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高职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2024-05-19

加拿大高职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精选6篇)

篇1:加拿大高职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加拿大高职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加拿大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管理高效,与工商企业界联系紧密,师资队伍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借鉴加拿大的高职教育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 者:马乔林  作者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6 刊 名: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G719.711 关键词:加拿大   高职教育   特色  

 

篇2:加拿大高职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国家,也是发展高职教育最早的国家。社区学院在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高职教育大众化做出了表率。分析美国社区学院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探讨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可以使我国的高职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高职教育;启示

美国的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一种以颁发副学士学位为最高学位的地区性高等院校,学制一般为两年,其中有社区学院、技术学院及独立设置的初级学院等不同的类型。社区学院是美国高职教育的主要办学机构,也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学院有许多职能,如职业教育职能、普通教育职能和大学转学教育职能等,其中职业教育职能是最主要的职能。

社区学院的使命

美国现有1151所可授予学位的两年制社区学院,在校学生1040多万,占美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44%。社区学院的使命是为大众提供大专教育课程与服务。

首先,通过公开入学的渠道公平与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为社会上的每个阶层服务。这种公平不仅体现在公开招生、大部分居民可以在自己的社区学院内上学并挑选自己喜爱的专业,而且学生一旦入学,学校就会提供支援服务,包括辅导、学业指导和经济援助等,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就业的机会。

其次,社区学院一般开设三种课程:学士学位转学课程、证书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学习学士学位转学课程的学生不多,只占30%左右,两年后转入大三继续深造。证书课程也就是生计教育课程,学生以通过职业培训获得证书、学成就业为目的,约占50%。跨学科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跨学科课程至少由两名来自不同的系科、专业或者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任教,这样学生能够更新知识,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人数约占20%。再次,社区学院把教学与学习当作首要任务。美国的社区学院一向重视实际知识和实际技能教学,对师资质量把关很严,教师除了要有政府颁发的教师证书,还要具备职业技术教师的实践经验。所以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发展自己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状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形式,这也是社区学院教师最自豪的地方。社区学院教师有一个特点,就是兼职教师多于专职教师。

最后,社区学院鼓励终身学习。无限的学分课程、教学活动以及课程计划等丰富了社区人民的生活。这些学生基本上是成年人,他们重返课堂的目的是学习新的工作技能及提高现有的技术水平。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完成硕士课程和其他高等学位的课程学习后,会重返社区学院继续进修。

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

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可以用“开放性”三个字来概括,开放性办学使美国社区学院百余年来逐步发展,依靠社会,立足社会,服务社会,从而造福社会。社区学院的开放性是指在培养目标、服务对象、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多元化、多层次、社会化、重实效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

一是学校职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转学职能的开放性体现在可为学生提供大学转学课程。通过了这些课程的学生,不但可以完成大学前两年的课程学习,而且可以获得副学士学位。美国教育部的研究证实,从社区学院转到四年制大学的学生,其学业成绩完全比得上那些一开始便在四年制大学学习的学生。职业技术培训职能是社区学院的重要职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占多数,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多种专门知识和技能,为毕业后工作做准备;另一方面为工业、商业及其他行业培养人才。普通教育职能、社区教育职能、启发教育职能则帮助公民完善各类学科学习,学习某项专门技能和知识,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公民,赋予其生活中的知识,提高全民的人文素质。

二是学生的来源最复杂、最丰富。职业教育面向全体国民招生,招生从不进行严格挑选,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可入学,无须进行入学考试。实行开放式招生,所以学生年龄跨度大,入学时文化程度差别也大,学生来源的区域也不断扩大,甚至国外来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递增。

三是师资队伍的组成和管理灵活多样。美国社区学院的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占65%,专职教师占35%,兼职教师每学期只教一门课,专职教师则每学期教五门课。专职教师一般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而兼职教师则由于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主要讲授应用性、针对性较强的课程。

四是社区学院的经费投入渠道各不相同。一般而言,社区学院的经费来源有两种:政府拨款与自行筹集资金。有些社区学院可从当地获得大部分办学资金,有些可获得小部分办学资金,有的则不能。另外,有些社区学院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职业培训,所以工商业界每年要投入440亿美元用于岗位培训,其中400亿美元用于就业后培训。有些社区学院甚至可以从私人机构募集到资金,当然,并不是所有社区学院都能得到这部分经费。

社区学院发展中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美国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社区学院是美国实施高职教育的主要场所,加速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楷模。但是,西瓜再圆也有籽不成熟的时候。首先,社区学院的教育质量是存在缺陷的,这是追求教育机会平等所带来的后果。“从学校到工作”曾经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题,进入21世纪以后,逐渐被“从学校到生涯”的主题所取代,着眼于以人为本及个体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尽管如此,职业教育也未能走出“分散、低效、落后”的困境。美国社区学院的两年制职业教育与四年制技术教育的衔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困难。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招生的选择性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授课质量低、随意性较大以及各州对社区学院缺乏统一的要求等等。对此,美国采取的补救措施是推行“技术准备计划”,这使社区学院的升学功能有所增强。“2+2”、“2+2+2”、“4+2”、“4+2+2”等一系列从低到高的模式可以使学生习得某一职业领域的初步技术与技能,甚至可以获得学位,由此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学生采取入学测试,通过考试者直接跟班学习,否则就要接受补习教育。对教师则采取提高待遇、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的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网络教育虽然建立起来了,但力度不够。社区学院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移民的学生越来越多,对社区学院学生的注册造成一定的冲击。美国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社区学院当然离不开网络教育。有些社区学院已经开设了网络课程,美国政府也积极鼓励公民进入网络。在远程教育中,由于青少年身心不够成熟,难免被网络上的不良因素所迷惑、所利用。因此,家长、教育团体和私人机构都要求采取各种保护措施,确保青少年以及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接受远程教育。在线学习过程中,资源的利用、课程的开发与计划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障碍,这就牵涉到经费投入的问题。事实上,美国的社区学院经费投入渠道各不相同,而且还有公立社区学院与私立社区学院的区别。因此,网络教育要求公立与私立社区学院必须联手打造网络技术开发软件和学习内容,同时还要追加政府、教育基金与私人机构经费的投入。

再次,由于美国社区学院学生的就业率不高,导致学生的流失率很高。社区学院的学生不断增加,虽然实现了学习与受教育机会的平等,但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质量存在问题,尽管所开设的课程具有多元化特征,但欠缺深度,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这种现象理所当然地造成学生流失率过高。针对这种情况,美国社区学院推行了STW(school-to-work,即“从学校到工作”)计划,随着学习化思潮的进展,后来改为STC(school-to-career,即“从学校到生涯”)计划,为学生个体的继续学习或更好地就业做好准备。同时,要求政府以及其他机构及时拨款,使收支平衡。如果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则说明社区学院的就业指导没有到位,不能开辟就业新途径。因此,社区学院必须形成“以市场为驱动力”的办学功能多元化格局,开展培训计划,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现代职业教育对我国来说是个新生事物,从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观”思想到福斯特的职业教育思想,都是我国新职业教育政策的理论基础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立足社会、开放办学以及社区学院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可以从很多方面给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

第一,要满足社区需要,发展地方经济,拓宽我国两年制高职的办学能力。美国社区学院的背景状况不同,但都能紧紧围绕地方经济,满足社区需要,开放性地展开职业教育。美国社区学院的服务工作做得非常好,一切为了社区,一切服务于社区,这是美国社区学院经久不衰并被社会所承认的根本原因。我国的高职院校由于受体制的影响,既缺乏压力,也缺乏动力,关门办学,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实现产学合作,但真正合作的并不多。因此,必须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对高职院校工作的评价管理体制,创办以市场为驱动力的高职教育,满足社区需要,为社会经济服务。

第二,要多种渠道筹集经费,减轻学生的负担,提升高职教育的地位。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晚、基础弱、投入少、社会认可度低。尽管从1999年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以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许多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尤其是近两年来,政府的拨款也明显增加了,但学生的负担还是很重,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配套经费不足,在办学过程中经常遭遇歧视,学生也被视为“摔下独木桥的垃圾”。因此,根据现实情况,主管部门应加大力度制定保护性的倾斜政策,像美国政府对社区学院那样,运用经济杠杆,保证经费投入,使学生及时学到应有的技能,优化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第三,要开设多样化课程,使办学功能多元化,建立我国两年制高职教育学位制度。美国社区学院具有转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补偿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服务、订单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功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而我国将目光只盯在高职学历教育上,课程单一,而且重理论轻实践,必然会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应“重心向下”,开设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以及技术岗位培训课程,建立以“市场为驱动力”的多元化格局,真正地完善两年制学位制度,实现高职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第四,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重视高职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的社区学院之所以能延续一百多年,得益于政府的重视与公民对职业教育的热爱。我国的高职教育虽起步晚,但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深受第一线欢迎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政府的高度重视是确保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从教育发展史上看,凡是政府重视发展高职教育的国家,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越高,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高职教育可以认为是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美国的社区学院得益于职业教

育,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更应该利用、发展高职教育,在自己的国土上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篇3:加拿大高职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社区学院,终身教育,高职教育

一、加拿大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发展

加拿大采用12年制义务教育,其公民享有免费接受从小学到高中(5至18岁)教育的权利。加拿大的学生,高中毕业后有三个去向,一部分人去就读普通综合大学(Univeristy),其特点为比较偏重理论学习;一部分人去社区学院(College)读书,教学内容偏重于应用;剩余的一部分人,则到职业性的私立学校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一种技能,为就业做准备。

加拿大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的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当今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和迅速扩大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学院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加拿大为适应当时经济高速发展而急需各类专门人才的新形势,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学后教育的迫切需求,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起了一批低于大学、高于高中水平的社区学院。由于学费低、录取标准低、就近走读等优势,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目前已发展成一个相当庞大而又相对独立的中学后教育体系,是正规大学的重要补充和替代。

二、加拿大职业教育的几个显著特点

加拿大的职业教育能够如此的蓬勃发展,与其完善的教育体制、灵活的学习制度、完善的监督体制等优势是分不开的,现将加拿大职业教育的几个显著特点归纳如下:

1. 办学层次齐全,专业类型丰富。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方针非常明确,就是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原则。加拿大许多社区学院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颁发不同层次的证书、学位,做到灵活多样,最大限度的吻合学生所需要的就业条件。以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BCIT)为例,该学院提供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接轨)、技术学士学位、高职文凭、技术证书等多层次教学,适应学生不同的要求。在专业设置方面,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始终紧盯市场需求,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院就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什么人才,因此学生入学前可知道“就业机会”,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目的性。同时,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行业资格证书等都被社会广泛认可,使学生毕业时就具备了以后上岗所需的资格技能证书,增加了就业砝码。

2. 学习制度灵活性较大,大力发展终身职业教育是加拿大社区学院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让有意学习某项技能的人都能选择不同课程以及入学条件,社区学院开辟了灵活的学习制度和入学时间,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加拿大社区学院提供全日制、半日制、夜校、远程教育等多种学习方式,学生在修满规定学分以后即可取得毕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社区学院的入学条件也十分多样,无论是应届毕业生,或是已在社会中工作数年想继续充实自己的社会人员,甚至是已在大学拿到学位想考取某项职业技术证书的学生,都能够进入社区学院就读适合自己的课程。正是这种灵活多样的学习制度,使全民能够找到终身教育的途径,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非常有利。

3. 教学实施标准严格。

学习制度灵活多样是加拿大职业教育的一大优势,但也造成了人学生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差异性较大的问题。如何在灵活的学习制度下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帮助那些有工作背景的学生或在职人员实现过去与现在的衔接,根据不同的工作经验可进行插班学习。例如在BCIT,拥有注册护士可以直接修读护理专业学士学位的第五级课程。为了保证毕业生质量,各社区学院对不同专业的入学资格,毕业所需学分(包括必修、选修和实践课程),课程效果评价都有严格标准,保证其毕业生理论及技能方面都能达到最低标准。

4. 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工作。

与中国的大多数职业院校一样,毕业生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就业,各地社区学院都很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免费的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大多数社区学院都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该中心的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积极与各用人单位建立各种联系,与各企事业部门搞好协作关系,获取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寻求合适的工作岗位。一些社区学院还与某些政府部门或企业签订专门的人才供求协议,由后者向前者提供一定的办学经费,社区学院则为后者培养提供所需的专门人才,这种培养模式类似于我国职业技术院校实施的“定单培养”方式。毕业生就业率高,因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求学,从而促进学院才能继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个良好性循环。

5. 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

加拿大的社区学院普遍实行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主要由校外人员组成,包括教育界人士、社会名流、学院教师和学生代表等。董事会定期研究学校工作并向学校提意见或任免院长。这种机制一方面能有效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能对学校的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督促他们不断地修正错误,发展学校。

6. 良好的教育延续性。

加拿大综合性大学以及许多国外院校接受社区学院毕业生继续升学,承认其学分。加拿大职业教育之所以具有这个特点,是和其学历教育按严格的能力标准实施分不开的。过硬可靠的毕业生质量,使其能获得本国大学、国外许多大学的承认,经过一年到两年的学习可获大学毕业证书及学位。大学与职业教育的互补性很强,通过社区学院的学习可拿到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就业。而本科和硕士的学历与学位代表着学生的学识水平,两者的结合无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利。

三、加拿大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启示

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加拿大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拿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赢得了社会和广大学员的认可与好评。借鉴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办学经验,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大有益处。

1. 大力发展终身教育。

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个特点反映在教育领域,就体现为人接受教育的终生性、非学历性、丰富性和个性化。我国的高职院校也应将发展终身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作为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借鉴学习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办学体制,实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一方面使学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修学年限和教育方式,另一方面也能扩大学员的对象,把教育对象从应届毕业生扩大到成人,把继续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提高全民素质。

2. 加强教育的延续性。

由于我国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特点,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发挥不佳甚至失常无法考取本科院校,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萌发了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希望能够进一步接受本科学历教育的想法。目前我国广大专科学历学生基本上是通过自学考试或专升本考试来接受本科学历教育,考取难度大,学校选择不多是普遍问题,在这点上,加拿大社区学院所具备的良好的教育延续性很值得广大高职院校借鉴。我国高职院校应发展与本科教育相挂钩,为学生搭建良好通畅的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桥梁。当然,增加教育的延续性与学校过硬的教学质量和合格的毕业生素质是分不开的,因此广大高职院校需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发展教育延续性的原始动力。

3. 增加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发展特色专业。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本地区或相近省市,在设置学院专业时应有地方特点,根据本地区的人才需要来设置专业,这样能有效的增加毕业生就业率。

在借鉴加拿大社区学院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职院校应确立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高职院校建设,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体系。

参考文献

[1]郭国侠.加拿大职业教育一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2),53-54.

[2]www.bcit.ca(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官方网站)

[3]王文槿终生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系[J]中国职业教育,2003(11),30.

篇4:加拿大高职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澳大利亚;TAFE;终身学习

TAFE源于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简称,即技术与继续教育,它作为澳大利亚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存在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国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相当于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作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职业教育系统,其有很多值得我国职业教育借鉴和学习的经验。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系统的发展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具体表现就是职业教育界已经满足不了工业岗位的需求,澳大利亚政府为改变这一困境,开始着手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改进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市场的需求。目前,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决策层,负责全国职业教育决策;第二个层面是立法管理层,主要负责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第三个层面是领导、建议和信息层,主要负责培训包的制定和完善,其中技能委员会负责培训包的更新,每3~5年进行一次复审;第四个层面是教育实施层,主要由各种培训机构构成,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的具体实施。

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特点

1.政府重视,工业界驱动。澳大利亚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全国建立起统一的培训标准体系和机构资格审查标准,并对培训机构进行定期审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主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拨款等行政手段来指导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国家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和就业委员会(COAG Standing Council on Tertiary Education Skills and Employment)代表政府负责制定全国性政策,指导职业教育发展;政府参与TAFE学院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并进行培训质量监控;根据质量标准体系的具体要求,定期审核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关闭不合格的培训机构;通过相应政府部门和机构来加强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根据工业需求及时更新培训包,保障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工业界驱动是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一大特点,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行业的主导作用,这种以行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政府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培训要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包供TAFE学院使用,培训所需要的费用由政府提供,这也是TAFE学院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企业也必须依靠TAFE学院等专业培训机构培训员工,提高员工技能,颁发员工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2.培训包——具有法律权威的培训标准。在澳大利亚,培训包是TAFE学院的指导手册,它是整个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纲领,所有的培训机构在培训学员时都必须按照培训包的标准和内容来进行培训,对于培训机构来说,有了培训包的指导,培训活动设计就相对简单且规范统一。培训包的开发由政府、行业专家、培训结构共同完成,其开发经费由澳大利亚政府部门资助。培训包在开发的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行业的意见,从而确保培训包紧密联系行业需求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培训包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合法使用。培训包在使用的过程中,政府也会定期审核,邀请工业界专家进行研讨,了解工业界最新的实践和技术发展,并把这部分内容更新到培训包的内容中,使培训包能时刻保持其先进性,真正做到了满足市场和经济的需求。

3.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模式。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學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良性循环体制。TAFE学院欢迎一切有学习意愿的人,从12岁的学徒,到待业的年轻人,甚至是退休员工,都可以到TAFE学院接受相应课程的培训。澳大利亚TAFE学院60%以上学生是在职人员,年龄在25岁及以上的学员占到了60%以上。无论是各行各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短期课程、在职培训,还是大专的学历教育,还是大学乃至研究生的学历教育,在TAFE学院都可以完成,不仅提供了多功能的教育培训平台,更提供了终身学习的良好机会。

4.机制灵活、办学方式多样。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学习时间包括几天的短期培训、几个月的资格认证,以及几年的学位教育不等,学生可以根据培训的需要来确定具体的学习时间,修满规定的学分以及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标志着学习课程的结束。TAFE学院的部分课程还可与大学学位实现学分减免、课程转换和衔接,可以从大专文凭顺利过渡到大学文凭。TAFE学院的课程采取各种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互动和讨论、小组活动、演讲、给予学生学习进程指导、给学生下达活动指令、辅导学习、个体训练和引导等。具体教学方式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员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选择。在TAFE学院里,班级的授课人数普遍较少,大概在20人左右,因此学员在课堂中参与互动的机会很多,老师也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习培训可以在培训机构,也可以在工作现场中进行;主要教学方式包括课堂上的面对面教学、工作现场的学习、在线教学、远程学习、模拟仿真环境、混合式学习等,通常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学校可以根据学员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如工作的学员可以选择在学校接受培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接受培训,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相结合,来进行灵活的授课。

5.高素质的教师队伍。TAFE学院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受聘老师要先进行教师的职业资格课程的学习,获得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除此之外,TAFE学院对教师的实践经验非常重视,一般要求至少有5年的工作经验,并且具有相关职业资格,有些特殊的行业还要求教师有5~10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学院还会聘请大量的企业兼职教师到学校授课,主要是一些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一方面充实了职业教育的师资,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学校所授的课程能与行业中技术的发展相吻合,使学校教育能够紧密联系企业实际。

三、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1.充分推动职业教育社会化。在我国,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热情不高,很少参与学校教学内容的设计,因此学校在专业开发、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方面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高职教育应该是以职业技能为导向,与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在高职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政策,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由行业、企业提出各岗位具体的培训需求,学校根据行业、企业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制定相对应的能力标准以及教学内容,与企业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接轨,毕业生真正做到与社会、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2.建立权威的职业技能标准。澳大利亚通过培训包来具体指导职业教育,培训包中明确规定资格证书的不同等级,以及每一等级要求学生所达到的能力标准,从而使培训内容统一、规范,并且符合质量要求。而在我国各行业并没有权威和明确的职业技能标准,学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也无据可依,缺乏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造成的后果就是我国职业教育基本上是高职院校各自为政,在专业开发、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订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院校特色,即使是相同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千差万别。因此,政府部门应该联合行业协会,根据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制定出权威、明确、相对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让高职院校在专业开发、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有据可依,根据职业技能标准来设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和标准,以统一权威的技能标准来培养、指导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获取技能、满足职业技能标准为出发点,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使学生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走入社会。

3.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设置。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依然套用了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与真正的职业教育要求还相差很远,学生无法从中学习到良好的职业素质、核心技能和职业技术能力。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打破目前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和课程内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优势互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课程设置上看,学校在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还是相对比较注重理论基础,对实践技能方面重视不够,导致与企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高职学生走出校园后,多数还要接受企业的岗前培训才能上岗操作,不能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我们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经验,在课程体系方面实施改革,根据企业的职业标准、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和能力标准来制定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校企联合制定教学和考核体系,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并且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4.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教育主管部门应创建符合职教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制订独立的、富有职教特色的聘用和考核办法,改变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局面,保证教师能够满足职业教育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重视在校教师的培养,支持教师多渠道进修,包括提升教师学历教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企业的前沿技术、就业需求等。

篇5:德国学前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甚至综合国力有着重要意义。德国学前教育源远流长,在世界各国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对德国学前教育机构、课程设置、混龄编班、融合教育、教育是父母的责任等方面的分析,从而得出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启示:增加办学渠道,使机构类型多样化;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财政支持,增加经费;投入家园合作,发挥家长能动性;课程内容要贴近自然,创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期为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 德国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68-02

一、德国学前教育的特色

(一)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

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机构名目繁多,形式各异,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

(1)传统幼儿园:它们有的叫儿童活动场所,有的叫儿童之家。这类幼儿园相对独立,也最为普及,是为3―6岁幼儿提供保育和教育的主要?C构。幼儿园又分为三种:公立幼儿园,接受政府补助;私立幼儿园,接受政府补助,但其教育理念及师资聘任不接受政府监控;独立幼儿园,不接受政府补助,主要依靠家长缴费。

(2)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幼儿俱乐部主要由教会和福利机构开办,而儿童店则是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的产物,重视从小培养儿童的集体和社会观念。这类幼儿教育机构的开办者主要是大学生中做父母的人。

(3)学校附设的幼儿园和学前班:主要招收那些已经达到6周岁或将达到6周岁但未达到入学标准的儿童,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学校也有附设的学前班,大多都与小学连在一起。

(4)特殊幼儿园:招收对象主要为各种有残障的幼儿,根据幼儿不同的情况分类,接受与之适应的教育,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

(5)托儿所:这是对双职工子女开办的全日制保教机构,主要是对3―6岁的幼儿实行保育。幼儿教师或保育员须经过培训。

(6)白天的母亲:主要是一些年轻妇女在照顾自己小孩的同时也帮忙照顾临近的其他小孩,为那些工作忙而无暇照顾孩子的父母提供便利,不过政府提供的经费占比较少。

(二)以游戏为主的课程设置

德国以高度自治而闻名,学前教育的课程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课程设置不仅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甚至州一级也没有统一标准,而是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由幼儿园举办者自行决定。德国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多以游戏为主,多自由活动少集体活动,幼儿园阶段没有读、写、算等基础知识的教育。幼儿园的课程有八大方面分别是:体验教育、生活教育、动作教育、语言教育、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图像与劳作性教育、事实与环境教育、韵律与音乐教育。德国强调生活体验,让幼儿自主活动和学习,注重儿童独立意识的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混龄编班

不按照年龄而强调异质分组,强调尊重不同年龄儿童的相似性和相异性。混龄编班具备按龄分班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方面在儿童互动交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年龄大的儿童的领导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既锻炼思维,也可以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年龄较小儿童一般都喜欢跟年龄大的儿童玩耍,混龄编班不仅可以满足对玩伴的需要,同时可以向年长儿童学习更多的东西,而且如何与年长儿童交流、怎么融入都是年幼儿童需要克服的问题。混龄教育体现了自由发展和自我教育的特点,有助于引起3―6岁儿童对未来小学生活的憧憬,幼小衔接自然发生。

(四)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主要是为身心障碍儿童提供的教育。旨在普通班中进行特殊教育,使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生活和学习,让特殊儿童享有和正常儿童同样的权利,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特点,也是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潜力,我们应该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能力,让残障儿童也像正常儿童一样,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关爱,可以正常生活,而不是将他们隔离开来,这就是融合教育的教育理念。融合教育可以使残障儿童接触到不同的人,使他们学习用不同的方式与人交往,提高交际能力,充分体验世界的多样性。

(五)教育是父母的职责

德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教会、慈善团体和私人是办理学前教育事业的主要群体,因为传统上德国把学前教育视为福利性事业。在1924年,德国出台的《青少年福利法》正式把学前教育定性为福利事业,并划归为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不对学前教育做硬性规定。在德国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但被排除在公共教育体制之外,不属于主管文化教育的机构管辖。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而是保育和社会性质的。德国把学前儿童的教育主要视为家长的权利与责任,幼儿园不过是对缺少家庭教育或家庭教育不足的一种补充。

二、德国的学前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增加办学渠道,使机构类型多样化

我国幼儿园数量还很少,不能满足民众需求。我国幼儿园主要应是教育部门主办,以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为例,经调查发现公办幼儿园只占全部幼儿园的三分之一,大部分还是民办园,但民办园资金缺乏,办园困难重重。因此,办园渠道的拓宽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积极引导。德国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能考虑到不同儿童的需要,相比之下,我国较为单一,针对智力超常、滞后的特殊儿童缺乏相应的机构,所以应多样化发展学前教育机构,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二)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的保障,虽然近些年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够完善,学前教育建设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幼儿园的组织管理,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农村幼儿园的开办设立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应尽快完善并落实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出台的《学前教育法》中所倡导的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也明确了在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中政府所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外,也要严格落实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遇到的问题,让法规政策发挥真正应有的作用。

(三)财政支持,增加经费投入

德国幼儿园经费远超我国,我国幼儿园经费严重不足。我国幼儿园经费来源有:政府的拨款,举办者投入,家长缴纳的保教费。但政府投入有限,而且对民办园几乎没有投资和补助措施,导致幼儿园创建困难:园舍达不到标准,设施不齐全,师资力量薄弱等,这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在财政方面,政府需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并将学前教育划分到义务教育体系之中,让幼儿可以免费入园。学前教育是人一生所接受教育的开端,对人性格品质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四)家园合作,发挥家长能动性

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父母,这是德国幼儿教育鲜明且极具特色的一个方面。在德国,幼儿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辅助,教养儿童是父母的权利和义务,已被写入宪法,具有法律效力,德国也充分利用了社区在儿童的成长发展中的作用,学前教育机构作为家庭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辅助场所,政府、社会团体等都以不同形式资助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要求父母参与,已经成为幼儿园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真正承担幼儿教育责任的人是父母,首先摆正责任的归属,明确了这一点,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德国非常重视家园合作,有多种家庭教育的援助项目,注重家长的参与,充分发挥了家长的主动性。

(五)课程内容贴近自然,创造宽松的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这使它置身于东西欧文化之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国文化。理性、思辨、系统、平等是其文化的主要表现。这些文化特质以及德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对德国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追求自由,注重培养完善的人格,严谨,教育的学术化与实用化并重,是德国教育的主要特色。因此,德国注重把儿童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不提倡对幼儿进行读、写、算等知识教学,注重社会教育,培养儿童合作乐群的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篇6:加拿大高职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创业教育”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博尔将创业教育总结为: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受过高层次教育的失业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可见,实施创业教育,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

在我国,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等9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开始了推行创业教育的实质性工作。目前创业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由于起步晚,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国外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以期为我国当前大学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一、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特征

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直深受重视,发展比较成熟,至今已经颇具规模。纵观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随着其对创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从理论到实践都呈现出了鲜明的特征。

1.起步较早,政府重视

国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早期,美国是最早开设创业课程的国家之一,其于1919年就开始在大学设立创业教育类课程。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设了一门正式创业课程—《新创业管理》,共有188名MBA学生参加了该门课程的学习。德国的创业教育起源于50年代职业院校的“模拟公司”。“模拟公司”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模拟公司”是创业教育中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实践教学方法之一。在澳大利亚,大学里的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40年,澳大利亚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针对创立小企业,积极开展小企业创业教育。印度在1966年就曾经提出过“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使他们“不仅是求职者,还应是工作机会的创造者”。国外很多国家都比较早地设立了专职创业教育机构,具体负责学校创业教育方案的实施和管理。肯尼亚技术培训与技能开发部规定:凡有条件的职业学校都要设立创业教育研究室、小企业中心。日本特别重视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把创业教育放到了必修课的位置,日本高校于1994年创设的“综合学科”的课程结构由必修课目、选修科目和自由科目组成,其中《产业社会与人》作为学生的必修创业课程。印度政府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自我就业所需要的态度、知识和技能”。德国政府更明确地提出,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

2.课程丰富,形式多样

国外很多高校不仅开设了创业课程,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结构。澳大利亚在原有创业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实行课程结构改革和调整,并开发了四套模块化教材,即综合性介绍类教材、工业类教材、商业发展类教材和远程教育教材,每套教材分别有管理自己,即对创业者和经营者个人素质的评估、开发和培训;管理他人,即策划、创建、经营与运行、财经与保险、市场和教学评估等可以独立地着重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块。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学30~200课时。在美国有1600所以上的大学提供了220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277个与创业有关的职位,44种相关的学术刊物,核心的管理杂志也对创业非常关注,有100个以上的创业中心。美国斯坦福商学院创业研究中心已经开发了21门创业学科领域的课程,特别热门的课程有《创业管理》、《创业机会评价》、《创业和创业投资》、《投资管理和创业财务》、《管理成长型企业》、《高科技企业的战略管理》等。百森学院开设33门课程,仁斯里尔理工大学开设了20门课程,UC伯克利开设了23门课程。肯尼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开发了创业教育课程大纲,明确规定了创业的内容,如创业机遇、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能力、企业经营管理等。

3.注重实践,强调应用

国外创业教育非常关注学生创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美国的高校,在教学内容上十分注重学生对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让学生能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设计商店店面、寻找商店地点、给商店取名、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开发广告等活动,循序渐进,体验创业活动。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了首届商业计划大赛(类似于我国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接着,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许多大学,每年都举办这一类的竞赛,并很快波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而这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商业计划大赛影响最大。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有几家新企业从大赛中诞生,并有相当数量的计划以高价转让给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由商业计划直接乳化出来的企业中,有的短短几年即成为营业额为数十亿元的大公司。印度的大学也非常重视创业实践教育,很多大学成立了创业中心,协调课程、活动、项目和资源,印度管理学院创业中心每年举办国际商业计划书大赛,该项赛事为亚洲最大的商业计划书大赛之一。技术学院和商科院校一样,也设有很多创业中心,并且设有乳化器,向学生企业提供从复印机到会计咨询等一系列服务。在印度,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校在组织全国性,甚至是国际性的创新大赛、创业大赛,这些比赛对于促进创新、倡导创业很有好处。

4.专兼结合,师资合理

承担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研究理论的高低。因此,国外大学在选聘教师的问题上特别谨慎,他们不仅选用学术上有相当造诣的教授,而且还根据创业教育这门课程的特点,特别注重选聘有实践创业经验的教师。国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研究活动,增加其实践管理经验,这样能有效避免教师理论和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国外高校承担创业课程的教师既有学术水平高的专任教师,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如企业家、公司管理人员。澳大利亚TAFE的小企业培训中的教师专兼比为4∶6,其中绝大多数是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小企业家,他们具有理论和实践,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办自己的公司和工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创业管理》课程,一个课堂由2位教师一起上,一位是正式的教授,另一位是有丰富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客座教授。而《创业机会识别》和《技术创业》则有3位有丰富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客座教授共同开设,其中《创业机会识别》任课教师还专门为选课同学组成的商业计划开发团队聘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创业投资经验的业界资深人士担任指导,后者每月定期和团队成员见面,并具体建议指导。印度的大学创业学课程或者全部由来自企业界的访问教授承担,或者由本校教师和来自企业界的访问教授共同承担。

二、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提升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相关实践落后于西方国家很多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分析和回顾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给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启示。1.优化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

我们要改变认为实施创业教育仅仅是学校工作的观念,要把实施创业教育作为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创业教育的定位不仅仅在高校与学生个人之间,其根本在于社会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社会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的关注和支持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业的热情,我们需要培育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与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虽然近年来,许多高校也相继推出鼓励学生创业的有益举措。如清华大学为了鼓励在读学生的创业,制定了相关政策,允许一部分有创造力、有决心的学生,在其创业的关键时期申请休学,开创“休学创业”之先河。随后,教育部也陆续出台了相关规定。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在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担负起倡导者和扶植者的重要角色,没有政府相关政策体系的扶持与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将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效。我国政府针对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相关职能还相对滞后,例如各种相应审批手续繁琐,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相应限制太多,这导致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去处理一些琐事,增加了大学生的创业成本。另外,风险投资的发展局限性也为大学生的创业设置了一定障碍,使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太窄,难以使一些好的创业构思转化为现实的公司。政府部门要加强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扫清障碍,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联合银行、高校和企业设置大学生创业基金,对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如银行开设由高校担保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小额贷款,企业提供大学生创业项目可行性分析和所需的技术等。政府应加强和企业、高校的密切合作,加快对大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给予采纳大学生创业成果的企业一定的投资、税率方面的优惠。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也能够推动企业转化大学生创业成果的效率。

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

由于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宏观教育理念层次上,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做支撑,缺少可操作性。赵延忱曾用“准备不足,仓促应战”来概括当前我国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现状。因而,在我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若想取得理想的成果并得到迅速发展,我们应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高校实际情况的创业教育体系,开发出一系列实用、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只有这样,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实施才能有章可循,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从抽象、宏观走向具体,从而取得实效。在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积极借鉴国外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紧紧围绕创业过程的具体环节而展开,全面开展面向全校学生必修和选修的创业教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创业教育课程也应在传统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商务知识、财务管理、法律知识、公关和交往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同时,大学的创业教育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创业导师是创业教育的教学主体,必须把选拔与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国外的创业导师大都有过创业的经历,因而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创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变化,也能够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们可以聘请创业教育学的专家学者、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家、风险投资商、律师等担任创业导师,形成创业导师团,对各项创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教学,并通过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完善创业导师团的构建。高校也可以从专业实习基地中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创业投资家及咨询师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参与讲授大学的一些创业课程。另外,也可以鼓励创业导师参与企业咨询、研究活动,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

3.加强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建设匆到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或实践活动。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是创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服务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服务于大学生现实创业需求的重要体现。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完善,可以有效地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的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走校企联合的模式,在企业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有计划地开辟学生创业实践场所,按照“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一些稳定的创业实践基地,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采取委托、联合、短期进修、聘请讲授等多种途径,构建社会化的络,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相互连通的学习援助系统。高校也可以根据学生创业项目的需要和特点联系孵化小企业的大、中企业,让有创业计划和能力的学生与大、中企业牵手创办小企业。学校本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还可鼓励广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周末及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以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另外,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国外及我国的创业教育活动大都起源于创业计划大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见效快、收获大。学生在创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查阅大量的资料,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锻炼。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成立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是培养创业能力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提供平台、提供环境。大学生在创业园中创业的过程就是理论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解决实际的创业问题,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橡胶高产栽培技术下一篇:看电影《长江七号》的个人观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