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工作方案

2024-08-23

传染病报告工作方案(精选8篇)

篇1:传染病报告工作方案

响水县2015年传染病

疫情报告和疫情控制专项检查工作方案

按照《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医疗服务市场日常监督,强化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制方面的监督执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动我县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疫情控制监督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2015年响水县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疫情控制监督检查专项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任务:

1、按照依法防治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措施,建立健全辖区内传染病监督执法工作制度,辖区内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

2、开展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及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2次监督检查。

3、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违法行为的查处。

二、检查对象和内容:

(一)、检查对象:全县所有医疗、疾控、采供血机构。

(二)、主要内容: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特别是登记报告内容、时限、登记名称等符合规定情况。疾控机构对辖区网络直报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审核确认,并开展疫情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三)对于检查中,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复查整改意见落实情况,加强与疾控、院感、实验室生物安全等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通报有关情况,提高监管效能。

(四)、认真做好工作的总结上报。

响水县卫生监督所

2015年3月

(查门诊日志登记,查出10例法定传染病病例后与报告登记记录核对)传染病报告抽查情况: 符合 例 缺 例

3、传染病报告登记项目是否完整情况(查登记记录): 缺项:姓名 性别 年龄 发病时间 初诊时间 地址 确诊时间 报告时间 报告人

(五)是否实行传染病病例首诊负责:

(六)有无传染病病例转诊记录(查门诊日志登记或病历、处方等原始记录):

(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情况

1、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

是否建立预检分诊制度: 是否设置预检分诊台 预检分诊病人情况登记本

是否备有宣传资料及必要的防护用品: 是否设置呼吸道(发热)和肠道(腹泻)疾病患者的独立诊区: 否时,缺:

2、三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

是否设置处置室和抢救室 否时,缺:

3、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是否制定感染性疾病科各级医师、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 是否制定完善的感染性疾病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篇2:传染病报告工作方案

一、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报告人的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3.由陈东负责。

二、学校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报告人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2.协助本辖区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本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5.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6.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学校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

范工作计划

一、项目实施范围

在全村范围内实施。

二、项目实施内容

村级医疗机构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开展艾滋病、肺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疾控中心对非住院肺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三、项目任务分解

1、培训

定期对本村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乡村医生每年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2、发现、登记

填写门诊日志及入、出院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时,必须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并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3、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使用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传染病报告卡》按时间及病种顺序整理归档,作为本单位报告传染病的业务依据,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及时向卫生院及疾控中心报告。(2)报告时限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卫生院和疾控中心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他按甲类管理传染病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向卫生院和疾控中心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3)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

4、处理

(1)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2)做好重点管理传染病居家病例的随访工作。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1.加强监测,落实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二落实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三是按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保证传染病防治的必要经费,组织校内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落实; 2.及时报告。

一旦发现有可疑传染病病例时,要及时报告行政部门。报告病种为:

(1)法定报告的甲类和按照甲类控制的乙类传染病,门诊内发现甲类(霍乱、鼠疫)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的散发病例,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疑似或确诊散发病例;

(2)法定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一周内,同一学校发生麻疹2例及以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例及以上,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感冒、风疹、流行性腮腺炎10例以上; 2)肠道传染病。一周内,同一学校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5例及以上、痢疾及丙类肠道传染病10例及以上。

(3)非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一周内发生水痘、手足口病等10例及以上非法定传染病病人以及集聚性不明原因疾病病人,应立即向医院报告。3.报告要求。

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加强对师生健康情况晨检或巡查,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报告。

(1)学校校长、分管领导、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教职工为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责任人。(2)、学校师生中一旦发现有可疑情况,应做好学校传染病病人登记,在第一时间内以电话和网络形式报市教委,同时报告市疾控中心或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在2小时内传真至市疾控中心或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同时报教委。(3)、学校内发现传染病暴发或流行、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体性发热事件和水痘、手足口病等非法定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疗卫生机构报告,同时做好新发病人的动态报告。4.加强预防。

(1)要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规定,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所在地医疗机构做好相关疫苗免疫接种、传染病监测,及对学生健康检查与建档工作。

(2)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饮用水。做好校内粪便管理和苍蝇、蚊虫等媒介昆虫消杀灭工作。

(3)加强部门协作,积极开展传染病防制知识宣传培训。积极与医院配合,加强传染病的防范,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校园环境卫生。进一步落实卫生检查制度,积极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活动,上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良好的卫生、文明礼仪行为教育,注意个人卫生,保护环境卫生,提高学生的卫生文明素质。5.严格管理,强化责任。

1、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做好登记;配合协助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或市疾控中心做好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疾控专业人员确定的密切接触者协助做好每天医学观察,或隔离治疗病人的随访工作;做好宣传教育、饮食、饮水卫生等控制措施。

篇3:传染病报告工作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新绛县1996年-2005年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报告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 人口数据资料来自我县统计局。

1.2 方法

对新绛县1996年-2005年上报甲、乙类传染病按发病趋势、构成传染病的主要途径分类排序, 并对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1996年-2005年我县上报甲、乙类传染病14种, 累计2 131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68.90/10万。报告死亡病例9例, 年平均病死率为0.30/10万。发病最高峰是2005年579例, 占总发病数的4.97%。10年间传染病整体呈三个峰型的流行态势, 2000年、2004年、2005年发病率分别为78.08/10万, 102.71/10万, 184.80/10万;没有甲类传染病报告。

2.2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1996年-2005年我县传染病以血液传播传染病为主, 共报告845例, 占总发病数的39.65%, 有4年居各类传染病首位。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 共报告656例, 占总发病数的30.78%, 2004年、2005年大幅度上升。肠道传染病排在第3位, 占总发病数的26.37%。最后是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 占总发病数的3.19%。各类传染病各年构成和发病顺位见表1。

2.3 主要传染病发病顺位

10年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顺位依次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布鲁杆菌病和猩红热。见表2。

2.4 各类传染病的发病构成变化

10年间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明显下降, 呼吸道传染病有所上升, 见图1。

2.5 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2.5.1 病毒性肝炎

10年间病毒性肝炎居首位, 累计发病1 166例, 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54.72%。各型肝炎发病变化有所不同。

2.5.2 肺结核

每年均有报告, 从1996年至2005年累计发病557例, 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26.14%, 10年间肺结核有1年排在第1位, 3年排在第2位, 6年排在第3位。

2.5.3 细菌性痢疾

每年均有报告, 发病率逐年降低, 从1996年的16.72/10万降至2005年的0.31/10万。累计发病205例, 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9.62%。

2.5.4 麻疹

呈现散在局部流行的特点, 特别是1997年和2002年, 分别报告34例和20例。10年共76例, 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3.57%。见表3。

3 讨论

近几年疾控部门每年加大了对各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专项检查, 大大地促进了各医疗机构报告疫情的自觉性, 特别是实行网络上报后, 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 减少了漏报, 外地就诊的本地病例也及时得到统计。

新绛县1996年-2005年传染病发病中前8年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10年间有7年的年发病率在平均值以下, 2004年和2005年的发病率有大幅度的上升, 但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说明新绛县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0年间肠道传染病明显下降, 而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乙肝和肺结核发病率上升明显。提示我们肝炎和肺结核仍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2001年以来国家开始对肺结核患者施行免费治疗以后, 肺结核患者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是近2年来疫情报告增加的主要原因。

篇4:浅谈如何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2004年1月1日以来,我国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已长达7年多,国家针对传染病防治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疫情网报体系保证了各医疗机构在发现传染病时通过大疫情网报系统第一时间上报,极大地提高了疾控部门对疫情的发现率和疫情处置的及时率。但是,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仍存在及时性和准确性等众多问题,这值得我们疾控专业人员思考,如何提高和规范传染病疫情网报工作,下面浅谈一下,仅供同行参考。

1建立健全疫情网报组织机构,细化分工与明确责任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任何事情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疫情网报同样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责任分工,明确到人。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需明确管理人和责任人,国家规定此项工作疾控部门需要有专人且不少于两人负责医疗机构的网报审核与订正,每天不少于4次进行大疫情网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向网报单位反馈,督促其订正或删除,第一时间减少网报卡片的逻辑错误,保证卡片的完整率和准确率。

2培训考核制度化,普及网报知识知晓率

培训作为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疫情网报工作也同样适用,每一年所有医疗机构均需由疾控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举办一期疫情网报专业知识培训,且进行培训后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直到合格为止,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后须对本单位新进人员和其他人员举办疫情网报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网报知识的知晓率。

3疫情网报制度张贴化,强化报告意识

疫情网报制度作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一种规范,疾控部门须按照网报要求制定出统一的疫情报告制度,下发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求其统一张贴至接诊或检验传染病的相关科室,供其提示与警示作用,同时要求各医疗机构与传染病疫情相关的科室必须配备传染病登记本、疫情卡片与门诊日志,以便登记核查。

4完善奖惩制度,保障网报开展

各级医疗机构临床首诊医生和网报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后,应该严格按照制度报告疫情,医疗机构应该对积极准确报告的医生给予奖励,惩罚漏报错报或不及时报告的医生或网报人员。网报工作不同其他的业务部门工作,每年中的节假日、周末、月末都需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报卡和审卡,尤其是月末、年末的最后一天审卡人员须守大疫情网到24点后,这就需要单位对网报工作做得较好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同时,对网报工作不力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通过奖励、补助和惩罚工作,保证网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5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加大通报力度,督促整改

疾控部门作为网报单位的业务指导部门,须对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网报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采取日常检查和年终漏报调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各医疗机构在网报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检查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至各单位和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辖区卫生监督所,从而要求其在第一时间进行改正,并要求实行院内通报制。

6各级疾控加强审核,及时了解辖区网报动态

大疫情网作为疫情网络报告的唯一途径,其传染病报告卡所规定的内容均能够反应网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重卡率,这一指标也是各级网报单位考核的质量指标,负责网报管理的疾控专业人员须不定期和定期对网报的卡片导出进行分析整理,且每天进行查重,发现重卡经判定及时删除,对导出的卡片存在逻辑错误的、不准确的、不完整的,审卡人员在第一时间对网报单位进行核实,要求其进行订正,对辖区网报的质量及时进行分析并反馈给辖区医疗机构。

7开展漏报调查、全面了解网报质量

疫情漏报作为全面反映医疗机构的网报质量,其调查内容之多、覆盖范围之广为网报质量的重要途径,疾控部门须严格按照《疫情网报漏报调查方案》开展漏报调查工作,将漏报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为来年的网报工作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从而极大地提高网报质量。

篇5:传染病报告工作方案

2017年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金卫计通[2017]251号文件的相关要求,为指导各地规范科学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自查工作,特制定本调查方案。

一、目的

(一)掌握全镇各类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

(二)指导全镇规范开展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评估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逐步形成规范化管理机制。

二、调查对象、方式和范围

(一)调查对象 卫生院及全镇各村卫生室

(二)调查方式

采取现场调查,由卫生院组织相关人员对调查单位进行现场调查与评估。

(三)调查范围 卫生院及全镇各村卫生室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1.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卫生院制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各相关科室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质量管理和自查等制度。确定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人员(含分管院长及相关临床 1 科室主任等)、自查内容(是否报告、及时报告率)及奖惩等。发现漏报、不及时报告等问题时,能够提出针对性处理及整改措施。对院内医护人员,尤其是新上岗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技术培训与考核。

2.登记与报告

2.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含电子病历)的使用情况

与诊疗传染病相关的科室、门诊等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薄(或电子病历)项目设臵及填写情况。

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有效证件号、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10项基本内容。

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有效证件号、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1项基本内容。如果医疗机构实施电子病历系统,且电子病历具有传染病报告卡内容的,上述纸质登记可免查。

2.2检验部门、影像部门传染病登记及反馈情况(含电子病历)查阅检验部门和影像部门的登记项目设臵及填写情况,异常结果的反馈。检验部门登记项目应当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放射科登记项目应当包括开单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查日期,反馈机制以反馈制度、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

调查方法:现场查看本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本,检验部门和影像部门的登记本,检查登记本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登和缺项,填写不清晰或初步诊断填写症状的情况视为不合格。

3.人员及设备配备

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2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一级及以下医疗 2 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

传染病报告管理部门应有网络直报设备(包括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上网设备、报告专用电话或传真机),操作系统齐全(有防病毒软件),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网络直报密码。

4.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

医院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是否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能否自动打印传染病报告卡。5.传染病报告质量

评价指标包括: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完整率、准确率、纸质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具体内容和调查方法如下:

5.1查阅原始诊疗登记

查阅本以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记录,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被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

5.2 检查病例

全镇所有上报传染病病例

5.3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①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计算公式为: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大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病例数/实查病例数×100。

② 报告及时率:查阅病例的诊断时间与大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该病例报告卡的生成时间,甲类及采取甲类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的两者间隔在2小时及以内,其它乙、丙类传染病两者间隔在24小时及以内视为及时。

计算公式为:报告及时率(%)=及时报告病例数/大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病例数×100。

③ 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关键字段信息,包括病例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有效证件号、病人属于、现住详细地址、疾 病名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病例分类、死亡日期(如果无死亡,此项不纳入考核)、填卡日期、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填写无缺失计为完整。

计算公式为: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数/抽查纸质报告卡数×100 ④ 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准确率:上述关键字段填写完整且诊断日期与填卡日期无涂改(若更改需有更改者签名),其它内容填写无逻辑错误视为准确。医疗机构已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且具备自动生成传染病报告卡功能时,可不对报告卡填写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计算公式为: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准确率(%)=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数/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数×100 ⑤ 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纸质报告卡内容与网络报告电子卡内容均符合,视为一致。上述关键字段若有任一项不符合,视为不一致。

计算公式:一致率(%)=

XXX卫生院

2017年6月15日

纸质报告卡与系统中报告卡一致的报卡数×100

篇6:传染病整改工作方案

传染病整改工作方案

一、主题

根据疾控中心对我社区中心传染病工作的督导检查,特制定曲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防范传染病流行整改工作方案。

二、目的意义

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对于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部位。整治旨在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配套法规,加大传染病防治力度,学校的传染病防治责任意识,促进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落实,进一步规范传染病防治工作,提高预防控制传染病的能力。

三、工作内容

(一)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肠道病人进行监督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对传染病防治专项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宣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增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高卫生防病意识和防御能力,有效应对传染病的发生。

(四)落实到人,认真负责好此项工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效扎实、顺利开展做好基础。

篇7: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0.3以内,严防霍乱、SARS

和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传入;控制钩体病、伤寒、肝炎、痢疾、流感

等重点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2、全司范围内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5以

上。

3、强化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加强对高危人群特殊人群的监测,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扩散和传播均势。

4、全司职工预防性健康体检率达80以上。

二、任务与要求

1、各单位成立相应组织,专人负责,定期讨论本单位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2、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职工防病意识,各单位要以非典、禽流感、霍乱、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为宣传重点,利用标语、墙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健康宣传,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广大职工的自我防病意识。

3、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防止食物中毒及食源性、水源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各单位组织职工及从事食品卫生行业的门面、摊位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取得合格证明,否则一律不准上班或从业。

强化饮用水的消毒措施,联系有关部门对水源进行一次检查,采取措施必须达到饮用标准。

4、认真做好SARS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由专人负责做好旅客的检查登记工作,密切注意疫情动向,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公司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5、各单位对所辖范围内人员全面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情况登记,建立健康档案,督促进行一次预防性健康检查和相关疾病监测,对传染病人要重点管理和跟踪信息,安排专人负责组织落实各类疫苗的预防接种,督促新出生儿童按规定程序落实疫苗免疫接种,并及时报告给公司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6、要求公司范围内人员尽量不要养狗,组织对辖区内所养犬只进行预防接种,发现有人一旦被狗、猫、鼠等动物抓、咬伤,一定要及时作好伤口处理,并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和接种狂犬疫苗。

7、各单位加强《艾滋病防治条例》的宣传,开展防治条例的全员培训,各单位至少书写一条以上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的宣传标语。

8、各单位如有人员死亡后(不论原因),立即报告给公司重大传染病防治专干。

9、定期搞好卫生工作,开展灭鼠、灭蚊蝇、灭蟑螂活动,各单位灭鼠覆盖率要达95以上。

篇8:传染病报告工作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通过网络直报的全部传染病662例。

1.2 方法

登录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将我院2007年报告资料导出为EXCEL表格后进行统计分析。

1.3 评价指标

迟报率=该年度未及时报告卡数/该年度总报告数。

迟报卡数:指传染病从“诊断到录入”时间超过国家规定时限(甲类和按甲类管理传染病>2 h;乙类传染病>6 h;丙类传染病>24 h)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1],不包括漏报病例。

重卡率=上级机构确认的该年度重卡数/该年度总报告数。

重卡:指根据报告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等6项指标进行查重分析确认重复病例[1]。

漏报率=该年度漏报病例/该年度总报告数。

漏报病例:指上级机构主动监测后发现的未报告病例。有效率=该年度有效报告卡数/该年度总报告数。

有效报告卡数:指经上级部门审核剔出重卡或订正为非法定传染病后的所有传染病报告卡。

2 结果

2.1 迟报率

662例总报卡数中,共有7例超过报告时限,占总报告卡数的1.1%。

2.2 重卡率

经上级部门审核,一共发现有4例重卡,占总报告卡数的0.6%。

2.3 漏报率

在上级部门组织的传染病管理检查中,没有发现漏报病例,漏报率为0。

2.4 有效率

经审核订正为非传染病的有72例,加上4例重卡,共有76例无效报卡,有效率为88.5%。

3 讨论

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属于被动监测,是疾病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定点的系统监测,掌握监测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自然因素,为制定防制对策,开展防治工作,评价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防治管理的基础,是研究流行病学规律,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评价防制措施和效果必不可少的依据,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对传染病的控制起重要的作用[2]。从本次统计分析的结果可看出通过对全院医务人员定期培训,加强学习,对相关科室强化督导,定期检查,我院的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提高了,全年无法定传染病漏报。但是还存在迟报、有效报卡率较低等。

迟报病例主要是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在检验科、放射科等医技检查结果的登记本中查漏发现并补报的,是患者开单检查后取结果时没在我院继续诊断治疗造成的,这也是我院传染病管理报告的难点,查漏补报的病例有乙肝、肺结核[1]以及淋病。

4 例重卡和72例订正为非传染病的报告病例均为肺结核。我院是基层综合性医院,按规定发现疑似或确诊为肺结核病例要转诊至指定专科机构归口管理,通常我院尚未作进一步检查就以疑似病例报出,造成本年度无效报卡数达72张。

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加强传染病的管理,防止疫情扩散,提高报告质量是关键,同时也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作。

第一,及时报告。落实首诊责任制,首诊医务人员一旦发现法定传染病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院感科或防保科及时收集报告信息并网络报告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第二,定期查漏。执行公务的医务人员通常工作时患者较多,难免会有遗漏,而且我院承担着繁重的职业体检等任务,有些患者检查或化验后拿到结果就离开医院,造成漏报。医技科针对这种情况可建立阳性报告签收登记本,把阳性报告单直接反馈给临床科室,由各科室的导诊负责签收阳性报告登记本,患者过来取结果时导诊可以指导患者就诊,并提醒医务人员报卡。预防保健科至少每月一次对传染病的报告进行漏、迟报自查,包括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检验科阳性报告登记本等[3]。

第三,加强培训[4],提高业务素质。一是要广泛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分层、分类、分次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5]。二是学习各种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定期举办专题学习班。三是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科室进行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考核,考核不及格者重考,直到及格为止,以提高传染病的诊断水平。

第四,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可以通过设置独立的感染性疾病科,将肠道门诊、发热门诊、肝炎门诊、传染病科集中在普通门诊外的区域分开开诊,规范管理门诊,方便传染病的管理,同时防止就诊的交叉感染[6]。

参考文献

[1]梁莉, 张静靖, 许军红.四川省2005年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1) :164-168.

[2]杨小兵, 彭磊, 刘军.湖北省宜昌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23) :4560-4564.

[3]刘群, 徐艳.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24) :4697-4698.

[4]叶志军, 张小娟, 吴峰, 等.4138例传染病分析与医院感染控制[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7, 27 (3) :474-475.

[5]郑嘉红.传染病管理的重要性[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7, 6 (11) :1056.

上一篇:部队党员介绍信掉了怎么办下一篇:凝聚青春力量,共筑中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