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协议书

2024-07-16

学生协议书(精选8篇)

篇1:学生协议书

焦作大学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学院与学生、仅供参考 甲方:学院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协议,共同遵守本协议所列条款。

第一条实习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第二条:顶岗实习期间,毕业生要遵守纪律、遵纪守法。自觉接受学院组织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学校和实习单位有关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第三条:每位学生要购买人身保险,否则不予安排实习。

第四条:由学校负责组织顶岗实习的毕业生,在实习期内,由于实习单位的责任,造成学生安全问题,由学校和学生共同向实习单位方追究责任。学生个人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如出现安全问题由学生自己负责处理。

第五条:学生到达实习单位后,应遵守国家法规法令;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定,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操作仪器设备,如违反相关规定造成安全事故,均由学生本人承担责任。

第六条:学生到达实习单位后,确需中途离开单位或终止工作,应事先在实习单位办理有关手续,并在离开前告知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必须办理相关手续,经学校批准后方可离开。否则,由此引发安全责任,由学生本人承担。

第七条:自己联系单位实习的毕业生应主动定期的与自己所在学院的领导、指导老师及辅导员进行联系,记录好工作日志,定期汇报实习的情况(一周至少一次,工作日志每周不得少于200字,工作日志递交方式可通过信件或电子信箱。如没有按此要求执行的,指导教师可视为该学生顶岗实习成绩不合格,不予毕业。由学校组织

顶岗实习的毕业生,顶岗实习期间应严格接受指导教师的管理,如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和指导教师管理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由学生本人承担。

第八条:遵守所在接受实习单位的安全、保卫规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第九条:遵守地方法规,爱护老百姓一草一木,注意饮食卫生及往返学校途中交通安全,如违反交通法规造成的安全事故由学生本人承担一切后果;讲文明、礼貌,维护学校声誉。

第十条:应注意校外住宿安全,人走落锁关窗,贵重物品妥善保管。不和陌生人交往, 不向他们通报个人的信息、家庭电话和地址,不接受陌生人“馈赠”的礼品。洁身自好,同实习单位工作人员保持正常工作联系。

第十一条:顶岗实习期间如发生事故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并迅速报告学校。第十二条:以上未尽事宜,双方协商处理。本协议一式两份,学院和学生各留一份。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乙方: 焦作大学xx学院(盖章签字:

篇2:学生协议书

学生教育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

为了进一步明确学院与学生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强化学生法纪观念和自律意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由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生处(甲方)与学生(乙方)签订本协议。

第一章 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第一条 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

第二条 享有学院学籍管理规定范围内的学习和校园生活权利,享有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第三条 享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权利。

第四条 有权向学院申请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申请参加有关学术、文学艺术、体育等校内社团。

第五条 有权监督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通过学生会参与管理,有建议权和批评权。

第六条 有权对学院管理人员和教职工进行民主评议。

第七条 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有权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自主择业。

第八条 享有在校学习期间进行社会实践或勤工助学活动的权利(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

第九条 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第二章 学生的义务 第十条 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服从学院有关部门的管理,维护学院的荣誉和形象。

第十一条 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第十二条 不得擅自离校,如有特殊情况需遵守请、销假制度,履行请假手续。

第十三条 不得私自组织春游、郊游等活动,不得到江中游泳。第十四条 勤奋学习,努力上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完成规定学业。第十五条 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讲文明礼貌,团结同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三章 学院的权利

第十六条 学院有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

第十七条 学院有权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制定并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有权按照有关条例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有权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理。

第四章 学院的义务

第十八条 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 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收费,并向学生公开收费项目。

第二十条 为学生使用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提供便利条件,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

第二十一条 给国家计划招收的合格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并向用人单位择优推荐就业。第五章 有关责任 第二十二条 因学院方面原因,造成学生人身或财产损害的,由学院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三条 因学生自己过错,受到人身或财产损失的,由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承担责任。学生因过错行为,造成他人或集体的人身、财产损害的,由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四条 学生参加教学实习、实验以及系以上部门批准的集体活动,应遵守活动纪律及有关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否则,造成本人、他人或集体人身、财产损害的,由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五条 由学生个人及学生团体擅自组织的活动,发生的一切事故,学院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二十六条 学生因个人事务离校外出,均视为个人行为,发生的一切事故,学院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七条 由于学生本人的自伤、自杀行为,造成本人、他人或集体人身、财产损害的,由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 学生对本人因学习成绩不合格而受到的学籍处理承担责任。第二十九条 根据本协议应由学生承担赔偿责任或其它经济责任的,由学生及其监护人负责赔偿及承担经济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开始生效。

第三十一条 本协议如有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篇3:学生协议书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协议,合同毁约

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制度从传统的 “统一包办”分配制度逐步转为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 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 大学生就业协议毁约的问题日益凸显。2004年上海某知名高校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毕业生认为, 择业过程中的毁约行为属于“正常”。近年来, 持此类观点的高校毕业生占总人数的比例有增无减。

一、大学生就业协议毁约的原因分析

(一) 就业协议毁约是高校毕业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化解就业风险的常用手段。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潮流中, 我国的经济体制已从计划经济渐渐地向市场经济的有序转型。大学生的就业制度从传统的 “统一包办”分配制度逐步转为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 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 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协议就业制为毁约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国现有经济结构还不足以吸纳如此庞大的高成本知识型人才, 加之高校的逐年扩招使得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空前沉重, 毕业生就业时不得不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求职, 当有更好的工作职位时, 毁约的现象也便顺理成章了。

(二) 就业协议毁约是毕业生缺乏明确的职业与人生规划的体现。虽然我国一直倡导素质教育, 但我国基础与中等教育唯分数论的现象仍然没有得以有效的遏制, 高等教育也被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比于基础课与专业课,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时量不足, 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 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系统的训练和长期的检视和修正, 由于缺乏配套的活动和组织支持, 使得现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缺乏对自身与社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没有明确的职业与人生规划, 因而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和坚定的意志, 当看似更好的职位出现时, 便没有动力和意志去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

(三) 在社会诚信普遍缺失而制度建设滞后的现状下, 大学生就业协议毁约的行为缺乏内在和外在的约束。脱胎于威权社会的我国, 一直以道德和舆论来约束公众的信用, 而进入现代社会后, 物资的长期配给制使得我国缺乏对信用制度、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视, 致使目前信用管理手段匮乏, 与诚信相关的立法滞后。这种管理制度的缺位, 使相当一部分人的失信行为未得到惩罚或惩罚的力度过轻, 失信者的成本远远小于因其失信而得到的收益时, 就会激发更多的人不讲诚信, 从而造成整个社会出现诚信危机, 作为信息来源广泛与应对速度较快的群体, 大学生自然不会免疫, 而且会以此为心理基础, 为自己的失信行为自我辩护和心理疏导。

二、大学生就业协议随意毁约的危害

2009年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对800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27.8%的人都曾有过毁约案底。其中, 部分人甚至有过数次毁约的记录。由此可见, 大学生就业协议毁约问题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但是, 大学生就业协议毁约对应聘企业、学生所在学校、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加以有效管理, 将会使大学生就业问题陷入恶性循环, 造成企业、学校、学生“多输”的局面。

大学生就业协议毁约对企业的伤害最为明显和直接。企业招聘都需要不小的成本, 而且企业的用人计划也是固定的, 当企业的招聘流程结束后, 学生拒绝履约到公司工作, 又因招聘时机与工作安排等问题不能重新招募员工, 那么企业就会面临该生对应的岗位无人可用的境地, 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的发展, 这样的损失是每个企业与人力资源部门都不愿承担的。对于高校, 目前, 一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已经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诚信度与对企业的忠诚度作为人才招聘的参考指标, 当一个高校出现比较集中的毕业生就业协议毁约现象时, 这个高校的声誉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对学生而言, 毁约首先需要向企业支付一定数额的毁约金, 少则数千, 多则过万。而且, 还有可能留下毁约记录, 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埋下隐患。其实, 一个学生的毁约必然意味着一个求职机会的浪费, 对于其他同学也就损失了一个潜在的机会。更严重的是, 企业为了应对大学毕业生的协议毁约, 会采取诸如超额招聘然后试用期裁人、延长实习期、拒招应届生等方式来降低风险, 由此带来的失业风险、收入损失、就业压力最终还是有高校毕业生群体承担。对于社会而言, 这种彼此间的不负责和不信任行为, 会拉高运行成本, 极大地降低社会运行效率, 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三、减少大学生就业协议毁约的策略

(一)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提高大学生求职目标的确定度。我们从根本上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 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水平, 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 加大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的比重, 配套地开展丰富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包含清晰的职业奋斗目标和科学有效的行动计划, 要把一份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付诸实践并取得成功, 需要一个专业知识扎实、视野宽阔、思想品质坚定的人, 也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完成。由此可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时内在统一的。当一个学生具有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时, 求职时对职业岗位的要求也就明晰而具体, 便不会因短期的利益而盲目择业签约, 因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就业协议毁约率。

(二)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诚信度。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可以增进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提高对目前经济、社会和本行业发展状况的认识。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多数来自媒体和社会关系, 缺乏对社会的真正体验, 因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往往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 片面强调个人的价值, 缺乏社会责任感, 对于诚信原则缺乏内在的认同。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转变, 强化其角色类型的分辨能力, 角色扮演心态的健全能力, 角色的适应能力,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使他们消除心理误区, 提升个人思想品质, 寻找到社会与自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所以, 通过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 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就业协议毁约的可能性。

(三) 企业逐步以实习考核的招聘模式取代宣讲会的招聘模式, 提高学生职业发展稳定度。现有的企业招聘模式, 往往是企业进行简单的宣讲介绍后, 与通过考核的学生签订就业协议, 而且不少企业给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时间很短, 宣讲后立即或者几日内就要与学生签约, 这样导致学生因对企业了解不深入而盲目签约, 因而也为学生毁约留下了借口。实习考核招聘的模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 足够的了解后的吸引才更加稳固, 学生签约后的毁约可能性就越低。同时, 通过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表现和学生的实习成果的考察, 也可以增加企业对学生考核的准确程度,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选材成功率。

(四) 加强法治建设与执法力度, 提高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目前, 在我国法律中都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 但都只是作为一个一般性原则来设定, 缺乏可操作性。因此, 在立法上构筑较为完善的诚信法制体系, 明确诚信责任制度, 明晰失信责任条款, 加大失信行为打击力度, 增加失信成本。在执法上加强对诚信原则的监督和管理。政府执法部门应加强对诚信原则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征信系统建设, 完善征信系统的覆盖领域, 促进信用信息共享, 切实发挥信用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监督和评价作用。同时, 加强诚信教育, 培育诚信文化, 使诚实守信的观念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使诚实守信的信条内化为每个社会成员的信念。当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信用特别负责的时候, 随意毁约的现象出现的可能性便很小了。

大学生就业协议毁约率的降低, 需要高校、企业、社会及学生群体的共同努力, 相信, 以上措施大力推行, 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协议毁约率。

参考文献

[1].朱敏洁, 金柯.大学生求职违约该不该[N].解放日报, 2004

篇4:高校学生与食堂的协议

乙方:学校食堂全体职工

本协议甲乙双方应本着互相谅解、互相尊重的原则:即食堂工作人员谅解学生的行为,学生尊重和适应厨师的手艺。

乙方

第一条:油炸糕、餡饼等食物的直径必须超过5厘米;

第二条:包子馅儿里出现小强的次数,平均每周不得超过3次;

第三条:肉菜里面肉的含量必须超过5%,米饭里面沙子的含量不得超过30%;

第四条:一些家常菜必须标明名称,或至少能够使10个以上同学辨认出菜里的物质成分:

第五条:馒头和花卷儿必须保证是完整的,至少不能被其他人咬过或遗留下齿类动物的牙印:

第六条:盛饭时不准依据女同学的相貌决定打饭的数量;

第七条:每次饭菜出锅后,厨师应当着至少10个以上同学的面亲自品尝,在嘴里咀嚼的时间超过10秒钟,才可以供全体学生食用。

甲方

第一条:不准在食堂的墙壁上刻上厨师的名字,并在旁边悬挂小强的尸体、举行追悼会等等;

第二条:不准用馒头、花卷儿等伤害性极大的硬物投掷厨师颈部以上、腰部以下的部位,以免造成致命伤;

第三条:由于饭菜造成的呕吐,不得故意跑到打饭窗口对着厨师进行,以免影响其他同学的食欲;

第四条:不得要求PPMM拿10个以上的饭盆打饭;

第五条:女同学在吃包子的时候发现已经法定死亡的小强,尖叫音量不得超过90分贝:

第六条:不得利用食堂的饭菜作为玩扑克牌失利的惩罚赌注;

第七条:当天主打菜如果是鸡爪子,严禁集体把鸡爪子中指竖起来对厨师进行侮辱性挑衅。

篇5:学生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丙方:

甲方委托的代理人

女士/先生与乙方委托的代理人

女士/先生,就丙方

自愿到甲方从事实习的相关事宜,现签订如下协议:

一、实习期限

实习时间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二、实习岗位

甲方根据工作需要及丙方的申请、特长、所学专业,安排丙方在从事 工作。

三、实习管理

1、甲方应提供实习场地及相关条件;

2、实习期间甲方指定专人负责丙方的日常管理,实习期满后,应对丙方的实习表现做出客观鉴定。

3、乙方应该向丙方说明并要求丙方主动遵守甲方的管理规定,乙方应主动协调甲方与丙方的关系、协助处理实习期间的矛盾。

4、按甲方的有关规定,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待遇如下: 1)、免费提供住宿(个人床上用品自理); 2)、每工作日免费提供工作餐; 3)、每月实习生活补贴人民币600元;

5、如实习期内丙方不符合甲方的工作要求,甲方有权提出解除《**暑期实习协议书》,自协议解除之日起生活补贴不予支付。

6、实习期间丙方应遵守的规定:

(1)丙方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2)丙方应遵守甲方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及管理规定;(3)丙方应遵守甲方的操作规程。

对于不能遵守甲方相关制度的实习学生,甲方有权提出解除《**暑期实习协议书》,但是应提前3天告诉丙方和说明原因。

四、劳动保护

1、甲方为丙方提供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保用品,保证其在人身安全不受危害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2、甲方应按劳动法规定的作息时间安排丙方实习工作;

3、实习期间丙方在厂区外违反治安管理要求、违反甲方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等造成的人身伤害,由丙方自负责任。

五、保密约定

丙方应对甲方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予以保密,不得将公司资料泄露。

六、知识产权

学生在实习期间开发的项目成果所有权属于企业。

七、协议终止与解除

1、协议期满自然终止;

2、实习期间丙方如违反协议第三条第五款规定,甲方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对丙方做出警告、通报或单方即时解除协议,终止丙方在甲方的实习;

3、实习期间丙方在说明原因并取得甲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与甲方解除协议。

八、其它约定事项

九、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丙三方协商解决。

十、本协议一式三份,经各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甲方、乙方、丙方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代理人:

签订日期:

代理人: 签订日期

签订日期

篇6:学生协议书

重要告知

1. 在最后签署广西大学***商务管理教育中心入学协议之前,请务必认真阅读并了解接受条款。本条款及本文提及的其它条款与条件构成双方之间的完整协议,并取代有关本事项的其它任何承诺、陈述、保证、或由一方做出的或代表一方对另一方做出的任何性质的书面或口头声明,或由一方发给另一方的任何手册或其它文件资料。

2. **商务管理教育中心的.课程教学为全日在校教学。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努力地上课、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或学习安排是顺利实现自身留学计划的前提。学生不应以任何理由推脱、逃避学习任务和学习安排。家长或监护人应该积极配合**商务管理教育中心的教学安排、督促学生服从**商务管理教育中心的教学安排。

学生信息

学生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日:

身份证号:

最高学历

最高学历毕业成绩:

最高学历毕业学校:

篇7:学生安置协议书

甲方:

乙方:住址:电话:

为了组织学生就业,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

1.乙方符合用工单位条件和要求,负责将其介绍到用工单位;

2.在向用工单位输送途中,协调交通运输车辆,将其安全送到用工单位,如发生意外积极配合好公安交通部门处理好善后工作;

3.甲方组织乙方参加用人单位面试和考试,经用人单位面试和考试合格后,甲方和乙方解除劳务输出关系,乙方与用工单位直接产生隶属关系;

4.杜绝用人单位无辜辞退、停工、代工放假、拖欠克扣乙方工资,发生劳动纠纷甲方与用人单位协调解决,保障乙方合法权益,并负责跟踪服务至返校;

5.甲方保证用工企业按照承诺向乙方兑现工资等待遇。

二、乙方责任:

1.根据用人单位及工种不同,乙方应向甲方交纳一定的数额的安置服务费、管理费及跟踪服务费;

2.乙方应按照甲方和招工单位要求,出具有效、真是的相关证件,否则后果自负;

3.乙方身体状况必须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标准,并无纹身或刀疤,否则后果自负;

4.输送途中,乙方必须服务从带队人员及交通部门管理,严格遵守乘车规定,否则后果自负。如发生车祸或者其他意外事故造成乙方伤亡,或者走失等其他事故,甲方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应积极配合交通、公安部门,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5.如果原定用工单位不予接受,乙方应服从甲方的重新安排,甲方尽力将乙方安置到较合适的单位;

6.对有纹身或疤痕、持假身份证、不服从安置、欺骗甲方及用工单位、未经甲方及用人单位同意擅自离岗、聚众闹事、打架斗殴、违反厂规厂级、不服从分配、擅自离厂、被用工单位辞退或开除等任一条者,甲方概不退款,如出现意外乙方责任自负;

7.乙方进厂后,本协议自动停止,乙方同厂方直接发生劳动雇佣关系,入厂后的工伤等意外事故有厂方和乙方协商解决,甲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但是,甲方应从中尽力协调,以保障乙方的合法权益。

三、本协议签订后,甲、乙双方均不得无故单方退出,否则,赔偿由此给对方造造成的一切损失

四、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自签订之日起生效,至乙方到达用人单位上班即终止。

甲 方签字(盖章):乙 方签字(盖章):

乙方身份证号:

篇8:大学生就业协议存废之法律思考

一、大学生就业协议的合理定位

(一)大学生就业协议的含义

大学生就业协议,是指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根据1997年国家教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签订的用以明确各自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一种书面协议,俗称“三方协议”。它是教育部制定就业计划的依据,进行毕业生派遣的根据,确认就业意向和劳动需求的凭证,也是进行劳动统计的重要依据。[1]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一经签订协议,即对各方具有法定的约束力。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就业协议的约束力便自行终止。就业协议是针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由国家计划分配到市场双向选择的过渡而作出的一种政策安排,介于国家分配(派遣)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劳动合同)之间的特殊产物。[2]通过就业协议制度,学校可加强管理毕业生就业统计、派遣、档案移送等方面的工作,规范用人单位招聘、签约、接收毕业生等用人活动,督促、指导毕业生择业、签约、报到等就业活动。

(二)大学生就业协议的特征

大学生就业协议是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和高校三方主体就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共同签订的具有约束力的三方协议,旨在确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劳动聘用关系,明确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与一般的劳动合同相比,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

首先,协议签订时间的提前性。就业协议虽是大学毕业生落实工作的就业协议,但就业协议的签订并不意味着毕业生与就业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确立了双方明确而具体的劳动权利与义务关系。事实上,就业协议在劳动合同之前签订,双方劳动关系的正式建立,则是毕业生毕业后到单位正式上班,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虽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时始。若毕业生在劳动关系未形成之前便违约的,则不能依照劳动法追究其违约责任,而只能追究其就业协议的违约责任。反之,则可依据劳动法追究违约者的责任。

其次,协议签订主体的多方性。大学生就业协议虽是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协议,但该协议须经学校签字、盖章方为有效。据此,大学生就业协议参与主体事实上乃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主体。而与之具有密切关系的劳动合同,则只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协议,无需任何第三人的参与、确定即可产生法律约束力。

再次,协议签订内容的简略性。根据原国家教委规章规定,就业协议的内容主要包含签约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学校一些基本情况及参与方雇佣和接受雇佣的意思表示,不涉及劳动合同中的报酬、纪律、条件、责任等法定条款和试用期、商业保密等约定条款。协议内容的简略,使得协议纠纷当事人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权利救济。

最后,协议纠纷救济的特殊性。就业协议只是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意向协议,而非劳动合同,两者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并非劳动法规意义上的劳动法律关系。故当事人若因就业协议的履行及违约而发生权益纠纷,则不能寻求劳动法规予以保护救济,而只能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有关法律予以认定处理。

(三)大学生就业协议的性质

大学生就业协议,因是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雇用与被雇用的书面意向表示,在本质上为一合同,这在学界及实务界并无争议。但有关大学生就业协议究竟为一什么性质的合同,则是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大体说来主要有民事合同说、预约合同说、附条件的合同说、行政合同说、劳动合同说以及特殊的劳动合同说。[3]民事合同说,认为大学生就业协议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和相应的法律效力,协议主体不得擅自解除和违约,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预约合同说,注意到大学生就业合同与劳动合同签订的先后关系及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认为大学生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将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依据。附条件的合同说,认为就业协议是附加生效条件的合同,条件成就时,合同才生效。劳动合同说,认为就业协议具有劳动合同的性质,当事人签订了就业协议就意味着毕业生若无特殊情况即会依约到签约单位上班,用人单位也会安排一定的岗位接受毕业生从事一定的岗位工作。行政合同说,认为就业协议是三方协议,仅有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意思表示一致,尚不能构成完整有效的协议,唯有学校审核、盖章后方能成为有效的协议。特殊的劳动合同说,认为就业协议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关系协议,若协议的备注栏填写详细些,则劳动合同关系的内容便可相对确定。报到后的劳动合同,应依据就业协议达致的内容予以签订。

笔者以为,上述诸种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就业协议一定的特征,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每种学说仅是抓住了就业协议的部分特征,难免会出现以偏概全的弊端,因而又是不全面的。民事合同说注意到当事方平等自愿签订就业协议的特征,但其忽视了三方协议校方盖章、审核的内容,故就业协议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民事合同,因而该说存在一定的不足。预约合同说,认识到签订就业协议的最终目的在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以确立劳动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该说并没有意识到劳动合同的签订并不以就业协议的签订为前提的事实,故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附条件的合同说,着重强调了就业协议需要以毕业生顺利按时毕业为履行的前提,但其忽视了并非所有就业协议的履行都以按时毕业为前提的事实。事实上,就业协议并不需要具备毕业生如期毕业等条件才可成立、生效,而是三方签订之后即是生效。行政合同说,强调学校审核对就业协议签订的干预,无疑具有一定道理,但据此认为就业协议即是行政合同则是不妥的,因为“行政合同是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合同这一属性”,[4]而大学生就业协议是单纯涉及个人劳动事项的私人利益的合同,自然不是行政合同。劳动合同说,看到了就业协议关涉毕业生就业劳动的事项,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该说忽视了就业协议中并不具备劳动合同成立所必须具备的具体条款要件,按照教育部规章的规定,就业协议并不是、也不能代替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因而此说也是不妥的。特殊的劳动合同说,如劳动合同说一样,注意到就业协议与毕业生劳动就业的关联性,认为将就业协议的备注栏填写详细些,即使得合同内容相对确定与明确了,因而可将其认定为特殊的劳动合同。该说显然是在试图弥补劳动合同说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修正观点,但该说并未能充分注重法律和政策的严肃性,而是将形式上的就业协议等同于劳动合同,既违背法规的规定,也是违背了司法实践中多是将其争议按《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规处理,而非依照劳动法规予以认定救济的事实。那么大学生就业协议性质,究竟为何呢?笔者以为,大学生就业协议应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合同。就业协议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雇用和被雇用的就业事项在自愿基础上作出的意思表示,但其不涉及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因而不是劳动合同。因其须经校方审核盖章方为有效,又具有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毕业分配国家干预的成份,但协议内容又不关涉公共利益,仅是一种毕业生劳动的私益事项,故其又不是行政合同,而只能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合同。此种认识与目前司法实践中,将就业协议纠纷作为普通民事纠纷处理的事实是一致的,因而是可取的。

二、大学生就业协议废除的必要性

大学生就业协议是依据1989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和1997年国家教委颁行的《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制定的,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代产物,残留了较多的计划分配的色彩,制度本身存有诸多缺陷,与现阶段通过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就业指导思想不符。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行政色彩浓厚且弊端重重的大学生就业协议理应退出历史舞台。

首先,就业协议内容抽象、简略,缺乏可操作性,权利保护不力。目前就业过程中普遍使用的大学生就业协议内容,仅限于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学校一些基本情况及各自的主要义务的阐述,但对事关劳动者重要权益的工作时间、条件、福利、期限等事项都没有记载。虽说就业协议提供备注栏供签约双方根据自愿原则予以协商确定具体权益内容,以作为协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形下,作为求职应聘的毕业生在职场中完全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能够谋得一份工作对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奢望,更遑论其与用人单位讨价还价,以补充订立事关切身利益的具体条款。正因如此,虽说就业协议规定其他自主约定事项可在备注栏明确,并视为协议书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协议书上的备注栏大部分是一片空白,更谈不上有其他的附件,即使有也是单位做出的不利于毕业生的要求。[5]此外,就业协议有关违约责任的规定:“……若有一方提出变更协议,须征得另两方同意违约,由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并在备注栏注明”,也是过于概括、抽象且没有明确可行的责任承担方式,致使处于弱势地位的求职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障,因为在合同违约责任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守约一方无权主张违约责任,只能就违约损失主张相应的赔偿,而就业协议的违约损失往往难以评估。[6]

其次,就业协议主体错位,难以适应市场导向配置人力资源的客观要求。大学生就业协议虽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但根据1997年国家教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24条规定,就业协议作为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未经学校同意,毕业生擅自签订的协议无效。该暂行规定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从国家计划分配向市场自主择业过渡阶段制定的,具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在当时的就业体制过渡情形下,应该说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不过,在当前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毕业生户口落户、档案管理业已进行符合市场化的变革,人力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自主配置的大背景下,继续沿用过渡时期就业配置模式,让高校作为一方主体并承担“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况,做好推荐工作,用人单位同意录用后,经学校审核列入建议就业计划,报教育部批准,学校负责办理派遣手续”的功能,则是高校功能的严重越位。因为协议的履行、不履行只是取决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意愿,而不可能取决于学校的意愿。高校功能的越位侵害了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就业权及自由劳动权,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与国家市场导向的自由择业指导思想不符。

最后,就业协议纠纷救济机制存在不足。如前所述,就业协议只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合同,而不是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若就就业协议的履行与违约发生争议,则不能依照劳动法规予以救济解决。现实生活中就业协议的内容常是过于简单与抽象,由此产生的纠纷因缺少明确而具体的法规予以规制,而使得当事人面对协议纠纷而无法及时获得应有的法律救济。比如,仲裁机构和法院针对就业协议纠纷管辖权的归属问题,往往难以达成一致认识,而是各执一词。劳动仲裁机构认为就业协议案件不属于劳动仲裁案件的范围,而不予以受理,因为就业协议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法院则是不直接受理因就业协议纠纷而产生的诉讼,而是要求当事人先提起劳动仲裁。可就业协议纠纷并非劳动争议,常是难以获得劳动仲裁的事先救济。法院及劳动仲裁机构就仲裁协议纠纷性质认识的分歧,导致了就业协议纠纷当事人不知如何寻求救济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般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只好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诉讼程序费时费力,尤其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大学毕业生考虑到诉讼成本,也就只好选择忍气吞声了。当事人不能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不仅损害了守约方的利益,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7]

三、大学生就业协议废除可行性的法律思考

如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协议是我国从毕业生计划分配体制向市场导向的自主择业体制过渡的一种制度安排,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在当前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已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有废除的迫切必要性。在当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规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劳动的合法权益完全可通过劳动法规得到全面保护,这为大学生就业协议的废除提供了现实可行性。

(一)劳动法规权利保护的全面性

作为法治重要内容之一的劳动法治,近些年获得了长足进步与发展,分别于2008午1月1日、9月3日得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即是进一步健全了劳动法律体制,标志着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为核心的劳动法律制度得以初步建立,能够为当事人合法劳动权益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进而促进人才合理配置和流动。如《劳动合同法》便是突出强调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宗旨,其实质是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实行重点保护。大体说来,劳动合同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了劳动者权益的全面保护:首先,从立法宗旨到具体内容上,突出地强调了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实行重点保护,即(1)强化书面劳动合同形式,并正式确立实际用工是劳动关系的建立标准;(2)规范了试用期的规定;(3)强调了劳动者的知情权;(4)强化了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规定并弱化了仲裁程序;(5)对约定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形作了限定。[8]其次,明确劳动双方权利义务,确立了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包括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具体信息、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事项。劳动合同规定的必备条款具体、细致、责任条款清晰,可操作性强,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劳动法》过于原则、抽象、空洞的弊端,用人单位规避法律的空间越来越小,用人单位由原来消极违法,对《劳动法》视而不见,必须转向积极主动适应《劳动合同法》。[9]最后,劳动执法、纠纷机制得以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通过赋权让劳动者去制约用人单位,这比单独由行政部门监督监察对用人单位更有震慑力,因为没有人比劳动者更关心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劳动合同出现纠纷体现的是劳资双方的矛盾,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者权益,法律规定了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纠纷解决的多种途径,切实保障当事人能够获得更多的纠纷解决途径选择权。

(二)劳动合同替代大学生就业协议的可行性

长期以来,年满18周岁尚未毕业的大学生,尽管依据劳动法规的规定完全具备独立的劳动主体资格,但依据一些高等教育法规,则常是被认定为学生而非劳动者。这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的为就业协议而非劳动合同这一事实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在现代市场经济大潮下,这已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积极转变观念,不再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当作学生,而是将其视作具有完全劳动主体资格的劳动者,通过赋予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而非就业协议的权利,以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劳动法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劳动法规日益完善,以市场导向为主择业的今天,以劳动合同取代就业协议,具有可行性。

首先,劳动合同替代就业协议具有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是在市场导向配置人力资源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劳动的具体事项在平等自愿基础上达成的协议,其主要依据是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就业协议是国家从毕业生计划分配向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的过渡阶段所做的一种制度安排,具有政策性、临时性与过渡性,其制定依据主要是1989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和1997年国家教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前者所依据的是国家关于劳动的基本法律,其效力层次自然要高于后者所依据的部门规章。在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所依据的法规发生冲突时,便只能选择效力层级较高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以劳动合同取代就业协议。

其次,大学毕业生依法享有劳动合同签约主体资格。大学毕业生虽是尚未毕业的在校学生,但依据劳动法规,则是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劳动主体资格的劳动者,既享有宪法、劳动法等法规赋予的劳动权,也是依法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没有理由将其排除在劳动法规保护的范围之外,令其只能签订过时、落后、弊端重重的就业协议,而不能直接签订劳动合同,以强化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

最后,劳动合同具有代替就业协议的功能。依据有关部门规章规定,就业协议具有便于学校对毕业生就业统计、派遣、档案移送等服务与行政干预方面的功能。不过,从现阶段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就业协议所具有的行政干预功能因不再符合自主择业的现实需要而理应予以废除。虽说在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尚无法排除高校的组织、管理功能,但这种组织、管理也只是限于行使毕业生就业统计、派遣、档案移送等方面的服务职能,这并不违背以市场导向为原则的自主择业的就业指导思想,当事人可通过双向选择直接签订劳动劳动,以强化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此时,学校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是进行职业指导与就业统计、派遣、档案移送等服务性工作,而不是直接作为就业决策、劳动合同签订的主体。高校对毕业生择业行为的管理主要是对劳动合同进行真实性与合法性的见证并登记,而非作为一方主体参与到劳动合同中。至于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劳动权利、义务以及合同的履行、责任承担则是当事人之间私人意思自治范围的事。若当事人因劳动合同而发生纠纷,则完全可通过劳动争议纠纷解决机制寻求充分的权利救济,而不再是就业协议下民事权利纠纷的救济模式。

参考文献

[1]程延园.就业协议需要与劳动合同相衔接[N].中国教育报,2003-12-31.

[2]李孝保.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就业协议[J].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王冬梅.大学生就业协议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

[4]王平.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之比较与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2000,(3).

[5]李孝保.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就业协议[J].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6]王冬梅.大学生就业协议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

[7]王冬梅.大学生就业协议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

[8]臧筠.劳动合同法—弱势劳动者群体的福祉[J].现代经济信息,2007,(9).

上一篇:创业计划书餐饮下一篇:飞鸟集中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