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问题式教学

2024-07-15

体育问题式教学(共8篇)

篇1:体育问题式教学

初中体育体验式教学初探论文

一、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等方式,灵活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

1、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单一而枯燥,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度较低,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融入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体验式教学要注意树立三维教学目标,即为知识与能力(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和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视频。比如在指导学生对“运球”这一项篮球技能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NBA的相关视频或者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案例为学生讲解具体的运球技巧等等。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运球”技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体育学习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2、借助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学的流程通常为“课前锻炼—课中指导—自由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较差,体育学习热情度较低,对于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影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在丰富的体育实践活动当中,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在指导初中学生学习篮球“传球”这一项技能时,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传球”游戏,将学生分为3—4个小组,在相隔一段距离内,进行两两传球。最快时间内完成全员传球的小组为优胜的小组,可以给予鼓励或者嘉奖。这种游戏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对体育课堂中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练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学习情感体验。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摆脱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氛围,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体育课。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升了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满足素质教育理念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为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验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充分激发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并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于体育产生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具有了一定的体育锻炼意识,对于学生未来身体素质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体验式教学更加关注教学的过程而非结果,对于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等方式,灵活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为初中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

篇2:体育问题式教学

摘 要:“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现已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中,学校体育学习与学生的身体密不可分,因此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此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根据自身体验和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体验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使之达到运动技能的粗略掌握到动力定型。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验式教学 高职体育

一、前言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体验式教学” 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体育教学过程就要求教师能够有计划、有目的通过学生体验教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在主动掌握体育的卫生保健知识、技能及技术的前提下增强体质,提高自身运动能力,把体验式学习和传统体育教学结合到一起,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体验式教学打破已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处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探究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实现提高高职体育教育质量与效率的紧迫性以及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实行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而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体育教师进行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了解一些实践经验,用基本的科研方法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然后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活动、学习等,让学生自行经历一个面对问题、运动实践、分析讨论、总结提高的过程。

三、高职体育教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导入

(一)注重师生间的情感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情感和态度对体验式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综合素质,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改进体验式教学方法,来促进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更好地开展。在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主要的参与者。所以,体验式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们的感情,依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体验式教学,这样做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

通过角色的互换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准备部分,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轮换,通过学生自己做教师带领本班同学做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练习、徒手操和一些小游戏等的热身活动,带完后可以让该学生和同学们分享,最后让教师进行讲评,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变,而形式变,各种操的练习形式应交替变换和交替组合,使准备操更有生气和新意,适当插入一些游戏活动,无疑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的极好方法。

(三)学生间的多种情感交流体验

体育课中让学生进行多种情感交流体验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发展学生个性,在体育教学中,不同的体育项目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也可以让学生品尝失败的痛苦,教育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游戏和教学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遭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的学生大都是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在成长阶段基本没有受过苦,而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在这些活动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树立信心,完善自我,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设置更好的教学环境

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中,只有更好地设置教学坏境,如完善教学设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体验式教学。高职院校开展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拥有更好地教学环境,假如没有很好的教学环境就不能很好地开展体验式教学。因此,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和学校的特点合理地设置不同的环境,为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开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四、小结

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当前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把体验式教学这种方式作为一种改进方式。目前,我国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的模式还是比较单一,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所以,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和学习方式的探索。体验式教学可以与现行的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相配套,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维协调发展,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从而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真正体现健康教育和强身健体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篇3:体育问题式教学

关键词:体育课堂,生命体验,实效性

各高等职业学院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无一不是围绕着培养学生专业素养、锻炼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和尊重学生生命自然发展制定的。其有着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特点。其不仅注重着学生体育运动和竞技的发展, 还需把学生自身生命的发展上升到教学目标的地位。其中, 学生的自身生命发展又包括着其自然、社会以及精神方面的发展。而生命体验教学正是一种以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式, 其要求必须要在全面掌握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之上才可开展教学工作。各高职体育教学课堂虽然做到了摆脱传统教学的说教式教学, 但其并没有真正做到据实把握学生生命发展, 没有发挥出生命式体验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一、生命体验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环境中暴露的问题

(一) 体育教学目标过于片面, 普遍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完整

目前, 大部分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过于片面, 仅是从竞技和运动两个方面出发, 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发展。在课堂实践中未有引发学生对自身生命发展思考、锻炼内容的设置, 统统是围绕着本校教务规定的体育成绩和其本身教学目标进行设定, 这种教学目标本身就是不完整的。生命教学模式的内容及追求是指在提高学生竞技能力的同时, 发展学生自然、社会以及精神的生命, 进而提高其适应社会及与人相处得能力。并且大多数的高职体育教学很少甚至完全没有注重过学生对其教学工作的反馈, 教师与学生之间少有交流, 教师根本就无从获知学生真正的精神需求。基于其教学目标的“功利性”, 就无从谈起培养学生自身生命的发展, 更不利于提高其社会的实践能力。

(二) 教学内容偏颇, 未见培养学生生命的发展

各高职体育教学虽广为提倡以生为本, 可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并未体现这一点, 不具针对和远见性。其内容多注重运动本身, 关注的是运动展开的效果, 鲜有涉及符合学生生命发展逻辑的教学内容。各高职院校并未重视这一广泛存在的问题, 尚未意识到其在学生未来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只是一味的强调教授技能, 忽视建构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方案, 这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情的脱离, 对学生生命发展的漠视, 不具职业特点的教学方案, 最终只会导致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迷失方向, 体育教学本身发展受阻。

(三) 体育成绩评定标准单一, 未体现对学生生命多元化的尊重

体育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多于理论的运动课程, 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各高职体育教学的学期考核普遍注重的是学生的体能和技能知识, 并没有将学生对体育的情感因素诸如热情程度和合作的态度等纳入考核范围。考核评定冷冰冰的无视了学生生命的多元化。面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 不仅要针对其的实际技能进行打分, 还要对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与老师交流活动合作的态度等给予认可。能够尊重学生生命多元化的考核, 才是一个完整地考核体系。大部分体育教师的考核标准仅是参照教学评分标准展开的, 缺乏对学生参与锻炼过程的认可, 只会扼杀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

二、生命体验式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措施

(一) 完善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首要做到的就是立足学生实际, 兼顾学生自身生命的发展。教学目标要在教授技能、提高竞技的基础之上囊括发展学生自身的社会、自然以及精神的生命。生命体验式教学在体育课堂应用的体现就是令学生在体制增强的同时有感于精神的满足, 使其面对未来就业不再彷徨。体育课堂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体质的增强, 还要令其感受的运动的乐趣和魅力。各高职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着眼未来, 为学生指明就业的方向, 提高其求职的自信心。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 令学生融入集体、适应社会。

(二) 深化教学内容, 全方位呵护学生的生命发展

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应该在教授体育技能的基础之上, 融入与学生今后就业相关的教学内容。体育课程毕竟是一门以运动为主的课程, 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必定会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所以, 教学内容在制定时, 除去必要的技能型内容还要切实根据学生需要, 增添些能够指导学生就业的教学内容。生命化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内容必须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通过融入职业技能指导理论来实现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因此, 各高职院校在制定自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时, 要参照学生生命发展的具体脉路, 依据学生实情, 制定出即能提高学生技能又能促进其社会竞争力的综合性的教学内容。生命体验教学只有立足学生实际, 才能实现其的实效性。

(三) 注重学生生命的多元, 推行科学考核法

生命体验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这一主体的感受。各高职院校体育成绩的评定绝不能忽视学生生命的多元化。学生的技能水平并不能代表的其的体育成绩, 更不能代表其对体育的热爱程度, 体育成绩的考核还要综合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时的合作态度和热情程度。各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 多多亲近学生, 发现并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只单一的去看待结果, 忽略过程的考核是片面的, 根本就无法切实的反应出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教师要多多给予学生人性的关怀, 切实的为其解决问题, 促进其在体育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

生命体验式教学随着各高职院校不断改进自己的体育教学目标以及内容、考核标准等, 逐渐建立、明晰起来。生命教学法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满足学生精神,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进而提高高职体育教学整体的效率。总之, 生命体验式教学法要求体育教师要时刻的关注着学生生命的发展, 不断提高其的体育技能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清.论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

[2]邱艳坤.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备, 2013 (9) .

篇4:体育问题式教学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育;问题与对策

0 前言

近年来,国内教育一直在不断地改革,特别是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也开始生化改革。虽然现阶段许多高校相继开展体验式体育教育,且各方面都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一些高等院校理论教学的内容仍然无法满足实践需求,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问题逐渐凸显,没有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上述各种问题都需要国内高校引起重视。因此,为了提高高校体验式教学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尽可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项目,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

1 国内高校体育中体验式教学面临的冲击

1.1 没有完善的体育设施

即便近几年各个高校均开展了体验式教育课程,但是在体育教育中的硬件设施比较缺乏,例如建设体育场所,依然存在体育器材短缺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体育投入资金不足,以及高校广招学生造成学生人数增加等人为因素和一些客观因素。加之没有完善的体育设施,这也使得体育教学成效受到影响,导致体育教育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1.2 没有科学安排体验式教学的课程

从过去的调查中可以发现,许多高校体育课程的结构比较单一,往往只重视教学计划的完成,对实际结果的考虑还有所欠缺。同时许多高校只是在大一与大二的时候设立体育课程,大三、大四的学生基本不用上体育课,而且每一个星期基本只有一节课。这样的体育课安排,学生容易出现知识点脱节的现象,加之大学生平时疏于锻炼,也就容易出现亚健康状况。更甚者有的高校为了更好地进行其他课程教育,就取消了体育课程,使得学生身体素质严重下降,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素质教育。

1.3 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应试教育

就新中国教育发展来看,不少人因为应试教学而受到伤害,而现阶段国内教育仍然是把应试教育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并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更甚者许多经过小学考试、中学考试等一道道关卡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还要面对各种考试,学生就这样往复循环的陷入应试教育中,包含各种水平测试、等级考试等。此外,高校在体育课程上的安排,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应对各种考试,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却并不重视,同时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运动的意识,因此高校体育形同虚设,体育课程基本也是敷衍了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全身心地融入其中,使得高校体育教育达不到预期目标,进而大大降低了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1]

1.4 当下高校体育的教学并没有凸显以人为本的特色

我国高校体育的教学主要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指出,体育教学必须要把学生身体与身心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学习。但是在我国许多高校体育教学中,却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得以人为本的教学特色没有体现出来,在这样被动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进而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2 高校体育教学中体验式的教学优势

2.1 发掘学生创造性

在传统体育教学的方法中,比较重视教师的教,经常使用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导致学生探索性与自主性无法提高。但是体验式的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并且体育教师在不断进行动作纠错与引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使得学生主动参与训练,进而使得学生充分掌握体育知识。

2.2 加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使用传统体育教学的方法,只是关注教师集体的教学,学生自主思考与分组讨论比较缺乏,传统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学习运动技能与运动理论时,学生与学生间缺少沟通与合作,影响教学效果。但是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同的表现,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各种动作,如果学生出现假动作,可以及时进行纠正。同时可以分成小组教学,小组之间可以自由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且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

2.3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体育课程的综合性比较强,并且文化内涵比较丰富。传统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教学手段合理性不足。而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加强学生体质,又可以使学生在不断练习与思考中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而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方便学生了解与掌握运动当做训练方式与易错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4 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之中的不足

就目前而言,传统体育教学的方式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状态,动作技能与运动理论仍然停留于灌输式教学的层面,该方式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与高校体育的教学全面发展不符,并且传统的体育教学弊端日益凸显,尤其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非常不利。而体验式教学方式比较重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与传统教学的方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

3 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体验式的教学对策

3.1 体验式的教学步骤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操作流程是外在表现的模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中操作流程主要包含五个:明确教学的目的,确定教学的任务;培养体育人才,增进学生之间的信任;磨练学生心理,使得学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学生之间互相的交流,共享学习经验;让学生消化知识,不断地挑战。由于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注重的就是体验,同时重视各种技术动作的交流与转换,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设置团队挑战的项目与个人训练项目,并介绍项目的要求与规则,使得学生充分掌握学习要点。其次,科学地进行分组,进行小组游戏,充分吊顶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体验。最后,组织学生积极讨论与交流,然后分享学习的经验,同时与相关项目相结合,不断操作和总结项目练习情况,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3.2 要对体验式教学评价的体系进行完善

首先要构建科学评价的标准,清楚高校体育体验式教学培养的目标,使得教育目标与评价目标保持一致。其次,要对评价内容进行扩展,其中高校体育的评价内容需要重视多元化的评价,而不是只重视健康测试与技术考评。再者还要使用多种方式来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不能只是进行终结性的评价与一般评价,还要使用统一标准对学生做法进行衡量,并采用总结性、诊断性有机结合的定量评价方式。最后需要对选拔功能进行淡化,高度重视体育课程、学生、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凸显控制功能与评价激励机制,使得学生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3.3 需要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师资团队质量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需要高度重视部分青年教师自身素质的建设,也就是需要提升与培养青年教师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与职业素质。同时还要强化高校人才(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培养制度的建设,学校要尽可能鼓励青年教师去深造,使得教师业务素质与学历层次可以有效提高,并不断地对教育理念进行更新,对教师教学思想进行充实,提升训练、教学与科研的能力。此外,尽可能在高校师资团建设过程中加入奖惩机制与竞争机制,进而培养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

3.4 健全完善体育体验式教学的制度

需要对我国体育体验式教育工作的规范与教育政策进行完善与改进,同时要完善体育教育中的各种表彰制度、管理与评估制度,将高校体验式的体育教学融入法制化与制度化教学模式中。同时还应该建立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教学事故的处理、调课制、公选课公开制与备课的检查制等,还要通过听课评课、教育监督与学生的信息员等方式,强化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督。

3.5 要对传统体育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

在高校体验式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成长与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对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观念进行转变,还要重视体育教学和社会发展的衔接性,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替换传统教学的模式。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还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面向社会与面向全民的新型教育观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式的体育教学,在体验中学习知识。

3.6 需要对体验式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高校体育教学需要按照学生实际特点与教学目标,并与社会开展的教育具体情况、本地区的高校体育开展情况有机结合,确定一套全新的体验式教学体系,将教学过程中的竞争力淡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体验式的教学不仅可以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教育,而且能够加强学生自主学生的意识,并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大学生进而真正的投入体育学习中。同时还要强化人文理念与体育理念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全方面认识体育锻炼与体育本质在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进而主动、积极地参与高校的体育教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7 对体育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进行丰富

在目前的高校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许多高校都只是使用一些比较常规的教学方式,因此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即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针对课堂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运用与创新。同时对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陈旧教学方式进行修正,构建学生团结合作、挑战自我与探索发现的体育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此外需要全方面认识高校大学生特点与体育的教学规律,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设置体验式的教学方案,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

4 结语

由于新时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日渐下降,因此,高校体育的教学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讲解或是示范其中一个项目、动作以后,让学生自主练习,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体育的教学中开始广泛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中,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佳莉.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1(24):109+113.

[2]周晓梅.拓展训练引入我国高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时代教育,2014,16(09):183.

篇5:试议高校体育分层式教学论文

1大学体育教育分层教育的依据

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分层教育法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有了很多的科学依据的基础上提出的。首先,但从分层教育法来看,其非常符合每个人在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客观个别差异,我们称之为因材施教。每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在方方面面都存在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差异是由先天的身体因素以及后天的生活环境所造就的。体育教育中每个人个体差异方面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身体素质水平的差异以及运动能力。这些不同的个性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的不同以及发展水平在表现时间上的差别。分层教育法正是依据了每个单独个体在能力方面的不同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分层教育法非常符合教学阶段的目标性,体现依据不同时间来教育。由于每个学生在身体天赋方面的差异,为了能够让每个学生在教学环节都能够挖掘出自身最大的潜能,在学习中充分发展,就不能采取常规的教学方式,而通过一定的标准将学生进行分类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针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而学生在接到任务要求之后采取何种方式达到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因材施教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以及动作技能等多方面出发,将新课标作为施教的依据,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以贯穿于大学体育教育的整个过程。最后,分层教育方法非常适合“掌握”和“接受”这一对不同的概念范畴。学生的可接受原则要求我们安排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要以能够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为标准,让他们不论从智力方面,还是体力和精神上都不会感觉到过重的负担,同时还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或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以超过95%的学生能够达到此标准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否做到了符合学生实际接收能力的原则。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能力差异来自学生学习一类体育项目的速度,而不是最终达到的高度。

2分层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在对分层教育法的目的以及意义有所了解后,我们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实施方法的合理性。大学体育教育要面对的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在思想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因此对于体育教学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这方面要多与学生沟通,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精心研究教学方法的改动措施中更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许多学生由于自身运动细胞较少,所以体育教育方面产生一定意见,甚至不愿意参加体育教育。教师要针对这一类学生做好相应的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

1科学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首先要明确大学生并不是在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方面都过硬的,所以制定的目标不可太高。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个人基本能力之后,要注意整体目标与每个学生的个人目标相结合,同时制定出长期的训练目标。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在目标的达标测试过程中,都会有部分的大学生在该项目中表现的不如人意。针对该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将这些大学生集中起来,从思想上给予支持,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要明白这项达标测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困难,每个人都要在达标测试中放松自己的心态,将最好的状态拿出来,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让他们明白体育项目是需要长期坚持加以锻炼才能够提高的项目,那些能够达标的同学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这方面能力的锻炼才做到的,并不是天赋有多高。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演示,让每个大学生亲演练,然后让他们在课下多做这方面的训练,挑战自我。其次,大学体育教师还应该将课中目标与学生的课外目标相结合,将课外目标作为实现课内目标的有效手段。在面对这些运动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时,不能去挖苦,而是通过耐心指导,加强锻炼。事实表明,这些学生通过课外目标的设定,加上坚持不断的锻炼,在体育项目中都表现得非常好。

2客观来把握学生的层次大学生的分层与老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大学体育分层教育法中一定要以大学生为基础,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期来进行,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来调控整个教学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依据教学目标,分布进行体育项目的教学。首先是练习手段和方法的编制,这些手段和方法也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手段编制,让学生更快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对照目标对学生进行及时地指导工作,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一个及时的`了解,进行反馈和矫正。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其次,学生的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学生在开始阶段可能表现平平,但是运动天赋比较高,会让他们通过不断的训练,能够很好完成教师制定的目标。所以,学生的层次划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此为依据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科学的评价,不断调整教学的方法。

3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分层教学方法是要力争做到因材施教,所以个别指导工作是否成功,直接关系着不同层次学生是否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这也是分层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在坚持分类对待进行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目标,提出不同要求,让技能较好的同学进一步完善的同时,要让能力差的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课程既定的目标。教师要注意在实施个别辅导的过程中,要看到针对性与及时性,同时注意教学的反复性,一定不能因为急于求成而放弃个别教育。

3结语

篇6:体育问题式教学

在后教环节上我只让一个学生进行演示,做了一个错误的动作,再让两个学生进行纠正,并让做错的学生进行练习,直到他作对为至。并让大家再次进行巩固,使全体学生在动作上都会做,但不标准,它需要在下节课进行强化得到提升。

副教材游戏,在小学体育与健康中,主要是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因为蹲踞式跳远学生在本节课的运动量没有达到,我就利用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运动量使之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最后是放松运动,放松缓解学生的身体。

本节课还基本成功,但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体育教学中是一个新的尝试,还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

下面我谈谈我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和今后改进措施:

(1)在学生看自学提示前我语言不精练,重复好几次。以后在这个环节中要语言精练,多给学生看和想得时间与机会。

(2)学生在二次训练时我忽略了把体操垫子立起来让学生腾空时能成蹲踞式,逼着学生提大腿屈小腿。把动作做的更完美。

(3)在游戏前分组列队出现了混乱这是我事先没想到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分组明确,还要充分利用小组长的作用。

(4)在游戏活动中还要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有竞争意识。

篇7:体育问题式教学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正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向着突出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参与效果以及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方向迈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由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封闭式、注入式的传统模式向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的评价逐渐由一般的生理性指标(如心率或脉搏)和练习密度等评价向较粗线条(如出汗、笑、会、能以及学生自身心感受等方面)的评价方向转变。体育主体式情景教学法顺应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通过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共鸣、形成共振,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与一般体育情境教学法比较,它主题鲜明、情境创设一脉贯通,同时又忽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因此,它更具有突出以人为本,并将基础教育知识综合化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使体育教学育人、育智、育体和谐发展的功能得以更完美地体现。

一、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1、主题性。主题性情境教学以确定主题为先决条件,以往的体育情境教学,虽然也有标题设计,但在教学内容编排中并不注重内容与主题的关联。而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主题鲜明,一切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和操作都是围绕着中心主题展开。主要有以下几种:

(1)童趣型。这种类型的主题是根据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创编故事等,突出趣味性。如《我们的团队最优秀》(苏州市常熟外国语学校谢黎生执教);

(2)知识型。这种主题一般选自科技或文学知识性课文、课外读物或某种器材,突出知识性和对知识的发展性运用。如《韵律舞蹈》(南通中学魏俊执教);

(3)时事、教育性。这类主题选择于时事新闻、思想教育等方面。如《击标游戏》(连云港海宁中学冯焱奇执教)。

2、创意性。体育教学主题式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创意设境。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情境和体育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编成紧扣主题的情境教学内容,赋予体育教材内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练习情趣。南京人民中学程智执教的足球《头顶球》创造比赛进球时的氛围,让学生欢呼雀跃,使整个兴奋点贯通练习之中。

3、激“情”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正是触及了长期以来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情绪领域。我国体育心理学教授马启伟指出:“动机是指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情境教学法正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意“境”用背景音乐、生动语言激发学生想象思维、求知心向、学习动机和情感,使这种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碰撞”、“共鸣”,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等的多边互动形式“共振”,和谐地去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

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激“情”作用的过程:

语言

(主题)激发、创设情境――引发师生共鸣――产生互动――形成共振――和谐实现目标

情景

4、主动性。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在设计和教学操作过程中充分要求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主体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中情境发展方向的引导、启发、把握和调控以及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充分拓展思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和积极练习,努力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周全,而且在操作中要审时度势、灵活把握。

5、实效性。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将情境教学心理情感特性、日常生活知识和体育教学技术技能个性教学特点相结合进行综合设计。在设计中,有两方面需要注意,一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在一些公开课教学中,由于教师在场地、器材的布置和运用中,过于追求架势,以至于公开课教学严重脱离教学实际,使听课教师反感,失去公开教学的实际意义;二是要考虑技术技能掌握和锻炼效果目标实现程度,又不失体育教学的个性特征。

二、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步骤

1、确立主题。创设符合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要求和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特点的主题。

2、筛选教材内容。在多个教材内容中选出符合教学主题、体育教学规律、大纲要求以及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教学素材,分析其与主题的关系进行有目的.地选择。

3、教学顺序。教学顺序分成三段式:情境导入、情境展开和情境结束。

4、教案格式。

课次内容

教学目标重点

难点

顺序教学内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组织要求多媒体情感次数

情境导入

情境展开

情境结束

场地器材课的预计负荷心率曲线

三、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的设计运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厚实的文化知识底蕴。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教学基本功,而且还要具备厚实的文化知识、艺术素养和丰富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将其他学科知识、日常生活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体育教学中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通过教师教学艺术的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自主学习的科学学习能力。

2、真情实感去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驾驭教学情境发展走向、调控教学进程的能力。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把握好主题与学生情感产生的贴近点,找出重要的情境适合于相应年龄学生情感的最近阈,这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调控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由于体育教学空间范围大、学生的兴奋程序较高,因此准确地预见和判断教学走向,对于控制好主题式情境教学有着极其关键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既能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又能在公正、公平、赋有激励性的评价下,鼓动学生积极锻炼。

3、具备改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育主题情境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创意性,它要求教师要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框框的束缚,不断地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探索。善于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思想、新办法,通过自己的认识――创造实践――再认识――再创造实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体育教学特色。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按照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观点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

(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

(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方向的能力;

(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

(5)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

(6)洞察力。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含义和本质特性。

参考书目

1、《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实施方案2002.11

2、李建刚《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3、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版

4、《新体育新课标新设计》新世纪出版社

篇8:体育问题式教学

一、形成问题情境的途径

1. 趣味性形成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最大特点是趣味性, 有时具有游戏的成分,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 能使参与者体会和挖掘出其中的体育知识。

2. 过程性形成问题情境

设置问题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 在操作和探究中体验和感受教学内容, 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而且还能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表现, 同样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3. 利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有一类是凭经验“想当然”的结果, 往往因依赖权威而不多加思索。如果不创设问题情境, 会让学生逐渐依赖权威, 而失去创新能力。学生事后一旦发现之前一直肯定的结论与事实相悖时, “出乎意料”的惊讶感就会油然而生, 因此他们迫切希望找到充足的理由去否定之前的结论。

4. 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自发或受教师启发能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有时甚至展开激烈的争论。教师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同时, 引导他们从正反两方面冷静地进行思考, 从不同观点的矛盾冲突中领悟体育知识的内涵。

二、问题情境式教学法的优势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反省认识能力

问题情境式教学法多采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体育教学中用问题情境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从学习目的、原理、组织方法、器材的选择、场地的选择上努力, 积极参与, 主动动脑动手, 独立观察、分析问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师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 从不同角度、途径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与此有密切联系的知识, 由此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激活了思维,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积极主动地回忆是否碰过类似的问题, 能否用先前的方法或技巧来观察现象, 分析变化的原因, 剖析问题的实质, 并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所有的信息进行归纳, 从而发现规律, 获取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 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融合,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教学下的练习设计不仅包括练习的设计、观察、分析、归纳等, 还包括运动技能。学生在练习时, 要明确运动目的, 搞清运动原理, 将所学的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 综合运用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来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样有利于原有认知的进一步完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既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又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意把握问题式教学的原则

第一, 把握适宜时机。如: (1) 在枯燥无味中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在似是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 激起层层涟漪。 (2) 要在知识的衔接处创设问题情境。 (3) 在重点难点处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 把握适宜难度。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过于困难的问题, 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 其思维启动不起来, 会严重挫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第三, 把握适宜跨度。体育学习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即前面学过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 而后面的内容又是前面内容的延伸、发展和提高, 因此,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知识之间的跨度, 不要就题论题。

第四, 把握适宜坡度和角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差异, 结合思维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创设不同坡度问题情境, 逐步引导学生接近目标。

第五, 把握适宜速度和密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后, 要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与回答, 并让学生进一步说明、补充、修改, 最后对所答的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用停顿、拖长语音、手势、眼神、面部表情来引导学生思考。

上一篇:东莞生态农场计划书下一篇:水果狂欢节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