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评价方案

2024-07-26

一年级语文上册评价方案(精选9篇)

篇1:一年级语文上册评价方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评价方案

(2016-2017学第一学期)

位: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子小学 时

间:2016年9月

(一)学习过程的评价:

1.过程定性评价:(测评时间:平时)①课堂学习状态(倾听、表达、合作); ②预习情况;

③课内外作业(课堂听写、抄写生字,组词造句)情况; ④朗读背诵情况;

⑤课外实践活动(拓展游戏)情况;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微信、班级qq群、米学等)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分三阶段(1单元,2-3单元,4-8单元)开展认读,识字、写字大王比赛。(测评时间:平时)

认读比赛:以小组为单位,随机展出课本上的音节拼读,学习委员检查各组掌握情况。(读错不超过三个发奖)。

识字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检查同学识字组词掌握情况。掌握(不认识的字不超过三个)发奖。

写字大王比赛:以全班集中分阶段听写的形式,合格者(错字不超过三个)评奖。

识字、写字比赛不合格者,将与家长取得联系,在一周后,另行评比,直至合格。

2.开展看图识字比赛。(测评时间:期末)

在8单元教学结束后,可以在全班开展一次看图识字比赛。印发30张图片,15分钟内完成即合格,按学生识字速度和质量评奖。没按时完成的学生要跟踪检验,调查是认知问题还是速度问题。帮助每个学生达到合格。

设计者:张花瑞

篇2:一年级语文上册评价方案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沈大安

课程评价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是新课程实施的三大关键。从先行实验地区的情况看,课程评价直接关系课程改革的成败。为此,我们从实验一开始就应该对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1.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激励、教育和反馈。

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检验、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业评价没有甄别和选拔的功能,也不需要在学生中分你高我低。学业评价应成为激励学生上进的机制,要通过评价,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2.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

学生学业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应该有知识和能力,还要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不能繁琐,应避免过多的考查和经常的对照检查。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发展变化的,因此更应该注重过程评价。语文课程的评价,建议采用平时的学生成长记录评价、单元的阶段形成性评价和期末的终结性评价三者相结合的方式。4.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语文学习具有重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何况,像朗读、口语交际、写字、习作等项目也难于精确量化,只能作模糊评价。量化评价采用等级制,而且在等级的设置上粗放一点。提倡用有代表性的事实、描述性评语等方法进行评价。

5.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学生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如学习态度习惯的评价,一般由学生自评、互评。学期初公布学习态度习惯的评定标准,学生按照标准努力达到,学期结束时对照标准评定。知识和能力领域,也要尽可能由学生参与评价,而不是单由教师评价。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

二、学生语文学业评价的操作方法

(一)平时评价——成长记录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评价又称为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质性评价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装入能反映自己学习成绩的材料。成长记录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新型评价方法。

“语文成长记录袋”可以由学校代购文件袋统一发放,也可由学生和家长制作。封面标明班级、姓名,学生可自行美化,使它具有个性。成长记录袋建立以后,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1.装什么?

成长记录袋内装的应该是学生认为最能反映他的学习成就的实物材料。如: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一张字,一次做得好的作业,读过的课外书的目录,一段自己满意的朗读或口语交际录音,成绩好或者有明显进步的单元检测等。到第二、三学段可以装入自己满意的习作,综合性学习的考察报告、调查报告,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等。在一年级,特别提示学生装入可以证明自己课外识字、课外阅读的材料,如喝了饮料,如果认识了商标上的字,可以把商标保存下来。成长记录袋内一般不装统一的检查和评比表。2.谁来装?

成长记录袋内由学生自主决定装什么或不装什么。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幼小,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不要强求一律把阶段性评价材料(单元检测)装入记录袋。如果学生愿意把不太好的作品甚至失误装进去作为教训,教师应加以鼓励。成长记录袋内的材料要符合教学计划和目的。本学期提倡装的材料如课外认的字、写得好的字等。

3.成长记录做什么用?

成长记录可以由学生自己保管,也可以由教师统一保管。学生自己保管,便于及时存放自己的作品和有关资料;如果由教师保管,要及时收发。成长记录的用法:(1)学生自己经常观看,调换作品,由此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2)定期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观看、评价。(3)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展览,同学互相学习。(4)学期结束,教师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封面写上评语,发给学生带回家——这是最重要的一张语文学习“成绩报告单”。

(二)阶段性评价——单元检测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课时多,内容相应也多,到学期结束“算总账”已太迟,所以需要单元形成性评价,以便及时作出反馈,改进教学。单元检测需要注意:

1.不宜频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原则上两个单元测查一次。“汉语拼音”拼音部分内容较多,建议分两次测查。每次检测的时间不宜长,内容也不宜多。

2.书面和口头结合,以口头为主。新教材要求认字400个,写的字只有100个,书面测试不能太多。汉语拼音、认字、朗读和背诵、口语交际等项目必须口头测试,不能把口头测试项目变成书面测试项目,以免大幅度提高要求而违背教材本意。

3.重在检测以后的反馈。如果发现成绩不理想,首先不是批评学生,而是反思和改进教师自己的教学。

单元检测样张(课文第二单元)

口头部分

一、我会背古诗《静夜思》。

二、我会说意思相反的词。

短——()

黑——()

前——()早——()

高——()

日——()

三、我会读句子。

zhao 1.金色的阳光照在田野上,禾苗更绿,花儿更香。2.夜晚,我望着蓝蓝的天空和闪闪的星星。3.长尾巴的猴子和大尾巴的松鼠是一对好朋友。4.是谁拉着弯弯的小船在河里前进?

书面部分

一、我会连。

ju

ye

ba

xiang

zhe bian hei guang wan zhi

二、我会写。

日——目

山——出

马——鸟

田——电

三、我会读拼音写字。

tian shang bai yun piao

bai yun xia

ma 1.蓝蓝的□ □ □ □ 飘,□□□面□ er □跑。

yi lie chang chang

huo

che

shan dong

kai chu 2.□列 □ □ 的□ □ 从 □洞里□□

le 来□。

(三)学期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

《语文课程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分成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根据一年级上册的实际教学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三个方面来实施评价。评定采用等级制,分“优秀”、“合格”两个等级。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学生暂不评定,由教师找这位学生谈话,鼓励他下学期继续努力,达到“合格”。1.识字与写字(1)课内认字测试

测试内容:学生认读由生字组成的短文。每篇短文均含所学生字100个以上,少数几个未学过的字加注拼音。

测试方法:提供4篇短文(试卷样张举了一篇做例子),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读哪一篇。测试个别进行。可由教师测试,也可培训几个高年级学生帮助测试。测试开始时的指导语:“请你准备一下,把这篇文章读一读,要看清楚,读正确。”学生认读时测试者不催促,不作提示,只对读错的字作上记号,学生读错后又自行纠正的,应视为正确。短文读得是否连贯、流利不作要求。加注拼音的字读错,不在统计之列。

评定标准:读错的不超过5个字为优秀,读错6—20个字为合格,超过20个字为不合格。(2)课外认字测试

测试内容:学生认读自己在课外认的字。

测试方法:学生利用存放在成长记录袋中的收集到的商标、剪报、课外读物等向测试者展示并认读自己在课外认的字。

评定标准:测试者记录学生课外认字的具体数目(指教科书要求认识的400个字以外的字,相同的字只算一个)。课外认字超过50个以上,可在课内认字的等级基础上上升一级(如“合格”升为“优秀”,“不合格”升为“合格”),并可在成绩报告单上注明课外认了几个字。(3)书面测试

测试内容:在田字格里写字、听写词语、看拼音写句子。测试方法:在30分钟内完成书面测试题。评定标准:听写词语和看拼音写句子以字为单位评定等级。正确率95%以上(错字为0—2个)为优秀;正确率为85%—95%(错字为3—6个)为合格;85%以下(错字超过6个以上)为不合格。

写字以正确、端正为标准。正确、端正的为合格,潦草、不端正、字体过大或过小、严重不洁的为不合格。写字不合格的,在听写词语和看拼音写句子等级的基础上降一级。阅

测试内容:测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测试方法:提供本学期课文中的4篇朗读课文、4篇背诵课文,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朗读或背诵哪一篇,准备5分钟后逐个测试。

朗读和背诵测试建议分散进行,凡本学期课本教学内容结束后,学生准备好后即可开始。学生对自己朗读和背诵测试的成绩不满意,都可以要求重考,教师要给予鼓励。评定标准:

优秀:正确、流利、有感情,添字、漏字、换字、读错字和读破句不超过3处。合格:基本正确、流利,添字、漏字、换字、读错字和读破句在4—6处。不合格:差错超过6处,不能读正确。口语交际

测试内容: 根据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看图说话。

测试方法:提供一个话题、一幅图片,由学生自由选择,稍做准备后逐个测试。评定标准:

优秀: 用普通话说,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自然,能根据话题或图意正确叙述,能用上礼貌用语,语句通顺连贯。合格:用普通话说,对话题或图意的叙述基本正确,能用上礼貌用语,语句大多通顺,声音、口齿、态度方面有些不足。

不合格:不用普通话说,话题或图意叙述不清,语句大多不完整。

一年级上学期末试卷样张

口头测试部分

一、朗读和背诵。

1.朗读课文(在以下4篇中抽1篇): 《雨点儿》《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小松鼠找花生》《借生日》 2.背诵课文(以下在4篇中抽1篇): 《四季》《阳光》《自己去吧》《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认字。xin

一天,小猫、小熊、小山羊还有小猴子,一起在森林里玩。他们看见小狗正在造房子。小猫说:“朋友们,我们也来造一间房子怎么样?”

“好啊!”小山羊说,“我要把房子造在草地上。这样,我一出门就能吃到青青的草。”

小猫说:“不好,不好。我要把房子造在小河边。这

deng 样,会有好多小鱼在河里等着我呢!”

小熊说:“我可是要住在山洞里的,要不我们就在这

wa 里挖一个洞吧!” xing 小猴子听了,跳起来,说:“那怎么行。我看,还是住在树上最好,那多自在呀!”

di 新房子到底造在哪儿呢?

三、口语交际。(在以下两题中选一题)

1.你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哪些事?爸爸妈妈怎么说? 2.看图说话

书面测试部分

(测试时间:30分钟)

把下面的字正确端正地写在田字格里。

二、听写词语。

看拼音写句子。

1.jīn

tiān

xià

yǔ.2.huǒ chē

kāi

zǒu

le.3.shuǐ niú

dà,shān

yánɡ

xiǎo.4.xiǎo niǎo

yòu fēi

huí

lái

le.说明:

1.听写词语时间为8分钟,每个词语读两遍,全部听写完后校对一遍。听写的词语是: 自己

东西

书本

毛巾

白云 生日

木头

鱼儿

瓜果

风衣

2.这份期末试卷利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和杭州市下城区教研室提供的部分资料,谨致谢意。

篇3:一年级语文上册评价方案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课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蓝蓝的天空像”,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__,真的像__说的,那么__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部编本”语文教材有很多创新之处,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科书编者的编写意图,才能用好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

篇4:一年级语文上册评价方案

1.有顺序地背一背声母表和韵母表。(4分)

2.辨一辨,读准确。(10分)

b——d p——q n——m h——f i——l

ch——c u—— ui——iu un—— en——eng

yi——yu ri——si yun——yue

zhi——zi yuan——ying an——ang

en——in ei——ie ang——ong

3.认读下列音节。(5分)

4.绕口令。(7分)

白石白又滑, 搬来白石搭白塔。

白石塔,白石搭 。

白石搭白塔,白塔白石搭 。

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

二、我会走迷宫。(4分 )

从“入口”开始走迷宫,到“出口”出来,必须选择适当的字母,连成一句“祝你们学习进步”的话,而且路线不能重复、交叉,也不能斜着走。(用铅笔把字母连起来。)

三、我会写。(16分)

1.在四线格里正确地书写下列拼音字母。(7分)

b x p h f k a y i l m j e r

2.把下面的音节写在四线格上。(9分)

四、我会涂颜色。(8分)

1.给轻声涂上红色。

2.给整体认读音节涂上黄色。

3.给三拼音节涂上蓝色。

五、我会写音节。(6分)

六、我会连线。(4分)

七、我会填。(给动物歌手填歌名)(8分)

八、我会选。(8分)

1.哪个对,就在括号里圈哪个。

飞(鸡 机) (和 河)水 (花 画)家

小(鸡 机) (和 河)好 (花 画)白

2.看图选词,给合适的词打上“√”。

马 鸡 爸爸 哥哥 看书 写字

九、我来编号。(听爸爸读词语,再按顺序编号)(4分)

吃鱼 老师 山水 花草 书写 小牛 衣服 小桥

( ) ( ) ( ) ( ) ( ) ( ) ( ) ( )

十、看图读词语,想想再连线。(4分)

一座座山 一片片树叶 一只鸟 一块西瓜

十一、读儿歌,圈出认识的字。(7分)(每认识4个字加1分,最多加7分)

山上白云飘飘, 林中小鸟叫叫, 山村风光真好,

山下流水跳跳。 田边牛儿跑跑。 大家都来瞧瞧。

十二、读句子,画画儿。(5分)

篇5:一年级语文上册评价方案

一、评价观念的更新

1.学业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激励、教育和反馈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检验、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业评价没有甄别和选拔的功能,也不需要在学生中分你高我低。学业评价应成为激励学生上进的机制,要通过评价,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2.语文学科评价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

学业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在评价范围上,不仅应该有知识和能力,还要有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不能繁琐,应避免过多的考查和经常的对照检查。

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发展变化的,因此更应该注重过程评价。语文学科的评价建议采用学生平时的成长记录评价、单元阶段形成性评价和期末总结性评价三者结合的方式。

4.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语文学习具有注重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量化不能成为语文评价的主要手段。何况,像朗读、口语交际、写字、习作等项目也难以精确量化,只能作模糊评价。提倡用有代表性的事实、描述性评语等方法进行评价。量化评价采用等级制,而且在等级的设置上可以粗略一点。

5.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学生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如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评价,一般由学生自评、互评。学期初公布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评定标准,学生按照标准努力达到,学期结束时对照标准评定。知识和能力方面,也要尽可能由学生参与评价,而不是单由教师评价。

二、评价的方法

(一)平时评价──成长记录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评价又称为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装入能反映自己学习成绩的材料。成长记录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新型评价方法。

语文成长记录袋可以由学校代购文件袋统一发放,也可由学生和家长制作。封面标明班级、姓名,学生可自行美化,使它具有个性。成长记录袋建立以后,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1.装什么?成长记录袋内装的应该是学生认为最能反映他的学习成就的实物材料。如: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一张字,一次做得好的作业,一段自己满意的朗读或口语交际录音,成绩好或者有明显进步的单元检测等。到第二、三学段可以装入自己满意的习作,综合性学习的考察报告、调查报告,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等。

在一年级,特别提示学生可以装入证明自己课外识字、课外阅读的材料,如喝了饮料,认识了商标上的字,可以把商标保存下来。

2.谁来装?成长记录袋内的材料由学生自主决定装什么或不装什么。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如果学生愿意把不太好的作品甚至失误装进去作为教训,教师应加以鼓励。不要强求一律把阶段性评价材料(单元检测)装入记录袋。

3.怎么用?成长记录可以由学生自己保管,也可以由教师统一保管。学生自己保管,便于及时存放自己的作品和有关资料;如果由教师保管,需要及时收发。

成长记录的用法:(1)学生自己经常观看、调换作品,由此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2)定期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观看、评价。(3)可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展览,同学互相观摩。(4)学期结束,教师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封面上写上评语,发给学生带回家,这是最重要的一张语文学习成绩报告单。

(二)阶段性评价──单元检测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课时多,内容相应也多,到学期结束算总账已太迟,所以需要单元形成性评价,以便及时作出反馈,改进教学。单元检测老师都很熟悉,这里只强调几点:

1.不宜频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原则上两个单元测查一次。汉语拼音部分内容较多,建议分两次测查。每次检测的时间不宜长,内容也不宜多。

2.书面和口头结合,以口头为主。新教材要求认字400个,写的字只有100个,书面测试不能太多。汉语拼音、认字、朗读和背诵、口语交际等项目必须口头测试,不能把口头测试项目变成书面测试项目,以免大幅度提高要求而违背教材本意。

3.重在检测以后的反馈。如果发现成绩不理想,首先不是批评学生,而是反思和改进教师自己的教学。

(三)学期总结性评价──期末考试

《语文课程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分成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根据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三个方面来实施评价。评定采用等级制,分优秀合格两个等级。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学生暂不评定,由教师找这位学生谈话,鼓励他下学期继续努力,达到合格。

1.识字与写字。

(1)课内认字测试。

测试内容:学生认读由生字组成的短文。每篇短文均含所学生字100个以上,少数几个未学过的字加注拼音。

测试方法:提供4篇短文(试卷样张以一篇做例子),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读哪一篇短文。

测试个别进行。可由教师测试,也可培训几个高年级学生帮助测试。测试开始时的指导语:请你准备一下,把这篇文章读一读,要看清楚,读正确。学生认读时测试者不催促,不作提示,只对读错的字做上记号,学生读错后又自行纠正的,应视为正确。短文读得是否连贯、流利不作要求。加注拼音的字读错,不在统计之列。

评定标准:读错5个字以内为优秀,读错6-20个字为合格,超过20个字为不合格。

(2)课外认字测试。

测试内容:学生认读自己在课外认识的字。

测试方法:学生利用存放在成长记录袋中的商标、剪报、课外读物等向测试者展示并认读自己在课外认识的字。

评定标准:测试者记录学生课外认识字的具体数目(指教科书要求认识的400个以外的字,相同的字只算一个人课外认字超过50个以上,可在课内认字等级的基础上升一级(如合格升为优秀,不合格升为合格),并可在成绩报告单上注明课外认识了几个字。

(3)书面测试。

测试内容:在田字格里写字、听写词语、看拼音写句子。

测试方法:在30分钟内完成书面测试题。

评定标准:听写词语和看拼音写句子以字为单位评定等级。正确率在 95%以上(错字为 0-2个)为优秀;正确率在85%-95%(错字为3-6个)为合格;正确率在85%以下(错字超过6个以上)为不合格。

写字以正确、端正为标准。正确、端正的为合格,潦草、不端正、字体过大或过小、严重不洁的为不合格。写字不合格的,在听写词语和看拼音写句子等级的基础上降一级。

2.阅读。

测试内容:测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测试方法:提供本学期课文中的4篇朗读课文、4篇背诵课文,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朗读或背诵哪一篇,准备5分钟后逐个测试。

评定标准:优秀──正确、流利、有感情,添字、漏字、换字、读错字和读破句不超过3处。合格一一基本正确、流利,添字、漏字、换字、读错字和读破句在4-6处。不合格──差错超过6处,不能读正确。

3.口语交际。

测试内容:根据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看图说话。

测试方法:提供一个话题、一幅图片,由学生自由选择,稍做准备后逐个测试。

篇6:三年级一班语文学习评价方案

课堂作业:

学生的常规作业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作业对题率以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评价。书写质量以A、B、C、D来评价。作业全对,书写特别美观的作业得优+A,并加盖一朵小红花,两次小红花就在本子皮上加盖红星一颗,三颗红星换一枚和乐好学章。以此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课堂听讲:学生对照课堂七项要求的来做,课前准备好物品,坐姿端正,课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做到:

1、“别人发言我不插嘴”,2、“听人说话我要思考”,3、“有了问题先举手”,4、“参加讨论大胆说”

5、“与人辩论我讲理由”,6、写字时是否做到“一拳一尺加一寸,一笔一划写端正”。

7、认真按时完成语文课堂作业。8.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参与。每堂课每有一项做得好就得一个小粘贴。五个小粘贴换一枚和乐章。

篇7:一年级语文上册评价方案

量词填空

一()小鸟一()问题一()树坑一()树苗一()小树一()风景一()球赛一()疲劳一()秘密一()小手

一()画一()女孩一()艳阳天 一()鞋子 一()人一()鸟蛋 一()小鸟一()松果一()松树一()树林一()小路一()小车一()扫帚一()花草 一()小嘴一()东西一()水花一()小伞一()水草一()蚂蚁一()花坛一()蚂蚁一()雷声一()蛇一()尾巴一()老牛一()燕子一()事情一()娃娃一()谜语一()活动一()清凉一()水缸一()石头一()大象一()墙 一()柱子一()大秤一()大船一()线一()海鸥一()沙滩一()军舰一()帆船 一()秧苗

一()稻田一()鱼塘一()果园一()小溪一()石桥一()翠竹一()飞鸟 一()队旗一()铜号 一()红领巾一()欢笑一()井一()石碑一()菜地一()骏马一()公园一()白菜一()菜子一()白菜一()狮子一()孩子一()花种一()鲜花一()表情一()雨点一()叔叔一()秋雨一()小虫一()斑点一()桃子一()大河一()桥一()房子一()专家一()火车一()车厢一()创举 一()司机一()蝌蚪一()乌龟一()青蛙一()闪电一()机器一()木瓜一()玉米地一()桃树一()西瓜一()白兔 一()塑料袋

篇8:一年级语文上册评价方案

“语文园地”的主要栏目有“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间隔出现的栏目有“书写提示”“展示台”和“我的发现”。栏目出现的情况详见下表:

阅读上表不难得到以下信息:主要栏目内容比较集中,围绕低年级要求,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识字加油站”直指“识字”,“字词句运用”直指“运用”,“日积月累”直指“积累”,“和大人一起读”直指“课外阅读”;其他栏目间隔出现,体现了栏目的交错性、多样性,在“其他栏目”中,“书写提示”多安排了一次,显现出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每个栏目的教学目标也从栏题中可见一斑,如“书写提示”重在提示书写规则,“展示台”重在鼓励学生展示自信,“我的发现”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字词句运用”“和大人一起读”尤为重要,这是每个“语文园地”都有的栏目,“字词句运用”栏目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课程目标对应,是课标精神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则体现了我国建设书香家庭、书香社会的发展方向,利用“大手牵小手”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在“语文园地”的设计上可谓匠心独运,但一线教师如何理解编者意图,体会各个栏目内容间的梯度,了解其教学目标,从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解析主要栏目

(一)“字词句运用”栏目

1. 比较学习,突破形近字与音近字的教学难点。

(1)语文园地一

题目简析:这六个字在已学过的“识字单元一”中是要求会认的生字,在“园地一”进行三组形近字的比较,旨在比较字形,复习巩固易混的生字。

教学策略:按照题干的要求分步进行,先让学生分组读一读,再说说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分别组词。

(2)语文园地五

【字词句运用】

题目简析:四组音近字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识记,这道题旨在区别发音易混的“n l”“sh s”“zi zhi”,这几个均属于高频音节,所以区别发音有一定代表性。音近字的区别放在形近字后面,是因为在学完两个单元的汉语拼音后,“汉语拼音”帮助学生学好普通话的要求应逐步落实。

教学策略:不需要学生先分析每组发音的不同。先让学生通过拍手读、同桌接龙读等方式饶有兴趣地读一读,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看着拼音,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如果学生读得不准确,教师或小老师进行带读、范读。

2. 拓展思维,识字、组词、说话练习实现三位一体。

(1)语文园地三

题目简析:有趣的思维导图形状的组词练习,又称“生字开花”。三组词有三个不同形式。第一组是“车的种类”,第二组是“与车相关的事物与部件”,第三组是“关于车的动作”。学生初读这道题,也许只能发现这些词中“车”字位置不同,词语也各不相同,这达到了基本学习要求。虽然这是一道组词的题目,编者的意图却不仅仅是将教学目标定在组词上面,而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以往学生组词时人云亦云,只能从一个方向组词。三条枝蔓三个思路,因此笔者认为此题重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教学策略:让学生看图,发现这是什么,学生看出是用“车”字组词;再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三组词语,说说这三组词语分别有什么特点;第三步可以让学生照样子在每组后面再组几个词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照样子用“花”组三组词语。

(2)语文园地四

题目简析:第四单元是一组写大自然、四季的课文。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对四季的气候特点及与之相关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此题着眼于指导学生运用季节和相关词语说话,可以复习课文中学习过的语句表达形式,也可以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读一读”是前提,“说一说”是目标。教师可先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上面写在花朵中的四个季节词,再读一读下面的八个词语,之后教师明确提出分层说话的要求———第一层次即“联系这四个季节中的一个季节,用下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这是基础层次;第二层次即“用下面的两三个词语说说关于某个季节景物的句子”,这是提高层次;第三层次的要求是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生动,可以接着小女孩、小男孩的话,把句子说得更好,也可以鼓励学生用多个词语说话,描绘一个或两个季节的景物。教师相机表扬、鼓励。

(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

这个栏目与“字词句运用”一样,是该册部编教材的新设栏目。“和大人一起读”,在我省新教材培训时,老师问“大人”指谁。笔者认为,“大人”可以是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能够和学生一起读书的家长,可以是学生的邻居或学生爸爸、妈妈的朋友;“大人”也可以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设置“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旨在落实家校合作,鼓励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读书,既体现了亲子阅读的温馨,营造了美好的书香家庭氛围,也体现了幼小衔接的理念。“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内选择的儿歌、故事大多是孩子幼儿时期听过、讲过的经典儿童作品,如《小兔子乖乖》《拔萝卜》《猴子捞月亮》等,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小时候听过的故事,能够较好地实现口语表达向书面阅读的过渡。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学生和大人一起读,并请学生和陪读的家长在书本或家校联系本上记下读书的情况。

家长填写:

课前,教师检查签字,大致了解学生和大人的读书情况,并运用多种形式巩固读书成果,如师生续讲故事、学生分角色表演读、配乐读、比赛读、问答式交流等。

教师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一起分享朗读成果,前提是要了解教材。

“和大人一起读”,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也要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学生成长,积极营造大人、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氛围。

二、解析其他栏目

(一)“我的发现”栏目

1. 引导发现,倡导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呢?“我的发现”基于培养一年级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学生自主发现的方式展开教学,努力培养他们的“发现”意识和“发现”视角。

教师应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材的编写理念,不能为节省时间,将“我的发现”上成“让老师告诉我”。教师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我有什么发现”,目标在于往小学生的内心植入一种“愿意发现、勤于发现、善于发现”的意识。

2. 分层发现,逐步达成目标。

教学“我的发现”,教师应有分层教学的预设。上题被安排在语文园地五中,旨在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发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教学第一步,教师出示“花草莲苹”“树林桃桥”两组字,请两位学生分别认读,第一次问“你们看看这两组字,有什么发现么”,还可以相机补充提示,“注意看看这两组字的偏旁”,基础层次的学生此时能发现“第一组都是草字头的字,第二组都是木字旁的字”;第二次问“还有同学有新的发现吗”,还可以相机补充提示,“想想每个字的意思”。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先看第二组字,学生在“泡泡”的提醒下,应该能够发现这几个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并相机说出每个字的意思与树木有什么关系。两问两答以后,教师讲授形声字的特点,并板书解析第二组每个字偏旁表义的特点。由此,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说说“你们现在对第一组字有什么新发现”,学生的回答即是进一步理解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

语文园地七的“日字旁的字与时间有关”“女字旁的字与女性有关”是对这一知识的再次复现与检验。

该册教材中的“我的发现”还较好地体现了前后教材内容的链接与联系,使得学生的学习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避免了知识系统混乱、前后关联不大的问题。

(二)“书写提示”栏目

语文园地一设置坐姿图示,并通过“泡泡”表达编者意图,指导学生“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一年级教师应强调每个学生做到“提笔便是练字时”,保持正确坐姿,每一次学生写字时,教师都应巡视指导,不对的姿势要一一纠正;笔顺规则教师应边范写边提醒,以使学生养成按照规则写字的良好习惯。

从园地一的“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到园地五的“从左到右”“先撇后捺”,再到园地八的“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笔顺规则的教学遵循了先易后难的原则。

“书写提示”栏目是对小学一年级书写教学的再强调,并不是书写指导一个学期只讲三次。“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写字教学,借助本册教材“笔顺跟随”和“书写提示”栏目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一生的学习奠基。

篇9:一年级语文上册评价方案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旨在发挥主流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历经四年半时间,经过十多次评审,2016年秋季全国许多省市中小学正式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先认字再学拼音,新选课文,增加古诗文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部編本”语文教材有了许多新变化,体现了很多新理念。从2014年起,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桐庐县等部分学校已经先行试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在两年的试用中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我们特地选编了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三个板块编排,其中识字两个单元,汉语拼音两个单元,课文四个单元,写字和口语交际贯穿在这三个板块之中。“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中有哪些特点?如何针对课文的编写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課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备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

,真的像说的,那么

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上一篇:冬季无雪的散文下一篇:吉林体育学院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