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中国观后感

2024-07-24

大国崛起中国观后感(通用8篇)

篇1:大国崛起中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是我国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九个大国的兴衰史作了简明扼要、生动的介绍。我想,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从骨子里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迅速崛起,成为那第10个超级大国!在看到别的国家历史的时候,免不得,我们会看看自己:我们离崛起还差了什么东西?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崛起!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而我此时最想说的一句话是:大国崛起,中国更当崛起!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从哥伦布、瓦特、威廉姆·伯克尔斯宗、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这样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即征服世界不能单凭武力;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晚清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却让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没有发言权,落后就得任人宰割,人民就会陷入痛苦之中。

现在的中国终于像巨人一样从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来,但我们却没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与自信,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最顶端。因为我们还不是最强的。

怎样才能使中国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再现雄风?我想:第一点,国家有英明的领导人。国家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只有优秀的领导人才能制定正确的制度和战略。历史无一例外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中国,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国外,有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第二点,国人要有一种责任感,万众一心地为国家努力,不管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什么,都要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出力,要记住:“国家兴亡,我的责任。”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人民的生活水平极低。但是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科技人员却纷纷回国,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是有责任感的有尊严的中国人。他们也以实际行动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他们是: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朱光亚,王

希季,师昌绪,梁思礼„„ 第三点,国民要有坚强的毅力。二战后,五十年代的日本被悲观的“贫困论”所笼罩,但这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并没有退缩,他们出访英,法,德,荷。他们钦佩德国人,荷兰人勤奋的民族精神和进步的科学技术,他们赞叹美国人的工作效率,他们鄙视自惭形秽,妄自菲薄,他们说:“荷兰只有日本九州人那么多,人口不足一千万,资源匮乏,却出现了一个遍及世界市场的菲利浦电机公司。”他们相信荷兰人做得到日本人也做的到。于是日本在7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建国63周年来,这六十年是风雨飘摇的六十年,探索前进的六十年,飞速发展的六十年。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中国已经从当初那个民生凋敝,满目疮痍,处处受人掣肘的国家发展为一个经济飞速进步,现代化建设成果显著,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且再也不容任何国家忽视的工业强国。六十年间,中国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创出了辉煌成就,打破了外国人“中国人不可能独自弄出来”的狂语以及不友好势力的技术垄断,让那些质疑中国能力的人无话可说。两弹一星的成功爆破与发射,神舟五号、六号、七号从外太空传来的福音,“嫦娥”的奔月,几千米高原上青藏铁路的创举„„许许多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中国办到了,而且办得漂亮——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永远不可估量的。一次又一次,中国人民向世界宣告着,中国这只沉睡的巨龙已经苏醒,它正在腾飞,而且还会继续越飞越高。

然而,这些成就也并非一挥而就的。每一项辉煌的背后都有无数辛勤的汗水,都有中华儿女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拼搏和努力。作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潜力是不可小觑的,而中国的崛起势必会影响一些世界其他大国的地位和利益,因此,我国难免会受到别国的刁难和各种形式的封锁。历史已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是如何维护自身的主权,维护自己的尊严,在世界席位上站稳脚跟。面对困难,我们不气馁,不退缩,众志成城,迎难而上;面对质疑,无需多言,中华儿女会用自己的行动来说明一切;面对挑衅,我们会让他们明白,中国人的脊梁是挺直的,中华民族的气节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现在我们注意培养自己的毅力和信心,想一下十年后的今天吧。那时我们是各行各业的顶梁柱,我们是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我们是祖国的脊梁,我们是祖国的主人。

那时海外的华人不再受歧视,印尼华人受迫害的悲剧将永不会重演。

祖国的南海不再遭受东南亚小国的蚕食;南海的油气田也不会火光冲天。

那时我们不再对强国的无礼行为表示抗议和谴责,因为,那时取而代之是出师有名的行动——干掉他,就像杜鲁门总统干掉日本一样。

回顾与深思其他世界大国崛起的过程,是希望可以从中看到我们自己!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面对并存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将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把国内事情作为第一要务,发展生产力,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创建小康社会,推动中西部经济发展,缩短贫富差距以实现共同富裕,并培养全民健全的大国心态。中国崛起已经冲击并改变着国际实力格局、利益格局;如今,随着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中国不仅成为全球性国际机制的全面参与者,而且积极参与并主导区域性国际机制的创立,这些无一不证明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将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水平,保持大国风范,为维护国际秩序,维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一份努力。

曾经的我们,亦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崛起这个词语并不恰当,更适合的应该是复兴!而这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亦是我们成天在说,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的!

篇2:大国崛起中国观后感

尊敬的党组织:

近期,我们小组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参观过程中我感慨良多,其中,想到最多的是中国的崛起过程,对此,作了一下思考。历史经验——英国的崛起

这样的一个国家何以在过去两个多世纪里,一直保持头等强国的地位,而以“日不落帝国”傲视全球?

这个开启了人类历史的近代化进程的岛国,建立了如此伟业的现象,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其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军事力量——海权

新航路开辟后,海运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线中心线上,海运便利。岛国本身的地理位置,使英国只需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就可以实现对本土的防卫,同时,用它来保护海上交通与贸易,支援海外殖民活动。

二.统治者推行的政策——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统治的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其伟大成就离不开女王的开明政策。政治上,她关心臣民,捍卫了她的统治,使用了好的顾问。她的统治帮助英格兰避免了经济上的危机和宗教战争;经济上,伊丽莎白一世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发展本国毛纺织和其他新兴工场手工业。他特别鼓励造船和航海业,鼓励建立各类海外贸易公司,扩大英国呢绒等商品的海外市场。继续鼓励圈地运动,颁布迫害失地农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济贫法。力图用国家政权控制或干预社会经济变革。正如在女王统治时期,海盗猖狂,但女王不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还放宽政策,跟他们分赃,同流合污。先是消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再是打败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后,正式拥有海上霸权,四处掠夺殖民地,是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文化上,她任其发展,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等著名人物,使英国文化达到了顶峰。

三.大国政治体系——君主立宪制

走符合国情的资本主义道路,同时,英国的王朝更替中,“生而自由”的精神一直得以保留多和传承,随着《大宪章》和议会的诞生,“王在法下”的传统也逐渐成为英国人的共识。通过《权利法案》的颁布确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业革命

生产技术方面,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创造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社会关系方面,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世界格局方面,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加快亚、非、拉落后地区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和平崛起——中国的发展

英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的启发很大,研究其历史对中国是有益的。政治上,巩固国防,加强军事力量。走正确的道路,建立符合国情的大国政治体系,政治民主化,管理开明化;经济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协调经济发展;文化上,加强并普及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国也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尝试,积极发展创新,走“和平崛起”道路。

一.走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道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二.伟大的革命——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同时,在改革开放基础上建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发展国民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使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保障了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束缚。

3.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如申办奥运,举办世博等,切实发展文化建设。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 央总书记习近平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第一,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

第二,中国梦不只是简单的大国崛起,而是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其他 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的雄心壮志

第三,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翻版,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 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总体上看,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原有的矛盾与新产生的矛盾并存,但新产生的矛盾多于原有的矛盾;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存,但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

历史经验的借鉴,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中国将时刻围绕其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梦将成为实现!

此致

敬礼

篇3: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一、适应国情特点, 处理好陆地与海洋的关系

16世纪英国探险家罗利曾说:“能控制海洋的人便可控制世界贸易, 而能控制世界贸易的人, 便可控制陆地资源和陆地本身。”英国陆地面积不大, 当时人口只有几百万人, 依靠陆地称雄欧洲是不大可能的。英国采取的战略不是跟其他欧洲列强争夺土地, 而是把主要国力集中在海上, 迅速壮大海军力量。1588年, 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称霸大西洋, 并建立起众多的海外殖民地, 依靠海外殖民地向本土母体帝国源源不断地输送财富。然而, 中国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 但那只不过是出于政治目的, 宣敷教化于海外。千百年来, 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十分淡漠, 不知道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在海洋战略方面, 农本商末, 重农抑商, 重陆轻海, 禁海闭关。中国人更多的是将一望无际的海洋当作天然安全屏障, 相信海洋对夷人侵袭会起到良好的阻碍作用, 因此并没有强烈的海上安全意识。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 外国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 包括1840年鸦片战争、1895年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所有这些侵略战争无一不是从海上发起, 中国军队的抵抗都以失败告终。中国百年的耻辱历史均从海上开始。

英国战略家富勒说, 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就好像一个耳语一样, 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朵, 这个秘密就是在一个商业时代, 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今天的世界仍然是商业时代, 富勒的理论没有过时。当前, 我国周边国家尤其是海上邻国海洋意识日益强烈, 不断调整和强化海洋战略部署, 使我国海上安全环境呈现日益恶化趋势。加上美国以维护其在西太平洋利益为由, 纠结少数国家加紧围堵中国, 我国国家整体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安全环境和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彻底改变传统安全战略思维, 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海上安全战略体系, 准确把握历史机遇, 稳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

二、加快体制改革, 机制合理才能长治久安

自1853年佩里率领美国舰队闯入日本领海开始, 日本彻底从闭关锁国政策中醒悟过来, 以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的中国为鉴, 民族危机感顿生。1867年,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运动, 卧薪尝胆, 不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更重要的是考察西方各国, 引进西方先进的治国思想, 提出“脱亚入欧”治国理念, 对日本政治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实行君主立宪制, 摆脱华夷秩序的种种束缚, 迅速融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体系。几乎与此同时, 中国也进行了“洋务运动”, 并向西方派遣留学生, 但中国注重的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企图走科技救国的道路, 而对西方强烈的海洋意识和先进的治国理念, 出于维护腐朽封建统治的需要, 却没有吸收并作为国策加以运用。实际上, “洋务运动”只是变事, 并非变法, 只是一场“体用不一”的改良运动, 挽救不了清王朝危亡的命运。1895年,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一举击败清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 超越几千年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 一跃成为亚洲头号强国。

日本崛起和中国沉沦给世人这样的启示:发展经济和科技可以民富国强, 但要巩固发展成果, 必须真正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 把先进的治国理念深化为体制改革的实际行动, 用合理的机制来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三、韬光养晦搞好自身发展, 把握机遇从地区走向世界

美国自独立以后, 国力不断增强, 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美国国民收入已达370亿美元, 人均337美元, 均居世界第1位, 远远超越德、英、法等国。与此同时, 成立于1775年的美国海军也不断壮大, 至1898年在菲律宾马尼拉湾歼灭西班牙舰队, 美国海军已拥有战列舰6艘、装甲舰2艘、防护巡洋舰10艘以及大量炮艇、浅水重炮舰和鱼雷艇, 美国已成为北美地区海上强国。然而, 美国依靠太平洋和大西洋屏障, 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 在两次世界大战初期, 美国一直保持中立立场, 不愿介入欧洲事务, 美国民众也不希望卷入战争。客观上讲, “孤立主义”是一种中立和不结盟政策, 它推迟了美国参战时间, 避免过早卷入与欧亚强国的纠纷, 美国韬光养晦, 通过军火贸易大发战争财, 国内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 为其日后世界领导者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英、法、德、意、日等欧亚强国在战争前期消耗了巨大实力, 战争进入焦灼状态之后, 美国政府才向德国和日本宣战。参战后的美国海军迅速成为二战中盟军的重要力量, 在太平洋战场击败日本舰队, 由大西洋登陆北非开辟非洲战场, 协同英军在诺曼底登陆, 把战线推进到欧洲大陆腹地。二战使传统大国纷纷衰败, 美国抓住历史机遇, 奉行“杜鲁门主义”, 推行海外扩张政策, 终于成为世界两极格局中西方头号强国。

从美国成长的轨迹可以看出:大国在崛起之前, 必须集中精力于自身建设和发展, 蓄积强大的实力;在具备强大的实力之后, 则要准确把握历史机遇, 这样, 地区大国才能顺利崛起于世界。

四、国富兵强和谐发展, 穷兵黩武必然衰落

二战结束以后, 世界形成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美国通过欧洲的北约组织、中东的中央条约组织、东南亚军事集团和东北亚防御联盟, 在欧亚大陆边缘构建了一个包围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联盟体。苏联与美国针锋相对, 于1955年成立华约组织, 两国开始了全球争霸。曾经为赢得苏德战争乃至同盟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苏联海军, 由原来打破西方遏制的“近海防御”战略逐步走上咄咄逼人的“远洋进攻”道路。在苏联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推动下, 到上世纪60年代末, 苏联海军水面舰艇数量远远越过美国, 苏联在欧亚大陆边缘部署了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太平洋舰队以及地中海分舰队和印度洋分舰队, 其实力已经能够控制太平洋以及与之连接的东南亚、波斯湾、苏伊士运河的所有海上航线和战略枢纽。至上世纪80年代, 苏联的强势扩张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连美国也只能通过外交手段来遏制其扩张。美、苏两国毫无节制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对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 苏联社会经济长期畸形发展, 国内矛盾丛生并不断激化。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苏联经济出现停滞局面, 海军实力全面收缩, 加上西方势力长期围堵渗透, 苏联终于1991年解体。正如基辛格所说, 俄罗斯民族丢掉了它300年来从陆地上得到的一切。

从美国的崛起到称霸、苏联的扩张到解体可以看出, 只有长期发展才能储存强大的实力, 只有具备强大的实力才能顺利崛起, 只有文明而理性的崛起才能持久矗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摘要:无论是大英帝国、19世纪脱亚入欧的日本、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 还是兴衰交替的苏联, 国家兴衰荣辱都有其内在必然。深入了解和学习他国崛起模式, 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机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 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欧美国家,大国兴衰,中国崛起

参考文献

[1].[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7

[2].张文木.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3].王海涛.日本改变中国[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9

[4].[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陈景彪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6

[5].俞学标.海权―利益与威胁的双刃剑[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8

篇4:大国崛起,需要中国元素

《大国崛起》让观众站在世界角度,认识了中国的位置,从别人的“过去”思考我们的现在与未来;“中国元素”让我们站在民族角度,重新认识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进行现代化应用,它既是一次广告界的集体反思,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寻找和民族自信心的一种重建。

如果说《大国崛起》含有很强的启蒙意味,那么,“中国元素”则告诉我们一条使广告业及至中国品牌,自立于世界广告和品牌之林的道路。它的重要意义,绝对不仅限于广告界、创意人方面。

正如“中國元素”的首倡者——梅高广告董事长高峻先生所言,“20年前我们学习西方是应该的,但是现在还在学习他们,则是值得反思的事情”。在中国企业开始实施国际化发展的今天,这句话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去,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去,但目前的状况是我们自己的声音、形象、品牌,几乎一个都没有。

从多年前反映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中国制造”概念,再到两三年前希望对“中国制造”进行提升而由中国企业界自发提出的“中国创造”概念,再到现在的“中国元素”,我们终于寻找到了改变“中国制造”的被动局面一使“中国创造”落地生根的那一个发力点,寻找到了自我和属于自己的道路。

从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的发展可以看到,拥有索尼、丰田等世界级的品牌,才能让你充满民族自信:有韩国那样完整的文化发展战略,才能使《大长今》等韩剧、韩流携带着“韩国制造”风靡一时。21世纪注定是一个更为重视品牌与创意的世纪,我们还没有索尼、丰田,也没有三星、韩剧,但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希望的种子,即“中国元素”。

本期封面系列文章,我们采访了以高峻先生为首的九位“中国元素”创意人,也采访了多位国内顶尖的营销品牌专家,邀请来自华人圈的广告人各抒己见,也从中国传统文化和韩国文化战略等角度,对“中国元素”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我们认为,“中国元素”不仅属于广告创意人,也属于营销人,更属于中国企业界。

值得欣慰的是,在外国企业打中国牌的时候,一些中国企业,也开始尝试在广告中加入“中国元素”。像吉利汽车、李宁运动鞋,都在“中国元素”的挖掘与运用方面,带了个好头。当国内很多消费者对吉利汽车不屑一顾时,远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的吉利汽车用原汁原味的京剧脸谱,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驻足;当李宁运动鞋从赵州桥设计上获取灵感时,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现代科技实现了成功融合。

篇5:读《中国:大国崛起》有感

——从经济视角看“而立之年”的中国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30年的改变,30年的崛起,30年的改革给这只沉睡的巨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自1978年的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决定走改革之路,小岗村率先燃起了改革的火苗,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0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忆往昔,看今朝。

作为祖国过未来的花朵,我们是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呢?中国崛起,从梦想到现实。中国崛起是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追求的一个梦想,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在人类历史和中国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中国却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总量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已经出人意料地提前实现了邓小平同志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三步设想”的前两步。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也引起全球各国的极大关注。国际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中国贡献论。其中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崛起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对世界发展做出越来 1

越重要的贡献。二是中国威胁论或中国风险论或中国风险论。三十而立。我十分坚信地说,中国崛起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难以估计的发展机会,中国发展的成功就是世界发展的成功。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很好,中国经济发展30年来成为一个“中国奇迹”,经济增长速度极快,GDP保持高姿态的增长,交通的日愈便利,生活的逐渐宽裕,工作待遇的提高,生活、工作、学习环境的改善使人们对未来社会有很大的憧憬。第九届吉达经济论坛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依靠渐进式的多样化改革,善于鼓励和运用外资,同时合理加强国营和私有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发展不同地区的经济,因地制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打开了阴流子闸门,经过文革十年浩劫后,中国几乎一穷二白,经济状况已经见底。中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幅员辽阔,无疑属世界上大规模经济圈,富藏阴流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味着要释放出中国人的欲望需求与能力信誉,进而发挥阴流子效用。中国经济发展特别耀眼还因为起点低规模大,从革命转移到建设上反差大,以致经济发展困难,但其效果是显著的。我国从1978年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这次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起步,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带。直至1992年进一步开放边境城市和内路边境城市,我国才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这使得东部地带得以依据有利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中国加入了世界环球经济这么大的一个平台之后,利用了大量出口商品又充分利用外国的资本,加深了产业的集聚,它是不同的产业演化的结果,既是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也正在成为中国不同区域之间竞争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趋势,不同的产业,基于不同的比较优势,在不同的地方集聚,吸引了大量的企业集聚在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个地区的城市群,实行开放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投资金融体系,变港台、世界500强经济体及其资金、经营方式为中国GDP的一部分。外资进入使国内阴流子量增大,外企进入则可开发中国工业区进而增加就业岗位和财税收入,为中国培养了适应国际分工的经济建设人才。

在这三十年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让世界瞩目着东方,让东方聚焦着中国。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伟大的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拼搏的30年,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30年,是我们伟大的祖**亲崛起腾飞的30年。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们这一代人,是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我们不曾经历苦难和战争,我们还有些许张扬和稚嫩。但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流淌着祖辈们英雄的鲜血,都矗立着一根中华的脊梁!

作为在校大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大国崛起》我深深的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间是与人的重要途径,我们明白,若想要这个大家庭变得更加美好,就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如

今我们那个来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四年后,我们走出校门就是我们报答祖**亲的时候。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竞争日愈激烈。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坚实的技能,与此同时,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名族的希望,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同时关注社会。“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我们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我们对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事业充满信心,我们对中国公民、祖国老百姓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我们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我们会更加奋发图强,一起扬帆远航!

篇6:大国崛起之中国的发展

结课论文

院系:艺术设计系 专业:工业设计

学号:081406217 姓名:尚可 指导老师:葛露

大国崛起之中国的发展

摘要:《大国崛起》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本文通过对九国强国之路的浅析,探讨了我们中国崛起的方向。

关键词:大国崛起 经验 教训 社会主义 科学技术

岁月悠悠,有些历史已经永远地消逝。但是那些重要的历史瞬间却被我们记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探险、荷兰的大型商船队、英国全盛时期的第一届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攻陷巴士底狱、德国第一个火车站、美国黑船逼迫日本开国、彼得大帝兴建圣彼得堡、苏联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五月花号抵达美洲等等。大国崛起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让我们从中找到我们中国的发展方向。

15世纪,欧洲最早诞生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

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由于国土面积、人口等天然不足,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通过科技革命等各种合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17世纪时,国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起欧洲大陆最强大的绝对王权,并籍此将法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力量都带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巴黎城就在那一时期诞生。之后拿破仑以大革命之子的形象出现,用征服欧洲的方式再次将法国带向巅峰。然而,武力扩张并不能维持大国地位。直到二战之后,法国才在戴高乐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带领下,恢复了往日的光荣。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

150年多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黑船来航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1697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归来后,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但是,农奴制使俄罗斯很快在经济、技术领域落后于完成了工业化的英法等国。在战争—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复中,这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列夫·托尔斯泰等一批俄罗斯知识分子希望能够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俄罗斯逐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此时,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随后,福特生产线的诞生、电气时代一批新技术和发明的出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9个大国不同的开始,不同的发展历程,不同的结局,但却拥有一些相通的规律。掠夺侵略带来的强盛注定要没落,制度的变革,科技的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国家兴盛的源泉。所以我们中国的发展要坚持以下两个重点: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不断探索而终于找到的一条完全正确的发展道路。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崛起的方向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找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几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幸福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准确把握和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与发展关系的科学界定,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结合实际继续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令人振奋。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我们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新起点。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二、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大国崛起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紧密的关系。一方面,近代以来,凡大国崛起必然伴随着强大的科技创新活动,以及由科技创新、科技力量带来的产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大国崛起必然以有利于科技发展、经济增长的法律、财税、政治制度乃至文化等因素为条件。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一直以缓慢步伐前行,直到英国工业革命才以爆发形态出现。这一时期,科技力量真正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对国家崛起具有重要作用的因素,并迅速带动、发展了一批对大国崛起有决定性意义的新产业和新的生产力。纺织业、冶金业、机械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铁路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成为近代英国打造“日不落帝国”得心应手的工具。工业革命极大地刺激了欧洲大陆各国进入工业化阶段。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纷纷加速了科技创新的步伐,伴随着推翻封建统治的制度变化,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逐步建立起来。在法国大革命中诞生的拿破仑政权,很注意科学技术的发展。拿破仑远征埃及时,不忘带上科学家,他的“大陆封锁”政策固然给法国造成了很多麻烦,但也加速了整个欧洲大陆科技创新体系以及一系列近代产业的形成。科技实力和产业实力对拿破仑争夺欧洲霸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能力及其带来的新产业的推动下,欧洲大陆先后崛起了法国、德国两个强国。其中德国以电气、化工、冶金、汽车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建立了超越英国的重化工业,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建立在强大工业基础上的德国先后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挑战英国的霸主地位。尽管两次挑战都以惨败收场,但德国凭借多年积累的科技创新能力仍然在二战的废墟上重新崛起,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强国。

在欧洲大国依靠科技创新和工业革命崛起并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的同时,另一个大国——美国在遥远的新大陆默默崛起。自独立以来,美国凭借优越的地缘优势、辽阔的幅员、更加有利于自由竞争的政治经济制度,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飞跃发展。到19 世纪末,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及成就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以爱迪生为代表的发明家,推出了一系列改变世界工业形态的技术发明成果——电灯、发电机、电话等。美国发明家怀特尼在生产枪械时,首创了零部件互换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福特在汽车生产中首创了流水线生产方式。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已经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科技创新大国崛起于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美国吸取了欧洲大量的科技精英,加之政府为发展军备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发展,奠定了美国二战后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国长期占据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位置。在20世纪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有两个大国—前苏联和日本也依靠科技创新、科技能力的提高跻身大国之列。不过这两个大国的崛起与欧美大国的崛起有较大不同,即作为“后发国家”,其政府在科技、经济的追赶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例如,苏联建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创新以军事工业为主要驱动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回溯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科技创新、科技能力与大国崛起之间的紧密关系。日本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通过对科技重大发明的统计分析发现:科技创新中心在不断转移,由16世纪的意大利先后转移到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德国、20世纪的美国。这一转移过程与大国崛起的过程相一致。

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国崛起的条件、环境、方式与封建时代有了很大不同。最重要的改变之一是,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能力在大国崛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分析科技因素对大国崛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创新成果成为支持大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科技创新加速了产业兴替,加速了经济结构变化和生产力的提高,进而加速了整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的全面改观。科技创新及科技创新能力在壮大国家实力的同时,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存状况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没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科技创新能力,难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其次,科技创新进程的加速,科技创新能力与成果的非均衡分布,导致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格局的巨大变化,国家间的博弈出现巨大的力量失衡。为了能在经济、安全等方面处于主动地位,大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日益加剧,各国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进程、科技创新能力形成的介入和干预。因此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技创新,以科技带动发展成为了中国发展的一大重点。

中国的发展还在继续,中国也走得路也很长,但是只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必将成为一代强国。

参考文献

1.辛一山.大国崛起应该有大的思维.联合早报网,2007/10/192.欧阳宏生主编.纪录片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年

3.[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门洪华主编:《中国:大国崛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年

篇7:大国崛起观后感

今年上半年,我认真地看完了一部内容为十二集的电视记录片,片名为《大国的崛起》,观看后,我感受颇多,深受启发。

本片详细记录了500多年以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美利坚和众国和俄罗斯九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历史!从中向我们透露出了每一个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大国,都是有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的。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通过观看大国崛起的历史的影片,我不仅学习到了很多相关的历史的知识,而且充分认识到了之所以这些国家慢慢变得强大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没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勇于探索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就不能够发现新大陆,以致于人类的文明不知道要落后几百年;没有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荷兰就难以创造出伟大的奇迹;没有先进的科学和文化思想的支持,英格兰就难以迅速崛起来。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得来的“世界”不能够使征服者长期的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来证实法兰西的教训,同时还告诉我们只有实现国家的完整和统一才可能走上国富民强之路;日本告诉我们,要想使自己不断强大起来,就必须不断地,虚心地向比自己优越的国家学习,不断地完善自身,发展自身;前苏联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正确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走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团结一致,英勇顽强的抗敌。

作为当时世界上领土最为辽阔的沙俄,其政权仍旧是一个非常落

后的国家。它错过了流行于16世纪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它也错过了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在当时广阔的国土上到处盛行着农奴制——实际上农奴的数量还在大量的增加,而其合法的权利却在慢慢的丧失。直到彼得大帝的出现,俄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在社会问题上,彼得大帝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武器和战略技术;通过他本身丰富开放的思想和富有的改革精神;通过他的勇猛和骁勇善战,解决了当时俄国存在的许多难题。

但是到了后来,十月革命爆发了,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了恢复因战争所破坏的经济和平息农民的不满;为了巩固政权,解决危机;为了实现逐步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当时的领导人——列宁,颁布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迅速消除了危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可悲的是在列宁去世后,新经济政策很快就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策所取代,发展为苏联模式,并被社会主义建设唯一模式固定下来。

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其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从苏联经济的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调剂手段和管理手段出发,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总结经验教训,不过改革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与“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相比,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然而此次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

架,严重脱离实际,盲目性大;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

“八一九”事件发生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的变化,其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体制,实施“加速战略”,结果失败了。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宣布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小国,其领土面积不足37万平方公里,而且在过去它也是由封建君主统治的国家。但在受西方工业革命影响之后,日本明治天皇通过近代化的政治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推行“置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化开明”,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这些措施使日本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不过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中国,作为东方的巨龙,早在五百多年前就已经是个文明于世界的大国。

在公元一世纪,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纸,并且到了公元六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不断外传,使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等地先后学会了造纸术,为世界文化的迅猛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公元六世纪,中国又发明了印刷术,而且到了公元十世纪中期,中国在印刷术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了简便的活字印刷术。到了十三世纪以后活字印刷术就已经传播到朝鲜、日本,到十五世纪中叶,欧洲才掌握了活字印刷术,足足比中国晚了五百多年。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到十三世纪时期,火药已经传到阿拉伯持国,并且阿拉伯和波斯把制造火药的硝称为“中国

雪”。中国的火药的发明,为中国军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中国的指南针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了宋代后期,人们又发现了以钢铁和磁石为原料的指南针,到了元代时期,航海已完全靠罗盘指南针指引航向并随着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及应用技术先后传到阿拉伯地区,并很快传到了欧洲。中国的指南针的出现为世界航海事业或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众所周知的,郑和七下西洋。在十四世纪时期,郑和从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此后,郑和又奉命帅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早九十二年,比麦哲伦早一百一十四年。在世界航海史上,他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

但是,到了清朝后期,由于清政府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由于统治者的无知;由于官员的腐败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由于......中国渐渐地与世界拉开了距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而完全成为殖民地社会,直到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努力,不断的探索以及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等等,中国渐渐地登上世界舞

台,成为当今世界的强国之一,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前苏联发展的历史,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国家完整,统一的重要性:任何分裂的行为都是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违背的。同时,必须确立并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重大关键所在,而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而完善党的领导。此外,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

虽然日本是一个小国,但却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譬如,我们要学习它的教育制度。就于日本国内,其早已经实现了十二年义务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教育是为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

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国家的全体人民要牢固团结起来,共同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利益。“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只有各民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我们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不断振兴祖国,实现国富民强。同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必须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共产主义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努力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努力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以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事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此外,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惩罚贪污腐败的官员,严防官官相护;要确实做到权利为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益为人民所谋。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背景下,要加快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目标: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在现今的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的问题,我国应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等等,尤其是对新生代农民。对新生代农民工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政府应颁布实施更多的扶助政策。

参考文献:

篇8:大国电商崛起

P26电商“中国梦”

P28平台经济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P31流量红利

P34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及其核心竞争力

当前电子商务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驱动力。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296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市场。2013年11月21日,为落实《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公布《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使得电商行业“春风得意马蹄疾”,到2015年,电子商务将成为重要的社会商品和服务流通方式,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随着大国电商的崛起,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地区电子商务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将进一步发力,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业务模式将加速落地,行业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电子支付,互联网金融等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进程将迎来爆发,目前以城市、基地、企业的电子商务示范体系,点面结合构筑起中国电商体的基础骨架。但给力的数据增长和企业居高不下的热情下暗藏多种隐忧,行业规模不等于国家电商行业竞争力,中国电商目前仍面临哪些“升级”的问题?扩消费、启动内需,将中国经济增长转变到靠内需拉动,流通体制的变革最为关键,而条款分割、地域封锁等是电商流通行业的痼疾,如何化解?如何着力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随着中国电商基础设施开始成型,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正由单纯的电子商务转变为一种平台经济的发展,在华东地区特别是在广东上海等地,这种转型是非常明显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在电子商务在发展到具有物流平台支撑时,电子商务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可以说电子商务正在被平台经济所代替。这不仅仅是概念的问题,而是两者出现了内容上的区别。平台经济概念的转变也意味着电子商务的创新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利用电子商务的创新能力,实现电子商务自身商品的市场流通模式的创新,这给电商们提出非常严峻的挑战,也是非常重大的利好。“平台经济”正改变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上一篇:元稹《何满子歌》赏析下一篇:高中学籍综合实践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