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沈浩”演讲稿

2024-07-15

“学习沈浩”演讲稿(精选9篇)

篇1:“学习沈浩”演讲稿

一去离家整六载,此次远行无归年。

潸然泪下思沈浩,仅留丰碑在人间。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2009年11月6日,江河悲痛,小岗动容。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年仅46岁的沈浩因公去世,但他的精神却成为一座丰碑永存人间。因此,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

《永远的丰碑》

2004年2月,作为安徽省财政厅优秀年轻干部的沈浩下派至凤阳县小岗村,任党支部书记。

2006年底,任期届满的沈浩,因小岗村98户村民的强烈挽留,成为当时全省唯一连任两届的下派村干部。

2009年11月6日,沈浩在租住的农户家中离我们而去,面对村民的一声声:沈书记,面对村民们的再次强烈挽留,他这次却狠心的无动于衷!

感动中国评审组给沈浩这样的颁奖词: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和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的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现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面对这段写实的话语,我思绪万千......六年来,心系村民,他总是这样—想群众所想,急群众

所急,帮群众所帮。

贫困群众有困难,他急着送衣、送被、送粮;

大娘走路不便,他急着送上一根拐杖;

暴雨之夜,他急着转移危房里的群众,跑得是那样的匆忙;

大年三十的夜晚,他围坐在小岗群众中间吃得是那样的香甜。

六年来,情牵小岗,他总是这样——想小岗所想,急小岗所急,帮小岗所帮。

招商引资,他不知跑了多少地方。

农田菌基地建起来了,小岗村葡萄节办起来了,旅游经济火起来了,美国的GLG项目也引进来了。

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村级工业,他的“三步走”走出了一个新小岗,展开了明天的小岗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六年来,他以振兴小岗为己任,带领小岗村群众呕心沥血求发展,凝心聚力奔小康,他舍小家,为大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一心扑在小岗村。他不畏艰辛,迎难而上,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大力弘扬小岗精神,把小岗建成为2005年度的“全国十大名村”,2007年度的安徽省农村旅游示范点,在他的带领下,一个美丽、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小岗重新向世人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作为创造者的沈浩将不再看到。沈浩,他用他的生命所创造的业绩,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他那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的无私情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不久前,我很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份子,虽然距离一名真正的光荣的共产党员还有一段距离,但我相信,在沈浩精神的支持下,在我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党的大门终将对我敞开,我终将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不奢望自己也不敢保证像沈浩一样优秀,但我可以保证的是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义不容辞!!!!

最后,我想对沈浩说: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扎根于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会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永远的丰碑!!!

篇2:“学习沈浩”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沈浩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楷模,我把沈浩同志作为一面镜子、作为一把标尺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和境界,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坎上,踏踏实实服务于群众。

我是一名计生专干,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业?我的心告诉我:我热爱这项事业,我为我的选择感到自豪。

什么是爱岗敬业?我想,爱岗敬业就是一种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立足实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这就是爱岗敬业!如果你是一滴水,你就应该滋润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就要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就要永远坚守你的岗位。所以“爱岗敬业”的精髓就是做好工作。一个人可以从事不同的工作,但只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一定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我们计生系统,爱岗敬业精神也无处不在。

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群众乃至家人的不理解所带来的委屈更是我们的家常便饭。我,一个柔弱的女同志,从起,就干起了让人退避三舍的计生工作,刚干计生工作,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每天满负荷工作。夜深人静时我还常常捧着厚厚的专业书籍看,去熟识计生的法律法规。我打乱了家里正常的生活规律,不能和别的主妇一样买菜、做饭,就连休息日电话铃一响,有情况,我马上就得赶到现场。这引来丈夫强烈的不满,丈夫生气的说“你家也不管,孩子也不管。哪样工作不是人在做,可也没看象你这样的。”我和丈夫闹上了别扭;“这是我的工作,没有办法,你就不能理解一下吗?”里外受气的我也不想和丈夫说上一句话,人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特别是当亲人无法理解时。委屈的泪水流出来。丈夫虽然嘴上说着气话,可还心疼地说:“别太累着”。

有了坚定不移的落实基本国策的信心,牢固树立敬业爱岗的理想信念;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的干劲更足了。我们居委会的自建小二层、流动人口多,情况复杂。除了干好常住人口的计生工作外,我带着楼片长起早贪黑登记流动人口。

作为一名计生工作人员,受到的群众不理解的漫骂、到办公室踢破大门类似的委屈更是数不甚数。为了干好这项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我们时刻怀揣“五心”:那就是对理想信念有信心;对宣传党的人口政策要有信心;干起事业要有争创一流的雄心;对育龄群众的解释要有耐心;对待功名利禄要有一颗平常心。为了确保天都居委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生育环境,职务赋予我责任,使我不敢有一丝松懈;为了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我不敢有一刻停顿。

正因为工作的艰辛,才让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正是我们身上的这种爱岗敬业精神,更加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进取心,惟有加倍的努力工作,以一流的工作业绩来回报。

篇3:“学习沈浩”演讲稿

关于小学生的“数学演讲”,国内各种教育教学报刊中没有出现此类系统研究文章,仅有笼统含糊的片言只字。囿于手头资料和条件限制,国外的相关研究文献没有查到。百度搜索查询到的只是极少量的“数学演讲稿”。几年前,笔者所在的学校及有关新教育实验学校,曾经开展了培育卓越口才的演讲活动,其中涉及少量数学方面的内容,但很零散,没有常态化,没有系统化,由于这个活动是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的,要真正落实演讲活动,需要占用一些教学时间,牵扯师生大量精力,再加上数学演讲和课堂教学、数学教材关联不紧密,学生在演讲活动中的收获及体验就很有限,所以造成了我们在数学演讲活动开展上时断时续,无法始终如一。即便如此,笔者也从中认识到数学演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数学演讲可以融合数学阅读、数学写作、数学口语表达,可谓“一举三得”,我们需要为数学演讲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2012年五一前夕,笔者曾发起一次调查 :调查小学生对数学家的了解情况。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通过当面访谈和电话调查两种形式一共调查了近千名小学生,调查结果令人诧异,也发人深省 :小学生学了六年数学,竟然平均连6个数学家的名字都不知道。调查学生感言 :许多学生知道数学家的数量还不如知道的歌星影星的数量多。应该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文化”作为教学理念和教材组成出现在我们面前,数学课堂上或深或浅地烙上“数学文化”的印子。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你知道吗?”栏目中也介绍了陈景润、祖冲之、韦达、哥德巴赫、布丰等数学家的事迹。但是,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对“你知道吗?”的使用多安排在课尾的欣赏拓展环节,时间很短,或者教师一带而过。这样的做法显然无法承载数学文化的宏大愿景,也无法让学生记住其中难得一见的数学家的名字。

要在课堂中把数学家介绍给学生,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 于是,“数学演讲”再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能不能把数学研究作为理想课堂的一部分来建构呢? 又该怎样讲? 什么时候讲呢?

在当前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流行的“微”背景下,数学演讲首先应该是一个数学微演讲。之所以定位在微演讲,一是时间短易操作,二有时代特色。我们理想中的“数学微演讲”是离儿童更近一些的、离实际课堂更近一些的、离数学文化更近一些的、离学生生活更近一些的、离数学素养更近一些的一种综合与实践活动。

我们设想——在小学生数学演讲时,使用摄像机、手机等同步录像,之后拷贝给学生,与家长一起赏析。此举可以激发小学生参加演讲的兴趣,也促进了小学生对演讲成果的分析和分享。

我们确定——数学演讲是由小学生作为演讲者、时间为两分钟左右、围绕数学内容开展的数学学习和交流活动。数学微演讲,也演变为一个更通俗的说法“数学二分讲”。然后我们进一步规划,高起点、严要求,确定材料“1+1”:即一份演讲稿PPT或文本资料、一个时长2分钟左右的视频,以此规范小学生“数学微演讲”的活动过程,促使小学生演讲活动中能够多一份阅读和收获。

我们计划——在每周的教学时间分离出两块时间来展示学生的演讲。一是和教材教学配套的演讲内容,安排在相应的课堂中 ;二是单纯的数学文化、生活数学等演讲内容,不定期集中安排一节课讲授。把数学微演讲植入数学理想课堂的框架里,演讲的价值就会得到充分体现,演讲者的付出就会有更多的回报。如果这样,数学演讲就是数学课堂的一部分,就是数学课程的一部分。

二、实践:把数学演讲植入理想课堂

1. “数学微演讲”来了。

一步步想明白为什么讲和怎样讲后,“数学微演讲”就在笔者任教的班级亮相了。2013年9月11日下午,四(1)班邵敏文走向讲台,打开演讲PPT,《高斯的故事》被他娓娓道来,而我拿着手机在教室后面录像。演讲结束后,大家的好奇和议论还没有平息,我已经打开了刚录制的视频,于是大屏幕上再次出现刚才的演讲情景,此时大家眼里的好奇已变成了羡慕和兴趣。“我也想讲。”有人跃跃欲试。于是,我简单地说明这个时间两分钟左右的演讲叫“数学微演讲”,演讲时为了让大家听清楚,看明白,要准备一个PPT,同时公布第一个主题 :数学家的故事。自那时起,“数学演讲”正式走入同学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数学阅读,一种数学表达,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到2014年6月,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89名学生累计完成“数学演讲”近三百个,最少的讲1次,最多的讲了6次。其间,笔者所在学校四五六年级其他教师也被吸引进来,纷纷在相应班级开展了“数学微演讲”活动。

2. “数学微演讲”的内容。

阅读篇——书本中的数学。学生讲一讲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数学家故事、数学史、数学小故事等。《小学生数学报》、百度搜索是大家主要素材来源,这部分是小学生自发演讲的主要组成部分。如《陈景润的故事》、《杨辉三角》、《分数的由来》等。

观察篇——生活中的数学。让孩子们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数学故事,展现自己对数学直接的、朴素的、独特的发现与理解,从而揭示日常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如《你的体重正常吗》、《鞋子尺码》、《起跑线的秘密》、《人生无处不数学》等演讲。

经验篇——学生中的数学。孩子对数学的感受是有差异的,学习数学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教训,呈现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具有自我生长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学学习秘笈,有利于学生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可怕的数学》、《画图解题》、《这样算更简便》等演讲内容。

休闲篇——幽默中的数学。数学小笑话,数学小幽默,自己读读很有趣,讲给别人听听也同样有趣。如《明天吃饭不要钱》、《悲惨的灰太狼》、《我不见了》等,戏谑成趣,开心之余又有思考。

拓展篇——思考中的数学。对于练习中的思考题,也有学生拿来讲一讲,讲清解题步骤,说出解题困惑,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益处。如《只称一次》、《乘积最大的算式》等。

3. “数学微演讲”的来源

(1)数学微演讲活动一出场,就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喜爱。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不断的交流和智慧里,数学微演讲从场地选择到表达手段,从演讲团队到演讲内容都发生可喜的变化。比如数学演讲视频录制就经历了从教室内到教室外的转变,这样的空间转换中,学生更加自由地享受着数学演讲的乐趣。

现场式 :学生提前制作好演讲的演示PPT,在教室前面介绍有关内容,教师在教室后面同步录像。这是我们数学二分讲活动最基本的形式。

录播式 :学生把自己周末在家中精心录制的数学二分讲提交到班级电脑或班级邮箱,由教师筛选后在指定时间陆续播放。这种来源的数学二分讲在演讲者的表达、内容的选择以及视频质量上都优于教室现场演讲的录制效果。多次作为假期作业来布置,学生和家长都很喜欢,因为进步看得见,精彩可收藏!

(2)为了让数学微演讲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让学生演讲价值最大化,我们逐步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做法,介绍如下 :

推荐式 :由教师或学生推荐展示其他班级学生的演讲视频,借以启发学生,进一步丰富数学二分讲的表现。2013年10月8日,四(3)班牛怡馨交给我一个在家录好的“数学二分讲”,笔者看后感觉录播形式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及家长的参与热情,就及时在班级里推广。再如,孙周一、刘庭妤在家中录制了《一升水有多重》《美妙的杯琴》等实验操作视频,虽然不算规范的演讲,但是和教学紧密相连,笔者不仅在班级隆重推荐,还推荐到四年级其他班级播放,增强了学生们对“升和毫升”的进一步理解。

自发式 :学生们根据所见所闻,有感而发,自动自觉地进行“数学二分讲”。比如徐华同学时常抱怨没时间做课外作业,姜翰文为此专门录制了一个视频《时间都去哪里了》:小虎在一次考试中数学不及格。妈妈批评他贪玩、不用心学,他委屈地说自己把能利用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了,考不好是因为一年的时间太少。妈妈说 :“一年365天,你说你的时间都去哪里了?”于是他给妈妈算了一笔时间账。他说 :“小学生每天至少要睡9个小时,一年就是365×9=3285小时,大约是137天,去掉睡觉时间一年还剩228天 ;一年有52周,每周2天不上学,一年是104天,还剩124天 ;一年有寒假21天,暑假62天,再去掉83天,还剩41天 ;每天吃饭还要花时间,一天三顿饭,大约花1小时,一年就是365小时,大约15天,还剩26天 ;每天上学放学花在路上1小时,一年就是365小时,大约15天,再减去15天,还剩11天吧。每天还要上厕所吧,每天半小时,一年大约182小时,大约7.5天,还剩下3.5天 ;去年我还生病请假了2天,再去掉这2天,一年还剩下1.5天,两天都不到,我学习时间太少啦。说我贪玩,我有玩的时间吗?”大家哈哈大笑,徐华同学羞红了脸。从此,班级里再也没有人乱找借口。

约稿式 :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向学生群体或个体提出某个指定主题的演讲要求,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数学二分讲。比如去年十二月份雾霾席卷中国,学校也因此取消阳光大课间活动。笔者星期五放学时就以“空气污染”为主题向大家约稿,星期一有12名学生完成了该主题演讲。期末复习阶段,还就重点题讲解、易错题分析向部分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发出演讲邀请,演讲视频的播放丰富了复习教学,也提高了复习效益。

招标式 :教师围绕教材教学先设计好教学拓展内容,确定一些演讲方向,由学生自由申报,然后限期完成,所完成的视频作品有的会作为教学过程中“你知道吗”来使用。如四年级上册和下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时,笔者指导学生完成的演讲内容有《计算机的发明》、《图灵》、《你知道CPU吗》、《和计算机下棋》、《数码产品和昆山》等。如围绕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学习,由我班学生完成了《公历和农历》、《二月的天数为什么最少》、《闰秒》等内容的视频,笔者把这些视频发送给三年级任课老师,受到他们的一致称赞。

展评式 :受课堂时间的限制,一些“数学二分讲”作品无法一一展示,我们就把这些视频集中存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们随时点播品评。我们还把一些优秀“数学二分讲”视频上传到网上或班级群中,供家长们评价借鉴。

三、反思:令人期待的数学演讲课

1. 学生对“数学微演讲”的认识和评论。“数学微演讲”这一活动开展两个学期以来,学生们对它的认识也从浅表走向深刻,选择内容也从单一走向多彩。在期末总结时,笔者所任教的四年级多名学生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发自内心的喜爱。

甲同学说 :“数学二分讲其实就是讲一个两分钟的数学小故事。开始我还不情愿,因为这样玩的时间就会少一些。第一次,不到10分钟我就找来了3个合适的小故事,选择完,读了几遍就能流利的背诵。当仲老师把我的二分讲播放给同学们看的时候,我心里十分高兴。原来做二分讲是一件十分简单而又有趣的事,我喜欢上了二分讲。”

乙同学写到 :“四年级开学初,仲老师布置我们做数学演讲。这可真是不太简单! 要选稿,要背诵,还要口齿清楚。一次拍摄时,之前都十分成功,结束前几秒,我弟弟突然‘哇’了一声,失败! 又得重录!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成功总算还是来了,我又激动又兴奋,高兴得不得了。数学二分讲让你在大家面前有出彩的机会,更让自己学到更多知识。”

丙同学这样总结 :“在上新课前,做了个数学二分讲,让新课变得更有趣味 ;考试前,做个数学二分讲,让复习更扎实 ;假期中,做个数学二分讲,让假期更充实。做数学二分讲不仅可以预习、复习课本内容,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及动手能力。”

丁同学乐此不疲 :“数学演讲是可以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通过制作PPT,复习数学知识,现在我的数学成绩在一点一滴的进步,数学演讲也成为了我的好朋友。记得有一次我一口气讲了三个,同学们惊得目瞪口呆! 后来还有人请我当小老师。数学演讲,让我找到了自信!”

2. “数学演讲课”的价值追溯。在编辑学生提交的数百个视频和配套ppt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微演讲”作为学生们喜爱的数学语言,不知不觉间完美展现着学生、教师、家长与数学、与生活的精彩对话。

“数学微演讲”首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规范了儿童思维,提高了口语表达水平,激发了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了合作意识,丰盈了童年数学体验。同时, “数学二分讲”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让教师能蹲下来看孩子,从儿童视角倾听数学,数学因此变得温情和立体,教师对数学学习方式的认识也更加开放和多元。

讲出来的数学真精彩!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演讲下去,研究下去,推广出去,并组建主题演讲小组,从个人走向合作 ;细化演讲内容,更贴近生活,更贴近教材 ;选编演讲素材,形成示范资料,做好推广。我们希望,也坚信——数学演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有童年出彩的机会。

摘要:数学演讲可以融合数学阅读、数学写作、数学口语表达,可谓“一举三得”。依托现代媒体技术,让数学演讲可视化,激发了小学生参加演讲的兴趣,方便了演讲成果的分析和分享。同时,把数学微演讲视频植入课堂,丰富了数学课堂,促进了数学理解,让数学演讲价值最大化。

篇4:“学习沈浩”演讲稿

2009年11月6日凌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到小岗村任职6年。他全心全意、无私奉献,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找到了一条适合小岗村发展的新路,改变了小岗村“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跨过富裕坎”的困难局面。群众称他是“我们离不开的干部”、“咱老百姓的贴心人”。沈浩同志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沈浩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决定,追授沈浩同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考点链接】

一、经济常识

1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沈浩通过让小岗村重走集体合作道路,使小岗村走上了集体富裕的道路。

2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小岗村的建设中.沈浩带领村民转变发展思路和模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由当初的单一粗放的农业生产发展为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发展的新局面。

3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小岗村的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建设城乡一体的现行村,让小岗村村民享受比城里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小岗村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哲学常识

1从小岗村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沈浩结合“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实际,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招商引资办工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使小岗村发展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

2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小岗村改革。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30年前的小岗村率先实行了“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30年后的今天,沈浩带领小岗村村民继续发扬“大包干”精神,深化农村改革,使小岗村呈现出“年年桃花开依旧,岁岁小岗大不同”的喜人景象。

3树立奉献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两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抒写了沈浩同志坚持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人生价值观。

4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集体主义作为正确的价值取向。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为了小岗村的发展,沈浩全心全意、任劳任怨、无私无畏,为小岗村倾心倾力,使小岗村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5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沈浩把農村基层工作当做于创事业的机会。他扑下身子与小岗村村民一道吃苦,为小岗把心都操碎了,他的真心换来了小岗村村民的一片真情。

三、政治常识

1不断完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为小岗村村委会主任的沈浩到达小岗村之后,从村民最关心的事情人手,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村委会成员,通过召集村民大会和村代表会议,集思广益,科学规划小岗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2努力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沈浩作为小岗村第一书记。在全面推进小岗村建设过程中,牢记党的宗旨,凝聚群众心声,寻找科学发展致富之路,切实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3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沈浩到达小岗村之后,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小岗村经济放在工作的首位,通过土地流转、招商引资,打造了一个富裕、和谐、美丽、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农村。

【能力提升】

1沈浩同志一步一个脚印,用辛劳和智慧带领小岗村村民编织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蓝图,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应该()

①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②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积极性③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④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在小岗村工作的6年中,沈浩时刻谨记女儿对父亲“莫做贪官”的提醒、母亲“听党的话”的嘱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和谐、文明、富裕的小岗村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3唐太宗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对照沈浩这面“镜子”,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应该()

①恪尽职守,勤政为民②严于律己,廉洁奉公③多上政绩工程、形象工程③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在30年前,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今天在村民的好书记——沈浩的带领下,又一次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作为农民的孩子,他和农民心贴心,不辞辛劳,殚精竭虑,一心谋划小岗村的科学发展。他尝试着土地流转,努力招商引资,发展农村工业,创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模式;组建“小岗村集团”,打包上市……不断促进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富裕一方百姓。让村民切实尝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探索出一条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新模式。

(1)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回答我国应如何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请结合材料,分析沈浩事迹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

(3)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D2B3C

4(1)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税收的调节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③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④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居于首要的地位。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沈浩用自己的青春、热情、智慧和生命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谱写了自己人生最华丽的乐章,打造了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小岗。同时沈浩的无私奉献也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尊重和拥护,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党的好干部。

篇5:“学习沈浩”演讲稿

——学习“沈浩”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有这样一个地方,有过“帝王之乡”“明皇故里”的美名,披着岁月和历史的烟尘,掀起过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却依然贫穷落后。

有这样一间屋子,面朝西北,却仅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书柜、两条长凳,冬天寒风侵袭,夏季酷暑难当。

有这样一个人,静夜孤星,青灯黄卷,苦苦求索,案头堆满了数不清的书籍、文件,为经济发展殚精竭虑,为群众冷暖万般牵挂。

这样的一个人,鞋底总是沾满泥土,双手总是磨满水泡,却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丈量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播洒出自己对党对人民的赤子忠诚。

沈浩,在他最后的2000多个日夜,将生命融进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将名字永远镌刻在小岗村百姓心头,书写了小岗村改革发展的不朽传奇。

2004年的2月,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沈浩第一次踏上小岗村的土地。名满天下的小岗村,让沈浩十分吃惊。道路坑洼不平,人均收入偏低,生活贫苦无依,村民人心涣散。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却在近20多年里,发展缓慢。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沈浩穿行在小岗乡间,如同穿越乡土中国的千年沧桑。向穷困抗争,与命运搏战,是中国农民求索千年的主题,更是横亘在当今小岗人面前绕不过去的坎儿。

从来,向前方蔓延的乡间小路,布满着泥泞的脚印,却总也看不到尽头,直到沈浩来了,灰白的水泥倾泻在路上,覆盖了泥泞的脚,覆盖了乡间的路,也覆盖了看不到的绝望。呈“丁”字状分散的两条水泥路见证了小岗的成长与巨变。这两条路拉起了小岗发展的框架与气势,打破了长久以来发展的沉闷,让人看到了村庄的生长和希望。

在接下来的3年,沈浩确立了小岗“三步走”的发展规划,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提出改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条件,整地修路,打井通水,推塘筑坝;改善村容村貌,兴办现代农民学习班,摒弃陈规陋习等具体措施,带领村民艰苦奋斗、从无到有,改变着小岗发展面貌。

2006年,小岗村跻身 “全国十大名村”,2007年,小岗村被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06年底,沈浩任职三年届满即将离开。小岗村村民们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满了鲜红的手印,请求沈浩带领他们干三年。沈浩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坚守。

沈浩开始带领村民走现代农业之路。先后引进美国GLG集团到村发展甜菊糖生产加工,建设2000亩甜叶菊育种基地等十多个项目。引进广州从玉菜业集团到村兴建1万亩现代蔬菜生产基地,引进深圳普朗特集团到村创办生态农业园,引进“天下一碗”米线食品企业到村投资设厂,引进凤阳瑶海集团与凤阳国家粮食储备库到村联合投资发展物流仓储和粮油加工,这些项目无不凝聚着沈浩的心血和汗水。从40岁到46岁,6年的金色年华如一江东流的春水,永远不再回来。这样的人让我们肃然起敬,这样的沈浩足以鼓胀小岗人空空的心房,足以将心底的千年希望和夙愿点燃。在那六年时间里,沈浩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他心里装的最多的是小岗,想得最多的是工作,照顾最少的是家人。沈浩你不忠啊,你抛弃携手并肩的妻子,为小岗放弃一切,留下身后的家庭琐碎;沈浩你不仁啊,你没有尽到沉甸甸的家庭责任,没有儿女绕膝的天伦,少了为人夫婿的柔情;沈浩你更不孝啊,你弃80岁老母于不顾,却甘愿让老人默默承受孤独的牵挂。

然而,这个不忠的人,却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辛勤劳作,永不停息、任劳任怨的为小岗人耕耘着幸福;这个不仁的人,却把小岗的建设当做一生的工程,不舍昼夜的为小岗筹谋谋发展之路,这个不孝的人,却把他的博爱献给小岗村民,赢得小岗人信任和支持,他用他独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和尊重,用他的坚守和默默耕耘编织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一片朗朗天空。

2009年底,任期又将期满。186名小岗村村民又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下红手印。可是上天却让村民们的愿望落空了,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屋子内离开了。这一年的冬天,沈浩永远的留在了小岗。

冬天对于小岗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1978年的冬天,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2004年的冬天,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沈浩来到小岗,带领全体党员、民众进行新的创业,使得小岗获得飞跃式发展,创造了“小岗速度”;2009年的冬天,沈浩由于长期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倒在工作第一线,长眠在小岗这片他用热情、汗水和生命奉献了6年之久的土地上。

感谢冬天。冬天磨练着人的意志,对于沈浩而言,砥砺奋进的小岗,无疑也是个冬天。鲁迅曾说: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鲁迅提到过“民族脊梁”的人,今天看来,就是沈浩。至少,他是小岗村的脊梁。这脊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为小岗村倾情燃烧,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沈浩真的走了,永远地走了,小岗人的心也被牵走了。凤阳县城鲜花如海,挽幛如云,数以千计的群众送别沈浩最后一程。一副长长的挽联浓缩了沈浩人生最后的,也是最光辉的时光: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在这一头,小岗村的男女老少们在迎候他们的沈浩书记。寒风冻泪,枯草过霜,小岗村在呜咽。

沈浩,你不该走。你做过的一切,小岗村人民记在心底。小岗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见证着,见证着一位农民之子、小岗之子的深情。在入党志愿书上,你写道: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沈浩,你做到了。你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信念如山,真情不改,“红手印”印证了你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沈浩,你却一直不曾远离。触摸着鲜红的手印,拂去尘埃,你重现在我们面前的,当繁华落尽,叶落秋寒,你只是从这里到了那里;站在高架桥上,我们感受到你那悠悠的深情早已渗入你的骨血,你带给我们的是永不止息跃动的活力。

路漫漫其修远,唯将上下而求索。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沈浩的可贵精神和高尚风范,像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亿万干部群众的心中,必将激励江淮儿女锐意开拓,不断前进。

篇6:学习沈浩

广顺街道柳坝村主任助理 周浩

沈浩离开小岗村的时候只有46岁,我来柳坝村的时候才26岁;他比我大20岁,因为他是‚60后‛,我是‚80后‛;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村官,他是下派干部,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说起‚60后‛,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60后‛的人出了不少省部级的高官,好几十个老板在胡润的财富榜上有名,他们年轻务实,成绩斐然,且富有个人魅力是当代社会的中坚力量,主导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占据了社会高层的地位,对我来说那是可攀而不可及的境界,那是属于他们那代人的骄傲。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干部,按照做官的途径,如今很有可能也是省部级的官了;按照做事的途径,他很乐意在‚广大农村、大有作为‛,这一待就是六年,最终永远的留在了小岗村。

‚80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你们80后的怎么怎么‛,‚你们80后的不知道什么什么‛。由于80后所经历的特殊历史背景,我们在人们眼中一直没有很好的印象,如被称‚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现在这群青年充满着爱国、思辨、正义、人性的积极思想,并开始思考起民族荣誉国家前途,如今日渐成熟进入社会希望有所担当。在这个背景下,我选择了和沈浩一样的路,到农村去。

‚60后‛的沈浩出身于农村,经历了文革、高考、改革开放,骨子里社会责任感极强,在他读书期间写的日记中可见一斑。他的性格和他们那代人一样,血气方刚的年龄正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拼搏、上进、善于思考,思考着道德与理想,思考着任劳与任怨,思考着索取与奉献。思想上的进步决定了他在小岗所工作的一切。如今‚80后‛的我出身于城镇,度过了没有高科技围绕、没多少物质生活享受却简单充实的80年代,以及率先跨入的信息新时代前沿接触新生事物的90年代,最后带着理想在新千年做着和沈浩一样的工作。

相差20年,沈浩和我没有什么不同,‚60后‛有着才华、稳重,‚80后‛有着聪慧、激情。但是同样是基层工作人员,为什么他到村工作能给小岗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他那么深得群众信赖?为什么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能感染整个社会?我不断在各种媒体上搜索沈浩的事迹,学习他办的事、说的话、写的字。他的事迹很平凡,平凡的就像一潭湖水,他自己只是其中的一滴,但是汇聚成河、敛聚成川。沈浩年轻时代的偶像是蒋筑英,在他的日记中曾经写道:‚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丰富知识的拥有者,对人民有贡献,不屑做一些‘凡人小事’。在他的身上,知识的丰厚与道德的高尚相映生辉。‛从小事做起,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并且从不间断,这些闪耀着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人性的光辉是他六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的写照。

‚60后‛的沈浩给‚80后‛的我们上了一课,他就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那是他心系的小岗情结,质朴的为民情怀和无私的大爱无疆。‚80后‛的‚村官‛要‚60后‛的沈浩那样: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工作作风,舍已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严于律已、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

篇7:学沈浩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选派干部、选聘生:

你们好!

我是2010年9月被分到铜城镇铜北村的第三批大学生村官乔满晶。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的激情与奉献》。

时间如梭,光阴似箭,转瞬间,新一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回首过往,半年的村官生活,使我完成了从一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到一名社会人的转变;使我充分体会到了“村官难当,难当村官”的个中真味;使我由“意气风发”的学子成长为一名成熟稳重的村官。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在这期间我也有过彷徨,有过动摇,甚至有过退缩。而就在此时,一个人走进了我的心头——

他,两任村官,六载离家,他走的匆忙,放不下村里乡亲,对不起家里亲人。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了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的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他就是党的好干部、深受群众爱戴的好书记沈浩。

他走了,可“四型”新村建设的步伐正在加速前行;他走了,而他却有众多的不舍和留念;他走了,但是我们来了。我们是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大学生村官。

说实话,村官虽小,可要想当好却非易事,感慨之余,半年的基层经历,让我积累了宝贵财富,使我明白如何才能当好一名群众的服务员。

都说“万事开头难”,刚入村的那段时间是非常难熬的。农村的事物对于我来说非常的陌生,工作经验的匮乏更是让我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心里有了很大的压力。村两位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安排我先从打字复印这些日常小事做起,循序渐进,积累经验。从整理材料到三资清理,从医保缴费到残疾人信息登记,从创先争优到双争双带。“功夫不负有心人”,看着村领导欣喜的脸,我不禁对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并主动要求承担村里的各项工作,很快的融入到了村内的各项事务当中。

一次在村里忙的忘记了时间,中午2点多村里的计生专干陈主任端来了两个菜,让我停下工作先吃饭。吃着饭,我的心头一热,眼泪禁不住的流了出来,平日里她们对我的照顾犹如对自己的亲身孩子,嘘寒问暖,关爱有加。我知道这虽是简简单单的一顿饭,但它却饱含着领导和村民的重托、支持和厚望。面对此情此景,我深深知道只有做好工作,才能无愧于这一份情、一份爱。这样的感动,每一次我都坚持记在日记里,为的是时刻提醒自己,拥有这样好的领导,这么团结的集体,我没有理由不努力。老百姓无小事,心系村民,为村民谋福利。

今天是昨天的小结,也是明天的开始。我知道未来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但是我相信,只要以沈浩书记为榜样,不图名垂青史,只求问心无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虽然我们面孔上还透着些许的青涩、言谈中仍有几分天真。但是,我们年轻富有激情,我们年轻敢于创新,我们年轻不怕失败,我们年轻勇于挑战。

怀揣着青春的梦想,来到基层,在这里有滋养我们成长的土壤;心存着由衷的希望,回到家乡,在这里有锻造我们火热的战场。

我们用行动说话,选择了留下,敞开心扉把自己融入农村,努力工作取得村民的信任,尽己所能发挥专业特长,坚定信心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脚踏实地投入新村建设。

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也是我们必定实现的目标。我们有这个信心和毅力去实现我们的愿望。

我希望用我的活力为铜北村注入新鲜的血液,希望在这片洒满热情的土地上书写我不一样的青春乐章!

篇8:“学习沈浩”演讲稿

浅人是学生, 那么,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

谈中我尝试了课前三课堂学习的主人呢?分钟演讲的做法在语文课堂教学:

从真让学生根据教材每课的内容, 确定演课正讲主题, 自选演讲的内容, 创新演讲的前成文形式。这样一来, 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演为刘/准备中, 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性、自由讲学士度, 成了演讲的主人。课上演讲时, 我入习英让学生针对演讲者的姿态、声音、形式手的以及演讲的效果, 给出自己的公正评, 让主人人价。, 并根据表现演讲者演讲, 给出得完毕后, 分有。从评价到权抽取点评学得分, 都由学生自己做主, 学生评价的生认真而公正, 课前三分钟演讲取得了

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使学生在预习课文方面有了方向性

因为有演讲内容, 因此学生在课下预习时, 必须使学生除了学会字、词外, 还要考虑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因此使预习比以前更细致、更深刻。

二、指导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必然会使学生产生许多疑问。从而促使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去查阅一些资料。以便于解答疑问, 写出一份合格的演讲稿, 从而指导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该阅读哪些书, 记录哪些知识, 有了依据, 克服了盲目性。

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由于学生阅读的知识较多, 获取的相关资料也很多, 但演讲时间有限制, 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促使学生去认真斟酌资料, 合理取舍。做到短小精悍, 这样锻炼了学生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 从而使演讲稿内容丰富, 又精辟短小, 天衣无缝, 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完成演讲稿后, 在上课时脱稿上讲台演讲, 要求达到通顺连贯、停顿恰当、感情充沛。从而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有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这样坚持下去, 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五、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

现代社会, 人与人的交流日益密切, 在这过程中不但要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 抓住主要内容, 而三分钟演讲则着重侧重于这两个重要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演讲完之后, 其余的学生要求对演讲的同学进行评议, 包括演讲水平及内容, 并针对内容做一些必要的补充,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听话能力。

六、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中有许多内容过于简略, 对学生理解课文起了一定的障碍, 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 对水城威尼斯的介绍很少, 针对这方面内容, 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演讲, 使学生对水城威尼斯有了感情的认识, 更好地理解了小艇的作用, 以及和威尼斯的重要联系。再如《伟大的友谊》一课, 对《资本论》的介绍很少, 而《资本论》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箸作, 集中反映了他们的共产主义思想, 因此在课前三分钟演讲这方面的内容, 对学生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志同道合的伟大友谊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因此三分钟演讲是课文内容的必要补充,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 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条件, 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 《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分钟演讲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沃土。如《蝙蝠与雷达》一课, 课前演讲仿生学方面的知识, 并结合课文内容, 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从而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八、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发展

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补充一般是由教师讲述, 这难免单调与重复, 而三分钟演讲把这个权利还给了学生,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群策群力, 团结协作, 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 课堂气氛活跃。

九、便于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分钟演讲加入了学生的体会, 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从而使教师在讲课时针对学生认识不深刻的地方重点突出, 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

十、便于教师导课

导言是讲好一节课的开端, 导言的好坏往往会决定一节课的优劣, 而结合三分钟演讲导入新课, 则可使导入自然, 有的放矢, 从而为一节课的好坏打下基础。

篇9:沈浩先进事迹

得知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什么得到总书记如此的关注?

在沈浩去世20多天后,记者走进小岗村。倾听了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殚精竭虑为人民的感人故事,体悟到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忠实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感受到三份“请愿书”上那几百个红手印的真诚与滚烫……

2009年隆冬。江淮大地朔风凛冽。

一场隆重的葬礼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举行。几天前,一封在一夜之间落满67位小岗村农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上级组织和家属手中——请回沈浩同志骨灰。此刻,上百户人家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聚集在这片旷野上。

一块高大的黑色墓碑被一双双粗黑的手立了起来,上书:“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之墓”。

方方正正的墓室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

红手印,中国农民意志最真实、最朴素、最坚决的表达。

1978年初冬,小岗村十八条好汉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如今,那张“生死契约”已经平静地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整整31年后,朴实的小岗村人为请回一位普通村干部的忠魂,再次庄重地按下红手印。

一步一个脚印,沈浩带领小岗人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2006年秋天,98个红手印把沈浩留在了村里。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从省城合肥到小岗农村,从省直机关到基层一线,沈浩的内心不能说没有反差。来了就要有贡献,这是沈浩的朴素想法。

小岗村妇女主任韩巧兰对初来乍到的沈浩记忆犹新。2004年,猴年春节刚过,她起了个大早开始忙活。听说从省财政厅下来个干部,要住在村里,她去给他准备好铺盖。中午,韩巧兰在街上看见个身穿深棕色棉夹克,中等

个头,白净脸的中年男人正往村民家里走。一打听,他就是新来的书记——沈浩。

“他恐怕在小岗呆不了两月。之前下来的

干部,有的来这‘镀镀金’,回去就提拔。”韩巧兰和村里人的想法一样,但她心里纳闷,“这书记一来就下农户家,看来和以往的干部不太一样。”

“我要一家一户吃顿饭。你陪我去关友林家。”沈浩说。一听说要去关友林家,韩巧兰犯了难:“沈书记,他家老婆孩子精神都有问题,吃的像猪食,卫生条件差。苍蝇哄哄叫,床上、锅台上都是,多得像头毛。沈书记,我就不去了。”韩巧兰心直口快。“村上人不去他家,我更要去看看到底有多难。”关友林家这顿饭,沈浩吃了。不久,工匠粉刷了关家的三间平房,地面打了水泥。全家办了低保和特困户手续。

一个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

“一朝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进富裕门”,有人用这句话形容小岗村。还有人用“偏、穷、乱、散”四个字描述小岗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体欠债几万元;村里到处是柴垛、垃圾,环境差;缺乏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

有人甚至对外派干部来小岗村有抵触情绪,提出“岗人治岗”。

“是啊!小岗肯定难搞,既然来了,还怕吗?要退缩吗?绝不!”沈浩在日记中写道,“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融入小岗,了解民意,踏踏实实干几件事,让村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修路——沈浩干了来小岗的第一件大事。

村里友谊大道东边2里多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着改成水泥路。沈浩跑上跑下争取支持,终于得到帮扶资金50万。

“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建议,自己的路能否自己修?这与沈浩的想法不谋而合。

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一天傍晚,沈浩和村干部来到工地。看到刚刚运来的水泥浆卸在地上,找不到铁锹,沈浩就用双手把水泥浆捧到路基里,全身都是泥,手还被灼伤。村里人叹服:这个沈书记人实在,不是来图虚名的。

行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沈浩常说,“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大家肩并肩。”3个多月后,路修好了。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还加修了两条水泥岔道。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

路修好了,大伙的气也顺了许多。

不久,沈浩又干了一件大事——保护村集体财产。

属于村集体的20多间房屋被几户人家强占,多年无人敢过问。不收回,邪气滋长,正气难树。敢不敢收?村里几百双眼睛瞅着新来的书记。以前有开警车来小岗村挂职的干部,也没敢咋样。沈浩不怕难,敢碰硬,苦口婆心劝说不通,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钉子户终于被拔掉了,村民们对沈浩刮目相看。

熟悉沈浩的人说,他从“城里人”到“村里人”的角色转变很快:冬天,穿上村里5块钱买的老棉鞋;谁家的剩茶端起来就喝,谁家的剩饭端起来就吃;抽2块钱一包的香烟;遇见财政厅的老同事说话,也从“我们财政厅”变成了“我们小岗村”;手上长了老茧,整个人黑了,瘦了……

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习惯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儿,从不坐老板椅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坐沙发,和大家交流‘零距离’,这样老百姓才会亲近你。”

他住的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床头贴着村民联系电话。大门从不上锁,谁都能推门而入。“村里的大事小情、百姓疾苦他都知道。”房东说。

“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人,至今还拄着沈浩送的拐杖。“沈浩看原来那根拐棍要断了,怕我摔着,说要给买根新的。我以为他随便一说,没想到他专门买了新的给我送过来。这拐杖拄着踏实。”

五保户韩庆江那天突然发病,沈浩掏出身上所有的钱,送他去抢救。后来又安排他去当门卫,如今一月能挣500多元;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掏出1000元錢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4人有残疾,沈浩逢年过节都要送去慰问金和年货。

nlc202309022044

“这样的干部我们觉得可靠,很难找!”“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道出了小岗人的心声。

穿行凤阳乡间,如同穿行在乡土中国的千年沧桑。

600多年前,朱元璋在饥饿中崛起,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民的呐喊与抗争,但后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凤阳花鼓声,伴随着乞讨、流浪,成为凤阳人共同的辛酸记忆。

革命起于贫穷。向穷困抗争,与命运搏战,这是中国农民求索千年的主题,更是横亘在当今小岗人面前绕不过去的坎儿。20多年来,小岗人不是不曾努力,不是没有探索,但几经沉浮最终没成气候。比起其他名村,小岗村的步子明显慢了。

2005年秋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沉浸在秋收喜悦中的小岗人再次兴奋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用平实的20个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沈浩在日记中记录了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心得:“作为一名选派干部又身在名村小岗,更应该满怀信心,充满热情,努力工作,切实为老百姓办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小岗贡献自己的力量。”离中央的要求,离农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这令沈浩常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静夜孤星、青灯黄卷,沈浩苦苦求索,村西头那间小屋中,“三农”问题的书堆满了书架、案头;他还带着“大包干”带头人、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赴华西村、耿庄、大寨、西沟村、南街村等名村取经。

从书本中找思路,从实践中学范例。沈浩的心中渐渐明朗: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发展村级工业。

要迈开步子,先要解放脑子。然而,这又谈何容易!

遇到重大决策,沈浩都要和“大包干”带头人们一起“拉拉呱”。过去“两委”班子不全、人心不齐,矛盾多、积怨多、问题多掣肘小岗发展,如今冰封开始融化了,人心开始聚拢。

优质养殖示范区办起来了,种植双孢菇的创业大学生引进来了,小岗钢构厂等企业也开始生产了,大包干纪念馆建起来了……

离小岗村不远处,有著名的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的思想时常在警醒沈浩。他明白,要想让小岗村人同乐,先得让大伙同富。村民们的农家乐旅游服务启动了。小岗村当年的茅草屋、“大包干”纪念馆、文化广场等成了一个个旅游景点,“小岗人家”、“大包干餐馆”、“金昌食府”等餐馆红火起来。沈浩还争取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开辟了直通合肥的长途汽车线路,创安徽全省由一个村发往省城班车的先例。2006年春节前,26户住房比较困难的农民都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小岗要发展,村党组织建设是关键。沈浩从抓班子、抓党员、抓阵地入手,在上级党组织支持和帮助下,充实和调整了村党组织,把年富力强、作风过硬的骨干,把有点子、出力气的致富带头人,把自愿到村立志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吸纳进班子,建起了小岗村的第一个党员活动室,第一个大学生民兵连……

村里的路平了、灯亮了;小岗人心中的灯,也亮了。

然而,三年任期一瞬即至。2006年秋天,小岗人的心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起来。

“当年我们杀头、坐牢都不怕,可沈浩要走,我们真怕了。”“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

“小岗村人最讲事实,好干部就是好干部,不好也不会有人说好……小岗村人舍不得他,小岗村需要他,离不开他……”严宏昌等几个人一合计,带着一封按下了98个红手印的信找到省委组织部和财政厅。

走,还是留,沈浩焦灼不安,选择两难;挽留,还是欢送,小岗人的选择也不轻松。

当年率先按手印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这次却没按下手印,“离开妻子、老母、女儿,在小岗踏踏实实干了3年,都想让他留下,可又不忍心啊!”

挽留是爱戴,不挽留是疼爱。

然而,沈浩选择了留下。

2008年金秋,胡锦涛总书记在小岗村考察时讲的一席话,让沈浩感到肩膀上沉甸甸的。2009年秋天,又一纸按有186个红手印的信递到省委组织部。

2008年9月30日,又是一个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在“大包干”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家的小院里,总书记亲切地同乡亲们拉起家常,了解大家的所愿所盼,解答大家最关心的事情,气氛热烈活跃。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丰富,把村庄环境搞整洁,使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乡亲们倍感温暖和鼓舞,也让在场的小岗村领头人沈浩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当得知沈浩是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任职,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的村干部时,总书记热情地鼓励沈浩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总书记与最基层干部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一刻让沈浩满眼噙泪,责任油生,“当我握着总书记手的时候,一切艰辛、酸楚、委屈都没有了。”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总书记到小岗来,對我们是荣誉,更是动力,农村有困难更有机遇,小岗村是农村改革发源地,要不断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发展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小岗村也不例外,只有发展才是致富的唯一途径,只有发展才是解决矛盾的有效办法,只有发展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小岗村。”

怎么让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沈浩和小岗人在思考,该发展什么、突破什么?这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共同思考。

沈浩带领村“两委”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拟订了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这个规划,小岗村将形成“一环两轴一点九区”的规划结构,对现有村庄进行整治,包括建筑外立面、村容村貌整治,进而小岗将建设成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铭记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深化改革。沈浩要重新激发出小岗村改革创新的活力。

早在2006年,沈浩就提出流转村民一部分土地进行整理,田成块、路成网、水灌通,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nlc202309022044

可没想到这个想法让他陷入空前的困境。发展是硬道理,但“摸着石头过河”也艰难。

最难的,是土地问题。

凤阳鼓楼,苍然屹立。“万世根本”——600年的风霜雨雪,让鼓楼上朱元璋亲书的四个大字愈发遒劲而厚重。人民乃国家之根本,土地乃农民之根本。这万世根本,以无可阻挡的力量穿越时空,凝视沧桑。沈浩与它,有过不止一次的对视,每一次,都觉得字字千钧。

村党委副书记张秀华说,当时有人把这种土地流转方式误解为要收回土地,集体经营,许多群众一时想不通,不支持;还有人当天同意签流转协议,第二天就变卦了。

沈浩说:“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流转也是改革。”

一年除夕,张秀华接到沈浩的电话:“我在村里宿舍,过来陪陪我吧。”一进门,只见沈浩眼里含着泪水,委屈地说:“在村里搞土地流转太难了,村民们不同意。”

对土地的挚爱,如同血液流淌在小岗人的血脉里。作为农民的儿子,沈浩深深地理解这一点,每一步改革他都愈加谨慎,在发展和保护农民权益方面寻找结合点,沈浩冥思苦想。

那年除夕,沈浩没回家,而是挨家拜年,挨户说服。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正是这个时候,总书记在小岗村的一席话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也让沈浩心里敞亮多了。

成立村民土地流转理事会,规范流转程序,发挥村民自身作用……改革,要平衡多元的利益诉求;改革,免不了有意见碰撞。为了土地,大家每次开会免不了争几句,有时意见分歧很大,但思路在争论中逐渐明朗,共识在交流中逐渐形成。

小岗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

2009年1月8日,小岗村与“美国GLG集团”、“从玉菜业”、“瑶海”、“天下一碗”签下四份投资大单。招商引资,对小岗的发展是关键一环。

GLG集团要在小岗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马上要开始建设,地面必须平整。时间只有5天,最大的难题是迁坟。

迁祖坟,在农村是天大的事。2009年4月12日,村“两委”开会,挨家挨户动员。4月14日,村干部带头锯树、迁坟,第二天,村民们全动起来了,最多的一家迁了12座祖坟。

响彻荒野的爆竹声中,村民韩庆江家爷仨哭着给祖先磕头:“咱小岗村要发展,今天给你们搬家了。”

此情此景,沈浩泪水夺眶而出,抱拳三作揖,高声道:“先人们,沈浩向你们道谢了!父老乡亲,谢谢你们支持小岗村工作!谢谢你们支持咱们子孙后代!”

204座祖坟,在预定时间全部迁完。

“大包干”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说:“沈浩在小岗的6年,是村里发展最快的6年,是大家受益最大的6年,也是小岗村树立新形象的6年。” 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00多元。

小岗村可以大有作为,沈浩还有更远的宏图大愿:完成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下属农工商、物业管理、文化传媒等几大分支的小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始运作;小岗村要用3年时间争取上市……

春去秋来又三年。2009年秋天,小岗人又着急了——“沈书记!走,还是留?”

红手印,还是红手印!186位小岗人要留住他们致富的领路人。

怀揣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小岗村的发展蓝图,沈浩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2009年冬天,小岗人用深情的红手印把他们的第一书记永远留下……

2009年9月起,总书记考察小岗村一周年之际,小岗村参加了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沈浩和村党委把党员们从繁忙的工地上、田地里请到一起,对照总书记的嘱托,对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谋划小岗村科学发展之路。“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沈浩读着铿锵的话语,总书记的嘱托如醒钟在耳。

然而,第二个三年任期又要到了。是走,还是留?无尽的牵挂,一样的深情,再一次让沈浩难以抉择。

想走。离家6年,太长了……

沈浩是出了名的孝子。90岁的老娘,他特别牵挂。

“娘,儿子要到凤阳小岗工作了,不能照顾您老人家了,请您到我哥那里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到小岗上任后的第一个“五一”节,沈浩把老母亲送到四哥家。

老娘深明大义:“乖乖,在人家那儿把人家搞好,把老百姓搞好。我的乖乖要听党的话。”沈浩听了,鼻子发酸。临上车,他“扑通”一下跪倒,给老娘磕了一个响头。爬起来,已是泪流满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想起老娘,焉能不潸然泪下!

女儿沈王一属狗,沈浩亲昵地叫她“汪汪”。2004年,10岁的“汪汪”舍不得爸爸走,送了他一个嵌着自己照片的相框,在背面留了一串歪歪扭扭的字:“我爱你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第一次决定留任后,因为自己不在孩子身边,妻子工作又忙,沈浩就把女儿送到了老家蕭县读寄宿中学,却也开始了绵长的思念和无尽的愧疚。

每年3月7日,沈浩总会抽空到萧县的学校为女儿过生日。2009年的那天,沈浩忙完工作后急忙赶往萧县,紧赶慢赶还是到晚了。远远地看见女儿在宿舍的阳台上张望。在操场上,沈浩想逗女儿开心,连翻几个跟斗,就不停地喘。女儿看着爸爸卖力地逗她,眼圈一下红了,扑到沈浩怀里嚎啕大哭,“爸,我想你啊,就是想你。”沈浩抱着女儿,泪水和着汗水一起淌。

妻子王晓勤在银行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买粮食、搬东西很吃力,沈浩只好说:“花点钱,请别人帮忙吧。”王晓勤盼望着夫妻早日团聚,不同意沈浩留任。沈浩耐心劝慰:“让我再干三年吧,第一个三年是搞基础建设,第二个三年才能把村里经济建设搞上去,让大家富起来。”

想留。小岗村的父老乡亲又让他牵肠挂肚……

2007年除夕一早,沈浩一开门,80多岁的邱世兰坐在他屋前。大娘哆哆嗦嗦地说:“沈书记,去我家吃年饭吧。二十多年了,我是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不去吃可不行。”面对大娘浑浊老眼里流露的一片真情,沈浩去了。6年过了5个春节,他有3次在小岗吃的年饭。

nlc202309022044

村里正在修建的敬老院快竣工了,沈浩把它建成了每个房间都有卫生间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村里的老人安享晚年,是沈浩的梦想。

为了留下他,小岗村人两次“红手印”个个千斤重。

两厢牵挂,一样深情。

对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来说,没陪沈浩到县城体检,恐怕是今生最大的憾事。

沈浩在去世前的10多天问金乔:“你爱人在县城医院哪个科室工作?”“我说是做B超的,他摸摸胸口说最近这儿总有点不舒服,哪天请弟妹帮着检查检查。”金乔回忆着。

“心力疲倦、口干舌燥、浑身无力、特别累……”这些词在沈浩的日记里频繁出现。字里行間,透露着他的体力早已严重透支……

2009年11月5日上午,沈浩陪同来小岗考察的三批客人。中午,略饮薄酒。下午三点多,累了几天的沈浩对金乔说:“我回去睡会儿。”然而,这一睡,他就再也没有醒来。

一座上足了发条、从不歇息的钟,停摆了。

沈浩真的走了,永远地走了,小岗人的心也被牵走了。

“让沈书记留下吧!”肝肠寸断的小岗人这次下了决心。

凤阳县城鲜花如海,挽幛如云,数以千计的群众送别沈浩最后一程。一副长长的挽联浓缩了沈浩人生最后的,也是最光辉的时光: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

在这一头,小岗村的男女老少们在迎候他们的沈浩书记。寒风冻泪,枯草过霜,小岗村在呜咽。

72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坤拖着病躯,让家人搀扶着,要看沈浩最后一眼:“沈书记他人好、干得也好,我要来送送他”“孩子啊,我们接你回家……”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记得曾在一次会上问:“沈浩,你给我们说个实话,到年底,你还愿意留下来吗?”“只要大家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一语成谶,却在顷刻间应验。

2009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初一,这是小岗祭奠先人的日子。一场罕见的大雪不期而至,飘飘洒洒,漫天飞舞。

清晨6点多,58岁的殷广勇拖着一个5岁、一个7岁的孩子,借了20元钱买了纸和鞭炮。在雪地上,爷仨几步一个踉跄,扑到墓地,身上还穿着沈浩脱给他的衣服。

……

小岗村的群众,至今还不适应沈浩书记“休假”的日子——

关学莉在村文化广场上打着打着腰鼓就停下来,哭了,村腰鼓队的穿戴和“咚咚”敲响的鼓,都是你给置办的;戴世英把你的照片放在锅台上,边做饭,边掉泪,后悔不该为了宅基地天天找你闹;工匠马实还想在深夜收工的归途上,看到你住处闪亮的灯光;大学生“村官”汪静静依然每天帮你擦桌子,等待着你风风火火的身影……

沈浩,你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怎么就舍得走了,走得如此匆忙——

妻子还等着你回家喝一口煲好的热汤,女儿还等着你和她一起打开世界名著的书箱,老 娘还在等着你轻拢她的风霜白发……

沈浩,你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怎么就离开了,离别得这么无声——

修环村路、引进项目、盖敬老院……你布置的年底前要完成的11项重点工作,还等着你带领大家一起完成去验收呢。你想写的那本书《我在小岗工作的日子》,村干部们还盼着自己的名字能印在书上呢。韩巧兰还记得你说过,她家门前的小岔道,一定能在年底前铺上光光的水泥,放炮过年,她盼着你把路铺到家门口呢……

沈浩,你不该走。你做过的一切,小岗村人民记在心底。小岗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见证着,见证着一位农民之子、小岗之子的深情。

在入党志愿书上,你写道: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

沈浩,你做到了。

你牢记胡总书记的嘱托,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信念如山,真情不改,“红手印”印证了你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上一篇:家规家风家训征文下一篇:选煤厂生产班组月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