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节目策划案

2024-09-09

文化类节目策划案(精选8篇)

篇1:文化类节目策划案

新闻类节目策划案

一:节目设定

1)节目名称:新闻聚焦

2)节目类别:播报新闻类

3)节目宗旨:聚焦国内焦点,追踪国际热点

二: 节目主体

① 节目定位:上班族,知识分子,家庭主妇等

② 节目构成:共分两大板块:国内聚焦与环球浏览

③ 设备需求:摄像机(一台)、桌子(一张)、背景墙(暂定)

④ 节目制作:前期选题、文稿编辑、拍摄录制、后期 ⑤ 节目时长:10---15分钟

三:节目预期效果:播报发生的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关注国计民生,从而达到丰富群众日常生活,开拓观众视野,从而发挥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

篇2:文化类节目策划案

主持人:夏日已至,又有一批大学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然而与往年一样,毕业生们又开始在校园内外摆摊兜售一些无法带走的物品和书籍,而这些物品大都是九成新,很多书籍也都是没用多少的参考书。这使得我们又一次开始反观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今天我们将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展开讨论,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今天的评论员:刘静、李薇。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相关的新闻背景。(户外采访)画面:摆摊场面 采访:(3人左右)

1、请问您平均一个月用去多少生活费?

2、主要消费在那些方面?(大部分的用途)(记者出镜)

解说:在采访的几位同学中,光每月的生活开支平均水平在每月1000元,这样一算,一年下来最起码要12000元,然而其中生活用品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穿衣打扮和娱乐消费等等。

3、为什么会消费在这些方面呢?(打扮、生日聚餐)(记者出镜)

解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八成以上大学生的日常花销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钱,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靠打工赚钱。

4、那么您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呢?(记者出镜)

解说:不少大学生坦言,父母都会定时给他们零花钱,时间长了,他们会觉得顺理成章,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已经成年了,不好意思再向父母开口要钱了。(演播室)

主持人:刚刚我们从短片中看到,现在我们大学生每月消费的平均水平都在1000元左右,一年就起码要12000元。那么我想请问一下二位的消费标准是怎样的?你们对于当今大学生这一平均消费水平又是怎么看的呢? 嘉宾1:当今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确有些偏高。(举例)

嘉宾2:我认为这个消费额度应该还算是适度的,我们毕竟不能排除不断上涨的物价这一因素。(举例)

主持人:片中几个被采访的同学大都提到他们的消费主要用于穿衣打扮和娱乐、聚餐等方面,这是否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新特点呢?

嘉宾2:我人为可以这么说。现阶段,20岁左右的青年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这方面的社会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10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奢侈品,50%以上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嘉宾1:大学生购买高档消费品,从某些方面说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日渐提高,但是高额的大学学费、生活费本来就已经是各个家庭,特别是工薪和农民家庭难以承担的一笔不小开支,为学生们购置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价格不菲的高科技产品,无疑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还会让同学之间产生相互攀比的思想,有些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甚至不顾家庭实际经济状况,看到同学买了这些高档商品,也逼着父母为自己购买,令父母苦不堪言。另一方面,这样的高消费方式在社会上形成一股不良的风气,容易使孩子养成懒惰、不肯吃苦,只会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攀比炫耀的坏习惯,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主持人:我们从片中看到啊,大部分的大学生其实是一个纯粹消费的群体,生活费的主要来源都是来自父母,而且我们的记者也了解到,很多学生对此已经觉得非常的顺理成章了。那么大学生目前高消费状况的产生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仅仅是由于父母的纵容吗?

嘉宾1:我觉得父母的纵容应该算是一个方面,其实这可以归结为是一种家长教育的缺失,为什么说家长而不说家庭,是因为现在有太多的教育问题到最后都能归结到家长身上,而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 终身老师,往往最基本的观念、认知都是来自家长,或者这些也应该是和他们的“职责”,可现在不光大学生,往往孩子们的问题都出自这些最基础的东西,所以也算题外话,重视家长的作用,或者叫职责。

一、大学生一般在学校远离自己的父母,所以在经济上比较独立,消费也没什么压力。

二、中国的父母对教育比较舍得投入,对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经济还是比较支持的。

综上两个原因是比较能概括当前大学生在学校的高消费的习惯的。当然大学生本身也是有许多的原因的。

嘉宾2:我很赞同她的意见,我觉得大学生本身的原因主要有:

1、储蓄观念淡薄,许多同学在一学期结束后,消费其实都已经超出了计划的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举例)

2、消费差距 :大学生的个人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我们曾经的调查中发现,有75.9%的人每月日常生活消费在800元或800元以下,而消费1000元以上的占到了4.1%,高消费群体(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与低消费群体(月生活费500元以下)之间的差距比较悬殊。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然而这却很容易滋长大学生的攀比心理。他们总是有意无意的与身边的同学作比较以寻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正直年轻气盛的大学生,竞争意识强,不论做什么都不想落后于他人,基于竞争意识所形成的攀比心理在某些方面会起到好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上进行攀比会激励他们不断的追求上进,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然而他们之间的攀比远不止是学习,还表现在生活(吃穿住用)、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超前超标购物消费,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他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这使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的“随大流”。这种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大学生虽然接受的是先进的科技知识,具有理性的思维,但是,有的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较弱、自尊心与虚荣心又较强,使得他们在消费时,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导致学生个体丧失自我,成为群体的附庸者。他们“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与周围同学的所谓一致性。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还会滋生压倒对方而求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和行为, 从而产生攀比消费行为,由于他们的出发点是攀比,而并不是实际需要,这样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也就会带来许多危害,更多的是心理发生畸形。攀比是用金钱做后盾,有些家境不佳的学生,经济来源不足,既不忍心向父母伸手,又没有能力赚外快,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例如06年CCTV12的大家看法曾经做过一个片子,讲述了一个贫困大学生由于自卑而虚荣心增强,竟将社会资助的许多费用挥霍尽净,自己最后也遭到了社会的摒弃。嘉宾1:确实如此,大学生目前消费状况存在许多误区正是由这些原因造成的,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与为享受生活而进行的盲目消费和为彰显个性而进行的时尚消费有关。

在大学生中,享受生活已成为指导消费的全新观念。绝大多数学生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进入大学是从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同时也就首次自己拥有了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力,理财能力差,开支没有计划性。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群体,也应该是比较理性的,然而当他们面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诱惑时往往会失去理智,“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等诱惑性极强的广告术语在大学校园里广泛流行传播,这些广告词长期在校园流行从而对在校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们经常受到商业广告的冲击而改变初衷,使得自己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看见什么好看或好玩(不管自己是否需要)就买,经常出入高档商场、酒吧、网吧、游乐场等;他们吃——讲究营养,穿——讲究式样,住——讲究宽敞,用——追求品牌。有的学生嫌学校的住宿条件差、学校餐厅的饭菜不好吃,就在校外租房子过起小日子。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甚至用国家发给他们的助学贷款来买享受。现代的大学生从不会亏待自己,一些学生陶醉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忘乎所以,很少会考虑到父母的辛劳与不易,他们心中亦很少想到对父母的感恩,把自己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也丢在了一边。

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他们追求个性独立、乐于表现自我,而且崇尚自由。新一代的大学生已经超越了生存型消费,他们的消费已不止是为了温饱,他们日益关注的是如何展现自我价值,展示青春的活力,因此他们盲目追求新颖,赶时髦,他们的口号是“引领时尚,超越时尚”。今天的大学生对时尚十分敏锐,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看来,名牌是信心、高贵、身份的象征,追求名牌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因而很多人认为“要买就买最好的,要买就买名牌”,他们对新事物的喜好,是以是否体现个性作为区分新与旧的标志,讲究求异和时尚之新。

大学生把自己当作社会的前卫群体,在消费过程中总乐于接受流行,领先于时代,追求品牌、新颖、时尚和潮流。在现今社会,时尚和新潮所代表的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昭示鼓惑下的消费意识,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以及大型商场陈列的美轮美焕的商品的诱惑,促使“时尚和新潮”消费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在大学生的消费观中建立起普遍的、以不落俗套的形式来展示自我的消费行为[4]。许多商家就趁机抓住大学生接受新东西快的心理,开始做起大学生的文章。很多消费往往在大学生中一旦出现,就迅速流行开来,各式各样的品牌充斥着校园的每个角落,把大学生卷入了梦幻消费。

主持人:那么面对时下大学生消费的这种情况,你们觉得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来改善这种状况呢? 嘉宾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当代的大学生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理想信念、完备的知识技能和勤奋负责的生活态度。因此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内在的精神层面的力量,引导他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意义”等根本性的问题,进而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境界,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高校就必须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加强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幸福观、生死观、荣辱观、苦乐观和恋爱观等的集中表现。从理性的高度拨开学生心头的困惑,促进深层次思想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通过这些教育使当代大学生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嘉宾2: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根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自觉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当今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比较冲动,他们缺少消费的理性,缺少消费中的算计,因而常易发生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不会花钱的现象,他们敢花钱但不会花钱,缺乏理财方面的知识。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消费实践中学会花钱,克服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毛病。高校可以在合适的课程(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加入一些理财的内容,以指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使在校大学生懂得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引导学生花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要一味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地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等。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嘉宾1 :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篇3:文化类电视节目策划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文化节目,电视节目,节目策划

新时期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电视事业也获得显著的发展。物质生活变化引起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造成了电视节目形式的多样化。但文化类电视节目不同于科技、综艺等类别的节目,它的策划及展现应该符合人民群众精神消费的需求,从而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群众生活的丰富与拓展等方面做出贡献。在多种多样形式的电视节目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文化类节目要站稳脚跟并获得长期发展,就需要在策划方面做足工作,因而其策划的相关策略研究是大势所趋,对于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文化类电视节目策划的内容以及具体界定

文化包含了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以及精神财富,能深层次地反映出人们精神方面的具体状态。本文所指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中的文化主要界定为一种狭义层面的“文化”,定义为能够对优秀的中外文化进行传播并以此提高全民族的整体文明素质,制作较为精致,蕴含思想内涵并能长期而且持久对观众产生正面的广泛影响力,具有十足的知识品位、精湛构思以及科学成分的一种电视节目。

该类节目的策划内容主要是按照节目的规律对文化类节目的题材选定、采集拍摄、后期制作以及播放等一系列连续工作流程进行整体规划,当然这些要基于策划人员已经对此进行的前期调查以及一定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因而具体的策划要包括调查研究、构思创意以及方案编制三个主要的工作。在整体完整的过程之中,具体工作的实施步骤大致按照整合资料一拟定方案—实施目标—反馈效果的流程进行,每个过程之间需要相互协调从而达到最终的可观效果。

2 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其实是喜忧参半的。我国的文化类节目的起步相对于西方先进国家而言比较晚,约开始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快速发展后,在国际大环境中与国外精髓文化的差距正逐步缩小。虽然在发展中取得了较好成果,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节目的整体收视率离理想状态总是存在一定差距,而且遭到了一些不营养“文化”节目的正面冲击,节目制作的过程受到经费的限制,跟风模仿的潮流对节目的创新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等,因而我们要反思这些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文化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创作的理念上比较守旧,缺乏创新元素,在主题的突出以及人文意识层面都没有做到位;其次,节目的创作手法过于单一,使得节目流程太平铺直叙,整体的画面感并不生动,而且对于镜头的取舍技巧能力较欠缺;此外,节目体系的连续性不强,拘泥于节目内的体制而忽视了与市场的外部联系,造成节目的视野圈定在一个狭窄的范围里面,节目的最终制作效率、质量均不高,不能给观众真实亲切的直观感受。

3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策划方法

3.1 理念上,加强意识观念

电视人在文化节目的策划中要更加注重题材的选定,对节目的主题进行深层次、多领域的调查,继而将一档文化节目打造成高质量、独具特色的精品节目;人文意识的展现同样十分重要,关注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并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对这种人文情怀加以描绘,往往更能引发大众的共鸣,体现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还需要培养的一个重要意识是从观众的角度去分析其具体的心理需求,了解消费需求才能将节目的效果潜力发挥到最大;最后还要具有市场意识,即对市场价值的正确全面评估以及对节目的合理宣传,要通过与新时期各种新兴媒介的联合,制作吸引大众眼球的节目,这样才能使策划获得直接效益。

3.2 内容上,注重创新精益求精

真正的精品文化节目需要利用好本土的文化资源,结合民族的特色传统以及时代特色进行完美的融合,在新的方式上嵌入旧的精粹,这样会大大增加节目的观赏价值和内涵美感。节目的内容创新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策划者从选材、立意到主题设定、演绎方式等环节均注入新的观念,不要局限于历史、人文等千篇一律的表现题目,而要拓宽视野并且运用新的技巧与手法,在以往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而且大胆的尝试,勇于开辟新路。

3.3 营销策划上,全方位注重细节增加节目内外吸引力

文化专题的电视节目最终要成功走入市场就需要做好营销策划工作。首先要做好节目的包装策划。好的包装对节目而言是一种美化,独具匠心的设计更能彰显策划者的巧思,比如一个显目的标识,一段点睛的宣传片等都能为节目的呈现增分;想让众人了解并期盼节目的播出,预告片十分重要,这不仅要求策划者在预告的剪辑上下功夫,同时需要注意播出的时间适当。在媒体的拓展策划方面需要做充分准备,比如中央电视台的《走近科学》栏目不仅较好地利用了自己网站的页面,而且出版了系列光盘,这启示我们要加强对其他媒介的利用,最大化地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信息的传播,在受众中树立好的口碑和积极的影响力;活动形式的策划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文化需要在沟通交流中进行发扬传播,像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就经常利用大学的平台举行活动以扩大影响范围,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因而可适时举行发布会、文化晚会等活动来建立文化节目的品牌形象。

4 结语

文化类节目策划者应明确节目策划的最终目的,即弘扬民族文化以及时代精神。在传承发扬我国古老悠久的文化精髓,充实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更要引领时代主流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使人民的需求得到满足。优秀的文化电视节目要遵循两个原则,一要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这要求策划者在传承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要合理融合其他民族先进文化,顺应文化全球发展的大潮流。此外,要坚持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吸收外来文明的前提是对自身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判断分析后再取长补短。因此,节目策划者要借助文化节目传播文明,将文明艺术浸透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一个较高的层次,通过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繁荣发展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以及广交流。

参考文献

[1]柳邦坤.电视节目策划的方法及原则[J].新闻界,2008,(5).

[2]胡晓静.对电视节目策划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3]高坚.河南电视台文化专题节目制播策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4]贺绍磊..文化类电视节目策划的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5]汤爽.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策划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4(9).

[6]张建萍.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1,(8).

[7]彭蓉.文化类电视节目浅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3,(14).

[8]刘婷婷.张绍刚谈电视节目策划[J].新闻与写作,2010,(7).

篇4:电视文化类节目的新探索

关键词:电视节目; 文化; 成语英雄

2013年11月开播的河南卫视《成语英雄》是一档大型演播室成语竞猜节目,节目核心为画画猜成语,融入成语典故,运用先进的舞台装置加娱乐的包装手段,让成语的文化内涵更加容易被观众接受。这档以传统成语为主要传播内容的电视节目具备了较高文化品质,在文化品位和市场效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电视媒体娱乐化时代为电视文化类节目争得了一席之地。

一、节目定位差异化

电视媒体的激烈竞争和电视观众对信息的渴求,使得其节目形态快速地更新,电视媒体就像现代化的工厂,电视节目犹如这座快速运转流水线中的产品,规范而“标准”。正如日本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清水几太郎所受,由于大众传媒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提供,现代人每日每时都淹没在“拷贝”(拷贝:传媒提供的第二手信息)的洪水之中, “拷贝”收集、制作和提供过程中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利润原则,为了获取利润,传媒必须争取最大多数的受众,提供满足最广泛的普遍兴趣的“拷贝”。清水几太郎的“拷贝支配社会”理论在2013年的中国电视媒体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2013年中国电视屏幕充斥着浮躁而嘈杂的歌声,《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接踵而来,节目的高度同质化使得电视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河南卫视的《成语英雄》另辟蹊径,与一片喧嚣热闹的电视环境中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成语英雄》节目不仅在节目形态上独树一帜,和中国众多喧嚣的电视娱乐节目明确地区分开来。同时,作为一档电视文化节目,当大多数类型的文化类节目的表现方式比较简单,节目风格也相对朴素时,它又表现出了比同类型的节目技高一筹的处理手法和包装手段。孙玉胜在 《十年: 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指出 “要降低电视媒体说话的口气, 尝试一种新的语态,也就是新的叙述方式”。长期以来,电视文化节目无论是节目形式还是素材的选择都相对狭窄,大部分电视观众对这类节目的评价是枯燥和古板,《成语英雄》节目将中国古老的传统成语用最通俗的手法绘画进行表现,简单而形象,节目使用竞技手法,紧张而有悬念,舞台设计精美而先进,华丽而炫目。

二、打造以中国传统成语为载体的节目核心价值

文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标志,是文化传承、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汉字词汇中特有的固定短语——成语,多来自于中国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意思精辟,它作为独特的文化记述符号蕴含着丰富文化信息,不是其构成成分(汉字)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意义的整体性。正如节目评委蔡志忠所说:“成语传承了中华五千年文化,内含了恒久不变的普世价值”。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而在近代中国遭遇到“两千年未有之变局”,从而彻底改写了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位置,并连带地重新编码了中国文化的心态,即从世界领先的位置降到了后发展国家的位置,使得中国人在文化心态上或者崇洋,或者自卑。尤其是进入世纪之交,“用汉语写作”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

电视文化节目的核心应该是“文化” ,缺乏文化内核而充斥着炫目的电视包装技巧的电视文化节目是没有灵魂的,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判断一个电视文化节目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是看“ 这个节目有没有文化底蕴,是不是明确传达了文化的信息 ”。《成语英雄》节目不落窠臼,一方面充分地展现出了电视文化节目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文化节目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节目的社会责任感,节目“解开中国文化密码”,“看中选手们是否能够成功闯关,但是更看重的是选手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一份真诚和敬畏”。

《成语英雄》节目聘请了三位裁判: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学者钱文忠,漫画家蔡志忠。成语理解、绘画、评判构成节目的主体内容。三位裁判各有分工,使得栏目兼具了娱乐和文化的双重功能。钱文忠主要负责讲述成语形成的故事或者解读成语背后的文化信息,丰富了栏目的文化内涵,传播了成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蔡志忠负责对选手所画的成语进行点评,用浅显易懂的绘画语言对成语进行更为直接的剖析,而崔永元作为久经历练的主持人总能适时地调节现场气氛。这样的设置避免了栏目陷入纯粹娱乐的境地,使参赛选手、现场观众和电视受众在轻松幽默的氛围内获得关于成语的解读,从而完成学习知识的过程。

从已经播出的节目来看,《成语英雄》不仅有中国选手的参加,同时也有外籍人士参加,节目搭建了一个以成语文化为媒介,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电视媒体平台。参赛选手们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成语积累,也要能够对成语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理解才能顺利通关。以《成语英雄》第一期节目为例,考查的成语有“虎头蛇尾”、“负荆请罪”、“前车之鉴”、“披沙拣金”、“饮鸩止渴”、“水滴石穿”、“劳燕分飞”、“奇货可居”、“围魏救赵”、“徐市求仙”等,出题范围涉及中国传统历史、经济、传说、生物、地名、生活、俗语等,所考查的成语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浓缩在了众多的四字成语中。

三、电视包装手段丰富

一般的电视文化节目在画面信息上相对单薄,同时画面剪辑呆板而缺乏变化,成为制约电视文化节目发展的一个短板,节目缺乏节奏感,受众很难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节目中。创办于2000年的大中华区第一个华语历史人文纪录片主题频道的阳光卫视几年就亏损了2亿港元,杨澜接受采访时承认,“一个好的文化理想,一定要有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才有可能最终走向成功。”前些年广受好评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虽然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但是近些年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电视文化节目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将文化内核和电视先进的传播手段相结合。

20世纪5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针对影响受众对大众传播节目选择时提出了“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即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也就是说,受众是否选择一个节目和节目本身满足受众需求的程度成正比,节目越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选择的可能性就越大;受众是否选择一个节目和其得到这个节目的费力程度成反比,他获取这个节目的信息渠道越轻松,就越可能选择这个节目。中国电视文化节目在很长时间里无论是从社会口碑和市场收益上都难以令人满意,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极少有节目能够在文化品位和市场定位之间找到均衡点。电视文化节目要适应时代和观众变化的需求,必须要与时俱进,有开放性,文化的严肃性、深度性和电视的通俗性并不矛盾,“阳春白雪”的文化内容也可以用“下里巴人”的电视包装手段来充实,电视的先进传播技术特点赋予了成语新的文化内涵。

《成语英雄》节目打破了电视文化节目画面信息单薄的节目短板,节目的叙事节奏和造型节奏相得益彰,一方面节目通过引入了竞赛类节目淘汰制的节目形态形成了较强的内部叙事节奏,参赛者不限年龄,不限地域,以组合形式出现,两人一组。经过初赛、复赛、复活赛、决赛,最终选出一组获胜者。场内观众和场外的电视观众随着选手的答题过程而心情跌宕起伏。另一方面,节目充分使用蒙太奇剪辑技巧对画面进行剪辑,不仅有效地扩充了节目的信息含量,也形成了较强的节目造型节奏。

节目开场时,通过短片介绍选手,生动而形象,节目进行过程中将场外亲属在候场区或紧张或欢呼的特写镜头与比赛现场从容自若的选手镜头穿插编辑,节目本身的叙事节奏和通过剪辑形成的造型节奏的巧妙结合,不仅增强了节目的紧张感、戏剧性和可视性,也填补了参赛选手绘画、思考等“无声阶段”的空白。同时,当场上选手在比赛过程遇到困难,矛盾纠结时,节目适时插入事后对选手的补充采访片段,通过电视剪辑的手段达到了“双时空”叙事的巧妙效果。选手回溯当时的想法和心情,还原了现场的紧张气氛,充分展现选手的个性特征。以2013年12月5日一期为例,第一对选手出场时,首先通过1分钟的短片将两位儿童情商培训师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电视观众面前,两位选手在猜“千军万马”这个成语时,场内比赛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这时节目插入了对两位选手的事后采访的片段,一个是场内的竞赛叙事空间,另一个是通过镜头的补充剪辑展现了选手答题时的心理状态,双时空的叙事有效地扩充了节目的叙事空间,充分体现了电视的传播特点。

结语:

全球化时代,任何民族都不可能不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只能在多元文化对话和交流的框架中,既能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又使自身文化保持敞开性和长久交汇性。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电视文化节目自身发展是在和时代的冲突中融合而成的,同时又在融合中产生新的冲突并进而达到更新更高的融合。河南电视台《成语英雄》节目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4

[2]钱静.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语言特色及发展[J].现代传播,2013,9

[3]陈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定位及其发展反思[J].现代视听,2011,6

篇5:大学生求职类节目策划案

一.节目背景以及主题:

随着是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在咱们学校举办了几届招聘节,来的人很多,投很多简历,找到工作的也只是寥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本节目以“为大学生求职,让即将毕业大学生正确定位自己,在校大学生有目标的提升自己能力”为主题。二.活动目的:

让大学生不再是“井底之蛙”,能与社会接轨。能充分大方的展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

三、参赛对象和要求

在校本、专科学生。每期都有固定的(可偶尔变动)知名企业坐阵,在校的或者是将毕业的、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报名参加,邀请能力较高大学生参与节目。

四、节目表现

类似于天津卫视的求职栏目《非你莫属》,主要让求职的大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以及表达清楚自己的求职意愿。

五、节目定位

(一)节目主旨

仅仅以当下“就业难”为大背景,让大学生可以在真正的企业真正的社会面前得到历练,不再是“想当然”。对于在校大学生更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能更好的与社会接轨。

(二)节目内容 选题切入点:求职 就业

(三)节目形式

求职大学生表现自己能力,以及企业问答 该节目主要在演播厅内录制完成,设男或女主持各一名,企业5-8个。嘉宾1名。(年纪接近大学生的比较出色的人)。

六、节目环节

1、求职大学生登台介绍自己。(简单的自我介绍以及获得过的荣誉,在哪方面比较有能力)

2、企业表达意愿。企业提问,大学生回答。企业、嘉宾给予指导。

3、大学生表达自己求职意愿,自己现有的作品,最以后的安排。(可用幻灯片,视频表现)

4、企业表达意愿。企业提问,大学生回答。企业、嘉宾给予指导。

5、若没有企业愿意聘用,企业、嘉宾给予指导。大学生遗憾退场。

若有多个愿意聘用,大学生选择。

6、依次循环1-5.七、节目生产设计流程

(一)申报选题:栏目编导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向制片人申报选题。

(二)选题确定:制片人以实用性、娱乐性、贴近性、人文性等几个特性作为依据,确定选题通过与否。

(三)撰写剧本、邀请企业以及嘉宾:编导针对确定的选题编写剧本,并邀请急需进行招聘的企业。

(四)演播室录制:准备好相关道具,进行栏目剧演播室部分的录制。

篇6:文化类节目策划案

节目名称:光影留声

节目类型:原声音乐类

节目概述:精致唯美的原声音乐专栏,以电影原声和动漫配乐为主,介绍电影配乐及New age流派音乐大师,让大家在欣赏影视的同时亦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浓厚情感。配乐一如精丽画卷,或是浓墨重彩,或是淡雅清韵,渲染烘托,引领听众进入那个美妙的影音世界。一份轻松的思考,一份淡淡的回味,让听者放松心情,忘却烦恼。

节目时长:20分钟

节目口号:光影岁月,心醉聆音。

播出时间:未定

策划播音:徐倩倩

节目稿:

光影留声第一期——坂本龙一《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背景音乐起:钢琴曲 和平之月Sakura(片段)】

主持人:光影岁月,心醉聆音。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本期的光影留声和大家见面了。这是一档全新的节目,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我要和大家所分享的是那些精致唯美的原声音乐。在你的记忆中或许总有几部电影让你难以忘怀,那些光影岁月让人如痴如醉,那么,你可曾注意到影视背后的配乐呢?配乐一如精丽画卷,或是浓墨重彩,或是淡雅清韵,渲染烘托,引领我们进入那个美妙的影音世界。【背景音乐渐强】

【背景音乐转弱】

主持人:今天《光影留声》的第一期,我要和大家介绍的是来自电影《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的同名配乐,作曲者坂本龙一。版本龙一是横跨流行、电影配乐及古典乐坛的日本音乐大师,最擅长在音乐中营造出一幅幅充满异色情境又深刻感人的心灵之音。这首《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是他电影配乐的处女作,亦是他最富盛名的作品。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传世绝唱。

【音乐: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OST钢琴&小提琴】

主持人:有人这样说:如果你没有听过这首曲子,那你的生命也死掉了四分之一。美丽琴音里流淌着生命永远无法选择的宿命的悲剧感,对人性纯粹的追求与矜持,对情感的纠缠与否认,对真理信念的盲目与回避„„所有这些有时沉重得无以承受,有时又是那般虚弱无力,孰对孰不对的选择更是令人应接不暇、心力交瘁。当面对死去的人们只留下或深或浅的记忆,所有生命的美丽化作一句“圣诞快乐”,然后满天飞舞起洁白的雪花,飘落这世间每个干净与不干净的角落。

【背景音乐:钢琴曲Solitude(片段)】

电影原声中同时收录坂本龙一与前Japan乐团合作的歌曲版,命名为《Forbidden Colors》,如诗般的歌词配以空灵婉转的旋律,不禁使人身心涤荡。

【音乐: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OST Forbidden Colors 弦乐人声版】

主持人:现在《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几乎跟Canon《卡农》一样出名,各类版本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坂本龙一曾在他的音乐会上与中国古筝演奏家姜小青合奏了这曲,钢琴与古筝的邂逅,一个清丽优雅,一个古典秀美,我个人爱极了这个版本,古筝下的《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少了几分无奈的感伤,却几平添了几分无边丝雨、自在飞花的中国清韵。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纯乐古筝版】

【音乐减弱】

篇7:访谈节目策划案

一、主题阐述

身在美丽的苏州,我们感受到很多富有苏氏特色的文化。作为代表,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了让更多苏州本地人甚至从未听过昆曲的普通大众有机会了解昆曲、传承昆曲,我们特地访问了苏州昆剧研习社并着重采访了现任社长王维忆。

二、节目名称

曲艺传承—昆曲

三、栏目类型:人物采访

四、节目片长:50分钟

五、现场布置:演播室室内、面对面型沙发、灯光、音响、摄影

六、嘉宾介绍

王维忆 女 58岁

苏州昆剧研习社现任社长,从事昆曲学习7年,带领中外昆曲艺术爱好者与其他戏剧爱好者合作与交流。积极投身于昆曲的发展和传承工作。

七、节目内容

(一)节目开头设计

由现任社长王维忆带领其他社员表演一段昆曲唱段《长生殿》,由此拉开节目,主持人出场。“刚才表演的昆曲唱段是由我们苏州昆剧研习社的社员带来的,大家觉得好听吗?现在有请我们苏州研习社的现任社长王维忆女士。”

(二)谈话过程设计

(1)了解性的问题——预热阶段

视频播放:昆曲的历史及现场表演

板块一 与昆曲结缘

1、苏州昆剧研习社30周年社庆刚落下帷幕,您对这次活动有什么评价,哪几个唱段最受欢迎?

2、抛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说,在您的心中,您觉得昆曲是什么?

3、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昆曲?最初是出于什么原因会想要学习昆曲?

4、家里有没有一些后辈在学习昆曲?他们是否像您一样热爱昆曲,在您看来,两代人对于昆曲的态度有何不同?年轻人应该怎样对待昆曲?

板块二 昆曲的美

“我们请几位已经穿戴好不同装束的社员上台,由王维忆女士来给我们具体介绍下有关昆曲的化妆、装束以及服饰。”

1、不同的角色的服饰有什么区别,对于化妆有什么要求?能否现场给我们演示一下?

2、昆曲这种戏种与其他戏种如京剧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怎么区分?昆曲的精髓究竟是什么,应该怎样去领略昆曲的美妙?

3、能否简单地教我们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例如:甩水袖、舞扇子

(2)交锋性的问题——高潮阶段

板块三 昆曲的保护与传承

1、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习昆曲,您觉得其中有什么原因?

2、在昆曲的传承上您觉得是应该保留原汁原味还是该大胆创新,您怎样看待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

3、有人说学习昆曲可以延年益寿,营造一种“慢生活”,对于您而言,有什么切身的体会?

4、大多数人觉得昆曲的节奏慢、唱腔难,并且是苏州话演唱,欣赏的难度较高。您觉得昆

曲应该怎样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

5、目前国家出台了《昆曲保护条例》,从个人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3)开放性的问题——尾声阶段

板块四 昆曲的未来

1、面对如今昆曲的发展,对昆曲未来的探索,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一现状将是昆曲发展比较大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一情况的?

(三)结束部分设计

篇8:直播类节目的策划探讨

1 直播类节目的策划原则

在进行直播类节目的策划过程当中必须首先要明确直播类节目策划的相关原则, 从而才能在直播类节目的实际策划中完成实际的策划工作, 才能取得良好地效益, 才能促进直播类节目的良好发展, 提高直播类节目的质量和品位, 提高直播类节目的收视率。

1.1 直播类节目策划的导向原则

直播类节目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舆论导向, 这是所有电视节目的一个基本要求, 必须要引导观众正确地采取舆论行为, 能够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直播类节目策划的导向原则是直播类节目策划的一个基本原则, 是直播类节目能够良好地按照国家要求来进行节目制作的一个基本条件, 所以在策划的时候必须要把直播类节目的导向作用良好地发挥出来, 使直播类节目能够体现其重要的价值, 能够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

1.2 直播类节目策划的心理原则

电视节目不管是什么样的节目都必须要抓住观众的心理, 必须要让观众喜欢, 必须要对观众的心理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对观众的心理进行具体的分析之后再来根据观众的心理来完成节目的策划制作, 直播类节目相对于壁板节目而言对于观众心理的掌握更加重要, 因为直播类节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所以往往就要求在直播类节目的策划过程中第一时间的吸引观众, 所以直播类节目策划的心理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使节目能否取得良好的收视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也是直播类节目是否能良好地发展的一个重要性前提。

1.3 直播类节目策划的创新原则

和其他节目一样直播类节目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 要让节目具有良好的特色, 让观众能够发现节目的与众不同, 让观众能够很快地喜欢上节目, 这都与节目策划的创新原则具有重要的联系, 只有在良好地创新下才能求发展, 这也是所有电视节目一样, 只有节目具有自己的特色的基础之上, 节目才能寻求良好的发展, 才能有好的收视率。

1.4 直播类节目策划的时效原则

直播类节目主要是一般的新闻直播和仪式直播等, 所以相对于一般的电视节目来说直播类节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所以在进行直播类节目的策划的时候, 必须要抓住节目的重点来进行直播, 不同于一般的电视节目的内容比较松散, 直播类节目的内容必须要在节目播出之前要对即将发生的画面进行良好的策划, 保证能够将有价值的画面进行良好的直播。

1.5 直播类节目策划的互动原则

相对于一般节目来说直播节目有很强的互动性, 可以让观众参与到直播节目当中来, 所以在对直播类节目进行策划的时候必须要把互动工作进行良好的策划, 只有在良好的互动的基础之上才能让受众更加喜欢直播节目, 才能让观众有一种直接参与的感受, 才能让观众觉得节目和自己的距离不是那么的遥远, 可以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可以让观众进行良好地观看节目, 参与到节目的制作当中来, 这是直播类电视节目不同于一般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策划原则。

2 直播类节目的具体策划

在掌握了直播类节目的策划原则之后, 就要根据观众的需要和节目的预计想要达到的效果来完成直播类节目的具体策划通过对直播类节目的具体策划, 从而能够有效地保障节目的质量, 能够让观众更加喜欢直播类节目。

2.1 做好节目定位

首先要对节目进行一个科学的定位, 只有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良好的进行节目的策划, 节目定位是节目策划的一个基本工作, 只有把节目进行科学定位之后才能进行节目的策划制作工作。节目的定位首先要考虑到观众的实际需求, 通过观众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节目的定位, 然后要根据节目的实际内容来对节目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 避免节目定位存在问题, 给节目的策划制作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2.2 打造节目的特色

在进行节目策划的时候必须让节目具有良好的特色, 让节目具有良好的观赏性、服务性、知识性或趣味性, 要让节目具有自己的特色, 要让节目不同于其他的电视节目, 要让直播类电视节目具有良好的唯一性, 让直播类节目不会被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所取代。电视节目的特色是吸引观众的一个直接方式, 只有在良好的节目特色基础之上才能有更多的节目观众。

2.3 注意直播类节目的互动策划

因为直播类节目的互动性是一般电视节目没有的, 也是直播类节目的一个重要特点, 能够让观众及时地参与到节目的直接的制作过程当中来, 所以直播类电视节目必须要做好相应的互动策划工作, 通过相应的互动策划工作让观众及时地参与到节目中来, 可以进一步拉近节目和受众之间的距离, 可以让观众对节目有一个良好的参与感, 能够有效地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和观众的喜爱程度。

2.4 良好的利用网络媒介

网络媒介的应用对于直播节目的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在进行直播节目的策划的时候必须要将对网络媒介的应用进行良好的策划, 能够通过网络媒介对直播类节目进行良好的宣传, 能够通过网络媒介来完成直播类节目的实际制造, 让直播类节目的实际制作能够良好的完成, 网络媒介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工具, 要在实际的策划中做好网络媒介的策划工作, 发挥网络媒介在直播类节目中的重要作用。

2.5 做好直播类节目的内容策划

直播类节目不同于一般的电视节目, 一般的电视节目可以通过相应的后期制作来进行对节目的完善, 所以直播类节目在进行策划的时候必须要对节目的内容进行良好的策划, 使得直播类节目在制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各种问题, 让在节目的制作之前要对节目的内容进行良好的策划, 这样才能保证直播类节目的良好质量, 才能获得良好的收视率。

3 结语

直播类节目的策划对于直播类节目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科学合理地完成直播类节目的策划, 要抓住观众的心理, 打造良好的节目特色, 让观众能够喜欢直播类节目, 要让直播类节目具有广大的观众, 这样才能让直播类节目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忆.如何处理好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策划中的若干关系[J].东南传播, 2012 (7) :144-145.

[2]华哲.浅谈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的策划[J].时代报告 (下半月) , 2011 (11) :256.

上一篇:工厂安全管理责任书下一篇:放学的路上作文200字