大改观;全面加强技术培训,创造机会,组织果技干部和果农出外研修学习,每年计划培训技术骨干100人,力争三到五年全县轮训一遍。

3、加快配套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化水平

紧紧围绕“龙头”做文章,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好果业产业化发展,对现有果业企业采取升级、改造等办法,提高档次及管理水平,并着力培育一批加工、流通、服务和基地型的龙头企业,用3—5年时间,再新发展3—5户实力强的果品营销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力争到2015年,使全县果品贮藏能力达到12万吨,商品处理能力达到5万吨,年鲜果出口能力超过万吨。同时,我们要加大对果业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县新发展果业专业合作社80家,大力开展农民经纪人培训,引导农民经纪人与龙头企业建立关系,实现单纯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向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等一体化经营方式转变,全县新培养果品经纪人200余人,使全县果品经纪人超千人,成为农民增收的带动力量。

4、强化宣传,强力打造长武苹果优势品牌

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强化宣传工作,在宣传现有的“绿琪”、“中盛园”、“醇古红”、“雁鸣”等品牌的基础上,加快“长武苹果”品牌的注册及完善工作,并把有机、绿色、无公害苹果的生产及宣传做为我县果业占领国际、国内市场的制高点进行宣传,从而提高长武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突出有机、绿色、无公害这一品质特色,强化宣传和推介,努力打造长武苹果产地品牌,不断提高我县苹果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给力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要按照“网络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采取设立直销窗口、设点经销、果行代销等方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国内市场在现有广东、福建为主的东南市场基础上,不断繁荣和增强华南、西南市场,开拓浙江及东北等市场;国际市场重点扩展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欧市场,以越南、新加坡、老挝为主的东南亚市场和英国、荷兰为主的西欧市场,大力开展进军超市行动,加强与人人乐、沃尔玛、爱家超市的联系,扩大长武果品市场占有率,推动果业又快又好发展。

5、完善机制,加大果业生产的投入

上一篇:石家庄市转户口流程+转户口申请5则范文下一篇:主管医师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