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企业特色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电力

2024-07-20

锻造企业特色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电力(精选8篇)

篇1:锻造企业特色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电力

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它将文化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以尊重人在企业的主体地位为中心原则,激发员工的内在活力,开发员工的动力源泉,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激情与智慧,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供电支公司很注重企业文化管理这一企业管理的人文力量,把人文精神融汇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从而创造了企业的活力与合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使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从而创造最佳效益,推动了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树立企业发展支柱。

祁电的文化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口号等方面。

⒈“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是祁电的企业精神。进入祁电办公大楼门厅,就会看到“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个金灿灿的大字,这个大字,不仅仅是嵌在墙上,或者挂在全体员工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融入了企业的各项决策中,融入企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中,融入干部职工日常的行动中。为了尽快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缩小与先进企业的差距,支公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努力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引入到企业中。

二、搭建企业文化平台、巩固企业文化阵地。

要搞好企业文化没有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有力阵地是不可能的。为此支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文化阵地。支公司成立了电视台,投入多万购入了摄像机、编辑机,装潢了播音室。现在,在每周一的碰头会上,大家都能看到由本公司电视台制作的《祁电新闻》,许多电视新闻被晋中供电报道及县电视台所采用。每逢年尾或者上级检查是,电视台都能及时制作出质量上乘的专题片。

今年,支公司还成立了企业内部报纸《电力》。及时将上级的会议及指示精神传达到每个职工,将本企业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各项成绩及时让每位职工知晓,为职工反映心声、业余创作提供了园地,从而使报纸成为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成为企业的宣传喉舌,成为宣传企业的一个窗口,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而且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品位。

管理网络化是支公司又一个亮点,从××××年开始,支公司投资多万元建设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同年在全市供电企业率先开通共青团网站,经过两年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如今的祁电网站已经是一个很成熟合理的在全市供电系统中知名的网站。它几乎涵盖了公司的各个方面,包括无纸化办公,制度大成,安全生产、用电营销,支部、工会、共青团建设,电子企务公开,国际国内企业新闻,干部职工管理等等,祁电新闻、报纸、专题片、电力志等也都在网上据有一席之地,使网站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功能强大的网站。

除此之外,公司还建设了健身房、阅览室、图板等,使企业文化活动有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五一职工活动、七一文艺汇演,大大促进了企业文化各项活动的开展。

三、优化企业人文环境,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企业群体应在民主和谐、生机勃勃的人文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形成一种富有活力、民主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必须培育具有自主、自强、自尊、自爱、自控、自觉的职工环境,完善和发展富有吸引力的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和生活环境。

⒈建设优美环境,注重人文关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环境保护与城市绿化已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美化环境、美化企业已成为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时尚。近年来,支公司领导在创建“花园式站、所单位”等工作中,思想统一、目标一致,下大力抓整改,花巨资对变电站进行了改造。该站原来只有柏树颗,绿篱米,核桃树颗,现在已发展成为观赏树木颗,绿篱米,草坪平方米,新建假山一座,种植花草株,使站容站貌耳目一新,达到了“花园式”标准。支公司机关每年投资万元对支公司办公区进行了绿化和美化,达到了有树、有灌、有花、有草。盆景、鲜花、绿篱、和办公楼融为一体,构成了城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对乡、镇供电所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绿化和美化,摆设了盆花、种植了绿篱,特别是城赵供电所的盆景和西六支供电所的喷泉别具韵味。电力宿舍区,绿化也有了大的改善,种植花草万余株,龙槐、香槐余棵。与住户的盆景、花卉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卷。

⒉重视思想沟通,系牢情感纽带。除了公司的大事的重要决策通过职工代表外,支公司领导每半年要分组(即生产组、经营组、后勤组及三产组)同全体职工进行恳谈,在恳谈会上要求每位职工畅开心声,有什么企业发展大计,对公司现状有什么想法,对公司领导有什么意思和建议都可以大胆提出,绝不因此抓辫子记后帐。在妇女节、青年节、老年节等节日,公司全体领导都要和女职工、青工和退休老同志进行亲切座谈,了解他们心声,倾听他们的见解。同时把公司最近发生的大事要事向他们汇报,职工有什么难事,邻里有什么纠纷公司领导都要亲自上门去解决,职工的生日、病痛、退休职工和职工父母的身心健康也成为支公司领导关注的重要内容,及时把公司的关心、问候和温暖送到他们心中,从而在全公司形成了一种心心相印、气氛融洽的局面。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丰富了现代企业的内涵。

篇2:锻造企业特色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电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新兴的管理科学,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在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的影响下,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的群体意识,以及这个群体意识所产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它包括企业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企业文化

作为企业所共有的价值体系,既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更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电力局结合企业实际,大力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讲究经营之道,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规范企业行为,以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不断提高企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增强了企业内部凝聚力,推动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几年来,企业先后被授予“地级文明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区农电先进单位”、“全省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先进集体”、“全市消防先进单位”、“积极纳税、贡献突出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为农服务群众满意单位”,有七个供电所被当地党委政府评为“为农服务群众满意单位”。

一、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精髓

企业文化建设,强调职工的主体性,就是要使职工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源泉,是企业生存的核心,发展的动力。长期以来,电力行业具有自然的垄断性,发展靠国家,效益靠政策,管理靠行政手段,致使电力职工思想观念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缺乏竞争观念、效益观念、营销观念,面对这种状况,##电力局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wto”知识,理论学习分层抓,系列教育重点抓,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引导职工树立改革创新、竞争效益、优质服务、依法经营、科技创新的新观念,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职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达到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力,为企业科学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企业形成职工队伍稳定,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

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之“魂”

富有当今时代特征和电力企业特点的企业精神是电力企业稳定发展的精神源泉,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内在动力。##电力局从企业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经过多年的实践、提炼,总结出了“安全、文明、优质、高效”的企业精神,并通过发挥“三个作用”,使企业精神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使企业精神得到弘扬:

一是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凝聚作用。局党委坚持把党员干部尤其是班子成员自身的理论修养、思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中层干部、一般党员和职工的思想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抓好党建党务工作,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二是发挥企业文化的载体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类先进典型是实践企业精神的模范,企业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感召和鼓舞示范作用。局党委非常重视总结和宣扬企业各个岗位的先进典型,并通过有效的宣传途径予以昭示和弘扬,使大家学有榜样,树有典型,赶有目标。每年都结合考核评选一定比例的先进集体和各岗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每年“七一”开展表彰奖励先进党员活动,大大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是主体实践活动的激励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紧帖企业的目标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是激励广大职工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局党委坚持在党员中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活动”、“党员责任区活动”、党员“三保一包”活动(保稳定、保安全、保文明、包做思想政治工作),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在职工中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形成良好氛围。

三、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深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外向型的文化,其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就是设计、塑造、展示企业形象(包括产品形象、经营形象、人员形象等),企业形象是潜在的销售额,良好的企业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力局视客户为上帝,以客户为中心,一是从制造企业的固态形象入手,抢抓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乡电网改造资金投入的契机,加快玉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组织、严格管理,使玉门电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二是以窗口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所有乡镇供电营业场所全部建成营业窗口,先后出台服务承诺、24小时故障抢修制、聘请行风监督员等一系列优质服务新举措,提高了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到了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

四、载体阵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物化

##电力局不断加大企业文化建

设的软件开发和硬件投入,强化载体阵地建设,几年来,先后努力解决了职工住房,投资修建文化活动中心,为基层供电所配备完善了办公设施和计算机,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新建起了七个供电所办公楼和办公房,改善了办公条件。大力兴办第三产业,妥善安置职工子女就业,无待业人员,逐年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年终奖金年递增10%的承诺得到落实,职工队伍人心稳

定,无后顾之忧,积极为企业献计献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通过企业文化的载体和阵地建设,提高了企业形象,职工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企业效益有所增长。

五、规范企业文明行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电力行业是社会公用行业,直接为每个用户提供服务,服务面积大,服务范围广,服务层次多,同时对社会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因此供电企业应当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电力局十分重视规范电力职业道德,倡导爱岗敬业,促进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并通过创建文明单位、创建文明窗口、创建文明班组等文明创建活动来提高企业和职工的文明素质,取得了可喜成绩。

篇3:锻造企业特色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电力

关键词:预算,管理,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 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 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由此可见, 全面预算对于实现企业短时期内的经营目标, 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1) 完善管理, 实现企业发展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内部上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企业各部门以及成员之间的工作业绩进行量化的考核进而对其奖惩的预算加以管理和控制, 从而使整个企业上下的管理机制得以统一从而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

⑵规划各部门职责, 加强彼此的沟通协调。全面预算的实施通过对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做出详细具体的量化并将各部分职责目标一一落实到各部门中去, 从而对各部门需要担负起的工作职责加以明确。然而整个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又需要各部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和协调。

⑶量化工作业绩, 明确各部门工作评定。在企业管理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通过制定出一系列的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并将企业经营所得的利润切实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的头上, 从而在最后对各部门工作业绩加以评定时其具体的工作情况得以一目了然,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相应的奖惩, 如此一来便大大激发了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⑷降低经营成本, 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所谓的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对企业最终的目标成本加以控制管理, 同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进行有效地降低, 通过对企业发展运转资金加以预算规划, 使得资金的安全有效利用得以保证, 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

⑸控制经济活动, 指明工作的具体方向。全面预算的管理推行在整个企业内部经营生产活动的始终均具有一定的管理控制作用, 预算的编制以及执行和最终对其所进行的考评这整个系统贯穿下来,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形成了绝对的影响和控制。在流程的终端, 通过对预算的管理进行考核评估从而有利于对经营的利弊加以明确地分析, 进而为今后的工作管理提供一定的方向借鉴。

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全面预算管理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 是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先进而科学的管理方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必要手段。下面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阐述如何做好全面预算管理。

⑴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运用价值链进行分析, 确定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去除经济行为中的非增值因素, 以分清各种事件的轻重缓急, 最终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 在编制全面预算时, 必须结合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 最好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 即先由管理层提出企业总目标以及各部门的分目标, 然后各个部门根据管理层的一级原则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预算, 预算委员会对各个分部门的预算进行综合平衡, 之后再反馈给各个部门, 如此反复, 形成真正符合实际的, 有执行力度的最终预算。

⑵提高预算执行质量。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是提高预算的执行效果。在执行时, 首先要实行责任制度。本着“谁承担谁负责”的原则, 落实经营责任。将相应的指标归属到相关的职能单位作为年度考核指标, 防止责任转移;其次在执行时要注重信息的反馈, 鼓励员工进行信息反馈, 以使现实情况与预算情况的偏离达到最小;最后要注意预算执行过程中灵活性的程度。预算执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定的灵活处理, 但是, 这不能影响到预算过程本身的严肃性。预算指标一经确定, 除非外部环境或企业的战略决策确实发生变化, 不然不能随意做出调整。

(3) 预算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预算指标分解不够详细、具体, 企业的某些岗位和环节缺乏预算执行和控制依据;预算指标分解与业绩考核体系不匹配, 预算执行不力;预算责任体系缺失或不健全, 预算责任无法落实, 预算缺乏强制性与严肃性;预算责任与执行单位或个人的控制能力不匹配, 预算目标难以实现。主要控制措施:第一, 企业全面预算一经批准下达, 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认真组织实施, 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 横向将预算指标分解为若干相互关联的因素, 寻找影响预算目标的关键因素并加以控制;纵向将各项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最终的岗位和个人, 明确责任部门和最终责任人;时间上将年度预算指标分解细化为季度、月度预算, 通过实施分期预算控制, 实现年度预算目标。第二, 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 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实施考评。可以通过签订预算目标责任书等形式明确各预算执行部门的预算责任。第三, 分解预算指标和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应当遵循定量化、全局性、可控性原则。即:预算指标的分解要明确、具体, 便于执行和考核;预算指标的分解要有利于企业经营总目标的实现;赋予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预算指标应当是通过该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的努力可以达到的, 责任部门或责任人以其责权范围为限, 对预算指标负责。

⑷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的“全方位”, 体现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 包括经营、投资、财务等各项活动, 以及企业的人、财、物各个方面, 供、产、销各个环节, 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因此, 全面预算是由经营预算 (也称业务预算) 、投资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一系列预算组成的相互衔接和勾稽的综合预算体系。全面预算的“全过程”, 体现在企业组织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 即全面预算不仅限于预算编制、分解和下达, 而是由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环节所组成的管理活动。全面预算的“全员”参与, 指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 上至最高负责人, 下至各部门负责人、各岗位员工都必须参与预算编制与实施。

(5) 加强预算的执行控制。预算一经确定, 在企业内部即具有“法律效力”, 各企业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 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 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 人人肩上有指标”, 从而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企业各部门在生产营销和相关的各项活动中, 切实围绕预算开展经济活动, 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 以“以月保季, 以季保年”为原则, 建立相关制度。一是建立刚性管理制度。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要做到“有预算才能开支, 成本总盘坚决不能突破”, 各部门将预算分解到月份, 按月从严从紧控制开支, 不折不扣执行下达的预算, 力争实现节余, 预算指标下达后原则上不给予调整。如出现年初未预料到的重大生产急需开支, 或年初因无法准确预估的项目, 必须按预算调整流程报公司审批。未能完成月度分解效益的单位, 将相应扣减下月的成本开支额度, 以弥补出现的效益缺口。二是建立每周资金调度会、每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等例会制度。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 重点围绕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主题, 严格执行预算政策, 对照预算指标及时总结预算执行情况、计算差异、同行对标、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寻找降低成本的突破口和制约手段, 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会贯通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局面。

三、小结

加强和改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 推动企业管理工作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只有真正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 加大预算执行控制, 才能做到“事先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 才能促使企业良性发展,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运营效能。

参考文献

[1]许磊.论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J].国际商务财会.2010, 24 (07) :36-37.

[2]刘鑫春.基于蓝海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11, 32 (14) :115-116.

篇4:锻造企业特色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电力

关键词:文化;电力企业;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8—0049—02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企业内部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以群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始终与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相伴随。鉴于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了国家政府高层管理者的重视,不仅学术界开始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学术探讨和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而且企业界也较为广泛地投身于企业文化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企业文化的建设经验,进而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提供了较有参照意义的样本。

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发动机”,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运行的速度和耐力,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的电力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但与国内外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相比,中国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整体依然滞后。若想真正发挥文化管理的作用,实现文化力促生产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中国电力企业需要进一步进行文化变革,建立和完善与其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企业文化体系。

一、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与市场经济相脱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文化不排斥功利性、竞争性、甚至国际性。然而,长期以来电力行业一直是垄断行业,在企业中存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因此,容易导致电力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忽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的培养,这种“文化短视”行为最终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灵活性和适时性,从而失去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甚至竞争力。

2.对企业文化理解片面。在文化建设和宣传方面,部分电力企业和职工普遍存在下列模糊认识: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企业文化就是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企业文化一成不变。这些不确切和不系统的认识必然导致企业文化在建设和传播过程中失去目标和方向,降低职工的参与程度,造成企业无意义的活动浪费。

3.地域性文化建设明显。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基本按照工作辖区划分,各个电力企业只面向本辖区内的电力用户提供服务。这就决定了电力企业所处环境的有限性,也决定了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注意与企业所处环境的地域文化相融合。

4.企业文化缺乏个性化。很多供电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都有这种“跟风”的现象,比如山东电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于是就出现一大堆克隆的企业目标和理念,而对自己本企业的文化特色却很少去认真的研究。优秀的电力企业文化必须是对电力企业成功的经营管理实践的提炼与总结,而不是外在的借鉴与引进,对于一个电力企业来讲,其企业文化一定要具有原创性,要能充分挖掘本企业的特色,并形成科学的文化体系。缺乏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既没有特色,也不能起到激励员工,引导员工的行为价值取向的作用。

5.随意性大与僵化并存。由于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经过整合的推进系统,导致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缺乏一致性,进而导致企业文化不能转化成企业的管理行为。这样导致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随意性很大,会出现“说的一套,做的一套”。

6.重短期的文化建设,轻长远的系统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如果不能选择、设计好理念系统,企业的凝聚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将无从谈起。许多企业过分地注重企业文化的“短、平、快”效应,想着如何通过新闻媒体的集中“轰炸”和接连“炒作”,将企业的形象宣传出去.造成一种轰动效应,从而达到“以奇致胜”之功效。过分注重短期的企业文化建设,这必然会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深度,建设成果难以巩固,甚至得不偿失。

二、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1.强化创建意识的原则。电力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建设的综合反映。当代的企业管理是文化型的管理,通过“文化力”来协调、引导和约束人的行为,以弥补企业制度管理的不足,促进企业技术、经济、精神、物质的深刻变化,达到人和物的同步发展。电力企业应当借助当代企业管理新思想来推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参加,同步运转、协调发展的格局,不断增强企业职工的创建意识,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文化环境,以促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2.突出行业特色原则。在电力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把电力企业文化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外进步的企业文化相结合,并且针对电力行业产品、管理、生产和企业分布的特殊性,将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范围,从电力生产企业的内部扩展到电网所属各单位,把侧重点放在电网内各企业、单位的文化建设上,使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从实际出发,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有机的文化网络,充分体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行业特色。

3.育人原则。电力企业具有生产的严密性、技术的复杂性、产品的公益性等特点,它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于一体,拥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职工教育,以提高电力职工的技术、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通过培育企业精神的形式,融合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电力职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观念,最大限度地激励电力职工敬业爱岗,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格局。

4.创新原则。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性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企业和创新的员工队伍,就没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服务和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竞争力而败落,把创新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诸多要素和建设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品质。

5.选择原则。在企业文化的积累、传播过程中,积累原有的文化,创造新的文化,吸收异质文化,都需要选择。企业文化选择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客观功能,它对同质文化中的文化中的历史成分和现实成分进行筛选,总是有选择地积累和储存那些适合企业需要的部分,而摒弃那些不合适企业需要的部分。电厂企业文化的选择,不应该是简单机械地兼收并蓄,而应该是经过文化判断、文化分析、文化评价等活动择其需要者而吸收。

三、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突出安全文化建设要求。电力行业作为能源行业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承担着对社会和对国家发展提供动力的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对电力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供电企业本身的运作特征来说,供电企业文化首先应该是安全文化。现代社会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运行,牵扯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电力供应是否可靠和安全,都将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形象,影响到社会对供电企业的评价,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安全内容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本源,是对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检验。

2.发展特色企业文化。由于在成长历程、所处环境、人员构成、未来发展规划等许多方面存在不同,可以说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具有其独特性。只有构筑既符合自身实际又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才能给电力企业带来朝气和活力。对广大的电力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历史不长,文化底蕴不深,没有了所谓的“路径依赖”和包袱;但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往往容易进行“简单、盲目的克隆”-既不顾及企业自身的种种条件约束,又忽略被克隆文化之所以成功的基石。而简单地“克隆”是复制不出优秀的电力企业文化的,这就需要电力企业立足自身,培育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3.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市场逐步开放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必然促使电力行业从以生产为导向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要求其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入市场、服务、效率、效益等因素。树立职工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效率意识,从而加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盈利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就需要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用人机制、绩效机制、流程和组织结构,支撑企业的发展,使其在世界经济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

4.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要落地,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企业文化的理念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企业文化的制度必须作用在人身上才能产生效用,人们的行为正体现出潜在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各种外在表现也是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在电力行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以这样的文化管理理念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中,营造尊重、关心、爱护、培养人的氛围,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在未来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5.确立“服务至上”的企业文化。电力行业作为基础产业,联系着千家万户,同时伴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和推进,将日益要求电力企业通过自己的优质服务去赢得市场、占有市场。这几年来,众多电力企业也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尤其是与电力用户直接接触的窗口单位,也日益感受到了来自客户、政府部门以及上级电力主管部门的压力。

总之,社会飞速发展,企业文化外延不断拓宽,其体现载体日趋多样,为建设电力行业特色独具、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广阔空间。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等多元化挑战,面对电力体制改革走向纵深、电力走向市场的新形势,每一个追求发展壮大的电力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供本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和培育自己的供电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安军.对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J].供电企业管理,2006,(3):4-40.

[2]朱长河,陈翰武.企业文化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23-134.

[3]刘俊心,李靖,张建庆.企业文化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2004:78-90.

篇5:锻造企业特色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电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公司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当前凝聚力量、应对挑战的需要。我们要牢固树立“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加快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

一、培养“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他把抽象的价值观,用具体的文字形式表现出来,以指导企业和企业员工的行为。“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是电力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他展现了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凝结着电力职工开拓进取、争创一流、无私奉献、回报社会的精神品质。要真正在职工中牢固树立企业精神,激励每一位电业职工自觉地去实践,形成本企业特有的一种文化氛围,它需要不断教育、培植,是一个逐步培育的结果。“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电力企业精神的培育,领导的思想行为有一种示范力和导向作用。因此,领导者首先应当成为企业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和模范实践者,不但把自己的言行置于企业精神之中,更要自觉的把“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电力企业精神体现在生产工作之中,充分体现企业精神所倡导的“自我超越、服务真诚的原则。在日常生产、工作、特殊艰苦条件下,领导亲临现场与职工同甘共苦,每举办一

次公益活动,组织每一次职工活动,都注重从不同侧面着眼于促进企业精神的培育,切实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电力企业精神融入到领导者的言行之中,影响带动职工。培育“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电力企业精神,需要强大的舆论宣传作先导,要积极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把职工的价值观和团队意识统一到“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电力企业精神上来。

二、塑造电力企业形象,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形象是企业在全部活动中所展现的各种个性化的特征和品质,是社会公众和企业关系者对企业的印象和评价,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状态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的无形资产。企业文化建设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塑造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是企业文化的显现和外化。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电力形象,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局在生产工作中处处展现企业标志,路边设立灯箱、统一职工工作服、印制优质服务宣传单、电力宣传扑克、向社会公布95598供电服务电话、电费票据宣传以及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无不对在社会、公众中树立电力企业形象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从企业外部看,电力企业形象的树立和知名度的提高,为电力企业构筑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从而使电力企业赢得社会和客户的良好认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

位,同时在获得社会认同与信任后,又能吸引大量人才,这又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智力财富和人力资源,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储备了后备力量。

总之我们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牢固树立敢为人先的思想,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以创新的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开展工作的新局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努力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与社会共同进步。

篇6:锻造企业特色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电力

江苏宿迁供电公司 张海军

企业文化是企业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的体现,也是实现‚一强三优‛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江苏宿迁供电公司始终坚持以全面的安全管理、重点的营销服务、深入的廉政建设和全方位学习型企业为理念,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促进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融入生产经营活动,架构符合自身特点的‚安全〃服务〃廉洁〃学习‛四维企业文化体系,使之深植于每个职工心里,提高了职工整体素质,优化了企业管理模式。

一、夯实安全基础,培育‚安全文化‛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施危险点分析预控,成立安全生产青年督查队,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狠抓反习惯性违章,倾力推进以‚常态机制+动态措施=安全目标‛的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宿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一是开展安全系列活动。制定了《安全活动挂钩联系点制度》,领导参加班组安全活动,深入一线抓安全;举办‚告别违章‛承诺宣誓,征集安全生产格言,汇编成册;开发《安规》网上考试系统,举办新安规讲座;普及宣传安全卫生知识,发放员工健康读本;举办安全生产摄影、书法、漫画采风行、笔会及作品巡回展览;组织职工‚提一条安全生产‘金点子’‛、发一条‚祝你平安‛安全祝福短信,当一次安全检查员等活动。二是建立应急机制,实施红、1橙、黄三色安全预警制度。三是开展‚爱心活动‛,让员工感受温情,培育‚安全不讲情面,管理体现真情‛的安全文化特色。

二、推广优质服务,创新‚服务文化‛

深入推进‚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持续开展‚你用电、我用心‛、‚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国网公司新‚三个十条‛,打造宿迁‚靠前、贴心‛供电服务特色,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一是创新服务管理。大力实施首问负责制,完善优质服务工作考核、监督、奖惩机制,实现职能分工重构、业务流程再造,达到服务能控、可控、在控,体现服务的严肃性、程序性和有效性。定期召开季度质量分析会,建立服务事故分析会制度,对客户业扩工程进行回访,认真剖析服务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客户满意率。二是创新服务机制。建立‚总经理特派员‛、‚内转外不转‛和‚一口对外‛工作机制,分别向五个开发区派出了副总经理级特派员和科级服务专办,有效开展‚三走进(县区、园区、社区)‛活动,和各县区建立起‚互信、互动、互助‛常态供电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实行周会办和月度例会制,现场解决客商企业用电问题,满足用电需求。三是创新服务手段。大力开展‚零点工程‛、‚带电作业工程‛,确保客户关键时刻用上电、用好电、用足电,推行状态检修,缩短停电时间,及时、准确向社会发布停电信息。

四、加强廉政建设,打造‚廉洁文化‛

以完善的廉洁制度为基础,以丰富的廉洁文化活动为载体,培育员工廉洁从业的道德操守和实践行为。一是开展‚一把手‛上廉政党

课活动,举办重点岗位人员、供电所长监狱现场警示会及《廉政准则》漫画展,开展党纪条规网上测试,组织廉政演讲比赛,开展廉洁文化进企业、进班组、进家庭、进供电所和‚廉内助‛等活动,强化廉洁文化建设。二是构建‚护廉网‛。大力宣贯‚干事、干净‛廉洁理念为核心的‚讲、读、写、画、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局域网推出‚廉洁文化网上行‛专栏,开辟‚清风论坛‛、‚反腐影视‛、‚每周一案‛、‚廉文荐读‛等栏目。三是开展‚八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廉政主题座谈会、开设一个廉政文化宣传栏、组织一次廉政主题征文比赛、发一份廉政倡议书、签订一份廉政责任书、读一本廉政书籍、记一篇廉政学习心得、建立一个廉政网络专栏,营造廉洁奋进、和谐发展氛围。四是深化宣教体制。与市检察院共同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办公室‛,邀请检察长作反反腐倡廉专题报告,检企良好合作推进廉政建设。

四、营造学习气氛,推进‚学习文化‛。

适时整合企业学习资源,强化学习制度,完善学习体系,逐渐形成了企业‚学习文化‛。一是建立完善学习体系。每年都要制定包括中心组学习、管理干部及员工的日常学习、党员培训、员工离岗轮训、各类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等完善的员工学习教育计划和培训体系。公司领导带头用学习的思维和方法塑造自身和指导工作;各级管理人员都能用学习型的观念来指挥生产和管理企业。二是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实施‚周问答、月考试、季比武‛活动,在一线班组开展现场培训活学活用,适时提高操作技能;现场操作知识的考问讲解和每天都要进

行的安全、技术知识学习,使每一位员工都时时身处学习之中。三是举办‚好书伴我行、双争‛青年读书活动,提高了青年员工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

培育成熟的安全文化是供电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先进的服务文化是企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前提,打造严谨的廉洁文化是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推进科学的学习文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宿迁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将通过深入推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实力,努力打造良好的公司形象,为广大电力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城市发展再立新功。

通联:江苏宿迁供电公司 张海军

篇7:锻造企业特色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电力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提高党在国有企业的执政能力,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至关重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是当前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加强企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一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加强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健全企业党委的会议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交流和沟通,维护统一、增进团结。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增强民主意识,集中党委成员的智慧,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不能独断专行;党组织成员要增强大局意识,注意尊重和支持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不能自行其是。完善企业领导人员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要积极主动地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监督。改进企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注意做好会前谈心沟通等准备工作,做到思想见面,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和效果。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下一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要派人参加,了解情况,领导班子成员要有重点参加下一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二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单位组织建设是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党组织必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因此必须要健全基层单位党的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基层单位要分别设立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并依照有关规定按时改选换届;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模式,增强工作活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建立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定期评选表彰机制,进一步深化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工程等创先争优活动,做到有党员的单位有组织,有组织的单位有活动。

三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适应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努力把企业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企业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全面贯彻企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的人及时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着眼于形成择优进入、严格监督、有效激励、正常退出的良好环境,努力形成以素质论人才,看发展评功过,重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

四要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企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增强企业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要提高领导能力,就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勤于学习方面,要把学习基本理论与学习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有机兼顾起来,把集体学习、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有机结合起来。当前尤其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掀起学习高潮。要善于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观察事物,研究工作,寻求对策,不断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审视自己,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提高自己。企业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学习的表率,而且要成为学以致用的典范,带动整个企业学习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切实把企业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在勇于实践方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特别是要到困难较大、环境艰苦的岗位或者基层单位摔打磨练,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在善于总结方面,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增强理性思维,加深消化,利于吸收。

五要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形象。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转变作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两个务必”,自觉改造世界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人 1

篇8:锻造企业特色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电力

中国经济将会高速增长。而它,离不开发展中小企业。

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看,无不是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而获得成功的。我们都知道世界500强的企业主要集中于美国和日本,却不知道美国是世界中小企业最多的国家,堪称中小企业王国,数量多达2000万家,其中女性创办的中小企业就高达800万家,而人口仅为2亿人左右。日本中小企业约有650万家左右,而人口仅为1.3亿人。中国13亿人口中,中小企业仅为1000万家。以此分析,美国人均中小企业数量为0.1,即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小企业;日本人均中小企业数量为0.05,即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小企业;而中国人均中小企业数量为0.0077,即每130人才有一个中小企业。从人均总量角度说,美国中小企业数量是我国的近13倍,日本中小企业是我国的6.5倍。按照美国人均中小企业数量标准,中国中小企业数量需要达到1.3亿家,按照日本人均中小企业数量标准,中国中小企业数量需要达到6500万家。

就日本来说,近十年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走下坡路的趋势,实际上并非如此,其经济总量仍然可以傲视全球。2007年日本GDP为4.8万亿美元,如果算上它的海外资产,日本的经济总量还可以再增加3/4,其全部GDP为8.4万亿美元,即一个日本一年创造的GDP相当于我国一年创造GDP的数倍。日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业绩,更多的是靠中小企业。仅丰田汽车的生产就需要有几千家中小企业为其配套,从而带动丰田市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成为举世闻名的汽车生产基地。可见,我国要想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需要做的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在98%以上,中小企业产值、增加值、总资产、销售收入的比例均超过60%,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50%,税收总额的比例超过40%,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3/4。

以工业企业为例,按照大中小型企业新的分组标准,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情况如下:2007年,我国有中小企业占工业总数中的98.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65.62%;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63.95%;中小企业总资产占整个工业总资产的60.74%;中小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占整个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63.29%;中小企业创造利润总额占整个工业利润总额的53.99%;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人数为4441.9万人,占整个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人数的77.27%。这些比重较上年都有明显地上升,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强劲的增长势头。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有待提高。2007年,中型工业企业占有资产比重为34.87%,创造利润比重为32.23%,两者相差2.5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占有资产比重为25.87%,创造利润比重为21.76%,两者相差4.11个百分点。这表明从总体上看规模大的企业经济效益要高于规模小的企业。

但从吸纳就业等社会效益来看,规模小的企业要远远强于规模大的企业。2007年,小型企业以25.87%的资产占有量创造了43.91%的就业岗位,中型企业以34.87%的资产占有量提供了33.36%的就业岗位,而大型企业以39.26%的资产占有量吸纳了22.73%的就业人口。很明显,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新增就业的主体。

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问题仍然不少: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环境存在的障碍,一个是内部机制表现的缺陷。

(一)外部环境障碍

1. 中小企业融资难。

这个问题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靠银行的间接融资。缺乏“二板市场”、创业投资机构、基金、企业债券和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形式。而银行结构也不合理,缺少面向满足民间资本需求、重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

2. 行政性审批繁锁。

我国行政性管制、审批太多过滥,妨碍了中小企业灵活经营优势的发挥,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运行成本。一些领域仍然存在准入歧视,限制或禁止中小企业进入。

3. 经济政策透明度低。

经济政策不稳定、透明度低也是困扰中小企业的重大问题。政策政出多门、重叠繁杂、,使中小企业无法把握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不敢进行长期投资,导致企业行为短期化、投机化。

4. 缺乏规范的中小企业服务市场。

服务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业务展开,包括融资、财务、营销、人力资源、客户资源管理、物流配送、广告宣传、产品设计、战略顾问、技术服务、法律咨询、诚信调查、市场分析、信息服务、管理培训等,目前我国这样的服务市场规模小,运行不规范,或还没有发育成长起来。

5. 企业间缺少专业化协作。

多数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缺少宏观引导和产业组织,导致中小企业之间难以形成产业关联、专业化协作和经营网络,往往形成单个企业孤军奋战、自生自灭,既难以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和企业集群,也无法利用中小企业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

(二)内部机制缺陷

1. 家族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局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是以民营和私营性质为主体,而大多数私营中小企业基本上是借助家族力量共同创业,依靠血缘关系维持经营的。若不能适时完成家族化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建立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和适应市场竞争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这些企业就很难拓展经营视野,形成发展战略,集聚要素资源,获得核心竞争能力。另外,家族化经营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形成和成长。

2. 企业技术水平低下。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以劳动密集为典型特征,技术水平不高。以相对丰富的劳动力替代短缺的技术和资本,这是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的选择。但从长期看,如果不能在提高技术水平上下功夫,找到和培育核心技术,逐步形成自身强大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成长渠道,拥有自有知识产权和品牌,就只能始终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维持微弱的加工制造收入和有限的市场份额。

3.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强。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管理能力低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才缺乏、财务混乱几乎成为中小企业的通病。这既是我国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和劳动保障得不到落实的重要原因。

4. 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存在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主要有:劳动用工合同签约率低且不规范;劳动时间过长并缺乏必要的补偿;劳动报酬低且工资发放不正常;职工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恶劣,不符合《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障水平低,或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参加必要的社会保险。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努力解决。

除上述障碍和缺失外,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中小企业发展很不平衡。东南沿海发达省市和西部欠发达省份的工业企业个数相差几十倍之多,中小企业产值相差竟高达几百多倍。这说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差异大于不同地区之间大企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三、相关的政策思路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指出:中小企业要加快创业创造创新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曾培炎说,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素质不断提高,活力明显增强,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指出,在新形势下,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中小企业发挥特色,扬长避短,提高素质,加大创业、创造、创新的步伐。中小企业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更多地进入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要坚持“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配套能力,加强内部管理,增加研发投入,培育知名品牌,努力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新优势。

曾培炎强调,中小企业要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条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要加快淘汰消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小钢铁、小水泥、小化工、小造纸企业,坚决关停不具备基本劳动和生产条件的小砖窑、小煤窑和小作坊。各级政府要把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市场准入、投资融资等方面加强扶持并规范管理。、环境治理补助或奖励资金、节约资源奖励资金、专项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等。

本着这个思路,我们要做好以下5点:

1.在区域规划中实行分类指导原则。

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各地区、各层次的发展规划,明确不同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定位,构筑优势产业平台,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借助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向相关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产业整体优势。把中小企业规模化、规范化、集群化发展纳入中小城镇规划和建设中,集中布局建设工业小区,促使中小企业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共享战略资源、基础设施、信息化平台和市场信息,提高中小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改善企业间的组织结构和综合配套能力,优化利用土地和资源,减少消耗杜绝浪费,集中治理污染。

2.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既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重要举措,也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有关部门应在不断提高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水平和利于促进担保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这项工作。

3.设立中小企业促进专项基金。

要鼓励由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安排,设立专项用于支持各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同时也要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其他社会渠道投资、集资设立各种层次的专项社会性基金。专项资金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改造项目补助资金、高科技项目补助资金、信用担保奖励资金、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奖励资金、中介机构服务补助资金、安置就业补助资金、出口创汇补助资金

4.强化行业组织建设。

各级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各区域、各行业中小企业联合起来,以业内规模企业为龙头,吸收广大企业成立各种层次的同业协会,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并定期对产业和市场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指导和协调企业理顺相互间的各种关系,趋利避害,共同发展;提供产供销信息,为形成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提供企业咨询;组织管理创新经验交流,推广新的管理方法,推动企业管理上台阶;组织企业管理培训、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等。

5.培育和建立企业诚信机制。

上一篇:大班主题教案《我要上小学了》下一篇:×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