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O说课稿

2024-07-09

EEPO说课稿(精选6篇)

篇1:EEPO说课稿

EEPO说课稿《Can you run fast?》

EEPO要素组合方式是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把经常性的七个基本要素“听﹑看、讲﹑想﹑做﹑动、静”单列或加以适当地排列组合,并适时地依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交替使用的教学活动方式。

要想上好要素组合方式的课,第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训练;第二在课堂中要提高强化的次数;第三加强梯度的设计;第四要进行流程性检测。学习卡的充分利用,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探究。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三年级起点《新标准英语》第三册的Module6 Unit1 《Can you run fast?》。

(二)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知识目标Knowledge aim 掌握本课主要生词并能熟练地听说认读run fast/jump high/jump far/ride fast 及听懂理解会说“Can you ……”的句型和肯定回答Yes, I can.否定回答No ,I can’t.2.能力目标Ability aim 能听懂理解会说“Can you……”句型,并在实际情景中进行应用。

3.情感目标Emotion aim 通过看听说演唱等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2.教学重点:会听说认读本课词组run fast/jump high /jump far/ride fast。

(四)教学难点:能听懂理解会说“Can you……”句型,以及肯定回答Yes, I can.否定回答No, I can’t.二、教法 Teaching Methods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采用游戏法、交际法、听说演唱法、愉快教学法,运用要素组合方式教学,把“听、看、讲、想、做、动、静”七要素运用得恰倒好处。学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指导者。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Warming up 1.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

2.Listen a chant and do the actions.3.Look and say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 Step 2.Presentation

1.出示姚明图片.(点击课件)

T: Can you play basketball?(引导学生说:Yes ,I

can.)

2.学习单词 “can”(约定)

S1:Yes, I can….3.学习词组run fast, jump far, jump high and ride fast和can’t.【设计意图:课标提出要注重学生交际能力训练,而英语的交际功能又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体现的,本环节结合课件中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做动作,既增强了师生的沟通,又在自然真实的语境中直接将所学的语言点展示给学生,起到为后续教学环节做铺垫的作用.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基本上做到了听﹑看、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相互转换。】

Step 3.Practice.T:(点击课件)Now, let’s play a game “Find your friend”.【设计意图:将游戏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起来,既巩固了词组run fast,jump far, jump high, ride fast,又避免了对词组的单一操练,让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使课堂活动具有趣味性。】

Step 4.Group work.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板卡的制作,全班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有效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方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好地把握了合作的好时机,他们互相纠错,彼此学习对方的长处,扬长避短,为此,课堂增色不少。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学生都在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探究,对读写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很大的促进的。】

我努力发掘了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听、想、看、讲、做、动静转化中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路,达成教学目标。今后我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相长,以现代教学理念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2:EEPO说课稿

2012-2013下学期“ms-eepo”有效教育听课本

年级:

姓名: 篇二:eepo说课稿 eepo说课稿《can you run fast?》 eepo要素组合方式是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把经常性的七个基本要素“听﹑看、讲﹑想﹑做﹑动、静”单列或加以适当地排列组合,并适时地依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交替使用的教学活动方式。

要想上好要素组合方式的课,第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训练;第二在课堂中要提高强化的次数;第三加强梯度的设计;第四要进行流程性检测。学习卡的充分利用,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探究。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三年级起点《新标准英语》第三册的module6 unit1 《can you run fast?》。

(二)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知识目标knowledge aim 掌握本课主要生词并能熟练地听说认读run fast/jump high/jump far/ride fast 及听懂理解会说“can you „„”的句型和肯定回答yes, i can.否定回答no ,i can’t.2.能力目标ability aim 能听懂理解会说“can you„„”句型,并在实际情景中进行应用。3.情感目标emotion aim 通过看听说演唱等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2.教学重点:会听说认读本课词组run fast/jump high /jump far/ride fast。

(四)教学难点:能听懂理解会说“can you„„”句型,以及肯定回答yes, i can.否定回答no, i can’t.二、教法 teaching methods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采用游戏法、交际法、听说演唱法、愉快教学法,运用要素组合方式教学,把“听、看、讲、想、做、动、静”七要素运用得恰倒好处。学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指导者。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warming up 1.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2.listen a chant and do the actions.3.look and say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 step 2.presentation 1.出示姚明图片.(点击课件)t: can you play basketball?(引导学生说:yes ,i can.)2.学习单词 “can”(约定)s1:yes, i can„.3.学习词组run fast, jump far, jump high and ride fast和can’t.【设计意图:课标提出要注重学生交际能力训练,而英语的交际功能又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体现的,本环节结合课件中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做动作,既增强了师生的沟通,又在自然真实的语境中直接将所学的语言点展示给学生,起到为后续教学环节做铺垫的作用.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基本上做到了听﹑看、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相互转换。】 step 3.practice.t:(点击课件)now, let’s play a game “find your friend”.【设计意图:将游戏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起来,既巩固了词组run fast,jump far, jump high, ride fast,又避免了对词组的单一操练,让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使课堂活动具有趣味性。】

step 4.group work.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板卡的制作,全班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有效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方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好地把握了合作的好时机,他们互相纠错,彼此学习对方的长处,扬长避短,为此,课堂增色不少。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学生都在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探究,对读写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很大的促进的。】 我努力发掘了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听、想、看、讲、做、动静转化中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路,达成教学目标。今后我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相长,以现代教学理念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篇三:有效教育评课

“从这里扬帆”,和慧琼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她在“eepo”课型方式的实践中,经常反思自己当天的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新的课型方式如何去把握?”如此不断反思,给了她很多启示:

1、在采用新课型方式时,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2、“eepo”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丰厚的知识和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学不到手的。

3、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后,他们收集到的资料丰富多彩,学生这个课堂资源不利用实在可惜。

“观念、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王琼仙老师说。以往的语文教学常常满堂灌,其结果老师讲得累,学生也听得累,收效不大。“eepo”课型方式如旱地里的急时雨,使举步艰难的课程改革充满了生机。听、说、看、想、做、动、静的结合,符合新课程理念,运用得当能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活力。虽然自己平时也在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行动策略,但理论和实际难以结合,操作起来顾此失彼。而“eepo”方式中的互动平台、要素组合这些方式可操作性强,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学生能主动收集资料,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作了有力的铺垫,教学效果显著。

“凤凰涅槃才能新生”,这是历经新生命诞生般痛苦的习培萱所言。首要的问题是老师如何交主动权。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是传统课型最大的特点,自己从教多年一直如此教学。有幸参加了“eepo”方式的培训,并得到孟照彬先生的点评后,“老师有时要学会向学生示弱”的话令人深思。示弱,是让位于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这确实是明智的做法。《桥之美》一课的教学中,不少同学对各种桥的欣赏,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这让习惯把着讲的教师充分认识到,只要充分信任学生,并给足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就会带给老师惊喜和感动。反思过去,课堂上教师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生怕有所遗漏而没有尽到责任,结果培养了一大批“懒虫”,正如 “宝宝乖!来,吃一口”的电视广告,不能不令人深思啊!

双潮老师采用“eepo”课型方式上课后深有感触地说,昔日“听话”的课堂变成了“对话”的课堂,“众星捧月”的课堂变成了“群星灿烂”的课堂。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点拨形成的立体思维网络,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课堂的确“活”起来了。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约定、角色分工、汇报成果等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做好,需要一段时间的规范训练。

大胆探寻数学课程改革新途径的李银泉老师说,原来自己也注重新的教育理念的渗透,但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如同有了方向,却没有可寻的道路一样,课程改革的步伐艰难。而“eepo”课型方式的实践,使我们克服了往昔的盲目性,看、听、讲、想、做、动、静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层次学生间形成的优势互补,及时解决了课堂中的不少数学难题。

历史教师和丽霞说,“效率优先,过程优化”是“eepo”课型方式的精髓,但说来容易,做来难,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大胆实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课堂 教学进程。尤其应该注意让学得快、学得慢的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都有一定的发展。

战胜自己,告别昨天,是艰难的,痛苦的,但参与了“eepo”课型方式的老师们,毕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毕竟是感受多多,收获多多。“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之后,往往是“蓦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愿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课改的“灯火”处寻到那人,那景。

“优化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eepo有效教育”思想的核心、灵魂,也是众多课程教学改革中最实用、最有效、最易操作的课改模式。它既重视对学生“知识性”的传授,又保护学生的“个性”,同时也让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形”“神”兼备,打造高效课堂

孟照彬(以下简称ms)来了,带着他的eepo来了,带着他的中国标准来了,带着他的“信徒”来了,有人越来越反感,并借机表达了,有人则越来越觉得eepo有内涵、有嚼头。2007年9月,学校的一支小分队深入云贵高原,在贵州清镇一中首次观摩了eepo活动,回来后,由于缺乏公派外出学习归来后撰写报告、资料分享、心得共享的机制,学校里大多数的老师只是听说了eepo这个名字。2007年10月,学校决定邀请ms来校讲学,可是winxp从网上搜来的资料让我们大吃一惊,那是云南师大官方发表的一份材料,至今我们还不知道材料中所提事件的原因。但是,至少给知道此事的人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取决于校长的决心,ms还是来了,让我们第一次认识了他,我们也由此初识了eepo。我不得不承认,ms不是成功的宣教者,他的发音,他的资料不共享性“毁”了eepo的“前途”,那一次学习,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

1、ms自称eepo是第六种教学方式,将东方教育的长处即知识性与西方教育长处即能动性结合起来。

2、ms女儿出国留学,在他教导下,她女儿的英语水平则是突飞猛进。

3、eepo试验学校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4、eepo就是有效教育、有序组织、学习卡、大动小动、拍手来动静转换、旋转式回答问题来进行关照等。

5、eepo就是七要素组合、图文结构式、经典性评价等。

ms撇下一知半解的我们走了,没留下任何材料,企图让“一知半解”实现星火燎原,可实际上则是这“半解”在时间中消逝。2008年3月,学校与ms正式签约,订购了ms-中国标准(22个项目,到现在已经训练了12个左右),同时又邀请ms来校。ms完全高估了我们的实力,他其实不知道,在过去的半年中,eepo根本没有推广和深化过,只是有人在尝试图文结构式和经典性评价,只是有人在注意课堂上要注重七要素。要命的是,在如此消化不良的情况下,却又要接受平台互动式、单元组与团队学习方式训练,还有什么向度,在大多数的记忆中,那次活动留给我们的是向度的气泡图和“眼镜队”。甚至,在后来整理出来并上传到通知栏供全校下载的资料中,居然有多处将向度写成了“项度”,这要是让ms知道了,不知道是什么感觉。2008年10月,ms如约来了,这一次,课堂上质疑声几次响起,还得到了雷鸣般掌声的支持,我觉得很伤心,难道,ms真的就是传说中的mpz吗?他不学无术?唯钱是图?招摇撞骗?还是他太会吹牛虚而不实?还是ms的到来打搅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休息?我们与ms总还没达到“文人相轻”的地步吧,更何况我们还没这份量和资格。不是说百花齐放才是春、百家争鸣才热闹嘛。10月18日这一天,我认为是很重要的一天,ms幻灯片中的表格加上印发的ms-中国标准表让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了eepo的结构。现将我们已经接触的生学习、教师备课、课型方式、评价、管理、诊断、认证、体制等方面都有严密的结构,每个结构下面又有基本元素、子元素等等。因此,我完全有理由相信,ms绝对是一个优秀的研究者。

可是,ms真的不是成功的宣教者,还表现在,eepo与学科结合度不够,没有培养或寻求一支各学科的骨干,假设ms是一级专家,那么,我认为在其下面还应该有二、三级专家,即9×a(9门学科,每门学科a人,下同)个的二级专家作为各学科带头人或点评专家,以及9×b个的三级专家作为各学科备课、上课等实施者。因此,从推广角度分析,eepo比不上“聚焦课堂”。

九阴真经是至阴至纯的高乘武功秘籍,是习武之人梦寐以求的秘籍,因为常规武功需几十年苦练,既辛苦又低效,总盼着能一鸣惊人、一夜成功。初识九阴真经是令人发怵的梅超风使的九阴白骨爪,甚至以为九阴白骨爪就是九阴真经。又好象是东方不败和岳不群所学的葵花宝典。

基于对eepo的较全面了解和对课改的渴望,那么我们估且将eepo看作一种秘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它,否则就会听从于“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其次,还要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否则就会视“明教”为“魔教”。因此,对于实施eepo,有以下的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认识决定执行力,执行力决定实效。eepo不是“op”。虽然号称第六种教学方式有吹牛嫌疑,但eepo理论的系统性、结构完整性、教学改革性确实有独到之处,有许多内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提供的教、学、评等方面的手段、方法和策略等,这是实实在在的可操作和可应用的,而这方面正是“聚焦课堂”活动所缺乏的。我们不是抱怨继续教育是形式主义、走过场、无实效嘛,那么,现在的eepo学习,至少比继续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具内涵吧。

如果eepo有东西可学,有内容值得学,那么,就让我们敞开胸怀,以平常心去接受它吧。

2、消除误解,走出误区

我们不是全盘ms化,学习eepo并不是照搬照抄,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学科、每个单元、每节课、每位教师都要套用。而是,应该注重学方法、学策略。

拖课并不是eepo的特征,它并不只适合于文科,也并不只适合于初中和小学。是因为eepo缺乏二、三级专家,缺乏各学科的经典示范课,因此我们所能观摩到的,还缺乏适合于我们的常态课。

3、取其精华,学其内涵

⑴eepo可以简要地理解为有效教育,其主旨是值得学习的,与我们所探求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致的。

⑵融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于教学之中,注重互动、主动与能动的联系结构,理念是先进的,确实指出了东西方教育的长与短,并努力在结合,这与我们的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三维目标是吻合的。因此,三性、三动的经典性评价,既有理论高度,操作性又很强,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的。⑶eepo突显学生的个性,课堂上要照顾到善于听、善于观察、善于讲、善于思考、善于做、善于动、善于静、善于综合的学生,其思想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⑷要素组合方式的课型强调看、讲、想、做、听、动、静七要素组合,动静转换、主体互动、交主动权给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战场上,能有效地培养人的七个最基本素质,能充分体现“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给学生以多方位、多感官、多次数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避免教学活动中的疲劳感,完全可在平时教学中加以渗透和体现。

⑸还有许多好的方法和理念,将名称例举如下:强化刺激次数,用气泡图迅速整理要点,单元组训练中的关照和约定,团队训练中的标识角色与共同完成任务,选用某一表达呈现方式例如大卡,学习方式多样化,课堂调控,课堂有序组织,强调点讲与精讲等等。这一些都是可以学习并运用于我们日常教学之中的。

我们不需要ms的全部,但我们可以学其中的“招术”(即教与学的方法策略等)。我们不一定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但我们可以渗透和运用ms的“招术”,从学习、模仿、尝试,到熟练、灵活运用和适时、适地运用,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招术”。犹如独孤求败的无招胜有招,张三丰的无极(即无招无式)生太极。

不出半年,ms仍会来,说不准规模比现在还要大,我倒希望ms不要急于将剩下的10个左右项目让我们训练,而是希望继续巩固和消化已经训练过的12个项目。也许你已厌倦了团队训练,认为大人怎么也玩“过家家”,但实际上ms是通过团队来评课,从中也在训练如何教学生进行团队学习。ps:别管我有没有金钟罩,有异议尽请“拍砖”、扔“鸡蛋”。

一、确定研讨主题,并能始终围绕主题展开研讨。

让研讨的主题在大家研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正是由于是在研讨中临时生成的主题,更能够激发广大教师研讨的欲望,让大家各抒己见一吐为快。并且一旦研讨的主题生成之后,在有限的时间里大家能够紧紧围绕主题,横向拓展,纵深挖掘,多维思辨,集中精力,把这一主题研讨得既深又透。这就需要组织者技高一筹精心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生成研讨主题,引导评课朝一个方向努力。

二、改变评课模式,自觉按照评课规则展开研讨。

因为讨论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个教师的表达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如果老是让某几个喜欢发表见解的教师侃侃而谈,就变成了独角戏,就有可能剥夺其他人的发言机会,埋没其他人的真知灼见,从而影响研讨的深入展开。所以在研讨课的研讨活动中,为了创设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研讨氛围,为了让所有研讨者能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并能真正投入积极参与,就必须要有约定性的研讨模式。因此,每次研讨,主持人事先宣布主评者、众评者时间分配,让大家心中有数、自觉遵守,在发言时能努力做到言简意赅,尽力摒弃客套话、吹捧话、罗嗦话。比如,研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就明确规定,主评者不超过一人,发言必须在10分钟左右;众评者必须人人发言,或者是每个学校一个代表,但时间每人最多不得超过3分钟,可以就某一个方面、某一个情节、某一个角度等进行评课,而不必面面俱到。这种结构不仅有利于时间的控制,更有利于共识的达成,让参与研讨的老师思想统一,方向明确,任务清楚。但是在研讨活动中,大家又能不拘泥于这种事先模式,而能根据研讨的具体情况作灵活的变通,不断的完善,慢慢的就形成篇四:四十八小学课改联盟活动综合评课团评课资料 四十八小学现场会活动综合评课团评课资料

王 怡: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品味好课倍受启迪。今天,我们有幸相聚在一起,参与综合组评课活动,收获了感动与幸福。

叶 丽:首先,要感谢张翠娟、黄细妹、齐雪萍三位老师为我们奉献了三节精彩的展示课,在精彩纷呈的课堂上,郑晓婷:我们师生的心灵变得更加清灵,目光变得更为清澈,思想变得更为灵敏?? 齐:大家好,我们是四十八小学综合组评课团。王 怡:我是王怡。我评课的主要板块是eepo有效教育经典型评价中的三性三动。

郑晓婷:我是郑晓婷,我评课的主要板块是五基。

叶 丽:我是叶丽。我评的是五防与互动情趣教学法。

王 怡: 今天三位老师的上课风格明显不同,但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翠娟老师谈吐文雅,引经据典;让我们如品名茶,清香沁人心脾;齐雪萍老师出口成章,原汁原味,如沐春风,倍觉神清气爽;黄细妹老师言简意赅,有声有色。如临大海,心胸豁然开朗。

叶丽: 首先,我们注意到,课前三位教师的一番谈话,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张翠娟老师的亲切、幽默;黄细妹老师的认真、严谨;齐雪平老师的温柔可人不仅点燃了学生心中的火种,而且也唤起了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加上教师富有磁性的语言和极大的个人魅力,让同学们感到特别亲近。我们的老师很快成为了学生的朋友。这样的老师又怎么会以学生为敌呢? 1 郑晓婷: 是啊!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成就一个愉快而有效的课堂,其实还有一个巧妙的办法,那就是约定,所谓的约定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暗号,今天黄细妹老师用了“仔细观察,精确描述”这样的约定,既体现了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又加强了课堂纪律管理,创设了最佳的教学情境。黄老师还同时运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约定,“我汇报,我倾听。”生生之间的约定也有效地规范了学生的课堂行为,加强了课堂组织管理,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好了铺垫,将师生间的互动调整到最佳状态。

王 怡:境的创设是课堂效果的开始,通过课前的准备,老师的导演功能要真正发挥作用,张翠娟老师讲《定**》,以邓丽君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入课,良好的教学氛围得到“有意”的营造,诗歌的作者“苏轼”却在“无意”中被自然推出,可毕竟这是一堂课的功夫,毕竟宋朝离我们太远,毕竟仕途坎坷学生还没有经历过,旷达又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但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因为,张老师的课中始终有一个目标贯穿教育始终,那就是如何教会学生笑对风雨,而歌曲的导入,让学生在情趣中走入文本,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主动性,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很好的贯穿。

叶 丽:而我们的齐雪平老师根据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仍然爱唱、爱跳的特点,一开始上课复习语言对他们来说是枯燥的,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一上课进行简单的问候之后,她便带领学生进入了听音乐they are in the zoo环节,这样的设计有效的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以昂扬的热情参与到下一环节的学习。2 郑晓婷:说到齐老师,我还想说说她的单词教学。对于齐雪平老师来说单词依然是个教学重点。齐老师非常注重单词的读音,通过指名读,小组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等各种读法使单词深入学生脑中,心中。并且巧妙运用板卡,结合本课my home的主题,将单词,句子拼成一座房子,既美观,又十分贴合教学内容。

王 怡: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曾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火种”就是好学的欲望,张老师以轻松明快活泼的风格简简单单上国学。教学环节简省,课件简明,语言简洁富有童趣。扎扎实实练国学,课文朗读,词句理解扎实有效,渗透学法以习惯培养。引读、讨论,多种形式体会画面感,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顺学而导,以读悟情,换位体会,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国学,用国学,爱国学。较好地处理了知识性与创造性结合,是一堂自然清新,本色的国学课。

叶 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体验,决不是虚化语文学习的土壤即语言文字和文本本身。只有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感悟积累,学生才能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在今天的三节课中,三位老师分别用图文结合、创设情境、做动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通过文本,引领学生们去撷取语言文字的精髓,并获得一定的价值观及实践能力;不仅防止了字词教学方法上的形式单一化,而且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智慧。真是用心良苦啊。王 怡:的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弱,学习策略比较欠缺,对语言的整体把握能力也不够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 3 用显得尤为重要。张老师范读《定**》文本,让学生在聆听中体会理解苏轼的旷达情怀,教师的范读既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为学生概括出雨中东坡是笑对风雨的达者,雨后东坡是看破人生的晴雨的智者做好铺垫。

郑晓婷: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张翠娟老师的这堂课还有几个环节让我印象颇深。首先“听”,张翠娟老师开场以音乐吸引学生,结合原先对苏轼的人物了解,张老师又向学生补充了作者的生平介绍和创作背景,看得出来,这样的感官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读”,教师饱含感情的范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文本、熟知文本。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们找到了重要词语,读出了内容,更读出了内涵。再次“品”,抓住关键词语“莫听”、“谁怕”、“何妨”、“任平生”,帮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领会这些词语的深层含义,从而使学生逐步领悟到作者面对人生风雨时的那份豁达心态与不凡气度。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利于孩子们感悟问题,解决问题,为之后学生的表达呈现作铺垫。

叶 丽:以读为本,这是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新课标也特别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们的张翠娟、齐雪萍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的“咬定朗读不放松”。老师们采用了指名读、自由组、齐读、引导读、师生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把读贯穿于课的始末,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表达,读中升华。我惊叹于她们深厚的文化素底蕴的同时,更惊叹于他们在指导朗读时 4 给予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更是美而动情。

郑晓婷:说到朗读,我还想说说张老师这堂课上的朗读。在课堂上,张老师对学生的诵读作了反复的指导,无论是整体诵读还是关键词句的处理,都做了强调,并且在指导诵读的过程中,巧妙地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也做了点拨,这样的设计思路是很好的,实施下来之后,我发现学生的诵读有了明显的提升。

叶 丽:在英语展示课中,对于5个新词的教学齐老师基本做到先示范,再机械操练,然后进行意义操练,最后达到实际运用。努力使全体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实在在的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齐雪平老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在小组的中卡上,并与3分钟之后展示成果,此环节使趣得到了拓展之效。

篇3:EEPO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选自江苏省职业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 设计时间三课时. 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从三方面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3. 确立本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情境导入新知以及巩固和深化知识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小组竞赛的方式和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于教学难点予以突破.

二、学情分析

首先我对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

本次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经过数列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薄弱, 个体差异较大,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来增强自信.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很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 我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 本次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分层教学、评价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法分析:

本次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进行发现思考、归纳总结的活动. 让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引领学生如何学.

四、教学实施

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将其制作到ppt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查阅了相关的教学理论, 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 最后形成完备的教学环节. 课前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组.

本次课的教学有三个任务, 1. 认识等差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以上三个任务我分别设置了完整的教学环节, 以下是我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分配情况的展示.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这三课时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这三课时大致是按照这条线来设计的: 由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究出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利用例题和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最后反思小结. 剩下的时间里给出一道拓展题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每一课时.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本次课问题情境环节和建构新知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

任务1:认识等差数列

问题情境环节的安排:

给出两个实例, 实例1 结合了学生的专业; 实例2 结合了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数列中的每一项 ( 提问的学号也组成等差数列) , 这样做既渗透了“等差数列”, 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分别叫三名基础薄弱的学生总结每个数列的特点, 并给予鼓励与表扬,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下面揭示概念, 并板书等差数列的定义, 之后希望学生继续探究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师: 对于一般的数列{ an} , 数列有n项怎样来判断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生: 计算a2- a1, a3- a2…an- an - 1,

师: 如果n很大, 那是不是很麻烦? 能不能用一个一般的式子来说明?

生: 只要an- an - 1= d, ( n≥2, n∈N+) 就可以了.

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探究, 层层深入, 可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任务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 引入“一站到底”这档节目, 抽取题库里的一题目让学生回答, 给予所在小组加分. 接下来提出: “这个数列中的第6 项是什么?”学生会小声议论出第6 项. 学生是利用了an= an - 1+ d这个公式经过几步的推导得出答案, 能不能找到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要求的项呢? 顺利地引出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样, 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得到了发掘, 从而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新知教学的每一环节.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 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任务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展示印度泰姬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情境源于历史, 富有人文气息, 激发学生兴趣; 图中算数, 形象直观, 可启迪学生思路.

自然地引出了问题1 + 2 + 3 + … + 100 = ?

学生对于高斯的做法很熟悉, 学生答出结果. 接下来,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我设计以下几步:

一、请同学们根据高斯的做法探讨还有什么求1 + 2 +3 + …100 的方法?

1. 猜想

101×100/2=5050可写成101×100/2=5050, 在这个式子分子中的“101”由 (1+100) 得来, “100”代表个数.

2. 推导

组内讨论,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过程,

二、由特殊到一般, 能否探究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类比联想前面方法, 水到渠成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经历公式了推导过程, 获得了发现的成就感. 优化了思维品质, 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师板书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让学生掌握倒序相加法.

例题环节:

通过整合课本中的题目, 选择6 个典型题目作为本次课的例题, 每课时2 个例题. 例题的选择首先基于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应用公式的能力. 例题的安排由浅入深, 注重了分层原则.

练习环节:

通过练习, 加强学生对定义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习题中还补充了等差中项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论.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 如: 一些题目选用口答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让各组学生完成习题; 小组抢答完成相关题目等方式. 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了几分生机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拓展环节: 本着以加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反思小结: 本环节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来回忆知识, 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到的思想方法.

作业环节:

此环节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提高. 布置知识链接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资料、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为接下来的课题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篇4:《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情绪慷慨激昂。同时,歌词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韵律自然和谐。这首诗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出了宏大壮阔的画面之美。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要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相结合,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深化拓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河。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黄河颂》全篇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句式长度悬殊极大,长短结合,节奏强烈且富于变化。在韵脚上,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总体上,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正如诗人所言:“我……惯于为朗诵或制曲而锻句。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要地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因而,该课教学无疑需要特别重视朗读。同时,《黄河颂》从内容和主题上又是反映抗日救亡的,结合单元目标中要求“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一目的,我们需在培养爱国情操方面加以关注。此外,诗歌的时代背景与学生距离较远,且初一学生的朗读能力还不够强,把握不准诗歌的节奏、语气、重音等。因而,根据上述我们分析的《黄河颂》的特点,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背景介绍、朗诵聆听和自我朗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刻感悟黄河的雄伟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刻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深入理解民族品格。

三、教学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教学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结合学情、课文和教学目标,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文、入情、入境,在师生、生生等多重对话的基础上,体味诗歌情感,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诗歌紧扣黄河雄姿,刻画出了黄河磅礴雄浑、恢宏壮观的形象。对于不在黄河边长大的学生来说,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等相关的直观方式来让大家了解黄河的形象。而对领唱部分的朗诵和歌词中黄河乃民族魂、民族神的内涵必须以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为基础。领唱部分可以极快地在学生内心产生震撼,深化对“英雄气魄”的感悟,歌词中的第一段可加强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

2.朗读法

本诗节奏鲜明铿锵,富于音乐美,适合朗读。朗读是深化理解和体味诗歌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来展开教学环节,如:阅读前的名家朗诵聆听,赏析前的配乐自由朗读,赏析中的个读、配乐齐读,赏析后的配乐领读与齐读相结合等。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

3.互文补充法

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黄河的地理位置等,加之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对于诗中所言“黄河”为“摇篮”、“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的理解需要借助相关历史、地理知识,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和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则又不得不借助背景知识。因而,在教学中,可把写作背景、黄河的地理知识及图片等充分引入教学中。

(二)说学法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朗读和讨论等,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体味诗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话说黄河史

此环节意在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一个厚实的背景。

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多媒体演示战争画面及八路军战士在黄河岸边行军的画面,利用声音和画面,再加上老师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背景画面】汹涌奔腾的黄河(画面直观、醒目,让学生内心油然升起豪壮之情。)

然后,简单介绍一些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黄河的历史知识。对此,主要关注中华民族的其他表述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他们就曾于黄河流域群居。借此切换到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同时,教师深情讲述:“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明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

接着再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相关的知识。

(二)吟读黄河颂

此环节重在借助朗读和赏析,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层次,初步感悟和体会作者情感和诗歌的意蕴。

首先,让学生聆听名家朗诵,强化第一环节中已唤起和激发的兴趣与情感,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一阵感触的高潮,同时也借此形成教学节奏层面的一个小高潮。听完名家朗诵后,让学生自由言说自己的感受。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关注“啊,朋友”中的“朋友”,“我站在高山之巅”的“巅”,“啊!黄河!你……”中的“你”,但不做具体阐释,只是要求学生在配乐自由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这些词及其效果,和这些词在朗读层面的处理。学生配乐自由读完后,让学生们自己思考或相互讨论来加以落实,借此关注诗人在人称表达层面的转换及效果,体会歌词中第一部分的视角转换及效果。

再次,引导学生紧扣“啊!黄河!”的三次重复,同时关注课文中的“朗诵词”、“歌词”等字眼,落实课文结构层次的把握。

此环节将学生引入了课文情感的波涛中,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与赞美之情。

(三)探究黄河魂

这一环节重在理解课文主旨,感悟作者情感,体会民族品格。

首先,以一段话“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来过渡。然后屏幕展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请用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

4.引入《长江之歌》,类比体会两个文本情感层面的一致性,以深化理解和升华爱国情感。

(四)咏唱黄河曲

师生齐唱《保卫黄河》,然后教师说结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板书设计

本文为井冈山大学教改课题“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和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培养策略研究”(编号:JXJG-09-15-24)的阶段性成果。

(刘梅珍 江西吉安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343009)

篇5:说课稿(初中生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第五单元第14章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本节是第五单元第14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第二节。本章主要是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懂得生殖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各种生物体都要通过生殖和发育来维持种族的延续。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内容比较多,安排了两个课时,我说课的内容是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是第二课时。本节课是从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出发,探究它们适应传播的结构,是对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进一步阐述。

本节课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让学生自己课前收集当地常见的成熟的果实和种子,让学生提前对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通过解剖、观察等试验方法,探究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最后教师播放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生物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用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及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订为如下: 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究等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认识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规律,感受生命延续的唯美与神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果实和种子适于传播的结构特点,领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规律。

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植物为了生存,为了物种的延续,形成了各种各样巧妙的结构,果实和种子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传播方式是什么,才能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规律,理解起来较为抽象难懂。因此,确立为重点。

二、说教法

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较少注意果实和种子的传播。因此我在教学中会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植物种子传播的视频资料,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辅以教师的讲解,来突破难点。

本节课主要是以探究实验为主,教师要转变角色,由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设计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参与分析,通过质疑、探究、交流和总结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由于果实和种子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好奇、好胜心教强,喜欢动手、动脑和参与小组活动,但分析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不高。因此,在学法上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他们看一看,议一议,说一说,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程序的:

(一)导课:幻灯片显示小学学过的一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引入 植物妈妈有办法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靠的是什么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的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的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这样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接着板书: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二)新课讲授

探究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

1、让学生自己课前收集当地常见的成熟果实,如豌豆、油菜、苍耳、蒲公英等,每组至少两种。

2.布置学生每组选取一种果实或种子讨论,设计并填写探究方案,期间教师巡视并适当给于建议。

3.通过解剖、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方法,探究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

4.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并在全班内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

5.通过提问:想一想,具有肥厚而且果肉的果实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并教师播放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视频资料,引导题目总结出于其传播方式相适应的果实和种子的一些结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巩固与提升

1.小组共同完成探究报告及自我评价第二题和思维拓展内容。

莲塘四中

篇6:EEPO说课稿

第一,教材分析

现行的初中教材就是以一个个核心主题来组建单元的,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想象和联想,正好体现这种主题核心课程观,讲求立德树人,将“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措施落到实处。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作品,作品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遐思。学习本单元要学生激活自己的想象力,联系生活体验,深入理解文章。

第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基本不会预习,所以这学期注重对预习的指导,形成初步的预习习惯,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对于寓言这种字数不多、言简意赅而又意味深长的文学体裁会容易理解,而寓言所体现的道理也能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为他们所理解与体会。

第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结合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结构简单,极富表现力的特点,本文教学目标为

一、了解寓言知识,研究文章内容,感受主人公形象特点。

二、通过多种描写手法的分析,感受寓言的特点,领悟蕴含的道理。

三、联系生活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世态度。

第四,教学重难点

一、通过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寓意。(重点)

二、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难点)

第五,教法分析

于漪老师说过“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书就要教到学生心坎上”,兴趣和需要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一、故事导入——学生熟悉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狐狸和葡萄》、《农夫和蛇》、《狼和小羊》创设氛围,发挥兴趣主动性。

二、描写方法分析——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三、激发想象,体会寓意——一般都是虚构出来的故事,所以学生得利用发散聚合思维,通过联想想象走进寓言,体会寓意。

四、主动实践,学会方法——通过对寓言的续写、改写或新编,巩固加深自己的认识,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续写,《蚊子和狮子》的新编。

第六,学法指导

一、本单元要求学习快速阅读,每分钟不少于400字,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求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二、找出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分析体会文章寓意,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掌握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的方法。本课针对初一学生的求知欲强、可塑性大的特点设计方法。

第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有轻松导入新课、简单了解文体,积累基础知识、具体感知寓意、总结人生真理、自由拓展延伸。

一、轻松导入新课——以学生熟悉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激发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简单了解文体——寓言的定义、形式、特点。

三、积累基础知识——生字生词、注释词义、

四、具体感知寓意——通译文章,通过讨论找出描写手法、相关语句,让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合作,体会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赫尔墨斯的笑的含义?蚊子的叹息?各个主人公的语气?)

五、总结人生真理——四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赫》通过讲述自命不凡的赫尔墨斯在雕像者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蚊》通过讲述蚊子战胜强大的狮子,却最终败给了小小的蜘蛛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穿》通过讲述家丁挖井引发流言,最终破除流言的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都应该调查清楚,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只会闹出笑话。《杞》通过讲述杞国有人担心天塌地陷,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的故事,劝诫人不要为不必要忧虑的事而忧虑,同时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六、自由拓展延伸——续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改写《穿井得一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EEPO说课稿】相关文章:

EEPO学习感想04-21

eepo有效教学05-12

EEPO教学总结05-15

eepo有效教育06-02

EEPO小组操作09-15

eepo有效教育心得07-31

EEPO教学模式07-16

EEPO培训心得体会04-14

eepo英语课教案06-19

eepo有效教育我看过07-19

上一篇:员工试用期自我鉴定表下一篇:xx学校教育扶贫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