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模式创新总结

2024-06-28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模式创新总结(通用8篇)

篇1: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模式创新总结

市场营销专业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阶段总结

鞍山师范学院财经系

市场营销教研室

2009年10月

为了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营销管理实践需要的、能在各行各业的企业中从事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树形象,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借鉴以往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结合本专业特点,我们拟定了“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与本专业学生入校后做出具体了创新规划。两年来,在院系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规划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规划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首先,我们总结以往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组织的历次评估的经验,结合我们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营销管理实践的调查分析,日益明确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定位,确立了“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市场营销理论及相关理论知识功底和出色的市场分析技能、营销战略和策略的策划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综合素质好、竞争能力强,能在各行各业的企业中从事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中、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

其次,我们从第一届学生入学开始,就不断强化教学改革和专业、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高度重视“两个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们在市场营销学、销售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等课程的教学中,努力实施案例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日趋成熟。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提前安排了学生见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企业的实际,而且为企业的营销管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锻炼的能力,增长了才干。

我们充分挖掘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潜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和热情,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接收学习和实践信息的渠道。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也十分令人满意,不断获得各种奖项。

我们多次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按照专业基础课、专业知识拓展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实践课“四个模块”改革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使其更加突出实践特色。

我们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课程学分与创新实践学分相结合,指导就业与引导创业相结合,已经有80%的教师在企业兼职,50%以上的同学获得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分阶段目标及措施的实施效果良好

1、两年来,我们已经建立各种实践基地18个,校外实验室1个,组织学生见习三次(每次两周),通过见习,学生们深入到了企业营销活动中,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材料,了解了企业,了解了特定行业的市场环境,企业的营销实践状况。学生为企业带来的智力支持和新鲜理念也使企业受益匪浅,对学生的表现高度评价。

2、我们积极推动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合作攻关,目前已经与联通公司领导共同立项,对公司推出的3G业务的营销推广战略进行研究,将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并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3、本学期的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深入到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建设现场,使学生在现场实际感受中体会项目的具体位置、环境优势,体会企业的文化和消费者需求的特点,进而进行切实可行、贴近实际的营销策划,实践技能得到了质的提升。

4、我们结合社会见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特别是每一种岗位的具体需要,引导学生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树立科学、实际的就业理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5、我们无论是在课内实践中,还是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都在不断地引导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在市场营销教学案例库中,我们积累了一系列创业案例,大到像史玉柱、张朝阳、马云这样的营销管理巨人,小到初中毕业的买飞机办旅游的农家女、办出国用品商店的普通青年白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和实际创业经验。

6、我们及时引导学生考取各种相关职业证书,开展研究型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在过去的两个学期里,市场营销专业的07-9班26名同学参加了助理营销师资格考试,21人获得职业证书,通过率达80%。07-9班、08-10班65人参加的保险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中,有42人通过,通过率约65%。

可以自豪地说,通过我们的努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规划的实施,正在实实在在地推进,成绩卓著,效果喜人。我们将沿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努力,继续加大创新的步伐,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推向新的高度。

2009年10月

篇2: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模式创新总结

市场营销专业在我国诞生20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活跃在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在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活跃市场、拉动内需等方面发挥着生力军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和素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营销专业作为长线应用型专业,近年来竟然出现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据教育部10月公布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市场营销和表演、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等15个专业榜上有名),为高校营销人才培养敲响了警钟。原有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和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相关高校和院系必须胸怀忧患意识,不断创新培养的方式和载体,大力推进实践培养模式创新,才能不断提升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

一、现有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开设实践课程困难重重。市场营销作为应用型较强的长线本科专业,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精而深”,但实际在课程设置上仍然呈献出“多而全”特征,除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之外的核心主干课程仍高达14-16门,严重影响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深化,推销、策划和市场调研等实验实训等实践类课程开设不全或未能开设。课程设置不能围绕营销核心主业开设课程,像《服务营销》、《战略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在许多学校还没有列入新版人才培养方案。

2.人才培养重知识能力轻素养提升,职业伦理教育和价值观培育亟待加强。现在营销专业培养偏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销售技能培养,而对学生的沟通技能、职业道德、营销伦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不到位,诚信、敬业、责任、团队合作等营销核心价值培育与人才培养严重脱节,严重影响营销专业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工作认可度和个人幸福感,对其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晋升也有重要影响。

3.实践教学重案例轻应用,特色实践教学模式较少。市场营销作为联系市场比较紧密的应用型专业,在工商管理类专业里面较早推行案例教学,但是也仅仅把案例教学作为部分专业课程的一种授课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模拟实验实训、现场实践教学甚至一线推销、调研、策划等特色实践教学模式活动开展较少,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流于形式,使学生不能真正在实践锻炼中收益。

4.师资队伍重学历轻实践,知识更新周期慢,与一线市场脱节。现在高校营销专业课老师基本来自“象牙塔”,虽然学历很高,但有真实市场实践经历的屈指可数。对专业课教师的知识更新等缺乏激励机制和强制性要求,有些专业课教师所讲课程门类多年不变、更新缓慢,像《价格学》、《商贸企业经营学》等明显与市场脱节的“陈旧”课程还仍有市场。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1.创新课程设置模式,大力增强实践课程建设。要在现有约束下聚焦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大幅度增加实践课程在全部课程中的科目和时间比例,推动与核心课程(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和经典课程相配套的市场模拟和实验实训项目,适当减少相关度不够紧密的课程。要围绕提升学生的基础专业技能、销售能力、调研能力等科学设计实践培训课程体系,聘请长期在市场一线从事营销工作、有一定总结归纳能力和理论水平的管理人员担任实践实训项目指导老师和专业课兼课教师。同时,要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努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争取在相关企业开设多种形式的.营销暑期实践课程,实践期间(建议在3周以内)全程需专兼任教师指导并承担具体任务和项目,考核完成后所修实践课程计算学分。本科生四年应至少修两门暑期实践课程方可毕业。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摆脱传统管理类专业育人思维模式,把对“人”的培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教育,助其树立法律底线思维意识。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模式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教学和学生管理载体方式,努力培育学生具备诚信、敬业、责任、感恩等优秀品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心理自我干预和预警教育,助其正确面对竞争、社会、家庭、单位,做一个积极释放正能量的优秀青年。瞄准应用定位,努力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应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提升个人情商水平,提升学生融入社会和组织的能力。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大力发挥实践教学的积极效应。在传统案例教学基础上,授课可推行形成任务驱动(目标驱动)教学模式,即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知识或能力训练任务,共同探讨任务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以期实现既定目标。全方位推行专业实验实训,积极探索假期实习、学生课外专业实践、营销类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对教师实践教学的绩效考核,建立起与营销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激励制度,努力发挥教师和学生共同积极性,探索建立专业课教师课外指导和联系学生制度,对学生的实践给予全程参与式辅导。从制度上鼓励教师和学生在暑假或节假日开展营销实务或承接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等第三方任务。在推销学等课程实践环节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校内进行摊位销售,获得珍贵的全方位锻炼。

[参考文献]

[1]陆施予,何红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完善[J].教育与职业,(2)

[2]罗志明.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篇3: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模式创新总结

一、营销专业实习模式创新的背景

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推进, 目前, 高校专业实习遇到诸如实习经费不足, 实习单位难寻等诸多困难, 实习工作难以顺利实施, 实习质量难以保障。针对这些困难, 各高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形成了一些典型模式, 主要有三类:

1. 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式实习。

这类模式以企业对专业实习的利弊权衡为前提, 合作的前景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实习学生人数多 (1 0 0人左右) , 实习基地的数量毕竟有限, 接待能力有限, 一次性统一安排是相当困难的。而且, 对于营销专业实习而言, 一、两个实习企业明显单调。

2. 松散式实习。

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分散到全国各地。这种方式由于老师不能亲临指导和监督, 类似于“放羊”, 同学们缺乏实习的压力和动力, 甚至出现大量虚假实习, 实习效果自然无法保证。

3. 情景模拟专业实习。

通过软件模拟企业实际的场景, 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下, 进行模拟实习。不可否认, 模拟实习对于程序性强的专业及课程实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会计业务模拟实习等。但对于程序性不强, 环境错综复杂而实践性很强的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而言, 需要实习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亲身经历。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工作岗位压力与挑战, 是软件情景模拟难以做到的。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以上三类实习模式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 存在着很多缺陷, 必须对另辟蹊径进行创新, 走市场化道路, 探索出适合营销人才培养的新型专业实习模式。

二、“合作双赢”模式的运作思路

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 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源的不足, 存在大量的营销和管理问题亟须得到解决;而另一方面, 学校拥有一定的资源但缺乏大量的实习场所和项目。为了满足校企双方的需求, 于是我们提出了“合作双赢”的专业实习模式。

“合作双赢”模式的主要特色在于把高校学生的生产实习与企业实际需求结合起来, 按市场的需求来组织高校学生的专业实习, 使高校与企业的关系, 由过去单纯的“依赖”型, 转变为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市场营销专业实习的具体思路是:利用营销资源 (师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供有偿服务给有需求的顾客 (各类企业如工业企业、旅游企业、贸易公司、服务企业等) 。作为卖方,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帮助企业做市场调查、营销策划、促销推广等服务;作为买方,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解决部分经费缺口。交易的结果是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企业低成本地解决了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三、“合作双赢”模式的实践

1.“合作双赢”模式实践情况。

自2003年我校第一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实习, 我们就开始了实习市场化“合作双赢”模式的探索。各年参加营销策划的同学和企业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实习涉及的企业类型丰富, 包括手机卖场、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百货超市、旅游景点、物业管理、房地产销售、机械制造、餐饮和文化培训等。为了更好地指导和督促学生的实习, 我们要求实习单位在青岛开发区范围内 (学校所在地) , 原则上不超过青岛地区。

2.“合作双赢”模式实践探索的两个阶段

(1) 启动、摸索阶段。2003-2004年, 由于刚开始采用这种模式, 有许多需要摸索的地方。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和为以后的实习积累经验, 我们采取的措施是:老师事先联系好实习单位, 商谈合作项目和合作条件, 由指导老师全程陪同同学与企业合作。我们要求各小组在实习结束后, 将策划书送交实习单位, 由实习单位出具实习鉴定, 并作为实习成绩主要评判依据, 真正做到实习从市场开拓开始, 到市场评定结束。这个阶段, 我们的实习项目基本上都是由老师主动寻找企业进行洽谈。

(2) 逐步成型阶段。从2005年开始, 基于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需要独立开展业务的情况, 为了激发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实习单位的联系开始演变为由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和由教师联系企业两种, 另外, 经过前两年的工作, 我们的专业实习在开发区范围内有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企业开始主动和我们联系。对于由学生联系实习企业, 我们的做法是:在实习前一个月对实习同学进行分组, 由各小组在实习开始之前主动联系实习单位, 之后交指导教师审查企业和课题, 审查合格方可进行正式实习;对于主动找上门的企业, 我们的做法是:加大平时与企业的交流, 将企业要求的合作课题登记在册, 根据时间要求, 将与专业实习时间相匹配的课题交学生实习;对于时间不匹配的项目, 我们另外安排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四、“合作双赢”模式的实践效果

通过这几年的“合作双赢”模式的实践, 学生、企业、教师和学校各方多受益匪浅, 具体情况如下:

1. 实习学生的收获。

(1) 学生由当初被动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型逐渐转变为主动的积极进取型。学生普遍反映, 通过这种形式的实习, 和企业打交道不再打怵。这无疑对以后营销同学毕业后走向社会拓展业务搞好客户关系增强了自信度。 (2) 通过“合作双赢”模式专业实习, 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企业的问题中, 熟悉了营销问题的解决程序, 当他们提出的营销方案被企业全部采纳或部分采纳时, 所获得的成就感是巨大的, 这也更加激发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 (3) 通过“合作双赢”模式的实习, 同学实习获得了企业的经费支持, 学生真正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一般而言, 企业都会承担实习的资料查阅费、材料费和交通费, 有些企业对于一些很有价值的策划方案会给出一定的价值体现 (用同学们的话就是“盈利”) 。 (4) 良好的专业实习为营销专业毕业求职增加了砝码。当今企业招聘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营销专业毕业生将自己完成的营销策划书作为重要的证明材料。在强大的求职作用显现下, 营销学生自发地重视了专业实习, 从而形成了“我要实习”的良好风尚。

2. 实习企业的收获。

(1) 通过“合作双赢”模式的实习, 企业能够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 最起码是获得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具体如李新小组做的“青岛高校物业管理业务营销策划”为新时代物业进入山东科技大学项目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和可行的策略, 梁德山小组做的“青岛森林野生动物园开园营销策划”为动物园的顺利开园提供了很好的策划方案等等。这些策划方案被公司采纳和应用,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企业为学生的实习基本上提供的是基本的实习成本费用, 相对于聘请专业公司大大地节约了成本。 (3) 通过“合作双赢”实习, 企业获得了与高校交流的机会, 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3. 教师的收获。

(1) 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 教师获得了市场的第一手资料, 对自己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2) 通过学生的实习, 教师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4. 学校的收获。

(1) 校方获得更多的实习资源。 (2) 通过这种方式的实习, 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很有好处。 (3) 节约了教育经费开支, 尽管现在的效果尚不明显, 但这是一个趋势

五、“合作双赢”实习模式亟需完善的地方

“合作双赢”实习模式迄今已经经过5年的探索, 模式框架基本建立, 校企双方按市场规律结成合作关系。现在亟须完善的地方主要是校企双方合作交流平台的建立,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习资源的丰富和动态化。一方面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另一方面将固定的实习实践推广到整个学习期间, 而不是仅仅固定在实习时间段。为了建立稳定而有效的交流平台, 我们计划实施两大措施:一是完善合作企业数据库, 二是加强网站建设, 依托网络扩大信息覆盖面。

结束语

专业实习如何顺利高质量地实施是摆在各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工作,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 走市场化道路无疑是必然的选择。各种专业实习模式之间不存在排斥, 而是应该基于不同的专业要求, 选择合适的模式和模式组合。我校的“合作双赢”专业实习模式是基于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和我校所处的地理和经济环节, 尽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尚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

参考文献

[1]周梅华昌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6)

篇4: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模式创新总结

关键词: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马丁·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此背景下,要求高等院校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安徽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具有60余年办学历史,长期以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大批深受社会欢迎的人才。由于在应用型人才方面成绩较为突出,2009年被安徽省教育厅遴选为“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安徽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是在原市场营销专科专业与市场营销教育本科专业基础上,于2006年新创办的,2007年纳入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大类包括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两年后根据学生志愿选择专业进行分流,目前只有2006级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一届毕业生。

一、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与特点

1.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应用型人才是与学术型人才相对应的概念,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是能够将基本理论转化成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是将分门别类的专业知识综合成系统知识的综合能力,是能够将所学各类知识转化成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职业能力。按照所受高等教育的学历层次不同,应用型人才可以细分为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等。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专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知识要求往往以“够用”和“实用”为限,特别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专门人才,知识要求从“够用”和“实用”为限逐步向“基础扎实、增强后劲”转变,强调应当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具有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及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综合能力。研究生层次应用型人才则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宽的知识面,精通某一专业领域,并能适应其他相关领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指掌握基本的营销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营销理论知识能力包括市场调查研究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市场开拓与运作能力,同时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发展潜力,能够从事某个行业营销管理工作的人才。也可以说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就是在市场营销领域或市场营销相关方向有专门知识和应用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素质,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潮流的新型人才。因而,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就是使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结构科学化。

2.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根据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①应用性。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运用营销理论知识和方法来综合分析、解决营销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将营销解决方案付诸实施的实践能力。其“应用性”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而应是创新性应用;不只是对现有营销知识、技术、方法的应用,而应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营销工作。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就是拥有能在不同具体环境与条件下创造性地提出有效的营销思路与方法,使组织目标圆满实现的应用能力。②实践性。实践是实现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体系设置时要强调实践性,培养过程要注重实践性,强化各种营销专业技能训练,特别要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市场营销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最重要,缺乏实践谈应用,等于空谈。③社会性。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要生产经营他们需要的产品,及时准确传递信息给他们,并为其提供良好的销售服务等,所以营销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社会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广泛交际能力等。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主要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各行各业开展营销工作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培养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1.是更好满足企业对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的需要。据调查,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本科生约占45%,大专生约占39%,研究生及以上约占6%,其他约占10%。这样的选择较符合现代企业的实际要求。就本科生而言,其需求量大是基于:第一,高校本科生在招生和培养方面占主要地位;第二,本科生所学知识较多,学习时间较长,知识面宽和理论基础较扎实,深受企业的青睐;第三,企业用人逐渐趋向务实和理性。它们要考虑用人成本,研究生的高学历,同时也意味着要提高待遇,且工作中不易安排使用,所以本科营销人才需求最大。

2.是强化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需要。据调查,企业认为目前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毕业生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三点:一是缺乏实际技能,二是自身定位不准,三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其中,实际技能不足,是目前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毕业生的最大不足。大多企业认为,在使用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毕业生时,感觉他们实践经验太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较差,不能为企业解决营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大多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培养才能胜任工作。另外,我们从人才交流市场上也看到,许多企业在招聘市场营销人才时,其中有一条要求是:有一年以上营销工作经验。这些都说明加强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毕业生实际营销操作能力势在必行。

3.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的需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意味着学术标准、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大批不同规格和层次的人才。作为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地方普通高校,在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方面不同于已有深厚基础的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应把自己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这样,才能既符合学校的生源现状,也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对于应用性很强的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校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够合理。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顶层设计,设计得科学合理,就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设计得不合理,培养出的人才踏入社会就会遇到麻烦,不能很好开展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计划和非教学途径的安排等。目前,從总体上看,各高校制订的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培养的营销人才范畴较大,针对性不强,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难以满足行业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教学计划一般按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再加上选修课程,普遍存在课堂理论教学比例偏高,实践教学比例偏低现象。如安徽科技学院2006级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要获得的总学分为165,其中理论教学132.5学分,占80%,实践教学32.5学分,仅占20%。2007级纳入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后,总教学分为164.5,其中理论教学128.5学分,占78%,实践教学36学分,仅占22%。理论教学偏多,实践教学偏少。

2.实践教学条件差且组织安排不合理。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它要求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而目前我们的实践教学还远远不够。一是实践教学总体尚无层次性,各实践环节凌乱,缺乏有效衔接,认知实践、上岗实践、毕业实践等不同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二是实践教学开展力度不够,实验条件跟不上,实习基地少,很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甚至有的实践课,学生说是放假,学生缺乏真正有效的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毕业实习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缺乏有效组织,主要由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导致有的学生实习时间偏少,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实习,没有真正达到毕业实习的目的。

3.“双师型”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培养应用型的学生必须有“双师型”的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而我们现任教师中,大多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从教,真正在企业开展过营销实战工作的太少,是理论一大套,实践做不了。教师自己没有实际营销操作经验,就很难培养出营销应用能力强的学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师傅不明,弟子弱。“双师型”师资队伍不足的原因,一是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深入企业实践的时间少;二是学校缺乏有效机制来激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实践;三是产学研结合不理想;四是没有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4.校企合作关系不够紧密。从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毕业生去向来看,有少部分继续深造、进入公务员队伍或从教,绝大部分都进入企业工作。如果企业与高校紧密合作,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有企业参与,当学生需要实践时,企业乐于接受并让学生顶岗实习,这样学生实践能力就会真正得到提高。近年来,高校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主动与企业联系,如安徽科技学院就联系了一些企业作为实习基地,2010年,还与德力集团合作创立了德力营销班,与南京远方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创立了远方物流经管班,使校企双方合作更紧密。但总体来看,目前校企合作关系还不够紧密,一是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观念,认为学生进企业是添麻烦,有的即使接受学生进去实习,也只是让其打打杂,有的企业想通过与名牌大学的合作增加其宣传效应,起到一定广告效果,而不太乐意与一般地方院校合作;二是政府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不完善,没有很好调动企业积极性。

四、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大学四年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法与途径等,决定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是否适合社会需要,所以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深入调研,实事求是。安徽科技学院根据自身实际,在深入调研之后,结合社会、企业对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原培养目标进行修改与完善,确定2010级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感知、市场销售、营销沟通、营销策划、市场信息分析和营销管理等专业能力,能够在国内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定位比之前的目标定位更具针对性,更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作相应改变。因此,我们对原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大调整。2010年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四个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与创新,一是实践教学比例大幅提高,由2006年的20%上升至36%。二是增加创新创业教学模块和个性拓展模块。三是在一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增加实践学时,如原专业基础课《市场营销学》理论讲授为54学时,现在改为理论讲授45学时,实践9学时;《消费者行为学》原理论讲授为45学时,现在改为理论讲授36学时,实践9学时等。四是增加校外实习时间,原校外实习时间为0.5年,现在改为为1年,包括综合实习、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等。相信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会使我们培养的营销人才实战能力更强,创新创业意识更高,会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2.多措并举,加强实践教学。①分析典型案例,借鉴实践经验。案例可以把一个企业或单位的营销工作具体做法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营销的真实性,可以提高其浓厚的学习兴趣。结合专业课程,把中外经典案例引入课堂。可以是章节导入案例,也可以是结尾引入案例,或由授课教师讲析;或把案例先交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后再在课堂讨论中交流;还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然后交给老师批改并进行点评。这样使学生对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商务谈判技巧、广告制作、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专业知识有一个接受、理解、消化的过程,不仅较直观地了解了企业营销活动,还提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②开展比赛活动,培养实践能力。近年来,我们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师加强了与团总支、学生会及各社团的联系,结合专业课程知识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如我们在上市场营销学课程时,先把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每个小组3~6人,然后确定营销策划选题,再根据课程学习内容,逐步完成策划书撰写,如当课程进行到市场调查与预测一章时,就让学生结合小组策划选题设计一份调查表,交给授课教师看是否合理,这既是一个平时作业,也是完成营销策划任务所需要的。待所有营销学课程内容即将结束时,由各授课教师组织班级营销策划比赛,比赛得分一般占课程最终考核成绩的30%,一个小组同学的策划得分可根据其实际完成任务情况作微调。各班级的营销策划比赛均结束后,再由团总支或学生会组织大型营销策划比赛,主要由各班策划效果比较好的同学参赛。我们的推销与谈判课程、广告学课程目前都有比赛。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工商银行杯”及省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比赛活动。通过比赛使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实际运用能力等都得到大大提高。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还把学生参加比赛等活动计入学分。③改善实验条件,进行仿真实践。安徽科技学院为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了320M2财经综合实验室一个,内有多台计算机和市场营销模拟软件、电子商务模拟教学软件、物流管理教学实验模拟交流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教学软件,经营综合实训室一个,建有各类教学实习基地十多家,结合营销专业课程理论学习进程,积极开展实验实训,进行仿真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④重視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实战能力。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创业能力是高校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为此,我们要组织学生学习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各地对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熟悉创办企业的申办手续和流程、了解掌握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熟悉我国的用工制度等。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邀请企业家为学生讲创业体会,尤其是本校成功创业的校友,请他们现身说法,讲他们创业的关键与成功经验,给学生以创业启示与信心。在学生有了创业意识与激情时,我们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条件,在校内外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和优惠政策,让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学生去策划创立并经营企业,综合运用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分析、营销战略与策略等知识,增强营销实战能力。如安徽科技学院2005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尹纯尧,大二开始自主创业,2007年10月底自主创办蚌埠大学生创业网并担任总经理。2007年9月,尹纯尧参加由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大学生第二届“创业之星”百万宝贝评选活动,并以安徽赛区前十名的身份参加全国决赛,12月份比赛揭晓,他被授予华东区2007年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创业之星”荣誉称号。2007届毕业于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焦同杰,现任凤阳县新鲜田园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2008年8月返乡创业,在凤阳县府城镇夏庄村创办凤阳县夏庄无公害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年出栏生猪11,000头以上并联合规模养殖企业,组建凤阳县新鲜田园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

3.内培外引,大力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要有一支既懂营销理论,又能进行营销实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样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内部培养,即对现有教师进行双重素质锻炼,创造条件,通过项目合作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等方式,让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营销实践,不断提高、丰富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从外部引进,从社会上选聘营销专家充实师资力量,让他们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他们给学生带来营销的新技术、新知识,同时还可把学生带到其单位进行顶岗锻炼,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必将对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4.开门办学,与企业密切合作。只有摈弃“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的做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应用能力。校企合作,应本着双赢原则,既要使大学生能到企业实习,学到营销真本领,又要让企业获得新知识、新技术与选拔所需人才,同时还可扩大企业影响,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具体合作方式,一是可以是企业冠名班方式,如安徽科技学院与德力集团合作开办的营销德力班,该班学生在大三就参与德力的一些大型活动,熟悉其企业文化,德力集团对教学计划有建议和参与制订权,德力形象不仅在德力班同学中得到提升,在学校广大师生中都加深了印象。二是可以是举办“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由企业發放奖学金,学校每年举办两次由企业冠名的专业技能竞赛,评出相应奖项,由企业领导来校颁奖。三是可以是举办企业家报告会,聘请周边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老总或营销高手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需要,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方面的充分准备。四是可以共建学校实训基地,实训场所可挂有共建企业的宣传资料和知名企业家的照片、格言等,这样企业宣传了自己,学生的实践条件也得到改善,校企双方获利,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晋雪梅.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10,(5):41-42.

[2]王信东.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7,(12),300-303.

[3]赵越春.市场营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4):66-68.

[4]杨佐飞.市场营销应用型本科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6):41-42.

[5]刘元春.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7,(3):25-27.

[6]姜含春,葛伟,何伟.基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本科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0,(2):59-61.

作者简介:胡月英(1964-),女,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

篇5: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模式创新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和适应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达到“学有所专,用有所长”的目的.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改革为例,通过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等措施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进行了探讨,以逐步形成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和就业的`比较优势,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创造性地开展营销工作,从而使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毕业后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作 者:陈新武 李亚林 CHEN Xin-wu LI Ya-lin 作者单位:陈新武,CHEN Xin-wu(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李亚林,LI Ya-lin(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篇6:文秘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创新与实践

教育部于2010年9月13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在会议上,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强调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过硬的秘书职业技能,为生产和服务一线所服务的实用型秘书人才。因此,文秘专业教学应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秘书技能,从而为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秘书人才。

在文秘专业教学计划中,毕业设计是一项重要环节,是学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一次实战演练。指导学生写与文秘工作有关的学术论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写调查报告,是目前很多院校文秘专业毕业设计所采用的方式。我们发现,这两种方式更加强调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而没有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测试。为了有效发挥文秘专业毕业设计的作用,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我院对文秘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显著成效,一、毕业设计新模式的实施

(一)召开毕业设计动员大会

高职文秘专业的毕业设计在第六个学期正式开始。在第五个学期末,我们召开毕业班“毕业设计动员大会”,让学生利用寒假时间提早做好准备。会上,由文法系(文秘专业隶属学院的文法系)系主任进行毕业设计动员,激励每一个同学有突出表现,呈交一份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由文秘专业教研室主任对毕业设计的具体形式、内容、相关要求做周详讲解。动员和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领会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这为即将开始的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二)确保选题具有实践价值

学生在确定选题时,首先要了解选题的背景和目前的状况,以确保自己即将研究和实践的内容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闭门造车”,做毫无价值的工作。因此,教师先要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查,还要结合实际,总结实践经验,收集第一手宝贵资料。

1.确保选题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1)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和实地考察

我们组织学生先后深入公关策划公司、礼仪庆典公司、广告公司和相关社会职能部门与政府机构等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与文秘专业实践基地各项表彰大会、庆典大会、剪彩、签约等重大活动的策划和筹办;深入学院所在地通州区档案馆、人事局办公室等顶岗实习。通过实地调研,学生亲眼目睹了当前文秘工作的条件和状况,各部门开展活动的组织方法、活动流程和操作实施的现状。这些都为毕业设计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2)指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和书本资源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从网络和相关书籍当中查找资料,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秘书之友》《秘书工作等相关优秀期刊,同时为学生推荐中华秘书网、秘书在线、中华礼仪网等秘书工作类网站,推荐人民网、新华网等权威的新闻网,便于学生了解时事政策;还可指导学生到书店购买或是去图书馆借阅和浏览相关专业书籍。为防止学生出现抄袭剽窃行为,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作品务必独立完成并有所创新。

2.多渠道广泛收集选题

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选题是毕业设计获得成功的第一步。我们曾经由专业老师分头收集选题或是自拟题目供学生选择,但是选题的范围不够宽泛,也未过多考虑学生的兴趣;我们也曾让学生自行选题,但学生的选题往往题目太大,以自己的经验和专业水平不能完成,或是选题专业性不强,或没有实践价值。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我们最终采取了师生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共同收集选题的方式。

(1)对真实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实践

学生在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时,时常参加基地各项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这样可以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学生深入某时装有限公司市场部实习,该公司准备在夏季服装正式打入各大商场和购物中心之前举办一场夏季服装展示会。因此,在该公司实习的学生就可以此为选题,对服装展示会的全程加以策划和模拟操作。

学院为进一步增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定期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或调研。教师可把企业中即将举办的大中型活动作为课题供学生选择。

如果学生最终确定了上述选题,文秘教研室可帮助联系实习基地或教师顶岗的企业,请他们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

(2)学生自己拟定题目,教师辅导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调研经历,自拟题目,教师给予启发和辅导,确保学生选择的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价值。

(3)专业教师拟定模拟题目

在毕业设计活动开始时,每位专业教师都要拟定一定数量的模拟题目,汇总之后,经过集体商议,保留最有实践价值的供学生选择。

(三)按选题完成活动的全程策划和情景模拟排练

1.完成会议(活动)全程策划方案文本的制作

任何一项大中型会议(活动)举办前,都需拟定一份计划周详,可操作性强的方案。会议方案是会议的总体安排,是在召开大中型会议前对会议如何组织所做的规划性文书,具有预想性、程序性、请示性等特点。会议(活动)方案包含的主要内容有:①会议(活动)名称;②会议(活动)目的;③会议(活动)主题;④会议(活动)规模与参会人员;⑤会议(活动)形式;⑥会议(活动)时间及会期;⑦会议(活动)地点;⑧会议(活动)议程、日程;⑨会议(活动)筹备机构的组建及筹备时间表;10会议(活动)经费预算;11会议(活动)文件名称。

学生要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各个要素逐—合理计划。其中,会议议程的拟定,会议日程的安排,活动筹备时间表的制定,会议所需文字资料的拟写及制作,是文秘专业学生必需熟练掌握的。

2.完成选题中部分重要文字资料的拟写及制作

任何一项会议或活动的举办,都会涉及若干文字资料。根据毕业设计计划,我们要求学生拟写领导发言稿、主持人串词、会议(活动)邀请函(请柬)、会议(活动)通知、议程、日程、食宿安排、经费预算表等重要文书。应用文写作是秘书应该熟练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写出格式正确、语句通顺、结构合理、内容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文稿。

3.学生分组对选题进行情景模拟

(1)根据会议(活动)方案编剧本

预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人。此环节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个性等因素,做到合理搭配,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帮助。每组选出一份最佳会议(活动)方案,以方案中的活动流程为内容,小组成员共同编写情景剧剧本。情景剧的内容可以是模拟活动现场或秘书工作场景等,同时确定每位组成员扮演的角色。

(2)准备情景模拟所需物品、进行场地布置

情景模拟最终要在答辩会上展示。答辩会的场地设在多功能秘书实训室。学生需针对本组情景剧的内容布置场地。布置的内容包括:贵宾接待室、主席台的布置,摆放桌签,张挂会标,发言席位的布置,话筒及鲜花的摆放,嘉宾席位及参会人员的座位安排,摄影位置的确定等。因此,活动所需的桌签、会标、代表证、海报、请柬、名片等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为了凸显模拟的真实性效果,我们要求学生设计完成后到专业的图文工作室制成成品。

(3)小组成员分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学生按所编剧本反复排练、不断改进,希望在答辩时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最出色的职业风采进行情景剧演示。情景模拟时要求做到:角色定位准确、声音洪亮、礼仪符合要求、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具体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符合专业要求。

(四)撰写毕业设计实训报告

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毕业设计期间所做的工作和个人感受,并形成“毕业设计实训报告”。指导教师可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并给予点拨和指正,以利于学生日后学习和实践。

(五)按规定格式上交毕业设计作品

学生要按规定的格式及时上交毕业设计作品。作品的纸质文档包括会议(活动)全程策划方案、部分重要文字资料和毕业设计实训报告三个文档。情景模拟演示由文秘教研室负责录制,并分别将各组的视频资料刻成光盘,一式两份,一份用于专家检查验收,一份由文秘教研室归档留存。

(六)采用毕业设计新模式进行答辩

毕业答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取抽签方式确定先后顺序。答辩环节由两个部分组成:

1.对撰写的文字作品进行答辩

文字作品即上述3个纸质文档。每个学生都要在规定时间内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回答老师现场提出的问题。

2.小组成员进行情景模拟,并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在演示前由方案撰写人简要阐述情景剧的内容,并介绍小组成员担任的角色。每组情景模拟时间不超过15分钟,演示完毕,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提问和指正。

(七)毕业设计新模式成绩评定方法

毕业设计新模式强调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因此评定成绩坚持客观、科学、公正、合理的原则。我们采用了2:3:5的评定方式: “2”是指纸质文档作品指导老师评定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3”是指文字作品由2位老师评定,平均成绩占总成绩的30%,“5”是指学生的答辩成绩(文字材料部分答辩成绩和情景模拟部分的答辩成绩及情景模拟部分的表演成绩)占50%。鉴于情景模拟部分的表演能突出文秘专业技能特色,因此我们特制定了情景模拟表演成绩评分标准。见下表。

情景模拟表演总分由4个指标构成:态度、应知、形象仪态、团体合作。各指标得分分成5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最终得分按照各部分的得分占总得分的百分比核定。

采用这种成绩评定方式,老师们的成绩评定工作十分繁重,但是我们认为只有评价指标科学而系统,才能够保证毕业设计成绩更加客观、科学、公正、合理。

二、采用毕业设计新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信息管理技能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从开题到毕业答辩,学生要到实地调研,查阅大量资料,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有效开发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信息管理的技能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做到了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得到加强

每个学生都要针对自己的选题撰写文稿,这些文字资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现实工作中应用频率很高。如会议通知、邀请函、领导讲话稿、会议议程、日程等。只有熟练掌握常用文种的写作技能,才能胜任未来的文秘工作。

(三)学生沟通协调与合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学生要深入实地调研,就必须与调研的组织充分沟通。通过集体编剧本、排练与修改完善、共同制作所需的活动用品和进行场地布置,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未来的文秘工作者所必需的。

(四)学生责任感得到加强、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毕业答辩,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一个考验。学生在情景模拟中,针对忘词冷场、电脑故障、所带文件数量不足、晕场、因生病不能完成自己的角色等情况,能够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这说明学生还是有一定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的。

三、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加大深入实际调查力度

学生在选题和方案设计时,从网上和专业书籍中查阅的资料较多,选题的时效性和方案的可操作性与现实仍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深入实际调研的力度,提高毕业设计工作的含金量。

(二)选题视野有待扩展

从选题的范围来看,选择商务仪式类活动策划(如开业仪式、剪彩仪式、庆典仪式、交接仪式、揭牌仪式、签约仪式)的学生较多,选择会务类活动策划(如会展、赞助会、信息发布会、洽谈会、茶话会等)的学生较少。学生普遍认为后一类选题挑战性大,策划及情景模拟的难度较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这类选题。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迎难而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培养坚毅的品格,从而把自己打造成为业务过硬、品格优秀、勇于创新的优秀文秘工作者。

篇7: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模式创新总结

一、前言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教育部16号文件)和“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要求,推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部署,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和新趋势,深入分析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更进一步发展也就势在必行。

该方案的制动过程中,我们通过现场调研,深入访谈以及收集整理二手资料等方法,在充分参考了社会用人单位对我们人才培养的意见和要求,吸纳和分析了我校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就业去向和岗位分布等数据的基础上整理完成的。

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目标

1.人才需求的特点。有关学者和相关部门、媒体对市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市场对人才的选择,简要地归纳起来是“五项基本能力”和“三种基本素质”,这较全面地反映了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五项基本能力”包括:一是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以求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用;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求和谐发展;三是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四是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面对复杂变化的环境,能从宏观和微观进行系统地分析;五是运用专业技术的能力,即掌握与职业相关的基本专业技术,以满足岗位的需求。“三种基本素质”包括:一是基本技能;二是思维能力;三是个人品质。当然,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竞争尤为激烈,其显著特点是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及管理理念不断地创新。因此,市场营销类人才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用创造性思维去分析和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2.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社会上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需要的是适应性、创新意识、综合能力、接受挑战性工作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素质都较强的人才。每年有大量毕业生涌入市场,同时,在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和“求职就业难”与“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的呼声同时响遍市场。其本质是人才结构的失调,其根源之一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存在脱节,有待于重新审视与改进。针对新的经济市场对市场营销类人才需求的特点,齐凯琴院长院长提出了“两基一技能”,两基一能”即把教学分成基本理论、基本功和基本技能三个层次来安排,围绕这三个层次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教材编写。对于市场营销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选择“培养具有基础宽厚、实用能力强、综合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三、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我校市场营销专业自开设以来,坚持立足于广东,服务于广东的培养宗旨,我校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同类院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东地区经济外向型发展的特点以及我系自身实际情况,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改革、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建设、师资力量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改革。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已经形成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和顶岗实习为一体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或实训课程的教学比重,先后开设了第三方物流软件、ERP实训软件、国际物流软件等实训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学院的统一安排,开设了一些通识课程和跨专业选修课程,如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拓展专业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2、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建设。市场营销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室活动,如公开说课活动、互相听课,专业知识讨论等,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通过以老带新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实时跟踪和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构建老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QQ群、电话、E-mail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情景模拟、企业仿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与竞赛、视频演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方法,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教学做一体化,增强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师资力量建设。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经过近几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富力强的教学团队。团队内有专业带头人1名,校骨干教师2名,双师型教师3名。定期选派相关老师,参加物流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相关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如封智勇老师和何金梅老师,就参加了广东省物流协会举办的暑期交流会。同时,我校还聘请了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管理者和企业业务骨干担任市场营销专业的兼职或兼课教师,增添了物流教研室的教学活力和提升了教学水平。

4、校内外实训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了满足高职教育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结合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特点,市场营销专业已经建成了一批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建设方面,市场营销专业,已经先后建成了第三方物流软件、ERP实训软件、国际物流软件等课程的专门实训场所,可以同时满足50人以上的实训教学。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方面,2008年,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成为广东物流协会会员,为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对外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还定期组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参观和学习相关物流企业,提供学生接触物流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定期邀请物流企业的一线业务骨干和知名院校的物流专家来我校开展讲座和交流活动。同时,成立专门的顶岗实习领导机构,设立校企合作专员,全面协调顶岗事宜;为顶岗实习学生配备专门的校内指导老师,全程跟踪和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

四、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路与措施

(一)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专业要培养适应21世纪国际激烈竞争的专业人才,改善我国市场营销的落后水平,其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跨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尽快适应岗位,并发挥才干。但是,现阶段我国大专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重理论,轻实践。由于市场营销属于一个新兴学科,其知识和理论体系还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其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一味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地位,教学方法主要还是沿用教师教、学生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对现场实际了解甚少,严重欠缺实际知识与操作能力,难以尽快胜任现场工作。

2.教与学矛盾突出。由于经费少、实习时间短,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两个方面“空对空”的问题。教学基本上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说教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方法的单一与教学观念的陈旧客观上导致了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效果不佳,从而导致难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果。

3.重专业,轻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社科知识的教育,导致了 “高学历,低素质”的存在,导致市场中出现了数量上“供大于求”、结构上“供小于求”之现象。

4、课程教学与学生就业矛盾突出。现有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重点在教授学生基本的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培养一定物流操作技能,主要是面向国内物流企业,从事国内物流工作,如工业企业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等工作。但是,广东省是一种外向型的经济,其经济活动的很大一部分比例都是与国际贸易活动有关,与之相对应的国际物流活动,如国际货代,海运业务、国际航空业务等高技术含量,良好就业前景的要求具备一定外语水平的工作,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学生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对选择市场营销作为专业学习的女性同学,由于自身生理条件和国内物流工作的特点,很难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大部门学生都选择放弃市场营销本专业工作,进行跨专业就业。

(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改进思路和措施

在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之后,应以教育部16号文件和“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精神为指南,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院校及专业自身的特点,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与实践,并形成一定的特色。主要措施如下:

1.专业设置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按市场需求与就业状况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以适应新经济的人才需要。细化市场营销的专业方向,研究市场营销专业设置市场营销(企业物流方向)、市场营销(第三方物流方向)、市场营销(国际物流方向)的可行性,增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建立健全实训(实践)课程体系。增加实训(实践)课程的教学比重,对现有的实训(实践)课程进行系统化。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总结和分析现有实训课程的经验和教训,充实和完善课程的教法和学法。

选择ERP实训软件作为实训课程教改的试点,制定教改计划,建立保障课程改革的领导协调小组,明确责任人,做好工作分工和监督工作。其次是对现有课程进行课程优化,编制实训指导大纲和实训课程标准,编制实训课程的实习报告,形成制度化和体系化,规范实训课程的教学活动。最后是根据学院和系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尽快推进相关课程教学讲义和教材的编写工作以及其他实训课程教学资料的完善工作。

3.扩大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将实训活动常态化,具体化。适当提高活动的规模和范围,扩大市场营销专业的影响力。

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学历与证书教育并重,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资格考试,形成“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培养模式。对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可在院系设立培训部,组织学生参与行业资格认证考试,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主要类型有助理物流师、高级物流员、单证员、国际货运代理从业员、报关员等国家级职(从)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使毕业生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能有一技防身,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许多院校的实践证明,持“双证”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于普通毕业生,这一模式的推行,深受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5.注重对学生外语综合能力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一,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按专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外语和计算机相关课程与实践,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如规定专科生毕业时,外语、计算机必须取得省二级证书,超过者予以相应的奖励;第二,课外开展相关培训、讲座及活动,如口语培训班、外语演讲比赛、计算机平面设计大赛等形式多样的辅助教学或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目的。

6.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第一,广泛组织高学历、高职称及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外教师或有关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学术讲座,以追踪学术前沿动态,增进文理渗透与交融;第二,有计划地举办如“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以达到学以致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激情;第三,开展辅修第二专业和第二学位教育,鼓励学生实现文理学科的交叉,经考试合格,发放不同的专业证书。

7.教学与社会挂钩,全程跟踪学生。从学生入校开始,对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可实行“导师制”,选择一些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优秀老师,负责学生的后期学习和实践及实习与毕业实习报告写作。同时,不定期地举办供需见面洽谈会,开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逐步建立就业基地,开设就业指导网站,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社会和服务社会。促进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物流专业教育教学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8.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

9.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10.加强教学管理。主要是重视教研活动,提倡教学竞赛;重视多媒

体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重视课堂氛围,探索师生互动模式。如:积极提倡和引用案例教学,辅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搜集案例,再由老师组织讨论、分析,并予以点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篇8: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模式创新总结

一、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实践教学方案单一、方法老套

现今国内各大高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大多遵循“3+l”的人才培养方案, 即3年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学习, 加1年的实习实践。这种实践教学方案既受时间限制, 又大多采取模拟式, 方案单一、方法老套, 致使学生无法接触真实的企业环境,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得不到锻炼, 致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二) 高质量实习基地建设难

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就必须让其接触到真实的企业环境。解决此问题的措施之一就是建设高质量的实习基地。这里的“高质量”是重点。何为高质量, 就是既符合人才培养的专业、岗位要求, 又能接纳学生参观、操作,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实习基地。但这样的实习基地建设起来困难重重。如今大多数的高校都能够与很多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合同, 但真正能够接纳学生到其中实习、实践的是少之又少, 大多是数量上的建设。

(三) 专业师资匮乏

近年来各类高校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不断提升, 这里不单单指学历方面的要求, 还包括专业技能, 实践能力上的造诣。但即使这样效果也并不理想, 第一个条件往往很容易达到, 但第二个条件却很难实现。如今, 由于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投入较少, 在众多的高校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较为年轻, 这些教师往往刚刚结束在高校的理论学习, 很少具备较高的营销技能和丰富的营销经验。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就给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带来了诸多困难。

二、创新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 实践教学方案、方法创新

创新在于改变, 在于突破。实践教学方案、方法的创新要求改变和突破大众化的“3+l”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满足教育部对本科教育理论教学学时数的要求基础上, 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增加实习实践的学时数。改变实践教学方法, 突破原有的课堂实训环节、创业模拟环节、创业实践环节、社会实践环节等形式。建立分阶段、分层次的培养方案, 按入学时间、接受专业知识的深浅程度及个人素养确定培养方案及方法。校内外结合、模拟实践结合、创建不同培养环境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二) 实习基地建设创新

在实习实践基地的选择上, 大多数高校的“眼光”较高。选择的对象注重知名度、看重影响力。这其实是偏离实践教学需求的,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秉承这一理念, 才能避免实习基地流于形式的问题。实习基地建设创新, 要在“质”与“量”上进行创新。在“质”上的创新, 讲求适应性, 不应只看实力的强弱、名气的大小, 应看在人才培养的适应程度上, 哪怕是十人以下的小公司如果对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也可以建设成为实习基地。在“量”上的创新, 指的是“精”而非“臃”, 避免滥竽充数。

(三) 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创新

实践教学要想取得富有成效的结果, 带头人很重要。很多学者在谈到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时常提到既有理论又懂实践的专业教师, 但这谈何容易。目前我国高校中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的教师大多是学历较高但实践经验较少, 这必然会使实践教学效果不佳。而真正能拥有实践经验的人却不在校园里。这就是两难的问题, 如何使专职专任教师具有更多的实战经验, 又能利用好社会上的企业人才?这就需要创新, 即在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上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制定学生培养计划的同时也要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每学期安排实践指导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 为了保证不流于形式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 对此进行监督检查, 保证学习效果。同时, 应放宽一些条件, 学会利用社会人才, 吸引其到学校中来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外兼修, 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实践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意义深远, 有利于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整体能力的增强。

摘要:实践教学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非常重要。但大多高校在实践教学问题上却存在着实践教学方案单一方法老套、高质量实习基地建设难、专业师资匮乏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就必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教学法

参考文献

[1]袁月.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文教资料, 2011 (11) .

[2]刘蓓蕾.市场营销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10 (1) .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思维游戏下一篇:道路重点难点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