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发展史

2024-07-20

动画电影发展史(精选6篇)

篇1:动画电影发展史

2012·第4期

CHINESE FILM MARKET 中国电影市场

从中日动画电影产业比较研究看日本动画电影对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启示 ■

周口师范学院美术系董云志

世界上动画电影产业最发达的国家首推美国,其次是日本。虽然动画电影产业在日本兴起和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但通过动画电影大师手冢治虫、动画电影奇人宫崎骏等人的努力,使得日本的动画电影产业快速发展和壮大。加上政府的重视,不论是在动画电影产业的运作机制方面还是政策导向方面,日本动画电影产业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世界各国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将中日两国动画电影产业进行比较,研究中日动画电影产业发展差异,寻找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可借鉴的经验,以便国产动画电影产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起来。

发展现状比较

日本对动画电影产业的重视和开发由来已久,动画电影产业在日本的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日本经济的一大支柱。首先,日本动画电影产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日本有着成熟的漫画市场。目前,日本动画电影产业的规模已经超乎寻常,漫画作品几乎占了整个日本出版物的40%,读者不局限于儿童,而是有着一个很庞大的读者群体。

我国的动画电影产业在进入21世纪之后,发展势头迅速,特别是在动画电影产业总产值和拍摄动画片的时间上都突飞猛进的增长。据悉,到2010年底,我国动画电影企业已约有7000余家,动画产业基地40多个,动画片产量翻了几番,涌现出一批深受观众喜欢的高质量动画片,如《秦时明月》、《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国内许多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动画专业,在校学生约50多万人。从上述情况看,我国俨然已迈进了

动画电影大国的门槛。但比较而言,我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作品缺乏创意、整体质量不高、动画电影人才断层严重、产品营销薄弱、知识产权意

识不强等,这与我国的动画电影业发展趋势相比还不够成熟。

据查,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画电影产品,日韩占69%,欧美占29%,内地和港台只占区区11%。《名侦探柯南》是日本的一部动画片,它在搜索引擎上可搜到600余万条的相关条目,中国经典动画片《西游记》的搜索结果却仅有

200多万条目。历时三年打造的2011 年上映的3D 动画电影《兔侠传奇》,由范伟、闫妮、濮存昕等阵容强大的明星团配音,其搜索结果也仅过百万条目大关。在日本,动画电影产业已位居日本国家支柱产业的第三位,在世界上,日本的动画电影产业也具有相当大的国际影响力,仅次于美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动画电影帝国。与日本相比,我国人均拥有国产动画片的时长就显得较少,这与日本政府对于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和推动有着很大的关系。

很明显,我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日本的差距还很大。我国并不缺乏绘画人才,每年为日、美加工动画,也出了不少名作。综合日本动画电影的发展状况和对中国的影响,可以看出,我国尚未形成一个适于动画电影发展的文化体系。当然,中国的国情有其特殊性,我们的政府既要鼓励发展本土的动画电影产业,又要从邻国吸收值得借鉴的东西。因此,静心反思,潜心发展,才能逐步缩短差距,健康、快速地向动画电影大国迈进。

产业政策比较

2004年4月20日颁布的《关于发

展我国影视动画电影产业的若干意见》规定:电视台每天播出的国产动画片比例不能低于60%。随后,国家还启动资金大力支持发展国产动画电影产业,政府的支持也带动大量民营资本涌入,极大扩展了动画市场,创作数量增长迅速,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与我国的动画电影产业政策相对单一相比,同处于亚洲的日本,其动画电影产业的发达不仅有动画电影产品本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有政府的政策杠杆调节和完善的法规布局。

日本采取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其一,利用援助资金方式进行动画电影文化的扩展宣传。日本利用“政府开发援助”中的“文化无偿援助”资金对动画电影产品进行播放版权的购买,然后在海外实施免费播放行为,在一些国家熟悉和依赖这些动画电影产品后,将免费版权渐次提升为低价版权。其二,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战之后,日本尚处于动画电影模仿创新阶段,就已重视动画电影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如今政府不仅规定动画电影产业中要有专门的知识产权财团法人,更重视动画片及衍生品的授权行为,从法规到具体实施对动画电影知识产权进行严密的保护。其三,成立专门部门,加强产业管理与支援。日本动画电影产业的政府部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文化厅下属的文化审议会,主要负责日本动画电影产业的国际交流与政策;另一个是动画电影产业研究会和传媒与内容产业局,给日本国内发展初期的动画电影企业提供发展交流平台,进行帮扶、引导、交流和增长。这样以来,政府职责分工明确的专门部门就形成了对动画电影产业的分类细化管理,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并及时进行政策性的调控,使政策实施更加高效。其四,重视软实力战略。日本动画电影产业软实力的核心是对优质人才的重视,如将动画电影产业的大师与大学动画电影教育相结合,形成名师名教的活跃局面;再如每年都举办各种类别的动画电影节,著名的有“东京国际动画节”等,与动画电影商业行为紧密联合,在制作、营销、推广等方面综合培养动画电影产业的后继人才。无论在教

专题研究 26 CHINESE FILM MARKET 2012·第4期

中国电影市场育、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非常重视动画电影人才,重视动画电影产业中的软实力。其五,采用分级制度,加强市场规范。日本动画电影不仅仅是指向儿童的一种单一的艺术形式,更是全民总动员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在日本每个年龄层都有与之相适合的动画电影作品欣赏,都有相关的衍生品可进行消费,并细化动画电影类别的分级制度,从而形成一个庞大有序的动画电影市场。

由上述情况可知,我国在动画电影产业政策上的不完善还体现在“专门部门”、“分级制度”、“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亟待加强和改善。

运营机制比较

动画电影产业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世界各国在发展动画电影产业时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特点。在运营机制方面,日本的动画电影产业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规模,在于其资本运营的环节都以市场需求为指导原则,这对我国动画电影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

(一生产方式不同。日本的动画电影运营机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分工协作,这种方式提高了漫画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日本的漫画家一般都以工作室方式进行创作,每一个工作室里的工作人员在漫画家的领导下,进行分工协作,有明确细致的分工,剧本文本和角色绘制,甚至形象的勾线、上色都是分工完成的。分工协作的生产方式致使其动画电影教育也是分类的专业化培养模式。在我国,动画电影产业整体落后,在教育方式中还是针对工作环节的教育培养,没有完善系统的分类专业,主要侧重于制作技术的培养,忽视动画电影产业在创作故事剧本、衍生品营销等其他环节的培养,这些原因也导致我国动画电影人才的结构单一,形成的动画电影产品缺乏创意,集中在模仿创作的程度。分工协作生产方式是提高动画电影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对此应有深刻的认识。

(二分级制度不同。日本动画电影产业有着庞大细致的分级市场体制,规范的分级制度。针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受众,进行了类别和级别的细致划分。例如日本很多漫画杂志是面向18-25岁的青年,也包括从少年时代一直看漫画到30-40岁的读者,目前日本动漫产品受众的平均年龄为32岁,这极大的扩大了受众市场。反观我国,对

于动漫的认知还停留在认为动漫是低年龄层的消费艺术种类的层面,不仅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思路受限,而且相关部门在审批动画电影项目时,也往往出于这种保护低龄消费者成长健康的考虑,进行各种题材和创作的限制,这些都使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无法扩展和壮大。正如某动漫资深人士所言:“如果说宣传力度不够是外伤的话,观众定位不准则是致命的内伤。”2011年入围法国昂西国际动漫节的中日联合出品的电影《藏獒多吉》,由于坚持“根据两国国情,达到双方认可”的折中原则,致使影片定位不准,从而重蹈国内票房失利的覆辙。此外,日本动画电影产业中与动画电影作品等同重要的是衍生品的开发和营销,国家也在各种政策举措上大力支持和保护作品和衍生品的出口,开拓国际营销市场。

对此,我国在动画电影运营机制的相关环节做得不够完善,这也是我国动画电影发展滞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想使动画电影产业给我国带来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我国应该在动画产品体系中各年龄段的比例合理,还需要增设动漫分级制度,立足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从各方面加强学习和调整。

结语

日本作为当今世界上的动画电影的生产大国,不论是题材、内容、受众、艺术性还是外在的机制方面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与之相比,国产动画电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日本动画电影产业的成功,为我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我们应当立足本土,结合实际国情,清醒认识,找到不

足,更好的发展我国动画电影艺术。

首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才会很好地利用中国丰富庞大的传统文化素材。如在选用中国传统题材时,可以加入再创作的成分,以原来的故事为基础,从现代人的欣赏角度对其进行改编,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在注重动画电影艺术教化功用的同时,还要提高作品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紧跟时代步伐,尊重观众需求,才能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动画电影艺术。

其次,逐步引入动漫作品的分级制度。重视成年人的动画电影需求,克服低幼化倾向,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动画电影作品的取材范围,拓展动画电影市场,使动画电影产品和动画电影衍生品的附加值增大,并逐步完善动画电影产业链,创造我国的动画电影形象品牌,增强动画电影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性。

此外,重视动画电影人才的培养。在高校中不但要改变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当中注重理论和技法的学习,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文化素养。同时,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也应注重实践性和多元化,避免“统一化”和“笼统化”,这样才能培养出复合型的实用性人才。

与动画电影帝国日本相比,我国动画电影大国的道路还任重道远。除了上述种种原因,我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还需在题材选择、剧本编排、人物塑造、场景刻画、声优挑选、音乐制作、商业价值取向、动画电影品牌创造、动画电影产业链完善、受众定位,以及政府扶持和新媒体力量支持等诸方面付诸实际行动。只有把人力、物力全力投入到打造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品质中,立足本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民族动画的优点,突破动画电影产业发展的局限,提高品质,增强审美性和娱乐性,才能制作出更多内容高尚、品格优良、受众广泛的动画电影精品,从而实现国产动画电影产业的大发展。

(责编:程 龙 专题研究 27

篇2:动画电影发展史

1907~1937年是开创阶段。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由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美国动画片史正式开始。这一时期的动画影片只有短短的5分钟左右,用于正式电影前的加演,制作比较简单粗糙。这个时期的动画先驱还有温莎·麦克凯、派特·苏立文、弗莱舍兄弟等。麦克凯是美国商业动画电影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品有《恐龙》〈露斯坦尼亚号的沉没〉等。苏立文刨作了美国动画片史第一个有个性魅力的动画人物“菲力斯猫”。弗莱舍兄弟的作品有<蓓蒂·波普〉<大力水手>等。华特·迪斯尼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崛起,1928年他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1932年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

初步发展

1937~1949年是美国动画片的初步发展时期。1937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白雪公主》,片长达74分钟,这在美国动画片史上是个史无前例的创举,继而推出《木偶奇遇记》《幻想曲》《小鹿班比》等动画长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迪斯尼公司停止了动画长片的拍摄,直到40年代末期才恢复过来。查克·琼斯创作的动画短片如《兔八哥》《戴飞鸭》等在战争期间也非常受欢迎。

第一次繁荣

1950—1966年是美国动画片第一次繁荣时期。这个时期,迪斯尼公司几乎每年都推出一部经典动画片,如《仙履奇缘》《爱丽斯梦游仙境》《小姐与流氓》《睡美人》,等等。其他的动画制作公司在迪斯尼公司的排挤之下纷纷关门停业,迪斯尼公司成为动画电影业的霸主。

蛰伏

1967~1988年是美国动画的蛰伏时期。1966年12月15日,伟大的华特·迪斯尼因肺癌去世,迪斯尼公司陷入了困境,美国动画业也进入萧条时期。此时,电视动画逐渐发展起来。汉纳和芭芭拉是电视动画的代表人物,他们创作了电视系列片《猫和老鼠》《辛普森一家》等。整个70年代,只有数部动画片,质量也平平。80年代初,老一代的动画家都到了退休的年纪,迪斯尼公司努力培养新人,处于新旧结合时期,拍出了颇有争议的动画电影,如 《黑神锅传奇》等。80年代后期,迪斯尼公司开始尝试着利用电脑制作动画,1986年的《妙妙探》,第一次用电脑动画制作了伦敦钟楼的场面。同时,公司任用了专业的企业经理人麦克·艾斯纳接管了公司。

又一次繁荣

1989年是美国动画又一次繁荣时期。迪斯尼公司推出了《小美人鱼》,获得了极大成功,标志着美国动画片又一次进入繁荣时期,一直持续至2002年。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很多,如创造了票房奇迹的 《狮子王》、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以及可以乱真的《恐龙》,等等。20世纪90年代末期,各个大制片公司纷纷涉足动画界,使这一时期的美国动画异彩纷呈。

据《美国动画大百科全书》(杰夫„伦伯格著,切克马克出版社,1999年,第2版)统计,自1911至1998年,美国共生产动画片2286部。

动画家主要有:温莎.麦克凯,代表作品有《恐龙》(1914)、《露斯坦尼亚号的沉没》(1918);弗莱舍兄弟,代表作品有《小丑柯柯》(20世纪20年代)、《大力水手》(20世纪30年代)、《蓓蒂·波普》(20世纪40年代);华。特.迪斯尼,代表作品有《米老鼠》(1928)、《唐老鸭》(1934)和《白雪公主》(1937)、《小飞象》(1941)、《睡美人》(1959)、《幻想曲2000》等41部经典动画片;汉纳一芭芭拉,代表作品有<猫和老鼠》(1939)、《辛普森一家》(20世

纪60年代)、《杰特森一家》(20世纪60年代);凯利.艾西贝瑞,代表作品《小鸡快跑》(1998)、《埃及王子》(1998)、《怪物史莱克》(2001)、《小马王》(2002)等。

美国主要动画制作公司主要有:迪斯尼公司,成立于1923年,一直由华特·迪斯尼掌门,1967年华特去世后,由他的哥哥罗伊掌管,后交给华特的女婿米勒,在80年代雇佣职业经理人艾斯纳接管,使得迪斯尼公司重获新生;华纳兄弟公司,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40年代开始制作动画短片,1962年关闭了动画部门,直到20世纪90年代,又开始重新制作动画片;梦工厂,成立于1994年,由原迪斯尼公司高层领导人卡赞伯格、音乐界泰斗大卫·格芬以及著名大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共同组建,从1998年开始陆续推出非常有票房号召力的大型动画片,欲与迪斯尼公司分庭抗礼,2001年出品的《怪物史莱克》获奥斯卡大奖。

美国动画片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鲜明的特点。它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音乐优美动听,引人入胜,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做到了雅俗共赏,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多以大团圆结局,悲剧性的影片很少,努力迎合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人物造型设计规范,与生活中的原形差别不大,大多不大变形,形象优美;动物形象大都作大幅度的夸张:大头、大眼、大手、大脚,成为被世界各国广泛借鉴的卡通模式。到了20世纪末,大量运用数字技术与电影技术结合,使画面更趋逼真形象,达到完美的画面效果。美国善于塑造典型,推出动画明星,从1914年的恐龙葛蒂到2002年的小马王斯皮尔特和怪物史莱克,美国为世界动画艺术宝库推出了难以计数的具有各种造型和各种鲜明性格的为全球人稔熟和喜爱的动画明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与之比肩的。美国动画片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领着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

美国动画行业发展介绍

美国的动画市场非常成熟,并借助电影业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完善自己。在世界动画史上,美国动画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领着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它拥有比较成熟的商业动画运作模式,众多运作非常成功的制片厂以及世界一流的动画设计和制作的人才资源。所以它是当之无愧的电影和动画王国。

介绍美国动画片的发展,我们以这些著名的动画公司的发展为主线,因为他们的发展见证着美国动画行业的发展。

1)迪斯尼公司

“我讨厌只为了赚钱而去做事,当然你也不能说我不重视金钱,我对金钱只有一个看法,不要把它堆在那里,而要用它去办些有益的事。”——沃尔特·迪斯尼

迪斯尼公司动画片《木偶奇遇记》

1901年12月5日,沃尔特·迪斯尼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他以卖报纸为生,但他却梦想着能够成为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一战爆发后,年少的沃尔特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涯,开始了从军当兵的军旅生活——野战救护车驾驶员。

1919年战争结束,沃尔特开始为动物卡通做广告。

1922年,时年22岁的沃尔特孤身从老家来到了好莱坞,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动画创作工作室,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

1925年7月,25岁的沃尔特·迪斯尼和哥哥洛伊·迪斯尼创立了迪斯尼兄弟制片厂,拍摄了《爱丽丝梦游仙境》及其系列片。同年,迪斯尼推出的《兔子奥斯华》获得社会广泛认同并产生巨大的影响。“迪斯尼兄弟公司”于1926年正式改名为“沃尔特·迪斯尼公司”的名称。1928年是迪斯尼公司最辉煌的一年,迪斯尼动画的品牌形象得到了确立,动画的市场运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一年里,沃尔特和依沃克斯合作,创作了动画史上最伟大的明星之一——米老鼠。它在动画片《疯狂飞机》中首次亮相,就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了著名的动画明星。迪斯尼的首部有声动画片米老鼠系列第三部《威利号汽船》也是在这年诞生。米老鼠乐观进取、快乐天真,很快风靡全世界;胆小、憨厚、敏感的普鲁托,土里土气、毛手毛脚、反应迟钝又自以为聪明的高飞狗,以坏脾气著称的唐老鸭等动画明星陆续诞生。这些动画明星不仅为迪斯尼带来了荣誉,更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它们的形象被开发为玩具、文具、服装、家庭用品等,深受人们尤其是儿童所喜爱。(周边产品)

迪斯尼公司从1929年到1939年共拍了60多部动画短片,它在这些动画片里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几乎把这十年里所有的奥斯卡最佳动物短片奖囊括入手,例如1932年的《花与树》、1933年的《三只小猪》、1934年的《龟免赛跑》、1935年的《三只小猫咪》、1936年的《乡下表亲》、1937年的《老磨坊》、1938年的《斗牛费迪南》和1939年的《丑小鸭》。而最让迪斯尼公司出彩的是1937年拍摄完成的世界首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这部动画片很快在美国和世界上风靡开来,使迪斯尼公司在美国无可匹敌、首屈一指,并且确立了美国动画王国的地位。1937年这一年成为了迪斯尼动画发展的标志年,同时也是美国动画发展的标志年。

迪斯尼有个从1939年延续至今的传统,那就是基本上一年生产一部长片。这个传统是在1939年到1966年形成的,在这27年时间里,创作出了许多名著,比如:1940年的《木偶奇遇记》、1941年的《幻想曲》、1942年的《小鹿斑比》、1946年的《南方之歌》、1950年的《仙履奇缘》、1951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1953年的《小飞侠》、1961年的《101忠狗》、1963年的《石中剑》。以上这些影片都是迪斯尼亲自领导创作的。

迪斯尼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动画界的最璀璨最耀眼的明星,在1966年离开了我们,带去了动画界许多美好的梦。而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是直到1967年才公映的《森林王子》。沃尔特·迪斯尼去世后,迪斯尼公司先后由他的哥哥洛伊、华特的女婿米勒、职业经理人艾斯纳掌管。艾斯纳掌门迪斯尼是在80年代了,他为公司的重生做出巨大的贡献,让迪斯尼再次放出了光彩。

70年代的时候,迪斯尼公司又制作了《救难小英雄》、《罗宾汉》等动画影片。90年代后,迪斯尼公司的影片内容开始向着其他国家的文学、故事题材扩展,丰富了影片内容,拓展了创作思路,产生出了诸如《狮子王》、《风中奇缘》、《花木兰》及《人猿泰山》等作品,让人赏心悦目。

近年来,电脑为迪斯尼公司开拓了新的天地。利用电脑技术,他们在1995年推出了第一部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之后又陆续推出《海底总动员》等,1999年推出的三维动画大片《恐龙》,又将人的创造力推向了极致。那些仿真形象表演毫不逊色于好莱坞大牌明星领衔的影片。这些动画片的极限仿真技术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了,甚至有人看过后,都不知道这些片子是用电脑技术创造出来的。

通过迪斯尼人的勤劳与创造,直至今天迪斯尼迪斯尼公司在商业动画领域的领先地位仍然无人可及。

2)梦工场——迪斯尼最大的敌人。

“梦工场”是在1994年初,由原迪斯制片部总裁杰夫利·科兹恩伯格与大导演斯皮尔伯格、音乐巨子大卫·盖芬筹组而成。其中尼科兹恩伯格曾让迪斯尼动画达到一个高峰。他从1984起十年间担任迪斯尼制片部总裁,曾制作出《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狮子王》、《阿拉丁》等动画片,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它的创建,与老牌动画巨头迪斯尼形成了正面竞争的格局。

1998年,梦工场创作的如梦如幻气势磅礴的《埃及王子》技惊四座、大卖特卖,也让迪斯尼为自己数十年来没有突破性的前进而汗颜。《埃及王子》、仿造迪斯尼模式的动画片《黄金国之路》、《小蚁雄兵》、粘土动画片《小鸡快跑》等佳作让梦工场冲破了迪斯尼一家独大的局面。

梦工场在2001年暑假强档推出《怪物史莱克》,让它的对手迪斯尼着实吃了一堑。这部影片让迪斯尼花了7年时间费尽心思制作的影片《亚特兰蒂斯:失落的帝国》失去了应有的光彩,更为严重的是,它让迪斯尼投入了1.7亿美元拍摄的电影巨作《珍珠港》票房冷淡。究其原因,是因为《怪物史莱克》这部全电脑动画片中的史莱克虽然长相丑陋,并且长着绿毛,但是招人喜欢,不仅赢得了无数观众为之青睐,还获得影评人的高度评价。

3)华纳电影公司

华纳兄弟公司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直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了动画片的制作之路,但是途中遇到困难,曾一度关闭了动画部门,从1962年关闭到90年代才重新拾起动画制作这个行当。

1930年以来,华纳公司开始制作时长6分钟的系列动画短片,如《兔巴哥》、《疯狂曲调》、《达菲鸭等作品》、《快乐旋律》、《猪豆子》等等,他的这些短篇获得当时电影公司的青睐,成为这些公司电影前播放的首选。其中诸如兔巴哥和达菲鸭这样的角色成为了历史上的经典动画明星,而当中最耀眼的明星还得数兔巴哥,它曾经三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并且在1958年成为了奥斯卡小金人的主人。

《猫和老鼠》是由好莱坞动画界的传奇人物威兼·汉纳和约瑟夫·巴伯拉于1939年共同创作的,它是美国华纳兄弟公司的著名动画品牌,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动画片之一。自这部动画片创作出来后,一直备受世界影迷的热烈喜爱,它创造的业绩至今仍然很耀眼。

1988年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和1996年的由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出演的《空中大灌篮》两部影片,就是由华纳推出,曾经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多年后,华纳公司汇聚好莱坞影星和公司旗下的兔巴哥、太菲鸭、猪小弟、火星人、爱发先生、大嘴怪、燥山姆、BB鸟、歪心狼、崔弟和傻大猫等动画明星,隆重推出影片《巨星总动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哥伦比亚公司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成立于1920年,开初叫做CBC电影销售公司,它是由H·科恩、J·科恩两兄弟和J·布兰特在好莱坞成立的,他们最初是环球影片公司的员工。这家公司开始摄制喜剧短片,1924年改名为现在这个名称,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0年后发展成为美国的8大电影公司之一。

1999年,哥伦比亚公司推出《精灵鼠小弟》震撼美国电影市场,成为全美电影票房排行冠军,并且持续了几周。这部影片的风格是幽默,并且充满了家庭氛围,是由真人、动物演员和三维动画形象共同完成,给人带来了新鲜的感觉。

2005年,哥伦比亚公司完成了耗资近1亿2千万的动画大作——《最终幻想》。它历时四年,为了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哥伦比亚公司在组织架构上花费了大力气:组织上百名漫画家和电脑技师进行绘画和动画设计,建立专门的制作室。它的影片背景设计的蓝本与众不同,使用的是专人航拍了整个纽约和洛杉矶的地形。片中的动作场面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其中80%使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电脑动画技术,连人物的纹理和衣服的褶皱等细节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逼真程度。

5)派拉蒙公司

派拉蒙公司成立于1912年,由美国一家演员公司和一家故事片公司合并而成。五六十年代,美国影业开始萧条,收入严重下降,派拉蒙也没有逃脱这样的厄运,1966年石油资本集团购买了走下坡路的派拉蒙,使其成为海湾与西方石油公司的一家子公司。70年代,美国电影业开始恢复昔日的辉煌,派拉蒙又借着这股东风慢慢回到了以前的样子。

派拉蒙历史悠久,而迪斯尼是动画王国中的巨人,他们不可同日而语,但派拉蒙近几年推出的动画片《棉球方块历险记》、《天才小子:吉米》连获好评,其中以《天才小子:吉米》最为著名,它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的提名。派拉蒙公司创作出这些让人叫好的动画片后,又出品游戏和动漫,从中大赚了一把。在过后的经营中,派拉蒙收购了能与迪斯尼叫板的动画新贵梦工场,其在动画市场的竞争力大大增加,加上有《天才小子:吉米》成功的运营模式和梦工场丰富的实战经验,今后派拉蒙定会有惊人的表现。

美国的独立制作动画人在20世纪80年代后发起了反商业的动画浪潮,他们制作的动画片有着不同的制作路线和制作风格,与美国主流动画工业完全不同,这些作品有的是批斗世俗,有的是创作人自发感想即兴创作的,形式上多选择短篇这种富于集中表现的形式。从此,美国的动画片内涵的表现力随着这些作品的出现而得到了丰富。

美国动画发展的特点:

美国动画片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鲜明了的特点。美国动画片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领着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

第一,频繁丰富涌出动画周边产品。

第二,善于塑造典型,推出动画明星;

第三 大团圆结局,悲剧很少,迎合观众心理需求;

第四,注重细节刻画,雅俗共赏,迎合观众审美口味;

第五,动物形象夸张,成为被广泛借鉴的卡通模式;

第六,人物造型设计规范,与原形差别不大,形象优美;

第七,数字技术与电影技术结合,使画面达到完美的效果;

第八,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音乐优美动听;

动画简史

动画,顾名思义就是“会动的画面”。它起源于人们记录运动事物的一种强烈渴望。从人类发展的历程来看,人类一直在尝试着用画来展现事物的运动。动画的起源和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朦胧意识时期。

让静态的画面动起来一直是人类执著追求的一个梦想。人们公认的最早的“动画现象”是一幅旧石器时代的野牛图,它在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中,其野牛的尾巴和腿均被重复绘画了几次,看起来有奔跑的动感。在约2000年前的埃及的墙饰上,描绘着两个摔跤的一小段连续动作。其动作分解准确,过程表现完整,类似今天的连环漫画。在古希腊的陶瓶上也发现了连续动作的绘画。

这充分地说明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产生了动画意识。无论是大型的壁画,还是长篇的连环画,虽然能给人以运动的意念,但毕竟都还是静止状态的画面。怎样能够使动画真正动起来,成为了人类不断追求和探索的一个执著梦想。

(2)思想形成时期。

大约在十九世纪20年代,随着科学的进步,英国科学家发现著名的“视觉暂留”现象,即一个物体被移动后其形象在人眼视网膜上还可停留约1秒的时间,这揭示了在快速闪现连续分解的动作时可以产生活动影像的原理,由此许多关于活动影像的视觉装置或玩具被创造出来,例如幻盘、走马盘、西洋镜等等。这里我们以“幻盘”为例进行简单的说明。“幻盘”是一个边缘画有连续动作形象、内圈刻有直条细缝的硬纸圆盘,其中心有可活动的固定转轴,圆盘快速运动时,透过细缝从对面的镜子中便能看到活动起来的物像。

(3)技术探索时期。

1877年,雷诺将诡盘与幻灯相结合,研制出“光学影戏机”并取得专利。这个伟大的发明为日后动画能够真正在电影、电视上放映奠定了基础。这个装置由数个转盘组合而成,外加投射光源,大型的圆形转盘内侧装置一圈镜片以折射图片,图片则环绕在圆形鼓状物之间跑动,经由幕后光源的投射和镜片投射,幕布上便可看到活动的影像。雷诺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早放映动画片的人,他放映的作品有《丑角和它的狗》、《一杯可口的啤酒等》。这些早期的动画已经具备了现代动画的一些基本特点。

1906年,也就是在电影出现十年后,美国人斯图尔特·勃莱克顿拍摄了一部名叫《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的动画片,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诞生了。

(4)动画表现突破时期。

随着人们对动画片的不断探索和深入认识,动画片的制作方法也有了巨大的突破。1914年,美国人埃尔·赫德发明了透明赛璐璐片,它结束了以往绘制动画时,必须将每一次变化的形象连同不变的背景都要画一遍的繁重工序,为动画影片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赛璐璐片也称明片,是一种以醋酸纤维为原料的透明度强的薄片。绘制时,可以把活动的形象画在赛璐璐片上,然后再与静止的背景叠放在一起进行逐格拍摄,这就是电脑动画出现之前传统的动画制作方法。

至此,动画片技术的发展已经基本成熟。

(5)动画生产成熟时期。

1906年后期,被奉为“现代动画之父”的法国人爱米尔·科尔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动画片《幻影集》,该片表现了一系列影像之间神奇的转化。爱米尔·科尔也是最早尝试将动画与真人动作相结合的人。1908年到1921年间,科尔共拍成250部左右的动画短片。他的作品致力于动画视觉表现力的挖掘,极富个性和自由创作精神。

篇3:动画电影发展史

关键词:动画电影,国产,《大圣归来》,发展

近年来,在文化强国战略方针的引导下,我国影视动画产品数量逐年增加,但动画电影创作始终难以突破题材匮乏、内容单一、缺少情怀的困境。2015年夏季,国产3D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上映后,很快就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成功也给中国动画电影发展以启示,中国动画电影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坚持本土化发展

《大圣归来》故事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众所周知,与《西游记》有关的影视作品非常多,《西游记》中的许多故事在中国已经是妇孺皆知。稍有不慎,创作者就有可能落入“老调重弹”的俗套。如何不落俗套地讲故事,对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大圣归来》虽然同样取材于西游记“唐僧与孙悟空的师徒缘分”这个老话题,但它讲故事的思路和视角却非常独特,故事情节和创作思路可谓非常新颖:善良调皮、话痨一样可爱的小和尚江流儿由于机缘巧合救了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碰上了凶残可怕的山妖和贪吃懒惰的猪八戒,并最终以善念点燃了孙悟空心中的那团正义之火。这些角色在造型、形象上一改之前其他故事中的形象,加上其中融入了许多人性化的情节,所以人物形象看起来非常鲜明、饱满。从画面色彩看,整部影片充盈着浓郁的东方色彩。从人物形象设定以及道具、场景和音乐设计看,整部电影全部是创作者对本土化元素的整合、提炼和创新使用。我们可以将这种电影创作策略定义为“本土化发展+原创策略”;今后,我们可以借鉴《大圣归来》的创作经验,从民族文化宝库中提取素材,撷取精华。同时大胆创新,坚持原创,在其中融入时代价值观和自己的创意,秉承“中国学派”寓教于乐的创作理念,构建、塑造更多特征鲜明、概念清晰的动画形象,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大餐。

2 精耕细作,以精品取胜

近年来,中国动画影视作品数量逐渐增多,但我国动画在技术、产品开发和产品质量方面都很薄弱。许多作品不仅制作粗糙,且故事情节老套、乏味,都是靠模仿、抄袭而来的“速成”之作。与日本、美国的动漫作品相比,根本没有任何市场竞争优势,产品的商业性和盈利空间有限。《大圣归来》不仅是中国电影制作人利用本土化动画元素积极尝试的产物,在制作方面,电影制作方可以称得上是呕心沥血、精益求精:《大圣归来》制作团队花费8年时间来制作这部作品,在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和后期特效上倾注了无限的热情;电影导演田晓鹏多次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但他始终将这部电影当作一个艺术品来对待,容不得半点瑕疵;影片中的皮影戏、悬空寺、京剧元素等,使电影更具中国味道。可以说,正是摈除了利益之心,《大圣归来》的创作团队才能静下心来投入到作品创作中,才创作出了这部令人喜爱的动画精品。这也给其他电影人以启示:中国动画电影只有尊重观众,尊重市场,摈弃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心态,以精品意识要求自己,俯下身去,精耕细作,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制出精品,赢得观众的尊重。

3 借助宽广角和创意叙事提升作品的高度

过去,在动画电影创作上,国内存在的一个错误思想,即动画电影是专为“低幼龄”群体创作的电影,这个观念在好莱坞早就被推翻,好莱坞动画《怪物史莱克》《花木兰》在制作时针对的主要是成人群体。其实,这个制作策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为成人(家长)才是幼儿群体动画观影的主要决策者和影响因素——动画电影只有先打动家长,才能促使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影院观影,《大圣归来》显然就做到了这一点。打破常规的叙事角度,对世界观的重构,对情感世界的细腻刻画,3D技术的使用,是提升《大圣归来》艺术高度的主要因素。如《大圣归来》采用的是好莱坞惯用的单线叙事层层递进的叙事手法,剧情设置颇为用心。再则,在紧凑流畅的叙事中,它更多地将描述重点放在人物内心情绪变化上,孙悟空的形象也因佛魔矛盾结合体的设定而显得更加人性化。鉴于此,在今后的电影创作上,我们也要将视角放得更宽,适度考虑成人群体的观影需求和感受,克服生硬的说教,根据社会主流审美情趣和时代审美特征去进行动画电影创作。与此同时,在叙事、造型和表现方式方面大胆创新,争取借助全新的创作视角和创作手法提升动画电影作品的思想高度和艺术高度,以促使动画电影朝着“全龄化”方向发展。

4 结语

《大圣归来》为中国动画电影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国动画电影人在创作上不仅要有想法,有魄力,还要有耐心,有韧性,坚持本土原创精神,耐得住寂寞,诚心创作精品。唯有如此,才能经得住市场和时间的考验,创作出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

参考文献

篇4:法国动画电影发展新动向

此前稳定在1500万至2000万欧元的动画电影预算,近年来为了增加与美国动画的竞争力,普遍有所提升。除了吕克·贝松的动画拥有6000万欧元的预算外,现在法国动画电影大片的预算主要为2000万~3000万欧元。例如《Un monstre à Paris》的预算为2800万欧元,2014年将上映的法美合拍《Astérix et le domaine des dieux》预算为3100万欧元,《La Manoir magique》的预算则为2500万欧元。

法国动画电影也越来越重视人气漫画原作和力作的改编,对已有品牌作品进行续作等。此外,如果影片不能获得海外发行的先期预售,制作预算也可能会有所降低。这些都保证了法国动画电影抗风险能力的增强。当然,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小成本动画电影在法国涌现,例如Xilam工作室的作品《Oggy et les Cafards》电影版,投资只有400万欧元。它亦是根据1997年的电视系列片改编。

(实习生 严慧洁)

篇5:动画电影发展史

摘要:《大圣归来》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魅力,也获得了市场和影评界的一致认可。从现象上看,《大圣归来》的成功在于巧妙地找寻到了中国元素与动画电影制作技术之间的平衡点,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实现了成人的“儿童心理”和儿童的“成人世界”之间的对接,它预示着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大圣归来》;动画电影;中国元素

暑期档历来被视为国产电影保护月,没有了外国大片的强势“入侵”,国产电影似乎总能表现出一点让人振奋的迹象。但2015年7月的暑期电影市场却改写了人们的认知模式,先后上映的多部国产电影不仅在票房成绩上屡创新高,其质量也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大圣归来》作为唯一的动画电影更成为今年暑期电影市场的黑马,它以传统的《西游记》作为故事背景,适当借鉴好莱坞动画电影制作技术的基础上讲中国元素运用到整部电影的制作中,为中国观众展现了更为全面、更为新颖的电影理念。以《大圣归来》作为分析对象,将为我们了解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提供全新的视角,更能让中国观众深切感受到中国电影逐渐成长的时代强音。

一、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

从早年美国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到《花木兰》,将中国元素运用到动画电影制作并取得较好的市场反响并非没有先例。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前述两部动画电影并不是按照中国文化的思维逻辑去讲述花木兰、熊猫的故事,而是按照西方的文化模式去改造中国文化的经典形象。这一点在美国电影中很早就有所表现,早在20世纪80年代上映的《推手》中,美国律师对《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解构就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文化差异并不是催生《大圣归来》取得票房佳绩的根本原因,观众不仅是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更多地感受到了久违的中国元素。

动画电影在当下的电影市场中并不讨彩,其观影人群的狭窄决定了这一类型的影视作品市场反映的疲软。以2006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为例,该片共耗资1.3亿、历时五年打造完成,却只收获了600万的票房。很多影评人士将改片的失败归结于缺少明星的市场保障,并认为“缺少‘颜值’、缺少第一生产力,这正是很多优秀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很难过亿元的致命原因。”[1]p29我们并不认同此类观点,明星固然是电影收获票房的重要保障,绝非是获得票房的唯一因素。当下的电影市场中,某些由明星担纲的电影遭遇票房惨败就是明证。我们认为《大圣归来》的成功,首在于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

“历史上公认最经典的一部中国动画电影《大闹天宫》是西游题材,最轰动和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也是《西游记》,被电影、电视、动画、漫画翻拍和改编次数最多的故事也应该是《西游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神话,连建国历史短暂的美国都有——超级英雄漫画就是美国人的神话,《西游记》作为中国人的神话,它完全可以发挥类似美漫对美国电影产业起到的作用,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2]p122电影《大圣归来》就取材于《西游记》,但没有沿袭《大闹天宫》的选题,而是将故事设定在唐僧的前世——江流儿。传统的观念中,《西游记》被解读为人生的成长历程或是佛道两家的斗争,但这种认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文化取向。在《大圣归来》中,江流儿在无意间将孙悟空救了出来,他的内心却是视其为“英雄”。电影彻底颠覆了师徒二人的关系,却没有改变猪八戒既定的搞笑角色。一方面,孙悟空是走入人生困境的英雄,其内心渴望自由,却又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找回属于自己的信念。从这一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大圣归来》的主创人员是以好莱坞英雄电影的叙事模式去讲述中国的故事。另一方面,孙悟空跌入人生谷底后在江流儿的鼓励下重获勇气,也重新获得了自我。

一部动画电影的成功绝不仅仅是由于某些明星的加盟就可以成就的,首要的因素应是巧妙地运用中国元素去讲述受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平凡的大众在生活中消磨着生活的斗志,但他们的内心依旧保存着成为英雄的火焰。《大圣归来》就是一部讲述失落英雄的故事,电影中的孙悟空就和生活中观众有着很多相似的成分。正是基于这一点,电影才能唤起广大观众久已遗忘的童年——他们的童年中有着对梦想的追寻。这是电影《大圣归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先进动画制作技术的适当借鉴

随着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日渐发展,越来越多的动画电影被拍摄出来。一方面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市场逐渐膨胀,并在多个领域表现出令人感到欣喜的良好发展势头。另一方面,《喜洋洋》等动画电影的低幼化倾向、《熊出没》的粗俗化倾向,都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而先进动画制作技术的适当借鉴正是提升我国动画电影的关键。

动画电影的基础是美术,特定文化对于动画风格的理解和它自身的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早年拍摄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就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追求,但在日本动漫产业和美国动画的强势冲击下,青年观众较少能接触到能够体现中国文化审美诉求的动画电影作品。我们注意到,《大圣归来》的动画技术基本采用了好莱坞动画制作的模式,并有较为明显的皮克斯动画风格。但构筑整部电影的灵魂仍旧是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因子,从中不难看出,电影《大圣归来》的主创团队在传统文化元素和先进动画制作技术之间寻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大圣归来》的主创团队是有一批80后电影人组成,他们长期在美国迪士尼动画和皮克斯工作室工作、学习,不仅熟练掌握了最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也对相关技术在运用中暴露出的缺陷有所了解。比如根据同名电子游戏《最终幻想》拍摄的动画电影,主创方为凸显电脑技术的逼真效果曾斥巨资打造女主角的头发,并以此作为整部电影的宣传口号之一。但观众似乎并不对这部电影买账,票房的惨败促使动画电影从沉迷于技术的缺陷中清醒过来,转而注重故事情节的刻画。这一点被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主创团队全部接受,使其成为保证电影取得功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电脑技术日趋成熟的当下语境中,动画电影的运用早已不能满足与简单的水墨绘画、剪辑拼版,而是要借助电脑技术来提升电影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渗透性。但技术并非是万能的,上文论及的《最终幻想》遭遇票房惨败就充分说明这一问题。因此,中国的动画电影制作者不仅要注重提炼传统文化的因子,将其改造成为能够被现代观众所接受的动画主题。同时,我们也要努力避免陷入到单纯依靠技术的制作模式。在这方面,电影《大圣归来》取得了较为值得推广的经验。电影中的江流儿、孙悟空、猪八戒和妖王的形象设计在保留传统形象的同时,又适度地融入了新的成分。比如孙悟空的形象就一改传统的桃形,而是以马脸作为替代。这种形象的突破在带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的同时,更让孙悟空内心深处愤世嫉俗、嫉恶如仇的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早期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多取材于戏剧作品,相对抽象的脸谱造型弱化了人物形象心灵的展现。《大圣归来》中的“马脸”造型十分符合孙悟空既想让人亲近、却又拒人千里之外的定位。而江流儿、傻丫头和猪八戒的形象更是按照时下流行的“萌”化路线来打造。二人没有借鉴日系漫画的萌娃路线,而是借鉴了中国传统年画的造型。特别是江流儿的造型在不同的阶段有较为精细的刻画,不同阶段的江流儿的头发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三、《大圣归来》透露的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可以追溯至1941年万氏兄弟根据迪斯尼动画拍摄的《铁扇公主》,其后则有《大闹天宫》、《鲤鱼跳龙门》、《小蝌蚪找妈妈》、《黑猫警长》等优秀作品相继问世。截止到1991年为止,我国动画电影在国际上共斩获46项大奖,被认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但这一景象并没有维持较长时间,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欧美电影和日本动漫的双重夹击之下,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日渐萎缩。“真正让人扼腕叹息的发展中断,是以《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等为代表的动画长片。如果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大闹天宫》意味着中国式的动画美学系统的建立的话,那 么七十年代末的《哪吒闹海》则意味着这个表达系统的日臻完美,而八十年代初的《天书奇谭》则是中国动画电影第一次娱乐意识的觉醒。”[3]p43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势头的中断是与制作模式的转变有着根本联系。早期拍摄《大闹天宫》不仅汇集了一批具有深厚功底的美术制作团队,更在于对细节的追求达到了苛刻的程度,才最终成就了一部佳作。而根据齐白石水墨画改编的《小蝌蚪找妈妈》也是调集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如果说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举国体制成就了中国动画电影早年的成果,而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国门则为中国观众开启了认识世界的新方式,他们不再满足追求画面精美而叙事相对匮乏的动画电影。因此,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动画电影陷入到发展的低谷。新局面的出现是在最近十余年,以央视为主体的制作团队开始尝试拍摄了《哪吒传奇》、《封神榜》等一批作品,而《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等近年来占据收视榜的作品虽有较好的市场反响,却没有能够延续中国动画的美学风格。

《大圣归来》的上映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动画电影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即在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将迪士尼动画和皮克斯动画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动画电影的制作中。以中国人能够接受和认可的“IP”作为动画电影的灵感源泉,在努力弥合中国观众的审美诉求与西方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中寻找到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道路。这就需要中国动画电影人以中国人的方式去讲述中国的故事。当今动画电影制作者们普遍认为,全球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不再是寓教于乐,而是成人和儿童心灵世界的平面化。一部真正优秀的动画作品,它不仅需要关注到儿童的心灵世界,而且要把儿童作为成人来看待,将他们理解的“成人世界”呈现出来。同时,我们也要从成人的世界去看儿童,即在动画电影的制作中照顾到成年人的“儿童心理”。能否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是决定中国动画电影在未来的发展能否走上良性化发展道路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6:动画励志电影

《极速蜗牛》(英语:turbo)是一部XX年上映的电脑动画电影。电影由梦工厂动画公司制作,二十世纪福克斯负责发行。[1] 电影由加拿大籍导演大卫·索伦执导,达伦·莱姆克、罗伯特·d·西格尔和大卫·索伦编剧。[2] 影片于XX年9月1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菜园蜗牛特博抱有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蜗牛。一次偶然的不寻常事件让他拥有了非凡的速度,特伯打算让自己的梦想成真。

剧情介绍

电影剧情

特博是一只很普通的蜗牛,品种普通、长相普通、甚至连性格都很普通。不过,他却有一个不普通的梦想。他希望自己是一个极速蜗牛,能像那些超级跑车一样风驰电掣地在道路上行驶。但是,蜗牛这种动作缓慢的动物,实现这个梦想有点困难。

为了能让自己快一点,特博每天都在苦练田径和跑步,可是一直收效甚微。有一天,特博来到了高速公路上,看着那些来来往往的车辆入了迷。突然意外发生了,一辆卡车带起的风把他吹到了正在比赛的赛车的引擎盖上,体验着高速的快感。这时意外再次发生,特博被吸进了机械增压发动机的吸气鼓风机中,被浸泡在了液态的一氧化二氮之中。这种液体让他的产生了变异,从此之后,他获得了神奇的能力,不可思议的速度、霸气的车灯、炫酷的音响。

特博涡轮被人类发现,带到了人类世界中。特博这时候有了一个更庞大的理想——参加印第安纳波利斯的500赛车赛。他的目标就是夺冠。在自己主人的努力下,特博获得了参赛的资格,并获得了冠军!

2.《麦兜菠萝油王子》

电影剧情

麦兜是香港一只土生土长的小猪,单纯乐观善良,资质平平充满 幻想。在单亲妈妈麦太的期望下茁壮成长。其老爸麦炳就是传说中的“菠萝油王子”,他抛妻弃子,去寻找失去的王国,所以父子一直没有见过面。春田花花幼稚园又开学了,为了美好的将来,麦兜和他好朋友们除了学习两文三语外,还要学好耍赖、诈死、穿衣小便等等。为了建设将来,大角咀被拆得烂哄哄。而麦太为了安定的将来,则到处买保险买美金还买了很多很多手纸。而且还在樟木头给自己买了块风水山地,月供都不过一百九十九。一切都是为了将来。

但是在过去,麦兜的父亲菠萝油王子,抛弃了现实的一切,去寻找他失去的王国,记忆里的一朵玫瑰……

过去,将来,拉拉扯扯,麦兜再一次用他厚实的胸怀与臀部留住此刻。

3.《花木兰》

对这部片不想过多的给及笔墨介绍。毕竟,中国的传统故事,却由美国来拍。这对与中国的动画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励志的行为。

4.藏獒多吉

《藏獒多吉》是由中日首次合拍的一部动画冒险电影,由小岛正幸执导,改编自杨志军的长篇小说《藏獒》。 定于XX年7月15日全国公映。影片讲述了西藏草原上一位汉族少年与一条勇猛忠诚的藏獒之间感人的冒险故事。该片入围了法国素有“动漫戛纳”的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更成为XX年中日电影周开幕式的主要影片.

上一篇: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下一篇: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