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项目自评报告

2024-06-21

学校特色项目自评报告(精选6篇)

篇1:学校特色项目自评报告

临河区中山学校特色项目自评报告

根据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教育局第169号《临河区学校创建“特色项目”评估奖励办法》(试行)文件,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响应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打造出一批特色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办出学校特色。学校特色项目的创建,有利于正确定位学校发展的方向,能让学校准确把握发展路径,持续推进发展进程,并能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走出一条符合各自校情的特色发展之路。为此,我校在创建特色项目的过程中做了如下工作:

一、规划设计(A)

我校的特色项目——“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的创建,选题准确,特色办学理念清晰、明确,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符合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和发展空间,概括提炼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育思想,精神特质,定位准确,富有个性特色,体现学校实际,并能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规划。逐步形成与特色相一致的校园景观文化和精神文化,特色建设所产生的效应能规范师生的行为,刺激师生的工作学习激情。与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和“一校一标”的发展性评估指标体系紧密相扣。

二、宣传培训(A)

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向教师学生进行宣传学校特色办学理念,师生员工对学校特色项目认同率和知晓率达到95%,师生的参与率达到95%以上。

重视对特色建设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提高,积极建立专家咨询系统和教师学习与提高的信息渠道。加强舆论宣传和校外经验交流。

三、保障措施

建立具体完善、实践性较强的各部门分工合作、上下联动的一整套管理办法和持续运行机制。

建立项目创建的激励机制。

建立了学校内部监督制度,评价机制和校外反馈机制。

四、教育活动

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动,形成各种兴趣小组。

组团参加校外、社区、社会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有关活动或竞赛,参与的师生表现突出,受到表彰奖励或好评。

五、资源利用

充分优化组合,挖掘利用校内教育资源。

举学校、社会、科研机构及一切可用之力,为创建工作服务。

六、课题研究

围绕“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开展课题研究,紧扣特色创建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研究对策,探讨最佳解决方法。

不断深化特色发展研究,围绕特色主题,逐步探讨更深更广的文化内涵,把“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做实做精,做强做大,使“特色项目”日臻完善,与时俱进,努力实现由“特色项目”向“特色学校”的升华。

七、课程渗透

“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创建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在各科教学种有效渗透特色教育内容。

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坚持不懈,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小本课程。

建立课程开设的质量保障机制。

八、教师发展

“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创建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一个有一定个性特长的教师群体。

80%以上的教师有鲜明的特色教育意识,对学校特色有研究,制定了本学科创建特色教育教学目标与计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体现,有渗透。

九、学生素质

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品格或素养或技能或特长或个性等方面,能彰显学校特色教育的成效,在与其他学校升入高一级学校较同类学生的比较中具有明显的特色特征和优势。

特色教育的普惠率达学生总素95%以上,有明显品格或素养或技能特长的学生达到20%以上。

十、社会认同

“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成果得到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经验材料在区级以上刊物登载或在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报道。

学校特色建设成效受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临河区中山学校特色项目自评报告

中山学校

2012年6月

篇2:学校特色项目自评报告

乡城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始建于1968年,1998年迁于现址。学校占地 144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清净幽雅,人文氛围浓郁,现代设施齐全,操场面积宽敞。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6余名,教职工10人,多年来,学校一直被定为体育项目建设学校。近年来,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体育工作方面,我们着眼于提高全校学生身体素质,在加强体育教学的同时,始终以传统项目为训练重点,加强田径队的训练与管理,历年来在镇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现简要汇报情况如下:

一、健全常规管理机制,普及阳光体育运动

首先,我校有完善健全的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以乔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由一名教导主任分管体育工作。教务处下设体育教研组,由组长牵头开展体育教学教研、项目训练等工作,明确田径各队教练,保证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其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及传统项目的发展规划,将体育传校工作推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两操一课”的管理,“两操一课”和体育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学校文明班级评选,努力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宗旨,十多年来我校学生体育测试成绩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再次,为普及体育运动,全面落实教育部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文件精神,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体育课,即一至六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要求体育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我们在过去的偏重技能,与近年的课改理念中找到了结合点,重新认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兴趣;培养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的健康学生,体育课质量稳步上升。

二是增设了体育活动课。我校近年来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即每班每周开设一节体育活动课,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兼任,体育教师深入各年级辅助,主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以弥补学生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的不足。为落实好这节课,我们还于去年10月份举行了一次“示范课”公开观摩活动,让全体老师参加。

三是通过体育活动推动群体性活动的开展。一年一度的春季田径运动会是我校的常规活动,每次运动会前各班都积极准备,开幕式上异彩纷呈,各种体育道具纷纷亮相,运动场上,各班运动员个个生龙活虎,顽强拼搏,对体育运动的普及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参与面达100%。

最后,认真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是我佼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十多年我校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学校还被评为全市文明单位。要求体育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及达到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并在每次上课之前认真检查场地设施、器材,排除安全隐患,这样大大降低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培养运动竞技新苗

在面向全体,全面做好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同时,近年来,学校一直将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和训练做为校体育工作的重点,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强势项目。

为搞好传项训练工作,学校尽力做到“四落实”:即落实人员(教练),落实经费、落实训练场地、落实训练时间。

人员是保证。

经费是动力。为开展传统项目训练,学校为训练教师发训练补助、据统计,学校每年所用项目基本经费、教练员补助、器材设施购买、外出竞赛等费用达二万元以上。

条件是基础。为完善体育设施,保证体育教学及传项训练的需要,近年来,学校投资十几万元改造操场、运动场,购买体育器材。2011年,学校多方筹资10万余元实现操场硬化,建立了标准的篮球场,改变了以往开展体育活动灰尘大,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问题,标准的篮球架、等设备。另外,还购买了1万余元的体育健身器材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设备。为解决体育常规教学器材不足的问题,学校尽力挤出资金分批添臵常用器材,并配备了一名专职体育器材管理员。

训练是生命。学校每学期将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纳入工作计划、有布臵、有检查、有总结。由学校和体育组共同制订训练计划,保证训练时间。学校田径队坚持早晚训练,几年如一日,赢得了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体育比赛硕果累累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学校近年在各级体育竞技比赛中硕果累累。2010年11月,我校田径队参加镇组织的全镇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获得了团体总分第四的好成绩,2名学生还打破了镇记录。

2011年5月,我校乒乓球队队再次参加镇组织的中小学乒乓球赛,再次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育教师紧缺。我校班体育教师专职相对不足,所以很难做到安排专职教师从事体育传项训练工作。

二是教练员队伍难以稳定。由于体育训练强度大,时间长,教练员比较辛苦,而学校由于经费问题,在待遇上又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所以一般教师带了一段时间后,都不愿坚持带下去,造成训练不连续、不系统。

三是经费相对不足。由于学校现已全部免除学生各种费用,国拨经费能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已是不易,所以要投入资金购买体育设施、器材及场地建设就显得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总之,我校的体育工作在各级领导关心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自认为离上级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坚信:体育传统项目一定能在乡城小学这所老校的沃土上,不断发扬光大,硕果累累!

乡城小学 2012年12月

乡城小学重点体育项目建设学校自评报告

篇3:开展学校自评,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全校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学校自主评价工作, 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一些做法与思考。

一以增强领导执行能力为目标, 抓好领导干部自主评价

学校领导干部评价包括对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干部的评价。总分值为1000分, 包括德、能、绩、勤四个方面。校级领导的考核小组由校长、党支部书记和工会主席组成。对校级领导的要求是:能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 创造性地执行和落实学校决策, 所分管的中层部门能独立工作, 并对其工作做好指导和有效监督, 每四周对所分管的工作总结整改一次。中层领导考核小组由常务副校长和各分管校长组成。对于总务处主任, 常规管理工作由后勤副校长评估, 厨房和花木管理工作由工会代表评估。通过评估在领导干部中建立一种理念: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就是处理细节的执行能力, 所以要关注教育教学的每个细节。所有教学领导干部都要兼课, 一手抓管理, 一手抓教学, 思想和行动上都要发挥模范引导作用, 既当好指挥员, 又当好战斗员。经常深入教师中了解教情, 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经常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情, 指导学生思想、学业不断进步。坚持实行“指导性听课”“跟踪听课”“检查性听课”。领导干部的备、教、批、辅、考、听课都纳入个人的考核之中。校级领导实行“三跟踪”, 即跟踪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 跟踪中层单位参与例会, 跟踪班级了解教情、学情。

二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 抓好教师自主评价

教师评价分为对教学岗位教师和教辅岗位教师两种类型的评价。考核小组成员由各单位教职工按比例投票选出。总分值为1000分, 主要从德、专、量、质、勤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首先, 狠抓师德教育, 不断强化教师责任心, 外塑形象, 内强素质, 积极向上, 奋发有为, 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树立主人翁意识, 爱校如家, 校荣我荣, 校耻我耻, 维护学校荣誉。其次,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制定了以“教师自我评定和自我发展”为核心的校本教师职级评价制度, 帮助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强化主体发展意识, 让每一位教师看到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前景。教师职级设“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四个由低到高的级别, 每个职级都有其评价标准, 只要前一个级别达标就可以申请参加下一个级别的达标验收, 使每个教师都清醒地认识到, 只有多读书、多反思, 不断提高教学效能, 提升坚实的学科基础和学科知识之外的综合专业素养, 才能实现自我发展, 促进专业成长。为此, 学校积极抓好教师的自我发展、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一是开展“书香校园”活动, 制订读书计划, 每年列出要读的理论书籍和文学著作, 开展“读书沙龙”和“读书演讲”活动, 用优秀的书刊引领教师成长。二是制定了教师外出学习制度, 实现“一人学习, 全校受益”。外出学习者要在学校“理论沙龙”研讨会上进行专题讲座, 要上汇报课, 充分利用我们自己身边的“专家”教育引领学校教师成长。三是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 组建教师合作共赢小组, 开展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 开展“一课连上”和“一课同上”教研活动。四是学校花大气力狠抓基本功训练, 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加强普通话、粉笔字的督查、指导工作, 并对检查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对在校园内不使用普通话的教师将扣除相应的考核分。学校还组织专业教师对老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 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由于加强了教师考核评估, 每年评优晋级中, 学校领导也不会为人情困扰, 因为我们的优秀是用考核评估算得出的, 是经得起考验的。学校在教学岗位教师中开展了“明星教师”评选, 在教辅岗位教师中开展了“岗位明星”评选, 在班主任教师中开展了“优秀班主任”评选, 这些先进典型的树立为其他教师树立了榜样, 也使这些教师获得了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为目标, 抓好学生自主评价

一所好学校不仅要关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 而且更应关注人的发展, 特别是关注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幸福度。为此, 学校一是用好学生成长档案袋,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制订了《伏山镇中心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能力、特长与获奖八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纠正将文化课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所存在的片面性, 使评价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德育评价上, 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学生表现和考试考查成绩, 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从而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在为学生写评语时, 改变过去简单、无针对性、缺少情感的做法, 代之以生动、富有人情味的批语, 师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达到心诚、意切。在学生评价中没有优劣高低之分, 只看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差异, 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为学生铺就健康成长的星光大道。评选的学生有“进步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勤劳之星”等, 目的是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 让学生人人体验成功, 并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二是成立少先队检查组, 进行督促检查。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在家常规》等规范要求, 抓好“十个好”, 即“走好路”“说好话”“行好礼”“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洗好手”“穿好衣”“做好操”“扫好地”, 做好每件小事, 成就精彩人生。

[责任编辑:庞远燕]

篇4:学校特色项目打造探究

这位爱尔兰校长赞叹的,正是杭州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丝绸扎染。一所学校的特色项目,能点起一位来自爱尔兰校长的激情,这个学校的特色项目确有独特之处和新颖之处。其实也不仅如此,这一特色被列入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借此特色,还完成了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丝绸文化与扎染艺术教学》的研究,又成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艺术专项课题,学校完成了《丝绸扎染》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甚至因为扎染,学校出了名——先后接受了杭州日报、浙江电视台、浙江教育宽频、杭州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家媒体的采访,现在只要在百度上输入“丝绸扎染”这四个字,有几百个网站转载报道了学校这项内容。用杭报记者的话说,学校“出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真不太有,求知的这群孩子把这门消失的艺术给玩活了,让人重新领略了这门手艺,也让人想远了,目前,这手绝活“活”在这群孩子手中,“活”在求知学校,是不是有一天,能“活”在杭州这个丝绸之都的角角落落。

一个特色盘活一盘棋,一个特色带动多个特色发展,一个特色让一所学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撇开现象看本质,下面走进求知学校,透视一下一个特色项目之所以能发芽、生根、枝繁叶茂的秘密。

选择特色项目——视野决定高度

案例:求知学校所在地石桥镇,学校领导经过文化历史研究后发现,石桥曾是蚕桑重镇,这里有杭城最早的稠业会馆,在古诗词中也有很多反映石桥蚕桑文化的诗句。于是,学校专门考察了湘西的土布扎染工艺,才确定让丝绸文化携手湘西古老的扎染工艺走进校园,让孩子们在实践探索中亲近传统文化,进而引导他们研究相关历史,多维度进入丝绸文化领域,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校本课程建设不但让古老的扎染艺术在求知学校孩子们的心田里扎根、发芽、绽放,也造就了求知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丝绸扎染,本是湘西的民间技艺,却成为杭州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

分析:如何选择学校的特色项目?从表面上看,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的缘起,来自于一次灵感的触动,实际上,这无意的灵感触动,其实也是一次选择学校特色项目的过程。如何选择适合学校的特色项目,使特色项目能在自己的学校发展、壮大,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在这里,姑且把如何选择学校特色项目,叫做特色项目的定位。

为学校选择特色项目,就像企业为自己设计产品一样,譬如生产手机的企业,要开发一款受消费者欢迎的手机,首先,需要弄清消费者的需要,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去设计手机的大小、功能、系统。学校选择特色项目,颇像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考虑“消费”群体——学生的需要。特色项目的消费者为学生,学生不喜欢的特色项目,肯定不是好的特色项目,换言之,这个项目也不能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学生的需求、学生能整体参与,是学校选择特色项目的第一要素。从这一点上讲,求知学校毫无障碍,因为扎染特色项目深受学生喜爱,而且人人可以参与其中。如果特色项目受众面小,失去学生的基础,就只能成为无根之木,无土之基。

其二,要考虑“产品”开发的便利、实际——师资。若没有热爱扎染的教师,没有掌握扎染技术的教师,求知学校就无法开设这样的课程,更无法形成这样的特色。在教学材料上,如果没有杭州盛产的丝绸,满足了扎染课程开设的便利,就无法保证大面积的学生能参与扎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若有的学校想打造“玉石鉴赏”特色项目,那难度无疑如登天,因为学校无足够资金购进大量的玉石,即使学校毗邻玉石市场,玉石老板也不可能放心大胆地将如此贵重之物交至学生。

其三,要考虑“产品”可以升级——特色项目的持续发展。杭州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就是一个可以不断升级换代的“苹果手机”,刚开始,只是兴趣小组“苹果二代”,接着列入校本课程“苹果三代”,随之申报区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苹果四代”,到现在完成了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丝绸文化与扎染艺术教学》,成为“苹果五代”。未来,扎染可能越走越远,那就是“苹果六代”“苹果七代”。在升级的过程中,消费群体也不断地扩大,从个别班级参与,到全体学生参与,全体学生参与又带动社区社会人员参与,社区社会人员参与又带动其他地区的学校参与。

其四,要有开阔的视野——历史文化视野。可以根据地方的历史做文章,从民间文化艺术角度考虑,让“风筝”“皮影戏”“剪纸”“地方特色戏曲”等民间艺术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可以做历史的文章,研究地方建筑、地理、服饰等。国际全球视野,可以开设国际视野系列课程,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外语学校,其编写的系列校本课程,就极具国际视野,也符合外语学校特征。但是,要注意在选择时,切口要小,开口要大。打个比方说,一个学校可以选择航模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符合切口小的要求,随着发展,可能这个项目逐渐扩大到车模、小科技制作,最后形成了科学小研究、小实践的特色项目。

一句话,选择决定未来。好的特色项目的引入,必定会在适合自己生长的学校土壤中,发芽、生根,活得满室生香,生机勃勃。

打造特色项目——管理造就奇迹

案例:当初,学校也觉得孩子们不过是玩个新鲜,登不上什么大雅之堂的,但是,孩子们用实践证明了那句话: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求知学校周莉芳副校长发现这可能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一次契机后,就领着学校的全体师生一股劲儿往前走。学校为了扎染在学校生根落地,先是在美术课堂中试点扎染教学,试探中高年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如何,接着在全校铺开教学,与此同时培训师资,将兴趣课变为校本课程。等到扎染取得一定成绩后,学校又编写了扎染的校本教材,申报与扎染相关的课题,通过课题的引领,提高教师对扎染的认知和教学水平,拓展扎染校本课程的文化内涵。待到时机成熟,学校将扎染一步步推向社会,让扎染从学校走出校门,成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媒体采访报道的对象,成为了杭州市民最具生活品质体验点。

分析:再好的想法,如果不实践,就会沦为空想。学校特色项目的打造也是如此,如果特色仅仅停留在想法的层面,这个特色就不能实现。从上述杭州求知学校扎染特色项目的打造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学校扎染特色项目的萌发、形成、成熟,是有规划和步骤的,是有的放矢的。这种规划和有的放矢,就是一种特色项目的管理。实现特色项目,实现有效的管理,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其一,有一个好的校长。要办好特色项目,校长就要有特色的办学思想。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思想也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长要坚持不懈地领导教师实践尝试,要对特色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校长具有特色的办学思想。没有这一点,学校的特色项目就难以实现。

其二,有一支特色的教师队伍。这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关键。特色队伍从哪来?全靠校长的发现、挖掘和培养。这所学校从发现一位美术教师,开始逐步培养了一支特色教师队伍,其中的辛苦和经历我们无法得知,但是,我相信,如果没有一支特色教师队伍作保障,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的实现肯定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其三,要有特色课程。这里的课程既包括特色教材还包括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求知学校,在特色课程实施之后,总结自己的经验,然后依据学校的实际和特色课程开展的实际,编写了《扎染》校本教材,把只是一门兴趣课的扎染提升到了校本课程的地位。同时,学校依据扎染开展了各种校园特色活动,例如学生用扎染作品做百家衣、制作杯垫、扇子、灯笼等生活小用具。学校还联合杭州丝绸博物馆举办“弘扬传统工艺,展现求知风采”大型展示活动,通过扎染论坛、扎染交流活动、扎染作品展示活动,形成了特色的校园文化。

其四,有特色的教学制度创新。求知学校将特色课纳入教学计划,保证特色课程的实施。不仅如此,学校还紧紧围绕着扎染特色,制订了一系列的规划、制度,并且定期开展特色活动。

其五,有特色成果。杭州求知学校建立了一个扎染艺术博物馆,里面不仅详尽地介绍了扎染的起源、发展,并且展示了学生优秀的作品,这些特色成果,是特色项目开出的花,结出的果。特色项目的成果展示,不仅是学校特色项目的宣传阵地,而且能激励学校教师、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特色项目的创建之中,取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不仅如此,学校扎染教室旁,还有一个占地面积十分大的展示厅,可谓投资巨大。可是,这个展示厅的功能,仅仅用于学生上完一节课后的作品展示。这看似有些资源浪费,但是这个展厅对学生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因为一节课后,学生能在展示厅内看到自己一节课后的学习成果,最终收获学习上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这个角度上看,求知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学生的快乐和幸福,更能激励学生投入地参与到特色课堂之中,从而产生蝴蝶般的效应,推动学校特色项目建设的发展。

成就特色项目——沉下去走出来

案例:杭州求知学校为了提升教师扎染特色项目的教学能力,2006年,申请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子课题。随后,还申请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丝绸文化与扎染艺术教学》,并顺利结题。杭州求知学校有一个值得尊敬的荣誉,那就是杭州市民最具生活品质体验点。据介绍,学校的扎染博物馆和扎染课程是对外开放的,每到周末,杭州市民可以免费到学校参观扎染博物馆,参加扎染的培训,当然,周末周日的管理,是交给社区去管理的。

分析:这里所说的成就特色项目,当然要向管理要效益作保障,但是真正成就一个特色项目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能从区域辐射到全国,乃至世界,必须要沉得下去,走得出来。

特色项目的发展和形成,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学校层面。这时的特色项目,仅仅是兴趣小组式的特色,登不了大雅之堂,也可以不叫特色项目。

第二个层面,区域层面。这时的特色项目,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甚至也有了特色项目的校本教材,兴趣小组式的活动开展也上升到了校本课程的开展,但是缺乏科研的动力。

第三个层面,全国的层面。这时的特色项目,注入了源头活水的科研,形成了围绕特色项目而开展的特色活动,形成了文化的积淀和内涵。

第四个层面,世界的层面。这时的特色项目,完成了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的转变过程,又从“阳春白雪”走向了“雅俗共赏”,学校的特色项目的开展从封闭走向了开放,所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学校的教师、学生,而是大量群众和学校。

特色项目从一个低级层面发展到一个高级层面,无疑是有机缘巧合,亦或是管理、人才作为催化剂的,但我认为,一个特色项目能从学校层面走向世界层面,其中最重要的催化剂当属“沉得下去”和“走得出来”。沉得下去,无疑是指科研。科研对于特色项目来说,至关重要,从小处讲,它可以让特色项目从“下里巴人”的角色走向了“阳春白雪”,培养了一批具有特色项目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教师;从大处说,它是将特色项目理念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延伸了特色项目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沉得下去,还指特色项目的文化内涵能沉淀下来。杭州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的与众不同,令人眼前一亮,关键是在它的文化内涵,从物质文化来说,学生作品的成果最终演化成扎染博物馆里的展品,特色项目演化成非物质遗产,这是很多具有特色项目的学校无法比拟也无法超越的,这种无法比拟和超越,正是特色项目的文化能沉淀下去的成果。

特色项目能从学校层面走向世界层面,另一个重要的催化剂,无疑是能“走得出来”。

走得出来,是指特色项目的辐射性。惠及学生,无疑是特色项目的目标,但是特色项目仅仅停留在惠及学生上是远远不够的,特色项目还应该走出校门,惠及周围,通过学生影响家长,通过学校惠及社区,甚至让一个社区、市区也拥有这样的特色。在这里,赘言例举四川一所小学的特色项目:四川省一所小学,地处秦巴山区,学校所在的县是内陆城市,工业底子薄,交通不便,邮电、能源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这所学校距县城还有40公里,其中有26公里碎石泥土公路,交通极为不便。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很一般。但其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农村的特色),在良好地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常年坚持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在剪纸、刺绣、纸扎、泥塑、根雕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中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使这所学校所在的镇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剪纸艺术之乡”,被四川省命名为“四川省文化特色之乡”。一所学校带动了一个乡镇乃至一个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所学校的特色极为鲜明,同时也因为学校在特色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并不停留在学校层面,而是创造机会让特色项目融于周边,融于社会,这样的特色,才会让学校的特色项目有着真正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杭州求知学校虽然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但是也在身体力行中,因为,他们正在把特色项目向社会开放,他们的扎染获得“杭州市最具生活品质体验点”的荣誉。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特色项目走向高的层面,融于社会,辐射社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篇5:足球传统项目学校自评报告

开拓创新,建设我市体育品牌学校

——嘉祥县老僧堂镇中学“体育品牌学校”自评报告 嘉祥县老僧堂镇中学原名嘉祥县第七中学,始建于1958年,学校占地面积6336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710平方米,新建了3722平方米高标准的科技楼和121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学校四季常青,绿草如茵,育人环境清幽典雅。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60人,教职工86人,专任教师63人,大专以上学历79人,学历达标率100%。现有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39人,省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师8人,县级优秀教师28人,市县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质课执教者30多人,承担的多项省市级教学科研课题实验已结题,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在体育工作方面,我们着眼于提高全校学生身体素质,在加强体育教学的同时,始终以足球项目为训练重点,加强足球队的训练与管理,历年来在省、市、县中小学足球联赛中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现简要汇报情况如下:

一、健全常规管理机制,普及阳光体育运动

首先,我校有完善健全的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多年来,学校一直成立以秦志华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由一名副校长分管体育工作。教务处下设体育教研组,由组长牵头开展体育教学教研、项目训练等工作,明确足球队教练,保证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及足球项目的发展规划,将体育兴校工作推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两操一课”的管理,“两操一课”和体育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学校文明班级评选,努力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宗旨,十多年来我校学生体育测试成绩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再次,为普及体育运动,全面落实教育部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文件精神,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体育课,每周三节体育课,要求体育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我们在过去的偏重技能,与近年的课改理念中找到了结合点,重新认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兴趣;培养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的健康学生,体育课质量稳步上升。

二是增设了足球课。我校近年来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即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活动课,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兼任,体育教师深入各年级辅助,主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以弥补学生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的不足。为落实好这节课,我们还于去年10月份举行了一次“足球示范课”公开观摩活动,让全体老师参加。

三是通过体育活动推动群体性活动的开展。一年一度的春季田径运动会是我校的常规活动,每次运动会前各班都积极准备,开幕式上异彩纷呈,各种体育道具纷纷亮相,运动场上,各班运动员个个生龙 活虎,顽强拼搏,对体育运动的普及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参与面达100%。

四是积极推广校园足球操。首先是选派老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回校后先在一个年级进行试教,最后再推广到全校。最后,认真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是我佼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十多年我校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学校还被评为全市安全文明单位。要求体育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及达到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并在每次上课之前认真检查场地设施、器材,排除安全隐患,这样大大降低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培养运动竞技新苗

在面向全体,全面做好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同时,近几年来,学校一直将足球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和训练做为校体育工作的重点,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足球强势项目。

为搞好足球训练工作,学校尽力做到“四落实”:即落实人员(教练),落实经费、落实训练场地、落实训练时间。

人员是保证。新学年初在教学工作安排时,我们优先考虑体育教师。凡是体育教师,在任课课时上给予一定考虑,减少任课节数,如足球队教练一周任课不超过10节。

经费是动力。为开展传统项目训练,学校为训练教师发训练补助、每两年购买教练服、运动员服。据统计,学校每年所用项目基本经费、教练员补助、器材设施购买、外出竞赛等费用达二万元以上。

条件是基础。为完善体育设施,保证体育教学及传项训练的需要,今年,学校投资近百万元改造操场、运动场,购买体育器材。学校多方筹资实现操场塑胶化,建立了标准的篮球场、排球场,改变了以往开展体育活动灰尘大,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问题,并购进了标准的篮球架、排球网等设备。另外,还购买了四万余元的体育健身器材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设备。为解决体育常规教学器材不足的问题,学校尽力挤出资金分批添置常用器材,并配备了一名专职体育器材管理员。

训练是生命。学校每学期将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纳入工作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由学校和体育组共同制订训练计划,保证训练时间。学校足球队坚持早晚训练,几年如一日,赢得了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积极参加全市盛会,体育比赛硕果累累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学校近年在各级体育竞技比赛中硕果累累。2012年7月,我校足球队参加济宁市“体彩杯”中小学生足球联赛,获得了男子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五名的好成绩,3名学生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2013年7月,我校足球队参加济宁市“体彩杯”中小学生足球联赛,获得了女子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2名学生被评为优秀运动员。2014年8月,我校足球队参加山东省“体彩杯”中小学生足球联赛,获得了女子初中组团体总分第八名的好成绩,2名学生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近几年来,我校向上级体育训练学校各项目队输送队员达十余名。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育教师紧缺。由于我校班级多,体育教师相对不足。二是教练员队伍难以稳定。由于足球训练强度大,时间长,教练员比较辛苦,而学校由于经费问题,在待遇上又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造成训练不连续、不系统。

三是经费相对不足。由于学校现已全部免除学生各种费用,国拨经费能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已是不易,所以要投入资金购买体育设施、器材及场地建设就显得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总之,我校的体育工作在各级领导关心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自认为离上级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坚信:足球项目一定能在老僧堂镇中学这所经典老校的沃土上,不断发扬光大,硕果累累!

嘉祥县老僧堂镇中学

篇6:申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自评报告

玉岩中学创办于2006年,是萝岗区按国家示范性高中标准重点打造的高级别中学,学校坐落在萝岗中心城区,依山傍水。创校两年来,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我校在“为培养社会引领者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下,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自创校以来,我校就注重体育的发展,积极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提高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初步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懂体育、爱体育、会体育、练体育的良性体育环境,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

一、加强领导,落实条例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体育工作机构

体育事业是一所学校生机勃勃、兴旺发达的标志,对学校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开展学校的体育工作,从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来丰富体育工作的内涵。学校专门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一名副校长任组长,常抓体育日常工作,确保体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管理,学校定期或专门召开体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工作,深入教研组、体育课堂和训练场地,督促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广泛听取师生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3、认真落实《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按新课标教学要求开足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认真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制定了《体育课教学和课堂常规》、《体育工作安全责任制》和《体育场地管理人员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参加体育锻炼。

二、条件保障、师资强大

学校体育场馆充足,拥有400米标准环形塑胶跑道1个、标准足球场1个、体育馆1个、室内篮球场1个、室内乒乓球台18个、室内羽毛球场8个、室外篮球场10个、室外羽毛球场6个、室外排球场4个、室外网球场2个、20X50米的游泳池1个、标准足球场1个。近两年来,学校共投入了一百多万元购置体育器材设施,现各种体育运动器材配备齐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进行体育学习和课余训练。

学校现有体育教师12人,40个教学班,分成4个备课小组,分别负责各年级的课堂教学、体锻课及课余活动小组的管理工作,其中4人负责学校篮球队、2人负责羽毛球队、2人负责足球队的管理训练工作。学校要求体育教师经常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我校体育教师12人中,中学体育高级教师1人,中学体育一级教师2人,中学体育二级9人,大学本科10人,运动员2人,其中1人为前羽毛球世界冠军、1人为前羽毛球全国冠军,还有2人为前大超篮球联赛主力队员。体育组是一支较年轻、战斗力强富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队伍。多位老师多次被评 “优秀教练员”、撰写论文分别获市区一、二等奖,体育教学观摩比赛中获市一、二等奖。

三、创新机制、措施到位

1、体育选项教学在我校已经有2年的时间,学生步入高中阶段,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结合学校开展的专项课程选择专项课,项目有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羽毛球、乒乓球等八个项目,每十个班为一个教学单位,分成十个专项班授课。自2006年创校开始,学生从高一年级开始选项教学,每学年进行一次重新选项,每学期进行一次小范围的调整,把田径、健康教育分布到各个学期中,这样就有利于课程的总体安排和专项教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学校课余训练队现有篮球、田径、足球、武术、羽毛球等8支训练队,分别采取长年常规的训练和比赛期集中训练。并经常和校外进行交流。

3、为调动教练员们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奖励制度,按不同层次的比赛所取得的成绩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4、对运动队的队员进行全面教育,禁忌只注重运动成绩而忽视学生思想品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第一、端正参加训练的动机和态度,告诫学生们所面临的是学习和训练的双重任务;第二、关心队员的学习情况,教育队员处理好运动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关系,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发现问题及时找学生谈话,并与课任教师取得联系,帮助学生把文化成绩搞上去;第三、及时了解队员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引导他们自尊、自强、自觉遵守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康成长。

5、学校通过多种体育活动营造体育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每年两次大型体育活动,秋季举办以田径为主的校运动会,春季举办以球类为主的体育节,每次活动都确定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参加面广,基本在90%以上。如 “诚信运动会”(设置诚信赛场)、“和谐校园体育节”。在“麒麟杯”篮球上,每届都有近“百场”篮球赛,班班有队,人人参与,形成了学校较雄厚的篮球基础,为篮球项目迈向更高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辛勤耕耘,成绩突出

1、羽毛球项目获得区高中男、女团体冠军和男、女单打冠亚军。

2、体育大课间多次参加市、区级比赛,都获得一等奖,深受专家、领导好评。

3、田径比赛在市区比赛名列前茅。多位同学打破区田径成绩纪录。

4、健美操队获得区健康舞一等奖。

对照《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细则》,我们自评结果是:羽毛球项目 72分、篮球项目 64分、足球项目 62分,特向上级部门申报广东省羽毛球、篮球、足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请评估组给予评估。

申报单位:广州市玉岩中学

申报时间:2008年4月28日

广州市玉岩中学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申报材料

(羽毛球、篮球、足球)

2008年4月28日

一. 领导重视,切实做好体育基础工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每年秋季举办以田径为主的校运动会,春季举办以球类为主的体育节,特别是办学的第一学期,在体育场馆还没有建好的条件下,我们借用了香雪小学的场地成功的举办了学校第一届运动会。各体育运动队也有序的成立起来,进行常规训练和比赛。这些充分说明我校具有良好的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基础。学校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保证。还专门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副校长任组长,常抓体育日常工作,把体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按新课标教学要求开足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课,每天下午5:30-6:30为全体师生文化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学校认真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制定了《体育课教学和课堂常规》、《体育工作安全责任制》和《体育场地管理人员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参加体育锻炼。学校没有出现过安全责任事故,多次被市、区级领导赞扬。

二.创造良好条件,促使篮球项目上台阶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体育工作的开展,每年都拔出专款对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进行维修。2004年投资一百多万元修建学校2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标准篮球胶场二个,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夕,根据体育组所做的器材增补情况及时给予添臵,近三年来,每年均投入添臵新增体育器材近三万元,确保课堂教学和课余运动训练的正常开展。

良好的生源,是我校篮球运动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潮安县的初中,有着良好的篮球基础,每年都有20-30名篮球队员给我们挑选,根据市、县招收体尖的有关规定精神,在初中生中招收8-10名体育尖子生。在招生中,我们注意考察队员的思想表现、文化学习成绩和篮球专项成绩以及其发展潜质,为培养优秀的体育(篮球)后备人才把好入学第一关。对个别成绩突出及潜质较好的,给予放宽文化成绩,舍弃部分经济利益,破格录取篮球苗子,再次在各年级物色一些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充实训练队伍,形成阶梯队伍,确保不断层和良性循环发展,现有球员人数达20人。我校作为一所有良好品牌声誉的学校,常年的课余运动训练,无论对学习质量的提高,还是对学校的管理工作,都给予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我校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实属不易。

学校的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教育经费预算内,为确保体育课余运动项目(篮球)训练、比赛的顺利开展,学校不断加大这方面经费的投入,经常开展学生群体性体育活动及师生篮球友谊赛,利用周日到外面组织交流比赛,并保证运动员、教练员的的基本生活和基本装备达到一定的水平。

三.加强师资培养、注重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课余训练项目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并制订了三年的体育发展计划,按照相关体育工作制订计划写好各阶段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训练工作经常化、有序地进行。要想把体育训练工作搞好,除了领导重视外,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工作责任感的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现有体育教师10人,46个教学班,分成三个备课小组,分别负责各年级的课堂教学、体锻课及课余活动小组的管理工作,其中四人负责学校篮球队和田径队的管理训练工作。学校要求体育教师经常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我校体育教师10人中,中学体育高级教师一人,中学体育一级教师四人余五人均为中学体育二级教师,大学本科8人,在函本科2人,除卢主任外余9人平均年龄不到34岁,是一支较年轻、战斗力强富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队伍。肖益民先后被评为省贯彻两个《条例》优秀工作者、市“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市贯彻两个《条例》优秀工作者、多次被评篮球“优秀教练员”、撰写论文分别获市一、二等奖;卢汉武、陈小毓、江育聪、黄瑞菊分别被评县田径“优秀教练员”三人和篮球“优秀教练员”一人;蔡兵、黄瑞菊撰写的论文分别获省第八届论文评比一、二等奖;江育聪、陈小毓、黄瑞菊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县一、二、三等奖;陈雪珍在县教学观摩比赛中获一等奖。同时,学校还注重与金山中学、高级中学等学校的工作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不断充实本校体育工作,使我校课余运动训练能蓬勃开展起来。

为了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学校制定了《课余运动队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运动员考勤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促使他们在训练中刻苦认真,吃苦耐劳,按照教练的要求自觉苦练,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注重抓好队员的思想表现和文化学习,教练员经常与班主任联系,了解队员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对学习态度不够好、成绩比较差的队员,在班级除进行教育外,还抽时间给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保证他们不掉队。并对每个队员建档录入电脑管理,对每学年的素质测试和技术测试进行记录,以便对不同的队员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训练的效果。为了保证课余训练能够顺利进行,学校做到训练时间、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三固定,训练工作有计划、有教案、有总结、建立考勤、奖罚制度。每年初中升高中很多的篮球生家长都希望其子女能进入潮州市华侨中学读书,他们认为:在侨中读书,他们放心,能使自己的子女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校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意识到,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我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

1.目前,由于县城校区还未建成使用,校本部使用场地不足,学生课余活动场地明显紧缺。

2.由于受地方赛制限制,本校篮球队未有参加省级比赛机会。面对存在问题,我们十分清醒,已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

1.尽快落实对原陈桥彩瓷厂厂房用地的征地工作,扩大校本部用地,加快县城校区建设步伐,为教师、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学习、生活、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空间。2.进一步加强学校篮球运动训练的基础建设,使该项目急早通过省级传统项目评估。

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重视,有爱国侨胞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我校一定能越办越好,我们决心继续努力,不断探索,锐意创新,力争把我校办成高品位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

对照《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细则》,我们自评结果是:学校基础工作10分;传统项目工作条件38分;传统项目工作管理制度15分;工作成效26分;四项共计89分,特向上级部门申报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篮球)学校,请评估组给予评估。

申报单位:潮州市华侨中学

申报时间:二00五年四月

附: 潮州市华侨中学近几年篮球队成绩单 潮州市华侨中学近三年输送高等院校学生名单近几年学校体育工作及篮球队获得的奖杯

潮州市华侨中学近几年篮球队成绩单

年潮安县“动感地带”中学生三人篮球对抗赛 年潮州市中学生篮球赛 第四名 年潮州市中学生篮球赛 第三名 年潮安县中学生篮球赛 男子组 冠军 年潮安县中学生篮球赛 女子组 冠军 年潮安县高中组篮球赛 第二名 冠军

2005

2003

2002

2002

2002

1998

2005年高特宏 廖梓岑

2004年谢烁宇 陈建锌 林 哲 2003年刘奕姗 林坚楷

潮州市华侨中学近三年输送高等院校学生名单

广州体育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 广州大学社会体育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师范)私立华联学院体育服务与管理 广州体育学院经济学(体育经济)韩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师范)

学校经多年的办学实践,构建了“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教育模式,并根据这一模式大胆开拓,团结奋斗、取得显著的发展。学校先后为省内外高等院校输送体育人才几十名

2001年参加市四运会获跳绳团体第一名。2003至今连年荣获15人跳大绳区团体第一,二次绳毽总分第一,一次第二。学生几乎囊括个人第一、二名。

一、领导重视,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学校领导一贯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多年以来根据学校的场地实际情况,每年都组织不同形式的比赛:学生田径运动会、班际绳毽赛、师生绳毽赛、拔河赛、乒乓球赛等,这也充分说明我校具有良好的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基础。自命名为市绳毽训练基地后,我校把该项工作确立为“全面发展,培养特长 …

某某中心小学申报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自评报告

我校始建于1912年,1977年定为镇中心小学,1998年镇政府投资1270万元易地重建,现学校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9680平方米,在校学生24个教学班共1312人,在编教师56人。学校于1999年评为中山市一级学校,2004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现为中山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中山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全国棋类教学实验基地、广东省绿色学校、中山市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作为镇中心小学、省一级学校,我校秉承“致力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师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校就作为中山市田径传统校,开展小学生田径竞技体育苗子的培养,在着眼于提高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竞赛成绩,在校内初步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懂体育、爱体育、会体育、练体育的良性体育环境,获得市镇教育界、体育界的高度评价。我们基本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落实条例。

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体育法》和两个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严格按照中山市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现学校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如今,我们在过去的偏重技能,与近年的课改游戏体育中找到了结合点,重新认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兴趣;培养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的健康学生。体育课质量稳步上升。我校长年坚持每天早上8:15--:8:30为早操时间、10:05—10:20为体育大课间时间、下午3:10—3:15为眼保健操时间,下午4:15--5:00为学生体育自由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两操一课和体育课外活动时间纳入学校文明行为规范班级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运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健康起来。”十多年来学生体育考试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达95%以上。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运会,学生参与面达40%;每年举办一次趣味体育美育节,学生参与面达100%。

我们认真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我们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制定了《体育课教学常规》、《体育活动安全保护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参加体育锻炼。十多年我校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我校还被全市文明单位。我们要求体育科的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2004年11月,我校徐永岩老师的体育试验课获得专家们的好评,并推荐代表三乡参加全市体育录相课比赛获佳绩。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水平不断提高,自2005年以来,我校作为市首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学校,认真评估学生身体素质并及时上报,同时还参与指导本镇兄弟小学进行测试上报工作,受到镇教办领导的好评。

在面向全体,全面做好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同时,我校逐步形成了田径、乒乓球等特色强势项目。八十年代初,在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郑慕贤校长争取到了市田径传统校的学生训练任务。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把田径传统校的管理和训练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学校成立了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五任校长亲任组长,再从行政中抽调一名体育专干具体分管田径训练队,并安排专职体育教师操作教练。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我校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经过不断地总结,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抓好田径传统校训练工作的常规管理经验和科学训练经验。2006年2月,学校具体分管该项工作的刘瑞明主任还在全市传统项目学校工作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

二、条件保障、训练科学

条件是基础。我校体育训练场地和条件经验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逐步完善过程。八十年代初的祠堂学校,学生训练场地狭小。1998年学校迁址新建后,我校建有标准300米6道田径运动场(目前正在改建塑胶跑道)。学校一楼大堂建有风雨体育场,雨天学生可以大堂锻炼和训练。1999年,学校建设了80平米方沙池体育器材场;2003年,学校筹资建了700多平方米的“欢乐天地”主题体育园地,学校还有两个标准彩色地面篮球场、五个羽毛球场练习场地、一个250平方米的乒乓球馆。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我校体育设施建,已决定投资800万元新建内设两个篮球场的综合体育馆。各样体育运动器材配备齐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进行课余训练。

人员是保证。为了抓好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工作,我校配备了三名专职田径训练教练员(其中一名本科生、两名专科生)、四名兼职体育教师。其中三名专职训练老师均多次参加了镇、市的教练员培训班,两名教练员是三乡镇业余体校教练。

经费是动力。为开展了传统项目训练,镇体委每年补助训练经费一万元,学校为训练教师发训练补助、每年购买教练服。据统计,学校每年所用项目基本经费、教练运动员补助、器材设施购买、外出竞赛等费用达五万元以上。训练是生命。我校每学期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纳人工作计划、有布臵、有检查、有总结。刘杰校长和分管领导刘瑞明主任林荣立副主任能深入实际,掌握传统项目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体育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生活问题。年级组长、班主任能支持、关心体育传统项目工作。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

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并制定了三年的体育发展计划,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与市内各传统项目学校的联系、沟通,经常与他们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还与镇业余体校实行教体结合,互补长短,形成课余体育训练的网络,使我校的田径训练能蓬勃开展起来。

梯队和时间。我校田径队训练每周平均训练7次,晨练每次60次分钟,下午每次90分钟。在梯队建设方面,我校田径项目建有校级竞赛队、中年级组、高年级组参赛队、班校运会运动队,我校十分注意年龄梯队衔接,目前,9—13岁年龄段均有队员训练。

三、创新机制、形成制度

激励成体系。为更好地进行常年、科学的业余训练。我校田径训练工作到做到三有五固定(有计划,有救案,有总结;计划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固定、器材固定、人员固定),为了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学校制定了《运动员守则》、《运动员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考勤、奖罚制度,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促使他们在训练中刻苦认真,吃苦耐劳,按照教练的要求自觉苦练,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注重抓好队员的思想表现和文化学习,教练员经常与班主任联系,了解队员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对学习态度不够好、成绩比较差的队员,班级除进行教育外,还抽时间给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保证他们不掉队。为了更好地了解田径队员的身体形态、技术状况、文化学习和其他资料,我们建立田径队员登记卡,把队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每学年的身体素质测试和技术测试、每年的体检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对不同的队员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训练的效果。

竞赛成系列。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了校内以传统项目为主的小型多样竞赛制度,安排了各种的系列体育竞赛活动。每年都举行体育美育节和校运动会,今年,将迎来我校第二十届运动会的体育盛会。我们还根据体育传统项目的特点,开展男子、女子田径对抗赛际、年级比赛,此外还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围棋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四.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由于市镇体育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我校的高度重视,我校的田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校十多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近十年共输送40多名运动员到市体校,郑颖诗等12位运动员被纪中中山中学等省重点中学录取,3名运动员输到省体工队和兰州军区。在竞赛成绩方面,我校毕业的郑妙诗在80年代初获全省标枪第一名,破省记录、获全国性比赛标枪第三名,郑观航代表兰州军区参加全军运动会获跳高第一名;毕业生郑惠霞获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射箭第一名。郑建忠、陈淑琴、黄嘉怡多次代表中山市参加全省比赛都获得优异成绩。何文欣、郑建清、刘楚甄等运动员多次打破市跳高、60M市纪录。其中郑永春同学92、93、94连续3年打破市小学女子跳高纪录。我校多次在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奖。其中:广播操获市体育节比赛3次获一等奖。篮球、田径多次获市级比赛第一名。去年我校单独组队参加中山市第五届运动会田径丙组比赛,14人参赛11人获奖,并获团体总分第四名。我校教练员16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体育教师和田径训练先进教练及市优秀教师。

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们长期以来坚决贯彻中山市课余训练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大课余田径训练的力度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坚持突出以田径为重点带动其他项目运动队训练的体系、坚决贯彻“选好苗子,着眼未来,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认真抓好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结果,特别是与各级领导、体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每年许多孩子家长都希望其子女能进入某某读书,他们认为:在某某读书,他们放心,能使自己的子女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校的体育工作在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自认为离上级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坚信:田径传统项目将在某某中心小学这间百年老校的沃土上,不断发扬光大!我们甘愿成为中国田径腾飞路上的铺路石!

赤峰四中传统体育项目自评报告

赤峰四中现有56个教学班,3200余名学生,作为中心城区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我校制定了“关注学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化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在学校体育方面,十几年来在篮球、田径、足球、武术、团体操等项目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并逐步形成了学校自己的传统的特色体育项目。

一、加强领导,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学校体育工作 第一、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体育工作机构

体育事业是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昌盛、兴旺发达的标志,对两个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开展学校的体育工作,从德智体美诸育和谐发展来丰富体育工作的内涵。学校由一名副校长负责体育岗位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第二、加强管理,学校定期或专门召开体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工作,深入教研组、体育课堂和训练场地,督促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广泛听取师生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第三、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坚持完成好两操一课和体育课外活动。

二、条件保障,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要求。

由于历史原因,我校的运动场地生均面积略显不足。但是,我们根据现有条件,最大化的利用好校园面积。学校在2005年投入近三百万元重建了一个300米6道的塑胶草坪运动场。现有两个排球场,6个篮球场(其中两个只能用做教学)学校体育馆的建设在筹划中。

为了搞好学校的体育工作,我校共有素质较高、各有所长的13名体育教师。根据个人专长分别带学校传统项目训练。为了开展好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和日常需要,学校每年所用的项目基本经费、运动器材的购臵、更新和维修、教练员补助、外出竞赛、教师学习培训等费用都在20万元以上。

三、强化措施,确保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的实现。

在学校体育的总体工作中体育教学的分项上课和体育训练的内外联合两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校的其它制度、措施、做法和活动加以配合,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在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内容丰富、成绩效果明显、学生喜闻乐见的条件下和氛围中扎扎实实的开展。

1、体育分项教学在我校已经有8年的时间,学生步入高中阶段,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结合学校开展的专项课程选择专项课,项目有篮球、足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七个项目,每四个班为一个教学单位,分成若干个单项班专项授课。自2006年开始,学生从高二年级开始分项教学,目的是高一新生入学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同时也增加同学之是的相互了解,也有利于班集体良好状态的快速形成。目前,我们商讨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专项教学和《课程标准》中教学全面任务之间的矛盾。

2、传统项目训练的内外联合,学校课余训练队现有篮球、田径、足球、武术、团体操5支训练队,分别采取长年的和不定期的训练。在校外设有训练点,足球队与红山区体委的体校联合,校长李显超为教练。传统项目篮球以陈显友老师的训练点为基地(主要是小学和初中)。同时,我们还成立了赤峰四中篮球学校,由我校教师和聘请的赤峰学院体育系副教授及原沈阳部队篮球队退役军人为教练,篮球学校全区招生。这种内外联合的方式广开了招生渠道,把训练点的基础训练和代表队的提高训练相结合,整合了区内的各种优势资源,为学校的传统项目和优势项目打开了更大的提升空间。

3、为调动教练员们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奖惩制度,按不同层次的比赛所取得的成绩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在队员入学和上学方面,队员在入学前访查摸底,入学时考核测验,最后确定新生人员入队名单,无论是新招队员和学校现有队员,运动成绩突出的或比赛优异的,学校在学生的学费上实行减免制度,鼓励学生刻苦训练。

4、对运动队的队员进行全面教育,禁忌在运动训练上搞单打一。只注重运动成绩而忽视学生思想品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不是完整的学校体育教育。第一、入队前的思想动员。入队前必须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端正参加训练的动机和态度,并告诫学生们所面临的是学习和训练的双重任务;第二、关心队员的这习情况,教育队员处理好运动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关系,防止片面强调运动训练而忽视文化课的倾向,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尤其是对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还要观察他们听课、自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找学生谈话,并与课任教师取得联系,帮助学生把文化成绩搞上去;第三、了解队员的行为表现。参与训练的学生外向性格的较多,思想活跃,有的不分时间、场所、对象的玩闹,甚至有不规范行为或违纪现象发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表现,引导他们要自尊、自强、自觉遵守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更不能因为在比赛中取得了成绩就特殊对待,要培养他们和同学们平等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运动员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康成长。

5、学校通过多种体育活动营造体育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每年两次大型运动会,其中一次田径运动会,一次趣味运动会或广播汇操比赛和团体操表演;在每个学期中都安排跳绳、踢毽、火炬接力赛、球类竞赛等活动,每次活动都确定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参加面广,基本在90%以上。如二00六年的“诚信趣味运动会”(设臵诚信赛场和诚信考场)。二00七年的“和谐校园团体操比赛”。在传统项目篮球上,每学期都要进行“百场”篮球赛,班班有队,人人参与,形成了学校篮球基础雄厚,代表队预备队员充足的良性局面,为篮球项目迈向更高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辛勤努力,各种活动及竞赛硕果累累。

1、武术项目连续四年蝉联红山区团体冠军。

2、团体操多次参加市、区政府、教育局、团委等部门组织的活动展演,深受好评。

3、田径比赛在市、区比赛名列前茅。其中杨海东同学二00五年参加自治区中学田径运动会的三级跳远比赛获亚军,张颜波同学参加二00六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获男子组十公里第三名的好成绩。

4、足球项目:二00五年参加自治区中学生会运会男子足球(以四中学生为主)获第三名;二00六年自治区“学校杯”足球比赛中,女子足球获得亚军。

5、传统项目男子篮球参加自治区比赛更加突出。以我校队员为主的赤峰市代表代参加自治区青少年篮球比赛连续三年(二00四——二00六)获得冠军。

二00五年四中男子篮球队参加自治区中学生篮球比赛取得亚军。二00六年参加自治区中学生篮球比赛第四名。二00七年参加自治区中学生篮球比赛第三名。

体育传统项目(篮球)学校申报自评报告

我校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现有四个年级16个班级,近700名学生,在编教职员工74人。学校历来重视体育工作,是徐汇区篮球特色学校。根据“专业发展和普及双管齐下”的指导原则,我校在坚持常规课堂教学、开展丰富课外文体活动的同时,以篮球为抓手,积极推进我校体育工作。

一、体育场地、器材、师资的基本情况 我校有可供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室内篮球场2片,室外篮球场6片,有两名篮球教练。

二、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重视体育工作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体育工作,把体育工作当作贯彻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1、成立由分管校长、分管教导、总务主任、篮球教练、体育教研组长和校医组成的科艺体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我校篮球的训练、比赛情况。学校行政会议也经常讨论篮球特色的巩固和发扬工作。

2、篮球的普及与训练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部门工作计划。

3、重视体育场地器材建设及有效利用,与南模高中做到校际联动,资源共享。

4、关心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本校体育教师中优先培养专业篮球教练员。

5、后勤保障:学校每年保证有3万元的资金投入篮球运动。

三、篮球专业训练和面上普及相结合,共创体育市级传统项目(篮球)学校

从1997年学校挂牌至今,我校已有数十位篮球小运动员从我校进入高一级学校。他们也是我校篮球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南模校园里接受艰苦的训练,在南模初的校园里接受知识的学习。几年来,南模青少年俱乐部在徐汇区“南模-五十四杯”及全国性的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4以来,我校被命名为徐汇区篮球特色学校,在保证专业队员的训练、参加比赛之外,我校积极看展篮球的普及活动,通过篮球系列活动,创设健康的和谐的校园环境。主要包含以下活动:

(一)专业训练:我校现有12名篮球运动员,他们在全国、全市范围内选拔产生,除了接受文化课的学习以外,他们每周要6次参加训练,每次训练三课时。

(二)篮球普及:

1、篮球特色学校的氛围营造:

(1)

通过学校橱窗、校园网站,定期介绍篮球比赛规则,篮球运动的国内外明星。使更多的同学了解篮球、熟悉篮球、热爱篮球。

(2)

利用两周一次的周五的中午广播观摩现场篮球比赛,开设篮球知识讲座等,使更多的同学融入篮球比赛的氛围。

2、组织丰富多彩的篮球运动,丰富校园文化。

通过组织初二篮球联赛、学生自主拓展活动课程、培训学生篮球裁判员、组织拉拉队为篮球现场比赛助威等活动创建热情奔放、健康向上、竞争协作的校园文化。

3、篮球普及进课堂——开发有篮球特色的学校校本课程《篮球》。如何将篮球特色与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目前,学校正有计划地订立分年级目标,为校本课程《篮球》的出台作前期的准备。

(1)开设篮球技术的理论课程:在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内容的篮球理论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电视观摩与教师讲解相结合,也可以与专家讲座相结合等。要求每位体育老师精心备课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核。

(2)在六-九四个年级分别设立不同的篮球教学目标,根据对应的教学目标,安排相应的课堂篮球技术,如六年级的篮球自编操,七年级的运球、八年级的投篮技术等。使每学年的体育课中不少于15课时的篮球教学时间。并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使篮球成为我校学生人人皆会,人人皆知的运动好伙伴。除了保证篮球教学进课堂之外,在不同的年级招收热爱篮球运动的篮球迷,开设拓展提高的篮球自主拓展课程,为篮球队输送骨干和精英。

(3)在实践的基础上整理资料成文,开发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包含篮球理论知识、技术指南、年级教学目标和考核目标的校本课程。

4、篮球特色创建与学科教育的结合、渗透

利用创建篮球特色校为契机,加强跨学科的渗透和交流。如在语文课上组织篮球比赛活动征文、历史课上探讨篮球发展的历史等,充分挖掘篮球的历史和内涵。

5、提炼篮球精神,渗透于学校工作全过程之中。

在不断提高篮球运动水平的同时,我校将注重提炼篮球精神。根据篮球的局部特性我们将提炼这样一些内容:“篮球是圆的”--要团结起来。“篮球是需要传递的”--要相互协作。“篮球比赛是在争抢中进行的”--要有竞争意识。“篮球最终是要投进球框的”--要有明确的目标。“篮球是讲规则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另外,总结我校篮球队屡屡获胜经验,就是靠的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以及相互支持、团结奋进的合作精神。我们将把“团结合作、拼搏争先”的篮球精神贯穿全校教育教学过程。

(三)主要成绩:

我校篮球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中屡次获奖:如2003年上海市中学生篮球锦标赛男子初中乙组冠军;2004年上海市中学生篮球锦标赛男子初中乙组冠军;2005年上海市中学生篮球锦标赛男子初中乙组亚军。三年中我校向南模中学(二线队)输送了13名队员。

总之,我校以“篮球特色学校”为抓手,以专业与普及双管齐下为指导原则,通过丰富多彩的篮球活动和出色的比赛成绩,使篮球运动深入全校师生和家长心中,真正做到创建篮球特色,倡导篮球精神,弘扬篮球文化,达到“以球健体,以球启智”的目标。

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申报省级体育传统项目(篮球)学校自评报告

潮州市华侨中学创办于1956年,是广东省较早创办的侨校之一。创校五十年来,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广大爱国侨胞的鼎力相助,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断努力,近年来,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初晋升为省一级学校。由于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学校被评为省贯彻两个《条例》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2003年被市教育局授予“高考特别奖”、2004年市十佳文明校园、2005年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学校党总支连年受到市委、县委的表彰,多次被授予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目前,学校已成为县教育全面发展的龙头学校和全市教育质量的响亮品牌。

学校经多年的办学实践,构建了“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教育模式,并根据这一模式大胆开拓,团结奋斗、取得显著的发展。学校先后共为北京体育大学、广州军体院、武汉体院、广州体院、上海体院、天津体院、华南师范大学、韩山师范院校、省警校等高等院校输送体育人才135名;学校男子篮球队2002、2003年分别获市中学生篮球赛第三名和第四名,1998年获县中学生篮球赛第二名,2002年获县中学生篮球赛男、女队双冠军,2005年获县中学生三人篮球赛冠军;邱少荣和沈象斌参加省重点中学传统项目比赛分别获男子110米栏和400米栏第四、五名;1996年输送广州体院运动系的陈伟伟在1997-2001年间多次获全国健美操赛冠军。

一. 领导重视,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学校历届领导一贯高度重视体育工作,1980年复办高中以来根据学校的场地实际情况,每年都组织不同形式的比赛:学生田径运动会、班际篮球赛、师生篮球赛、排球赛、拔河赛、乒乓球赛、毽子比赛等,这也充分说明我校具有良好的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基础。自命名为市篮球训练基地后,我校把该项工作确立为“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办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历届学校领导均能形成一个基本共识:篮球人才,也是国家人才,学校要为国家分忧,要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多作贡献。为此,学校为篮球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保证。仅近三年来,学校就投入了二百多万元修建运动场并按省级学校要求添臵体育器材设施。此外,学校专门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负责任组长,下设几个职能部门,把队员的学习、日常管理、训练以及各项运动的推广等工作落实到实处。

我校一校二区共占地面积132534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40.76平方米,县城校区拟建400米环形塑胶跑道标准场一个、足球场二个、体育馆一个、室内球场一个、篮球场10个、羽毛球场12个、乒乓球室4个、25X50米的游泳池一个,(校本部200米环形塑胶跑道一个、标准篮球胶场二个、室内训练场一个、羽毛球场4个、乒乓球台16只、排球场2个)。各种体育运动器材配备齐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进行课余训练。这几年,根据学校实行五天工作制的实际情况,我们仍坚持每天下午5:10—6:10进行课余训练。经常安排周六和周日的时间与其它球队进行教学比赛,保证每天有一小时,每周有10小时的训练时间。在训练中,注重其强度与密度,合理安排训练的周期,根据实际比赛的要求,既练基本技术,也练身体素质,还通过教学比赛不断提高队员的竞技战术水平。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按新课标教学要求开足体育课和体锻课,每天下午5:10-6:10为全体师生文化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学校认真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制定了《体育课教学和课堂常规》、《体育工作安全责任制》和《体育场地管理人员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参加体育锻炼。这几年,我 校没有出现过安全责任事故,多次被评市、县安全文明学校。我们要求体育教师(尤其是负责课余训练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及训练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良好,优良率达到86%以上。

二.创造良好条件,促使篮球项目上台阶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体育工作的开展,每年都拔出专款对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进行维修。2004年投资一百多万元修建学校2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标准篮球胶场二个,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夕,根据体育组所做的器材增补情况及时给予添臵,近三年来,每年均投入添臵新增体育器材近三万元,确保课堂教学和课余运动训练的正常开展。

良好的生源,是我校篮球运动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潮安县的初中,有着良好的篮球基础,每年都有20-30名篮球队员给我们挑选,根据市、县招收体尖的有关规定精神,在初中生中招收8-10名体育尖子生。在招生中,我们注意考察队员的思想表现、文化学习成绩和篮球专项成绩以及其发展潜质,为培养优秀的体育(篮球)后备人才把好入学第一关。对个别成绩突出及潜质较好的,给予放宽文化成绩,舍弃部分经济利益,破格录取篮球苗子,再次在各年级物色一些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充实训练队伍,形成阶梯队伍,确保不断层和良性循环发展,现有球员人数达20人。我校作为一所有良好品牌声誉的学校,常年的课余运动训练,无论对学习质量的提高,还是对学校的管理工作,都给予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我校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实属不易。

学校的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教育经费预算内,为确保体育课余运动项目(篮球)训练、比赛的顺利开展,学校不断加大这方面经费的投入,经常开展学生群体性体育活动及师生篮球友谊赛,利用周日到外面组织交流比赛,并保证运动员、教练员的的基本生活和基本装备达到一定的水平。

三.加强师资培养、注重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课余训练项目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并制订了三年的体育发展计划,按照相关体育工作制订计划写好各阶段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训练工作经常化、有序地进行。要想把体育训练工作搞好,除了领导重视外,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工作责任感的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现有体育教师10人,46个教学班,分成三个备课小组,分别负责各年级的课堂教学、体锻课及课余活动小组的管理工作,其中四人负责学校篮球队和田径队的管理训练工作。学校要求体育教师经常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我校体育教师10人中,中学体育高级教师一人,中学体育一级教师四人余五人均为中学体育二级教师,大学本科8人,在函本科2人,除卢主任外余9人平均年龄不到34岁,是一支较年轻、战斗力强富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队伍。肖益民先后被评为省贯彻两个《条例》优秀工作者、市“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市贯彻两个《条例》优秀工作者、多次被评篮球“优秀教练员”、撰写论文分别获市一、二等奖;卢汉武、陈小毓、江育聪、黄瑞菊分别被评县田径“优秀教练员”三人和篮球“优秀教练员”一人;蔡兵、黄瑞菊撰写的论文分别获省第八届论文评比一、二等奖;江育聪、陈小毓、黄瑞菊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县一、二、三等奖;陈雪珍在县教学观摩比赛中获一等奖。同时,学校还注重与金山中学、高级中学等学校的工作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不断充实本校体育工作,使我校课余运动训练能蓬勃开展起来。

为了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学校制定了《课余运动队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运动员考勤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促使他们在训练中刻苦认真,吃苦耐劳,按照教练的要求自觉苦练,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注重抓好队员的思想表现和文化学习,教练员经常与班主任联系,了解队员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对学习态度不够好、成绩比较差的队员,在班级除进行教育外,还抽时间给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保证他们不掉队。并对每个队员建档录入电脑管理,对每学年的素质测试和技术测试进行记录,以便对不同的队员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训练的效果。为了保证课余训练能够顺利进行,学校做到训练时间、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三固定,训练工作有计划、有教案、有总结、建立考勤、奖罚制度。每年初中升高中很多的篮球生家长都希望其子女能进入潮州市华侨中学读书,他们认为:在侨中读书,他们放心,能使自己的子女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校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意识到,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我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

1.目前,由于县城校区还未建成使用,校本部使用场地不足,学生课余活动场地明显紧缺。

2.由于受地方赛制限制,本校篮球队未有参加省级比赛机会。面对存在问题,我们十分清醒,已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

1.尽快落实对原陈桥彩瓷厂厂房用地的征地工作,扩大校本部用地,加快县城校区建设步伐,为教师、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学习、生活、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空间。

2.进一步加强学校篮球运动训练的基础建设,使该项目急早通过省级传统项目评估。

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重视,有爱国侨胞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我校一定能越办越好,我们决心继续努力,不断探索,锐意创新,力争把我校办成高品位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

对照《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细则》,我们自评结果是:学校基础工作10分;传统项目工作条件38分;传统项目工作管理制度15分;工作成效26分;四项共计89分,特向上级部门申报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篮球)学校,请评估组给予评估。

申报单位:潮州市华侨中学

申报时间:二00五年四月

附: 潮州市华侨中学近几年篮球队成绩单 潮州市华侨中学近三年输送高等院校学生名单近几年学校体育工作及篮球队获得的奖杯

潮州市华侨中学近几年篮球队成绩单

2005年潮安县“动感地带”中学生三人篮球对抗赛 冠军

2003年潮州市中学生篮球赛 第四名

2002年潮州市中学生篮球赛 第三名

2002年潮安县中学生篮球赛 男子组 冠军

2002年潮安县中学生篮球赛 女子组 冠军

1998年潮安县高中组篮球赛 第二名

潮州市华侨中学近三年输送高等院校学生名单

2005年

高特宏 广州体育学院 廖梓岑 广州体育学院

2004年

谢烁宇 广州大学社会体育

陈建锌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师范)林 哲 私立华联学院体育服务与管理

2003年

上一篇:教育局安全教育讲话稿下一篇:办公室纳新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