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报告

2024-07-18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报告(精选8篇)

篇1: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报告

银行贷后检查报告样版­

­

关于对**农场种植户** 贷后检查情况的报告 **农场种植户**于2005年3月20日向**信用社提出金额15万元的贷款申请,期限为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用于购买农业生产物资,银行贷后检查报告。经**信用社信贷小组对其经营项目的可行性、资信和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后于2005年3月30日,对**发放了担保贷款,为了能确保信用社资金正确使用,防止出现违规行为,**信用社外勤信贷人员于2005年4月29日对**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贷款资金运作情况开展了一次贷后检查,工作报告《银行贷后检查报告》。

一、检查情况借款人**同志在**农场粮贸科任会计。2005年在**农场第六作业区耕种900亩水稻,其中300亩水田为租赁旱改水地。上交租赁费11.7万元。所有资金全部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其中购买钢管大蓬18栋其中包括钢管骨架、篷布、育苗用具、农药、化肥及支付育苗人工费计15.3万元;购买美国二铵6吨计1.8万元;购买大庆尿素8.1吨计1.6万元;购买硫酸钾2.7吨计0.5万元;购买农药0.6万元;购买柴油9.9吨计4万元。新打水井1眼计1.4万元。

二、检查分析 **2005年的生产规模为55万元,现用资金36.9万元,其中上交租赁土地使用费共计11.7万元,所购买的种植水稻的农用物资共计25.2万元,余下的18.1万元用于田间管理和秋收的各项费用。贷款资金15万元全部用于购买农用生产资料。

二、检查结果经过此次的贷后检查,**同志种植水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运行良好,育秧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农业生产用物资全部购买完毕,贷款资金全部用于购买农用生产资料,资金运用上没有出现违规行为,合理正确的使用了贷款资金。调查人: **信用社

篇2: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报告

民生银行贷后管理工作主要面向的是民生银行09年开始的“商贷通”项目的小微企业客户,其中95%以上为有抵押担保的标准抵押贷款,担保物一般为其自住房或商铺;其余贷款为联保、互保或纯信用贷款。

贷后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客户的贷后监督,每季度回访一次,发现用款企业的潜在风险;同时甄别优质客户和优势行业以及市场信息的反馈。

贷后回访的流程如下:

一、访前准备:

根据客户资料上的信息,查询用款企业的营业执照及年检状态、借款人和用款企业的法院执行信息。如果有信息的出入和最近的执行状态,则需要在回访时对接待人进行问询是否对公司的经营有影响。

二、收集资料:

实地回访时,收集公司的最近三个月的银行主要流水对账单、进出项发票、进出货单、水电煤气费单、电话费、营业执照等证明用款企业正在经营的财务凭证,对于小商铺的个人贷款则需要提供个人流水。

三、现场问询:

现场回访时的接待人最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借款人或财务负责人。向接待人问询公司最近的经营情况:

(1)主营业务及经营地址是否有变动。

(2)公司员工总人数及回访时现场员工的人数、员工的月均薪资、回访地办公面积及租金、是否有其他经营地址及详细信息。

(3)公司账户上的流动应急资金、应收应付款及账期、库存及周转周期。(如果应收款数额巨大则需要问询应收款的构成及回收成本)

(4)公司上下游及详细介绍。

(5)去年营业额、今年截止到回访日期的营业额及变动说明、经营时的淡旺季、毛利率。

(6)贷款的实际用途。(是否存在贷款的挪用)

(7)其他负债信息、投资或担保信息。(负债率是否过高,是否投资于高风险行业)

(8)抵押担保物的情况。(地理位置、面积、市值等)

(9)还款来源及压力。

(10)客户的需求和建议。

四、拍照记录:

该项工作主要是为了佐证现场询问时的信息,如现场的员工数量及办公环境与描述是否相符,回访地址是否与银行记录相符、生产线及库存情况等。

五、撰写风险报告:

将现场回访的资料信息和记录整理成一篇回访公司的详尽信息的报告,以便客户续贷时及时的调阅。

六、风险预警与提示:

将有风险的客户信息以及发现的风险点整理汇报给上级领导。

风控部

篇3: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报告

《指引》中指出,并购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的贷款。并购贷款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整个并购贷款业务过程中,因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银行发放的贷款无法按预期金额收回而造成的损失。并购贷款的风险存在于并购贷款业务的全过程中,银行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并购过程中的损失降到最低。并购贷款的风险包括贷前风险、贷中风险和贷后风险,本文主要从银行角度分析并购贷款贷后的风险及管理策略。

一、并购贷款贷后风险

(一)整合风险

整合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重组整合失效,致使各项成本上升,没有达到预期的整合效果。《指引》中的整合是对发展战略的整合、组织的整合、资产的整合、业务的整合、人力资源及文化的整合。整合是并购双方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期达到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看整合的结果(协同效应指的是经重组后的公司的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公司产生的效益的总和),在涉及到并购领域时,协同效应被认为是公司与被并购企业之间匹配关系的理想状态,使得公司的整体业绩好于两个公司的业绩之和。

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的不同和待整合企业之间的关系,并购可以发生在同行业之间,这种企业通常是竞争的关系,因此,发展战略、组织、资产、业务的整合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这种“强强联合”可以使企业更具有竞争性;并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行业之间且企业与企业之间是属于同一价值链中的部分,企业希望通过这种并购形式来加强业务链的整体优势,减低成本,无论是发展战略、组织、业务还是人力资源都可能会在整合过程中出现偏差,达不到预期的整合效果,因此这种并购的整合风险相对较大;并购还可能发生在完全不相关行业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在面临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多元化的发展,为企业进入其他行业提供有力、便捷、低风险的途径。这种方式在整合过程中也是相对比较困难的,相对其他方式风险也最大。

(二)经营和财务风险

经营和财务风险是指并购后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经营和财务方面的风险,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行业发展和市场份额是否能保持稳定或呈增长趋势,公司治理是否有效,管理团队是否稳定并且具有足够能力,技术是否成熟并能提高企业竞争力,财务管理是否有效,并购双方的未来现金流及稳定程度,并购股权(或资产)定价高于目标企业股权(或资产)合理估值的风险,并购双方的分红策略及其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并购中使用的固定收益类工具及其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汇率和利率等因素变动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等。

并购贷款是以并购项目的未来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的,因此并购后企业能否获得良好的运营环境以及并购双方的企业的财务状况都影响项目的未来现金流。

二、并购贷款风险成因

(一)国家政策时有变化

国家政策的变化所形成的贷后风险。并购贷款的回收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国家政策可能发生改变,造成资金无法按预期收回。比如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货币金融政策的变化等,都可能使经济组织的外在环境发生变化,使某些借款人经营亏损或破产而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风险损失的相关补偿制度。除了已经出台的《指引》外,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解释和操作指南,这增加了银行在并购贷款中的操作困难,仅仅依靠银行本身的调查和评估就对贷款与否做出决定,会提高贷款的风险。

(二)并购项目本身频频遇阻

并购贷款在发放前后都要对并购双方的战略、经营和财务状况等做出严格详细的调查,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并购项目带来的风险,防止企业以正当经营为由,骗取银行贷款等行为的发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可抗力,如地震、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这些都能使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减少,导致并购贷款无法按预期收回,并最终导致银行受到损失。

(三)银行员工素质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银行内部员工的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并购贷款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贷款业务,其性质复杂多变。因此,对管理并购贷款的人员也有更高的要求,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很可能直接影响贷款的回收。在前期尽职调查中,能否全面的掌握目标项目的资料并对其盈利能力进行评估,还需要从长远角度考察并购贷款后企业的获利能力,对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这些都需要有专业的管理成员完成。

(四)银行的内部制度不甚健全

根据2002年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因此,银行内部相关制度是否健全,可能会影响并购贷款贷后的还款风险。有效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可以减少操作风险,减少并购贷款带来的负面影响,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也是并购贷款能否成功的因素之一。

三、并购贷款贷后风险管理策略

(一)随时评估项目前阶段贷款的执行能力

《指引》第三十一条规定商业银行在贷款存续期间,应定期评估并购双方未来的现金流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定期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计划和还款来源是否匹配。在合同约定的基础上,根据并购双方的交易,确定测定并购后并购双方的相关财务指标(包括但不仅限于此)债务人的净资产,流动比率,偿债保障比率,贷款期保障比率,债务/资产比率,净资产负债率,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增长产生的现金流,贷款到期前,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最低值等。

(二)定期比较并购项目的经营数据和财务指标

《指引》第三十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借款人有义务在贷款存续期间定期报送并购双方、担保人的财务报表以及贷款人需要的其他资料。资料、数据应该在第一时间报送,即时向贷款银行通报,银行将数据与并购前数据作出比较,评估并购项目的执行情况;还可以将数据与并购贷款与前一次的数据做比较,分析变化原因,以期控制风险减少损失。

(三)要求企业披露并购贷款发放后的相关重要信息

并购贷款发放后,应定期对并购双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此;任何第三方组织或机构公开或非公开对借款人的评价、评论或批评,任何执法、司法机构对借款人进行的调查(依法应予保密的除外);有关政府监管机构的定期或临时监察结果;借款人以及担保人收到任何执法、司法机构的处罚决定,或任何对银行账户、财产采取的限制令;报送的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定期核查借款人是否遵守各项合同条款,还款状况是否正常,并定期对并购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对并购贷款进行分类的频率不应低于同等金额的项目贷款;对于并购贷款存续期间,弱借款人发生违约事件或者与其违约事件、申请贷款展期、债务重组的,经办分行应及时向总行公银总部、风险总部报告相关情况及处置方案;国家或当地政府是否出台对并购放或并购后企业产生影响的相关政策,并分析其影响程度;并购方及并购后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高级管理人员、生产经营及财务政策的变动情况,是否对贷款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并购方后续重大投资计划的进展情况是否对其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按照专项资金账户监管协议,严格检查监控并购方主要收支情况;。

摘要:商业银行并购贷款后的风险,主要包括整合风险、经营和财务风险。其成因在于国家政策时有变化、并购项目本身频频遇阻、银行员工素质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银行内部制度不甚健全等方面。针对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的贷后风险,银行方面应做到随时评估项目前阶段贷款的执行能力,定期比较并购项目的经营数据和财务指标,要求企业披露并购贷款发放后的相关重要信息,从而将并购过程中的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商业银行,并购贷款,贷后风险,风险管理,对策探讨

参考文献

[1]银监会.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Z].2008

[2]费国平,张云玲.并购贷款图解2009[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篇4: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对策研究

【关键词】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

商业银行贷款贷后管理作为信贷经营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指对贷款发放直至挥手的贷款管理,是负责对贷款用途的监督,掌握贷款客户的动态信息,补充完善贷款档案资料,落实还款来源,保全信贷资产,确保贷款本息回收的全过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较为落后,不良贷款率偏高,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对此,就必须在贷后管理的工作上不断加强分析和探讨,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显得十分必要。

1. 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贷后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处在一个薄弱的环节,“重放轻管”、“重贷前营销轻贷后管理”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尽管这几年来对贷后管理工作进行了一定强化,成果也有一定的显现,但与精细化管理要求还是有很远距离。从项目回访和集中审计反映的问题来看,贷后管理过程中,对客户及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担保管理、风险提示与预警、档案管理及贷款收回等一系列的管理过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1对贷后管理工作认识不足。贷款发放后,个别领导和少数信贷从业人员对“资产质量是业务经营生命线”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当成是业务经营的“生命工程”来抓,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存款业务,轻贷款管理;重贷款发放,轻贷款回收;重贷款市场拓展,轻贷款客户维护监管;重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轻贷后管理等问题。导致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贷后管理在贷款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欠佳。

1.2贷后管理跟踪监控欠缺。贷款发放后,由于管户经理对客户及项目的跟踪监控仍然欠缺或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1.3资金支付监管力度不够。从集中审计发现,一些项目在资金支付方面仍存在监管不力,没有很好地按照银监会的“三个办法一指引”的要求,对资金受托支付进行监管,表现为:贷款发放后,客户将资金直接划转到他行的账户,无法监管;审核支付的相关证明不齐全;关联交易的支付对象不明确,等等。

2. 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目前来看,银行业最主要的盈利资产仍然是贷款,同时贷款也是风险最大的资产之一,为了使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并获取最大盈利,必须要加强贷款发生后的管理。贷后管理是指从客户实际使用商业银行信用到该信贷业务完全终止前,信贷人员对可能影响信贷资产安全的有关因素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信贷管理过程,包括贷后检查、风险监管与预警、贷款本息收回、贷款展期、借新还旧、不良贷款管理、信贷业务档案管理等内容,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一环。为此,我们认为各级行必须充分认识到贷后管理是一项紧迫性、长期性、难巨性的工作,是我行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信贷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严重的是关系到我行生存与发展的大计。贷后管理不到位,就不能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管理,竞争与安全的关系;贷后管理不到位,就不能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贷后管理不到位,就不可能实现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提倡每个信贷人员必须站在对银行的历史与未来、资产盈利与安全负责的高度来认识贷后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 强化贷后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崭新的贷后管理理念。贷后管理是银行全程监控风险的重要环节,是价值实现的关键阶段,因此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贷后管理工作认识的偏差。一是树立起贷后管理和贷前决策同等重要的观念,克服“重营销,轻管理”、“重放轻管,重放轻收”的倾向,将贷后管理工作作为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对信贷检查,既要对程序、过程检查,更要注重对结果的审查,把贷后管理工作纵向推进。二是树立尽职管理观念。加强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的培养,防范出现新的道德风险,真正意识到贷款的监督、检查与管理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对发放贷款所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自我保护措施,信贷人员应经常深入借款人了解其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做出经营预测分析,使贷后尽职管理成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三是树立贷后动态的管理观念。从市场角度看,市场瞬息万变,企业此消彼长,经营风险增大,信贷人员必须及时了解关注借款人经营管理情况,避免造成资金损失。为此,必须提高贷后管理工作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将贷后管理做到实处,处理好贷款营销和风险防范之间的矛盾,加大贷款质量考核指标的比重,对贷后形成不良的要从严问责,以促进贷后管理工作走上正轨,推动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

3.2部门分工、人员落实,严格落实贷后管理责任。

3.2.1明确各支行(部)客户部门的主要职责。客户部门是贷后管理的具体实施部门,按户配置专(兼)职客户经理,主要包括:客户监管及贷后检查——监管客户资金帐户往来,信贷资金使用用途等情况,客户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贷后跟踪检查,落实审批内容,收集客户公开信息并定期联系客户,担保人及担保物的监管;风险分类及日常管理——按照规定评测客户信用等级,并及时进行资产风险预警分类,维护贷后管理台帐,整理、收集信贷客户档案,与有关部门制订不良贷款资产重组方案并组织实施;风险预警——做到发现风险信号及时提出处理建议并报告;定期报告——定期向支行行长和贷审会、审批行信贷部门、重点客户信贷管理部门等部门汇报辖内客户贷后管理情况。

3.2.2明确二级分行信贷部门(风险主管)的职责。二级分行信贷部门(风险主管)对支行客户部门贷后管理工作(包括客户维护)负有指导、监督职责。主要包括:组织各支行客户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协调机制,定期联系客户,收集客户公开信息,并通报重点管理客户的贷后管理方案并组织落实;通过信贷管理定位实时监测重点管理客户用信情况,并按照规定参加贷后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重点管理客户不良信贷资产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向贷审会或行长汇报重点管理客户用信情况和风险状况;

3.2.3明确省分行信贷部门的主要职责。信贷管理部门是贷后管理的在线监控部门,通过信贷管理系统监测客户风险,检查客户部门贷后管理行为,并与客户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控制客户信贷风险,主要职责包括: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客户用信及客户部门贷后管理情况;按照规定对客户部门贷后管理情况实施现场检查,经主管行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同意,还可深入客户进行检查,了解客户风险状况;风险分析和预警——定期对本级客户部门重点管理客户及其所处行业,本级行审批的信贷业务进行风险分析,并定期(每月或每季)向客户部门发出风险分析报告及相关信息,若发现异常情况应随时汇报,及时提示并督促客户部门限期处理,并向主管行领导或部门负责人报告;定期向本行行长、贷审会汇报所监测的经营单位(客户)贷后管理情况及客户风险状况。

总而言之,贷后管理是授信业务的重点,贷款质量的核心保障,同时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当正确认识贷后管理的意义,重视贷后管理工作,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贷后管理方法,以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银行信贷管理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作者:江其务.

[2]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作者:娄祖勤.

[3] 《商业银行信贷》,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0年版,作者:万军,刘清明,徐小平.

篇5:基层银行贷后风险管理

[ 作者:赵晓梅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96 | 更新时间:2010-12-13 | 文章录入:imste 2010年 第 13 期 ](中国建设银行 内蒙古分行 兴安分行,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摘 要:文章分析了基层银行贷后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 题,提出了防范和加强贷后操作风险管理的措施与建议。关键词:贷后管理;风险防范;基层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0)13—0016—01

贷后操作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贷后操作风险的全过程。通过参与信贷检查,笔者感到目前银行的贷后管理规章制度比较完善,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基层行对贷后管理 工作更加重视,贷后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比较到位,由贷后管理所引发的操作风险也不断地减 少,但目前基层行一些信贷人员还或多或少地存在操作风险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 当前贷后操作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1.1 信贷检查不到位问题

1.1.1 信贷资产检查频率不到位。部分信贷人员对首次检查较为重视,而对后续的全面 检查重视不够,尤其是对表外业务大多不能按规定“按月进行跟踪检查”的检查频率进行检 查,有的银行信贷人员甚至在一笔承兑业务中只出具了首次检查报告,而无任何后续的全面 检查报告。 1.1.2 信贷资产检查内容不到位。①忽视担保检查。部分信贷人员能坚持定期或不定期 到借款企业进行贷后检查,却很少到担保单位实地对担保人基本情况的变化、抵质押物保管 及变化等定期检查,不能及时地掌握保证人所出现的信贷风险隐患;②不重视到期贷款前的 书面催收。部分信贷人员为图方便,在贷款到期前仅通过电话向客户提醒、催收,却未能按 规定在贷款到期前1个月内向客户发送《信贷业务到期通知书》,以及逾期后5日内发送《 逾期贷款(垫款)催收通知书》,不但不利于督促企业按期还款和结息,还可能给日后基层银 行进行法律诉讼,保全资产埋下风险隐患,给基层银行工作带来被动。 1.2 工作不尽职问题

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在贷后检查过程中缺少独立思索,实地核实查证,使贷后检查变成 了到客户财务部门坐一坐、聊聊天、吃顿饭完事。甚至打个电话,企业说什么情况就什么情 况;②忽视非财务报表因素的检查,获取信息的广度、深度不够。部分信贷人员只注重对客 户信息情况的搜集和掌握,不了解和掌握客户在税务部门的实际纳税情况;不及时跟踪和了 解客户关联方资金流向;不了解客户对外担保的真实风险状况。一旦客户出现重大风险事项,基层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就会受到影响;③贷后检查有存在支差应付现象,检查报告质量不 高。有的银行的信贷人员只将本期财务指标数据和上期替换了一下,未进行比较分析。对可 能危及贷款安全的财务指标变化和重大事项没有预见性,为不能及时和化解风险埋下了隐患 ;④责任心问题。少数信贷人员在业务经办过程中粗枝大叶,该调查的不调查、该把关的不 把关、该规范的不规范,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导致信贷操作中漏洞较多,留下 风险隐患。1.3 道德问题

有的客户经理为了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屈服”而不敢坚持原则,如对觉察到的疑 点故意不闻不问,忽略可能对客户还款能力有不利影响的重要数据或情况;默许客户编造假 报表,帮助客户掩盖不利数据,站在客户立场说话、为客户“化缘”或对问题轻描淡写等,误导风险决策。

1.4 观念、认识问题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风险经营认识和理念不到位。目前仍有部分信贷人员还没有树立正 确的风险经营理念,要么是拒绝风险,放弃市场。要么是忽视风险,反应迟钝;②对于管理 几经易手、转贷多次的贷款,普遍存在“谁最先发放贷款谁承担贷款风险责任”的错误观念 ;③规范操作意识不强。业务经办过程中有时仍存在随意性,“打擦边球”,没有充分认识 到规范经营才是大智慧。 1.5 整改不到位问题

主要指对于内外部检查所揭示的贷后管理问题不予重视,整改不力,或整而不改,以致于屡 查屡犯问题极为突出。 1.6 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问题

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的一个表现是报表、资料收集不齐全、不完整。笔者这里想说的是另一 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信贷人员之间移交没有文字交接的记录,信贷风险责任根本无法分清,无法落实和追究信贷风险责任,造成谁都不负责的现象。 2 防范和加强贷后操作风险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2.1 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防范信贷资产检查不到位

2.1.1 信贷人员要加强对贷后管理规章制度的学习。很多贷后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与 信贷人员不了解和熟悉贷后操作规定有关,因此,信贷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了解和掌握制度、规定,才能做到少规章或不规章。

2.1.2 严格执行操作程序,狠抓细节管理。虽然贷后检查要求内容细,标准高,有的操 作程序看起来繁琐了些,但这些程序是经过长时间的业务实践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是不容随 便简化和篡改的。信贷人员必须把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形成自然和习惯,不能以经验代替制度。 2.2 加强工作责任心培养,防范工作不尽职

2.2.1 提高信贷人员对贷后管理工作的认识。基层信贷经营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切 实把贷后管理放到与贷款营销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位置去经营,从思想上树立“重贷重 管、重贷重收”的经营观念。

2.2.2 加强贷后检查的细度、广度和深度,提高贷后检查质量。①要带着问题进行贷后 下户检查,使每次检查都不失盲目性;②要知道到企业如何进行贷后检查;③要与企业各个 级别、各个岗位的人员交流,要与税务等外围单位有关人员交流,多一些捕捉信息,从不同 角度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及信誉情况;④要定期到该企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去调查了解 和调研,从侧面掌握其经营管理变化情况。

2.2.3 信贷人员在信贷资产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识别客户是否出现对信贷资产质量产 生较大的影响预警信号。发现情况后,应及时报告并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加大信贷资产检查 和催收的力度,消除各种可能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隐患。 2.3 加强职业操守教育,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①培养守纪守法、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使员工自觉对违规违纪“不愿为”;②把好信贷人 员从业准入关,从严选人;③深入开展对信贷人员思想行为排查,排查信贷人员在思想道德、业务管理和操作、日常生活方面的行为,时时掌握员工的思想行为动态;④积极推行员工 职业操守积分制,建立个人职业操守积分档案,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4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防范档案管理不规范

篇6:银行按揭融资业务贷后管理办法

一、原则性规定

银行按揭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原则上遵循人单合一的原则,由业务经办人负责制作业务台帐并进行借款的催收,对于恶意逾期严重的客户则需要及时转到法务部门,按照债权清理程序对其采取法律手段催收,必要时进行诉讼和拖车。

二、还款日期的确定

银行按揭融资业务的还款日原则上是放款次月的15日,并将每月的15日定为还款日期,对于有些情况特殊的客户,如其工程款回款日在月末的客户,可以分两种情况处理:

1、我公司分期向银行打款,则在最后一期款项支付前还款日期应在每月19日之前;

2、若我公司一次性支付款或者已经虽然分期付款但是已经将全部款项支付的,可以将还款日期根据客户工程回款日进行调整,并在合同中约定明确。

三、欠款的催收

1、常规催收规定

借款业务经办人应于还款日的前五日发短信给客户进行友情提醒,让客户做好还款准备。还款日当天应该电话通知客户进行还款,确认客户按时还款后应该电话告知客户并提醒下个月同一时间还款,以便客户做好资金预算。

2、逾期借款的催收阶段

逾期借款的催收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催收手段。

(1)逾期初期:当客户产生逾期时,业务经办人应在还款日的次日电话通知客户已经产生逾期,并告知客户逾期的不良后果以及逾期会产生的利息,催促客户及时还款,并要求客户口头承诺还款的期限,期间业务经办人应持续监控还款交易,并会同财务部门检查还款账户余额,落实还款情况。如客户失约,应在失约次日进行二次电催,滚动频率以此类推。从逾期发生的首日开始,至当月的月底,对未能及时还款的逾期客户,业务经办人将逾期客户名单报送给部门负责人,次月由部门负责人负责督导催款。

(2)逾期时间超过30天:需要给客户寄送书面催款函,列明逾期利息及违约金,并依据合同条款向其说明违约责任,在邮寄特快专递后要及时到邮局查询回执,以保证债权主张的时效。

(3)逾期时间超过45天,在督促借款人还款的同时还需要电话通知其担保人,如有必要可书面通知其担保人,督促其承担担保责任。

(4)逾期时间在两个月以内的客户,催收的主体是业务经办人。逾期时间超过两个月,则可以转给法务部门进行处理,并提供完整的前期催收记录。法务部门按照诉讼的要求开始着手准备材料,给客户寄送督促还款的律师函,并通过电话施压及上门清收的方式加大对逾期客户的催收力度。

(5)逾期时间超过六个月,则需要对逾期客户进行诉讼和拖车。

3、催收的流程

(1)前期准备:对逾期客户建立催收记录台账,列明客户所购产品及贷款金额,欠款金额及逾期利息,家庭住址及联络方式等基本信息,了解客户是否有过投诉、服务情况,如有必要可以事先跟经销商取得联系,了解一下客户工作、性格、欠款原因等情况。

(2)电话沟通:对逾期客户进行电话催款,向客户阐明逾期的严重责任后果及将要承担的高额违约金和利息,询问客户的欠款原因及还款意愿,在语言表达上要言辞恳切、保持微笑,声音洪亮、铿锵有力,思路清晰、坚持原则(预先整理好思路,避免受客户导入的其他话题而影响),对客户的还款承诺做好电话记录(必要时要进行通话录音),对于承诺2次以上仍不能兑现的,可以语气严肃、态度冷淡一些(可以责难,但不可用侮辱性的语言及近似恐吓性的话语,对客户的家人尤其是父母、子女可以告知利害关系,让其劝导债务人还款,但不可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不可乱承诺客户可以恢复信用记录或减免利息和滞纳金等。

如果条件允许,所有的通话内容都要做好录音,每次电话沟通后都要如实记录电催内容,不得弄虚作假,做不实记录。

注:各种类型电话的测试要求:

a、无人接听——需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段进行测试;

b、故障或者暂停使用——先测试两次,最少每5天测试一次; c、传真号——需在一周内分时段测试2次以上; d、空号——测试两次,确定无效可以隐藏;

e、无此人——简单核对地址、户主姓名或者电话使用时间,通话2次确定无效的可以隐藏; f、公司电话:

还在职——确认债务人的电话和公司地址,并询问可以联系的时间和其他有效电话,留电要求转告回电;

已离职——确定该号码的地址,找人事部或其他与债务人关系密切的人探听债下落,留电转告。公司电话通话2次以上确定无效后方可以隐藏;

g、联系人电话:

同意转达——紧密跟进两次,主动联系,此类电话需要保持

与对方的联系,注意跟进力度;

敷衍代寻——需要保持与对方的联系,注意跟进密度,2-3天

跟进一次,若对方反感可以暂停跟进或者降低跟进密度;

拒绝转达——坚持留下联络电话,建立可后续之切入点,尝

试让对方转告债务人回电,保持与对方的联系。

(3)上门催收:对于通过电话反复催收仍以各种理由拖延或拒绝还款的客户,应及时上门催收,上门催收小组(可配合经销商上门人员)在分析客户实际情况后,按区域合理安排上门路线(客户家庭地址、施工场地等),上门时要携带客户资料、合同档案、收款收据,甚至是催款函和律师函,上门全程需要录音,实际上门地址需要拍照存档,并及时整理上门反馈情况(设备所在地及周边环境、客户资金和财产状况、收取利息或滞纳金情况),报送给相关负责人。

上门催收要领:

a.对债权数据要了如指掌(总欠款、逾期、当月款,实收)b.事先制定上门的计划

①目标明确(预计回款、未来3-6个月解决逾期的计划)②行程安排(时间、地点)

c.记住客户住所、工地行走路线(画图)d.谈判时注意的事项:

① 尽量先让客户说,阐述现状,仔细倾听

② 重点对客户最新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解,最好能交流未来6个月客户的打算规划

③ 反询问(就客户阐述的某些内容进行询问,了解客户的意图和下一步动向)

④ 注意客户的言行举止、眼神等细节

(4)停机处理:对于上门无效的逾期客户采取停机措施。

a.停机的准备(通知、说辞)

b.客户还款、解锁:达到预计回款的处理;未达到预计回款的处理

c.停机后不要求解锁的(2周以上);特别是省外机器时刻关注动态。

四、诉讼和拖车

对严重逾期而又无还款意愿的恶意欠款客户进行诉讼和拖车处理。构成起诉的条件可以参考:

1、逾期三期以上;

2、态度恶劣、拆卸GPS且经济条件尚可拒绝还款;

3、符合法院“强制执行”及“拖机”条件。(1)诉讼

a.诉讼材料的准备(合同、客户资料、账目核对明细、催收记录)b.诉讼报单的审批(申请、逐级审批)c.诉讼后的跟进(诉讼不影响正常催收)(2)扣押

a.扣押前的准备(查找机器:调查、上门)

查找:核对机型机号;机器的准确位置;白天和晚上场地里的人数、什么人;从场地到高速路口的整个路况(有没有限款、限高;沟渠;转弯多不多;路边会不会有电线、树木、伸出的石头影响通行;是否仅此一条路)

篇7: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报告

近几年,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迅猛发展,信贷规模加速膨胀,为我国拉动内需、促进增长,迅速走出经济危机阴影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在贷款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贷后管理工作却相对滞后,成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一大软肋。如何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确保信贷资产安全?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商业银行

贷后管理工作的现状

贷后管理是指从客户实际使用商业银行信用到该信贷业务完全终止前,信贷人员对可能影响信贷资产安全的有关因素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信贷管理过程,包括贷后检查、风险监管与预警、贷款本息收回、贷款展期、借新还旧、不良贷款管理、信贷业务档案管理等内容,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一环。分析起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贷后管理认识不足。贷款发放后,一是无法及时有效的实施监管,消极应对,贷后管理成“事后管理”,出现风险时,只能被动接受;二是信贷人员多依赖贷前调查,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落实了第二还款来源,就高枕无忧了,甚至认为贷后管理只是流于形式。如此种种“重放轻管”的观念成为贷后管理薄弱的思想根源。

(二)贷后检查履职不足。一是贷后检查易流于形式。贷后管理工作要求高,工作起来比较琐碎,这就需要耗费相当大的精力用在这一项工作上,使贷后管理的要求往往难以落到实处,易停留在表面。二是对贷款客户资产负债的异常变动等重要情况监督不力,缺乏必要手段。三是对贷户的现金流量等重要财务指标监管不够。目前,基层信贷人员过于注重对企业赢利水平的分析,而忽视了对现金流的把握,不利于贷款的风险控制。

(三)贷后监管与预警不足。从大环境来看,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从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管理层面来看,对客户的风险揭示、处置不到位。

(四)贷后管理能力不足。信贷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贷后成效,但目前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普遍存在着客户经理数量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象,使贷后管理难以有效落实,并且存在能力风险的隐患。

加强贷后管理的对策。

在可控范围内对造成贷后管理薄弱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全方位构筑贷后管理体系,是强化贷后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崭新的贷后管理理念。贷后管理是银行全程监控风险的重要环节,是价值实现的关键阶段,因此必须克服“重贷轻收,重贷轻管”的思想倾向,将贷后管理做到实处,处理好贷款营销和风险防范之间的矛盾,加大贷款质量考核指标的比重,对形成不良的要从严问责,以贷后管理推动业务的稳健发展。

(二)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信贷管理队伍是保持商业银行业务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需要加大培训学习力度,不断更新知识。只有高素质的信贷人员,才能培育出高效益的客户。此外,信贷人员作为专业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三)强化贷后监管,构建贷后管理长效机制。一是要规范贷后检查的内容、时间及频率要求,对检查质量要有明确的制度安排;二是要建立信贷退出机制,做到有进有退,有保有压;三是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篇8: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报告

一、贷后管理薄弱是不良资产萌发的根源

(一) “重放轻管”是造成贷后管理薄弱的主要因素

众所周知, 信贷营销和风险防范是一对矛盾。目前, 各商业银行部分信贷从业人员对贷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偏重于贷前调查, 贷款发放前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贷款风险分析相对详细认真, 每发放一笔贷款往往都需要通过全面精细调研、团队分析论证和层层审批把关, 将放贷管理摆上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而在贷款发放后, 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 落实了第二还款来源, 就“马放南山, 刀枪入库”, 高枕无忧, 万事大吉, 没有认真履行贷后管理职责, 按要求进行贷后跟踪管理, 认为贷后管理是搞形式, 一般都会按期还本付息, 即使出现一些问题也不要紧, 在管理上麻痹大意, 对有权审批部门提出的限制性条款也不能完全按要求执行到位。

(二) 信息不对称是制约贷后管理的客观因素之一

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 在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体系中普遍采用同业信息共享和专业机构资信评估等手段减轻负面影响, 但在我国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信息资料收集难。部分企业由于已关停倒闭, 或者企业改制中恶意逃废银行债务, 既不提供相应的借款资料, 也不配合信贷人员的监管。二是银行内部信息共享不足。虽然人民银行设立了“人行信贷咨询系统”,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监管, 有的银行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现象屡见不鲜, 有些银行为了竞争, 甚至相互封锁信息, 增加了贷后管理的难度。

(三) 人员业务素质差是贷后管理薄弱的重要原因

信贷人员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贷后管理成效。由于信贷人员素质不高, 缺乏大量德才兼备的人员, 且变动频繁, 新手多, 缺乏系统的培训, 缺乏责任心或职业道德, 业务不精通, 办手续不熟练, 工作效率低, 个别的连企业报表都看不懂, 企业有这样或那样问题, 不能及时识别和反映。管理只能是低层次、粗糙的管理, 认为贷后管理即贷款检查, 很难贴近客户。由于信贷队伍的不稳定, 工作衔接出现问题, 造成部分贷款企业的贷后管理在某段时间上出现真空, 贷后管理工作断断续续。

二、加强贷后管理的对策

(一) 转变“重放轻贷”的观念

贷后管理是银行全程监控风险的重要环节, 为树立正确的贷款管理理念, 实现贷后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必须树立贷后管理和贷前决策、贷中审查同等重要的观念, 克服重放轻管的倾向性影响。强化信贷从业人员的贷后管理意识, 从思想上纠正对贷后管理认识的偏差。同时要通过进一步明确信贷经营部门、资产保全部、风险管理部门以及法律、财务、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的职责, 使各部门之间形成管理合力, 避免相互推诿扯皮。通过明确各自职责, 共同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把贷后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

(二)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系统

在人民银行信贷咨询系统基础上, 银行内部之间应设立企业信息共享系统, 社会各部门之间建立更广泛的信息反馈系统, 明确相关责任, 杜绝本位主义。客户经理必须实时将客户信息、担保信息、财务信息及贷后管理信息录入CMS系统, 对所管理信贷客户进行定期访问并建立定期访问台账, 并向客户提供理财、结算、信息咨询、代理保险、代发工资、代理公证等多方面的服务, 以保证风险管理经理在线监测所需的资料和信息, 实现信息共享, 便于上、下级行及时掌握客户的情况。同时, 保证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准确性, 形成打击诈骗和信用不良分子的天罗地网, 对破坏社会信用体系的行为严厉惩处, 直至取消其职业资格, 逐步改变银行在信息不对称中的弱势地位, 为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 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搞好风险监控工作, 必须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因素是信贷资产质量管理的第一位因素。要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 要保证从业人员的数量与有效开展贷后管理工作需要相适应, 对市场营销、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等部门从事或配合贷后管理所必需的人员, 在数量和素质上予以保障, 明确岗位职责, 细化尽职标准。其次, 各商业银行可以有计划地组织贷后管理培训, 采取典型案例分析、专题研修、讨论座谈等多种形式, 加强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廉政教育、敬业爱岗教育, 加大专业性培训力度, 组织学习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及金融基础理论知识, 使其知识体系及时更新, 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有效提升贷后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操守和业务技能, 严防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 以填补制度制约和技术制约的缺陷与不足。最后, 可由银监会牵头, 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 汇集国内外专家、学者, 了解新协议动态、国际银行经验以及国内同业进展情况等, 促进国内外同业间的工作互访和技术合作, 从整体上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总之, 当前金融风险与日俱增, 信贷风险案件频发的情况下, 为避免和减少信贷风险, 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贷后经营管理机制, 规范贷后检查的频率和内容, 及时发现客户潜在风险并通过风险预警快速反应机制, 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使贷款内部管理不断趋于完善, 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摘要:2008年的“华尔街金融海啸”震惊全球, 引起了国内银行界对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思考, 进一步强化贷后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就显得尤为迫切。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 在风险控制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针对目前信贷管理过程中造成贷后管理薄弱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加强贷后管理, 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侯容浅论当前如何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新疆金融2005年第7期

[2]蔡家强关于加强国内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思考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30卷第2期

上一篇:学习区四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下一篇:南开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国税制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