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技术标准

2024-08-04

大力实施技术标准(通用9篇)

篇1:大力实施技术标准

大力实施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品牌创新三大战略

一、在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品牌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1、技术标准制订、修订受制于人,现有企业标准技术起点偏低。市企业标准的技术起点偏低,多数企业标准对产品技术性能的要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差距较大,而且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小化工、机械加工、食品等低附加值行业,技术起点低,无专利技术保护,容易被复制。有的企业制定技术标准仅仅是为了出具检测报告给客户。

2、发明专利相对偏少,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专利转化实施有难度。一是虽然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提升,但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授权比例偏高,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较少,专利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二是不少企业反映,缺乏既有专业技术背景又懂知识产权法律和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想找到适合企业需要、能胜任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人才很难。三是得到授权的专利,有不少受到资金、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不能转化实施,无法体现经济价值。亟需政府构建专利转化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为专利转化实施提供帮助。

3、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现有品牌数量偏少、层次不高。市内企业集中化、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小型企业、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产品市场份额小,品牌少,现有品牌层次不高;企业保名牌的意识不强,面对品牌被他人假冒,听之任之。

二、推进三大战略实施的几点建议

1、优化组织管理体系。近年来,市先后建立了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品牌创新领导小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等,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主管部门是科技、经贸部门,知识产权工作主管部门是科技局,技术标准工作主管部门是质监局,品牌创新主管是工商局,指导协调组织和主管部门较多。为形成组织管理的合力,建议整合为统一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由各市、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统一领导科技创新工作。对近年来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的各类政策进行梳理,编印成册。对于制定的各类激励政策,及时足额兑现,树立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建议科学制定考核细则,确保考核动真碰硬。可设立专项“品牌产品”发展基金,确保品牌创新奖励政策落实到位。

2、完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科技孵化器、培训平台、技术交易平台、技术中介等服务机构,是服务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应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现有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作用,完善配套功能,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服务。鼓励企业和园区的技术服务机构,按照市场化的运行模式,拓宽服务领域,除为本单位服务之外,积极服务同行业其他企业。着力构建科技中介机构。积极推进专利事务所、标准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和固定培训机构的建立,依托市人才市场建立科技人才市场。

3、创新投融资体系。建立以政府科技投入为引导的科技投入机制。建议市财政科技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每年新增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不断提高科技三项经费规模,重点向实施科技项目研发投入大、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的企业倾斜。除了政府加大引导资金的投入以外,应尝试建立新型的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科技经费。建立科技种子资金和风险担保资金,加大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融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投资、参股和担保等形式,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并积极探索建立以产权出售、股权转让为主要内容的退出通道。积极培育中小企业上市,筹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项目资金的支持。组织企业申报项目,充分利用国家、省技术创新的政策,力争全市有更多项目列入省和国家盘子。加大银行科技贷款占信贷总规模的比例,重点向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项目倾斜。

答 复 钮晓东委员:您提出的“大力实施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品牌创新三大战略”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重视发明专利产出。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市政府《关于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规定:设立专利申请专项补助资金,对我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获得受理的重大发明专利以及向国外申请专利所需申请费、实审费给予全额补贴。省财政承担50%,其余50%由专利申请单位和个人纳税关系所在地同级财政承担。二是加大目标考核力度。今年,我市调整了对各市(区)及开发区的目标,把发明专利的申请、授权量作为重要的指标列入全市年 终考核,提高了发明专利在考核中的比重。

二、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一是与南师大泰州学院联合建立了泰州市知识产权培训教育基地,充分运用高校资源来为我市培养知识产权人才。二是积极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采取自训和送训的形式为企业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到目前为止,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报告会、讲座200多场(期),受训人数接近2万人次,其中,30多人获得知识产权中、高级职称。

三、加大品牌建设。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商标工作的主管部门,坚持把品牌培育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切入点认真加以推进。特别是近年来加大申报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的服务力度,全市的商标注册申请一直保持20%以上的递增幅度,驰名、著名商标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已初步呈现出私营个体企业注册商标快速发展、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崭露头角、大型骨干企业注册商标拥有量不断提升、商标国际注册取得新突破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市共拥有注册商标12000余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1件(含3件司法认定),江苏省著名商标129件,泰州市知名商标375件,“兴化香葱”等地理标志6件。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推进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加快培育品牌,2010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加快自主品牌培育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我市品牌发展的目标任务:到2013年,我市注册商标拥有量达到23000件,年均增长2500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达到12件,江苏省著名商标200件,泰州知名商标460件,地理标志达到7个。境外注册商标量年均增长32%以上,定牌加工企业商标注册率达到85%。同时努力建成泰州国家医药高新产业品牌培育基地等四个省级品牌培育基地、船舶制造、电子信息等八大优势产业品牌群体。

四、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一是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19个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泰州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知识产权局,负责贯彻落实联席会议的各项决定和协调处理相关日常事务。通过联席会议,汇集各部门力量,强化知识产权工作。近年来,在知识产权联系会议的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协作,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二是市委宣传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在全市启动了 “百企三创工程”,重点引导和支持103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加强专利、品牌和标准建设。到目前为止,103家企业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知识产权产出能力显著提升,其中专利申请总量达到4075件,同比增长了193.19%;发明专利总量达到800件,同比增长214.64%。专利授权量达到2500件,同比增长增长204.30%。商标量达到1976件,同比增长115.26%。品牌总量达到246件,同比增长130.21%。

五、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泰州市医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于2009年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行,该平台共提供了8大功能,包括医药专利信息检索、医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专利数据统计及分析、专利技术推广与转化服务培训,以及知识产权顾问服务、培训、法律援助服务等。今后,我市医药企业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在线检索到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瑞士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组织的医药专利数据,专利信息内容包括医药专利数据文摘、附图、中国专利说明书全文等。根据医药企业的需求,可帮助企业量身定做专利数据库及专利信息分析系统,帮助企业申报国内外医药专利,解决企业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

六、促进专利产业化。一是出台《关于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工程,建立专利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专利技术产业化企业贷款贴息。二是筹建“三库一平台”,根据市政府要求,我市建设“三库一平台”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其中,“泰州市知识产权产业化情况数据库”将对我市知识产权产业化情况进行全程追踪、并对产业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推进专利产业化的正确方法;“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数据库”将着眼全国甚至世界,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信息技术等产业、积极争取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委支持,从而让一批高质量的专利技术落户泰州;“知识产权专家数据库”将从不同领域聘请涉及专利、商标、版权、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参与全市知识产权相关专业领域重大问题的调研论证,为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提供智力支持,“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平台”将全面承担起泰州地区知识产权动态信息的发布、专利评估、项目交易、技术成果转化、投融资服务、专利池组建、司法鉴定等职能、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畅通知识产权产业化渠道,目前“三库一平台”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启动并顺利开展。

七、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市财政将根据财力状况适当增加对科技投入的比例。主管部门在安排科技资金投向时,要重点向实施三大战略成绩突出的企业倾斜,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引导信贷资金、社会资金对三大战略项目的投入,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降低投资风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三大战略项目提高更优惠的条件。要根据国家、省在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品牌创新等方面的投资政策,积极包装投资项目,争取国家、省级资金对我市三大战略项目的更多投入。

篇2:大力实施技术标准

国土资发〔2012〕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财务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按照国务院关于“制定并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全国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各地实施。为了贯彻落实《全国规划》,确保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目标任务的实现,迫切需要加快编制和实施地方各级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特别是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

土地整治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加快建设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国务院赋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及国务院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当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服务“三农”、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千方百计做好工作,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土地整治规划是开展土地整治和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本依据,是保障土地整治科学、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快推进地方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切实落实《全国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目标任务。

二、加快推进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全国规划》提出了土地整治的方针政策和总体目标,明确了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确定了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任务。地方各级土地整治规划,要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统筹安排农田和村庄土地整治、损毁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开发,同时,安排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低丘缓坡荒滩土地开发利用、旧城镇旧厂矿改造和城市土地二次开发等各项活动,逐级分解《全国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工矿废弃地集中的县(市、区),可结合实际组织编制土地复垦专项规划。

省级规划重点分解下达土地整治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确定重点工程和投资方向;市级规划重点提出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和区域布局,分解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确定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县级规划重点确定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布局和工程措施,明确实施时序,提出资金安排计划。规划编制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安排。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做好与城乡建设、农业发展、产业布局、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要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土地调查研究成果,摸清各类土地资源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现状,科学分析土地整治潜力,深入开展重大专题研究,为规划编制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坚持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切实做好规划协调论证,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

本次土地整治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以2015年为规划目标年,展望到2020年。规划成果报经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并做好衔接后,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报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要在2012年6月前完成,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要在201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没有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不得安排土地整治项目。

三、抓紧编制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要按照编制规划、制定计划、安排项目统一部署并同步推进的要求,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抓紧制定和分解下达计划,编制实施方案,安排落实项目,确保按时、保质、全面完成各项土地整治任务。

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每年依据《全国规划》总体安排,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省(区、市)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状况、土地整治资金征收入库情况,以及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省建设布局、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安排情况,制订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下达各省(区、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2012年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见附件。

各省(区、市)要依据《全国规划》和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结合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基本农田划定,应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及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成果,在全面摸清已建成和通过不同整治措施能够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建设规范》)要求的各类基本农田面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建设条件和资金保障能力等,制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国家下达的计划。实施方案分解落实计划要坚持“相对集中,连片推进”原则,建一片成一片,避免因分散建设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生产经营效果。已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不得充作新建任务。

实施方案要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明确通过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及各种途径能够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面积,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及具体建设任务,并对资金需求进行合理测算,提出具体保障措施。各省(区、市)在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时,要重点向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倾斜。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2012年6月底前把本实施方案报部,以后每年2月底前报当的实施方案。

四、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省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各地要按照土地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作为主要目标,以土地整治项目为载体,着力推进土地整治示范省、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打造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要加快推进在建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省建设,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加快实施,土地整治示范省建设要按照部省协议要求在2012年内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认真做好总结验收等工作。今年,各地要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引领,在认真总结评估116个示范区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500个示范县特别是已纳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省建设范围的市县土地整治项目安排和工程组织实施,按照《建设规范》要求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抓紧实施一批新的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土地整治项目,并同步准备下一批项目,滚动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安排优先考虑建设条件好、地方积极性高、项目实施进展快的地区。

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建设规范》及有关工程建设和预算定额标准,认真做好项目立项审批、规划设计、工程实施、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工作。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实施方式,在强化政府主导和完善制度、明确责任、监管到位的前提下,优化、简化项目申报和前期工作程序。有条件的地方,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具体办法,探索“以补代投、以补促建”,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确需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的,要严格履行程序,并把施工单位能否安排当地农民参与工程项目实施作为综合评标条件之一。

五、加强土地整治中的权属管理,维护好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各地在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要按照中央有关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要求,认真做好地籍调查和权属管理工作。

土地整治前,要按照确权在先的原则,做到四至界址清楚、地类面积准确、权属手续合法,没有产权纠纷。土地整治中,整治项目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要在尊重权利人意愿的前提下,及时编制、公告和报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组织签订权属调整协议,并确保调整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土地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土地整治完成后,要根据权属调整方案和调整协议,依法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土地相关权利,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更新地籍调查等相关图件、数据库和统计台帐,建立新的地籍档案并上图入库,确保地籍信息系统的现势性和完整性。

六、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要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发展改革、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机构沟通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二)落实资金保障。在保持现有渠道和用途不变的前提下,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下简称“新增费”)为主体,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共同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发挥综合效益。中央分成新增费按照“集中资金,重点投入”的原则,支持各地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并在分配时与各地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执行情况挂钩。使用新增费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不受有关新增耕地率规定的限制。要结合土地流转,鼓励民间资金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断拓宽资金渠道。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要按照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同步建设土地整治规划与实施管理数据库。要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进行集中统一、全面全程监管,在线实时报备工作,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现势性强。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监测和绩效评价,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完成情况纳入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并根据考核情况实行奖优罚劣。

(四)强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后管护。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对已建成和新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及时划界、设立标志、上图入库,实行永久保护。要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成果,对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进行质量等级评定。

(五)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和重大示范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宣传力度,及时解读相关文件和工作方案,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一二年四月六日

附件:

篇3:大力实施技术标准

今年,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仙庄乡、纸房乡、马庄桥镇、大屯乡、韩村乡5个乡 (镇) 与河南科技学院、郑州蔬菜研究所、濮阳市林业科学院、濮阳市畜禽改良站等科研单位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24名省市专家针对辣椒、食用菌、林果、养猪等各乡 (镇) 的主导产业存在的技术难题, 采取“面对面、手把手”方式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计划举办培训班36期, 印发技术资料6000份, 引进示范辣椒、食用菌、果树等新品种8个, 建立科普示范基地6个, 推广辣椒种植关键技术、食用菌无公害种植技术、家畜快速育肥饲养技术、大棚果树丰产栽培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23项, 从而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致富技能, 提升主导产业的科技水平。

篇4:大力实施技术标准

1.耕地土壤板结、耕层变浅、土壤肥力不足的原因

1.1耕地土壤板结 土地长期超量施用化肥,每公顷施用化肥量平均达750公斤,而忽视农家有机肥的使用,对土地的掠夺性开发,造成地力下降,土壤严重板结。

1.2耕层变浅 多年来农民大都采用小四轮(22马力以下)配套灭茬机进行整地作业,耕深只有10厘米,土地经机械反复碾压加之整地深度不够,在耕层下便形成了12~15厘米的坚硬犁底层,致使土壤透气、渗水性能下降,幼苗期根系总量少,且根系呈水平方向生长,不能下扎。

1.3土壤肥力不足 一是农民在认识上有误区,认为多投入化肥就能多打粮,致使农家有机肥的施用量严重不足。农家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有显著的改良作用。农户自家养畜禽的就施点,不养畜禽的农户就不施农肥,已成普遍现象,因此,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2.大力推广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

机械化深耕和深松能有效解决土壤板结和耕层变浅的问题,能迅速改善土壤结构,有效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自从国家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以来,公主岭市农机化装备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为深耕、深松机械化推广带来机遇。

2.1机械深耕技术 使用大型拖拉机配套液压悬挂双向翻转犁进行作业,深度在20~24厘米比较适宜。耕翻效果好,无堑沟,但耕翻后需二次耙压整地,才能达到播种要求。该项技术一是能够有效的打破犁底层;二是可以增加秸秆还田量(可整株还田),达到深埋作物秸秆加快熟化腐解的目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且经耕翻晾晒后,增加熟化土壤厚度。

2.2机械深松技术 利用大型拖拉机配套深松机对土壤实现超过常规深度的耕作,一般耕深为25~40厘米。深松能更有效地打破犁底层,使土壤蓄水能力更强,防止地面径流,形成土壤水库,深松在调节耕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方面有良好作用。

3.推广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3.1秸秆机械粉碎还田 为了增加秸秆还田量,待玉米收获后高留茬30~45厘米,结合秋整地(综合整地或灭茬),使粉碎的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达到还田的目的。玉米根茬干物质中有机质含量高达75%~85%,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的作用显著,根据公主岭市保护性耕作项目的试验对比(还田量占总秸秆量的1/3),土壤有机质含量年递增0.04%~0.06%,土壤容重降低0.07~0.11g/cm3,土壤肥力可逐年得以恢复。

3.2秸秆整株还田 具体做法是土地深耕前把整株秸秆,均匀铺放到垄沟里,还田量可以超过秸秆,总量的1/3。为了加快秸秆在土壤中熟化腐解的速度,可在深耕前每公顷土地撒施氮肥100公斤,之后进行深耕覆盖。此法还田量大,覆盖深,分解快,有机质含量增加快,且不影响播种质量。

4.大力推广农肥撒施车

目的在于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减少化肥用量,以达到种养结合,提高农产品品质,快速解决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目前实施“沃土计划”示范区的农户平均每公顷土地农肥施用量为12立方米,化肥施用量每公顷为500公斤(仅用于追肥),每公顷减施化肥300公斤。示范区的农户公顷施肥的成本是(化肥+农肥)1350元,对比的农户只施化肥,每公顷施肥的成本是1200元,示范区累计增施农家肥为1382万立方米,累计减施化肥3456吨。

篇5:大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

大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

中国打造世界第一海上执法船队

2014年1月23日,在中国南方某船厂,中国海警局在同一天下水海警1401和海警3306两艘大型执法公务船,这是中国近年来加大执法船队建设的一个缩影。针对日本海上保安厅先进的大型远洋执法船,我国海监和渔政等部门正在加大新型执法船队建设力度,据悉,正在建造和即将开工建造的大型执法船包括10艘4000吨级海警船、6艘3500吨级海监船、4艘5000吨级抗撞型海警船、4艘6000吨级海警船、11艘3500吨级渔政船和4艘以上的12000吨级大型海警船,待建和正在建造的3000吨级以上大型执法船合计达到空前的50艘左右。这些执法船建成后,中国将拥有世界最强大的执法船队,其质量和数量将数倍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船队,意义不言自明。目前,日本海上保安厅共拥有13艘3000吨级以上级别的执法船和38艘1000吨级执法船。其中有40%建造于80年代,已经老旧不堪。而我国未来的千吨级执法船规模将达到日本3至4倍的规模。在质量和数量全面压倒日本海上保安厅

篇6: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奋力谱写新时代内江实践威远发展新篇章

威远县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抓实抓好“十二件事”,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紧扣“十二件事”,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一是以“党建”为引领,提升能力水平。二是以“规划”为龙头,强化顶层设计。三是以“产业”为支撑,激活发展活力。

篇7: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

时间:2011-11-15 11:01:57 作者:就业办浏览量:7

镇安县就业管理局按照“安置一名下岗职工,解决一户实际困难,促进一方社会稳定”的新思路,从制度、政策、资金、培训平台等多方面加大对下岗职工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目前全县已有294名下岗职工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94家,同时还带动了农村80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

为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镇安县就业管理局建立了下岗职工创办实体的“绿色通道”,在办理注册登记、项目申请、土地使用等方面简化相关手续,同时,主动帮助申请国家政策性资金,及时协调小额贷款或贴息贷款等信贷支持,使下岗职工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各乡镇还建立了下岗职工登记站,落实帮扶政策和维权服务。

镇安县城下岗职工陈国洪、文炜夫妻俩,原在县缫丝厂上班,因缫丝厂倒闭下岗在家没有工作,家里日子过得很艰难。今年初,陈国洪、文炜夫妻俩参加了县就业管理局举办的烹饪技术培训班,在县就业管理局的帮助下贷款4万多元,办起了“迎宾农家乐”,现在月收入1万多元,生意十分红火。据了解,像陈国洪、文炜这样受益于再就业工程而重新当上小老板的下岗职工,在镇安县已有294名,他们把在县就业管理局举办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上学到的技术,兴办餐饮、规模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起一批个体经济组织。

篇8: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是在科学分析人才成长规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论断, 视野开阔、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既有深邃的历史眼光, 又有深刻的时代洞察力;既有立足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把握和宏观指导, 又有着眼于人才工作的具体部署;既有思想理论创新, 又有管用务实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 是指导我们扎实做好各项人才工作、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国家的强盛, 归根到底必须依靠人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 发现人才如获至宝, 举荐人才不拘一格, 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不唯地域引进人才, 不求所有开发人才, 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从全球范围看,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出新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世界范围内创新要素加速流动, 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进程不断加快, 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 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

从国内发展看,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随着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的逐步变化, 人口红利和要素驱动力减弱, 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 我国经济结构亟须调整优化, 向中高端迈进。经济发展要实现新动力、优结构、可持续, 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篇9: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便随之孕育而生。从最初争论是否要建立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制度,到如今知识产权战略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从最初知识产权拥有量微不足道,到如今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从 “知识产权”这一概念从无到有,到如今,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社会广泛认同的无形资产,日益受到尊重和保护。30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发展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之路。

回顾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道路,我们不难总结出以下四条基本经验:

一是始终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基本国情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知识产权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始终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需要出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了适合国情的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保护“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模式,形成了符合国情的宏观管理工作体系。

二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个“舶来品”,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配套制度,它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我们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调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注重全局规划,着力突破障碍,充实工作内容,不断完善宏观管理工作。

三是始终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协调是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要坚持做好统筹国际事务需要和国内事业发展的协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知识产权事业自身完善的协调,统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四个能力的协调。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和能力优势,进一步健全宏观管理工作机制。

四是始终坚持科学的效益观。坚持科学的效益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的效益观要求我们既要看直接效益,又要看间接效益;既要看眼前效益,又要看长远效益。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以及知识产权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它的效益主要体现在间接效益和长远效益上。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科学效益观的前提下,因时因地,积极发挥宏观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加大引导力度,在全社会逐步树立知识产权事业的科学效益观。

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千变万化,在这一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明确新形势下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方向。

从国际形势来看,随着科技创新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被推向了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鼓励发明创造,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知识和智力资源从创造到运用的良性循环,正在成为各国追求的重要目标。全世界约20个创新型国家拥有全球90%以上的发明专利,在全球500强企业里,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贡献已超过80%。在这种新形势下,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各国摆脱危机、突破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深度不断增加,合作广度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高。我国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中的影响不断增强,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积极参与者,从被动应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调整逐步转变为主动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调整朝于我有利方向发展,从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援助的接受者逐步转变为量力而行的输出者。2007年5月起,中美日欧韩共同开展了五局合作,这对未来国际知识产权体系和格局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知识产权也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在我国重大利益的关注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时有发生。2002年以来,我国企业共遭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37调查74起,连续7年成为遭受337调查最多的国家。随着今年初民主党执掌白宫,知识产权将成为新当选总统奥巴马实现执政目标的重要工具。2008年3月,在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中国39家MP3电子厂商因涉嫌专利侵权被德国执法人员查抄。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要求中国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的呼声有增无减。

总体而言,知识产权合作多于争端,合作共赢仍是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主流。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知识产权纠纷、争端总会存在,谈判、协商将会继续,合作、协调仍会深化。我们必须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辨证认识、科学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正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并重的国家三大重要战略之一。同时,作为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的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知识产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当前,知识产权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其中,《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颁布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2008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必须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11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9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这是国家主要领导人首次将知识产权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并列论述,标志着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历史性提升。

近年来,通过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企业正在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所占比例已由8年前的三成增长至目前超过五成,企业已经逐步成为我国专利申请的主力军。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但是,注重创新、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企业表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去年第104届广交会上,我国有1745家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进入品牌展区,品牌展位比上一届增加56%以上。随着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经济政策的推进,我国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不断升级,市场主体对于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融资、推动知识产权转化实施等方面的需求日趋强烈。

但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知识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这些原因导致了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知识产权制度的政策导向作用还不明显,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还比较严重,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全局,以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为工作方针,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开创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的新局面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关键一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启动全国专利工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做好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的研究工作。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工作,努力开创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

2009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积极推进各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通过健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机制,健全战略实施信息沟通机制,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争取在若干重大战略措施上有所突破。如,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健全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审议制度等。同时,指导制定并实施区域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各地要按照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地方知识产权战略或者地方落实《纲要》的实施方案、工作规划等。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任务艰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亟待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通过局省合作共建会商机制、城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和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三个工作抓手,推动省市县三级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目前,各地方已相继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各地要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力争在机构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要围绕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专利代理、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着力培育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通过改善发展环境,制定服务标准,引导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在增加机构数量、扩大服务面的同时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强对专利代理行业的管理,加大扶持力度;重视研究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协调发展。

加大行政执法与维权援助工作力度。启动“5·26”工程,选择部分省市从5月26日开始,开展区域专利执法保护试点工作,着重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效率,推进执法协作,增强执法积极性、科学性,总结试点经验,并逐步向全国推广;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制度,建立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机制;继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工作,在全国设立100个左右的国家级中心,指导支持省局在国家级中心之外的地级市和县级市设立中心,加大工作力度,树立品牌形象。

企业是知识产权工作的重心。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科学化、体系化,研究制定加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新一轮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工作,组织开展第二批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和首批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的评选工作,形成完整持续的企事业单位试点示范工作体系;实施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培育工程,对所认定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启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工作,以中小企业集群为抓手,推进中小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工作;批准设立新一批专利工作交流站,继续扩大专利交流的规模和范围;组织开展全国企事业试点示范单位负责人知识产权培训巡回讲座,促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各地要积极配合,因地制宜,开展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

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要求,加强全国专利运用工作;推进全国专利运用与产业化工作体系化建设,研究制定加强全国专利运用与产业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促进建立或扩大省市专利运用与产业化扶持资金;实施国家专利产业化工程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示范工程计划,开展专利创业扶持试点,推动非职务发明人和中小企业专利创业;进一步开展国家和省市两级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建设,制定实施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支持新建若干试点基地;深化实施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计划, 启动开展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交易规则与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中国专利周的战略定位,把中国专利周作为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落实机制和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促进机制,进一步扩大举办范围,创新活动内容。

鉴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新的“三定”方案中,增加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和规范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评估”的职能,根据去年全国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状况调查的情况,在重点地区实施地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推进工程,即以资助重点企业、关键技术的价值评估为重点,指导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制度,促进知识产权的价值量化。同时,进一步规范专利质押贷款行为,培育和促进知识产权融资机制的形成。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确定第一批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试点单位,将通过试点摸索有效的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推进知识产权在资本方面的运营和知识产权的市场化运作。

统一制定全国专利信息服务工作规划,完善地方专利信息服务工作体系,开展建立包括国家专利数据中心、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以及地方专利信息网点在内的三级专利信息公共服务骨干网络工作;通过系统规划和示范引导,以专利信息全社会共享为目标,制定完善全国专利信息服务制度和标准,规范专利信息服务方式和内容;支持各地建设由社会力量投资的面向社会服务的商业化专利信息库,支持各地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针对我国创新主体国外知识产权拥有量少的现实问题,为引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国际竞争,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与财政部将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向国外申请专利的资金资助政策,对申请国外专利给予资助,鼓励和支持我国单位和个人积极申请国外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委托省级知识产权局承担部分资助工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适当方式开展对省一级知识产权绩效评估工作,进一步提高专利统计分析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建立常设性的专利调查制度;尽早出台新的专利统计指标体系,科学反映各地专利发展状况的真实面貌;修订专利统计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并将其调整范围扩大至全系统。

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为重点,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围绕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着手实施“知识产权彩虹工程”,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知识产权对内和对外宣传。加强和改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组织开展第二批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推荐选拔工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强地方的外事工作人员培训;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利用地方知识产权教育培训优势资源,合理安排区域布局,建立国家重点知识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全国高校及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上一篇:第一次军训的感受作文500字下一篇:关于榜样的力量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