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24-07-10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精选11篇)

篇1: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 要】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重视。因此,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也渐渐的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当中展现出它与众不同的重要作用。所谓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无外乎就是小学生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的同时,小学生也拥有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小学美术老师应该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要重点的关注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生的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小学美术老师应该想方设法的让小学生用多种身体感官去感受大自然、去接触世上万物,让小学生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美的所在,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体验到美丽的魅力之处,让小学生能够自己在生活当中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美丽,进一步让小学美术老师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中国的大多数家长都是认为他们的孩子,应该在他们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好好的学习,在家长们眼中的孩子一生当中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名牌大学。广大的学生家长都是抱着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的希望,可是小学生真的拥有了优异的成绩之后,又能够有什么作用吗?小学生从小时候就在家长的严格要求之下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学习机器,小学生只会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没有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如果小学生的家长只会片面的追求小学生学习成绩方面优异的高分数,迟早有一天会让小学生厌烦整天苦苦的在题海书山当中奋斗、挣扎,慢慢地小学生就会没有自己去主动的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的想法,小学生也没有自己的权利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乐趣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小学美术老师应该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小学美术老师要在实践活动当中创造美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审美能力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以及努力培养所得到的。随着不断比变化的社会发展,人们的审美观点也在一点一点的变化着。比如说,在我们国家一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人们基本上就几种颜色的衣服来穿,而在己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们可以穿着各种颜色、不同款式以及不同布料的衣服。对于每一位小学美术来说,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完成的,但是对于每一位小学美术老师来说,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并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的知道,在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对世界上存在每一件事、每一项物品都充满了好奇心,而且对于每一位小学美术老师来说,小学生也是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美玉。因此,对于每一位小学美术老师来说,这样就更加的有利于小学美术老师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每一位小学美术老师来说,在小学生的学习美术的过程当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更加的离不开每一个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美术并不仅仅限制在画画这一方面,比如说,剪纸以及沙画等艺术也属于美术的一种形式。有时候美也是和我们自身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口中所说的美不美实际上是,和为我们自己心中的人的情感的调动以及物品内涵的美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小学美术老师应该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极其特别的注意将美术创作活动和小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学期在各个小学当中基本上都会举行“xx文化展”、“xx绘画比赛”以及手抄报的比赛活动等等。小学美术老师可以通过举办的这些活动让小学生亲手制作绘画或者小手工等的礼物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同学朋友。小学生在小学美术老师的教学之下在实践活动当中既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来,又能够体会到自己制作礼物送给身边亲人和好友同学所带来的温暖和欢乐。

二、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教学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等其他能力的培养道理基本上是一样的。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一起结合起来。比如说,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会学的到《小小竹排画中游》这篇文章的时候,小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当中所表述的画面一笔一划的画出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将自己所学会的几何图形组合成一幅画作展现出来。这样的话,小学美术老师不仅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绘画水平,而且激发了小学生对于学习其他学科的热情。

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现代教育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这是因为小学教育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急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内容。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其他学科内容的借鉴和运用需要以美术教学为基础。比如语文学科内容中有不少描写自然风景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仅具有文字艺术上的美感,同时深入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将这些文字内容以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样具有强烈的美感。而数学教学内容中线段等几何图形同样拥有令人震撼的数学美感。所以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突破美术教学本身内容的束缚,用更高的视角来观察和审视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从这些内容中找到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的内容。所以小学美术教学可能需要像“大杂烩”一样,将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整理和升华,引导学生用美术的视角去重新观察和审视这些内容。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对学生的美术能力的培养能够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成绩。因此小学美术教学需要用更宽阔的胸怀容难欢迎不同学科的内容进入到课堂上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内容中发现美和欣赏美。

三、让小学生在美术教学课堂当中感受美,通过感受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欣赏、绘画以及工艺可以说是小学美术学习课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三大类学习任务,这也是小学美术老师展开小学美术教学最为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小学美术老师要让小学生在美术教学课堂当中感受美,通过感受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老师可以在美术教学课堂上让小学生直截了当的感受到美,长此以往下去,小学生就可以慢慢地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让小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体验美,通过体验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一般都是先直接用眼光去认识和观察这个世界所存在的美丽之处。世界之大,无处不存在着美丽的东西,而在小学美术老师的教学过程当中,对于每一位小学美术老师来说,首当其冲最重要的是对小学生进行一个系统化的感知训练,这样小学生才能够知道美到底是什么。小学美术老师要让小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体验美,通过体验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老师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老师要在实践活动当中创造美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教学;小学美术老师要让小学生在美术教学课堂当中感受美,通过感受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老师要让小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体验美,通过体验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老师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各种方法让小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将自己记忆当中最为美好的事物记录下来,从而让小学生的审美观得到提升,小学生的日常思想得到艺术的熏陶,小学美术老师进一步可以让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玉姣.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学周刊:B.2012(4):108-109.[2] 丁社会.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科教文汇.2009(5):209-210.[3] 陈钱军.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6):236.[4]安丽艳.小学美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75.

篇2: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东津新区(经开区)霸王小学 姚军

【摘 要】

审美意识和能力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新课改不断发展与推进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传统的美术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最新形势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也为教学的与时俱进提供莫大的活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审美能力 知识传授 评价 鉴赏

【正文】

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生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美术欣赏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上,是最重要的一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明确了学美术不是为了培养“大画家”,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体素质。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达到欣赏教学之目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美”的知识传授和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美”的知识传授和教育,促进学生产生美的理念和思想,逐步形成美的标准。通过线条、画面、色彩、明暗、大小、长短、形象、空间、质感的认识理解,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美,明白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通过造型、设计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理解美的表现和应用,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综合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地理解美、评价美、寻找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静心创设富有感染力的多媒体教学情境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新一轮的春天,拓宽了教学的视野和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若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将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详细一点来讲,首先,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情保持着时刻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教师可以恰好借用这一性格特征以及最新的教学需求,将教学内容通过动画、声音以及动态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在使得学生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比如在教授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一年四季”之时,教师就可以将具有季节代表性的图片、声音等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彷如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感受到绘画的更高境界,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拓展自身的思维空间,创作出更好的美术作品。其次,艺术欣赏只有在师生对绘画作品从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前提下,才能在更高的程度上发掘其中更美的内涵。因此,教师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了解他们的最新思想动态及兴趣所在,使得所选取的教学素材更加符合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要求,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强化,也利于美术教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更加轻松与和谐。

三、多组织学生开展作品评价活动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美术作品,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把美好的东西保留下来,进而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多组织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多组织一些评画、评作品活动。在学生完成作业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互评作品,搭建同学间、小组间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教师点评、学生点评、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师生互教、生生互教,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学生作品水平差不多,对比性针对性强。学生也较感兴趣,学生通过比较、讨论、领悟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明白哪些地方、哪些方面好、成功,哪些地方、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为什么,怎样做效果会更好些。

四、通过鉴赏名家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由于美术作品都是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肌理等形式组成,所以画面上的节奏感、韵律感会因人的视觉不同而产生不同影响,进而产生的联想也会不同。学生的实际经验不同、想法不同,审美的角度也会不同。鉴赏是学生审美经验形成的首要途径,通过大量的美术鉴赏,学生就会明白什么是美和丑,才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从而提升审美境界。名家作品是完美的艺术品,不仅是传播美术知识的典范,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自然美、社会美、形象美、思想美、表现美,感知和理解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情趣的流露与审美理想的追求,通过美的诠释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产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另外,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形象整体的直接把握和领悟,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审美愉悦,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对美的东西有真正的领悟。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美与丑、圆满与缺失、好与差以及思想内容的传递表现的识别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增强学生审美鉴别和审美评价的能力。

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探索更多地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新颖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发挥出美术教学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笑夷.《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时代(教师).2010(01)

[2]肖中锋.《谈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成才之路.2011(29)

作者:姚军 性别:男 年龄:36岁 职称:小学一级

篇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更新教学理念,活跃美术教学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都只重视学校的升学率,主要教学语文、数学课程,只教升学考试内容,而忽视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对于美术,很多教师都采用灌输式教学,只是在讲台上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接着给学生布置作业。结果表明,这种教学较为沉闷,难以活跃美术课堂,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组织学生到课外活动,领会生活,发现生活的美,进而逐渐提高其欣赏水平。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既要教会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提高其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淅沥的小雨”时,教师应当提前引导学生观察下雨时的情景,鼓励学生到课堂外观察下雨时动物、花草、树木的变化。如果路面有积水,汽车经过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若不下雨,教师可用喷壶往地面、雨伞上浇水,引导学生观察水流方向,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身的想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下雨天的情景,而且可以提高其审美能力。此外,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可在贴近生活情景中学习,可显著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内心充满好奇,同时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某一件事物缺乏耐心,注意力极易分散,因此教师应当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他们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刺激他们的视觉,进而使其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提高其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过程中。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美术教师应当掌握多媒体的基本使用技能,这样才能利用相关软件制作精美课件。同时,教师还可通过网络收集优秀的美术作品给小朋友作为示范,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例如,人教版“彩线连彩点”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线条的粗细变化以及点、色彩等内容。为此,美术教师可事先制作相关的课件,将线条粗细变化通过多媒体直观表现出来,这样可拓宽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兴趣,接着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图纸上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线条。

三、积极组织画展,提高美术能力

组织画展可强化学生的相互交流,同时对培养审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为此,学校应当积极组织画展,鼓励学生以个人、小组、班集体等方式参与,可投多个作品。在画展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大胆创作,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学生解决版面设计、文字、主题选定等方面的困难。此外,待画展结束后,教师可以将班级上的优秀作品挂在教室墙壁上进行展示,使学生受到美术作品的熏陶。例如,开展“校园生活”主题画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绘画校园生活,例如,早上晨读、跳皮筋、跳绳、打球、跳远、上课、早操、放学、上学、跑步、画画等活动的情景。在画展开展期间,教师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美术作品,分析作品的优点,了解各个作品的成功之处以及不足之处。

四、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新课改指出,教师应当引导小朋友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鼓励他们动手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培养美术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实际上,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重要措施,同时也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不断提高其审美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适量加入实践内容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生活的美,这样不仅能培养其美术技能,而且可以活跃他们的学习思维,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其懂得享受生活。例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公园、村庄等校外场所,观察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水、河流等风景,引导其画一些简单风景,进而提高其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这样一来,美术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又能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其更加热爱生活。经过多年的美术教学,笔者认为可从更新教学理念、活跃美术教学、利用多媒体,提高兴趣、积极组织画展、提高美术能力、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当结合各方面措施来实施,全面提高其审美能力。与此同时,审美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培养,在领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参考文献

[1]张凤香.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小朋友的审美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0.

篇4: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中国的大多数家长都是认为他们的孩子,应该在他们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好好的学习,在家长们眼中的孩子一生当中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名牌大学。广大的学生家长都是抱着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的希望,可是小学生真的拥有了优异的成绩之后,又能够有什么作用吗?小学生从小时候就在家长的严格要求之下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学习机器,小学生只会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没有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如果小学生的家长只会片面的追求小学生学习成绩方面优异的高分数,迟早有一天会让小学生厌烦整天苦苦的在题海书山当中奋斗、挣扎,慢慢地小学生就会没有自己去主动的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的想法,小学生也没有自己的权利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乐趣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小学美术老师应该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小学美术老师要在实践活动当中创造美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审美能力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以及努力培养所得到的。 随着不断比变化的社会发展,人们的审美观点也在一点一点的变化着。比如说,在我们国家一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人们基本上就几种颜色的衣服来穿,而在己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们可以穿着各种颜色、不同款式以及不同布料的衣服。对于每一位小学美术来说,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完成的,但是对于每一位小学美术老师来说,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并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的知道,在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对世界上存在每一件事、每一项物品都充满了好奇心,而且对于每一位小学美术老师来说,小学生也是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美玉。因此,对于每一位小学美术老师来说,这样就更加的有利于小学美术老师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每一位小学美术老师来说,在小学生的学习美术的过程当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更加的离不开每一个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美术并不仅仅限制在画画这一方面,比如说,剪纸以及沙画等艺术也属于美术的一种形式。有时候美也是和我们自身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口中所说的美不美实际上是,和为我们自己心中的人的情感的调动以及物品内涵的美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小学美术老师应该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极其特别的注意将美术创作活动和小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学期在各个小学当中基本上都会举行“xx文化展”、“xx绘画比赛”以及手抄报的比赛活动等等。小学美术老师可以通过举办的这些活动让小学生亲手制作绘画或者小手工等的礼物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同学朋友。小学生在小学美术老师的教学之下在实践活动当中既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来,又能够体会到自己制作礼物送给身边亲人和好友同学所带来的温暖和欢乐。

二、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教学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等其他能力的培养道理基本上是一样的。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一起结合起来。比如说,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会学的到《小小竹排画中游》这篇文章的时候,小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当中所表述的画面一笔一划的画出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将自己所学会的几何图形组合成一幅画作展现出来。这样的话,小学美术老师不仅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绘画水平,而且激发了小学生对于学习其他学科的热情。

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现代教育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这是因为小学教育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急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内容。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其他学科内容的借鉴和运用需要以美术教学为基础。比如语文学科内容中有不少描写自然风景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仅具有文字艺术上的美感,同时深入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将这些文字内容以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样具有强烈的美感。而数学教学内容中线段等几何图形同样拥有令人震撼的数学美感。所以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突破美术教学本身内容的束缚,用更高的视角来观察和审视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从这些内容中找到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的内容。所以小学美术教学可能需要像“大杂烩”一样,将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整理和升华,引导学生用美术的视角去重新观察和审视这些内容。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对学生的美术能力的培养能够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成绩。因此小学美术教学需要用更宽阔的胸怀容难欢迎不同学科的内容进入到课堂上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内容中发现美和欣赏美。

三、让小学生在美术教学课堂当中感受美,通过感受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欣赏、绘画以及工艺可以说是小学美术学习课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三大类学习任务,这也是小学美术老师展开小学美术教学最为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小学美术老师要让小学生在美术教学课堂当中感受美,通过感受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老师可以在美术教学课堂上让小学生直截了当的感受到美,长此以往下去,小学生就可以慢慢地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让小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体验美,通过体验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一般都是先直接用眼光去认识和观察这个世界所存在的美丽之处。世界之大,无处不存在着美丽的东西,而在小学美术老师的教学过程当中,对于每一位小学美术老师来说,首当其冲最重要的是对小学生进行一个系统化的感知训练,这样小学生才能够知道美到底是什么。小学美术老师要让小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体验美,通过体验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老师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老师要在实践活动当中创造美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教学;小学美术老师要让小学生在美术教学课堂当中感受美,通过感受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老师要让小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体验美,通过体验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老师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各种方法让小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将自己记忆当中最为美好的事物记录下来,从而让小学生的审美观得到提升,小学生的日常思想得到艺术的熏陶,小学美术老师进一步可以让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玉姣.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 学周刊:B. 2012(4):108-109.

[2] 丁社会.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 科教文汇. 2009(5):209-210.

[3] 陈钱军.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6):236.

篇5: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促使美术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美术并不是凭空而造,它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写照。若想获取更真实更美的感受,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就必须促使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纸上谈兵培养出来的审美能力不但空洞,也缺乏真实情感,无法帮助学生培养出更好的审美能力。为此,在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引导,促使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鼓励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第20课“丰富多彩的玩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玩具给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每一种玩具的外形、颜色等特点,并让学生发挥想象,思考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玩具,它们的颜色与形状是什么样的,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进行美术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以现实的物体作为出发点,通过观察、想象,最后完成美术制作,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审美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对于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如何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值得每一个美术教师重视的问题。当前,各种科学技术日益发展,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成为新时代小学教学的发展所趋。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创建各种小情境,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课堂。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第20课“五彩缤纷生活”的教学中,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生活是一个极其广泛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把握。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各种关于生活的小视频,在播放过程中给学生适当进行讲解和引导,促使学生在视频中获得启发,丰富学生美的信息库,让学生在启发下来完成画作,构筑出自己心中“五彩缤纷生活”的雏形,通过这种展现—欣赏—制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无形中培养出独特的审美能力。

三、树立新型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课堂中,教师都是在台上讲述,然后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既死板又落后,一成不变,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最终的美术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为此,美术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授课模式,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课堂形式,鼓励学生从室内走向室外,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实践来进一步开拓视野,增加阅历,感受生活,提升审美能力。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第2课“走进大自然”教学中,如果学生仅仅局限于课堂,根本无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在这种局限下的美术作品也缺乏真实感。为此,教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等景点进行参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进行实地观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但能活跃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质的飞跃,最终获取的教学效果更是课堂所无法比拟的。

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艺术气质的基础课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利用科学技术,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达到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张凤香 单位:静宁县德顺小学

参考文献:

[1]杨文艳.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6):144-145.

[2]高秀明.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2(12):241-242.

[3]谷大勇.浅谈结合儿童绘本的小学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2(16):50-51.

[4]伟龙.创新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2(22):148.

篇6: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布者:赵静 发布时间: 12/7/2011 PM 10:07:58

人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变幻无常的世界中,天地间的自然景物与我们人类朝夕相处,密不可分。我们应该能够发现它们的美,欣赏它们的美,从它们的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那么如何使学生感悟文章的情与美,去达成与创作者的心灵共鸣呢?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语文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发挥条件的前提是教者先动情,用自己的激情去促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这种共鸣正是一种心灵上对文章中美的感悟。这种美是多方面的:有意境的美、结构的美、语言的美、形象的美、感悟的美,而这种种的美正是一种健康、高尚的美。

语文课中成功的审美教育如春风化雨,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学得不知疲倦。那么如何用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领悟到作品中的美呢?我是从三个方面引导的:、以情导课,感悟情境的美

一篇新课的讲授,如果一开始就能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进而用心去感悟这种情境的美是非常重要的。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新课的导入。如教授《甜甜的泥土》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辅助以妈妈与孩子相依偎的图片展示,将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以情朗读,感悟文章的美

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就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重点课文、重点段落、关键语句要反复朗读,要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如李白的诗歌,色彩瑰丽,热情澎湃,气势磅礴,历来被世人称道。诗人大胆神奇的夸张,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激愤不已。如《望天门山》一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在反复地感情诵读中,不难体味出,诗人巧妙地运用细节化了的数字“两岸”“一片”相呼应,把苍劲的大山和冷寂的帆船写成了迎来送往、柔情万种的血肉之躯,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秀美与神韵。在诗人笔下,抽象的数字变成了形象的精灵,板滞的字码变成了“巧目盼兮”的美神。如此这般才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读课文;才能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的契合点;才能深入课文发现和领略语言神韵的美。、以情写作,感悟写作的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叶圣陶先生也曾这样表述:“唯情感深厚抒情文才写得好,如其不从根本上求,却去做雕砌藻饰功夫,只是徒劳而已。”所以我们要留意体察生活。也许你就会发现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平平常常的琐事凡人,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一杯牛奶、一个微笑、一句话语、一副场景„„百态人生,人间真情尽在其中,美尽在其中。比如你看戏、看电影、逛公园等等,很快就被情节、人物、景物迷住了。那就是情节的美、人物的美、景物的美作用于你,你要善于欣赏其中的美,陶冶自己的情感,在渗透着泪与笑的写作中,你的全身心就会沉浸在审美的芬芳之中,何乐而不为呢?

篇7: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把握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由于美术是一种静态的造型艺术,要欣赏美术作品的美,必须以直觉感受的方式去感知对象。要通过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感性状貌,以及美术家所使用的线条、明暗、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段,对整个外部形态产生一种直接感受。在最初欣赏作品时,感情往往多于理智,欣赏者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动情,有时会产生兴奋、喜悦,有时又会沉思、落泪,引起某些感情上的共鸣。

例如,学生一看到凡·高的《向日蔡》时,立刻就被它那强烈的色彩所感染,让学生来描述一下对这幅画的感受时,他们争着说这幅画给人的色彩感觉太强烈、太刺激了,每朵花都像一团火,它们在画面上燃出激情的火焰。此时,学生在感情上与这幅作品产生了共鸣,再问学生:这种强烈的感觉是怎么产生的?学生说:是色彩,强对比黄色与蓝色的关系以及造型,也许初中学生的感受还比较简单、浅显,但这确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想象,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美术欣赏虽然依靠直觉感受,但这种直觉却经常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活动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而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要鼓励学生积极的能动的再创造,这样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总是能够启发欣赏者的审美意象,诱导人们在欣赏中进行各不相同的创造,从而获得欣赏的极大满足。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就要诱使学生们调动他们自己的一切生活经验、知识、记忆和感情,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给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以补充和丰富,在头脑中重新联想和想象。

(3)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理解,培养审美理解力。

美术欣赏又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感受和理解互相促进的心理活动。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还必须在感受艺术形象的同时,自觉地运用各种知识、理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诸如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和思想,艺术创作的一般原理和具体方法等等,都要在欣赏中尽可能深入地去了解。只有深刻地理解了,才能更准确地感受它,才能挖掘出题材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罗中立的《父亲》曾经感染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和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多方位地展开。

又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去了解达·芬奇和他的作品,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并涉猎音乐、诗歌、几何、天文学等多种领域,探究绘画的科学性,这幅作品中蒙娜丽莎安详端庄的神态、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那神秘的微笑,体现了一个新的时代精神的美,作品中他采用了“明暗转移法”,使画面上产生了丰富的层次,发展了西洋绘画。通过此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欣赏理解,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这类作品的欣赏感觉得到了提升。

二、结合品德心理教育,树立正确审美导向

审美教育与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许许多多的德育内容要随机进行,使之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例如在学习欣赏齐白石《荷花图》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洁白如玉的风格,在欣赏张大千《长江万里图》时,可以让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从而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地大物博,万里山河美丽、壮观,我们生长在这样的国土里感到无限的幸福和自豪。在欣赏徐悲鸿《奔马图》时,使学生联想到我们祖国的腾飞如万马奔腾一样,一日千里、蒸蒸日上的景象。教学中让学生从中观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培养学生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不少青少年学生,对人体绘画作品和裸体扑克等淫秽图片区分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甚至由于受到淫秽品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通过美术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认识到: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和人的内在活力,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淫秽品宣扬的是低级趣味,它们用下流变态的方法故意宣泄性欲,亵渎情爱,引导人们走向堕落。学生通过接受这种审美教育,有了辨别丑与美的能力,就能自觉抵制淫秽品侵袭,增强自身免疫力,升华审美情感。教师要在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树立远大正确的审美理想。

三、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增强审美培养效果

篇8: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 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 也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宽广的海洋、寒来暑往、鸟语虫鸣, 都能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多姿多彩地呈现于学生面前, 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 但任何一篇关于自然美的描绘, 都不是单纯的自然美的复现, 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 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整体美?诵读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美读感受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叶圣陶称有感情的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 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出什么, 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 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有感情的朗读, 是感知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

二、在多媒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 利用文字、实物、图象、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 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在视听中感受形象美多媒体教学将无声的文字语言、有声的口头语言和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 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 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 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 如有一次, 我请学生来说说秋天, 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 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 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 “秋天天气变凉了”, “秋天人们穿上毛衣了”……这时, 我播放了录像片《秋天》, 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 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 同时, 我利用计算机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人”字相对比, 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彩蝶进行对比, 把胀裂的石榴与人们的笑脸进行对比……学生们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怀抱中, 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看完录像, 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 学生们说道:“秋天到了, 天空那么蓝, 那么高, 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 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 一会儿排成一字”;“大多数树的叶子黄了, 一阵秋风吹来, 树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田野里.果园里可热闹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黄, 红红的高粱笑弯了腰, 葡萄像珍珠, 石榴露白牙”;“秋天真美丽啊!”。可见, 电教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 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干涩, 语幅幅真实的画面。

三、在创造情景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和源泉。兴趣来源于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让学生学习中感到精神和谐, 这就要创设好审美情境。对课文的欣赏实践, 教师要指点门径, 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揣摩语感, 以景生情, 从情联想到境。为此,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 制造气氛, 表情范读, 看图描述, 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 以情动情, 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如教学《荷花》一课时, 教师可创设情境, 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 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 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作文课上, 不少学生为作文而苦恼, 面对“作文”而叹息, 思路呆滞闭塞, 形象空泛苍白。原因一是缺乏社会实践, 二是缺乏想象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得丰富学生的生活, 引导学生投入社会实践, 细致观察和体验生活, 开阔视野。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所见所闻, 对美好的学习生活、集体生活进行构思、加工、提炼, 创造出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 并用自己的笔表达出来, 这是审美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环节, 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如教完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后, 教师让学生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要求用准确的词句, 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喜爱的感情。有个学生在作文中是这样描写柑橘的:“剥开飘着蜜香的橘皮, 我一眼瞧见里面藏着几个胖娃娃, 它们蜷着身子, 挨挨挤挤靠在一起, 围成了一个圆圈。”一个“藏”字准确地勾勒出柑橘的可爱, 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读来忍俊不住。

篇9: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

引 言:我国目前所执行的素质教育,对于小学美术课程而言,原本的教学方式早已无法符合当前的所需。当前美术教育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所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尤其重要。

一、课堂教学,加强传授知识

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当对传授审美知识投入较大的关注,这也成为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所在。课堂教学对小学美术教学尤为关键,在教学当中,老师将课堂教学掌握得当,为学生传授审美知识,循序渐进的令学生建立审美意识,令学生具备美的理念与思想,让学生对美具备相应的判断能力。美术教学有别于其他课程,具备其特有的属性与特征,小学美术教学作为美术教学的初级阶段,老师应当加强审美知识的传授,如此则需在平时的教学当中通过不同元素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打下根基。

二、适时组建学生开设画展

组建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画展,对学生进行沟通十分有利,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能够通过个人名义或者小组名义进行投稿,通过丰富的形式,不定额的作品数量,通过老师适当的指导,解决学生的困难,进行一些服务性工作,大部分工作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会人人参与、人人组织。学生在组织画展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征集作品、选定作品、版面设计、文字配释、刊头语的书写等,处理这些问题时,不但让学生接受教育,还获得了锻炼的机会,从思想认识方面获益,尤其对于办画展的价值准则与审美标准等方面的提升尤为有利,令艺术技能与审美能力共同提升。有些学校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张贴于教室,有些裱在镜框中挂在楼道,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熏陶效果[1]。

三、多组建学生进行作品评价活动

对比是所有理解与思维的根基,所以,在教学当中,老师需加强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在美术作品中体会美的所在,将美保留下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老师在美术课堂当中,应当多组建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方式进行作品活动评价。在学生完成作业或通过长期训练之后,老师需组建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沟通。透过相互点评、相互探讨、相互交流来提升效果。学生作品程度不一,具有较强的对比性。学生透过探讨和对比,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问题所在,从而通过相应的解决方式令作品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正确引导,调动学生的审美兴趣

通过正确的引导,将学生的审美兴趣激发出来,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十分有利。小学生的生活尤为丰富,美术作为视觉艺术,老师应当通过视觉形象着手,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十分有利。艺术来自生活,在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美术现象。老师可以通过直观的模型、教具、范画、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将美术作品处于文化情景当中,让学生体会美、展现美,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并且,在教学当中,老师可以通过模仿学生的表情,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是谁的表情,以此让学生在课堂中更为积极[2]。

五、通过多媒体教学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对各类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如何通过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为了所有美术老师应当注重的问题。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通过先进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变成当前小学教学的主流趋势。如此不但能够打造不同小情境,还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令课堂更加丰富。

六、生活与美术教学相融合

美术并非从天而降,而是生活的缩写,也属于生活的另一类表现方式。想要获取真实的美的体会,提升审美能力,则需将生活与美术相融合。纸上谈兵只会建立毫无变化的审美观,而无法令学生具有独特的体会及思想,无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美随处可见,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美术老师应当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发现美。

七、鉴赏名画,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

名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尤为关键。美术作品通过不同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组成因素不同,画面感也不同,由于学生的审美经验不同,建立审美能力对不同小学生而言,难度也各不相同。名画均为杰出的作品,不但能够有效传播美术知识,还能够成为审美教育的教材,老师需正确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作品当中的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3]。

结束语:综上所述,美术课作为小学美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所有老師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通过不断研究,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出发点,才能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高秀明.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2.(12):241-242.

[2]谷大勇.浅谈结合儿童绘本的小学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2.(16):50-51.

篇10: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标明确提出,音乐课程要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学必须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告诉我们,音乐教师是审美教育的实施者,不仅仅单纯向学生传授音乐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音乐能力。

器乐教学作为一种全方位的音乐教学活动,是眼、耳、手、脑的协调动作。实践证明,融乐理知识、演奏技能、音乐欣赏为一体的小学器乐教学是从小提高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就试从就器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的做一个浅显的阐述。

一、在器乐作品赏析中培养音乐审美意识

(一)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因此,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专心聆听的好习惯,才能使孩子们逐渐拥有音乐的耳朵。无论欣赏器乐录音还是欣赏现场演奏,学生都要用耳用脑专心聆听,去除任何杂音,让心安静下来。当然,这些习惯不是一日所能养成,需要在音乐教师精巧的设计之下,悉心培养才能完成。例如,有这样一节器乐欣赏课,教师让学生们欣赏器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师先在初听前给学生号角的音响,学生一下安静了,教师设计了提问,请学生带着问题初听(乐曲中有些什么特别的音响,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学生有了目的后,仔细在音乐中捕捉,于是他们听到了号角声、听到了欢笑等等,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引入乐曲名称进行更深层次的听赏。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器乐欣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音乐也不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器乐听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例如,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启发学生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学生的想像随着音乐似乎“飞”到了苗岭。

二、在器乐演奏中培养音乐审美意识

(一)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

良好的演奏姿势对于演奏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演奏姿势给予正确的指导。首先要结合器乐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能够区分正确和不正确的演奏姿势。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歌唱的要求比较类似,要求站立垂直,精神饱满,有从容之感。坐式演奏,要求上身自然垂直、端正,总之,指导原则是姿势正确自然美观,有利于歌唱和身心正常发育。另外,使学生懂得呼吸在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掌握好缓吸缓吹、缓吸快吹、快吸缓吹、快吸快吹的基本演奏呼吸练习法。

(二)培养扎实的演奏技巧,打下审美基础 器乐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演奏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通过演奏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器乐表现力,进行演奏的基本技巧、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基本练习的重要性不能忽略。它除了提出学生位置及方法外,目的是从上课的第一分钟起教师就以饱满的激情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且能调动学生情趣的音乐氛围,并体现“情”字的诱导过程。即,练习曲的选用要与所学乐曲的情绪及演奏方法相匹配,以便把学生的感情“领”入作品中,做到“情”字贯穿音乐课的始终。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掌握了断、连音相结合的演奏方法,还为演奏处理打下很好的基础。演奏得正确、熟练、每支练习曲应注意难易程度,一般应当由浅入深,每支练习曲都有自己的要求,必须按要求去做,同时要纠正学生经常出现的粗暴式演奏、不按指法规律、随意换气等演奏等问题,不断给予引导及纠正,还要加以说明讲解。当然,器乐教学过程中也不要过于强调技能技巧,重视演奏技巧是为了提升审美的演奏能力,教师同样要重视在演奏中以情带声。脱离了审美的器乐教学将会使乐曲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挖掘乐曲本身所存在的内涵来进行渗透教育,通过音乐旋律的色彩、力度和速度,去演绎每一首歌曲,使器乐教学真正达到审美的教学目的。

(三)引导学生在演奏实践中体会作品情感

在器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然而轻松地流露其真情的演奏,是教学中的真正难点。充分利用完整的音乐形象,以情激情、双情渗透式教学,将会使师生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音乐教学的最佳境界——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触动连觉,启发学生情感之源,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体实践步骤如下: 演奏示范: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激发他们自身拥有一条情感涌动的河流,使其在对艺术美的感知和体验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审美对象,充分发挥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引导其主动入境。他们不可以从教师的导言中了解歌曲的背景,还可以从教师演奏中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演奏听赏:如果说教师的第一次演奏其目的是感染学生,那么乐曲的再次听赏则是为更进一步地感动他们,使其更深一层地去体会音乐情绪,提高学生注意力。乐曲分析: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交流的最关键环境,也是一节音乐课中师生教学活动最活跃的一个部分。它需要学生体验、讨论、总结、归纳作品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旋律线的走向,最被感动的旋律并对其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用意。根据乐曲所抒发的情感,选择哪种演奏方法、吹奏力度去处理,才能更好地表达乐曲的意境,带领学生从中挖掘出较深的思想内涵。教师要通过多角度的启发、引导及以点带面的形式,发挥群体探究的精神,让学生自由自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能够满意自我答复的良好条件,即启发、调空好问题的关键处,并对学生的看法做到不轻易否定,保护学生的自信,使其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促进师生之间以琴音之交、以心音之和的朋友式的关系。此环节的正确处理,在学生整个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较长时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内在的情感体验,且它是隐蔽的、长久的、有效的。

三、在创编主题活动中培养音乐审美意识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摆正自己的位置,弱化教学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强化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引导学生把对音乐的内心感受大胆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学习的实践,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情景,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朵智慧的火花,带着一颗童心融入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更加有信心、有兴趣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音乐是创造的艺术,教师要合理结合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创造活动,巧妙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形象地激发,抓住学生瞬间的直觉感,培养即兴创造,鼓励学生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精心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抓住学生的直觉感受,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器乐创编教学要的是孩子们对音乐瞬间直觉的创作灵感,而不是排练再排练的精彩表演。我看过成外附属小学的一节器乐创编课:教师用报纸、布条将自己打扮成原始部落的居民形象,课前请学生带来了各自准备打击乐器(自制沙锤、三角铁、石头),教师原始部落的形象,时而稀疏、时而密集、时而跳跃、时而沉重的鼓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围着教师,体会着,敲击者着,想象自己成了原始部落的居民在音乐中尽情的自由地舞动、敲击。教师演奏得陶醉了,学生舞得更陶醉了,这个场面十分闪亮。又例交大附小的另一名老师上的“爱劳动”单元,有一个学做的创造活动,教师找了一些扫帚、抹布、水盆、拖布等创设了一个劳动情景,然后请学生们考试大扫除,发挥想像,玩一玩,制作各种音响。于是玩着想着,创作结果是让人惊叹不已的,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无法估量的,他们用扫帚和和拖布发出了的“刷刷”“嗤嗤”声,让水盆敲出欢快的鼓声,让抹布摩擦发出了“沙沙”等等。欢快而幽默的劳动场面顿时呈现在眼前。此时,教师真是无比佩服和赞叹。即兴创作之火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个高潮,留下了一个个教学的闪亮点。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我们在器乐教学中多思多想,就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培养造就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音乐能力。

锦州市义县九道岭小学

篇11: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要】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育。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效果是“感动”、是“动之以情”。美术课的色彩、音乐课的音符、语文课的文字„„都应是富有动人的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美育就是去世俗化和功利化,把情感从资本和欲望的冰水中打捞出来。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就是说审美可以把人从各种世俗束缚中解脱出来,超越出来,获得情感和精神上的自由。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学界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设情境;以情促教;审美能力 审美意识和能力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小学美术教师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才能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关于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具体性的说明。

一、教学方法“灵活”,与生活并行,课堂中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

听过许多特色的展示课,课堂表面的热闹非凡、花枝招展,难道这就代表了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的快乐吗?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授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高兴还是冷漠呆滞,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种关注应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更要关注学生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等,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对不同的教材可采用不用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常有一种“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让美术课更接近生活。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活跃的氛围中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 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快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创造玩的条件,使其享受玩带来的快乐,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游戏,如智力抢答、讲故事、变魔术等。在书中看到一位老师的《色彩的世界》一课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在桌前放了一杯无色的水,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教师以魔术师刘谦的形象出现,搅动杯中的无色水,谁知水在老师的搅动下慢慢散开变出很多种颜色,让学生初步体验色彩变化。像这样的导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到无比快乐,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后的课堂教学对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教材。学生们喜欢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而多媒体的直观具体、变换灵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正符合学生的要求,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就需要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思考、体验、发现、讨论、搜集、尝试、反思等学习完成学习目标。把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摆脱教师和课本的思维圈子,在美术的天地里展开联想的翅膀。

四、鼓励、引导学生创作方法要“多变”

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创造性思维训练能有效地开拓和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具有明显的效用性,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美术课堂练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低年级学生较侧重“联想”训练法。如:教师在宣纸上用各种颜色晕染形成肌理效果,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纸上变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岛屿,有的说变成老鹰、鹿角„„还可以利用图形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如:白色的背景上画上几个五彩的小圆圈,由此让学生展开联想,由这张画你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天空上放飞热气球;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绿色的海洋里鱼娃娃们吐的小水泡„„这样,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情想象,去享受图形的变化带来的快乐。当今社会正需要这种不拘于格的创造意识,需要孩子们把想象运用到创造上。总之,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教学过程的创新性,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渗透新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意识,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扬长避短,勇于创新,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美术教学,提升美术教学的魅力。让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美术带来的乐趣,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五、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是增强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梁启超曾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 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制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文化修养。马克思认为:“如果你 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二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学生进行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一靠教育,二靠实践。如果缺少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其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理解是审美的核心,评价是审美的升华。再次,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应在帮助学生树立审美理想、提高创造美的心理素质、发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创造外界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的内在美,从而造就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才。

六、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流淌在学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气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把美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并使之相互渗透,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文素养体现在人身上的往往是一种内在美,或者说是心灵美。外表的美,容易被人发现和捕捉,而内在美则需要更高的思想修养与精神境界去把握。美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外在美、形式美,但更应侧重的是对于内在美的揭示和培育。只懂得欣赏财富或权力所装饰起来的富丽的光彩,不懂得欣赏劳动或汗水凝结起来的素朴的荣光;只懂得欣赏白云,却不懂得欣赏黑土;只注重养眼,却不注重养心„„内在美被忽视,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这些显然不是我们所说的美育所要达到的效果。因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情感的社会化,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深入的,或者说是深刻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应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和深刻辨析的意识,把情感教育建立在深刻的思想性之 上。当然,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特征,来循序渐进地进行培育。

教育是人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也体现着人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时代要求;是审美教学革新、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七、结束语

上一篇:风筝创意diy的策划书下一篇:惠普的销售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