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书

2024-06-04

弟子规的书(共12篇)

篇1:弟子规的书

在我们班,模仿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设了“少儿英才讲堂”我也是“英才”之一。其中我们要讲《弟子规》。《弟子规》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所编著的,将中华五千年来立身处世的准则,精微而独特地浓缩在短短的篇幅中。

许博斓,班里的中等生,这个学期老师奖给了他一次登上“英才讲堂”的机会,他讲的是《弟子规》中的:“无心非,民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意思是:如果无意中犯下的错误,就叫“过错”,如果是明之故犯,便是罪恶。虽然我们班每人都免费拥有一本《弟子规》,但他为了讲这12个字,为同学们讲一个相关的故事他父亲又用自己的血汗钱专门为他买了一本《弟子规解读》,他引用了其中一个恰当的故事《曹操割发》。这节课我听的非常入神。我懂了一个道理:如果是一个不小心犯下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如果是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还要做,那是错上加错。

感人的事情还有。张奕哲,主动申请主讲《弟子规》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如果把墨磨偏了,表示你心不在焉;写出来的字如果潦草不工整,就表示你浮躁不安,思想不集中。为了讲好这一次课她专门请求父亲从太原邮购了一本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讲《弟子规》出版的《钱文忠讲解弟子规》,这件事班里流传,全班都被她感动了她以响亮的声音和动听的语言讲完了这节课,班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她微笑地走下了讲台。这节课让我懂得了字要正要写规范。经典道理我懂得了但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却并不容易,老师有时说我写的字像“扁柿饼”我感到很惭愧。我发奋以后一定要把只写正,摒弃浮躁,踏踏实实。

愿我们班“少儿英才课堂”越办越好让我们从中学到更加经典的作品,领悟经典精神,健康成长。

篇2:弟子规的书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译文:将要进门之前,应该先问:“有人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该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呀?”应该回答的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究竟是?

妈妈:还是先来背弟子规!看先背会乐乐!

儿子:好!我一定先比妈妈背会,你只要和我比着背,我背书速度很快的。

妈妈:嗯,我乐乐爱和妈妈比着背,比着背乐乐很卖力的。

儿子:知我着妈妈也!

妈妈:不到五分钟,我和儿子都背会了,那就接着往下进行!

儿子:轮到我来用的话把译文复述一遍!

妈妈:嗯,真乖!开始!

儿子:我将要进门时,应该先问,不能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要提高声音告诉屋里的人说有人要进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来了,应该把的名字告诉屋里的人,而不是一直说是我,就是不说的名字,让人无法分辨“我”到底是?

妈妈:嗯,每次都说的那顺,真不错!往下进行!让我们一起来读启蒙小故事!

启蒙小故事

《城门被阻》

从前,有一个大将军,他非常骄傲,每次和人说话都是趾高气扬的。

有一次,大将军出城狩猎,他追一只野兔迷失了方向,直到半夜才回来。这时,城门早已经关闭了。大将军非常疲惫,想赶快进城好好睡一觉。于是,他来到城下,拼命地拍门。

守城的士兵靠在城上昏昏欲睡,忽然听到一阵促的拍门声,他们连忙问道:“?”大将军大声说:“是我!快开门!”可是,士兵没有听出他的声音,继续问道:“是?”大将军生气了,大声喊道:“是我!是我!快开门!”士兵被弄得糊涂了,继续又问道;“你是?”大将军更生气了,大声吼道:“是我!赶快开门!要我进去!”士兵因为弄不清来人的身份,所以坚持不开城门。

骄傲的大将军进不了城,没有办法,他只好在门外蹲了一夜。

妈妈:启蒙小故事读完了,乐乐还是和妈妈一起来一点点理解这篇启蒙小故事的意思。从前有一个大将军,他非常骄傲,为什说他非常骄傲呢?还和人说话趾高气扬(解释: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意思)呢?

儿子:可能他是个当官的人,是个大将军,手下管有好多兵!可能他打的胜仗也多!所以和人说话总是趾高气扬的

妈妈:也许是!妈妈和你的想法差不多。有一次,大将军出去狩猎(解释:捕杀和猎取野生动物),因为为了追一只野兔而迷失了方向,所以回城晚了,已经半夜了,他见城门早已经关闭了,可也太疲惫了,想早早回去好好睡一觉,他该怎办呢?

儿子:大将军就来到城门下拼命地拍门。

妈妈:守城的士兵都在昏昏欲睡,他们听到有人拍门,问大将军是时,大将军是如何回答的呢?

儿子:大将军一直给士兵们说是我,可士兵们也听不出是的声音,就一直不给大将军开门(大将军真笨!你说出名字不是早都进去了,他们还会点头哈腰的恭维(出于讨好的目的而去称赞、颂扬)你,嘿嘿!

妈妈:大将军这一点太不明智了,他拍门给士兵们说清楚的名字看有多省事,早就能在床上睡美觉了,可是他就是不说是,吃亏的当然还是他了。大将军因为太自以为了不起,好像给士兵们说出的名字有点儿低下似的,就是不提的名字,他要是说出的名字,士兵们说不定会夹道欢迎呢!因为他是大将军嘛!最终大将军没有说出他是,就在城外呆了一夜,不值得!

儿子:也是,大将军要是说出的名字多好!我们不能学大将军,让猜测“我”究竟是?

妈妈:老让猜,对人也是极不礼貌的,所以我们以后大大方方说出的名字,不让猜!

篇3:弟子规的作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古代圣贤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主要写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和友爱兄弟姐妹,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看这本书的同时,会带你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美好的世界。

读了《弟子规》,我懂得了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多帮助对方,不能因为一些小事吵架。还知道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讲文明,讲城信,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专心听讲,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要学会孝顺,不要为了自己而不顾别人的感受,每当我做完一件好事时,就会发到我的博客里,我还和同学比谁平常做的好事多,这给我学习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篇4:弟子规的作文

最近一个偶然机会,拜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百事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古人云:“至要莫如教子,至乐无如读书”。当我们在抱怨孩子的同时,要看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有人说,养儿才知父母恩。看来以身作则不是一句空话,他隐含着很深的涵义,有些内容是不能拿言语来交流的,只能意会。有一对夫妇,下班回家买来一些新鲜水果,妻子为了讨好儿子,把水果全部藏起来,等老人休息后,才偷偷拿出来,并告诉儿子,这些都是给你的,谁都不给。你说这样的教育方法能使儿子健康成长?现在提倡的是身心健康,光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不行,还要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所起的作用更大;现在的人们总是说占便宜好,都不想吃亏,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可谁又会想到,福祸两相宜。如果把一件事情里福祸用比例来说,可以说是各占一半,如果先吃苦、先受累,也就是先消祸、先受累,那剩下来的就是甜,就是福了。如果尽是想享福,那剩下来的就是祸,就是累了;这些做人的道理在《弟子规》里都能找到答案。

物质条件只能满足人们更大的欲望,不能使一个人真正成熟、进步、懂事。“家贫出孝子”,比尔.盖茨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留下能够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能给他留下无法生存的包袱”,还有人这样说:孩子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有何用?孩子没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又有何用?物质财富总会有用尽的一天,常言到:富不过三辈。能让自己的孩子自食其力才是最大的财富。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们自己去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如果能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对每个任来说也是一种释怀。

寻求人生的归宿,是很多伟人、圣贤的最大愿望。在《弟子规》中,圣贤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这就是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我们这些后者有真正的福报,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将是莫大的幸事。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2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3

读《弟子规》体会

利用暑假,我好好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只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应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比坑定写信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原来是这意思。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

《弟子规》里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如果我们认真去践行,给父母开来的快乐是无限的,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也是巨大的,所以,我们从

篇5:对弟子规的理解

《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而是要真正落实在生活中,我们要了解到学好《弟子规》对人生的重要。

《弟子规》只是清朝的一个秀才所作,主题就是听话,无条件的服从。只强无条件的服从,就会产生十分有害的后果,人的本性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压抑,虚伪将取代真诚,根本不会有气宇轩昂的骏马,而只会有温顺听话的蠢驴。

弟子规诞生以后,马上受到统治者的大力追捧。这本书打着儒家旗号,但是讲的东西并不是真的儒家思想,贩卖的是自己的私货而已。弟子规》引用圣人的著述,而摒弃圣人的心法,以一锤定音的方式生硬说教、臧否万行,借圣人之势自立章程,违背了圣教之信、解、行、证的次第。自这个弟子规诞生以来,我们看到他同朝代的大学问者纪晓岚,刘墉没有弘扬过,民国时代的印光大师,虚云大师也没有弘扬过,著名的民间教育家王凤仪更是半个字没有提过这个弟子规。这一点大家可以自己读一下记录善人一生的最重要的书【王凤仪年谱与语录】,没有半个字提过这个弟子规,现代的南怀瑾大师,讲中庸,讲大学,讲论语,但是就是没讲过弟子规,不仅仅没提过弟子规,甚至还反对弟子规。

此秀才考取不了功名,乃花钱买了个官做。弟子规这本清朝秀才的作品之所以能流传。我看也是因为这本书满足了很多人想约束弟子.子女,以达到听其摆布的贪心。因为这本书是约束弟子的。而不是约束他们的。他们可以乱做。而弟子就得听他的。

从《弟子规》问世到现在二三百年,至少我没有看到一个真正的大德推崇过它。弟子规根本算不了儒家的经典。看看第一句话【弟子规圣人训】觉得非常可笑,圣人是自己封的嘛。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丧三年 常悲咽’ 这句话。‘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这个可以,是对的。但是【丧三年常悲咽】这就不对。好人悲咽三年也会长病,身体不好的,恐怕就要死了,谁不知道悲伤肺这个道理啊,孝经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我们没保护好这个身体,正是不孝,父母在天之灵能安心吗。如果是修道人,这样痛哭,也要损去一半的道力。这个说法,既违背经典【孝经】也完全违背善人道理论。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 这句话,我们再看看,‘谏不入悦复谏’ 这个没问题,但是后一句话【号泣随挞无怨】就有问题。这个也违背,王善人说了的,父母要感化,不能光劝说的教导,也不是说又哭又说的劝就能有效果,你又哭又叫,难道父母打死你,你也无怨也是孝吗?父母打死儿女的事情,不是个例。大家也听闻过,这样做,‘挞无怨 ’不知道变通,正是陷亲于不义。真正的儒家讲的是,小杖受,大杖走。这才是真正的儒家文化,变通。

父慈子孝,是讲父母慈爱,子女自然孝顺。我觉得,做父母,应该多自责是否慈爱有方,而不是责备子女是否听话(听话不能作为孝顺的标准)。

《弟子规》不能作为父母家长向孩子孩子索取孝顺的工具。

弟子规,也不能作为培养孩子道德感的教条。道德感,是人天生就有的。人是天地万物之灵,灵,就是全自动的,包括道德感,虽然不读书,但是道德感,是超越语言的。如果一个人该得到爱没有得到爱,该得到宽容没有得到宽容,该得到理解没有得到理解,这个人才会变坏的。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个也片面,要是你的父母讨厌你的爷爷奶奶,长辈,难道你也要把他们撵走?或者你的爷爷奶奶讨厌你的爸爸妈妈,你怎么办?

如果你父母反对你学佛,你是学下去?还是就不学了!有些父母自己不干好事,还叫自己孩子也不做好事,你是听还是不听?

《弟子规》中说“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一再强调明哲保身,只顾自己。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看见不合理的事情,不能挺身而出,不是勇敢行为。书中不仅不分好事、坏事,一律视作与己无关,不去多管,还要人们“说话多,不如少。惟其事,勿佞巧”。叫孩子们不要多说话,话说多了会招惹是非。谨小慎微的结果是丧失活力,在诈多方面一事无成。这已经和正统儒家思想南辕北辙了,别说成圣成贤,连做人都成问题了。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 看看这个,‘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这个观点,都没问题,完全对的,这个体现了隐恶扬善的美德。

看看后面的话,‘道人善即是善’ 这句话问题就很大,我们知道这个社会有太多时候言不由衷,明明不好,也说好,难道这是善吗,【扬人恶既是恶】这句话,太片面,太绝对,更是误导无数人,这个社会恶事太多了,难道揭露,公布,都是恶吗。

可以说作者单纯的强调了隐恶扬善,而忽略了惩恶扬善,其实,这个社会固然需要隐恶扬善,但是也不能姑息养奸,防止犯错误的人,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隐恶扬善是美德,但是惩恶扬善也是必须,否则这个社会就乱套了,单纯的强调任何一点,都是错误的,二者是对立的统一,只强调一点,这是对圣人思想的错解。而弟子规作者完全忽略这一点,这是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割裂。

单纯的强调了隐恶扬善难道地沟油,毒奶粉,杀人放火,也要隐吗?

单纯的强调隐恶扬善的人,十有八九自己就是大恶人,要不就是极度愚痴,食古不化的人。

因为害怕自己暴露,所以就对圣人思想去断章取义的解释来给自己披上一个铠甲。

关于如何做人,儒释道三家,那些圣人写的文章,远比这个弟子龟圆满,圆融。如果真的为孩子好,为啥不去学习几千来,被无数大德认可,被实践检验,完全正确的经典。

篇6: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三)班

徐太东 201140613096

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前言:《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习惯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李毓秀;《弟子规》;大学生人格养成

正文:人力资源学者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在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差距将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差距将更多体现在品性方面。而良好品性的塑成则有赖于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伦理道德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所以说,人格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一味强调学生的知识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人格与道德伦理认知与实践,结果在品性教育方面出现了大学生补小学生、幼儿园的课的现象。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著名的童蒙读物《弟子规》即是很好的道德教育材料。《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根据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而成的。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弟子规》通篇约一千多字,言简意赅,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让学生熟诵《弟子规》,参与学习讲解《弟子规》,写作《弟子规》学习心得。很多学生写道:在没读《弟子规》之前,很多事是无法明白与理解的,很多细节是没有注意到的,很多礼仪更是不懂得。读了《弟子规》之后豁然开朗,让我懂得如何去做人了,懂得如何做到孝、尊长、勤学,明白了什么是穿着礼仪,行为举止礼仪了。从实践效果看,《弟子规》理性而又浅显生动的论述,使其提倡的道德规范准则具体可行,有较强的操作性,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行为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

大思想家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为人之本”。关于如何才能称为孝,孔子亦有论述。孔子弟子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在这里,孔子指出,孝敬父母的关键不是仅仅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从精神上敬重、爱戴父母。至于具体如何做才能体现这种孝的精神,孔子没有展开详细的阐述。而《弟子规》则以浅显具体的说理展开,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孝敬父母应体现在以下具体的行为中: 首先,要从行为上敬重父母,不能傲慢无礼。无论父母教责对错,做子女的都要敬听顺承,以示对父母的恭敬心。《弟子规》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很多人因此则误解儒家所谓的孝敬父母就是一味地顺从,听任父母的呼唤与责骂,失去起码的判断能力和处事立场。笔者却以为《弟子规》在此并不是要求做子女的做事一味顺从父母,不讲对错,不做争辩,成为一个听话听使唤的乖孩子,而是要求做子女的通过应、行、听、承来表现对父母的恭敬之心,表达对父母长辈的人格尊重。在其看来,无论父母对错,要求有无问题,作为子女首先在态度上、人格上要敬重长辈,而不是无礼的不尊重的抗争与辩驳。其次,对亲人的过错要和颜悦色地劝谏,要真诚恻达,直到对方接纳为止。《弟子规》接着上文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作为子女在充分尊重父母的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要明辨是非,不能因为对父母的敬重而忽视父母的过错,从而使父母走向更大的失误。如对父母的过错不加劝谏,则是陷父母于不义的做法。为人子女要真诚和悦地劝谏父母,使父母感觉到你对他的人格尊严是充分肯定的,你只是针对他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劝谏。即使这样父母不能接受也不能大发雷霆,相反更要真诚用心,以诚心感动亲人。再次,真正的孝子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更要加强自我的人格修养,做一位身体健康,道德高尚的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弟子规》使孝亲上升为主体自身的人格修养,这是很有意义的。在其看来,孝亲不仅是主体的行为表现,更是由这些行为透显的人格精神,一个人只要培养起这种敬爱亲长的高尚人格,则其无时不再关心着父母的生活起居,心理感受,而孝亲的行为亦无处不在。

最后,孝敬父母,还应兄弟友爱。《弟子规》提出了兄弟相处之道在于重义轻财,为人兄长要有长者风范,要友爱弟弟,而为人弟则更要懂得尊敬兄长,只有兄友弟恭,兄弟之间以情谊为重,看轻钱财,才能真正相处和睦,而兄弟和睦相处也是对父母孝顺的非常重要的表现。《弟子规》中具体列述了对待长者应有的各种礼仪,包括在长者面前的坐走言谈行止等要求。行为是人内心精神的体现,《弟子规》通过这些具体行为的规定告诉我们,作为晚辈,作为幼者要有对长者的恭敬忠诚之心,要将这种恭敬忠诚之心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中,日常行为中。

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呵护中长大,在重智力教育,忽视道德伦理教育中成人,他们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从不知付出,更不会从事任何具体生活劳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孝敬父母在他们眼里是感性而模糊的,更不要谈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子女了。所以,学习《弟子规》,不仅可以使他们知道孝悌之行为,更能培养他们的孝悌自觉意识,健全人格。

二、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

在多元文化并存,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被良莠不齐的文化与信息包围着,而我们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社会人生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无法确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主体性与道德人格。由此,崇尚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当代大学生,则成为精神失落,信仰倒塌的一代人。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多元、分裂的社会中迷失了自我,追求时尚,宁勿说是没有自我的随波逐流。当代大学生很少有人思考“人活着为了什么”?更不明白“人生信什么”?当然也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做人?更不要谈做人的标准问题!现时代是个诚信缺失的时代,当代大学生中也流行这样的看法,即“老实人吃亏,说假话者当道”。这种观念的流行使大学生价值观念严重倾斜,大学生失信问题普遍存在。如大学生助学贷款,据相关部门统计,大学生不能如期还贷的超过50%,有些省份竟超60%多。很多学生在毕业离校后,即更名换姓,逃避还贷。很多同学不把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欺诈、虚伪狡猾等丑恶现象被部分学生奉为圣明,认为自己要有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社会成为人上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是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如果将大学生如此严重的失信态度与虚伪禀性带到未来社会,这将是一个没有信任,没有真诚,充满着尔虞我诈的社会,这种社会将是非常黑暗与可怕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如此严重与社会上流行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普遍风气有关,与家庭诚信教育的严重缺失有关,更表明德育教育的滞后与失职。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生存发展技能的场所,更是完善人性,提升人格的精神教场。然而在大学期间,学校的德育基本上是大而空的政治教育,没有关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结果不仅没有形成学生的基本品德,更没有强力倡导诚信教育,使德育深入学生的心灵,影响其人格发展,从而塑造他们健全而又理性的精神。《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要求言以信为先,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虚浮佞巧,而且还非常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认为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应放在首位。指出人格之美胜于外在衣服饮食的华丽奢侈,胜于巧言令色的能言善辩。在人格培养中,要见贤思齐,见不善而内自省,结识良知益友,善于听取他人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弟子规》突出了有心为非与无心说假话者当道”。这种观念的流行使大学生价值观念严重倾斜,大学生失信问题普遍存在。如大学生助学贷款,据相关部门统计,大学生不能如期还贷的超过50%,有些省份竟超60%多。很多学生在毕业离校后,即更名换姓,逃避还贷。很多同学不把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欺诈、虚伪狡猾等丑恶现象被部分学生奉为圣明,认为自己要有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社会成为人上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是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如果将大学生如此严重的失信态度与虚伪禀性带到未来社会,这将是一个没有信任,没有真诚,充满着尔虞我诈的社会,这种社会将是非常黑暗与可怕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如此严重与社会上流行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普遍风气有关,与家庭诚信教育的严重缺失有关,更表明德育教育的滞后与失职。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生存发展技能的场所,更是完善人性,提升人格的精神教场。然而在大学期间,学校的德育基本上是大而空的政治教育,没有关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结果不仅没有形成学生的基本品德,更没有强力倡导诚信教育,使德育深入学生的心灵,影响其人格发展,从而塑造他们健全而又理性的精神。《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要求言以信为先,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虚浮佞巧,而且还非常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认为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应放在首位。指出人格之美胜于外在衣服饮食的华丽奢侈,胜于巧言令色的能言善辩。在人格培养中,要见贤思齐,见不善而内自省,结识良知益友,善于听取他人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弟子规》突出了有心为非与无心

篇7:出自弟子规的成语

衣贵洁 不贵华

行高者 名自高

道人善 即是善

二,由弟子规句转化而来:

好借好还 再借不难(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说长道短(彼说长,此道短,不关己,莫闲管)

篇8:我与弟子规的故事

07级10班 周艳静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读后感)今年寒假,学校发了《弟子规》这本书。经过阅读,了解到弟子规原名为〈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而它的内容则是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读完弟子规后,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使我更加懂得了为人子女对父母应有的孝敬与尊敬、为人朋友应有的信任、为人同学应有的帮助与关爱,《弟子规》带给我的是由内而外的改变。

在阅读的同时也不禁让我对作者产生敬畏之情,作者能仅仅根据《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几句话结合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引伸出这么多的内容,实在是令人佩服。

篇9:弟子规的观后感

《弟子规》是古代圣人们智慧的结晶,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弟子规》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中国作文网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我们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如果一个人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弟子规》还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

篇10:我和弟子规的故事

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到书店买了一本《弟子规》,然后我们每天的最后一节课就读《弟子规》。当时,我就是读着玩,也不懂其义。可是,后来我再看一看每句话的意义时,才感到这本书真的很好,而我与书上写的要求差远了。自此,我决定以后要按照书上要求去做。

记得书上有这样一页,上面写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妈妈说:“现在有很多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都把古人美德抛弃了。”我想,我也经常做这种没让长者先的事。比如,吃饭的时候,我看见桌上香喷喷的饭菜就“呼噜呼噜”地吃起来,全然不顾对面还坐着我的九十七岁的老爷爷他有没有先吃。现在我知道了:吃饭的时候,要让年长着先吃;落座的时候,应当让年长者先坐下;走路的时候,让年长者走在前面,年幼者走在后面。若是听见年长着叫人,就应该立刻代他去叫喊。假如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刻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

读了这本《弟子规》,我觉得受益匪浅。像“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都是每一个做孩子的需要牢记的。我要经常读一下这本书,一是可以继承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二是可以让我更有修养。我们大家都来读吧?

篇11:弟子规的故事感恩父母

其实对我们来说有没有感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是否有一颗感恩之心。有恩有爱,是人类生活中最灿烂,最绚丽的文明之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人类广为传诵的美德,感恩是人之常情,事之长理。懂得感恩也是做人的基本行为表现,不会感恩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人类神圣情感的亵渎。

《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意思是说: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享受凉爽,早晨起床后,一定要看望父母亲,向父母请安,傍晚回来了也要向父母亲问安。《弟子规》还讲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父母呼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应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导我们时,应恭敬而听不可随意去做。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我们都说要感恩父母,但我们用什么去感恩呢,只能用孝。孝,这个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文明需要我们继续的传承下去,小孝可以治家,中孝可以治企,大孝可以治国。孝,这个字是老人的老字去掉了下面匕首的匕,换成了子女的子,他在告诉我们,只有子女为老人的生活撑起一片天空,老人的生活才能得到幸福。

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独生子女,总是被护着、宠着、溺爱着,有些孩子便逐渐忘了“孝”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对孩子体贴之微,千依百顺。左一声“爸爸”,右一声“妈妈”,让父母为了自己的一点小事奔波劳累。但是父母叫他帮忙买个东西,总是找借口推辞。“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有时,父母出于关心,多叮嘱几句,做错了事教育几句,孩子们就不厌其烦地说父母过于唠叨,有时还顶嘴、狡辩。现在,大多是父母对子女关爱有加,照顾的无微不至,可是,我们对父母的照料又有多少呢?

为了让学生对父母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结合《弟子规》中的内容动情的讲了《最无私的母爱》这个故事感染孩子。

故事是这样的:非洲有一种红蜘蛛,每只蜘蛛一年产一次卵,每次产下一百余粒,用黏黏的蛛丝严严实实地裹成一个卵包。母蜘蛛整日守护着卵包,等待着小蜘蛛的出生。大约一个月后,卵包裂开了一个小口,小蜘蛛一只只的爬了出来。

这些小东西一出生就要吃东西,蜘蛛妈妈立刻产下十几粒食物团,足够小蜘蛛吃三天的,三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就开始第一次蜕皮。 这时,母蜘蛛先用蛛线把小蜘蛛聚拢在一起,然后弄破自己的皮,爬到了小蜘蛛上面。闻到了血腥味,饥饿的小蜘蛛们骚动起来,争先恐后地爬到母蜘蛛自上。,一会儿母亲的身体就被儿女们爬满,每个儿女都有一根尖锐的吸管,上百根吸管刺穿母亲的表皮,捅到母亲的肉体里。母亲一动不动,任凭自己的`儿女们吮吸着自己体内的汁液,一次又一闪地把它们喂饱。四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而母蜘蛛已经被吃光了。 母蜘蛛不但用自己的身体喂饱了儿女,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汁液唤醒了儿女们的捕猎天性,心甘情愿地充当了儿女们的第一个猎物。因为母蜘蛛知道,只有这样,小蜘蛛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自生存下去。 听完故事,教室里安静极了,孩子们都为之动容了,因为孩子们知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育我们长大,没有父母便没有我们,当我们嬉戏于课堂之上,玩耍于操场,我们的父母却正为我们能拥有优越的生活而不辞辛苦地奔波着。

作为小学生,能给予父母的并不多,做到“感恩”应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哪怕是为父母端一杯水,递一双拖鞋,用平实的话语和实际行动表达发自内心的感激: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了世间的亲情和幸福;感谢师长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尝到了工作的快乐;感谢同事们真切的关怀和帮助;感谢社会上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诠释感恩的真谛。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让我们学会感恩,享受感恩,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真情,充满温馨。

篇12:关于弟子规的学习心得

一、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迫在眉睫。

在我的脑海中,时时萦绕着著名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陈大惠讲到的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妈妈对待儿子可以说是特别的“关爱”,每天孩子放学回家都倒好一杯凉水给孩子喝。恰好有一天妈妈加班回来晚了,妈妈也倒了一杯水给他,孩子一喝骂道:“那么热,想烫死我啊!”,说完就把热水泼在妈妈的脸上。

试问:这样的生活过得开心吗?这样的人生能说过得幸福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家庭发生过类似的惨剧呢?悲哀啊!悲哀啊!是家庭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哀啊、、、、、、长此以往,我们的家庭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家庭?我们的社会又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我不敢想象。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那么造成这种悲哀的后果的人是谁呢?是我们的孩子吗?不是,而是我们的家长,是我们的家长肆意宠爱,太娇惯孩子了。

可见,我们的家长如果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会给我们的家庭、给我们的学校、给我们的社会造成多少的悲哀啊?因此,要扭转这一局面,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迫在眉睫!

二、学习《弟子规》,能使人在心灵上受到道德的约束,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

这次学习我被分配在和敬组,我们这一组有一位七十多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头上还贴着止血贴,在第一天的小组分享时,老妈妈就给我们讲述了她家的特殊状况:他们一家五口来到这里,自己是个大学讲师,已经退休,几年前因肺癌做了手术。老伴是个地质学院院士,七十多岁了还在上班,连走路都要扶着手杖。他们在_时生了一个女儿,由于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要带头上山下乡,便放下五个月大的女儿让别人喂养。有一次,女儿不幸高烧不退,造成弱智。之后将她送到弱智学校就读,因而也能认字。弱智女儿结婚后又剖腹生下个女儿,女婿好吃懒做,便离婚了。如今的孙女上五年级,成绩很好,就是很懒惰、很不孝顺。从小家人就对它百般宠爱,就像是弥补以前对她母亲的过失。前些天奶奶洗脚,她在房间里写作业,奶奶就叫她帮忙把洗脚水倒了,说了几遍她也不肯,奶奶就动手打了她,她连忙拿起不锈钢的撑衣架,用力砸在奶奶头上,顿时鲜血迸流,拨打120送进医院,缝了几针、、、、、、老妈妈说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拯救她那不孝顺的孙女,能将来孝顺她的妈妈。说完,老妈妈眼里闪着泪花,我们这一组的成员也泪水涟涟,真是悲哀呀!

当天下午,我们小组就派人和小姑娘聊天,以求拉近与小姑娘的距离,同时还让她要认真听专家的讲座。第二天,我们就发觉她在认真地做笔记,晚修课时,我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久病床前有孝子》记述王希海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照顾植物人父亲20多年的感人故事和国家一级导演翟俊杰《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导演和老妈妈》讲述翟俊杰带着妈妈拍戏的故事时,小女孩好像心灵上有所触动。第三天早上吃饭时,我们意外地发现,小女孩跟妈妈坐在了一起,我们也当做没看见。晚上有15分钟的时间分享,我们的指导老师陈明阳老师从登记册中了解到她这几天生日,便选择同是这个月生日的另外两位老师和她一起过生日,讲述了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还说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等话语,让其余两位老师说说自己和母亲之间的点滴小事,以此让小姑娘受到感染。之后让她许下自己美好的愿望,我们一起为她祝福,一起为她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我们发觉小女孩会心地笑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老妈妈、老伯伯都开心地笑了,眼眶里还闪着泪花。第四天,我们惊奇地发现小女孩带着奶奶、妈妈一起来上早读,吃完饭还主动帮奶奶、妈妈用纸巾擦盘子,前几天她自己的盘子都是义工老师帮她擦的。

小姑娘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快呢?就是因为她学习了《弟子规》,她被深深的感悟了、开窍了,她懂得了“首孝弟”,就是说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学习《弟子规》,使得小女孩在心灵上受到道德的约束,唤起了小女孩的“仁爱”、“慈悲”之心。

三、学习、践行《弟子规》,教育工作者责任任重而道远。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在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的时候,要想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谐,学习《弟子规》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我们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任务就更加重大。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学好《弟子规》,学习《弟子规》中的《孝经》、《礼》等传统思想,以此来规范我们的行为,提高我们的修养,从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使得大家都能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生才能幸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弟子规的书】相关文章: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弟子规读后感04-15

上一篇:服务人员培训教材下一篇:程序设计大赛题目解答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